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班阅读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征订报刊,引导自学
利用小班教学人数少的特点进行分组学习,改进了大班中分组过多,老师左右难以顾及的缺点,因此笔者在培养学生英语阅读兴趣时采用分组学习的方法。为了打破教材涵盖内容有限,无法满足学生广泛兴趣阅读的要求的现状,我们订阅了《21世纪中学生英语报》来引导学生发挥合作精神,自主探究学习。
为了充分利用报刊资源,满足学生阅读需求,笔者特意开设报刊阅读自学课,让小组自主学习。在开展自学之前笔者先和同学们进行阅读方法的学习,磨刀不误砍柴工,有效的阅读方法可以快速而准确的把握文章信息,提高阅读兴趣与自信心。我们总结为三步走:首先scanning扫读,获取特定信息如时间地点等;然后skimming略读,寻找主题大意获得材料轮廓梗概等;最后reading detail细读,逐字逐句的阅读思索问题答案,掌握文中主要表达的内容与思想。另外为了增加阅读的目的性,笔者会结合文章来出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深刻理解文章内容,提高学习的效果。如What is the background of the article?还有What have you learned from the article?等问题,学生在阅读后进行小组交流探讨,给出合理的答案。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在参与小组的讨论,答疑解惑如,在那个段落可以找出论点等,从而达到思想交流与共同求真、求知的目的。
小班化教育的本质是以学生为主体,老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探索。开展报刊阅读的过程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人,阅读报刊,筛选信息,解决问题,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实现自我感悟从而体会英文的魅力,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二、第二课堂,开展活动
古语有云: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是需要长时间的积累,然而课堂时间毕竟有限,这就需要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学习与积累,将课外时间变成英语阅读的第二课堂,小班化教育让学生们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相互熟悉,彼此交流,将彼此积累的东西互相分享,提高学习的效率。
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词汇积累的习惯,拓宽词汇量,笔者利用课前五分钟,开展“词汇百宝箱”的活动,即让同学们利用课下的时间总结自己喜欢的一类词,同学们轮流在课前给大家展示自己的积累成果。有的同学展示的自己喜欢吃的食物是:hamburger(汉堡包),French fries(薯条)Rice(米饭)dumplings(饺子)noodles(面条)Porridge(粥)等,有的积累的是自己喜欢的颜色:purple(紫色)red(红色)green(绿色)yellow(黄色)blue(蓝色)等,她还向同学们介绍了每种颜色对应的人的情感:blue对应忧郁;purple代表romantic浪漫;red代表happy喜悦;green代表新鲜new等,同学们在学习这些词汇的同时也加深对该同学的认识,还有的学生在我讲完第五单元节日Festival之后,还突发奇想的进行了拓展总结中外节日的英文单词。
阅读能力的提升看似是自己个人的事情,然而@种个体式的阅读学习,不利于借鉴别人的长处。小班化教育正是打破这种模式,通过师生、同学之间的交流互动达到共同学习,教学相长的目的。于此同时也让师生、同学间加深了解,在学习中改善了人际关系。
三、家校结合,联络家长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长与孩子朝夕相处对学生有言传身教的影响,因此,家庭的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小班教育可以让老师与家长进行更深刻和充分的沟通,进而实行学校、家庭多方位的合作教育,在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方面也不例外。
由于小班在人数上的优势,使老师可以将有限的工作时间分配给每一位学生。在联系家长方面也是一样的,大班的沟通可能是一位家长只能五分钟,那在小班人数少的情况下时间可以翻倍甚至更多,从而使沟通的内容更详细全面,双方实现了对学生的全面了解。在培养学生英语阅读习惯时,笔者同每位家长沟通,将适合符合学生兴趣的英语读物介绍给家长,希望家长陪学生选购和并督促学生完成阅读,我向一个性格比较怯懦的学生的家长推荐了“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希望学生可以学习主人公敢于冒险的精神。学生反映说她和妈妈一起学习了“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为了让她更好的理解,妈妈还带她去看了电影。学生说,相比电影,她更喜欢书中的描写,因为电影无法将她在书中想象的画面展现出来,在这次看英文原著中,遇到了很多不认识的词,不懂了就和妈妈一起查字典,学会了很多陌生的单词如Poker、Adventure等。这次阅读让她体会到勇敢的可贵,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想象力。
教育是多方位,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共同努力才能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与家长紧密沟通,保证彼此及时了解学生全面的情况,才能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小班教育的优势在于:老师可以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培养,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调节。为培养学生生自主阅读的习惯,笔者在对学生观察的基础上推荐符合其兴趣的读物,开展可以吸引其眼球的活动,以兴趣为手段激起其学习的欲望进而转化为学习的行动。从而发挥小班优势,实现学生自身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英语;小班化;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3B-0079-01
阅读,是观看与表达的心理认知过程。不过,阅读中出现的“放牧式”或“指令式”阅读现象使阅读变得“扑朔迷离”,用“雾里看花”来形容再恰当不过。特别是当前小班化阅读,因人数较少和认知差异化使得教学缺少方向。把握阅读的深度、广度,引导学生在主动调整策略方法过程中自由表达自己主观投射过程,会使阅读更有价值,更有意义。
一、学案引导,开拓阅读“广度”
阅读需要预热才能产生“温度”,才能让学生有更多奇思妙想的“载体”。将阅读融入学生的开放化和生活化感知体验,会使学生在开阔视野的过程中不断积淀知识。导读学案的运用使学生有更多参阅的素材,让他们在开阔视野中获得认知思维灵感。
利用学案帮助学生把握阅读要点,给他们更多阅读提示,便于他们在丰富的素材中有所察觉。如在译林版九年级上册 Unit 1《Know yourself》的“Reading People who are happy with their jobs”教学中,笔者给学生列出了“The story about Wu Wei and Su Ning”和“Can you introduce their jobs?”的导读学案,让学生在广泛知晓阅读知识中加深整体理解,帮助他们获得更多的阅读提示。通过导读学案的引导,学生不再拘泥于教材文本中的某些难解细节,而是在获得更多文化背景与知识素材的基础上不断找出自己的问题,让他们能有更多自我深思和补充的机会。
创设导学方案,应在结合阅读学习要点的基础上,多给学生丰富的阅读素材,让他们在主动摘选和自觉阅读中与课文阅读素材内容达成“默契”。学案宜“精”,让学生能够在富有启发性的素材中找到阅读的突破口。学案宜“广”,针对学生阅读感知需要和认知方向,尽量多地设计素材,帮助他们积淀文化背景知识。
二、任务协作,增强理解“深度”
阅读是思维灵感迸发的基石,需要学生在群策群力中发现有效的理解感知方法。围绕理解感知难度创设不同的阅读指导任务,鼓励学生在彼此互动交流中产生疑问和达成共识,能使理解更有深度。任务协作使学生由表层理解向深层探知转化,帮助他们相互学习借鉴。
小班化因生数较少能使群体协作更加灵活自如。如在Unit 6 《TV programmes》的“Reading Saturday's TV programmes ”教学中,笔者结合文章的表达主题及故事情节等,给学生设置了如下的思考任务话题:What are you going to introduce Saturday's TV programmes for us?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能进行同伴交流和小组合作,让他们透过作者的介绍品味内容。根据学生在阅读中的理解,建议他们以总结的方式归纳梳理知识要点,帮助他们在加深理解中破解阅读疑点,增强阅读主动性。
任务协作,创设多元化任务是前提。协作过程应该多元化,注重同伴对话互动有无、小组讨论学习借鉴、师生交流点拨引导等,让学生能够有更为丰富的理解感知方法。教师以组织者和观察者的身份多融入学生协作过程,针对他们的不同适时指点,让他们“豁然开朗”。
三、多元表达,拓宽运用“长度”
读写是学生英语表达的重要途径,也是延长他们语言表达链条的重要方法。以读为模板,让学生在说“读”的过程中主动概括和提炼,定能使得阅读教学更有可操作性和实践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表达、会表达。
以读为前提,帮助学生在不断感悟中找出语言表达生成点,能使阅读更有长度。如在Unit 3《teenage problems》的“Reading What should I do?”阅读指导中,笔者就要求学生以说“读”的形式,围绕“Do you like your homework?”,要求学生结合文本内容进行主题演讲、自由辩论、书面表达等,让他们能够跳出阅读文本指定思维,更多地融入自己的理解感想。
结合学生的阅读感知,让他们从表达主旨意图、文化知识及情感价值等方面摘录筛选相应的语句,使学生有更多灵活自如的运用空间。引导学生对阅读素材进行有针对性改写、缩写、扩写等,让他们在融进自己的思维情感中把脉问题探究对策。引导学生通过情景角色扮演、故事演讲等方式挖掘背后的深层次人文内涵,能使学生在主动变换角度的过程中增强语言运用的灵活性和敏锐性。
如前所述,围绕阅读中的“三度”,让学生在走出阅读过浅或过深的极端中把握好尺度与方向,利于推动学生在精选素材、多元感知的过程中有所发现、有所收获、有所感悟。以学案补充阅读素材,活化阅读过程和资源,让学生在主动理解体验中产生表达冲动与激情,更利于学生在开阔视野和思维的过程中让阅读更有方向、更有趣味。
参考文献:
【关键词】延伸 选书 阅读
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是学习的基础,也是早期教育中重要的任务之一,3-6岁的幼儿又是阅读活动的主体,我们幼儿教师应该怎样帮助幼儿培养阅读的兴趣及获得初步的阅读能力呢,我觉着首先选书是很重要的,其次是读书,最后是阅读后的延伸活动,我把这三个阶段总结为早期阅读三步曲。
一、选书
首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来选择图书,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对图书的画面、故事等方面都有不同的要求,比如:小班的幼儿注意力时间短,对熟悉、具体、生动的事物感兴趣,应为他们选择内容短小生动、情节简单的图书,小班可以选择《拔萝卜》、《小兔乖乖》;中班的幼儿喜欢结构富有想象力、感染力和思想性的图书,情节有变化,有悬念但不过于曲折,中班选用《逃家小兔》、《小猪的爱情》等。
其次,根据幼儿阅读能力的发展来选择图书。选择的图书要贴近幼儿的生活,与幼儿的生活经验相联系。比如:我们小班的幼儿以自我为中心的特征明显,常常会为一件玩具争吵,我们与小朋友分享了《两只小兔》的故事,体现了好朋友之间要相互分享、相互帮助、相互关心的情感;有的幼儿嘲笑别的小朋友尿床的现象,我们就分享了《尿床了》的故事,让幼儿懂得尊重别人,不能嘲笑别人。
最后,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来选择图书。我们班幼儿特别喜欢《小兔乖乖》的故事,好多幼儿都能跟着老师把故事复述下来,所以组织幼儿表演故事的时候,幼儿显得非常快乐。我们还鼓励幼儿把自己喜欢的图书带来与小朋友一起分享,并把这些图书放在区域角里共幼儿观看。
二、读书
开始阅读前,教师要做好充足的准备。首先,教师要熟悉故事的内容和细节,仔细观察画面的内容,把自己当作一名幼儿,遮住文字,设想幼儿可能会观察到的情况,同时想想自己应该提哪些问题来引导幼儿阅读。只有自己对图书的内容非常熟悉,对画面观察非常仔细,才能更好的驾驭这本书。
其次,确定阅读的思路,图书的内容不同,阅读的方向就不同。阅读的方式有三种,第一种是教师给幼儿故事的主线,也就是大致的阅读方向,引导幼儿通过这个主线进行阅读。第二种是教师通过对重点画面的提问,引导幼儿思考,根据画面内容准确猜测故事内容。第三种是,教师与幼儿一起观察画面,鼓励幼儿通过画面内容推测出全新的故事来。这样的图书在故事内容、对话等方面有很大的猜测空间,教师可以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猜测一个全新的故事,比如《洞》、《万花筒》等。
最后,阅读活动中教师的设问要注重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种:
1.想象式的“结果前置”提问,启动阅读。在阅读提问中运用想象式的“结果前置”提问策略,通过对前置结果的提问,引导幼儿连接新旧经验,并对经验进行思考、归纳、整合,积极的想象与表达,调动幼儿对阅读的参与欲望,启发幼儿的自主阅读与探究。
2.掘进式提问。这种类型的提问就像一根链锁,每个问题都是链锁上的一个链环,前后勾连,环环相扣,不断拧紧幼儿思维的发条,加深幼儿对思维对象的认识。
3.拱月式提问。这种类型的提问主要是让许多小问题围绕一个大问题,一个大问题统领许多小问题。所以,在与幼儿读书的过程中,“提问”是非常关键的。
三、阅读后的延伸
阅读活动后,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情况组织延伸活动,帮助幼儿选择不同的方式表达他们对故事的理解,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故事表演。根据故事的内容开展表演游戏,是巩固幼儿对阅读材料记忆的一个有效手段。幼儿通过对话、动作、表情等外显行为再现文学作品,能将静态画面与动态体验紧密结合起来,并将接收的到的语言信息再现到相应的动态情景中,不仅在表演中获得了愉悦感、胜任感,而且还加深了对故事的理解和兴趣。
2.绘画活动。可以尝试用绘画的方式,帮助幼儿表达对阅读材料的了解,幼儿没有文字基础,绘画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阅读材料的意义,幼儿还可以通过绘画活动大胆想象和发挥,有助于发展幼儿的语言符号转化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比如《勇敢的船长》、《犟龟》等。
3.制作图画书。在制作图画书中,需要幼儿对阅读内容的准确理解,可以是幼儿独立制作,也可以与家人、小朋友合作完成,在制作活动中不仅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而且还与同伴交流作品中分享了阅读经验,获得成功感。
总之,我们教师要正确地、有效地开展早期阅读活动,为幼儿增长知识、开拓眼界,陶冶情操打下坚定的基础,为幼儿今后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麦浪.幼儿看图书特点的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1999.
【关键词】 名著阅读 指导 活动 方法 提高
【中图分类号】 G6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4)01-082-02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而阅读能力成为现代人一项极重要的能力。为了顺应时代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七至九年级的学生要“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还在附录部分提出了“关于课外读物建议”;近年来,各级教育部门也兴师动众营造“书香校园”,这些都强调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然而,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斥网络、电子等各种信息工具的年代,我们的学生如果不是守着电视机,就是伺候着电脑,或者抱着游戏机、手机,上QQ,玩微信和各类游戏,学生与课外阅读越来越疏远。另一方面,由于名著教学本身难以操作,缺少一个可依的“范”;而教师对提高自身素质需求的缺失,对中考急功近利思想作祟,导致了名著阅读教学处于“放羊”的状态:教师对学生名著阅读的指导力度不够,学生缺乏阅读名著的兴趣,中考评卷中,“名著阅读”成为失分较严重的一个板块。如何改变这一令人头疼的现状,还名著阅读一片蓝天呢?近十年来,许多语文老师在不断思考、交流、探索、总结着。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创设浓厚的阅读氛围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但奏效甚微,推广不起来。近年来在许多老师频频发出“名著阅读指导课该怎么上”的疑问与求助声中,我们抓住了“名著阅读指导课”这个突破口,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在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强化学生阅读方法指导的针对性和如何保证其常态性、长效性等方面,总结归纳了一些有效方法进行推广实验。以下介绍的就是我们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有效策略与方法。
一、用心预热,做好阅读前的鼓动宣传工作,激发学生走进名著的兴趣,为名著阅读活动的深入开展做好铺垫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也”。兴趣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金钥匙,只有将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出来,才能水到渠成地将学生带进名著阅读的天地中去。鼓劲激趣的方法很多,比较有效的方法有:
1. 利用自习课或特别安排相应的时间,按年级人数分批组织学生看相关的由名著改编的电影,再组织学生“说电影”,教师可以根据电影“粗略”和文学作品描写细致的不同特点,指导学生如何欣赏电影,如何品赏文学作品,激发学生走进文学作品去了解更多细致内容的兴趣,自觉地在电影的影响下,完成名著阅读的学习任务。
2. 利用每周的课外阅读课时间,开展“好书我推荐”活动,从学生的视角欣赏文学作品。教师对“好书我推荐”活动要做明确指导,以便更好地达成目标。如作品主要写了什么?你认为值得去品读的是什么?最触动你心灵的情节(事件)是什么?等,再用同伴的力量指引学生阅读的方向。这样的课外阅读指导课,由于是同学之间的交流、研讨,撇开了老师的“指手划脚”,学生会觉得更直接、更贴切、更真诚,当然他们也更乐意接受,并自觉去尝试、探究。
3.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举办班际“名著阅读手抄报”展示活动。在活动中展现学生初读名著的感受与见解,在交流学习中,互相补充知识养分,纠正认识的偏差,丰富对作品的理解,完成对作品比较全面的把握。
二、教师先把名著读“薄”读“厚”,再进行分班教学:精心预设侧重方法指导,大班小班教学相辅相成
平日里,老师们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而一经过考试检验,往往出现指导了还是考不好的结果。我们把目光聚焦于课堂教学,在“名著阅读指导”课这里,发现了可以逆转的玄机。叶圣陶先生告诉我们:“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自能读书,不待教师教;自能作文,不用老师改。”还告诫我们:“语文教学不仅是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会学知识。”“ 名著阅读指导”课,目的是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能掌握阅读的方法,自觉主动地进行名著阅读活动,自主完成对“名著”的学习任务。这就要求教师要掌握科学有效的名著阅读方法,再把这些方法传授给学生,以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这样才能达成“指导”课的目的。为此,可以进行这样的尝试:
1. 教师分组合作,共同研读一部名著。教师选择一部所教年级必读名著,三两人一组进行研读,先读“薄”,再读“厚”。记录自己的学习心得,读书要领,积累经验,筛选有效方法。备课组老师分别把年级必读名著分摊消化,作为集体备课资源备案,以便学科组教师都能分享教育教学资源。
2. 分班教学,将阅读指导与落实消化的功效放大,充分发挥“名著阅读指导”课的领航作用。将“名著阅读指导”课分为大班课和小班课两种形式来设计:大班课可以视场地大小确定2-3个班一起上课,小班课即回到自然行政班课室由科任老师主持。上大班课的老师即是负责某部名著专题研究的老师(负责整个年级该名著的大班授课任务),上课的内容由专题研究小组的老师共同策划、设计,着重突出阅读方法的指导;小班课的老师指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尝试用大班课上老师教的阅读方法,完成大班课上布置的延伸作业,检验学生是否落实了该名著阅读的要求。
3. 多种阅读方法指导并行,指导学生把名著先读“薄”,再读“厚”。许多老师会教给学生根据阅读的需要,选择浏览、略读或精读的阅读“三读法”,尽管老师反复强调了这些方法很重要,却常因缺少针对性和具体的范例,学生接受的效果总是差强人意。从小学所习得的做读书卡片、摘抄好词好句等方法也是比较有效的读书方法,有良好读书习惯的学生,都会保持这个习惯。但到了中学,对学生的名著阅读要求高了,这些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了,要求教师要相应地补充更多的阅读方法指导。在对学生已习得的阅读方法进行普及、强化的基础上,还可以做以下的尝试:
首先要教给学生的是根据作品的体裁、特点来选取阅读的方法,不可生搬硬套一刀切。落实到名著阅读,再具体到某部名著的阅读方法,其实应该在具体的指导过程中,着重体现同中有异的方式与要求。
其次是教给学生把名著先读“薄”,再读“厚”的方法。
古人有先把书读“薄”,再把书读“厚”的读书法。读“薄”就是取其精华,知其要点;读“厚”就是反复吟咏,含英咀华。名著阅读指导的大班课上,我们就是要教会学生如何把名著先读“薄”再读“厚”,最终把名著啃下来。比如,指导学生在读“薄”的过程中,如何理清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可以介绍采用做读书卡片的方法,让学生先小组交流,再展示小组中的优秀作品,最后进行明确点评,让学生清楚该怎么做,并给机会学生课后自我完善。指导学生在读“厚”的过程中,如何反复吟咏、批注及积累,可以向学生特别介绍“批注阅读法”。文字批注法一般有这几种方式:
(1)质疑式批注,即在阅读中针对阅读内容提出问题。
(2)赏析式批注,即从语言表达角度的分析认知。
(3)评价式批注,即对书中人物的评价,及对某事的看法等。
(4)感想式批注,即就文章内容所展开的想象和联想方面的文字表述。而在名著阅读指导小班课上,教师则需要在学生交流、探讨名著阅读情况和相关问题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反馈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如何运用所学方法,达成学习的目标。
第三是陶行知先生在“八位顾问”这首歌里,就告诉我们学习时要联系八个姓“何”(“何”事、“何”故、“何”人、“何”如、“何”时、“何”地、“何”去)的兄弟,多提几个问题问问自己,学会举一反三的本领。我们也应该向学生强调在我们的阅读理解中,多和这八个姓“何”的兄弟交流,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达成我们的阅读目标。
三、课内外兼顾学以致用,多元生成落实于活动
要让学生对名著阅读保持长久的兴趣,要让教师自觉提高自身的素养,就必须想方设法为师生创造展示自我学习力的机会,搭建展示师生风采的平台。从多年的摸索、实验与总结来看,近年来我们所推广的几种做法还是比较有效的。
1. 创建班刊:“名著阅读经典回顾”。每个学生把自己在阅读必读名著中最有感触的事件(情节)、人物加以分析点评,并把内容制作成一张唯美的A4纸(简单易做),按学号或内容、形式的分类编辑、装订成册,让每个学生在展示自己的“审美”精彩的同时,都能欣赏到别人和别人眼中、心里最精彩的一页。为了这个“经典”的精彩,学生会尽心尽力去打造自己的那一页。坚持做下去,学生就能养成良好的习惯,从而提高了学生审美、欣赏等多方面的能力。
2. 每学期重点组织好一、两项学生的读书专题展示活动。关于读书专题的学生活动展示方式有很多,比如讲故事比赛、辩论比赛、写读书笔记的比赛等,学生比较感兴趣并易于推行的有这两种:
读书百题知识竞赛。建立学校读书百题知识库,可由学生、班级自行命题,提交到备课组、科组,还可以统一提交到有关教研部门,建立区域性知识库;再由年级、学校或教研部门命制题目,根据需要采用口头或卷面答题的方式进行比赛(口头比赛适用于精英赛,卷面比赛适用于每个学生都参与的普及活动)。试题每年都有改变,而命题权交给学生和老师,这样的命题知识面广,既帮助教师完成了名著阅读有关知识的检查,又不脱离学生所读之书的范畴,能激发学生跃跃欲试的好奇心和挑战自我的斗志,是比较受师生青睐的竞赛活动。
3. “读书杂谈”演讲比赛。学生在阅读名著过程中,会有许多感想和体悟,他们希望能把自己的思想与大家分享。通过“读书杂谈”这个途径,让更多的学生知道名著之于自我成长的重要,让学生在交流、分享中丰富自己的心灵、思想,传递读书的正能量。
4. 关注名著阅读中师生都是“读者”的事实,组织好两个评比活动,搭建展示自我风采的平台,促进师生的教学相长。
(1)每年(有条件的话每学期)组织一次“名著阅读指导教学设计评比”。在学校开展“名著阅读指导”专题研究,并通过这一评比促使老师更深入地研读名著,对所研读的名著有更深的体悟,使其所承上的“名著阅读指导”课(大班课)能越上越好,以保证课堂的高效。
(2)开展“寒(暑)假师生同读一本书”征文比赛活动。用征文活动促学生在假期能自觉走进名著,主动去完成这一自由的寒(暑)假作业;用“师生同读一本书”激发老师的斗志,用心读名著,写出更高水平的读书心得。
条条大路通罗马。改善学生名著阅读状况的方法有很多,但我们可以探索、选择更有效的捷径来走。同时,一定要牢记:“不管采用怎样的方法学,都要注意把‘思’放在重要的位置。学思结合是一条行之有效的经验。”一切为了孩子未来的发展,一切服务于师生能达到教学相长的目标。
注:本文获珠海市2013年度教育教学优秀论文一等奖。“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012YQJK158”。
[ 参 考 文 献 ]
--精英儿童学苑2014年元旦汇演致辞
徐爱芬
2013年12月27日
尊敬的各位家长、亲爱的小朋友们,大家下午好!
欢迎各位家长出席桃源居精英儿童学苑2014年元旦汇演。首先,我代表精英儿童学苑全体老师向各位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家庭美满!特别要祝贺在座的各位可爱的小朋友们在新的年里茁壮成长,男孩子更帅,女孩子更美!
在今天下午的汇演开始之前,我简要地向各位家长总结一下本学期幼儿园的各项工作。
首先我们来看小班小朋友们入园的表现。小班小朋友从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呵护中走进幼儿园,这是他们人生成长的重大一步,是他们开始社会化转变的关键一步。他们在幼儿园认识了新的朋友,开始离开父母与老师和其他小朋友集体学习和生活。在大人的眼中,似乎很普通,但在孩子的心中,这可是多么重大的一件事啊。值得庆幸的是,我们小班小朋友的表现真得很棒。经过两周的适应,从开学第三周开始,就基本上没有小朋友在幼儿园哭了。小班的小朋友表现这么让我感骄傲,我认为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家长对我们的信赖,把孩子交给我们,家长的信赖必然带给孩子一个积极的心理暗示。同时,我们采取小班化教学管理,老师对每个孩子的心理特点也更容易掌握。在此,让我们为第一次上幼儿园的小班的小朋友给予热烈的掌声鼓励!
其次,在教学课程的设计与安排上,我们根据国家教育部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指导,紧密围绕语言(中文与英语)、科学(数学与科学)、社会、艺术与健康五大领域展开教学工作,并且重点突破语言与阅读能力的训练。小班的小朋友,我们采取多种方法促进他们认字,尽快地积累一定的识字量,并学会朗读,培养了阅读的兴趣,为以后进入中班、大班,学会自主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学前班的小朋友在阅读能力的发展上则进入了一个快车道,通过这学期的学习与训练,他们基本上拼音过关,识字量增长显著,并且逐渐地向自主阅读过度,为他们以后升入小学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我们通过动手操作,到户外进行实地调查,设计并让孩子参与科学实验等方式,培养孩子的数学与科学能力。特别要提到的是我们选用的数学教材,注重孩子综合数学能力的训练,而不是简单的计算,相信学前班的小朋友经过一年的学习,升入小学,学习数学会很顺畅。
第三,由于采取小班制教学,孩子们的学习效率明显较高。我们通过三个月的教学,就已经完成常规教材的学习。我们又通过补充教材的拓展学习,明显地提高了孩子的知识量。学前班补充有综合读本9本,数学拓展教材1本;小班补充的综合读本6本。这些补充教材的学习全部是在课内完成的,没有占有孩子们的课外时间。孩子们用自身的表现,向我们证明,儿童的学习能力和潜力是非常强的,让我们为他们的进步再次鼓掌吧!
第四,我们认为,幼儿园与家长之间不是商业买卖。教育不像是到商场买东西,可多可少,可有可无。教育是家长、学校和全社会都应该共同关注和努力的公共事业。作为幼儿园来说,我们认为老师与家长应该密切沟通,家园互动,共同促进儿童的健康全面发展。为此,我们本学期安排了五场教育专题讲座,两场家长读书会,一场亲子户外体育游戏,我们希望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家园之间的沟通与互动。
特别要提出的是,在今年宝安区读书月启动仪式上,我园学前班的小朋友受邀演出了精彩的童话剧《小乌龟找朋友》,获得宝安区读书月组委会的一致赞扬。
在此,我们对家长们对幼儿园工作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谢谢你们!
对于新的学期的工作,我们将一如继往地坚持小班制教学、五大领域全面发展、精英教育和深度学习的理念,促进孩子全面发展。
首先,2014年我们将按照自然四季的变化来组织教学主题活动:
春天的主题是“让我们茁壮成长”,春季会开展自然课,比如带领孩子观察植物变化,计划到桃源农庄体验种菜,培养孩子亲近自然,热爱自然。
夏季的主题是“让我们盛情绽放”,策划一些户外体育活动,激发孩子的竞争意识。
秋季的主题是“让我们感受世界的变化”,比如与孩子一起制作标本,感受自然环境的等。
冬天的主题是“让我们珍藏心中的温暖”,比如围绕中国传统的节日,让孩子感受到中国文化的魅力等。
其次,我们还计划在学前班或大班中开设中英文双语特色班,半天纯英语教学,半天常规课程教学,以促进有需求的小朋友集中突破英语瓶颈,提高英语水平。
一、活动目的
培养幼儿爱读书,乐读书,会读书的习惯,营造“书香校园”、“书香家庭”的环境氛围。通过开展读书活动,旨在引导幼儿与经典好书交朋友,营造浓浓的读书氛围,激发师生读书的兴趣,丰富孩子们的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活跃他们的思维,陶冶他们的情操,真正使他们体验读书的快乐,更重要的是指导家长共同营造家庭教育环境,促进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二、活动主题:打开阅读之门,让书香飘进万家,让亲子共读在每个家庭生根、发芽、开花!
三、活动口号: “我与孩子同读书、共成长”
四、活动时间:2013年4月——2013年5月
五、活动对象:全体教师、幼儿及家长。
六、活动准备
确定适合本年级幼儿阅读的书目;起草“亲子阅读倡议书”;“流动小书包”:小书包、经典绘本、制作好导读手册、阅读记录表。
七、活动内容及安排:
(一)、宣传发动阶段:4月上旬
程序:
1、制订“打开阅读之门”读书月活动方案。
3、各年级初步确定推荐书目。
2、宣传发动,营造氛围
(1)创设“打开阅读之门,让书香飘进万家”宣传栏
(2)利用班级博客等宣传读书活动内容
(3)发放“亲子阅读倡议书”,宣读读书月活动方案。向家长推荐适合本年级幼儿阅读的书目,让全体师生、家长共同关注并能参与活动。
(二)、实施操作阶段:4月中下旬
班级阅读活动的开展:
1、开展“好书分享”活动。
(1)丰富班级图书,发动家长,鼓励孩子把家里的好书带到幼儿园,与同伴一起分享。
(2)引导幼儿进行“我最喜欢的一本书”的交流。
2、班级统一阅读时间:
(1)自由阅读:每天固定10—20分钟的幼儿阅读时间。
(2)经典小故事:教师每天午睡前十分钟给小朋友讲一个经典小故事。
(3)经典诵读:《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等
3、各班级在走廊墙壁创设“分享阅读”专栏:指导家长阅读的文章、亲子阅读的经验分享、展示“好书分享”“亲子阅读”的照片等
4、开展“流动小书包”活动。
(1)准备好“流动小书包”。每个班级准备5个“流动小书包”,每个书包里放有一本精彩图书,导读手册(帮助家长如何指导幼儿阅读该图书),阅读记录表(记录下阅读时的收获、感悟),并附有 “幼儿园推荐书目”“家长推荐书目”。
(2)5个“流动小书包”在班级的5个组同时开始流动,流动到哪个小朋友,该小朋友下午就可以将小书包带回家,家长在导读手册的指导下,进行亲子阅读,并可以填写阅读记录,还可以在“家长推荐书目”中推荐图书。看完后归还,小书包在本组继续流动。
(3)本小组流动完以后,与其他小组交换,本班级流动完后与同年龄段其他班交换。
5、以年级为单位组织各项活动
小班开展换书活动,让幼儿将家里的书带到幼儿园和班级小朋友交换阅读,体验分享的快乐;
中班开展修书活动,在老师的带领下用浆糊、透明胶带修补有破损的书籍;
大班开展修书活动,在老师的带领下用浆糊、透明胶带修补有破损的书籍;教会幼儿用彩笔绘制图书,或将旧图书上的图案剪贴下来重新组合成“新书”。
家庭亲子共读活动:
向家长发出倡议,号召全体家长积极投身到“打开阅读之门,让书香飘进万家”的活动中来,进行宣传发动。
1.建议家长带幼儿参观书店,到图书馆看书,到网上购书,以拓宽读书渠道,努力丰富自己的家庭藏书柜。倡导家长在幼儿过生日时以书为礼,过春节的时候,送好书压岁。
2.建议家长将每天睡前半小时时间定为“家庭读书时间”,开展每天晚上30分钟“亲子共读”,促进父母与子女间的交流,共同成长,撰写家长陪读感悟。
3.建议利用家园互动平台及班级网站、电子成长档案等平台开展家庭亲子阅读好书推荐,使读书真正成为家庭的温馨港湾。
《亲子共读一本书》系列活动:
小班:家长陪同幼儿共读绘本故事书
中班:家长陪同幼儿共读绘本故事书,亲子共同制作书签活动
大班:家长陪同幼儿共读绘本故事书,童话故事书,亲子共同制作一本图书活动。
(以上亲子制作在园内展示)
(三)总结汇报阶段(一月上旬可结合学期迎新年汇报活动)
形式:1、家长亲子阅读心得评比,亲子阅读经验分享;
2、小班开展“亲子诗歌朗诵会”
3、中班可“家庭故事表演赛”
4、大班:“故事大王”、“童谣”、“绕口令”比赛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0A-0124-02
幼儿是语言发展的重要时期,而游戏是幼儿的天性,也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幼儿语言教育与游戏活动相融合,是发展幼儿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幼儿语言发展目标和核心价值
(一)幼儿语言发展目标
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要求,幼儿语言发展的教学目标和发展方向是:幼儿达到认真听并能听懂常用语言;愿意讲话并能清楚地表达;具有文明的语言习惯;喜欢听故事、看图书;具有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具有书面表达的愿望和初步技能等,为幼儿的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幼儿园语言教育的核心价值
幼儿语言学习与发展的核心是语言交往能力的培养;重视语言情境的创设,提高幼儿语言运用的兴趣;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二、幼儿语言游戏教学的实践
为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实现幼儿语言发展的教学目标,笔者运用创设听说读写游戏的教学策略,进行了多年的实践和尝试。
(一)运用“听”的游戏,培养幼儿的倾听习惯
笔者将听故事、传话、听口令做动作等游戏渗透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例如,利用每天的点名,组织比比谁的耳朵灵的“点名”游戏;利用睡前环节给幼儿讲有趣的童话故事;利用“小鸡出壳”等“情景-角色”游戏,让幼儿听完配音故事后进行分组表演以及一问一答简短的对话和提问等,启发幼儿听辨字词发音,在“听”的游戏中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使其能听懂常用语言。
(二)运用“说”的游戏,培养幼儿的表达习惯
笔者运用图像、故事、文学作品等启发幼儿“说”。例如,小班一日活动“摇篮曲”,让幼儿观看视频后进行模仿,启发幼儿的想象力,丰富幼儿“说”的情景;中班的“小喇叭”活动,通过“小猫抓老鼠”游戏,让被抓到的“老鼠”轮流到小讲台前朗诵儿歌或讲故事、介绍自己等,培养幼儿敢“说”;大班的游戏活动“小羊过桥”,让幼儿先观看视频动画《小羊过桥》,然后看图讲述,并结合学习到的新词进行提问、模仿表演等,营造富有激情的氛围,让幼儿体会学习语言的快乐,使幼儿愿意说并能清楚表达。
(三)运用“读”的游戏,培养幼儿的阅读理解能力
笔者通过创设情景阅读、想象阅读等灵活多样的游戏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例如,在小班组织“小猫迷路了”活动,让幼儿观看绘本后学习扮演,活跃幼儿的语言思维,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拓展幼儿的理解能力;小班“找数字”游戏,利用语言描述提示,引导幼儿有目的地看图书的某一页,在启发幼儿学习翻页的过程中认识图书的封面、封底,并引导幼儿看完后把书合起来,把封面向上放好,然后让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讲述画面内容等,培养幼儿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运用“写”的游戏,培养幼儿的写画愿望和初步技能
例如,在小班组织“吹泡泡”游戏,让幼儿边玩边观察泡泡的外形、色彩、大小,再启发幼儿自由选用自己喜爱的颜色涂画,让幼儿在快乐的游戏学习中对圆形、颜色、大小有初步的概念;在中班、大班通过示范正确坐姿、握笔方式后,把握笔方法、书写姿势编成书写知识《小虾歌》《握笔歌》,形象易记,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良好书写习惯;在大班组织“秋天的柚子”游戏活动,带领幼儿通过在果园观察柚子、树叶,抱一抱、闻一闻柚子,欣赏、感受美景,充分感知、体验后说说自己的感受,再引导幼儿尝试用水粉画的形式表现自己感受到的柚子。通过活动,幼儿初步体验了毛笔、水粉颜料的使用,感受和表现出秋天的美,体验了绘画创作的成就感,激发了幼儿的写画欲望,培养了幼儿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幼儿语言游戏教学的反思
(一)幼儿语言游戏教学的成功体验
多年的教学实践,让笔者充分感受到听说读写游戏教学的轻松、开放,它有利于活跃氛围,集中幼儿的注意力,使其养成倾听习惯;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激发幼儿说的意愿;有利于促进幼儿交流,增进相互了解;有利于幼儿动手、动脑,活跃语言思维,获得语言新经验、新知识;有利于师生互动,锻炼幼儿的表达能力,构建和谐的师幼关系等。
(二)幼儿语言游戏教学存在的问题
通过总结和反思,笔者认为在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游戏教学工作量大,游戏创设有“标准化”现象。如“摇篮曲”在小、中、大班中都有教学,内容相对单一,忽视了幼儿年龄段、个性、特长的差异。二是游戏教学内容上有偏差。在大班语言教学中有迎合家长要求、偶有偏重文字书写的现象,给幼儿带来一定的心理负担,占用了幼儿学习语言和活跃身心的时间。三是游戏与生活结合不够紧密。像“秋天的柚子”这种结合生活和地方特色的游戏不多,个别游戏活动趣味性不强,导致幼儿参与性不强,师幼互动不足。
四、幼儿语言游戏教学的改进建议
通过审视和分析,笔者认为要充分挖掘游戏教学的价值,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必须从四个方面进行改进:一是游戏的创设和组织要更加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如笔者组织的室外故事游戏“小鸡出壳”,在原有基础上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进行了改编,根据幼儿的不同情况进行分组,避免了“标准化”的教学模式,更好地体现了游戏活动在幼儿一日生活中的独特价值。二是游戏教学要更加重视调动幼儿的兴趣,避免“拔苗助长”。如笔者组织的游戏活动“小羊过桥”,通过不断改编,避免了原来言语说教篇幅过多的情况,游戏有故事、有提问、有模仿表演、有悬念,营造了富有激情的氛围,幼儿兴趣浓,教学效果好。三是游戏教学要更加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闪光点,支持、鼓励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扩展想象,丰富语言。四是游戏教学要更加贴近生活。避免照搬教材,创设和选择幼儿合适、感兴趣的内容,尽可能给幼儿提供一个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安全、愉快、宽松、积极的环境。如笔者在大班组织的“秋天的柚子”游戏活动,幼儿有感知、有经验,内容又紧贴生活、紧贴大自然,幼儿通过现场感受、启发式提问、对比体验等,大胆互动,主动交流,思维活跃,教学效果非常好。
一、了解“微课”的优势
首先,对于学生而言,微课最大的好处就是能促进自主学习。
它能提供W生自主学习的新环境;是学生课外个性化阅读和学习的新载体;是传统课堂学习的重要补充和拓展;内容被永久保存,可供随时查阅和反复学习。
其次,能促进教师提高专业水平的发展。
结合微课制作选取课题时,能加深教师对教材知识内容的进一步理解。制作微课中,需要教师熟练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并对学情有所了解,对教材有较深入的认识。微课中还能提高教师知识讲解和总结的能力,在较为短小的微课中表达清楚一个知识点。同时还能开拓教师的教育视野,对教育方法和心得做一个较好的总结和积累。
二、小班化和微课的契合点
小班化教学提倡的是面向每一个,关注每一个,发展每一个,让学生展现个性化的学习和能力。那么微课的形式正好给学生提供更好更多的自主学习环境和载体。微课是个性化学习的最佳伙伴,学生可以在微课学习中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反复学习和阅读,对课内教学内容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补充和拓展。所以,在小班化语文教学中融入微课学习,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三、微课制作、应用和分享
先和大家分享一节我自己制作的古诗词微课《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结合本节微课的制作和小班化教学中的课堂运用,谈谈自己的一些观点和设想。
(一)基于学情,在选材和设计中关注学生发展
本次微课,我选择的宋朝诗人杨万里的一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是一首描写杭州西湖六月荷塘美景的诗,但同时也是一首送别诗。本诗在苏教版中是五年级下册的课文教材,是否适合作为三年级的古诗教材呢?我们在微课制作前,也选了一个三年级一个班的同学做了一个前测。结果是:全班都能熟练诵读,大部分同学能背诵,并能通过自己的诵读初步体会到诗句中描写的景象和相关特点。以此为前提,我们本次微课定位是课前自学环节,设计的过程从“学读古诗”“诗中有画”“寓情于景”三个层次去展开。无论是学习任务中的各个层次的“诵读”练习,还是“通过关键词理解诗的意境”,或是研究“情感的表达方式”上,我都是基于学生能力和认知的现有起点去设置,学习目标也是对准学生需要达到的要求来制定,相信三年级学生有能力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和要求,并在原有学情基础上有所提升。
(二)是整合资源,从文字到文化的心灵旅程
自古以来,西湖在中国人心中是一幅画、一首诗、一个梦、一片情。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感受杨万里眼中的“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十同”,我特别整合了西湖四季的图片和著名的景点介绍。微课学习时,学生随着视频的播放,仿佛就已经跟着走进了西湖的四季,感受到西湖的文化。之后再来看农历六月西湖的艳丽和壮阔的景象,富有视觉冲击力的画面一下就让同学们明白了诗人为什么用“毕竟”开头发出赞叹,又为什么说“风光不与四时同”了。整个过程中,学生从诵读诗中的文字到感受西湖的文化,再回归到诗人眼中的景、心中的情。这已经不单是一场微课学习的过程,也是一场小小的文化旅程。
(三)聚焦准确目标,全面提升学力
五下教材中,这首诗的情感目标定位在让学生体会诗人对六月西湖的赞美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但我研读后,觉得诗人想表达的情感应该是有层次的,其中当然有对西湖景色的赞美和热爱,但最终情感还是要归结到送别之中。另外,这首送别诗也有他独特之处。诗题有送别,但全诗都是荷塘景色的描写,看似矛盾,其实是诗人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曲折的或者说乐观地表达对友人的眷恋。所以,我的学习目标中情感目标的确定是:“体会诗人曲折、乐观的送别之情,感悟寓情于景的艺术效果。”在学习任务中,我通过用本诗和几首同学们熟悉的送别诗作对比,让学生首先通过诵读从文字中去发现不同,这是学生自主学习能达到的,在此基础上,老师再引导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合理推测等方法,从不同的表达方式中去体会诗人情感的多种可能性。这一开放性的问题把学习从微课延伸到课堂教学之中,更好地提升学力。
一、 利用生活中的实际物品创造一定的教学场景
情境教育的直观性更能促进幼儿的语言学习。“通过带入情境,把观察与思考结合起来,发展内部言语。”幼儿将看到的、观察到的东西融入自己的头脑,进行思考的过程,也正是内部言语形成的过程。 譬如在进行《秋风吹呀吹》的教学时,我们和孩子们一起去拾落叶,找秋天,有的幼儿用落叶拼贴成不同形象各种图案、有的幼儿用树叶做成树叶纸偶,还有的幼儿用树叶做成树叶拓画,孩子们边做边讲,生动地演绎着秋天的故事。
二、用“字的前后延展”训练幼儿语言能力
教学中,以一个字为延伸点,做组词造句的训练。实践证明,教师经常用一些幼儿易于理解,易于接受的字来组词造句既可增加幼儿的知识,又起到了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的作用。如:花:请小朋友给“花”字“找朋友,并比赛”看谁找的朋友最多。这下课堂可活跃了,孩子们积极动脑思考,迅速举起小手:“红花”、“白花”、“”“小花”??然后,再请幼儿说出一些与此有关系的句子,幼儿积极发言:“我得了一朵小红花”,“我家有一盆月季花,很好看”、“公园里有很多的花:有红的花,黄的花,还有粉的花”??这种口头连句是口语培养的最简单的形式,由口头造句开始,逐步引导幼儿用一个完整的语句表达。
三、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以老师引导阅读为主,幼儿自由阅读为辅
在教学工作中中,我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我们的阅读区投放了好几本《小红帽》故事书,供幼儿自主阅读。在平时选择书本上,并没有发现有很多幼儿特意选择这本书。直到两星期以后,我给孩子们讲《小红帽》的故事,他们听得很认真。于是,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在接下来的自主阅读活动中,我经常看到有孩子在争抢《小红帽》。由此可见,小班幼儿应该由老师引导阅读为主,幼儿自主阅读为辅。此外我们经常发现年龄偏小的幼儿对于一个故事百听不厌,甚至他们自己已经能完整地讲述故事内容,但他们还是希望能再次听折个故事。这可能是与幼儿理解能力有关,当幼儿第一次接触所阅读的内容时,他关注更多的是故事中的画面,对于故事的理解,一次阅读活动就想让幼儿理解是比较困难的。所以,我们更应该先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再让幼儿去细细体会书中的每一个精彩细节。
四、利用故事插图书,引导幼儿早期阅读
我认为,培养幼儿早期阅读,应从“图”入手,培养幼儿说的能力幼儿期识字不多,都以形象思维为主,在开展早期阅读时,我们从幼儿喜欢的绘本入手。让幼儿在看图、说图、读图的过程中,加深对图画阅读的理角,提高推理,归纳能力。在绘本阅读中,由于幼儿思维具有跳跃性,阅读时常常胡乱翻翻,教师在指导幼儿阅读大读本时,要重点引导幼儿认真观察每幅图,提出相关问题让幼儿有序观察,如在开展阅读活动“小蛇散步”中,教师可以,首先引导幼儿阅读封面,猜测书中内容,接着引导幼儿逐页读图,抓住每幅图的重点,让幼儿观察图中的小蛇神态及其动作,如小蛇想了什么好办法?引导幼儿充分想象,用什么办法帮助小蛇,发展幼儿的想象力,最后指导幼儿读图。了解哪些小动物得到了帮助,通过有效指导,让幼儿了解小蛇是一个聪明、能干、乐于助人的快乐小蛇。以加深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和记忆,体味作品中蕴含的意义。从而帮助幼儿实现了解在适当的时候帮助别人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在活动延伸中开展“谁帮助过我”的讨论,来大家说说什么时候你得到了帮助?或者你帮助过谁?你当时得到帮助的心情是怎样的?或者你去帮助人的心情是怎样的?
五、训练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由于环境的改变和周围人群的生疏,大部分小班孩子不善言语,容易出现“沉默是金”现象,也有个别孩子用“哭”来宣言,这些情况都无益于孩子语言的发展,因此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使之大胆表述就显得很重要了。
1.利用户外活动。户外活动时可以让幼儿观察幼儿园中的各种玩具,让幼儿说出玩具的名称,并说说自己最喜欢什么玩具,引导幼儿说出为什么喜欢它们。小朋友在老师的引导下就会说出自己喜欢玩具的原因,他们在愉快的活动中充分思考,发挥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