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电气的实训目的范文

电气的实训目的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电气的实训目的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电气的实训目的

第1篇:电气的实训目的范文

关键词:世界技能大赛 电气装置 集训基地 建设与运行

中国自2010年加入世界技能组织以来,先后参加了第41届、42届、43届三次世界技能大赛,均取得了较好成绩,尤其在2015年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中一举夺得5金,实现了金牌零的突破。江苏省盐城技师院有幸成为这三届赛事中第41届数控车、数控铣两个项目的中国集训基地,第42届、43届电气装置项目的中国集训基地,培养的选手有3人获优胜奖,1人获银牌。实践证明,要想在世界技能大赛的舞台上取得优异成绩,必须规范建设训练基地,认真研究竞赛规则和技术文件,规范研制竞赛设备和工具工装,合理制定训练方案,科学实施训练过程。

一、世界技能大赛集训基地建设与运行现状

1.近三届世赛基地设置与分布情况

世界技能大赛是世界技能组织举办的顶级赛事,被誉为“技能奥林匹克”。我国2011年首次参加了在伦敦举办的第41届世界技能大赛,参加了数控车、数控铣床等6个项目的比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设立的6个国家集训基地主要分布在职业院校,基地没有专家产生。2013年6月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在德国莱比锡举行,中国参加了22个项目的角逐,该次比赛设立的22个集训基地中,国家大企业5个,一般企业2个,职业院校13个,高校和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各一个。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于2015年8月在巴西圣保罗举办,中国共参加29个项目的比赛,全国设立了29个国家集训基地。5个设在中央企业,1个设在国家大师工作室,23个设在职业院校,职业院校设立集训基地比例最高。

2.近三届世赛基地建设与运行状况

(1)基地场地建设情况。截至第43届,各基地均具有专用训练场所,根据世赛技术文件,添置满足训练要求的专用设备比例不断增加。但由于新添项目增加,技术文件变动,举办国变动,有近25%的设备材料无法国内采购,有些项目用国产设备和材料代替,影响了训练效果。

(2)基地制度建设、运行管理情况。第41届6个基地中,绝大多数未建立管理制度,运行管理较混乱;第42届有少数基地初步建立管理制度,保障措施基本到位,基地所在地政府重视度提高,保证了基地正常运行;第43届集训基地基本建立了各项管理制度,基地运行机制逐步理顺,国家组织专家到各基地检查考核,各级选拔考试趋于正规。然而,由于选拔考核在各基地举办,仍存在主场优势,有些项目还存在选手投诉现象。

(3)技术文件收集、翻译情况。第41届、42届各类技术文件基本由翻译,技术文件的准确性、完整性不高。第43届世赛中国组委会组织专家翻译了通用技术文件,主要包括大赛章程、议事规则、竞赛规则、健康与卫生、参赛项目技术说明等。各项目基地需要翻译的主要有竞赛设备、元器件、材料使用手册,竞赛设备材料清单等。

(4)心理辅导和体能训练情况。调查发现,各基地均不同程度开展体能训练和心理辅导,但总体缺少完整的计划和方案,体能训练缺少针对性,心理辅导缺乏科学性。

二、世界技能大赛电气装置项目集训基地建设运行实践

电气装置是电气设备的一种,是世界技能大赛50个竞赛项目之一,是运用传统和新兴技术,对特定设计的商业或家用电器装置进行安装、调试、运行和维修的竞赛项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分别于2012年10月、2014年2月批准笔者学院为第42届和43届世界技能大赛电气装置项目中国集训基地。

1.建立基地管理制度

笔者学院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学院管理的具体实际,制定了《世赛电气装置项目集训基地运行与管理制度》《世赛电气装置项目集训基地设备使用管理制度》《世赛电气装置项目选手日常训练考核制度》等基地管理制度,编制了《教练工作日志》和《选手工作日志》,制度建设为基地健康运行提供保证。

2.制订集训计划

学院召开院长办公会,明确了基地建设总体要求,提出了奋斗目标。教练组根据基地建设总要求制订各阶段训练计划。第一阶段为8进4阶段训练计划,实施单元训练,重点强化选手的基本功,培养选手职业素质。第二阶段为4进2阶段训练计划,开展模块训练,重点加强核心技能训练,让选手掌握世赛必需的关键技术。2进1阶段训练,用世赛规定的设备、采用世赛指定的材料开展训练,重点解决选手速度和作品的质量。冲刺阶段训练,开展模拟综合考核,实施倒时差训练,提高选手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增强选手赛场应变能力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为出国比赛做好准备。

每个阶段都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做到每天有检查、周周有考核。

3.研制集训装置

根据世赛电气装置项目技术文件,结合观赛参赛经验,通过反复研究,多次改进,研制出满足集训要求的安装装置和排故装置。该装置满足竞赛中模块一和模块二的训练要求,在中国职协2014年度产教研项目评比中获得一等奖,填补了设备研发的空白。

此外,基地还研发了“多功能弯管器”“定位尺”“多功能弯曲模具”“多功能画图板”“电路板安装支架”等专用设备和工装,改进了线槽切割锯、斜口钳、电热烘枪等一批专用工具,提高了安装速度和质量。该项目技术副首席专家路克先生参观后给予高度评价。

4.编制体能方案和心理训练教材

在世赛中国技术研究中心的指导下,编制了完整的体能训练方案,一周一个周期,各阶段有所侧重。重点训练选手的耐力、腿部力量、臂部力量和手部握力,训练选手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为防止天气变化,教练组还制定了室内备用方案。

基地还结合选手实际情况,编写了心理训练教程,开展心理素质训练和心理辅导。

5.编写技能训练教程

为科学训练,在基本功训练阶段编写了基本功训练教程。教程中对每一项安装工艺都进行分解,提出安装要求,确定操作步骤,指出关键技术,给出检测标准,并配以图示和照片,让选手看得明白,做得到位,也为今后的训练积累了经验。

6.实施异地训练和国际交流

开展了异地训练工作,先后到广州、宁波、无锡、石家庄、聊城、盐城等六地开展异地训练,锻炼了选手的适应能力和心理素质。邀请韩国、澳门、新西兰等地专家教授来校指导,缩小了与先进国家的技能差距。参加新西兰等地举办技能挑战赛,积累了选手参赛经验。

7.培养选手参加世界技能大赛

江苏省盐城技师学院世界技能大赛电气装置中国集训基地培养的选手董武连、惠希奇同学分别在第42届、43届世界技能大赛中获得电气装置项目优胜奖和银牌,是江苏省唯一一个获奖选手集训基地。

2015年8月在巴西圣保罗举行的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中,电气装置项目共有41个国家或地区的选手参加,是参赛选手最多的比赛项目。该项目设有电气安装、设备排故和程序编制三个模块,全部比赛需要20.5小时,分4天完成。为保证比赛的时序进度,教练组制定完善的比赛方案,将整个比赛分解为37个流程,明确每个流程的操作要领和技术要求。选手在比赛过程中,严格按比赛方案操作,发挥稳定,高质量完成比赛作品,最终以550分获得第二名,比东道主巴西仅差1.5分。虽然该项目只拿到银牌,但550分是中国代表团29个参赛项目的最高得分。

三、对世赛基地建设与运行的建议

职业技能竞赛是技能人才选拔的重要手段和途径,而世界技能大赛在众多职业技能竞赛中扮演着领导地位,代表着世界一流的技能水平。我国2010年加入世界技能组织至今,才参加了三届比赛,虽然选手获得了不俗的成绩,但总体上看,目前我国高技能人才工作基础薄弱,培养体系不完善,高技能人才的总量、结构和素质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此我们对世赛基地的建设与运行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加强基地间的交流与合作,研讨基地建设经验,制定出全国统一的基地管理制度。针对各项目的特点和所在地域的不同,科学建立运行机制。

第二,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选手选拔机制,选手的选拔工作应参照国外集中组织竞赛,专家由各参赛省选派,提前公布技术文件,参照世赛形式组织命题和评判,将最优秀的选手选。

第三,专家、教练团队人数不宜过多,要将全国各领域最优秀的专家和技术骨干选入技术团队。教练组长应在基地产生,使其与选手交流指导更有保证,便于把握训练情况。专家、教练要经常交流,组委会要与非基地的专家教练所在单位联系,保证非基地专家教练的指导时间。

第四,组委会应举全国之力,收集、翻译技术文件,开展专家、教练、翻译专项培训,提高技术团队整体水平,向世界技能组织选派专家、技术主管,提高中国参赛项目的话语权。

第五,各基地应建立完整的档案管理制度,汇编各届的技术文件、竞赛试题,制定模块操作技术要领,编写各工艺步骤操作技术规范,汇编各模块训练图册,不断积累训练经验。

第六,在世赛中国研究中心的指导下制定出各参赛项目的体能训练和心理辅导方案,各基地应根据选手的实际制订出实施性训练计划,并在实际训练中不断完善。

第七,世赛中国组委会应对基地实现动态管理,加强对各基地的检查监督。对基地管理不到位、专家教练训练不科学、财力物力不充足、竞赛成绩不理想的基地要及时调整,优胜劣汰,形成基地间相互竞争的良性运行机制。

第八,积极开展各类技能大赛和技术比武活动,提高技能大赛的开放度和参与度,增强技能大赛的趣味性和观赏性。鼓励青年学生参观参与,欢迎社会各界欣赏指导,鼓励企业和技术组织赞助和参与。同时加大技能型人才成长的宣传力度,在全社会营造尊重技能、尊重技能型人才的良好氛围,让技能型人才有更多出彩的机会。

参考文献:

[1]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世界技能大赛参赛管理暂行办法[Z].2013-04-12.

第2篇:电气的实训目的范文

论文摘要:电气试验在电力系统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有必要在电力技术人才培养中实施电气试验实训。介绍了电气试验实训室的建设以及按照电力企业标准化作业流程组织教学的实践,实现学院与企业岗位的有效对接,确保了学生入职后能尽快进入角色。

电气试验在电力系统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电力系统运行着众多的电力设备,而电力设备的安全运行是保证安全可靠发供电的前提。电气试验人员在保证电力设备安全运行方面担负着重要责任,电力企业对电气试验从业人员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而电气试验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依靠传统的以理论讲授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达不到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职业素质的目的,导致学生入职后不能尽快进入角色,因此,有必要在电力技术人才培养中实施电气试验实训。电气试验实训是立足于电气试验实训室建设,按照电力企业电气试验的标准化作业流程来组织教学的,学生有动手操作的条件,且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充分体现了职业性,很好地解决了上述难题。

一、电气试验实训室的建设

1.电气试验实训室的基建

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于2008年7月被教育部和财政部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共批准了6个示范建设专业和48个实验实训室(区)建设项目。电气试验实训室建设项目正是其中之一,将以高压实验室为基础进行扩建。

学院原有的高压实验室是为满足“高电压技术”课程教学需要而设立的,教学仪器设备少,仅能开展几个常规的高压试验项目和气体放电的验证性实验,因场地和课时有限,基本上都由教师演示给学生看,学生动手机会少且与生产实际脱节,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建设好电气试验实训室,秉承学院“服务川电、面向全国、走向市场、科学发展”的办学指导思想和“植根电力,与光明同行”的办学理念,按照“资源优化、实践为主、工学结合”的思路,加强与行业内电力企业的合作,组织教师进行调研,与来自四川省电力公司等企业专家讨论,共同制订建设方案。

考虑到变电检修实训场地和一次设备以及投资费用、教学安全等因素,实训室的基建以试验仪器设备购置为主,能基本实现电力设备预防性项目试验方法、原理和结果分析判断等实训功能,满足“实践教学、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资格认证、生产技术服务及承办技能比武”的要求,确保每一位学生有足够的训练时间和操作次数,达到真正掌握各项试验技能的目的,并体现出建设的先进性、生产性、综合性、开放性和示范性。

项目建设方案获得批准后,学院按照要求有条不紊地进行了设备招标采购、合同签订、到货验收、配套设施建设等各项工作,确保了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

2.电气试验实训项目的开发

电气试验实训项目的开发是实训室建设的另一项重要任务,关系着项目的建设成效。

实训项目的开发既要满足专业教学标准的要求,为校内生产性实训提供良好条件,践行“工学结合,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又要服务于企业、社会的培训功能需求,可以对电力企业生产岗位人员进行岗位技能训练,实现校企合作,共建共享,培养电力行业和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因此,和供电企业专家一起共同开发了55个实训项目。在设备采购合同签订后,编写了《电气试验实训指导书》。这本指导书是参照企业电气试验工作的标准化作业流程,在按照教学规律提炼加工后,以教学模块形式展现,共有55个具体试验项目的实训指导书。考核标准采用的是《四川省电力公司电气试验岗位技能考核标准》,实现学院与企业岗位的有效对接。这些教学资料的准备一方面能满足“电机设备运行与检修”、“电气设备检修”、“高电压技术”和“电气设备运行与维护”等专业课程的教学需求以及电气试验实训环节的教学需求,培养在校生具有电气试验的基本能力,为今后从电运行、变电检修和电气试验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另一方面还能有效服务社会,承担培训和技术服务等工作,服务于四川省电力公司电气试验工的技能培训,同时兼顾变电检修工的岗位资格培训、在岗学习、技能调考、职业技能鉴定、优秀技能人才选拔等需要以及四川省电力公司新进人员和电力类专业毕业生技能训练。

二、电气试验实训的教学特点

1.实训教学场地机动灵活

为模拟真实的企业工作环境以及适应电气试验实训项目增多的变化,电气试验实训突破了原有实验室的场地限制和被试设备的依赖,将变电检修实训场地及其电力设备一并作为教学设施开展电气试验实训教学。电气试验实训教学没有固定场所的限制,可根据需要随电力设备流动,只要具备试验条件就可以开展实训教学。

2.实训教学以点带面

实训项目的开展依赖于电力设备的配置。鉴于教学场地和投资有限等因素,作为被试设备的电力设备不可能包含生产性企业所有种类、规格的设备,但设备配置尽量兼顾了代表性和前瞻性。因此,电气试验实训项目的选择和开展要立足现有电力设备进行以点带面的教学,辅以教方法、教思路,注重能力培训,让学生到工作岗位后仍然不落伍。

3.实训教学情境现场化

首先是电力设备模仿变电站间隔进行布置,其次是配备了与企业班组水平一致的工器具,最后是相关的安全设施一样不少,电气试验完全可以现场化。一个合格的电气试验人员首先要具备全面的安全技术知识、良好的安全自我保护意识。对于在校学生来说,安全也是第一重要的。在校学生没有从业经验,必须在一定的情境中强化他们的安全意识。

4. 实训动员

为强调电气试验工作的严肃性和安全的重要性,要在实训前对学生进行动员,将电气试验工作与医生的诊病工作进行对比,医生给人看病需要责任心、知识、技能、经验及不断改进的医疗检测仪器与手段,电气试验人员也同样需要责任心、知识、技能、经验及不断改进的试验仪器与技术。要让学生认识到,电气试验人员的工作失误可能既危及电网及电力设备的安全又危及自身及他人的生命安全,这就是悬在所有电气试验人员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在教学中必须要贯彻始终。

三、电气试验实训的教学组织

电气试验实训教学过程体现了工学结合,是参照四川省电力公司标准化作业流程的要求进行的,目的是确保学生入职后能尽快进入角色。实训教学过程分为试验准备、试验、试验总结和考核这三个阶段,每个阶段按照实训指导书都有具体的要求,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完成必须的工作任务,教师完成对学生操作技能、工作态度等的考核。

1.试验准备

(1)准备工作安排。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一要现场勘察,掌握现场实际情况;二要做好技术准备,相关技术资料准备齐全,制订试验方案并获得批准。

(2)作业人员要求。学生(现场作业人员)的身体状况、精神状态良好;具备必要的电气知识,基本掌握本专业作业技能及《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的相关知识;教师必须具备电气试验实训指导资格。

(3)仪器仪表和工具点检。学生按照指导书的要求逐项核查试验用仪器仪表和工具的名称、规格和数量。

(4)危险点分析。教师向学生详细交代试验中可能危及安全的事项:作业场地的特点,如带电、交叉作业、高空等可能带来的危险因素;工作中使用的仪器仪表、设备、工具等可能带来的危害或设备异常;操作程序颠倒、接线错误、操作方法的失误等可能带来的危害或设备异常;学生身体状况不适、思想波动、不安全行为、技术水平能力不足等可能带来的危害或设备异常;其他可能带来危害或造成设备异常的不安全因素。

(5)做好安全措施。教师向学生交代安全措施:接拆试验电源应采取的措施;使用各类工器具的措施,如梯子、电动工具等;特殊工作措施,如高空作业等;专业交叉作业措施,如检修、保护传动等;设备加压应采取的措施,被试设备设围栏、加压前注意监护并大声呼唱等;试验过程中仪器仪表移位、消除故障的措施;试验结束后,接地放电、拆除试验线和短路线的措施;对危险点、相邻带电部位所采取的措施;工作票中规定的安全措施。

(6)试验分工。教师明确每个学生所承担的试验项目,明确每一项试验项目的接线人和仪器操作人。

2.试验

(1)开工。办理工作票,在现场教师以工作许可人身份向学生交代工作票及安全措施,教师又作为工作负责人和学生共同负责检查安全措施;教师交代工作票内容及危险点;学生在工作地点设安全围栏,向外悬挂“止步,高压危险”标示牌,至少每5m一个标示牌。

(2)试验项目和操作标准。教师交代试验项目、方法、接线、安全措施注意事项、试验结果判据和责任人。试验器具应靠近被试电力设备,所有带电部分应互相隔开,面向试验人员并处于视线之内。操作者的活动范围及与带电部分的最小允许距离应满足规定要求。因试验需要断开电气设备接头时,拆前应做好标记,恢复连接后应进行检查。试验接线应清晰明了、正确无误,操作顺序应有条不紊。

(3)竣工。学生关闭试验电源、拆除试验线;清点工具、回收材料、清理工作现场,不留任何物品;教师检查现场恢复情况后,学生撤出试验现场,填写试验记录,办理工作票终结手续。

3.试验总结和考核

(1)学生应根据试验记录,对试验项目、测量数据、被试设备名称和编号、仪器仪表名称、气象条件及试验时间等进行详细记录,作为分析和判断设备状态的依据,对被试电力设备做出整体评价;记录存在问题及处理意见。

(2)教师对学生执行指导书情况进行考核,重点考查学生对安全技术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试验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实训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综合素质。学生只要具备了基本的安全技术知识、较为熟练的试验技能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就可以评定为“合格”等级。

四、电气试验实训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电气试验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因此在实训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注重学生试验技能的培养,要求学生熟练地掌握试验方法,正确地使用试验仪器,能对被试电力设备进行正确的试验,还要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逐步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试验中的环境条件、被试电力设备外部状况、试验中各种干扰对试验结果的影响进行分析排除;对电力设备除了掌握其原理外,还要对其内部结构、绝缘材料、导电材料、主要部件及其在运行中的工作状况进行了解,关注容易出问题的部件及故障原因,这些故障与哪些试验参数相关,会引起哪些参数发生变化,可以通过哪些试验手段、项目检测出来。

五、结语

综上所述,要将电气试验实训办好,达到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目标,实训室必须设备设施齐备,教师要按照电力企业标准化作业流程组织教学,培养学生的试验操作技能和根据试验结果分析判断被试电力设备状况的能力,并在实训中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和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以确保学生入职后能尽快进入角色。

参考文献:

[1]陈天翔,王寅仲,海世杰.电气试验[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2]李景禄,等.高压电气设备试验与状态诊断[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

第3篇:电气的实训目的范文

[关键词]高职;铁道车辆;空调电气实训室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3-0142-01

1.空调电气实训室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技术的不断提升,需要大量铁道车辆运营与检修的高技能人才。为此,高职铁道车辆专业怎样培养出合格的高技能人才显得尤为突出。近几年,为适应铁路发展需要,铁道车辆专业招生规模也相应扩大,为了让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尽快适应工作岗位,结合现场实际进行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在校内建立空调电气实训室是很好的选择,这样能为学生提供理论联系实际的有利条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毫无疑问高职学生正是铁路发展中的主力军,那么如何培养高职学生尽快适应好铁路行业岗位是我们需要亟待研究的课题。

同时,随着电气化铁路的发展,电气在铁道车辆上的运用越来越广泛,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能够懂得电气行业入门知识,还要知道其在铁道车辆上的应用。

铁道车辆电气方面从专业角度讲主要包含了客车上的用电设备及供电原理,本文仅讨论空调电气实训室的构想。空调电气实训室所选设备必须与车辆检修部门现场情况相适应,能够尽最大程度的还原现场,让学校和工作现场无缝对接。电气实训室建成后,可以通过理论知识与现场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正确运用知识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模拟现场检修,帮助学生掌握运用和车辆电气检修的相关知识,通过设置故障培养学生查找故障和排除故障的能力等等,学生经过系统的学习和技能训练,可以胜任车辆检修与车辆运用等相关行业工作。

2.空调电气实训室建设的内容与规划

空调电气实训室主要承担铁道车辆专业的《客车空调系统维护与检修》、《客车电气系统维护与检修》、《车辆维护与检修》等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主要设备包括车辆空调机组、逆变器、电茶炉设备、综合控制柜、DC600V电源、开放式空调、电动塞拉门系统等。空调电气系统实习是以学生自己动手为主,主要目的是为了让相关专业的学生了解车辆运用检修部门铁道车辆保养维护的整个过程,掌握理解基本的空调电气知识和常用电气元件识别、检修、操作、保养、装配、调试等基本技能,以满足对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提高铁道车辆专业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在此基础上掌握一定操作技能并自主动手检修部分设备为特色,将操作技能训练、基本检修知识和创新启蒙有机结合,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构筑一个基础扎实而又充满活力的实践平台。

3.资金筹措与项目进度安排

空调电气实训室建设资金由中央财政支持统一安排解决。先根据设计方案进行项目招标,中标单位组织施工,工程施工、安装、调试完成后由院相关部门组织验收,验收合格后正式投入使用,其中材料和设备的质量保证期六年。

4.投资效益分析

4.1 满足行动导向教学的需要

空调电气实训室建设和实训课程的开设,将使学生通过现场观察、测试及亲自动手操作,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巩固课堂知识,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铁路行业素养及实现理论知识的灵活运用,从而系统地掌握车辆段车辆检修技能,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更快地进入工作状态。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人才培养过程是“工作过程中学习”和“课堂学习”相结合的过程。课程的教学必须以行动导向为原则,即让学生以个体或小组合作的方式围绕明确的学习目标通过完成一系列的综合性学习任务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建成这样适应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发展的理实一体化的实训环境,可满足行动导向教学的需要。

4.2 满足职业技能鉴定的需要

实训室建成后,可开展相关的车辆钳工、车辆电工、运用检查员等岗位职业资格证书的鉴定工作,可以保证学生在专业学习的同时能获得相关岗位职业资格的认可。

4.3 为企业提供专业服务

贯彻“校企合作”原则,在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同时,扩大社会服务范围。实训室建成后可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师资源、场地及设备资源,为企业提供职业资格考证培训以及铁路的新技术培训,实现学院企业“双赢”。同时,依托客车厂、车辆段、动车组检修所等多个铁路单位,加强校企合作机制,真正让学生感受到学校与企业的融合统一。

参考文献

[1] 黄凤记.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实训室建设与对策研究,2012.

[2] 刘韵.浅谈电气实训设备管理规章制度的建设,2011重庆.

第4篇:电气的实训目的范文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技术 实训基地

近年来,我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经过评估与示范二个阶段的建设,在实践教学环节建设方面走出了一条较有特色的路线。本文以校内实践教学为例,在实训设备规划、功能实现和实训体系运行中的一些做法,力求实现学生培养的“三零”目标。

一、研究区域经济及学生现状,使实训基地定位准确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是一个跨学科、跨行业的专业,它在工业、农业、国防等领域,在装备制造、石油、化工、机电、冶金等行业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它是一个“宽口径”专业。口径宽,实训设备就很难定位,设备定位不准,其他所有实践教学目标的实现都是难上加难,所以实训基地的定位问题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伊始,专业建设团队、兼职教师和用人企业就经过多次的研究,针对目前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着实训内容分散、缺乏系统性,实习设备新技术含量不高,实训设备与生产实际相去甚远,不能很好地服务于地方区域经济和部分院校实训设备定位过高等问题,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我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学生的实际状况,在示范建设资金有限的情况下,购进了机床电气考核实训装置、数控机床电气控制实训装置、光、机、电一体化实训装置、工厂供电实训装置、透明电梯实训装置、过程控制实训装置、变频恒压供水实训装置和楼宇智能化实训装置等。我院购进的自动化技术实训基地设备的数量不是最多的,但是购进设备的种类肯定是最多的,针对这些实训装置,我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从实训内容、实训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按照“能力递进”的原则理顺了实践教学顺序,形成了基于岗位能力的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多层化”校内实践教学体系。该实训基地的建成既保证了在功能上与企业力求一致,满足了用人企业对于技能的需求,又能实现对上述设备进行二次开发,既保证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又兼顾了实训基地的可持续发展,这在全国实训基地建设中也是不多见的。

二、在实训过程中,引入工程实践环节

工程实践训练是高职院校急需要加强的实践教学内容,将工程实践训练引入到实训教学过程中,使工程教育内容与实训内容与时俱进,充分体现现代工业控制的现状和需求,使学生置身于工程实践的环境中,培养学生对现代工业控制领域中电气元器件的选型,能根据控制要求完成从设计、安装、接线到调试的各个环节,加强学生对国际通用及国家所颁布的电气相关技术标准和设计规范的应用训练,学习并积累工程现场处理问题的应变能力和经验,达到对工程意识的全面、深刻的理解。

在实训内容上,我院电气专业的工程实践训练内容主要分三个层次:基础层次是针对一、二年级的学生,具有电工电子知识和电机及控制知识;综合层次是针对二、三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PLC、变频器、触摸屏及检测技术知识;创新层次是针对二、三年级的学生,并且是参加了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技能大赛取得名次,申请加入电气专业“创新实践室”,并且获得批准的学生,在前期实践训练的基础上,完成针对实训设备的二次开发。

基础层次训练的内容包括:(1)电气安全基本知识及电工工具的正确使用,训练目的是使学生学会认识常用的电工工具及正确的使用方法,使学生达到工程实践的工艺标准和技术要求,以免对电气设备的安装、运行带来隐患等。(2)常用低压电器在工程设计当中的选型能力、故障的检测能力等,提高学生在工程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合层次训练内容包括:(1)电气控制领域中针对PLC、变频器、触摸屏及检测技术的综合设计及安装训练,在以上训练的基础上,逐步加强有关工程综合素质的培养,针对性地介绍国家颁布的电气设计的相关技术规范及标准等,将有关技术规范贯穿于从接线端子的连接、低压电器的使用、标准图纸的阅读能力,到独立实现综合设计。以典型的工程实际方案为例,将电气布置图、安装图、设计方案论证、配电安装及调试等综合能力予以全面培养。(2)模拟施工现场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案介绍根据实际处理现场问题、事故案例的经验教训等。如:电气布线图、电气安装图、电气原理图等绘制标准及规范,增强工程综合素质的责任感和安全意识。

创新层次的训练内容是为了实现对学生在工程训练方面的创新能力培养,针对企业中的电气控制,结合学生的能力和特点,在实训设备上进行设备的二次开发,使学生提前进入实际工程项目,使他们能适应高新技术产业和科技含量更高的职业岗位,具有更强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在实训考核中引入项目教学

上述每一个阶段的实践教学,我们都是只把任务发给学生,学生可以利用各种手段查阅资料,自行设计工艺过程,并在实训基地进行组装与调试,最后完成任务并交出一份报告。我们根据学生完成任务情况,并参考实训过程中学生的专业态度、参与程度、协作精神、领导能力等来评定成绩。这样大大刺激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真正从基于岗位能力方面提高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效果,为实现学生培养的“三零”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第5篇:电气的实训目的范文

关键词:城轨专业;车辆外部照明系统;实训装置;实训课程;技能训练

中图分类号:U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1(a)-0000-00

与城市轨道交通类专业的蓬勃发展极不相称的是,目前城市轨道交通类专业还不具备完善的与专业建设及课程实施所需要的相配套的实践条件,尤其是车辆电气系统相关实训设备均以感性认识为主,部分实训装置仍沿用原有机电类专业的类似装置,还不能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上的实际电路与岗位所需的技能训练结合在一起,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另一方面,该专业已有的教学设备都是体型庞大,价格昂贵,不适合于日常授课的演示实验;实际的轨道客车又比较贵重,从经济上来说已不便于拆装,再者车上电气系统用电电压相对人体安全电压来说比较高,对初学者来说存在一定危险性,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开发与轨道交通专业建设及课程实施所需要的相配套的实验实训设备,模拟真实职场环境,将生产性项目引入实训教学体系是相当必要的。

1城轨车辆外部照明系统电气安装实训装置的研究设计

1)载体选取:通过对长春市轨道交通集团进行深入调研及对兄弟院校现有的轨道专业相关实训课程的教学实施及实训设备的研究,本套实训装置选取与实际岗位所需技能有效对接的城轨车辆外部照明系统为载体,包含头灯、尾灯、运行灯、目的地灯及其控制电路。城轨车辆外部照明系统是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电气系统中一个相对独立的小型系统,它的控制功能完整,涉及多种电气器件,但电气线路并不繁复,学生经过学习及单项技能训练后可在4-6个学时内完成整个系统的电气接线。而且学生在日常乘车过程中很容易见到车辆外部照明系统的工作现象,与实验实训的成果相互印证,大大提高了学习积极性。

2)总体设计:本实训装置主要包含3个部分,操作台,控制柜及外部照明灯。其中,操作台模拟实际列车驾驶室内的操作台,为控制指令输入端,同时具有反馈信息的指示灯;控制柜中包含控制器件及安全保护装置,是控制指令的执行部分;外部照明灯是输出端,是整个系统的控制对象。

1.1操作台及外部照明灯设计

在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中,外部各照明灯具位于车体外部,为各灯具的亮灭提供控制命令的牵引手柄,司机钥匙等器件均位于车体内部的司机台上,两者之间通过控制柜中的低压电器实现控制功能。所以,在实际电路中外部照明灯与操作台的空间距离是比较远的,但在本实训装置设计中,为了方便实操训练与试验演示,将其模拟在一张面板上。

操作台上有三个主要的控制输入:司机钥匙,方向手柄,调亮开关。还有2个反馈信息的指示灯:运行灯1,运行灯2。外部照明灯包括:头灯,尾灯及目的地灯。其中头灯有两种亮度,分别通过不同的端子接出。

以上器件均通过简单的电路与端子排相接,在实训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端子排,将其与控制柜中的低压电器连接,来实现控制功能。这种连接可以大量、反复的进行,以满足训练学生技能的要求。

1.2控制柜设计

控制柜是实现控制功能的关键所在,也是学生需要深入训练的部分,为了与岗位紧密对接,控制柜的设计仿照了车辆上实际的电气控制柜。所有的器件都安装在导轨上,可以随意拆卸,方便学生进行电路设计、安装与检修的训练。所有的导线都通过走线槽,不仅是模仿实际,而且规范了学生的操作,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1.3产品制作与功能测试

经过初期研制、测试、改进及完善,本实训装置到达了预期效果。

1.4创新设计

(1)安全性:车辆上各照明灯具的电压均不相同,头灯电压高达110V,而指示灯电压只要24V,为了保证学生的实训安全,本装置在保留原电路功能及安装方法的条件下,对电路进行了改造,使其能够在12V直流电下正常工作,保证学生操作安全。(2)实用性:本实训装置的操作难度可调节,装置上的器件不仅与接线端子排相接,而且每个器件均设置了单独的接线端子。这种设计使得本装置既可以进行难度较高的电气安装规划、电气安装接线、电气检修等多种实训;又可以进行难度较低的插线实验及车辆电气系统功能分析的教具;也可做为学生技能大赛的基础训练,能满足不同的教学需要;同时,本实训装置还可用于轨道企业员工的职业培训及提高本专业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服务社会的能力。(3)方便性及经济性,本实训装置将列车中的中央控制系统信号替换为继电器控制信号,将列车方向手柄等特型器件替换为万能转换开关等市面上常见的标准器件,制作成本较低;另外本装置的实训板中设计了滑道及走线槽,各器件均可拆卸,便于进行检修与按要求更换器件,即使有器件损坏也不必换掉整个装置,而且装置上的各器件都设置了单独的接线端子,无需拆开面板可通过端子直接进行器件的检测,可重复使用,既方便又经济,满足了城轨车辆电气类实训装置进行大量、反复的电气元件及线路拆装训练的需要。

2城轨车辆外部照明系统电气安装实训装置的实际应用与前景

城轨车辆外部照明系统电气安装实训装置研制出来以后,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实际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使用效果和社会效益。

1)作为综合实训装置,已应用于我院工程技术分院城市轨道车辆专业《电气安装规划与实施》课程的教学中,完成了电气安装规划、电气安装接线、电气检修等多个实训项目,训练了学生电气线路安装规划与实施的各项技能,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作为演示教具,已应用于我院工程技术分院城市轨道车辆专业《车辆驾驶技术》等课程的教学中,完成了插线实验及车辆电气系统功能演示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掌握了车辆外部照明系统的功能及原理,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作为学生技能大赛的基础训练设备,已被用于我院工程技术分院城市轨道类专业学生技能大赛的基本技能训练,提高了该专业学生的基本技能,为学生日后走向城市轨道交通制造、运营企业的车辆电气安装,维护,维修等岗位打下基础。

4)作为师资培养手段,已被用于我院工程技术分院城市轨道类专业教师岗位练兵,提高了该专业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我院教师在2013年全国高校电子信息实践创新作品评选评比中获二等奖。

此外,本实训装置也可用于轨道企业员工的职业培训。本实训装置的新颖性、实用性及应用前景,本实训装置创新性的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上的实际电路与岗位所需的技能训练结合在一起,在国内尚属首创;同时本实训装置可进行电气安装规划,电气安装接线,电气检修等多种实训项目,也可作为车辆电气系统功能分析的教具,而且实训难度可调节,满足了不同专业方向学生不同的技能需求。通过设备的实训,学生所掌握的电气系统分析能力,电气安装规划能力不仅是未来工作所必备的岗位能力同时也是技能大赛考察的重点。

本实训装置为我院轨道交通类专业及其它兄弟院校相关专业提供了贴近专业岗位的实训设备,能有效提高轨道交通类专业的课程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实践技能等职业能力。本装置可经实训设备制造企业批量生产后投入市场,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第6篇:电气的实训目的范文

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核心,课程标准是课程的灵魂[2],是编选教材、组织教学、评价课程教学质量和进行教学管理的主要依据,是加强课程建设,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课程标准是教学大纲的继承和发展,二者都是规范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是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是人才培养实施过程的体现。“机电产品电气控制”课程标准以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技能形成为重点来确定课程的教学内容标准,一是体现职业性原则,参照职业资格标准编写,充分体现职业性和岗位性要求;二是突出能力原则,以能力分析为基础设计课程,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组织教学、以能力形成为目标引导学生学习,建立工学结合、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有效教学模式,以企业认可的能力指标体系评价学习成果;三是可学习性原则,“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为依据,以学生的现有经验为起点,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满足学生的兴趣与需求。“机电产品电气控制”课程标准涵盖电气控制和PLC两大类共八个项目。电气控制包括送料小车电气控制线路运行维护、C650-2车床电气控制线路运行维护、Z3040B钻床电气控制线路运行维护、X62W铣床电气控制线路运行维护等四个项目;PLC包括多种液体自动混合装置的PLC控制设计、十字路通灯控制、呼叫送料小车控制、PLC在C650-2车床电气控制系统改造中的应用等四个项目,每个项目由若干个人任务组成。

二、与实训设备相一致的教材建设

“机电产品电气控制”课程采用自编教材。教材的编写紧密结合实现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从内容选材、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实训配套等方面突出高职教育的特点,突出应用能力培养的特点,摆脱理论分析长而深的模式,增加并充实应用实例的内容,对职业岗位所需知识和能力结构进行恰当的设计安排。在知识的实用性、综合性上多下功夫,理论联系实际,加强操作与实训,把学生应用能力培养融汇于教材之中,并贯穿始终[3]。在内容组织上,以符合教学要求的工作过程为基础,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层层递进,将职业岗位所需的理论知识系统的串在一起,教材内容基本涵盖了基本电气控制规律、机床电气控制系统,PLC控制系统的组成。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每个部分都有实践训练,指导学生能够主动学习、提高效率,动手能力能够得到逐步提高。在教材编排上,打破以往教材先理论后实践的编写模式,以典型工作任务和任务的完整性及为主线,以提高职业能力为线索,理论知识够用为度编排教材内容。教材共有与《课程标准》内容相一致的八个学习项目,根据项目理论知识要求,将项目分解成各个子任务,每个子任务都有自己独立的知识点和训练内容,完成了子任务的学习,也就完成了整个项目的学习,并能使知识融会贯通。编写教材时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中学,学中做”的职业教育理念,强调以学生直接经验形式掌握融于各项实践行动中的知识和技能,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本位。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

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学习不仅是为了获取技术,还需要在获取技术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使学生不仅要有技术适应能力,更重要的是有能力对社会、经济负责的态度,参与设计和创造未来的技术和劳动世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强调教师对学生引导的行为。针对不同的教学实施环节,我们选用了不同的教学模式。1.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是一边进行知识讲解和操作示范,一边让学生进行课程同步训练,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将知识点溶解到任务的实现中,完成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循序渐进地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掌握知识。教、学、做三者融合,“教”为指导,“学”为过程,“做”为中心。学生在学了以后立即实施,实施完毕再进行总结,加强了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巩固了知识在脑海中的印象。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利用教学软件、仿真软件等课程资源解决课程疑问,提高学习主动性。2.项目引导,任务驱动化教学模式项目引导,任务驱动化教学模式是在校内维修电工实训室、机床电气实训室及PLC实训室完成。围绕“控制线路的设计、安装、调试和运行维护”这一学习情境,把工作过程分成了8个项目,采取项目引导任务驱动,一步一台阶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基本电气控制线路、机床电气、PLC综合技能实训领域的学习过程。在完成职业活动的学习过程中,也逐步训练和培养了学生系统的工作方法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培养了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团队协作能力与沟通能力和较强的工作责任心。教学过程贯彻“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原则,从教师指导学习教师引导学习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的指导作用逐步减弱,学生的主体作用逐步加强[4]。3.基于网络资源的自主学习这种方法突破了时空的限制,通过网络教学将学习延伸到课堂之外。我们将课程教学课件、实训课件和PLC编程软件与仿真软件挂接到课程网站。很多时候,学生在课堂实践中并不能通过一两次的模仿操作就可以理解操作要领和知识点的,少数学生不能独立及时完成一次完整的操作任务。因此,反复练习是提高理解和掌握技能的重要手段。

四、评价体系的改革

实践考核更注重学生的工作过程、职业素养,而非结果。同时,把学生的平时操行纳入考核的范围,对平时表现突出的优秀学生,给予加分;纪律及学习态度不好的,酌情减分。采取以过程考核为主的多元化考核方式的各部分考核所占的比例如下:职业素质考核方法:沿纵向以项目为单元,逐项考核。即在学生完成每个项目的工作任务和实操训练之后,对学生完成该项目的工作任务过程中的能力给予评价和认定。当本课程全部项目的工作任务和实操训练完成后,将各项目考核成绩累加。横向重点考核学生能力发展的渐进过程,即随着学习内容的扩展,评价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质量、合作能力及个人素质等,将纵向和横向的考核成绩按比例综合,即为学生学习本课程的最终成绩。

五、结束语

第7篇:电气的实训目的范文

关键词:电气检修实训 一体化教室虚拟检修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一.电气检修实训的现状

培训是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尽快提高全员素质,已成为事关山东电力集团公司发展的迫切任务,山东电力学校电气检修实训基地主要承担山东电力集团公司所属各供电企业变电检修工技能培训和在校学生电气检修实习两大任务,实训形式以传统的实物操作为主。由于设备技术特别是控制设备近几年更新换代较快,设备类型、型号多,对设备和场地投资要求高,这种传统的实训模式已经暴露出了诸多弊端:

①培训设备陈旧、落后,与现场严重脱节,教材更新速度缓慢,实训价值大打折扣。随着我校实训基地建设三年规划的实施及配套教材的编写,这种情况将得到部分改善。

②设备数量有限,实习时间较短,而且学员众多,人均操作时间寥寥无几,达不到人人动手、完整操作的教学目标,不能满足就业单位的要求。

③实训内容不能完全按照现场内容开展,考虑到人身、设备安全及成本,不能完全按照现场实际开展实训.

④教学手段单一,仍采用传统的教师在黑板上讲解和学员动手操作这两种手段,使课程的生动性、吸引力不够。

⑤由于害怕学员损害设备,指导教师规定了严格的操作步骤,这阻碍了学员主动思考,也使学员丧失了从错误中吸取教训的机会。

⑥学员没有重复操作和课后学习的机会,这影响了学员的学习效果。

⑦由于受设备种类及操作时间的影响,使学员能学习的设备种类很有限,实训的内容不够丰富。使学员的知识框架不完整,掌握的内容不成体系。

二.一体化教室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建设目的

1.基本概念:所谓电气检修实训一体化教室是指将传统的实体检修、基于软件的虚拟检修和多媒体演示手段相结合建设成的多功能教室,与一般意义上的一体化教室区别在于它同时具备多媒体教室、仿真教室和实训教室三种功能。

2.建设目的:基本目的是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弥补传统实训教学的不足。提高实训效果,提升培训水平。

三.建设方案:

1.硬件配置:硬件配置主要有四部分构成:

①实体检修设备:包括待修设备、配套检修工量具、测试仪器、工作台等。完成实体操作功能。

②多媒体演示设备:包括计算机、投影仪及音响设备等。用于完成教师的理论授课,多媒体资料演示等。

③学员用计算机:用于实现学员的虚拟检修操作、理论考试、虚拟操作考试及在线技术交流等功能。

④实物模型及挂图等:用于展示设备结构、设备接线等。

2. 软件配置:软件配置主要有三部分构成:

①仿真检修软件:该一体化教室将采用我校研发的《变电设备检修多媒体资源库》及《配电设备检修多媒体资源库》两套检修仿真软件。能实现山东电力集团公司所属各供电单位一次设备典型型号的虚拟检修操作训练及考核。

②多媒体资料:由我校已经够买的多套音响资料和自制课件组成。能实现设备基本理论,检修工艺流程等内容的讲解及演示。

③在线交流及远程教学软件:采用技术交流论坛实现在线交流功能,采用基于B/S的远程教学软件。实现远程学习及考试。

四:效果分析

1.通过一体化教室的使用,可以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整合。可以较好地解决电气设备检修实训的教学效果问题。也有助于理论授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的流动和交流,共同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及培训能力。

2.充分发挥实体操作的优势:所有的培训最终是要落实到实体操作上,实体操作具有它的不可替代性,通过虚拟检修及多媒体资料演示等手段最终是为了提升实体操作能力,采用一体化教室,保留了实体操作,能充分发挥实体操作的优势。将原来的学习性操作,变成更具价值和效果的验证性操作。

3、可以增强理论培训效果。能够使学员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常用电气设备的应知知识。

4.可以部分解决培训设备滞后现场设备的困境,利用软件开发速度快,投入成本小,更新容易的特点,不断跟踪现场的技术发展,丰富培训内容,提升培训的针对性和先进性。

5、可以增强鉴定的科学性和说服力。更加贴近现场实际来考核鉴定,真正反映学员解决实际问题,应对复杂情况的能力。使鉴定更有说服力和科学性。充分发挥鉴定对学员学习的导向作用。真正促进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和针对性,提高工作能力。

6、可为学校节省大量的设备及场地的投资。通过虚实检修结合,减少了实体设备的操作次数,延长了设备寿命,而且减少了备品备件及消耗性材料的使用量,降低了培训成本。通过虚拟检修可以减少操作工位,节省场地投资。

五.结语

第8篇:电气的实训目的范文

论文摘要:针对山东半岛削造业的建设发展需要,分析生源现状,加快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实施产学研结合,完善以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突出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

为了贯彻落实《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威海市“十一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围绕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任务,提出了发挥我市海洋资源优势,重点发展船舶工业的战略。在造船业中,船舶电气技术是最核心的专业技术,与船舶电气技术相关的工作岗位是最关键的岗位之一,因此将船舶电气工程技术专业作为重点建设专业,是服务地方经济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高职教育实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提升办学层次的有利保障。

1社会需求调查及现状分析

1.1威海船舶工业企业急需应用型高级技能人才

威海市已经成为山东半岛最重要的修造船基地。船舶制造业是技术密集型的产业,需要大量素质高、能力强的船舶电气设计建造技术人才,但是,船舶电气工程技术专业人才非常短缺。目前,山东省仅有两家职业院校培养该专业学生,专业人才的供给与巨大的市场需求形成鲜明的对比。通过对威海市的修造船企业的调研,主要修造船企业对船舶电气工程技术人员的需求量每年达120余人。

1 .2专业建设基础

为适应威海市及周边地区船舶修造业的需要,我院根据人才市场需求,已开设的相近专业有8个,相近的专业基础课已能成熟开出。经过多年的教学和科研实践,特别是经过我院的国家示范性专业建设,积累了丰富的专业建设经验,奠定了坚实的师资基础,同时,也配备了先进的实验实训设备,为顺利开展本专业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我院现有实验实训条件充足,有可共享利用的校内实训基地1个,拥有电子与电气技术基础实训室8个,可以完成船舶电气工程技术基础课程的部分实训课题。

2我院近两年船舶电气技术专业生源情况

我院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招生范围面向全国,2008年我院船舶电气专业面向全国招生S4人;作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2009年我院纳人国家单招试点院校,船舶电气工程技术专业面向全国多个省份招生100人,其中包括山东省内单招43人,生源充足,单招学生执行力略差,但在创造力和社会能力方面都具优势。该专业实现了以高质量教育教学为提高就业率和提高就业层次创造条件的良性循环。

3实施船舶电气专业教学改革的具体内容

我院船舶电气工程技术专业建设的思路是“1个创新、3个加强,1个确保”,即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切人点,加强课程建设,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确保工学结合模式的有效实施。

3 .1完善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主旋律下,以船舶工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为依托,以实际工程项目为载体实施情境教学,采用“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和自主性,规范教学过程与考核标准,建立一体化的课程标准,完善以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工学结合的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具体做法是,将船舶电气工程技术专业相关职业标准、行业规范、岗位技能要求以及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工艺及时融人教学之中;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核心专业课程,按照一体化教学模式施教。

3.2程体系改革与课程建设

按照“准确定位、夯实基础、提高能力、培训到位”的理念构建船舶电气工程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通过企业调研和职业岗位分析,对学生的就业岗位和所应该具备的职业能力进行准确定位;为了拓宽就业渠道和增强专业发展后劲,在课程体系构建中注重夯实专业基础课程,保证基本理论的系统性;注重能力培养,通过岗位分析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适合于一体化施教的核心专业课程和基础平台课程的实训课题,使学生就业能够尽快适应岗位要求,达到能力提高和培训到位的目的。

3.3师资队伍建设

本专业现有专业教师11人,根据对现有教师队伍的分析,我们提出了按照“优化结构、提高素质、培养骨干、造就名师”的原则,选派专业教师到国、内外学习先进的专业技术,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先进课程开发技术,拓展专业视野,增强专业教学资源的整合能力。利用校内外资源,培训专业教师的一体化教学能力。制定“择优聘请、相对稳定、适时调整”的兼职教师管理制度。实现教学团队结构的优化。争取在2011年师资水平达到院级优秀教学团队的标准,2013年达到省级优秀教学团队的标准。

3.4实验实训条件建设

船舶电气工程技术专业可以利用示范性院校建设已经完成的电子技术等专项技能实训室,但是船舶电气专用实验室及设备还没有,根据船舶电气工程技术专业建设与发展的需要,以培养学生对船舶电气设备的安装、检修、报验与管理等能力为主线,本着先进性、实用性和体系化的建设原则,需新建基本技能实训平台一船舶电工工艺训练室一个;船机拖动控制系统实训室、船舶自动控制系统实训室、船舶电站专项技能实训室3个和集控室、辅机实训室等综合技能实训平台(在船机制造与维修专业建设方案中);新规划一个船舶电气创新工作室,以满足师资培养及科研的需要;使船舶电气工程技术专业的实训条件得到完善,形成五位一体的实践教学平台。船电专业实训室建成后可以同时承担船舶电工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任务。

3.5顶岗实习运行管理机制建设

半年的顶岗实习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既是刘一学生所学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检验,也是一个再培养的过程,又是与社会生产实践接轨的过程,积累了学生的生产现场经验。为确保顶岗实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顶岗实习由学院、企业、学生三方共同参与完成,学院负责顶岗实习的组织和协调,学生是完成任务的主体,企业是保证完成任务的最关键的一方。

第9篇:电气的实训目的范文

技工院校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实用型的技能人才,满足社会的迫切需要。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各类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实践教学方面进行了改革与创新,创立先进的教学理念,改革传统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与行业需要。在教学中尝试引入了CDIO理念,并将CDIO项目教学法应用于电工实训教学中[1]。

1传统电工实训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电工实训是对电气类专业学生进行综合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传统的电工实训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1)教学内容落后。 电工实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这门课程所涉及的知识范围较为广泛。传统实训项目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没有与时俱进。诸如安全用电、常用电工工具与工艺、室内配线工程及电气照明器具的安装、电机的电气控制等都是传统内容。旧的内容如何体现新的发展需要进一步挖掘。

(2)实训教学方式的落后。 很多的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无法被调动起来。除传统的教学手段外,还应该引入诸如多媒体技术、实物展示、展板介绍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否则学生很难将注意力集中在实训课堂中,学习效果必然受到影响。

(3)教学理论落后。传统的教学理论主要是以知识点为主,按照各个模块内容,进行实训项目的安排。诸如电动机的电气控制或是室内配线工程等,老师讲解知识点,操作要点,实施步骤。然后由学生按部就班的执行,然后老师验收、评分。这种模式实质是还是一种“填鸭式”教学,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 CDIO理念及项目教学法

2.1 CDIO的引入

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它是由麻省理工学院等四所大学通过几年的研究、探索和实践建立的一种先进的工程教育模式。它以产品研发到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和获取工程能力。

2.2 CDIO与项目教学法

CDIO的理念是尽可能采用接近工程实际的综合性设计项目进行教学,项目教学法,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将需要解决的问题或需要完成的任务以项目的形式交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个人或小组协作方式,在特定的时间内,由学生按照实际工作的完整程序,共同或分工完成整个项目。项目教学法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实际经验为中心,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就是CDIO理念所提倡的理论知识、协作能力、个人素质和工程系统能力4个层面上进行综合培养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完成一个个项目的过程中,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逐步培养克服困难的毅力,提高主动学习、收集信息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通过对项目进行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等。实现课程的“做中学”,提高学生的工程能力[2]。CDIO的理念就是通过开展项目教学的模式,使学生从内容各不相同的实践项目中学到的方法和能力是一样的,不仅是着眼于掌握所涉及的具体知识而是更要得到综合能力的提高。

3基于CDIO理念的应用与实践

将CDIO的理念应用于实训教学中,以实训项目的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的过程培养学生。

3.1培养学生的构思能力

通过给出各个项目任务的需求与目标。让学生组成团队进行方案的构思与讨论。布置一些实训项目,诸如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的实现。学生根据选择的实训项目组成团队。开课时通过适当的安排和组织,给各团队充分的自由,不加任何限制,让团队成员集思广益,提出实训项目的构成想法。如正反转控制线路有几种,每种的优缺点。当有人提出想法后,其他人就会受到启发,也提出一些想法。通过集中讨论与发散思维相结合,诸如“头脑风暴法”等,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并根据实际项目需要进行构思,实施。通过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并根据指导老师的建议共同完善,最后完成实训项目的最佳构成方案。

3.2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

在确定项目方案后,就要进行项目具体设计。对于电工实训项目的具体设计,主要是工程设计。诸如室内配线安装项目,在构思好相应的功能与需求后,就要进行相关的设计。例如白炽灯的双联开关控制电路,照明配电盘合理分配负载的设计,开关插座的控制线路设计,总体电路设计、布局图。

3.3培养学生的实现能力

设计经过评审后,就进行实现环节。实现环节就是根据项目的设计,考虑器件的选型、布局,线材的选择,以及安装图纸。对于电气控制线路要求输出电气线路的安装图、电气接线路,并且符合相关的规范与工艺要求。实现能力还包括项目的动手能力,团队合作力,沟通与协调能力,以及调试与问题处理能力。

3.4培养学生的运作能力

最后项目实现后,要做好项目的展示工作。通过项目团队推选主讲人,团队共同参与项目演示,对项目的设计思路、关键技术、工作原理、工作过程、存在的问题等内容进行公开汇报。通过PPT讲解,现场操作。由学生主讲,老师点评,不仅可以巩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而且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创新能力、举一反三能力。

3.5 CDIO理念教学应用的效果

(1) 深化了知识的理解。通过CDIO的教学模式实现,在“做中学”,使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

(2) 培养了实际操作能力。通过CDIO 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增强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意识。使学生明白,我要做什么,我应该怎样做,如何做得更好。

4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