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范文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

第1篇:土壤环境质量监测范文

1月3日下午,《江苏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正式,方案明确规定了江苏土壤污染防治任务书和时间表。规定五年内实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全覆盖和污泥处置设施全覆盖。

江苏版土十条正式 明确土壤防治时间表

1月3日下午,《江苏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土十条)在宁正式。省环保厅给出了江苏土壤污染防治任务书和时间表:到20xx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到2030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5%以上,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5%以上。

五年内实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全覆盖

土十条中指出,下一步将开展土壤污染调查,实现土壤环境信息化管理。统一规划、整合优化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20xx年底前,完成土壤环境质量国控监测点位设置;20xx年底前,建立健全我省土壤环境监测网络,实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所有县(市、区)全覆盖。

此外,20xx年底前,省环保厅、农委牵头将查明农用地土壤污染的面积、分布及其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以耕地为重点,针对已有调查发现的超标点位区域进行详查,进一步摸清农用地土壤污染的面积、分布、主要污染物及污染程度;在典型区域开展土壤与农产品协同调查。永久基本农田严格保护,严控新增土壤污染土十条中明确提出:排放重点污染物的建设项目在开展环境影响评价时,应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增加对土壤环境影响的评价内容,并提出防范土壤污染的具体措施;各级环保部门要做好相关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管理工作。自20xx年起,有关地方人民政府要与辖区内重点行业企业签订土壤污染防治责任书,明确相关措施和责任,责任书向社会公开。省国土资源厅、农委牵头牵头,各地要将符合条件的优先保护类耕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实行严格保护,确保其面积不减少、土壤环境质量不下降,除法律规定的重点建设项目选址确实无法避让外,其他任何建设不得占用。

五年内实现污泥处置设施全覆盖

据了解,生活垃圾对土壤污染的棘手问题在土十条中也有明确的规范。建立政府、社区、企业和居民协调机制,统筹建设建筑垃圾、餐厨废弃物、农贸市场有机垃圾、园林绿化垃圾等末端处理设施及收运体系,通过分类投放收集、综合循环利用,促进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全面排查简易垃圾填埋场,全面治理积存垃圾,对土壤和地下水造成污染的,应立即采取管控措施。加快建设区域性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综合利用或永久性处理处置设施,20xx年底前设区市全部建成污泥综合利用或永久性处理处置设施,20xx年底前县(市)实现污泥综合利用或永久性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全覆盖,污泥综合利用、无害化处理处置率达到100%,省住建厅牵头,鼓励污泥厌氧消化沼气用于发电上网、汽车加气或城市燃气并网。

相关阅读

江苏省人民政府印发《江苏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明确加强土壤环境保护,不仅为未来30多年江苏土壤改善规划了时间表,也完成了国家对大气、河道、土壤三面治理的蓝图。方案中提出了土方污染防治的工作目标,到20xx年,全省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到2030年,全省土壤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5%以上,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5%以上。

去年国务院印发了《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土十条,对全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做出了战略部署。本次江苏省的《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中,对这十条细化为40项措施,也体现了我省对强化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决心和信心。记者了解到,与省内水十条、气十条注重谈污染治理措施不同,江苏土十条更加注重谈管理体系建设。由于土壤污染防治的基础薄弱、家底不明,更加强调全方位、立体式的夯实各项基础工作,强基固本。主要工作内容有:土壤污染详查、推进地方立法、完善标准体系、加强联动监管、强化科技研发等。

开展土壤污染普查建立检测网

记者了解到,去年开始环保、农业、国土资源等部门已经组织开展了土壤相关调查工作。《方案》种明确开展我省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的时间表。20xx年上半年制定我省详查实施方案,并启动详查工作。针对我省有色金属矿采选、有色金属冶炼、石油开采、加工、以及农药、铅蓄电池、钢铁、危险废物利用处置等重点行业的在产企业用地、尚未再开发利用的已关闭搬迁企业遗留地块,从20xx年起开展详查工作,20xx年底前掌握土壤污染状况、污染地块分布及其环境风险情况。20xx年底前,查明农用地土壤污染的面积、分布及其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以耕地为重点,针对已有调查发现的超标点位区域进行详查,进一步摸清农用地土壤污染的面积、分布、主要污染物及污染程度;在典型区域开展土壤与农产品协同调查。 另外《方案》中规划20xx年底前,建立健全我省土壤环境监测网络,实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所有县(市、区)全覆盖。

突出农用地和建设用地

《方案》种对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作为重点,提出了明确要求。这两个领域分别设计食品安全、居住环境安全、社会关注度较高,能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第四、五两条:加强农用地安全利用,保障农业生产环境安全、实施建设用地准入管理,防范人居环境风险,两个标题充分说明了我省土壤污染防治分类管理的思路。文件第(十二)、(十三)项提出要根据土壤污染状况,分别采取相应管理措施,核心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对轻度和中度污染耕地实施安全利用措施,对重度污染耕地实施种植结构调整或退耕还林还草计划。

第2篇:土壤环境质量监测范文

(新疆农垦科学院分析测试中心,新疆 石河子 832000)

摘要:本文通过环境监测手段,对新疆华辉凯德红花药用植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红花种植基地土壤、大气、水质等进行了监测和评价,为红花的GAP基地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红花;GAP基地;环境监测;评价

红花为一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国常用的中药材。红花中含有天然红花黄色素和山奈素等成分,可以防止动脉粥状硬化,对高血压、中风、心力衰竭、心绞痛等症有很好的疗效。红花还具有活血通经、去瘀止痛的功能,在我国作为重要的经济作物和药用植物被广为栽培。

新疆是我国红花的主产区,名列全国之最,是新疆四大名贵药材之一。新疆红花种植主要分布在昌吉州(吉木萨尔县、奇台县、木垒县)、塔城(裕民县、额敏县)、伊犁(伊宁县、霍城县)等地,其中以吉木萨尔县、裕民县两地种植面积最多。

按照《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GAP)建立种植基地是提供安全、有效、稳定可控的中药材的保证[1,2],而中药材生产的环境质量评价是建立GAP基地的重要内容,一些药材生产基地都开展了这一工作[3]。我们对新疆华辉凯德红花药用植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红花种植基地环境质量进行了监测和评价,为红花的GAP基地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

1.1.1 采样点布设

土壤监测以生产产地内相对污染和外部环境影响较大的地块为重点,兼顾监测区域内主要土壤类型的原则,按照GB15618 - 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和NY/T1054 - 2006《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调查、监测与评价导则》(以下简称导则)规定,由于该区周围无工业污染源,根据土壤结构特点和该产地红花分布情况确立4个土壤采样点。

1.1.2 采样方法

根据国家环境保护局的GB15618 - 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和中国农业部的NY/T 391 - 2000《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中的有关规定,在确定的采样点地块内,蛇形布点,随机采样,多点混合,取样深度为0 ~ 20 cm。采集的土壤充分混合均匀,用四分法取舍至1 kg左右,装入土壤样品袋。填写好土壤采样标签及现场纪录,及时送回实验室,自然风干后处理测定。

1.1.3 监测项目

包括pH、汞、镉、铅、砷、铬、铜、锌、镍、六六六、滴滴涕。分析方法见表1。

1.2 大气环境质量监测

1.2.1 采样点的布设

通过对新疆华辉凯德红花药用植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红花GAP种植产地的实地考察,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在一六一团6连、一六一团7连、一六一团11连设3个大气监测点。

1.2.2 监测项目

按照GB3095 - 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要求,确定监测项目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悬浮物、氟化物。采样分析方法见表2。

1.2.3 监测时间与频率

大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悬浮物的监测时间为2013年5月15 ~ 17日;氟化物监测时间为2013年05月17日14:00 ~ 15:00。

监测频率:每日采样3次,时间分别为:9:00 ~ 10:00、12:00 ~ 13:00、17:00 ~ 18:00,每次1 h,3个点同步进行监测。

1.3 水质环境监测

1.3.1 采样点的布设

在现场调查和采样过程中了解到,该产地除冬季有部分降雪外,夏天降雨较少。农田灌溉水主要以地表河水为主,水质监测以红花生产产地内相对污染和外部环境影响较大的水源为重点,兼顾监测区域内主要灌溉水的流向等实际情况,在监测区域内设置1个灌溉水监测点。

1.3.2 监测项目及分析方法

灌溉水环境评价标准按NY/T391 - 2000《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要求进行。农田灌溉水的监测项目包括pH、汞、镉、铅、砷、铬、氟化物等7项。分析方法见表3。

2 环境现状评价

2.1 土壤

2.1.1 评价参数选择

主要有汞、镉、铅、砷、铬、铜、锌、镍、六六六和滴滴涕。

2.1.2 评价标准

土壤评价选择GB15618 - 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值”作为评价标准。其标准值见表4。

2.1.3 评价原则

按照GB15618 - 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值”限量要求进行评价[4]。

2.2 大气

2.2.1 评价参数

大气环境现状评价选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悬浮微粒、氟化物作为评价参数。

2.2.2 评价标准

大气环境评价按GB3095 - 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5 “各项污染物的浓度限值二级标准要求作为评价标准[5],标准值见表5。

2.2.3 评价原则

按照GB3095 - 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各项污染物浓度限值”二级标准要求进行评价。

2.3 水质

2.3.1 评价参数

水环境现状评价选择氟化物、汞、砷、镉、铬、铅等作为评价参数。

2.3.2 评价标准

灌溉水环境评价标准按NY/T391 - 2000《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技术条件》中4.2标准污染物限量作为评价标准,标准值见表6。

2.3.3 评价方法

水质环境评价采用以单项污染指数法评价为主,综合污染指数法为辅。

单项污染指数:

Ii = Ci /Si (1)

(1)式中:Ii—污染物i 的分指数;Ci—污染物 i 的实测平均浓度;Si—污染物 i 的评价标准。

综合污染指数:

(2)式中:P—综合污染指数;Ii—平均分指数;Imax—最大分指数。

2.3.4 评价原则

根据《导则》的规定,将水质所检项目分为2类:第1类:铅、镉、汞、砷、六价铬;第2类:氟化物、pH、粪大肠菌群。第1类为严格控制的环境指标,如有1项Ii大于1时,则判样品所代表的区域水质质量不合格;第2类为一般控制指标,如有1项或2项Ii大于1时,则须进行综合污染指数评价,但综合污染指数不得大于1,否则判样品所代表的区域水质质量不符合生产要求。第1类和第2类的全部所检项目的Ii均不大于1,则不继续进行综合污染指数评价,判定样品所代表的区域水质质量合格。

3 监测结果与评价

3.1 土壤

监测结果见表7。

由检测结果可以看出,各监测点土壤污染物均符合GB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值”各指标限量的要求,满足红花GAP种植生产对土壤环境质量的要求。

3.2 大气

监测结果见表8。

由检测结果可以看出,所监测的各项污染物符合GB3095 - 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各项污染物的浓度限值”二级标准中大气环境质量指标限量的要求,所监测的各项污染物满足红花GAP种植生产对大气环境质量的要求。

3.3 水质

监测结果见表9。

由表10评价结果可以看出,新疆华辉凯德红花药用植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红花GAP种植产地农田灌溉水各项污染单项污染分指数小于1,符合NY/T391 - 2000《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技术条件》中4.2标准关于农田灌溉水质规定的各项污染物指标限量的要求,满足红花GAP种植对水质环境质量的要求。

4 小结与建议

4.1 小结

通过对新疆华辉凯德红花药用植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红花GAP种植产地的大气环境、土壤环境、灌溉用水现状监测和评价可以看出,该红花GAP种植产地地处传统农业区,空气清新,周围无任何工业污染和废水排放,生态环境质量良好,而且在红花的种植过程中,采用了安全的种植技术和较严格的质量保证措施,较好的保护了原有的生态环境。依据《中药材GAP认证检查评定标准(试行)》及《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的要求,对该基地的环境质量现状进行评价,该产地3项指数均不超标,其监测结果均符合GAP种植产地生产环境质量的要求,可以作为红花GAP种植产地。

4.2 建议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机遇,必须进一步加强种植管理,提高产品质量。为了保持和维护基地现有的良好生态环境质量,特提出如下建议:(1)在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大对生产基地的技术指导,提高产量和质量;(2)进一步发挥当地农业的优势,推广高新技术,实现农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保证红花出自最佳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 任德权,周荣权.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实施指南[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12.

[2] 吕洪飞.绿色中药材的栽培和环境质量评价[J].中国中药杂志,1999,24(8):499.

[3] 毛春国,李春生.铁皮石斛GAP种植基地的环境质量评价[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6.20(1):7-9.

第3篇:土壤环境质量监测范文

关键词:化工企业;土壤;重金属;污染;研究

中图分类号:X8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2011802

1引言

工业企业的废水、废气排放对周边环境质量均有不同程度影响,但相较于人们感官比较强烈的空气和水体污染,土壤环境状况往往受关注程度不够。重金属由于在土壤中不能被微生物分解,因而会在土壤中不断积累,影响土壤性质,甚至可以转化为毒性更大的烷基化合物,被植物和其他生物吸收、富集,进而通过食物链在人、畜体内蓄积,直接影响植物、动物甚至人类健康[1]。同时,由于其污染状况不易察觉,其危害效果潜伏期较长,发现时往往已经造成较大程度的危害。

重金属物质作为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中的重要物资原材料,其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从被开采、加工到作为原辅材料用于各种工业生产活动中,涉及众多行业类别[2]。相应的,其以多种化合物形式伴随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排放到外环境中,并经由大气沉降和土壤吸附等过程进入到土壤环境中[3]。化工行业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其周边土壤的重金属污染情况,一定程度上反应了该地区的总体污染水平。因此,以辽宁某地化工企业为具体研究对象,分析其周边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及其污染状况,有助于对化工企业的重金属排放及控制提供参考。

2研究方法

在辽宁某地选取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化工企业A及B,在每个企业周边分别布设5~7个监测点位,采集0~20 cm表层土壤,进行样品制备后,分析其中Cd、Hg、As、Pb、Cr等5项主要重金属物质的含量。

2.1点位布设

在被选取企业周边800 m范围内,按照区域面积和周边耕地等农用地分布情况,布设5~7个监测点位。为了剔除本地区土壤中重金属本底值的影响,在企业主导上风向场界2000 m以外布设1个对照监测点位。

2.2采样方法及样品制备

点位布设完成后,在每个监测点位采集0~20 cm表层土壤,每份土壤样品采样量2 kg。样品采集后,经过风干、粗磨、分样、细磨等程序制备成干样,以备消解等进一步处理及上机分析。

2.3样品前处理及分析

土壤干样制备完成后,需要根据分析重金属成分不同,采用不同的前处理方法及分析方法。为了使获得的分析数据具有更好的可靠性,5种重金属物质的分析均采用现有国标方法。各项重金属物质的前处理及分析方法见表1。

2.4评价方法

分别采用土壤单项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对企业周边的土壤重金傥廴咀纯鼋行分析,并按照《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二级标准对其污染状况进行评价。土壤综合污染指数因其具有形式简单、易懂、易学、易操作等特点,成为目前评价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优选方法。[4]各评价指标及标准见表2。相关计算公式如下:

土壤单项污染指数=土壤污染物实测值污染物质量标准,

土壤综合污染指数=(平均单项污染指数)2+(最大单项污染指数)22。

3分析及评价结果

分别对A企业及B企业周边土壤中的Cd、Hg、As、Pb、Cr等5项主要重金属含量状况进行采样分析,发现各项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含量有一定差异,含量均值范围为0.09~85.1 mg/kg,跨度较大(表3)。其中Cd、Hg两项重金属含量较低,Pb、Cr两项重金属含量较高。各项重金属含量均不同程度的高于对照点,表明上述化工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对周边土壤环境质量均造成了一定影响。

分别对比分析A、B两企业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A企业的Cd、Hg、As三项重金属含量要明显高于B企业;而B企业Pb、Cr两项重金属的含量均略高于A企业,但其对照点的土壤中的Pb、Cr含量要明显高于A企业。

查看A、B两企业的土地利用使用情况发现,B企业所在地原为污水灌溉区。马祥爱等的研究表明,长期的污水灌溉会导致土壤中的Pb、Cr的含量有所增加[5]。卢桂兰等的研究也表明,农业生产中的污水灌溉、化肥、农药等不合理使用,也可显著影响到土壤重金属的存在形式和含量。[6]因此综合B企业周边土壤尤其是对照点土壤中Pb、Cr两项重金属含量显著偏高的情况,以及原属污水灌溉区的土地使用类型,推测B企业周边土壤的重金属污染状况与其原土地利用类型有较大关系。

按照土壤综合污染指数对各企业的重金属污染情况进行计算,并参照《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进行评价。结果表明,A企业周边土壤环境质量状况为轻度污染,其主要污染物为Cd;B企业周边土壤环境质量状况为清洁,虽然也有重金属累积,但其污染状况明显要好于A企业。可见企业的污染物排放状况对周边土壤的污染贡献,要高于其原始土地利用情形对其的影响,在对已受污染影响的土地进行修复再利用的同时,应该更加关注后续利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及排放。

2017年6月绿色科技第12期

邢树威:辽宁某地化工企业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研究

环境与安全

4结论

对辽宁中部某地A、B两个企业周边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进行监测分析,结果表明:①化工类企业,其废水、废气排放以及固体废物等的堆积,经过长期积累,会对周边土壤质量造成一定影响;②重金属由于其难降解、转化的特性,其累积效应明显;②除企业本身的污染物质排放外,其所在地的原土地利用情况,对其土壤中重金属物质的含量也有一定影响。

建议各级环保部门应加强对化工企业等重点排污单位的监管,督促企业合理、守法经营,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保证其废水、废气稳定达标排放,固体废物得到有效处理处置,并进一步开展企业自行监测及信息公开,重点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情况进行监测,接受公众和社会的监督。同时,由于污水灌溉对土壤的污染状况[7],政府管理部门应更多关注原有污水灌溉区土地利用类型的变更及后续修复、使用,进一步降低土壤污染风险。

⒖嘉南祝

[1]

周建军, 周桔, 冯仁国. 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治理战略[J].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4(3):315~320+350+272.

[2]郑喜|,鲁安怀,高翔,等. 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现状与防治方法[J]. 土壤与环境,2002(11):79.

[3]宁西翠, 王艺桦. 重金属对土壤污染以及修复[J]. 中国化工贸易,2011(11):108.

[4]郭笑笑, 刘丛强, 朱兆洲,等. 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J]. 生态学杂志, 2011,30(5):889.

[5]马祥爱,秦俊梅,冯两蕊. 长期污水灌溉条件下土壤重金属形态及生物活性的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10(22):318~322.

[6]卢桂兰, 韩梅, 李发生. 北京市通州污灌区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和蔬菜重金属污染状况研究[J]. 中国环境监测,2005,21(5):54~62.

[7]杨小波, 吴庆书. 城市生态学[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124~129.

Study on Heavy Metal Pollution of Chemical Enterprises Soil in Liaoning

Xing Shuwei

(Liaoning Province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Experiment Center, Shenyang 110161, China)

第4篇:土壤环境质量监测范文

关键词: 油田 土壤环境保护 土壤质量调查 采样布点

中图分类号:TE3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党的十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摆在突出地位。政府高度重视土壤环境保护工作,石油开采的特殊性质,决定了其生产过程长期与土壤环境发生直接关系,会对周边区域土壤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和改变。

我国现阶段开展的土壤环境的调查工作重点关注农业用地的土壤肥力、重金属、残留农药等。对于城市工业用地土壤环境的调查方法和评价标准尚处于研究探索阶段。但是,随着新兴城市建设和传统城市不断向外扩张,对油田工业用地产生挤压,改变土地利用功能,改善原有工业用地的土壤环境、保护人体健康、提高土地的经济利用价值的需求越来越大,本文将以油田工业用地环境为背景探讨土壤环境调查工作中点位布设方法。

油田建设和运行对于土壤环境的影响分析

石油类污染物已被列入我国危险废物名录。石油被释放到土壤后,其中,一部分在土壤中可以作为微生物生存的碳源而被降解,而另一部分不易被降解的组分在土壤中产生累积效应,破坏土壤结构,改变其物理化学性质,在向地下渗透过程中还沿地表扩散、侵蚀土层, 使之盐碱化、沥青化、板结化,并可能将有毒有害物质传递到土壤上种植的作物或深入地下水中,危害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

工作方法

资料收集

收集油田以及周边地区的地形图、交通图、遥感影像图、环境保护区功能区划图;油田单位的厂区平面图;收集油田以及周边地区土类、成土母质等土壤信息资料;收集油田以及周边地区工作区域气候资料(温度、降水量和蒸发量)、水文资料等。

布点原则

一般油田场地的面积比较大,生产设施分布广泛,布点方法比较复杂。应考虑的基本原则包括:均匀性和随机性:代表性:野外工作可行原则:关注敏感区域

区域划分

在分析油田的生产环节和产污特点以及油田区域的土壤类型和成土母质等的基础上,进行初步的现场勘查可以将油田分为全局不点区、典型油井地块、典型联合站地块、输油管线区、环境敏感区。

全局布点区

全局布点的目的是了解整个油田区域的土壤环境质量状况而布设的控制性点位,为制作评价图件提供全局的数据。

典型油井地块

典型油井区域布点的目的是掌握油井附近土壤环境质量,了解油井在勘探开发、钻井、闭井对于周围土壤的影响。在现役油井和退役油井中,分别选择1至2个具有代表性的油井地块进行采样。

输油管线区

输油管线担负着将原油从采油井出送至联合站以及成品原油外输的重要任务,埋深一般在1至2米左右,在油田区域地下广泛分布。输油管道被打孔盗油以及腐蚀穿孔造成泄漏事故是输油管线对于土壤污染的主要形式。管线所处的位置一般位于包气带区域,石油类污染物很容易会进入地下水并跟随其运动扩散到其他地区的土壤中。

环境敏感区

依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规定,环境敏感区是指依法设立的各级各类自然、文化保护地,以及对建设项目的某类污染因子或者生态影响因子特别敏感的区域,主要包括: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草原、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等。在这些区域加密布设采样点详细调查该区域的土壤质量。

点位设置

全局布点区的点位设置

全局布点布设依据《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规范》的要求,调查比例尺选择1:200 000或者1:100 000,调查的精度为每平方公里设置1至2个点,布点方法可以选择随机布点、分块随机布点和系统布点的方法如图1,采集表层0至20cm深度的土壤。

图1 全局布点方法

典型油井地块的点位设置

油井周边点位布设以油井为中心至少设置5个采样点(图2),1个本底监测点,布置在采油井地下水流向的上游100m位置,要求点位周围500m范围内没有其他的采油井、固体废物堆积场地及其他污染源;2个扩散监测点,分别设置在垂直于地下水流向的两侧30m位置;2个污染监测点,依次布设在采油井地下水流向的下游方向30m和50m位置,每个点位采集纵向样品3个,采样深度0-20 cm、40-60 cm、100-120 cm。

图2典型油井采样点位布置图

输油管线地带的点位设置

输油管线地带的土壤环境调查至少选择1条有代表性的输油主干线路进行重点调查。沿线分段布设多个采样点,纵向分层采样,采样深度至少延伸至管线底部20cm,每个采样点分别在0-20 cm、40-60 cm、100-120 cm和管线底部位置采集样品,可以选择在管线的连接处或者曾经出现过漏油事故地段,采样时要注意对于输油管线的保护。

环境敏感区的点位设置

在敏感区的土壤环境调查精度采用1:50 000的比例尺,每平方公里设置4个点左右,布点方法可以选用随机、系统或分块随机的方法。每个点位采集纵向样品3个,采样深度0-20 cm、40-60 cm、100-120 cm。

结语

对油田场地进行土壤环境质量调查,科学合理的设计采样布点方案是后续土壤质量分析、评价和污染修复等各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直接关系到调查工作的质量。在依据传统土壤环境调查规范的基础上,点位布设方案应根据油田生产过程、污染特点和所处区域的环境特征对油田进行分区,重点考虑全局区域、典型油井地块、输油管线地带以及环境敏感区,根据分区的环境特征和调查目标有针对性的选则点位设置方案。

参考文献

[1]林年丰,李静昌,钟左 环境水文地质学 [M] 北京;地质出版社 1990

[2]吴邦灿,齐文启 环境监测管理学[M]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4

[3]王业耀,赵晓军,何立环 我国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路线研究[J] 中国环境监测 2012,6: 116-120

[4]刘五星,骆永明,滕应,李振高,吴龙华 我国部分油田土壤及有你的石油污染初步研究[J] 土壤(Soils) 2007,39(2):247-251

第5篇:土壤环境质量监测范文

摘要 我国目前土壤形势不容乐观。呈现多源,复合、量大、面广、持久、毒害等特征、对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构成重要威胁,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本文分析了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问题与挑战,总结了发达国家治理土壤污染的经验,并提出了深化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 土壤污染;污染防治;国际经验

有土斯有民,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开发、利用、保护好土壤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根据2014年《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的数据,全国16%的土壤环境超标,其中,一些地方土壤污染严重,工矿业废弃地和农业耕地土壤污染问题突出,重点区域类土地(重污染企业用地、工业废弃地、工业园区、固体废物集中处置地、采油区、采矿区、污水灌溉区和干线公路两侧)均有相当程度的污染,“毒土”“毒地”等事件在全国各地不断出现,威胁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强我国土壤环境污染预防、控制和修复,意义重大、刻不容缓。本文旨在分析国内土壤污染成因,借鉴国际经验,探求国内土壤污染防治途径。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快速增长,我国土壤环境也迅速恶化,污染呈现多源、复合、量大、面广、持久、毒害六大特征,表现出由点到片,由城到乡,由单一到复合等发展态势。造成我国土壤环境恶化的原因和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土地资源禀赋低。我国土地资源具有绝对数量多、相对数量少且质量不高、环境压力大等特点。人均耕地面积仅为世界水平的43%,我国以世界上7%的耕地养活20%的人口。除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珠江中下游平原与汉江平原、成都平原外,耕地质量不高,无法耕种的中度、重度污染耕地有5000万亩,全国集中连片耕地后备资源主要分布在北方和西部干旱地区,后备资源开发存在生态难题。

二是土地污染源多面广量大。土壤是各类污染物的最终归属。我国30多年粗放的发展模式,使土地成为了一个“大垃圾箱”。工业“三废”排放,使污染物通过多种途径进入并积累于土壤。全国有11. 23万座矿山,1.2万座尾矿库,每年60万吨石油跑冒滴漏,固体废物堆放占地面积达200多万亩,有害废水污灌污染耕地3250多万亩,有害废气随雨水沉降到土壤中。农业生产存在“农药、化肥依赖症”,化肥产量和使用量占世界1/3以上,非降解农膜残留量达12万吨. “白色污染”严重,导致土质下降,危害人体健康。

三是土壤污染防治法律法规不健全。我国尚无针对土壤污染的专门法。2015年实施的新《环境保护法》虽对土壤环境保护提出了明确要求,但仍缺乏细则。虽然不少地方专门出台了土壤污染防治的规范性文件,但没有形成有效的土壤污染综合防治法律体系,约束力和系统性不够。

四是土壤污染防治标准体系不完善。我国有60类共3246种土壤,不同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年平均降雨量、地下水埋深等影响基准推导的重要参数具有较大的变异性。截至目前,我国已及正在修订的土壤质量标准有60多个,在数量上比较少,管理也不明晰,分属于10多个不同部门。此外,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于1995年实施,2009年开始修订,至今仍在修订过程中,已不能适应形势发展。标准等级全国采用统一的标准值,没有区分土壤背景值的差异。此外,标准主要针对的是环境质量,从人体健康和生态风险的角度考虑不够;主要针对农业用地,对工业、商业和居住用地考虑不够。

五是土壤环境监测能力不足。我国土壤环境监测工作起步晚,技术落后,尚未形成全面的监测体系,部分地方能力有限,难以精准掌握各地区土壤污染的状况。

六是土壤污染防治技术薄弱。由于污染土壤面积大,污染程度深浅不一,自然条件复杂多变,对土壤污染防治技术和工艺要求极高。国内市场上现有的修复技术往往手段单一,科技含量低且修复成本非常高,修复设备与药剂大部分仍依赖进口。

七是土壤污染防治资金缺口大。国外的绿地建设中,土壤费占总投入的50%。我国“十二五”环境规划中仅有300亿元中央财政资金用于修复污染土壤,且主要是对城市投入,对农业生态环保投入不足,远远无法满足土壤污染防治资金需求。

八是土壤管理体制不顺。我国长期以来多部门分散治土,环保部门“统一监督管理”的职能在很大程度上被肢解和架空,造成权利义务失衡和权力横向分割的弊端。虽然2013年1月国务院出台的《近期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安排》中提出: “建立由环境保护部牵头,国务院相关部门参加的部际协调机制,指导、协调和督促检查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但仅靠部际协调机制难以解决多头管理的问题,常常会因部门利益影响工作效率。

九是土壤保护意识淡薄。由于土壤污染更具隐蔽性、滞后性和难可逆性,是一种“看不见的污染”,公众土壤污染防治自觉性和积极性不高,往往将土地利用的功利性和经济性摆在第一位,忽略土地本身的生命支撑价值、生态价值、文化象征价值、历史价值。大部分农村居民对环境污染表现淡漠,也缺乏依法维权意识,只要环境污染没有直接影响到自身的生产生活,大多采取漠视的态度,增加了土壤环境保护的成本。国外土壤污染防治经验

建立综合防治的法律体系

西方国家普遍将土壤作为一个独立的环境要素来进行立法保护,形成了从基本法到综合性法律再到专项立法的三层法律体系,用以调整和规范各类生产、生活活动。

美国从危险废物管理着手开展立法,颁布《土壤保护法》《资源保护回收法》《综合环境反应、赔偿和责任法》(“超级基金法”)和《小企业责任免除和棕地复兴法案》(“棕色地块法”)等法律法规,在建立土壤环境保护区、农田保护、土地管理政策、土地利用、污染场地修复等方面作出了具体规定,同时加强对水、化学品等污染的控制和立法。德国制定《联邦土壤保护法》《区域规划法案》《建设条例》等,对土壤污染清除和修复、土地开发、限制绿色地带开发作出规定。日本通过《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止法》《土壤污染对策法》为农用地以及“城市型”土壤污染的治理提供了专门法律保障,而《大气污染防治法》《二?英类物质特别对策法》《水质污浊防止法》《废弃物处理法》《化学物质审查规制法》《肥料取缔法》《矿山保安法》等外围法则从不同途径为土壤切断了污染源。法国虽没有专门性的土壤污染防治法,但修改和完善现有的工业法、废物法和民法,规定土壤污染者的相关责任,达到土壤污染防治目的。

强化土壤污染风险预防

发达国家将土壤环境风险评估贯穿土壤环境管理全过程,指导污染土壤的环境调查与监测,确定土壤污染风险是否可以接受、是否值得关注。英国认为预防土壤风险与修复污染土壤同等重要,建立了污染土壤暴露风险评估导则,率先提出污染地块可持续修复管理框架。德国一方面重点排查了全国有污染嫌疑的土壤并进行了风险评估,另一方面制定方案并组织实施了重点污染土壤的治理和修复。

完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当前发达国家普遍基于风险评估,划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并制定土壤的环境质量标准。美国颁布旨在保护生态受体安全的《土壤生态筛选导则》以及保护人体健康的《土壤筛选导则》,此外还制定污染土壤初始修复目标值,许多州据此制订各自的土壤质量标准。英国在考虑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以保护人体健康为原则制定土壤指标值。加拿大则以其保护生态土壤质量指导值和保护人体健康土壤质量指导值两者中的最低值作为最终土壤质量指导值。荷兰在《荷兰土壤质量法令》中设立了土壤修复的目标值、干预值及部分污染物造成土壤严重污染的指示值。日本在制订土壤环境标准时,特别设立浸出液标准。

全面准确开展土壤监测

西方国家普遍深入开展土壤调查,尤其是利用高光谱遥感与无线传感器网络等新技术进行土壤监测与评价,摸清底数,为开展土壤保护工作打下坚实基础。欧盟实施土壤环境评价监测项目,设计欧盟范围内可比的监测标准和指标体系,建立评价土壤现状的资料参考中心,对国家级土壤监测数据进行有效统一管理。德国根据土地用途对全国土壤实施监测,了解土壤特性变化,以评估治理措施是否有效,共设立监测点800多个,并建立污染土壤数据库进行动态管理。法国建立污染土地的数据库,信息包含现存的污染地和已被修复的污染地。美国相关部门向用户免费提供很多土壤基础信息,例如分辨率低于30米的遥感资料,从而为新技术的应用创造有利条件。

分类治理的防治措施

根据土壤的不同功能,西方国家坚持区别对待,积极推动土壤污染分类整治和管理。美国防治土壤污染关注范围从农业用地逐渐扩大到工业用地,通过一系列法律及修正案对“棕色地块”进行有效治理。建立危害分级系统,根据地下水、地表水、大气和土壤4种污染迁移途径来评估场地的污染状况,有针对性地治理。德国通过一套颜色指标体系明确土壤治理要求,分别用绿线、黄线和红线表示应采取预防恶化、发出警告或必须清理的措施。日本和韩国在土壤污染调查、整治责任承担、费用负担、管制方式等具体制度中,对“农业型”土壤污染和“城镇工矿型”土壤污染区别对待。俄罗斯在《关于安全使用化学杀虫除莠剂和农业化学制品法》中针对农业生产施用农药化肥等化学制剂的控制与监督管理做出详细规定。

采用先进的治理技术

国外土壤修复主要采用两大方法(原位及异位)和五类技术(工程措施、物理修复、化学/物化修复、农业生态修复和生物修复)。1982-2005年,美国超级基金一共进行了997个土壤修复项目,采用异位修复的项目约占53%,固化/稳定化及焚烧占异位修复项目的69%,土壤蒸汽抽提占原位修复项目的53%。欧洲各国因工业历史和污染类型不同,污染场地特征不同,土壤修复技术也存在明显差异,整体上采用原位及异位修复技术的比例相当。目前,绿色修复技术既可降低修复行动的环境足迹及经济上的负面影响,又使修复行为的净环境收益最大化,越来越受到重视。

“污染者付费”基础上的市场运作

在政府提供专项治理资金的同时,激励社会资本加大土壤治理投入。美国通过征收专业税,建立规模超过1000亿美元的土壤修复“超级基金”,由其兜底全国范围内污染场地的修复。英国污染场地修复资金实行等级责任制:最初向土地排污的企业、个人或知情并容许排污发生的人为第一级;当前土地所有者、业主为第二级;土壤污染治理责任由第一级承担,但无法找出原始污染者时由第二级承担。日本采用“原因者负担”和“受益者分担”双原则并设立专项基金治理污染土地。具体方式是:先对污染土地展开调查并制定治理方案,然后对该土地进行收购和治理,在治理完成后将土地卖给企业,最后按基金出资比例对获利的5%进行分配。对于无主土地的治理,德国采取政府先垫钱修复,后调查确定最终谁付费的治理方式;而对历史遗留的污染场地治理,政府给予补贴。

综合防治土壤污染的建议

通过分析发达国家土壤环境保护、可持续管理和修复的成本可以发现,三项成本的基本比例为1:10:100。借鉴国际经验,我国必须重视预防,并坚持防、控、治一体化,分类施策、分区防控,走市场化与专业化相结合的路子。

建立土壤污染防治联合机制

土壤污染情况复杂,涉及部门多,治理和协调难度大,需进一步明确地方政府、中央部门的责任及中央相关部门的职责。环保部作为土壤污染防治牵头部门,应加强综合协调,完善法规标准,建立部门联动机制;与农业部、国土资源部等成立“国家耕地面源和农村污染防治协调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工作可由农业部承担;与工信部、住建部、国土资源部等成立“国家城镇和工业用地污染防治协调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工作可由住建部、环保部共同承担。协调跨区域水土协同治理,统筹土壤、重金属和化学品、固废、危废污染防治工作。

建立健全法规和标准体系

尽快制定出台“土壤污染防治法”及其配套规章制度,加快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修订。修订、完善与土壤污染相关的水、大气、固体废弃物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强化土地管理、城乡规划、环境功能区划等关于土壤保护的内容,形成科学、合理、系统的土壤污染防治体系。严格法律责任,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对涉重金属企业废水、废气、废渣等处理情况的监督检查,规范危险废物的收集、贮存、转移、运输和处理处置活动,严控农药、化肥、农膜的乱用滥用问题,加大对造成污染后果行为的处罚力度。建立土壤污染责任终身追究机制,并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加强源头控制

坚持绿色化发展,大力推进清洁生产。严格项目准人,关闭、淘汰和搬迁小冶炼、小化工等企业。健全排污许可制度,改造环保设施,严格控制排污量和浓度。打击非法采矿,促进矿山集约化开采和废水、废渣集中排放和处理。划定生态红线,严格监管农田和重要农产品基地,严格控制污水灌溉,加强对农药、化肥及其包装物以及农膜的环境管理,提高农业补贴标准。实行保护性耕作和轮休耕作制度。完善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强化土壤环保考核指标。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党政同责制,明确地方党委及其部门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责任。

加强土壤监测

联合多部门共同建立长效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机制,开放监测市场。制定统一的监测规范,构建土壤环境质量例行监测、预警监测、应急监测网络,定期开展全国土壤环境污染状况监测,建立全国土壤环境监测数据库系统,为土壤污染防治提供可靠数据。

实施分类防治

对工业、农业和住宅用地分类施策;划定优先保护区域进行分区防控;按照受污染程度开展分级防治。启动“土壤环境保护工程”,推进土壤污染防治示范工程。完善“以奖促治”“以奖促保”政策。建立土壤修复技术默认清单制度。

加强科技支撑

搭建土壤环境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平台,注重引进、吸收、消化适用于国情的国外先进技术。搭建土壤污染治理与资源可持续利用技术平台,自主研发关键技术、设备。

健全资金投入机制

借鉴重庆污染土壤治理模式,加快以土地经营、批租为支撑的财税、金融模式改革。继续探索生态补偿、排污权交易、污染责任险等经济措施。对严重污染的耕地,要调整种植结构,划定农产品禁止生产区并进行生态补偿;定点收购被污染粮食并补偿费用。建立相关的土壤污染防治与修复基金。对积极开展土壤污染保护和治理的地区,加大资金奖励支持力度。发展土壤修复相关产业,鼓励民间资本注入,开展PPP模式,推进第三方监测、治理。

加强土壤保护宣传教育

提高企业和公众土壤环境安全意识和土壤环境保护参与意识,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课堂宣传土壤环境保护知识,并为一线生产者提供专业培训。

国际合作和履约工作

第6篇:土壤环境质量监测范文

【关键词】金属硫化物;氧化;危害;生态环境

1.前言

鄢家村在2009年9月10日,鄢家村水库及村中水塘水质突然变得清澈见底,鱼虾死光,“土壤中连蚯蚓都没有(鄢家村村长语)。”从2009年9月到现在几年的时间里,此一现象并未改变,鄢家村水库及村中水塘周边并无还在运行的厂矿企业,只在鄢家村水库北边有一废弃多年的采石场,水库水的来源主要来自采石场和水库西侧山上来水,这两股水同时注入水库。鄢家村的主要灌溉水源来自这个水库,同时因为鄢家村地处水库下游,地下饮用水源恐受影响。

多年来,鄢家村无法进行鱼业养殖,村民的种养收入减少,村民的健康恐受到影响。

2.污染原因分析

鄢家村环境质量监测结果显示,鄢家村环境污染主要是两个方面,第一,地表水水环境污染,其次是土壤环境污染。水环境污染造成了土壤环境污染进一步恶化,因为鄢家村的主要灌溉水源来自受到水环境严重污染的水库。

水库水的来源主要来自采石场和水库西侧山上来水,这两股水同时注入水库。分析结果显示,水环境污染主要的源头是来自水库东侧采石场来水。

我们采集了采石场来水、水库西侧山上来水、村中水塘、村地下水等四个采样点位的水质进行分析。

分析结果显示,水环境污染主要的源头是来自水库东侧采石场来水。

同时我们发现水库东侧采石场来水的硫酸根离子很高,但是在水库出水口、水库东侧采石场来水、村中水塘水质分析中硫化物均为末检出。为了判明水库东侧采石场来水中的很高的硫酸根离子的来源和水质呈酸性(ph(无量纲):3.0)的原因,为此,我们采集了两种矿石进行分析,一种是黄色矿石,另一种是黑色矿石。矿石样品经风干磨碎,测定结果显示:黄色矿石含微量的铁、锰;黑色矿石含较高的锰、铁,通过有效硫分析,有效硫为20%,因此,我们判断,采石场为硫铁矿区,因有效硫成份太低,不具开采价值。

因为,硫铁矿在风化氧化过程中,s严重流失,s在风化产物中几乎消失,在风化氧化过程中形成硫酸及硫酸盐。s的大量流失表明风化氧化过程中酸释量很高。

所以,水库东侧采石场来水的硫酸根离子很高,水质呈强酸性。

硫化物矿物在氧化过程中产生硫酸的过程为(以fes2为例):

① 3fes2+8o2fe3o4+6so2 ② 4fes2+11o22fe2o3+8so2 、2so2+o22so3、so3+h2oh2so4

为了了解矿山尾砂矿废水对鄢家村土壤环境质量造成的污染状况,我们采集了鄢家村三个监测点位的土壤样品进行分析,分别是:背景值监测点位、鄢家村菜地(水库灌溉区三个点位)、采石场(矿石风化粉末,三个点位)共7个土壤样品。同时,我们采集了两种矿石进行分析,一种是黄色矿石,另一种是黑色矿石。土样及矿石样品经风干磨碎,通过100目尼龙筛,分析样品用hf-hno3-hclo4混合液,于聚四氟乙烯烧杯中消煮,然后用hcl溶解残渣,待测液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

土壤环境质量ph(无量纲)、 阳离子交换量(cmol/kg)监测结果

于是我们发现了一条重金属迁移的路径:

矿石氧化酸化进入水体通过水体转移菜地菜地富集 尽管当地村民经过多年在菜地种植树木、培植草之后,通过植物修复,菜地的土壤环境已经大为改善(菜地土壤仍然为酸性土)。但是我们从重金属迁移的路径中以及当地村民对当时状况的描述中得知,矿山尾砂矿废水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因此,我们对鄢家村环境污染原因得出以下结论:

采石场部分矿石为硫铁矿石,其主要成份为fes2,并含有锰原素,fes2通过化学反应可生产出硫酸。矿山开采使原本深埋在地下的金属硫化物暴露在地表,与氧气和水接触后氧化,并在微生物存在的情况下加速氧化,硫化物矿物在氧化过程中产生硫酸,同时释放大量的有害元素,如as、cd、cu、pb、fe、zn、mn等,使得采石场土壤严重酸化,随着雨水季节一来临,随着雨水一同注入水库,使得水库的水ph、铁、锰等因子超标。

硫化物的氧化是形成酸性矿山废水的最主要原因,酸性矿山废水长久严重危害矿区周围的生态环境,甚至在矿山关闭多年之后危害仍然存在。

硫化物矿物在氧化过程

产生硫酸的过程为(以fes2为例):

①3fes2+8o2fe3o4+6so2

②4fes2+11o22fe2o3+8so2

2so2+o22so3

so3+h2oh2so4

其次,降水的淋溶作用,淋溶作用强的地区多雨。由於雨水在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已微含酸性,渗入土内,再和有机质或矿物质分解所产生之各种酸类混合以后,其酸性更强,於是可将土内之石灰质与其他可溶之盐类溶解冲走,在雨水充足地方,淋溶作用常遗留下较具酸性而贫瘠之土壤,曰酸性土。

3.建议与对策

因为鄢家村山体矿石中存在硫铁矿,因此应减少山林的乱开乱挖,防止土壤的裸露。

土壤环境治理:

(1)建议采用土壤修复技术中的植物修复技术,对采矿石山体部份裸露处进行植物修复。

(2)当地村民经过多年在菜地种植树木、培植草之后,通过植物修复,菜地的土壤环境已经大为改善(菜地土壤仍然为酸性土)所以,对村中菜地仍以植物修复为主。

水环境治理:对采矿石山体部份裸露处进行植物修复末达到预期效果前,对水库东侧采石场来水进行引流分流,引流到别处进行处理达标后排放。同时,排干水库现有水量,挖掘出水库底泥。

参考文献

[1]万茉莉.硫化物矿山尾矿的微生物氧化产物及其环境效应.

第7篇:土壤环境质量监测范文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6)12017404

1引言

近年来,我国农村环境污染日趋严峻,且农村环境污染具有排放主体分散、隐蔽,排污随机、不确定、不易监测等特征[1]。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已严重威胁到人民的身体健康,其环境质量的恶化已引起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为此,2009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环境保护部等部门《关于实行“以奖促治”加快解决突出的农村环境问题实施方案的通知》(〔2009〕11号),同年环境保护部印发了《全国农村环境监测工作指导意见》(环办[2009]150号)。2014年环境保护部印发了《全国农村环境质量试点监测工作方案》和《全国农村环境质量试点监测技术方案》(环发〔2014〕125号)。截止目前,全国除港、澳、台外的 31 个省(区、市)均已开展农村环境质量试点监测工作。

为确保在农村环境质量监测中获得准确、可靠、科学的监测数据,在监测前期就必须依据“全国农村环境质量试点监测工作方案和技术方案”及相关技术规范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措施,进行全程序的质量控制,以期保证农村环境质量监测结果能够真实反映农村地区环境质量现状、变化趋势及潜在的风险。本文在介绍河北省开展农村环境质量监测工作的基础上,探讨了农村环境质量监测中各环节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措施。

2河北省农村环境质量监测概况

2.1“以奖促治”村庄环境试点监测阶段

河北省农村环境质量监测正式开展始于2009年的“以奖促治”村庄环境试点监测工作,该项工作一直持续到2013年,这五年期间,河北省每年在11个设区市内选取11~14个村庄作为“以奖促治”村庄环境监测试点。根据农村主要生产方式和主要污染来源,又将这些村庄划分为生态型、现代种植型、养殖型、工矿企业型和其他型等4 个类型。

按照各年全国环境监测工作要点的相关要求,对试点村庄的河流水库、地表饮用水源地、地下饮用水源地、环境空气和土壤环境开展监测工作。自2009年开展典型“以奖促治”村庄环境质量工作以来,该省农村环境质量总体稳定,部分农村环境质量略有好转。

2.2全面推进农村环境质量试点监测阶段

2014年,环境保护部印发了《全国农村环境质量试点监测工作方案》和《全国农村环境质量试点监测技术方案》(环发〔2014〕125号)。该方案明确了农村环境质量监测的范围、对象以及具体的监测内容。河北省按照文件中的具体要求在全省11个设区市内的61个村庄开展了农村环境质量监测工作,监测对象是以县域为基本单元,包括县域监测和村庄监测 2 个层次。

在县域监测层次上,以县域全境为监测区域,优先选择了已列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监测评价与考核的县域以及参加“以奖促治”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的村庄所在县域。此次监测共选取20个县域进行监测,其中已列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监测评价与考核的县域有6个;参加“以奖促治”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的村庄所在县域有6个。该层次上主要开展了地表水水质和生态环境质量状况监测,其中生态环境质量状况主要通过遥感手段开展监测。

在村庄监测层次上:一种是静态村庄,共11个,即每年都开展监测,用于村庄环境质量年际间比较;另一种是动态村庄,即地方根据需要每年新增的监测村庄,共50个。村庄类型,在统筹考虑经济发展程度和环境污染程度的基础上,选取人口数量相对较多、分布相对集中的代表性村庄共61个。其中生态型村庄16个,种植型村庄35个,养殖型村庄3个,旅游型村庄2个,其他类型村庄5个。从监测对象来看,具体包括环境空气质量、地表水水质、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土壤环境质量和自然生态质量。尽管该省农村环境质量试点监测工作开展近7年,但仍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诸如监测能力不足、监测技术体系不完善、业务化运行缺乏必要性的保障、监测村庄数量不足及缺乏代表性等[2]。

3农村环境质量监测的质量要求

农村环境质量监测工作的开展从“说清农村污染源、环境质量状况,掌握潜在的环境风险”出发。为保证监测数据结果符合相关技术标准或规范的要求,应对此项工作从技术方案的制定到技术报告编制等整个过程的各个环节提出相应的质量要求。必要时,编制现场工作手册以及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方案,针对各环节制定相应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措施,以期保证农村环境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及数据质量,提交科学准确的技术报告。

4农村环境质量监测中的质量保证

4.1监测机构的资质

监测机构必须经国家认监委或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组织的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取得相应的资质认定证书,并在其能力范围内开展监测活动。

4.2人员

所有从事监测活动的人员应具备与其承担工作相适应的能力,接受业务技术培训,并按照国家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相关要求持证上岗,考核合格后取得上岗资格。持有上岗合格证的人员,方能从事相应的监测工作;未取得上岗合格证的人员,其工作应该在持证人员的监督和指导下完成工作,监测质量由持证人员负责。

4.3仪器设备

对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有影响的监测仪器设备(包括辅助测量设备),均应送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进行检定或校准,并在有效期内使用,必要时可在两次检定或校准间隔期内进行期间核查。对于已检定、校准的仪器设备,在有效期内关键部件出现故障,经修复、更换后应重新检定、校准合格后方能使用。监测分析仪器设备都应张贴表明其状态的标识,在使用前应按照有关要求进行校准或检查。

4.4试剂及材料

监测活动中所涉及的试剂及材料在投入使用前,应做符合性检验,并做好相应的记录,检验合格后方能使用。

4.5分析方法

优先选择国家和行业标准分析方法,也可选用国际标准方法,但应经过验证,保证其检出限、准确度和精密度达到相应方法性能要求;或者选用环保行业统一的分析方法,例如《土壤元素近代分析方法》等。监测分析选用的方法均应通过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并受控和现行有效。按照相关标准或技术规范要求,选择的监测分析方法能满足实际工作需要。

4.6环境设施条件

现场监测、样品采集和用于样品分析的实验室,其设施和环境条件,应满足实验室和分析方法的相关技术要求,确保环境条件不会对监测结果及人员安全造成任何不利影响。

5农村环境质量监测中的质量控制

5.1技术方案的质量控制

技术方案的制定是项目实施全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是保证监测质量的前提,关系到最终技术报告是否能够满足预期目标,是否能够真实反映农村环境质量状况。

技术方案的制定,应根据《全国农村环境质量试点监测工作方案》、《全国农村环境质量试点监测技术方案》以及相关标准或技术规范文件的要求进行编写,内容应全面、准确、科学。方案应包括任务来源、目的意义、监测范围、村庄类型、各环境要素的监测指标、监测频次、监测方法,有针对性的质量控制措施和指标要求、评价标准、数据管理以及组织实施等内容。如果样品需委托其他实验室进行测定时,应制定样品分析质量控制方案,向被委托的实验室提出样品测定的质量控制要求。方案经本单位人员编制完成后,经单位审核后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实施。

5.2点位布设的质量控制

农村环境质量监测点位应根据其监测目的和要求、监测对象及污染物性质以及所选县域的环境特点和村庄的实际情况,按照各环境要素监测技术规范中的技术要求、质量控制等规定进行点位设置。监测点位的布设除具有科学性和代表性外,还应考虑实际采样时的可行性和方便性。

点位确定后,应按对采样点位逐一核查。对不满足技术规定和监测目的要求的,应及时更换监测点位。

5.3采样前准备工作的质量控制

明确现场监测项目负责人。收集现场资料且尽可能全面(包括监测区域周围的地理位置、 地形地貌、 水系、土壤类型、区域气候、气象特征、地表水和地下水水文特征、植被及生态系统情况等信息[3]);根据检测项目和实施方案具体的要求选择合适的仪器设备、采样器具和样品容器等,以及所需的材料或物品,例如样品保存剂、吸收液、滤膜、GPS、地图等。

所有准备完成后,应有专门人员对所带物品进行清点核查,以保证能满足样品的采集工作要求。

5.4样品采集的质量控制

样品采集是项目监测过程中真正意义上实施的第一步。样品采集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后续工作开展的质量以及技术报告的科学与准确与否。

5.4.1环境空气采样质量控制

《全国农村环境质量试点监测技术方案》中明确指出环境空气监测的质量控制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中的技术要求执行。每次采样前,应对采样系统进行气密性检查;流量需校准且采样时须稳定;使用气袋或真空瓶采样时用气样重复洗涤3次,采样后应有防漏气措施;颗粒物采样前应确认采样滤膜无针孔和破损,滤膜的毛面应向上,采集后,如不能立即称重,应在3 ℃条件下冷藏保存;使用吸附采样管采样时,采样前应做气样中污染物穿透试验,以保证吸收效率或避免样品损失。每批样品采集过程中应保证采集10 %的现场平行样或至少2个现场空白样。

除上述要求外,实施过程中还应满足各监测项目标准分析方法中规定的质控措施要求,例如《环境空气 二氧化硫的测定 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HJ482-2009)指出,采样时吸收液的温度控制在23~29 ℃,吸收效率为100 %。

5.4.2水质采样质量控制

水质采样的质量控制主要按照《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和《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中的相关要求执行。地表水采样断面应有明显的标识物,必要时用GPS定位核实,采样人员不得擅自改动采样位置;采样时应保证采样点位置准确,注意避开油污,漂浮物、水草等,避免搅动底部沉积物;地下水采样时应同时测地下水位,采样前应将抽水管中存水放净,泉水在涌口处出水水流的中心采样。污水采样时应调查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的相关情况。此外,还应根据各分析项目的具体要求实施采样,例如:细菌类、油类应单独定量采样。根据待测污染物的性质,现场采集10 %-20 %的平行样或全程序空白样。地下水、地表水和污水采样的容器应分开使用。

5.4.3土壤采样质量控制

农村村庄周边土壤采样质量控制要按照《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和《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质量保证技术规定》中的相关规定执行。按照规范的采样方法,选用合适的采样工具,按相关技术要求进行采集、包装和保存样品,应避免在施用化肥、农药后立即采样,同时保证一次性获得足够重量的样品,严防交叉污染;采集有代表性的样品,农田土壤的采样点要避开田埂、地头及堆肥处等明显缺乏代表性的地点,有垅的农田要在垅间采样。在采样前清除表层植被及其根系、砾石;测定金属的土壤样品采集时不能使用金属工具和金属容器,要用竹铲、竹片采取样品;每个分点等重量采集土样,土样混合缩分后每个样品重量应满足样品制备要求。

5.5样品保存、运输与交接

现场采集的样品选用符合要求的包装或容器保存,需加入保存剂的按要求加入。采集的样品包装要完好,保证运输途中不破损,样品不受外界污染和交叉污染。样品标签应有足够的信息量且正确、完整,其中土壤标签应一式二份,一份在内,一份在外。

样品运输中的贮存环境条件应保证待测组分含量不受影响。交接时双方要对数量、标签、重量、样品的冷藏温度、采样记录或送样单进行核对,确定无误后分别在样品流转单上签字。对编号不清、重量不足、盛样容器破损、受沾污的样品,样品管理员应拒绝接受、指出问题,必要时重新采样。

5.6样品分析

农村环境质量监测的样品分析应按照相关技术规范标准或河北省技术方案中规定的方法执行。

5.6.1空白试验

每批样品至少分析1~2个全程序空白样和实验室空白样(含前处理),其检测结果应低于方法检出限[4]。

5.6.2准确度控制

通常采用有证标准物质分析或加标回收样分析的方式来实现。对于有国家标准物质的项目可以直接使用质控样品控制准确度,每批样品至少分析1~2个标准物质(明码或密码)。

对于没有国家标准物质的项目通常选用加标回收样分析来进行准确度控制。加标回收试验又分为空白加标或基体加标,建议首选基体加标回收试验的方式进行,此分析结果的可信度更大。加标样分析时应和实际样品采用同样的前处理方法进行处理、分析。每批样品随机抽取10 %样品做加标回收试验。

5.6.3精密度控制

通过测定平行样品进行控制,每批进行不少于10 %的实验室平行样品分析,再加上10 %的现场平行样分析,因此样品分析过程中至少分析20 %的平行样品(明码平行+密码平行)。平行样结果的判定一般执行相关技术规范或各自方法标准中的规定限值,通常密码平行样的标准偏差可以适当比明码平行样的标准偏差略大一些。

5.6.4校准曲线的检验

应在每次分析样品的同时,同步绘制校准曲线。若确有困难且校准曲线的斜率较为稳定的方法,至少应在分析样品的同时,测定两个适当浓度(高、低)及空白各2份,分别取均值,减去空白均值后,与校准曲线的相同浓度点校核,相对偏差须

5.6.5其他质控措施

上述质控措施多为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在项目开展过程中可以进行外部质量控制,包括实验室间的能力比对或能力验证,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质控考核。

5.7数据处理

分析测试结果应以规范的格式填写,注意数据的有效位数应按相应规则进行处理,单位均采用国际制单位,现场平行或实验室平行样品分析结果取其平均值以及数据结果低于检出限时,以未检出或ND的形式上报,同时注明相应的检出限值。所有数据结果均应进行三级审核后报出。

5.8技术报告

技术报告应按照全国农村环境质量试点监测工作方案和技术方案的要求进行编写,至少包含任务来源、目的意义、县域和村庄社会、经济、人口等基本状况,年度监测开展情况、不同要素环境质量状况及年际变化、原因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等内容。必要时,可附县域/村庄布点图片、现场采样照片或相关工作图、表加以说明情况。同时根据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方案及年度监测工作的开展落实情况,编制该年度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报告。技术报告须经本单位审核通过后提交至上级主管部门。

6结语

第8篇:土壤环境质量监测范文

关键词:土壤理化性质;重金属;相关关系;福建沿海地区农田

中图分类号:X131.3;X53;S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4)13-3025-05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Soil and

Heavy Metal Content in Fujian Coastal Farmland

CHEN Sui-ling,LI Jin-wen,DENG Hong-mei

(School of Environment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 Guangzhou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006, China)

Abstract: 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heavy metal content of farmland soil in Fujian coastal area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il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heavy metal content of soil was studied with correlation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verage pH of farmland soil in Fujian coastal area was 5.56. The content of soil organic matter was 30.20 g/kg on the genus level. Other soil nutrient content reached middle level.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Pb content in soil and soil total nitrogen content was found. The Hg content in soil and organic matter and cations exchange capacity in soil was not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Othe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heavy metal content was correlated. Soil organic matter was the main factor affecting the content of heavy metal Hg in soils. Soil particle size can affect the content of heavy metal in soil.

Key words: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y of soil; heavy metal; correlation relation; Fujian coast farmland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世界性环境问题之一,它将导致土壤环境恶化,严重危害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和人类生存环境,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自然情况下,土壤重金属主要来源于母岩和残落的生物物质,但随着工农业生产活动迅猛发展,人为活动对土壤重金属含量分布的影响呈现增长的趋势[1]。大多数重金属在土壤中相对稳定且难以迁出土体,有研究[2-5]表明,土壤物理化学性状的改变尤其是土壤质地、pH、阳离子交换量、有机质等的改变可以影响土壤重金属的含量,决定土壤的毒性,并直接影响和制约重金属在土壤环境中的行为。福建沿海地区农田是福建省重要的粮食生产区,粮食产区的土壤环境与当地居民的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调查发现福建沿海地区农田土壤、稻米、蔬菜重金属污染超标严重[6-14]。在已有工作基础上对福建沿海地区农田土壤理化性质与重金属汞(Hg)、镉(Cd)、铅(Pb)含量关系进行分析,旨在进一步探明重金属污染是否与该地区土壤的性质有关,以便当地有关部门有针对性地提出切实可行的土壤改良措施,减小土壤性质对重金属的迁移转化的影响,为土壤综合治理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采样点的布置与采样方法

本研究从福建沿海地区的北部到南部选择了10个区域作为监测单元进行布点采样,涉及的行政区域有福鼎市、福安市、福州市、福清市、莆田市市辖区、仙游县、泉州市、漳州市、云霄县、诏安县。10个行政区域分别代表了沿海地区10个不同的流域(图1)。分别是沙埕港流域(福鼎市)、交溪流域(福安市)、闽江流域(福州市)、龙江流域(福清市)、芦溪流域(莆田市)、木兰溪流域(仙游县)、晋江流域(泉州市)、九龙江流域(漳州市)、漳江流域(云霄县)、东溪流域(诏安县)。

此次土壤调查根据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的要求,并结合各区域分布特点,确定样品采集布点方法和采样数量。本研究采集表层(耕作层)土壤进行分析,在表层土位置自下而上多点取样,采样深度0~20 cm,土壤量约2.5 kg,采集3~5个等量土样并混合均匀后制成一个土壤样品。采集土壤样品195个。土壤样品用四分法采用1~2 kg,做好样品采集记录并贴上标签,用聚乙烯塑料袋盛装,运回实验室待处理。从195个土壤样品中选取了40个有代表性样品进行理化性质分析,包括福鼎市(2个),福安市(2个),福州市(11个),福清市(2个),莆田市的市辖区(2个)、仙游县(7个),泉州市(5个),漳州市的龙海市(4个)、云霄县(2个)、诏安县(3个)。

1.2 样品的处理与测定方法

土壤样品的处理:在白色瓷盘内和塑料薄膜上,摊成约2 cm厚的薄层,用木棍间断压碎、翻动,使自然、均匀风干,在风干过程中剔除石块、植物残体等杂物,风干后,用玛瑙研钵研磨,用四分法分取所需土壤量,使其全部通过20目(0.25 mm)尼龙筛,过筛后的土壤在聚乙烯薄膜上充分混匀后,再用四分法缩分至100 g左右,取适量过100目(0.15 mm)尼龙筛后盛装在具塞玻璃试剂瓶中,用于土壤元素形态及全量分析。另一部分样品过60目(0.30 mm)尼龙筛,用于土壤pH、阳离子交换量、土壤有机质、土壤全氮含量、总有机碳、盐分、有效磷等理化性质分析,土壤样品处理执行《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

重金属测定方法:汞(Hg)采用冷原子荧光光谱法(GB/T17136-1997)测定;铅(Pb)、镉(Cd)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GB/T17141-1997)测定。

理化指标分析方法:土壤理化性质采用LY/T1239-1999、LY/T1233-1999、LY/T1237-1999、LY/T 1225-1999中的方法测定。

数据处理采用SPSS18.0分析统计软件。评价标准采用《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15]。土壤样品分析由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完成。

2 结果与分析

2.1 福建沿海地区农田土壤的理化性质

2.1.1 土壤的机械组成 福建沿海地区整体农田土壤颜色以黄色、浅黄色、灰黄、暗黄色为主。土壤的粒径主要分布在0.100~0.050 mm、0.020~0.002 mm和

2.1.2 土壤pH 福建沿海地区农田土壤样品pH测定结果见表1。表1结果显示,福建沿海地区农田土壤以酸性为主,平均pH 5.56。其中pH

2.1.3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的大小基本上代表了土壤可能保持的养分数量,可作为评价土壤保肥能力的指标。福建沿海地区CEC平均值为9.58 cmol/kg(表1)。总体来看,福建沿海地区土壤CEC不高,各区域之间变化较大,最大值15.80 cmol/kg,最小值4.81 cmol/kg。各地区CEC大小顺序为漳州市、莆田市市辖区、福安市、福州市、福鼎市、福清市、诏安县、云霄县、泉州市、仙游县,分别为12.88、11.80、10.52、10.21、10.02、9.64、8.48、7.90、7.75、6.35 cmol/kg。土壤CEC高于10 cmol/kg的样品占40.0%,5~10 cmol/kg的样品占52.5%,低于5 cmol/kg的样品占7.5%。福建沿海地区土壤保肥能力为中上水平。

2.1.4 土壤有机质 土壤有机质能改善土壤的物理结构和化学性质,有利于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从而促使植物的生长和养分的吸收。土壤有机质也是植物所需各种矿物营养的重要来源,并能与各种微量元素形成络合物,增加微量元素的有效性。 根据对土壤样品分析,福建沿海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值为30.20 g/kg(表1)。根据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推荐的土壤肥力分级标准,有机质含量1级(大于40 g/kg)的地区为0;2级(30~40 g/kg)的地区有漳州市、诏安市、福鼎市、福安市、莆田市市辖区,含量分别为37.40、35.30、33.05、32.25、30.50 g/kg;3级(20~30 g/kg)的地区有泉州市、福州市,仙游县、福清市、云霄县,含量分别为29.20、28.20、27.00、26.20、22.00 g/kg;没有低于20.00 g/kg的地区。结果显示,福建沿海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属于中上水平。这可能与福建沿海地区土壤成土母质的地球化学背景有关[17],同时调查区域主要是水稻种植区,部分区域与工业区交错,垦殖前为生长繁茂的生物群落,垦殖后一直栽种水稻,土壤长时间处于还原状态,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合理施肥及轮作制度能够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2.1.5 土壤的全氮、有效磷、速效钾 福建沿海地区土壤全氮含量平均值为1.75 g/kg(表1),按分级标准为2级(1.5~2.0 g/kg);有效磷含量平均值为32.14 mg/kg,按分级标准为2级(20~40 mg/kg);速效钾含量平均值为96.50 mg/kg,按分级标准为4级(50~100 mg/kg)。10个地区中全氮含量为1级(>2.0 g/kg)的2个、2级(1.5~2.0 g/kg)的5个、3级(1.0~1.5 g/kg)的3个;有效磷含量为1级(>40 mg/kg)的5个、2级(20~40 mg/kg)的5个;速效钾含量为2级(150~200 mg/kg)的2个、3级(100~150 mg/kg)的3个、4级(50~100 mg/kg)的4个、5级(0~50 mg/kg)的1个。结果显示,福建沿海地区土壤的养分在1级和2级的样点比例较大,监测区域土壤的养分在中上水平。

2.2 重金属Hg、Pb、Cd含量特征

福建沿海地区土壤重金属Hg、Pb、Cd的统计描述量见表2。从表2可知,土壤重金属Hg、Pb、Cd平均含量分别为0.44、64.69、0.22 mg/kg,平均值大小顺序为Pb、Hg、Cd,平均值高于福建土壤背景值[18],根据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评价为Hg平均值超过二级标准限值,Pb、Cd平均值在二级标准限值内,Pb的含量与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限值比较偏低。其中,Hg含量符合一级标准的样品有47个(占24.10%),符合二级标准的样品有74个(占37.95%),超标的样品有74个(占37.95%)。Pb含量符合一级标准的样品有10个(占5.13%),符合二级标准的样品有185个(占94.87%),且全部远低于二级标准限值。Cd含量符合一级标准的样品有137个(占70.26%),符合二级标准的样品有40个(占20.51%),超标的样品有18个(占9.23%)。调查还发现Hg超标样品主要分布在漳州市(42个)、福州市(17个)、莆田市和福安市;Pb含量漳州市、福州市、泉州市和福安市比其他地区略高。Cd超标样品主要分布在福州市和泉州市。重金属含量超标样品主要集中在漳州市、福州市和泉州市等中心城区附近,这些地区是福建省水稻种植和工业交错区,也是该省新兴的制造业基地,经济发展迅速,工业活动频繁。

2.3 Hg、Pb、Cd含量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

利用统计分析软件对土壤样品重金属Cd、Hg、Pb含量与土壤理化性质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见表3。土壤中重金属Hg与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相关系数为0.405,相关极显著;与有机质、总有机碳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83、0.382,相关显著;与土壤的有效磷、速效钾、土壤pH相关不显著。Pb与土壤全氮含量相关系数为0.348,相关显著;与土壤其他理化性质相关不显著。Cd与土壤理化性质相关不显著。

2.4 土壤理化性质对重金属含量的影响

2.4.1 重金属Pb 土壤中Pb与土壤全氮含量相关显著(表3),土壤中全氮含量可以预测重金属元素的行为和含量[4]。土壤中的Pb、Cd之间存在极显著的关系,土壤中Pb与Cd可能有同一个来源和途径,存在同源关系,表现为协同作用。土壤中Pb与土壤其他理化参数没有表现出明显相关性,表明土壤中Pb受土壤的理化性质影响较小。

2.4.2 重金属Hg 土壤中Hg与土壤有机质呈显著相关(表3)。研究区域土壤有机质含量在中上水平。土壤有机质是影响土壤重金属形态,特别是有机结合态重金属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与实际相符,福建沿海地区土壤重金属Hg赋存形态以有机结合态所占比例最大,为52.3%,土壤重金属Hg赋存形态所占比例大小顺序是有机结合态、残渣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结合态、可交换态[9]。冯新斌等[19]认为土壤Hg的富集与土壤质地有关,黏土及有机质高的土壤易富集Hg,而贫瘠的沙土对Hg的积累能力很弱。研究[20,21]还认为,土壤有机质可以决定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有效性,降低重金属的毒性。土壤有机质具有很强的吸附重金属的能力,能强烈吸附土壤中Hg、Cu、Pb、Sn等离子。通过重金属的吸附、络合、离子交换等作用,可使土壤中某些重金属沉积,并依靠与有机质的专性吸附和表面配位作用来影响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行为和移动性。研究区域土壤的阳离子交换量属中上水平,土壤中Hg与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呈极显著相关,同时,土壤有机质与阳离子交换量之间也存在极显著相关。土壤CEC越高,土壤颗粒的净负电荷就越多,因此阳离子的吸附点也就越多,对重金属元素的专性吸附也就越强,对重金属元素的移动性和活动性的影响也增强。研究区域土壤重金属Hg、土壤有机质与土壤阳离子交换量三者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表明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影响重金属Hg含量的主要因子。

2.4.3 重金属Cd 研究区域土壤属强酸性土壤,土壤酸碱度直接影响生物对重金属的吸收,而且土壤pH主要是通过影响重金属化合物在土壤溶液中的溶解度来影响重金属元素的行为。有研究[22,23]认为,不同类型土壤对Cd的吸收率不同的主要原因是水溶解出土壤中的Cd随酸碱度发生变化,pH降低,Cd的溶出率增大,反之则溶出率降低。土壤pH的变化造成Cd的形态改变,从而使Cd的有效性发生变化。研究区域土壤中的Cd与土壤理化性质没有表现出明显相关性。表明土壤中的Cd受土壤理化性质影响较小,但由于研究区域土壤呈强酸性的特点,应注意重金属Cd含量的监测。

2.5 福建沿海地区农田土壤颗粒与重金属的关系

表4为福建沿海地区农田土壤颗粒与重金属Cd、Hg、Pb含量的相关分析。由表4可知,土壤中的Cd与粒径>2.000 mm的颗粒呈极显著相关,即土壤颗粒越大Cd含量相对增加。土壤中的Pb与土壤粒径相关不显著。土壤中的Hg与粒径0.002~0.020 mm、

3 小结

1)福建沿海地区农田土壤属强酸性和酸性土壤,土壤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为中上水平,土壤其他养分为2~3级,也属中上水平。

2)土壤重金属含量与土壤部分理化性质有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土壤中Hg与土壤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相关显著或极显著;土壤中Pb与土壤全氮含量相关显著;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影响重金属Hg含量的主要因子;土壤颗粒的粗细也影响重金属含量的变化。

3)研究区域重金属Cd、Hg在土壤中的移动性及交互作用有待深入研究。为防止农业土壤中重金属进一步升高和保证粮食安全,建议通过调节土壤性质进行控制治理,如改变耕作制度,调整作物品种,选择能降低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化肥,或施用能够固定重金属的有机肥等,调节土壤水分、养分、土壤pH和土壤氧化还原状态及气温、湿度等生态因子,实现对重金属污染物环境介质的调控。

参考文献:

[1] 曾得慧,姜凤歧,范志平,等.生态系统健康与人类可持续发展[J].应用生态学报,1999,10(6):751-756.

[2] 李俊莉,宋华明.土壤理化性质对重金属行为的影响分析[J].环境科学动态,2003(1):24-25.

[3] 柴世伟,温琰茂,张云霓,等.广州郊区农业土壤重金属含量与理化性质的关系[J].农村生态环境,2004,20(2):55-58.

[4] 谷一凡,何 明,李进玲,等.上海奉贤区土壤理化性质与重金属含量的关系[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09,28(6):601-605,623.

[5] HOSSNER L,HONS F M. Soils restoration[A].STEWART B D.Advances in Soil Science[C]. New York:Spinger-Verlag,1992. 311-340.

[6] 赖德芳.漳州市耕地重金属污染评价[J].土壤肥料,2005(6):15-19.

[7] 郑海峰.福建省耕地重金属污染状况调查[J].福建农业科技,2003(6):14-16.

[8] 柯庆明,梁康迳,郑履端,等.福建省水稻稻米重金属污染的对应分析[J].应用生态学报,2005,16(10):1918-1923.

[9] 陈迪云,谢文彪,宋 刚,等.福建沿海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与潜在生态风险研究[J].土壤通报,2010,41(1):194-199.

[10] 陈迪云,谢文彪,杨军华,等.福建沿海地区水稻重金属含量特征[J].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6(6)67-71.

[11] 陈剑侠,姜能座,杨冬雪,等.福建省茶园土壤中重金属的监测与评价[J].茶叶科学技术,2009(3):26-29.

[12] 许 静,陈永快,邹 晖.福建省不同区域土壤、蔬菜重金属污染现状分析[J].福建农业学报,2011,26(4):645-651.

[13] 陈迪云,谢文彪,宋 刚,等.福建沿海地区土壤――水稻重金属转移规律研究[J].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9(4):61-65.

[14] 谢文彪,杨军华,陈穗玲,等.福建沿海水稻Cd、Pb、Hg等重金属含量变化规律[J].生态环境,2008,17(1):206-209.

[15] GB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S].

[16] 周爱国,蔡鹤生.地质环境质量评价理论与应用[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8.

[17] 胡省英,冉伟彦,范宏瑞.土壤-作物系统中重金属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J].地质与勘探,2003,39(5):84-87.

[18]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中国土壤环境背景值[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0.

[19] 冯新斌,唐桂萍.土壤汞的地球化学行为及其污染的防治对策[J].地质地球化学,2002,30(4):75-79.

[20] COVELO E F,VEGA F,ANDRADE M L.Heavy metal sorption and desorption capacity of soils containing endogenous contaminants[J].Journal Hazard Mater,2007,143(1):419-430.

[21] 刘世梁,崔保山,温敏霞,等.路域土壤重金属空间变异的影响因子[J].环境科学学报,2008,28(21):253-260.

第9篇:土壤环境质量监测范文

关键词:繁荣;农村经济

中图分类号:S-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9-0045-1

目前,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我国的农村经济正处在加速发展时期。农村是我国城镇体系中层次最低,数量最大的群体,处于城市之尾,起到对城市经济的发展具有后备军的作用。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不但扩大农产品市场的空间范围,还提高农民相对和绝对的经济收入水平。因此,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繁荣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

1 加快农村经济信息化建设

中国发展农村经济很大一部分因素取决于信息化的建设,用信息技术加快农村的发展,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村,用信息技术推进现化农村经济的建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党与政府首选手段。对外界经济的不了解以至于农副产品对市场经济的严重失调,由于农村里长时间的涉农市场信息阻塞,对于当地的农特产品都藏在深闺、无人知晓,从而严重影响当地农民增收及农村经济发展。不但影响市场的平稳还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一定规模的影响,内蒙古反思“白菜滞销事件”喀喇沁旗牛家营子镇西山村村民地里上千万斤大白菜出现滞销。众村民“望菜兴叹”,显得无可奈何。西山村千万斤大白菜滞销,细算一下经济账不是个小数目:以最高的市场价格每斤三角计算,总价值是300万元;以后来的一斤一角计算,价值也达100万元;退一步说,以最低的一斤五分钱计算,也是50万元……目前农村经济正处于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一个焦点。加快农村经济的信息化建设是经济发展的一个重中之重。

2 以合理布局、突出特色的为发展农村经济奠定基础

发展农村经济,首先遇到的是经济的布局问题。根据区域地理环境优势来布局。在大城市周边农村,要按照市场经济的所需和人口的合理分布,适当的给周边地区的产品进行合理的布局。在政府的指导下,进行产业的合理布局,以达到经济最好最快最稳的发展。水量比较充裕的地区应大力的发展水稻,鱼等产品的发展,阳光比较充裕的地区加大水果的种植以利于区域经济的合理布局,是市场的发展合理化。每个地区在分布上应弱化行业划分的分散格局,强化经济区域优势,形成区域经济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于2003年下达的广西农业重点科技项目(项目编号为200307),项目根据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结果,在采用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评价产地安全水平的基础上,同时采用有机产品、绿色食品和有关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标准对产地安全区域进行划分,针对不同标准确定农产品产地安全区域范围和优先控制污染物、优先控制区域。项目监测产地面积1283.33万亩,是计划任务指标4.28倍;采集环境样品3940个,是计划任务指标的2.63倍;获得检测数据35159个,大大超过计划要求1万个以上的任务;项目区认定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1012.4万亩,是计划任务指标的5.06倍;项目实施6年,累计新增总产值77.52亿元,平均年新增产值12.92亿元,是项目合同要求的4.3倍。

3 政策的支持是农村经济有力发展的后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