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态环境调研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林业局概况
内蒙古莫尔道嘎森工局是隶属于内蒙古大兴安岭林业管理局的国家大型二档森林工业企业,行政隶属呼伦贝尔盟额尔古纳市,年木材生产能力为27.2万m3商品材。莫尔道嘎林业局地区属于大兴安岭山地寒温湿润林业气候区,并具有大陆性季风气候的某些特征。受西伯利亚冷空气影响,寒冷干燥,夏季湿热短促,温暖湿润。地理位置东经120°00′20″~121°19′20″,北纬51°03′15″~52°08′08″,东西宽92km,西北长120km。北与奇乾林业局毗邻,东靠满归、阿龙山、金河林业局,南与得耳布尔林业局接壤,西与吉拉林林业局相连,西北以额尔古纳河为界,与俄罗斯隔河相望。在莫局施业区内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施业区植物区系以东西伯利亚植物区系为主,资源为蒙古植物区系,森林资源极为丰富。莫尔道嘎林业局采用先进的工业技术机械化作业,达到采、集、装、运、贮、供销相互配套的格局,商品材年产量达到27.2万m3。全局营林生产基本实现机械化作业,年生产能力更新造林达0.13万hm2;天然幼、中林抚育达1.33万hm2。林产工业,先后开发了板方材、地板砖、单板、抽屉板、卫生筷子、木棒、细木工板、指接集成材、本笔文具、雪糕把、装饰条等多种产品。
莫尔道嘎林业局是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管局主伐局中的一个开发较晚、资源较好的大型森工企业,也是林区上缴利润大户。从建局开始每年需大量采伐森林,而且随着森林采伐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生产木材能力不断增强,这就使得人类对森林资源索取速度加快,这种单纯适应增长的技术体系,并由此产生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其一方面在一定时间内形成前所未有的生产力水平,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另一方面是资源消耗加快,消耗结构不合理,人类社会经济活动负影响加剧,而恢复生态平衡技术却严重滞后,从而导致生态系统的功能失调。而且随着莫尔道嘎地区人口增长呈上升的趋势,造成人口和经济增长对资源消耗的压力有增无减,资源稀缺度将增大。与此同时,由于森林资源的日渐减少,莫尔道嘎地区生态环境出现了恶化,在莫尔道嘎地区从未出现的沙尘暴已开始光顾此地区,莫尔道嘎河和激流河的鱼类数量明显减少,近几年,水灾和旱灾现象明显增加。综上所述,如不及时调整产品产业结构和经营发展战略,二三十年后势必重蹈“两危”之覆辙。所以,对莫尔道嘎地区乃至整个林区必须实现生态平衡和经济平衡的良好统一。而实现生态经济平衡的首要条件是较好地控制人口的增长,逐步减缓人口增长对生态经济系统的巨大压力,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树立生态经济适度人口的观念,生态经济适度人口的本质就是要把握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资源供给、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确定人口规模,改善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这是实现生态经济平衡的重要环节。其次,充分认识资源的稀缺性,把保护资源和合理利用资源有机结合起来,促进资源集体化利用,集体利用方式主要是高度重视科技资源、信息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并科学合理地进行森林资源综合利用以及科学合理地利用人力、物力等资源。这就形成了对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集体化利用。从而不断提高产出投入水平,降低资源消耗,充分合理地利用有限的资源为生态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创造必要的条件。最后,应充分认识环境容量及其净化能力的有限性,必须加大控制环境污染的力度,不断提高环境质量。
2客观生态环境平衡应遵循的原则
2.1双重目标原则
生态环境平衡必须坚持生态平衡与经济平衡双重目标相统一的原则,这是由生态经济平衡本质特征所决定的,在生态平衡这一有机统一体中,生态平衡是基础,经济平衡是主导,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如果只强调生态平衡,而忽略经济平衡,引起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失衡,生态经济平衡不可能实现;如果片面强调经济平衡,特别是在社会总需求日益扩张的情况下,就会因资源稀缺性、环境容量及净化能力有限的影响,降低生态目标,基至导致生态系统恶性化循环,使生态平衡受到破坏,生态经济系统运行与生态平衡这一必要的客观基础和生态经济平衡也不能实现,所以,生态平衡与经济平衡双重目标相统一,才能在提高生态质量的同时,满足经济日益增长的需求。
2.2综合效益原则
就是指生态经济平衡必须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原则。长期以来,我们便重于追求经济效益而忽略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这是只顾眼前利益、局部利益而不顾长远利益、全局利益的短视作为,事实证明是行不通的,任何强调效益单一性的做法都会对生态经济平衡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只有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才能实现生态经济平衡。
2.3优化结构原则
生态经济结构是具有立体网络结构的复杂机构,由生态要素和经济要素复合而成,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是相互统一的整体,即结构是功能的基础,功能是在一定结构基础上才能发挥作用,结构优化是功能正常和高效发挥的根本保证,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合理地利用生态经济要素,促进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生态经济结构优化对实现生态经济平衡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4强化管理原则
生态经济管理是实现生态经济平衡的重要环节。从经济上、法律上、行政上约束人的行为,充分发挥管理在维护、建设生态经济平衡中作用,从而促进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保证生态经济系统处于良性循环状态,实现生态平衡。
3经营模式转变途径
目前,莫尔道嘎地区林业生产还未脱离传统林业经营模式,如何把现有林业经营转向生态林业生产,其基本途径如下:
3.1正确把握生态与经济二者的关系
把现有经营建立在生态平衡的基础上,在生态平衡基础上经营现有林,必须正确处理保持生态平衡与开发自然资源的关系,关键在于科学地采伐与更新方式以及相应的营林措施。莫尔道嘎局在对现有森林资源管理采取如下措施:一是本着生态优先的原则,重点保护林业局的现有天然林资源,通过实施森林分类经营,大幅度调减木材产量,积极开发利用林下资源,妥善安置富余人员,逐步提高林区人民生活水平,实现林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二是选择合理的采伐作业方式,主要以低强度的择伐为主,逐年减少高强度的皆伐作业面积。在生产中严格按规程要求作业,做到不超计划、不超采伐限额、不超强度的三不超原则。三是加快更新造林步伐,林业局已成立了30个专业营林队,配备了营林设备,全力开展更新造林和中幼林抚育。四是在防治森林病虫害中,不断强化森林病防站职能,采用国内先进方式灭虫、灭鼠,认真贯彻了“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有效地保护了森林。五是在制定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计划时,优先考虑制定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措施,做到开发与保护同步进行。#p#分页标题#e#
3.2强化森林资源管理,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促进森林资源增长
一是严格按照《森林法》、《森林法实施条例》和国家有关林业法律、法规,保护管理好这片资源。二是林业局资源管理部门与森林公安局联合出击,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在春冬木材生产季节,林业局都要组织资源管理部门与森林公安局进行昼夜巡护,设置举报电话,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偷拉私运、乱捕乱猎等违法犯罪行为。三是加强野生动植物资源管理。四是认真组织开展森林资源管理的舆论宣传。进一步加强对全局广大职工群众的宣传教育,使大家更加了解森林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关键词:生态环境 东中西部 实地调查
引言:应十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社会以及建设美丽中国的号召,为了解我国东中西部分地区生态环境的情况,笔者组建实践考察团队,针对我国东中西部分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包括河南、河北、安徽、重庆、辽宁、贵州等地。在成员的走访过程中,发现调研地区存在的环保问题,查阅相关资料,访问当地居民,探究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通过思考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目前国内外大都集中于对某一地区的生态环境或采用某一方法对生态环境进行微观探究,本文以社会实践团队成果为依据,涉及多个地区并以其为代表,将调研成果分为城市、乡村、海洋等三类,从宏观上探究我国生态环境状况。
1、东中西部分地区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
1.1城市的环境污染
在城市地区,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例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以及景区的破环等。成员在重庆、河南、安徽这些地方,发现城市大气污染源大多来自工厂排放的CO2、SO2等废气和粉尘,汽车尾气,家庭对能源的消耗,加油站的汽油泄露后蒸发形成的致癌物碳氢化合物,各种喷雾剂,对垃圾的焚烧产生的有害气体。城市水污染大多来自工厂排放的污水,生活污水,农业化肥剂污水顺河流到城市,以及酸雨导致的水污染。城市固体废弃物污染大多由废电池(含有汞、镉、铅等有毒物质)、油漆、过期药物、生活杂物等构成,垃圾掩埋和垃圾分类一直做的不完善,成员通过走访城市郊区,发现城市正被无数的垃圾所包围。
1.2乡村的生态破坏
在广大乡村地区,因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当或强度过大,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成员主要针对河北、河南、辽宁阜新的一些乡村进行考察,发现地下水污染、农药化肥污染、塑料薄膜污染、空气污染以及城镇化下的工厂排放物污染。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境内多处乡村因当地玛瑙染色加工业发展,导致地下水受污染二十多年成“绿茶”。玛瑙加工企业主要进行玛瑙原石打磨、染色等加工,生产污水大都倾倒河沟里。在河南的母亲河---沙颖河附近,河流两岸都被开垦成了农田,附近的居民将生活废水都倒进河里。到了夏季河面上浮生很多的水草,整个河面都被覆盖住,并散发出一股腥臭味。在河北石家庄的一处乡村,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加之雨水的冲刷,不仅污染了水体,还造成了水体富养化,生态平衡失调、物种的多样性减少。
1.3海滨城市的海洋污染
海洋污染物绝大部分来源于陆地上的生产过程、海岸活动,例如倾倒废物和港口工程建设等,也向沿岸海域排入污染物。成员以辽宁省大连市为例进行实地考察,发现大连的海洋污染存在以下几个方面:海洋倾倒工业废料,工业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废弃物是海洋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油船泄漏,由意外事故造成的石油泄漏,污染迹象明显,污染物集中,危害严重;生活垃圾丢弃海滩造成海滩垃圾;生活污水直接排进海洋;核电站和工厂排出的冷却水,水温较高,流入河口或海水中,给海洋生物带来影响;施入农田的杀虫剂、化肥农药随雨水流进河流,或者随土壤颗粒在河口附近淤积,最终进入海洋,造成污染。
2、东中西部分地区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2.1工厂三废的排放
工厂不计代价的生产使得其生产过程中的废气、废水、废物排放到环境当中,超过了环境自净能力,导致环境污染。工厂排出的未经处理的废气飘散到空气当中,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都会造成大气污染,废气中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又可能导致酸雨,粉尘还会对人体呼吸道造成感染。另外,工厂排出的未经处理的废水可能流入河流进而汇集到海洋当中造成海洋污染,还有的流入居民区河流或地下水危机居民生活。此外,工厂排出的未经处理的废物,一些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垃圾丢弃到道路两旁或是河道两边,长时间无人处理都会形成垃圾污染,既影响美观又污染环境,还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
2.2居民缺乏自律与环保意识
一方面,一旦某个地方堆满了固体废弃物,居民则会下意识的把其作为垃圾堆,而不会思考此处存放垃圾是否合理,是否应当制止乱扔垃圾的不合理行为,而是缺乏自律地也将垃圾丢入到其中。另一方面,居民日常生活中生活污水肆意排放,尤其是乡村地区,由于居民缺乏环保意识,所以经常发生农药化肥剂管理不当而随雨水冲刷流入河流中,还有居民将生活废水倒如河流当中,进而流入海洋,造成水污染和海洋污染。
2.3政府监管漏洞
在对工厂的监管上,虽然政府出台了多套法律法规及规定来约束工厂破坏环境的行为,并采取罚款或停业整顿等强制力措施,但现实生活中,工厂经常采取迂回战术来应对政府的环境质量检查,在政府来检查时才做面子工程,导致政府在检查时得到虚假信息。
3、保护生态环境的办法
3.1工厂自律
一方面,工厂应当加强自律意识,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在追求利益增长的同时,也要保护环境。另一方面,工厂要进一步改进,实行清洁生产,即从原料开采-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着手,使得原料清洁、生产清洁、产品清洁,从而大大减少工厂排放的三废―废气、废水、废物,缓解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的严重情况。
3.2居民自律
居民要提高自身素质,规范自身行为,加强环境保护的意识与行为督促,自觉投入到环境保护的行列当中,以身作则――将垃圾分类,投放到垃圾箱内,不要乱扔垃圾,减少垃圾污染;同时节约用水、用电;城市居民要减少开车,多采用公交出行,减少大气污染和噪声污染;乡村居民要掌握并切实采取措施防止化肥药剂在雨水天的流出,避免杀虫剂、化肥随河流直接流入海洋,不要将生活垃圾或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海洋或者丢弃在海滩,同时知道农作物秸秆焚烧的危害并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
3.3政府加强监管与教育
第一,政府要尽职尽责,采取具体措施加大力度解决环境问题。基本的策略应该是监测--干预--评价,监测环境和人群健康,干预治理问题,评价效果,形成这样的良性循环。治理汽车尾气污染,在发展汽车工业的同时,应该改进汽车工艺,研究开发环保型的汽车,研究发展汽油的代用品。改善能源结构,减少燃煤,多用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多用电等清洁能源。第二,政府要尽快完善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与监督机制。建立完善的法律管理机制督促工厂企业改革,加强环境法制建设;制定并完善打击治理地下水污染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力度,监督环保部门,打击污染海洋的行为和企业。第三,政府也应加大对工厂和居民以及社会环保意识的宣传教育引导,以加强其自身自律。向其宣传环境、资源的可贵性与稀缺性,要其认识到保护环境的必要性。此外,以正确的环保行为或实践引导公民和企业向保护环境的方向发展,从而激发其自律愿望。
关键词:土地利用;生态环境;环境问题;协调发展
中图分类号:F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07-
1 概述
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和全球环境变化的人类因素计划(IHDP)共同的核心内容是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作为当代地理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受到高度重视。有关土地利用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多集中于经济高速发展的热点地区,如苏锡常地区、北上广地区等以及一些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如黄土丘陵区、西北干旱区等。尤其是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乡二元对立的格局逐渐被打破,一方面使得农业用地急剧减少、工业用地向郊区聚集,用地结构出现调整、更加合理化与科学化,商业用地、交通用地和绿地面积同步增加;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如空气质量下降、水体污染严重、水资源匮乏、城市热岛效应等,这些问题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快速城市化的时代背景下,理应正确地掌握土地利用方式,分析土地利用中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因地制宜地采取实际行动,处理好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根本目标是改善生态环境,改变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合理高效利用土地资源,推动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配置,努力达到自然生态环境、经济生态环境、社会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将土地资源的利用开发与环境保护相结合、与解决环境问题相协调,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双赢。通过对近年来我国土地利用的文献资料和实践现状的梳理,发现土地利用方式中存在的问题,探寻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策略。
2 土地利用中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
城市和乡村的土地利用方式存在明显的差异,农业用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和交通用地等所占比例不同,人们生产生活方式不同,需要区别对待城乡生态环境问题。
2.1 农业用地结构单一,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和产业化经营
我国大多数地区农产品结构单一,粮食生产南方以水稻种植为主,北方以小麦玉米为主。蔬菜种植、畜禽养殖等用地面积相对较少,林副渔三产业的农业产值较低,农业内部结构不合理。农业种植中家庭经营占主导,耕地规模化利用的比例过低;先进科学种植技术的匮乏导致农产品的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水平不高,生产效益不高;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农业抗灾抗风险能力差。农业发展模式的单一化造成用地结构单一,无法带来规模效应。
2.2 农民重用地、轻养地,耕地总体质量不断下降
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方式使得农民摒弃传统的种植技术,农田所需肥料由化肥所代替。加上农药施用量的超标,造成土壤成分和性质发生不同程度的转变,比如土地有机质含量不高、肥力下降;中低产田较多、高产田少等。农民受文化程度和综合素质所限,土地保护意识不强,在使用过程中重用地,忽视对土地的培肥提质,使得耕地质量持续下降。特别是对于一些地形、气候条件恶劣的地区,土地质量令人担忧。
2.3 农村居民点规划不合理,用地效率不高
《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中规定:“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小于150m2”,虽然我国农村居民点人均面积基本上符合这一标准,但是村落建设以分散式为主,集中建设占少数;农村房屋以平房居多,庭院较大,房前屋后有一些抛荒的土地,农村居民点用地效率低下,新农村建设需要重新规划。
2.4 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环境质量令人堪忧
相比城市,农村的空气质量较高,然而受到经济条件和传统生活习惯的制约,多数地区的农村环境状况令人堪忧。经济发展水平不高造成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生产与日常生活方面的设施简陋,生存环境差。大部分房屋都是由当地农民自行修建,结构不合理,存在安全隐患,甚至有些年代已久、年年失修的危房。居民点道路、水利、排污等基础设施缺乏,生活垃圾乱堆乱放、生活污水乱排乱倒,畜禽养殖户不顾他人利益,简单排污、方便化处理,不仅占用了土地面积,更危害了土地的肥力,影响了农村长远发展。有些村庄目前还存在露天粪坑,严重影响农村景观,环境“脏、乱、差”的问题接踵而至。农民从农村进入城市务工,村内房屋闲置、杂草丛生,耕地无人经营管理,造成土地利用效率进一步低下。
2.5 水体污染严重,水资源呈水质性紧缺
土地利用方式直接与水资源挂钩,用地结构的不合理使得水资源有效利用率持续下降,水体受污染程度较高。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乱排,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危害水质,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过高,规模化养殖污水达标率低等加剧了水资源水质性紧缺的程度。部分农村居民任意地改厕建厕,造成内外部水体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即使是在一些水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村民的饮水安全系数低,自来水普及率不高。
2.6 森林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时有发生
在山区地带,山地多,降雨量丰富,每年雨季时暴雨和强降水对土地造成威胁,森林覆盖率降低,水土流失现象严重,且伴随着山洪、泥石流等各种自然灾害频发,整体生态环境质量较低。平原、丘陵地带也同样需要保证植被覆盖率,不能随意占用林地,无规则地将低坡园林地开发为耕地,森林覆盖率关系到水土流失发生率,关系到土地可利用面积,无故占用林地、砍伐树木的行为要受到严惩。
2.7 城市经济效益占主导,环境问题增多
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带来第二、三产业的迅猛发展,也使得城市人口持续增加,环境承载力负担加重。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使得私家车数量飙升,机动车尾气超标严重影响空气质量。工业粉尘、建筑建筑扬尘等可吸入颗粒物增多,对城市居民的身体健康产生危害。许多城市居民为了避免工业中心、商业中心的环境威胁,开始向城郊地带迁移,导致城郊地带的环境压力增大,房地产开发商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将原本用于绿地建设的面积也改成住房用地,大大加剧环境恶化的程度。
3 促进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措施
促进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需要政府、企业、个人三方力量的共同作用,需要全社会的监督管理,人们自觉遵守土地利用规范,注重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同步发展。逐步、分阶段采取环境保护措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3.1 培育和提高公民生态环境意识
公民生态环境意识的缺乏是导致生态危机的深层次原因之一。治污的关键在于人,人类活动对土地生态系统的好坏起着支配作用,影响土地功能效用最大化。保护生态环境,改善生态质量,要从培育和提高公民的环境意识着手。通过报纸、杂志、网络、电视、广播等大众媒体的宣传向城乡居民普及环境科学基础知识,使每个公民能从自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自觉遵守生态规律,增强公民对土地生态系统的认识,促进公民转变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停滞不前的价值观念,与时俱进,自觉养成生态保护行为,将生态文明意识寓于日常生活之中,避免一些可以预期的土地利用不当的活动。
3.2 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生态规划
由上述土地利用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可以看出,今后的经济社会发展要坚持生态优先原则,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建立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某一部门的经济活动需要应用生态学原理,计算并安排好资源利用与地域组织,不能以牺牲其他部门的经济利益为代价,更不能以牺牲环境为前提。土地规划部门尽量做到坚持因地制宜原则、整体功能原则和生态价值原则。由于全国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自然条件存在明显差异,不能照搬照套其他地区的土地利用方式,要根据不同地域、不同功能、不同基础状况进行土地分区和用途管制,健全完善土地利用规范管理条例。要将某一区域视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尊重自然环境的生态价值和生态伦理,寻求代内、代际以及物种之间的公平。根据生态环境状况,适时调整各项用地面积比例和空间结构,发展生态农业、生态产业,保证经济效益不能脱离生态效益的轨道。
3.3 加强土地整治,提高土地利用的管理水平
土地利用的长效发展离不开土地管理水平的提高。建立土地有偿使用制度,使用完善的科学的土地利用评估体系,用适当的市场价格调整土地利用方式。制定与农地相配套的优惠政策和补偿措施,实现城乡土地的统一合理化,减少环境问题的产生。尤其是要加强对土地管理方面的立法和执法力度,严惩那些不顾生态效应只为个人利益的违法用地现象,对土地实行动态管理。
总的来说,按照不同地域的土地承载能力、自然状况和经济社会条件,坚持生态环境保护的原则,选择合理的土地开发利用方式,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注重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旅游业的发展需要依托自然生态环境,同时对环境具有一定的输出作用,主要是旅游者在旅游的过程中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压力,同时旅游能为一个地方的经济创收,反补地方的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因此两者具有对立统一的关系。如何实现旅游经济发展与区域生态建设的共赢发展,是近年来旅游学界关注的热点,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判断条件。宋进喜探讨了旅游经济开发对城市环境的影响效应,对西安举行了实证研究①。崔峰和王辉等分别以上海市、大连市为例探究了旅游经济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的协调发展状况② ③。庞闻,马耀峰等以西安市为例对旅游经济和生态环境耦合关系及协调发展进行了研究④。但针对新疆的旅游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鲜有报道,而新疆的地域生态环境独特,生态承载阈值较低,同时新疆的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本文针对旅游经济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的协调状况及演进历程进行分析,为新疆的旅游经济和生态环境能够达到协调状态提供借鉴依据。
一、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一)指标体系的建立
本文根据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各自发展的特点,根据数据的易得性、连续性和指标的可操作性,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指标,构建了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二者耦合协调度指标体系(见表1),数据摘自2005—2011年《新疆统计年鉴》。
(二)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度及协调发展度评价模型
本文借鉴物理学中的容量耦合系数模型,推动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互相作用耦合模型④,即:
,上式中,c 为两个系统的耦合度,c ∈[0,1]。a为生态环境综合指标,b为旅游经济综合指标。c 值越小,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相关联系越小,趋向于向无序混乱方向发展,处于不协调状态; c值越大,系统之间相关联系越大,趋向于向有序良性方向发展。但是,为了更精确的反应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相关性,本文借鉴相应研究成果进一步提出协调发展度d,进行实证分析,见下式。
, t=ma+mb本文由收集整理
上式中,d为耦合协调度,c是耦合度,t是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综合发展指数,m和n是待定系数,经讨论,我们将m,n均取值为0.5。为了方便判定新疆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程度,本文特引用协调发展度级别及划分标准如表2⑥。(以t代表旅游经济系统,e代表生态环境系统)
二、结果分析
由计算可得2005—2010年新疆生态环境与旅游经济综合发展指数a、b及耦合协调度d,划分标准如下:在d值为0.1—0.19时为严重失调衰退类;在0.2—0.29时为中度失调衰退类,在0.3—0.39时为轻度失调衰退类,在0.4—0.49时为濒临失调衰退类,各分三种情况:①a>b为t损益型;②a=b为t和e共损型;③a<b为e损益型。在d值为0.5—0.59时为勉强协调发展类,在0.6—0.69时为初级协调发展类,在0.7—0.79时中级协调发展类,在0.8—0.89时为良好协调发展类,在0.9—1.0时为优质协调发展类,各分三种情况:①a>b为t滞后型;②a=b为t和e同步型;③a<b为e滞后型。
下文对新疆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现状及关系的具体分析。
(一)新疆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综合发展水平
从旅游方面看:从表2可以看出,新疆旅游经济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旅游经济评价指数 b由2005年的 0.04上升到 2010年的 0.60,旅游经济的 5项指标中,都实现了正增长,国际旅游人数由最初的331145人增长到1065261人,年均增长率为36.95% ; 国际旅游收入由 10008.9万美元增长到36844万美元; 新疆的旅游社总数由378个上升到462个。旅游经济发展的总体情况良好,同时旅游业的基础产业发展也都取得了较大进展。值得注意的是,新疆旅游在2005—2010六年的发展中发生过两次重大衰退,分别由2008 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和2009年新疆的“七五”事件所引发。 说明危机事件对旅游经济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对其发展有较大的抑制作用。但是, 由于旅游经济发展的弹性系数较大,旅游经济的恢复力很强。从2010年旅游经济评价指数b的快速反弹可以看出,“七五”解决后, 旅游经济又呈现一个增长势头。同时,我们还须清醒的认识到,新疆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对经济来说是把双刃剑,利用好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可以带动以旅游为时尚引领的新型经济, 但是, 如果忽视了环境的重要性则会适得其反, 环境的破坏必然会造成相应程度的经济损失。
从生态环境方面看:新疆生态环境总体呈上升趋势,环境综合发展指数a由2005年的0.38增长到2010年的0.59。但是,2006年,2008年,2010年这三年有所下降。这是由于经济的发展,城市的扩容,能耗的增加,环境治理设施投入的不足,使得我区城区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两项指标的排放较前一年有所增加。但是政府做出的一些实质性措施明显的改善了新疆的环境质量。例如:乌鲁木齐的“蓝天计划”让乌鲁木齐拥有更多的晴天天数;新疆跨国界河流环境保护工作座谈会在乌鲁木齐召开进一步强调了河流保护的急迫性和重要性;新疆环保和交通部门联手,杜绝公路施工破坏生态能更好的防止人为破坏生态行为的发生;学习贯彻十精神,为做好我区排污费征收工作等环保活动的开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新疆生态环境与旅游经济的耦合协调发展评价
由表2可知, 2005—2010年d由中度失调晋升为勉强协调, 同时c的持续上升说明新疆生态环境与旅游经济之间有密切的耦合互动关系,两大系统趋向于向良性状态发展。由于城市旅游经济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各自发展水平等级的不同, 可将每个耦合协调度类别再分为 3 种类型:a< b, e滞后型;a= b, t与e同步型; a> b,t滞后型。由表2可以看出, 新疆旅游经济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的协调度出现转变, 大致分为 3个阶段:( 2005—2006年)中度失调衰退类经济损益型, t滞后;( 2007—2009 年) 轻度失调衰退类经济损益型,t滞后;2010年勉强协调发展类环境滞后型,e滞后。说明早期新疆经济落后对于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不大,相比较而言,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也很少。但从2009年开始,新疆旅游经济收入得到很大提高,旅游业的井喷式发展对新疆脆弱的生态环境也造成了一定破坏,导致环境的滞后。
关键词:产业结构调整;金融生态环境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92(2010)09-0058-03
一、产业结构调整与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
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离不开巨额资金。离不开金融中介,金融是促进产业结构转换的直接动力,而金融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所以,我们在研究产业结构调整与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关系时,金融是一个重要的中间环节,金融生态环境通过金融作用于产业结构调整,反过来,产业结构调整的改善又促进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金融生态环境、金融、产业结构调整三者是一个以调节社会资源配置为同一目标的相互促进的循环体。
(一)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助推产业结构调整
1.产业结构调整需要金融为其提供巨大的资金支持。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是要实现高附加值导向的产出结构、规模经济导向的组织结构和高技术导向的技术结构。对于产业结构调整而言,无论是改善产业间的比例,还是提高产业结构质量:无论是采取以投资倾斜为主的增量调整,还是采取以资源的再配置为主的存量调整,都离不开资金,都要求有雄厚的金融资本做后盾。在产业结构调整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产业结构的升级,而产业结构升级的根本动力又在于技术的进步。无论是国家主持下的还是企业自行推进的技术进步,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我国现有资金供给渠道可分为两种,一种是间接融资为主的信贷市场,另一种是直接融资为主的证券市场。目前我国多数地区主要以获得银行信贷资金为主要或唯一的融资手段,所以产业结构调整需要银行业的巨大支持。
2.金融生态环境通过促进当地金融业发展,推动产业结构调整。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可以改善当地金融业的生存环境。有利于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降低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壮大金融机构实力。实现金融业又快又好地发展。更好地促进地区经济发展。随着金融生态环境日益改善,张家口辖区金融业经营风险不断下降,2009年末不良贷款率比2008年下降3.09个百分点,2010年5月末又下降0.78个百分点,金融业呈现提速发展态势,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力度逐年加大。2009年张家口市新增贷款236.28亿元,是2008年的2.38倍,当年存贷款同比增速位列全省首位,存贷比例位列全省第二,高出平均水平8个百分点,金融业实现平稳快速发展。
3.金融生态环境通过吸引域外资金,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优良的金融生态环境可扩大一个地区的知名度,形成资金聚集洼地,对吸引域外地区资金具有关键作用。如张家口市2008-2009年,连续两年被命名为全省“金融生态市”。2009年。张家口市入选中国金融生态城市和最具发展潜力城市。地方市政府和人民银行以此为契机,举办了"2009年张家口金融经济发展高层交流合作恳谈会”,与多家域外金融机构签订了合作项目。实践证明,通过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可以吸附大量的域外资金,为当地产业技术升级、项目结构调整提供资金支撑。
4.金融生态环境通过外部效应,推动产业结构调整。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不仅在吸引银行资金上有直接作用,它对地方招商引资,吸引外地或外商投资也有显著作用。金融生态环境显示,当地政府产业发展规划科学合理,经济发展潜力巨大,整体信用环境较好,企业诚实守信,法律执行公平、公正,资金吸引能力较强。而这些条件正是投资商考虑或看重的几个方面。制造业和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19510万美元,占72.2%: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投资2945万美元,占10.9%:采矿业投资1983万美元。占7.3%;房地产投资883万美元,占3.3%;金融业投资816万美元,占3.0%:农林牧渔业投资746万美元。占2.8%;其他占0.5%。
(二)产业结构调整可促进金融生态环境建设
1.产业结构调整是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经济环境是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只有经济基础雄厚,经济结构合理,经济发展前景好,金融资金才愿意投入。而产业结构所调整的就是经济环境,经济环境的好转可带动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以张家口为例,长期以来张家口市以重工业为主,企业产品较为低端,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少。近几年。随着张家口市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目前已逐渐形成以旅游业、新型能源、食品加工、装备制造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并且积极培育现代物流、电子信息、矿产品精加工为基础的“4+3”现代产业。随着经济结构调整,金融生态环境随之逐渐得到改善,张家口市逐步成为镶嵌在京津冀经济圈和冀晋蒙经济圈交汇点上的一颗明珠。
2.产业结构调整促进金融司法环境的优化。产业结构的调整有两种基本方式,一种是存量结构调接,另一种是增量结构调整。在产业结构的存量调整过程中,必定要涉及到淘汰高能耗、高污染、技术装备落后、生产能力过剩的产业或行业,伴随着大量的企业破产、重组和兼并活动的发生,在结构调整中如何防范和化解不良贷款的产生,维护金融债权,是产业结构调整的一项最主要工作,也成为优化地方金融生态环境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地方金融司法环境建设。以张家口为例,市委市政府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注重被调整企业的债权保护工作,通过加强金融司法合作,最大限度保护了金融债权,促进了金融司法环境的改善。2009年7月,市中院与人民银行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化金融司法服务全面合作的实施方案》,提出了以建立金融司法培训基地和金融司法服务信息平台为主的具体合作内容,成立了专门的金融司法合作协调领导小组,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信息交流制度、网站管理办法、培训制度等一系列日常工作制度,双方联合开发了金融司法服务信息平台。搭建辖区法院、金融等部门的信息交流与共享的公共平台。2009年全市两级法院涉及金融、保险机构的案件同比下降30%,案件调解率、执行和解率大幅上升。
3.产业结构调整本身包含了对金融结构的调整。金融业作为经济产业结构中的一部分,本身也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对象,由于其在经济产业结构中的特殊作用,决定了产业调整首先要做好对金融业结构的调整,提升金融业产值在地方经济产值中的比重。以张家口为例,近年来经济建设、产业调整资金需求越来越旺盛,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持作用日益突出。市委市政府在调结构、求发展中发现需要更加
关注金融领域,金融业的地位不断提升。为此,2008年市政府将金融办单独从人民银行分设而出,内部设立多个部门,希望全面把握金融业发展情况,凝聚政府力量解决部分金融问题。随着政府部门对银行业运行情况越来越深入的了解,政府在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发现,在争取更多银行信贷资金支持的同时,遇到许多外部条件的约束。比如企业资信状况不佳,担保抵押能力不足,当地资金供应不足等问题。为此营造守信环境,提高行政审批效率,优化金融司法环境,增强资金吸附能力,发展地方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优化调整金融结构,被列入政府重点工作得以大力推动。
二、几点启示
(一)要树立金融业是地方产业的观念
实践证明,金融业虽然多是大型的全国性国有企业,但在一个地方的营业机构基本上是固定的,吸收地方存款的能力也是十分稳定的,而且,贷款业务对于地方整体经济发展的重要程度,实际要远远高于地方的任何其他产业,地方政府不能仅从企业属性的角度把它看成全国性的企业,而应该从实际功能的角度,把它看成自己的地方产业,而且是最重要的地方产业,把它作为地方产业结构调整中最优先发展的产业,只有这样,才是最科学、最符合实际的产业结构调整方向。
(二)政府要把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作为当前促进地方产业结构调整的第一要务
政府要充分认识到自己在改善地方金融生态环境工作中的主导地位,这是因为,一方面地方政府公共服务是影响当地金融生态系统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诸如法治环境、经济基础、社会信用状况等几乎所有金融生态环境的构成要素都强烈地受到地方政府行为的影响。也就是说,区域金融生态系统的建设与优化。离不开地方政府的参与和配合。地方政府要高度重视,把改善当地金融生态环境工作纳入政府的重要工作议程。要把产业结构调整和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工作思路、工作步骤和工作措施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工作责任制,探索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通过二者相互作用的关系,促进双方共同发展。
【关键词】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城市规划;建设
【 abstract 】 the urba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is to realize the city livable level, and achieve our country to improv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he important work. In the past the urban planning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because of a lack of understanding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resulted in the city around the destruc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then make urban ecological function affected. With China'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formul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modern city construction must wil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s the center, realizes the science city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Urba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problems such as th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the briefly discussed.
【 key words 】 the urba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Urban planning;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现代化城市建设过程中,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是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生活环境的关键。通过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为城市自然生态环境、人文生态环境的改善奠定基础,为提高城市宜居水平、促进城市发展奠定基础。针对以往城市建设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现代城市规划与建设应以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理论为中心开展,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与保护。根据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指导理论与文件,城市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必须考虑生态环境保护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城市规划建设作为基础,为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奠定基础。
1 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作为现代城市建设与发展中考虑的重要内容,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与城市建设有着重要的关联。在现代城市建设中应将生态与环境保护作为城市建设规划的首位实现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以城市所处地域的气候条件以及自然环境为基础,通过科学的城市规划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效果,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通过城市规划与生态环境保护理论的结合应用避免传统城市规划建设方法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提高城市宜居水平。通过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能够有效缓解城市周边生态环境的恶化,实现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最终目的。
2 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有效实施
2.1 强化生态环境基础调研―――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开展的基础为了实现科学的城市生态环境保护,首先应对城市生态环境基础进行调研。通过对城市气候环境、原有生物植被情况的掌握等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指引方向。同时通过基础调研也能够了解城市生态环境的基础情况、为后期植被引入等奠定基础。利用基础调研信息与数据能够有效避免外来生物对原有生态结构的影响,实现科学的生态环境保护。在此基础上,还应针对城市自然生态环境特点进行调研与分析,科学规划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2.2 注重城市规划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联系―――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开展的重点在过去的一段时间中,我国城市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由于缺乏科学的指引使得城市扩建过程中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不好的影响。例如:为了城市扩建或开发区的建设将原有的湿地填平,这样的后果是城市生态环境受到影响,城市蓄水储水能力降低,极易引发城市内涝或防洪抗旱工作的开展。随着现代城市规划工作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城市规划工作中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中心开展城市的规划与建设。通过这样的方式减少对城市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实现城市生态环境改善与保护的目的。通过将湿地、城市周边河流湖泊的规划与利用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多的休闲娱乐场所,为实现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通过城市规划与环境保护工作的有机结合促进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通过城市规划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有机结合是城市建设过程中能够更加科学合理的保护好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与生态环境,创造适宜居住的、和谐优美的都市环境。因此,现代城市规划工作中应优先考虑环境影响、以环境影响为基础进行发展规划的编制。在新建项目审批过程中强化环保评估工作的开展。以新思维、新思路、新技术的运用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从环保优先、严厉治污入手开展城市环境保护共组,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
2.3 完善城市景观与绿化系统,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城市景观与绿化系统是现代城市生态环境构建的重要基础。随着现代城市建设脚步的不断加快,城市景观与绿化系统成为了影响城市生态环境改善的重要因素。通过城市景观与绿化系统的科学利用能够极大的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宜居水平。针对这样的情况,现代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中应注重景观与绿化系统的完善。以多年生植物作为基础、运用景观设计与绿化规划打造城市良好的生态环境系统。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奠定基础。在这一过程中,还应加强与城市道路单位的联系。利用道路两侧、道路中心隔离带等完善城市绿化系统。通过道路绿化工作的开展提高城市宜居水平、实现城市土地利用率的提高,为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改善城市道路周边空气质量奠定基础。
3 加快城市污染治理脚步,促进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在现代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开展中,城市污染治理是影响城市生态环境改善的重要因素。在现代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开展中,应将城市污染治理放在环保工作的首位,通过对工业园区、工业企业排放监测与管理为生态环境改善提供良好的基础。同时,对于分散于城市周边村镇的企业也应积极规划其建设。将城市周边零散企业搬迁至集中规划的工业园区内,以此便于企业排放的检测与监测。另外,城市工业园区的规划与设计中还应考虑城市所在地区季节风向、水流方向等问题。通过污染治理以及综合考虑工业园区位置为减少工业园区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奠定基础。同时,也通过污染治理实现环境保护工作的最终目的。
4 结论
综上所述,现代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是影响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关键、是影响城市宜居水平的关键。在现代城市规划建设中应将生态环境保护理念作为中心开展城市规划设计工作。以城市景观、绿化以及周边自然环境的保护等工作为城市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在绿化建设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中,应注重植物引进的科学分析,避免外来植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通过多方面工作的开展实现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促进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周云龙.城市规划与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分析[J].城建资讯,
2010,5.
李丹丹 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基金项目: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Innovation Project of Guangxi Graduate Education):“基于主体功能区规划下的海滨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补偿研究——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北海市为例”(YCSW2014015 )阶段性成果。
摘要:通过对北海银滩的实地调研,在充分了解其生态环境现状的基础上设计调查问卷,以面对面的方式随机调查了352位北海银滩游客对海滨旅游资源的生态补偿意愿,以及影响游客补偿意愿的相关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有261人愿意为北海银滩进行生态补偿,平均每人的最小补偿意愿值为61.79元,游客对北海银滩海滨旅游资源影响值(损失值)为元6.87×/a。被调查者的年收入,是否关心环境保护,是否会携带垃圾袋对补偿意愿有十分显著的影响。
关键词 :CVM 海滨旅游资源 补偿意愿
中图分类号: X2 文献标识码: A
海滨旅游资源作为一种“公共物品”,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对其进行经济价值评估,采用最广泛的方法就是CVM法。自从20世纪80年代被引入我国以来,CVM被越来越多的学者运用于“公共物品”的价值评估。如赵斐斐运用CVM研究当地居民对潮滩湿地的生态补偿意愿;马爱慧运用CVM测算耕地补偿额度;徐大伟运用CVM研究辽河中游地区居民对流域生态补偿的支付和受偿意愿。但是已有研究很少涉及海滨旅游资源方面,本文利用CVM法对北海银滩海滨旅游资源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评估,为合理开发北海银滩海滨旅游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一、研究区域
北海银滩位于北海市银海区,因“滩长、沙白、水净、浪软”的特点而享有“中国第一滩”的美誉,是我国南方地区极为理想的滨海浴场之一。自从2003年5月1日正式免费向公众开放后,吸引了大批游客,特别是旅游旺季期间,人山人海,大大超出了银滩的承载能力。有数据统计,仅仅2013年暑期,北海银滩接待游客40.5万人次,日均达到6750人,日均清扫各类生活垃圾10吨。由于资金缺乏和管理不善,现在银滩海面和沙滩上仍然随处可见各类生活垃圾,因为环境的破坏,银滩部分沙质已变黑。更有一些房地产开发商为了迎合游客的需求,在景区沿岸建造海景房,使部分滩涂湿地被填平,自然岸线被改变,生态环境加剧恶化。
二、北海银滩海滨旅游资源生态补偿问卷设计与实施
1.问卷设计
我们在事先对北海银滩进行详细调研并了解其生态环境现状的基础上,借鉴现有经验确定了需要调查的主要内容及调查的方式,设计 CVM问卷的初稿,并随机对北海银滩的游客进行了预调研。在得出可行性的条件下,及时对预调研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完善,确定了问卷的最终稿。最终确定的正式调研问卷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北海银滩海滨旅游资源背景信息介绍;第二部分是对游客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生态补偿支付意愿的调查,包括游客是否会随身携带垃圾袋、是否愿意为北海银滩进行生态补偿等,此部分的相关信息可以获得游客的支付意愿;第三部分主要是游客的个人基本信息,主要包括性别、年龄、工作地点、工作收入、受教育程度以及所从事的职业等,并以此分析影响游客支付意愿的因素。
2.调查实施及样本特征分析
本次调研采用面对面形式,调研对象为北海银滩的游客,调研时间为2014年8月22日至8月25日。由于问卷采用随机发放的方法,而且被调查者覆盖了整个北海银滩景区,因此本次调研的问卷符合条件价值调查方法所要求的问卷广泛性要求。在发放的360份调查问卷中,排除一些有明显错误(如前后矛盾/漏答) 的问卷后,回收有效问卷为352 份。从样本的特征来看,男性占50.9%,女性占49.1%;受教育程度多为专科及以上学历,其中本科学历最多;年龄在18-25岁者占60.8%,其次是26-30岁者占24.1;职业类型中学生最多,其他各行业均匀分布;个人年收入1万元以下最多,其次是4-5万者居多。
三、结果与讨论
1.补偿意愿值分布及平均补偿意愿值
在352份有效问卷中,有 261人选择了非0补偿意愿值,91人选择0补偿意愿值。选择补偿金额在5元和25元者居多,百分比分别为19.35和11.9%(图1)。
计算北海银滩补偿意愿值的数学公式为:
式中:Pi为正补偿意愿人数的分布频率;Bi为正补偿意愿值。将图1的数据带入上述公式中,计算得到北海银滩补偿意愿值为61.79元/a。
2.北海银滩生态系统总服务价值
依据游客对北海银滩海滨旅游资源的主要影响范围,调研样本为正在北海银滩休闲娱乐的国内游客,总样本应为2014年北海银滩接待的国内总游客量。根据北海旅游政务网统计数据整理得知,2014年,北海银滩共接待国内游客150万人次,然后将本次分析的结果往上推,样本调查中有91人是0补偿意愿,扣除25.9% 的零补偿意愿1.5××25.9%人后,然后将有补偿意愿的人数 N×( 1-25.9%) 乘以平均每人的最小补偿意愿值为61.79元,得到全北海银滩的最小补偿意愿为1.50××( 1-25.9%)×61.79,即游客对北海银滩海滨旅游资源影响值(损失值)为6.87×元/a。
3.影响游客支付意愿的logistic回归分析
为了检验旅客的支付意愿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本研究共设计了 10个变量, 分别对其含义进行了编码(表1)。
按照如上变量,本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和二元Logistic模型,对“变量”与“游客是否愿意支付”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回归分析。
在二元 Logistic回归模型中,设y 是只取1 或 0的二分类因变量,即:“愿意”赋值为1,“不愿意”赋值为0,设有k个协变量
这里,P(y)表示在协变量xi条件下Y为1的概率。对应的logistic线性回归模型为:
由此,对这10个变量进行了 Logit模型分析,看它们对游客的支付意愿是否有显著影响。结果表明(表2),个人收入、是否关心环境保护、是否携带垃圾袋对游客的支付意愿有显著影响。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是否担心旅游活动破坏环境、是否听说生态补偿、是否了解生态补偿政策则不显著。
四、结语
从研究的结果来看,游客都很关心北海银滩的生态环境,其中有74.1%的游客愿意为北海银滩的生态环境保护支付费用。根据支付卡调查的数据得知,游客对北海银滩海滨旅游资源补偿意愿值为61.79元每人,游客对北海银滩海滨旅游资源影响值(损失值)为6.87×元/a。为了使北海银滩海滨旅游资源不再继续恶化,使之得到合理的开发与利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完善相关政策: 设立海滨旅游资源生态补偿专项基金;探索新的生态补偿方式;扩大补偿资源来源渠道;切实恢复提高北海银滩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彭本荣,洪华生.海岸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理论与应用研究[M].北京: 海洋出版社,2006:207-208
[2]张朝晖,叶属峰,朱明远.典型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及价值评估(上册)[M].北京: 海洋出版社,2007:140-160
[3]赵斐斐.基于CVM 的潮滩湿地生态补偿意愿研究——以连云港海滨新区为[J].海洋环境科学,2011,30(6):872-876
[4]李超显,彭福清,陈鹤.流域生态补偿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以湘江流域长沙段为例[J].经济地理,2012,32(4)
要科学解决农村地区生态环境恶化与能源危危机问题,实现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科学改善能源结构,实现可再生资源的统筹开发和使用,是解决当前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实现农村地区能源与经济和谐发展的最优路径。
1 建立新能源开发管理机构,制定发展规划
建立新能源开发管理机构。坚持使用科学的措施,进一步完善管理机构,加强组织保障,落实好相关责任。当地政府也要根据新能源发展的实际需要,制定相关的政策,构建适宜农村地区能源和环境保护机构,设编定岗,并保证机构运作所需要经费,将农村地区能源开发和环境保护都纳入当地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指标内,并列入年度绩效考评。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来提升能源开发与利用效能。
制定长期发展规划。结合国家新颁布的《可再生能源法》,结合农村再生能源建设情况,做好生态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对农村地区能源使用、生态环境状况进行全面的调研,根据调研结果做出评估,建立资源数据库,制定农村能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发展计划,明确发展思路,确立重点发展方向,结合实际,进行科学布局,提高当地新农村能源项目建设水平。
2 拓宽融资渠道,加快新科技成果的运用
拓展融资路径。结合农村地区能源使用实际,加大能源科技的推广力度,制定税收管理方面的优惠政策,提高环保资金投入水平,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采用补贴、贴息、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大大降低新能源开发成本,满足农村能源需要,适当扩大新能源使用规模。同时,当地财政也要加大支持力度,通过适当的补贴、调控政策,做好农村新能源开发工作。通过吸纳社会资本,推动商业银行加大贷款支持力度,建立农村新能源发展基金,创建融资渠道,做好农村能源产业投资体制。将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农村新能源开发纳入到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中,将有关经费纳入到财政预算中,通过多层次、全方位与多渠道的筹集资金,创建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加大科技成果运用力度。政府要从农村地区能源建设的未来进行考量,对农村环境保护、生态环境技术的推广力度。同时,也要做好科技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工作,设定激励机制,提高创新能力,出台相关激励政策,提高创新能力,加强当地能源企业与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提高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品的能力,加大科研成果转化力度。通过着力普及农村用沼气项目,提高秸秆、太阳能等的使用水平。全面推广、使用新技术,加快推进农村新能源商品化发展历程,开发优质、清洁能源,满足农村地区新能源发展需求,让农民认可、使用新能源。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力度,提高服务水平。此外,还要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尤其是在沼气工程项目,通过引进、消化使用先进的技术,提高沼气使用效能,加快当地新能源发展的产业化历程。
3 建立农村新能源服务体系
目前,农村新能源在技术推广、科研、产业开发和社会化服务等方面,还需要建立相关的发展体系。农村服务网点少,提供新能源的咨询与服务,但是服务范围相对窄,工作力度也不够。要积极发展农村新能源,需要加强农村新能源的技术服务体系与新能源科研建设。农村新能源的使用需要和村庄整治密切结合起来。通过“归村并点”的方式开展农村整治工作,不仅要为做到农村新能源规模化使用的条件,还要通过加强农村整治与管网建设,有效降低农村新能源固定资产投资,吸纳更多的农民加入到利用新能源的行列中来。
4 通过科学有效的宣传,打造和谐的社会氛围
(南京金埔园林股份有限公司,南京210019)
摘要院党的十会议中明确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理念和生态文明贯穿于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可见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已提上工作日程。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对香格里拉市整体环境及各项规划的研究,提出生态环境整体提升策略,整合民间资本,以期在两到三年的时间对城市面貌做到整体提升,达到创建园林城市、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牌形象的目的。
关键词 院生态环境;提升策略;绿地系统;景观设计;植物配置
中图分类号院F592.7 文献标识码院A 文章编号院1006-4311(2015)27-0220-03
1 城市基本概况
香格里拉市原名中甸县,藏语称“建塘”,相传与巴塘、理塘系藏王三个儿子的封地。“甸”似为彝语,意为“坝子”、“平地”。一说中甸系纳西语,为“土地”的音译,意为“酋长住地”或“饲养牦牛的地方”。香格里拉,是迪庆藏语,意为“心中的日月”。1933 年,詹姆斯·希尔顿在其长篇小说《消失的地平线》中,首次描述了一个远在东方群山峻岭之中的永恒和平宁静之地“香格里拉”。
1996 年10 月,在云南寻找香格里拉的考察启动了。1997 年9 月,云南省政府在迪庆州府中甸县召开新闻会宣布:举世寻觅的世外桃源———香格里拉就在迪庆。2001 年12 月17 日,经国务院批准中甸县更名为香格里拉县。2014 年12 月16 日,香格里拉撤县设市获得国务院批准。
香格里拉市是迪庆藏族自治州下辖市之一,市境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是滇川藏三省区交汇处,也是“三江并流”风景区腹地。自然环境优美,人文资源丰富,是一个著名的旅游城市。值此撤县设市之际,香格里拉市亦想通过提升城市整体生态环境,达到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守护和提升香格里拉品牌形象的目的。
2 生态环境整体提升策略
通过对城市总体规划及旅游规划的解读,我们将香格里拉定位为“第一个以藏文化为特色的高原生态智慧型旅游名城”。对此我们提出了从“城、绿、景、路、水”+专项六个方面进行策略提升。
2.1 城
香格里拉城市总体规划中明确了片区景观建设的总体轮廓为:东部为创新发展区、中部为和谐融合区、西部为理想保护区。在城市空间布局中提出了“一城两翼、一带四表1团、一区两片”的布局结构。在城市景观结构中提出了“三心、三轴、三廊、多点”的结构体系,为本次景观提升中如何选择重要景观视廊进行重点打造提供了依据。
此外,同济大学在《香格里拉城市主要道路街景规划》中,对城市各区域建筑及街道风格特色定位及发展方向都做出明确的指导建议,各区控详规也对城市各区中建筑类型、建筑色彩、材料、建筑立面、广告标识等都做出准确的控制。自2008 年开始,香格里拉市严格按照规划执行建筑立面改造,到目前为止城市建筑风貌统一,地域特色明显。这恰恰跟城市生态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也迫使我们应该尽快进行城市生态环境的提升,重新包装城市景观形象,以期达到提成香格里拉品牌形象的目的。
2.2 绿
针对此次香格里拉市争创云南省园林城市,我们详细解读了云南省园林城市核心指标,其中重点分析了五项指标,分别为:1)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要达8 平方米;2)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75%;3)万人拥有综合公园数达到1;4)城市道路绿化普及率达90%,达标率达75%;5)林荫路推广率达55%。
《绿地系统规划》在编制过程中也尽量满足各项指标,同时也提出了“一环、三廊、三轴、四楔、多点”的规划结构,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淤规划中确定近期为2014-2015 年,设定时限不合理;于基调中对现有公园绿地、道路的数据统计不准确,有缺失;盂现状统计数据偏高,部分地块未在建成区内,有误差;榆绿规中近期实施的目标不明确,落地内容未交待清楚;虞公园绿地量近期指标不足,服务半径未达标,建议增加公园节点;愚道路建设目标不明确,未按考核指标落实。
此次生态环境提升除在完善申报园林城市的各项指标外,更重要的是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形象的目的。
2.3 景
针对绿地系统中的五项重要指标,此节中重点解读了三个,分别为:淤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要达8 平方米;于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75%;盂万人拥有综合公园数达到1。通过我们详细的调研了解到目前城市公园绿地主要为带状公园、专类公园、街旁绿地和社区公园,详见表1。
此次生态环境改造除提升上述公园绿地外,还需新建桑拿河带状公园、昌都公园、白鸡寺公园及县府迁后绿地等,让市民充分享受公园景色,打造高原生态城市名片。
2.4 路
香格里拉总体规划中已明确了城市路网布局及道路等级。通过我们的调研了解到目前道路普遍存在以下问题:淤景观特色不明显;于道路绿量不足;盂景观档次低;榆配套设施不全;虞家具风格杂乱等。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四大策略,分别为:淤提炼道路特色,通过对上位规划和现场调研资料的分析,按片区进行道路景观定位。而贯穿于几个片区的道路则单独定位以凸显其主干特色;于优化道路节点,根据道路等级,建议交通节点分级处理;盂提高道路绿视率,通过增加现有道路的绿量、充分挖掘潜在路旁绿化空间、对山体路堑改造覆绿等增加绿化量;榆增设停车位,有条件的道路两侧增加停车位,对于街头边角废地尽量改造为林荫停车场,在条件不成熟的地方增设立体停车场等。
2.5 水
香格里拉市域内主要有三条水系,分别为龙潭湖、纳赤河和河。总体规划中将龙潭湖定义为商业、文化、生态景观风貌带,是因为首先龙潭湖介于古城和老城之间,其次龙潭湖东段现状有一定的湿地范围,因此规划以生态景观功能为主,重点打造河道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纳赤河定义为文化、休闲、居住景观风貌带,结合居住、学校、休闲等规划用地,将滨水地区划分出不同的个性场所,并设置具有地方文化韵味的活动空间,激活两岸的景观;河定义为自然、生态景观带,其作为城区边缘生态水系,需保持其原生态环境。
通过我们实地现场调研,发现三条水系存在以下共性问题,分别为:淤河道水体水量较少,水体遭到生活污染严重;于河道滨水景观特色定位不明确;盂河道绿化覆盖率较低,景观凌乱,且档次较低。
针对水系的不同情况我们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龙潭湖,主要通过“水脉”、“绿脉”“人脉”“文脉”四脉一体,打造古城印象水轴。水脉主要指通过建造自然的生态岛屿产生自净效益;绿脉主要指通过绿荫场景、生态湖畔的营造来产生生态效益;人脉则更多的是考虑人的需求从而产生社会效益;文脉则更主要的是通过展现地方民俗文化而产生文化效益。纳赤河则采取四种策略,分别为淤分段特色营造,根据河道周边用地情况,将河道分为自然风光段、文化展示段、时尚活力段、民俗特色段、康体宜居段;于进行水质处理,通过雨污分流、河道清淤及微生物分解等措施达到水质净化的目的;盂枯水期景观的营造,主要采取打造多级驳岸、中水回收利用、雨水回收补给及河道分级蓄水等措施来增加水量贮备;榆创建智慧河道,主要通过智慧喷雾、智慧灯光、智慧互动的措施实现。河在景观营造上首先要通过生物多样性、海绵效应等达到水源保护的目的,其次通过设计生态绿岛、种植上层乔木及水生植物的达到生态覆绿的目的,最后在保护的基础上适当构建鸟类栖息点、游客停留点等生态休息场所。
2.6 专项
针对香格里拉市独特的气候特点,可用植物品种较少,常绿植物主要为松柏杉类的特点,我们提出了五大解决策略,分别为改造植物微环境、强化植物配置模式、构建绿化种植标准、采取分类设计原则及特色景观营造。
淤改造植物微环境。首先在植物选择上要以乡土树种为主,注重植物群落的稳定性;其次通过添加保水剂、搅拌营养土等来改良土壤;再次通过营造小环境、种植小组团等措施来控制温度;最后在施工养护过程中加强植物保护和灌溉等措施。
于强化植物配置模式。首先在地形处理上要以利用为主,改造为辅,因地制宜,顺应自然,填挖结合,土方平衡;其次在空间布局上注重疏密结合,“疏可行马,密不透风”;再次在植物配置上采取大乔木+亚乔木+灌木+地被+草坪的五重配置模式;最后通过合理控制大树数量,重要节点适当点缀,多用乡土与速生树种,合理利用现状资源等方式达到控制造价的目的。
盂构建绿化种植模式。设计中必须满足的最低配置项为必须项;在最低配置项基础上增加项为建议项;设计中需要避免的项为禁止项。
榆采取分类设计原则。针对不同绿地类型采取不同的设计手法,如道路绿化在植物选择上的乔木要求树形统一,有序列感,植物以常绿为主,搭配开花灌木和地被,要有节奏和韵律,体现城市空间序列感;公园绿化在植物选择上要品种丰富多样,规格大小组合,高低错落,采用组团种植和树林草地相结合的模式,形成或通透、或阻隔的多变空间。
虞特色景观营造。通过运用经幡、当地红石、绿石、人造彩色石子等乡土、智慧材料展现独特的景观效果。
3 部分案例展示
3.1 神鹰路景观设计
神鹰路即为机场路,与康珠大道相交于南白塔节点,全长1800 米,为两板三带式。现状中分带植物层次比较单一,地域特色不明显,侧分带以雪松、云杉间隔种植为主,有一定的序列感,但外侧绿化带效果较差。
此次提升的措施为:中分带采用规整式序列与自然组团相结合的植物种植形式,营造出既有气势又缤纷多彩的视觉景观特色;侧分带保留原有云杉和雪松,丰富下层灌木;周边绿地以节点组团与群植相结合的种植模式,营造出季相分明的景观特色;在栏杆的设计上,提取香格里拉藏文化的特色元素———转经筒,增加原有倒牙的高度,降低原有栏杆的高度,以花坛的形式打造具有香格里拉特色的城市道路景观(如图1 所示)。
3.2 纳赤河景观设计
纳赤河属全沙江水系納帕流域,发源于县城北部山麓,上游山区有格咱河、金母河、耻古河、大新河四条支流,下游坝子内有三村河、龙潭河二条支流,河道全长25km,主要河道由东北向西南横穿县城,是纳帕海水系中最大的河流。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水质污染严重、枯水期效果差、景观缺少特色、绿化层次单一。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改造措施:淤河道清淤、雨污分流;于在满足泄洪的前提下,打造多级驳岸,丰富驳岸层次及植物种植空间;盂根据地块功能增加活动空间并融入文化元素;榆分级蓄水、中水回收利用、雨水补给,保证枯水期的景观效果(如图2 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