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公司财务危机问题研究范文

公司财务危机问题研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公司财务危机问题研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公司财务危机问题研究

第1篇:公司财务危机问题研究范文

关键词:财务危机预警 EVA 非财务指标

财务危机预警,是指根据公司提供的审计报告、财务报表及其他一系列相关的财务信息,提取设置相关指标,利用财务、统计等分析手段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财务活动等进行数据分析、预测,以及时发现公司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潜在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并预先告知公司管理者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使其在财务危机发生之前采取有效措施,尽可能避免风险变为损失。传统的财务危机预警大多是从财务报表中提取财务指标进行分析,但是很多公司存在人为操纵财务报表数据、粉饰财务利润的情况,致使财务信息失真、报告不及时,由此可见基于人为因素调整之后的财务指标所做的财务危机预警分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模型指标体系中加入以价值管理为导向的经济增加值指标和受人为因素干扰较小的非财务指标,借以提高财务危机的预警准确度。

一、传统财务指标财务危机预警的局限性

1.财务信息滞后性

传统的仅选取财务指标进行财务危机预警,其中选取的大多数财务指标有可能是财务危机产生结果的量化表现,并不是引发财务危机的真正原因。而且财务报表在我国上市公司的年报一般是次年四月份左右对外披露,所以财务数据的选择存在时间上的滞后。

2.财务信息的可靠性

一方面,目前我国公司信息的公开披露制度和披露质量标准均不够完善,公司提供的财务报表不一定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因为有些公司为了达到经营者所期望的财务状况,可能通过盈余管理,人为调整会计政策来调节利润,甚至可能存在着通过编制虚假会计信息等手段操纵会计利润。这些行为都会导致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大大降低,仅采用财务指标进行预警分析的准确度就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另一方面,一个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制定的完善程度以及内控制度的执行状况对公司提供的财务数据的可靠性也会有很大影响。

3.财务信息的全面性

财务报表中提供的财务指标是高度总结、概括的指标,是一种定量的信息,反映了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但是财务危机的发生不仅与财务因素有关,对公司运作、管理有直接影响的股权结构因素,对公司长远发展有潜在影响的知识产权、商誉、企业形象、企业竞争力等因素,这些定性的信息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公司的经营治理情况。所以,如果仅采用财务信息构建模型预测危机,预警信息的全面性会大大降低,预警能力将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二、财务危机预警中引入EVA的优势

经济增加值(Economic-Value-Added),是税后净营业利润(NOPAT)扣除债务资本、股权资本等所有资产的资金成本后的净值。EVA是从经济学角度衡量一个企业创造的真正价值(企业经济收益与资本的机会成本),这种计算方法在投资者与债券人之前起到了一定的平衡作用,对股权资本和债务资本的使用成本采取相同的标准评价,加强了管理者对资金的有效使用,实现价值最大化。1982年美国SternStewart公司提出EVA这一概念后,经过不断的发展与传播,经济增加值成为众多公司所使用的评价指标,2010年国资委也通过了正式施行经济增加值考核的方案。

众所周知,美国安然公司申请破产一案。自1990年至2000年,安然公司的财务报告显示,销售收入从59亿美元上升到1008亿美元,净利润从2.02亿美元上涨到9.79亿美元,账面价值也从每股4.01美元涨到了13.76美元。单从财务报告所显示的销售收入、净利润等财务指标来看,似乎觉得安然公司业绩良好,然而如果采用EVA分析安然公司的财务状况就会发现结果完全不同。虽然安然公司的净利润和每股收益都有上升趋势,但是EVA却在急剧下降,这意味着安然公司并没有真正的盈利,与之相反利润是在不断被损耗的。从安然事件可以看出没有资本收益的公司缺乏竞争力,从而使财务状况不断恶化。从EVA是对全部资本成本考量这一角度看,将EVA引入财务危机预警比仅采用传统财务指标的财务危机预警具有一定的优势:

1.预警灵敏度高

从安然公司破产事件可以发现当利润还是正数时,传统财务指标没有表现出经营状况出现问题,EVA已经为负,公司虽然在在盈利,但是公司价值正在被损耗。由此可见,EVA能更为灵敏的预测到公司的经营危机。这种状况说明与传统财务指标相比,EVA对预测公司经营状况的变化具有较好的灵敏度,更加真实的反映公司的盈利能力,同时更加清楚的反映公司的总体价值。

2.提高财务信息可靠性

首先,EVA是税后净营业利润扣除所有资金成本后的经济利润,不仅能反映出股东价值是否贬值,而且EVA对会计利润计算过程中调整费用、损失等行为都有修正作用,防止公司管理者操纵传统的财务利润指标的计算,从而使财务数据失真,虚增利润,粉饰财务报表。其次,EVA指标能从投资回报的数量和持续性方面反映出一个公司面临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

3.促使公司可持续发展

从一个公司长远发展的角度看,资本如果得不到有效的配置,就会造成“价值损毁”。如果资本成本长期得不到补偿,就可能会导致企业财务状况恶化。EVA定量的反映了公司经营期间创造或损失的价值,将EVA引入财务预警指标体系,可以促使公司管理层在做投资决策的时候更加注重价值的创造,关注现金流、风险和回报、资金利用率,而不是着眼于短期经济利益。

三、财务危机预警中引入非财务指标的优势

非财务信息指的是能够体现公司的某些外在特征,但是无法从财务报表上直接反映或是直接分析获得的信息,它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公司的经营管理能力。例如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公司治理状况、委托成本、审计意见这些非财务指标,都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公司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非财务指标在更深的层次上阐述了财务危机产生的原因。

2008年9月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控股公司申请破产。雷曼兄弟控股公司是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具有158年的历史和雄厚的财务实力。次贷危机是引发的雷曼兄弟的破产的直接原因,但是究其根本原因是雷曼兄弟控股公司自身经营管理中财务危机预警意识不强,危机处理能力不足。表现为风险控制过度依赖数学模型,次贷危机时模型和实际情况脱节,未能起到预测作用,没能有效的控制风险;管理层盲目乐观,只着眼于扩大业务缺乏风险意识;在处理危机时优柔寡断。由此可见,将公司治理状况、管理层的决策这些非财务指标引入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对于提高预警系统的有效性是非常有必要的。

1.可靠性

财务指标是一种定量分析的指标,而非财务指标更偏向于定性的描述公司的经营状况。例如,股权结构、公司治理状况、委托成本、审计意见这类非财务指标,一般都是如实披露,减少了人为调整的情况,比财务指标更加真实可靠。另外,非财务指标读取起来更加简单明了,便于理解运用。

2.全面性

大多数财务指标只是财务危机产生的结果的量化表现,而非财务指标却是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了财务危机发生的潜在风险源。非财务指标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对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管理产生不利影响的各种因素。一个完整有效的财务预警系统应该把非财务指标作为必要而且有益的补充引入进来,形成有机的结合,借以提高预警的准确性。

四、财务危机预警引入EVA和非财务指标存在的问题

1.引入EVA存在的问题

将EVA引入财务危机预警完善了财务预警指标体系,能在一定程度弥补传统利润指标的不足。但是由于2010年国资委才开始正式施行EVA考核方案,EVA在我国的运用并不是非常成熟。因此,将EVA引入财务危机预警模型时,还存在着核算和实施方面的问题。

首先,目前在研究计算EVA时采用的是简化的计算方法,但根据美国Stern Stewart公司的计算方法,应该根据各个公司的实际情况逐项调整。因此,会降低EVA反映真实财务状况的准确性。其次,EVA也是根据财务报表的数据计算得到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财务失真的状况,但是其有效性还是会受到财务信息真实性的影响。最后,目前在我国被要求使用EVA考核的企业只有央企,虽然使用EVA的公司越来越多,但考虑到很多企业习惯用传统财务指标,因此在财务危机预警时引入EVA存在实施方面的难题。

2.引入非财务指标存在的问题

将非财务指标引入财务危机预警,丰富了预警模型的指标体系,有利于提高预测的准确度。然而,非财务指标的引入也存在着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方面,由于非财务指标多数是一些定性的描述性指标,要将非财务指标应用于财务危机预警模型中时,需要将其量化成定量指标,引入到模型中运算。因此,非财务指标数据的选取、收集、量化成为研究的难点。另一方面,我国学者对于非财务指标的选取多参考国外研究成果,由于我国企业经营的外部环境、行业特点与国外公司具有一定的区别,如何选取体现我国公司发展状况的非财务变量,成为后续研究中需要讨论的问题。

五、结语

引入EVA和非财务指标构建完善的财务预警模型的指标体系,弥补了仅采用财务指标的财务危机预警中存在的灵敏度、可靠性、全面性问题。针对上述应用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在选取指标变量时应注意:一方面,根据我国公司的具体情况,从实际出发调整EVA指标、选取非财务指标,保证变量选取的规范性。另一方面,合理运用EVA和非财务指标,对于同一类型的非财务指标的量化尽量采用统一标准。

虽然目前将EVA和非财务指标应用于财务危机预警还有一定的问题存在,但是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会计制度、会计准则的日趋成熟,相信EVA的应用范围会不断扩大,非财务指标也将不断朝着精准定量化的方向发展。将EVA和非财务指标引入财务预警指标,构建完整的指标体系,有助于提高预警模型灵敏度与准确度,建立起更加有效的财务危机预警体系。

参考文献:

[1]沈翠清.引入非财务指标的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07.

[2]杨华.财务危机预警模型中的非财务指标应用研究[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7(5).

[3]刘国风.企业财务危机预警应确立的指标体系[J].商业研究,2009(3).

[4]万俊丽.对经济增加值的思考和应用[J].会计之友,2008,(23).

[5]施赞,张蔚文.EVA对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判别的效果[J].财经纵横,2009(6).

[6]戴.引入非财务信息的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实证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

[7]杨茵.上市公司财务危机及基于EVA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5.

[8]刘红霞.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方法及系统的构建研究[J].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

[9]王克敏,姬美光.基于财务与非财务指标的亏损公司财务预警研究[J].财经研究,2006(7).

第2篇:公司财务危机问题研究范文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应用

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对上市公司财务危机进行预警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学术界的热点问题之一。财务危机预警是以财务会计信息为基础,通过设置并观察一些敏感性预警指标的变化,对企业可能或者将要面临的财务危机所实施的实时监控和预测警报。近年来一些上市公司因为治理结构失衡,公司管理层管理混乱等诸多原因,导致公司业绩逐下降,出现亏损、财务状况异常甚至资不抵债等严重情形,最终受到特别处理,面临退市危险,使投资者、债权人及其他利益相关者遭受巨大损失。但如果能够通过研究上市公司相关信息,构建有效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及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措施,化逆境为顺境,就能很大程度上帮助上市公司防范和化解财务危机。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财务预警系统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尚未得到广泛应用。

一、我国上市公司应用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现实意义

财务危机预警系统作为一种成本低廉的诊断工具,能实时对公司的生产经营过程和财务状况进行跟踪监控,及时地进行财务预警分析,发现财务状况异常的征兆,并迅速报警,及时采取应变措施,避免或减少损失。在上市公司应用财务危机预警系统,主要可以发挥四个作用:

1.财务监测作用。监测、跟踪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将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同企业预定的目标、计划、标准进行比较,进行核算、考核,找出偏差,并从中发现产生偏差的原因或存在的问题。

2.财务诊断作用。它是根据跟踪检测的结果,运用现代企业管理技术、诊断技术对公司营运状况之优劣做出判断,找出公司运行中的弊端及其病根之所在。即分析“警度”,告知“警情”的程度。并使经营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制定有效措施,阻止财务状况进一步恶化,避免严重的财务危机真正发生。

3.财务治疗作用。财务治疗功能是在监测、诊断的基础上,识别病根、对症下药,更正企业营运中的偏差或过失,使企业回到正常运转的轨道。准确来讲,治疗功能并非财务预警系统的本质功能。但是,一个有效的预警系统不仅应该能够找出企业的“症结”所在,而且应该能够提出改进方案和应对措施。

4.保健作用。通过财务预警分析,财务预警系统不仅能及时回避现存的财务危机,而且能通过系统详细地记录其发生缘由、解决措施、处理结果,并及时提出改进意见,弥补公司现有财务管理及经营中的缺陷,完善财务预替系统,从而提供未来类似情况的前车之鉴,更能从根本上消除隐患即“防警”。

二、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预警系统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动态财务预警系统不仅仅包括有效的财务预警模型,要使其能发挥作用,还要配合有效的信息系统和内控系统。而由于我国上市公司发展状况的制约,使我国在应用方面还有所欠缺。

1.会计信息失真影响财务预警系统的有效性。上市公司财务预警体系的设计运用了大量的财务数据,真实及时的财务信息是建立有效可行的财务预警系统的基础。随着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委托关系在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委托人和人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使得我国上市公司中存在着投资者和管理层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管理层在会计信息编报方面拥有过大的权利,而且现行的监督机制和独立审计机制难以确保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质量。这种普遍存在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势必影响财务预警系统的有效性,从而进一步影响了有关利益各方运用财务预警系统的积极性。

2.内部控制不完善。企业的国有控制权不明确,使得投资主体的监管形同虚设国有企业股权结构中的“一股独大”是中国上市公司的显著特征。在这种体制下,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很多人并不能自觉地维护公司利益,导致企业的内控失效。有的虽然也制定了比较全面的内控制度,由于制度本身不切合实际,制度的可操作性不强,使得企业的内控制度成为一纸空文;有的虽然制定了一套比较切合自身实际并切实可行的内控制度,却由于外部监督不力,企业不愿执行,将其束之高阁。

3.上市公司决策层缺乏主动运用财务预警系统的意识。目前,我国证券市场还不够成熟、完善,上市公司行为也不够规范。上市公司有关决策层往往受到“第一大股东”,代表国有股或法人股的“关键人”的控制。甚至存在着控股方通过盈余管理手段“圈钱”,利用关联方交易恶意造假,肆意侵吞上市公司利益的特权消费现象。在这种不良但又比较普遍的行为当中,一般的投资者是利益受损方,而上市公司决策层是既得利益方,使得上市公司决策层作为受益者,缺乏主动运用财务预警系统的意识成为正常现象。

4.财会人员素质不高。法制观念淡薄有的财会人员忘记了法律赋予的权力和职责,冒着被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风险,为单位领导的不法行为出谋划策,粉饰经营业绩,甚至侵吞国家财产,更加加大了预警系统有效发挥作用的难度。三、上市公司财务预警系统有效实施的建议

1.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结合运用。量化的财务指标能对财务状况进行总量控制,而某些非财务指标和定性因素可对细节即具体过程进行控制,以弥补财务指标的不足,从微量上找出影响公司长期财务状况的动因。

财务预警是一种量化分析,它有利于清晰、直观地反映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但它难以全面满足揭示上市公司财务危机程度的需要,并不能完全替代传统的定性分析,特别是财务报表的编制质量和审计质量等因素会直接决定模型结果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企业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维度评价企业的经营状况,具体来说,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实施的规则是:企业定期监测容易发生经营危机和财务危机的各种因素,报告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建立风险报告制度,并利用有经验分析人员的直觉判断作定性分析评价。同时,定期运用预警模型进行量化分析。由于模型预测所使用的数据来自年度财务报告,因此,量化分析的时间可定为一年一次,而非量化分析相对容易些,可把时间定为一月一次,甚至更短一些,以便使预测更加及时有效。另外,在年度财务危机预警时,可把平时非量化分析结果和年度量化分析结果进行相互修正。例如,企业按助gistic回归模型预测出在财务危机警戒线以上,即企业不会发生财务危机,但根据企业当年报表外的非财务信息(如或有负债等表外因素)、专业人员的经验判断计算出企业的定性评价指标总分在预测警戒线以下,反映出企业存在着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若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得出相反的矛盾,这就需要作出仔细判断,专业人员的主观性是否过强,还是定量分析模型因行业因素的变化需要重新建模。企业在仔细分析后,再重新预测是否会发生财务危机。

3.关注重点指标,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财务危机预警指标体系。首先,关注主营业务指标,加强主业监管。如果频繁变更主营业务,上市公司的业绩无法得到保障,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投资者很难有一个合理的业绩预期,这对投资者和上市公司来说都是很大的风险。如果主营业务急剧萎缩,并且造成这种情况的因素是根本性的,持续性的,那么上市公司就有可能陷入财务困境。上市公司大多是高新技术企业,其核心能力强弱的直接市场表现无疑是主营业务收入/总资产指标。该指标通过与市场或行业平均(先进)水平的比较及其走势的考察,可以对上市公司市场竞争的优劣态势有一个较为清晰的判断。如果该指标经常低于市场或行业的平均(先进)水平,且成持续走低杰势块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问题研究的话,便意味着上市公司处于竞争的不利地位。如果不及时扭转,将导致严重的财务危机。因此,上市公司要强调突出主营业务,在评估上市公司主业竞争能力时要关注主营业务收入/总资产指标。只有如此,才有可能建立真正有效的财务危机预警指标体系。其次,关注资产管理能力指标和负债比率指标。判别盈利公司与财务危机公司的财务差异,资产管理能力指标和负债比率指标有着中长期的判别作用,而盈利能力及回报能力、资产流动性和公司增长能力指标则短期判别能力强。在防范上市公司的财务危机时,应侧重于资产管理能力指标和负债比率指标。

3.进行预警指标的敏感性分析。敏感性分析是指企业的财务指标的变动对预警结果的影响程度,重要指标的变动会对企业产生较大影响。预警系统一旦报警,管理曾首先要确定是哪些指标偏离造成的危机,进而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调整。调整可以针对某一个指标,也可以是某几个指标。选取哪种方式更有效、更经济,管理层有必要在敏感性和调整难度之间进行权衡,选取适当的调整方式。

参考文献:

[1]张鸣张艳程涛:企业财务预警研究前沿[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2]张艳秋王彤彤: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应用研究[J].会计之友,2008,(3)

[3]吕长江周现华:上市公司财务困境预测方法的比较研究[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6)

第3篇:公司财务危机问题研究范文

Abstract:Constructingfinancialcrisispre-warningsystemisthenecessitytothedevelopmentofcapitalmarketinChina.Thispaperanalyzesthepossibilityofconstructingfinancialcrisispre-warningsystemofthelistedcompaniesfromthreeaspects,theory,economicsandtechnology,andworksoutthenewthoughtandbasicframeworkofconstructingfinancialcrisispre-warningsystemsoastopreventandresolvethefinancialcrisisofthelistedcompanies.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系统

KeyWord:ListedcompanyFinancialcrisisPre-warningsystem

随着经济一体化,经营全球化的发展,企业的生存发展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面临着很大的风险性和复杂性。作为企业改革先锋的上市公司,同样存在着潜在的危机。一旦财务危机无法化解,就会被戴上“ST”的帽子,以失败告终。为了有效化解财务危机,亟待建立适合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

1财务危机预警系统

财务危机是企业丧失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正是为化解上市公司财务危机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机制,财务危机预警系统还没有公认的定义,笔者在分析预警系统构成要素的基础上,将其定义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企业专门组织根据财务管理学、风险管理和统计学的相关理论,以企业的财务报表、经营计划、相关经营资料以及所收集的外部资料为依据,采用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建立预警分析机制,将企业所面临的经营波动情况和危险情况预先告知企业经营者和其他利益相关方,并分析企业发生经营非正常波动或财务危机的原因,挖掘企业财务运营体系中所隐藏的问题,以督促企业管理部门提前采取防范或预防措施,为管理部门提供决策和风险控制依据的组织手段和分析系统。简单的说,它是企业专门组织预警-报警-排警的有机管理过程体系。

2构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重要性

从理论上看,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构建是我国企业管理与控制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本文所构建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相关理论和经济技术特点上的,为上市公司财务危机警兆的理论研究提供新思路,从而建立一套发现警兆-确认警情-排警对策(预警-报警-排警)的逻辑机理,为我国上市公司提供一种危机预警管理新模式,在预防和化解危机,提高企业危机预警管理水平方面发挥作用。

从实践上看,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借助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公司管理层能够及时发现公司财务状况的恶化,以及造成公司财务状况恶化的原因,从而能够及时地、有针对性的调整公司的经营策略,扭转公司经营状况恶化的势头,以避免沦为“ST”“PT”的行列。另外公司越早获得危机信号,越可以减少其在会计、审计、律师等方面所支付的费用。同时,有利于证监部门加强财务监督管理,以提高上市公司的经济效益。

3构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可行性

3.1理论依据

我国20世纪80年代初有了经济预警的概念,承认经济的波动性和周期性。企业预警理论主要包括危机管理理论、策略震撼理论、企业逆境管理理论以及企业诊断理论。这就为财务预警理论的发展和成熟提供了理论基础。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基于上市公司财务运作的全过程,不断成熟的财务管理学理论则成为其基础;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预警分析是对大量原始信息和数据的处理,日益发展完善的信息传递理论和统计学为其提供了理论基础;财务危机预警系统中的危机管理不仅是对危机全过程的监测和控制,而且是对风险的处理,那么现代经济周期理论和风险管理理论则为其提供了依据。另外,证监部门于2001年11月《亏损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法(修订)》,表明我国证券市场退市机制不断健全和完善。证券市场的退市机制是实现上市公司优胜劣汰的重要途径,增强上市公司的风险防范意识,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引导证券市场朝良性方向发展。

3.2经济基础

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在危机前建立的,这个时候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良好,财力雄厚,完全可以满足构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所有资金需求。同时,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建立起来以后,为公司解决财务危机提供了有效分析手段和控制对策,使上市公司不至于破产,更甚是能及时发现风险,保证了公司经济效益的实现,可以弥补构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全部支出,实现风险收益,即危机管理支出小于危机管理所带来的收益。

3.3技术支撑

上市公司的财务资料相对容易搜集,财务数据趋于规范财务预警系统以财务报表及其他相关的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为依据,在建立财务预警模型和进行预警分析时,要运用大量的财务资料。大部分上市公司已经能够按照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则进入市场,完成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产权明晰,管理规范、科学,财务披露制度较为健全。同时,又处于公开的市场监管之下,各种操作行为较为规范。同时,监管部门监管力度的加大,将进一步抑制会计造假者的造假动机,提高财务数据质量,从而更加有利于财务预警系统的顺利运行。

4构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新思路

财务危机有潜伏、发作、恶化三个阶段,在各个阶段应该有相应的管理对策,这一系列的对策就构成了本文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基本框架。

财务危机的潜伏时期,上市公司处在一个多变的环境之中,公司的市场状况、产品的升级换代速度、关联企业的供货和资金偿付能力、竞争对手的价格政策变动、金融市场的波动、利率和外汇市场的变化、银行信用和利率政策的改变等等,都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筹资能力、资金调度能力和偿债能力等产生巨大的影响。为了及时准确的识别财务危机,就需要有一个专门组织对企业内外的财务信息和数据进行全面收集和有效传递,为预警分析机制提供信息数据基础,这就构成了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信息处理机制。

财务危机的发作时期,在证监部门的财务监督下,上市公司为保证经济效益的实现,就必须对收集的内外财务信息和数据进行分析,选择能够明显反映公司财务状况特征的指标体系,不仅要有财务指标,而且要引入非财务指标,如行业、企业规模、管理水平等,以全面反映公司财务状况,然后用收集的数据和选定的指标,通过现代建模方法(如主成分法,人工神经网络方法)构建预警分析模型,以准确判断财务危机是否已经产生,将此分析结果及时反馈给企业管理者,便于其迅速采取对策。指标分析和模型分析构成了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预警分析机制。

财务危机的恶化时期,财务危机已经存在,如果不能及时控制或有效化解,上市公司将面临生死存亡的境地。为了化解危机,公司管理层就要立即启动财务危机处理小组,迅速分析财务危机产生的原因,及时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以恢复公司正常经营。由于财务危机有突发性,要求公司管理层要有强烈的危机意识。

任何一项管理活动都离不开管理者,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管理也不例外,要有一个专门组织为预警管理服务。构建了以财务危机发展阶段为基础的预警-报警-排警的财务危机预警过程机理,还需要有实施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组织机制,它包含了组织体系和组织过程。组织体系就是构建一个专门为危机预警管理服务的组织;组织过程则是在危机预警系统实施中的预警-报警-排警逻辑过程。

此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以专门组织为保证,依次执行预警-报警-排警三项活动,与前面的研究相比,克服了将组织机制、信息处理机制、预警分析机制、危机管理机制并列的不足,使预警系统结构更为合理,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实施提供了新思路。

参考文献:

[1]EIAltman.CorporateFinancialDistressandBankruptcy[M].NewYork:Wiley,2000.

[2]StephenARoss.公司理财[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3]张鸣,张艳,程涛.企业财务预警研究前沿[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4]张友棠.财务预警系统管理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5]汪平.财务理论[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第4篇:公司财务危机问题研究范文

Abstract:Constructingfinancialcrisispre-warningsystemisthenecessitytothedevelopmentofcapitalmarketinChina.Thispaperanalyzesthepossibilityofconstructingfinancialcrisispre-warningsystemofthelistedcompaniesfromthreeaspects,theory,economicsandtechnology,andworksoutthenewthoughtandbasicframeworkofconstructingfinancialcrisispre-warningsystemsoastopreventandresolvethefinancialcrisisofthelistedcompanies.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系统

KeyWord:ListedcompanyFinancialcrisisPre-warningsystem

随着经济一体化,经营全球化的发展,企业的生存发展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面临着很大的风险性和复杂性。作为企业改革先锋的上市公司,同样存在着潜在的危机。一旦财务危机无法化解,就会被戴上“ST”的帽子,以失败告终。为了有效化解财务危机,亟待建立适合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

1财务危机预警系统

财务危机是企业丧失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正是为化解上市公司财务危机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机制,财务危机预警系统还没有公认的定义,笔者在分析预警系统构成要素的基础上,将其定义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企业专门组织根据财务管理学、风险管理和统计学的相关理论,以企业的财务报表、经营计划、相关经营资料以及所收集的外部资料为依据,采用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建立预警分析机制,将企业所面临的经营波动情况和危险情况预先告知企业经营者和其他利益相关方,并分析企业发生经营非正常波动或财务危机的原因,挖掘企业财务运营体系中所隐藏的问题,以督促企业管理部门提前采取防范或预防措施,为管理部门提供决策和风险控制依据的组织手段和分析系统。简单的说,它是企业专门组织预警-报警-排警的有机管理过程体系。

2构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重要性

从理论上看,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构建是我国企业管理与控制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本文所构建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相关理论和经济技术特点上的,为上市公司财务危机警兆的理论研究提供新思路,从而建立一套发现警兆-确认警情-排警对策(预警-报警-排警)的逻辑机理,为我国上市公司提供一种危机预警管理新模式,在预防和化解危机,提高企业危机预警管理水平方面发挥作用。

从实践上看,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借助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公司管理层能够及时发现公司财务状况的恶化,以及造成公司财务状况恶化的原因,从而能够及时地、有针对性的调整公司的经营策略,扭转公司经营状况恶化的势头,以避免沦为“ST”“PT”的行列。另外公司越早获得危机信号,越可以减少其在会计、审计、律师等方面所支付的费用。同时,有利于证监部门加强财务监督管理,以提高上市公司的经济效益。

3构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可行性

3.1理论依据

我国20世纪80年代初有了经济预警的概念,承认经济的波动性和周期性。企业预警理论主要包括危机管理理论、策略震撼理论、企业逆境管理理论以及企业诊断理论。这就为财务预警理论的发展和成熟提供了理论基础。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基于上市公司财务运作的全过程,不断成熟的财务管理学理论则成为其基础;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预警分析是对大量原始信息和数据的处理,日益发展完善的信息传递理论和统计学为其提供了理论基础;财务危机预警系统中的危机管理不仅是对危机全过程的监测和控制,而且是对风险的处理,那么现代经济周期理论和风险管理理论则为其提供了依据。另外,证监部门于2001年11月《亏损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法(修订)》,表明我国证券市场退市机制不断健全和完善。证券市场的退市机制是实现上市公司优胜劣汰的重要途径,增强上市公司的风险防范意识,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引导证券市场朝良性方向发展。

3.2经济基础

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在危机前建立的,这个时候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良好,财力雄厚,完全可以满足构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所有资金需求。同时,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建立起来以后,为公司解决财务危机提供了有效分析手段和控制对策,使上市公司不至于破产,更甚是能及时发现风险,保证了公司经济效益的实现,可以弥补构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全部支出,实现风险收益,即危机管理支出小于危机管理所带来的收益。

3.3技术支撑

上市公司的财务资料相对容易搜集,财务数据趋于规范财务预警系统以财务报表及其他相关的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为依据,在建立财务预警模型和进行预警分析时,要运用大量的财务资料。大部分上市公司已经能够按照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则进入市场,完成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产权明晰,管理规范、科学,财务披露制度较为健全。同时,又处于公开的市场监管之下,各种操作行为较为规范。同时,监管部门监管力度的加大,将进一步抑制会计造假者的造假动机,提高财务数据质量,从而更加有利于财务预警系统的顺利运行。

4构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新思路

财务危机有潜伏、发作、恶化三个阶段,在各个阶段应该有相应的管理对策,这一系列的对策就构成了本文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基本框架。

财务危机的潜伏时期,上市公司处在一个多变的环境之中,公司的市场状况、产品的升级换代速度、关联企业的供货和资金偿付能力、竞争对手的价格政策变动、金融市场的波动、利率和外汇市场的变化、银行信用和利率政策的改变等等,都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筹资能力、资金调度能力和偿债能力等产生巨大的影响。为了及时准确的识别财务危机,就需要有一个专门组织对企业内外的财务信息和数据进行全面收集和有效传递,为预警分析机制提供信息数据基础,这就构成了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信息处理机制。

财务危机的发作时期,在证监部门的财务监督下,上市公司为保证经济效益的实现,就必须对收集的内外财务信息和数据进行分析,选择能够明显反映公司财务状况特征的指标体系,不仅要有财务指标,而且要引入非财务指标,如行业、企业规模、管理水平等,以全面反映公司财务状况,然后用收集的数据和选定的指标,通过现代建模方法(如主成分法,人工神经网络方法)构建预警分析模型,以准确判断财务危机是否已经产生,将此分析结果及时反馈给企业管理者,便于其迅速采取对策。指标分析和模型分析构成了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预警分析机制。

财务危机的恶化时期,财务危机已经存在,如果不能及时控制或有效化解,上市公司将面临生死存亡的境地。为了化解危机,公司管理层就要立即启动财务危机处理小组,迅速分析财务危机产生的原因,及时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以恢复公司正常经营。由于财务危机有突发性,要求公司管理层要有强烈的危机意识。

任何一项管理活动都离不开管理者,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管理也不例外,要有一个专门组织为预警管理服务。构建了以财务危机发展阶段为基础的预警-报警-排警的财务危机预警过程机理,还需要有实施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组织机制,它包含了组织体系和组织过程。组织体系就是构建一个专门为危机预警管理服务的组织;组织过程则是在危机预警系统实施中的预警-报警-排警逻辑过程。

此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以专门组织为保证,依次执行预警-报警-排警三项活动,与前面的研究相比,克服了将组织机制、信息处理机制、预警分析机制、危机管理机制并列的不足,使预警系统结构更为合理,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实施提供了新思路。

参考文献:

[1]EIAltman.CorporateFinancialDistressandBankruptcy[M].NewYork:Wiley,2000.

[2]StephenARoss.公司理财[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3]张鸣,张艳,程涛.企业财务预警研究前沿[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4]张友棠.财务预警系统管理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5]汪平.财务理论[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第5篇:公司财务危机问题研究范文

一、系统样本选择及数据选择

(一)样本选择相对于中小企业而言,上市公司财务制度更加健全,财务数据更加规范和透明。同时,上市公司作为我国企业改革的先锋,面对的是众多的投资者,这就要求上市公司应该进一步提高风险意识,加强风险管理。在这里,把上市公司作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研究对象。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建立和实施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将更加紧迫和实用。

本文把上市公司中的ST公司作为财务危机型企业,相应地,其他企业均作为健康型企业。以2006年上半年沪深两市中首次被ST的公司作为初始样本,选择其中20家公司,并按照行业相同,总资产规模相近原则,选择20家非ST公司与之配对。样本公司如表1所示:

以上两类样本共包括了40家上市公司,为了切实检验模型的预测能力,从两类样本中分别随机抽取10家,即总共20家上市公司重新组成一组,作为构建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样本,剩下20家上市公司组成另一组,作为检验样本用来检验预测模型的有效性。

(二)数据选择与以往研究不同的是,本文没有利用样本公司T-1(ST之前第一年,即2005年)年和T-2(ST之前第二年,即2004年)年的有关数据,而是利用T-3年的数据,即2003年的有关数据。

之所以不采用T-1年的数据预测2006年的ST,这同ST的决定机制有关。2006年被ST的公司实际上是由于它们在2004年和2005年里连续亏损。因此,对于某一特定公司,在2005年的时候就已经知道它会不会在2006年被ST,用2005年的信息预测2006年公司财务困境事实上没有意义。

同时本文也不采用T-2年的数据,因为如果一个公司在2004年有利润,那么该公司即使在2005年亏损也不会被ST。而一个公司如果在2004年亏损,基于这一数据对2006年ST的预测将变成简单的对2005年亏损还是盈利的预测。使用2003年,即ST之前第三年的数据,则不存在这些问题。

此外,有关人员研究发现,在T-4年,财务困境企业与正常企业之间的差异是不明显的,公司财务困境的有效预测期往往以T-3年为起点。

本文所用会计信息方面的数据来自证券之星网站、深沪证券交易所网站以及上市公司的年度报告。

二、指标选择

(一)模型指标分类建立财务预警模型,其中最基础的工作之一便是确定模型的自变量,即模型的指标。

在参照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选择了能反映公司偿债能力、营运能力、成长能力、盈利能力和现金流量状况的五大类17个指标作为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预警指标,各指标说明如表2所示:

(二)模型指标确定原则确定基础指标时应考虑下述原则:

(1)可测性原则。建立财务预警系统的目的是为财务管理人员提供管理与控制的依据,设计指标体系时必须考虑其可操作性,要简明适用。即选取的指标不仅应符合财务预警目的,更应有数据支持。也就是说,评价指标的数据应容易取得。

(2)预测性原则。财务预警要求能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因而,选取的指标也应具有预测性。

(3)全面性原则。在系统的构建中,所考虑纳入的指标应能够全面揭示企业的财务风险,且要求各指标间具有较强的互补性。为保证综合评价结构客观准确,在初步建立指标体系时应尽可能地选取可以概括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指标,以便最终确定指标体系时有筛选余地。

(4)可比性原则。选取指标时,应注意评价指标口径范围和计算方法的纵向可比和横向可比原则。在对同一事物不同时期的评价中应注意纵向可比,而对同一时期不同事物之间评价中应注意横向可比。

(5)科学性原则。企业财务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要按照企业财务危机理论原因科学设计,指标体系应能够对各大原因做出合理科学描述。

(6)协调性原则。在选取评价指标时,应注意与所采用预警方法相协调。有的方法本身能够消除指标之间的相互干扰和替代,这时选取指标应多注意全面性,而另一些方法却要求评价指标间尽可能不相关,这时就注意指标的代表性。

(三)模型基础指标确定 上述包括17个指标的基础指标体系,是进行指标筛选的基础。因为,现在还不能说明财务危机型企业与健康型企业在这些指标上存在着重大差异。

对于应当选择何种指标来揭示企业可能出现的财务危机的研究,已有大量的经验性研究成果,本文通过总结这些经验性研究,找出那些被研究人员普遍采用且被证明有效的指标,以此作为财务预警模型的备选变量,分别是:

流动比率(X1);

流动负债总负债比(X2);

资产负债率(X4);

总资产周转率(X7);

净资产收益率(X8);

总资产增长率(X16);

每股现金流量活动现金流量净额(X17)。

三、模型构建及分析

(一)模型选择结合中国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本文采用多元逻辑回归模型(Logistic模型)作为基本分析模型。主要原因有三点:

第一,Logistic回归模型对自变量的概率分布没有具体要求,适用范围更广;

第二,Logistic回归模型在实际运用中简单方便;

第三,国内学者绝大多数都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是研究财务困境的主流方法。

(二)模型解释逻辑回归模型是解决0-1回归问题行之有效的方法。假设Xi为第i个发生财务危机的预警变量矩阵,那么其发生财务危机的概率Pi和Xi之间存在如下回归关系:

Pi=exp(Yi)/[1+ exp(Yi)],其中Yi=α+ΣbiXi

其中:

Yi值为总判别分它反映的是第i项在总体中某一上市公司综合财务状况的数量特征;

bi为权数,表示对有关自变量Xi的重视程度;

Xi是与财务危机预警有关的财务比率;

α为随机干扰项。

逻辑回归模型的曲线为S型,且其预警的最大值趋近1,其预警的最小值趋近0。

一般选择50%作为分割点,其含义是如果通过逻辑回归密性计算出来的发生财务危机的概率Pi大于0.5,那么该上市公司可以归入发生财务危机的ST公司,如果发生财务危机的概率Pi小于0.5,那么该上市公司视为正常公司。

(三)模型建立 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采用Forward Cond-

itional方法对20家估计样本公司(其中包括10家ST公司和10家非ST公司)进行逻辑回归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显然,检验结果是流动比率(X1)、净资产收益率(X8)、总资产增长率(X16)这三个财务比率指标进入了模型。

根据公式:

Yi=b1X1+b2X2+b3X3+…biXi+α=α+ΣbiXi

将表3中的步骤3计算结果代入上述公式,得到以下上市公司财务危机模型:

Yi=-19.883+89.136X1-32.075X8-0.468X16

将其代入公式:

Pi=exp(Yi)/[1+ exp(Yi)]

得出以下上市公司财务危机模型:

Pi=

(四)模型应用及结果分析将上述模型的判别临界值确定为0.5,即当上市公司的Pi值大于0.5,那么该上市公司可以归入发生财务危机的ST公司,如果发生财务危机的概率Pi小于0.5,那么该上市公司视为正常公司。

使用以上建立的Logistic模型对剩余20家检验样本公司进行预测,结果如下表显示:

结果显示:

10家ST公司有5家被误判为非ST公司,误判率为50%;

10家非ST公司中有1家被误判为ST公司,误判率为10%。

总体而言,预测模型对检验样本的总误判率为30%,预测准确率为70%。这说明本模型在企业财务危机发生前两年具有较高的预测准确率。

对模型预测的结果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认识:

一方面说明该预警模型具有一定的科学性、有效性和灵敏性,它可以成为上市公司量化财务风险以及进一步加强对财务风险进行管理的有效预警工具;

另一方面,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在确定样本企业时,本文将因财务状况异常而被宣布为特别处理的企业(即ST企业)作为财务危机企业,除此之外的企业均作为健康企业。

这种界定财务危机的方法是否合理,目前尚无定论。从我国己有的关于企业财务预警的研究来看,绝大多数文献均将ST企业界定为财务危机企业,在没有更好的企业财务危机界定标准之前,这种方法就是目前较好的界定财务危机企业的方式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模型预警效果的准确率。

实证表明,任何预警模型的准确率都不可能达到100%,本模型也不例外,其原因除了模型本身的构建方法上有待改进外,我国上市公司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和弊端也是预警模型出现误判的主要原因:

第一,从模型的预测结果看,绝大多数的ST公司在财务危机发生前两年就表现出明显征兆,但管理当局并没有充分重视这一事实,对公司经营末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使企业最终步入ST行列,这也充分暴露出上市公司本身缺乏风险意识,对广大投资者和债权人采取不负责任的态度,使广大的投资者和债权人最终成为受害者。再有效的预警系统也只能是提供企业可能发生财务危机的信号,如果上市公司对此信号听之任之,预警系统并不能真正发挥预警职能,也就违背了财务预警研究的初衷。

第二,管理当局即使意识到企业存在发生财务危机的潜在可能,但由于受各方面条件的约束和限制,企业尽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并不能真正达到力挽狂澜的目的,因而使企业由两年前财务危机发生的可能性演变为两年后被证监会宣布为ST的事实。

第三,现在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操纵会计利润的动机和行为,他们通过各种手段以达到改善并美化会计信息的目的,由此得出的各项指标并不能真正反映企业经营的真实状况,进而影响建立在财务指标基础上的财务预警模型的可靠性,通过模型检测企业财务状况表现正常,但企业事实上却蕴含了极大的财务风险,这种风险积聚到一定程度便会发展成财务危机,因而使模型的预测结果与企业的真实情况发生差异,使运用该模型预测发生误判。

参考文献:

[1]张鸣、张艳、程涛:《企业财务预警研究前沿》,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

[2]谢芳:《财务危机智能预警:指标选择与技术路线》,《财会通讯(学术)》2006年第8期。

第6篇:公司财务危机问题研究范文

关键词:Logistic模型;财务危机;预测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1)35-0151-03

公司财务状况的好坏对公司整体的运行情况有直接的影响,其经营成败关系到广大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直接利益,所以必须对公司的财务危机进行研究,找出能准确预测到财务危机的有效方法,从而能发现公司是否即将陷入财务危机。建立财务危机预测模型对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监控,及时发现上市公司的财务危机信号,不但能使上市公司的经营者在财务出现困难之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财务危机的出现,而且能为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科学合理地判断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提供有效的手段。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对于国外证券市场来说,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公司财务危机预测的研究文献比较多。Martin(1977)首次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银行破产进行了预测;Ohlson(1980)第一个将逻辑回归方法引入财务危机预警领域;随后Hufman等(1996)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1977―1991年间违约的171家企业的高收益债券进行了预测研究;Laitinen(1999)、Westgaard和Van Der Wijst(2001)以及Matthiett和Marcel(2006)等均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信用评估进行过研究。然而对于国内的证券市场来说,由于其发展历史较短,因此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对公司财务危机预测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吴世农、卢贤义(2001)以中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选取70家处于财务困境的公司和70家财务正常的公司为样本,通过研究表明:Logistic预测模型的误判率低,财务困境前一年的误判率可以达到6.47%。

二、研究方法概述与模型构建

(一)研究方法概述

本文主要采用的是二元logistic回归研究方法。二元logistic回归是指因变量为二级得分或二级评定的回归分析,对于二分类变量的定性数据可以用0或1两个数值进行表示。通过建立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记因变量为y,取值1表示事件发生,取值0表示事件未发生,影响y的n个自变量分别记为:x1,x2,…xn。其回归模型为:

pi =exp(β0+β1x1+…+βixi)/ [1+exp(β0+β1x1+…+βixi)]

所研究事件发生的概率为P(y=1│xi)=pi,其中pi代表在第i个观测中事件发生的概率,1-pi是第i个观测中事件不发生的概率,βi为待估计参数。

事件发生与不发生的概率之比为:pi /(1- pi),称为事件的发生比,对发生比做对数变换,得到逻辑回归模型的线性模式:

Ln[pi /(1- pi)]= β0+β1x1+…+βnxn

(二)模型构建

1.样本选择。本文主要是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选取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对财务危机预测进行研究。因为制造业ST公司占所有ST公司较大的比重,以制造业上市公司作为样本来研究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上市公司中选取118家制造类企业,涉及食品饮料、纺织服装、造纸印刷、医药化工、机械仪表等各个行业。样本资料主要来源于东方财富网中2009年末个股资料的财务指标数据。

2.变量选择。该模型从企业的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成长能力、现金流量等方面出发,选取了10个财务预警指标。为了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选取了总资产收益率(x1)、营业利润率(x2)、成本费用利润率(x3)这三个指标;为了反映企业的营运能力选取了应收账款周转率(x4)、总资产周转率(x5)这两个指标;为了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选取了流动比率(x6)、资产负债率(x7)这两个指标;为了反映企业的成长能力选取了主营业务增长率(x8)、净利润增长率(x9)这两个指标;为了反映企业的现金流量情况选取了经营现金净流量对负债的比率(x10)这个指标。

3.模型构建。根据选定的十项财务指标和logistic模型构建方法,可以构建出根据上市公司发生财务危机时的logistic模型,该模型如下:

pi =exp(β0+β1x1+…+βixi)/ [1+exp(β0+β1x1+…+βixi)]

z=β0+β1x1+…+βixi

其中,pi代表上市公司发生财务危机的概率大小,当其他条件不变时,解释变量xi增加一单位时,发生比即上市公司发生财务危机的概率变化变为原来的eβi倍,βi>0时,发生比(上市公司发生财务危机的概率变化)随xi增加而增加,βi

三、结果解释

1.Omnibus Tests of Model Coefficients(模型系数的混合检验)。该检验针对步骤、模块和模型开展模型系数的综合性检验。将选取的2009年末118家制造类上市公司的财务指标数据输入模型进行分析,得出表1模型系数的混合检验值。

取显著性水平0.05,考虑到模型自由度数目df=4,利用统计函数“CHIINV”,就可以查出卡方临界值9.4877,计算的卡方值100.217,大于临界值,并且相应的Sig.值小于0.05,因此模型有显著的统计意义。

2.Variables in the Equation(最终模型中的变量)。将选取的2009年末118家制造类上市公司的10个财务指标的数据输入到spss软件中,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最终模型变量的相关数据。从表2可以看出,总资产收益率、总资产周转率、资产负债率、主营业务增长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对负债的比率5项财务指标对上市公司发生财务危机有重要影响。

B对应的是回归系数的估计值,Exp(B)是对回归系数B值进行指数运算的结果。表2中Exp(B)列表明,总资产收益率每增加1个单位,将导致公司出现财务危机的概率变为原来的0.778倍;总资产周转率每增加1个单位,将导致公司出现财务危机的概率变为原来的0.172倍;资产负债率每增加1个单位,将导致公司出现财务危机的概率变为原来的1.077倍;主营业务增长率每增加1个单位,将导致公司出现财务危机的概率变为原来的0.973倍;经营现金净流量对负债的比率每增加1个单位,将导致公司出现财务危机的概率变为原来的1.046倍。

根据表2可以构建出上市公司财务危机的预测模型方程:

z=-3.477-0.251x1-1.759x5+0.074x7-0.027x8+0.045x10

p=exp(z)/[1+ exp(z)]

上式就是本文通过118家制造类企业财务数据分析而得出的财务危机预测模型,其中,x1为总资产收益率;x5为总资产周转率;x7为资产负债率这个指标;x8为主营业务增长率;x10为经营现金净流量对负债的比率。当预测概率大于0.5时,此公司财务状况不好;反之,财务状况良好。

四、财务危机的应对措施

导致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的因素主要包括盈利能力较差甚至亏损、营运能力不佳资产周转慢、偿债能力较弱无法偿还到期债务、成长能力不足缺乏后劲、现金流短缺等。根据模型预测公司陷入财务危机后,公司管理者可以从以下这五个方面进行改进,使公司出现财务危机的概率降低。

1.增收节支,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本文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衡量盈利能力指标的总资产收益率是影响企业是否陷入财务危机的一个重要因素。总资产收益率越高,表明企业的资产利用效益越好,整个企业盈利能力越强。总资产收益率每增加1个单位即1%,将导致公司出现财务危机的概率变为原来的0.778倍。因此,企业要做好产品创新工作,增强公司盈利能力,保证公司主营业务稳定。同时,要加强成本费用管理,努力控制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有效降低产品成本,厉行节约,降低管理费用,从而增加利润,提高总资产收益率,降低进入财务危机的可能性。

2.加快资产周转,提升企业的营运能力。本文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衡量营运能力指标的总资产周转率也是影响企业是否陷入财务危机的一个重要因素。营运能力反映了企业对经济资源管理、运用的效率高低。企业资产周转越快,流动性越高,企业的偿债能力越强,资产获取利润的速度就越快。总资产周转率每增加1个单位即多周转1次,将导致公司出现财务危机的概率变为原来的0.172。因此,企业要加快闲置资产的处置,进一步盘活公司资产,充分提高公司资产运营效率,降低进入财务危机的可能性。

3.确定合理的资本结构,增强企业的偿债能力。本文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衡量偿债能力指标的资产负债率也是影响企业是否陷入财务危机的一个重要因素。企业合理的资产负债率通常在60%―70%之间,适度负债可以获取财务杠杆收益,但过度负债则会严重影响企业的支付能力,发生支付危机。资产负债率每增加1个单位即1%,将导致公司出现财务危机的概率变为原来的1.077倍,因此,负债已经较高的上市公司如果再融资,不能通过债权融资,一般应通过股权融资,以降低资产负债率,降低进入财务危机的可能性。

4.开发新产品,扩大市场份额,提高企业的成长能力。本文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衡量成长能力指标的主营业务增长率也是影响企业是否陷入财务危机的一个重要因素。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可以用来判断公司发展所处的阶段。如果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超过10%,说明公司产品处于成长期,将继续保持较好的增长势头,尚未面临产品更新的风险,属于成长型公司。如果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在5%―10%之间,说明公司产品已进入稳定期,不久将进入衰退期,需要着手开发新产品。如果该比率低于5%,说明公司产品已进入衰退期,保持市场份额已经很困难,主营业务利润开始滑坡。根据本文Logistic回归分析,主营业务增长率指标每增加1个单位即1%,将导致公司出现财务危机的概率变为原来的0.973倍。因此可以通过开发新产品,扩大市场份额,提高主营业务增长率降低进入财务危机的可能性。

5.充分利用流动资金,增强盈利能力,保障现金流的充足。本文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对负债的比率也是影响企业是否陷入财务危机的一个重要因素。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对负债的比率是衡量现金流的状况好坏的一个指标。经营现金净流量对负债的比率每增加1个单位即1%,公司出现财务危机的概率变为原来的1.046倍,也就是说,企业要充分利用流动资金,进行固定资产或其他投资,使盈利能力增强,降低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对负债的比率,使进入财务危机的可能性降低。

五、总结

运用Logistic模型预测准确率比较高,选择的变量具有较强的代表性。但是有的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由于出现被粉饰的现象,所以运用Logistic模型分析得出的最终结果会受到上市公司的财务资料准确性的影响。但是总的来说,运用Logistic模型对上市公司财务危机进行预测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得出的预测结果对企业管理层和投资者都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可为企业管理者和投资者作出正确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吴世农,黄世忠.企业破产的分析指标和预测模型[J].中国经济问题,1986,(6).

[2] 王冬梅.建立中国上市公司业绩综合评价指标体系[J].南开管理评论,2000,(4).

[3] 张友棠.财务预警系统管理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4] 朱建平,殷瑞飞.SPSS在统计分析中的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5] 王瑞林.中国上市公司财务困境预警指标的检验与选取[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2010,(1).

[6] 孙芳城,彭晓,彭启发.上市公司财务困境预测模型评价[J].财会月刊,2010,(8).

Construction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forecasting model

SHEN Ai-rong

(Zhejiang textile and garment vocation technology college,Ningbo 315200,China)

第7篇:公司财务危机问题研究范文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煤炭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

一、基于可持续成长下的财务驱动模型

虽然就目前企业的发展来说,增长属于企业竞争的一种表现,但是企业如果过分追求增长,没有忽略了资源和成本的问题,就会容易造成财务资源发生短缺而使企业陷入财务困境,甚至是破产。对于可持续增长的研究,不仅仅要从营运资金的管理考虑,预防和控制财务风险的加大而使资金链发生断裂,还应当多考虑价值增值的因素,确保企业价值能够保持稳定的增长。笔者以希金斯的可持续增长模型和范霍恩的可持续增长模型作为本文的理论基础。

(一)希金斯的可持续增长模型

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增长这个概念,最初是由美国的财务专业学者罗伯特·C·希金斯提出来的,希金斯认为,可持续增长率是在企业并不耗尽财务资源的前提下,通过销售所能带来的最大比率。为此,对于希金斯的可持续增长模型是假定在资本结构、资产周转率、销售净利率和权益乘数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设立的。

希金斯可持续增长模型的主要假设有:1.企业当前已经拥有并且想继续维持某一种资本结构和目标股利政策;2.企业管理者没有意愿或者不具有发行新股的条件;3.企业意图以市场条件所允许的增长率同步增长。

具体的模型为:SGR=P×A×T×R,其中,P为销售净利率;A为资产周转;T为权益乘数;R为收益留存率。

(二)范霍恩的可持续增长模型

詹姆斯·范霍恩分别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对企业的可持续增长进行了研究。范霍恩认为,可持续增长率是在预先制定经营、债务和股利发放目标比率的基础上,可能达到的最大销售年增长率。

1.静态模型

范霍恩静态模型的假设包含以下五个方面:一是企业只能利用留存收益的积累而增加资本;二是企业在过去与未来在资产负债和经营绩效方面是相似无异的;三是企业不存在外部资本筹资;四是对于新增加的利息费用都已经包含在新增的目标净利润当中。五是企业只凭折旧费用就足以维持营运资金的价值。

范霍恩的具体静态可持续增长模型为:

SGR=

2.动态模型

詹姆斯·范霍恩在动态模型中的观点,即在限定的年限内,企业除了要将财务比率进行考虑外,还应当对筹集权益资本和支付股利问题等考虑在内。并且引入了基期销售额SO和基期股东权益EO的相关概念,范霍恩静态模型的假设包含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允许股东在一定会计期限内出售普通股;二是股利分配政策是由公司所愿意支付绝对数量的红利而决定的;三是销售的增长和权益的增长在整个生产经营期限内存在不平衡。

范霍恩的具体动态可持续增长模型为:

SGR=

其中:Eq0为期初所有者权益资本;New Eq0为新增资本数额;Div为年股利的绝对数量NP/S为目标销售净利率;D/Eq为目标债务/权益率;A/S为目标资产/销售率;b为目标留存收益率。

二、可持续发展下煤炭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现状

(一)忽视涉及到固定资产的特色指标

在当前市场需求日益增加的背景下,我国煤炭企业对于煤炭产量规模和固定资产投资存在增长过快的现象,但是存在一个不平衡的情况就是,虽然煤炭上市公司关于固定资产投资的现金流支出中在其所有投资活动现金流支出中占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比例,公司在财务预警分析中,并没有对固定资产的投资回报与收益进行过多的考虑。

(二)忽视现金流量的重要作用

在煤炭上市公司的会计报表和财务报告中,现金流量水平指标往往容易出现失真的问题,而现金流量指标就恰恰是财务预警指标体系中的重要一项,因此,忽视了现金流量的重要作用,就无法保证煤炭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发挥真正的作用。

(三)没有恰当地使用资产负债率

根据我国煤炭上市公司一直都有资产负债率较高、但是偿债能力较低等的问题,因此对于我国煤炭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的评价,资产负债率的重要作用是不容置疑的,当前,我国对于煤炭企业财务预警指标体系并没有重视资产负债率的地位,也没有将其进行修正,因此对于我国煤炭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的准确性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四)结合了动静指标的运用

我国煤炭上市公司近几年来,工作有所进步的就是结合了动静指标的运用。当期绝大部分煤炭上市公司都已经实现了传统计划经济的财务管理模式向规范管理与决策管理相结合的财务管理模式的转变,同时也通过加强利用电算化对公司财务管理工作。并且,将静态财务指标和动态财务指标结合来综合考虑公司财务危机预警工作的情况,便于财务预警工作的开展。

(五)财务危机预警的功能欠完善

基于当前财务预警系统只是在财务风险和预测上起到一定的作用,并不能真正地控制风险,除此之外,也不能对于陷入财务困境的企业所作出的不正当行为进行矫正,导致财务危机预警的功能欠完善。

三、对于煤炭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工作的建议

(一)加强财务风险意识

对于煤炭上市公司而言,上市公司的管理人员在扩充公司业务的同时,要注意切忌不能盲目扩大公司的规模,忽视财务风险的存在会给公司带来严重的损失,因此,要注意实行多元化的管理。同时,在煤炭上市公司相关的财务部门,要加强对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的培养,强化其业务能力,对于提高煤炭上市的财务管理水平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加强煤炭上市公司的现金流量管理

鉴于我国煤炭上市公司在现金流量管理上存在缺陷,因此,加强其现金流量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煤炭公司对于现金流量的管理问题上,可以采取集中调配的方式,常见的手段有:对于每一个上市公司的下属公司的收入都应该统一上缴,然后再通过公司总部进行统一划拨。除此之外,还应当加强各个公司之间、公司内部之间的往来核算,做好现金回收工作,另外,还应当与具有一定规模的专业机构合作,确保公司现金流量的安全。

(三)加强煤炭上市公司的投资管理

煤炭上市在发展其多元化产业的时候,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就是如何有效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和预防投资风险的产生。基于这个问题,笔者认为,上市公司首先就要严格按照国家在进行投资管理与对外担保的相关法律法规,将所有重大投资项目与对外担保的审批权集中到公司总部,由公司最高权力机构审批。还有一点比较重要的是,上市公司还应当要根据所处的宏观经济环境和国家的相关政策,为自己的发展制定合适的投资决策。

(四)严格遵守对外担保审批制度

针对对外担保所存在的问题上,煤炭上市公司应该按照规划来追踪其担保对象的相关财务信息、经营状况和信用问题都要了解清楚,在一定情况还应当进行反担保。另外,如果是集团公司的话,那么属于集团公司外部的企业就不应该为之提供担保,而对于下属公司的经营活动与项目建设所需要的资金,应由财务部门、法律部门等共同来进行审批;同样,其下属公司对外投资利用的资金,集团也应当不再为之提供担保,对担保条件不符合规定的下属公司更是如此。

参考文献:

[1]于文华,岳焱.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指标预处理研究[J].浙江金融,2011(04).

[2]吴星泽.财务危机预警研究:存在问题与框架重构[J].会计研究,2011(02).

第8篇:公司财务危机问题研究范文

[关键词] 上市公司负债筹资风险 预测 文献综述

近年来,我国一些著名的企业纷纷在高速发展的阶段突然倒下,除体制、机制和经营原因的影响外,其自身的财务风险管理无不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据研究,我国上市公司中ST公司面临严重财务危机的同时,其财务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负债筹资风险表现的尤为明显[1],故加强上市公司负债筹资风险的预测研究对有效防范企业财务危机的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我国针对负债筹资风险预测的专门研究很少见及,故加强这个问题的研究无疑是一个具有探索性、前沿性的课题。

一、上市公司负债筹资风险预测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最早从事财务预警研究的是Fitzpatrick(1932)的单变量财务危机预测研究,此后Smith 和Winakor(1935)、Merwin(1942)、Beaver(1966)等人进行了类似研究。但单变量分析根据不同的财务指标进行判断有可能得出相反的结论,且单个变量所包含的信息不足以反映企业的整个财务状况。这些缺陷严重影响了单变量模型的适用性。

为克服单变量分析的局限性,Altman(1968)首次将多元判别分析(MDA)的方法引入到财务危机预测领域 [2]。类似的研究还有Dambolena和Khoury(1980)、Laitimen(1991)等。多元判别分析虽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其对预测变量的分布性质施加了一些统计上的限制。

由于多元判别分析无法估计企业破产的概率,研究者设计了线性概率模型(LPM)。Meyer和Pifer(1970)最早将LPM运用于银行业的财务危机预测,Laitinen(1993)也做过类似研究。

为克服MDA和LPM都受到统计假设限制的局限性,研究人员引入了多元条件概率模型,包括Logistic模型和Probit模型。Martin(1977)首次运用Logistic模型来进行银行破产预测。这一方法后来被Ohlson(1980)用于预测企业的财务危机。Zmijewski(1984)使用了Probit的分析模型。

随着现金流量表用于评价企业整体财务状况愈加受到重视,各国学者开始讨论现金流量指标是否能用于企业财务危机预测。Nosworthy et al.(1980)认为“现金流/总债务”是一个显著的单变量判别指标。Casey et al. (1984)却认为单独使用现金流量指标进行财务危机预测效果不佳。

Lane et al.(1986)运用生存分析对银行破产进行预测。这一方法后来被Chen and Lee(1993)用于预测企业的财务危机。

由于统计分析方法受制于其假设前提,而这些假设前提在财务领域中已被证实具有缺陷,所以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一些非统计分析方法应用于财务预警研究。Coatst和Fant(1993)利用神经网络理论建立财务预警模型。Back et al.(1994)却并不认为神经网络模型具有比多元判别分析和Logistic分析更加明显的预测效果。Altman(1995)研究认为神经网络分析方法在风险识别和预测中的应用并没有实质性地优于线性判别模型。

基于MM理论和期权定价理论,美国KMV公司于1993年提出的期望违约率模型。Charitou和Trigeorgis (2000)使用B-S期权定价模型中的相关变量构建了财务困境判别模型。

此外,Frydman(1985)运用决策树等更为复杂的机器学习方法来建立模型,联合预测模型、递归分割算法、近邻法、分类树方法、专家系统法、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也被应用于该方面的研究。一些综合分析法如历史事件分析法、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和沃尔比重评分法等也被应用于财务预警研究中。

2.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企业财务风险预测研究起步较晚,吴世农、黄世忠(1986)曾介绍企业的破产分析指标和预测模型,接下来近十年该方面的研究几乎是空白,直到1995年刘淑莲等介绍了Z―Score模型,为我国开展有关企业财务风险预测研究重新打开了篇章。

周首华等(1996)在Z分数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改进,考虑了现金流量变动情况指标,建立了F分数模型,准确率达70%。

陈静(1999)分别采用单变量分析和多元判别分析方法进行财务危机预测。

陈晓、陈治鸿(2000)采用Logistic模型,通过试验1260种变量组合,发现负债权益比、应收账款周转率、主营利润/总资产、留存收益/总资产对企业财务危机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吴世农、卢贤义(2001)比较了多元判别分析、线性概率模型和逻辑回归模型的预测效果,发现逻辑回归模型的预测能力最强。

张爱民等(2001)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建立了另一种预测企业财务失败的模型――主成分预测模型,并对上市公司财务失败的主成分预测模型进行实证检验。

杨保安等人(2001)利用BP神经网络对中信实业银行的30个企业客户的财务风险状况进行了判别分类,证明其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张友棠(2004)摒弃了传统的财务指标,构建出了基于现金流量基础的全新的财务指标――现金盈利值和现金增加值,并在此基础上系统地构建了财务预警指数测度系统和分析系统。

吴应宇等(2004)做了基于因子分析的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研究的修正研究。认为利用因子分析在指标信息处理上的优势以及逻辑回归拟合模型准确度较高的优点,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应用于预警研究之中。[5]

张玲等(2004)做了基于经济附加值的上市公司财务困境预警实证研究,主张将经济附加值指标应用于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困境预警实证研究和行业业绩分析。

郭斌等(2006)采用因子分析和逐步判别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综合考虑财务和非财务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的Logistic回归模型,并运用国内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

二、我国上市公司负债筹资风险研究的现状分析

我国有关企业负债筹资风险预测研究的基本现状如下:

1.企业财务风险预测的研究对象,目前多集中于整体财务风险,然而诸如举巨人集团等企业导致财务危机的直接原因在于其无法足额偿还到期负债。负债筹资风险的研究多只是含义、成因和控制的探讨,目前还没看及有关针对企业负债筹资风险进行成因分析、风险预测和风险控制等方面系统的研究。

2.我国有关企业财务风险预测研究起步远晚于西方国家,这使得我国在目前及以后相当一段时期都将以引进和学习国外财务风险预测理论和方法为主。研究内容突出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有关财务风险预测系统建立的研究;一是有关财务风险预测模型的实证研究。

3.我国有关财务风险预测指标的选择、筛选、修正等方面争议较大,同时财务风险预测的指标也不仅限于财务指标,一些非财务指标也被尝试使用;针对统计方法必须前提假设而现实条件又不能完全满足的情况,一些针对性地放宽前提假设条件的方法被引入财务风险预测模型;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一些非统计方法也被尝试构建财务风险预测模型。

三、上市公司负债筹资风险预测研究须明确的几个问题

基于上述分析,研究我国企业负债筹资风险须明确以下几个问题:

1.关于负债筹资风险含义的界定

对于企业财务风险含义的认识各不相同,本文认为应首先针对财务风险预测建立明确的概念体系,然后在这个框架内开展财务风险预测研究。因此需要首先明确企业负债筹资风险的含义,研究其形成原因和表现形式,探究其可预测性,然后再有针对性地研究其预测和控制。

2.关于负债筹资风险的标志性事件

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决定了现阶段无法将破产与否作为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的标志性事件,公司是否被ST作为其陷入财务危机与否的标志性事件目前已被广泛采用。但是ST的规定实质上是从股东利益出发,忽视了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没有被ST的公司依然有可能面临较大的财务风险。本文认为应该根据不同决策者对企业财务风险关注内容的不同,选择财务风险显化的标志性事件,针对不同的财务风险构建相应的财务风险预测模型。

3.关于样本数据来源分布

财务风险预测实证研究所用数据分为样本组和控制组,常采用配对抽样即样本组和控制组包含相等的研究个体,国内尚未有对配对和非配对抽样作比较研究,而这是否会影响到财务风险预测的准确性也有待进一步研究。样本数据来源的行业大多选择全行业或者随机行业,也有一些研究选择了单一行业或某几个被认为数据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行业。全行业数据和单一行业数据是否会影响财务风险预测的准确性,国内也鲜有被广泛认可的相关研究。

4.关于负债筹资风险预测方法

国内有关企业财务风险预测的研究越来越多的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通过定量分析进行风险预测,但是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较晚且还很不成熟,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定量分析预测负债筹资风险的可靠性,故有必要建立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负债筹资风险预测模型。

参考文献:

[1]李亚光: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研究[D].贵阳:贵州财经学院企业管理硕士点,2006

[2]Altman Edward I: Financial Ratios, Discriminant Analysis and the Prediction of Corporate Bankruptcy[J].Journal of Finance,1968, Sep

[3]周首华:企业财务预警方法与机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11-15

[4]张爱民祝春山许丹健:上市公司财务失败的主成分预测模型及其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01(3)

第9篇:公司财务危机问题研究范文

【关键词】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功能;构成

企业的财务状况是企业利益相关者关注的焦点。一个营运良好、财务健康的企业不但可以提高其自身在市场上的信誉及扩展融资渠道,也可使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信心倍增,从而获得更多的支持和便利;相反,一个陷入财务困境的企业不仅会使原有的利益相关者产生恐慌,也会令潜在的利益相关者望而却步,使企业丧失后续发展的能力和机会。因此,建立一套有效的企业财务危机的预警系统,及时、准确地判断企业财务风险和危机程度,有效地防范或化解企业可能出现的财务危机,对维持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保证企业的财务健康,维护投资者利益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构建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必要性

(一)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要求企业必须树立和加强危机意识

在经济、金融全球化的今天,企业国际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当前的企业不仅面临国内竞争,而且也面临国际市场的竞争。企业要在竞争中生存、发展,就必须经过市场大风大浪的洗礼和锻炼。

(二)企业内部管理系统风险因素增多,客观上要求企业设立各种监控体系,变事后管理为事前管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破产、失败和企业的成立一样,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经济现象。企业要在竞争中始终处于有利地位,做百年企业,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必须创造、发展和不断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的稍微一点失误或疏忽都很可能造成危机。因此,企业必须始终处于高度警惕的状态。

(三)信息量的扩大和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要求企业必须在最短时间内做出决策和反应,建立预警管理体系可提升企业的反应能力

当代社会已经进入到知识经济时代,新技术、新发明、新思路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随着IT技术、互联网的发展,各种各样的信息涌向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谁的信息化管理水平高,谁就主动;谁的决策反应速度快,谁就能抢占良机。企业的一步失误可能会遭致致命性的打击,企业预警管理正是基于这种考虑而产生和发展的。

(四)传统的企业管理理论在研究方法和应用实务中有缺失

传统理论注重于对企业成功管理和发展的研究,忽视了对企业风险失误和预防强身的研究,造成企业在遇到重大问题和波动时措手不及,甚至形成危机。企业预警管理则可以弥补传统管理理论的不足。

二、构建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可行性

企业危机、失败、失误等逆境现象是有规律的,形成于企业顺境,而且企业危机的出现具有再现性和可逆性。如果在企业管理中把企业经营的成功规律和失误失败规律纳入同一系统理论框架中进行研究,就能够揭示两者交互转化的规律,从而建立预警系统,预警、监控、矫正各种不断再现、易变的逆境现象,保证生产经营活动处于“安全、可靠”的运行状态,形成了企业的安全生产过程。而财务预警系统正是遵循此原理,分析公司财务安全机理的矛盾运动,预测公司财务危机,并不断调整,使公司财务活动始终处于“安全、可控”的状态。实践中,公司财务对经营活动具有前瞻性特征。一般来说,陷入经营危机的企业都是以发生财务危机为征兆的,财务危机的发生是一个渐进积累、不断恶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一些敏感性的关键财务指标即警兆会以不同的形式,在不同程度显现出来。通过对这些警兆进行分析,就可以进行预警。

三、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功能

构建一个有效、适用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对财务运营做出预报,无论从哪个立场分析都是十分必要的。财务危机预警涵盖了财务管理的一系列环节,它具有以下功能:

(一)信息收集功能

财务危机预警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收集信息的过程,它通过收集与企业经营相关的产业政策、市场竞争状况、企业本身的各类财务和经营状况的信息并对此进行分析、比较开展预警,信息收集也是一个贯穿财务危机预警始终的活动。

(二)监测功能

监测即跟踪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将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同企业预定的目标、计划、标准进行对比、核算、考核,对企业营运状况作出预测,找出偏差,进而发现产生偏差的原因或存在的问题,并显化其价值形式。当危害企业的财务关键因素出现之时,可以提出警告,让企业经营者早日寻求对策,以减少财务损失。

(三)预报功能

当危害企业财务状况的关键因素出现之时,可以提出警告,提醒企业经营者早日寻求对策,避免潜在的风险演变成现实的损失,起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四)诊断功能

诊断是预警体系的重要功能之一。根据对跟踪、监测结果的对比、分析,运用现代企业管理技术和企业诊断技术对企业营运状况之优劣做出判断,可以找出企业运行中的弊端及其病根所在,以达到把有限的企业资源用于最需要或最能产生经营成果的地方的目的。

(五)治疗功能

通过监测、诊断,找出企业存在弊病的病根后,就要对症下药,更正企业营运中的偏差或过失,使企业恢复正常的运转。一旦发现财务危机,经营者既要阻止财务危机继续恶化,也要寻求内部资金的筹集渠道,还要积极寻求外部财源。

(六)辅助决策功能

要通过财务危机预警及时为企业高层提供决策所需的信息,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结合其信息判断企业何为有所为,何为有所不为。

(七)健身功能

通过预警分析,企业能系统而详细地记录财务危机发生的缘由、处理经过、解除危机的各项措施,以及处理反馈与改进的建议,作为未来类似情况的前车之鉴。这样,可将企业纠正偏差与过失的一些经验、教训转化成企业管理活动的规范,以免重犯同样或类似的错误,不断增强企业的免疫能力。

四、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设计的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所谓科学性,是指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所设计的程序和方法必须科学、有效。如果建立的预警模型、方法和指标体系不科学,那么预警系统就不能发出正确的警报信号,企业就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据此做出的经营管理决策将造成严重的后果。可见,企业应根据其财务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本企业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式,甚至可以根据企业情况修改或创造出更好的模式。因为企业自身的规模和运作方式不同,所以可选择的预警程序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二)系统性原则

预警的系统性主要强调两点:

1.以目标为中心,始终强调系统的客观效果,强调预警的对象是企业的财务危机。

2.以整个系统为中心,预警时结合客观实际情况,强调整个系统的最优化。如果将企业作为一个总体系统来看待的话,按其业务流程划分,可分为销售、生产、采购等子系统;按其财务管理流程划分,可分为收入、成本、现金流等子系统。对各子系统预警、控制的目的是保证企业总体系统的最优化。

(三)成本效益权衡原则

在预警中,成本和效益的权衡是必须考虑的限制因素之一,即使用预警系统产生的效益应超过(至少等于)在预警过程中所花费的成本。也就是说,运用选定的模型和方法,对企业危机状况进行预测和报告,过分要求其结果的准确和完美是完全没有必要的,把握主要问题,及时报警,以争取选择对策、控制财务危机的时间才是最重要的。需要注意的是,效益和成本的评估实际上是一个判断的过程,有些模型或指标固然有用,但如果为获取该模型或指标预计要花费很大的成本,一般应放弃该模型或指标,转而使用其它替代模型或指标。

(四)动态性原则

财务预警系统对企业经营风险的预测不仅具有预测未来的价值,而且要具有分析经营趋势的作用,它要求预警必须把过去与未来连接在一起,在分析过去的基础上,把握未来的发展趋势。即:财务危机预警应是一种动态的分析过程,要充分考虑环境因素的制约,如宏观经济环境、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信息化程度、观念的变化等因素都会影响预警系统的有效运行。动态性还体现在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必须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风险的变化而不断修正、补充预警的内容,确保财务预警系统的先进性。

五、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构成

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应该是由若干要素相互联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该有机整体包括财务危机预警组织机制、预警信息机制、预警分析机制、预警管理机制。

(一)财务危机预警组织机制

预警组织机构的健全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财务预警运行机制运转效果的优劣,关系到财务预警体系的功能能否正常、充分地发挥。为了保证财务预警工作的客观性和中立性,预警组织机构应相对独立于企业组织的整体控制,它独立开展工作,但不直接干涉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只对企业最高管理者(管理层)负责。预警组织机构可以是一个虚设机构,如预警组织管理委员会,它的成员可以是兼职的,由企业内部熟悉管理工作、具有现代经营管理知识和技术的管理人员等组成。同时,企业还可聘请一定数量的外部管理咨询专家参加。

预警组织机构的职责是负责确定预警目标、研究预警方案,听取财务预警情况汇报,并据此商讨决定预报的类型(零、低度、中度、高度预警报告)和预报内容,以及应采取的对策方案,及时解决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其日常工作的开展可由企业现有的某些职能部门(如财务部、企管办、企划部)派专人负责进行,或通过设立一个专门的部门,如企业预警管理部门,具体负责财务风险监测和预报工作。同样,为了保证日常预警工作的正常进行,负责具体预警工作的部门或个人应具有高度的独立性,他们的工作应只对预警管理组织机构(预警管理委员会)负责。

(二)财务危机预警信息机制

财务预警信息机制为财务预警提供信息支持,包括财务预警信息的搜集、传递、处理与评价等方面的制度和规定,提供预警行为主体实施预警行为所需信息是其首要功能。由于财务预警所需信息与其他财务管理行为所需信息不同,单纯利用和依靠传统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不能满足预警管理的需要。因此,从当前的现实情况看,企业可考虑对现有信息系统进行修正,增补一些能够反映企业财务风险大小的信息。从长远看,可通过自行开发或外购方式建立一个专门的预警信息系统,与原来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结合在一起,形成企业财务管理大信息系统。良好的财务预警分析系统必须建立在对大量资料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因此,公司应建立高效的信息收集、传递、处理机制。

1.根据所考察的内容和侧重点,明确信息收集目标。

2.根据收集目标,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资料,包括公司外部的报刊、统计数据、经济分析报告等宏观市场资料和同业的公告、规划等各种资料,公司内部的财务资料及其他业务部门的资料。

3.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汇总、计算研究,寻找资料中所隐含的经济发展趋势、重要启示以及隐含的危机与契机。

同时,公司应建立以计算机为中心的,高速传递和处理信息的会计信息管理系统。在该系统中,应保证系统与系统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信息流通顺畅,这些系统之间要实现数据共享,保证信息使用者及时、有效地筛选、分析所需的信息,为财务预警系统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三)财务危机预警分析机制

财务危机预警分析机制对内外部输入的信息通过各种技术方法进行甄别,通过建立一个科学、全面、有效的指标体系来反映企业的状况,还可以利用这些指标体系建立模型以进行多变量综合分析。所以,一个分析机制应该包含3个方面的功能:识别警兆、确定警度和预报警情。

(四)财务危机预警管理机制

财务危机预警管理机制包括日常控制和危机管理两项。前者主要是在系统实施过程中进行日常监控,对公司经营过程中各警兆进行控制,使其体现出来的警数值不要逾越警度,一旦发生偏离就立即反应,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控制,防患于未然;而后者主要是在财务危机发生以后,专门的预警组织采取一系列的补救措施,达到化解财务危机的目的。

总之,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是企业预警系统的一部分,它除了能预先告知经营者、投资者有关企业组织内部财务营运体系隐藏的问题之外,还能清晰地告知企业经营者应朝哪一个方向努力,以便有效地解决问题,使企业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创造最大效益。

【主要参考文献】

[1] 周守华.现代财务理论前沿专题[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165-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