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口腔医疗研究报告范文

口腔医疗研究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口腔医疗研究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口腔医疗研究报告

第1篇:口腔医疗研究报告范文

【关键词】 复合漱口液;口腔溃疡;应用研究

大剂量化疗可引起口腔黏膜的溃疡及炎症,这不仅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及治疗费用,而且黏膜的损伤增加了感染特别是致死性感染的几率。因此,积极预防及控制口腔感染是化疗中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现将我科采用复合漱口液在肿瘤病人化疗时预防治疗口腔溃疡的应用研究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08年8月-2010年12月在我院行妇科肿瘤术后化疗的患者,按日期的单数30例患者为观察组,年龄19-53岁,平均年龄39.8岁;按日期双数的30例患者为对照组,年龄20-59岁,平均年龄40.3岁。2组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病人入院后,做好入院宣教及健康教育,在接受化疗药物治疗时,嘱病人每天饭后漱口,保持口腔清洁,护士每天做好口腔护理,注意观察口腔粘膜的变化情况,一旦病人诉口腔不适或口腔粘膜出现红斑、散在溃疡。病人食欲就会下降,疼痛不适,影响睡眠,身体抵抗力就会下降,这时及时使用配制的复合漱口液(维生素B12 20mg、甘油20ml、2%盐酸利多卡因1支、0.9%生理盐水20l、维生素B1 0.1)含服。每次含服时应让漱口液在口腔内与口腔粘膜充分接触,约2分钟后吐出,半小时内不进食及饮水。症状轻者一般2-3天痊愈,重者4-5天痊愈。疼痛及其它症状消失,食欲逐渐恢复,睡眠好转,身体抵抗力增加。对照组常规用生理盐水漱口

2 结果

2.1两组患者含服漱口液效果比较 见表1

3 讨论

复合漱口液配置简单,药物便宜,局部应用所致的副作用小,能防止伤口感染、恶化,加速新生组织生长与修复,用于预防治疗化疗所致的口腔溃疡能使病人口腔粘膜炎及溃疡尽快痊愈,促进食欲,改善精神状态,减轻痛苦,提高了病人的身体抵抗力,从而顺利接受治疗。同时也缩短了病人的住院天数,减轻了病人的经济负担,病人乐于接受。

4 体会

随着社会的发展,化疗病人是否能减轻疼痛,顺利完成化疗过程,体现了一个医院的护理质量。因此,要求护士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娴熟的护理技术及丰富的临床经验,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及时处理。化疗期间口腔溃疡的发生常导致病人持续性口腔疼痛和不能进食、 拒绝进食,并影响治疗效果。使用复合濑口液使病人的不适程度逐步减轻,从而鼓励病人经口进食,保证营养的均衡,促进化疗的顺利进行,提高治疗效果,为病人早日恢复健康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第2篇:口腔医疗研究报告范文

浪漫电影让你远离真爱吗?

浪漫爱情喜剧中,常见害羞但是优雅的男人和女人相恋,几经波折后,总能破镜重圆的幸福戏,但研究显示,看多了可能会使你远离现实生活中的真爱。

英国大学针对好莱坞1995年〜2005年的40部浪漫爱情喜剧做研究,发现结果与在两性关系咨询中心咨询的情侣反应出对爱情的错误认知不谋而合,最常见的误解是,若对方真心爱自己,即使不用开口说,对方应该能了解自己的需求。

该大学教授又做了1份严密的内容分析,发现这些爱情电影里面也有相同的描述。另1个小型的实验则发现,观看爱情电影的学生有比较相信命运和缘分的倾向。

绿色――胖

减少绿色环境使你胖吗?

美国1个新的研究提出,住在城市里的小孩,2年当中,居家环境有较多绿色空间的人,比起住家周遭都是建筑物、绿色植物较少的人,少增加13%的体重。

生理期――戒烟

生理期前戒烟成功率较高吗?

美国的新研究显示,女性戒烟的最佳时机在于进入黄体期的那段时间。实验中,平均年龄30岁,进入黄体期的女性戒烟成功率比排卵期的女性高20%。

想戒烟却戒不掉?那你可能有尼古丁依赖症!美国的研究者也指出,尼古丁的代谢会受到女性荷尔蒙的影响。

咖啡因――晒黑

咖啡因可防止晒黑吗?

国外防癌期刊中提到,经由动物实验发现,咖啡因可以促进细胞增生,保护肌肤不受紫外线的伤害,也有预防皮肤癌的效果。

但要注意咖啡因摄取过量对身体有副作用,1天以不超过2杯为限!

有氧运动――年轻

持续做有氧运动让你年轻12岁吗?

健走和骑脚踏车能够消耗脂肪众所皆知,但是根据新的研究,持续做有氧运动还有可能年轻12岁,也能防止记忆力和注意力减退。

随着年龄增长,身体的“最大氧气摄取量”会下降,而它也被当作测试体力的基准。日本有研究指出,女性过了35岁后,最大氧气摄取量会骤降,但是如果持续做增强心肺功能的运动,会使“最大氧气摄取量”增加,大约恢复到年轻12岁的摄取量。

另一个美国的研究则发现,有氧运动能促进脑内血液循环,增加含氧量,活化脑内代谢,所以持续做有氧运动的人,专注力和记忆力都优于没有运动的人。

下雨――食欲

下雨天食欲最低吗?

韩国著名肥胖医疗网站省略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下雨是最能激发食欲的天气。这家网站日前针对168名肥胖症病人进行的“天气与食欲”的调查显示,57%的被调查者认为下雨天最能增加食欲,其次为阴天(27%)、晴天(14%)。

步行――中风

经常步行的女性更易患中风吗?

据美联社报道,一份刊登在新一期《中风》杂志上的研究报告说,经常步行的女性患中风的几率要比不常步行的女性低37%。该项研究对约3.9万名45岁及45岁以上的卫生工作者进行了调查,这些妇女在过去12年里被定期问及所进行的运动情况,其中有579名妇女患有中风。领导这项研究的哈佛大学在读博士生雅各布・萨特尔梅尔说:“这项研究进一步肯定了经常进行步行锻炼对保持人体健康的作用。”

针灸――头痛

针灸治头痛效果好吗?

宁夏医科大学附属中医院副主任医师胡雨华说,针灸主要通过调理人体自身的神经功能来起到治疗作用,没有副作用,是一种“绿色疗法”。实践证明,针灸、拔火罐对治疗头痛、关节炎有较好的疗效。

微波炉――有害

微波炉真的有害吗?

同样的两盆绿色植物,一盆用纯净水浇灌,另一盆用微波炉加热过的水冷却后浇灌,最终,后者在9天后死亡。近日,一个几年前曾流行过的实验再度于网络上出现,实验者想以此来说明,微波炉加热食品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对于这个实验,上海农业科学院农产品保鲜研究中心研究人员乔勇进昨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水分子包含的无非是氢、氧原子,通常情况下,用微波炉加热后不可能产生使植物致命的物质。但他同时也表示,用微波炉加热食品确实会使一些营养元素流失,但这就跟用锅炒菜也会使营养元素流失是同样道理,完全没有必要对微波炉产生恐惧心理。

饮酒――肥胖

既爱饮酒又肥胖的人更健康吗?

过度饮酒会导致肝脏疾病,过于肥胖也对肝脏不好。英国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如果一个人既爱饮酒,又很肥胖,那么这个人因为肝脏疾病而死亡的风险将大大增加。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研究人员在新一期《英国医学杂志》上报告,研究显示,过度饮酒且过于肥胖者因肝病死亡的几率竟是普通人的约19倍。

牙膏――健康

药物牙膏更益于口腔健康吗?

“长期使用杀菌力强的药物牙膏,不仅会使口腔中的致病菌产生抗药性,而且在抑制、杀灭致病菌的同时,也会抑制、杀灭口腔中的正常菌群,使口腔中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引起新的口腔疾病和新的感染。”口腔医院专家介绍,临床发现不少好发口腔溃疡、牙龈出血的患者都喜欢自行用药物牙膏,实际上有些药物牙膏中含有生物碱和刺激性强的物质,长期使用会损害口腔健康。

肾病――知情

多数肾病患者知晓病情吗?

据中国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普通人群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为11%〜13%。流行病学专家随机抽取了以广东广州城市及珠海农村人群为主的7000余人作为研究样本,结果显示,广东慢性肾脏病的发病率为12.1%,略高于北京的11.3%,但仅9.3%的患者知晓自身患病。

水果――发胖

吃水果不会发胖吗?

人们认为,要想身体好,一天至少要吃五份水果和蔬菜。但是,这个摄入量针对的是体重正常的人群,对于那些身体肥胖、体重超重或者胆固醇过高、患有糖尿病的人来说,吃太多水果就会有麻烦。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有着健康的生活方式,体重却一直在增加的原因。

橙汁――刷牙

喝橙汁后30分钟应刷牙吗?

水果吃多了对牙齿也不好。咀嚼水果会在口中释放糖分,牙齿会受到伤害。果汁或果奶的问题更严重,果汁和果奶是水果压榨做成的,会在口中释放更多的糖分。遇到酸性的柑橘类水果,牙齿就显得特别脆弱,柑橘类水果能软化牙釉质。虽然30分钟后牙釉质就会坚硬如初,但如果你在喝了橙汁之后立刻刷牙,你就会把一些牙釉质刷掉了,牙齿腐蚀的危险性将大大提高。

果糖――疾病

果糖不会引发多种疾病吗?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科学家们最近对4500名没有高血压病史的人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发现,那些每天摄入果糖74克以上者患高血压的风险增大了87%。74克果糖相当于10个苹果或30个橘子中果糖的含量,看上去人一天吃不了那么多水果,但实际上,只要你喝下三大杯果奶,就基本上达到这个量了。香蕉、草莓以及其他一些水果成熟之后果糖的含量会更高,因为部分淀粉会在成熟后转化为糖分。

饮酒――体重

饮酒与体重有必然联系吗?

波士顿布里格姆妇科医院研究人员让19220名美国女子填写调查问卷,询问她们的饮酒习惯。这些调查对象年龄不低于39岁,体重均在健康范围内,其中38%不饮酒。13年后,研究人员发现,所有调查对象体重均有所增加,其中不饮酒者增幅最大。在饮酒女性中,平常适量饮用红葡萄酒即一天一两杯的女性体重增加最少,饮用啤酒和烈酒女性体重增加较多。研究报告说,饮酒与体重增加之间没有明显联系。

白领――晒太阳

白领更要多晒太阳吗?

经常到户外晒晒太阳,能有效降低骨质疏松的发生。专家提醒,尤其是“爱美之心”更重的女白领,要规律饮食,要“敢于”晒晒太阳。我国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近年来呈增长趋势,且发病年龄变小。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徐梓辉介绍,女白领们要特别注意,不能因工作忙碌而忽视运动,不能为了身材苗条而过于节食或经常饮食不规律,不能为了美白而严密防晒,否则,可能在三四十岁时就患上骨质疏松症。

维生素D――免疫力

维生素D能增强免疫力吗?

新一期英国《自然-免疫学》杂志刊登报告说,维生素D不仅是身体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在免疫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是免疫细胞T细胞对异物发动攻击的“司令员”。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研究人员报告说,免疫系统中的T细胞具有识别并攻击细菌和病毒等异物的功能,但它平时并不处于“战斗状态”,需要得到一个“攻击信号”才能完成从不活跃状态到活跃状态的转换。维生素D就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了“司令员”的角色。这次的研究发现,如果没有维生素D,T细胞就算探测到异物也不会采取行动,依然处于不活跃状态。

压力――更年期

压力大促使女性更年期提前吗?

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心理科主任常国胜认为,更年期大大提前,与现代职业女性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人际关系复杂化、生活节奏快、经常熬夜、性生活不和谐、家庭变故多以及子女教育等多种因素有关。现代女性表面成功的背后,隐藏着更多挫折和艰辛,往往在获取成功后心理上的失落感急速升温,精神压力影响内分泌,进而出现卵巢早衰,表现出各种更年期症状,如不加以重视和干预,轻则使家庭“硝烟弥漫”,重则甚至导致家庭悲剧。

唠叨――健身

唠叨也健身吗?

日本一位著名心理学家对5700名24岁以上的女性调查发现,半数以上的年轻妇女喜欢跟她们的丈夫或者好友倾诉内心的痛苦和烦恼,这些人的身体都比较健康。与此相反,约有1/3的女性是以酗酒、吸烟及用安眠药等方式来解决压力和不满,结果她们都不同程度地患有神经衰弱、月经失调、高血压等疾病。可见唠叨是女人一种特殊的健身方法。

吃零食――健康

吃零食的行为对女性是健康的吗?

生理解剖表明:女性的胃内食物容纳要比男性少三分之一,所以每餐进食量少,往往不到进餐时间就产生强烈的饥饿感。此外,处在青春发育期的女性,月经常常不规则,因精神紧张、身体不适应从而影响胃口,总想吃些刺激性的食物,自然而然地养成了爱吃零食的习惯。这种习惯对维持肌体健康十分有利,能对胃肠功能起到保护作用,并不断地提供肌体营养。

撒娇――疾病

爱撒娇的女性更易患病吗?

正常女性体内调节神经、血管功能的激素有两类:使神经兴奋、血管收缩的肾上腺素、肾素等;使神经抑制、血管舒张的乙酰胆碱、血清素等。爱撒娇的女子血液中血清素、乙酰胆碱的含量远远高于不爱撒娇的女子,她们性格温柔,待人和气,不易发脾气,也较少发生身心疾病。

哭泣――释压

哭泣能释放压力吗?

在现实生活中,女性比较容易让自己的情绪发泄出来,有悲伤即哭泣,让紧张情绪及时得到释放,从而减少疾病。美国学者研究后发现,人们在情绪压抑时,会产生某些对人体有害的生物活性成分。哭泣后,情绪强度一般可减低40%,而那些不爱哭泣,没有利用眼泪消除情绪压力的结果是,影响身体健康,促使某些疾病恶化。比如结肠炎、胃溃疡等病痛就与情绪压抑有关。

催眠药――不良反应

第3篇:口腔医疗研究报告范文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2.006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为危重患者建立人工气道进行机械通气48 h后发生的肺炎[1],是机械通气常见并发症。据统计报道,VAP的发生可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约6 d[2],此外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中VAP致死率可达20%~55%。同时VAP也是一种严重的医院内感染,是医院内感染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3]。因此,如何预防VAP发生成为世界性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成为提高医护质量的首要任务。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 Nursing or EBN)是一种基于最佳临床证据的医疗保健实践,属于传统循证医学的重要分支。循证护理旨在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患者预后。近年来,随着EBM的推广和发展,临床护理人员已经将EBN运用到护理实践中,现对国内外应用循证护理降低VAP发生的研究综述如下。

1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的危险因素

1.1的影响据统计,重症监护中心的危重患者其与死亡率相关,平卧位患者死亡率为30.2%,明显高于半卧位患者8.9%。为探讨与VAP发生率的关系,Kollef等研究发现,除自身因素外包括多器官衰竭、患者年龄>60岁及长期使用抗生素,进行机械通气第1个24 h患者仰卧位是VAP发生的危险因素[4]。Metheny等[5]对360例ICU危重患者前瞻性临床研究报告指出,低角度的床头抬高(<30°)是误吸及VAP发生的危险因素。此外,Grap等[6]的研究进一步证实病情危重的患者合并机械通气早期床头抬高角度不足30°显著增加VAP发生率。

1.2口咽部细菌定植及口腔牙菌斑口咽部细菌定植是导致VAP发生的一大重要因素[7]。病原微生物通常定植于牙菌斑,危重患者被收入ICU 48 h后口腔菌群即发生改变,主要包括革兰阴性菌及其他致命微生物[8]。此外,牙菌斑也为呼吸系统病原体如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及铜绿假单胞菌提供生长环境[9]。Cason等[10]研究显示牙菌斑计分越高发生VAP风险越高。此外,由于唾液量及唾液中乳铁蛋白的水平可影响细菌定植,也是影响VAP发生的重要因素。

1.3误吸ICU病房接受机械通气的危重患者,由于气管导管冲气囊上方堆积的分泌物和气管导管周围声门附近聚集的气道分泌物以及胃管插入导致食管对胃反流物清除能力降低使胃内容物反流,均易导致误吸及下呼吸道感染。有人提出[11]间歇性声门下吸引的方法,此方法能有效预防VAP,使黏膜损伤发生率也明显降低。

1.4机械通气镇静治疗及呼吸机撤离给予行机械通气的患者镇静治疗,目的在于减少患者焦虑、疼痛及人机对抗[11]。镇静剂剂量过大会导致呼吸系统及心血管系统不稳定、机械通气时间延长及VAP的发生[12]。另外,镇静剂使用易致胃内容物反流形成误吸,增加VAP发生几率。

2国内外VAP循证护理现状

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及循证护理理念的不断普及,循证实践指南在医疗护理服务过程的作用尤其重要。大量研究表明,VAP相关循证护理策略能有效降低VAP的发生,且这些策略被证明具有简单、可行、安全及成本较低等特点[13]。然而,目前国内外循证护理改善临床实践的预期效果并不令人满意。一项对南欧6个国家(包括西班牙、葡萄牙、比利时等国家)重症监护病房临床护士的调查研究显示,临床护理人员对预防VAP发生的相关知识及循证实践指南了解非常有限[14]。一项对意大利主要国立医院106名ICU护士进行的调查研究发现,仅有22.6%的护理人员了解预防VAP发生的相关知识及循证实践指南,而54.8%护理人员表示对此知之甚少;80.9%的护理人员表示曾经使用过一种或几种干预策略,17.9%人员表示未曾使用过[15]。在美国,也同样发现实际操作过程与循证护理推荐指南存在差异性。程蕾等[16]对我国广东省八地市22家三级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进行预防VAP循证知识的调查,结果显示护理人员预防VAP循证知识掌握良好,各项目网答正确率均高于70?0%,最高可达100%。循证实践中机械通气患者床头抬高与气囊压执行达标率分别为33.8%与40?0%,而且与非机械通气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临床循证实践不足,措施针对性不强,与循证标准差距显著。国内外均存在循证指南临床实践依从性不佳的情况。护理人员不依从性发生的可能原因包括:科室没有根据循证指南制定适合本科室患者病情需要的具体操作指南;护理人员缺乏必要的信息资源及规范化培训;干预策略成本高、执行困难度高及干预策略易引起患者不适及副作用;ICU内护理人力资源缺乏,护士工作负荷重,护理时间有限等。

3循证护理策略及疗效——呼吸机相关肺炎集束干预策略

2005年及2010年美国医疗保健研究院先后2次基于临床研究证据制定了VAP干预集束策略以期规范化VAP护理实践,提高护理质量,从而降低VAP发生率。策略包括床头抬高、预防消化性溃疡、预防深静脉血栓、日常间断性镇静及拔管评估及日常氯已定口腔护理等。

3.1床头抬高我国郑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何山[17]临床研究发现,予患者床头抬高30°半卧位护理并且每2 h翻身1次可有效减少VAP发生率,治疗期间共发生VAP 62例(36.0%),其中床头抬高30°半卧位试验组21例(24.4%),随意安置对照组41例(47.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3.2预防消化性溃疡机械通气患者易发生消化道出血和应激性溃疡,常使用H2受体阻滞剂、抗酸剂等预防应激性溃疡,使胃液pH升高,可保护患者免受误吸导致的肺部炎症侵扰,降低VAP发生的风险。有研究者认为降低胃内酸度消除了酸性胃液的杀菌作用,会增加胃内革兰阴性杆菌定植的危险性,因而提出使用硫糖铝代替H2受体阻滞剂预防消化道应激性溃疡。但是也有新近的观点认为使用硫糖铝、H2受体阻滞剂与不用任何预防性药物相比较,VAP的发病差异无显著意义[18]。

3.3预防深静脉血栓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需要长时间静坐,容易形成深静脉血栓,因此抗血栓形成药物及防静脉曲张袜的使用都是值得推荐的[19]。

3.4日常间断性镇静及拔管评估日常间断性镇静治疗及日常拔管达标评估也是集束策略的重要内容。研究表明机械通气时间和VAP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减少暴露在这个风险因素下的策略可以减低VAP的发生。采用正确的策略可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加快脱机过程,从而减少VAP发生。Girard等[20]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实验结果显示接受机械通气患者进行日常间断性镇静治疗合并日常自主呼吸训练可明显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另一项Schweickert等[21]的回顾性研究报道接受日常间断性镇静治疗的患者相比接受常规镇静治疗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种类及几率明显减少。因此,对ICU行机械通气的危重患者进行间断性镇静治疗可减少其在ICU住院的时间,从而降低与延长插管相关的危重并发症(包括VAP在内的)的发生。

3.5日常氯已定口腔护理推荐的口腔护理方法为每2 h 1次用牙刷刷牙,早晚8点各1次用氯已定刷牙,每天10次用海绵清理口腔。一项包含3242名行机械通气患者在内的11个临床实验的荟萃分析结果显示,口腔局部应用氯已定可显著降低VAP发生率[22]。聂慧敏等[23]研究发现试验组采用改良口腔护理方法(0.12%洗必泰30ml+刷牙+冲洗),对照组采用传统棉球擦拭口腔护理法, 试验组VAP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重症监护室及住院时间方面也低于对照组。

4小结

循证护理为临床护理人员在实践中作出最佳决策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如严格执行VAP集束相关策略可显著降低VAP发病率及医疗保健成本。未来我们还需建立完善有效的反馈系统,以帮助护士了解策略使用的疗效,帮助管理者了解执行者的表现及依从性以及易化循证护理临床研究数据的采集。

参考文献

[1]Tejerina E,Esteban A,Fernandez-segoviano P,et al.Accuracy of clinical definitions of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Comparison with autopsy findings[J].J Crit Care,2010,25(1):62-68.

[2]Muscedere J,Rewa O,McKechnie K,et al.Subglottic secretion drainage for the prevention of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Crit Care Med,2011,39(8):1985-1991.

[3]Morrow LE,Kollef MH.Recognition and prevention of nosocomial pneumonia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and infection control in mechanical ventilation[J].Crit Care Med,2010,38(8 Suppl):S352-362.

[4]Melsen WG,Rovers MM,Bonten MJ.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and mortality:A systematic review of observational studies[J].Crit Care Med,2009,37(10):2709-2718.

[5]Metheny NA,Clouse RE,Chang YH,et al.Tracheobronchial aspiration of gastric contents in critically ill tube-fed patients:frequency,outcomes,and risk factors[J].Crit Care Med,2006,34(4):1007-1015.

[6]Grap MJ.Not-so-trivial pursuit:mechanical ventilation risk reduction[J].Am J Crit Care,2009,18(4):299-309.

[7]?z?aka ?,Basoglu OK,Buduneli N.Chlorhexidine decreases the risk of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in intensive care unit patients: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J Periodontal Res,2012,47(5):584-592.

[8]Silvestri L,Van Saene HK,Folla L,et al.Selective digestive decontamination is superior to oropharyngeal chlorhexidine in preventing pneumonia and reducing mortality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J].Jornal Brasileiro de Pneumologia,2010,36(2):270-272.

[9]Ni?l-Weise BS,Gastmeier P,Kola A,et al.An evidence-based recommendation on bed head elevation for mechanically ventilated patients[J].Crit Care,2011,15(2):R111.

[10]Cason CL,Tyner T,Saunder S,et al.Nurses′ implementation of guidelines for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from the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J].Am J Crit Care,2007,16(1):28-36.

[11]Riker RR,Fraser GL.Altering intensive care sedation paradigms to improve patient outcomes[J].Anesthesiol Clin,2011,29(4):663-674.

[12]Vanhems P,Benet T,Voirin N,et al.Early-onset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incidence in intensive care units:a surveillance-based study[J].BMC infect Dis,2011,11(1):236.

[13]Bird D,Zambuto A,O′Donnell C,et al.Adherence to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bundle and incidence of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in the surgical intensive care unit[J].Arch Surg,2010,145(5):465-470.

[14]Llaurado M,Labeau S,Vandijck D,et al.[Southern European intensive care nurses′ knowledge of evidence-based guidelines for preventing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J].Med Intensiva,2011,35(1):6-12.

[15]Biancofiore G,Barsotti E,Catalani V,et al.Nurses′ knowledge and application of evidence-based guidelines for preventing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J].Minerva Anestesiol,2007,73(3):129-134.

[16]程蕾,李星,罗霞娟,等.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循证知识及实践调查及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12,6:70-72.

[17]何山.护理在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作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1,6:115-116.

[18]Kallet RH,Quinn TE.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and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J].Respir Care,2005,50(7):910-921.

[19]Berenholtz SM,Phan JC,Thompson DA,et al.Collaborative cohort study of an intervention to reduce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J].Infect Control Hosp Epidemiol,2011,32(4):305-314.

[20]Girard TD,Kress JP,Fuchs BD,et al.Efficacy and safety of a paired sedation and ventilator weaning protocol for mechanically ventilated patients in intensive care (Awakening and Breathing Controlled trial):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J].Lancet,2008,371(9607):126-134.

[21]Schweickert WD,Gehlback BK,Pohlmon AS,et al.Daily interruption of sedative infusions and complications of critical illness in mechanically ventilated patients[J].Crit Care Med,2004,32(6):1272-1276.

[22]Chan EY,Ruest A,Meade MO,et al.Oral decontamination for prevention of pneumonia in mechanically ventilated adults: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BMJ,2007,334(7599):889.

[23]聂惠敏,吕春梅.洗必泰刷牙冲洗法预防气管插管病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1,1:95-96.

第4篇:口腔医疗研究报告范文

关键词:有瘘型根尖周病;微波治疗;可行性;研究报告

有瘘型根尖周病是比较常见的口腔科疾病。根管治疗术是治疗根尖周病的最传统最有效方法。通过清创、化学和机械预备彻底除去根管内感染源,并严密充填根管以促进根尖周病变的愈合。微波辐射电疗法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技术,在治疗有瘘型根尖周病方面也能发挥一定的治愈作用。鉴于传统治疗方式存在的不足与弊端和微波辐射电疗法尚未得到临床普及的现状,以及传统与新型治疗方式在临床实践上存在的争议,本文通过对照两种治疗方式的转复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微波治疗有瘘型根尖周病的实际效果,并为微波治疗有瘘型根尖周病在临床上是否能展开推广提供切实的参考和证据。进一步说,应该探索治疗有萎型根尖周病更科学更合理更有效的方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30例有瘘型根尖周患者。观察组15例患者,男7例,女8例,年龄28~48岁,平均年龄为40岁。对照组15例患者,男9例,女6例,年龄29~46岁,平均年龄39岁。全部参与临床实验的患者病情程度基本趋同,在参与治疗前与治疗过程中保证生活规律相对均等,保持一致。保证观察组的患者身体素质能够适合微波治疗。提前准备好应对突发事件的措施和医疗设施,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临床实验的各个细节要向患者讲明,①让患者知情,②保证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配合,保证实验结果和结论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1.2方法 准备器材:剂、聚焦和腔内辐射器(观察组),K形锉、扩大锉、冲洗液、消毒剂、根管填充材料、牙胶尖等(对照组)。方法: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之前,都要进行X线检查,确定具体的病灶位置,然后清洗口腔牙床,着手施治。先在观察组患者病灶处涂抹剂,辐射器接通电源,待高压指示灯亮后,旋转时间控制机钮接通高压,再调节输出控制机钮至所需剂量。治疗剂量分微温量、温热量及热量。根据患者感觉、输出功率及距离区分之。腔内辐射器聚焦,将微波集中作用在较小的病灶处,可直接接触治疗部位。治疗过程中要及时询问患者有无过热的感觉,并谨慎注意功率表读数,必要时应予调整。治疗时间为15min/次左右,每日或隔日1次,6~12次为1疗程。在治疗和康复过程中,随访患者病情的变化和康复情况,及时做好相关记录。主要记录不良反应率和转复有效率。

在对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的过程中,严格按照传统常规的方式开髓,拔髓。用K形锉清理,把根管扩大至40号。用牙周探针探通去往病症区的通道之后,再用稀过氧化氢溶液以及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根管,一直冲洗到根尖瘘管处。注意用消毒剂消毒,消毒液需要用捻纸吸干,以免妨碍治疗效果。其后进行根管填充,用碘仿氧化锌糊剂和牙胶尖通过侧面施压法进行填充,填充要适当均匀,要注意询问患者的舒适度。最后调整牙合。填充8d之后做永久性填充。然后,观察并记录1年之中的疗效,和患者康复情况。主要记录不良反应率和转复有效率。

1.3疗效评价 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转复有效率进行临床观察,并且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对观察结果和治疗效果进行细致的分析研究,发现两种不同治疗方式各自的特点,各自存在哪些长处,又存在着哪些不足之处。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对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对计量资料采用x2检验,P

2结果

见表1。

3讨论

根尖周炎主要病因是感染,常常继发于牙髓组织的感染坏死,患牙多有龋坏、非龋性牙体疾病,其次是创伤、化学刺激和免疫力因素。根据临床症状的急缓,根尖周炎可分为急性根尖周炎和慢性根尖周炎。根尖周炎主要症状为牙齿剧痛,牙龈及面部肿胀疼痛,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同时可能会伴有体温升高、白细胞计数增多等全身性症状。根尖周炎症还可进一步扩散到颌骨及周围组织,在抵抗力低下的情况下,可形成颌骨骨髓炎和蜂窝组织炎。若不及时医治,还可能发展成严重的败血症,甚至危及生命。

根尖周炎是临床常见的牙齿根尖周组织炎症,而有瘘型根尖周炎是由于根管内部长期被感染和病原刺激物长时间存在导致的结果,如果对根管内部的病原刺激物和病菌进行及时清除,消除了根尖周组织的损害,其功能和结构便可修复,因此清楚根管内部的病原刺激物和细菌是治疗有瘘型根尖周炎的关键[1]。

传统治疗有瘘型根尖周炎主要是根管治疗术,根管治疗术又分为多次性根管治疗术和一次性根管治疗术,无论哪种治疗方式都能有比较好的治疗效果。依托于先进医疗科技的微波辐射电疗法在提高有瘘型根尖周炎治疗方式上也有很大的贡献。

多次性根管治疗术和一次性根管治疗术在治疗效果方面基本无二致,而且这两种方式都在一定程度上为接受治疗的患者造成伤痛,这也算是根管治疗术的一个很大的弊端。有研究表明,根管通过任何方式都无法达到完全灭菌的效果,残余的细菌可再次侵入,而只有将细菌通路堵塞住才能遏制细菌的繁殖[2]。由此可见,这种传统的治疗方式实在有很大的改进空间。用微波辐射电疗法治疗有瘘型根尖周炎,主要的疗效在于减轻炎症,减弱痛感,无出血现象,改善和促进病灶部位的血液循环,以加快病变组织的恢复。仪器操作比较简便,是真正的现代化的治疗方式。但微波辐射电疗法并不适用于每一位有瘘型根尖周炎患者(它对患者的体质有一定的要求),而且它容易造成灼伤等医疗事故。

因此,在对有瘘型根尖周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上,有必要将各种治疗方式取长补短,进而采用一种综合性的治疗方式,并在此基础上探索更佳科学合理的施治方式。

参考文献:

第5篇:口腔医疗研究报告范文

洗手问题值得关注

世界卫生组织一项研究报告表明,目前腹泻和肺炎是导致儿童死亡的元凶,全球每年有170万人死于腹泻类疾病,另有150万人死于下呼吸道疾病,其中绝大多数是发展中国家的儿童。另据权威机构统计,用香皂洗手可以将腹泻致死率减半、急性呼吸道感染致死率减少1/3。有专家称,养成勤用香皂以正确的方式洗手的习惯甚至比任何医疗干预都能避免疾病的侵袭。

虽然洗手是人们每天必做的一件事情,但卫生部新闻宣传中心主任毛群安认为,目前能真正意识到洗手重要性的人少之又少。“目前我国城市儿童有良好洗手习惯的不超过30%。”他说。中国健康教育中心的主任医师田向阳也表示:“许多人习惯把‘不干不净吃了没病’挂在嘴边,其实这句话应该改为‘不干不净,一定生病’。”据田向阳介绍,一个平常人的一只手上所沾附的细菌量就高达10的8次方。“以往的研究表明手上的细菌多引发消化系统的疾病。可最新的数据显示,它们同样也会引发呼吸系统的疾病。这在甲流疫情不容乐观的情况下尤其值得人们重视。”他补充道。

洗手也是“疫苗”之一

卫生部办公厅副主任邓海华表示,目前国内甲流疫情形势依旧严峻。我国内地31个省市自治区已累计报告23766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治愈21342例。重症病例累计16例,治愈10例。死亡病例1例。而在卫生部最新研究并制定的《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第三版)》中显示,甲型h1n1流感病毒对乙醇、碘伏、碘酊等常用消毒剂敏感;对热敏感,56℃条件下30分钟可杀灭病毒。人是此病毒主要传染源,无症状感染者也具有传染性,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处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

邓海华指出,目前我国生产出的甲流疫苗均由国家收储,并对公众实施免费自愿接种,但不会批量上市。对此毛群安认为,洗手是预防甲流等传染性疾病最经济也是最根本的方法,其效果不亚于甲流疫苗。

而舒肤佳作为最先把世界洗手日带到中国的倡导者,也在广州上海等地通过多样的消费者教育活动旨在提高全民健康和卫生意识。宝洁公司舒肤佳品牌总监周涛说:“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蔓延可以使人们更好地了解洗手的重要性,在这个时候普及洗手理念和正确的洗手方法显得更为重要。”

洗手不可草草了事

在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图片展上,记者注意到不少图片都在示范怎样才算正确的洗手方式。对于洗手这见接近人类“本能”的事情,许多人或许会不屑一顾。田向阳认为,人们的这种忽视恰恰给了细菌病毒得以传播留下了缺口“多数人都只是记得饭前便后要洗手,但实际上从外面回家第一件事也应该是洗手。”田向阳说“以甲流病毒为例,它黏附在我们手上后可存活约两小时,如果回家后不洗手就喝水、吃东西或者抱孩子,很快自己就会感染上病毒并传染给家人。”

第6篇:口腔医疗研究报告范文

衰老也是一种疾病

1998年,美国加利福尼亚的一家研究机构的一名科学家发现一组神奇的基因,它可以让果蝇的生命延长30%。这组基因后来被命名为“玛士撒拉基因”。

玛士撒拉是基督敦圣经中的人物,据说活了969岁。而如今,英国剑桥大学一名半路出家的人类基因学家奥布里・格雷大胆预言:衰老也是一种可以治愈的疾病,随着医学的发展,很多现代人也许能够活的更久。他甚至还相信,2100年以后出生的“未来人类”有望活到5000岁。

5000岁是“基因狂人”格雷大胆的预言,1000岁则是格雷的坚定信念。格雷宣称,他已经破解了“人类老化”的公式,分析出导致人类老化的七大因子,如果利用分子生物学、基因学和纳米技术对这七个因子成功进行干预,就可以停止老化过程,从而令人类的寿命延长到不敢想象的地步。

控制细胞分裂就能长寿

格雷将自己的基因理论命名为“使衰老被忽视的策略”(英文简称SENS)。他提出老化的七大因子是:1.细胞的萎缩和恶化;2.细胞的恶性繁殖;3.染色体的变化;4.线粒体的变化;5.细胞体内垃圾的堆积;6.细胞体外垃圾的堆积;7.细胞体外蛋白质的交织。

格雷的逻辑非常简单:老化是生物体细胞内外一个固定的机械程序,因为这个程序,细胞一个一个地死去。即便一个人什么病都不得,仍会在120岁左右的时候死去,因为所有的细胞都死掉另外。

而且,细胞是通过分裂来实现更新的,它们的分裂次数是固定的,达到这个次数后,分裂程序就停止了。当细胞死掉后,人的组织、器官乃至人体也会死去。但格雷认为,只要通过技术控制细胞的分裂次数和分裂程序,人类就可以长寿。

避免意外成头等大事

格雷乐观地预测,如果资金充足,获得足够的支持,10年之内基因疗法就能在老鼠身上试验成功。几十年后,就能在人身上取得成功。“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会在有生之年,亲眼见到这些先进的疗法成为现实”。

格雷认为,到那个时候,医学的进展将极大地增加入们的寿命,人类最终便会逃避死神――除非遭遇不幸的意外事件。

格雷同时声称,由于人类最终并不能避免这类意外的发生,所以人类的预期寿命将不会超过5000岁。

因此,如何避免在未来发生不幸的意外事故反倒成了格雷一个最大的心病。他说:“我现在会比以前更加细心地检查我的自行车车闸,坐在汽车后座的时候,都会记得系上安全带,而且不再接受来自任何危险国家的会议邀请”。

每天接吻已分钟减肥又止痛

很多人为减肥绞尽脑汁,但有一个简单的方法你试过吗?那就是每天接吻一分钟,这样能够起到减肥止痛的神奇作用!

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测试发现,接吻可以稳定心血管活动、防止高血压、降低胆固醇,而且每天只要接吻3次,每次20秒,持之以恒就可以起到减肥的功效。

研究人员指出,接吻时,人的口腔会分泌大量唾液,而唾液中含有大量的钙和磷,因此能保护牙齿免遭蛀蚀,还可以降低牙龈发炎的几率。另外,接吻还可以美容,因为热吻会牵动脸部30块肌肉,促进血液循环,让人的脸部肌肤更加平滑。

此外,接吻甚至还有止痛的效果,因为唾液中含有一种止痛成分,接吻越激情,唾液分泌就越多。因此科学家开玩笑说,当感觉疼痛难忍时,可以不吃止痛药,只要尽情接吻就好了。

这七种说法不对?

人每天需要8杯水、腿毛越刮越粗、在昏暗的灯光下看书有损视力……美国学者研究认为,这些说法并没有科学依据。《英国医学杂志》刊登的一份研究报告列出了人们普遍相信的7大医学误区。

这份报告由两名研究人员共同撰写,他们是美国雷根斯特赖夫研究院助理教授阿伦・卡罗尔和印第安纳大学医学院研究人员雷切尔・维雷曼。报告中列举的医学误区为人们所普遍相信,但实际上缺乏科学理论支持。

“每天要喝8杯水”

并没有科学依据显示,8杯水是每日最佳饮水量。维雷曼认为这个说法源自1945年的一项营养建议,该建议认为每人每天应该喝8杯(约1.8千克)水。

但是这个建议明显已经过时。因为现在的食物中,尤其是在果蔬中,已经含有大量的水分,同时人们每天还会喝咖啡和汽水。如此一来,这些水分都应该被计入8杯水量当中,否则过量摄入水分反而会导致身体不适。

“在昏暗的灯光下看书有损视力”

一代又一代的家长提醒孩子不要在昏暗的灯光下看书,以免损害视力。

但眼科专家认为,在昏暗灯光下看书并不会对视力造成永久伤害,只是会让人在短时间里眯起眼睛才看得清东西、频繁眨眼和集中精神困难等。

“经常刮腿毛会令毛发长得更快更粗”

刮腿毛并不会改变毛发的生长速度和粗细。其实早在1928年,就曾有一项实验做过对比,发现毛发曾被刮过的区域新生毛发的增长速度,并不比未刮过的毛发长得更快更粗。

这个说法在被证伪之后仍流传了80年至今,原因就是我们的错觉:刮过以后新长出来的毛发因为缺少发尾较细的部分,看上去好像变粗了。

“吃火鸡令人昏昏欲睡”

火鸡肉中的确有与睡眠和情绪控制有关的色氨酸。但其色氯酸含量并不比鸡肉和牛肉多。研究认为,这种说法的流传是因为火鸡一般都是圣诞或感恩节大餐的主菜,那时真正令人感到困倦的原因应该是吃得过饱。

“我们只使用了大脑的10%”

这一说法可以追溯至1907年。但脑部扫描结果显示,人的大脑中并没有“沉默”或完全不活动的部分。

“人死后头发和指甲能继续生长”

这种说法的来源可能是恐怖小说。事实上,这是一种视觉错误,由于人死后皮肤变干、收缩,因此头发和指甲看上去显得更长。

“在医院中使用手机干扰医疗设备”

研究显示,手机信号对医疗设备产生的干扰很小。

近视并非近距离用眼所致

澳大利亚研究人员发现,晒太阳是儿童预防近视的一个关键因素。这些研究人员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举行的澳大拉西亚眼科和视觉科学会议上介绍了这项发现。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教育和近距离用眼工作是导致近视的关键,然而,这项研究似乎了上述观点。

他们表示,发展成近视的可能性受到环境的很大影响。澳大利亚视觉科学研究中心的伊恩・摩根博士表示,在过去的30年间,东亚的近视率急剧上升。现在,新加坡g0%符合征兵年龄的男性都是近视眼。

摩根和悉尼的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保健科学系的同事凯西・罗斯博士发现,孩子在室外度过的时间是他们是否形成近视的关键因素。

第7篇:口腔医疗研究报告范文

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王贵怀在沙龙上发言时说:“菅凤增领导的宣武医院脊柱神经外科专业组的氛围搞得很好,我们医院的很多医生都听过他们这里办的各种学习班。脊柱神经外科是神经外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国内当前专门从事这个专业的人太少,现状不容乐观。如何改变这个现状,许多神经外科的人都在考虑。”

据统计,在国外,神经外科手术的40~80%都是脊柱手术,而根据国内13家医院2010年11月~2011年11月神经外科手术的统计数据,在总量28412例手术中(包含血管内介入手术),脊柱脊髓手术(不包含脊髓血管病)仅1851例,占手术总量的6.5%,其中脊柱退行性疾病只有322例。

创建中国首个脊柱神经外科专业组

2005年,刚从意大利留学归来的菅凤增加入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团队,在主任凌峰教授和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名誉主席赛米(Samii)教授的指导下,创建该院的脊柱神经外科专业组,这也是中国第一个脊柱神经外科专业组。

宣武医院是我国神经外科的发源地之一,近50年来,在赵以成、王忠诚、丁育基、凌锋等几代著名教授带领下,成为设备先进、技术精良的以微侵袭治疗为特色的科室。

20世纪60年代末,亚萨吉尔(Yasargil)和卡斯帕(Caspar)等将手术显微镜应用到神经外科手术中,并取得巨大成功,之后手术显微镜在许多脊柱外科疾病的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并成为治疗这些疾病的标准手术方式。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原骨科主任党耕町在他主译的《脊柱外科技术》一书中说道:“在欧美一些国家,很多神经外科医生从事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脊柱退行性疾病的治疗,使得显微技术在脊柱疾病的手术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而在中国,脊柱外科疾病的治疗基本上由骨科医生承担,以常规开放手术技术为主,所以显微外科技术在脊柱外科的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凭着一股要干事业的闯劲,菅凤增和他的团队从零开始,勤奋工作,勇于创新,在脊柱神经外科这一重要医学领域,取得诸多成果,他们首创或率先实行的几项医疗技术在国内均处于领先水平。

2008年,菅凤增在国际上首创“单纯后路复位矫形及内固定治疗颅底凹陷及环枢椎脱位”技术,即颅颈交界区脱位的手术治疗新技术。

世界神经外科最权威的杂志《神经外科学》(Neurosurgery)刊出了此项技术的研究报告,赛米教授称之为“治疗理念与技术的重大突破”;北美脊柱外科学会主席本泽尔(Benzal)教授则发表评论:“这一技术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它避免了经口腔手术。希望治疗这一疾病的医生掌握菅凤增报告的技术。”目前这一技术已在中国逐渐推广。

2008年,菅凤增在国内最早报告了显微镜下“前外侧入路椎间孔扩大术治疗神经根型及椎动脉型颈椎病”,这是一项既不需要传统的内固定、又保留颈椎运动功能的非融合手术技术,手术的危险性和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明显降低。

同年,菅凤增又率先在国内报告了显微镜下“一侧入路双侧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技术”,它同样是不需要腰椎内固定、并保留腰椎活动功能的非融合技术。

2009年7月,菅凤增在国内首先实施了利用“显微镜联合内窥镜技术”切除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的手术。

菅凤增说:“几乎所有脊柱疾病都表现为神经受压,因此从神经外科角度可以更好地恢复及保护神经功能,同时兼顾脊柱的稳定性。”

海外留学形成创新思维

宣武医院脊柱神经外科专业组有13张病床,2011年,菅凤增和他的团队实施手术594例,这样高的流动率在业内实属罕见。

菅凤增解释说:“我们采用显微微创技术,伤口不大,只要处理得当,很少有术后感染。我们的病人一般做完手术就出院了,很少有等着拆了线再走的。最快的时候,上午住院,下午手术,第二天就出院了。”

这样的新理念和新思维源于菅凤增7年的海外求学生涯。“在国外等拆了线再走是不可能的,都是手术完就出院了。”菅凤增说,“我们现在也是这样操作的。”

1997年,在国内已经是主治医师的菅凤增远赴意大利罗马大学攻读神经外科专家文凭(相当于中国的临床医学博士学位)。

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临床医学做起来并不容易。回顾在罗马的日子,菅凤增笑言:“我是从缝皮起家的。”所谓“缝皮”,就是在医生做完手术后,为病人把皮肤缝好。

初到罗马,菅凤增先从住院医师做起,负责病人的日常生活。病人们一开始并不认可这位外国医生,一开口就是“中国人”,连“医生”都不称呼。

菅凤增毫不气馁,他技术精湛,耐心细致,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经过他缝合伤口的病人会对要做手术的病友说:“那个中国人缝得太好了,一点都看不出来。我的(颈椎伤口)就是他缝的,第二天就能下床,你手术时也让他缝吧。”

很快,菅凤增在病人中就小有名气,病人对他的称呼也从“中国人”变成了“中国医生”。医生和导师也开始注意这个踏实认真的中国小伙子。

晚上,值夜班的菅凤增就向一同值班的男护士请教,请他们检查他写的病案。

菅凤增笑言:“那帮护士老哥们儿很仗义,他们会指出我病案中的各种错误,告诉我别的医生是怎么写的。”

慢慢地,菅凤增的病案就挑不出错了。

“我在罗马第一年和第二年主要跟护士学习,第三年第四年跟医生学,第五年开始才跟着导师,接受导师的指导。”菅凤增说,“当时跟我一起进入住院医生行列的,有越南同学,也有也门同学,最后只有我一个人毕业拿到文凭了。”

在罗马大学,菅凤增接受了欧洲正规的临床医师培训,临床技术和能力大大提高,这对他回国以后的工作帮助颇多。

“海外学习,最主要的是开阔了眼界和思维。学习的是方法,而不是单纯的技术。”菅凤增说,“现在我所做的都是自己慢慢摸索出来的,这都得益于创新思维的形成。”

在几年的手术实践中,菅凤增还设计了2个小工具,都申请了专利,其中削骨刀已经由厂家在生产,准备拿到海外去推广。

医生的道义和责任

见证了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的医疗体系和临床技术,满怀报国的理想和施展抱负的雄心,面对国内的现状时,菅凤增不是没有心理落差。

在事业初创时期,病人很少,他的压力也特别大。“作为一名医生,却没有病人,这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菅凤增回忆起来仍是苦笑,“人都是很现实的,一个海外归来的外科医生,1年只有不到200例手术,能有什么前途?跟我一起‘创业’的同事们都在犹豫,我自己也很犹豫。”

从事着国内尚未普及的脊柱神经外科专业,菅凤增也很难得到业界的认可。为了交流学习,他也去参加学术会议,但那时国内还没有专门的脊柱神经外科专业学术会议,他只能参加骨科的学术会议。

在这些会议上,菅凤增认识了从事脊髓神经外科的修波——清华大学玉泉医院主任医师。两人都是“形单影只”,不由得惺惺相惜。

第8篇:口腔医疗研究报告范文

在冰箱普及之前,人们经常用腌制或烟熏的办法保存食物,这样的食物中含有大量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在胃中可转化为致癌的N-亚硝基化合物,从这个方面说,冰箱的普及和正确使用降低了胃癌的发病率。但随着冰箱的普及,居民吃隔夜菜和回锅莱的几率也相应增加,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又成了胃癌促发的一个原因。中日友好医院消化内科主任赵洪川介绍,冰箱并非保险箱,在冰箱的封闭空间里,很多细菌繁殖的速度甚至更快,放在冰箱里的隔夜菜不仅没有得到保鲜反而被污染,而且很多菜经过回锅也易产生易致癌物质。年轻人家庭的冰箱拥有率明显高于中老年人,由于工作和生活节奏普遍加快,生活中一年四季都离不了冰箱,长期食用久放冰箱的食物,增加了病菌侵入胃部的几率。当然,胃癌发病率趋于年轻化,也不排除与吸烟嗜酒者有关。

2 经常掏耳朵容易患状瘤

日常生活中,顺手掏耳朵对很多人来说是习以为常的事儿,但是,人们并不知道经常掏耳朵会带来哪些危害。耳鼻喉科专家提醒:经常掏耳朵容易患状瘤。据武警内蒙古总队医院五官科主任亢维亮介绍,耳朵本身有自洁功能,没有必要经常掏,如果方法不当,容易引起中耳炎,严重者可能引起耳道状瘤。如果掏耳勺未经消毒,可能导致耳朵里的状瘤发生恶变,越长越多,最终堵塞耳道,导致听力下降。亢维亮建议,最好不要经常掏耳朵,如果发现耳朵不舒服,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3 烟民要定期做肺部CT检查

根据《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日前刊登的一份研究报告,利用先进的CT成像技术在仍可治愈的早期查出肺癌,会大大提高患者存活率。就像妇女接受例行乳腺癌检查一样,吸烟者也应定期接受肺部扫描。CT成像检查可使90%以上的早期患者多活10年。目前,在每年诊断出的肺癌患者中,只有约5%的人在确诊后活过了10年。CT扫描技术可制成清晰的胸部三维图像,使医生发现比常规胸部×线检查看到的小得多的东西。也有些癌症专家认为,CT扫描可能只能查出许多生长缓慢的肿瘤或良性肿瘤,而这些肿瘤即便未查出也无大碍,所以建议普及这种检查为时尚早。

4 德国专家认为定期检查是防治癌症的关键

德国专家认为,由于一些癌症的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定期进行医疗检查能在及早发现和及时治疗癌症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德国海德堡癌症研究中心专家尼古拉斯・贝克尔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说,很多癌症刚发生时,患者的身体其实已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只是往往被忽视,因此人们出现以下情况时应及时去医院:身体部位异常肿胀;伤口长期不愈合;非正常出血;皮肤上的斑点或者疤痕在大小、颜色等方面出现变化;长期咳嗽或者持续嗓子沙哑;排便不正常或者体重莫名其妙地突然减轻等。贝克尔说,上述情况虽然看似普通,但有时可能是癌症的信号。他强调,自我检查往往存在判断失误的风险,比如当女性自己能够感知肿块的时候,也许癌细胞已经转移了。因此人们应当定期进行例行检查。比如,男性应当定期检查前列腺以及便血情况,以预防前列腺癌和肠癌;女性应当定期进行子宫检查以及检查。

5 三分之二乳腺癌早期病人可生存20年以上

近日召开的肿瘤学术会议上,我国著名乳腺癌专家江泽飞教授透露,近年来由于医学上发明了一些新药和新疗法,乳腺癌这个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的死亡率、复发率大幅度下降,存活率明显上升,人类在治疗乳腺癌方面迈进了一大步。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提升了20%,新诊断的患者中有三分之二的人可生存20年以上。专家们指出,对于乳腺癌一定要早发现、早治疗。早期患者接受治疗可以生存20年以上,但晚期患者的生存率明显下降,死亡率也高。

6 “健康家园肿瘤防治科普大行动组委会”不存在

卫生部于2月25日声明指出:“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健康家园肿瘤防治科普大行动组委会”根本不存在,“健康家园”全国组委会从没有出版过《医药前沿》刊物,也没有授权或委托任何人以“健康家园”的名义做广告。最近,卫生部发现有冒用“健康家园――医学科普进万家10年大行动”全国组委会名义销售治疗肿瘤药品广告的行为,在《医药前沿》刊登非法宣传广告,这种行为严重欺骗和误导了消费者。卫生部对此表示严厉的谴责,并保留进一步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力。同时,卫生部提醒广大患者和消费者提高警惕,注意甄别,避免上当受骗。

7 夜间进餐更易得胃癌

许多白领加班回家都已是深夜,但不少人还是会做些好吃的慰劳自己,总觉得饿着睡觉对身体不好。近日,日本医学专家在对30―40岁年龄组的人进行饮食状况研究时发现,在胃癌患者中,晚餐时间无规律者占38.4%。

胃黏膜是覆盖在胃全部内表面的一层组织,含有不同的分泌腺体,是一个复杂的分泌器官,但胃黏膜上皮细胞的寿命很短,约2~3天就要更新再生一次,而这一再生修复过程一般是在夜间胃肠道休息时进行的。如果经常在夜间进餐,胃肠道在这段时间内也就不能很好地休息和调整,胃黏膜的再生和修复就不能圆满地进行。此外,吃过夜宵再睡眠时,食物较长时间存胃内停留,可促进胃液的大量分泌,对胃黏膜造成长时间的刺激,久而久之,导致黏膜糜烂、溃疡,抵抗力减弱。

8 专家提醒:防癌也需要做“年检”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腹外科副主任薛英威指出,“体检一次,几年无忧”是一种错误的保健观念,某些癌症突破人身免疫系统的速度是很快的,因此40岁以上人群的肿瘤健康检查应实行“年检”制度。人体是一个动态系统,每天都在不停地发生着细微变化。一次体检结果并不具有长期意义,甚至几个月内就可能改变。特别是肿瘤、心脑血管等疾病发展速度快,且症状不明显,让人很难察觉,一旦发现很可能已错过最佳治疗时机。但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过程中,总会有些危险信号,只要抓住这些蛛丝马迹,做到早期发现,就可以将肿瘤扼杀于萌芽状态。对此,薛英威建议,定期体检或在发现症状时及早到专科医院进行详细检查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对于40岁以上的人群更应如此。因此,体检尤其是肿瘤健康体检一定要年年坚持。

9 肿瘤患者腹泻 一要忌口二要护肤

肿瘤相关性腹泻可以是肿瘤本身所致,也可能因各种肿瘤治疗手段引起。它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重者甚至可能危及生命。如果是肠道肿瘤本身引起的腹泻,只要针对肿瘤治疗即可根治腹泻。如果是肿瘤治疗手段引起的腹泻,则需从饮食调节、肛周皮肤护理等方法进行调理。

饮食调节应选择易消化、高蛋白、高糖、低脂肪和低纤维素的食品。坚持少量多餐,避免刺激性、过敏性、高渗性食品以及过冷、过热、产气性食物。要补充足够液体,对乳制品敏感的患者要禁用乳制品。

腹泻易造成或肛周皮肤损害,呈现糜烂、溃疡等。

患者应定期清洗局部皮肤、便后温水坐浴、局部涂抹防湿乳剂或氧化锌油等,达到肛周皮肤清洁和干燥,以预防和避免肛周皮肤糜烂或溃疡形成。

10 研究发现:葡萄酒及面包中含微量致癌物质

人们普遍认为,某些所谓“天然食品”可以防止癌症发生,但皇后学院研究组近日发现了这一观点。事实上,某些常见食物,包括酒精饮料如葡萄酒、乳酪、酸乳酪及面包中都含有微量的致癌物质。研究人员建议,最好保持平衡饮食,食用多种来源的食物,包括大蒜。研究组由解剖及细胞生物学部Poh-Gek Forkert博士带头,结果发表于近日的《Carcinogenesis》在线版。他们发现在酒精饮料及发酵食品中存在的某种天然致癌物,可以引起DNA修饰及突变,最终导致细胞生长异常及肺癌,而大蒜可以明显减轻这一变化。

研究人员单次给予小鼠大剂量致癌化学物质氨基甲酸乙酯,分析了它对小鼠的效果。这种物质由氨基甲酸乙酯(乌拉坦)中提取,是酒精饮料、发酵食品如乳酪、乳酸酪及面包中存在的发酵的副产品,也存在于烟草中。现在世界卫生组织及国际肿瘤研究机构已将乌拉坦列为潜在的致癌物。Forkert称,人们不应该为这些食品或者饮料担心,如果只是小剂量,也许根本没什么危险。不过应该谨慎,做到饮食多样化并限制摄入某些酒精饮料。并且要多吃大蒜!

11 吸烟会导致胃癌、食管癌高发

烟草点燃后生成的气体,怎么会损伤消化道呢?原来烟可分“海、空”两路入侵消化道:吸烟时少部分烟可从咽经食管到胃甚至到肠,可视为“空路”,这些烟直接和胃肠道黏膜接触。进入呼吸道的大部分烟和呼吸道黏膜直接接触后,其中的有害成分都可被吸收入血而运送到远处,这可谓“水路”。在消化道损害中,上消化道是首当其冲的重灾区。以下就是吸烟所致的一些消化道问题。

腭、口腔癌和舌癌:烟民腭表现为口腔软、硬腭发红充血,继而灰白变厚,并出现许多细小颗粒及红色小点,影响味觉。戒烟后可恢复。舌癌及口腔癌的发生率也会因吸烟而增加。

食管癌:食管癌的发生频度常紧跟吸烟引起的肺癌之后,被认为是咽下了烟中的致癌物所致。吸烟引起食管癌的危险性随吸烟的数量增加而加大。有研究显示,吸烟者食管癌的发病率高出正常人4~10倍。

第9篇:口腔医疗研究报告范文

这可不是一个玩笑,机器人取代劳动力,正在成为现实。

世界经济论坛(WEF)今年1月的关于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报告称,预计到2020年,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和其他技术变革将造成全球五百多万人失业。其实早在3年前,德勤和牛津大学联合的《未来的就业:哪些工作最容易受到计算机自动化的挑战》报告就推断:未来20年,机器人会威胁近45%的美国人的职业。到了麦肯锡今年7月的报告《机器人能代替的和不能代替的工作》中,这一数字上升到60%,这是基于对美国八百多种工作岗位的两千多种工作的调查得出的结论。

这里的机器人已经不仅仅是指那些活跃在富士康这样大型工厂流水线上的工业机器人,它更是一种嵌入人工智能的综合系统―前者在某些生产线上的自动化完成率已经达到70%,而后者可以带来的智能化程度是不可预估的。

这将带来更具颠覆性的危机。“大家可能以为机器只是能取代一些重复性高的简单工作,但其实如果把工作技能由简到难画一条曲线,在上扬的阶梯中,更容易被取代的反而是位于中段的工作。”人工智能专家赵巍这样判断,他在海外从事机器研究十余年,目前正在创办一家和人工智能相关的公司。在赵巍看来,相对于传统印象中更容易被机器取代的体力劳动者,某些需要脑力劳动的“白领”工作,反而更危险,“因为人工智能能取代的技能在逐步往曲线更高端的方向移动,这意味着越接近‘简单白领’的工作,越容易被取代。”

这个观点在斯坦福大学的AI100研究小组于今年9月的《2030年的人工智能与生活》中得到了验证。该研究报告称,数字技术给中等技能的工作―而不是非常低技能或非常高技能的工作带来了更大的影响。AI100小组由AI领域和相关交叉学科的顶尖科学家组成,包括工业自动化、国防、心理学、伦理学、法学、个人隐私、政治制度等,他们每隔几年就会对人工智能的进展做新的跟进研究。

不过“能被自动化”并不等于“会被自动化”,这是成本和获利博弈后的选择,也就是说当占据工作大部分时间的任务能由机器人来解决,同时这种自动化的实现成本低于人力成本,那这类工作的从业人员就比较危险。

这并不代表我们就能放松警惕。为了更清晰地看到不同行业中哪部分工作内容是更容易被取代的,麦肯锡按照“不受影响”到“非常容易受到影响”的排序(见后图),将工作内容划分成7种类型,依次为管理他人、应用专业知识、与利益相关方互动、不可预测的体力劳动、数据收集、数据处理、可预测的体力劳动,其中“可预测的体力劳动”对应自动化的可替代性达到了78%,成为最容易受影响的工作内容。我们结合了这份报告以及专家采访,总结分析了机器自动化对公司人可能产生的影响,你可以看看自己是否在危险之列。

A

7种技能可被替代的可能性

在今年7月的报告里,麦肯锡将所有行业的工作内容归总成了7种类型,并由此调查了以现有技术实现自动化后能节约下的时间比例―也就是说,实现自动化后能节约的时间比例越高,这项工作内容被替代的风险就越大。其中,“可预测的体力劳动”节约了78%的时间,成为可替代性最高的工作内容,“管理他人”则是目前最不容易被替代的工作内容,仅仅为9%,我们将依次就7种技能做出分析,公司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工作内容来对照参考。

如果你的工作内容集中在以下3个维度,小心!

1 数据处理

不似小说家、雕塑家等带有很高创造性,这类工作会运用到分析和判断的能力,不是完全低技能的工作,但又保持了一定的规律性。比如医院放射科中,专门解读图像和诊断信息的医疗协助人员。他们的工作是通过解读图像来给出健康提示,而根据目前的图像识别技术,机器识别的准确率和可靠程度都已经超过人类。

2 数据收集

比如律师事务所中给律师打下手的初级法务助理,他们的主要工作是收集和整理已有的文件,撰写简单的中英文诉求并提出主要的辩论议题。而这些通过机器学习,能够轻易完成。

3 可预测的体力劳动

即指工作内容即使发生变化也相对能预测和可控。高达78%的可代替性让这个能力比“不可预测的体力劳动”危险得多。以零售行业的岗位为例,一位售货员平时的工作包括与顾客互动(与利益相关方互动)、处理数据和商品陈列(这里归为可预测环境下的体力搬运)。机器在后两者上的能力就比人类的能力强得多。

如果你的工作内容集中在以下4

个维度,你是安全的

1 管理他人

人工智能目前能完成的相对还是定义明确的工作,在7个维度中,现有技术最难取代的是管理培训类的工作。和这种模糊的任务类似的是需要利用经验知识的决策、规划以及创意性工作,或者一些要求高度抽象思维或创造力的领域,比如科学家、摄影师、艺术家等。

2 应用专业知识

比如精密仪器装配,超过一半豪表的机芯都出自瑞士西南部的汝拉山谷,装配师操作的零件中最小的细如毫发,在经历了二十多年艰难转型后,这个古老传统的行业竟然重归繁荣,成为一种“血统”。再比如医疗健康领域中的注册护士,其工作只有不到30%能够被自动化取代,口腔科医师则更低,只有 13%。

3 与利益相关方互动

尽管目前涌现了很多线上课程和学习工具结合的例子,不过教学的本质在于术业有专攻,并在此基础上与他人开展复杂的互动,而这两类工作内容占教育工作的大头,属于可替代性不高的技能。另外一些与情感交流相关的互动工作,比如心理咨询师等也可以归为这一领域。

4 不可预测的体力劳动

让人有些意外的是,一些可能连高中文凭都不需要的技能,反而比较容易“幸存”,比如护理老人的护工,或者是工地的建筑工人。

“不要小看建筑工人搬砖的工作内容,这对手、眼综合协调能力的要求很复杂,调用的认知能力和脑活动能力可能比律师助理写一个文案还要高很多。”赵巍说。之所以很难取代的原因是,对人类而言,简单到几乎是本能的协调与判断,是经历了几十万年演化的结果,而这对于机器是个相当漫长的学习过程。

当然,机械臂也能完成搬砖,从固定的这头到那头。比如Google的子公司之一,Industrial Perception的机械臂运用了感知技术,从整理包裹、摆放固定位置到装车,都能由机器人完成,它们的效率比人类高6倍,并且总体成本更低。但机械臂不能取代建筑工人的原因是,它们通常“只能取代精准定义的一个子任务”,而建筑工人要完成的工作更多。比如随时调整卡车的运输位置、搅拌混凝土、推水泥车等―这不仅要求身体的综合协调,而且需要综合的判断。赵巍以和李世石下棋的AlphaGo举例,“就算系统学习到了围棋9段,但若要它马上下五子棋,它依然没有办法将技能在短时间内转化。”建筑工人们有可能在工地继续发挥作用,正是因为他们的这些综合能力仍然有价值。

B

最有可能被取代的3个行业

1 以服务为主的餐饮、零售及住宿业

在餐饮、零售和住宿业的工作内容中,占据最多的就是“可预测的体力劳动”,而这部分又是可替代性最高的,所以对这3个行业的公司人来说,如果你的工作内容是大量重复且可预测的,那就该亮起职业警示灯了。毕竟73%的后勤服务工作在技术上已经可以实现自动化了。 不同行业被机器人取代的危机感(从高到底) 7种工作内容被机器人取代的可能性

2 不出意外的制造业

在制造业中,目前59%的工作活动已经实现自动化,其中90%的工作(如焊接、切割、接锯等)目前已经由机器人来完成。在富士康的车间中,哪怕是在黑暗的环境中,生产也能照常进行―那里没有工人。这家可能是全球雇员最多的工厂在2011年宣布了“百万机器人计划”后,目前在类似“机构制件”的生产条线中,已经有70%的工作可以由机器人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