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法治建设措施范文

法治建设措施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法治建设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法治建设措施

第1篇:法治建设措施范文

近几年来,由于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和社会消极因素的冲击,再加上消防执法基础差,部分消防监督人员个人素质不高,自我约束力不强,监督管理体制不健全,因此,往往在消防监督执法和消防监督工作中出现一些问题:一是个别消防监督员有为警不廉,的问题,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二是个别消防监督员有请必到、有酒必喝、洋相百出,严重损坏了消防监督机关的良好形象。三是一些消防监督员存在特权思想,工作态度冷、硬、横、推,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张口“我停你的业”,闭口“我罚你的款”,以致于造成监督机关门难进,脸难看,话难说,事难办的坏印象。四是部分监督员工作责任心不强,工作标准不高,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到单位检查,走马观花,甚至一杯茶水一包烟,一坐闲聊大半天。五是部分消防监督员业务素质不高,工作能力偏低,导致工作中常常出现表错态,办错事而引发的行政复议或诉讼案件的发生。为推进消防监督执法的规范化进程,增强执法规范化的可操作性,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述加强消防执法规范化建设措施

加强队伍素质建设,切实转变工作作风

消防支队转变工作作风,增强服务观念,积极打造消防执法工作新亮点,营造良好的消防执法环境。

(1)完善监督执法内部监督管理。以规范执法机制为着力点,大力开展消防监督执法规范化建设,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规范执法行为,进一步转变执法观念,按照严格执法与热情服务相结合的原则,把“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思想落实到每一个岗位、每一名干部、每一个环节,真正体现执法为民。努力保证消防执法公正、公开、公平,努力实现消防行政执法“零投诉”。

(2)完善监督执法队伍业务。组织监督执法干部立足岗位开展新知识、新理论的学习,不断提高监督执法干部的综合素质。坚持科学执法、严格执法、规范执法、阳光执法,进一步深化警务公开制度,重点加大对审批权限的监督制约和执法过程的公开透明,提高群众支持消防工作的热情。

(3)完善消防监督错时检查。结合当前开展的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切实加强错时监督检查工作的力度,在检查过程中,突出对重点时段、重点场所、重点问题的监督检查,以预防和减少火灾事故,坚决遏制重特大火灾事故为目标,深入开展对宾馆、饭店、商场、医院、公共娱乐场所等人员密集场所的错时检查工作,重点解决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设施器材等方面存在的火灾隐患和消防违法行为,对检查中发现的隐患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及时消除。

(4)坚持严格执法与热情服务的有机统一。进一步明确执法时限,减少执法中间环节,加强警务公开、执法告知以及消防安全管理和隐患整改指导,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方便更快捷的服务。努力转变思想观念,改进工作作风,打牢为民服务思想,努力树立执法为民的良好形象。

(5)加强廉政建设。重点抓好忠诚教育、执法为民教育和艰苦奋斗教育。通过教育,进一步增强消防监督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廉洁自律意识,真正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和法纪防线。要经常对一些带有普遍性的违法违纪案例,深入剖析,做反面教材,促进消防监督干部增强自律意识,提高自律能力。要通过教育摒弃“官本位”思想,彻底清除特权思想,树立正确的执法理念,讲气节、讲原则,坦坦荡荡做人、清清白白做官、认认真真做事,自觉争当执法为民的模范。真正为老百姓做好事、做实事。

2、规范执法程序流程,完善监督制约机制

(1)公开执法流程,增加执法透明度。通过网上办事指南、公示办事制度、开设咨询热线等方式,为办事群众提供事前指导,提高办事效率。杜绝执法行为中的暗箱操作,避免执法的违规性和随意性产生必须促进依法行政,文明执法,进一步加强警务公开,增强消防执法的透明度。从源头上遏止职务犯罪现象,不断促进消防执法规范化建设。

(2)强化执法例会制度和执法质量自查制度。每月对各单位执法规范化建设情况进行一次通报并每季度定期召开一次执法例会,听取各执法监督干部对当月完成的执法情况汇报,针对客观实际情况,分析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和要求并形成会议记录,作为内部执法检查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档案管理,支队完善档案管理各个环节,按照《消防监督执法档案管理暂行规定》等文件要求,建立档案工作台帐,严格档案登记制度,健全档案的归档、保管、检查、鉴定、移交及销毁等管理机制。

(3)强化执法监督机制,大力推行执法责任倒查制。公安消防机构应建立专门的执法监督机构,对消防监督执法实行执法责任制,按“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层层落实责任,增强消防执法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建立三种执法监督机制。一是错案追究机制,对于办理中存在的错案由上级消防机构视情节严重予以纠正,对造成严重后果或特别不良影响的要从重查处。二是督办督察机制,由上级消防机构对群众反映的情况,执法中存在问题和下级执法情况进行明察暗访、重点督办、逐案查处。三是奖惩机制,对于执法严格能切实依法履行消防监督职责的干部采取奖励措施,并将各项具体指标量化标准,纳入干部绩效考评的内容,作为评先、晋级、晋职的重要依据,以激励消防监督干部不断加强学习,严格执法,促进执法水平的提高。

3、认真贯彻落实新《消防法》,大力提升消防工作法制化水平。

第2篇:法治建设措施范文

【关键词】化工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实施方法及措施;关键环节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建设工程也在逐渐的增加。建设工程的质量一直是建设工程的一个关键点,它不仅与工程的适用性相关,还与建设项目的投资效果具有很大的关系,而且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也起着相应的影响。目前,很多的建设工程在工程质量监督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我们将对其进行分析,为了确保工程质量监督发挥其应用的作用,我们对工程质量监督中应该把握的关键环节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并提出了加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的实施方法以及相应的措施。

一、建设工程质量监督中存在的问题

建设工程在进行质量监督的过程中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工程质量监督的注册方面

很多的建设单位在工程质量监督的注册方面都存在着滞后的问题,其主要表现为建设单位先开工,后进行工程质量监督的注册。

2. 工程竣工的结算方面

在工程竣工的时候,监督机构在没有出示监督报告就进行了竣工验收与工程竣工结算,而这是违反建设工程的建设程序的。

3. 工程发包方面

在建设工程的工程发包方面主要存在着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区域保护问题。由于在设计、监理、施工、检测单位的选择上没有形成一个竞争的机制,所以致使各承包单位在区域外的作业质量以及服务水平相对于本区域而言就相对较高。

第二,建设工程被发包给素质及专业水平较低的单位。将建设项目分包给质量管理水平较差的单位,然后其又将项目进行层层分包,这样一来,其不仅是严重的违规行为,还会给工程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

第三,未按照规定聘请工程监理。有的建设单位为了节约成本,对一些必须进行工程监理的工程项目并没有聘请工程监理。

4. 质量管理方面

第一,建设单位对施工单位的管理较为严格,而对设计与监理单位的管理则相对松懈。

第二,逾越了建设单位在建设工程中的职责范围,例如,对指定设计进行变更。

第三,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较为松懈。

第四,建设工程中仍然存在的“低、老、坏”的现象。例如现场补口除锈等级不够、绝缘层的损坏严重等等。

第五,建设单位指重视工期,而忽视了工程的质量。

5. 工程竣工的验收方面

第一,工程竣工验收时的资料归档不全面,很多建设单位在进行工程竣工验收的归档时都只是将施工及监理资料进行了归档,而忽视了建设单位的资料。

第二,施工资料与工程进度不同步,甚至存在着假资料。这种现象存在的原因是对工程施工中的资料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最后就会造成资料丢失,以及补假资料的现象出现。

二、建设工程质量监督中应把握的关键环节

在建设工程的质量监督工作中,其需要把握的关键环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监督注册环节

监督注册环节是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的首要环节,其主要是了解工程的情况以及各参与方的资质,以及开展质量监督注册的情况的专项检查。

2. 施工阶段监督检查的关键环节

该关键环节主要是建设单位进行质量验收以及隐蔽工程检查,对设计变更进行管理,以及对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处理。其中,建设单位对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处理是该监督环节的重点。

3. 竣工验收阶段的监督检查环节

竣工验收阶段的监督检查环节主要是在验收前对工程的保证资料以及质量等级进行核查,在验收时要监督竣工验收的程序,然后在验收的会议上要对各种总结报告进行认真的审查,并要进行监督报告的宣读,因此,宣读报告一定要提前编写好,最后则需要对竣工验收后是否形成了验收结论进行监督。

三、加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的实施方法及措施

1. 工程开工前的监督

开工前的监督主要是对各执行工程建设程序的单位进行重点的监督检查,即对工程各参见单位的资质以及人员的资格进行审查,还需要对其专业配置、人员数量及设备配置各方面是否与投标文件相符进行核查。另外,还需要对施工单位提交的施工方案以及施工组织设计进行审查,经过审查后才可以作为施工依据。

2. 施工过程中的监督

施工过程中监理单位在质量行为的监督方面应严格,对监理规范及人员是否持证上岗、工作是否到位、材料以及工序的把关是否严格等需要进行重点的监督管理。还需要检查施工单位的资质以及监督其是否有转包、违法分包等行为,在施工中施工单位是否有按照施工图审文件进行施工也是质量监督的关键点。另外,还需要对施工单位的质量保证体系与安全保证体系以及现场人员的上岗资质等进行监督,对与建设工程设计结构安全具有很到关系的试件等都需要进行取样检测。在工艺管道方面,还要采取第三方检测的管理制度。

3. 加强工程实体的质量管理

工程的实体质量与工程项目的使用寿命以及安全等有着直接的联系,因此,加强工程实体质量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要做好工程项目的实体质量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对于重点项目以及重点施工阶段,监理部门应该派专人到施工现场进行全过程的监督及检查,以做到全过程参与,从而达到“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的目的,使工程的质量及建设情况始终在受控状态。②充分发挥基层单位在工程质量管理中的作用。让基层单位参与到施工的管理中去,所有工程必须有使用单位的签字才能进行结算。③监理部门应在工程开工前将项目责任部门、施工、设计、监理乙级材料供应单位负责人等组织起来开展一个工程质量监督交流会。④建立一个集预见性、服务性为一体的质量监督模式,从而做到服务与执法的有机结合。

4. 加强质量监督队伍的建设

加强建设工程的质量监督的关键就是加强质量监督队伍的建设,提高队伍自身的素质。化工建设工程的质量监督工作是一个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行业,并且属于高温、高压易燃易爆的行业,因此化工建设工程的质量监督工作需要多学科、多门类的复合型人才。由此可见,加强质量监督队伍的建设就是要根据其工作的特点,并结合实际,全面建设素质过硬、战斗力强的团队。

5. 将监督与服务相结合,协调好与建设单位的关系

质量监督单位与建设单位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要加强建设工程的质量监督就必须最好监督与服务相结合。监督单位要为建设单位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建设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另外,监督单位在处理问题时要讲求处理艺术,要让建设单位切实感受到监督方不是在找问题。

四、结束语

对化工建设工程而言,工程的质量对其投入使用后的适用性与安全性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在进行建设工程的质量监督时,除了要按照相应的法规以及施工过规范、设计文件等进行监督管理之外,还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监督策略。另外,化工建设工程是一个多学科、多门类的复合型工作,要保证其质量若是只制定相应的监督策略是不够的,还需要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与协调。笔者主要对建设工程的质量监督中存在的问题、关键环节以及加强质量监督的措施进行了分析,希望对今后建设工程的质量监督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孔令超.浅析如何加强工程质量监督[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1,31(10):223-224.

第3篇:法治建设措施范文

关键词:公路建设本质安全措施和方法

中图分类号:U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3(a)-0000-00

公路工程建设的“本质安全”,是一个广泛的范畴。总体来说,涉及到人的安全、材料设备物资的安全(工程质量的安全)、安全生产的本意安全。实现“本质安全”必须从预防“本质安全抓起,从源头上堵塞漏洞,是实现“本质安全”的根本。

1人的“本质安全”防范

人是工程建设的主导者,人作为工程建设的“三大要素“之首,既是安全的控制者,也是安全隐患的制造者。因此,抓“本质安全”要从“以人为本”抓起。

人的安全主要体现在管理人员的廉洁工作,预防腐败问题的出现,人廉则人安全。这涉及到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包括工程建设招标投标、内外部管理、质量控制(质量鉴定)、工程计量计价(计量确认)等。人员管理必须从制度建设抓起,管理制度必须公开透明,接受内部外部监督。具体预防概括有如下几点:首先要有健全的制度。对工程参建人员给予制度上的约束,大到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小到单位项目管理制度。其次是要严格办事程序。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上级及本单位制定的工作流程开展工作,避免在工作过程中出现越级越权现象是“人员安全”管理的根本。第三要明确职责,责任到人。建立健全明确的责任体系,细化各个环节的责任人,树立在其岗负其责的严肃谨慎工作态度是人员安全的根基。将工程建设的全过程的每一环节(工序)的责任落实的具体的人,使每一个参建人员肩扛责任重担,以此促使每个人在工作过程中扎实工作,严格履职,同时预防工作过程中互相推诿扯皮现象的发生,也为事后出现问题溯源追责提供依据。第四必须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在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中,必须由相关部门机构定期不定期对工作的过程及结果进行详细核查,每一个环节必须有把关部门和把关负责人,保证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均在受控的状态下进行。第五要建立并落实奖惩办法。从我自己这几年参与公路建设的过程来看,往往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问题,究其原因并不是那个人的工作能力不行的问题,而是工作责任心和心态的问题。将每个人的工作绩效与岗位薪金挂钩,将人员工作评价纳入绩效考核。对工作中因责任心不强出现问题的人给予经济处罚、降级、免职等,对工作积极认真负责,所干工作成绩突出的给予奖励、提升使用。通过这一措施,可以极大的调动工程参建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心,是确保人员安全的一剂良药。

通过对人的不安全、不稳定因素的监督监管,是“本质安全”的核心,采取以上措施,抓好这一核心问题,预防好人的不安全因素,是做好“本质安全”的前提。

2物的“本质安全”防范

物的范畴针对公路建设而言,我自己的理解是包含工程建设三大要素中的两大要素,即构成工程实体的建筑材料(包含辅助材料)和劳动生产工具(设施设备),建筑材料的质量是工程主体质量的基础。因此,公路工程建设中物的安全决定着工程质量安全和劳动生产过程安全。从广义安全来讲,工程质量合格,则工程本质安全。

解决好了人的本质安全,在人的本质安全的前提下,谈物的“本质安全”就有了基础和前提,做好物的本质安全也相对比较容易。主要措施有以下几点:首先选好物的来源地。在公路建设中物的来源地主要有大宗外购材料的生产厂家和自产材料的开采生产地。物的品质好坏主要取决于厂家的质量管理水平。在材料采购前,通过比较,优选供货厂家,优选自产材料料源地。选用既在经济上价廉,又在质量上优良的最佳采购方案,是预防物的“本质安全”的第一步。其次是把好物的检验检测关。用于公路建设的“物”必须坚持以数据说话,杜绝人为妄加评判。依据国家及地方相关规范规程进行规范性试验检测,其别强调的是检测单位及人员必须具备相应资质资格和能力。对出现偏差或存在疑虑的检测项目必须增加抽检批次,采取两家以上检测机构进行盲样比对试验的方式判别。坚决杜绝不合格或存在质量不稳定因素的材料进场,保证工程建设质量的可靠性。第三必须加强物的仓储管理。公路建设施工往往由于大部分施工场地在野外,容易忽视材料的仓储管理。“物”如果在仓储时混入杂物或由于存储超期、防护不善变质,进场检验合格的产品将变为不合格。很多工程质量问题正是由于经常忽视这一点而造成,给工程本身带来的隐患是致命的。第四是必须按照规范、规程、施工图设计规定的标准量使用。对于工程建设来说,使用于工程的材料用量多少直接决定着工程本身质量,量大或量小均会导致工程的不合格。材料使用必须按照规定的体积、重量、面积、规格正确使用,严格杜绝缺斤少两、偷工减料现象的发生。

通过对“物”的不安全因素的防范,从源头上保证工程质量的安全可靠性,公路工程建设的最终目标产品是合格的工程。因此抓好“物”的“安全”是基石。

3工程的“本意安全”防范

安全生产是工程建设安全的本质定义。“安全第一”的警钟一直在每一个建设者心中敲响。排除安全隐患,杜绝安全生产事故,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首先必须健全安全生产相关制度。除遵守国家及地方规定的相关安全生产规程规定外,各参建单位还必须制定符合实情的具体详细制度,落实责任,从制度上约束督促有关人员,形成全过程、全天候、全员参与的日常性安全管理工作模式。其次是加强安全生产宣传力度。根据工程安全动态特点,认真部署,采取多形式、全方位、深入细致的做好宣传工作。通过宣传,树立起“人人学安全、人人要安全、人人懂安全、人人保安全”的安全管理理念。通过广泛宣传,全面提高安全生产意识,为全面防范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三是加强安全生产学习培训。通过安全生产相关知识的学习,提高对危险源的判别识别能力,掌握处置突发事件的应急方法和措施,形成以预防为主的安全管理模式。第四是加强安全生产费用的使用管理。做好安全生产工作,资金是保障。从2008年开始,按照国家相关要求,兵团公路建设工程在招标时在招标文件第100章将安全生产费用按建安工程费的1%总额价报入。安全生产费用采用实报实销的办法支付,不得超出总额价。这样,安全生产有了专项资金保障,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成为安全监管的关键。要保证安全生产经费真正的使用在安全防护上,在使用前应由施工单位向监理工程师申报资金使用方案,经监理工程师和建设单位批准后购买实施。安全设备设施设置完成后经监理工程师现场检查确认后,再根据实际发生费用支付安全生产费。坚决杜绝安全生产费用的挪用,使每一分钱都用在安全生产上。

通过对“本意”安全的防范,有效控制安全生产,使安全生产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处于受控状态,减少安全隐患,杜绝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第4篇:法治建设措施范文

[关键词] 乐都县 农业综合开发 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建议和措施

农业综合开发的任务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促进农民增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包括土地治理项目和产业化经营项目。土地治理项目,包括稳产高产基本农田建设、粮棉油等大宗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良种繁育、土地复垦等中低产田改造项目,草场改良、小流域治理、土地沙化治理、生态林建设等生态综合治理项目,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产业化经营项目,包括经济林及设施农业种植、畜牧水产养殖等种植养殖基地项目,农产品加工项目,储藏保鲜、产地批发市场等流通设施项目。乐都县农业示范园区是在青海省关于建设河湟流域特色农牧业百里长廊的背景下,借助国家产业政策调整和政策扶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个核心,立足区位优势和农牧业资源禀赋,于2007年启动建设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是2010年12月被科技部批准建设的第三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青海海东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一区两园”建设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加快乐都县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步伐,通过对园区规划与农业综合开发关联度高的区域范围、产业化项目的调研,提出了农业综合开发与乐都县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相结合、支持示范园区建设的建议和措施。

一、园区规划

乐都县农业示范园区规划分为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三部分。核心区以乐都县雨润镇深沟村、荒滩村和碾伯镇水磨湾村为中心,占地面积333 hm2,规划为“四园一中心”,既无公害蔬菜种植园、特色生态养殖园、农畜产品加工物流园、观光旅游休闲园和科技创新培训服务中心。示范区以乐都县川水、沟岔地区7镇为主,规划面积3333 hm2,主要建设大蒜种植示范基地、长辣椒种植示范基地、地膜马铃薯种植示范基地、双膜马铃薯种植示范基地、高原富硒作物种植示范基地、大樱桃种植示范基地和规模化、特色化养殖基地及30个蔬菜生产标准园。辐射区辐射河湟谷地及青海省高海拔农业区,面积33333 hm2。

二、主导产业

乐都农业示范园区以连栋智能温室和高标准日光温室等现代农业设施为基础,通过乐都长辣椒等特色蔬菜制繁种基地、育苗基地和示范种植基地建设,形成了年产各类蔬菜种苗8000万株的蔬菜制繁种和育苗产业。

三、与农业综合开发关联度高的区域范围和产业化项目

1.无公害蔬菜种植园建设

区域范围在深沟村、荒滩村、刘家村,占地240 hm2;产业化项目有蔬菜种苗生产基地,花卉苗木繁育基地,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优质农产品制种基地,设施果树生产示范基地,食用菌生产示范基地,百亩大樱桃种植基地,深冬蔬菜生产基地,高新高效技术种植示范基地建设等项目。

2.特色养殖园建设

区域范围在荒滩村、水磨湾村,占地33.3 hm2;产业化项目有生态养猪场,仔猪繁育场,良种奶牛场,鸡场,牛羊育肥场,特色养殖场建设等项目。

3.农畜产品加工物流园建设

区域范围在深沟村、荒滩村、刘家村,占地33.3 hm2;产业化项目有大型农贸市场,大型畜产品深加工企业,蔬菜深加工企业,马铃薯薯片加工厂,农机制造加工厂,大型恒温保鲜库,农产品配送企业建设等项目。

4.观光旅游休闲园建设

区域范围在深沟村、荒滩村,占地46.7hm2;产业化项目有河湟民族风情园,农业生态观光园,樱桃采摘园,水上乐园,休闲娱乐农家院建设等项目。

5.科技培训服务中心建设

区域范围在深沟村、荒滩村建设,占地13.3 hm2;产业化项目有现代农业科技培训中心,农业科技展示馆,农博馆,专家大院,信息服务中心,餐饮娱乐服务中心,研发中心建设等项目。

6.示范区基地建设建设

区域范围在乐都县川水、沟岔地区7镇为主,规划面积3333 hm2;产业化项目有大蒜种植示范基地、长辣椒种植示范基地、地膜马铃薯种植示范基地、双膜马铃薯种植示范基地、双垄全膜栽培示范基地、高原富硒作物种植示范基地、大樱桃种植示范基地和规模化、特色化养殖基地建设等项目。

四、农业综合开发与园区建设相结合,支持示范园区建设的建议和措施

农业综合开发实行“国家引导、配套投入、民办公助、滚动开发”的投入机制。农业综合开发应创新机制,强化管理,实行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公共财政相适应的管理机制和投资政策。根据调研情况,就乐都县农业综合开发与园区建设相结合,支持示范园区建设提出如下建议和措施:

(1)以土地治理项目为重点,抓住国家加强水利设施建设的机遇,加强农业示范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园区投资环境。

农业综合开发是指经国家和省农业综合开发管理机构批准立项,利用财政设立的专项资金以及其他有关资金,对农业资源进行区域开发和综合利用的活动。农业综合开发赋予了农业园区建设新的活力和新的发展机遇。加强部门协调,促进水、电、路、气、林等基础设施建设,科学绿化,力争使园区环境达到美化、亮化、净化要求,为入园企业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2)以蔬菜制繁种和育苗基地建设为核心,推动乐都县蔬菜产业规模和效益。

(3)以扶持龙头企业为重点,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壮大园区规模,增加农民收入。

(4)以加工企业建设为主体,促进产业“链条”延伸。

第5篇:法治建设措施范文

为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开展的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推进年活动,*人民法院早安排、早部署,活动伊始就成立了由院长任组长、班子成员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领导小组,设立了办公室,并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人民法院关于开展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推进年活动的实施方案》。在稳步实施方案的过程中,*人民法院还着力推进活动向横向发展,在实施过程中结合法院其它活动推出四项措施,进一步深化活动的开展。

一、结合党风廉政建设活动,层层签订责任书。

近年来,*人民法院党组将党风廉政建设列入党组重要议事日程,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建立党组统一领导、党组成员齐抓共管,纪检监察组织协调,庭室科队各负其责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针对近年反腐败工作的形势和任务,结合此次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推进年活动的开展,院党组重新修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将责任量化、细化,并按照责任状的内容,由院长与分管院领导、分管院领导与分管部门、部门负责人与干警层层签订责任书,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二、结合庭审作风建设活动,开展巡视督查活动。

为进一步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推进年活动的开展,绩溪人民法院还结合该院正在开展的庭审作风建设活动,对法官及其他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的仪表、言语,和在庭审中的纪律、程序等进行巡视督查,采取到庭室现场检查、督查庭审、走访当事人等方法,规范法官及其他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的言谈举止,严谨法官及其他工作人员在庭审中的作风,维护人民法院的尊严和法官的良好形象,促进法院作风建设、党风建设和审判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三、结合队伍建设活动,加强内部监督管理

为切实开展好反腐倡廉活动,*人民法院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现实需要为目标出发,强化队伍教育和管理,增强干警自律意识,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确保队伍不出问题。进一步加强对审判权、执行权的监督。对法院系统的廉政建设情况例会进行通报,发挥惩处的警示作用,对于本院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有章不循的行为进行通报批评和追究责任。加强作风建设,对重点部位、重点环节实行全方位监督,减少腐败问题的发生。

第6篇:法治建设措施范文

关键词:税务总局;法治政府;法治建设评估体系

一、各地区法治建设体系之借鉴

在对法治建设评估体系的研究中不难发现,法治政府成了当前政府关注的首要问题,各个地区和部门也进行了探索。通过对各个地区法治建设评估体系的研究不难发现,其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

(一)考核内容之任务艰巨。法治工商建设评估体系中,具体指标较为详细,其中许多关于具体措施的考核。一方面考核是法治建设评估体系的必备良药,但是另一方面考核不是唯一的良药。在法治工商中,对考核的内容丰富,但是考核的内容过多,不能使资源得到有效的配置。并且考核内容有重复的地方,加重了考核的任务。

(二)相关制度之缺乏完善。制度的完善是实现法治的基础,在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法治建设评估从根本上说就是形式的过场。在法治建设评估体系中首先要保证的是制度的完善,制度是硬件,制度的落实是软件。软硬兼施是解决一个问题最全面的政策,对于法治政府建设,我们要尽心尽力。利用最全面最具有价值的方法去解决所要面对的问题,法治政府建设评估体系是个需要技术性和知识性去解决的问题,因此实行“软硬兼施”是必然之路。

(三)评价指标之流于形式。法治工商中,设立的具体评价指标数量较多。但是很多评价指标流于形式,没有真正把握住法治政府的核心思想。在指标的建立和设立中,我们要牢牢把握指导思想和总体原则。这是设立指标的根本指导思想,过于形式化的指标一方面浪费了资源,另一方面使得结果流于形式,使得结果失去公正有效性,亦不能使法治评价发挥真正的作用。

(四)评价结果之无处使用。对于法治建设评估的结果,各个地区和政府部门还没有落实其具体的作用。仅仅是当作一个对法治发展状况的评析,评价之后便没有下文。评估体系建立的最终目标不是为了对法治状况进行评价,而是通过对法治发展状况的评价分析中寻找出更加有利于法治建设的路径。对评价结果的有效利用是法治建设评价体系建立的初衷,结果是对过程的肯定。结果是手段,过程是目的。通过对结果的分析,清晰透彻的了解在法治政府这条轨道上经历的过程。前人的经验是后人前进的有利指导,这就是结果有效利用存在的最重要的意义。

二、税务总局法治建设评估体系之我见

法治政府建设是当前依法治国的主要任务,在对法治工商的分析研究之后,笔者试图建立税务法治建设评估体系。对于税务法治的建设评估体系建立,笔者结合对法治工商的实践经验的借鉴以及对法治政府的了解之后,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和对策:

(一)以指导意见为基础的评估体系建立。笔者以为既然是对税务总局依法行政结果的检验,就必然要以其原先的指导思想和原则为基础。在国务院印发的关于税务总局全面推行依法行政的指导意见当中,确定了税收治理的总体要求:从税收工作实际出发,严格依法行政,坚持依法决策、规范执行、严密监督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化、规范化、信息化一体建设,以约束权力、保护权利为重点,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创新体制机制,改进方式方法,最大限度便利纳税人、最大限度便利纳税人、最大限度规范税务人,加强税法遵从和税收共治,推进税收法治化,促进税收现代化。①指导意见中强调了全面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笔者建议以具体要求为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可以以小要求为基础设立。

(二)分清主次,加强具体措施,剔除流于形式的指标。思想和行动并不是总是一致的,各级部门承接着法治的思想,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对于思想的承接行动和落实是否深刻,还是很难确定的。以税收法治的指导意见为例,依法履行职能,保障纳税人的权利是重点。对于指标的设立,要加大具体指标的百分比;减少次要指标的百分比或者剔除流于形式的指标。指标是检验法治建设成果的指标,不能为了检验而检验,而是为了法治进程、法治目标而做出有效的措施。法治不仅强调依照法律来行使职责,并且强调资源的有效利用。在制度的建立过程中,对数据信息的合理科学的加工是必要的,是实现措施具有针对性,指标具有实质性的有效基础。

(三)建立浮动型指标百分比。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各个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硬件设置配套不完善,因而各个地区的法治发展状况不均衡。因此对于各个地区的法治发展状况当然不能要求一致,但是法治评估报告仅仅是对各个地区法治发展做了一个排名。当前法治建设只是关注了结果,却没有关注这个过程。评估报告似乎是在没有看到别人的努力的时候就给予了别人结果上的否定。对结果的过于重视必然忽略了这一不当措施带来的不良后果。对此,笔者提出建立浮动型指标体系,根据各个地区经济发展状况不同和配套设施不完善的情况,自由的选择具体指标所占的百分比。税务总局在设立法治建设评估体系时,对于各个层级的指标和各个具体的指标的百分比范围做一个划分,以便于下级各个地区可以自由选择。各个下级地区即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配套设施状况进行一个自由的比例配比,从而缓解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状况不同带来的弊端。

(四)采用固定检查与不固定检查结合。对于评估体系数据的采集往往采用的是下级定期报告或者是上级定期检查,这种固定的模式不能根本解决各个部门对于结果的过度而采取的不当形式。因此为了确保结果的真实性,对数据信息的采取应当采用固定和不固定的模式结合,也就是所谓的不定期检查。不定期的到访能够有效的使数据信息来源真实可靠,数据是评估的基础和最根本的依靠。只有真实有效的数据信息才能保证结果的公平公正,才能最透彻的观察到法治建设的每个过程。过程是法治的重点,结果是对过程的评价。固定检查和不固定检查方式的结合一方面解决了数据信息的全面和真实问题,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各个部门时刻紧张对法治建设投入百分百的精力,防止他们懒惰的心理滋生。

(五)发挥评价结果的有效使用。评价体系的建立完善的结果是为了对法治建设状况进行一个公平公正的评价,从而确定当前中国社会的法治状况。2015年,中国法治状况报告对各个地区的法治状况进行了排名,这是一个大范围的评价。首先暂且不去评价这个报告的科学性,而是要探究法治状况局面的成因。各地的经济发展状况不一致,各地实行的政策不一致,各地落实的具体措施不完善均是法治状况的成因。但是各个部门的报告或者是地区的报告似乎没有得到真正的应用,笔者一直强调法治建设进程这一过程,而没有过多的关注结果。其原因是本人倾向于评价他人的努力,而非比较他人与别人相差的距离。

因此对于各地区实行依法行政或是税务机关实现税收法治的政策和具体措施落实结果的应用,本人倾向于将每年或者每半年的评价结果相比较,观察每年或者每个季度上升的比例,每个具体层面上上升的比例,通过数据分析出上升的原因和进步小的原因。制定更加有效的措施实现依法行政。在税收法治上,因笔者注重对过程的分析,所以上级部门可以对具有重大进步的下级给予奖励,能够更加有效的促进法治进程的发展。对于数据的分析需要科学化的处理,因此需要科学家的分析为行政机关的决策出一份力,实现行政决策的科学化,这也是法治政府的要求之一。

(作者单位: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注释:

① 《关于全面依法治税的指导意见》,2015年2月27日,税总发〔2015〕32号。

参考文献:

[1] 付子堂,张善根.地方法治建设及其评估机制探析[J].中国社会科学,2014,11:123-143+207.

第7篇:法治建设措施范文

1月15日,省委省政府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全面部署法治建设,动员全省人民认真贯彻《法治建设纲要》,加快推进依法治省,全面建设法治。会议的召开,标志着的依法治省进程进入了全面深入推进的新阶段。为贯彻落实好省委的这一重大战略决策部署,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研究新形势下建设法治的各项工作,今天,省依法治省领导小组办公室决定在这里召开各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会议,就是专题研究部署推进法治建设工作。下面,我讲几点意见一、建设法治,依法治省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去年11月17日,李书记在全省立法工作会议上代表省委提出,要通过健全立法、公正司法、依法行政、依法监督、纠正违法、普法教育等各项任务的实施,逐步实现我省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社会生活的法治化,努力建设一个人人知法守法、各个方面都严格依法办事的法治。这是我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全面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统筹协调三个文明全面发展、实现“两个率先”的重大战略举措,标志着我省推进依法治省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今年以来,围绕制定出台《法治建设纲要》,省委加快了推进依法治省进程。省委提出建设法治的目标和要求后,在依法治省领导小组直接领导下,依法治省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司法厅抽调人员,12月初迅速成立《法治建设纲要》起草小组。由于我省提出建设法治省份的目标,在全国还没有先例。为此,起草小组首先认真学习了党的十六大报告、十六届一、二、三中全会文件和省十届六次全会有关法治建设的论述,加深理解,提高认识,做好起草的各项案头工作。先后召开了法学家座谈会、省级机关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座谈会、各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研讨会,就建设“法治”的内涵定义、目标体系、具体内容及实施措施等进行深入探讨研究。在此基础上,拿出了《纲要》的“草拟稿”。几经修改形成“征求意见稿”,分送各省辖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省级机关有关部门和部分法学专家教授征求意见。在吸收了各方意见后形成“送审稿”,又于2月20日召开了依法治省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会议讨论修改。3月19日,省委书记李源潮主持召开省依法治省领导小组召开第四次全体成员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纲要》(送审稿)和《省2004年依法治省工作要点》,对《纲要》提出了进一步修改完善的意见。5月,省委十届七次全会又将法治作为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写进了决议。根据省委意见,我们又邀请了省政协委员和部分法学专家进行了研讨,吸收大家意见形成了“省委常委会讨论稿”。6月22日,省委常委会讨论并原则同意《纲要(讨论稿)》,常委会纪要认为“《纲要》十易其稿,广集民意,既具有创新性、科学性,也具有可行性,体现了特色,可以作为推进依法治省、建设法治的基本纲领”。此后,省委书记李源潮亲自主持政协民主协商会征求意见,并在依法治省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南京大学联合举办的法治高层论坛上,进一步听取了专家学者的意见。在吸收各界意见的基础上,依法治省领导小组办公室作了最后推敲、研究和完善后报省委印发。

根据《纲要》,今明两年是我省建设法治的启动准备阶段,从现在起到今年年底,省各部门和各市要抓紧提出贯彻意见方案,为明年全省完成动员部署创造条件。第一,要大力抓好法治的宣传。要把建设法治宣传作为“四五”普法宣传的重点内容,结合全省动员部署建设法治电视电话会议和《纲要》的传达、学习,加大法治的宣传力度。要以《纲要》为基本依据,重点宣传省委这一战略决策的重大意义,宣传法治的本质内涵、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宣传各地各部门推进法治建设的重大举措和典型经验。一是要抓好媒体宣传,要在报刊、电视、广播、网络上开辟专栏、专版和网站,进行集中宣传;二是要抓好各级党委中心组学习,通过组织法制讲座、提交领导干部学习笔记、论文、体会文章等形式,把领导干部的思想统一到省委的决策上来;三是要积极组织成立各类宣讲团,尤其是面向广大基层群众和青少年学生的宣讲团。省厅将及时印发《法治建设宣传提纲》供各地宣讲用。四是各级要采取丰富多彩的,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宣传,如板报、橱窗、知识竞赛、宣传一条街、法制广场、法制文艺等等,不断提高宣传的吸引力和效果,营造广场、法制文艺等等,不断提高宣传的吸引力和效果,营造建设法治的浓烈氛围。第二,要认真组织制订贯彻落实《纲要》的实施意见。一是要有一个贯彻《纲要》的纲领性文件。依法治省领导小组办公室将于近期制定《关于扎实做好法治建设工作的意见》。各地要从本地实际出发,层层制定出台面向2020年的贯彻《纲要》的实施意见,确保《纲要》在全省得到全面贯彻落实;二是要抓紧制定动员部署建设法治工作的方案,报当地党委批准实施;三是要着手规划2006—2010年本地贯彻《法治建设纲要》的工作规划,并通过年度工作计划予以落实。各地起草贯彻《纲要》的实施意见,首先要深刻领会和把握省里《纲要》的精神实质,吃透情况,同时也要实事求是,结合本地的具体实际,确定不同阶段的工作重点,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确保《纲要》的事事有法可依、人人知法守法、各方依法办事的精神贯穿始终。要根据省辖市的特点,科学、合理地规划意见的内容,努力发掘各地的典型经验,使方案凸显当地特色。各地各部门传达贯彻7月15日电视电话会议情况请于8月底前报依法治省领导小组办公室。年底将制定出台贯彻《法治建设纲要》的实施意见报依法治省领导小组。第三,要建立健全充实完善领导机构和组织网络,确保法治建设落到实处。建设法治是一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战略性系统社会工程,必须发挥党委的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领导作用。只有在省委的统一领导下,才能真正使法治有利于维护“两个率先”的发展大局、有利于维护人民的实际利益、有利于巩固党对社会政治生活的领导。一是完善市、县委领导,依法治理领导小组组织实施,市、县委书记负总责,分管市、县委领导同志专门抓的领导责任制。地方党委要专门召开会议,听取汇报、部署任务,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二是各部门也要成立相应的由主要负责同志负总责的工作机构,明确专门处室承担具体工作任务,确定信息联络员,从而形成上下左右沟通连贯、运转有序的组织网络。三是要抓好业务干部培训和骨干培训,加强队伍建设。要定期组织专门从事法治建设工作的业务干部进行轮训和培训,通过交流、学习、表彰,不断提高他们的专门知识水平和业务工作能力。同时抓好骨干的培训,通过他们联系社会各界,通过宣传,组织动员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投身到法治实践中来。各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要认清形势,紧紧抓住法治建设的重要机遇,高度重视、乘势而上,建立健全和完善领导机构和组织网络,切实肩负起推动各市法治建设的重任。

各级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振奋精神,迎难而上,积极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和助手。法治的提出标志着我省加快推进依法治省进程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也是进一步推进依法治省工作的一次重要发展机遇。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纲要》的起草历时七个月,从一无所有到基本成熟、正式印发,凝聚了司法行政干警的智慧和辛劳,虽然司法厅承担依法治省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工作,压力很大,尤其是起草站的角度高,对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的法治建设提出工作要求,有“小马拉大车”之感。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办公室设在司法厅,并将《纲要》的起草重任交给我们,是省委、省政府对我们最大的信任。各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要站在市委的高度,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奋发有为。“作为决定地位,作用决定权威”,困难再大、压力再大、任务再艰巨,也要迎难而上,克服困难,竭尽全力完成好这项重任,不辜负省委、省政府对我们的信任。

要以改革创新精神,不断提高工作水平。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充分认识到法治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充分认识法治建设的要求,把握好工作的着力点。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针对各地实际需要,站在党委角度,深刻认识和分析法治建设的工作目标,不断探索、总结成功经验,创新载体,推进我省民主法治建设。充分发挥依法治市办公室综合协调、上传下达的职能作用,掌握情况、培育典型,典型引路,以点带面,不断开创依法治省工作的新局面。建设法治要积极主动地善于发现和挖掘典型,还要花大力气培育引导和总结提炼,以及适时适度地舆论造势。我们必须在典型的总结推广和宣传弘扬上下大功夫,宏观造势,彰显先进,推动和促进面上的工作。第四,研究制定建设法治推进机制。建设法治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立足长远,契而不舍地狠抓落实,必须从工作机制入手,进一步明确建设法治的推进机制、推进措施。在6月22日省委常委会上。李源潮书记也明确要求依法治省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纲要》确定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研究提出落实《纲要》的配套措施。目前办公室正在拟定相应的配套措施,初步设想是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责任机制,即按照《纲要》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要求,将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人大、政府、政协、两院等,明确工作分工。第二部分是工作机制,包括四个方面,即领导责任制、工作体系、调研检查制度和考评办法,着重强调建立健全党委领导、人大监督、“一府两院”实施,全社会齐抓共管、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以及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工作职责要求,推进法治建设的工作思路、工作方法要求、调研检查措施和制定法治建设的考核指标评价体系(含奖励、表彰、惩罚措施)等。第三部分是保障机制,在这部分设想争取几条硬性的措施。要求各地进一步加强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建设,设立专门的工作班子(常设机构),配备专门人员(定员定编),落实专门经费(财政保障),添置必要的设备,确保工作正常开展。希望各地在起草实施意见时,结合当地实际,也要研究制定相应的配套措施。

此外,当前还要抓好命名省级基层民主法治示范“两个创建”工作,根据去年全省基层依法治理工作经验交流会的部署和《省2004年依法治省工作要点》及与省民政厅商议的方案,以依法治省领导小组名义命名首批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民主法治示范社区”。今年全省将首次命名100个省级

第8篇:法治建设措施范文

一、法治企业建设顶层设计的必要性

国有大型企业集团大都是由母公司、子公司、分公司构成的有机整体,受系统性、广泛性等特点所决定,法治企业建设要充分发挥功效,就必须落实到企业的各层级、各环节,直至组织末端。为此,法治企业建设必须坚持顶层设计,由集团总部或母公司制定适用于全集团的法制建设方案,统筹部署推进工作。各子公司、分公司,也应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具体细化方案,形成周密的工作体系,切实贯彻落实中央要求,积极响应政策号召。同时,法治企业建设不仅限于法律工作,实施主体也不限于法律部门、法律人员,而要求整个企业、各级领导员工共同参与,共同提升全员的法律意识。与传统的法律管理工作相比,法治企业建设不仅侧重对公司经营管理的支撑、服务,且更加重视与企业发展战略的深度融合,提升法律思维引领、法治方式运作的能力;不仅侧重于对法律人员素质的提升,更加重视全员法律思维、法律意识的培养;不仅侧重于对公司重要业务、重点领域的监督检查,更加重视企业法律管理的全局性的制度安排;不仅侧重于事后的法律风险防范,更加重视法律风险防范、合规管理、法律监督机制的一体化规范管理。从实践来看,以国有企业为代表的企业集团,都在各自的集团发展规划和战略制定中就法治企业建设作出了部署安排,发挥了良好的引领示范效应。一是出台统领性指导文件,通过健全制度、写入公司章程、与子公司签订责任书等方式,加大法治工作推动力度;二是制定法治企业建设规划,提出加强法治工作的总体思路和具体措施;三是发挥章程的统领作用,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完善法人治理机制。

二、国家电网公司法治建设顶层设计的经验启示

第9篇:法治建设措施范文

一、领导重视,健全组织机构。

经局党组研究,成立局法治环境建设组织机构,成立了由局党组书记、局长任组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任副组长的局系统法治环境建设的领导小组,成员由局属各科室的负责同志组成。形成了我局法治环境建设领导和工作网络。为法治环境建设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组织上的保障。

二、制定规划,明确实施步骤。

根据省、市局和县政法委关于法治环境建设的工作要求,结合我局系统的具体实际情况,我局认真制定了法治环境建设工作方案,方案中,在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方法、实施步骤,保障措施等方面均提出了详细的要求,我们的目标是:通过法治环境建设工作的开展,使系统的干部职工的法治观念和法律素质普遍增强、明显提高,全面提高系统法治化管理水平,提高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能力,实现严格、规范、秉公、文明执法,使质监系统的管理水平得到明显提升。我们的具体任务是:建立健全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机构,充实队伍,制定规划,征订教材,培训教员,抓好试点,完善保障措施,做好宣传发动等项工作,为完成法治环境建设总目标任务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的要求是:全体职工都要学习宪法和与工作相关的建设法律、法规知识和基本的法律制度,认真组织学习好“”普法干部读本,努力使干部职工做到知法、守法、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同时对局领导、行政执法人员、专业技术人员还提出针对性要求。

三、建立台帐,总结充实提高。

年初,我局立即着手在组织机构,规划计划,规章制度,培训考核,经验总结,照片资料,上级来文等方面建立了六本工作台帐,分别是①上级文件;②本单位文件、计划、总结;③普法试卷;④普法教材;⑤政务公开文件;⑥行政执法计划、制度、总结。在具体的内容资料中,注意收集,随着工作的逐项落实,内容逐渐充实完善。

四、加强宣传、组织学习教育。

我们根据各单位的具体实际,结合方案,有针对性的组织开展一些专题培训,以增强普法的效果。在系统各单位组织的各类学习中,与普法学习有关的占到了40%以上。同时为了检测系统内行政执法人员的学习效果,局法规宣传股还集中对全局行政执法人员进行2期法律知识考试,考试成绩均合格。在学习上,我们还注重利用电化教育手段,抓好电教月的观片学习活动。我们及时组织收看反腐倡廉的电视专题片。使学习活动既结合实际又不流于形式。此外,我们还积极鼓励和支持职工参加继续教育法律专业的学习,以增强系统职工总体的素质。

五、纳入目标,加强考核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