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规模化畜禽养殖的标准范文

规模化畜禽养殖的标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规模化畜禽养殖的标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规模化畜禽养殖的标准

第1篇:规模化畜禽养殖的标准范文

[关键词]垦区;养殖污染;治理;探讨

黑龙江省垦区是以农畜业为主的大型国有企业,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种养加一体的特色区域经济。随着垦区畜牧业的生产方式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畜禽养殖小区、规模养殖场(户)的规模不断扩大,畜牧业得到了蓬勃发展,畜牧业占农牧业半壁江山的宏伟目标基本实现。由于畜禽业快速发展,规模化饲养产生的大量畜禽粪尿等未能得到及时处理和合理利用,污染了环境。成为垦区又一重要污染来源。因此,科学防治养殖污染,对于改善垦区环境卫生,促进畜禽养殖可持续发展,实现畜牧业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黑龙江垦区畜禽养殖及污染的现状

1.畜禽养殖现状。2010年垦区畜牧水产源调查中,共有近500家规模化养殖场和养殖小区。规模化养殖奶牛存栏11万头,肉牛出栏1万头,生猪出栏90万头。全垦区畜禽养殖:生猪出栏400万头,奶牛存栏34.73万头,肉牛出栏38.52万头,蛋鸡存栏500万只,肉鸡出栏量1 700万只。

2.畜牧业污染物排放现状。垦区规模化畜禽养殖主要种类有:猪、奶牛、肉牛、蛋鸡和肉鸡,它们的产排污量依次降低。主要污染物总类有:COD、氨氮。五类畜禽共产生污染物量为16.69万吨,排放量3.84万吨;排放量占总产生量的23%。其中:COD产生量14.79万吨,排放量2.46万吨,消减率为83.4%;氨氮产生量0.19万吨,排放量0.14万吨,消减率26.3%。

以上数据显示垦区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总排放量相对较大,消减量并不能完全减轻环境的污染程度。

二、垦区养殖污染的主要原因

1.养殖快速发展。近些年,国家、省和垦区出台了多项扶持畜牧业发展等相关政策,加快了垦区规模化养殖的进程,近10年来,垦区规模化养殖场(小区)增长了10余倍。标准化建设增加了养殖量,同时一定的政策扶持与市场供求推动导致散户养殖数量激增,垦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养殖户迅速发展,畜牧业已成为黑龙江省农垦经济发展主要支柱产业,畜牧业的发展势必带来了污染物增加,环境负担加重的影响。

2.废弃物利用有限。垦区在畜禽粪便处理方式上,规模化养殖场(小区)主要采用垫草垫料、干清粪和水冲粪为主,其中以直接农田利用是主要处理方式,生产有机肥和沼气为辅。规模化养殖场(小区)虽能对废弃物进行有效收集处理,但由于废弃物量过大,除一部分制造有机肥和施田外,还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只能堆贮存放,不能很好地有效利用。一般的养殖户以圈养和散养为主,大量的畜禽粪便散落环境,严重污染环境,使畜禽粪便等废弃物利用率相对较低。

3.畜禽治污设施投入不足。据统计,黑龙江垦区规模化养殖与一般养殖户在养殖量上差异较大。规模化养殖场(小区)建设虽然投入较大,但治理设施投入相对较小,很多大中型养殖场也不按标准配套建设治污设施,导致污染物排放量与治污设施处理能力不配套,治污效果差,达不到治污标准。更不能达到现代化养殖场的要求。而畜禽数量比重最大的一般养殖户由于规模小,经济实力有限,大多没有修建化粪池和沼气池,畜禽粪便只经过畜粪池便直接排出或直接排放到环境。

三、科学防治养殖污染的建议

1.加快摸底调查,核准畜禽及污染物排放量。只有全面掌握垦区畜牧业规模、总量、种类、分布、模式、治理现状及发展趋势,才能更好地评估和核实垦区畜禽总量与排污状况,才能更好地提出治理方案,为加快垦区治理畜牧业环境污染提供基础数据支持。最近几年垦区通过国家污染源普查和动态更新调查第一次系统、全面地撑握了畜牧源基础数据,为治理畜禽污染找到了治理方向和措施。

2.加大污染治理资金投入,确保规模化养殖场(小区)污染物达标排放。治理畜牧业污染源关键是对污染物进行集中收集,只有粪尿等污染物集中起来才能进行有效的处理。规模化养殖场的建立恰恰是对畜禽代谢物集中最有效方式,这对污染源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理提供了可能。现在垦区规模化养殖场(小区)建设规模和数量很大,但污染治理设施配套建设较少,同时运营的污染治理设施更少。因此加大规模化养殖场及配套设施的建设资金投入,将很大程度上提高降污治污效果。

3.加快规模化养殖场(小区)的建设力度,减少或降低养殖户规模。垦区规模化养殖场相对其他地市数量比重高,但和自身大量的小养殖户比较,在集中程度上明显不足。只有通过加大规模化养殖场的建设,才能减少畜牧污染源的面源污染。因此,通过政策扶持、补贴资金,技术指导,全区的规模化养殖小区不断增多,规模较小的企业通过重新整合,扩大养殖规模,逐步向产业化养殖转变。

第2篇:规模化畜禽养殖的标准范文

关键词:规模化养殖场;动物卫生;监督管理;策略

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下,养殖场的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也越来越大,为了真正实现规模化养殖的社会化管理水平,应当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动物卫生监督科学化管理,确保畜牧产品质量满足畜牧行业发展标准,促进畜牧经济的稳定持续发展。

1 规模化养殖场动物卫生监督管理现状

部分养殖场主要存在问题,一是因地制宜而建的,办公区、生活区和生产区混为一体,生产区未设动物疫病隔离观察治疗区,内部设施设备因陋就简,很容易导致动物疫病的传播、扩散;二是动物防疫制度不够健全,防疫措施落实较差,动物防疫效果也不够理想;三是养殖场出入口和各圈舍未设立消毒设施,达不到消毒防疫的目的;四是多数户主没有考虑隔离圈舍和粪便无害化处理等辅助设施的建设。

就动物免疫注射情况来看,一是免疫程序较为混乱,有的使用单苗,有的使用联苗。二是动物免疫用疫(菌)苗来源复杂。多少规模养殖场防疫所用疫(菌)苗自己通过不同渠道购买,仅有少部分养殖业主向动物防疫主管部门申购。

2 规模化养殖场动物卫生监督管理的有效策略

2.1 强化规模化养殖场动物卫生监督管理水平

2.1.1 建立科学的畜禽保健用药管理制度

在规模化养殖场动物卫生监督管理过程中,为增强动物机体免疫能力,应当选取有益于畜禽健康的日常保健药物,调节畜禽的身体机能,并配备先进的兽医诊疗设备及相配套的畜禽治疗及保健药品,结合养殖场规模化发展的疫病管理标准,积极制定合理用药规程,开展科学合理的畜禽治疗及保健操作,切实保证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用药管理的有效性。

2.1.2 建立规范的消毒程序

在规模化养殖场动物卫生监督管理过程中,为全面提高卫生管理水平,养殖场应当积极建立健全规模养殖场的消毒设施和设备,包括消毒间、消毒池等,规范养殖场消毒管理标准,并配备与养殖场畜禽生长需求相符合的消毒药物,严格按照相关管理标准实施消毒操作,控制好养殖场的动物卫生,促进规模化养殖场动物卫生监督管理目标的实现。

2.1.3 选取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和管理措施

规模化养殖场动物卫生监督管理的顺利高效开展,应当依据国家对重大疫病的管理标准出发,结合养殖场自身发展实际以及动物疫病的疫源状况等,开展系统化分析,进而规范免疫程序,并选取科学合理的动物卫生监督管理措施,严格按照国家对动物重大疫病的墙纸管理标准,积极开展规模化养殖场的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工作,全面提高动物卫生监督管理效果,降低规模化养殖场疫病的发生几率,为规模化养殖场的稳定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2 建立健全规模化养殖场的生产监督管理制度

2.2.1 建立动物卫生防疫监督机制

为进一步提高规模化养殖场动物卫生监督管理效率,养殖场应当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积极建立动物卫生防疫监督机制,并制定与其相配套的管理措施,通过机制与措施的相辅相成,密切配合,切实提高规模化养殖场的动物卫生监督管理效果。与此同时,应当逐步建立健全动物卫生监督管理责任制和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并以目标考核的方式促进制度落实,提高动物卫生监督管理过程中各项职责的落实到位,最大程度上防范动物疫情的发生和扩散,一旦出现由于职责履行不到位或者监督措施不合适而导致动物疫情发生、蔓延或非法使用添加剂而影响动物健康的情况,应当严格依照规模化养殖场的动物卫生防疫监督管理机制追求其责任,以促进规模化养殖场生产监督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

2.2.2 维护规模化养殖场管理秩序

为切实提高规模化养殖场动物卫生监督管理效率,应当在严格遵照动物卫生防疫监督机制的基础上,定期对养殖场进行消毒灭源、常年免疫和无害化处理等综合性的防控措施,为动物建立免疫档案,充分做好规模化养殖场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工作。在此基础上应当积极完善养殖场动物防疫条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落实养殖场动物调进调出行为,加强规模化养殖场的生产经营活动的规范性,促进规模化养殖场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饲料、兽药及添加剂的管理,依法查处违禁使用兽药、饲料和添加剂等违法行为。

2.2.3 明确具体监管内容,完善养殖环节巡查记录和管理

在规模化养殖场动物卫生监督管理过程中,应当积极规范养殖场的各项养殖行为,推进标准化生产,建立并完善免疫、用药、消毒、无害化处理、生产管理等环节的台账,完善养殖档案,促进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在此基础上应当严格控制好规范化养殖场的引种工作,规范引种审批制度,为获得审批的坚决不允许引进动物,最大程度上控制疫源。规范化养殖场应当建立并完善强制免疫制度,加强动物免疫的科学化管理,对重大动物疫情实施可追溯管理,以提高动物卫生监督管理效率。应当充分做好养殖场动物养殖各环节的巡查工作,明确具体监管内容,对养殖过程中的各项情况进行及时准确的巡查记录,在准确把握规模化养殖场养殖过程基本情况后,对动物卫生各项情况进行归档,以提高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及决策的可靠性和高效性,促进规模养殖场向标准化、专业化发展。

2.3 加强规模养殖场的普法教育,落实责任

2.3.1 做好法律和法规宣传,提升责任意识

提高《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动物重大疫情应急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在规模养殖中的责任意识,特别是引种审批、强制免疫、消毒灭源、无害化处理、环境检测、疫情监测、疫情报告等方面的责任意识。

2.3.2 建立和完善法律法规告知制度

向全县畜禽规模养殖场发送《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等相关内容的“畜禽异地引种审批”、“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措施及规定”、“禁止使用瘦肉精等危害添加物”等告知书。利用媒体做好普法教育,使养殖业主熟悉国家现行法律法规及政策,明确自身权利、责任和义务。

2.3.3 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承诺制度

按照“放心肉”工程建设有关要求,与各规模养殖场签订“依法经营和管理”、“动物重大疫病防控处置”、严禁使用瘦肉精等危害添加物等承诺书,并对规模养殖场防疫条件进行备案登记,定期进行记录更新。

结束语

规模化养殖场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应当在明确养殖场管理标准的基础上,规范养殖行为,建立健全免疫和监督管理措施,加强规模化养殖场监管,充分做好动物卫生监督重点工作,控制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降低养殖风险,促进规模化养殖场的标准化发展,全面提高规模化养殖场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第3篇:规模化畜禽养殖的标准范文

关键词:畜禽养殖业 总量减排 对策 大埔县

畜禽养殖业生产过程中会排放出大量的粪便和废水,废水中的氮、磷含量很高,大量未经处理或处理不达标的废水排放入水体,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农村生态环境的破坏,甚至威胁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1-3]。因此,加强畜禽养殖业的污染防治与环境管理,搞好畜禽养殖业减排工作已成为现阶段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1.大埔县现阶段畜禽养殖业污染现状

根据2010年大埔县污染源普查数据显示,大埔县畜禽养殖业排放COD2211吨,占全县排放总量的30.6%,排放氨氮299吨,占全县排放总量的34.9%。多年来,大埔县积极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模式,大力支持畜禽养殖企业从非规模化向规模化转变,目前大埔县畜禽养殖业中规模化养殖场所占比例较高。根据2010 年大埔县污染源普查数据,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排放COD1424t,氨氮297t,分别占畜禽养殖业排放总量的64%和88%,各种禽畜中以生猪排放量最大,生猪排放COD1747吨、氨氮288吨,分别占畜禽养殖业排放总量的79%和85%。

2.大埔县畜禽养殖业减排存在的问题

2.1 污染防治政策不完善、体制机制不健全 现有环境政策中缺乏对农业污染控制整体而系统的政策框架,强制性、引导性的农业环保技术标准和规范相对缺失。同时,畜禽养殖业减排涉及农业、畜牧、环保等多部门,亟待在管理体制和责任落实上进一步明确,从而建立起有效的协调沟通制度,形成合力。畜禽养殖业减排考核、监督、责任追究等一系列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也有待进一步制订和完善[4-5]。

2.2 减排意识薄弱,专业技术指导力度不够 目前,养殖户年龄偏大、文化和技术水平都较低、大部分养殖场主重经济利益,严重缺乏环境保护意识及畜禽养殖业减排的观念,使总量减排工作难度加大。此外,由于现有技术、人员及资金等方面的问题,农业、环保等部门对基层养殖户的相关培训和技术指导力度不够。

2.3 畜禽养殖环境污染治理宣传力度不够 目前,各级相关部门对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的宣传工作力度不够,缺乏多层次、全面和深入宣传养殖业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没有充分发挥媒体的舆论引导和监督作用。

2.4 资金投入不足 畜禽养殖业污染遗留问题多、基础薄弱,现有治理资金多用于治理设施建设,用于推动科学养殖、扶持综合利用体系建设资金不足。畜禽养殖业减排缺乏信贷、补贴、税收等激励性措施,企业和养殖户治理积极性不足,自发投入乏力。

3.畜禽养殖业减排主要措施

3.1 优化空间、产业布局 制订出台畜禽养殖规划,以环境容量来控制养殖场的总量规模,调整养殖场布局,制订畜禽养殖场农业配套土地面积最低配置比例标准。加快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的调整,禁养区范围内禁止建设规模化养殖场,同时,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与居民区要设定卫生防护距离[6-7]。

3.2 加强畜禽养殖污染环境宣传教育 政府应广泛开展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的宣传工作,多层次、全面和深入宣传养殖业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 营造人人参与、齐抓共管的舆论氛围,使“种养结合、生态养殖、循环养殖”的观念深入人心。政府还应结合农业生产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畜禽养殖业企业的污染物减排意识。

3.3 加大过程控制 改变养殖模式,鼓励干清粪养殖模,强化固液、粪尿、雨污三分离,降低污水产生量和污染物浓度,畜禽粪便通过干燥、堆肥、能源化实现污染的过程控制。在畜禽养殖场(小区)大力推广5 种鼓励减排模式,按照叶广东省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污染减排技术指南中“生态型”和“环保型”的要求进行建设。

3.4 推广循环利用、强化末端治理 畜禽养殖污染应结合各地区特点选择适合的污染治理技术,以工程手段为辅、生态治理为主的方式进行治理,建设配套的污水处理减量和贮存设施。以农牧结合、渔牧结合等多种形式建立“猪沼果(鱼、稻)”和“猪沼草猪”等生态养殖模式,实现粪污物的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处理与循环利用。

4.结语

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总量减排是“十二五”期间完成大埔县总量减排任务的关键,地方政府应从政策引导、环境监管与宣传、清洁生产和环境监管等方面制订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总量减排的相关对策保证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的完成。

【参考文献】

[1] 许振成,吴根义.“十二五”农业源减排对策与措施[N].中国环境报2011-05-17(002).

[2] 庞志华,柯滨,罗沛聪,等.东北地区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总量减排对策分析[J].环境保护科学 2012,38(3):59-63.

[3] 石棒涵.农业污染现状与影响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l(11):262-263.

[4] 陈以礼.关于畜禽养殖污染减排的思考[J].污染防治技术,2012,25 (1):62-64.

[5] 肖清.浅谈畜禽养殖污染现状及其防冶对策[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2(7):211-212,238.

第4篇:规模化畜禽养殖的标准范文

一、基本情况

据调查,我市共有畜禽养殖场240个,其中,规模化畜禽养殖场40个,包括:养猪场38个、养牛场1个,养鸡场1个。经查,一是2003年以来所有养殖场未在禁养区内从事养殖活动,均执行了“环评”和“三同时”制度;二是近年来通过对畜禽养殖企业实行限期治理,均修建了污染治理设施,主要采取“沼气+湿地”的治理方法,效果比较明显,养殖废水通过处理后能够达标排放;三是养殖企业均按环保法律规定,实行排污申报制度,并按时缴纳了排污费。在检查中发现:区兴旺养殖场的废弃物未按环保要求进行存贮和转运,其贮存设施和场所存在渗漏和雨污混排现象。

二、工作措施

(一)领导重视,部署到位。为将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专项执法检查工作落到实处,一是迅速转发了川环办发[2010]72号文件精神,要求各地进行认真对照检查,同时向市局报送书面自查报告。二是由局分管领导为组长、监察支队支队长为副组长、污控科、生态科等科(室)负责人以及环境监察执法人员组成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专项执法检查工作组,对全市的畜禽养殖企业进行了认真检查。三是对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定了畜禽禁养区,对不符合养殖条件的坚决取缔。据统计,此次共出动检查人员100余人(次),检查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40家。

(二)督促整改,监管到位。依据《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和《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有关规定,我市切实加强了畜禽养殖企业的环境监管,督促企业落实整改措施,严肃查处违法排污行为,促使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在环境监管工作中,将畜禽养殖企业纳入一般污染源进行现场巡查,达到了每月4次。重点检查畜禽粪便、废水综合利用或无害化处理设施运行和污染物排放达标情况。今年初,将区傅氏养殖场、区金星养殖场、区兴旺养殖场、县兴鑫牧业有限责任公司、县俊明种猪扩繁有限公司、县畜禽养殖场、县鑫源牧业有限公司西坝养殖场7家畜禽养殖企业纳入全市环保专项行动挂牌督办限期治理企业,现除了区兴旺养殖场未按期完成限期治理任务外,其余6家已完成限期治理任务,污染治理设施已投入试运行。同时,责令未按时完成限期治理任务的区兴旺养殖场对其无防渗漏、溢流、雨水等措施的废弃物贮存设施和场所加大整改力度,加大污染治理投入,务必完成整治任务。

第5篇:规模化畜禽养殖的标准范文

关键词 畜禽养殖业;染物总量减排;措施;广东惠州;惠城区

中图分类号 X5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8-0214-01

随着畜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其污染防治措施远远滞后于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未经深处理的大量畜禽粪便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甚至威胁城乡居民的饮用水安全。畜禽养殖业污染已成为我国农业污染的主要原因和影响我国水环境尤其是饮用水水源安全的重要因素,控制农业污染、削减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总量已成为“十二五”环保工作的重点之一[1-3]。因此,加强畜禽养殖业的污染防治与环境管理,搞好畜禽养殖业减排工作已成为现阶段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1 惠州市惠城区畜禽养殖业污染现状

根据惠城区2012年环境统计数据显示,惠城区畜禽养殖业污染是农业源污染的主要来源,畜禽养殖业COD和氨氮排放量分别占农业源排放总量的90.1%和86.4%(表1)。多年来,惠城区积极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模式,大力支持畜禽养殖企业从非规模化向规模化转变,目前惠城区畜禽养殖业中规模化养殖场所占比例较高。根据2012年惠城区环境统计数据,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排放COD 2 089 t,氨氮367 t,分别占畜禽养殖业排放总量的53%和71%,各种禽畜中以生猪排放量最大,COD为3 353 t,氨氮为495 t,分别占畜禽养殖业排放总量的85%、96%(表2)。

综上可知,惠城区主要畜禽存出栏量和污染物产生量都相当巨大。根据《惠城区“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责任书》对农业源的减排的要求,到2015年,全区农业源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总量分别控制在3 396.30、410.83 t以内,比2010年的3 976.51、487.94 t分别减少14.6%、15.8%,高于国家“十二五”期间8%和10%的平均削减比率。因此,要顺利完成减排目标,必须高度重视,提高减排意识,并尽快出台切合实际的总量减排政策和措施。

2 畜禽养殖业减排存在的问题

2.1 污染防治政策不完善,体制机制不健全

现行环境政策中缺乏对农业污染控制整体而系统的政策框架,强制性、引导性的农业环保技术标准和规范相对缺失。同时,畜禽养殖业减排涉及农业、畜牧、环保等多部门,亟待在管理体制和责任落实上进一步明确,从而建立起有效的协调沟通制度,形成合力。畜禽养殖业减排考核、监督、责任追究等一系列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也有待进一步制订和完善[4-5]。

2.2 监测监控体系不完善,台账管理制度不健全

惠城区大部分畜禽养殖场在线监控设施不完善,导致基础性监测调查数据缺失。适应减排核查核算的监测监控体系也尚未建立,“三量”台账(指新增排污总量“增量”、污染整治削减排污总量“减量”、超标排放或偷排漏排的排污总量“变量”)建设也未完全推行,减排基础档案工作仍待有效开展。畜禽养殖业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三大体系”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减排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有待进一步加强。

2.3 减排技术水平有待提高,技术推广和服务体系建设滞后

惠城区规模化养殖场COD处理率已达到84%,氨氮处理率也达到了60%,进一步提高治污设施的处理率需要深度减排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已经建成的规模化畜禽养殖治理设施运行效率和日常监督也需进一步加强。畜禽养殖业治污设施管理从业人员平均文化水平较低,也缺乏污染防治技术培训,治理设施设备运行效率较低。

2.4 资金投入不足,有效治理和监管不到位

畜禽养殖业污染遗留问题多、基础薄弱[6],现有治理资金多用于治理设施建设,用于推动科学养殖、扶持综合利用体系建设资金不足,资金使用结构有待优化。畜禽养殖业减排缺乏信贷、补贴、税收等激励性措施,企业和养殖户治理积极性不足,自发投入乏力。大部分非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所没有基本的污染防治。此外,农村环保监管能力薄弱,畜禽养殖业环境监管能力不足。

2.5 减排意识薄弱,专业技术指导机构未建立

目前,养殖户年龄偏大、文化和技术水平偏低,重经济利益轻环境保护的思想普遍存在,严重缺乏畜禽养殖业减排的观念,一些基层部门对畜禽养殖业污染严重性也缺乏清醒的认识。农业、环保等部门对基层养殖户的相关培训和技术指导力度不够,缺乏开展相关技术指导的专业机构。

3 畜禽养殖业减排主要措施

3.1 注重源头控制

3.1.1 优化空间和产业布局。尽快制订出台惠城区的畜禽养殖规划,以环境容量来控制养殖场的总量规模,调整养殖场布局,制订畜禽养殖场农田最低配置比例标准。加快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的调整,要求养殖场点尽量远离城区和居民集中生活区,水源保护区范围内禁止建设规模化养殖场,同时,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与居民区要设定卫生防护距离[7-8]。

3.1.2 改善养殖方式。通过养殖优良品种,合理的饲料供应量和营养配比,添加优势微生物、实行多阶段喂养来提高饲料利用率,减少营养过剩而造成的污染物排放。选用低硫、合理蛋白质含量的饲料,从源头上减少硫化物和含氮污染物的产生。

3.1.3 转变养殖规模。非规模化养殖场污染物排放量大,治污能力较低,应尽快采取有力手段,通过政策激励、资金支持、技术指导等措施推动畜禽养殖向规模化、集约化、生态化方向转变。

3.2 加大过程控制

改变养殖模式,鼓励干清粪养殖模式,强化固体和液体、粪与尿、雨水和污水三分离,降低污水产生量和降低污水氨氮浓度。畜禽粪便通过干燥、堆肥、能源化实现污染的过程控制。在畜禽养殖场(小区)大力推广5种鼓励减排模式,按照《广东省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污染减排技术指南》中“生态型”和“环保型”的要求进行建设。

3.3 推广循环利用

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探索农牧结合模式,提升农业资源化利用水平。农业废弃物要做到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畜禽养殖业污水以能源化、无害化为主要手段进行综合利用与治理,建设配套的污水处理减量和贮存设施,解决循环利用中的时空不平衡问题[9]。畜禽粪便主要以肥料化进行综合利用,适度推广废水厌氧发酵和沼气发电技术,以能源生产为目标,实现沼气、沼渣、沼液的综合利用。

3.4 强化末端治理

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污染治理技术,以生态治理为主、工程手段为辅的方式进行治理,采用低成本、高效的污染治理技术,提高污染治理水平。重点加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治理,加快治理设施建设,提高治污设施的处理率,从而保证畜禽养殖业减排约束性指标任务顺利完成。

4 结语

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总量减排是“十二五”惠州市惠城区农业源减排的核心和关键,而惠城区主要畜禽存出栏量和污染物产生量都相当巨大,要完成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十分艰巨。地方政府必须在统筹规划和强化责任落实的同时,从政策引导、清洁生产和环境监管等方面制订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总量减排的相关政策;同时,要采用合理可行和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畜禽养殖废物综合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

5 参考文献

[1] 许振成,吴根义.“十二五”农业源减排对策与措施[N].中国环境报,2011-05-17(002).

[2] 庞志华,柯滨,罗沛聪,等.东北地区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总量减排对策分析[J].环境保护科学,2012,38(3):59-63.

[3] 石棒涵.农业污染现状与影响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l(11):262-263.

[4] 陈以礼.关于畜禽养殖污染减排的思考[J].污染防治技术,2012,25(1):62-64.

[5] 肖清.浅谈畜禽养殖污染现状及其防冶对策[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2(7):211-212,238.

[6] 李春玉.关于防止畜禽养殖污染的几点思考[J].中国畜禽种业,2012,8(9):30-31.

[7] 赵虹,韩永升.沈阳市畜禽养殖环境污染分析及防治对策[J].环境保护科学,2007,33(4)118-120.

第6篇:规模化畜禽养殖的标准范文

1.畜牧产业化发展步伐加快

1.1产业布局初步形成 洮北区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围绕提质增效,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实施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战略,全力推进传统畜牧业改造升级,初步形成了奶牛、肉牛、肉羊三大主导产业和生猪、家禽作为必要补充的畜牧业产业化生产经营格局。

1.2畜禽饲养总量快速增长 全区辖11个乡(镇),禽养殖业在各乡(镇)均占有一定比重。2012年末数据显示,全区畜禽饲养总量达到620万头(只),其中主要畜禽饲养量:生猪39.96万头、奶牛1.18万头、肉牛2.05万头、绵羊(肉绒羊)38.88万只、禽类530万只。全区现有备案在册各类畜禽规模养殖场(小区)147家,其中奶牛场31家、肉牛场6家、蛋鸡场21家、肉鸡场5家、生猪场41家、养羊场38家、养鹿场3家、养鸽场1家、养貉场1家,畜禽规模化养殖生产总量接近300万头(只),规模化养殖生产比重占48.2%。

1.3畜禽良种实现全覆盖 洮北区在畜牧业发展中重视良种效应,全面推行畜禽良种化工程,加强畜禽良种管理和推广,坚持“引、育、繁”相结合的原则,侧重加强配种站点建设,完善繁育改良体系和服务功能,各乡(镇)畜牧兽医站全部具备了繁改力量,保证及时提供繁改服务。奶牛、肉牛繁殖全部施行人工授精技术,使用性控加快奶牛扩繁步伐。奶牛改良主推品种为荷斯坦,肉牛改良主推品种为西门塔尔、夏洛莱,肉用羊改良主推杜泊、萨福克、无角道赛特、乌珠穆沁、小尾寒羊等品种,猪改良推广使用约克、长白、杜洛克、皮特兰等优良品种,规模化养殖场、养殖小区畜禽良种利用率基本达到100%,三元杂交肉牛比重达到62%,三元杂交猪比重达到30%以上,畜牧业在洮北区呈现出优质、高产、高效发展态势。

1.4养殖方式趋于规模化 洮北区畜禽养殖生产方式逐步由分散型向标准化规模养殖转变,实现了舍饲养殖。畜禽商品化生产方式:生猪、蛋鸡、肉鸡形成养殖场、专业户经营模式,奶牛为养殖场、小区、专业村屯经营模式,肉牛、肉羊为农户饲养母畜繁殖出售仔畜,育肥场集中育肥出售商品畜经营模式。

1.5畜产加工企业建设见端倪 全区有肉牛、奶业、肉羊3家省级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有生猪、肉牛、禽类屠宰场3家。洮北区是伊利、蒙牛、飞鹤、龙丹乳品企业的奶源基地,现机械榨奶站20个,并围绕奶站建立了奶牛养殖场(小区)及奶牛养殖专业村屯。

1.6产业组织化程度得到提高 全区有各类农村养殖协会、畜牧专业合作组织69个,养殖专业协会等畜牧合作组织在带领广大农户从事养殖业生产,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2.畜牧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2.1畜禽养殖整体水平不高 洮北区畜禽养殖尽管生产总量增长较快,但庭院养殖、粗放经营仍是畜牧业发展的主流,养殖科技含量不高,基础设施薄弱,还没有形成大批量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养殖大户和基地,养殖户抗市场波动、疫病风险能力不足。

2.1畜产品加工业发展滞后 全区具有一定规模和带动效应的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数量少,企业基地建设和带动能力较差,产业链条延伸不足,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链条上缺乏有效对接,存在着畜禽养殖无序性,受市场因素影响大,时常出现产品的“短缺”和“过剩”现象。

2.3农村畜牧专业合作组织作用发挥弱 部分专业合作组织运行机制不健全,制度不完善,在沟通信息、协调生产、规避养殖风险等方面作用发挥能力弱,现阶段因种种原因有27个农村各类畜牧合作组织没有正常运行,占养殖合作组织总数的39%。

2.4畜禽营销信息平台薄弱 全区没有确定的畜禽交易市场,养殖户出售牲畜主要依赖客商上门收购,市场经纪人在牲畜流通运作中起主渠道作用,农村大集时常有仔猪、家禽的零散上市,营销平台不完备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产销信息不灵通,市场行情预测困难等问题。

3.促进畜牧产业化发展的建议

3.1加强政府对畜牧产业化发展的政策引导 标准化养殖、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政府部门要把畜牧产业化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增强服务意识,营造良好环境,引导、鼓励广大农户退户入园、发展养殖牧场,开展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及时解决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遵循市场经济规则促进产业化发展。

3.2培育壮大龙头企业 龙头企业是构建现代畜牧产业体系的主体,是推进畜牧产业化经营的关键。要积极培育具有高附加值、产品竞争力强、市场占有率高,产业链条长的畜产品加工企业,支持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发展规模养殖,引导和鼓励龙头企业配套建设畜禽养殖基地,推行“公司+基地+农户”模式,走产业化经营之路,通过订单联结、服务联结、资产联结等形式,建立紧密型利益共同体,实现企业与农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一体化发展。

3.3规范农村各类畜牧专业合作组织建设 发展畜牧产业化经营要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要完善农村养殖合作社、养殖协会运行机制,健全制度,充分发挥其在技术推广、行业自律、维权保障、市场开拓等方面的作用,组织基地农户合理安排养殖生产,围绕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指导服务,实现畜禽养殖基地与市场的有效对接。

3.4加大对产业化发展扶持力度 政府部门在充分利用国家和省兴牧惠农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争取金融部门的信贷资金投入,解决龙头企业、畜禽规模化养殖场(小区)流动资金不足问题,拓宽融资渠道,吸引更多资金投入到畜牧业发展,鼓励龙头企业采取承贷承还、信贷担保等方式,缓解生产基地农户资金困难问题。

3.5强化畜牧产业科技支撑 牧业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突出科技兴牧,大力推广高产、优质、高效畜禽饲养综合配套技术,加强科技培训和技术指导服务,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和群众需求,创新技术推广工作机制,组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民科技培训及送科技入户活动,及时提供技术咨询服务,提高广大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引导养殖户加大科技投入,应用先进技术,科学饲养管理,提高养殖水平和经济效益,抓好畜禽免疫、防疫监测、消毒灭源工作,严防动物疫病,防控养殖污染。

第7篇:规模化畜禽养殖的标准范文

1国外现代畜牧业规模养殖发展的特点

1.1因地制宜,模式各异

畜牧业发达国家现代畜牧业的发展模式主要有以下4种13I:以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为代表的现代草地生态模式,以美国和加拿大为代表的大规模工厂化模式,以欧洲国家荷兰、法国和德国为代表的适度规模化模式,以及亚洲的日韩和我国台湾为代表的集约化经营模式。在这些国家,尽管畜牧业的发展模式不尽相同,但都具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尊重本国或地区资源现状,利用已有的土地、草原、资本或技术优势等因地制宜发展现代畜牧业。

1.2标准化体系完善

发达国家畜牧业标准化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已相对成熟,标准化体系的制定注重生产环境标准化,如日本对养殖区域植被、路面等进行的明确规定l川;注重生产过程与丁艺的标准化,如欧盟各国要求从种畜禽的培育到使用的饲料、药品、产品加工过程中车间的卫生条件、加工设备的条件、包装材料、储运时间、温度以及储存天数等都要遵守有关食品安全和质量管理系统标准要求问;严格产品质量的标准化,发达国家无论是产品质量标准的制定上或是采取的措施上都非常严格,要求产品产地无任何污染,贮藏、运输过程未受污染,符合国家食品卫生法的要求和食品行业质量标准f41。同时,这些国家都拥有健全规范的食品安全控制体系,在农产品的质量检测控制方面采取了严格的具体执法措施【41。

1.3设施发展水平高

发达国家从20世纪60年代左右就相继实现了畜牧机械化,在饲草加工、饲料加工、饲养过程等方面发展到了较高的设施水平。牧草收贮工艺采用具有现代化工艺的新型旋转割草机、调制割草机、快速烘干设备、拣拾压捆和青饲收获机;饲料加工广泛应用微粉碎和超粉碎设备、高精度微量配料系统、全自动控制的挤压膨化机及高温高压短时强制调制器与制粒机;蛋鸡饲养设施趋向于高密度大型化,采用6—8层叠层笼养,喂料、饮水、清粪、拣蛋自动化,全封闭鸡舍,鸡舍环境自动检测调节,并配备蛋品全自动化收集、处理、计数和装箱设备;肉鸡饲养设施以环境调控、高速定量精确饲喂设备和消除应激反应为主;规模化养猪中,猪舍环境控制自动化,自动料线、脂肪测定仪、妊娠测定仪和种猪个体饲喂技术和自动清粪设施得到了广泛应用;奶牛饲养采用青贮收获及加工系统、自动取饲系统、全混合日粮系统、自动饮水系统、牛场清粪设备、牛舍环境控制设备和全自动挤奶成套设备、奶品快速冷藏成套设备和奶牛场综合管理系统等醐。

2我国畜牧业规模养殖概况

2.1规模养殖比例不断提高

我国畜牧业规模养殖始于20世纪80年代,这个时期以农户家庭庭院养殖为主,专业户不断涌现,涉足于畜牧业生产领域的一些企业开始出现;到20世纪90年代,畜牧业进入规模化、企业化、产业化发展阶段,大型企业不断涌现,产业化经营迅猛发展,“公司+农户”为主要经营形式的畜牧业产业化组织发展迅速;进人2l世纪以来,我国畜牧业生产逐步形成了区域化布局,规模养殖持续增加,养殖小区和适度规模养殖场蓬勃发展,标准化生产力度加大。2010年,全国年出栏500头以上生猪、存栏500只以上蛋鸡和存栏100头以上奶牛的规模化养殖比例分别为34%、82%和28%,比2005年分别提高了18、16和17个百分点171。与此同时,规模化养殖优势逐渐显现,肉、蛋、奶畜产品生产产业带已形成,优势区域的生猪生产、家禽生产、牛羊肉生产、奶类生产和羊毛生产分别占全国总量的92%、50%、92%、88%和89%以上嘲。

2.2规模养殖设施化水平提升

随着规模养殖的迅速发展,我国畜牧业设施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形成了饲料饲草加工、牧草种植及收获、畜禽标准化饲养、生产检测方面门类齐全的成套设备,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不断在畜牧业上得到应用。饲料加工已由简单的粉碎发展到配合饲料、熟化饲料的加工,畜禽饲养的饮水系统、施药技术、降温和通风系统、消毒设施、喂料系统、清粪设备等基本上能满足现阶段的生产需求【9~。同时,国内已开展了畜牧业信息化、智能化系统的研究和应用工作。如: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研制了蛋鸡规模化养殖场生产管理系统,可对鸡舍实现自动控制,实现了蛋鸡喂养自动化、清粪自动化、危险环境报警自动化【151;滕光辉等1161研制成功了家禽健康养殖智能控制系统,对蛋鸡现代化养殖技术进行了集成研究,在德青源生态养殖场进行了成功验证,为养殖场的管理提供了有利的平台,提高了管理效率,增强了疾病预防能力;中国农科院开发了“种猪场生产管理系统”、“种禽场饲养与繁育的数字化智能系统”、“基于个体信息的猪的优化饲料配方系统”、“猪疾病防疫与优化饲养管理数字化智能系统”等,形成了畜禽数字化养殖技术平台【埘。宋延民等开发了基于RFID技术的奶牛身份识别器、计步器、自动分群系统、自动称重系统、牛奶流且/电导仪、管理与分析系统,形成了以挤奶厅为中心的信息采集奶牛管理系统和奶牛养殖健康系统【l研。东南大学研制了畜禽规模设施养殖环境传感网监控系统平台,可以采集用户需要的环境参数,并能根据要求控制养殖场内的排风、喷淋和光照系统1191。

2.3畜牧业标准化不断推进

规模养殖推进了我国畜牧业生产的标准化水平。截止到2008年底,全国农区标准化规模养殖快速发展,养殖小区突破8万个;牧区半牧区舍饲半舍饲稳步推进,已有3000万头以上牲畜从天然放牧转变为舍饲半舍饲圈养嘲;全国畜牧业标准新立项108项,比上年增加了95项,初步构建了畜牧业标准体系的基本框架;同时,畜产品质量明显提升,现已通过畜禽“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的品牌近2000个捌。

3江苏省畜牧业规模养殖现状

3.1规模养殖比例高

2008年以来,江苏省全面启动以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为重点的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创建活动,已有1368家规模养殖场成为畜牧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基地阎。生猪、蛋禽、肉禽、奶牛规模养殖比重分别达到64%、86%、92%和94%,全省建成万头以上猪场123个、50万只以上肉禽场137个、lO万只以上蛋禽场42个,千头以上奶牛场33个【2t1;全省共有国家级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4家、省级67家,各类畜牧业经济合作组织、行业协会7000余家1221。

3.2产业区域特色明显

江苏省以优质瘦肉型猪、优质地方家禽、奶业和波尔山羊四大优势产业建设为主线,依托区域自然资源,优势畜产品区域化生产格局初步形成,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以江宁、锡山为代表的江南奶业经济带和以铜山为中心的徐连奶业经济带奶牛存栏已占全省的85%;如东、阜宁的生猪,东台、海安的家禽,沛县的肉鸭,睢宁的山羊,高邮的蛋鸭等一批特色县域经济产业发展成效显著;宁镇扬等丘陵山区肉鹅产业带肉鹅饲养量占全省的80%、肉鹅深加工占全省的85%f7l。

3.3设施化水平较高

在规模养殖过程中,江苏省积极推广家禽标准化生产技术、肉羊集约化快速育肥技术等,建成农业部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65家120l。从规模养殖的设施水平看,大多数规模养殖场都采用了密封式圈舍,实现自动化或半自动化饲养。除传统的湿帘通风、冷风机降温、红外线保温箱、电热地毯保暖、电动除粪、自动喂料、自动光控、自动拣蛋等传统设施外,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等现代科技逐步在畜禽养殖中得到应用;全省发酵床养殖面积达114万m2,部分地区建成了规模养殖场的远程监控系统和利用物联网技术建成的智能化生猪规模养殖基地,大大提高了规模养殖质量和效率120l。

4提升江苏省规模养殖水平的对策

4.1强化政府宏观决策

4.1.1加强政府宏观调控要强化政府在产业规划与布局、养殖标准制定、养殖新技术研发与推广、养殖污染治理等领域的宏观指导职能,积极开展标准化体系、产品质量控制体系建设和完善工作,保证规模养殖的发展水平。以畜牧业主管部门为主导,广泛开展产业信息分析和预测、评估工作,跟踪国内外产业发展前沿技术和模式、国际国内市场动态、疫情动态等,建立起畜禽产品数量和质量动态预警体系,提升产业的指导能力。

4.1.2出台各类鼓励政策应积极出台相关优惠和补贴政策鼓励发展适度规模化的畜禽养殖,鼓励和扶持组建各类农民合作组织或产业协会,促进企业与农民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提高农民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和规模养殖比例,促进产业化经营。对于在建设高水平规模养殖过程中具有突出贡献的企业给予土地、税收等方面的政策优惠。

4.1.3加大政府对产业的资金投入一方面政府要加大对畜禽品种繁育、规模养殖设备和畜禽生产污染治理等领域资金扶持力度;另一方面,我国农业科技研发的投入比例不足l%,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必须要提高政府对畜牧业科技研发的资金投入,增加科研立项的数量,并引导科研资金向畜禽品种、养殖设备和技术、废弃物处理技术等领域适当倾斜。

4.2大力拓展市场需求

4.2.1拓展畜禽产品营销市场市场需求是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全球范围内人们对动物性产品的消费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这为发展规模养殖提供了有利条件。近年来,随着规模养殖的扩大,江苏畜产品数量进一步增长,除供应本省市场需求外,还积极向毗邻的上海市场扩展,特色名优产品在上海大都市很受欢迎,江苏已成为上海优质畜禽产品稳定的供应基地。同时,江苏经济发达、交通便利,畜牧业产业和科技发展基础良好,有利于各类产品的出口。在稳定省内和国内市场的前提下,要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增加畜禽产品的出口,以拉动规模养殖水平的提升。

4.2.2多元化市场需求推动规模养殖的多样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消费水平的提高,畜产品的消费需求表现出了多元化的特点。不同的消费者对肉类嫩度、肉色、蛋壳颜色、蛋黄色度,奶类的乳脂率和蛋白质含量等性状乃至畜禽的品种和养殖方式都提出了不同的需求;一部分高端消费群体更加注重对天然、无公害绿色产品的追求,高质量畜禽产品的消费需求增长。消费需求的多元化是规模养殖品种、养殖技术和模式、规模养殖产品加工水平等多样化发展的驱动力,要及时把握市场契机,积极适应和满足畜禽产品消费市场的要求和变化,促进全省规模养殖多层次发展,提高产业的竞争力。

4.3加强科技创新与推广

科技进步始终是畜牧业发展的基本支撑,育种技术不断改进畜禽的生产潜能、饲料营养技术提高饲料的利用率、检测技术和监测体系保障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加工技术促进产业增值等。总而言之,畜牧业生产效率、农民素质、产品附加值和综合生产能力不断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畜牧技术的创新、推广与普及。

4.3.1畜禽品种资源创新的需求良好的品种是畜禽生产的核心,品种技术的创新在畜牧科技发展中居主导作用。近年来,江苏省培育了苏太猪、扬州鹅、邵伯鸡、京海黄鸡、雪山鸡、苏禽黄鸡、苏邮1号蛋鸭等新品种,在畜禽品种资源利用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随着人们消费需求的多元化发展,现有的品种结构已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应及时更新和淘汰市场占有率低、生产性能相对落后品种,利用我省的种质资源优势开发适合不同市场需求的新品种或新品系。在传统育种手段的基础上,提高分子生物学技术辅助育种应用研究的效率,加快品种创新步伐。

第8篇:规模化畜禽养殖的标准范文

发展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是建设现代畜牧业的重要内容。畜禽标准化生产,就是在场址布局、栏舍建设、生产设施配备、良种选择、投入品使用、卫生防疫、粪污处理等方面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的规定,并按程序组织生产的过程,即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处理无害化和监管常态化。深入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有利于增强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水平,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从源头对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有利于增强动物疫病防控能力,降低疫病风险;有利于畜禽粪污的集中有效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维护生态安全,实现畜牧业生产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加快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创新发展模式,强化现代养殖意识,以标准化规模养殖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

1.树立产业化理念,谋划标准化规模养殖

规模化养殖是畜牧业产业化经营基础,推行产业化经营是实现畜牧业标准化生产、提高畜产品质量的重要措施,是发展现代畜牧业的根本途径。洮北区是国家确定的半农半牧区,饲草饲料资源丰富,畜牧业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潜在动力,农民增收的最大产业空间,应充分利用全区发展畜牧业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把建设现代畜牧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用科学发展观谋划洮北区畜牧业发展,以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竞争力为核心,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发展要求,全力推进传统畜牧业改造升级,形成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新型发展格局。要把规模化养殖小区建设作为现代畜牧业发展的突破口,加大养殖小区建设力度,促进分散养殖、家庭小规模经营向规模化生产的转变,逐步淘汰分散饲养、粗放经营的传统模式。以养殖小区、规模化养殖场建设为载体,推行畜牧业产业化经营,创建示范典型,引领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实现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的跨越。

2.规范养殖行为,促进标准化规模养殖

在养殖场(小区)建设中,按照城乡统筹发展规划及标准化养殖“六化”要求,合理划定畜禽禁养区、限养区,规范养殖场区布局。制定养殖场规范化管理制度,全面实施种畜禽调运审批制度,动物防疫条件审核制度,养殖档案登记制度,兽药、饲料使用制度,畜禽防疫、检疫制度,粪污和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制度。强化生产过程的管理,建立健全畜禽养殖档案,严格免疫程序,规范饲料、饲料添加剂及兽药的使用,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监管,严防违禁添加物质进入养殖环节。

3.培植龙头企业,带动标准化规模养殖

在现代畜牧产业体系中,龙头企业具有开拓市场、赢得市场的能力,是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的骨干力量。要积极培育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在资金、技术、政策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增强龙头企业的实力,发挥龙头带动作用,推进规模养殖,做强优势产业。要围绕龙头加工企业发展规模养殖,推行“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产业化经营模式,采取订单生产、产销联建等形式,巩固龙头加工企业与养殖基地的生产关系,形成共同发展的产业整体。鼓励龙头企业建设养殖基地,龙头企业在壮大主业的同时,延伸产业链条,发展规模养殖,扩大一体化生产规模,提升企业整体发展水平。要密切龙头企业和规模养殖场的利益关系,龙头企业负责向规模养殖场提供种苗、饲料、防疫、技术、融资、产品保护价收购等服务,规模养殖场负责按企业要求组织标准化生产,形成龙头企业与规模养殖场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紧密型合作关系,促进标准化规模养殖稳定发展。扶持和发展畜牧专业合作组织与行业协会,充分发挥其在市场开发、信息服务、行业自律等方面的作用,提高畜牧业的组织化程度,壮大集体力量,抵御抗风险能力,积极培育市场营销主体,支持龙头企业、畜牧合作组织、农村经纪人和各类营销组织采取产销直挂、连锁经营及网上交易等形式参与畜产品流通,以信息化推动畜牧业现代化发展。

4.治理养殖污染,完善标准化规模养殖

畜禽规模化养殖产生的粪便、污水以及孽生的病原微生物是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危害人、畜健康,畜禽养殖污染是社会的一大公害。要高度重视畜禽养殖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按照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的原则,对畜禽养殖污染进行综合治理。目前,主要推行下列四种治理模式:一是农牧结合模式。养殖场(小区)建设要考虑周边土地的粪污承载能力,充分利用农田、林地、果园、菜地对经过沉淀发酵的畜禽粪污进行消纳利用,实现种养区域平衡一体化。二是沼气配套模式。利用畜禽粪便厌氧发酵生产沼气是解决畜禽养殖粪便污染的有效方法,不仅能提供清洁能源,而且沼渣可以直接肥田,沼液还可以用来养鱼,形成养殖与种植、渔业紧密结合的物质循环生态模式。三是有机肥加工模式。在规模养殖场配套建设有机肥加工厂,利用生物工艺和微生物技术,将畜禽粪便经发酵腐熟后制成复合有机肥,进行产业化开发。四是微生态养殖模式。利用锯末、秸秆等原料作为垫料,添加微生态制剂制作发酵床,在发酵床上养猪,微生态有益菌将猪床上的粪便降解,使猪舍免清粪,免水冲洗,猪场没有粪尿排出,也没有冲圈产生的污水,养殖环境无臭味,实现粪污“零排放”,达到清洁、环保、生态养殖的目的。

5.实施科技兴牧,支撑标准化规模养殖

牧业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突出科技兴牧,加大畜牧先进实用技术推广力度,加强科技培训和技术指导服务,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和群众需求,创新技术推广工作机制,组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民科技培训活动,及时提供技术咨询服务,提高广大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使畜禽养殖标准化生产、规范化操作。引导养殖户加大科技投入,应用先进技术,科学饲养管理,提高养殖水平和经济效益,大力实施良种工程建设,坚持“引、育、繁”相结合的方针,推广冷配技术,满足畜牧业发展对良种的需求,提高畜禽良种覆盖率。加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能力和水平,搞好疫情监测预警,扎实开展计划免疫和消毒灭源工作,严控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流行。

第9篇:规模化畜禽养殖的标准范文

Abstract: With the advent and development of large-scale livestock farming throughout our country, large-scale livestock industry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problems caused by more and more prominen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necessity of livestock project EIA, summarized the livestock industry, according to the EIA projects, and discusses the key issues of EIA on livestock breeding project.

关键词: 畜禽养殖;环境影响评价;探讨

Key words: livestock;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discuss

中图分类号:X7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6-0295-02

0 引言

国务院总理于2013年11月11日签署第643号国务院令,公布《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条例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条例规定,新建、改建、扩建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应当符合畜牧业发展规划、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满足动物防疫条件,并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大型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本文就畜禽规模养殖项目环评的必要性、行业依据、应关注的重点问题进行探讨。

1 畜禽养殖项目环评的必要性

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随着我国各地规模化畜禽养殖的出现和发展,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愈来愈突出,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包括:一是畜禽养殖业的产业发展和环境管理严重脱节,政策执行过程脱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缺乏相应的环境政策、法律法规;环境管理体制脱节,政策制定体制脱节,政策执行过程脱节;受职能制约,各级环保部门过去忽视了畜禽养殖业带来的环境问题,而且政策因素及经济的强势发展造成了地方政府在农村环境保护方面的不作为。畜禽养殖业的微利,养殖业自身环保资金匮乏,缺乏有效的国家扶持政策和办法。二是规模化畜禽养殖的环境管理严重滞后,缺乏有效的的规划管理。农村环保治理机制尚未建立,基层监督机制缺位。三是全社会对农村环保及畜禽养殖业污染危害的认识不足[1]。《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的颁布,旨在防治畜禽养殖污染,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保护和改善环境,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其颁布实施,进一步为畜禽养殖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供法律法规依据,有利于从源头上控制畜禽养殖业污染,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发展养殖业,同时保护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维护生态平衡。

2 畜禽养殖项目环评的行业依据

在编制畜禽养殖项目环评报告时,除考虑应用常规的法规、规范、标准、导则外,还要结合该行业的法规、政策、规范、标准规定作为环境影响评价的依据,如《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农医发〔2013〕34号)、《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10]151号)、《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497-2009)、《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畜禽养殖业源产排污系数手册》、《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GB16548-2006)、《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设计规范》(NY/T1222-2006)、《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指南》(试行)、《畜禽场环境质量评价准则》(GB/T19525.2-2004)、《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HJ/T81-2001)、《村镇规划卫生标准》(GB18055-2000)、《中华人民共和国饲料卫生标准》(GB13078-91)《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GB7959-87)、《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80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无公害畜禽肉产地环境要求》(GB/T18407)等等。用足行业标准规范,项目环评才有说服力,才能对业主开展环保“三同时”建设有指导意义。

3 畜禽养殖项目环评应关注的重点问题

畜禽养殖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应当包括:畜禽养殖产生的废弃物种类和数量,废弃物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方案和措施,废弃物的消纳和处理情况以及向环境直接排放的情况,最终可能对水体、土壤等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的影响以及控制和减少影响的方案和措施等。对项目选址、卫生防护距离、生产工艺、环保措施、风险评价等问题应予以特别关注。

3.1 选址合理性分析 根据《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HJ/T81-2001)和《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的规定来判定选址的合理性,禁止在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及缓冲区、城市及城镇居民区(包括文教科研区、医疗区、商业区、工业区、游览区等人口集中地区)、县级人民政府依法规定的禁养区域、国家或地方法律、法规规定需特殊保护的其它区域建设畜禽养殖基地。同时还要考虑项目用地性质是否符合当地的土地利用规划。

3.2 卫生防护距离的确定 现行国家标准中有行业卫生防护距离标准的,首先应执行卫生防护距离标准。在环评中可以根据大气导则推荐模式计算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的一个结果,但只作为参考(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的计算结果是以面源为中心的距离,然后以此为半径画圆,只有超出厂界以外区域才定义为项目的大气环境防护区域。这是一个区域的概念,应该结合包络线来表达)。畜禽养殖业有行业卫生防护距离标准,如《村镇规划卫生标准》(GB18055-2000)中规定:养猪场500~1000头为200~800m;10000~25000头为800~1000m;《关于加强畜禽养殖业环境监管、严防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扩散的紧急通知》(环发[2004]18号)和《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HJ/T81-2001)》要求:新建畜禽舍应在居民区下风向,并远离居民区至少500m。环评工作中还要结合项目周围环境现状和公众参与工作中收集到的意见,综合分析合理的卫生防护距离。

3.3 清粪工艺的选择分析 《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HJ/T81-2001)4.3款要求“新建、改建、扩建的畜禽养殖场应采取干法清粪工艺”,《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497-2009)6.1.1.1款要求“新建、改建、扩建的畜禽养殖场宜采用干清粪工艺。已建采用水冲粪、水泡粪清粪工艺的养殖场,应逐步改为干清粪工艺”。目前,常用清粪工艺有水冲粪工艺、全漏缝地板免水冲工艺、干清粪工艺、生态垫料养殖工艺。水冲粪工艺优点是用水冲的方式清粪,能够保持猪舍内的环境清洁,劳动强度小,劳动效率高;缺点是比其他三种工艺的排水量大,废水污染物浓度较高,治理难度较大,不符合现代环保理念。全漏缝地板免水冲废水排放量适中,介于水冲粪和干清粪工艺之间,优点在于保持猪舍内的环境清洁,清粪劳动强度较小,污水中污染物浓度较高,有利于沼气的产生,但缺点是水处理成本较高,周边需要有足够的土地资源用于消纳。干清粪工艺的优点在于粪水分离,废水污染物浓度较低,废水处理技术成熟、可靠,便于污染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缺点在于国内干清粪工艺不成熟,用人工或机械方式清粪,不适用于现代化大型养殖场内限位栏、保温房等的清理,人力投入大,机械化操作清粪率偏低,噪音大,严重影响生猪生长。生态垫料养殖工艺的优点是不需要冲洗,无粪尿污水排出,垫料2~3年清理1次、劳动强度较小。在发酵床的制作过程中,通过垫料的分解发酵,使猪粪、尿中的有机物质得到充分的分解和转化;缺点是夏季猪舍的温度较高,粪污资源利用率低。环评工作中可以针对项目的实际情况推荐采用合适的环保清粪工艺。

3.4 环保措施可行性分析 畜禽养殖空气污染防治、废水处理、粪便治理、病死猪尸体处置技术方法,可以按照《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10]151号)、《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497-2009)、《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HJ/T81-2001)、《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农医发〔2013〕34号)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处置。产生的医疗废物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规定,交由具有处理资质的单位集中处置。根据典型厌氧反应器(完全混合厌氧工艺反应器、厌氧接触工艺反应器、厌氧过滤器、升流式厌氧固体反应器等)的特点和《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设计规范》(NY/T1222-2006)等规定论证沼气生产工艺的合理性。

3.5 环境风险评价 从沼气生产到使用的整个过程会产生泄漏、爆炸、火灾。风险评价只能从事故预防出发,定性地制订从生产到使用整个过程各种防范措施。一旦发生沼气泄漏、爆炸、火灾等突发性事件,依照应急处理程序,采用相应的应急措施[2]。同时,采取养殖场生猪疫情(生猪疫情包括口蹄疫疫情、高致病性蓝耳病病毒、细菌性疾病继发感染、猪流感等)防范措施。生猪疫情预防总的原则是“坚持养重于防、防重于治、综合防治”。为杜绝部分不法分子贩卖经营病死猪肉,拟建项目应采取措施,确保病死猪的安全处理。环境影响评价应尽量制订可操作性强的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方案。

参考文献:

[1]李玉明.畜禽养殖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探讨[C].第三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