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入学教育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积极性;化学教学;讨论
怎样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值得教师深思。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方式的教学必须以兴趣作为出发点,只有学生有了对这门课程的兴趣,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工作。
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师生相互交流的平台,所以化学教师应该正确地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化学教学工作。教师可以以如下方法引导学生:
(1)引进趣味实验,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广泛兴趣。趣味实验应以简单的操作、明确的现象来阐明实验的目的。
(2)尽可能联系实际,让同学们认识一些简单的自然现象。比如磷的着火点,在晚上出现的“鬼火”是骨头中的磷燃烧形成的等等。一方面解释了奇怪的现象,另一方面增加了学生的知识和见闻。
随着社会的发展,化学已经成为许多领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比如为人类解决能源问题、农业问题、环保问题、医疗问题、交通问题等等,让学生认识到化学的重要性,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激情和动力。
二、注重教学的方法,因材施教。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化学教学工作,学会学习方法,学会学习。教师应根据教学理论,依据有关教学方式来设计出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应该是合理的、科学的、系统的、因材施教的一种人性化教学理念,而教学方式是丰富多彩的。
(1)让学生学会阅读。只有学会了阅读,才能使学生善于思考,才能顺利地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应该明确阅读要求与目的,善于发现学生阅读时出现的问题,帮助学生扫除阅读障碍,阅读后要检验学生的阅读效果。逐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2)启发学生的思维,要善于思考、勤于思考。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遇到问题要敢想、会想。学会从不同方面分析,用不同化学方法解决。
(3)教学中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更全面地分析和认识问题。通过分组的方式,让学生更好更快地解决问题的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最后还能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三、加强实验课的学习,化学是一门注重动手能力的课程。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亲自实践,才能加深印象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学生在亲自实验过程中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问题和鲜明地看到实验现象,更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总之,新课程提倡自主参与、探究和合作的教学方法,追求平等对话的师生关系。从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生被迫学的形式向师生人人参与教学工作的形式转变。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从而形成和谐的班集体。
参考文献:
[1]王欢.谈谈中专化学的轻松教学[J].考试周刊,2012(6).
关键词:中学 语文 教学 运用 技术
语文教育既是提高学生文化科学素质的奠基工程,又是发展思想道德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劳动技能的必要条件,而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发扬全体学生的主动精神、自主意识、发展学生的健康个性。要发扬学生的主动精神、自主意识,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巧妙的运用电教手段,是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思维活动、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下面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质疑议论,主动探索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中由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是训练思维的基本手段。学生自己发问,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等待教师传授知识的依赖心理,学生由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探索者。出现问题后,上课时间更多的由学生用来小组讨论以解决这些问题。学生有了充分的学习实践,其思维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综合能力都能得到锻炼,独立阅读能力才能得到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将学生提出的疑问随机输入,并显示在屏幕上,同时把它们排列成序,再让学生根据问题进行小组讨论,最后,以学生汇报的形式将问题解决。这样,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主体式教学”,改变了课堂固有模式,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创设情境,入景动情
现行省编语文教材融语言文字训练与思品教育为一体,通过学习课文,不但提高了学生理解、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优秀品质和情感。利用电教手段创设各种情境,正式完成这一任务的最佳形式之一。中学语文第四册《公鸡的脸红了》一文中,公鸡在它的朋友需要帮助时,很不礼貌地拒绝了;而当它的屋顶被大风刮跑后,邻居们热情地帮助抢修,公鸡想起自己平时的表现,脸红了。为了帮学生体会公鸡的冷漠、以及它得到朋友们的热情帮助后后悔、惭愧的心理,从而领悟朋友间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这一主题。为此,我播放了一段无声的录像,展示公鸡傲慢待友的故事情节以及风雨交加的晚上,公鸡急得又叫又跳,朋友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冒雨为公鸡抢修屋顶的场面,让学生看图想象(公鸡会急得怎样叫;朋友们又会怎样进行安慰;得到帮助后的公鸡会怎样想… …)、并要求给画面配解说词(说说朋友们是怎样齐心协力地帮助公鸡的。)在动人的情节中,学生通过看、想、说、比,入真情于动景,有了观察的兴趣自然也容易展开丰富的联想,从而说得生动、比得细致,继之深入地理解课文的主旨。
三、激发兴趣,观察感知
在传统教学中,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学内容涉及到的一些事物和现象,学生无法看到,而低年级学生阅历又较浅,问题难以得到满意的解决。教育技术,使之直观化、具体化。“百闻不如一见”,大量的感性材料,使孩子们有身临其境之感,通过观察,引发了学习兴趣,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如:教学《小蝌蚪找妈妈》一课,利用电视录像将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展示于学生面前,使学生对小蝌蚪的变化有一个整体了解。然后将录像片中蝌蚪变化的几个阶段的曲型图片制作成教学软件,利用电脑多媒体,将蝌蝌身体变化过程分步展示于一个画面,学生就能如身临其境般在课堂中理解蝌蚪长成青蛙的过程。再如:学习第三册《祖国山水多美丽》一课时,过去每讲到这一课,学生只能通过同学、教师的介绍,结合图片来了解祖国的名山大川,现在,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既可以展示各个景点的声像资料,同时又能收听相关介绍。隆隆之声震耳欲聋,飞瀑彩虹,磅礴气势,呼之欲出。学生学习兴趣大增,通过亲自听、看,获得了大量的知识。且记忆深刻,油然产生了热爱祖国名山大川并为之自豪之情。古诗是中华民族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在电教实验班中,每一学期我们都安排了若干首古诗的学习,充分利用电教媒体的优势,化抽象为直观,帮助学生理解、体会,激发学生学国语言文字的兴趣。
四、突破难点,品词品句
初中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有些知识,教师用几句教学语言很难表达清楚。为了突破这些难点,利用电教媒体,就能大大减少教学时间,而且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获取知识,掌握本领。如《精彩的马戏》一文,为理解“绝活”一词,在体会课文语句的同时,如再让学生观看一段“山羊走钢丝”的录像,这样对理解词义就大有帮助。解决疑难问题后就不难读出应有的心情和语气了,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展开讨论:通过对比,你觉得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于是我要达到的目的在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中实现了,此课的重、难点也就较轻松地突破了。最后重放多媒体设计画面时,学生就能很好地说出画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并能清楚地复述出司马光救人的经过。
五、深化练习,延伸扩展
一、学校安全
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与全校师生息息相关。由此可见,学校安全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不能有半点松懈。要提高学生的个人思想素质。班主任在平时的工作当中,就要注意要求学生增强团队意识,不能因为点滴小事便产生矛盾,营造出和谐、融洽的氛围,一旦发生纠纷,班主任要控制好局面,避免矛盾升级。
二、实训安全
技师学院比较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因此,具有众多实训设备的实验教室中的安全工作也非常重要。在这里,笔者认为广西玉林技师学院采用“6S”管理方法非常值得借鉴。“6S”管理是在日本5S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这种先进的管理理念自问世以来,受到了许多企业的青睐,这种管理方法善于发现各个流程潜在的安全隐患,在保证秩序和安全的前提下,使环境趋于整洁,提高工作效率。这种理念在学院的安全教育中同样适用。“6S”的内容分别是: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6S”管理体系各个板块的内容环环相扣、具有极强的关联性,发挥出关键性作用的是“清洁”和“素养”。“清洁”,指的是借助制度的约束作用来规范学生的行为,使他们自觉遵守安全制度;而“素养”则是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付诸于行动,并养成安全的行为习惯。“6S”管理法在学院安全工作中极易实施,但要想长期维持,需要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
三、交通安全
学生每周的上学、放学都要重复同一路线,但正是这并不复杂的路线,却隐藏着许多安全隐患。因为沿途可能有繁华的闹市,可能有人员密集的医院,交通活动极其频繁。而学生出行的时间段,恰恰与上下班时间冲突,各种车辆云集于马路上,交通环境极不安全,如果不遵守交通规则极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因此,加强学生交通安全教育,提高交通安全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一定要教导学生上学、放学时要有秩序地靠右走,熟记各项交通规则。同时,要集中精神行走,切记不在途中看书、嬉戏、玩耍,更不能追赶车辆,和同学一起行走时,要自觉排成一路纵队。并且,学院也可派值周老师到学生出行的各大交通路口进行协调,以保证学生的交通安全。也可与当地交警部门合作,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如果发生交通事故,要拨打122或110进行求助。
四、灾害自救
除了安全问题的预防教育之外,学生的自救教育也应该被班主任所重视。像报警电话110、火警电话119、急救电话120须让学生牢记外,相应的一些自然灾害的自救方法也应让学生熟悉。如地震来临时,在大地发生震动的一刹那,要就近躲避,等情况稍微好转时,再快速撤离到空旷的地方。如果来不及撤离,被掩埋在废墟中,要保持冷静,尽量减少体力消耗,静静地等待救援,当发现有营救人员时,再行呼救。类似的灾害自救活动,建议各班主任在班会课时可以与学生一同演练,在演练中教学,增加学生的记忆度。
五、建立并完善安全稳定的应对系统
关键词:九年级;化学教学;参与式教学
参与式教学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教学方式,它能够创造一种轻松、互动、平等的良好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刺激教师更加深入研究教学工作,因此教学效果非常好。所以,在九年级化学教学中也应该充分利用参与式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和学习兴趣。笔者认为,在开展参与式教学工作中,要重点做好以下几点:
一、营造良好学习、互动氛围
参与式教学重点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这种积极性的构建是建立在学生能够全身心投入的基础上,要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就必须营造平等、民主的学习研讨氛围,这就要求教师要注意适当转变自己的角色,变单向的教授者为引导者和参与者,根据学生能力和情绪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以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比如,在学习锈蚀知识时,可以鼓励学生多角度调查影响钢铁锈蚀的因素;学习燃烧知识时,可以从生活中的灭火方法等方面导入,以力争为学生创设真实、生动的环境,促使学生参与化学课堂教学。
二、多管齐下,实现学生为主体的广泛参与
1.以问题为中心,刺激学生好奇心,让他们自发产生兴趣
例如,在学氧化碳知识时,可以先从冬天用煤炭取暖的隐形危害开始,引起学生强烈兴趣。
2.注重实验,多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例如,在学氧化碳知识时,对其水溶性的教学就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仪器、制订实验方案,逐渐增大教学的开放性和参与互动性。
3.重视反思、鼓励学生自主归纳分析
参与式教学注重反思性,只有不断反思才能更深地掌握化学知识,从而构建起学生自己的思维方式和经验知识体系,从而使得其学习更有后劲,学习更加主体化。
4.做好各种评价工作
在参与式教学活动中,很多学生的表现并不能够与教学预期效果完全匹配,这种情况下就要求教师能够充分理解学生的心情和知识基础,以科学、积极的评价鼓励他们更好发挥自己能力,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提高教学质量。
三、做好导学和教学引入工作
笔者认为,可以问题为中心,刺激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自发产生兴趣。例如,在学氧化碳知识时,可以先从冬天用煤炭取暖的隐形危害开始,引起学生的强烈兴趣。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大学英语 跨文化交际因素 引入 有效性
近二三十年兴起于美国的跨文化交际学,其学科兴起和发展本身与外语教育联系并不紧密。但它所带来的影响却波及外语教学,越来越引起学者们的普遍关注,并逐渐成为我国外语教育界研究的热门课题。
现代高科技的发展和经济的高度全球化带来了全球性的时间和空间的紧缩,也使人们树立了全球意识。不同社会、文化及不同地区的人们产生了相互交往的强烈欲望,强烈地希望成为善于跨文化交往的现代人。同样,在外语教学界,广大教师和学生提高自身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要求日趋强烈,他们意识到,仅靠语言文字教学已远远不能满足社会交际需求,跨文化交际能力才是外语教育和培养语言能力的最终目的。
在英语教学中,传统英语教学存在着明显的弊端。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是教师通过对听、说、读、写、译等言语技能的训练,对学生们进行诸如字、词、句、段、篇等语言要素的“单向输入”。这种教学体系是不完整的,其负面效果尤其反映在大学英语课堂之中。因为在经过近十年的英语学习后,很多学生仍旧“说不出口”或“出口犯忌”,或是满口“中式英语”。更奇怪的是:有时候即使能够说出完整的句子,在语法上也会严格符合规范,但无论是英语教师还是外国人都听不懂。说出的语句让人费解,学习的效果远不及一些始于英语“零起点”到国外生活了一两年的人。究其主要原因,在于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机械地接收的已成型的词、句、语法框架,可以应付语法考试,但在实际运用时却不按照对象、场合、语境、时代等的变化,一味照搬套用现存的词句。在我国大多数英语教学中,由老师针对词汇语法体系对学生进行“单向灌输”的方式并不是最有效的。因为大学生们经过初高中的基本功学习,已经具备了较成体系的语法基础,或许也摸索到了各自适合的英语学习方法,再加上各自有着不同的专业兴趣(专攻英语语法的专业教学除外),此时的教学就应以交际的有效性为目的,将更多的重点放在影响交际的文化知识传授上,在教学中引入更多的跨文化交际,增加对言语交际技能和跨文华交际能力的训练。
现阶段,我国大学英语课堂在引入跨文化交际因素方面已有了很大的进步,比如广泛地开设有关的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比如跨文化交际、口语实际、视听说、中外电影、中外文化对比和英语学习等。但总的看来,他们的实际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在大学英语课堂中对跨文化交际因素引入的有效性不高,甚至说是较低,其主要原因如下:
一、课堂表现与教学效果存在矛盾
在跨文化交际类型的课中,教师为提高课堂吸引力找出大量视、听、练等颇具活力的资料和话题,学生们的兴趣也相应地得以提升、课堂活跃度显著提高。但短时间、过大量、较零散的各种信息尚未形成科学的系统,没有时间让大部分学生消化,再加上课后懒于整理,其实际结果是所获不多。例如在英语视听说课上,一些老师欲以一部经典电影为例系统地讲解中外文化差异的基本框架,但仅仅放完一部两小时的电影就需要三至四个课时(每课时为40分钟)。按照一般学校对这类课型的周课时安排计算,仅一部电影的完整播放就需要两周时间,且不说因间隔一周的不连贯性对理解电影主题和文化内涵的影响。接下来,按原本的安排,将对电影的主题和经典语句进行讨论赏析,最后再深入到文化内核讨论总结中外文化差异。一系列步骤下来,一部电影的相关课程按安排看,将达到四到五周,但往往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电影原本的内容、主题、喜爱、评论等随时间的拖延而淡之又淡,最终影响他们参与课堂讨论和研究的热情。而此时,一些老师为了再次提高课堂吸引力,更将原本的安排大大缩水,看完一部电影就以寥寥几语带过,电影和文化鉴赏课几乎变成了电影观看课。或许,学生们除了学到一些零碎的日常用语、或感到对其喜爱之外,并无其它收获。一些学生在上完一节电影课后也讲不明白到底精彩在何处,甚至还有学生在课后连电影的英文片名都不知道。
二、学生和教师普遍不重视
诸如此类的相关课程大多被归列为选修课或考查课范围之列,由于课堂后学习压力较小、在学期考试或评优评奖中所占比重不大,便没有引起广大学生的高度重视;相应地,一些教师在备课时投入的精力也不够,教学模式仍脱离不了“一本教科书+课堂照本宣读+少量补充资料”的形式,只不过在所谓的跨文化教学课堂内将“教科书和照本宣读”变为“影音材料和指导(陪同)观看”,致使这类课程被误封为“玩”的课程。
在大学英语课堂中,教师除了对学生进行语言要素输入和语要技能的训练外,还应高度重视“在课堂中引入跨文化交际因素的重要性”和“跨文化交际因素引入的有效性”,这不仅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形势及英语教学的发展趋势,就学生本身而言,据调查大多数大学生对跨文化交际方面的内容是极感兴趣的,他们所需的就是老师的正确引入和指导。而作为教师则要思考怎样更有效地在大学英语课堂中引入跨文化交际因素,以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胡文仲.超越文化的屏障[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2]张爱琳.跨文化交际[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3.
从我国中学环境教育的实践看,长期以来,中学的环境教育过于注重环境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环境价值的培养,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环境教育的效果。
其实,化学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化学教学在中学的环境教育中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然而在三门峡市开展的一项“中学化学教学对学生环境意识培养”的调查发现,随着年纪的增长,学生对有关环境的化学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在同步增长。但同时,学生的环境意识普遍较弱,缺乏自觉的环境性,存在着严重的“知、能、行”脱节的现象。
为此,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开展环境教育,不能局限于环境知识的传授,必须把培养学生的环境价值观作为教学的核心目标。全部的教学设计,教学活动,都要围绕这一目标来开展。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较好的环境教育效果,而要是环境教育重要培养学生环境价值观的理念,在化学教学中得到应用,必须坚持“贴近性、直观性、参与性、示范性”四个设想。
1 坚持贴近性设想
所谓贴近性设想,就是指在化学教学中,环境教育的选题和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要本土化。经验告诉我们,越是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越是容易引起心灵的共鸣。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开展环境教育,总体上要立足于本市,围绕灵宝市的环境问题进行阐述和讲解。要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比如,讲到水的污染时,可以结合灵宝水资源污染的情况,让学生了解灵宝是一个水质型缺水的城市,是由于矿山的开采,金矿石的氰化,造成了人为污染;在讲解二氧化硫形成酸雨时,让学生了解灵宝就是一个酸雨污染比较严重的地区,了解酸雨对灵宝工农业生产和市民生活的危害,从而使学生有所触动。
2 坚持直观性设想
所谓直观性设想,就是指化学教学中环境教育的形成,要体现直观性,要以具体的事实让学生了解,认识环境破坏的危害,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现在,一些教师为了应付中考中有关环境问题的试题,往往在环境教育中大量介绍化学原理,使环境理论化、抽象化、枯燥无味,弱化了环境教育的效果。我认为,在进行环境教育时,除了结合教学讲解一些相关的、简单的化学原理外,要少用文字叙述,多用信息技术,多媒体手段,从图表、照片、录像资料、实物等为载体,以生动和真实的案例,向学生展示环境现象和环境问题。要通过使学生获得直观的、具体的、形象的感觉,达到深入人心的教育效果。
3 坚持参与性设想
所谓参与性设想,就是指要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在解决现实环境问题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环境价值观,建立环保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自由探究和行动,是环境教育的重要方式。结合化学教学中研究型课程的开展,对真实的环境问题进行探究,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环境教育的效率。可以本着“从可以解决的问题做起”的原则,引导学生发现在教室、学校、家庭、社区中存在的环境问题,运用学到的化学知识和技能,进行探究和解决。其中,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开展研究型课程,鼓励学生探究如何用最少的药品,获得最佳的效果,改善实验环境,减少化学废弃物的污染,就是非常具有操作性的选题。
4 坚持示范性设想
一 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源泉是自我的需要,但是学生的自我需要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根据我对学生的观察与分析,影响学生学习计算机兴趣的原因主要是:学生对每个章节的学习任务、学习内容心中无数,教师讲什么就听什么,课本上有什么就学什么,加上教学内容枯燥无味,不易理解,使得基础较差。本来就缺乏学习兴趣的职高学生学习处于被动状态,对学习失去信心。
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做了一些努力:
第一,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把抽象的教学内容演绎得具体形象,易于理解。把枯燥无味的各种概念,通过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多种媒体的有条不紊的演示,使课堂气氛更加生动活泼,学生思维更加活跃,师生关系更加融洽,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二,在一个学年和每一章每一节教学的开始,应让学生了解本学年、本章、本节的学习内容,在学生了解了学习内容的基础上,把教学目的以学习任务的形式交给学生,把知识重点以学习重点的形式交给学生,并以知识本身的丰富内容激发学生探索物质世界的强烈欲望,调动学生以自我需要为目标的学习积极性,形成学习者主动学习的局面。以我在Visual Basic 6.0的教学中讲解Timer控件为例,我先把新控件做成一个有趣的数字小游戏:单击开始按钮,在按钮上会出现一个随机的三位数,同时三个彩色的数字不断跳动变化,游戏的任务是使停下时的数字与按钮上的数字相同。上课前先让学生试玩,再告诉他们其实这个小程序并不难做,只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他们自己也能做好的。这样一来,学生们便跃跃欲试,在讲新课时一个个都全神贯注,恨不得把新知识尽快学会并进行尝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便在不知不觉中调动起来了。
二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观念,不断提高其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手能力
素质教育的特性之一是尊重、发挥和完善学生的主体性,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知识、完善自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学习是自己进入和完成认识的过程,这种过程是任何教师都无法代替的,教师应是这个认识过程的指路人。因此,教师工作的重心不应是单纯地考虑怎样讲好一节课,而是考虑怎样才能发展学生的聪明才智,怎样引导与组织学生发展思维,自我取得知识。下面还以Timer控件教学为例。
第一,请学生根据游戏界面及学过的控件分析该程序所需的控件(四个命令按钮;三个标签;窗体控件Form1)。
引导:要使三个数字跳动还需要一种新的控件――Timer控件,该控件响应时间的流逝,独立于用户,编程后可用来在一定时间间隔内执行某一特定操作。它只在设计时出现,运行时不可见。
实践:新建一个工程,把所需的控件放到窗体中适当的位置。
第二,调整控件的属性:命令按钮、标签和窗体控件的属性由学生根据学过的知识自行设置;定时器控件需要设置的属性有Enabled:False(让定时器开始时不可用);Interval:100、120、140(设定三个定时器的间隔频率分别为0.1毫秒、0.12毫秒、0.14毫秒)。
实践:修改新建工程中各个控件的属性,并保存工程。
第三,编写事件代码。
引导分析:各控件在运行时所需要完成的任务。
编写代码:先让学生根据分析自己试写代码,实在不会的部分再由我来讲解。
第四,调试运行程序。此时,学生们看到自己做出来的程序可以运行了,甭提多开心了。
三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观念,不断增强自我完善、自我创新的能力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化学;创新;记忆方法
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会遇到学生对化学方程式或者化学反应记忆不准确的现象,很多问题都困扰着教师如何做好学生化学知识的记忆问题。
一、记忆策略设计方面
为解决学生遇到的化学知识记忆问题,教师需要针对不同的知识内容进行选择性的记忆策略。比如,在化学知识中有一些是直观的记忆信息,例如实物、模型、图片以及实验现象等形象、直观的认识。还有一些是文字的记忆信息,例如计算、有机化合物或者元素化合物、基本的概念或者专业术语等。另外,还有一些就是实验动作操作的记忆信息。这些都是比较直观的,可以看得见的,通过采用复述策略、组织策略以及综合策略都可以对记忆的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
二、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加强对知识的记忆
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针对这些必须记忆的化学知识,教师可以利用一系列的化学实验进行调动学生记忆的兴趣,使得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知识当中。那么,到底应该如何做才能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化学知识呢?需要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要关注学生对知识内容的记忆情况,还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存在这样的教师教学方式,就是提前给学生一定量的时间进行强制性的记忆,然后第二天进行课堂上的提问,如果没有回答上来就会受到惩罚。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没有达到记忆的作用,相反也会消磨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应该帮助学生主动去记忆化学知识,充分调动课堂学习的气氛,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在教学中感受化学知识的魅力所在,并且注重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这样对记忆本身是有积极促进作用的。死记硬背并不能帮助学生理解和强化对知识的应用,相反会使得学生对化学知识产生反感。教师要尽量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得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下将知识掌握。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生活化;导入
一、利用生活情景,创建真实的语境
教学是一项双边的互动活动,需要师生的共同参与,在教师的帮助和引导下,使学生可以通过主体的积极体验、实践和尝试,主动获取新知,促进自身语言能力的提高。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利用生活情景,为学生创建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习的英语知识进行相互交流和交际,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Unit6I'mmoreoutgoingthanmysister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掌握表示人物性格、外貌特征的相关单词,并让学生学会运用形容词的比较级对不同个体的性格和外貌特征进行比较表达。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利用创设真实语境的方式,组织学生开展Guessinggame的活动,让学生通过用英语描述班上某一位同学的特征,而后再让其他学生猜猜看所描述的同学是谁。StudentA:Sheismyfriend.WearebothgirlsandwebothlikeEnglish.However,sheistallerthanmeandIammoreoutgoingthanshe.Shelikessmilingandshehasbigeyes,whoisshe?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踊跃地参与了这个游戏,使得原本枯燥、生硬的英语课堂顿时充满了活跃的氛围。在游戏教学活动中,有的学生所描述的对象符合好几个学生的特征,这说明出谜的学生没有抓住所描述对象的特质,教师可以先让这名学生说出描述的同学是谁,然后让其他学生帮助出谜的学生抓住特点,使出谜的学生描述更为形象、具体。通过在英语教学中导入类似的生活化教学情境设计,不仅有助于学生巩固已有的知识,还可以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中的人、事、物,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二、挖掘生活化课程资源,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初中英语教材体现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特点,教师应当深入挖掘生活化英语课程资源,使学生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本知识上,而是要培养学生将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的能力,提高英语交际水平。教师应当以课本为依托,根据授课内容找寻适当的教学切入点,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加强英语知识与生活实践的联系,使学生可以用简单的句式表达自己的所感、所想,增强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Unit7Howmucharethesepants?时,教师可在复习有关生活用品、食品、日常用品单词以及购物相关句型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开展购物模拟活动,让学生熟悉和识记本单元的新词汇与新短语,掌握购物活动中的英语应用技能。教师可将讲台作为商店的“柜台”,在上面摆放衣物、学习用品、水果等物品,让学生分别扮演顾客和售货员的角色,进行真实的购物情境对话。
如:CanIhelpyou?Wouldyouliketo……,Howmanydoyouwant?Howmuchisit?在这样宽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学生通过听、说、看、演对英语的新旧知识进行了巩固,并知晓了这些知识的实际应用,丰富了本节课的语言材料,使学生体会学习英语的成就感。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导入生活化教学内容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为了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起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来,教师应当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导入生活化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集音、图、文、像为一体的教学情境。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增强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和感悟,并有助于学生提高形象思维和理性思维能力,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果。由于英文歌曲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已经成为了连接学生生活和英语教学的桥梁,所以教师可适当选择符合教学内容的英文歌曲,以此为切入点开展生活化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