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社区文化建设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民族地区;群众文化;文化建设;必要性
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有55个少数民族,各民族的文化、历史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随着我国的统一、发展,各民族在中华大地上共同发展,相互依存,形成了以汉文化为主,多种少数民族文化协调发展的文化体系。基于我国社会的发展进步,有关部门加强了对于文化事业的关注,从而增强我国的软实力。目前,我国的少数民族地区在发展的过程中加强了对于群众文化的建设,由此实现民族地区的和谐发展,促进各项效益的取得。
一、民族地区群众文化开展现状
目前,我国的民族地区在发展的过程中,不仅实现了对于地区经济的发展,还加强对于群众文化的关注,保障群众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地区文化软实力的增强。关于民族地区群众文化开展的现状,笔者进行了相关总结,具体内容如下。
(一)文化基础资源利用效率低
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祖国大陆遍布的少数民族存在数量多、总人数少、文化差异性大的特点。在这样的状况下,各少数民族在地区隔绝的状况下形成了特殊的地域民族文化。事实上,这些文化存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覆盖领域广泛的特点,其涉及建筑、音乐、舞蹈、语言、节日、风俗等领域。但事实上,尽管我国少数民族的文化存在丰富多彩的特色,但是民族地区在群众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对于上述文化资源的深入研究与挖掘,进而导致少数民族的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存在单一状况,不利于民族文化渗透至群众的生活中,不利于文化资源的合理化运用,导致群众的热情不高,群众文化建设的参与人数较少,缺乏必要的群众文化宣传专业人才,阻碍了民族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不利于各项效益的取得。
(二)忽视民族群众文化开展
作为衡量民族发展水平的依据,民族文化对民族地区的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不仅在经济价值方面产生影响,还有利于社会价值的提升。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我国的市场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加强了对于民族文化经济作用的发挥,并促进文化旅游的发展。在这样的状况下,民族地区的经济作用日渐凸显,但是民族文化本身的特色却被忽视,进而导致民族地区的群众文化难以有效地开展,民族文化的特色性也渐渐丧失。不仅如此,民族地区过分关注民族文化的经济效果,也导致群众文化活动在开展的过程中缺乏一定的物质基础,导致民族文化的发展不尽如人意。
(三)缺乏专业性人才
为了进一步促进民族地区群众文化建设活动的稳步开展,工作人员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需要实现民族、群众、文化的有机融合。但目前,我国的民族地区在运行发展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经济发展不平衡,差异性较大的状况。在这样的背景下,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无法筹集大量的资金用于群众文化的建设,故而导致群众文化的建设、发展工作举步维艰。此外,各地区在民族群众文化建设的过程中,缺乏必要的专业性较强的群众文化工作人才,不利于引导群众自发地开展文化建设活动,成为了制约民族地区群众文化建设、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民族地区群众文化建设的特殊性
我国作为多民族、多文化、多相互掺杂的国家,民族地区的群众文化在建设的过程中有其特殊性。关于民族地区群众文化建设的特殊性,笔者进行了相关总结,具体内容如下。
(一)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在历史的发展长河中逐步形成了以儒学为主体的文化体系。事实上,随着汉文化圈的进一步扩大,少数民族在文化建设、发展的过程中也受到一定的影响。在汉文化的框架体系中,少数民族地区形成了以宗教、语言、习俗、思想为核心的独特文化。事实上,民族地区在群众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加强了对于传统汉文化与区域文化的借鉴、继承与弘扬,并依据时展的需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得文化事业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不仅如此,由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具有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形成了特色的文化体系,而这一文化资源的出现也为群众文化的建设奠定基础,促进了各项效益的取得。
(二)民族文化相互渗透
民族文化并非独立发展的,而是在与中华文化、其他民族文化的融合中不断壮大的。正是由于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影响、借鉴,才形成了我国民族文化体系的博大。通过对我国各民族的文化进行分析可以得知,各民族的文化存在明显的交互影响的特征,诸如,藏族、蒙古族都具有神话传说《格萨尔》《江格尔》,而两种神话传说在内容、体例方面都具有较强的相似性。总而言之,民族的独立发展导致各民族文化在形成的过程中具有自身的纯真与原始性,而民族间的文化交流、渗透也促使各民族文化的交融,促进了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但并未造成对各民族原有文化底蕴的动摇。
(三)民间习俗的制约
我国各民族在发展的过程中往往因为、生活习惯的差异性,而导致其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的特色。事实上,各民族流传至今的生活习俗也实现了对于其原有生活方式与文化风貌的保持,但传统生活习惯也保留了迷信、陋习的部分,故而不利于现代化群众文化的建设。在这一过程中,传统的神灵崇拜、生活禁忌、丧葬习俗等都会对群众文化的建设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此外,各民族在发展的过程中往往存在着对于新生文化、外来文化的排斥,进而影响群众文化发展。事实上,文化习俗会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而获得改善,而习俗也会朝着现代化、先进化的方向发展。随着历史的进步以及各地区文化的交流发展,文化的融合趋势日渐明显,而各民族文化也存在相互吸引的特色,并由此实现了民族群众文化可塑性、可变性的提升,实现了文化多元化发展,而民族文化在交流中也逐步形成了多元与统一的特征。
(四)市场经济对群众文化的影响
民族地区在发展群众文化的过程中,往往受到地区经济、政治以及生产力的影响。基于此,市场经济在运行发展的过程中往往对民族地区群众文化的建设、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以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的群众文化建设为例,该地区在发展地区文化的过程中受到了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影响,并以此获得了文化发展的契机,促进了本地区民族文化的发展、繁荣,为文化事业的长足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一般而言,经济与文化之间的互补性,说明了群众文化的发展往往受到经济的影响,而地区经济的进步则有赖于文化的弘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获得了不断完善,并由此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奠定基础,并由此带动全民族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养的提高,从而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有效结合,为该项工作的开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目前,我国的民族地区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市场经济发育不完善的状况,故而无法凸显出市场经济的优越性,无法为民族文化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基于此,各地区在群众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实现经济与文化的有机融合,从而将群众文化资源的功能性充分发挥,并从不同角度充分展现它的价值。
三、促进民族地区群众文化发展的措施
为了进一步促进民族地区群众文化的发展、进步,我国的民族地区积极采取措施进行工作,保障群众文化建设效率的提升。关于促进民族地区群众文化发展的措施,笔者进行了相关总结,具体内容如下。
(一)重视民族地区文化建设
目前,我国的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但各级政府在群众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加大资金的投入,确保群众文化生活的丰富多彩,调动民族地区的人民积极参与到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事实上,只有少数民族地区群众广泛参与到当地文化的建设工作中,才能够在最大程度上调动民营资本的投入,从而提升民族地区群众文化建设的活力,并由此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
(二)合理开发、利用民族文化
为了进一步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与影响力,我国的有关部门加强了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扬与发展。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文化在这样的背景下获得了科学妥善的保护与发展,并为群众文化的建设奠定基础。在文化多元的背景下,传统文化的传播能够引导群众了解自身的责任与使命,并不断地挖掘自身潜能,将民族文化与基层的群众生活实现有机融合,从而实现了群众文化生活方式的丰富,带动群众文化激情的提升。由于民族地区的群众文化在建设推行的过程中具有突出的民族特色,故而该类文化资源在与地方特色文化的结合过程中,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提升群众文化对于人民的吸引,鼓励民族地方文化走出去、引进来。
(三)培养专业人才
为了带动民族地区群众文化工作的稳步开展,有关单位在相关工作的开展过程中需要实现文化专业人才的培养,并以此为基础促进公益性文化活动的开展,从而在扩大公共文化服务范围的同时,强化文化管理人才的培养工作,促进各项效益的取得。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加强对于具有号召力、魄力的骨干文化人员的培养,以此为基础保障群众文化队伍的高质量,加快民族地区群众文化建设。
四、结束语
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民族地区群众文化建设所面临的问题,并就该类文化发展的特点与促进群众文化发展的措施进行了论述。笔者认为,随着相关措施的落实到位以及理念的创新,我国的民族文化必将获得长足的发展,促进各项效益的取得。
参考文献:
[1]何晓薇.辽宁省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与民族地区群众文化建设研究[J].满族研究,2013(3):79-82.
[2]文兴吾,何翼扬.西部民族地区农牧区发展文化变革:“生活型社会”建设研究[J].中华文化论坛,2013(11):131-135.
[3]粟岚.民族文化建设:边疆民族地区群众工作的“助推器”——普洱市群众工作的文化视觉解读[J].创造,2012(8):60-61.
[4]李新.民族复兴背景下民俗文化发展的必要性——以西安地区社火文化为例[J].艺术科技,201(7):6-7+27
[5]王平.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原则及路径探析[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100-106.
关键词:基层群众文化;存在问题;有效途径
前言
从我国目前的社区建设来看,和谐社会已经成为了社区建设的重要目标。在这一目标的指导下,社区建设在手段和方式都进行了不断的创新。为了满足社区群众的文化生活需要,社区文化部门对群众的兴趣爱好进行了深入了解,并根据群众的兴趣特点,开展了有针对性的社区群众文化活动,提高了群众的文化生活质量,活跃了社区气氛,构建起了和谐的社区环境。基于这一认识,社区群众应积极参与到文化活动中来,应认识到参与社区文化活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提高社区文化氛围,提高生活质量。
1社区基层文化建设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社区文化建设是由政府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指导的一种群众性文化活动,是融入社区各民族、各区域民俗文化特色的小区文化,它是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推行文化强国战略的最为基层也最贴近人民群众的文化综合体,它有着广泛的群众文化活动发展空间,是政府机构与人民群众相互联系的最接近也最有效的基层和基础单位,社区文化的有效活跃开展,起着调动社会文化气氛及和谐社会风气的作用,是国家文化发展的前沿阵地和发展桥梁。社区文化是在中国实行现代化建设下,全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之际得到重视,它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文化以社区为依托,以文化活动家为载体,以宣伟党的方针政策为路线,以活跃人民群众文化为目的,在性质上,它具社会性,参与和服务对象都是社区的长期居住居民;在内容上,它贴近生活,所展现的文艺方式都是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文化元素,它不断提炼人民群众日常劳动的情景和生活气息;在形式上,它具有开放性,主要对象是生活在最底层的人民群众。社区群众文化以它独有的方便性,集教育性、娱乐性、知识性和艺术性于一体,并及时地发映了社会的不同层面的诉求,提高社区居民自身素质和主人翁意识,有效地拓展了社区人民群众的文化空间,吸引和带动、活跃社区的精神面貌,促进邻居关系和睦,减少社会关系紧张、关怀青少年成长都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2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对社区文化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2)参与意识不够强。一般来说,一项活动的参与面达到20% 就属较高了,而目前我们的活动参与面与其相比相差甚远。老年人是文化活动参与的主力军,在职职工及青壮年参与率低是一个普遍现象。
(3)社区文化管理及资金投入不足。目前在社区,文化设施主要指街道社区文化中心、老年活动中心。而这些设施的活动面积就达不到所需标准,且有的设施陈旧老化,无资金更新,至于新的文化设施建设更不可能。这在客观上制约了社区文化活动的发展。
(4)社区群众文化人才缺乏。目前许多社区居民委员会就无文化人才,而且参加文化专业培训的机会也不多,这也影响了社区文化建设的发展。
3完善社区群众文化活动途径
3.1加强管理,完善社区群众文化的运行机制。
建立合理完善的运行机制是实现社区群众文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社区群众文化的建设工作不可能立竿见影,而是需要建立长效机制,而不是为了应付检查而实行的临时性政策,从而才能逐步完善社区群众文化建设的各项工作。而构建科学合理的社区群众文化运行机制,需要主管部门加强管理工作,提出合理化的工作构想和计划,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任务目标以及落实措施等。
3.2加大资金投入,在评比中提升社区文化建设的规模和层次
通过评比来提升社区文化建设规模和层次,就是要经常开展具有艺术特点和个性的社区文艺表演活动,不断更新社区文化活动的形式与内容,进一步改善社区文化活动的设施和环境。只有这样,社区群众文化才会在规模和层次上产生一个质的飞跃。采用多种渠道筹措资金,一方面政府要加强重视,加大资金的扶持力度,给予专项财政拨款。另一方面可以由社区自筹,政府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由社区群众集资或者吸引社会上的企事业单位对其进行资金赞助,为开展社区群众文化活动提供物质保障。在充足的物质条件保证下,要重点对老旧的群众文化场所进行改造或者新建,加强硬件设施的建设,购置多种设备以满足群众的活动需求。同时,社区群众也要多爱护场所的设施,让更多人享受到社区群众文化建设所提供的服务。
3.3“三项到位”
(1)组织运行到位。社区群众文化是公共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它的内容来说,也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因此必须融入时代主题、社会庆典的范畴之中,适时开展主题性活动,以调动社区文化成员的积极性,创造性、挖掘它们中的潜能。开展组织红歌大赛等主题性活动,组织上百支社区文化队伍的参与,极大地调动了社区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2)人才培养到位。要使广大社区在社区主义精神文明和文化建设中发挥越来越应有的作用,人才培养至关重要,为此,必须发挥现有人才的作用,通过居住在社区中的离退休文化专业人员的优势,实行身边传帮带、做好主力军;另外文化主管部门、文联及各种协会应发挥人才优势、开展驻点挂牌培训、培养、给予专业输送、提升社区文化水平。
(3)市场准入到位。通过不同区域,不同人才对传统文化的挖掘、传承,形成自有特色文化样式和品牌,以市场之手,让社区群众文化走出“闺房”,让社会认可,成为大众的精神食粮,这样既有利于民族民间文化的发掘、传承,又有利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让市场成为社区群众文化健康发展的催化剂和助推器。
总之,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为居民提供交流的平台,创造社区融洽的居住氛围,有利于提升群众的形象,也有利于居民文化素质的提升,同时还能够在其中融入对居民的德育教育,对推动我国的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建设过程中,应根据群众的兴趣爱好,构建有意义的社区文化活动,鼓励社区群众参与其中,发挥社区文化的积极作用,提高社区文化建设质量,达到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
参考文献:
[1] 路选萍 .新时期群众文化队伍建设的思考[J].大众文艺,2011(15).
关键词:远程教育;社区文化
十的召开,为社区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开展社区文化活动应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以人为本,服务群众。社区文化活动应以内容健康、思想向上、形式多样、寓教于乐、文明愉悦为准则,深入开掘活动的内涵、外延,打破传统思想模式,探索丰富多彩的文化形式,做好文化的普及工作。同时,注重提高文化活动档次和品位,走向规范。这是城市社区文化发展的一个战略目标。为大力发展社区文化,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的文化素养,精神生活,道德品质,生活质量,就要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的优势,开展各种活动,以促进社区文化的大发展。
一、做好规划,统筹建设好社区文化设施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当地政府要将社区文化设施建设纳入城市发展规划中,要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的研究,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社区文化建设规划,明确社区文化建设的目标、任务,完善社区文化建设财政投入机制和人才保障机制,统筹协调好相关部门在社区文化建设方面所承担的工作,避免多头各管、缺乏协调所带来的行政资源浪费,从政策、资金、制度上推动社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对老旧社区的文化设施建设要进行改扩建,要采取新建、扩建、改建等办法,加快推进以街道文化站、社区文化中心、社区文化广场、社区文化活动室等为主体的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社区文化设施网络。要千方百计地用活用好用足现有的社区文化设施,提高社区文化设施的使用效率和社会效益,杜绝外包私用,将社区文化活动场所变成低俗文化和有害文化的传播基地。要倡导社区内的机关、学校、企业、事业单位,向社区居民开放文化设施,实现文化设施资源共享。在规划、建设、改扩建中要注重将远程教育的设施条件纳入到社区文化建设中,使远程教育资源变为社区居民提高素养素质和终身教育的有效途径。
二、抓社区文化队伍建设,促社区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社区文化需要骨干、带头人,要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素质高、作风正的要求,建设一支以业余骨干为主、专业人员为辅的社区文化辅导员队伍,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负责组织、指导社区文化活动,增强社区文化建设的生机与活力。要培育具有社区特色、业务精、素质高的社区文化骨干队伍,定期开展专业培训,为开展社区文化活动服务,增强社区文化骨干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要充分发挥社区内机关、学校、企业、事业单位人才集聚的优势,将社区内单位的文化骨干融入社区文化队伍,提升社区文化队伍的整体水平。要坚持贴近社区实际、贴近社区居民生活,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社区文化活动,充分考虑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乡土文化与外来文化、通俗文化与高雅文化的结合,从文化娱乐、休闲健身、环境美化、科技普及、艺术培训等方面充实社区文化内容,以歌舞音乐、说唱弹奏、琴棋书画、体育竞技等形式进行社区文化传播,想社区居民之所想,应社区居民之所需,解社区居民之所盼,引导社区居民自觉参与社区文化活动,保持社区文化活动旺盛的生命力,满足不同层次社区居民的文化需求。
三、推动社区文化创新,利用远程教育优势提高社区文化
水平
要根据社区区位、社区内单位、社区居民的文化优势,举办有特色的文化活动,开展特色文化社区创建活动,创建各种有品位、有特色的历史文化社区、科普社区、生态社区、园林社区、茶文化社区等。要组织国内外文化艺术团体来社区交流,开展高雅艺术、经典艺术进社区活动,从总体上提高社区居民的欣赏水平,提升社区居民的文化品位。要以信息化为基础,搭建社区文化信息服务平台,发展和传播积极、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让社区文化信息化服务融入社区居民生活。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等媒体,设立社区文化建设专题栏目,大力宣传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及时报道社区文化建设取得的成就和典型经验,介绍国内外社区文化建设的做法和发展趋势,反映社区居民对社区文化建设的要求和心声,针对社区文化建设的困难和问题进行解疑释惑,组织探讨社区文化建设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模式,增强社区居民文化追求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全社会营造人人关心、支持、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
参考文献:
[1]《远程教育》.
[2]《成人教育》.
随着城市扩张和城镇化建设的加快,城市的社区结构产生了新的变化,也使社区文化的内涵和外延也出现了深层次的嬗变和扩展,加之目前我国城市社区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社区文化的发展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一、社区文化建设缺乏经费
经费不足也是目前制约社区文化发展的一个普遍因素,是制约社区文化建设的瓶颈。经费是社区文化活动的基本物质保证,没有经费,社区文化活动就只能纸上谈兵,文化设施也无法完善和配套。很多社区文化建设存在着一无资金,二无地盘,三无设施设备的“三无”现象,如:各大小城市建设的小区、家园等占地面积几十万平方米,居住人口上万,室内外建设美观现代,但唯独缺少文体活动场所。一是小区开发商不愿过多投资在他们所认为不是那么重要的公共文化活动场所,二是社区所属街道办等相关部门对社区文化的重要性不够重视,用于社区文化建设的资金少之又少。经费不足就构成了社区文化发展的重大困难,致使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对社区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二、社区文化建设对政府依赖性大,社会化参与程度低
目前,我国大部分社区文化建设主要是由政府推动,社区居民参与主要是以动员型参与为主,社区参与的广度和深度远远不够,社区认同意识薄弱。罗伯特﹒普特南提出社区建设获得成功必须具备的因素有三:规则,网络以及信任。而我国的现实却是:社区文化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政府主导的活动,政府主导下的社区文化建设与发展很容易演变成一种行政行为,文化活动的政治性被夸大,而群众性却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同时,社区居民彼此之间存在一种疏离感,对社区共同利益的关心程度远低于对自身利益的关注程度。而且对社区文化活动的参与意识低下,认为社区文化活动是工作生活之外的可有可无的一种活动形式,往往是被动参加,参与热情不够。由此造成了社区居民活动团体或者由街道、居委会直接领导,或者仅以爱好、人情为纽带,处于松散联系、随意组合的状态。
三、社区文化建设的管理制度水平低下
现阶段,我国社区建设以及相应的社区文化的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其探索性比较强,因此,社区文化建设的管理体制在很大程度上受传统文化建设管理体制的束缚。传统文化管理体制作为传统计划体制的有机组成部分,依赖于传统计划体制的存在。传统文化管理体制从产权制度、人事制度、财务制度等各方面规定里文化行业部门体制结构的基本框架,从而使文化系统从横向上和纵向上具备了独特的“身份执照”。作为整个计划体制系统中的一个基本环节,文化体制承担着社会文化资源配置的基础功能,由国家所掌握的资源通过文化行政系统源源不断的流向基层文化单位,以维持文化行业的正常运转,这样便形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的组织系统。
四、社会体制改革对社区文化建设的冲击
社会体制的改革改变了社区成员的构成,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员通过购房、工作关系、投靠亲属等方式落户社区;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离退休人员转变为彻底的“社区人”。在这些社区成员拥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等等,这些不同的观念、行为方式集中在社区成员生活居住的社区发生碰撞,而社区文化的发展现状远不能解决这些不同观念的融合。此外,由于相对弱化的精神文明运作机制与社会体制改革不相适应,导致社区群众的整体素质与社区文化建设不相适应,从而使社区文化活动出现了宣传难深入、教育难开展、活动难组织的“三难”现象,降低了社区文化建设的速度及质量。
五、对社区文化的理解不全面,对其重要作用认识不够
由于社区在我国发展不够成熟,人们对社区、对社区文化的理解不够全面,甚至存在误解。谈到社区文化,在属性上大多被理解为与群众文化或群众文艺等同起来,功能上仅仅被看做是丰富社区成员文化生活,或者是仅起到寓教于乐的作用,而在形式上,社区文化建设被认为是简单的开展各项文化活动。因此,在社区文化建设过程中易把社区文化管理放到次要位置上,缺乏对社区文化发展的整体规划,对本社区社区文化的管理缺乏个性化的部署和总结,从而使社区文化的发展与整个社区的建设和发展不相适应。
六 、社区文化工作队伍建设不健全
随着新的社区模式的不断出现,以及社区文化活动形式的不断丰富,社区文化工作者的需求量不断攀升。目前,即使有开展社区文化建设的地方,人才问题并没有列入有关社区建设的议事日程,其社区文化工作也是出于一种自发状态,活动的开展和维持主要依靠一些离退休的老同志或者爱好文艺的社区居民。随着社区建设各方面的综合发展,社区文化建设将面临更加奇缺的局面,如果社区文化长期缺位社区居民就会失去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而各种不健康的文化生活诸如迷信活动、赌博等都会充斥社区居民的生活,社会主义是非观、道德观。价值观日益薄弱,久而久之使社区居民的综合素质日益降低,不利于社区的和谐发展。
上述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社区文化建设的步伐,而要向建设为社区居民所普遍接受和认同的社区文化就必须解决好这些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时,必须统揽全局,不断开拓,既立足于当前所面临的问题又要看到问题未来的发展,解决社区文化建设所面临的现实问题,保证社区文化建设在健康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1]徐越倩,许彬.社区公共事业管理,2007
[2]娄成武等.社区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王康友.社区文化建设初探——以州市贵池区为例.池州师专学报(第19卷第一期),2005
[4]吴鹏森,章友德.城市社区建设与管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社区文化建设;馆藏资源
[本文系2017年度益阳市社科课题《推进社区图书馆建设——打造宜居银城》(课题编号:2017YS70)研究成果。]
我国社区文化建设正处于重要的发展时期,充分利用城市已有的文化基础设施,推动社区文化建设,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高校图书馆作为城市文化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其优势作用,帮助社区文化建设进行有效完善,从而丰富整体人民的精神生活,提升其文化生活质量,这对促进城市整体文化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图书馆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服务模式构建
(一)自觉服务模式
高校图书馆参与社区文化建设,需要社区与高校方面的积极配合,在这一过程中,高校本身的意识要发生转变,不能认为这种服务模式对本校师生权益造成了损害,更要认识到这种服务模式对高校图书馆扩充建设的积极作用。在这种服务模式之下,高校方面可以有效利用社会资助、公益捐赠等资源渠道,提高图书馆的建设水平,从而满足高校师生与社区居民的综合需求。
构建高校图书馆自觉模式,是促使高校图书馆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基础,在这一过程中,高校要组织志愿者,主动、积极到附近社区走访,举办一些阅读专题讲座等活动,以提升居民的阅读认知度;也可以在社区当中,直接举办读书会,在会议期间,居民们可以畅谈心得体会,而高校支援,则引导并鼓励居民自觉挖掘书籍、文章等的深层作用,解决自身相关问题与困扰。与此同时,还要进一步开展社区居民深层信息服务,包括法律援助、有声图书等,提升服务质量与文化建设水平。
(二)法律约束模式
高校圖书馆参与社区文化建设,必须要有一定的规章制度对其加以保障。从全局的角度来看,法律准则是对其服务过程进行约束的最好选择。将社区文化建设纳入到地方未来发展规划当中,并通过相应的衡量标准,明确、落实相关政府的责任与义务。另外,将社区文化建设视为社会素质教育资源建设,作为社区居民综合素质提升的教育网络体系中的重要环节,推动社区文化建设的深层发展。就社区文化建设的实际状况来看,受到地区本质差异的影响,需要将城市文化建设与教育经济发展进行综合考量,以便在缺乏统一立法与制度的情况下,确保社区文化建设与服务的良性发展。在高校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有效构建法律制度约束模式,有利于逐步推进社区文化建设的稳定进行。
(三)权益平衡模式
社区建设属于公共服务建设的范畴,其建设经费均来源与公共财政。在公共文化建设过程中,其主要目的就是为居民提供文化服务,这也是公共文化建设的基本责任,更是社区应尽的义务。高校图书馆参与社区文化建设,应构建权益平衡的服务模式,社区居民具有平等获取文献信息的权利,而高校图书馆方面,要通过强化与社区的沟通,充分利用自身文献资源与人才资源的优势,主动承担社会文化发展的责任,缩小社会差距,缓解社会矛盾。
二、高校图书馆方面的对策分析
(一)馆藏资源方面
在各个城市当中,高校规模不断扩张,而高校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也在不断丰富,以张家口市为例,城市包含教育学院图书馆、张家口大学图书馆、河北北方学院图书馆、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等可参与到社区文化建设当中去,馆藏图书囊括理、工、农、医、经济、哲学、管理、艺术、自然、科学等多个领域,其中,河北北方学院图书馆还珍藏着《永乐大典》《太平御览》《玉海》《四部备要》等文物[1]。除此之外,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权威生物医学检索刊物,也能在相关高校图书馆中找到,如《中国药学文摘》《中文科技资料目录》《ChemicalAbstracts》等。
充分利用高校丰富的馆藏资源,将其作用于社区文化建设,能够获得十分显著的效果,以原有馆藏资源为基础,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等,引进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等,有效构建中文数据库、西文数据库、特色资源库等,进一步丰富馆藏资源形式,这样一来,高校图书馆不仅能够为附近社区的文化建设提供帮助,还能通过构建高校图书馆社区服务平台,为整个城市的社区文化建设作出有效贡献。
(二)基础设施方面
高校图书馆不仅具备丰富的馆藏资源,其基础硬件设施也十分完善,主要包括舒适、安静的阅读环境,先进的电子设备。以河北北方学院图书馆为例,图书馆采用的是“一卡通”式的门禁管理,并设置了24小时自助服务图书馆,可以免费向师生等提供全天候服务,在现代科技与管理技术水平的完善过程中,自助借还系统、座位管理系统、自助打印与复印系统、在线阅报系统等都会相继设立,随着这种自助服务模式的不断完善,社区居民能够利用高校图书馆资源,满足自身精神与文化生活需求的过程就会更加便捷[2]。充分利用高校图书馆中先进、完善的基础硬件设施,能够显著提升社区文化服务水平,通过良好的阅读氛围,能够加深社区居民对图书、文章等的阅读理解,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提升社区居民的阅读兴趣,使其能够积极主动地通过阅读获取知识、信息等。
(三)人员素养方面
在高校图书馆管理当中,对于从业人员的招聘有一定限制,就学历层面来看,大多数高校图书馆的馆员都具有本科学历,少部分大专学历。在能力方面,高校图书馆馆员的学习能力较强,业务工作掌握较为熟练,效率也很高,在高校图书馆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关键时期,高素质的人员基础能够有效满足社区文化建设的人才需求。充分利用高校图书馆馆员的专业能力,跟随信息时代图书馆的服务需求,将原本的“书本位”的服务模式向“人本位”服务模式进行转变,及时推陈出新,有效拓展微信、QQ、在线参考咨询等服务渠道,提升社区文化服务水平与质量。
三、社区方面的对策分析
(一)提升社区民众的服务共享意识
高校图书馆参与社区文化建设,高校方面将图书馆面向全社会开放,社会居民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需要具备一定的服务共享意识。以张家口市的各个社区文化建设为例,在高校图书馆的参与之下,社区方面建立了较为规范的工作机制,定期组织宣传、规划、财政等部门进行联席会议,对社区文化建设中相关资产、社区以及经费等问题进行协商与妥善处理。在获取高校图书馆人力、物力支持的同时,要注意拓展资源获取渠道,与旅游系统、创意机构、地方志办公室等构建合作关系,让其认识到社区文化服务对其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进而引进相关资源,让他们成为社区文化服务的建设者,提升其服务共享意识,主动承担宣传公共文化服务的义务。
(二)完善社区基础硬件设施
高校方面完善的基础硬件设施,能够为部分居民提供阅读服务,但由于其场地限制,无法为城市的全部居民提供完善服务。因此,在高校图书馆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过程中,社区方面要重视在社区当中相应增加所需配套设施,以保障社区文化建设的全面展开与顺利进行。在高校图书馆的相关硬件设施的支持之下,进一步推动社区文化建设,可以融合社区图书馆、社区活动中心的作用价值,还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效构建信息咨询系统[3]。以张家口市的社区文化建设为例,以高校学院的虚拟参考咨询系统为核心,为全市居民提供答疑解惑,为保障这一价值作用的顺利实现,申请了大量财政资金,用于社区活动中心建设,除社区图书馆,另外单独设置社区电子阅览室,增加相关电子设备的购置,以承载多媒体以及网络技术成果,使文化信息传输更加通畅。
(三)强化社区文化建设宣传力度
社区文化建设的最终服务对象是各个社区居民,作为直接受益者,居民在享受相关权益、福利的同时,在社区文化的建设过程中,也要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以促进高校参与下的社会文化建设的稳定发展。为有效聚集社区居民参与到社区文化建设中来,就需要强化相应的宣传力度,具体宣传方式,可联合高校图书馆组织社区活动,让社区居民了解到文化建设的意义所在[4]。例如,组织高校的知名专家、学者、讲师等,到社区当中进行讲座宣传,在内容选取方面,可以保健养生、绘画书法等较为受欢迎的内容为核心,进行有效宣传;也可组织图书会、摄影艺术展、诗歌朗诵会等活动形式,让居民自身为核心,增强其对文化建设的切身体验。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形式,让社区居民深刻感受到社区文化建设对满足其自身文化与精神生活需求的重要意义。将社区公共文化建设的内容、目标、价值等灌输到社区居民的内心深处,使其在享受社区文化便利的同时,能够主动参与到文化建设过程中来,并有效发现建设过程中的不足,集中智慧,让社区文化得到更大的发展。
(四)健全社区文化建设监督机制
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社区文化建设模式,将直接管理模式,转变成监督资助管理模式。在相应监督机制之下,社区文化建设及其服务范围能够得到有效拓展,从精致文化扩展成为社区文化和普及文化,能够作用于生活文化。以此种应用效果为目标,在进行社区文化建设过程中,政府部门要积极鼓励市场参与,通过宏观调控等手段,倡导私人、商业资本等参与到文化服务市场当中来,形成“官商民合作”的全新的文化建设形式,以推动相关事业的稳定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探究如何发挥高校图书馆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有利于在新的发展时期,推动社区文化建设的顺利进行。通过相关分析,能够分别从社区以及图书馆方面进行充分考量,利用已有资源、有针对性地完善相关必要设施,进而为社区文化建设提供良好的基础,以保障社区文化的价值作用得到有效实现。因此,在社区文化的未来建设过程中,要强化与高校图书馆之间的合作关系,并不断完善自身服务能力,以提升社区文化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桑萍.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中高校图书馆参与性研究[J].兰台世界,2015,(29):133-134.
[2]张晓桦.社区文化服务中异质性图书馆联盟的协同研究[J].图书馆学刊,2015,(07):7-11.
[3]郄少青,谢宝义.城镇化视角下高校图书馆服务社区文化建设策略研究[J].河北科技图苑,2014,(06):32-34.
社区是居民长期生活在一起的一个地域,实质是指一个区域性社会,是一定地域范围内人们生活的共同体。关于文化的定义,各有不同,没有一个绝对准确的含义。我国著名学者任继愈先生认为,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包括文艺创作、哲学著作、、风俗习惯、饮食器服之用等等。狭义的文化,专指能够代表一个民族特点的精神成果。对于社区而言,文化是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维系社区整合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社区之间形成区分的显著标志。社区文化是通行于一个社区范围之内的特定的文化现象。包括社区的人们的信仰、价值观、行为规范、历史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地方语言和特定象征等。无论是何种定义,共同点都在于突出了社区文化的物质层面建设、精神层面建设和组织或者制度层面建设。
二、社区文化建设的问题分析
社区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包括:社区文艺建设,社区环境美化建设,社区民俗文化建设,社区体育文化建设,社区教育建设,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等内容。社区文化具有复合型文化的特征。当前我国的社区建设在理论和实际上并不成熟,社区文化建设也处于萌芽阶段,还需要进一步解决存在的问题。
1.资金短缺,文化活动投入不够
资金短缺是社区文化建设的主要问题之一,充足的资金是社区文化建设正常开展的重要条件。如果社区居委会经济拮据,又没有好的政策税收等优惠,很难吸引众多的社会资本积极投资。我国大多数社区没有文化建设投入和政策性的财政支持,政府重视不够,一些社区文化活动室由于缺乏资金的支持,部分社区的文化活动没有对群众开放。
2.设施设备滞后,资源贫乏且配置不均衡
由于资金出了问题,所以出现了硬件设施问题,导致社区居民对社区文化的环境和设施建设的评价总体上是偏低的。硬件设施的缺乏和环境的落后大大减少了居民们参与社区活动的兴趣,更难以充分发挥社区文化建设的教育引导休闲等功能。当前我国社区的发展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资源的来源主要靠政府和社区管理的供给。一旦出现资金不足的问题,社区资源也会存在不足,进而导致“物未尽其用”的资源配置不均现象。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与社区管理体制有很大关系。传统的“条块分割”式管理体系,由于存在许多各个不同的行业、单位、企业、事业单位等,社区的组织形式,社区委员会、居民委员会以及物业管理公司之间不存在上下级的管理关系,这就造成了各部门各行其是,对社区文化建设不理不睬,更不愿意用自己的资源共同创建社区,致使社区资源更加缺乏,配置更不均衡。
3.社区文化功能薄弱,只重外表忽视内涵
社区文化功能的发挥非常重要,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规范功能、娱乐功能、教育功能、整合功能。但这些功能在我国大多数社区中都没有体现出来,很多文化活动没有太多趣味,没有体现文化的真实内涵。很多稍有意义的文化活动也只是徒有其表,没有具体落实到位,更是难以吸引社区居民(1)社区文化活动过于行政化。很多权利都在政府手中,居民只能充当参与者的角色,大多是自发组织的散乱的自娱自乐活动。一方面,会使社区文化建设过度依赖政府;另一方面,使社区居民对社区文化建设的缺乏一定积极性和创造性。(2)政府在主导社区文化建设时,偏向于建设社区的基础文化设施和构建和谐社区、五好家庭等评选活动。但在实际内容上却以政府的中心工作和形象工程为重点,仅仅是组织开展一些歌舞、书画等单调形式的活动,忽视了内涵的重要性。(3)文化传播受众单一。社区里很多居民是上班族,生活忙碌,有的甚至没有双休日,社区举办的相关文化活动的对象一般针对于老年人,大部分的青年人都不知道社区平时举办的文化活动,即使知道,也多认为是老年人的活动,没有给予更多的关注。所以,在参与社区文化活动的人不仅大部分是老年人和中年妇女,居民的参与的积极性也普遍不高。
4.社区文化队伍薄弱,专业人士缺乏
目前,社区文化建设薄弱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缺少专职工作人员,很多领导对社区文化建设忽视。二是社区本身民间文艺骨干少,且流失现象严重,政府对基层民众的文体积极分子缺少扶持引导和保护。三是社区经费短缺,工作人员缺乏较高薪酬及福利待遇作保障,有些人员还是临时工,没有正式的编制。四是一些居民文化层次偏低、文化意识薄弱、思想观念老化,还有生活条件、生活方式的差异,使他们很难真正融入社区的文化活动。
5.社区认同感薄弱,居民缺乏认识和参与
在社区文化建设中,居民是社区文化建设的主体,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是社区产生凝聚力的重要方面,同时也是社区文化工作开展的必要条件。由于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不强,对社区文化建设的参与属于执行性参与,大家虽然生活在同一个社区,对各类文化活动却显得漠不关心,有些甚至认为是劳财劳民而加以抵制。
三、完善社区文化建设的相关对策分析
1.建立社区文化资金投入体系
资金是社区文化建设的基础,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第一,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社区文化体系。政府可以鼓励社会积极参与,为社区文化建设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在制度建设和具体操作上,加大政府财政的投入,通过相关的法律法规将其规范化、制度化,再对各种投入的资金合理的分配,优化资源的分配机构,逐步形成一种长效机制。第二,社会集资,吸引社会各界的关注进行投资。基于社区建设基础薄弱,存在资金短缺的现状,要积极拓展集资渠道,逐步形成以地方投资为主体,居民投资相结合,多渠道、多元化的社区投融资格局。
2.完善社区文化相关设备设施
要构建社区文化,必须改善目前的设施陈旧的现状。由于社区文化的硬件设施是社区开展文化活动的基本载体,可以通过构建社区图书馆、体育健身室,业余兴趣活动中心等相关设施,加强管理社区的环境,扩大绿地植物种植面积,营造一个绿色美丽的环境,建设设施齐备,生态和谐的社区加以解决,也只有这样才能让社区有更好的文化氛围。
3.组织多样性社区文化活动,发挥社区文化功能
如何开展各类有意义、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至关重要。要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为社区文化建设策划丰富的文化活动。例如,定期举办传统戏剧演出、太极拳、广场舞展示,活动不仅是老年人的业余休闲,也可以吸引成为儿童和上班族的参与。
4.加强社区文化工作队伍建设
文化工作队伍的建设非常重要,社区文化队伍的数量和质量决定了社区文化建设的活跃程度。第一,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视,社区干部综合素质有所提高,招募了很多大学生,为社区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社区单位应招聘一些具有一定文化素养的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充实文化队伍。第二,要解决如何留住人才的问题,留不住人才是因为没有相应的保障。人们都想向往好的地方。社区建设的缓慢,职业发展空间不足,是人才流失的重要原因。加强人才的保障性建设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第三,加强社区文体队伍精英的培训。把人才组织起来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活动组织能力和专业水准。同时,聘请有经验的人担任社区文化指导员,辅导他们开展活动。
5.建立社区文化的居民参与机制,增强社区的认同感
关键词:油田社区 思想政治 重要环节
“企业千条线,班组一针穿”。班组是企业的细胞,是企业政策精神和任务完成的贯彻者和执行者,是企业实现目标愿景的管理基石和发展根基。班组文化则是激活细胞活力,增强企业核心战斗力和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和重要途径,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组成部分,是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因此,加强基层班组文化建设对企业生存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班组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班组文化是班组成员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实践中所形成的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在凝聚队伍、促进生产和提高管理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班组文化的导向作用有利于实现班组的共同目标。一个班组就是一个企业的缩影,只有成员之间树立共同的愿景、共同的文化心理,才能建立起员工间相互认同、相互聚合的基础,从而保持大家精诚合作,取长补短,最终实现班组的共同目标。
2、班组文化的凝聚作用有利于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班组文化通过大量微妙的方式来沟通企业员工相互间的情感交流和思想联系,形成班组共同的语言、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从而有利于形成积极向上的班组氛围,有利于增强职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对工作的使命感,有利于班组的协调发展。
3、班组文化的激励作用有利于建立高效的执行文化。“企业要发展,关键在执行”。班组文化建设的目的就是塑造一种员工乐于服从、强于执行、相互尊重、志同道合的团队目标。只有全心全意依靠员工,激发班组成员的创造热情,鼓励员工不断关注企业生产和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地深入思考、提出建议,并持续改进。这样,班组才能够优质高效地完成各项任务。
4、班组文化的融合作用有利于增强班组的发展后劲。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中,员工耳濡目染,会自觉不自觉地接受企业的共同理想和价值观念,并扎根于广大员工的心灵深处,融化为思维方式、行为方式、行为自觉、行为规范、行为习惯,体现在经营管理的各个层面,从而化为实际行动,转化为企业的经营业绩。
二、班组文化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班组文化的重要性,加大了班组文化建设的力度,有效地增强了基层职工的自豪感和归属感。但不容忽视的是,在班组文化建设中还存在着以下问题。
1、重“视”不重“实”,主体不明确。当前,在班组文化建设中,出现了一种“上头热、中间忙、下头凉”的现象。忽略了班组和职工在建设班组文化中的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没有班组内在的文化基因,缺乏建设班组文化的内生性。
2、偏好“文化味”,忽视“文化力”。有的企业搞班组文化建设多有作“秀”成分,把“文化”的重心放在文体活动和文化墙的建设上,认为给团队精神、管理理念琢磨出一个朗朗上口的名称,就是文化建设。并没有把文化建设作为凝聚团队力量,促进团队快速发展的支撑和持久动力。
3、改“头”不换“面”,个性不突出。有的企业在搞班组文化建设的时候奉行“拿来”主义,将优秀的班组文化复制改造。因此,“五型”班组建设虽然开展的风生水起,但班组文化却多了些“山寨”,少了些特性和个性。
三、对班组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1、要注重营造小氛围。职工是班组文化建设的主体,班组文化建设是全体职工的共同任务。抓好班组文化建设必须吸引全员积极参与,使职工人人成为班组文化的创建者、实践者。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要有班组职工创建参与的平台。通过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班组文化建设活动,建设班组网站、班组园地、班组文化墙等,让企业文化理念与知识上墙面、上页面、上桌面,进班组、进站所、进现场,使文化建设更加贴近员工工作与生活,营造出开拓创新、朝气蓬勃、内涵丰富的班组氛围,树立文明和谐、积极向上的企业形象。
2、要注重常开小课堂。不断提高企业员工素质,是培育良好团队精神,不断提升员工执行力的核心环节。因此,在班组文化建设上,要注重激发员工的学习热情,强化学习技术的紧迫感和自觉性,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测评考试或技术比武,培养人才、发现人才、选拔人才,巩固和提升学习培训的效果。对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发明创新成效显著的班组和员工给予表扬和奖励,认可职工个人学习成就,引导和帮助职工制订个人发展规划,鼓励职工自我学习、自我完善、自我发展。
3、要注重建设小制度。制度建设是文化建设的根本环节,只有以健全的制度作为基础,文化建设才有坚强的后盾和旺盛的生命力。所以要建立健全班组有关制度,完善班组文化建设与外部管理、自律与他律相互补充和促进的运行机制,加强对班组文化建设的过程与效果进行动态评估,保证班组文化建设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1.1油田社区建设实践
油田社区文化在发展成熟过程中,主要是文化精神的培育与发展过程,同时也是思想教育成熟的一个过程。想要让居民能够不由自主的享受文化产业的娱乐,并体现出自我的价值,需要在居民互动过程当中将自我文化与内涵的培养,通过互动培养,不仅能够提高居民的整体素质,还能够使居民成为社区文化中的一员,并实现自我价值的体现、自我教育的升华,从而不断进行自我约束、自我提升,使所有居民具有团结精神,为良好文化的发展做贡献,共建美好、和谐的家家园。因此,社区工作人员应该积极开展社区文化宣传及教育活动,培养职工干部的教育知识及素质,积极改革与创新职工观念,同时有助于社区文化的创新与发展,有助于社区活动的顺利开展。
1.1.1努力搞好阵地文化。阵地文化是指利用俱乐部、电影院、少年宫、电视台、体育馆、职工之家等大型文化设施开展的文化活动。这是开展文化活动的基础,具有多功能性,其突出特点是适应面广、形式多样、层次高雅。通过系统、广泛地开展一些教育性强、内容典雅、群众喜闻乐见且参加热情高的电影周、艺术节、知识竞赛,组织音乐、舞蹈、书法、美术、器乐、曲艺等活动,陶冶人们的情操,启迪人们的思想,教育群众,丰富广大居民文化生活。
1.1.2努力搞好家庭文化。家庭文化是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最基础的一部分,社区是所有居民群众居住的地方,家庭文化的是尤为重要的一项,在开展社区文化的同时应该积极倡导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以及勤俭持家等中国优良传统美德,积极团结邻居,将佳通美德作为家庭文化的重点文化进行宣传与教育,并积极倡导健康、积极、乐观、文明的一种生活方式。同时,社区文化管理人员还应该进行定期活动的开展,不断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娱乐性与知识性,用及其吸引居民的方式引导居民将家庭文化的理解与学习,促进居民文明生活,创造幸福、美满的生活。
1.1.3努力搞好油田社区文化。油田社区文化建设所形成的强大内聚力和发散力表明,企业文化可以使居民、社区和社会(市场)的需要从根本上一致起来,并互为推动,形成良性循环。
1.2油田社区的发展方向
1.2.1组建社区文化摇篮,向素质人才基地方向发展。社区文化建设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居民文化素质和文明意识,增强社区居民凝聚力和认同感。社区阵地属于居民,让每个居民都成为阵地的主角,采取多种形式组建老年门球队、锣鼓队,成立曲艺爱好者协会,利用假期成立学生志愿者服务队,培养社区居民“用双手呵护社区家园”的思想观念,将居民的生活与社区、社会融为一体。社区文化建设还应满足居民对学前素质教育、学生特长教育、居民终身教育的需求,发挥校外教育培训基地的作用。一个企业不仅需要专业人才,更需要高素质员工,作为油田社区加强文化建设重点就是让居民有更多的接受素质教育、文化教育、艺术教育等高层次、高品位教育的机会,使油田职工子女不出工业区就可获得较为完善的学前素质培养、特长教育,甚至第二职业技能培训。因此,社区文化建设的关键是打造人才培养基地,建立完善的、连贯的,能够使居民终生受益的素质教育网络,依靠丰富的文化生活和良好的文化环境,最大程度营造社区与居民的“人企合一”的氛围。
1.2.2完善社区文化服务功能,向群众化、多元化、精品化方向发展。不断丰富文化内容,使之群众化,充分考虑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居民的需求,安排趣味性、知识性、团体性较强的文化广场活动,诸如广场电影、广场晚会、广场健身及节假日广场游园等老少皆宜的活动,吸引居民走出家门,共同参与,繁荣社区文化。不断发掘文化形式,使之多元化,油田社区居民是随石油开发会战从四面八方汇集而来,婚丧嫁娶、语言习惯等生活习惯各不相同,围绕油田社区行业特性和地域特点,社区文化组织部门应从了解居民习惯、体验群众生活、搜集文化生活信息入手,让居民参与创作,凝炼、培育出令群众耳目一新、喜闻乐见、民风淳朴多元的社区文化成果。不断探讨文化实践,使之精品化,社区文化不断创新才能满足居民对文化的需求,发挥油田社区特色和优势,以“扩大视野、增长知识、锻炼能力”为目的,组织专题策划、群体实施,统一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培养居民家园意识,依靠群众集体智慧和实践,共建社区精品文化奇葩。
1.2.3突出文化产业建设,向打造优势品牌方向发展。社区管理作为服务行业,品牌是生命。在创建优势品牌过程中,文化建设是不可缺少的利器。优势品牌拥有强大的内聚力和发散力,作为社区经营管理的一个关键元素,品牌的重要性在抢占市场份额和保持企业凝聚力上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可以说竞争的背后是品牌,而打造品牌的支撑是企业文化。通过品牌的文化力去赢得市场和社会的认同和亲和,已经成为参与市场竞争的一种深层次、智慧型的竞争。对油田社区而言,把社区文化作为产业做实、做优、做精,可以使全体职工的价值观与社区精神一致,使职工变被动管理为个人价值自觉实现,使居民变被管理群体为社区发展的当家人,实现变无形的文化教育为有形的企业效益,最终依靠社区文化力的提升,促进社区管理各板块在油田内外市场打造各自的强势品牌,使社区的对外形象和生存竞争力在文化建设过程中得到加强。
1.2.4十六大报告提出,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仙河社区的实践证明,一种集文化、教育、卫生、体育、娱乐、休闲、购物及多元经济等于一体的,基本设施完备、服务功能齐全、发展机制灵活的工业社区模式正在发展成熟,其多功能的组织和多元化的服务,将油田社区真正建设成为大庆石油人物质丰富、民主文明的“小康”社区。
2结论
在城市建设中,经济是形,文化是神。没有文化品位的城市是有形无神的城市。看一个城市是否具有吸引力,是否具有竞争力,很重要的一点是看它的文化资源、文化氛围、文化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城市以文化论输赢。换言之,城市的竞争力最终表现为文化的竞争力。因此,重视文化建设,提高文化品位,以文化品位来塑造城市形象,展示城市品牌,以文化氛围来凝聚人心,推动城市发展,已成为我国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图书馆作为城市文化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是城市文明的象征,是城市的文化名片。因此,城市文化建设与图书馆的互动可以促进城市的全面进步和可持续发展。
一、社区图书馆的特征
(一)地域性
这是社区图书馆最鲜明的特征。目前我国各类型图书馆中,除公共图书馆外,其他类型图书馆都是为某个社会组织服务,不具备地域特征。现有公共图书馆虽然理论上是为一定地区的公众服务,但其服务边界模糊,服务范围的实际状况与理论差别悬殊,而社区图书馆强调主要为本地区的居民服务,其服务范围清晰,有明显的地域特征。
(二)便民性
社区图书馆的设置就是为了方便民众,它借阅便利,服务便捷,方式灵活,手段多样,内容丰富,总之一切以居民的便利为原则。
(三)需求牵引
社区图书馆是按人口分布、地域位置来设置的。要不要设、在哪里设、设多大规模、购什么书、开展什么服务等,都是根据社区居民的实际需要来确定,并随着情况的变化而变化。
(四)面广量多
社区图书馆建在社区,有社区就有社区图书馆,这就极大地弥补了目前公共图书馆覆盖面不足的缺陷,而社区图书馆也因社区的发展而成为覆盖面最广、数量最多的一种图书馆类型。
(五)居民参与程度高
社区图书馆直接面向居民,服务居民,因此对居民有一种天然的亲和力。由于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对本社区的图书馆一般比较关心和爱护,愿意为社区图书馆的各项工作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六)规模不大,注重文化娱乐性
社区图书馆是一种小范围的文化场所,一般规模较小,藏量也不大,内容一般为科普类、生活类、娱乐类为主,以满足居民日常生活信息需求、休闲娱乐为主要原则。
(七)投资渠道多元化
我国现有的社区图书馆不同于县以上公共图书馆,由政府财政单列经费保障其建设和运行。目前,社区图书馆的投资渠道以政府出资为主,同时也因其规模较小、投资不大、与居民生活贴近等原因,容易得到社会各界和居民个人的资助和捐赠。
二、社区图书馆建设对城市文化的促进作用
(一)传承文化
图书馆是人类知识的宝库和文献信息资源中心,人类拥有的知识文献,最大量、最集中地储存在图书馆,图书馆因有“文化”的历史积淀而生存发展,文化因有“图书馆”这一载体而被传承于后世。有这么一种说法,如果地球上一切文明被毁灭,而地球上的文献资源被保存下来,那么用不了多少年人类照样可以再造文明的辉煌;而如果文献资源也被摧毁,那么人类社会将再次回到刀耕火种的蛮荒时代。这一说法虽然有点夸张,但反映出了文化传承的无比重要性。
(二)传播文化
文化的传播可分为两个层面:一方面是面向世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另一方面,是面向社会公众,传播文化知识,开展公众教育。当今世界,多元文化相互融合、渗透、碰撞。公共图书馆是弘扬中华文化,保持民族文化的独立性,抵制西方文化侵略的重要阵地。同时,图书馆作
转贴于
为重要的文化设施,起着倡导读书、组织读书、服务读书的重要作用,是传播文化的最佳场所。
三、城市文化发展对社区图书馆的推动作用
社区图书馆是城市文化事业网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建设和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城市文化的兴盛和繁荣。同样,城市文化的发展推动了社区图书馆的进一步向前迈进。经济和文化是城市发展的双翼,经济的发展,必定带动新一轮文化需求的高涨。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推进,在今后一个时期内,文化发展与民众的需求将呈现五种趋势:一是民众的文化需求日益增长;二是民众对文化产品与文化服务的质量要求更高;三是民众的文化需求更加多样化;四是文化产品的制作、传播、消费手段和方式将更加科技化和现代化;五是国际文化交流不断扩大。针对民众的文化需求,许多城市纷纷制定了新世纪城市文化发展战略。文化建设设施是基础,借助文化建设的东风,社区图书馆的建设必能乘势而上。
通过确立社区图书馆在城市文化建设中的应有地位来促进社区图书馆建设。当前,许多城市正走向现代化。城市现代化有五个综合评价指标:一是经济效益指标;二是社会结构及产业结构指标;三是基础设施水平指标;四是生活及环境质量指标;五是人口素质指标。其中人口素质又包括三项指标:每万人拥有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每百人公共图书馆藏书量;每10万人中科研人员数。“既然,图书馆的发展对城市现代化的影响如此之大,那么,社区图书馆理应在城市文化建设中占有不可或缺的位置,纳入城市的总体发展规划体系中去。
四、公共图书馆如何推动城市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