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幼儿园环境概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我国民办幼儿园的数量不断增加,与公办幼儿园一起发展,为我国教育事业改革与进步带来了很大帮助。本文就将针对民办园与公办园中,家长教育需求的差异与共同点进行简要分析与阐述,以期探究出民办园未来的发展方向,从而不断提高我国学前教育办学的整体水准。
关键词:
民办幼儿园;公办幼儿园;家长教育;需求比较
实则民办园与公办园,都是当前家长为孩子选择学前教育的重要形式,二者在教育目标上并没有太大的差别,只是在一些家长心中,普遍认为民办园收费较高且环境不如公办园好。实际上,二者之间的差距并不算大,只要客观分析出家长内心的需求并且按照家长需求进行改进,必然可以有效开展对家长的开导工作,同时也可以提升民办园和公办园的教育教学质量,确保每一位适龄儿童都可以享受到健康且良好的学前教育。
1幼儿园发展情况和家长教育需求的概述
1.1幼儿园发展情况:
幼儿园在近些年来的发展速度相当快,且在我国的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办学质量也在不断提升。无论是民办园还是公办园,其办学目的都是为了教育学生,使得适龄儿童可以接受到相应的良好学前教育。可是在两类幼儿园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确实有许多家长认为民办园与公办园之间有着很大差别,许多家长都原意费大功夫将孩子送入公办园当中。因此在公办园的办学质量、入学门槛、入学费用、入学手续等方面也发生了变化。许多公办园近些年来不断提高招收幼儿的门槛,且将门槛费设置极高。有些地区还必须凭借所谓的关系才能将孩子送入公办园学习,这种种现象都已表明,家长对公办园的期待更高,对民办园的重视程度则相对较弱。
1.2幼儿园家长教育需求的概述:
幼儿园家长对教育的需求,主要体现在该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水平以及整体环境两个方面。由于幼儿园承载着对一个孩童的基础教育工作要求,所以往往家长都会严格看待幼儿园的办学实力。而大多时候,家长的教育需求可以从对教师队伍的需求、对幼儿园课程设置的需求、对幼儿园教育支持的需求以及对幼儿园入园相关要求的需求几个方面入手。这些需求方面都是当前家长比较看重的内容,更是决定民办幼儿园与公办幼儿园办学差异的主要表现。
2民办幼儿园和公办幼儿园家长教育需求的差异分析
2.1对教师队伍需求的差异分析:
民办幼儿园与公办幼儿园家长在教师队伍需求差异方面的表现也是相当明显的。公办幼儿园的家长比较看重教师的责任心与爱心,其次还更关注教师的年龄。但是民办园家长则更加看重教师的专业素养与教学水平,位居第二的才是教师的责任心与爱心。这就足以说明,民办园家长更加注重孩子的科学文化水平是否有所提升,而公办园的家长则更加注重对孩子的综合教育与管理。
2.2对课程设置需求的差异分析:
按照传统幼儿课程来看,在课程内容需求方面,公办园的家长相对比较传统,更加注重传统拼音、珠心算这类基础课程的安排与基础能力的训练,其目的就是为了孩子可以在之后的学习过程中,有效与未来的课程相联系。而民办园的家长则更加注重对孩子综合素养的提升,比如希望孩子可以学习唱歌、舞蹈、绘画、手工这类提升个性水平的特色课程。所以,这就足以看出民办园的家长注重课程的差异性与多元化,而公办园的家长则更加注重对孩子的传统教育。
2.3对教育支持需求的差异分析:
相比较前两项需求而言,家长对教育支持的需求则普遍趋于一致。家长普遍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产生了共鸣与担忧。许多家长在处理与孩子之间的关系问题时,表示不知道应该如何与孩子相处,如何做孩子的朋友。因此,无论是公办园还是民办园,家长都希望可以获得更多的育儿经验,也希望可以经常与其他家长进行交流,从而有效开展对孩子的启蒙教育活动。
2.4对入园需求的差异分析:
从入园需求角度分析,民办园与公办园家长产生了较大差别。大多数民办园的家长都认为民办园收费较高,因为民办园不同于公办园有着规定且统一的收费标准,所以费用差别不大。此外,因为民办园的办学方向与公办园相比还有所差别,除了传统的入园费以及相应的餐食费之外,还有许多特色课程都需要另外收费。所以,许多民办园家长格外看重幼儿园的收费标准,也更希望民办园可以适当规范以及降低收费标准,从而减轻自身的工作压力。民办园家长看重孩子的生活环境范围大小,而民办园家长则更加注重安全性、卫生性等细节性问题。究其原因,二者产生不同的关注点主要是因为两类幼儿园在实际办学过程中所产生的差别而出现的。公办园经常出现一个班中,人员数量较多的现象。所以家长不免会担心孩子的自由活动场所是否足够,是否可以满足孩子的日常活动要求。而民办园家长之所以关注卫生、安全问题,是因为许多民办园为孩子的提供的食物、住宿条件等,都不符合安全卫生要求,质量问题令人堪忧。
3需求的共同点分析
民办幼儿园与公办幼儿园家长在教育需求方面还是有所相似的,其目的都是为了给孩子提供一个更为良好、健康、和谐的生活与学习环境,从而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受到良好的启蒙教育。首先,两类幼儿园家长都希望在入园门槛、入园费用等方面严格把控,给每一位入托儿童一个公平公正的机会,使得幼儿都可以享受到公平、良好的教育。其次,无论是公办园还是民办园,家长都希望孩子可以在宽敞、安全、卫生的环境中成长。幼儿园要确保给孩子提供的食物安全且营养,同时还要保障孩子的生活与学习空间得到保障。给孩子更广阔的自由发展空间,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再次,民办园与公办园的课程设置应该相互结合,除了要满足拼音、汉字、珠心算这类基础课程教学之外,还应该注重对幼儿的能力训练。引导更多家长对孩子进行特色训练与教育,进而适度开发出适合幼儿特点,突出学生个性的课程,打造更有特色的幼儿教育。最后,完善与更新教师的队伍结构,不仅需要有年老的教师传授教学经验,更需要不断引进年轻教师,这样才能使得教育教学更加具有活力,从而使得幼儿更加向往幼儿园生活。
结束语:
民办幼儿园与公办幼儿园的家长在教育需求方面存在差别,但是二者的目的都是为了让孩子享受到更好的教育。所以无论是民办园还是公办园都应该着眼于未来发展,不断提高教师水准,提升学前教育的整体水平,满足家长的个性化教育需求,进而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少年儿童。
作者:尹琳媛 单位:青岛大学
何为幼儿园环境?我们从狭义上来说,幼儿园环境实际上就是指能够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起到一定影响作用的一切精神层面和物质层面上的一切事物的总和。在心理学家皮亚杰观念里,他认为所谓人的潜能实际上就是人的一种适应于外界的能力,而环境是影响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就目前而言,由于人们对教育的关注愈来愈密集,而作为幼教的工作们,就环境因素而言,更是希望能够有效地创设出合理科学的幼儿园环境,积极地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孩子的在成长过程中,由于幼儿的心智才刚刚发展,他们不可能是成熟的,极其受到外界事物对他们的影响,其中幼儿园环境就是其中一种重要的影响因素。因而加强对其的创设就显得尤为必要[1]。
2幼儿园环境创设的重要支持分析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观念的更新,对于幼儿的教育越来越受到广大人民的重视。其中对于幼儿环境的创设也更加看重。教育部为幼儿园的教育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指导性纲要中,已经明确地指出,幼儿园环境应当充分地从幼儿园的多方面的发展为其提供良好的条件。在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中,其创设的思想应该以幼儿发展为本。在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中,一方面我们有必要积极地贯彻教育部在2001年所颁布的指导性纲要中的一些规定,与此同时,还应该积极地对幼儿进行全面了解,充分地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认识到环境资源的教育价值功能。采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幼儿跟环境进行相互的作用,促使环境发挥好积极的教育功能。真正做到利用环境促进幼儿身心能够健康地发展。从这层意义可以发现,在幼儿园创设良好的环境已经势在必行,尤其是在幼儿园中所展开的墙面环境的创设为其中重要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醋精幼儿的身心健康地发展[2]。
3平面设计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充分应用
平面设计具有专业性和艺术性,沟通和表现的方式主要是以视觉来展示。平面设计通过使用文字、图片以及符号等方式来实现。下面重点从创设的形式要求、创设中的造型表现、创设过程中的色彩运用这三方面给予论述展开。
3.1创设的形式要求
在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中,第一要素就是要遵循形式美。并且在形式上最大可能地凸显出平面设计的完整美、平面美、程式美和空间美。①设计中的完整美。这里所说的完整美,既要在画面内容上表现出一种完整美,还要在表现的形式上体现出一种完整性。在平面设计中,其画面的物象功能和画面的构图,都必须修复地体现出韵律、和谐以及均衡。②设计中的程式美。所谓的程式美就是要求画面具有形式和内容两个层面上的和谐统一。在画面的形象上,要积极向上,充满童趣。在色彩上要吃饭滴体现出朝气、活泼,以及生动和明快。而在构图层面上,必须具有秩序感和节奏感。③设计中的平面美。由于幼儿园图案不适宜用写实和逼真的立体设计,在形象上适用一些灵动、幼稚、简单的图案。在处理手法上,多用一些“透叠”手法展开,对典型性特征非常看重,所追求的就是一种平面美感。④设计中的空间美。在幼儿园环境设计中,其目的是为了给幼儿积极地营造出一种比较愉快轻松的范围。所以,在平面设计中,不应该将画面处理得过于拥堵,有必要设计许多“留白”。故而,在空间造型过程中,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必须处理好形象之间的虚和实的有效结合。
3.2创设中的造型表现
由于幼儿园的小朋友对于世界的认知很欠缺,他们对很多事物不能够理解。故而,在幼儿园的环境设计中,有必要使用一些幼儿能够理解的文字和图片。比如卡通动物和花草,还可以是一些行为规范和礼貌用语。当幼儿在接触墙面过程中,他们就会被平面设计中的内容所潜移默化。①在造型中,主要是通过点和线以及面等这些基本元素进行造型。所以在图案造型过程中,应该采用曲线、圆点和椭圆形和圆形等来造型。在造型中,尤其要着重对点、线、面三者的合理运用,充分地对图案视觉效果给予丰富,促使装饰性得以增强。②在幼儿园环境创设过程中,对于图案的造型,必须有一定的组织形式。在组织过程中,可以通过墙面的用途、形状和面积等因素来选择组织形式。可以运用适合纹样、单独纹样、连续纹样等。③在进行造型过程中,其表现技法应该多样化。由于不同的技法和材料所产生的视觉效果是不一样的。常用的一些方法有:拼贴、刷绘,以及晕染、平涂、线描和点描等方法。
3.3创设过程中的色彩运用
幼儿对于色彩的感受能力较好,在设计过程中,色彩的运用尤为重要。作为幼儿环境创设的平面设计人员,有必要对幼儿的性格特点给予充分地考虑。积极设计出在造型上优美,在色彩上艳丽的依稀图案。这样做的目的在于积极营造出一种愉快轻松的良好的氛围。在这种美的氛围中,让幼儿在这种环境中享受美,并在这种环境中提高审美的水平。在幼儿园环境创设过程中,色彩是墙面环境创设中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应该充分地运用色彩中冷暖色调,根据需要在不同的地方采用不同的色彩[3]。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幼儿园环境创设过程中,合理科学地应用平面设计,能够为幼儿园创设出良好的情绪氛围。这些氛围有助于儿童身心健康地发展。促进幼儿们的生活经验得以丰富,尤其是幼儿的动作技能能够得到有效提高,真正达到促进幼儿的发展。
作者:邢夏婕 单位:石家庄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唐园园.浅谈平面设计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应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3(16):55.
摘 要:本文在系统概括陶行知生活德育思想的基础上,深入发掘陶行知生活德育思想指导当前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可行性,以期为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真正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提供助力。
关键词:陶行知;生活德育思想;幼儿园;教育活动
陶行知毕生致力于中国学前教育现代化事业,鞠躬尽瘁,爱满天下,以其先进的教育理念、深刻的教育理论、丰富的教育实践为中国早期幼儿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提出“生活即教育”的理论观点,不仅强调了幼儿教育的现实功能,而且始终关注幼儿教育的终极目的。陶行知生活德育思想历久弥新,对我国现阶段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开展具有深刻的启发与指导意义。
一、陶行知生活德育思想概述
“生活即教育”理论的形成不仅来源于陶行知对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批判性继承,也蕴含了陶行知对西方先进教育理论的思考感悟,在矛盾冲突与思想碰撞中,陶行知融合了抗日救亡、教育救国、教人做人等爱国教育思想,最终形成了生活德育理论,实现了道德情感修养与知行合一教育原则的共融共享。
陶行知生活德育思想离不开生活与德育的结合,即以生活为中心展开幼儿道德教育,引导并鼓励幼儿亲自参与、体验德育过程,以期塑造具有真善美人格的幼儿,将德育要求内化为幼儿自觉主动的认知认同,进而外化为做事求真、做人求善、人生求美的原则要求。
在不断修正与超越中,陶行知生活德育思想日趋完善,确立了重视家庭教育对幼儿人格与身体塑造的原则,并以家庭教育为基础,以幼儿园教育为重点,以社会教育为约束,以美育教育为补充的生活德育教育途径,使其具有实践性、大众性、发展性与适宜性等典型特征。
二、陶行知生活德育思想对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指导
1.从幼儿园教育活动主体看,面向生活,关注幼儿
陶行知生活德育思想的中心是幼儿,并将幼儿视为具有独特价值的存在,明确了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幼儿的主体地位。因此,在开展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应面向生活,力求使全体幼儿都能获得关注,享受发展机会。只有尊重幼儿,了解差异,给予每位幼儿参与和表现的机会,才能真正实现幼儿园教育活动面向全体幼儿的目标。
2.从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看,立足生活,科学设计
课程是幼儿园开展教育活动的载体,幼儿园教育的课程设置关系到幼儿教育质量。以生活世界的回归为主旨的陶行知生活德育思想,要求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课程设置必须立足生活,科学设计。一方面,改变传统课程目标服务未来的价值取向,以幼儿当前实际生活需求为指向。以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为例,教师可以尝试从日常生活着手,使美术活动中的取材、构思、创作等均贯穿生活元素,实现美术教育与生活教育的完美融合。另一方面,依据陶行知生活德育思想,优化并改进现有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陶行知重视学前教育现实问题的解决,反对笼统的、泛泛而谈的幼儿教育形式。
3.挠锥园教育活动内容看,源于生活,精心选择
生活德育思想这一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应源于生活,精心选择符合幼儿生活需求的内容进行设计与构建。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必须符合当地、当时的生活实际。例如,西北干旱地区的幼儿园不适宜开展“大米的由来”教育课程,而应开设符合干旱地区实际的相应农作物生长的教育课程。同时,幼儿园教育活动还应符合当时生活实际,寻找生活中蕴藏的幼儿教育契机,立足幼儿当时的生活。例如,随着季节变化选取具有地方特色的教育内容,展开幼儿园自然与科学教育,将教育融入幼儿生活之中。
4.从幼儿园教育活动环境看,利用生活,拓展场所
陶行知认为,生活与社会是开展幼儿教育的良好媒介与场所。拓展幼儿园教育活动环境,利用生活资源,打破幼儿园与社会的界限,能够改变传统禁锢的教育模式,开拓幼儿视野。这要求:一要实现幼儿园教育活动与社会生活的结合;二要实现幼儿园教育活动与家庭生活的结合,鼓励幼儿与家长配合共同探究自然奥秘,促进幼儿成长;三要更新观念,打破界限,创设与生活结合的幼儿园教育活动环境。
5.从幼儿园教育活动方法看,依托生活,激发兴趣
陶行知在其生活德育思想中倡导灵活的幼儿园教育活动方式方法,强调教师应不断创新教育形式,在实践中提升幼儿教育质量。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理念指导幼儿园教育活动方法要立足实践,实事求是。这要求幼儿教师应在教育活动中引导幼儿主动探究,以幼儿身心发展水平为依据,采取幼儿喜爱的“玩”的方式设计教育活动,鼓励全体幼儿积极尝试,探索新知。
三、结语
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我们应积极尝试以陶行知教育思想作为教育理论依据,鼓励幼儿以敏锐的眼光发现生活中的教育内容,去探究、去思考、去发现更为广阔的天地,从而构建幼儿园教育活动与幼儿实际生活的最佳结合模式,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首先,幼儿园环境并不满足幼儿的需要。一部分幼儿园并不是一开始就按照幼儿建筑的标准跟需求来设计的,而是一些工厂、住宅直接转化为幼儿园而不经过改造。其次,幼儿园并没有发挥建筑本身的教育功能。这是幼儿园环境设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对幼儿主体漠视,仅仅依赖课堂上幼儿教师讲授这般传统教育模式。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日益增长的幼儿环境需求跟落后的幼儿园环境现状的矛盾,已经迫在眉睫了。而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可以解决此问题,即幼儿建筑情境教育模式。就是把对幼儿群体的关注放到幼儿建筑环境空间的建设中去;并利用系统的、精致的环境空间来培养幼儿群体的创造性能力和社会属性。
2色彩设计的重要性
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曾说过:“儿童认识客观世界是从感知觉开始的。”没错的,幼儿认识客观世界首先就是从感知觉开始的。通过对缤纷的客观世界有了一个认识,即知识的获取跟积累,为以后进行更高级的心理以及思考活动打下基础。(例子)在所有的感知觉活动中,视觉的作用远超其他感知觉活动,而色彩作为视觉最重要的一个因要素,对幼儿的教育和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慕尼黑一心理学家花费了3年时间研究环境颜色对儿童学习、智力的影响。他挑选了一些天花板较低的房间,把共墙壁分别漆成不同的颜色,然后让孩子们在不同颜色的环境中玩耍、游戏和学习。结果发现,在那些所谓颜色“好看”的房间里(如淡蓝色、黄色、黄绿色和橙色),孩子们的智商比平时高出12点之多;而在所谓“难看”的房间里(如白色、黑色、褐色的房间),孩子们智商比平时低。研究者们还发现在那些颜色“好看”的房间里,孩子们玩耍、做游戏时,会变得机敏和富有创造性;而在那些颜色“难看”的房间里,则变得迟钝。研究表明,那些“好看”的颜色会使人的身体感到舒适,使人的的情绪均衡,行动变得灵活的协调。上述的的心理学理论证明,色彩环境对孩子的情绪、智力、情商都有着重要影响。影响主要分成两类:首先是促使兴奋、活跃的暖色调,如橘色能产生活力,诱发食欲;红色具有较大刺激性,它给人以灼烧感和奔放感。另一类则是冷色调,比如蓝色是一种很平稳、冷静的颜色。根据研究表明,3到4岁的儿童已经可以识别色彩的明度和色相了,5岁以后就可以识别全部色相和绝大部分色彩明度。所以,能否给儿童提供一个科学的幼儿色彩环境,将影响着儿童未来的发展状况,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下一代国民综合素质的基本水平。
3色彩设计理论概述
幼儿建筑环境的色彩设计涉及到诸多理论,如心理学、教育学、建筑物理学、生态学等。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幼儿颜色心理特点,从幼儿园室内环境对幼儿的感知觉、情绪情感、注意、记忆、思维、想象、意志等方面影响,探讨幼儿能力、兴趣、性格、需求等方面的发展。此外,幼儿园的色彩设计对幼儿的心理、生理、生活秩序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在幼儿园室内环境设计里,要通过色彩风格的协调,哭显出色彩明快清新、活泼多样的人性化设计理念,培养幼儿感知人的存在、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人与自然的和平共处等生物性能力。通过对幼儿园色彩设计理论概述可知,在幼儿园的室内环境设计的色彩搭配中,通过合理的色彩搭配要体现出尊重幼儿的自然天赋、引导幼儿的本性释放、激发幼儿的创造力等设计理念,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家庭关系、社会关系环境,给幼儿创造出活泼积极的世界、无拘无束的生活、充满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幼儿园。
4幼儿建筑色彩设计原则
4.1健康性原则
经有关专家研究表明,儿童相对较易被丰富的色彩吸引,所以,大部分幼儿园建筑都采用丰富鲜艳的色彩搭配。众所周知,色彩的影响并不完全都是正面的、积极的,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决定了其对色彩感知的敏感性与多变性,若处理不当会引起诸多负面作用。所以,在作业幼儿园环境色彩设计创设中,坚决反对单方面强调色彩的多样性,不利于儿童心理健康成长及其长远发展。
4.1.1合理使用纯色
经过调研,在国内有一部分幼儿园建筑设计片面追求高纯度色、高明度色彩对学龄前儿童的刺激作用,在环境创设中往往采用简单地大面积高明度,高纯度色彩的环境设计方式,而这种方式不利于儿童的长远发展。说到如何科学而又合理使用纯色,就不得不提到色彩的纯度。纯度指色彩的鲜、浊程度。纯度用来表现色彩的鲜艳和深浅。因色彩纯度差别而形成的对比称纯度对比。根据不同纯度关系的色彩对比效果,可以将纯度对比划分为强、中、弱三种纯度阶段,定为十二个级别标准。纯度弱对比在三级以内,纯度的差别小,视觉效果和形象的清晰度也弱,统一计划中对比,是五级以内的色彩对比。纯度中对比具有统一而又有变化的特点。纯度强对比是十级左右的对比,对比效果十分强烈,色彩能显示也饱和、鲜明、生动的色彩特征。所以,合理的使用纯色是幼儿环境色彩设计体系中极其重要的元素。
4.1.2分功能区使用色彩
目前相当一部分国内的幼儿建筑色彩设计为了单方面追求色彩的变化而采用杂乱无章的色彩体系,造成诸如“色彩污染”此类严重的问题,对幼儿的心理健康以及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说到根据功能分区合理使用色彩,首先要提的就是纯度的三个基调。即以高纯度色彩在画面面积占70%左右时,构成高纯度基调——鲜调;以中纯度色彩在画面面积占70%左右时,构成中纯度基调——中调;以低纯度色彩在画面面积占70%左右时,构成低纯度基调,即灰调。高纯度基调给人的感觉积极、强烈而冲动,有膨胀,外向,快乐,热闹、生气、聪明、活泼的感觉,如运用不当也会产生残暴、恐怖、低俗、刺激等效果,一般运用于儿童活动室,幼儿锻炼场所以及户外活动场所。中纯度基调给人的感觉是中庸、文雅、可靠,如在画面中加入5%左右面积的点缀色就可取得理想的效果,一般运用于儿童教室,公共空间等场所。低纯度基调给人感觉为平淡、消极、无力、陈旧、但也有自然、简朴、耐用、超俗、安静、无争、随和的感觉。如应用不当时会引起脏、土气、悲观、伤神等感觉。如加入适当的点缀色,可使画面产生理想的效果,一般运用于休息室,过渡空间等。纯度对比越强,鲜色一方的色相感越鲜明,因而增强了配色的艳丽、生动、活泼及注目。纯度对比不足时,如鲜弱对比,中弱对比,灰弱对比,由于因纯度过于接近,而易使画面产生含混不清的毛病。所以,根据不同功能区域的需求,来选择与之对应的幼儿环境色彩体系。正确选择对应的色彩体系,不仅可是使原功能区域的效果得到延伸,而且对幼儿身心发展起到有益的效果。
4.2特殊性原则
4.2.1受众群体的特殊性
笔者认为,国内有一部分幼儿建筑并不能真正的称之为幼儿建筑,我觉得它们被称之为“幼儿教室集成体”更为合适。记得听过一个故事,故事的背景是其中一方特别喜欢吃苹果,我们把他称之为甲;另一方特别喜欢吃橙子,我们把她称只为乙。甲每天从家里能得到一个苹果,他自己没吃,而把它送给了乙;而乙虽然不是那么喜欢吃,但是不好意思拒绝,就收下了。日复一日,终于在有一天,乙方不在接受甲方送的苹果了,她告诉甲方苹果并不是她喜欢的吃的。而目前幼儿建筑所处的境地正是与小故事不谋而合。一部分设计师只是单纯按照某一时段的市场需求或者自身偏好来设计幼儿建筑色彩,并没有真正了解到幼儿的真正的需要,并没有站在幼儿的视角来做设计。儿童不同于成人,有其特殊的心理感受,因此,在色彩设计上,既要保证色彩心理学的普遍法则,又要保证儿童的特殊心理。除了在建筑设计中运用基本的色彩搭配规律以外,更要符合儿童心理,在满足幼儿思维活跃、富于想象的要求的同时,注意幼儿对色彩的敏感性,避免出现过度刺激。通过色彩运用传达关的享受,充分发挥色彩在儿童成长中的积极作用。
4.2.2建筑功能的特殊性
我们少年时代大都在校园里度过的,校园环境不仅仅为少年提供了认识世界、学习教育、互相交往的物质环境,还偷偷地行使着“隐性教育”的功能,即以教化为目的的精神与文化职能。在幼儿建筑色彩体系设计中,要注重幼儿园本身的教育功能的设计,正如美国教育社会学家Philip.W.Jackson于1968年在其著作中所说的,让幼儿在学校环境中可以无意识地接受某种教育。
4.3趣味性原则
儿童的注意力相对成人容易涣散,同时又易被丰富的色彩变化吸引,因此,通过合理而富裕寓趣味的建筑色彩设计,避免儿童心理发展的多变性和幼儿园单调色彩搭配的矛盾,有利于保持儿童对园区的新鲜感和好奇心,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充分借鉴当代艺术的设计理念和抽象艺术的表现方法,充分利用人们对色彩的心理感受与情感,通过色彩的纯度、色相、明度等变化构造有趣味的空间。作为一种价值教育的道德教育既需要直接的显性课程,同时更需要校园建筑等隐性课程的辅佐。因为道德教育与一般的知识技能的培养有一个明显的区别,就是它要求形成一个良好的道德教育环境系统,并依靠这种环境的暗示性、熏陶感染力对人们的行为和心理产生综合影响。因此,人文素质和道德品质的培养离不开作为校园文化重要载体的校园建筑的陶冶。
5结语
关键词:幼儿园;区域活动;存在问题;对策
摘 要:首先对幼儿园区域活动进行了概述,阐述了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意义及原则。还提出来目前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原因,面对这些问题也提出了如何有效的搞好幼儿园区域活动,希望能对从事幼儿教育的老师们提供应有的帮助。
关键词:幼儿园;区域活动;存在问题;对策
近年来,幼儿园广泛采用区域活动的形式来展开相应的教育活动。对于幼儿来说,区域活动是自主的游戏活动,活动内容十分丰富,形式更加多样。这样幼儿就能决定自己玩什么以及怎样玩。区域活动还能体现教师教育的意图及要求,这样教师才能制定出活动的计划,改变活动环境,进而在活动中指导幼儿的活动行为,并激发出幼儿的兴趣,教师的积极实践还能促进幼儿全面的发展。区域活动也是一种自主性的探索活动还是一种师生互动的交流活动。它可以包容种类繁多的学习以及探索的活动,如设立阅读区域、故事区域、美工区域、音乐区域、建构区域、科学区域、益智区域等。
一、幼儿园区域活动概述
区域活动指的是在一定教育思想指导下,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活动场地、适当的材料、适合的玩具、学具等,让幼儿自主、自由选择活动内容,老师通过操作、发现和讨论来获得经验,发展能力的一种教育形式。幼儿园区域活动是根据教育目标及幼儿发展水平,教师有目的地创造活动环境,选择并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以操作和探索为主的方式,按照幼儿自己的意愿和能力,进行个性化自主学习活动。
1.区域活动的意义
有利于幼儿的自主性培养。通过区域活动,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活动区,不受教师的指挥和控制,从而幼儿充分体现了自主选择,这对幼儿在以后的自主选择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有利于幼儿的交往的促进。在区域活动中,有许多不同的活动区,每个区域都有许多幼儿,同一个区域的幼儿兴趣相同,共同的话题有很多,这无形中促进了幼儿的交往。除了和谐,在区域活动中,幼儿也会有争议、协商等,这对幼儿今后的社会性发展将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有利于幼儿初步的探究精神的激发。区域活动为幼儿提供了为他们探索的环境及材料,在这里他们可以了解蜡烛熄灭的原因、不同坡面的小车不同的下滑速度等科学经验。在活动中他们会像模像样地提出问题,这些初级的探索激发了幼儿对周围世界的探索兴趣,对培养幼儿探索精神有着重要意义。
2.开展区域活动的基本原则
积极互动,设置区域。区域环境的设置将直接影响到幼儿活动的效果,所以在设置区域时,我非常注重引导幼儿参与,从而充分发挥幼儿主体作用。
投放开放性的材料。区域材料投放也是开展区角活动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区域活动开展的物质基础,也是幼儿知识构建的依托。区域活动中,幼儿通在不断的主动操作材料来获取知识经验,从而获得发展。所以,区域活动中,教师应善于根据幼儿教育意图来提供符合不同月份目标的幼儿发展所需求的材料。另外,还需考虑材料的安全行、多用性和开发性。
以同伴的身份参与活动。在区域活动中,由于每个幼儿的能力、个性、经验水平不尽相同,兴趣、操作情况也有差异,所以,教师应在旁沉静地观察幼儿的活动,以便获取更为准确的信息,发现问题并针对出现的问题,适时参与幼儿的活动与幼儿共同探索,发现并解决问题,成为幼儿的支持者和引导者。
二、幼儿园区域活动存在问题及原因
1.对区域活动的认识不够
在实际的教学中,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对区域活动并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只是将区域活动作为补充形式辅助教学,可有可无。事实上,有的教师并没有实施区域活动,有的开展了,也以集中教育活动进行,并没有意识出区域活动较之其他活动不同之处、要求及独特作用,对其价值没有并形成正确的认识。
2.区域设置形式化
在区域的设置上,多数教师重形式、轻内容,在新异性多用功夫,想方设法为幼儿独具匠心的开设活动场所,只追求形式虽然表面新颖,但是内容陈旧,导致发挥不出区域活动应有之作用。除此之外,区域设置上,教师往往从成年人思维的角度设想,根据自己想法及意愿,基于教室的结构布置,活动位置固定、形式单一,不能吸引儿童。
3.投放材料不当
区域材料更换不频繁,使用周期长,材料使用了2个月了还未更换,甚至一个学期都毫无变化,这就不能吸引幼儿,更不用说主动参与活动了。另外,投放过多成品材料,幼儿创造性才能难以发展。再者,材料的投放忽略了幼儿年龄特征,无难易区分、无程序可言。区域活动需要每一个阶段需要有明确的目标,才能显示教育层次性。
4.教师的指导不当
在对区域活动的实践中,普遍存在着两种极端:过度放纵,过度干预。有过度放纵情况的教师,表现为在介绍了操作规则和一般的观察后,就让幼儿自己观察、自己操作。虽然儿童的自主性有了充分的重视,但是同时却忽视了幼儿身心发展的现有水平。这容易导致区域活动的观察和操作的无目的性和无效性。换言之,有过度干预的情况的教师,对活动的结果过分关注,以至于在活动的过程中一看到幼儿稍有不会或操作失误就直接告诉他们怎么做,或是帮着做,最后活动朝着自己预期的结果发展,却没有给幼儿自己思考的时间,这忽视了幼儿的兴趣、区域活动的延伸、深化。
三、区域活动开展的有效途径
对于区域活动开展中发现的问题,我们经过积极反思,从不同角度的审视区域活动开展情况,并逐步形成了以下对策。
1.加深认识
它是一种重要教育的活动形式,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有利于推进幼教的改革,使的幼儿教育真正的建立在幼儿综合实践活动基础之上,从而达到幼儿教育活动的根本性变革,促进幼儿素质的全面形成与提高。幼儿园领导及教师都必须认真学习并充分领会区域活动性质和特点,提高对展开区域活动有助于幼儿的身心发展有重要认识并以此指导区域活动的组织和开展,做到真正的理解区域活动同幼儿的自主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
2.明确教师角色的定位
区域活动的核心是教师与幼儿的角色关系,将直接影响到幼儿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习惯以至与生活习惯,从而影响区域活动的效果。根据调研,我们发现,由于教师角色定位不,导致幼儿园教育实践中关于区域活动的开展出现两种极端。一种是教师干预过多,限制了孩子的发展;另一种是教师完全不干预,放任自由,完全作为旁观者,直接影响到区域活动的质量。以此为例,各幼儿园要充分重视教研,使教师充分明确自己的角色并科学定位。教师正确引导幼儿进行积极主动的区域活动操作的同时,还需经常性,认真仔细地进行认真观察,并正确、合理评价幼儿活动,其中包括幼儿的兴趣所在、活动的水平能力、进一步发展的需求等。区域活动过程中,教师应采取各种策略相结合,做一名观察者,引导者及合作者,不断地为学生提供更加适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兴趣特点、奇心求知欲和探索欲望的活动,从而促进他们向更高水平发展,促使幼儿的主动活动得以实现。
3.因地制宜地组织开展区域活动
目前,许多幼儿园的场地、硬件设施等并不利于开展区域活动,但决不能说条件的限制而忽略区域活动的重要。幼儿园应该善于用现有办园条件,充分幼儿园潜力,积极开拓,设置活动性区域。另外,郊区幼儿园可以利用自身优势,例如:开发民间游戏以满足幼儿对游戏活动之需要。对于区域数量及规模可以针对班级具体进行设计,内容及形式可根据幼儿兴趣及需要来选择,最终实现游戏-知识-活动的整体目标,最大限度挖掘并发挥出区域活动对于幼儿发展的价值。
4.积极发展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评价的科学合理性,可以促进并提高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按照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观点认为:幼儿在民主平等的教育环境中,更能自由思考、自主探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表意见并获得新的发现和创新。对于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教师应鼓励、表扬、赞许,采取激励性的评价,从正面引导。区域活动评价,可以是老师评价,也可引导幼儿自评、幼儿同伴间互评。教师应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实际问题,适时采用合适的方法组织评价。在评价中,教师应尽量以肯定为主,通过教师评价、幼儿自评及同伴互评等方式有机结合,鼓励幼儿发现自身及同伴的优点或在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幼儿体会在以后活动中,自己应该如何加以改进等。通过推进区域活动高效、科学开展,使幼儿评价方式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庞丽娟.幼儿园游戏指导[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2]李季湄.回到基本元素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关键词] 德国;幼儿园教育;对比研究
[中图分类号] G511.9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1128(2008)06-0040-03
一、政府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
1.德国
在德国,幼儿教育机构可以分为州立、私人或教会举办等几种类型。所有幼教机构的运作经费绝大部分由国家提供。《德国教育民主化的基本原则》中称,保证一切儿童享有同等的教育机会,在一切教育机构里实行免费教育,并为生活困难的学生提供生活补助。《教育结构计划》中要求: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将其列入学校教育系统,3-6岁的幼儿被纳入教育体系的基础部分,属于初等教育范围,其中5-6岁的幼儿教育被列入义务教育。自此,不仅5岁以上的幼儿普遍入学,3-5岁幼儿入园率也迅速提高。①
2.中国
在中国幼儿教育实行在国务院领导下,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管理体制。但是一些地方领导认为幼儿教育“可有可无,可抓可不抓”,因此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幼儿入园率很低。据统计,2000年我国广大偏远山区,农村有50%-70%的幼儿得不到教育。② 2005年根据江西省对当地农村学前教育状况进行调查所获资料数据显示:江西安远农村入园率只有19.31%,寻乌只有18%,经济发展较好的丰城也只有46.4%。③
二、教育理念的差异
1.德国
(1)幼教人员的教育理念
幼教人员的中心任务是给孩子们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创造一种学习氛围,让他们将来能够发展成为有责任感的社会成员。幼儿园教育应对家庭教育起到辅助补充作用,帮助消除儿童发育缺陷,给他们提供各种广泛的教育、发展和培训的机会。
德国幼儿园的教育目标主要有:①培养幼儿有自己独立的观点,有主见;②培养幼儿敢说,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克服个别幼儿的害怕心理;③帮助幼儿认识周围的环境;④培养幼儿手工劳动的能力;⑤对幼儿进行音乐方面的训练,学唱歌、跳舞、培养节奏感;⑥培养幼儿熟悉各项生活规则,例如马路上的交通规则。④
从这些内容可以看出,德国幼教界很重视幼儿独立性似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2)家长的教育理念
“我很小,但我很快乐!”这是许多父母理想状态下的幼儿园教育的教育理念。由此可见父母更希望的是孩子有一个快乐的童年,能够快乐健康地成长。对孩子的培养方式应该是玩,通过玩来教会孩子。
2.中国
在我国,一些错误的教育理念依然存在。
(1)一些幼儿园的错误教育理念
有很多幼儿园依然“重智轻德”、“重智轻体”,把智育放在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强调对幼儿进行知识灌输。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很多幼儿园开展特色教育对幼儿进行“专项训练”,而很少关注到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
(2)幼儿家长的教育理念
很多家长依然怀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急切心情,要求幼儿园尽可能多地对幼儿进行知识传授。有很多家长把孩子送到一些打着“神奇算法”、“双语教学”、“专项训练”的幼儿园,希望孩子能够尽早成才,而很少注意幼儿生活得是否快乐。
三、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差异
1.德国
(1)贴近自然的户外活动环境
在幼儿园,室外有土坪、草地、斜坡、树木,不规则地摆放着沙石、水管、木桩、板条、粗棒、轮胎,玩水的设施极其粗朴,玩沙的工具包括了各种自然物,大自然离孩子们是那么的近。幼儿在户外活动的时候,活动量都很大,胆子也很大,爬高登梯,一点也不含糊。
(2)独具特色的室内环境
一是特色安静角。在德国的幼儿园教室里有一个独立的区域,这里被称作“安静角”或者心理调节室或休息区等。安静角是半开放和安全的,这里的设施比较简单,有小沙发、软垫和简单的玩具,诸如布娃娃和绒毛动物。3~6岁的孩子可以在里面翻跟头,也可以在里面与洋娃娃相拥,满足自己肌肤贴近的需求,幼儿可以在这里找到一种归属感和安全感。在上课期间,如果哪个孩子想独处,可以自行进入这个区域,老师不会干涉他,但老师会格外关注这个学生,因为他的行为暴露了他心理上的需求。而对于孩子来说,当他们玩累了的时候可以通过独自游戏和休息使身体疲劳得到恢复,神经疲劳得到缓解;当他们由于失败、批评、纠纷乃至误解而产生各种不痛快时,也可以通过“躲”在这个地方的独处,得到排解。
二是被分隔的活动室。活动室都被以各种形式所分隔。最小的空间是为幼儿独处或一对一活动所设;较小的空间则可以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幼儿在小组群活动中,倾听他人和被他人倾听,使沟通更容易进行;较大的空间使幼儿在大组群的合作中,通过协商、竞争、比较等行为,获得许多社会行为的基本规则;最大的空间往往在走廊或门厅,是整个校园的中心地带,各班各组的幼儿常在此自由交流,或在此集会。空间的分隔物灵活而多样,可以变化的矮柜、可以移动的屏风,可以放开和收拢的帐篷、可以随时拉开和关闭的布帘。
2.中国
(1)室外环境
为了孩子的安全,大大多数幼儿园的活动场是塑胶的或者是水泥地。到处都是整齐而单调的。没有太多的幼儿活动器具,没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像温室,一切都那样的人工化。
(2)室内
开放的空间,教室四周都摆满了橱柜。没有一个安静的空间。墙壁上除了一些简单的剪纸没有其他的装饰。幼儿的玩具也多是类似积木,汽车、飞机模型之类。儿童早已玩腻了,对方在一个角落里,很少有人去问津。
孩子天生地就喜欢树林、池塘、草地、野花、小鸟,然而在现在的都市生活中儿童几乎接触不到这些,而人与自然是分不开的,儿童也只有在与大自然的接触中才能使其稚嫩的心灵得到抚慰和陶冶。因此,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应该满足孩子回归大自然的需求。
四、教学形式的差异
1.在德国教学主要是以个别或小组的形式开展的
德国幼儿园是以小组和个别活动为主的,进行什么活动,幼儿自己决定,可以画画,听故事,可以到户外玩。对于午餐和午睡,老师也很尊重幼儿的意愿。比如,有的幼儿园提供三个午餐时间――中午12:00,下午1:00,下午2:00,由幼儿自己决定何时用餐。另外,幼儿园提供专门的地方供幼儿睡觉,每人一块海绵睡垫,如幼儿躺下去20~30分钟仍未睡着,他就可以起来出去玩。
2.在中国主要采用集体教学
我国的幼儿教育依然追求一种整齐划一。幼儿的一切活动依然采取集体进行的方式。在集体活动中,教师能关注到的是那些极其优秀以及比较调皮好动的孩子。因此,存在很多被忽视的儿童,他们由于长期不被关注而致使其心理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不利于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另外,幼儿在幼儿园的一切活动都是出自教师的指示,而不是他们的意愿,影响他们个性及其独特性的发展。同时,在一个备受束缚的环境中生活使得幼儿丧失了自由发展的空间以及快乐生活的权利。
五、家园合作程度的差异
1.德国非常重视家园合作
德国的相关法律对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的权利和义务都有明确规定。家长应有的权利有:(1)知道幼儿园怎样教育自己的子女;(2)了解幼儿园的政策和计划并可对此作出影响;(3)保护子女的受教育权利不受任何人剥夺和侵犯;(4)了解幼儿园在日常生活及教学中承担的责任。
家长的义务有:(1)保障子女获得同等的教育机会和合适的教育;(2)为幼儿园教育其子女提供必要的条件;(3)与幼儿园合作并支持幼儿园的工作。
为了全方位实行家园合作,德国各幼儿园一般都设置有家园合作的机构,并且让家长参加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与幼儿园的日常活动。每学期开学初,幼儿园都会与家长一起讨论制定本学期幼儿园工作计划。一般先由家长说出希望幼儿园开展些什么活动,然后幼儿园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学期工作计划。在日常活动中,只要是家长可以参加、愿意参加的,幼儿园总是持欢迎的态度,欢迎家长到幼儿园做“义工”。幼儿园全班性的活动与全园性的活动都邀请家长参加,家长不仅是作为客人参加,更多是以活动实施者的身份参加。
2.中国的家园合作仅停留在形式上
我国家长的参与幼儿园教育的程度大多停留在被告知上,被告知多少就是多少,透明的程度取决于幼儿园;在整个幼儿园管理过程中,家长多以旁观者、被管理者的身份出现。在家长的观念里,幼儿园教师是经过专业化训练的,因此把孩子交给幼儿园,孩子教好教坏都是幼儿园的责任,如果幼儿园有需要,家长会在幼儿园的指导下进行配合,很少有家长主动参与幼儿园活动。幼儿园也为了便于管理,常常大门紧闭,把其他人谢绝在门外。
六、分班方式的差异
1.在德国幼儿园内主要实行混龄编班
在德国,幼儿园在年龄编班上,有一个非常鲜明的特点――混龄编班。混龄编班就是将不同年龄组的儿童编在一个班(德国称之为小组)中游戏、生活和学习,每班不超过20人。这种混龄编班在德国全国范围内所有幼儿园中实施。德国幼教工作者认为混龄编班有利于幼儿之间的互相学习以及发展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他们认为:大小孩子在一起,大孩子会感到很骄傲,同时知道要去爱护小弟弟、小妹妹,而小孩子也可以向大孩子学到很多东西。
2.我国幼儿园主要实行同龄编班
同龄编班即是指把相差不超过12个月的幼儿安排到一个班集体内进行集体教学。我国目前大多数幼儿园就是采用这种分班方式。同龄编班存在很多弊端,例如,不利于儿童社会性发展,等等。我国很多幼教工作者也认识到了这一点,有些幼儿园开始尝试性地实施“间断性”混龄教育(是指幼儿园每周有一至两个固定的时间段,将几个年龄段幼儿的游戏、学习、运动和生活等活动贯穿于其中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但是由于其理论和实践都还不成熟,因此实施混龄教育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注释
①陶金玲:《德国学前教育特色》,《基础教育课程》,2004年第11期,第31页
②于会田等:《因地制宜,勤于探索――发展偏远山区,农村幼教事业有新路》,《早期教育》,1999年第7-8期,第4页
③许志勇:《影响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析》,《学前教育研究》,2001年第1期,第34-35页
④小鲁:《德国幼儿教育面面观》,上海学前教育网:省略/Age06Public/SPEAuditing/PostPreview.aspx?view&ContentId=115085
参考文献
[1]佚名.德国的幼儿教育.世界教育信息[J].2002,1:24-26.
[2]朱海霞.崇尚自然的德国幼儿教育带给我们的启示.当代学前教育[J],2007(5).
[3]王晓芬.国外幼儿混龄教育研究概述.幼儿教育(教育科学)[J],2006(3).
关键词:幼儿园 生活课程 渗透社会性教育
社会性教育对于幼儿园来说,是一个细化过程,是穿插在生活课程中的教学手段运用,从设计、组织、实施主题探究活动,把社会性教育与幼儿的日常生活、情感体现等联系在一起,让幼儿获取身体、知识、生活体会、社会性基本行为等多方的协调发展。
一、分析幼儿园生活课程渗透社会性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主题活动流于形式。在生活课程设置上,幼儿园课程设计有些不考虑现实生活背景,造成与幼儿生活严重脱节,内容难以让幼儿真正感受和领悟。尤其是在生活课程上,主题活动内容是教师选择的,网络是教师预设的,选择不切合幼儿实际生活的主题,使主题活动脱离幼儿主体,主题活动流于形式。譬如在小班第二学期生活课程教学中。没有开设与幼儿年龄相仿的课程,对幼儿出现争抢玩具、大声喧哗、乱丢玩具等问题没有及时引导教育,在社会性教育上对幼儿的礼貌、爱护物品,分享、合作等意识和习惯不够。
(二)社会性教育存在弱点。幼儿园生活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在社会性教育方面的引导很少,总是在绞尽脑汁让学生接受一些新颖、参与性高的游戏活动,有的甚至对幼儿坏的生活习惯不给于纠正,造成社会性教育没有落到实处。没有渗透基本的生活技能,比如盥洗、午睡、吃点心、整理自己的物品等一些常规性的生活教育,没有将幼儿园生活课程与主题活动、领域活动、区域活动、幼儿一日生活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社会性教育内容缺乏。
二、概述在幼儿园生活课程教学中的侧重点
(一)开展社会性主题活动。主题活动是在教师组织指导下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它具有综合性和开放性,既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也凸现了“以儿童发展为本”的理念,能帮助幼儿获得完整的经验,同时又注重了事物的横向联系。因此我们以主题活动为主线,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及社会性培养目标出发,把一个个既相互联系又互为依托的整合主题活动实施到我们的实践中,在班里开展“我爱………”的主题活动,通过幼儿园真大、老师像妈妈、哥哥姐姐喜欢我,你是我的好朋友等系列活动,帮助刚入园的孩子逐渐适应幼儿园生活,并喜欢上集体生活,为他们走进社会迈出坚实的第一步。在班里开展“我会听,我想说,我能画”等系列主题活动,让孩子们在充分自由的空间中,学会认真地倾听,主动地说,并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幼儿的自信心大大增强了,交往的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领域活动中融合社会性教育。领域活动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基本模式之一。有它的独立完整性,把它与主题活动相互配合,把社会性教育目标有机地融入到领域活动当中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比如在科学探索活动“斜坡滚球”中,让幼儿以分组的形式,合作滚球、记录结果,学习商量与协作的社会技能,在交流记录结果中体验分享。在瓦楞纸拓印的美工活动中,培养幼儿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体验成功与创造的喜悦。在语言活动中,为幼儿积极创设能说、会说、敢于说的环境与机会,促进幼儿积极、大胆、勇于展示自我、充满自信的社会品质的发展。在体育活动中,更是渗透大胆、合作、勇于挑战的能力训练,鼓励幼儿一次次地挑战自我、克服困难,养成不怕吃苦、不怕累的良好品质。
三、阐述幼儿园生活课程渗透社会性教育的方式手段
(一)生活环境的全面构建。幼儿园生活课程教学,通过实际环境教育,让幼儿在生活空间里感受生活,提升对社会的规范能力。充分挖掘每一个生活环境的亮点,精心设计,比如说在走廊、楼梯拐弯处、楼梯台阶、午睡室、窗台等等,随意摆放的萝卜、土豆、红薯、南瓜、葫芦瓜等,孩子可以发挥任意想象;在窗台、廓沿,放置一些小动物、植物、果实,供幼儿学习、探索,让幼儿看到蝌蚪变成青蛙,种子出土、发芽等一些生活知识,从而分享各自的看法,形成生活化的教育模式。
(二)日常生活动中渗透社会技能训练。杜威曾经说过:“教育是生活”。教育首先是作为人的一种生活过程而出现的。离开这一基本主题,生活就没有意义。我们把社会技能渗透于一日生活当中,以一日活动的各个生活环节为课程,把各环节之间的转换过程作为培养规则目标的重要内容来抓,把盥洗、午睡、吃点心、整理自己的物品等都作为教育内容。在培养幼儿生活常规教育中,两位教师互相配合,按整个生活的常规顺序,让幼儿分批进行,并养成课教而形不散的好习惯。所以常规的课程,有的是一天之内多次重复,有的是日复一日的重复,一旦幼儿形成,终身受益。
三、总结
幼儿园生活课程是以幼儿生活为主要教学目的,开展各种活动,也是幼儿踏入社会的第一步,通过在生活课程中渗透社会性教育,让幼儿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有效地促进幼儿社会化。
参考文献:
[1]杨斐然;从儿童社会性发展看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目标;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年第06期
[2]王美娟;社会领域教学活动导入策略初探;幼儿教育;2008年第Z1期 [3]虞永平;幼儿园社会教育与领域渗透;幼儿教育;2005年第09期
[关键词]幼儿为本;幼儿园;师德建设;“虐童”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2)08-0004-03
一、前言
近几年来,学前教育成为大家普遍关注的热点,同时,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师德建设也成为幼儿园管理及幼儿教师专业成长中备受关注的话题。然而,当前幼儿园“虐童”现象屡屡出现,从济南某幼儿园老师被曝虐待、体罚儿童,令儿童双手抱头下跪,到太原市蓝天蒙台梭利幼儿教师因幼儿不会计算“10+1”而对孩子施暴,再到浙江温岭蓝孔雀幼儿园老师拎着孩子双耳,将孩子提离地面,等等,其行为严重损害了幼儿的身心健康,令人触目惊心。
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儿童虐待指对儿童有义务抚养,监管及有操纵权的人做出的足以对儿童的健康、生存、生长发育及尊严造成实际的或潜在的伤害行为,包括各种形式的躯体和情感虐待、待、忽视及对其经济性剥夺。[1]可以明显看出,“虐童”行为对儿童造成的伤害不仅是生理躯体上的损害,更严重的是心理和精神上的伤害,而这些都潜在危害着儿童今后身心的健康成长。
“虐童”现象的出现,我们不禁要深思,我们的教育是怎么了?“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去哪里了?学龄前儿童自我保护能力弱,最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关怀,而在这个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虐童”现象的出现无疑给儿童成长的蔚蓝天空笼罩了一层乌云。社会各界纷纷针对这一现象进行反思并发表观点,本文认为“虐童”出现的最根本原因,是以“幼儿为本”的幼儿园师德建设的缺失。因此,从“幼儿为本”的视角来加强幼儿园师德建设非常重要。
二、“幼儿为本”的师德建设概述
(一)含义
1.幼儿为本
2012年2月10日,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并提出“幼儿为本”的基本理念,即尊重幼儿权益,以幼儿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幼儿的主动性;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保教活动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幼儿为本”是幼儿园教育的核心理念,珍惜幼儿生命,尊重幼儿价值,满足幼儿需要,维护幼儿权益,保护每个幼儿的全面发展等,则为“幼儿为本”的核心内涵。[2]
“幼儿为本”并不是“幼儿唯一”“幼儿万能”,要想很好地落实到实践中,关键还在于教师。教师的压力程度、工作满意度、情感状态等都影响“幼儿为本”理念的贯彻。因此,以“幼儿为本”的同时,还要做到“以人为本”,改善幼儿教师的工作环境、提高待遇、减轻压力等,以此促进幼儿教师的发展,贯彻落实“幼儿为本”的理念。
2.师德建设
《礼记》曰:“师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德之不修,学之不讲。”[3]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在履行教育职责时应遵循的思想道德准则和规范的总和。[2]师德建设,就是对教师坚持正确的引导,教育其树立正确的思想观、价值观、人生观,增强其教书育人的自觉性和以身立教的社会使命感。[5]《幼儿教师专业标准》中提出“师德为先”的基本理念,将师德放在重要位置,因此,加强幼儿园师德建设势在必行。
“幼儿为本”的幼儿园师德建设就是在师德建设中贯穿“幼儿为本”的理念,教师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做到自爱、自尊、自律,还要关爱幼儿,尊重幼儿人格。但教师在塑造自身高尚品格的同时,还应该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关爱和尊重。关注教师的利益,是师德建设的基本前提,我们不能脱离幼儿教师的切身利益去片面理解师德。因此,需要在“幼儿为本”的幼儿园师德建设中,形成民主、平等的精神氛围,相互理解、帮助、关爱和尊重,遵循公平公正原则。让孩子在爱的呵护下健康快乐成长的同时,不断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进而促进其专业化发展,让师幼共同成长。
(二)意义
1.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健康发展
“幼儿为本”的幼儿园师德建设,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幼儿教育上的具体体现,应该成为幼儿园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学龄前的幼儿活泼好动,爱模仿,好奇心强,情绪不稳定,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因此,幼儿教师师德的培养能够为幼儿塑造良好的模范形象,同时以幼儿为主体,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保障幼儿的安全,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关注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促进幼儿健康个性发展。在这样和谐的氛围中实施教育教学活动,有利于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健康发展。
2.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
“幼儿为本”的幼儿园师德建设将视幼儿为主体,并贯穿始终,促进幼儿教师加深对职业的理解和认识,关爱、尊重幼儿,促进其良好专业态度的提升。又在帮助幼儿全面健康成长的同时,丰富了教师自身的幼儿发展知识及保教知识,使教师对各领域的知识也得到了丰富和了解,从而促进其专业知识的积累。同时建立了良好的师幼关系,创设了良好的教育环境,使教师在和谐的班级氛围中合理安排一日活动,开展教育教学,促进其专业能力的发展。总之,幼儿园师德建设不仅是国家和社会对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自我成长的内在需要。
3.有利于加强幼儿园管理
“幼儿为本”的幼儿园师德建设是幼儿园管理的重要方面,也是“以人为本”的幼儿园管理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人为本”管理思想的本质在于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出发点和归宿是完整的人,其价值取向是尊重、信任和理解。[6]这是一种现代管理理念,能够促进管理中人的发展。“幼儿为本”的幼儿园师德建设帮助幼儿教师及其他幼教工作者提高自身道德素养,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帮助其实现个人价值,从而提高办园水平和保教质量,进而有利于加强幼儿园管理。
三、“幼儿为本”的幼儿园师德建设的实施建议
(一)幼儿教师自身方面
1.提高自身职业认同,树立坚定的教育信念
教师职业认同是当下教师个体对自己所从事的教师职业的认同程度。[7]当前幼儿教师对这一职业的理解和认识不足,对幼儿教师的专业性和独特性认同度不够,职业情感、意志及期望值不高,从而阻碍了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因此,幼儿园师德建设的实施要求教师充分认识到幼儿教师职业的价值,提升自己对教育、对幼儿的理解与认识,热爱幼教事业,还要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到幼儿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增强对幼儿教师的角色意识,树立坚定的教育信念,从而实现自身价值。
2.保持稳定良好的情绪,拥有健康的心理品质
幼儿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使他们承受来自社会、幼儿园、幼儿家长及自身发展等各方面的巨大压力,从而影响健康心理品质的形成。因此,幼儿教师应该在“幼儿为本”的基础上,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选择合适的宣泄方法,学会自我放松,自我减压,从而保持稳定良好的情绪。幼儿教师拥有健康的心理品质,可以促使幼儿心理健康发展,也是幼儿园师德建设的重要保障。
3.重视培养良好的师德,形成良好的儿童观
要想达到教育幼儿的目的,首先应该重视培养良好的师德。儿童是一个连续发展的独立的个体,具有差异性和特殊性。因此,幼儿教师自身要自爱、自尊、自律,做到为人师表,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了解幼儿的身心特点和发展规律,理解、关爱幼儿的健康发展。只有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倾听他们的声音,满足他们成长发展的需要,才能获得孩子的尊重和信任,自然而然达到教育的目的。
(二)幼儿园方面
1.在幼儿园管理中将师德建设落到实处
目前,师德建设已经引起国家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但是在许多幼儿园中,尤其是民办幼儿园,师德建设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成为幼儿园管理发展和完善的缺口。针对现在“幼儿为本”的幼儿园师德建设严重缺失的现象,幼儿园自身加强师德建设,完善幼儿园管理制度,刻不容缓。可以在幼儿园中成立师德建设小组,将师德建设安排到幼儿园管理日程中,定期组织教师开展道德教育,学习有关教育的政策法规,组织开展师德交流会,建立师德评价体系等,共同在师德教育活动中培养自己的师德素质,切实将幼儿园师德建设落到实处。
2.为幼儿教师创设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
幼儿园师德建设不仅需要幼儿教师自身的努力,也需要幼儿园营造良好的园所文化氛围。为幼儿教师创设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有助于他们良好的专业成长和自身价值的实现。因此,幼儿园需要为幼儿教师创设宽松、愉快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给予他们物质和精神上的关心以及情感和心理上的支持,多些人性化的管理,有针对性地帮助教师培养良好的心态,营造良好的人际氛围和心理环境。
3.关注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
成功的幼儿教师需要一个漫长的专业成长过程,幼儿教师在加强自身努力的同时,幼儿园管理者还要有针对性地帮助教师实现专业成长。充分发挥资深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帮助年轻教师积累经验、纠正错误,分析并解决在保教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提高年轻教师的责任意识和师德修养。积极组织教师培训学习,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总之,为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完善的支持系统,关注其成长。幼儿是最直接的受益者,同时也有利于幼儿园师德建设的实施。
(三)政府方面
1.建立健全幼儿教师队伍建设体系,提高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
真正的“幼儿为本”体现在以幼儿教师与幼儿的“关系质量”为中心的日常人际关系之中,因此幼儿教师的工作状态、生活状态、对工作的满意度、压力程度等都与幼儿教育质量息息相关。[8]因此,在公平公正的原则下,不能丢开幼儿教师的切身利益去谈幼儿教育。这就需要政府建立健全幼儿教师队伍建设体系,提高幼儿教师的地位和待遇,保障幼儿教师的根本利益,这对“幼儿为本”的幼儿园师德建设也是一个巨大的推动。
2.完善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建构幼儿园师德建设体系
新颁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秉承师德为先的基本理念,为师德建设的实施提供了很好的理论依据。但是目前我国的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并未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这就需要政府加快师德建设,明确幼儿教师的师德行为标准,将师德纳入幼儿教师聘任的基本条件之中,并将师德作为幼儿教师职称评定的依据,等等。同时加强教育主管部门的监管力度,以此促进幼儿园师德建设的实施。
总之,幼儿教师是幼儿园保教活动的直接实施者,是师德建设参与中的主要成员,是幼儿健康成长的启蒙者和引路人。只有提高幼儿教师的师德修养,加强“以幼儿为本”的幼儿园师德建设,才能保证幼儿健康全面发展,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1] 许维素.对儿童虐待研究分析的综述[J].社会心理科学,2004(2).
[2] 李季湄,夏如波.《幼儿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J].学前教育研究,2012(8).
[3] 张文修.礼记[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5.
[5] 高旭.加强师德建设 塑造完美人格 提高育人办园水平[C].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辽宁卷,2010.
2021年的元旦节就要来临了,为了让孩子们感受到新年的气氛,我们可以举办一些有趣的活动。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庆祝2021元旦幼儿园趣味活动方案5篇,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庆祝元旦幼儿园趣味活动方案1一、设计思路:
以“庆2020年元旦”为主题,让幼儿在欢乐自由玩耍的氛围下,家长和幼儿亲子同乐参与各项活动,体验节日的愉快气氛,欢欢喜喜地享受节日的快乐。本次活动,为幼儿和家长提供了进一步了解幼儿园以及亲子同乐参与活动的机会。
二、活动总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和家长感受到节日的气氛,共同分享节日的快乐。
2、让幼儿通过游戏表现自己,体验到努力就会有成功的快乐。
3、通过活动,感受到幼儿园大家庭的温暖,加深家园情、师生情、亲子情。
三、活动组织者:
__幼儿园全体教职员工
四、活动时间:
定于2020年12月31日上午8:00开始入园参与活动,幼儿分班在指定区域坐好。由于全园教职员工都要参与组织活动,请家长朋友们妥善做好安排(下午休息),谢谢支持!
五、活动地点:
幼儿园各班活动室内
六、活动对象:
全体幼儿(每位幼儿由一位家长陪同来园参与亲子活动)
七、活动组织形式:
采用分组形式组织整个活动,每组游戏项目由二至三位老师负责。
八、活动领导机构:
组长:园长
组员:全体教师
九、有关具体准备工作:
1、准备工作:
(1)布置活动场地,游艺内容。(活动内容要考虑到幼儿个体差异,让每个幼儿都获得成功并愉快参与)
(2)准备供幼儿和家长的亲子游戏若干。(室内)
(3)准备奖品。
(4)音响设施。
2、人员安排:
(1)班级负责:各班教师
(2)活动主持人:陈园长
(3)摄像师:__
(4)音乐负责人:__
(5)催场人员:__
(6)场地负责:__
(5)奖品兑换处负责人:陈园长
人员:__
(6)大门口安全负责人:__
(7)后勤人员:__
十、注意事项:
1、参加活动时不得拥挤、要排队等候。
2、活动时,不高声喧哗,不乱丢垃圾。
3、活动时要注意安全。
4、中大班幼儿在游戏中要能够谦让小班的小朋友。
5、每个表演,由指定老师专门负责。
7、邀请函由各班老师填好幼儿姓名和班级后提前一天
发给幼儿,提醒幼儿注意保管。
十一:活动流程:
1、7:30钟开始,工作人员在门口迎接幼儿家长,发放新年心愿祝福。
2、幼儿和家长将填好的心愿祝福卡贴到心愿祝福墙。
3、幼儿和家长凭老师发的邀请函开始到指定活动区域参加汇演
4、8:00所有的家长和小朋友一起陆续来到活动区域,
在指定区域站集合(各班有老师举班牌等候)。
5、宣布场内秩序
6、8:30演出正式开始
7、园长讲话
8、演出节目、亲子游戏
9、颁发新年礼物
庆祝元旦幼儿园趣味活动方案2一、指导思想
活跃幼儿园文化艺术生活,优化育人环境,陶冶师生的艺术情操,推动幼儿园文化建设。
二、活动口号:快乐生活、快乐学习、快乐工作、快乐成长!
三、组委会名单:
组长: __
副组长:__
成员:__及各班班主任。
四、前期工作内容及人员安排:
1、各班筹备节目,上报节目名单及串词。
2、主持人:__。
主持人负责写好主持词。
3、音响:明皓,提前准备好音响设备,负责安装播放。
4、录像拍照:__。
5、奖状填写、奖品准备:__、__。
6、统筹协调:__。
五、参赛内容及形式:
1、节目内容健康向上、具有时代性和校园特点,健康性、思想性与艺术性统一;
节目要体现集体力量,尽可能让更多的幼儿参与,不提倡“个人秀”。
2、节目形式:
(1)舞蹈:独舞、双人舞、群舞。
(2)歌曲:独唱(有伴奏)、对唱、小合唱、大合唱、歌伴舞。
(3)戏曲类:表演形式不限。
(4)相声、小品。(贴近学生生活,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5)时装表演;
(6)乐器演奏;
(7)配乐诗朗诵;
(8)其他形式。
4、节目数量:
一、二年级:每班2个,可有一个舞蹈。
大、中班:每班5个,可有2个舞蹈。
小班:4个,可有2个舞蹈。
5、每班精心准备节目,节目形式多样,不得重复原来演过的节目,每个节目不超过5分钟,提倡集体节目,必须让每个幼儿都有登台演出的机会。
各班自备MP3或VCD光盘及表演道具,演出服装与家长沟通自备。
六、节目上报及彩排时间与地点:
1、节目上报(电子稿):各班级将元旦文艺汇演节目及串词12月20日前交办公室主任党瑛处。
2、彩排时间与地点:12月30日下午在园内彩排,节目质量较差会裁掉。
七、评奖办法:
1、评委:__、__、__、__、__、__汇总分数)
2由评委打分,评出2016年元旦文艺汇演优秀节目奖和“优秀节目组织奖”。
3、设优秀节目一等奖2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3个,优秀节目组织奖一个。
八、活动要求:
1、各班主任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认真准备、积极踊跃参与,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节目主题鲜明,内容健康向上,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能展示新时期少年儿童的青春朝气和聪明才智。
2、各位老师可积极报名,借元旦之际抛开一切事务来放松一下心情,洗去一身的疲惫!展示自我、张扬个性。
九、未尽事宜,另行通知。
庆祝元旦幼儿园趣味活动方案3新的一年,新的祝福,新的期待。当小树又增加一个年轮,当春天又拥抱着大地,当冬天又露出灿烂的笑脸,时间老人领着我们又敲响了时间的大门。新的一年即将来临,为了让小朋友们过一个有意义的新年,大一班将举行庆元旦亲子联欢活动。
活动安排如下:
一、活动时间
20__年__月__号
二、活动地点
__幼儿园大一班
三、活动主持人
__老师
三、本班特色展示
1、英文报数,自我介绍。
2、珠心算表演展示。
3、选择游戏:“健康蔬果的秘密我知道。
”
四、亲子游戏活动
1、“我学你做。
”
游戏准备:动物或生活物品图片若干。
游戏玩法:教师提前做好各种动动物或生活物品的图片若干,家长和幼儿合作。分组比赛,由家长抽取
然后做出相应的动作或表情由幼儿猜。
2、“击鼓传花—猜谜语。
”
游戏准备:小球一个、小棒一个、谜语纸条若干
游戏玩法:教师扮演击鼓人,家长和孩子围成一个圈,教师背对着家长和孩子指令开始教师开始用小棒
敲打桌子,敲打声停止球也停止传递。拿球者上前抽取一条谜语纸条念出内容由大家猜。
五、歌曲表演展示
1、“我帮奶奶数鸡鸭。
”
2、“人人叫我好儿童”
3、打击乐:“新年好”
六、结束词
欢乐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希望的未来就在不远处等待,相信我们的明天会更加美好!__幼儿园新年联欢会到此结束,今天,这个快乐的日子将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里,为我们小朋友快乐的童年描上快乐的一笔,感谢各位家长的光临,我们衷心的祝愿大家新年快乐!也祝愿我们胜利幼儿园的明天更加辉煌,再见!
庆祝元旦幼儿园趣味活动方案4一、活动主题
迎接元旦——新年新气象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幼儿装扮新年环境,增添新年氛围。
2、锻炼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丰富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活动准备
1、剪刀、彩色纸、彩带、气球、打气筒、胶水、卡片。
2、背景音乐《新年好》。
三、活动重难点
装扮环境的方法和操作方法。
四、出示装扮新年环境的各种卡片或课件,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教师出示各种醒目、温馨、快乐的节日环境,激发幼儿装扮新年气氛的兴趣。
2、教师引导幼儿说出卡片上的环境是用什么材料装扮的?想想还有什么材料可以用来布置新年环境。
五、引导幼儿动手操作,布置新年环境
1、教师出示气球,引导幼儿探讨,气球该放到教室的哪个位置?要什么东西才能把气球固定起来?
2、幼儿说出要绳子可以把气球固定起来,这时教师出示彩带,引导幼儿探讨,怎样使我们的教室更漂亮?
提示:教师要引导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并将彩带用到适合的位置。如可用做好的彩带系到吹好的气球上,然后挂到教室的天花板上,这样教室上空就会飘起漂亮的彩色气球,还垂掉下来好看的彩带。
3、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教室的环境,指指窗户,让幼儿说出用窗花装扮窗户,才更显新年气氛。
4、教师出示已剪好的窗花,引导幼儿学剪窗花,引导幼儿小心打开剪好的窗花,贴到窗户上装饰新年环境。
六、提示
1、贴的时候要注意安全。
2、幼儿在装扮新年环境时,播放《新年好》的音乐。
七、欣赏新年环境,体验成功的喜悦
1、教师带领幼儿欣赏刚装扮好的新年环境,让幼儿逐一介绍自己装扮的环境,留下操作的足迹。
2、欣赏环境完毕后,教师和幼儿一起收拾教师,活动结束。
八、活动延伸
1、引导幼儿运用学到的装扮新年氛围的方法装扮家里的新年环境。
2、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给孩子照相,留下孩子成长的足迹。
庆祝元旦幼儿园趣味活动方案5一、活动主题
迎接元旦——精美贺卡
二、活动目标
1、为朋友制作贺卡,增加幼儿之间的友谊。
2、培养幼儿设计和制作贺卡的能力,提高幼儿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3、让幼儿说出贺卡的特征及制作思路,有利于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活动准备
1、小兔头饰、蜡笔、卡纸、剪刀、胶水、新年贺卡。
2、《新年好》背景音乐。
四、活动重难点
按照自己的想法制作贺卡,理解朋友之间的友谊。
五、活动过程
激发幼儿制作贺卡的兴趣
1、配班老师扮演小兔,告诉大家她收到了小熊送给她的新年礼物了——新年贺卡,邀请小朋友欣赏贺卡,引导幼儿发现贺卡的制作材料及贺卡特点,感受贺卡的美。
2、引导幼儿给爸爸妈妈或好朋友制作贺卡礼物。
新年快到了,小熊给小兔送了新年贺卡,小兔,也想给小熊送一张漂亮的新年贺卡,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给自己的好朋友也送一张贺卡呢?让我们和小兔一起制作贺卡吧!
在教师指导下,幼儿制作贺卡
1、教师出示用来制作贺卡的卡纸,向幼儿介绍要做成什么样的贺卡,在贺卡上画些什么图案?
2、教师根据构想,示范制作新年贺卡。
提示:教师在示范制作贺卡时,要用简短、准确的语言说明制作贺卡的操作步骤,示范动作要到位,让幼儿看清楚。
3、教师将制作好的贺卡展示给幼儿欣赏,引导幼儿说出贺卡的操作步骤,并交流自己制作贺卡的想法。
4、教师引导幼儿自由选择制作材料,按照自己的想法制作自己喜欢的新年贺卡。
5、贺卡制作好后,向其它小朋友介绍的贺卡,鼓励幼儿交流制作新年贺卡的方法,分享成功的喜悦。
六、提示
1、幼儿制作贺卡时,可播放《新年好》的背景音乐,也可以播放轻音乐,创设良好的制作环境。
2、可根据幼儿的具体情况,在贺卡写上自己的祝福语或贺词,并属上自己的名字。
七、引导幼儿交流送贺卡
1、引导幼儿说出想把贺卡送给谁?为什么?
2、送贺卡时,需要跟别人说什么?
3、教师和幼儿一起收拾教室,结束活动。
提示:收拾教室时,播放《新年好》的音乐。
八、延伸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