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幼儿园环境概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提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
要。”可见,环境对幼儿的成长影响极大,良好的环境可以使幼儿快乐健康成长,而且还有益于身心发展。
一、幼儿园环境的概念
幼儿园的环境是一个综合的概念,泛指幼儿园内幼儿身心发展所必须具备的一切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总和。人的成长是在环境中,同样幼儿的成长也需要一定的环境,而且幼儿时期的环境对幼儿发展的影响是极其重要的。所以,幼儿园环境是幼儿依赖和接受的硬件设施。如果不重视环境的建设,就无法保证幼儿的健康成长。幼儿园内的良好环境建设,不但影响孩子的成长,而且可以促进孩子对各种信息的接受,形成各种信息的刺激。环境也是幼儿获得情感体验的途径,直观、形象的环境因素,可以启迪幼儿的思维,启蒙他们的科学素养。
二、目前幼儿园环境建设的问题
1.环境创设的目的不纯
部分幼儿园由于管理工作的缺陷,对环境建设没有从促进儿童发展的角度出发,而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强调环境的整洁和美观,没有从有利于幼儿成长的角度着眼。追求装饰效果,注重外在的感觉,没有将环境作为幼儿教学的一部分去对待,不注意发挥环境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2.环境创设单一片面
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内容存在单一片面的弊端,缺乏整体设计和布局,没有一个系统性,更没有科学性。只是为了追求环境的布置而进行创设,没有考虑环境对幼儿的影响和教育因素。
还有一部分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单纯考虑了室内和墙壁,园内的其他空间则相对考虑较少,尤其是一些隐性环境因素没有给予充分的考虑,使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教育作用减弱。
3.环境创设没有体现幼儿的主体性
一部分幼儿园的环境创设都是大人的作品,是老师和学校的单方面心愿,没有体现学生本位的主题。幼儿作为一个从属,没有机会参与到环境的创设中。幼儿只是环境的读者,由成人随意处理和安排。这种环境创设不利于幼儿的成长,更不利于幼儿思维的发展以及个性的形成和创造力的培养。
三、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策略
1.体现幼儿特色
幼儿园的环境是为幼儿的成长服务的,所以创设要以幼儿的心理特点为主,同时考虑到幼儿的生理特点。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的无意注意是心理特点的主要表现,所以,在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中应该体现色彩鲜艳、形象鲜明、新异多变、生动直观的设计特点,以能够引起幼儿的注意力为主。比如,那些色彩鲜艳的游乐设施,夸张的、卡通的人物形象,都会让幼儿耳目一新,并且身心愉悦。购置的儿童游乐设施,一定要注意色彩,醒目鲜艳才是
首选。
2.注重艺术化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环境艺术化,是教育的一种手段。”尤其是对于年纪尚小,懵懂无知的儿童而言,更应该注意环境的艺术性。所谓艺术性就是要将园内环境创设成一种符合幼儿审美的意境。给幼儿创设一种花园般的氛围中,怡怀愉性,在美中接受教育,从而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水平。
3.重视三维空间的创设
所谓三维空间是指幼儿园室内外的地面、墙面和空间,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尽可能为幼儿提供接受熏陶和教育的环境与机会,满足幼儿无意识学习的需求,利用园内环境让学生在无意识中接受教育。比如,在室内外的地面画上各种图形、迷宫,让学生走迷宫,开发智力;在走廊地面涂写上颜色或数字、字母,让学生随时辨认,启迪思维。利用节日促进环境的变换,各种不同的节日来临之际,在园内的墙壁上画上不同的特色图案,让幼儿根据图案认识中国传统节日的特点。学生感到环境的常换常新,避免长期不变的乏味感。
4.引导幼儿积极参与
在教室内设置涂鸦板,学生可以自由涂画;设置活动角,学生可以在此期间自由拼图;让学生绘画四季不同的景色,春天的小草、夏天的树叶、秋天的果实等。学生亲自参与的环境创设,才更具有教育的实效性。
幼儿阶段是人体发育和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最近一个时期以来,早期教育一直备受社会关注,幼儿园的环境对幼儿产生的暗示和潜移默化的作用,极大地影响幼儿的成长。为此,幼儿园的管理工作一直将环境创设作为重要的内容,同时也体现园长的管理水平、教师的专业程度。
参考文献:
[1]郭星白.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2(04).
关键词:幼儿园 教育家庭教育 家园共建 对策
新《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会密切合作,与小学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父母长辈的言行身教将影响孩子的一生,新《纲要》将幼儿园与家庭教育紧密联系,提出了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同时帮助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也就是加强家长对幼儿的早期教育意识,让幼儿在渗透教育的环境下茁壮成长,为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构建幼儿园、家庭、社区合作共育的学习共同体。
一、幼儿园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
(一)幼儿园教育
幼儿园是对学前幼儿进行教育的机构,幼儿园教育属于学校教育体系,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的发展过程中肩负着重要的作用。幼儿园教育是根据国家的教育目标与任务,在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与监督下,结合社会需求,由幼儿园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注重保教相结合的教育机构。《幼儿园工作规程》总则中指出“幼儿园的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可见,幼儿园教育体现了培养综合型人才的教育方针,符合社会的发展需要。
(二)幼儿家庭教育
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来实施教育,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有不同的教育要求,幼儿随着在幼儿园中班级的升高,必须遵守的规则越来越多,学习的时间越来越长等,这些都需要幼儿去适应和调整,这样才能适应并在新的环境中愉快生活。而幼儿家庭教育过程不会中断,有着特殊的连续性。在这个熟悉的环境中,幼儿与父母有较为稳定的亲子关系,幼儿并不需要特殊的适应期,在熟悉而稳定的环境中幼儿易于巩固已有的良好品德行为,形成良好习惯,可见幼儿家庭教育在幼儿教育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二、幼儿园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的关系
幼儿园教育和幼儿家庭教育是相互补充、相互制约的,幼儿园教育要想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与影响,就必须重视探讨幼儿园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之间的联系,同样,幼儿家庭教育要从根本上促进幼儿健康成长,也需要得到幼儿园教育的指导与帮助。
(一)幼儿园教育对幼儿家庭教育起到指导作用。幼儿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其教育性质决定了自身教育具有较强的目的性、计划性、系统性和科学性。许多父母在进行家庭教育时会感到在面对孩子不听话的举措中常常束手无策,这就是因为他们对教育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理念并不了解,没有从理论的角度科学的把握教育的原则、方法等。幼儿家庭教育对幼儿发展是重要的,并且也伴随在幼儿的整个发展过程中,但同时必须要得到幼儿园教育的指导与帮助,这样才能使其保证做到科学、合理。
(二)幼儿园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幼儿家庭教育的发展方向。幼儿园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教育目的是根据我国的教育方针和幼儿的年龄特点确立的。幼儿家庭教育的目的,具有随意、灵活和针对性的特点,但父母在制定幼儿发展目标时,仍不能脱离幼儿园教育的发展目标的要求,否则幼儿将会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幼儿家庭的教育目标,是与幼儿园、社会紧密联系,互相配合,保持教育的一致性,这样才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活泼地成长。
(三)幼儿家庭教育对幼儿园教育具有反作用力
幼儿园教育要想能获得高质量的教育效果,就必须得到幼儿家庭教育的大力支持与配合。幼儿家庭教育的目标是与幼儿园教育目标紧密相连的,这就决定了两者的教育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致性和相关性,幼儿家庭教育如果能积极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就可以使幼儿园教育得以顺利开展,使幼儿所受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较好的保持其完整性、连贯性,并可取得较为显著的教育成效;如果家庭教育不能很好地配合幼儿园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幼儿园教育的开展,使幼儿园教育的质量大大下降,这将会影响到幼儿的发展与进步。
三、家园合作共育对策
(一)幼儿园多开展亲子活动
通过参与亲子活动,家长可以了解幼儿的发展情况,并对幼儿园的教育情况有所了解,这样可以让幼儿在家中所接受的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保持一致,有助于保证幼儿知识和经验的系统、连贯。亲子活动可以加强家长与幼儿的情感交流,使家长从各方面对幼儿有所理解,要参与亲子活动就必须对幼儿园的教学情况有所了解,这为幼儿园与家长相互配合提供了重要的交流平台。
(二)幼儿园和家长应进行沟通,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
家园合作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家长的参与态度。家长的理解、支持、主动参与和相互信任,是保证家园共育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两者在对幼儿教育时应尽量做到相互沟通、理解和支持,这样对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能有全面而准确的认识,使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和及时性,更加有利于幼儿的发展。家长与幼儿园进行沟通时,应该站在主动的位置上,不能只是单方面的被动接受教师的意见,家长可提出自己的想法,幼儿园也应该适当采取家长的合理建议,家长与幼儿园才可能建立起相互信任感,从而让家园合作在幼儿教育中发挥出最大效用。
(三)创造完美的家庭教育环境。
幼教专家陈鹤琴认为父母亲应该为孩子提供这样的家庭教育环境,一是游戏的环境。游戏可以给孩子快乐、经验、学识、思想和健康。孩子不仅可以在游戏中发展各种感觉能力,可以锻炼体质,学习社会风俗和习惯。二是劳动的环境。父母应提供适当的劳动机会,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习惯和提高其独立自理的能力。三是科学的环境。父母要根据孩子不同的年龄特点为他提供各种机会和设备,以发展其关于科学的技能和兴趣。四是艺术的环境。包括音乐的环境、图画的环境和审美的环境。
参考文献
一、有关概念、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幼儿园教育环境:幼儿园教育赖以进行的一切条件的总和。包括物质环境与心理环境两部分。物质环境指幼儿园内教室、寝室、活动室等场所的教学设施、用具的布置(如何进行空间布置与材料的提供)及幼儿园外的家庭、社会、自然的大环境;心理环境指幼儿园的人际关系及一般的心理气氛等。具体体现在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教师与教师间的相互作用、交往方式等方面。(我们课题研究仅涉及教室环境与幼儿园文化环境与幼儿互动的研究)
“互动”是与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完全不同的全新教学模式,它积极提倡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双向沟通,鼓励被教育者积极参与,反应和创造。
幼儿与环境的互动,幼儿不仅仅是在环境中成长,也是在环境里探索和学习。因此也可将“环境视为幼儿的老师”,互动式的教育环境可让幼儿体会到自己是环境的主人,有利于萌发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研究背景:“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新《纲要》强调给幼儿创设一个丰富多彩、多层次,具有选择性和自由度的,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接触到的环境,使孩子通过自己的方式在与环境主动积极地相互作用中获得发展,将环境的教育价值摆在了整个教育的重要位置。但从现状看却存在许多要解决的问题:环境创设内容上追求精致美观,缺乏教育性;布置的形式上单调,缺乏多样化;布置方法上,主要以教师的设想、愿望出发,没有考虑到幼儿的兴趣,需要和现有发展水平,失去了影响和促进幼儿发展的教育价值。因此,我们应创设与幼儿互动的环境,让幼儿用环境记录、描述自己一日生活,使环境成为“会说话”的环境,成为幼儿展示自己的舞台,从而发挥其教育作用,体现环境的价值。
研究的意义:通过幼儿园教育环境与幼儿互动的研究,改变教师观念,不包办代替:尊重幼儿的兴趣、需要和现有发展水平,以主人的身份参与到环境创设中来;探索创设平等、宽松、和谐的环境,为幼儿提供适宜、适度的各类材料;提供足够的、开放的时间、空间,以支持和引导幼儿积极的与环境互动。促进幼儿感知力、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个性的和谐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
目标:
1、改变教师观念,尊重幼儿的兴趣, 需要和现有发展水平,引导教师提供适宜、适度的各类材料;提供足够的、开放的时间、空间,支持、引发幼儿主动参与环境创设,建构创设意识的内容、途径、指导策略,利用环境来展示自己的学习过程、探索过程;积极创设平等、宽松、和谐的幼儿互动环境。以促进教师与幼儿的互动、幼儿与环境、材料的互动,萌发幼儿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2、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在教育实践中提升教育理念,改善教育行为,吸收先进教育经验:在不断地反思教学中提高教师经验总结与分析能力。
内容:
本课题分为两个子课题:第一、幼儿园文化环境与幼儿的互动研究;第二、教室空间环境与幼儿的互动研究。
幼儿园文化环境与幼儿的互动研究内容:
一、数学教育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
(一)“鼓励”走向“要求”,幼小数学教育指导思想由开放转为既定
儿童是发现者,教师是协助者和引导者,幼儿园科学教育的指导思想是鼓励儿童亲自探索,重在激发儿童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儿童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将科学教育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鼓励儿童发现生活中的科学,感悟科学的魅力。[3]5~6岁儿童处于前运算阶段,虽然认知初步具备符号功能,但判断还是受直觉思维支配,幼儿园数学教育开放式的指导思想适应幼儿不以主体身体为活动中心的发展规律。
皮亚杰认为,7~8岁一般是儿童概念性工具发展的决定性转折点,由于这一时期儿童刚刚脱离前运算进入具体运算,在一定程度上数学思维没有完全转换过来。小学的数学教育指导思想非常具体。比如,通过数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培养学生认真做题、计算正确、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等。每一个指导要点都对应一个非常明确的教学目标,并且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明确、目的性、既定是小学数学教育指导思想的最显著特点。[4]
由“鼓励”走向“要求”的幼小数学教育指导思想缺乏一定的衔接。幼儿园开放的指导思想与小学既定的指导思想都忽略了需要双方进行接轨,使儿童无法适应高密度的数学学习,收放自如的效果甚差。
(二)“感性”走向“理性”,幼小数学教育目标侧重点互换生硬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关于科学教育的认知、动作技能目标包括运用儿童各种感官去感知周围的事物,并且动手操作,探索问题,能用适当的言语对探索的事物进行表达,在交流中学会分享与合作,将数学教育寓于科学之中,数学是科学的一部分,两者是不分家的,儿童可以在不断的独立探索中发现科学、感悟数学。[3]在《纲要》中,情感目标是开展科学活动的重中之重,要求儿童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它所要表达的意图在于培养儿童的对科学、对探索、对未知的兴趣,保护并激发儿童的求知欲。对数量关系的要求仅仅是感受具体事物,并且还是以科学教育为主,其中穿插一些数学活动。
而小学一年级数学大纲中将目标和内容合为一体阐述,强调数与计算、量与计量、几何、应用题等,是比较单纯直接的认知目标,基本将数学从科学中独立出来。[4]不强调动手操作,而是更注重逻辑思维、运算技巧的掌握,从幼儿园的感性走向小学的理性。
幼儿园侧重情感目标,走“感性”路线,注重培养儿童对科学保持兴趣和热情,激发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小学侧重技能目标,走“理性”路线,重视逻辑思维的开发和锻炼,提高抽象思维的能力。两者目标侧重点不同,必然会导致衔接的障碍,如何化“感性”为“理性”,幼小数学教育目标侧重互换较为生硬,从兴趣走向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三)“具体”走向“抽象”,幼小数学教育内容重复和断层并存
研究表明,小学数学教材里某些内容在幼儿园实际上已经操作过了,比如小学课本中关于分类的学习只要求从两个维度进行归纳,第三个维度是作为开发儿童思维的机动题;而幼儿园中教师已经组织过用三个维度分类的活动了。《幼儿园课程标准》中要求儿童学会层级分类,《小学数学大纲》强调儿童要学会用不同的维度进行分类。很明显,大纲中的规定是有梯度的,但是却没有细化,这就导致在教材衔接上存在一定的重复。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是直观的、具象的,小学的数学课却是抽象大于具象,这直接导致儿童对符号的不理解。进入小学的儿童年龄均在7岁左右,这正是守恒概念形成的初期,对于“=”容易把握的,知道符号两边是相等的关系。而“>”、“
(四)“游戏”走向“教学”,幼小数学教育方式缺乏必要过渡
幼儿园科学活动较多的预设环境、材料,让儿童在游戏中体验科学的奥秘,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
幼儿园与小学这两个教育阶段,存在明显的不同特点。尤其在数学学习方面,教学方式上有较大差异。质的差异在于,幼儿园阶段是以游戏为主要活动形式,而小学一年级则以正规的课业教学为主要活动,并以严格的学习与作息制度来保证。[5]这一变化,对儿童来说很难迅速适应。幼小数学教育方式缺乏必要的过渡,进入小学后,儿童无论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经历着变化,对教学方式的不适,成为数学教育幼小衔接的最大难点之一。
二、对数学教育幼小衔接的建议
(一)幼小纲要文件接轨,降低衔接梯度
加强政府职能,完善幼小纲要文件,是解决数学教育幼小衔接问题的根本。政府纲要文件是引领幼儿园与小学教育观念的旗帜,指引教育工作者如何做、怎么做。幼小纲要文件经过反复修订,相对比较完善,但全面有余,细化不足,在如何进行幼小衔接的部分没有明确、客观的要求。
要幼小纲要文件接轨,就必须突破以往在儿童教育界和心理学界以孤立、封闭的方式来认识数学教育幼小衔接的做法,应通过联系背景和综观全体的方式,考虑从心理学、生理学、文化学乃至哲学等不同的层面来系统地认识与理解数学教育幼小衔接意义,并充分关注数学教育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强化相关部门监管力度,细化纲要文件,使幼小纲要文件接轨,减缓数学教育幼小衔接的梯度,从根本上解决衔接问题。
(二)“小学”走进“幼儿园”,加强幼小双向合作
幼儿园不了解小学的教学情况,对小学的大纲、课程标准都不熟悉;小学也不清楚幼儿园的教育现状,不知道幼儿园数学教育的重点、不了解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目标。所以,幼小数学教育衔接存在问题、教材存在重复的很大原因在于两方缺乏合作、沟通和交流。[6]
为了适应小学相对严谨的数学课堂教学,幼儿园有意识的组织儿童走进小学课堂,提前尝试小学数学的课堂模式,并在幼儿园开展一系列衔接幼小数学教育的活动,使儿童尽快适应小学数学学习环境,也为新的学习方式做充分的准备。然而,幼儿园单方面的衔接准备工作并没有得到小学的积极回应,一直以来都是“幼儿园”走进“小学”、了解小学。为了幼儿身心更健康的发展,“小学”也应走进“幼儿园”,掌握幼儿生理、心理发生发展的规律,补充小学教师儿童心理知识的空白,使幼儿园和小学双向合作,更加完善和谐,最终让儿童获得发展。
(三)开展多元数学活动,系统性与兴趣性兼顾
数学不仅仅是一系列的概念、原理,也不仅仅是一种能力。寓教育于生活中,使儿童在潜移默化中掌握数学能力,解决生活与学习上的数学问题。幼儿园应开展多元化的数学活动,将集体教学生活化,创设“奇、趣、疑、思”的情境,并利用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进行随机数学教育。[7]
数学教学同时是具有高度抽象性和严密逻辑性的教学活动,现今幼儿园的数学活动通常融入主题活动中进行,教学活动跟着主题前进,难免缺乏一定的整体性、系统性。这就导致儿童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不能由易及难,层层递进,最后影响到小学数学的学习。[8]所以,应尝试将数学教学系统化与保持兴趣两者兼顾,既不破坏儿童对数学的探究热情,同时制定合理的活动目标,调整难易程度,使数学教学活动从形式上保留多样化,内容上贴近小学数学课程。
(四)预防揠苗助长行为,形成幼儿园教师、家长、小学教师三位一体合力
家长在数学教育幼小衔接工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充分发挥利用家长这个教育资源,能提升幼儿数学学习成效,促进幼小衔接的进程。加强家园沟通、互动,将会给孩子的数学学习带来重要的、积极的作用。积极构建幼儿园教师、家长、小学教师三位一体合力,扭转部分家长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的育儿观,预防揠苗助长行为。[8]
面对幼儿园与小学的诸多差异,两个阶段的教师应积极对话,在各种的教育方式中探寻共同的教育目的;在繁多的评价方式中探寻共同的评价机制;在复杂的环境因素下探寻共同的教育理念,才能打破旧有格局,共同开创数学教育幼小衔接的新篇章。
注释:
[1]张莉.幼儿园数学教育中应注意的问题[J].当代学前教育,2007(2).
[2]柴赛飞.幼儿园与小学数学课程衔接的个案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
[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S].2001,9.
[4]小学一年级数学大纲[S].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5]余莺.游戏:幼小衔接的桥梁——游戏在一年级数学中的运用策略[J].教育科研论坛,2011(1).
[6]高章满.对“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及目标的理解与思考[J].辽宁教育,2002(5).
幼儿园家长会园长演讲范文范文
今天聚在一起只有话题那孩子
如何把孩子培养成材我国教育专家成鹤琴曾经说:过幼儿教育意见很复杂事情不家庭一可以单独胜任也不幼儿园一可以单独胜任必须两共同合作才能得到充分功效””那“家园共育”培养孩子成材着也今天请各位来园目今天我从以下几个和家长朋友交流
一、关于我园整体概况:一园所环境:二园内课程了解
〈一〉环境:家长朋友孩子天天来幼儿园但您对孩子接受启蒙教育这个环境并不一定非常了解我想各位家长介绍一下:谈到幼儿园环境无非两个那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
1、物质环境:
教师专业结构
我园现有教师23人大专7人其中学前教育大专4人幼师13人高中3人
2、教学设备:
每班陪有钢琴、录音机、空调以及取暖设备还有多媒体教室老师们都能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学自制可见以使教学更加形象直观避免了枯燥无谓单纯口语教学仍孩子在愉快中学到知识在潜移默化中学到本领今天家长开放日活动安排在多媒体教室通过今天教师与孩子活动家长能体会到这些
3、精神环境:
“以尊重、信任、宽容、支持、合作、文明、健康、和谐”为指导思想和目标这不仅体现在同事之间也体现在幼儿之间、师幼之间今年我国提出“微笑服务、文明工作”服务理念希望家长监督教师行为提出宝贵意见也希望家长配合工作如:美术活动幼儿画不一定很美很漂亮但教师会给孩子以鼓励和赞美在日常生活中幼儿有小小进步也会及时表扬今天孩子在活动中会体现这种关系
〈二〉课程
去年开放日活动我给大家交流过我园提倡“大课程观”即幼儿园课程包括幼儿全部生活和学习活动我园课只有活动概念教师不分科每种活动教师都参与孩子引导孩子完成幼儿教育根本使命
课程分为生活活动、游戏活动、运动活动、学习运动学习运动分为健康〈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艺术《〈美术:手工、绘画、欣赏、〉音乐》、语言《母语英语》科学《数学、其他科学》社会 二、家园共育:
1、家庭教育重要性
家庭教育伴随幼儿一生俗话说:家庭孩子第一所学校家长孩子第一任教师家长一言一行对孩子发展都会产生潜移默化影响
2、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互相配合
家庭教育最重要但它零碎不系统而幼儿园则有目、有计划只有二者互相补充相辅相成才能取得良好教育效果如生活:喝水幼儿喝水教师监督他们鼓励他们但总有个别孩子偷偷跑到一边去玩希望家长在家时多提醒他们再孩子教育问题班里教师对孩子非常了解老师会针对个别孩子教育问题与家长交流教师有能力帮助家长走出家教误区在这家长做非常好孩子进步快家长与教师共同找到孩子缺点或差距以后找准适合孩子方法孩子会进步更快 三:幼小衔接认识
1、关系人:离开“第二母亲”
2、学习方式:幼儿园自由游戏、探索学习方式与小学正规科目学习方式不同
3、行为规范:个人要求不在受重视感情被理性和规则所控制
4、社会结构:重建人际关系寻找自己位置
5、期望水平:家长和老师与孩子新期望和压力作业代替了游戏
关键词:幼儿园;文化建设;文化实践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1-0071-01
一、幼儿园文化建设的内涵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类的精神家园。文化是指意识形态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包括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情操、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各种制度等。校园文化是学校所有成员在学校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包括学校最高目标、价值观、校风、传统习惯、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在内的精神总和。幼儿园校园文化则是指幼儿园师生在整个幼儿园生活中所形成的精神、理念、行为规范等,它决定着幼儿园的发展方向,是激励师生、促进幼儿园科学发展的关键力量。它包括幼儿园的物质文化(物质环境)、制度文化(规章制度)、精神文化(价值观念和风俗习惯)。幼儿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在于幼儿园精神文化的培育,就是要使全体教职员工持有先进的价值观念,并且将这些共同认定的价值观落实到教师与孩子日常接触的言行举止中去。
二、当前幼儿园文化建设面临的问题
(一)幼儿园文化建设片面化。许多幼儿园将幼儿园文化建设片面理解为幼儿园文艺活动的组织与开展。更多的认为成功地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文艺活动就是幼儿园文化建设。有些幼儿园非常注重教育教学工作,但忽视了幼儿园的文化建设,不经意间将幼儿园的文化建设与教育教学工作割裂开来,没有将文化建设和教育教学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二)幼儿园文化建设标语化。在部分幼儿园看来,幼儿园的文化建设就是用一些美好的标语提出来。因此,我们通常会在幼儿园看到一些醒目的标语。或者在幼儿园漂亮的橱窗里工整地写着诸如“对待孩子要有爱心、对待家长要热心、对待工作要有责任心”等字眼。似乎只要这些标语提得越是精彩,越是标新立异,越是能够表明幼儿园文化建设的品位。
(三)幼儿园文化建设盲目化。在市场经济驱动下,文化包装越来越盛行,许多幼儿园深受这种潮流的影响,将幼儿园文化建设盲目视为幼儿园的形象没计。把幼儿园的文化建设视为改造装修建筑、宣传形象、提高知名度等。
三、幼儿园文化建设内容
(一)创造健康优美的物质文化。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是校园文化的载体,具有外显性和感官性,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位幼儿,对教师、幼儿和家长等成员有着极强的影响作用和教育意义。幼儿园物质文化主要包括园里的教育教学设施设备、校园环境、师生生活设施等。根据笔者多年的幼儿教育实践,认为幼儿园物质文化建设大到校园的布局规划,小到一室、一梯,乃至一厕设计等。教师办公室文化中要注重培养教师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室文化应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拟定主题活动内容,定期更换主题环境,发挥其教育与文化宣传功能。室外文化建设要利用每一个空间和角落创设富有教育意义的环境。
(二)打造“以人为本”的制度文化。幼儿园制度文化是指幼儿园的园纪园规、公约以及习俗等。是幼儿园管理思想和管理风格的重要体现。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制度文化建设,始终为幼儿和教师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使他们都能愉悦地生活和成长。笔者认为在制定与幼儿有关的各项规章制度时要严格依照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不强制幼儿去学习什么,在合情合理的前提下,幼儿学什么和怎样学都允许幼儿自由选择。管理工作中要充分发挥每一位教职员工的积极性,群策群力逐步健全完善制度,做到任何事项有章可依,确保有章必循。因此,幼儿园制度文化建设应符合学校发展需要和教工现有水平,能引导员工实现办园理念,建设本园特色。
(三)营造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化。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精神文化是隐性、深层、无形而又抽象的,它像一只无形的手,引领着每一个人前进。一是加强积极向上的校风建设。校风是学校精神文化的最重要内容,它包括政风、教风、学风,是一项系统工程。二是促成宽松和谐的人际环境。校园人际环境是校园精神环境的支点,它主要包括幼儿园领导与教职工和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关系。三是优化公正健康的舆论氛围。校园舆论环境是校园精神环境的根基,集体舆论作为师生共同的价值取向和信念,规定着他们价值取向与行为准则、行为方式。
四、幼儿园文化建设实践
一是立足县域文化优势,建立园外教育基地。陇西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有着“崇文重教、诚信质朴、创新进取、开放包容”的人文精神。依托县内云田陇渭支部旧址、菜子董家门革命旧址、首阳陇右工委旧址等革命遗址,建立“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培养幼儿的爱国主义情怀。依托暖泉山、文峰营盘、巩昌西河川等仰韶文化、西周文化、齐家文化等遗址,建立“历史文化”教育基地,培养幼儿的历史自豪感与责任感。
二是立足兴趣小组活动,推动文化大众化建设。学校根据不同年龄的幼儿有目的、有计划地广泛开设兴趣小组,开展一些文艺、体育、科技、学科兴趣小组形式的活动,可以发现学生的特长,培养学生的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其特长的发展,使每一位幼儿能够在愉悦快乐的环境中体味现代文化的魅力。
三是立足幼儿园教育,推行园内外一体化建设。以学校、家庭、社会为网络,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及社会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形成教育的同步性、一致性和整体性。本着“开放”的宗旨,从与孩子交往最为直接、最为亲密的父母、师长、同学、亲友的人际关系为起点,开展以“孝亲、敬长、爱友”为重点的既体现民族特点又符合时代风尚的文化教育,使幼儿逐步形成文雅大方的举止,亲切得体的言行,整洁合适的衣着,高尚健康的行为。
参考文献
[1]吴静如等.国际幼儿教育对我国幼儿教育的启示[J].幼儿辅导.2010(6):22-23.
主要的做法:
(一)、创建绿色幼儿园组织网络
1、环保小组工作部署:
领导小组(园长、书记):启动整个创建活动的全方位工作。
副组长(保教主任、总务主任):协助组长对全园教职工开展环境教育的宣传活动,主抓园内环境建设、硬件的修缮工作以及本园的绿化、清洁、饮食卫生等,担任环境教育理论工作。
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协助副组长抓实环保教育工作,组织教师共同学习环保工作的理论知识,组织教师钻研环保工作的合理开展方式,组织教师参与环保教育工作的教学研讨工作。
组员(全体教师):共同探索,实施环保教育工作,把环境教育渗透到各学科和日常生活中去。
2、领导小组工作的重点:培养教师、幼儿、家长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及行为,围绕持续发展狠下功夫,不断把创建活动引向深入,统一思想认识,形成人人参与环保创建绿色幼儿园活动的良好氛围。
(二)、搭建绿色教育平台,师幼共同落实环保行动:
我园近年来通过广泛开展活动,创建了水幼网站,实现了家园互通,充分调动广大家长的支持、参与幼儿园开展环境教育活动的积极性,形成了一个教师与幼儿、幼儿园与家长、幼儿园与社会“三位一体”的学习共同体,为师幼落实环保行动搭建了平台。
我们的环保大行动:
1、为孩子们创设绿色大环境:
我园是个小园,我们充分地利用园内园外每个角落,以前我园的外墙是一处水泥地,周围的居民总是在此堆放垃圾废物,今年我们沿着外墙进行了绿化带的绿化,这样一来,乱扔杂物的家长少了,幼儿园的门口变亮了;在园内我们设置了小型的绿色植物养殖园地,师幼共建小菜园,每天老师指导幼儿为班级养殖的植物浇水,记录植物生长的过程,同时在每一棵树上都有介绍牌,让幼儿和家长认识到树木的名称,形成爱护树木的意识;生态环境的创设让幼儿在行动中体会到人与大自然息息相联的关系,成为孩子们认识大自然的直观教具,帮助幼儿萌发了爱护环境的感情。
2、为孩子们创设绿色角落:
我们让班级每一个墙角、每一块墙壁都变成了一个教育阵地,幼儿园的每个活动室外、楼梯间、走廊都加以利用,设计了各主题教育的宣传画等让幼儿在欣赏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启迪,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利用橱窗、张贴标语等文字环境,通过园内广播、播放歌曲等等为幼儿提供环境知识或信息刺激的机会和条件,提高幼儿无意学习的能力,与周围的环境构成了一个立体空间的教育网。如:幼儿园大门口设置了孩子们用各种材料进行环境美化、绿化的活动喷绘;在艺术走廊里设置了“我爱家园”的组画;各班以“环保”为主题的墙画,形象生动具体,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环保意识。
3、为孩子们创设绿色生活:
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的养成不是一天就能养成的,我们把环保教育渗透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在教育中,我们把“萌发幼儿环保意识、懂得自觉保护环境、形成正确的环境道德观念、养成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作为幼儿的绿色教育重点,关注孩子的每一天、每一刻,结合幼儿年龄特点,结合《幼儿园指导纲要》围绕环保知识、环保行为习惯、环抱情感态度三方面,把绿色教育内容渗透在一日生活之中。我们走出课堂的围栏,结合艺术课题活动,组织孩子的种植活动、观察活动、户外教学活动等等,和大自然融合在一起,感受自然美与和谐。
如:我们开辟幼儿园种植角,让大班的孩子在老师的带领下为本班种植角中的胡萝卜灌溉浇水,幼儿在种植过程中观察,用绘画形式记录生长发育情况;冬季,我们会教育幼儿要节约使用水电,结合本地气候特点,带领孩子们进行“雪”的游戏,教师与孩子一起“堆雪人”、“打雪仗”、“扫雪”;结合区域活动,引导幼儿做一些种子发芽的小试验;让教育回归真实的生活,让幼儿回归自然的环境,为幼儿获得对世界的感性认识。通过主题活动,初步培养了孩子的环保意识。部分教师还在带领孩子开展读报活动,利用各种报导,引导孩子了解各种环保知识:空气为什么会污染、河里的水为什么会发臭、树上怎么有那么多的白蚁等等。在认识“汽车”的教学活动中,不失时机的告诉孩子“汽车的尾气会污染环境”;在音乐游戏“捕鱼”中,添加“捕大鱼,放小鱼”的情节。在老师的带领下,小班的孩子用饮料盒制作“纸娃娃”;带上用大纸袋制作的蝴蝶翅膀随着音乐舞蹈;大班的孩子用报纸裁剪独特的“时装”;用废旧光盘制作动物头像。种种生动形象、活泼有趣的教学活动,大大激发了孩子丰富的想像力和动手能力,孩子们体验到创造的乐趣和习惯,逐步养成了初步的环保意识。
又如:我们有专职的保健医,为孩子设置健康有营养的绿色食品,每周的食谱展示,天天吸引着家长观看,定期发放各种膳食调查问卷,有效提高幼儿的膳食质量,每天进餐前,老师用生动、有趣的介绍来激起孩子的食欲,激发进食的兴趣,开展“吃的学问多”等多种主题活动,带领孩子一起“包汤圆”、“尝月饼”,在吃的过程中培养孩子良好的进餐习惯和进餐礼仪,组织孩子观看厨房伯伯阿姨辛苦的劳动。通过组织这些活动,培养了幼儿从小爱劳动、珍惜粮食的情感。
带领幼儿环保大行动:
1、变废为宝,美化环境:
我们积极利用家长资源,共同收集安全无公害的废旧材料来把废变宝:布片、海绵、各种饮料瓶、果冻壳、纸杯子、塑料杯子、纸盒、报纸等等,一起巧手“打扮”变成了漂亮的“小纸鹤、飞盘、飞镖、玩具娃娃、可爱的小动物”等等,又如:大班的老师指导孩子们用泥做成各种形式各异的蛋糕,用各种废旧物品创建了一座“绿色家园”,用泡沫制作的电视机,小、中班孩子用“易拉罐”做成早操的器械等等,孩子们手巧了,心灵了,幼儿园更美了,通过这些活动,幼儿环保的认知、情感、意识都得到了熏陶。
2、环保标识设计,增强意识
为了增强孩子们的环保意识,我们组织幼儿结合奥运开展了“标识设计大赛”的活动,即通过标识活动设计大赛培养幼儿讲文明树新风的好习惯。活动中幼儿及家长投稿积极踊跃,许多幼儿设计的“节约用水、节约用电、不乱倒垃圾”等作品扣题紧密、形象生动、简洁明了,十分童趣化。我们将所有参赛幼儿的作品分别评出金奖、银奖、铜奖,以鼓励幼儿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同时将获得最高奖项幼儿的作品压膜过塑,张贴于幼儿园的各个相应的环境区域,如在洗手的地方张贴上幼儿节水的标志图;在电源开关处张贴上幼儿节电的标志图等等。孩子们看到自己的作品上墙十分高兴,同时也知道要约束自己的行为,做到环保。
带领家长环保社区大行动:
1、加大宣传、培训力度,提高家长环保意识,使家长与孩子共同成长
幼儿园的家长来自各行各业,家长的职业、阅历与专业等是幼儿园宝贵的教育资源,他们的一举一动将对幼儿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在幼儿园的活动中,我们也邀请家长的加入。
如:召开家长会,开展“创绿”的倡议书;引导家长、幼儿共同收看关于“绿色地球”的记录片;家长园地的宣传栏上着重刊登幼儿园环保教育的内容,图文并茂,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让家长与班级同步开展教育活动;组织家长与幼儿共同参与“小巧手”制作的活动,活动初期,许多家长拿成品装饰物来园,经过教师的指导,后来才转变观念,纷纷利用自己家里的废旧材料,带着孩子进行小巧手制作,既增进了父母与孩子间的感情又提高了孩子的动手动脑能力,活动后,许多家长还在“小巧手”活动作品上记录下作品设计的意图,环保概念明显得到增强。
2、走进社区、街道,走进大自然,使幼儿感受“绿色”带来的快乐
走进大自然,让天更蓝,让草更绿,一年一度的社会实践活动,把孩子、家长、教师带进了美丽的大自然,分享着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活动中家长和老师、家长和幼儿,老师和幼儿或同演、或同游,既增添了活动的气氛,又分享了家园、师生的亲情。
如:我们开展的“走进社区”活动,各个班级教师根据班上幼儿的年龄特点,有针对性、有选择地带领孩子走进社区,有的参观轻轨、有的参观药店超市、有的参观小学、孩子们在参观的过程中了解的家乡社区,更进一步形成不乱吐痰、不扔废弃物的意识。通过活动,孩子们知道随地扔垃圾会破坏环境的优美,主动拣起垃圾就是对环境的保护。我们六一带领家长孩子在中山公园开展“亲子活动”,活动后,家长和孩子们主动用垃圾袋收拾废弃物,环保的观念已经在具体的行为中得到落实。
几年来,在“创绿”的活动中,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绿色的种子已经在教师、孩子及家长的心中生根开花。绿色之树已渐渐长大,我们是绿色的园丁、绿色的使者,我们会将绿色的种子在更多、更广的地方播散,唤起更多的人们共同创建一个绿色的家。
好时光幼儿网
幼儿园的家长来自各行各业,家长的职业、阅历与专业等是幼儿园宝贵的教育资源,他们的一举一动将对幼儿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在幼儿园的活动中,我们也邀请家长的加入。
如:召开家长会,开展“创绿”的倡议书;引导家长、幼儿共同收看关于“绿色地球”的记录片;家长园地的宣传栏上着重刊登幼儿园环保教育的内容,图文并茂,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让家长与班级同步开展教育活动;组织家长与幼儿共同参与“小巧手”制作的活动,活动初期,许多家长拿成品装饰物来园,经过教师的指导,后来才转变观念,纷纷利用自己家里的废旧材料,带着孩子进行小巧手制作,既增进了父母与孩子间的感情又提高了孩子的动手动脑能力,活动后,许多家长还在“小巧手”活动作品上记录下作品设计的意图,环保概念明显得到增强。
2、走进社区、街道,走进大自然,使幼儿感受“绿色”带来的快乐
走进大自然,让天更蓝,让草更绿,一年一度的社会实践活动,把孩子、家长、教师带进了美丽的大自然,分享着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活动中家长和老师、家长和幼儿,老师和幼儿或同演、或同游,既增添了活动的气氛,又分享了家园、师生的亲情。
编者按:
2010年1月21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与石景山区教育委员会签约共建“石景山区绿色教育发展实验区”。绿色教育以尊重生命,促进生命的健康成长为核心,包括以“绿色―生命―爱与尊重”为主题的师德教育、基于绿色教育理念的课堂改进行动、基于绿色教育理念的名校品牌建设工程、基于绿色教育理念的优秀师资培养项目和北京•石景山绿色教育论坛等五个项目。绿色教育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实践与行动,其意义就在于:在和谐发展过程中真正享受绿色教育带给我们的快乐与喜悦。
绿色学前教育是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概念,“和谐”是绿色学前教育的伦理之韵。从伦理的角度把握住“和谐”一词的指向,非常有助于人们认清与搞好绿色学前教育本身。
一、人与自然的和谐
人与自然的矛盾不仅是当前人类社会所面临的一个严重危机,也是今后若干代人必须致力于解决的一个重大难题。如何保护自然环境,并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是一个连续性的研究课题与教育话题。绿色学前教育的提出正是对这一社会与教育问题的回应。绿色学前教育坚守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伦理原则,并致力于回答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在教育过程中,人与自然如何和谐共处;二是如何通过教育使人与自然达成和谐。
进而,绿色学前教育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与环境创设等方面做出了如下规定。
1.教育目标
使儿童拥有环境意识是绿色学前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在认知方面,要求儿童初步认识环境与环境保护;在情感态度上,要求儿童养成为保护环境而不断调整自身行为的自觉性;在行为上,引导儿童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
这一目标与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科学领域的目标是一致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儿童做到“喜爱动植物,亲近大自然,关心周围的生活环境”,这要求儿童不仅要亲近自然,认识自然,还要了解自然环境与自身生活的关系。
2.教育内容
环境教育是绿色学前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一方面,幼儿教育机构应设置专门的课程来帮助儿童认识自然环境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另一方面,教师应将环境教育渗透到幼儿生活与幼儿教育的各个领域与各个环节中去。
目前,大多数幼儿园都设有专门的科学课程,其中也部分涉及了环境教育,例如认识水、石油等自然资源,了解造纸活动的流程等。一些幼儿园也会组织幼儿开展采摘、踏青等活动,甚至在幼儿园内专门开辟出动植物园区。但是,从总体上来看,专门的环境教育课程的比例还不足,环境教育有的生态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幼儿园其他教育活动中渗透得也还不够充分。
3.环境创设
绿色学前教育认为幼儿教育机构及其运作本身就应该贯彻人与自然和谐的原则。因此,园所绿化与废弃材料的回收利用是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两项重要工作。
园所绿化不是单单地增加绿植面积,还应考虑绿植与师生活动、绿植与建筑以及绿植之间的协调关系。例如,在园所面积固定的情况下,绿植的栽种不能使师生原有的活动空间大幅减少,更不能妨碍活动室内的采光。同时,绿植之间应高低错落,交替相映。
回收利用废弃材料为幼儿制作玩教具,可以有效地节约资源,降低教育成本。同时,在废弃材料的再制作过程中,教师拥有了更多的教育创造的空间,也能为幼儿的发展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支持。因此,许多幼儿园已经开展了这项活动,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二、人与社会的和谐
在绿色学前教育提出之后,其所倡导的和谐理念得到了人们的广泛承认,并将其扩展到了人与社会的和谐层面。正如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所认为的那样,人所生存于其中的社会环境是一个社会性的生态系统。这一系统可以区分为不同的层次。环境系统与个人行为之间存在密切的相互作用关系。具体到绿色学前教育领域内,对人与社会的和谐做出了以下三个方面的规定。
1.构建民主、生动、活泼的教育环境
儿童是教育的主体。从人与社会和谐互动的角度来看,要想确保儿童的主体地位,就必须构建一个与之相适应的民主、生动、活泼的教育环境。首先,幼儿园的物质环境创设应讲求人性化的设计与处理,考虑儿童的生活与发展需要。其次,幼儿园的文化环境与制度管理应做到宽严相济。即,幼儿教育机构应在其内部处理好纪律与自由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教师应当在为儿童提供必要的约束与引导的同时,给予儿童足够自由与多样化的活动机会。教育管理者也应当在为教师提供必要的规范与纪律的同时,给予教师足够自主的教育权利与空间。因此,绿色学前教育非常注重幼教机构管理文化的改观。
2.幼儿园、家庭与社会的三位一体教育
对于儿童而言,幼儿园、家庭与社会都是与之相对应的外部环境。首先,每一个教育环境都应与儿童的自然天性相协调;其次,每一个教育环境自身都应是一个内部和谐的生态系统;再次,三个系统在教育理念与方法上应能做到和谐统一。这是绿色学前教育的应有之义。
一直以来,我国都十分重视幼儿园、家庭与社会的三位一体教育。但是目前,从社会的整体情况来看,家庭与社会的教育功能有所减退,幼儿园、家庭与社会之间的教育矛盾还十分突出。因此,绿色学前教育重视幼儿园与家庭、幼儿园与社区之间的互动,以尽可能使三个系统协调运转。
3.品牌幼儿园建设与区域学前教育发展的联合互动
除了社会对幼儿园建设的影响以外,对于单个幼儿园而言,其他幼儿园也构成了其发展的外部环境。因此,在教育系统内部,单个幼儿园与其所在的区域学前教育发展之间也存在着和谐与否的关系。根据绿色学前教育的要求,品牌幼儿园的建设必须与区域学前教育发展形成联合互动的关系。单个幼儿园的发展需要区域学前教育建设的支持;反过来,单个幼儿园的建设也会带动区域学前教育的发展。这样的品牌幼儿园建设才符合人与社会和谐的原则。
三、人与人的和谐
绿色学前教育源生于自然生态理论,珍爱生命是自然生态理论的核心价值。对于人类个体而言,其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体现在人与人的交往关系之中。为了使个人的生命焕发生机与活力,人与人之间应该保持一种和谐的交往关系。为此,人与人的和谐是绿色学前教育和谐理念的第三个层面。绿色学前教育重视人的生命,强调要尊重、关爱学生与教师的生命与价值。
人与人的和谐首先体现在人们的彼此尊重上。在绿色学前教育中,尊重生命更多地意味着,宽容彼此的差异性与特殊性。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独特的兴趣爱好,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教育风格。师生在交往过程应时刻遵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
在尊重的基础上,绿色学前教育倡导师生之间彼此关爱。教师应主动地关心儿童发展中的困难与进步,为儿童提供比公正本身更进一步的仁慈。教育管理者应积极地关怀教师工作内外的心理感受,使教师感受到工作与自身生命之间的意义关联。这样,幼儿教育机构在其内部营造出一种互助共享的氛围,使每个人都感受到来自周围人的关爱。
四、人自身的和谐
和谐不仅是个体与其他人或外部环境之间的和谐,个体自身内部也存在着和谐问题。在绿色学前教育看来,儿童发展的不同阶段与不同领域之间也存在着协调统整的问题。因此,绿色学前教育将和谐理念贯彻到了人自身的和谐层面。
1.坚持儿童整体发展
从不同的角度,儿童的发展可以区分为不同的方面。最简单地说,儿童的发展可以分为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当然,根据教育活动中的五大领域或者多元智能理论,儿童的发展还可以细分为更多的方面。绿色学前教育坚持儿童整体发展的原则,强调儿童不同发展领域之间的协调统整,坚持儿童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以造就健康快乐的儿童。
2.坚持儿童发展的连续性
从纵向的发展阶段上来看,儿童不同发展阶段之间的连续性也是儿童自身和谐的一个方面。绿色学前教育重视儿童不同发展阶段之间的有机联系,认为学前教育是儿童后续教育的基础。因此,绿色学前教育重视幼小衔接,并且将儿童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作为重要的教育目标。
摘 要:对嘉峪关市三幼12名教师进行了访谈,并观察了20次民间游戏活动。主要调查教师对民间游戏的观念和态度,及对民间游戏价值的认识和引入与组织的现状。
关键词:幼儿园;民间游戏;观念
笔者对嘉峪关市三幼12名教师进行以“教师对幼儿园引入与组织民间游戏的观念、态度以及教育价值的认识和组织情况”等为主要内容的访谈,以及对20次民间游戏活动进行非参与观察,比较真实地了解了嘉峪关市三幼引入与组织民间游戏的现状,并做出了相应的分析及改进建议,以更好地发挥民间游戏的教育价值。
一、幼儿园教师民间游戏的观念
首先,绝大多数教师认识到民间游戏对幼儿l展具有积极作用。通过访谈了解到,教师比较喜欢这类游戏,并且从不同的角度谈了民间游戏的价值。如,教师基本认为:民间游戏简单易学、材料丰富、玩法灵活多样,能够提高幼儿游戏的积极性;民间游戏种类多,可避免幼儿缺乏游戏兴趣;民间游戏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民族气息,可以从小对幼儿进行民族文化的熏陶。还有教师认为,组织起来比较好操作,可以降低孩子无秩序打闹的可能性。同时,个别教师谈到自己小时候主要玩这些游戏,并且给自己的童年带来了很多欢乐,所以觉得可以带给幼儿愉悦的情绪体验。
虽然,教师对于民间游戏的价值都有比较正确的认识,但是通过访谈发现,教师对民间游戏的概念、分类及引入与组织的原则等相关理论知识仍然比较模糊。如,谈到“在开展民间游戏过程中是否有必要创设游戏环境”时,大多数教师认为:“不需要创设游戏环境,因为民间游戏本身就不受任何东西的限制,所以没有什么环境需要创设”;一部分教师认为:“是否创设游戏环境要视游戏种类和要求来定,比如像跳方格这类游戏,就需要创设游戏环境,在游戏前教师需要先画好方格。”从回答中可以看出,教师所认识的游戏环境只是开展游戏所需要的材料,忽略了其他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
其次,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接受前沿、现代的教育资源。民间游戏作为古老的游戏方式,较难被家长认可和接受。如,多位教师谈到家长建议道:“园里大型器械那么多,应该多让孩子玩玩,不要总是玩沙包、跳绳,这些游戏没新意。”
受家长观念、教师自身专业限制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民间游戏运用少、游戏没有创新;在组织民间游戏时,忽略幼儿的兴趣、需要、进展情况;没有把握介入时机,组织游戏过于随性。
二、幼儿园教师引入与组织民间游戏的现状
首先,通过访谈和观察发现,教师的认识与行动不一致。例如,一方面,谈到民间游戏的特殊之处时,教师普遍认为民间游戏玩法灵活多样,幼儿在探索中获得成长。但是在实际中教师早已把游戏的玩法与规则制定好了,没有给予幼儿创新的机会。另一方面,访谈中教师对民间游戏的教育价值给予了肯定,但是在实际教育中很少组织民间游戏。
其次,教师在组织民间游戏时出现“不管”和“管得太死”两种极端。在第一种情况下,教师只是发放游戏器材让幼儿自己玩,完全不管游戏进度、幼儿兴趣、需要等,直到游戏时间结束负责带幼儿回活动室。第二种情况“管得太死”,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制定好游戏的要求、规则、玩法以及分组、角色的分配、评价等,幼儿只需要按照教师制定好的步骤完成游戏活动,不允许幼儿打破规则。同样,幼儿对游戏的兴趣不高,甚至表现出厌烦与不配合。教师不当的组织方式导致游戏的教育价值与娱乐意义无法作用于幼儿。
三、幼儿园引入民间游戏的建议
(一)从多方面入手,做好民间游戏的宣传工作,转变思想观念
家长是幼儿园教育服务的重要对象,对幼儿园的发展具有潜在的导向作用。基于这种现状,应该大力宣传民间游戏的理论知识,引导大众关注民间游戏,引导、帮助家长走出认识误区,为家长认可、支持幼儿园开展民间游戏活动奠定基础。
(二)提高教师准入资格,对在职教师进行全方位培训,帮助教师掌握科学指导游戏的方法
虽然该园所有教师学历完全符合相关规定,但存在专业不对口的情况,系统接受学前教育专业的比率有限。虽然通过后期培训和自身努力可以完成教学工作,但是能否做到关注幼儿全面健康成长仍有待斟酌。
(三)家园联合挖掘民间游戏,多渠道扩充幼儿园教育资源
在幼儿教育阶段,家庭及家长是非常重要的教育资源。幼儿园与家庭既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又是相互合作的关系,幼儿园要努力争取家庭资源,联合家长共同探寻丰富的民间游戏资源,丰富本园教育素材,通过多种游戏形式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乌丙安.中国民俗学[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