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务报表解读与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资产负债表解读
要读懂报表,并通过报表对经济活动情况作出科学评价,就必须认识报表的特性和理论基础。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是静态会计报表。它是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为理论基础,不论企业处于怎样的状态,会计平衡式永远是恒等的。左边反映的是公司所拥有的资源,右边反映的是公司不同权利人对这些资源的要求。
资产负债表是企业财务报告三大主要财务报表之一,它在三大会计报表中地位最为重要。因为资产的规模、质量和结构反映了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而且即使没有利润表也可以通过资产负债表来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比如企业虚增利润,就说明资产是虚的,而做亏损,则说明负债里藏了收入。尤其是新会计准则要求很多资产项目尽可能地采用公允价值计价,比以往更强调对企业财务状况的真实反映,资产负债表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
在资产负债表中,左边资产项目按其流动性程度的高低排列,各类资产又包括若干具体项目,这些项目亦按其流动性的大小来确定。一般而言,如果一家企业的固定资产等长期资产比重过大,流动资产比重过小,往往是经营不景气的表现,但不同行业也不能一概而论。通常来说,同等规模的制造业企业固定资产比重要大于商业企业,而高科技企业的无形资产比重也应高于其他行业,因此应注意针对不同企业进行行业区分,并与企业前期数据进行比较,才能作出正确判断。
资产负债表右边的负债项目的排列与资产项目的排列是相一致的,就是将流动性大,需要较早偿还的流动负债排列在前,偿还期较晚的长期负债排列在后, 各类负债的具体项目亦按这一规则排列。
所有者权益项目恰恰相反,是将流动性小的项目排列在前面。实收资本,反映企业的法定资本额,在企业持续经营期间,一般只能增加,不能减少,因此它属于永久性存在项目,在所有者权益项目中其流动性最差。未分配利润则未限定用途,一般计入当年的可供分配利润,在投资者中进行分配,当企业经营亏损时,它也可用来弥补账面亏损,可见未分配利润的流动性最大。资本公积、盈余公积的流动性介于上述两者之间,加之盈余公积可随时用来弥补企业亏损,故其流动性比资本公积大。据此形成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的排列顺序。
在阅读资产负债表时,可以依据报表左边企业的资产状况,分析企业的资产结构表现的经营风险;依据右边企业的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状况,分析企业的融资结构表现的财务风险;把左右两方结合起来,可分析资产和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对称结构,进而了解财务风险在经营风险的作用下是被加强还是被稀释。
2利润表解读
利润表,是反映企业一定期间生产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是动态会计报表,它是以“收入-支出=利润”为理论基础。利润表按照经营成果形成的顺序, 明确地提供了营销活动情况、财务费用与纳税情况、税后净利及分派情况三阶段的经营活动信息。利润表从内容上是对资产负债表所有者权益项目中相关资本或未分配利润变化情况的会计注解。如果说资产负债表是公司财务状况的瞬时写照, 那么损益表就是公司财务状况的一段录像, 因为它反映了两个资产负债表编制日之间企业财务盈利或亏损的变动情况, 及其发展趋势。
在阅读损益表时既要关注净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及营业利润等利润构成要素的绝对数,以便对企业的赢利或亏损有一个具体的数字概念。同时还要通过计算反映企业的赢利能力的系列指标来把握企业获利能力。如:销售净利率、主营业务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两者结合分析才能判断出该企业的发展潜力。例如,生产经理发现企业本月亏损时,则要关注与本部门最相关的会计科目,若在损益表中发现本月的主营业务成本与前期相比大幅增加,则要进一步查找生产成本明细表,明确是哪种成本或费用增加,增加的原因是否合理。若不合理,再进一步找出问题所在并加强管理。
要认识利润表的性质和功能, 阅读报表时, 还必须把对利润成果的关注转移到对利润形成过程的研究, 通过即期利润水平, 结合销售活动创造现金流量的多少, 加强对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情况的分析、评估, 从而深入了解企业经营活动的实际背景。
3现金流量表解读
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报表。它遵循收付实现制原则, 以现金流量的形式, 动态地反映企业报告期的经营结果。由于广大投资者和债权人,最为关心的是企业现实的偿付能力,现金流量表应运而生,并在实际中充分发挥作用。
了解现金流量表的性质和任务, 一是要关注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变化, 它体现了企业价值的实现过程, 从根本上决定着价值最大化目标的实现。二是要认识报表信息的客观内容, 它具体决定了现金流量表中各部分现金流量的时间分布和数量。三是要辨析会计收益与现金流量之间的关系, 认识收益品质, 评价企业的流动性及财务适应性, 从而评估企业经营的现实状况, 预测其发展前景。
但是现金流量表仍存在一些局限性。首先,现金流量表反映的是过去的现金流量,有时并不一定能代表未来的趋势。其次,某些资产置换等没有现金支出的重大业务,只能在现金流量表注释中说明,不能充分揭示。另外,同一企业不同时期的财务信息尚不完全有可比性,不同企业之间的可比性则更难达到,使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例如,存货计价、折旧摊提、收入确认以及支出资本化与费用的处理等,都会给比较各个企业的现金状况带来困难。
4三张主表结合解读
三大会计主表之间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各报表之间及报表内部各指标之间相互联系、彼此制约。企业的资金运动是沿着“期初相对静止―期中绝对运动―期末新的相对静止”这一运动形式循环往复进行的。期末的相对静止同期初的相对静止不同, 期末的相对静止是期中绝对运动基础上新的相对静止。具体来说, 期末、期初资产负债表上净资产的差异必然等于利润表的净利润, 期末、期初资产负债表上货币资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差异必然等于现金流量表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额。理解报表间的相互关系, 综合运用三大主表, 将其不同的会计核算基础相结合, 将其动态、静态反映方式相联系,才便能全面、真实地获得对企业经营情况的总体了解。
将现金流量表与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结合起来分析,目的是为了能够更加客观地掌握企业的经营状况。目前有些企业“良好的经营成果与堪忧的财务状况”并存的现象比较普遍。例如,比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与净利润之间的差异,当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大幅低于净利润时,说明公司应收账款及存货周转率较低,流动资产周转不畅。这时,如果因资产负债表中的流动比率和资产负债率均较高,而得出该企业的偿债能力较强时,可能就与现金流量表所反映财务状况相矛盾了。说明仅看一张表,可能得出错误信息。当企业本月的净利润大幅高于公司应有的现金流量净额时,各层管理人员都会进一步从各类报表中查找原因,这将使得各位管理者对相关数据和指标进行再一次认真地分析。这种“全员”参与的分析过程对整个公司的经营管理是大有裨益的。对于一个出色的管理者通过分析财务报告及时加强和改善管理也是非常必要的。
5关注财务报告附表
对于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财务报告除三大主表外还包括利润分配表、成本费用表、主营业务收支明细表、制造费用明细表、管理费用明细表等附表。三大主表是企业经济业务活动的综合表现,如果仅对三大主表作分析,只能得出结论性的信息,而找不出具体的管理切入点。如: 月末公司经理通过损益表看出公司的管理费用较以前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于是准备下个月加强管理,压缩开支。可是他该压缩哪个部门哪一项开支呢,全面按比例压缩,这显然是不合理的。这是就应参看管理费用明细表,将本月的各项开支与上一年度或月份对比找出差异较大的项目,分析后找出问题存在的原因。又如,公司经理在季末发现存货周转率不佳,是销售不力造成产品积压严重,还是无计划大批量生产所致,或是采购原材料过量,以及产品流通不畅。总经理通过分析存货明细表、生产成本明细表及销售明细表后,才能找出真正的原因。
6解读财务报表时应注意的问题
由于财务报表自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我们在阅读财务报表时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关键词】利润表 分析 上市公司 百胜集团
一、利润表解读
利润表提供的会计信息与企业的财务收支和盈利水平密切相关,通过利润表的分析可以使债权人,投资者及其他会计信息使用者了解公司的获利能力、投资价值和偿债能力,了解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数据和时间等信息。
二、案例分析――以百胜餐饮集团为例
(一)百胜集团的概况
百胜餐饮集团是全球知名的餐饮集团,在全球超过130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超过42500家连锁餐厅。百胜餐饮集团旗下肯德基、必胜客和塔可钟三个餐饮品牌分别在烹鸡、比萨、墨西哥风味食品连锁餐饮领域具有较高影响力。2015年,百胜餐饮集团的收入超过130亿美元,名列财富500强第228位。
(二)百胜集团利润动态分析
利润动态分析实际上就是对多个时期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有关指标的运动轨迹,据此预测其发展趋势,动态分析根据对比的时期不同又可分为对比分析和趋势分析。
1、对比分析
以2013-2015年作为报告期,2012-2014年作为基期,通过计算可以得到百胜集团2013-2015年度各项目增减变动及其百分比,如表格1所示。
从表格1可以看出,2013年公司不管是营业收入还是成本费用较2012年都是一个下降的趋势,并且利润下降了30多个百分点,但是在2013年,这种现象得到了改善,营业收入的回升使得利润下降趋势得到了比较好的控制,到了2015年,公司主营业务较2014年下降了1.31%,但是公司通过成本控制促使主营业务成本降低3.34%,最终实现了利润的回升。
2015年,可以很明显的看到公司的折旧摊销费降低85.23%,减轻了不少压力。
但是销售费用和其他支出的上涨又抵消一部分主营业务利润,剖析到2015年各项利润指标,结合零售业经营环境竞争加剧背景,发现百胜集团无论在主营业务利润还是在其他领域,均取得一定收获,利润质量高,盈利能力强。
2、趋势分析
根据2012-2015年利润表数据,作为趋势分析。从趋势分析可以看出,百胜集团从2012年到2015年,净利润总体上呈降低趋势,但是若环比比较,2015年比2014年净利润上升,说明企业虽有利润上减少,但是已经采取相应的措施,处于稳步发展状态。
三、百胜餐饮集团利润表分析总结
利润表提供的会计信息与企业的财务收支和盈利水平密切相关,通过利润表的分析可以使债券人、投资者以及其他会计信息使用者了解企业的获利能力,投资价值和偿债能力,从百胜集团的成功案例中,得到以下三点值得学习的地方。
(一)提高盈利能力
通过对百胜餐饮集团的利润表分析发现,百胜餐饮集团在2012年经过了鸡肉抗生素超标事件后,企业遭受到了巨大的创伤,但在困难和挑战下,百胜集团仍然积极调整经营思路,通过对成本采取有效的控制;固定资产的利用的水平提高等一系列良好的举措,在严肃繁杂的情况下,保证了盈利能力,并且在2015年,成功的实现了净利润的提高。说明百胜是一家很优秀的公司,为上市公司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引导作用。
(二)控制经营成本
随着物价的飞速上涨,买东西的价格被抬高,所以企业经营成本也被抬高,企业要想提高盈利能力,应该适度的调整规模,大幅度控制经营成本。而百胜餐饮集团积极的改善了成本,固定资产等的用度,提高了企业的资产利用水平,资本运营效果。
(三)提升资产利用效率
提升资金和设备的利用效率,核算整体成本资金就像企业的血液一样,在企业的运行和经营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避免浪费从而减少费用,也就是增加了企业的资本,提高了企业资金运营的流动性。
参考文献:
[1]刘国峰,马四海,2010:《企业财务报表分析》,机械工业出版社
F103-1表是服务业2008年经济普查报表之一,它的真名是《服务业财务状况》,符合下列任一条件的服务业法人单位都应填报此表:
1.年营业收入≥500万,并且执行企业会计制度;
2.国际旅游社;
3.A级及以上旅游区(点)和主要旅游区(点)。
该表由六部分构成,共有75个统计指标,需根据会计财务报表对应项目填列或结合相关科目明细账分析、计算填列。这里我们将报表过程中易填错的指标及其他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简单的分类整理,希望能对您的填报工作有所帮助。
■ 常被“误解”的指标
1.“应付工资总额(贷方累计发生额)”(076)
该指标是指企业在报告期内支付给本单位从业人员的全部工资,某些调查单位在填列此指标时,直接将“应付工资”科目的余额摘取过来,这种做法是错误的,正确的方法是根据会计“应付工资”科目的报告期贷方累计发生额填列;如果单位未设立“应付工资”科目,则应根据企业成本、费用明细表中“工资”项的报告期累计发生额填列。
2.“社会保险费”(094)
该指标是指企业在报告期根据国家规定的标准向社会保障部门和保险公司为职工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险费,某些调查单位将财务账上所有与“保险”有关的费用统统摘取过来,这种做法是不对的。该指标具体应包括基本养老保险、补充养老保险(年金)、基本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险、生育险、失业险、工伤险以及其他人身险,其中“其他人身险”是指部分高危行业企业按照国家相关规定须为职工缴纳的特殊人身险。除上述险种之外,职工自己缴纳的保险费及单位作为福利性质给职工个人在商业保险公司投保的商业险均不在统计范围内。
3.“从业人员平均数”(340)
该指标是出错频率较高的指标,出错的主要原因是调查单位对“从业人员”的统计范畴不清楚,对“从业人员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没掌握。不同的统计报表对“人员”相关指标的统计口径并不完全一致,我们在填报中应区别对待。F103-1表的从业人员包括以下三类:(1)报告期内与单位订立劳动合同的所有人员,含全职、兼职和临时职工;(2)未与单位订立劳动合同,但由单位正式任命的人员,如董事会成员、监事会成员等;(3)未与单位订立劳动合同或未由其正式任命,但为单位提供与职工类似服务的人员,如劳务用工合同人员。其计算方法为:
月平均人数=(月初从业人员数+月末从业人员数)/2
年平均人数=(1月平均人数+2月平均人数+⋯⋯+12月平均人数)/12
新开工投产和新建成单位年平均人数的计算方法同上,即各月平均人数之和除以12,例如,某单位2008年9月份成立,其年平均人数应为9、10、11、12四个月的平均人数之和除以12。
4.“服务外包收入”(498)
“服务外包收入”是F103-1表2008年新增的一个指标,“外包”两字易被误解为该指标应由发包方填列,这种理解是错误的。该指标指企业从事服务外包业务活动所获得的收入,应由承包方填写,发包方不填写,并且不含增值税。
■ “净额”类指标
“应收账款(净额)”、“存货”、“短期投资”、“存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涉及“净额”的指标在填列中应注意其在报告期内是否计提了各种坏账或减值准备,如果单位计提相关准备,则应摘取扣除了准备的净额数填列相应统计指标;如果没有计提,则应按照报表制度规定从财务报表对应科目取数填列。
■ “其中”类指标
F103-1表中有许多“其中”类指标,这类指标是调查单位填报过程出错较多的指标,错误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易漏报
大多数“其中”类指标不能直接从财务报表摘取数,需要从相关财务明细分析填列,因此常被忽视或漏报。例如:“管理费用”下的其中项“税金”,该指标指企业按照规定交纳的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和印花税,只要调查单位发生了这四项税,就应当根据会计“管理费用明细表”或“业务及管理费用明细表”中有关项目归纳填列,缺一不可。其他“其中”类指标在填报中也应注意这一点。
2.错误理解逻辑关系
某些调查单位认为所有“其中”类指标之和都应该等于其上一级科目指标,填报中为了实现这种平衡关系,便将应填、不应填的数据随意摊到“其中”类指标中,这种想法和做法都是不对的。上一级指标与其“其中”类指标之间的逻辑关系有两种:“大于”或“等于”,在填列这类指标时,应参见相应审核关系,结合本单位具体情况区别对待。例如:“管理费用”指标就应该“大于”其下的四个其中项(“税金”、“财产保险费”、“差旅费”、“工会经费”)指标之和。
■ 新、旧企业会计准则下填列方式不同的指标
由于执行不同的企业会计准则,同一指标的填列方法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固定资产合计”指标,在旧的会计准则下,该指标根据会计“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合计”项的期末数填列,而在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下,该指标应根据“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工程物资”、“固定资产清理”五项指标期末数之和填列。大多数的指标在新、旧企业会计准则下填列方式都不相同,在此不一一罗列,调查单位应结合自身所执行的会计准则,按照制度要求准确摘取和填列数据。
■ 其他应注意的问题
成功填报F103-1表,除注意上述重点指标外,填报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一些细节问题。
1.不是每项指标都要填数
在填报过程中,某些调查单位会有这样的困惑:我们单位×项指标没有发生额,怎么填报啊?答案很简单:没有发生额,则不填写。企业的经营方式和内容千差万别,因此不是所有的指标在每一个调查单位都有发生额,填报过程应实事求是,有则填,无则不填。
2.不能完全依赖平台审核
某些调查单位对于采集平台审核提示的错误不究其本源,只是在平台上随意更改数据,认为只要平台审核无误就算是成功上报了,这种依赖思想是要不得的。采集平台只能对调查单位已填列的数据及其间的逻辑关系进行审核,至于数据准确与否,它是无能为力的,因此调查单位应把功夫下在平台外,确保所摘取数据的准确和全面。
3.核实性说明过于简单
采集平台提示的核实性错误是需要调查单位核实或写澄清说明的,某些单位在写核实性说明时过于简单,只填写“情况属实”或“情况确实如此”,统计机构无法从其字面了解实情,不得不就核实性错误与调查单位反复沟通,降低了双方的工作效率。因此调查单位应对需说明的错误原因进行清楚的描述,举例说明,对于规模相对较小的调查单位,其“管理费用”下的“税金”比较小,四舍五入取整后往往不足1000元,所以填“0”,调查单位需要对此进行核实性说明,可描述如下,“我单位税金实际发生额为×元,四舍五入取整后不足1000元,因此填0”。
4.不能“一劳永逸”
摘 要 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在会计期间内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流入流出情况的会计报表,是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已经反映了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信息的基础上,进一步提供企业现金流量信息的报表。随着现财理论的发展, 重视现金流的观念愈来愈深入人心,基于现金流量观念设计的现金流量表已经成为企业财务报表体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报表相比,现金流量表更能直观地、准确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
关键词 现金流量表 结构分析 比率分析
一、引言
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在会计期间内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流入流出情况的会计报表,是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已经反映了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信息的基础上,进一步提供企业现金流量信息的报表。随着现财理论的发展, 重视现金流的观念愈来愈深入人心,基于现金流量观念设计的现金流量表已经成为企业财务报表体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今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一个企业真实情况的晴雨表,所以科学和正确地对现金流量表进行分析能够使信息使用者对企业本年度的财务状况有一个准确的了解。现金流量表分析的目的就是为了将表中数据转换成有助于企业进行经济决策的信息。
报表使用者通过借助于财务分析方法,按照特定的目的将现金流量表上的信息进行再加工,才能在掌握企业以往经营业绩和现金变动的基础上,推断和把握企业经营的前景和未来的现金流量信息。企业管理者需要运用现金流量表分析的信息及时地掌握现金流量,企业目前的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预测的未来现金流状况,从而更好制定经营管理决策,企业的投资者和债权人也可据此做出正确的决策。
二、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概述
要对现金流量表进行分析首先要对其结构了解,即要对编制方法有一定程度的认识,所以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一下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在编制现金流量表时,比较传统的列报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直接法,一般是以销售(营业)收入的收现数为起算点,然后将其他收入与费用项目的收现数、付现数分别列出,调节这些项目的增减变动,以直接反映最终的现金净流量。二是间接法,在间接法下,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实际上就是将权责发生制原则确定的净利润调整为现金净流入,并剔除了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对现金流量的影响。另外,在编制时可以选用的技术方法有多种,例如工作底稿法和T形账户法。
三、现金流量表的具体分析
(一)现金流量表分析的目的
现金流量表分析的目的,就是以现金流量为主要依据,利用多种分析方法,进一步解释现金流量信息,并从现金流量角度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作出正确的评价。
1. 对企业获取现金能力作出评价
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源源不断的现金支持,而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现金来源主要是其经营活动。企业经营在获取利润的同时必然带来现金收益的增加,所以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最能反映现金产出和创造能力。对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和支付能力作出评价。
一个企业现金的流转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现金流量表从现金的角度揭示了现金流入的构成,对于企业偿还短期债务能力能作出全面的评价,进而能够对企业债务的偿付能力和对利息、股息和利润的支付能力等现金流量信息作出详尽的分析。
如果一个企业获取了较大利润,也就会有较大的现金流量净额,那么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和支付能力就会比较强,但是如果企业在经营活动很好又产生了较大现金流入的同时,大量进行固定资产或其他投资,同样会出现现金短缺,出现偿债能力和支付能力下降的情况。
2. 对企业盈利的质量和财务弹性作出评价
企业的净利润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计算出来的,而现金流量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一般说来,净利润增加,现金流量净额也会相应增加。事实上,通过现金流量和净利润的比较分析,可以对盈利的质量作出更全面的评价。
财务弹性分析是指企业适应经济环境变化和利用投资机会的能力。这种能力来源于现金流量和支付现金需要的比较,现金流量超过需要,有剩余的现金,适应性就强。该指标越高,说明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创造未来现金流量或者利润的能力就越强。
3. 对企业的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作出评价
企业的投资、筹资和经营活动都以增加企业价值和股东财富为目标,投资活动是指企业为了谋取未来的现金收益而在现在投入生产要素的行为,它确定了企业未来的生产规模以及能为企业的经营带来多少现金收益,同时也揭示了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
筹资活动是指企业为了弥补自有资金的不足或解决临时性的资金周转困难,而进行的直接和间接融资行为。因此,在结合对企业经营现金流量信息和企业收益水平分析的基础上,对企业筹资活动现金流量进行分析,可以准确衡量企业的偿债风险,评价企业未来整体的获利能力。
(二)举例具体分析现金流量表
1.现金流量表的结构分析
分析现金流量表结构采用的最基本的方法是现金流量表的百分比结构表,即分别计算出各项现金流入、流出及净值占现金总流入、流出及净值的比重。现金流量结构分析这里主要从现金流入结构、现金流出结构现金净流量结构三个方面展开分析。
现金流入结构的分析:现金流入结构分析是反映企业的各项业务活动的现金流入,即经营活动现金流入、投资活动现金流入以及筹资活动现金流入等在全部现金流入中的比重以及各项业务活动现金流入中具体项目的构成情况。
企业当年流入的现金,主要来自经营活动,也有一部分来自投资活动,但来自投资活动的现金流入仅仅占很小一部分。从2009年度开始,山西汾酒企业加强了汾酒文化和产品宣传力度,实施“文化营销”战略,塑造品牌价值,市场运营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营销工作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
2.现金流量表的比率分析
现金流量表比率分析是以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资产负债表等财务报表中的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全面揭示企业的经营水平,测定企业的偿债能力,反映企业的支付能力。大致可分为盈利能力分析、偿债能力分析和支付能力分析三部分。本文通过对其中比较重要的指标进行分析来反映山西汾酒企业的财务状况。
(1)盈利能力分析
盈利能力分析是指企业根据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资本支出等之间的关系,揭示企业保持现有经营水平,创造未来盈利能力的一种分析方法。
在盈利能力分析中盈利质量分析就是利用现金流量表的数据对盈利能力进行补充,其中比较重要的指标有盈利现金比率和销售获现比率。
其中,盈利现金比率=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净利润。一般来讲,该比率越大,企业盈利质量就越高,盈利能力就越强。2009年山西汾酒企业存在未实现的现金收入,但比例较小,企业的盈利质量较高。
销售获现比率=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营业收入,反映企业当期通过销售获取现金的能力。一般来讲,可以通过两年的该比率相比,来初步判定企业产品销售形势是否好转,能否及时收回货款。
(2)偿债能力分析
现金流量比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平均流动负债,若该指标等于或大于1,表明企业有足够的能力以生产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来偿还其短期债务,它能够评价企业自身“造血”能力。这项指标越高,说明企业的财务基础越稳固,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越好,企业的适应能力与变现能力越好,抗风险的能力也就越强。该企业依靠自身生产经营所获得的现金不可以完全偿还其债务,适应和变现能力都不是很强。
四、现金流量表分析的运用
现金流量表从收付实现制的角度反映出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有助于分析企业收益质量及影响现金净流量的因索,掌握企业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从现金流量的角度了解净利润的质量,为分析和判断企业的财务前景提供信息。
现金流量表中关于这三类活动的现金流量信息,可以用来评价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与经营活动的协调性,为投资决策和筹资决策提供依据。
决策需要信息,经营管理者、投资者、债权人等各种报表使用者由于其决策目的的差异性,在对现金流量表的分析进行运用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别。
(一)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运用
企业经营管理者需要运用现金流量表的分析结果进行财务管理和营销管理。企业的理财动机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即企业经营管理者首先关心在乎的就是盈利能力。当然,企业的管理高层也非常关注企业在社会上的经济地位、获利能力、发展能力和潜在的风险。
管理层在运用现金流量表的分析结果时,应该结合自身决策的需要决定是否增加筹资和投资,经过正确理解和分析之后,开展决策工作。另外还应考虑社会环境变化及企业会计政策对现金流量表信息的影响,以消除决策分析的不利因素。
(二)企业投资者的运用
企业的投资者包括企业的潜在投资者和现有投资者。他们通过对现金流量表进行分析来决定是否开始投资和追加投资。企业的投资者可以从现金流量表的分析中了解企业现金的来源和用途是否合理,把现金划分为经营活动现金,投资活动现金,筹资活动现金,并按流入和流出分别列示,很好地说明了企业在特定会计期间的现金来源额主要渠道和现金支出的主要方向。
由于盈利能力是资本保值和增值的关键,所以这些投资者的目的还是要看企业盈利能力的强弱,这些综合考察过后,现有投资者和潜在的投资者才会考虑是否继续投资和开始投资。
(三)企业债权人的运用
债权人都需要通过对企业的现金流量表进行分析才能决定其授信对象和授信额度。企业的债权人有企业借款的银行和一些金融机构,以及购买企业债券的单位和个人。
作为债权人,由于向企业提供资金或作为供应商向企业赊销商品,所以企业偿债能力的强弱是其最关心的问题,一般都会对企业小心观察和分析,看企业的收益状况和财务风险是否相适宜,看企业有无违约和破产清算的可能性等,以此来作出贷款决策和允许企业赊销商品的决定。当企业偿债能力较强时,说明企业财务状况较好,信誉较高,债权人愿意将资金借给企业或者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给企业,否则,债权人就不愿意将资金借给企业,在这种情况下,将资金借给企业,债权人的债权就得不到保障。
总之,现金流量表作为三大财务报表之一, 提供了众多有价值的信息。随着我国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实施和对会计行业的严格规范,我国的会计制度已经向国际惯例更加靠拢。但是一个企业的偿债能力除资产的规模、质量、流动性等硬性指标外,还有企业无形的东西,如企业的信用、与银行及其它金融机构的关系及其它潜在的融资能力。一个企业偶然的短期财务运作失误并不会必然导致其破产,如果一个企业因偶然短期缺少现金而破产,至少从一个侧面说明这个企业的信用和潜在融资能力的丧失。在实际操作中,在利用现金流量表分析财务状况和财务成果时,重视对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综合分析,可以使企业经营管理者更清晰、全面地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趋势;可以对公司整体情况进行更加全面、准确的把握,了解其与同行的差距,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可以使企业投资者和债权人全面地了解企业现在、未来的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从而作出更准确的判断。
参考文献:
[1] 曾超珏.现金流量表对企业决策的作用.经济研究导刊.2009(20):148-149.
[2] 徐光华,柳世平,刘义鹃.财务报表解读与分析.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133.
[3] 唐毓秋.浅谈企业现金流量表的分析.科技信息.2008(25):582-583.
[4] 魏静.关于现金流量表结构分析的研究.昆明大学学报.2006(1):22-24.
[5] [6]宁华,许金茹.浅析现金流量表的指标.科技咨询导报.2007(7):163.
[7] 郑兴华.浅谈现金流量表的指标分析.财会研究.2007(2):28.
[8] 同 [5][6]
关键词:非会计学专业 会计学教学 调查研究 教学改革
为探索非会计学专业会计学教学改革路径,必需要明确非会计学专业的会计学需求动机。我国高校非会计学专业开设会计学课程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在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的社会背景和当时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推动下,财经类专业跻身热门专业并受到社会和教育界的追捧,非会计专业对财务会计理论和知识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从理论上看,会计学本身所具有的普遍适用性、专业知识结构要求和学科分化是导致非会计学专业产生会计学需求的主要原因。
一、非会计学专业会计学需求性分析
(一)会计学的普遍适用性是非会计学专业会计需求的外在因素会计作为一种核算技术适用于各种行业、各种经济类型和不同经济主体,既适用于企业经营核算,也可应用于个人理财;既服务于国家宏观经济预算决策,也可应用于微观经济主体运作。会计学的这种普遍适用性使不同专业在对会计学的需求上存在一致性。管理学在企业管理决策和管理技术上需要会计数据和计算方法,会计是进行财务分析和财务决策的重要基础。经济学是会计学的基础,会计学反过来为经济学服务。宏观经济中各种指标和数据分析,其基础来源是会计数据,微观经济学中对厂商成本与利润的分析不能忽视会计成本和会计利润。金融学中资产定价和金融市场研究离不开基本的会计理论,如资产定义、会计报表、负债比率等。此外,工程管理需要会计决算、统计分析需要会计数据、纳税调整需要会计收益、行政管理也不能忽略会计成本、律师也会遇到各种经济案件。因此,会计学具有普遍适用性,各专业对会计学的需求也具有一致性。这种普遍适用性和需求的一致性构成非会计学专业会计学需求的外在因素。
(二)专业知识结构的完整性要求是非会计专业会计学需求的内在动因自然科学的飞速发展使自然科学从社会科学中分离出来,而随着经济的发展、研究的深化、科学的进步,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又有了进一步分化,如财经类学科就分化为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学、财政学、会计学等不同层次的学科门类。每个学科都有一个完整的专业知识结构体系,并按照这个体系确立的专业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进行专业人才的培养。各学科虽然都有其独立的学科特性,但并不是完全孤立、毫无联系的,完整的专业知识结构是学科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的基本条件。会计学作为一门专业计量和核算技术,为反映和监督企业管理活动提供重要财务信息,也为政府和市场提供决策参考,因此,会计学成为各学科尤其是金融经济类学科专业知识结构的必要组成部分。在非会计学专业开设会计学课程不仅必要而且重要。
二、基于实践调查的非会计学专业会计教学现状分析
(一)调查对象笔者于2006年1月至2007年7月,对湖南大学金融、经济、法律、财政、信息管理、土木工程、行政管理等七个专业的学生展开了多次调查。从已有知识的结构方面考虑,调查的样本具有代表性,均为正在开设会计类课程的大二或大三学生。
(二)问卷设计此次调查采用的是问卷调查与课程跟踪相结合的调查方式,并以问卷调查为主。问卷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非会计专业学生对会计教学目标的认识;第二,我校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总体现状调查;第三,非会计专业学生对会计教学内容取向调查;第四,教学方式的现状分析与取向调查;第五,对课时安排与授课时间安排合理性的相关调查。调查共发放问卷表230份,收回问卷225份,其中有效问卷218份,有效回收率为96.88%。对部分未填写问卷和填写问卷的对比分析,未发现系统性偏差,说明本次调查结果有效。除此之外。还对一些有分歧的事项作了专门的或补充性的调查。
(1)非会计业会计学教学目标。根据教育部正式颁布实施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及专业介绍》中对经济管理类专业培养规格的规定,会计专业教育培养具有管理、经济、法律和会计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实务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业人才。具体来讲,会计专业培养的学生将来是要从事具体的会计实务与会计管理工作,就业方向主要是企业的会计部门和会计师事务所。《介绍》同时对其他各专业教育也规定了不同的目标。如工商管理专业培养具有管理、经济、法律及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业人才,即其培养的学生将来是在企业具体职能部门从事管理工作。从以上对比可见,会计学专业教育目标与其他专业教育目标有差异。对湖南大学非会计专业学生对非会计教育目标的认识见(图1)。从(图1)显示的结果来看。被调查的4个非会计专业中有3个专业认为学习会计的首要目的是了解财务知识。(图1)还表明,大多数财政专业的学生将“从事会计工作”作为会计教学的目标,这与财政专业的非会计学专业属性不太相符,其原因在于,我校财政专业的设置具有特殊性,财政专业设置在会计学院,因此,财政专业与会计学的教学内容交叉较多,所以该专业学生对会计教学目的的认识接近与会计学专业学生。对于非会计专业而言,会计教学的目的不是培养会计人员,其教育的指导思想应立足于通过“懂会计”达到为其专业服务的目的,而不是“如何做会计”。学习重点在于了解什么是会计及会计信息,能根据有关会计报表解读会计信息,以及对财务报表包含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和应用,利用会计信息进行预测和决策。
(2)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现状。非会计学专业会计教学现状如(表1)所示。由(表1)可以看出,专业适用性显著高于3,肯定了会计的专业适用性;教学启发性显著高于3,接近5,说明学生对会计这门课程很有兴趣;而教学效果显著异于3,说明教学效果需加强,现阶段还未达到基本教学效果,这要从多方面寻找原因,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法不够灵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够等都是需要在教学实践中需要改进的。
(3)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内容现状与取向。目前湖南大学非会计学专业开设的会计学课程与会计学专业采用同一种教材,在教学内容上相同,这是不合理的。会计学专业会计教育与非会计学专业会计教育的目标不同,对学生知识体系、知识的难易程度和内容的要求也不同,因此非会计学专业该课程的学习内容应与会计学专业的学生有所区别,不应一概而论。从(表2)统计的情况来看,非会计专业学生最希望掌握的内容是常见会计业务的核算,其次是财务报表的分析,再次是会计原理,对成本管理会计的兴趣不大。将(表3)反映的情况与(表2)的统计结果进行对比,可以显见现行教材与非会计学专业学生对会计学知识内容的需求取向相差甚远。非会计专业学生需求最高的“常见经济业务核算”只有两章,居于第二位的
“财务报表分析”完全没有涉及,而占教材绝大篇幅内容的“会计原理”在学生需求调查中仅列第三位。(表4)的统计结果显示,个别地看,对附加课程的选择却因专业的不同而有差异,如财政专业最希望学习的课程是财务分析,其次是财务管理学;而行政管理专业最首要的是财务管理,其次是审计。这说明虽然各专业在会计教学基本内容上的认识基本一致,但在选择附加课程时显示出不同的倾向性。从总体比例上来看,排在前两名的是财务管理学(63.51%)、财务分析(52.25%),这两门课程所具有的共同特点是均为管理型课程。
(4)教学方法的现状和取向。目前由于教学条件、教学习惯、教学手段等方面的原因,各高校会计教学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班级授课教育方式。课堂教学内容也拘泥于书本上的会计理论性知识。不仅理论与实践脱节,而且形成单科知识相互割据的教学局面。会计学是一门集理论、实践、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具有内容复杂、图表数据多、操作性强等特点。衡量会计教学质量的水准并不在于看学生能否理解那些枯燥死扳的规则,而在于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否灵活运用这些规则以及再学习的能力。传统的教育方式不利于激发学生思维,不利于培养学习主动性,很难达到会计学教学要求。国内外案例教学实践与研究已经证明,案例教学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决策能力,使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直接用于实际工作中。将案例教学方法引入会计教学课堂既能克服传统教育方法的缺陷,提高教学效果,又可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此。笔者在问卷中关于案例教学的必要性在学生中做了调查。调查中发现。七个专业对于案例教学的必要性的认识基本一致。从(图2)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学生都要求案例教学。从统计结果我们也应认识到,从实际案例出发来理解其中的基本会计原理和会计实务,并将理论系统化反过来更深的理解案例本身的方法对于非会计专业学生而言应是更有效的。
(5)非会计学课程设置。主要从以下方面考查:一是课时安排。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尽管日益受到各大高校的重视,但由于学生自身专业课程很多,为了避免冲击其他专业课程的教学,所以在课时安排上尽量减少,很多高校管理类专业会计学的课时数还不足会计专业课时数的1/10。目前湖南大学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平均课时设置为48小时,从(图3)显示的结果可以看出,超过半数的学生对现行非会计学会计教学课时安排感到满意,但仍有部分学生认为应该增加课时。(图4)的调查统计查示,约55%学生认为合理的会计学课时安排为32-48小时,约有41%的学生认为应该将会计学教学课时增加到64个课时以上,只有4.05%的学生认为课时应减少到32小时以内。学生对课时数安排的选择与(图3)的统计结果基本相符。二是开设时间。从(表5)可知,大多数非会计专业学生认为会计学课程开设在大一下学期或大二上学期比较合适,这反映了学生对会计学专业性质和专业地位的认识,学生们认为,会计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对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具有影响作用。
三、非会计学专业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教学内容与非会计学专业会计学教学目标不相符非会计专业会计学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学习会计基本理论和会计业务,了解会计过程,理解并分析财务报表,并有助于促进非会计学专业学生对其专业课程的学习。现行的教学内容偏重会计基本原理,并将具体会计操作业务,如编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等也纳入教学重点,而非会计学专业学生需求较高的常见经济业务核算、财务报表分析等内容所占比例偏低,从而影响非会计学专业会计学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教材不能反映非会计学专业特点目前非会计学专业选用与会计学专业完全一样的教材《基础会计学》进行会计学教学,不能反映非会计学专业的教学特点。菲会计学专业会计学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目标与会计学专业都不同,因此,教材因当有差别。会计学专业是为了培养专门的会计人才,在会计课程中通过设置《基础会计学》、《中级会计学》、《高级会计学》、《财务管理》、《财务分析》、《成本管理会计学》等具有层次递进和严密逻辑关系的课程来建立完整的专业知识结构。因此,《基础会计学》教材中一般不会涉及完整的经济业务核算、特殊经济业务处理和财务分析等内容。用《基础会计学》作为非会计学专业会计学教材进行教学显然不合理,不能够反映非会计学专业的学习特点。
(三)教学方法过于简单。缺少案例教学笔者的调查显示,绝大多数非会计专业学生对会计学表现出非常浓厚的兴趣。对非会计学专业学生来讲,会计学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课程,而会计学本身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在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显得特别重要。但目前的教学仍然以讲授教材和一些配套练习为主,缺少案例教学,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教学大纲缺乏针对性调查中发现,不同专业的学生对会计学所表现出的兴趣程度是不一样的。财政专业的学生学习会计的兴趣最大,其次是法律和工程管理专业。不同专业的学习侧重点也不一样,财政专业比较侧重税收业务的会计处理,法律专业更对会计的违法行为表现更感兴趣,工程专业则侧重于成本核算与管理。现行的教学大纲并没有针对不同专业特点进行安排,对所有的非会计学专业采用完全―致的教学内容、课时安排和教学方法。不同专业的会计学需求特点在现行的教学大纲和教学活动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
Abstract: Financial risk management is to reduce financial risk, reduce the loss of risk and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Enterprise should handl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st and efficiency in management, investment, financing and other activities and scientifically develop financial risk management strategy.
关键词: 财务管理;风险管理;全面预算管理
Key words: financial management;risk management;overall budget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8-0123-02
0引言
财务风险伴随着企业的出现而产生,无时无刻处处存在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疏忽财务风险管理将让企业遭受经济损失,甚至会破产倒闭。如国外企业:英国巴林银行、美国安然公司、德国基尔希集团……;国内企业:巨人集团、秦池白酒、蓝田股份……
1财务风险的涵义
财务风险是指由于受到企业内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使企业的实际财务收益与预期目标发生偏差,从而形成的使企业蒙受损失或获取收益的可能性。财务活动贯穿于企业管理过程中,经营、投资、筹资等活动都可能产生财务风险。
2财务风险的特征
只有正确认识财务风险的基本特征,才能更深入地了解财务风险,有助于建立和完善风险管理制度。财务风险具有如下特征:①客观性。财务风险根源于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因素,如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外部环境以及企业人、财、物等内部环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市场因素的不稳定性,信息传递的复杂性等。这些客观因素决定了财务风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财务风险是不能完全消除的,只能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来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或减少造成的损失。②全面性。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企业的经营、投资、筹资等活动中都可能产生财务风险。③不确定性。财务风险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期内有可能发生,也有可能不发生。这种不确定性是由财务风险形成过程的复杂性和随机性决定的,让人无法全面了解和准确掌握财务风险的发生。④可控性。财务风险尽管具有不确定性,但是还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根据相关信息,运用一定的技术方法,对财务风险的发生时间、范围和程度进行预测,并对各种结果发生的概率作出主观估计和判断,采取各种风险管理措施来预防、转移和分散财务风险。⑤收益与损失共存性。财务风险是一把双刃剑,收益与损失共存性让企业既要看到财务风险的危害性,应采取措施,不断提高自身抵御财务风险的能力;又要加强对财务风险规律的探索和研究,准确把握时机,科学决策,获取财务风险回报,促使企业发展壮大。
3财务风险的类型
根据风险的来源可以将财务风险划分为:经营活动产生的财务风险、投资活动产生的财务风险、筹资活动产生的财务风险。
3.1 经营活动产生的财务风险(经营风险)经营风险是指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供、产、销各个环节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所导致企业资金运动的迟滞,产生企业价值的变动。经营风险主要包括流动性风险、存货管理风险、采购风险、生产风险、应收账款风险等。
3.2 投资活动产生的财务风险(投资风险)投资风险指企业投入一定资金后,因市场需求变化而影响最终收益与预期收益偏离的风险。投资风险主要包括利率风险、再投资风险、汇率风险、通货膨胀风险、违约风险等。
3.3 筹资活动产生的财务风险(筹资风险)筹资风险是指由于资金供需市场、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筹集资金给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筹资风险主要包括利率风险、再融资风险、财务杠杆效应、汇率风险等。
4财务风险的管理
财务风险管理是指企业财务活动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衡量和分析评价,并采取及时有效的方法进行防范和控制,以科学方法进行处理,以保障企业安全正常开展,保证企业利益免受损失的管理过程。因此,财务风险管理应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基本程序和管理策略。
4.1 财务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财务风险管理对企业健康发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必须以一定的原则作为指导。
4.1.1 均衡原则风险与收益的关系:高风险、高收益;低风险、低收益。财务风险管理要以“在风险中谋取收益”为前提,使风险与收益加以协调、均衡,达到期望效用与原效用相等。
4.1.2 稳健性原则稳健性原则是由企业内外部环境因素的不确定性和经营决策的科学性所决定的。企业经营决策时要把握投资者利益和企业长远利益的最佳分配比例,要寻求赊销决策与资金收回风险的最佳点等;企业投资决策时要充分认识影响投资收益和支出的各项因素,避免盲目乐观和冒险主义,尽可能避免或降低投资风险;企业筹资决策时,要谨慎从事,充分估计未来各种不确定因素对企业的不利影响,克服筹资风险的不利影响。
4.1.3 适时性原则适时性原则是指企业管理者要具有前瞻性,要随着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进行相应的修改和完善。要及时关注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和企业经营战略、经营方针、经营管理环境的变化,着眼于企业未来长期稳定的发展、经济周期波动情况等,并及时调整财务风险管理政策,使之与环境的变化相适应。
4.2 财务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财务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和风险管理评价等环节。
4.2.1 风险识别财务风险识别就是指综合考虑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中与企业利益相关的重大经济变量变化因素(如原材料、产品的价格,国际宏观经济政策,竞争对手策略等),运用各种方法全面定性分析企业财务活动中可能面临的各种财务风险及其形成的原因。
4.2.2 风险分析风险分析是指依据所收集的信息和数据资料,运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定量和定性分析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程度。
4.2.3 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对信息资产面临的威胁、存在的弱点、造成的影响,以及三者综合作用而带来风险的可能性的评估。风险评估的内容包括:①界定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风险强度;风险持续时间;风险发生的区域及关键风险点。②界定风险对企业的影响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是否会引发其他的相关风险;风险对企业的作用范围等。③界定风险后果,即如果风险发生,对企业会造成多大的损失?如果避免或减少风险,企业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如果企业冒了风险,可能获得多大的利益?如果避免或减少风险,企业得到的利益又是多少?
4.2.4 风险控制风险控制是企业管理者采取各种措施和方法, 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的各种可能性,或者减少风险事件发生所带来的损失。风险控制的方法:①防护性控制,在财务活动发生前,就制定一系列制度和规定,把可能产生的差异予以排除的一种控制方法;②前馈性控制,通过对实际财务系统运行的监视,运用科学的方法预测可能出现的偏差,采取一定措施,使差异得以消除的一种控制方法;③反馈控制,在认真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实际与计划之间的差异,确定差异产生的原因,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调整实际财务活动或调整财务计划,使差异得以消除或避免今后出现类似差异的一种控制方法。
4.2.5 风险管理评价风险管理评价是分析、比较已实施的风险管理方法的结果与预期目标的契合程度,以此来评判管理方案的科学性、适应性和收益性。
4.3 财务风险的管理策略
4.3.1 规避风险一是在作出决策时,事先预测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影响程度,尽可能做一套风险较小或无风险的备选方案,对超过企业风险承受能力、难以掌控的财务活动尽可能予以回避;二是实施方案过程中,发现不利的情况时及时终止或调整方案。
4.3.2 预防风险当财务风险客观存在、无法规避时,企业可以事先从制度、决策、组织和控制等方面提高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例如,企业销售产品形成的应收账款占流动资产较高时,应对客户信用评级,确定其信用期限和信用额度,从而降低坏账发生率。
4.3.3 分散风险财务分散是企业通过多元化的经营、多方投资、多方筹资、吸引多方供应商、争取多方客户等措施分散相应风险。如企业在突出主业的前提下,可以结合自身的人力、财力与技术研制和开发能力,适度可以涉足多元化经营,用以分散财务风险。
4.3.4 转移风险可以通过保险、签订合同、转包等形式把财务风险部分或者全部转嫁给其他单位,但同时往往是要付出一定代价的,如保险费、履约保证金、手续费、收益分成等。
5财务风险的防范
5.1 构建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全面预算管理是通过对企业各部门在预算编制、执行与控制、考评与激励等过程中责、权、利关系的全面规范,明确了企业各部门、各层次以及个人所要达到的具体预期目标,对企业的经营、投资、筹资等活动加以统筹规划,进而全面落实企业的各项经营目标。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是企业内部管理规范化和科学化的基础,也是促进企业各级经营管理人员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能力培养的有效机制,由制定预算目标、设计预算编制的流程和建立预算管理的组织体制三个环节组成。
5.2 合理安排资本结构,确保财务结构平衡①要正确把握负债的量与度,企业的息税前利润率大于负债成本率是企业负债经营的先决条件。②要适度利用财务杠杆作用,合理控制财务杠杆的负作用。③要合理安排资本结构,实现资金成本最低化。企业必须权衡财务风险和资金成本的关系,确定最优的资本结构。
5.3 加强资产营运能力,增强盈利水平企业资产对负债能力有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是短期影响,即企业资产的变现能力对偿债能力的影响。企业资产的变现能力直接影响可用现金流量的多少,决定企业负债能力的高低。另一方面是长期影响,即企业资产营利能力对负债能力的影响。企业资产保持高盈利水平往往是企业负债能力高、财务风险相对低的有效保证和标志。
5.4 树立风险意识,健全财务风险控制机制树立风险意识,正确承认风险,是健全财务风险控制机制的前提。构建完善的财务控制机制是降低财务风险的关键所在。①建立起财务风险的全过程控制机制。即采取事前、事中、事后的控制,使从决策、实施到评价得到有效全面的监控。②建立和完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建立财务预警系统,对企业的资本营运过程进行跟踪、监督,对财务报表和财务指标进行分析,一旦发现某种异兆就着手应变,以避免或减少风险损失。③实行全员风险管理,健全风险控制的动力机制。实行全员风险管理,将风险机制引入企业内部,使管理者、员工、企业共同承担风险责任,做到责、权、利三位一体,对每项存在风险的财务活动实行责任制。财务风险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无处不在。企业管理者要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防控体系,保证企业资金链安全、现金流通以应对危机,促进企业平稳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互动百科:.
[2]中华会计网校:.
[3]财政部企业司编.企业财务风险管理[M].经济出版社,2004.
[4]赵春菲,王统林,张宁主编.企业控制财务风险的86种方法[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