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务分析的目的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投资项目 评估 财务分析 风险控制
项目经济评价包括财务评价和国民经济评价两个部分。财务评价指的是项目经济效益分析,这是投资决策者关心的首要问题。其基本内容包括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还有抗风险能力。这里所说的项目财务分析,与一般企业的财务分析有所不同,项目财务分析主要是事前分析,企业的财务分析则主要是重事后分析。项目财务分析是一套预测出来的财务数据,基于一定的经验标准来估算。这种分析是基于项目整个生命周期,因此资金时间价值的动态方法包含其中。
项目财务分析主要为发起人或企业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以便于科学决策。项目财务分析的作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提供项目成本管理尽可能详尽的信息和数据,二是提供信息支持,为投资者提供科学的投资决策依据;三是明确项目投资的风险,为投资人提供风险应对措施。
1.项目财务分析的主要内容
财务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主要的部分:项目的财务盈利能力分析、项目的债务清偿能力分析和项目的风险能力分析。
1.1项目的盈利能力分析
盈利能力评价指标可以分为两大类:一大类是贴现指标,另一大类是非贴现指标。盈利能力分析是项目经济评价中占有突出的地位的分析。这一科学分析将决定项目是否可行。如何做好这一重要标准的分析,十分重要。它需要经济分析师科学编制现金流量表和损益表,综合考虑各项因素,计算出财务内部收益率,计算出财务净现值等指标,依据这些指标判断项目的盈利能力。
1.2项目的偿债能力分析,指的是根据有关财务报表,通过计算借款偿还期、利息备付率、偿债备付率等指标,科学评估在设定的计算周期内,项目各年的财务状况,以及偿还到期债务能力。在苹果计算中,采用借款偿还期指标的话,可以不再计算备付率指标,反之亦然。
1.3项目的风险能力分析
项目投资总会面临很多风险。因此,在项目实施前,必须做好盈亏平衡分析,尽量保证盈亏平衡,还要做好敏感性分析,尽量避免预测产生的偏差带来的潜在风险。
具体来说,重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盈亏平衡点分析。这一平衡点来自于销售收入和全部成本之间的计算,当销售收入与项目的总成本持平时,意味着项目盈亏平衡;当销售收入高于项目的总成本时,意味着项目实现盈利;当销售收入低于项目的总成本时,意味着项目实现亏损。因此,盈亏平衡点的确定十分重要。二是投资回收期分析。所有的投资都要有一个合理的回收周期。但是,回收周期的确定却存在不同的计算方法。一种是静态投资回收周期算法,一种是动态投资回收周期算法。静态投资回收周期的算法没有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只是计算了全部投资要用多长时间能够实现净收益。而动态投资回收周期算法则考虑了各年的净现金流量,这是一种常用的算法,它按基准收益率折成现值来计算,因此更科学,也更符合现实需要。这样比较起来,静态投资回收周期算法得出的投资回收周期,一般来说是比较短的,很可能因此误导了投资人的决策;而动态投资回收周期算法得出的投资回收周期则比较长一些,因此,从投资人的角度考虑,该项目未必理想。投资回收期就是用这两种方法,通过测算某项目的投资总额,通过测算未来几年内现金净流量,得出投资回收期的长短,在与基准投资期、产品生命周期进行比较后,投资人可以科学确定该项目的风险有多大,是否可以确定投资。
三是敏感性分析。这一分析一般指的是指通过预估当某一不确定变量发生某种程度变化时,如销售量、人工成本、固定性成本和材料成本等的变化,项目投资决策所依据的净现值、投资回收期等指标将相应如何变化,它从定量的角度分析。其实是通过逐一改变相关变量数值的方法,解释关键指标受变动因素影响大小的规律。它可以预测新项目的风险大小,提高分析投资决策指标对不确定因素的敏感程度,也提醒了投资人风险意识,这也是风险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
2.项目财务分析的主要步骤
项目财务分析包括定性分析性和定量分析两个部分。其中,定量分析最为重要。定量分析为什么如此重要呢?主要是因为它以项目财务报表的编制、项目财务分析指标作为计算的依据,由此做出科学的数据结果,并对这些数据结果做出整理和分析,作为项目财务的可行性根本依据。
项目财务分析由以下若干步骤组成:
2.1 数据搜集
在实施项目财务分析前,先要做好基础性工作,也就是根据分析的需要,采取各种切实可行的手段,搜集有项目有关的各种数据参数,为下一步的数据预测等工作打好基础。这些相关的数据参数应该既包括国家、地方相关的财政、税收政策等硬性、强制性的规定,也包括相关项目的有关参考数据,还应该包括依据市场调研得来的造价、运营成本数据和项目结束后可能产生的维护成本等数据。
2.2数据预测
根据得出的数据,做好项目的事前分析。由于项目尚未开展,因此,此时的数据还是预测性数据。但是,这些数据已经与实际的项目收益与成本相差不远。在这一阶段,主要要做好项目收益和成本相关预测数据、产量与销量相关预测数据、销售价格与收入相关预测数据以及成本与税金相关预测数据。
2.3编制项目财务分析用报表
项目财务分析用报表分为基本报表和辅助报表,其中基本报表包括项目现金流量表、项目损益表、项目负债及其偿还表、项目资金来源与运用表、项目资产负债表等。对收集和预测的项目财务数据进行全面的汇总和整理,编制项目财务分析用报表,使这些数据之间形成内在联系。
2.4全面进行项目财务可行性分析
项目财务分析主要是通过编制和计算动态财务分析指标去进行项目财务可行性的分析与评价。因此在进行项目财务分析时必须要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对于不同时间点上发生的项目现金流量采用折现等方法将其换算为现在或未来同一时间点上的现金流量值,以保证不同项目方案或不同项目财务分析具有同等的价值基础。
2.5确定项目财务可行性分析结论
这是最后一步的工作。根据以上4个步骤的认真工作,此时就可以项目的财务可行性报告了。其实,这也是最重要的一步,要求经济审计师认真落笔,不夸大,也不缩小,客观公正地明确此项目是否可行,多大程度上可行,真正实施后会遇到哪些可以预测的问题和不可预测问题。
3.项目财务分析的主要技术方法
3.1资金时间价值
资金时间价值是指等额货币在不同时间点上具有不同的价值,即随着时间的转移,资金会发生增值。资金增值的途径有两个,一是资金投入生产经营取得利润,二是资金存入银行。后者由于存款人推迟消费要得到相当于利息的补偿。两种来源相对应,资金的时间价值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利润,二是利息,它们也可以用利润率和利息率表示。习惯上,人们一般使用资金价值的相对量,即利息率和利润率来衡量资金的时间价值。
3.2静态分析方法
这一方法主要包括静态投资回收期法、借款偿还期法、资本金利率法、资产负债率法、流动比率法和投资利润率法等。这一方法计算简单而且实用。因为它对项目进行投资分析时,忽略货币资金的时间价值,只是对项目的可行性报告进行粗略的评价。
3.3动态分析方法
这一方法对项目的分析较为全面,充分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在此基础上对项目进行考核,与静态分析方法相比,这种方法更为实际、合理。包括动态投资回收期法、净现值法和IRR法与MIRR法。
参考文献:
[1] 邓燕,陈亦璇.基于战略视角的财务分析框架及指标体系探讨[J]. 现代商贸工业. 2011(16)
[2] 胡世怡.项目财务分析中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研究[J]. 市场周刊(理论研究). 2010(06)
财务效益分析是根据国家现行财税制度和价格体系,分析、计算工程项目直接发生的财务费用和效益、编制财务报表、计算评价指标、考核工程项目的盈利能力、清偿能力以及外汇平衡等财务状况,据以判别工程项目的财务可行性。它是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和工程项目评估的核心内容,其评价结论是工程项目取舍的重要决策依据。
一、成本收益分析是工程项目财务效益分析的实质
工程项目财务效益分析,首先要考虑的是货币时间价值,分析工程项目在其计算期内对企业现金流量的影响,计算相关指标,决定其是否可行,其实质是特殊的成本收益分析,要抓住这一切入点论证、计算则事半功倍。
(一)项目成本――建设期的投资总额。建设期为建设起点至投产日止。在建设期投入的全部资金假设下,建设期净现金流量为负的原始投资额。对于单个固定投资项目,在建设期不为零时,用来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原值不但包括固定资产投资额,而且包括建设期的资本化利息额。
(二)项目收益――经营期的净现金流量。对于某个项目,其对企业的净现金流量影响与利润影响总和相等,但净现金流量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比利润指标客观、又无风险;同时,其考虑货币时间价值,便于动态地、准确地评论具体投资项目的经济效益。
(三)论证工具――时间数轴。年金的终值及现值用时间数轴来分析,将问题浓缩到一根数轴上,使问题一目了然。具体步骤有:
1.根据题意中涉及期限,画出时间数轴;
2.确定每一时点的现金净流量,注意期末和期初的区分;
3.根据已知,使用适当系数,列出等式,求出未知。
(四)折现率――货币时间价值观念的体现。其选择至关重要,一般可选:1.投资项目的资金成本;2.投资项目的机会成本;3.建设期用贷款实际利率,而经营期用全社会资金平均收益率;4.行业平均资金收益率。
(五)评价指标――不同时点成本与收益对照的产物,是决策的依据。如:净现值是将不同时点的净现金流量折现至起点并相加的值,为项目的净收益。内含收益率为假定净现值为零,使用逐一测试法及内插法所求得的折现率,为项目的实际收益率。年等额回收额是在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前提下,把净现值平摊到项目计算各期的值,其便于不同计算期项目之间的比较。归纳如表1。
二、财务效益分析的程序
工程项目财务效益分析是在项目市场分析和工艺技术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它主要是利用有关的基础数据,通过编制财务报表,计算财务评价指标及各项财务比率,进行财务分析,做出评价结论。其基本程序包括:
(一)收集、整理和计算有关基础财务数据资料。根据项目市场分析和工艺技术研究的结果、现行价格体系及财税制度进行财务预测,获得项目投资、销售(营业)收入、生产成本、利润、税金及项目计算期等一系列财务基础数据,并将所得的数据编制成财务报表。
(二)财务效益分析指标的计算与评价。根据基本财务报表计算各财务效益分析指标,并分别与对应的评价标准或基准值进行对比,对项目的各项财务状况作出评价,得出结论。
(三)进行不确定性分析。通过盈亏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概率分析等不确定性分析方法,分析项目可能面临的风险及项目在不确定情况下的抗风险能力,得出项目在不确定情况下的财务效益分析结论或建议。
(四)作出工程项目财务效益分析的最终结论。由上述确定性分析和不确定性分析的结果,对工程项目的财务可行性作出最终判断。
三、工程项目财务效益分析实例
例:某企业第一年初借款300万元建造厂房,借期10年,每年末付息3万元;第一年末投入50万元流动资金开始试生产,因该项目投资当年营业收入增加150万元,付现成本增加50万元,从第三年起,正常经营,历时10年,每年营业收入增加200万元,经营成本增加90万元,期末残值6万元,流动资金于期末收回,所得税率为30%。设折现率为10%;(1)求各年净现金流量;(2)求项目净现值;(3)求项目年等额回收额。
分析:(1)固定资产原值=原始投资额+建设期资本化利息
通过以上实例,在工程项目财务论证时,抓住实质内容,把握成本、收益分析这一切入点,其优势尤为明显。其一,它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并全面考虑了工程项目在整个寿命期内的经济状况;其二,它的经济意义明确直观,能够直接以货币额表示工程项目的净收益;其三,它能直接说明工程项目投资额与资金成本之间的关系。
四、工程项目财务效益分析应注意的问题
(一)折旧模式对现金流量的影响
在不考虑所得税的情况下,折旧额变化对现金流量没有影响。因为不论企业采取什么样的折旧方式,所改变的只是成本的收益大小,不会改变实际现金流量的发生模式。也就是说,折旧额增加(减少)与收益减少(增加)的数额是相等的,因此折旧变化不影响投资价值。但引入所得税后,折旧抵税作用直接影响投资现金流量的大小。
估计工程项目现金流量的目的是为了计算工程项目现金流量的现值,由于不同折旧模式下的各年折旧额不同,各年税赋节余不同,因此在贴现率一定的情况下,不同折旧模式下的税赋节余现值也不同。但这种影响并不反映投资项目内在的经济效益,只是方法不同而已。
(二)利息费用
在工程项目财务效益分析中,利息费用对投资项目影响主要有两种分析模式,一种是将这些影响因素视作费用支出,从现金流量中扣除;一种是将筹资影响归于现金流量的资本成本(贴现率)中,在实际工作中广泛采用的是后一种方法。这是因为,在给定资本结构的情况下,可随时根据不同的负债水平和风险情况调整项目的贴现率。这里的贴现率一般是指为工程项目提供资金的投资者要求的收益率,在市场均衡的条件下,项目投资者要求的收益率就是项目的资本成本。如果从项目的现金流量中扣除利息费用,然后再按此贴现率进行贴现,就等于双重计算筹资费用。
(三)通货膨胀对项目现金流量的影响
通货膨胀是影响当今经济社会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在工程项目财务效益分析中,对通货膨胀的处理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用名义利率计算项目现值,一种是用实际利率贴现。
名义利率是指按货币面值计算的利率,实际利率是指按货币实际购买力计算的利率。用名义利率贴现时,所有的现金流量,如销售价格、原材料成本、工资费用等都要按通货膨胀后的价格计算。但在计算时要注意各种现金流量受通货膨胀的影响程度是各不相同的。如工资增长率通常要快于通货膨胀率,而折旧引起的税赋节余则不随通货膨胀的变化而变化。因此不能简单地用一个统一的通货膨胀率来修正所有的现金流量。
用实际利率进行贴现时,未来各期现金流量均按不变价格计算,这种方法在实际中较少采用,但只要运用得当,两种方法的结果是一致的。
【关键词】复合型人才;财务报表分析;课程设置
一、引言
企业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以及为社会提品和服务的重要承载体,对绝大多数的大学生来说,毕业后的工作将与企业发生关联。而财务报表是企业与外界之间进行沟通的重要载体,因此,任何想要了解企业的人,首先要理解企业自身特有的语言,也就是理解企业财务报表所提供和传达的信息。
从作者几年来从事本科生教学的经历来看,财务报表分析课程已从最初只有本专业(财务管理)一个班尝试性的开设,发展到现在授课对象扩展至金融、经济、企业管理、新闻、统计、外语等不同专业背景的其他本科生及研究生。这一方面体现了学生对财务报表分析知识的渴求;另一方面,如何定位不同专业背景下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培养目标,并设计出合适的课程内容体系,也是本文作者不断思考和摸索的一个问题。根据以往的教学实践和教学反馈,本文认为在目前环境下,把财务报表分析的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复合型人才是比较恰当的,在此培养目标下,本文按照“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环节-财务报表分析的深层环节-财务报表分析的关键环节”的思路设计了一套循环渐进的课程内容体系。该课程体系设计使得学生对财务报表的理解及对分析技能的掌握逐步由浅入深,既能让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时不会因为专业背景的差异而感觉到知识跨度太大,又有助于学生形成从整体和全局的角度去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新环境下的人才需求趋势与课程培养目标
专业教育是大学教育的核心,但是专而不通会导致知识专业化、思维片面化,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性要求。因此,孟焰、李玲(2007)认为“通才+专才”的组合是最佳的学生培养模式。教育部2004年进行的一次问卷调查结果也显示,72%的被调查对象认为会计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是应用复合型人才。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企业跨国经营、资本流动日益频繁,社会对人才的能力诉求呈现出由单一的专业技能型向多学科复合型发展的趋势。《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2010)中指出,会计职业已经从传统的记账、报账为主,拓展到内部控制、投融资决策、企业并购、价值管理、战略规划、公司治理等高端管理领域,但是目前会计人才结构和布局却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不相适应,高层次复合型会计人才缺乏。
由此可见,培养复合型的高素质人才是顺应当前形势及发展趋势所需。所谓复合型人才培养就是从专业特色和实际出发,培养学生多学科的知识视野和思维素质,不仅让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出类拔萃,还要使学生了解跨学科、跨专业的知识,形成融合多学科、多专业的综合能力(刘永泽、翟胜宝,2009)。财务报表分析不仅是财务、会计专业本科生必须要掌握的一门核心课程,也是许多非财务、会计专业学生深入了解企业这个组织必须要懂得的一门语言和技能,因此,该门课程能够较好地体现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三、课程内容设置
(一)教材选择
教材是教学内容书面体现的主要载体,因此,教材的选择对课程内容设置及培养目标的贯彻非常重要。在财务报表分析的教材选择方面,主要有引进国外的经典教材和选择国内编写的教材两种做法。不管是引进的经典教材或是国内自编的教材,每一本教材在编写的时候都有其自身的出发点和体系,因此也就有其自身的特色和缺点,而报表分析是一门涉及内容和知识较广、应用性很强、与实践结合较为紧密的课程,因此,也很难说有哪一本教材能够完美地囊括报表分析的全部内容或精华。引进的经典教材虽然质量较高,体系和逻辑较为严谨、缜密,但是很难体现中国资本市场上的一些特殊的制度特征和行为;国内编写的教材中,有些侧重于对报表具体构成项目的逐项分析,不利于学生形成整体思维,有些侧重于简单的财务指标计算和分析,难以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报表分析的精华所在,这些内容安排均不能够体现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对此,作者的做法是,以2-3本教材①为基础设计课程内容,根据授课进度和内容的需要,再指导学生参考具体教材具体章节的知识,并在教学过程中强化学生的这种观念:不依赖一本教材、一本书,取长补短。
(二)课程内容体系设计
上市公司提供的年度报告是我们展开财务分析的主要信息载体,面对长达几十页甚至上百页的年报,从哪里先入手看起,如何解读这些数据,在进行分析时的关键问题是什么?遵循一种由浅入深的思路,作者把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内容设计为“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环节——财务报表分析的深层环节-财务报表分析的关键环节”三个模块。每个模块所要学习的关键技能和内容如下:
1.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环节:财务报表的初步解读
会计学原理是学习财务报表分析的先修课程。基本环节中所要达到的目标是,让学生在仅有的会计学基础知识的情况下,在没有关于公司深入背景信息的情况下,仅从利润表、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三张主表以及主表之间的内在勾稽关系,对公司大致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这个环节里,涉及到的相关知识内容较少,运用到的分析方法也仅限于趋势分析和结构分析,重点是要学生理解每张表阅读的思路和重点。以利润表为的解读为例,可以通过对几个关键问题的回答来理解利润表:第一,公司盈利了还是亏损了?看利润表中的净利润额;第二,公司是通过什么方式赚钱的?通过利润表中的利润构成来分析;第三,公司真的赚钱了吗?通过对利润构成分析和结合现金流量表分析公司盈利质量如何。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应具备的基本特征
依据目标管理基本理论和我国推行目标管理的经验,所谓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就是企业在一定时期从事财务管理活动所期望达到的目的。对企业财务活动实行目标管理是一种先进而科学的财务管理方法和现代激励制度。它的核心是企业财务主管以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作为管理企业整个财务活动的基本出发点,使企业的一切财务管理行为和活动都以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作为行动指南,企业财务管理活动开始于确定财务管理目标,实施以目标作为指针,工作完成以目标来评价考核。依据目标管理确定目标的基本理论和我国国有企业推行目标管理的基本经验,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应具备如下五个特征:(1)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经济规律性。(2)统一性。所谓统一性是指作为社会主义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应该能使制约企业发展的与目标有关的几个主要矛盾达到高度的统一。(3)货币性。所谓货币性是指所命名或确定的反映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指标,必须能够以货币度量。企业财务管理是运用经济价值形式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管理,它的研究对象是企业财产物资的价值形态资金,反映经济价值必须能以货币度量。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具有货币性是它区别于企业内其他不同性质管理目标的显著性特征。(4)明晰性。所谓明晰性是指所命名或确定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必须概念清楚、措词准确、内容明确。在财务管理目标中,企业所确定的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理财工作的奋斗方向,是落实企业经济责任的条件和手段,是检查考核企业经济责任执行情况的标准,目标具有明晰性就可使目标管理方向明确、便于分解落实、有利于目标完成和执行情况的检查、考核。总之,目标具有明晰性是目标具有可操作的前提。(5)可控性。所谓可控性是指所命名或确定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必须与企业的财务管理内容密切相关,企业的理财人员对其能够进行控制。目标具有可控性是目标管理对目标确定的基本要求。以上概括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应具备的五大基本特征,这五大特征分别是从五个不同的角度来审视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它们互相补充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比较科学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评价标准。
二、对当前几个有代表性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观点的评价
运用所概括的中国特色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应具备的五个基本特征,对当前几个有代表性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观点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予以评价。
1、利润最大化目标。目标应具有的体现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性、统一性和明晰性三个特征不太相符。作为目标缺少了这三个特征,就不利于建立企业的内部利益的制衡机制,目标的激励鼓动作用也就不十分明显,这是该目标的重大缺陷。后来我国实行利润承包制的国有企业所出现的大面积亏损也证实了这一点。由于该目标缺少统一性特征,所以它未能正确处理收益和风险的矛盾。目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矛盾,导致企业出现了严重的短期行为。所以把利润作为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在现在是不太恰当的。
2、经济效益最大化目标。所谓经济效益就是企业的产出和投入的比例关系,反映企业经济效益的典型指标是企业的总资产利润率。将经济效益最大化目标与利润最大化目标相比较,它的最大优点是剔除了企业规模因素,能够直接了解企业的获利水平。但是它同样具有与科学目标应具备的前三个特征不太相符的缺点,所以它并不能克服利润最大化目标所存在的致命弱点。
3、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在利润最大化目标和经济效益最大化目标受到严重挑战时,有的就借用西方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股东财富最大化来作为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在股分制或公司制企业,用股东最大化目标替代利润最大化或经济效益最大化目标,确实有利于克服企业的严重短期行为,有利于正确处理企业的收益和风险的关系、目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
4、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近几年来,有些学者为了克服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忽略经营者、企业职工利益目标的片面性,提出了以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取而代之。
摘 要 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关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研究方兴未艾,但如何构建我国的会计理论体系,至今未取得有效突破。究其原因,关键之一是以会计目标作为构建会计理论体系逻辑起点的主张没有达成共识。本文从财务会计目标的内涵分析入手,综合评述了财务会计目标的代表性观点,在这几种观点的比较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会计实际确立了我国现阶段的会计目标。
关键词 财务会计目标 受托责任 决策有用
一、财务会计目标的含义
财务会计的目标是指财务会计系统运行所期望达到的目的或境界。财务会计作为一个经济信息系统,其基本功能是提供信息,提供经济信息就是财务会计目标的内涵,而由谁提供信息、提供何种信息、向谁提供信息、为何提供信息、提供信息的质量以及提供信息的方式便构成了财务会计目标的外延。只有正确地把握住财务会计目标的内涵和外延,才能正确地确定财务会计目标。
二、财务会计目标理论
长久以来,西方会计理论界存在着两种有代表性的财务会计目标,即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
(一)受托责任观
受托责任学派的主要代表人有美国著名会计学家Yuji Ijiri、思里斯特.帕罗科(ErnestJ.Parlock)等人。受托责任学派形成于公司制盛行时期,它的发展与公司制和现代产权理论的发展息息相关。其基本主张是:
1.会计的目标是以恰当的方式有效反映资源受托者受托经营责任及其履行情况。
2.强调会计人员与资源委托者和受托者之间的双重关系,把会计人员看成是处于委托者和受托之间的中介角色,即会计人员从客观的立场上参与到委托―受托责任关系之中,反映受托经营责任及其履行情况,会计人员的行为不受资源委托者和受托者的影响,只受会计准则的约束。
3.强调编制会计报表依据的会计准则和会计系统整体的有效性,而不是单纯强调会计报表内容本身是否有助于决策。
(二)决策有用观
决策有用观是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在其财务会计概念框架(SFACS)中的创新。决策有用学派是在证券市场日益扩大化和规范化的背景下形成的。其基本主张是:
1.会计的目标在于向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助于经济决策的数量化的信息,会计信息是经营决策的基础。
2.强调会计人员与会计信息使用者之间的关系,而不过多强调信息使用者与公司经济活动之间的关系。
3.强调财务报表本身的有用性,而不是编制财务报表所依据的会计准则和会计系统整体的有用性,研究和制定会计准则不仅使会计行为加以约束,而且使其提供的信息满足决策的需要。
(三)两种观点的关系比较
1.两种观点的相悖之处
一直以来,对两种观点的关系的讨论就未曾停止。有的学者认为,具有排他性,存在相悖之处,主要体现在:
(1)决策有用观以会计信息使用者为重,而将会计信息提供者的意愿置之度外;受托责任观则是要求财务会计信息具有协调委托者与受托者的利害关系的作用。
(2)根据决策有用观,会计人员应当而且能够向决策者提供信息,只要会计人员确信提供与使用信息的成本低于信息的效用,信息是多多益善;而根据受托责任观认为,财务会计信息必须在提供可能有损于受托者,不提供则可能有损于委托者两者之间加以权衡。
(3)决策有用观认为,会计的首要目标是提供对决策者有用的信息;相反受托责任观则认为会计的首要目标是计量受托者的业绩,即明确受托者的监管责任。但是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信息和明确监管责任是两码事,不能混为一谈。
2.两种观点的联系
在我国的研究中,更多的学者倾向于二者的折中,即既承认会计的决策有用论,也承认会计目标的受托责任观。财务会计目标的两种观点,既不是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也不能简单将两者进行折中。虽然两种观点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从根本上并不互相排斥,每一种会计理论观点都与具体的经济环境相关联,如果离开具体的经济环境去争论孰优孰劣,是无法达成一致的结论的。
三、新会计准则对财务会计目标的选择
新会计准则对财务会计目标的改动非常大,其改动不仅仅体现在内容上增加了几条具体会计准则,更为重要的是,一些会计处理方法作了较大的改动,有的甚至做了根本性的变动,而这一变动必将对财务会计目标选择有较大的变动。
(一)对财务报告的目标的表述更为符合目前的实际
以前仅仅表述为满足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而新准则为“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
(二)在基本准则中更加强调了相关性
将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单独列为一章;对旧会计准则中的“一般原则”作了大幅度的调整,在调整过程中,重点突出了相关性,并在基本准则中明确规定“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做出评价或者预测”。
(三)计量属性作了较大的变动
旧会计准则中将历史成本原则作为一项一般原则进行确认;而在新准则中将会计计量条件和属性单独作为一章,并主张引入公允价值,这是我国会计准则计量属性的重大变革。
四、结论
在我国,我们必须综合考虑当前的政治、经济、法律和文化环境的复合影响,权衡各方面的信息需求。在首先满足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信息需求的情况下,在决策有用观和受托责任观之间找到最佳切合点,使信息供需最大限度的达到均衡,充分满足各类信息需求者的需要、反映管理者受托经管责任履行情况、引导投资者和债权人正确决策。
参考文献:
[1]葛家澍.会计理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2]李端生.财会审问题综论.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关键词:私募股权;财务风险;内容;管控;措施;研究
一、私募股权投资企业财务风险分析
(一)私募股权投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私募股权投资的重要前期准备工作就是要对企业价值进行评估,但是部分国有企业资产流失严重,估值较低,导致投资收益较差,投资者难以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目的;民营企业由于财务制度不透明,财务监督机制缺失,导致企业价值估值工作难以顺利开展,没有充分使用贴现现金流方法的优势,没有对财务指标估值方法和期权期货估值方法进行比较。部分企业没有认识到企业市场股票价值的重要性,没有根据公司股票的净现值或参考市场交易价格综合定价,导致企业的实际市场价值难以得到准确的计量,使得投资者难以辨别优秀企业,投资风险增大。
(二)来自投资者的风险
投资者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投资法人内部的专业人员素质越高,资金网络越完善,投资者在使用私募股权投资方式进行投资时取得成功的可能性就会越大。反之,就会给私募股权投资带来阻碍,降低投资收益,加大私募股权投资中的非系统性风险。投资者可能会给私募股权投资企业的带来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部分企业内部缺乏完整合理的信息支持体系,没有采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对投资者的资信状况和财务实力进行记录和分析,没有对投资者的资金状况、专业能力、可靠性和诚信程度等进行调查,也没有及时建立投资者实名档案,对投资者的信用状况不了解,给私募股权投资活动带来风险,合约资金无法按时按量到账,呆账坏账问题时常出现。
(三)来自企业运营工作中的风险
私募股权投资是一种复杂的投资方式,需要花费投资者巨大的精力和时间。投资者需要寻找融资企业,并和融资企业进行多方谈判,及时着手准备法律协议,再根据双方的协议来安排资金入账工作,这一过程通常会耗费投资者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交易成本较高,需要支付大量的管理费用。同时,投资者还需要对国家的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进行了解,并要及时跟进市场的发展情况,进而权衡项目融资的盈利性、经济性、灵活性和降低风险的好处。在投资项目运营过程中,企业要及时更新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降低由于技术故障引起的风险。企业在运营过程中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成熟技术还是创新技术,无论是那种技术都要注重风险防控,对项目技术、设备可靠性、生产效率和质量、产品设计和生产标准等因素进行风险评价,识别控制技术风险。
(四)外部环境中的风险
根据公司金融相关理论知识可知,企业开展投资活动会面临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对待不同的风险,企业要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外部环境对私募股权投资企业带来系统性风险,企业内部风险即非系统性风险,非系统性投资者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控或者管理,如果是系统性风险,则只能依靠国家从宏观层面入手,完善金融市场制度,规范金融市场行为等措施来降低,企业投资者往往不能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消除系统性风险。外部风险通常有政治风险、利率风险和外汇风险、通货膨胀风险和环境保护风险等等,外汇风险又可以分为不可转移风险或者汇率/,!/波动风险。环境保护风险是企业在开展私募股权投资时,部分国家借口资源保护要求企业承担环保成本,进而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损失风险。
二、私募股权投资企业开展财务风险管理的措施
(一)做好风险评估工作
私募股权投资企业要开展财务风险管理工作,首先就要对风险进行评估。风险评估是建立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根据项目风险的特点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预测风险的大小和破坏程度。企业要对风险进行评估,将风险划分为不同的等级,根据风险等级来制定风险防控的对策和方案。企业要了解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要明确风险事件发生涉及的范围和危害程度,可以采用敏感性分析和概率性分析方法对财务风险进行评估。企业要做好风险评估工作,首先就要熟悉风险评估的内容,并要根据财务工作业务性质来选取风险评估指标。风险评估指标的选定直接影响到风险评估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选取不同的评估指标将会得出不同的风险系数,因此企业要合理选取风险评估指标,可以运用财务信息建立计量回归模型,采用OLS分析方法来分析各项指标对风险的影响作用,以便的得出有效的规范性分析,为私募股权投资企业风险管控工作提供依据。企业在进行风险评估时要重视风险评估方法的选取,对项目进行风险评估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主观评分法、决策树法、层次分析法等,企业要结合自身的风险管理情况来合理选择。
(二)明确财务风险管理原则和重点
私募股权投资企业开展财务风险管控工作,就要明确财务风险管理原则。财务风险管理原则对企业风险管理工作具有约束和导向作用,企业开展风险管理工作要符合企业总目标要求。企业战略目标是经营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风险管理活动也要符合企业战略目标的要求。企业要在不同的投资项目的
风险和收益进行权衡,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来选取最佳的筹资方式,企业要注重优化自身的资本结构,慎重使用财务杠杆,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系数。其次,企业要明确财务风险管理控制的重点,要根据重点防控内容来选取金融工具,提高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降低企业的筹资成本。企业的财务风险往往取决于投资的期限、流动性、投资项目的收益、企业资金周转能力和偿债能力等因素,企业在开展风险防控工作时要对不同经营环节中工作重点进行分析,因为企业在不同的环节和阶段有着不同的工作重点。 (三)细分财务风险管理权责,重视合同
私募股权投资企业开展财务风险管控工作,要细分财务风险管理权责,要以风险识别作为风险机制设计的依据,根据风险识别得出的规范性分析来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机制,设计出风险分担结构。企业要重视风险管理工作的分配,可以根据不同的风险管理工作内容将权利和责任进行配比,将项目当事人作为风险分担的主要负责人。其次,企业私募股权风险处理的核心环节之一就是项目风险和项目当事人之间以合同方式形成的额对应关系,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企业构建风险约束机制,保证投资结构的稳健性。企业可以积极构建风险约束机制,将合同作为风险处理的首要手段和主要形式之一,将风险管理工作具体化,保证合同效力运用的最大化,并以合同的方式明确规定当事人承担多大程度的风险,使私募股权投资企业财务风险得以规避。
风险投资,人们认为最早起源于美国,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后,一些愿意以高风险换取高回报的投资人发明的,这种投资方式与以往抵押贷款的方式有本质上的不同。风险投资不需要抵押,也不需要偿还,所以可以看出风险投资是一种权益资本,而不是借贷资本。风险投资如果成功,投资人将获得几倍、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回报,如果失败,投进去的钱就算打水漂了。对创业者来讲,使用风险投资创业的最大好处在于即使失败,也不会背上债务。这样就使得年轻人创业成为可能。虽然风险投资的期限比较长(平均投资期为5-7年),并且流动性比较差,但是从几十年来的发展看来,这种投资方式发展得还是很不错的。
风险投资在我国是一个约定俗成的具有特定内涵的概念,其实把它翻译成创业投资更为妥当。广义的风险投资泛指一切具有高风险、高潜在收益的投资,狭义的风险投资是指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生产与经营技术密集型产品的投资。根据美国全美风险投资协会的定义,风险投资由职业金融家投入到新兴的、迅速发展的、具有巨大竞争潜力的企业中的一种权益资本。
二、风险投资体系的双重
与风险企业投资活动有内在联系的机构、机制、制度的总和构成了风险投资体系。风险投资体系是以资金的流动为纽带,从资本供应者(投资者)流向资金运作者(风险资本家),然后投向风险企业(创业者)。
风险投资体系中的投资者,往往是拥有长期资金的机构投资者,如养老退休基金、保险公司、银行信托基金、投资基金等,此外还有少数富有的个人和家庭。在美国,养老退休基金是最大的风险资本的来源。投资于这一行业需要非同寻常的勇气、耐心和专业投资经验,广大中小散户由于认识上的原因,而且缺乏承受高风险的能力,一般只投资于证券,而不会冒险涉足风险投资领域。
风险资本家大都是来自工商企业和金融界的精英,并拥有良好的业界关系网络,他们最大的本钱莫过于自己的行业信誉和资历,这与他们所能募集的资金数额是正相关的。对那些具有高能力而且其能力已经通过以前的成功得以展示的人们来说,当他们想扩张其经营时,会较少地受到个人财富禀赋的制约。同时,风险资本家还具备相当专业的知识和经验,从而,在选择和评估投资项目、组建风险企业、物色职业经理人时游刃有余。通过预期的研究和背景审核的帮助,风险资本家利用其专业人员来评估投资的前景,但是,与成功投资项目相关的因素太复杂,而且多为主观上的判断,这些判断包括所提供的经营管理队伍的质量,再加上风险资本家先前对此行业的个人经验,有时甚至只是勇敢的直觉。
在一个风险企业中,创业者一般提供新点子、新项目、新思想,而风险资本家则提供资金和管理经验。风险资本家及其风险投资公司作为投资中介,按照能否带来髙投资回报这一标准选择具有高成长性(良好市场前景)的项目进行融资、投资,组建风险企业。
通过创业企业经营与发展,创业资本得到价值增值,再流至创业投资公司,创业投资公司将收益作为使用资金的回报回馈给投资者,形成了创业资本的周转。这样也就形成了一个委托链,由此产生相应的双重委托关系,一是创业投资者与创业投资家之间的委托关系,形成了第一重;二是创业投资家与创业企业家之间的委托关系,形成了第二重。
三、风险投资体系的财务目标
财务目标是指财务主体以追求经济利益为基本目标,是本金的投入与收益活动,整个投入与收益活动的首要目的就是为了实现价值增值,在增值过程中不断实现企业财富的积累和社会财富的增加。从财务管理的对象来看,财务主要是以筹资、投资分配为主的企业综合价值管理活动。财务主体除了追求纯经济利益以外,还应该兼顾各种利益相关人的主要诉求。也就是投资者收益最大化,投资家收益最大化、个人的信誉得到认可和提升,创业者实现企业价值和股东财富最大化。但是创业投资运作过程中存在着高度的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如何有效地控制委托风险,建立合理的治理机制,就成了风险投资体系成功运作的重要内容。
四、双重与财务目标的趋同
(一)风险投资体系中双重委托的风险分析
在第一重中,投资者放弃资产使用权将资金委托给风险投资家管理和运用,然而风险投资家的质量难以为投资者所直接了解和完全把握(或者说信息成本太大而在经济上不可行),他们为了筹集到更好的风险资本,常常倾向于夸大专业管理水平和诚信品德,隐瞒能力不足的事实。投资者不能直接观测到人选择了什么行动,只能观测到一些变量,而这些变量由风险投资家的行动和其他外生的随机因素共同决定。这使人机会主义倾向增加,导致风险投资家偷用、滥用资本,过度投机,损公肥私等行为,给投资者造成损失。在第二重中风险资本家挑选合适的风险企业家时,往往依赖于其提供的关于企业以往经营业绩、技术信息等资料对企业未来发展情况进行大致预测。而创业企业为了获得风险资本,往往倾向于夸大技术优势和市场潜力而隐瞒技术缺点。企业家吸收融资获得了发展所需资金后很容易出现内部人控制现象,风险资本家即使参与被投资风险企业的管理,也不可能像风险企业家那样从事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道德风险由此产生,最为常见的是企业家在双方签订交易合同后不努力工作,或者将获得风险资本作为企业的资产任意挥霍。
不论是事前的逆向选择,还是事后的道德风险,其外在表现最终都归结为财务目标的冲突。投资者的财务目标是预期投资回报最大化,风险资本家的财务目标是风险资本经营业绩最大化,最终获得最大化声誉和个人收益。那么,风险投资公司采取什么样的产权组织形式,如何构造委托人与人之间的契约关系,才能有效地克服人问题,降低成本呢?
(二)风险资本家对投资者首重的财务目标趋同分析
l.通过契约设置对风险投资家进行激励约束
创业投资者与创业投资家之间的委托关系形成了首重委托关系。我们可以通过契约设置对风险投资家进行激励约束,运作初期比较高随后逐渐降低的可变管理费率来鼓励风险投资家尽快归还投资者的投资资本。
2.将风险投资的报酬和投资者目标挂钩
在利润分配比例上,我们可以规定风险投资家按利润20%~30%左右的比例获取业绩报酬,将风险投资的报酬和投资者目标联系起来。投资者可采用混合策略博弈,投资者承诺分段投资,从而增加博弈次数和投资者回报的可行性。如果投资者放弃继续注入资金,己投入部分只能退回一半,投资所得也只能拿到一半。
3.完善风险投资机制
西方发达国家的风险投资实践经验表明,有限合伙人公司是最有效率的风险投资公司的组织形式。美国风险投资产业组织形式中,有限合伙人公司占80%以上。在这个制度下设立风险投资基金(风险资本),投资者是有限合伙人,风险资本家是一般合伙人,双方通过签订契约来组建风险投资公司。有限合伙人只对所投入资金负有限责任,不能参与风险资本的具体运作,但对一些重要事项亦有表决权,如合伙人契约的修改,在期满前解散有限合伙组织,或延长基金的期限,解雇一般合伙人,投资项目的资产评估。一般合伙人负有无限责任,他们投入占风险资本1%左右的自有资金,但一般不用现金,主要是作为一种管理承诺和税务优惠上的考虑。一般合伙人参与投资收益的分配,一般可拿到所有投资收益的20%,另外80%属于有限合伙人的投资回报。通常要在风险资本产生了最低的投资收益率(至少是保本)之后,一般合伙人才能兑现这20%的投资回报。
上述契约条款所构造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既分散了投资风险,又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风险资本家作为资金管理者(人)而非所有者(委托人)的人问题,诱使人从自己利益出发,选择对委托人最有利的行动,使双方福利同时趋于最大化。
(三)风险资本家对风险企业第二重的财务目标趋同分析
1.减少合作前的信息不对称
合作前通过尽职调查减少信息不对称。风险投资家投资前通过调查企业的产品、技术和市场情况以及团队成员的背景可减少团队和市场现实间的信息不对称。
2.分期向风险企业注入资金
分期向风险企业注入资金,制造重复博弈。投资者通过渐进式的多轮投资对风险企业的前景不间断地进行周期性评估,根据前一阶段博弈,对企业家的努力和企业前景作出是否继续融资的决定。
3.严格把关管理队伍的综合能力
创业者的财务目标是追求货币收入的最大化,在风险企业中往往通过经理人股票期权计划来实现。同时,创业者也追求一种领导自己企业的成就感,体现了双因素(经济因素和心理因素)激励效应。风险投资家就是把宝押在创业者及经理人身上,对经理人和管理队伍素质反复打量、严格甄选。
4.动态的股权分配与管理方式
一个公司最大的资产不是它的经营思想,而是站在它身后的人,包括网络在内的现代技术永远是一种工具,而管理永远是一切工具的驾驭者。投资合同确保风险资本家参与风险企业管理,并分享风险企业的成长。风险资本家与创业者通过对风险企业未来盈利的预测,来决定各自所占的股份,并根据转换比例来调整双方所持有的股份,还与风险企业经营业绩挂钩。这个转换比例是动态的,可以随风险企业盈利目标的实现程度而调整。这是对不完全契约的一种修正,是协调双方的财务目标,是一个关键的环节,起到了控制风险、保护投资者和激励管理层等作用。事实上,这种对未来成长性的预期将比已经明晰的股权更具有激励作用。在受让资本权益的分配上采取建立于资产增量基础上的“经营者基金”模式,利用经营者自身创造的效益,通过再投入生产的价值来激励分配。经营者基金不是简单的股权量化,而是一种动态的股权分配与管理方式,经营者为公司创造更多效益才能为自己争取更多的股份和利益。
五、我国风险投资相关问题的现状和建议
现代商业社会中,个人价值最终是通过对财产的占有来体现的。风险投资基金的资金注入有99%来自投资者,风险资本家仅以l%的资金承诺便可获得20%的收益分配权,这是一副高比例利润分成的“金手铐”。表明风险资本家在风险投资公司中有直接的重大经济利益,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风险资本家参与收益分配所凭借的要素就是其私有股权化的智力资本。从“资本雇佣劳动”到“智力劳动雇佣资本”。既是人类社会物质文明发展的一个巨大进步,也是人类精神自由发展的历史性突破。实际上,风险投资产业是投资于人而不是投资于证券。有限合伙制是风险投资机构中将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完美结合,从而提高投资效率的重要途径。但是,目前在我国,有限合伙制企业尚不具有法人资格,这不能不说是我国企业组织制度上的重大缺陷。从世界立法趋势来看,为了适应高效快捷的市场经济运作节奏,降低民事主体的交易成本,很多国家都尽可能多地赋予民事主体以法人资格。英美法等国家在法人与非法人的民事权利认定上,没有太大差异。从监管的角度看,风险投资公司一般资本金较普通合伙制企业要大,业务复杂,对社会经济影响也较大,各国通常将其作为金融机构来对待,由金融监管机构统一监管。正因为法律对法人的监管比对非法人的监管要严格和有效,所以也应适时赋予有限合伙人的风险投资机构以法人资格。具体实施办法如下,项目经过必要的审批和评估程序准备投资时进行内部募集,这个环节有四个必要条件,必须同时满足项目才能获得通过。
第一,项目经理或项目小组成员必须承诺,公司如果投资,项目经理或项目小组成员也必须投资,而且根据项目的规模公司有一个基本投资额的要求;
第二,在投资决策通过后,决策人员中投赞成票者要有一个基本投资额;
第三,向全公司进行公开募集,对投资的总人数有一个最低的基本要求,目前是要求三个人或三人以上;
最后,内部募集投资总额必须达到一个基本投资额下限,内部募集后,员工与公司签订委托协议,说明各自承担的风险和享有的权益,确认投资自愿的原则。同时,公司将按照项目收入的一定比例提成,作为公司奖金,其中的50%发给项目人员,体现提成业绩向项目人员倾斜。
项目合伙制实际上是一种内部控制和激励制度,对于解决人问题是有效的。在我国目前有限合伙制没有被法律认可的情况下,试行项目合伙制,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现阶段我国风险投资公司组织形式的发展方向,具有重大的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意义。
参考文献:
[1]樊行健,李锋.风险投资体系的双重与财务目标趋同效应[D].会计研究,2002(2).
[2]吴焕.风险投资体系的双重与财务目标趋同效应[D].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06(2).
[3]王坤.风险投资体系的双重问题研究[D].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5(6).
[4]郑辉.风险投资双重委托研究[D].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
[5]王菲.风险投资中双重委托风险的博弈分析[D].经济研究导刊,2007(7).
[6]陈祚.企业财务目标体系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7]吴孔勇.企业价值创造与财务目标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循环经济理论是基于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实际的重要理论,尤其是在我国现有人口众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矛盾和压力巨大的情况下,亟须树立科学发展观,以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为指导开拓出新型的工业化发展道路。对于社会经济基本构成的企业来说,其理财目标应当以循环经济发展为指导进行科学界定,才能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保证财务管理目标的达成。
一、循?h经济理论概述
循环经济理论的产生与发展时间均较短,目前仅有几十年时间,且从世界范围来看,尚没有形成一套完整而统一的理论体系。人们对于循环经济的理论以及目标在认识上尚未统一,而从其理论渊源来看,则最早来自马克思对于生产过程废弃物循环利用的相关分析。世界上最早通过立法来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国家为德国,其1996年颁布的相关法律在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情况下使得循环经济得到有效推广。
就我国而言,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所以在2005年由国务院通过相关政策,将循环经济作为国家经济发展规划,对于我国面临的资源短缺问题和环境友好目标进行了很好的兼顾与平衡[1]。循环经济关注的是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生产资源能源消耗,并通过回收处理再生产等方式,达到环保和经济的双目标。
二、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一)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实现面对的约束条件
对于企业而言,要想贯彻循环经济理论,就必然要面对过去生产方式以及未来生产方式的矛盾碰撞。在循环经济理论下,需要遵循循环经济减量化原则,实现产生生产过程中能源、资源消耗量的最大限度降低,并在经济活动中不断减少污染。对于企业而言,当前的经济生产方式多为粗放型,在废弃物排放上缺乏科学处置办法,且资源使用过程浪费问题严重,对于产品价值提升问题的解决能力也不强。企业要想在循环经济理论下实现财务管理目标,就必要直面相应的约束条件。
(二)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实现需确立新的理念
面对诸多的约束条件,企业应当不断树立新的发展理念,以新的发展体系实现财务管理目标。首先,企业应当确立新的经济观,将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作为重要科学理论来指导实际生产活动。其次,需要树立新的消费观,对于企业运营当中的各种消费损耗进行重新规划,以保健、环保消费模式为指导,通过多次性、耐用性消费,进一步减少一次性消费和破坏性消费,建立循环消费观念[2]。此外,还应确立新的价值观,将经济和环保作为双重目标,在考虑自身的经济利益同时,强调生态环保的重要性,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三、基于循环经济理论下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策略
(一)实施绿色采购生产,建立循环经济管理机制
在确立新的生产发展理念基础上,要实现循环经济理论下的财务管理目标,就应首先重视循环经济管理机制的建立,实施绿色化的采购模式和生产模式。在采购方面,建立绿色采购制度,在原材料的选择上不单纯考虑其质量和价格,还应兼顾其是否对环境造成恶劣影响,考虑其耗竭的后续影响。同时,在生产方面,应注重清洁生产,从生产源头上减少污染,并提高资源利用率,最大程度减少污染物排放。通过系统的管理流程机制,实现采购和生产全过程的循环经济发展目标。
(二)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实施高效化的制度管理
建立健全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通过强化组织领导,建立起系统而全面的管理制度。首先,建立科学的统计分析制度,对于企业从采购到生产、销售全过程的资源利用和废物排放情况进行严密统计,通过相应的考核标准判定是否符合规范,进而以分析通报制度,对于不符合标准的进行通报处罚[3]。此外,还应建立起科学的表彰制度,对于发展理念先进、为发展循环经济做出突出贡献的部门和个人进行奖励。通过高效化的制度管理,让企业的循环经济发展有条不紊,避免发展理念贯彻不到位、不彻底,为企业的长足发展打下重要基础。
(三)加强生态科技研发,优化资源再生和治污
循环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现代科技的保驾护航,对于企业而言,发展循环经济也应加强对于生态科技的研发和应用。为此,企业需要加强污染治理技术、清洁生产技术和废弃物利用技术的研发,并通过与同行业的交流分享,提高整体行业在生态科技研发和应用上的效率和质量[4];需要在科技的保障下,不断优化资源再生和整体的污染治理,如在废弃物的回收之后,通过科学的垃圾分类和分选系统,运用体系化的技术对有毒有害废弃物进行严控,实现资源再生资源的快速转化。在治污方面,要不断研发出新的技术以提高治污水准,将排污问题进行妥善处理。
【关键词】产权 产权关系 产权结构 财务管理目标
财务管理目标对企业财务管理起到行为导向作用,是财务管理理论框架体系研究中的重要环节。所谓财务管理目标,又称理财目标,是指企业进行理财活动所期望达成的结果和目的,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评价企业财务活动开展是否合理,财务关系处理是否得当的准绳作用。本文笔者将试从现代产权观的角度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进行分析研究。
一、对企业财务活动及财务关系的产权观透视
产权经济学家对现代产权观作了相关的概念阐述。刘诗白认为,产权是“主体拥有的对物和对象的最高的、排他的占有权”。[1]伍中信将产权解释为财产权,包括以所有权为主的物权、债权和知识产权等,其内涵可分为资本权、占有权、收益权和处置权等。[2]以产权观为基础形成的产权财务理论正在崛起,而企业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作为财务管理目标评价体系中统一结合体的两个方面,对之进行产权观透视,将对财务管理目标建立的基础思想得到更加深刻的理解。
(一)从现代产权观看财务活动
市场是商品经济中全部交易关系的集合体,而市场交易是市场主体之间的产权交易,[3]所以从本质上讲,“市场经济是产权经济”。[4]在价值规律作用下,平等权利主体之间经过合理有效的市场竞争所达成的公平交易价格即是对产权价值的评价。从这个层面上讲,市场交易过程就是产权价值运动的轨迹之和。企业财务活动以资金的筹集、投放和分配贯穿主线,从产权观理解即可把财务管理视作对产权价值流转而实施的管理。
(二)从现代产权观看财务关系
现代企业理论将企业定义为多方契约缔结者联盟,契约相关者之间通过财务活动形成财务关系网。在这张财务关系网中多处渗透产权关系思想,财务关系的现状体现着当时的产权关系:
1.企业与投资者之间的财务关系。投资者以实物形态或货币形态资本投入企业,将部分产权界定给企业,对关乎产权价值变更的重要财务活动进行决策和监督,期望获取产权收益;企业在合法独立地位被认可之后拥有法人财产权,并取得经营自主决策权,以产权资本保值增值为己任。
2.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企业作为独立产权个体,相互之间提供商品和劳务,进行产权价值的交换和转移,产权关系在这类财务关系中有明显体现。
3.企业与债权人之间的财务关系。债权人作为企业债务资本所有者,通过资本的暂时转移让渡其使用权,并将获取资本利息收入为目标,这项财务活动同样以产权清晰为前提。
4.投资者与经营者之间的财务关系。投资者按照既定标准选择经营者对企业进行管理,实行监督与激励并重政策;而经营者按照投资者意愿组织生产经营活动,并在赋权范围内行使资本自主使用权。投资者与经营者之间的财务关系反映了现代企业典型的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产权关系现状。
5.企业与员工之间的财务关系。企业聘用员工并支付薪金,员工凭借劳动获取报酬,这一过程反映了企业内部产权价值的转移,涵盖了企业法人财产权与劳动力产权关系的内容。
6.企业与国家之间的财务关系。国家以社会管理者身份通过税收无偿参与企业的收益分配,同时以国有资产所有者的身份与其他投资者一样参与企业税后利润的分配,所以企业所有者包括国家,企业与国家之间的财务关系也体现着产权关系的构成。
二、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状态依存性分析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状态依存变量,受不同历史时期和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具有时空性。笔者认为,决定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函数的元素包括:
(一)经济体制
一国的经济体制奠定了国家经济运行的总基调,对经济当事人产生行为导向作用,经济体制的变革是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的手段。企业目标受经济体制的约束,与之相匹配的财务管理目标也就与经济体制密切相关。从权益角度来看,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是主要的产权主体,掌控一切经济资源的所有权,企业仅仅是依存于国家、听命于行政指令的附属品,企业存在的意义也就只是尽力完成上级政府分派的任务指标。企业丧失独立性,没有真正的财务管理目标,即使有也是形同虚设。再从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过渡到今天的市场经济体制,国家走着逐步将产权内涵中的部分管理权交由企业的道路。企业取得独立地位,拥有法人财产权,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承担资本保值增值责任。宏观经济环境的改变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也必须随经济体制的转轨发生相应变化。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财政部门行政拨款、计划用款、利润上交发展到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的自力筹资、规划投资、利润分配,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二)所有者制度
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我国在探索改革中逐步建立起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所有者制度的变迁势必会引起产权体系重构,由此形成了单一的公有产权被包括公有产权、私有产权以及各种形式的混合所有制产权在内的多元产权所代替的产权框架新格局。产权主体的多元化带来产权关系的复杂化和产权交易的频繁化,由于财务管理是对企业产权价值运动实施的全程管理,并力争在各产权主体的利益需求之间寻找综合平衡点,因此需要相应的财务管理目标作理论支持。比较而言,在崇尚私有制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私有产权的绝对权威地位必然会使财务管理目标不可避免地向私有产权所有者利益倾斜。由此可见,所有者制度也是影响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制定的重要因素。
(三)企业的性质
企业的性质决定了企业的权力结构体系的建造,进而通过各权力主体利益需求之间竞争与妥协的动态演变,影响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最终选择。在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直接统一的企业中,权力制度的特点是高度集中,资产所有者掌握着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包括管理、决策、监督和控制在内的所有权力,财产所有权的内容得到完整反映。而在现代典型的股份制企业中,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并在财产所有权的基础上形成了法人财产权,法人财产权受财产所有权制约的权力体系。因此,企业的性质不同,财务管理目标的着眼点会有所偏移,其选择也将存在差异。
(四)企业的规模及成长时期
财务管理目标具备时空性特点,在不同规模的企业及其历史发展时期中会有所偏重。一般来说,小规模企业的产权主体比较单一,产权结构也相对简单;而对大中型企业而言,产权主体的社会化和分散化程度很高,产权结构也就相应复杂。为实现与产权结构相配合,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自然会有所差别。另外,在企业成长的不同时期,财务管理目标也有侧重点。例如,创始初期的企业会比较注重资本的原始积累,财务管理目标倾向于筹资渠道多元化、投资项目高效化、资金流动比率快速性等;在企业进入稳定发展期后,会转而注重资本结构的优化调整,着眼于战略发展规划,财务管理目标侧重于资本增值能力和企业生长能力平稳等;在市场竞争形势严峻时,企业着力于商品和服务的创新完善,财务管理目标或许更加强调增强风险抵抗能力、调节收益分配等。
三、从现代产权观树立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综合考虑影响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确立的因素作用,从现代产权观角度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状态依存性进行分析可见,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应当树立实现产权所有者利益最大化,并兼顾各产权主体利益需求,实现协调平衡的总思路。且以此为财务管理目标具有优越性:
(一)有利于维护产权所有者利益,实现产权资本的保值增值
现代产权是以财产所有权为主体,包括企业法人财产权在内的一系列权利的总称,尤其是其中的“企业法人财产权是各个利益相关者所共有的产权”。[5]产权所有者以不同价值形态的资本对企业进行投资,承担市场风险,同时履行相应的职责义务,以获取产权收益为主要目标。将企业理财目标定位在实现产权所有者利益最大化,有利于保障各产权主体利益,对产权收益的均衡分配还遵循了风险与报酬对等的经济运行基本规律,同时形成公平有序的产权价值运动基础环境,实现产权资本的保值增值自然水到渠成。
(二)有利于增强企业活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以产权所有者利益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必定以理顺产权关系为前提,客观上推动了企业建立产权清晰的产权制度。而企业的活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良好的产权关系的活力。在产权关系清晰的基础上,划定明确的产权界区,有利于企业形成权、责、利相互制衡的运行机制。产权主体在相应的权责范围内各司其职、各尽其责,能够提高企业运转的效率效益。产权关系的良性发展为企业发展注入无限生机和活力,而在兼顾各产权主体利益需求的同时,有利于统一多方利益相关者的目标取向,可持续发展对企业而言成为可实现追求。
(三)有利于调整产权结构,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现代企业产权现状引致了多元化产权结构的产生。财务管理目标强调产权所有者利益,同时调节各产权主体利益需求,形成了产权所有者外部整体利益的统一性和内部个体利益的竞争性共存的局面。重复合作博弈的结果对产权结构在潜移默化中产生作用,使其在长期动态调整和短期静态平稳中交替发展,以逐步实现与企业资源的最佳搭配。产权结构的调整会引起产权在商品市场上的自由流动,从而使得社会资源在可利用范围内得到积极有效配置,发挥整体资源的最优效应。
(四)有利于创建和谐社会,提升企业形象价值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注重各产权所有者利益的协调,在产权关系优化的同时带来人际关系的改善,权责明确可减少道德冲突,有助于营造和谐统一的社会氛围。除此之外,企业以法人身份存在于社会形态中,在获取社会资源的同时应该进行社会投入,在经营目标和社会目标中谋求双向平衡。将多方产权主体利益考虑到财务管理目标中,能使得企业在面对目标冲突时有更加理性的社会思维和更加高尚的社会觉悟,在充分重视社会责任的前提下解决矛盾问题关键,在实现企业目标同时完成企业社会形象价值的积累。
(五)适应新经济时展,符合经济形势的客观要求
新经济时代以知识经济浪潮的兴起为契机,知识产权等无形产权比重增加,人力资源成为企业争夺的焦点。新制度经济学家提出的“团队生产”理论和“契约缔结”理论均确立了人力资本的提供者与物质资本的提供者共同构成企业的财务主体,同样享有剩余收益索取权的观点。[6]包括经营者和一般员工在内的企业职工以人力资本所有者身份对企业进行投资,以智力或劳力方式为企业剩余价值的创造作出相当贡献。以产权所有者利益最大化为核心内容的财务管理目标充分重视了人力资本所有者这个地位日渐凸显的产权群体利益,协调了物质资本所有者和人力资本所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有助于培养职工对企业的忠诚情感,充分调动职工的主动创新精神,为企业的生存发展提供人文保障,符合经济形势发展的内在要求。
综上所述,财务管理目标在财务管理理论中居于基础地位,基于市场经济产权化考虑,在对财务管理目标的分析中树立产权观思想尤显必要。从现代产权观角度考察,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应当以实现产权所有者利益最大化,同时兼顾各产权主体利益需求的均衡协调为总思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远景规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