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行政执法考试案例分析范文

行政执法考试案例分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行政执法考试案例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行政执法考试案例分析

第1篇:行政执法考试案例分析范文

一是重视学习提高能力。“徒法不足以自行”,加强法治质监建设,各级干部职工是主体,队伍素质是关键,必须坚持不懈地把能力提升作为一条主线抓紧抓好。并根据行政执法、检验检测、行政许可、业务监管、财务管理等岗位特点,采取自学与集中培训相结合的形式,同时,在学习中要根据不同的人员在学习内容上有所侧重,重点学习质监法律法规和公共法律法规以及财务、税收、审计、人事管理、检验检测等相关知识,着力提高队伍素质,增强法制观念,不断增强依法行政的有效性。

二是聘请法律顾问。以严格行政决策程序,发挥法律专家在重大决策中的作用,进行重大决策风险评估和合法性审查,提供决策咨询,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点、疑点问题。

三是开展法律知识竞赛。组织举办全市质监系统法律法规知识竞赛,进一步增强全系统人员对质监法律法规和公共法律知识的了解,提高广大干部职工学法、知法、懂法、用法和守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同时,通过多种形式向社会广泛宣传质监工作的法律法规。

四是举办法律知识讲座。邀请省、市两级的法律专家讲解质监法规及有关行政法规,引领广大干部职工在学习中吃透法律法规的基本精神,深入研究和探讨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以解惑释疑,更好地促进依法行政工作的开展。

五是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查活动。通过对行政许可案件和行政执法案卷的评查,加强对行政执法行为的监督和规范,认真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努力提高执法人员素质。

六是开展执法大比武活动。通过闭卷考试案例分析、模拟办案等形式,进一步提升执法队员的法律素质,提高执法办案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激发和调动广大执法队员学法用法、钻研执法技能的热情。

七是开展检测机构技术比武活动。以“学业务、钻技术、提能力、上水平”为主题,在不断深化检测报告质量整治的基础上,深入开展技术比武活动,着力提高服务能力,着力规范检验行为,切实树立科学公正、准确满意的良好形象。

八是组织开展“阳光案审”活动。组织开展“和谐执法,阳光办案”实践活动,选择部分典型案例,邀请人大、政协、纪委、检察院、法院等法律专家参加开门审案,接受社会监督。

九是加快推进行政许可制度改革。按照行政许可“八公开”和“受理、审查、决定”三分离的原则,加快推进行政许可制度改革,做到统一受理、统筹协调、规范审批、限时办结。同时,实行问责制,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行政不作为或乱作为、失职渎职等行为,严肃查处,直至追究法律责任。

十是深入开展打假扶优行动。按照各级部署,高举法律之剑,从即日起,以“抓质量保安全,查伪劣保民生”为主题,深入开展打假扶优专项整治,要突出食品、建材、电器、农资等重点产品,深入开展声势浩大的打假扶优专项整治,要服务提升一批名优企业,规范提高一批中小企业,打击治理一批违法企业,以净化生产经营秩序,切实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保护企业公平竞争。

十一是实行食品生产企业法人履责报告制度。为全面落实食品生产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通过实行定期组织企业法人面向监管部门、社会各界报告其落实法律责任,实施质量管理、保证食品质量安全的情况,监管部门现场点评其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增强法人的法治意识、责任意识,促进食品企业依法依规组织生产,切实从源头上确保食品质量安全。

第2篇:行政执法考试案例分析范文

大家好!现在介绍一下区交通局在“五五”普法中所做的工作,取得的经验和成绩,有不足之处请批评指正。

“五五”普法是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和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局坚持全面贯彻落实市、区、局三级“五五”普法规划,以制度建设保障“五五”普法的深入进行,深化“五五”普法教育的三项结合,坚持学法、守法、用法相结合,坚持依法治运与以德治运相结合,坚持法制教育与执法实践相结合,坚持多种形式开展“五五”普法。有效提高了干部职工的法律素质和依法行政水平,推进了依法行政的进程,实现了依法治运的制度化、法制化、规范化目标,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创造了良好的法制环境,“五五”普法成效显著。

一、领导高度重视,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以制度建设作保障,促进“五五普法”工作

1、领导重视。局党组高度重视这项工作,把“五五”普法当作依法治区、依法治运、依法行政的一件大事来抓,制定了我局“五五”普法规划、计划,确保我局“五五”工作的顺利实施。工作中坚持三个结合,深化“五五”普法教育,抓出了实效,实现了法制宣传教育的制度化、法制化、规范化目标。

2、坚持以加强制度建设作保障,促进普法工作。制定并实施了“五五”普法规划;领导干部学法、守法、用法制度;公务员学法、守法、用法制度;局中心组法规学习制度和行政执法部门学法制度,还制定了和实施了依法行政、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相关规定,共计四十三项规章制度。通过制度来强化办事人员的法律意识,依法规范行政行为,以制度来教育人、约束人、管理人。要求各部门中层干部和一线执法人员首先要做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的模范,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做到依法行政,行为规范,文明热情。

3、完善量化考核责任制,强化“五五”普法教育机制。

在实施和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量化考核责任制的基础上,我局把“五五”普法教育也纳入考核机制。其中对每个执法人员在每次法规培训考试、考核中取得的优秀、合格或不合格成绩,纳入季度和年度的责任制考核中去,按考核得分多少确定部门及个人的奖金额度,实现奖优罚劣,鼓励先进,激励后进的目标。通过加强制度建设,规范了行政行为,强化了执法人员的法律意识,做到了在执法实践中依法执法,规范执法,文明执法,秉公执法,正确运用法律、法规,执好法、办好案。

二、工作中做好“三个结合”,突出“三个重点”,“多种宣传手段”

1、“三个结合”:坚持学法、守法、用法相结合;坚持普法与执法相结合;坚持普法与队伍建设相结合。

(一)坚持学法、守法、用法相结合。

我局始终把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提高行政执法人员整体素质,树立交通局的整体形象放在首位。要求每一位执法人员要在“五五”普法宣传教育活动中,把学法、守法、用法紧密结合起来。

多种形式学法。一是领导干部带头学法、守法、用法。充分利用领导干部中心组理论学习日,学习有关法规。二是组织举办了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范围的法规培训班。先后聘请国务院法制办、市交通委法制处、执法总队法制处、市运输局法制处、区法制办、司法局、法院等有关部门领导和法律专家为我局全体干部职工进行了法规知识的培训和辅导讲座。三是开展了有关法律、法规知识的考试、考核和知识答卷活动,重点开展了执法人员和公务员的专题性法规知识考试和答卷活动。四是执法人员结合行政执法实践进行座谈、讨论式学习。

(二)坚持普法与执法相结合

行政执法是我局非常重要的职责和任务。为加大行政执法力度,提高行政执法效率,维护道路运输市场秩序,我局坚持把“普法”与执法实践结合起来。

首先我们坚持了边执法、边宣传的方式,在执法过程中加强了对广大道路运输经营者的法规宣传教育。为提高行业法规宣传教育的社会效果,我局于投资5万多元,把《市道路运输管理条例》等八项专业性法规规定编制成八种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法规宣传手册,共印制10万余册。为把这些法规宣传手册宣传到广大经营者和社会群众中去,局领导亲自参加并组织执法人员开展了经常性的法规宣传、咨询、服务活动。我局还围绕优化发展环境,深入开展了对企业的法规宣传教育活动,强化道路运输企业经营者的守法经营意识。广泛开展社会调查,入户下发法规宣传手册,开展法规宣传和咨询服务活动,共走访130多家企业,先后共发放法规宣传手册10万余册。由于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广大经营者守法经营的意识不断增强,使全区守法经营业户上升到96%以上,违法经营业户从原来的30%以上下降到现在的4%左右。

(三)坚持普法与队伍建设相结合

我局把“五五”普法教育紧密地与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结合起来,把法制宣传教育与开展廉政建设、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相结合,与创建文明行业相结合,与秉公执法、热情服务相结合。

1、坚持了执法人员的学习制度。一是我们着重加强了一线执法人员法规知识的学习,并定期进行案例分析和交流。二是为丰富干部职工的法制思想,开展了“周末说法”电视专题片的制作,并通过区广播电视网络进行广泛的法规宣传。三是全员统一着装,佩戴胸卡上岗,强化了社会监督和内部监督。四是实施了政务公开制度。在一层服务大厅按置了电子大屏目、触摸屏,设置了公示牌,在局执法站和芹峪口检查站公示了我局行业管理和行政执法的法律依据、执法程序和处罚标准。五是开展多项文体活动,坚持每天做早操,强化了职工的道德素质和劳动纪律观念。六是进一步制定并实施了行政执法廉政建设制度、行政执法语言行为规范十不准及道德规范八公开,作为行政执法监督的行为准则。七是为规范执法人员的行政行为,我们先后为行政执法人员编写了《交通行政执法常用处罚标准手册》、《交通行政处罚程序流程图》和《交通行政执法程序操作歌》。通过这些方法,提升了机关工作人员的法律素质和执政水平。

2、突出“三个重点”。

一是突出领导干部的学法、用法、执法,建立和实施了领导干部学法、讲法、用法制度,行政执法部门学习制度和公务员学法用法制度。二是突出优化发展环境,依法治运,促进全区经济发展,延伸法律法规学习培训领域。三是突出领导支持力度,以普法宣传、依法治理为重点,以依法行政、依法治运为核心,以法治化管理为目标,局党组加强了依法治理投入力度,组织执法人员进行封闭式执法培训。

3、多种宣传手段。

利用电视媒介、演讲比赛、法制宣传活动、横幅、板报、展板、专栏、学习园地、法律法规宣传材料、法制录相教育、培训等方式和载体,收到良好的宣传教育效果。

如我局通过区广播有线电视,宣传行业、专业性法规,特别是在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和交通部等部颁规章中,我们把有关法规知识结合行政执法实践,编写成广播稿形式,通过区广播电视进行广播宣传;利用我局现有的黑板报和橱窗,宣传有关法律知识,不定期张贴法规宣传挂图,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大家介绍典型案例,以案说法;通过开展干部职工法规知识答卷、进行演讲比赛等形式,强化了干部职工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还开展了法制录相教育,以戏剧、小品等文艺形式宣传有关法律、法规知识,开展“五五”普法教育。

三、普法促进依法行政、行政处罚、行业管理,效果显著

通过普法,法律意识深入人心,树立服务理念,以人为本,文明热情成为我们的工作原则。上门服务,执法与服务相结合,这是我局在工作中转变思想、服务为先的一个体现。我局管理人员深入山区,上门为群众办理行政许可事项的审批;为方便百姓出行,行业主管局长数十次深入山区开展调研,进行协调。通过努力,新开通线路多条,部分车次增加客运班次,并调整部分线路,保证了百姓的出行,得到了百姓的认可。严格、准确、规范执法,维护运输秩序,配合市、区重点执法工作,发挥执法职能,为政府分忧。在“摩的”、“小公共”整治、煤炭综合整治、化危整治、砂石私挖乱采、汽车维修市场、水运游船、旅游、超载、越限专项整治工作中,及非典、防控禽流感工作中都发挥了我局的交通执法职能,严格、规范执法,维护了运输市场秩序,维护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了市、区的和谐稳定。

专项整治、综合整治方面的基本情况:

1、对客运市场进行执法检查和安全监督检查,共出动600多人次、230多车次,检查客运企业120多次,检查公交车1500辆次,小公共汽车800多辆次。在整治“摩的”工作中,先后共查扣从事非法客运的“摩的”760多辆,罚款60000多元,使我区非法客运“摩的”市场得到有效治理,在本市率先取缔了“摩的”市场。

2、对货运市场、运输企业和化危运输企业,进行执法检查和安全检查共出动18000多人次、5000多车次。

3、对汽修企业及市场进行执法检查共出动3600多人次、1200多车次。

4、对水运市场和水域游船进行执法、安全检查共出动900多人次、360多车次,下发限期整改通知书18份,查扣非法船只230多条,安装水域地带警示牌26快,配合区政府妥善解决了各旅游景点非法载客游船问题。

5、在治理超载超限大规模活动中,我局坚持日常执法与全员执法相结合,先后共投入执法人员729人次,检查车辆1441辆,共卸载超载车辆380多辆,运转超载煤炭2798吨。有效维护了我区煤炭运输市场和108、109国道的环境秩序。

6、在治理斋堂地区私挖滥采非法运输煤炭的活动中,共炸毁非法开采的小煤窑1000多个,检查运输煤炭车辆多车次,没收非法运输的煤炭200多吨,暂扣非法运煤车辆20多辆,罚款31300多元。

7、在集中整治永定地区非法盗采砂石资源的活动中,我局共出动执法人员538人次,共检查280多车次,查扣20多车次,处罚18辆,罚款23000多元。

四、取得的一些成绩

通过“五五”普法,使我局提高了依法行政水平,在各项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荣获全国道路运政管理文明单位称号;连续五年被评为区“五五”普法宣传教育工作先进单位,被评为市“五五”普法先进单位,并在人民日报上刊登了先进事迹;连续多年获得区依法行政先进单位。在广泛开展“五五”普法教育的基础上,提高了职工的法律水平,我局在代表全区参加市“宪法在我心中”法律知识大赛活动中夺得了全市远郊区县第一名,决赛二等奖;我局在代表我区参加条例知识竞赛活动中夺得了市第二名;在全区“两个条例”知识竞赛中获得第一名。超级秘书网

第3篇:行政执法考试案例分析范文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构

市建设局是指导、协调和综合管理全市建设工作的市政府职能部门,具体负责全市城市建设、村镇建设、房地产开发、城市房屋拆迁、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城建档案、建筑业管理等工作,与百姓的切身利益有着密切的联系,对全市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切实做好全市建设工作,营造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我局成立了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局长担任组长,主管法制工作的领导担任副组长,各有关处室和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办公室设在局法规处。局长作为我局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率先垂范,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积极创新工作机制,转变政府职能。根据《市政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五年规划》和《省建设系统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五年规划》,将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进行了细化、分解,明确了分工,建立了责任制,并采取有效措施,使《纲要》得到较好的贯彻、落实。

二、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夯实依法行政基础

搞好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增强各级干部、执法人员、管理相对人的法律意识,普及人民群众的法律常识,是推进依法治国,提高依法行政能力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因此,我局在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工作中确定了以各级领导干部、行政执法人员、市场各方责任主体,以及社会各界人民群众四个层次的宣传教育重点,结合行业特点,以公共法为基础专业法为重点,狠抓基础,注重实效,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一是按照住建部和省市“”普法纲要要求,认真安排部署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把普法作为全面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的重要基础,将法律知识列入中心组必学内容,领导干部带头学法讲法用法,建立健全并认真落实领导干部和行政执法人员学习制度、干部年度法律考试制度、学法用法合格证制度、干部提拔任用前法律考试制度等;二是从普法宣传教育的经费、物资、设备、教材,以及学习培训宣传活动时间等方面提供保障,确保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开展;三是将学法用法同创建学习型机关有机结合起来,在全局营造了浓厚的学法用法氛围。四是通过举办专项法律法规培训班、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经理、安全员培训,以及建立企业守法联络员、普法宣传员制度等形式加强对各方市场主体的法律宣传培育;五是采取法律宣传日、法律咨询服务、法律进工地、开办农民工夜校、送图下乡、组织“”普法红歌会等多种形式,开展了“法律八进”活动,使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开展得深入扎实、有声有色,并取得显著成效。

三、加强执法监督,规范执法行为

一是认真落实执法责任制,力求做到权责统一。自年以来,我局作为最早实施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试点单位,按照省、市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要求,结合行业特点和工作实际,多次对本系统行政责任制进行整合规范,根据职责、岗位、任务和执法要求的变动,对行政执法目标和执法责任作相应调整。年又进一步完善了《市建设局执法责任制资料汇编》,形成了责任清楚、目标明确、逐级负责的执法管理体系,层层签订了责任状和责任书。健全了《行政执法人员评议考核办法》、《行政执法层级管理制度》、《行政执法责任制监督考核办法》和《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等制度。每年结合全年任务目标考核,对执法单位和执法人员进行年度执法目标考核测评,把考核结果作为评选先进的基本条件。

二是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向行政执法精细化目标迈进。为从制度上解决执法人员自由裁量随意性过大问题,年我局根据上级要求,制定了《市建设局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制度实施办法》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标准》,对罚款自由裁量权进行量化、细化,根据违法行为的情节、性质、动机、社会危害程度及后果等因素,将违法情节细分为不予处罚、减轻、从轻、一般、从重五个阶次,明确规定了不同阶次的自由裁量标准。经过反复修改,年月我局正式下发了“关于印发《市建设局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执行标准(试行)》。为确保《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执行标准(试行)》有效实施,我局还建立健全了《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公开制度》、《行政处罚“先例”制度》、《行政处罚说明制度》、《新法实施情况报告制度》、《行政处罚案件回访制度》和《建设行政执法预警预防制度》等六项配套制度,把自由裁量权真正落实到行政处罚案件查处的全过程。执法人员在对违法行为进行查处时,对于相同或相近的环境违法行为的罚款数额应基本一致,在确定罚款数额时,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实现了行政处罚的过罚相当,基准统一,减少了过宽的自由裁量空间,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从而使每一个违法行为都能得到公正、合理的处罚。

自开展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以来,我局全体执法人员严格按照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规范要求,认真履职,依法行政,准确规范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熟练掌握和准确运用细化标准及执法步骤。所有行政处罚案件依据合法,程序规范,证据充分,处罚适当,无一起错案发生。

三是规范行政执法文书和案卷标准。行政执法文书及案卷既是行政执法的载体,也是行政执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我局领导高度重视。为了更好的规范市、县两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行政执法案卷工作,进而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高行政执法工作质量和水平,我们针对基层行政执法工作中存在的执法文书案卷不规范,标准不一致突出问题,按照基层执法人员实际工作的需要,收集了部分规范行政执法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以及行政许可、行政处罚、房屋拆迁、行政裁决等常用的执法文书案卷格式,整理出一整套比较系统全面,相对标准的示范文本,编辑成《行政执法常用案卷实用手册》(试行),印发到全市各县(市、区)建设局和各执法单位,为一线行政执法人员提供了一个有价值、可参考、可操作的制作执法文书及案卷的实用工具,对于规范全市建设局系统的行政执法案卷,提高行政执法工作质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四、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行为

严格规范建筑市场行为,确保建设工程的质量安全,维护建筑市场健康有序发展是建设行政执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局以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工程建设的各项法律法规为基础,以行政许可、行政处罚为手段,加强对工程建设全过程的监督管理,一是加强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招标投标监督管理。严格执行《招投标法》和《市建设工程招标投标条例》进一步规范我市的招标投标活动。二是坚持“最上乘的服务才是最有效的管理”、“执法就是服务”的理念,为施工企业办好事、服好务,真心实意地帮助企业解决工程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在执法过程中发现违规行为时,一方面及时制止,对企业进行警示教育,组织企业自查自纠,帮助他们整改提高。另一方面,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对违法行为严重,屡教不改或造成严重后果的,严肃查处决不手软。通过近几年的稽查、监管,保证了建筑市场健康有序发展。三是加强勘察设计市场监管,认真转变职能,创新工作机制。以强制性标准和建筑节能为重点开展施工图审查专项执法检查,加强了对审查机构和审查人员的监督管理,保证施工图审查和勘察设计管理的正常开展,维护勘察设计市场的良好秩序。四是加大房地产市场执法力度,规范房地产开发市场各方主体的行为。针对房地产开发市场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市民关注的热点问题,由我局牵头组织发改委、规划局、房管局等11个部门,对开发项目开展拉网式联合执法大检查,及时查处房地产市场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制止了违法开发行为。五是进一步完善守法诚信和违法记录曝光制度,建立开发企业信用档案,对没有诚信、信誉差的企业及其违规行为进行暴光,保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五、重视法制建设工作,提高行政决策和行政执法水平

一是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切实保障执法到位。针对过去执法体制不顺,监管不到位的情况,我局按照行政处罚法查处分离的要求,成立了“市建设稽查办公室”,在局内部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提高了执法水平和效率,降低了执法成本,探讨建立了“精简、统一、效能”的执法新体制。在执法过程中,严格执行行政执法程序和规定,公正执法、文明执法,成为我局一支业务熟练、作风过硬、纪律严明的专业执法队伍。

二是重视发挥法制部门的作用,强化行政执法监督,不断提高执法效能。建立了规范性文件审查制度,凡涉及行政管理相对人权利义务的规范性文件,一律由局法规处审查把关,并报法制办备案;完善了法制工作机制,对重大法制工作事项列入局长办公会,分析典型案例,纠正执法中的偏差和不足。涉及审批监管与法律法规衔接问题,由法规处提出意见,发挥法制部门的参谋助手作用;健全了行政执法评议考核机制,将依法行政工作情况列入局考核目标。同时对行政执法人员建立执法档案,定期考核,激发了执法人员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三是重视立法和规章、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工作,不断完善建设法规体系。一是将城乡建设和行政执法工作中急需规范的内容作为立法重点,制定立法计划。二是严谨、认真、细致地做好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的调研、论证、起草和修改。三是采取听证会、论证会、座谈会等形式,邀请建设(开发)单位、施工企业、法律顾问等多方面人员参加,有针对性地征求意见,使文件的制定合民心、顺民意,充分反映出群众的意愿,切实保护群众的合法权益。近年来,我局参与制订出台了《市城建档案管理办法》、《市建设工程招标投标条例》、《市民用建筑节能管理办法》、《市城市房屋拆迁补偿安置暂行规定》、《关于进一步加快主城区旧城和城中村改造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回迁安置房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建筑业发展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文明施工管理的通知》、《市建筑装饰装修管理办法》、《建筑业企业劳保费统筹管理办法》等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进一步完善了建设法规体系,为城乡建设的健康发展和规范建设市场行为提供了重要保障。

六、关注民生体贴民情,积极做好复议应诉工作

城乡建设工作中的房地产开发与城市房屋拆迁工作涉及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与老百姓关系密切,关注度、敏感度较高的工作。由此引起的矛盾纠纷和上访事件时有发生。为妥善解决矛盾,切实保护群众的合法权益,我们加强了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做好行政复议和应诉工作,既要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又要保证依法行政。近年来,市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实施了城乡面貌“三年大变样”战略。由于旧城改造和城中村改造,以及房屋拆迁力度的加大,由房屋拆迁引起的行政复议案件随之增加,自去年以来截止今年9月底,我市房屋拆迁行政复议案件已达37起,行政应诉案件14起,是历年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案件最多的时期,在行政复议案件审理过程中,我局认真贯彻行政复议法和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严格按照法定的程序和要求,规范办理行政复议审查和应诉工作,在37起行政复议案件中,维持25起,经过协调达成协议,申请人撤回复议申请11起,由于开发企业采用无注册评估师资格人员出具的评估报告无效,导致我局做出的房屋拆迁行政裁决被省建设厅撤销1起。对此,局法规处和拆迁办对行政复议案件中反映出的突出问题进行案例分析,认真总结和深刻反思,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拆迁许可和行政裁决的法定程序和执法中应当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研究,切实加以改进和规范。

二是建立接待责任制,排查矛盾纠纷。特别是在每年的“两会”期间,局领导高度重视矛盾排查工作,专门成立了稳定处,落实责任制,按分管业务,将工作落实到具体部门和具体工作人员,按照谁分管,谁负责,谁承担相应责任的原则,明确责任人,列出矛盾纠纷排查表,由局主要领导定期调度案件落实情况。凡属于群众反映需要解决的问题,能够解决的责成责任单位限期解决;情况复杂涉及多部门的,千方百计创造条件协调解决;属于政策以外,不能解决,群众不理解的,做好耐心细致的说服工作,积极消除上访隐患,同时,采取主动约访、下访的形式,变事后被动处理为事前主动预防。对重点人、重点事及时登记,及时向局领导反映情况,提出处理的意见和建议,既方便了群众,增强了工作的针对性,又避免了推诿、扯皮,提高了工作效率。

七、坚持依法治建,推进城乡建设

近年来,我局坚持依法行政,有力保障了各项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领导班子年度考核连续15年获得优秀。年我市获全省宜居城市“燕赵杯”竞赛金奖榜首,武安市、大名县双获宜居城市“燕赵杯”竞赛金奖。援建四川地震灾区过渡安置房任务在全省率先完成,援建平武县平通镇12个交钥匙工程提前一年半完成建设任务,我局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抗震救灾模范集体。开展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以来,全市县(市、区)17个污水处理厂已建成运营,15个垃圾处理场全部竣工,提前一年完成任务,列全省第一;旧城和城中村改造拆迁中,坚持依法拆迁、文明拆迁与一事一策,特事特办相结合,不断刷新“拆迁速度”,全省最大的棚户区改造项目五仓区综合开发,创造了“一百天等于五年”的城建新速度;赵苑公园荣获国家4A级景区,赵王城遗址公园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休闲、文化公园,北湖自然风情景区一期建成;文化艺术中心正在抓紧施工,丛台广场、输元河桥建成投用,全省最大的斜拉综合立交桥邯武立交桥和“两路四延”及南环、北环改造工程竣工通车;累计完成城区70多条道路建设改造,市民出行更加方便快捷。成功举办了、、三次城建项目招商活动,签订合同或投资意向项目165个,投资规模约2543亿元。目前已完成项目落地80个,投资586.02亿元。完成城建投融资193亿元。

八、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4篇:行政执法考试案例分析范文

改制生课程设置中的警察法教学实践改革是宏大的警察培训体制教育改革的重要和有机组成部分,必将在总体上推进和带动改制生法学教育的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警察法学的教学担负着对于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初进民警树立警察理念的历史使命,为各级公安机关和派出所培养大批高素质的执法人员,推进警察执法规范化,这种教育任务和目标模式的实现必然要有与其协调一致的警察法学教育的保障。警察法的教学不仅仅将视野局限在《人民警察法》的法律条文解读上,也不应当把行政法、刑事法以及其他公安法律、法规和规范的内容糅杂进来,而是在阐述警察与警察法学基础理论的基础上,在法学和警察学的双重视角下,以警察法律关系为主线展开论述。警察法的教育是要构建一种行使法律赋予权力的警察能力的规范化,确保人民警察能够将警察权力行使正确,有效地惩治犯罪和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的学科体系,这已经成为现代警务活动的一个重大课题。其主要目的是保障、规范和控制警察组织和警察执法行为。在新的社会境况下,警员的执法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警察执法和合法性,同时也影响了人民警察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和权威。警校在培养警员前述理念时警察法学教育这门学科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警察法课程教育成为整个改制生教育所开设的公安法学课程的重要基础部分。

二、改制生警察法教学定位分析

(一)改制生警察法教学的课程分析。

目前,警察法教育以警察法学教材为主,内容以警察权为核心,以警察法律关系为主线把警察执法的相关内容串连起来。课程内容本身较抽象,案例分析的趣味性差,教师只能相对抽象地介绍警察法的规定,这些规定常常并没有一个对应的案例予以解释。同时警察法并不等同于警察刑事法,不能把刑法中的诸多罪名以及犯罪构成的案例直接搬到警察法的教学课堂上,导致警察法的案例研究领域较小,研究视野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在教学安排上,理论课在学校集中安排学习,容易出现“满堂灌”,实训课安排在假期实习阶段,理论课和实训课安排脱节,导致两者各自孤立。在课堂教学中理论教育的讨论研究较多,但无法直接反映在实训课中,导致理论学习内容无法直接运用到实践。实训课的效果如何也无法直接反映出理论课的教学结果,无法为理论课的改进提供相应的参考。在实践中,学生对于执法现状的评判分析无法落实到课堂上,理论课的指导性作用大大减弱。

(二)改制生警察法教学的学情分析。

改制生的来源比较广泛,对于全日制应届本科学生来说,进入培训前所学专业各不相同,专业知识基础差异性比较大,不容易从整体上把握。同时本科生、专科生和退伍军人学生的层次不同,却要在相同的时间内进行培训,这给授课老师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单独以同一教学模式很难适应不同学生层次的需求。公安院校招录培养体制改革后,学生的培养方向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方向性,定向招录、定向培养、定向分配,因此即使是相同层次的学生,将来要分配的岗位也不同,客观上会导致教学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改制生警察法教学的教师资源分析。

我国公安院校的专业教师,总体上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公安院校建立或恢复时从公安机关调入的业务骨干,这类教师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可以很好地将理论联系实际,但是学历不高,理论基础薄弱是他们面临的重要问题;第二部分是从各大高校直接分配的大学生和研究生,他们拥有较强的理论基础,但是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对于改制生的教学,除了理论知识的传授外,更重要的是实战的训练,各类公安院校的老师多数没有在基层一线工作的经历,无法对执法现状和执法过程有全面的把握。

三、改制生警察法教学的完善

(一)从“知识学习”到“职业学习”的教学理念的改革。

对于警察法的教学研究,应该针对警察执法的实际问题,进行多维研究视角的自然整合。单纯的讲解法条、归纳式的总结和案例教育可能会导致泛化的主观臆断,对于改制生的警察法教学,要突破其他法学教学的法条式的生硬模版,变为对于警察这一职业的整合性、立体性的研究,从宏观上树立正确的警察职业理念。由于警察职业本身的社会化性质,一个警察法概念的背后,可能会涉及公民权力与政府公权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涉及地方利益博弈之复杂、公民价值取向的多元化、舆论导向的视角、自由裁量权的广泛运用,等等,往往很难简单地对其行为用单一的法条对应。这就需要多角度、多学科地融合分析。警察法的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学习,更是职业的学习,通过在学校的学习,树立并践行警察终身学习的理念,充分借鉴西方国家先进的警察培育理念,加强针对不同警种的专业性教育,打造符合职业需求的警察。其课程考核的成果,也要成为警察执法规范化的重要体现,渗透到警察日后的执法工作中去。

(二)建立具有警察法特色的“纵横”教学模式。

警察的人才培养应该坚持“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有效训练”相结合,以提高警察职业能力为重点,充分体现职业特色。教学内容在基础理论课的学习之外,积极引导学生对现实中发生的重大治安问题和警察执法问题进行深入的调查与研究,通过“理论学习—案例讨论—辩论质疑—模拟实践—回归理论”,把执法现状的评判分析落实到课堂上,理论课内容和实训课的内容相互反馈,形成良性循环。积极培养学生行使治安行政管理以及刑事司法职责所必须具备的各种警务实践技能。从纵向上,采用以学案导学,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体,以教师启发引导为主导,师生共同完成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使其学会学习,为树立警察终身学习的理念打下基础。从横向上,按照警察执法的职业特点和警种划分,设置知识模块。以警察法为核心,以警察执法所需的其他法律、法规、部门规章等为线索,整合在警察法课程中,根据课时安排有机讲授。该模块的建构是对公安法律法规等的准确认知、分析、判断、执行。在具体设计上,在理论课平台中设置警察法和警察法渊源等基础知识模块,在综合执法实训平台中根据执法行为的不同设置警察行政执法模块和警察刑事执法模块,不同的模块根据学生的层次和警种的差异做具体内容的调整,主要侧重于技术规范和法律方法的应用。

(三)深化服务职能,建立合理的教学评估机制。

第5篇:行政执法考试案例分析范文

关键词:环境监察;高职;教学方法;应用;评价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1-0236-02

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其内涵在于课堂教学的改革。如何创新课堂教学,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者近几年着力于高职《环境监察》课程的项目化整体设计、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多种教学方法应用及校企合作开发教材等方面的改革。本文主要介绍了“理实一体化”模式下交互式多种教学方法的实践应用。改革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是努力构建优质高效课堂的重要途径。纵观国内高职院校在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学情况,普遍仍囿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主体积极性的调动和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关注不够,制约了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

一、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

从传统的教学模式来看,《环境监察》课程主要是环境法律、法规、政策、标准、程序内容的阐述与方法说明等,偏重于行政管理学科的教学,现场实施监察可操作性差。传统的知识传授型教学方法的应用,以灌输为主,视学生为认识的被动者,制约了学生分析判断思维方式的训练,也不利于一线监督执法职业技能的培养,不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的教学理念。

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一定是有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要探索各种现代教学方法和手段,用有限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最大的教学效果。只有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交互式教学模式,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才能使教学过程成为知识转化为能力、内化为素质的过程。因此,创设、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对于优化教学过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以此,为真正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过程到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动学习过程的转变,作者对高职《环境监察》课程进行了多年的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创设了多样化教学方法[1],开展了交互式应用。从几届学生应用情况来看,比较能契合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也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二、多样化教学方法的创设与应用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2]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通过教师精心设计一个个任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系统掌握本课程的理论知识和培养与课程相关的岗位技能,并归纳完成任务的方法和步骤的一种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比较适合于污染源现场监察、行政执法与处罚、排污收费、环境污染事故及纠纷调查与处理等操作性强的程序法课程内容。任务驱动教学法契合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让学生带着“解决实际问题任务”,在一定的问题情景中“学中做,做中学,以学促用,以用促学”,达到学用结合的目的,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一线环境监察技能。

任务驱动教学法设计的模式是:任务设置―任务实施―任务评价。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首先要设计一个符合学习主题的实践任务,而且任务的设计必须把所学的模块知识结合起来,以达到所学知识综合运用的目的;其次,在实施过程,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抛砖引玉,让学生围绕问题,进行讨论分析交流,展现自己的观点,教师在教学实施中充当组织者和指导者的角色,保证教学进程的有序和高效;最后,在任务完成时,教师针对学生发表的观点进行中肯评价,对有争议的问题进行提示与引导,以激发学生破解问题的兴趣,也消除学生的疑惑。

(二)情境案例教学法

任何有效的学习都不可脱离情境而发生,环境监察情境案例更是整个专业技能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强学生与环境监察[3]学习环境的交互,使学习犹如在真实的情境中发生,以利于知识的迁移运用;另一方面还要包含丰富的以情境问题为核心组织的学习,学生除了可以获取特定的学习内容外,还可以获得与该情境问题相关的知识集合,以促进学习者对某情境知识的全面了解和掌握。

案例教学法以其突出的实践性,可以解决法学教学中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问题。教师通过环境执法案例分析,提出学习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每一问题的答案,训练学生的职业技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开发学生的潜能和学习的创造性,这是培养现场执法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对于环境实体法和执法程序法,可以选择环保、司法机构已经处理的环境违法典型案例作为教学素材,以法说案,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分析、判断和处理违法行为的能力,熟悉环境监察实务运作流程。

(三)微视频教学法[4,5]

视频教学模式是伴随着现代信息通信技术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案例视频教学思路新颖,为学生展现实际工作情境,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基于环境监察课程实训涉及到上岗执法的限制,除个别项目能够在生产企业由环境监察员指导进行现场教学外,日常教学实训不能理想化操作,大部分课程内容需要在课堂完成。该方法通过收集各类环境监察执法与环境违法处理微视频片段,在线联网链接处理,以微视频片段辅以课堂教学,转换为集课堂知识点讲解与实时视频播放操作互为一体的视频学习工具。它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以较高的效率向学习者传输真实、简明易懂的学习内容,为学生还原环境监察一线执法与处罚的真实工作场景。通过观看视频来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身临其境,大大提高了学习兴趣,教学效果明显。

(四)分组讨论法

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按照“案例导入任务呈现启发引导小组讨论老师点评”的教学模式进行。为完成工作任务,小组需对导入的问题任务进行充分讨论,发表各自的意见,形成最后的工作方案或报告,任务结束后集体讨论对工作质量进行评估。增强教学互动,建立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课堂组织模式,提升学生课堂关注度,积极推动分组讨论学习教学,学习能力强与弱相配合,以强扶弱,互帮互助。根据课程特点和要求,采取长课和短课有机结合的方式开展课堂教学。以工作任务驱动,逐步推进教学,增强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学习能力,达到掌握职业能力的目标。

三、构筑科学考核评价体系

强化素质和能力培养的成绩评价导向,实行多形式学习考核办法,增加日常表现、实践技能考核评价在总成绩的比重。针对每一个学习任务的知识、技能要求,制定相应任务过程评价指标与各项评价标准;建立课程考试质量分析制度,对考试形式、能力知识点命题比重及考试结果要进行认真分析,不断完善考试考核办法,使全体学生达到教学目标。

(一)做到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

过程性考核包括平时表现、课业成绩和实训部分;终结性考核采用案例分析与理论知识点相结合考试形式。平时成绩通过学生出勤、学习表现(课内外)、课业报告和实训报告等综合得分进行考核。

(二)建立课程考试质量分析制度

建立和完善考试质量分析制度,对考试形式、能力知识点命题比重及考试结果进行认真分析,一旦发现考试结果两极分化、平均成绩过低或过高以及总体分布没有规律性,都必须进行认真分析,多和学生进行交流、沟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整改,切实做到边实践、边改革、边完善,不断完善考试考核办法,使全体学生达到教学目标。此外,将教师教学效果评价作为评价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全方位提高教学质量。

四、结语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但须得法。高职法律教育是一个全新的教育,需要教师更新观念,开拓创新,在教学实践中大胆探索与实践,不断总结出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形成具有高职法律教育特色的教学方法。但不论选择和运用哪种教学方法,都必须遵循教学规律和原则,充分考虑教学的目标、任务、内容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从往届学生的实践情况来看,课程通过创设网络微视频教学、情景案例、分组讨论、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虚实结合,相比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教学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李友勇.多样化教学方法在高职教学中的创设与实践――以法律专业为例[J].淮南联合大学,2009,9(31).

[2]阮亚男.高职环境监察课程的整体设计与实践[J].职业技术,2012,(12).

[3]祝妍华,姚坚.提高环境监察执法效率的思考[J].环境科技,2009,22(2).

第6篇:行政执法考试案例分析范文

(一)、交通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交通服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能力全面提高

2010年1—6月,全市共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54195万元,占计划投资总数49.3%,同比上升25.1%,主要是农村公路建设增加。其中,重点公路建设完成投资9783万元;通乡油路建设完成投资16061万元;通达工程公路建设完成投资12964万元;路网改造公路建设完成投资6606万元;自筹农村公路(通村硬化和村内硬化)完成投资4150万元;农村客运站建设完成投资1273万元;交通网集团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投资完成3358万元。

2010年以来,绕城高速公路、宣响高速公路、沾益至待补高速公路和西北环线二期及江石公路一改高项目的前期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在建重点项目西北环线一期工程到6月底本年度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933万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39.6%。曲嵩高速公路新增绿化工程完成1850万元。一般路网改造项目2个12.3公里,到6月底本年完成投资6606万元。市县自筹公路建设项目29个119.6公里,主要是通行政村和自然村内公路的硬化工程,到6月底本年完成投资4150万元。渡改桥工程项目省下达项目11个,已完工2个,占计划总数的18%;在建项目3个,占计划总数的27%;准备开工项目6个,占计划总数的55%。目前绕城高速公路建设方案正在进一步完善修改中,前期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中。

(二)、农村客运网络化建设和行业管理水平日趋完善,交通服务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的效果全面体现

1、农村客运站点建设加快,农村客运网络不断延伸

至2010年上半年,省交通厅下达市农村乡镇客运站点建设计划46个,在交通部门的积极努力下,克服了建站主体、建站和维护资金、建站土地指标等困难,已完工20个,占计划总数的43.5%;在建项目18个,占计划总数的39.1%;准备开工项目8个,占计划总数的17.4%。到6月底本年度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73万元。随着我市农村道路条件的改善和农村客运站点建设的不断推进,全市农村客运得到了较快发展,有效解决了农民群众出行难、乘车难、候车难的问题,有力的保障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开展。

2、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进一步健全完善

截止2010年6月底,全市县乡公路管养总里程已达17842.5公里,2010年以来,我们以全市推进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为契机,通过建立、健全养护管理承包责任制,全市好路率指标稳中有升,一般县公路好路率达到65.83%,比上一年提高了2.12个百分点,重点县公路好路率为达到79.35%,提高了3.25个百分点,乡道好路率为46.57%,提高了2.68个百分点,村道好路率为33.27%,提高了1.97百分点。较好地保证了农村公路的“通、平、畅”,为城乡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公路运输保障。同时通过制定公路灾害应急预案、抓好农村公路的水毁恢复工程,全市农村公路的安全性不断提高,公路工程质量监督进一步规范,监督的项目质量得到有效的控制,未发生一起质量安全事故,全市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工作进展顺利。

3、交通行业安全生产稳中趋好

近年来,在吸取近年来我市交通安全生产事故教训的同时,我市交通部门在源头管理和监督检查上狠[2]下功夫,安全生产责任制层层落实到位,使“三关一监督”贯穿始终,落到实处。在运输安全上一是对“春运”、“五一”期间的安全管理重点布防,严防死守,减少了各种事故的发生;二是认真做好六月安全生产月活动中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学习、宣传和教育,共出动宣传车辆600车次,出动工作人员1100人次,组织运输从业人员学习安全法规7000人次,播放宣传光碟录像96次,发放各类安全宣传资料20500份,观看安全宣传警示教育8000人次,安全事故案例分析60课时,责令限期整改或当场整改安全隐患10起;三是为胜利迎接2010年北京奥运会,道路运输部门建立健全了全行业反恐应急预案。在水运安全方面,一是重视日常监督管理,打牢安全工作基础,确保安全形势稳定;二是加强对船员和群众的安全教育,增强船员和群众的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安全出行习惯;三是在“春运”、“五一”、“六月安全生产月”期间开展了大规模水上安全检查活动,全市共出动海事执法人员200余次、监督车辆120台次,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库区“三无”船舶。在公路建设安全方面更是积极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组织了大范围的专项检查,对全市所有在建、在用公路项目进行了拉网式检查,并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进行整改。四是认真抓好假日旅游运输的安全工作,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在公路修建养护方面,真正做到了抓教育、强素质、源头把关、制度管人,实现了“人不掉皮、车不掉漆”的目标。截至6月底我市未发生任何重特大交通安全生产事故,安全生产形势稳中趋好。

(三)、交通各项工作稳步推进,交通行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第7篇:行政执法考试案例分析范文

年初,我股根据局党组的安排,制定了股室的工作思路和计划,并结合股室业务特点,对股室的每一位同志都进行了明确的岗位分工,各司其责,同时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严格贯彻首问负责制,确保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干的指导思想落到实处。同时不定期的组织全股人员对土地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的业务知识学习,开展案例分析,对案例着重讨论办案程序和违法事实以及处罚条款如何认定与运用,有效的调动了股室人员的业务积极性和提高了执法水平。

20__年5月1日,国务院《条例》颁布实施,我股注重学习的受理期限、答复时间、受理主体、受理程序等,通过学习使全体股室成员提高了理论修养,增强了法制观念,拓宽了工作思路,在处理违法案件、土地纠纷、案件中,严格按法律程序操作,该受理的及时受理,该答复的及时答复,该查处的及时查处,有效避免了“不作为”或“乱作为”的不正常现象。为今后的各项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二、宣传法制提高认识

根据宣国土资[20__]14号文件关于转发《安徽省国土资源系统20__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重点的通知》的要求,同时进一步做好我局法制宣传工作,我股结合我县的实际,制定了旌德县国土局《20__年法制宣传工作实施方案》,重点宣传“3·19”矿产资源宣传日、“6·25”土地宣传日、“12·4”法制宣传日。

1、在“3·19”矿产资源宣传日当中,我股与地矿股对全县25家矿山企业进行了现场宣传,发放宣传材料一百余份,宣传材料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旌德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宣传专刊》、《旌德县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宣传单》等,通过宣传,增强了各乡镇和矿山企业的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充分认识到矿产资源管理及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2、为了使我县土地管理工作能上一个新的台阶,我股以“6.25”土地日为契机,一是及时编印了《国土资源管理法规宣传手册》500余册,分别赠送给县委、县政府、人大、政协、县直各单位、各乡镇主要领导,使领导干部了解土地管理政策。二是同时印发了旌德县第15个全国“土地日”宣传材料,重点宣传了“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农转用报批手续,什么是建设用地、宅基地的审批,乡镇企业建设怎样用地”等内容。三是在县城繁华地段设立大型土地法律法规及矿产资源法律法规知识咨询台,发放宣传材料3000份,提供法律咨询70余人次,宣传展板8块。四是在县城梓山广场、西马路、和平路悬挂了“节约集约用地,促进科学发展”等土地日宣传标语。五是集中3天时间利用宣传车到全县10个乡镇及县城主要街道来回循环播放有关土地法律法规知识,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等重要决策性文件。六是通过旌德移动公司发送手机短信“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乱占耕地现象”和“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促进矿业经济长足发展”。七是通过旌德县电视台在黄金时间播放有关土地法律法规宣传活动专题片,并在播放赞助电视剧的时间内播放滚动字幕广泛向人民群众宣传。八是为进一步畅通法律法规宣传渠道,扩大宣传面,在我局网站上将所有行政法规、国土资源法规、政策,各项制度,涉及与老百姓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政务公开的内容公开,任何人任何时候都可以点击查询。确保了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深入人心,提高人们对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矿产这一基本国策的法律意识。

三、严格执法保护耕地

1、为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巩固我县基本农田保护工作成果,按照上级的要求,我股配合用地规划股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基本农田保护大检查工作,并对全县的基本农田档案资料的软件、硬件进行了补充和完善。通过检 查,全县共有基本农田保护面积18066.7公顷,保护率86.3,共划分基本农田保护区68片,并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设立钢架结构基本农田保护标牌7块,钢混结构标牌59余块,同时根据区划调整重新将保护面积层层分解落实到乡、村、组、农户,并层层签订基本农田保护责任状。制定了奖惩措施和乡规民约,坚持执行基本农“五不准”和占用耕地“六个一律不报批”政策,做到令行禁止,使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在我县得到有效的落实。

2、近年来,我县在农民建房用地报批中存在瞒报用地等违规行为,为加强土地管理工作,规范农民建房用地行为,我股下发《关于开展农民建房用地清查工作的通知》对全县农民建房用地情况开展全面清查,要求各乡镇土管所认真对辖区内农民建房用地情况仔细清查,一是查清建设用地是否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二是查清建设用地是否符合法定面积,是否依法办理了审批手续;三是查清涉及农用地的是否办理了农用地转用手续;四是查清已明令禁止的收费项目是否取消,是否存在超标准用地、超标准收费及搭车收费现象,收费项目和标准是否向社会进行了公开。

3、为贯彻国土资源部《关于坚决制止“以租代征”违法违规用地行为的紧急通知》(国土资[20__]166)文件精神,提高我县建设用地管理工作,股室制定《旌德县国土资源关于坚决制止“以租代征”违法违规用地行为的实施方案》,并将部《通知》和《方案》下发给各乡镇土管所,要求各所按文件执行,同时成立了坚决制止“以租代征”违法违规用地行为的清查领导组,组织开展“以租代征”行为专项检查日常工作,有效地遏制了乱征,滥占农民集体土地的现象,使我县土地市场秩序的清理和治理整顿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

4、为进一步加强国土执法力度,提高执法水平,形成执法合力,更好地打击城乡各类违法乱占土地滥建房屋行为,国土执法监察队和县城建委监察队组建联合执法大队共同对管辖区域进行每周四的联合巡查,对城乡各区域违法违规占地建房的行为做到早发现,早制止,早查处。同时对各乡镇的土地利用情况进行了监督和检查,严格按照文件的要求,特别对辖区内基本农田违法使用情况,坚决依法查处,做到发现一宗、制止一宗、查处一宗。今年以来,依法立案2宗,面积7.337亩,全部依法处理完毕,其中恢复土地面积2.97亩;收回土地面积0.3亩;退还土地面积4.067亩;罚没款20__元人民币。

四、认真处理国土资源案件,妥善解决问题。

1、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第(431)号令,全面提高我县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进一步促进全县社会稳定和经济的发展。按照《条例》有关知识编印了《条例》试卷,组织了全县国土资源系统内部工作人员《条例》知识考试,从而提高本系统工作人员对《条例》内容的正确掌握和准确运用。

2、为切实维护社会稳定,针对当前国土资源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不断增多的趋势,我局开展党政领导干部开门接访、带案下访活动,制定实施方案进行动员部署,组织了执法监察股对20__年以来因国土资源问题去市、到省、赴京上访人员的热点、难点进行全面摸底排查,确定重点,登记造册,由局主要领导对问题,进行协调处理。对重大疑难问题,由当日接访领导负责组织协调处理,确保本系统内的问题,得到妥善处理解决。

3、为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认真解决突出问题,妥善处置,有效的维护社会稳定。我局确定一名接待员,负责来信来访的接待工作,树立热情接待文明待客的工作态度,严格贯彻首问责任制。对各类案件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归口办理”的原则及时加以处理,对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当事人书面答复和解决,做到来访有记录、问题有答复、处理有反馈。同时,认真排查存在的各类矛盾隐患,积极做好上访当事人的思想工作,稳定来访人的思想情绪,力求从源头上制止群访、重复访的事件发生。今年以来,我局共收到人民来信9件(其中上级交办6件),个人来访11起,政策咨询解答112人次,通过法制宣传和政策疏导,对来信来访的问题,全部得到处理和妥善解决,没有造成重复上访和集体上访的问题。

五、加强本职工作协调配合并举

我股室全体人员在工作中不分家,积极主动完成了各级交办或其它股室要求协办的工作:郭成前同志安全行车35000公里无事故;王友生同志配合用地股测量30余天;郭欣同志按时完成各类报表的统计和上报工作等。同时,我股室还认真对待各级的检查,认真做好软件、硬件建设,在“四五”普法、综合治理、农民减负、依法行政、创平安单位、基本农田保护、“三费检查”、矿山安全等专项检查中,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并得到各级的好评,为局全面工作做出了一份力量。

六、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国土资源执法力度不大,执法手段不硬。在土地违法案件查处工作上与年初制定的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对土地违法行为已结成事实的,缺少强有力的查处手段。

七、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是对外查处国土资源违法行为,对内实行监督案件受理,行政处罚;依法对土地、矿产资源规划、开发、利用、保护、管理、整理和权属变更及储备运营进行监督检查;清理整顿土地、矿产市场;协办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协助处理涉及国土资源的其他违法案件。但目前的执法监察工作现状和执法监察工作职能是大相径庭,没有很好的履行自身的工作职能,这主要是表现在:

1、对工作中的问题不能作深层次的分析,思考不深刻。觉的只要完成对外查处,不出问题,就满足了。工作干劲没有持久性,在工作中出现有惰性的思想。

2、工作管理力度不大,没有很好的理顺执法监察工作关系,不能够严厉执行国土资源法律法规和上级的有关政策,但总是碍于面子,不好意思,得过且过,不愿得罪人。认为工作只要过得去就行,没有养成好工作习惯,工作主动性不强。

八、明年工作措施

为切实有效的遏制和查处国土资源违法行为,树立国土资源行政执法的严肃性,规范我县国土资源市场管理秩序,我股将在20__年做好以下几点:

( 一)抓好《土地管理法》、《矿产资源法》等法律法规宣传工作。

根据我县目前经济快速发展与土地供需两者之间的矛盾,组织在全县上下开展国土资源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活动,制定《法制宣传工作实施方案》,在“3·19”矿产资源宣传日,“6·25”土地宣传日、“7·1”行政许可法宣传日、“12·4”法制宣传日期间,印发国土资源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以及便民措施的宣传材料,丰富宣传内容,拓宽宣传渠道,扩大宣传氛围,加大宣传形式。将以往单一的宣传方式改为固定场所、媒体报道、短信发送等形式进行宣传,将宣传的内容面向基层,深入到群众,发放到企业,提高广大群众充分认识保护和管理国土资源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二)严格依法查处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违法行为。

加大土地管理的依法行政力度,对各种土地违法行为做到调查清楚,程序规范,处理得当。对处理结果要跟踪落实。对各种违法占地行为予以坚决打击,决不手软,杜绝查而无果现象发生。

1、严格禁止乱占滥用土地现象的继续发生。对违法占用土地以及擅自与农民集体或个人签订征用、租赁土地协议进行非农建设等行为的,报县政府批准后一律予以立案调查,严肃处理,坚决杜绝以任何形式违法占用土地现象的发生。

2、严肃处理各类企业违法用地行为。对全县各类企业违法用地行为依法逐宗进行立案查处。其中,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依法处理后,给予补办用地审批手续。

3、加大土地执法监察力度。主要是执法监察违反土地市场隐形交易、违规拍卖、违反《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供地、擅自减免土地出让金或低价出让土地、擅自转让出租抵押划拨土地使用权、擅自将划拨土地改为经营性用地、擅自利用划拨土地和集体土地进行经营性房地产开发等违法问题。

针对上述几点,不仅查处土地违法行为,更要查处违法责任人及涉及的相关人员,以点带面来推动严格土地管理的工作落实。

(三)开展国土资源动态巡查工作机制,及时有效制止国土资源违法行为。

1、坚持矿产资源动态巡查制度。主要采取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排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县无证开采点进行了全面排查,对发现的重大无证开采点,报县非煤矿山领导组后成立联合调查组进行查处,坚决遏制矿产资源违法行为的上升势头,切实维护采矿权人的合法权益。

2、加大土地动态巡查力度,以每周二和周四定为巡查日。制定巡查路线,加大巡查范围,认真做好巡查记录和现场勘察记录,将各乡镇辖区内的基本农田变化、利用、执行情况做为重点巡查,严格贯彻落实基本农田“五不准”的执行情况,对当场发现的问题,就地依法制止解决,对已结成违法事实,严格按照国土资源部制定的《查处土地违法行为立案标准》及相关法律规定严肃查办。

3、坚持与县城建委监察大队联合巡查执法制度,进一步加化执法力度,提高执法水平,形成执法合力,更好地打击城乡各类违法乱占土地滥建房屋行为,对管辖区域进行每周四的联合巡查,对城乡各区域违法违规占地建房的行为做到早发现,早制止,早查处。

(四)认真处理国土资源案件,妥善解决问题。

为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认真解决突出问题,妥善处置,有效的维护社会稳定。确定接待员,负责来信来访的接待工作,树立热情接待文明待客的工作态度,严格贯彻首问责任制。对各类案件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归口办理”的原则和《条例》的有关部门规定及时加以处理,对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当事人书面答复和解决,做到来访有记录、问题有答复、处理有反馈。同时,认真排查存在的各类矛盾隐患,积极做好上访当事人的思想工作,稳定来访人的思想情绪,力求从源头上制止群访、重复访的事件发生。

(五)建立健全执法监察上下监控体系。

第8篇:行政执法考试案例分析范文

1.1以真实性审核为主要内容的经常项目外汇管理适合我国对外经济发展趋势,符合IMF第八条款的要求。目前我国仍对资本项目实行管制,这就要求经常项目外汇收支应当具有真实、合法的交易基础,以避免资本项目收支假借经常项目名义规避管理。因此对经常项目严格进行真实性审查是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对外汇管理的要求,也是符合IMF第八条款的。为了适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涉外经济迅猛增长的形势,经常项目外汇管理适时调整管理理念,改进管理手段,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取消部分限制,不断简化审核手续,缩短业务办理流程,其管理内容、方式及手段日趋完善,极大地促进了贸易便利化,切实履行经常项目可兑换的承诺。

1.2经常项目外汇依法行政所依据的法律法规的情况。经常项目外汇管理具有监管与服务、日常外汇监管与行政许可相互交织、界线模糊的行业管理特征,其法律依据基本上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以及根据《条例》所制定的规章、规范性文件和少数的内部操作规程。由于大部分经常项目外汇管理的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制定时间早于《行政许可法》的实施时间,因此,目前列入行政许可范围的经常项目外汇行政许可项目所含内容与《行政许可法》所规定的内容存在一定的差距,如普遍缺失公示和受理时限等。

1.3经常项目外汇依法行政工作开展情况。

1.3.1不断创新经常项目外汇依法行政管理手段,服务被许可人,提高行政许可效率。随着我国经济日益融入全球经济,国际资金流量不断增大,对我国经常项目真实性审核提出了新的要求,经常项目外汇管理严格遵照《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实施外汇管理行政许可有关程序问题的通知》的精神不任意增设行政许可项目,同时不断创新管理手段,以促进贸易便利化。如:外汇局福建省分局从提高行政效能,创新操作模式出发,设计开发了“贸易外汇服务直通车”(以下简称“直通车”),即企业的出口收汇核销单通过外汇局网上核销报审系统审核通过后,可利用“直通车”查询和打印“已核销清单”,税务部门可以通过“直通车”查询企业的已核销信息,大大方便了出口企业核销退税。通过“直通车”这一交流信息的纽带,向企业和相关监管部门提供全新、高效、便捷的网络信息服务平台,实现外汇局、税务部门、银行及企业间的流畅沟通。又如:外汇局福建省分局充分利用科技手段改进名录监管方式,开发了新的银行端的名录(单)信息外网查询系统,真正实现全省企业“名录”监管信息的实时公布和共享,提升了进口单位付汇备案核准的行政许可工作效率;同时,还取消辖内进口异地付汇事前备案制,所辖进口名录企业需到省内异地银行办理售付汇业务的视同本地付汇管理,企业无需逐笔办理备案手续,凭有效商业单证到付汇银行直接办理进口付汇业务,降低了企业成本;此外,在按规定每月定期清理进口付汇逾期未核销的基础上,采取灵活多样的逾期催核方式,充分利用外汇局“直通车”的功能,定期将企业进口付汇逾期未核销明细信息挂到“直通车”上,进口企业无需亲自到外汇局就可及时了解自身进口付汇逾期情况,方便企业管理,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

1.3.2许可与监管并举,完善被许可人从事行政许可事项活动的事后检查和管理工作。对被许可人从事行政许可事项活动的监督检查采用非现场核查和现场核查相结合的方式。在非现场核查中,主要采用各类外汇收支风险预警指标,运用各种专业化的统计、分析方法,密切关注地区资金交易的关键问题,实现对辖内外汇资金流动的即时监控和管理,完成相关的业务分析及预测,同时有针对性地对异常交易行为进行跟踪检查,从而实现促进贸易便利化和有效监测外汇资金流动的最终目标。在现场核查中,以外汇监管和服务并重为宗旨,注重政策宣传,对被许可人从事行政许可事项活动中的薄弱环节、违规环节进行监督,促其整改,从而确保地方经济稳健运行。

1.3.3做好经常项目依法行政的内部监督检查工作。创新依法行政内部监督方式,采取上级对下级、本级自设检查组、下级对上级的检查方法,从内控制度建设、日常监管及非现场核查等方面开展经常项目依法行政内部监督检查工作,以防范风险。同时,将内部检查与员工业务培训有机结合,不断提高员工的政策解读能力、系统运用能力和监测分析能力,确保经常项目各项管理制度的贯彻落实,避免发生偏差,进一步提升经常项目依法行政水平。

2.我国经常项目外汇依法行政存在的问题

2.1经常项目行政许可所依据的法律层级较低,大多是规范性文件或内部操作规程。经常项目行政许可所依据的法律层级较低,常常只能依据规范性文件甚至内部操作规程执行。依据内部操作规程实施经常项目外汇行政管理,特别是实施行政许可,其行政合法性值得置疑,容易使外汇管理部门在经常项目外汇行政诉讼中处于极为被动的地位。如:《保险业务外汇管理操作规程》以操作规程形式下发执行,因其中所含内容欠严密性,因而法律效力低,不宜作为行政执法的依据,否则在行政诉讼中极可能处于不利地位。

2.2经常项目行政许可项目的确定不准确。《行政许可法》第十三条规定“行政机关采用事后监督等其他行政管理方式能够解决的”可以不设行政许可。但由于管理对象和目标的特殊性,经常项目外汇管理领域的行政监督与行政许可常常处于界限模糊的状态,一些原本具有明显行政许可特征的事项因为管理目标和手段的变化,不再具有行政许可的明显特征,而成为事后监督管理行为,相反,一些原本的监督管理行为也会因管理目标变化的需要而成为具有明显行政许可特征的行政行为。可见,经常项目行政许可与经常项目其它行政管理行为常常处于互相转化的不确定状态。《行政许可法》中行政许可实行项目管理制度,而项目管理制度中项目设定的相对稳定性就和经常项目外汇管理的上述特征构成了矛盾,现行项目表中的16项经常项目行政许可事项,有的就已不具备明显的行政许可特征,而那些具有明显行政许可特征的却又未被列入现行项目表中。如:随着进出口经营权门槛的放宽,企业的外贸经营申请只需办理登记备案,进口名录管理实质上只是进口付汇企业档案信息的管理,不带有行政许可的色彩;同时,进口付汇核销属于日常当场办结的事后数据核销业务,不涉及行政许可内容,而这些却都被列入行政许可范围,给管理者与企业带来不必要的程序和麻烦。又如:《个人外汇管理办法》及《个人外汇管理实施细则》规定的个人提取外币现钞备案具有明显的行政许可特征,但却未被列入现行项目表中。再如:《个人外汇管理办法》实施以来,个人结汇和境内个人购汇实行年度总额管理,外汇局不再核准个人结汇、购汇等业务,但现行项目表中却仍有此项目。

2.3经常项目外汇管理法规之间衔接不严密。经常项目外汇管理法规之间衔接不严密,如:作为贸易进口项下发生的从属费用——进口索赔,未被纳入目前贸易进口外汇收支管理规定中,因而,时常被划为非贸易外汇管理所属内容;而在非贸易方面,虽制定了“国际赔偿”售付汇的规定,但又特别指出不含国际贸易项下的赔偿,导致进口索赔资金管理徘徊于贸易和非贸易之间,其资金性质难以有效区分和界定,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外汇局、银行内部都易产生扯皮或推委现象,出现监管“盲区”。

2.4经常项目外汇管理法规与《行政许可法》之间衔接不严密。随着我国融入全球化市场,经常项目下的外汇收支,无论是交易主体还是交易规模都将大幅度增加,需要不断创新监管手段和方式才能适应经济发展。但是,制定行政监管法规或实施行政许可都必须经过一定程序,特别是实施行政许可必须经过一段较长的时间审批,往往滞后于行政监管措施的制定。这就使经常项目外汇管理法规在与《行政许可法》的衔接方面产生了问题。《行政许可法》出台后,经常项目外汇管理系列法规因涉及面太广,只能针对许可项目和核准时限进行了全面疏理,原有经常项目相关规定与《行政许可法》在细节上的不吻合之处尚未及时全面调整,因此,在日常业务中凡遇这种情况一般按经常项目内控制度办理,未完全与《行政许可法》的规定相吻合。如:《行政许可法》第三十二条规定“……行政机关受理或者不予受理行政许可申请,应当出具加盖本行政机关专用印章和注明日期的书面凭证。”此份书面凭证由于内控制度未做规定,因此,日常业务中常常缺失。

3.推进经常项目外汇依法行政建设的建议

国家外汇管理局在《行政许可法》施行后应将《行政许可法》的精神贯穿于经常项目外汇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正确履行外汇管理职责,因此,只有建立以《行政许可法》为核心元素、以外汇管理系列法规为主要内容、以完善的经常项目内控制度为保障的管理框架,培养一支懂法、文明的队伍,才能许可与监管并举,权责分明,有效推进经常项目依法行政进程。

3.1在思想上牢固树立依法行政的观念。依法行政是我国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依法治国原则在行政领域的具体运用,只有在思想上牢固树立依法行政的观念,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的精神,才可使外汇管理准确步入法制化运行的轨道。现阶段,推进经常项目依法行政工作主要应着手积极推进贸易便利化,坚持资金流入和流出均衡管理,争取监管与服务双赢,以真正落实执政为民,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

3.2依据《行政许可法》制定或完善经常项目外汇管理法规,修正旧法规或出台新法规,应严格遵守《立法法》,遵守法定程序和法定权限,充分考虑上位法与下位法的统一问题,实现立法超前、执法公开透明,以适应新形势的挑战。因此,建议国家外汇管理局应将《行政许可法》的具体要求作为核心元素,全面开展对外汇管理法规的制订和修改工作,及时重新调整有关办法和规定,完善外汇管理法规体系,特别应针对外汇管理法规存在监管空白点、法规之间的冲突、目前尚存争议的操作规程等问题,进行统一规范,增强法规的统一性、可操作性,以保证经常项目外汇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真正做到由内而外地将《行政许可法》与经常项目外汇管理有机结合。同时,对经常发生的外汇业务,应设计统一格式的文本,且最好植入各相关的系统中,由系统自行打印,以规范操作,便利企业,提高行政审批办事效率。

3.3建立完善的经常项目内控制度,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增强被许可人的自律能力。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硬约束使经常项目真实性审核面临开放与管制的矛盾。《行政许可法》限制了行政机关的权力,规范了行政机关的行政许可行为,便利了被许可人。外汇管理部门只有管理适度,才能正确行使外汇管理职责,有效推进经常项目依法行政进程。因此,外汇局应集中精力,制定完善的内控制度,内部分工应做到明确并细化,以加强自我保护能力,避免责任不明、互相推诿;应加大外汇检查处罚力度,震慑外汇违规行为,以维护外汇市场的经营秩序;应加大外汇法规的宣传力度,正确引导银行、企业、个人自觉遵守外汇法规,合法、合规地利用外汇资源,公平、公正地在外汇市场上进行竞争。

3.4加强对行政许可业务人员的培训。建议国家外汇管理局加大培训力度,每年集中业务人员进行法律培训,更新法律知识。基层外汇局也应当采取专家授课、考试、案例分析等方式,组织有针对性的集中学习和培训,提高业务人员对法规的应用能力和依法行政水平。

第9篇:行政执法考试案例分析范文

一、实践性是公共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

公共管理类专业所要研究的是政府和非政府公共部门为实现公共利益,针对公共事务而开展的管理活动,公共管理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本身就是一种实践。该专业本科阶段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从事公共事务管理及公共政策研究分析的应用型人才,实践与操作是该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石[1],实践教学的效果是决定公共管理类专业教学质量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公共管理类专业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和应用性,如果公共管理类专业缺乏有效的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出来的只能是死记教材内容、缺乏动手和创新能力的学生。

二、传统实践教学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实践教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等手段,获得基本技能和感性认识,进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教学活动组合[2]。它既包括验证性实验,也包括为解决实际生产和社会中的具体问题、提高创新能力而开展的参与性和研究性活动,还包括以了解社会和国情、提高全面素质为宗旨的假期社会实践。公共管理类专业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主要包括课堂实践环节、毕业实习环节、暑期实践环节等,大部分学校把毕业实习环节作为实践教学的主体。以笔者所在的河北师范大学为例,我校所开设的公共管理类本科专业包括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等。在课堂教学中,任课教师根据课程的具体性质,在进行案例教学的同时适当加入实践教学的内容,但很少涉及专业技能训练的内容。从毕业实习环节的教学来看,这三个专业主要采取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模式,根据前几届毕业生的实习情况,85%以上的学生选择了分散实习的方法。在暑期实践环节,主要采取了学生自由组织实践小分队、并由教师进行指导的方式,大部分调研主题均能够结合当前公共管理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展开。原有实践教学模式至少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问题:(1)无论在课堂教学环节、毕业实习环节还是暑期实践环节,均没有很好地体现专业技能训练的内容,这对于应用性极强的公共管理类本科专业来讲,不能不说是教学内容方面的缺失。(2)由于准备研究生入学考试和找工作等原因,原有毕业实习模式造成了更多的学生选择“分散实习”,在这种模式下,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很难得到保证,实习过程往往变成了“放羊”管理。(3)暑期社会实践的效果并不明显。根据笔者对另外几所学校的调查和访谈,发现上述河北师范大学在公共管理类本科阶段人才培养的情况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当前我们急需探寻一种新的实践教学模式。

三、对公共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目标、内容及途径的重新认识

1.实践教学的目标定位和具体内容公共管理类专业的教学,除了要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公共管理基本知识外,更应加强学生公共管理技能的训练。公共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和锻炼学生公共管理能力,提高学生公共管理专业技能,提高学生解决管理中具体问题的实践能力,这包括管理、组织、决策和执行等一系列能力。[1]结合本科阶段学生的特征,笔者认为,公共管理类专业本科阶段所要训练的技能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组织管理技能、社交沟通技能、行政执法技能、调查研究技能、统计分析技能、公文写作与处理技能等。公共管理类专业的实践教学应主要围绕上述专业技能展开训练,逐步提高学生对公共管理类专业技能的认知水平和实践水平。

2.实践教学的途径选择

传统教学模式把实践教学的重心放在了最后毕业实习阶段,由于受到找工作和考研的影响,很难保证效果;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尽管是每年都要进行的,但实践内容又很难贴近学生所学的专业;传统的课堂教学只重视了知识传授和案例分析,很少有实践和实训的内容。这就意味着,在传统实践教学的基础上,我们急需探寻一种常态的、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结合我校的具体情况,笔者认为,公共管理类专业的实践教学可以通过以下两种途径加以完善:一是通过学生参与管理类项目的研究,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和相关专业技能,着重培养学生调查研究、统计分析、项目论证和撰写研究报告等方面的技能;二是通过学生接触和参与管理活动,解决管理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提高学生公共管理专业技能,着重提高学生组织、协调、沟通、社交等方面的技能。

四、来自河北师范大学的新探索

我校(河北师范大学)团委一直开展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由教师指导本科生申报和承担一定科研项目,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另外,从2006年开始,学校统一开展了“顶岗支教”工程,并走在了全国高师院校的前列。在这样的背景下,我校公共管理类专业在如何借助“学生科技创新”平台和学校统一的“顶岗支教”大平台,强化公共管理类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1.借助“学生科技创新”平台的实践教学模式我校公共管理学院的学生在历年科创活动中成绩是比较突出的。例如,2009年全校学生科创项目共有56个结题项目,其中公共管理学院有8项,排在21个学院的首位(与生命科学学院并列)。2010年的数据,同样支撑了这一结论,无论是立项率、结项率、获奖率均远远高于全校平均水平(表1)。表1的数据说明公共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在参与学校科技创新活动中具有很强的优势,所申报的研究项目均能紧密抓住本专业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通过参与管理类项目的研究,提高了学生科学素养和相关专业技能,培养了学生调查研究、统计分析、项目论证和撰写方面的技能,不少作品获得了全国和全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奖。借助这一平台,公共管理类专业的实践教学取得了长足进步。在借助“学生科技创新”开展实践教学的模式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急需解决。主要表现在:缺乏针对这种实践教学活动统一的、规范的、专业的实践训练标准;学生在项目申报过程中内容分散、方法不得体、撰写不规范等问题比较突出;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属于业余活动,未被列入正式教学活动。为此我们建议:第一,将教师指导“学生科技创新”纳入正式实践教学环节。指导教师要在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的选题、论证、申报、调研、数据分析、撰写论文和报告等各个环节,给予统一规范的指导;第二,学生科创活动应当围绕本专业相关问题展开,学院和专业教师要在“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和专业技能训练实践教学联结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第三,为学生补充《公共管理研究方法》《管理学数量分析方法》《项目研究撰写规范》等方面的相关知识;第四,鼓励教师将自己所承担的相关研究项目引入到实践教学环节;第五,学校出台相关政策,对指导学生科创活动的教师计算教学工作量并给予资助和奖励。2.借助学校统一实习平台———“顶岗支教”的实践教学模式我校的“顶岗支教”平台主要针对师范类学生展开,高年级学生在经过系统培训达到中学教师的基本要求后到农村中学开展为期半年的“全职”教师岗位锻炼,并充分利用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对农村中学被顶岗教师进行置换培训。目前,“顶岗支教”平台和组织体系已经日趋完善,截至2010年7月,该平台涉及到河北省11个地市的72个县市。公共管理类专业虽然属于非师范类专业,但是可以借助这一大平台展开一系列的实践教学活动,着重解决学生在具体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学生公共管理专业技能,尤其是组织、协调、沟通、社交等方面的技能。借助这一大平台开展公共管理类专业的实践教学,必须选择一些适合公共管理类专业的实习岗位。目前所考虑到的有以下几个:班主任助理、学校团委书记助理、村干部助理、乡镇社区主任助理。学生进入这些岗位后,应由原岗位工作人员和指导教师进行系统指导。在具体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之前,应当明确实践教学和技能培训的主要内容,利用一段时间由相关教师对上述技能进行课堂讲授,每名教师应对所需训练的技能进行讲解和分析,并布置专项训练任务。由于实习点比较分散,在学生进入实习点后,每个实习点应至少有两名以上的全程指导教师,由指导教师辅导学生完成在实习岗位上的技能训练任务。在实习过程中,学生同时可以借助互联网等通讯平台,获取校内或其他实习点教师的帮助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