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档案管理系统建设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调查现状分析
本文通过网站调查、邮箱、电话等调研方式,调查分析了广东省62所本科院校的高校档案机构、人事档案归属、档案管理系统建设、档案网站建设四个方面的内容。62所本科院校包括37所公立本科院校,占59.7%;25所民办本科院校,占40.3%,其中16所独立学院,2所中外合作办学的高校。
1.高校档案机构
高校档案机构包括档案馆和综合档案室。本次调查的62所本科院校中,如表1所示,20所(32.3%)高校设立了独立的档案机构,其中2所是民办高校,分别是是广东理工学院和中山大学南方学院;2所高校的档案机构挂靠其他部门,广东海洋大学档案馆挂靠校长办公室,韩山师范学院综合档案室挂靠图书馆。这些独立的档案机构命名各有不同:广东理工学院、中山大学南方学院是档案室,韩山师范学院、广州体育学院是综合档案室,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是档案管理中心,其他高校独立的档案机构都是档案馆。
另外,42所(67.7%)高校未设立独立的档案机构,其中公办高校19所、民办高校23所。这些非独立的档案机构设在高校的学校/院办公室或党委办公室。中外合作办学的民办高校又有不同,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联合国际学院由秘书处负责公文审批的信息化管理和立卷归档工作,香港中文大学各个机构形成的档案一般都保存在各个学校机构手里,无专门的学校档案保管机构。
2.干部人事档案归属
从以上调查结果可知,除了中外合作办学的民办高校,广东省的本科院校都已设立高校档案机构,接近1/3的本科院校设立了独立的档案机构。高校人事档案有两种管理模式:一是归入独立的档案机构统一管理,一是归入人事部门管理。
此次调查的62所本科院校中,仅有6所(9.7%)高校的人事档案归入独立的档案机构管理。41所(66.1%)高校的人事档案归入人事部门管理,其中公办高校31所,民办高校10所,如表2所示。另外,有13所民办高校的人事档案挂靠在人才市场。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员工并无人事档案,但对于受聘的员工,人力资源部门在聘期收集其相关的个人信息资料并建立仅供内部使用的个人档案。
人事档案归入独立的档案机构管理的六所高校,分别是中山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学院、佛山科学技术学院。这六所高校的教工人事档案并入独立的档案机构之前也都是由人事组织部门管理,中山大学档案馆是最早并入人事档案的,其次是华南农业大学,其他四所学校都是最近几年才将人事档案移交档案馆。
3.档案管理系统建设
档案管理系统是档案馆数字化、自动化管理的主要应用软件。人事档案管理系统是专门针对干部人事档案的现代化档案管理系统,能够提高人事档案管理的效率与准确性,有利于实现人事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国内许多高校采用南大之星档案管理系统,广东省采用该系统的高校有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学院、韶关学院等,部分高校的档案管理系统是自主研发,如暨南大学(独立开发),还有一些高校的系统开发外包,如广东工业大学、中山大学。
本次调查的62所高校中,24所高校建有档案管理系统,其中公办高校22所,民办高校2所是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有独立的档案机构的高校中仅15所有档案管理系统。人事档案归属档案馆的6所高校中,中山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学院5所高校建有档案管理系统,其中中山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建有教工人事档案系统,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正在建设人事档案管理系统。
4.档案网站建设
档案网站是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网络平台,能把数字化加工整合之后的档案资源,通过档案网站以各种形式和展示出来。62所高校中,24所高校通过档案网站提供了网络平台,既有独立档案机构的高校,又有非独立档案机构的高校。20所有独立档案机构的高校中,18所高校建有档案网站,其中2所民办高校是广东理工学院、中山大W南方学院。非独立的档案机构的5所高校,五邑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广州医科大学、广州工商学院、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在所属的院办、档案网站上设置了独立的档案管理、档案工作或档案业务栏目,广东财经大学综合档案室隶属学院办公室,建有独立的档案网站;其他非独立的档案机构在所属部门的档案网站上则只有零星的简介。
24所高校建有档案管理系统,24所高校建有档案网站,19所高校既建有档案网站又建有档案系统,5所高校建有档案系统但无档案网站,5所高校建有档案网站但无档案系统。20所高校的档案管理系统在档案网站上提供登录链接或登录平台,其中包括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的档案系统挂在学校网站主页。建有人事档案管理系统的3所高校中,中山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提供人事档案管理系统登录链接,广东工业大学档案网站未提供人事档案管理系统入口。
二、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从调查分析可以看到,广东省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刚刚起步,独立的高校档案机构建设、人事档案归属、人事档案系统建设、档案网站建设都存在诸多问题。
1.人事档案分散管理问题严重
人事档案是专门档案的一种,专门档案的管理仍然按照全宗原则实行集中统一管理。许多省份的高校的人事档案纳入到了独立的档案机构,如四川、湖北、重庆、江苏、上海、陕西、山西、浙江的高校。从广东省高校档案机构调查情况可知,广东省独立的高校档案机构的建设比例(32.3%)低,而且大都是公办高校,只有两所是民办高校。其中,54.1%的公办本科高校有独立的档案机构,6%的民办高校有独立的档案机构。从人事档案归属的调查情况可知,6所公办高校人事档案归属独立的档案机构,占广东省本科院校总数的9.7%、占广东省公办本科院校总数的16.2%;而52%民办高校的人事档案挂靠在人才市场,超过半数的民办高校的人事档案挂靠在校外。从整体情况来看,广东省独立的高校档案机构偏少,而且只有少数几所本科高校人事档案归属档案机构,民办本科高校的独立的高校档案机构极少,人事档案管理更加分散。
无论人事档案归入人事部门还是人才市场管理,档案都得不到统一保管,档案工作投入偏少,整理不规范,专业化建设滞后。这种低水平重复的分散管理,不利于人事档案规范化、信息化的管理。独立的高校档案机构才能承担起归属人事档案的能力,独立的高校档案机构建设比例低,是干部人事档案分散管理严重的原因之一。
2.人事档案管理系统建设滞后
目前广东省大部分高校仍没有启用档案管理系统,62所高校中只有24所高校有档案管理系统,保管的档案主体仍然是纸质档案。大部分(75%)有独立的档案机构的高校已建有档案管理系统,档案管理系统主要实现目录的数字化,有些高校已扫描部分综合档案,能进行全文检索,如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广东工业大学等。中山大学已完成全部馆藏党政类档案的数字化扫描和挂接。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完成了部分教学类档案原件的数字化扫描、著录、校验和挂接等工作,基本实现了部分行政、党群档案与学生学籍档案的全文检索。
广东省高校的人事档案的数字化工作还限于人事档案的检索和档案目录的数字化,绝大多数高校档案馆至今还没有人事档案管理系统,只凭借 Excel或 Word等常用办公软件进行人事档案目录管理。人事档案已归属独立的档案机构的高校,83.3%的高校建有档案管理系统。建有教工人事档案系统的3所高校中,中山大学的人事档案管理系统已投入使用,但只是目录的数字化,广东工业大学的人事档案系统正在完善,并且正在进行人事档案内容的数字化扫描工作。总的来说广东省的本科高校还没有针对档案目录和内容数字化的成熟的人事档案管理系统,而综合档案则已部分实现全文检索,人事档案管理系统的建设远远滞后于其他综合档案。
3.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与档案网站建设脱节
人事档案信息化,是利用档案管理系统将纸质型档案转换成电子型档案,并通过一定的网络平台提供利用。人事档案信息化不仅要建设档案管理系统,而且要通过档案网站这个网络平台提供利用。
调查发现,62所高校中,38.7%的高校建有档案网站,这些高校中83.3%的高校档案网站提供档案管理系统入口;建有独立档案网站的有19所高校(30.6%),既建有档案网站又建有档案系统的比例30.6%,有独立的档案机构的高校档案网站建设的比例90%;民办高校档案网站建设比例(16%)低。从调查可知,广东省本科高校档案馆 (室 )独立的档案网站建设比例还不足1/3,而独立的档案机构已普遍建立了专门的网站,且大都已启用档案管理系统。
仅3.2%的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系统挂接到档案网站,人事档案信息化的数据不能通过档案网站对外提供利用,也不能提供全文检索。即使已开展人事数字扫描工作的高校也未能及时将人事档案管理系统挂接到档案网站。
三、推进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人事档案信息化的进程刻不容缓,推进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应从加快制度建设以及软件硬件建设等方面着手。
1.加快制度建设,推进规范化管理
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化滞后,是由于硬件条件差,档案人员业务不精、档案不受重视等各种原因引起的,关键是制度的缺失。因此,必须自上而下建立人事档案规范化管理制度,包括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制度、材料收集归档制度、人事档案审核制度、人事档案归属制度、档案管理人员进修培训制度等。
首先,人事档案要实现信息化管理,需建立人事档案管理系统,把所完整的档案信息录入系统,必须建立严密的材料收集归档制度,审核收集的散件,查看是否缺少签名、公章、时间,复印件未盖与原件相符的章等,增加电子归档,收集电子目录、建立规范化的电子档案、纸质档案收集渠道。定期审核档案,查漏补缺,防止档案造假。
其次,人事档案归属高校档案机构是人事档案信息化的基础,有条件的高校应加快推进独立档案机构的建设,高校干部人事档案归入独立的档案机构有利于提高人事档案的利用率,提高人事档案工作者的业务能力,能有效利用人员和设备,节约经费,并且有利于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专业化、规范化、数字化建设,更快实现人事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档案工作的整体协调发展。从近几年高校独立档案机构成立的时间、人事档案并入独立的档案机构的时间来看,独立的档案机构统一管理的模式是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发展方向。由独立的档案机构管理人事档案更加科学合理,也是大势所趋。
再次,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不高,信息化人才短缺,制约着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规范化的管理离不开专业化的人才,应配备具备档案和计算机相关知识的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定期培训,加强交流学习,学习先进的档案管理理念。
只有建立完善的制度,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才有保障,推进人事档案归属合并的进程,加快启动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
2.加快人事档案内容的数字化建设
人事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包括人事档案目录和内容的数字化,数字化的档案目录和内容还能通过网络平台提供利用。广东省干部档案目录管理系统2005年就已投入使用,人事档案目录的数字化工作有了一定的基础,而内容的数字化建设还处于零基础的起步阶段。人事档案内容的数字化是将档案材料逐一扫描后,挂接到人事档案管理系统,扫描进入系统的档案才能进行全文检索,全文检索实现了利用者对档案信息快速检索和方便利用,有利于档案的永久保存。
人事档案内容数字化建设的缺失是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主要问题,也是制约人事档案全文检索的重要因素,应加快人事档案内容的数字化建设,确保人事档案整体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3.加大经费投入,灵活运用外包方式
关键词:医院管理;档案管理;档案信息化
当前医院建设过程中信息化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主流趋势,不断提高医院信息系统的功能能够有效提高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水平,促进医院实现现代化管理的目标。在建设医院档案信息化过程中,需要对医院档案管理系统进行完善,增强医院档案信息化系统的维护力度,保证医院档案管理系统稳定运行,降低发生医疗纠纷事件的概率。
1医院档案管理中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1.1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医院作为社会稳定发展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现代化水平与当地的经济和社会环境有着重要的联系,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受到当地经济条件的影响,同时医院的发展又反过来影响当地的经济建设。医院档案管理过程中采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在建设信息化档案管理,变革原有的挂号、缴费等费时费力的工作流程,有效简化了病人就诊的程序,实现了各部门之间的无缝对接,方便了医患双方,有效提高了医院的工作效率[1]。医院档案管理中档案信息化建设便于医院档案管理部门将从不同部门中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归类,最终形成形式多样、种类齐全的档案。
1.2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有助于提高医院管理水平
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能够有效提高医院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为全面改善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水平和能力提供新的机遇。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为医学影响信息系统的建立提供了技术支持,医院的信息化技术能够为临床护理、行政管理等各种工作提供全面的质量管理服务平台,以便更好地为患者服务[2]。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为信息在医院不同部门之间的流通提供了便利,信息化环境下不同部门获取信息更为快捷方便,科学完整的档案信息能够准确反映存在的问题和突出特征,为管理者和决策者进行决策提供有效的信息。
1.3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
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医院管理工作的各个层次、各个方面展开,促进了不同工作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理念革新,医院开展的各种培训工作和学习促进员工不断学习新的技术以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能够方便信息在不同部门之间流通,信息化背景下不同部门之间可以借助内联网共享资源信息,有效避免相同信息的重复录入,并且能够降低信息传递过程中耗费的时间和人力资源,能够有效促进不同部门之间相互协调,促进医院整体管理效率的提高[3]。
1.4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有助于提高医院竞争力
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能够将患者的详细情况进行详细记录,为综合分析患者的身体和心理情况提供完整详实的信息,以便专家在为患者选择治疗方案时能选择最佳方案进行,护理人员能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提供更贴心的服务。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有助于医院进行深化改革,为医院扩展业务,提高自身服务质量和社会影响力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方案进行治疗,有助于获得患者的信赖;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能够促进医院自身进行管理方式和管理效果的改变,促进医院采用最佳的技术手段和服务态度为患者提供服务,患者的信赖是医院竞争力的根本支柱。
2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过程中存在困难
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建设良好的信息化办公环境,建设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系统是进行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基础。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能够通过信息化系统平台为医院领导和相关管理部门提供权限,便于其进行查阅,信息化档案资源能够为正确的决策和意见提供支持[4]。医院档案信息化管理能够有效将医院资源最优化,档案管理信息化不仅仅是档案管理部门单个部门的事情,档案管理工作需要各个不同部门进行配合,以便于档案管理部门将不同部门收集整理的资料进行分析归类进行归档。
2.2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系统维护过程存在问题
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成功投入使用之后,缺乏对于档案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及时维护,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院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医院档案管理部门定期对档案信息化系统进行检修和完善,才能够为医院档案管理部门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工作环境,确保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的推进。医院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情况决定了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发展水平,对于信息化系统进行及时维护能够为医院的档案管理信息化提供基本的硬件支持,但是提高不同部门的员工积极使用信息化手段记录材料是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只有不同部门的工作人员都积极主动配合档案管理部门的信息化建设才能够促进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真正落实。
2.3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系统人才队伍存在问题
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需要专业的人才队伍做支撑,但是由于传统的档案管理人员在档案管理过程中知识维度单一,无法满足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社会对于医院档案管理人才提出的新要求,无法应对工作过程中存在的新挑战[5]。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系统人才队伍不仅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搭建档案管理信息化系统平台,而且需要及时对各工作部门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信息化应用水平,以便各部门积极配合档案信息化管理部门收集整理档案材料。传统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在信息技术方面存在一定的技术难题,但是信息技术专业人员又缺乏档案管理相关专业知识,要想扎实推进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人才队伍建设迫在眉睫。
2.4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相关规定的缺乏
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发展需要医院出台相应的规章制度对员工进行激励和引导,医院各部门工作人员在缺乏激励机制的工作环境下缺乏进行变革的动力,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推进起到了阻碍作用。医院缺乏明确的规章制度来引导各部门工作人员进行自动化办公,在收集整理材料的过程中重视电子档案的重要性,不利于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推进。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该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通过激励机制和惩罚制度对于员工的行为进行引导,能够提高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有助于医院档案管理中进行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
3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3.1完善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管理系统
为了实现医院的稳定发展,需要结合医院的实际管理情况,对医院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完善。在完善医院档案信息化系统时需要对医院的档案管理系统进行统一规划,协调各部门之间相互配合,提升医院档案管理的综合水平。在建设和完善医院档案管理系统时要遵循系统化、标准化和规范化的原则进行规划和建设,并且采用双轨制进行严格的限制,确保归档材料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在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重视对于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和技术投入,在充足资金的支持下注重技术投入,积极培养专业化人才,推动医院的现代化发展。
3.2维护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需要进行定期维护和系统更新,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离不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支持,及时对档案管理系统硬件和软件进行维护能够确保系统正常运行。加强维护档案信息系统的力度,将安全控制和权限控制做好,能够有效保证医院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并且方便检索使用。医院不仅要保证档案管理信息化设施设备的正常使用,而且要定期对于医院的的规章制度进行更新以确保医院的相关规章制度与信息化建设相配合,便于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的正常进行。
3.3加强对于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人员培养
医院档案进行信息化建设对于传统医院档案管理人员是一大挑战,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工作人员具备更高的素质和专业技能,需要医院管理部门组织培训和学习来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信息化档案管理能力。医院可以通过定期组织培训的方式组织员工学习档案管理信息化理论知识,学习档案管理信息化专业技能,并且通过合适的激励政策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促进档案管理信息化系统能够稳定运行。医院在建设档案信息化人才队伍的过程中可以在选拔人才时选择同时具备档案管理知识和信息化操作节能的综合型人才,也可以通过对于现有档案管理人才进行信息技术手段培养来提升医院档案管理人才的综合素质和专业化技能。
4结语
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能有效促进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和现代化,为医院适应时展需求奠定基础。在医院档案管理过程中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需要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摒弃陈旧工作观念,从新的视角和新的角度出发,全方位、多形式的开发和利用档案信息资源,解决医院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能够有效推动医疗资源的共享共建,促进医疗卫生事业达到新的高度,推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现代化发展水平。
作者:郑瑞康 单位:广东省东莞市虎门医院
参考文献:
[1]陈小莉.探析新形势下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创新思路[J].办公室业务,2014(3):183.
[2]方孝梅,明星辰,杨婷.档案信息化建设在医院档案管理中的价值及地位[J].办公室业务,2013(13):160-161.
[3]覃曈.档案信息化建设在医院档案管理中的作用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5(6):271.
关键词:面向服务架构;Web service;企业服务总线
中图分类号:TP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15-3582-03
It Began with SOA for Data Integration of System of Petrochina's Archives Management
WANG Xiu xia, QIAN Bo
(The Research Institute of Automation for Petroleum and Chemical's Commpany of Lanzhou, Lanzhou 730060, 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began with objective need for data integration of system of China Petroleum’s archives management, analysed present situation of system of China Petroleum’s archives management, and combining with highly duplicative and across platform characteristic of SOA, thought SOA’ architecture model can solve question of data exchange and bring more large market efficiency for enterprise.
Key words: 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 web service; enterprice service bus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企业越来越重视信息系统的建设及应用,通过信息系统以支持或改进企业业务流程,提升企业总体竞争实力和工作效率。但随着信息系统的逐步增多,信息孤岛现象普遍存在,以前建立的信息系统大部分是解决一个具体业务部门的工作职能和效率的问题。而现在更多的需要信息系统之间具备良好的数据交换接口,以实现信息资源和数据共享,更好地为企业跨部门、跨业务提供服务。针对企业信息整合需求特点,为了实现高效的业务数据整合,实现异构业务集成的技术成为集成的首选,这样既可以增强企业面向市场的适应性,还大大提高了企业各遗留系统的高重用性,从而为企业的发展带来更高的效益。
SOA(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 面向服务的架构),是一种业务驱动的IT架构方式,支持企业将业务整合为一系列相互衔接的服务或重复性业务任务,从而使企业能够高效重复地利用现有IT技术[1]。SOA技术标准有服务组件架构(SCA,Service Component Architecture)、服务数据对象(SDO,Service Data Object)和业务流程执行语言(BPEL,Business Process Execution Language),这三个技术分别解决了服务构建、数据模型和流程编排领域的问题,被称为“SOA铁三角”[2-3]。
面向服务架构(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SOA)对各系统平台规范性无相关要求和标准,它本身在遵循统一标准和规范的基础上开发服务,依据需求将企业应用分解和封装成服务,通过企业服务总线(Enterprise Service Bus,ESB)对服务进行集中管理,使这些服务能在总线上安全的进行交互通信,从而使整个系统更易维护和扩展。中国石油档案管理系统的建设阶段正处在一个组织结构不断变革的阶段,组织的不确定性导致业务需求的不确定性,对办公管理系统的灵活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办公管理业务自身业务零散、横向协作和纵向扩展等特点,要求系统架构松散但可集成。以上的环境因素和内在因素都决定了松耦合、易集成的SOA是最适合集团公司办公管理系统的架构。
1 建设思路
基于SOA的中国石油档案管理系统数据整合的建设,在充分调研现状,全面了解需求的基础上,进行整体规划,解决数据整合问题。并在解决信息孤岛与孤立应用的集成与整合的基础上,重点考虑新应用的规范接入;通过建立一个统一的应用系统框架与基础支撑平台,为应用提供明确的数据接口、应用接口、用户接口规范与服务,实现对原有应用的集成与新应用的建设。此外,应用档案管理的“知识中心”、和“凭证中心”的理念于系统的设计之中;应用成熟的方案、先进的技术和产品来搭建系统;优化文档信息管理工作流程和管理策略;贯彻真正的“文档一体化”的管理理念和实施方式;采用相关的行业技术、业务标准和规范来设计和开发系统,使系统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这些都为构建“珍存企业记忆,提升公司价值,构建知识平台,实现信息共享”的档案管理系统提供可靠的保障。
2 总体设计与实现
2.1 集成需求
从档案管理的业务角度来看,档案记录着企业的生产、销售和研发各环节业务数据,业务数据的收集、保管、利用,成为企业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优势。中国石油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信息技术来改造传统产业,启动了ERP、MES等信息系统。但是各个系统是相对独立的,数据无法共享,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重复工作,使信息化的优势没有得到充分显示,同时也不利于档案数据的收集、保管及利用。企业为提高工作效率和档案利用率,免除不必要的业务流程,使各业务之间的数据信息能够集成共享,中国石油需利用松耦合、易集成的SOA平台,以实现档案管理系统数据的保管和应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及综合价值。
2.2 系统架构
SOA是一种服务导向的组件模型。服务是指软件中的一些处理过程或是包装成独立业务模块的程序逻辑单元,可以通过标准协议来访问和调用,且接口公开。基于SOA的业务分析由三个部分组织,分别是服务请求者(Service costomer)、服务注册中心(Service UDDI)以及服务提供者(Service provide)。服务请求者从注册中心查询需要的服务,并通过传输机制绑定服务,然后通过接口契约规定的格式来执行服务。服务注册中心包含可用服务的网络可寻址目录,它是接受并存储服务描述的实体,供服务消费者查询服务用,服务提供者将服务的描述信息到服务注册中心。服务提供者是一个可以通过网络寻址的实体,它接受和执行消息者的请求。把自己的服务注册到服务注册中心,以便服务消费者能够发现和访问该服务。
根据中国石油档案管理系统的建设目标和原则,使用SOA的技术架构,把相关应用系统、模块功能等进行统一的服务包装和整合。基于本架构,可以把档案管理系统整体逻辑架构图从纵向分为四个层次,分别是:基础设施层、应用系统层、企业服务层(SOA部署)以及档案管理系统层,如图1所示。
1)基础设施层:它是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的基础条件,主要包括存储设备、应用服务器、扫描仪以及计算机等资源设备。
2)应用系统层:它是支持数字档案管理系统的应用系统,主要包括MES系统、ERP系统、OA系统、电子公文系统、网上报销系统、A3管道生产系统以及合同管理系统等。
3)企业服务层(SOA部署):SOA集成平台主要由服务请求者、服务注册中心以及服务提供者三个部分构成。SOA将不同系统中的应用功能通过服务之间定义良好的接口和规范契约联系起来,用WSDL描述服务并在UDDI中WSDL文档,UDDI中按照用户需求从中查询数据,当服务消费者发现提供服务的WSDL文档,通过访问服务注册中心表来实现,并通过SOAP协议来与要访问的服务通信。
4)档案管理系统层:档案管理系统的应用紧紧围绕档案的生命周期管理,主要解决档案的自动收集、科学保管和知识利用三方面主要功能。档案管理系统需要提供标准、统一的归档接口,支持常见的接口技术,如Web Service、文件交换、数据库访问等,接口既能对电子文件实体进行归档,也可以对元数据进行归档,归档接口的实现应基于SOA的理念,在统一的数据总线上实现,要避免系统间直连的方式,通过数据总线,实现系统间的松耦合。
2.3 主要实现技术
系统的分析设计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开发模式采用循环迭代模型的开发方式。在软件实现阶段,采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将软件开发过程分为问题的定义及规划、需求分析、软件设计、程序编码以及软件测试五个阶段,每个阶段又具体为一个个的循环迭代的过程。为了提高系统开发开发效率和规范性,采用统一建模语言UML和成熟的面向对象的CASE工具。
2.3.1 J2EE(Java 2 Platform, Enterprise Edition, Java2平台企业版)
J2EE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建立在开放和标准的技术之上、非常灵活的端到端的多层体系架构,从而满足企业各种不同应用需求。J2EE是一个开放、基于标准的开发和部署的平台,用于构建N层的、基于WEB的、以服务端为核心的、模块化的企业应用。J2EE应用的组件如企业JavaBcan、JSP和Servlet运行于J2EE容器中,通过连接器访问企业信息系统,如MES系统、ERP系统以及其他应用系统。J2EE应用可以集成一系列的客户端,包括独立运行的台式客户端、无线客户端以及Web浏览器的客户端等。J2EE为开发企业应用提供了高可靠性能和可伸缩性的运行支持环境。在设计J2EE应用时,首先需要选择的是J2EE客户端类型,应根据用户的使用模式和应用环境特点来选择合适的客户端类型和通信协议,如Java Web Start客户端适合于复杂的图形用户界面,如大量的数据录入、数据统计等应用,能满足高效地用户交互需求,根据具体应用环境的不同,可选择HTTP、RMI或JNLP等通信协议。
采用J2EE开发平台是不错的选择,它是目前为应用提供分布式的、高可靠性的先进解决方案。在中国石油档案管理系统这样的大型建设项目中,选择J2EE也就意味着选择了一个开放、自由、大型的技术应用平台。
2.3.2 采用Web Service技术,允许异构的客户端调用以使用它提供的服务
Web Service是一种新的web应用程序分支,他们是自包含、自描述、模块化的应用,可以、定位、通过web调用。使用一种共通的通信标准可以使不同的客户端实现与各种不同技术编写的Web Service互通,它可以使用标准的互联网协议,像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和XML,将所有功能纲领性地体现在互联网和企业内部网上。目前,最常用的是简单对象访问协议SOAP,SOAP是XML规范的一个应用,它非常依赖XML标准来进行定义和编写函数,并以XML标准封装调用远程服务的格式,有别于其它分布式对象模型调用特定的调用格式。由于SOAP以XML封装调用格式,因此它可以使用任何的实体传输层来传送,例如TCP、HTTP等。通过这样一个架构,Web Service实现动态的应用集成,使档案管理系统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
2.3.3 采用XML实现数据导入导出
XML是一种元标记语言,它是Internet环境中跨平台的,依赖于内容的技术,是当前处理结构化文档信息的有力工具。XML的简单使其易于在任何应用程序中读写数据,并成为唯一的数据交换公共语言,虽然不同的应用软件也支持其它的数据交换格式,但它们都支持XML,这就意味着程序可以更容易的与Windows、Linux以及其他平台下产生的信息结合,然后可以很容易加载XML数据到程序中并分析它,并以XML格式输出结果。采用企业服务总线或中间件产品在异构服务与传统端点之间连接、调解和管理交互,并将企业服务总线的集成功能与单一产品中的操作服务管理结合起来。基于SOA基础服务,可以快速配置服务间的交互,而无需过多的重复开发工作,可以降低变更的部署和操作成本,并为新计划释放IT资源,使用户可以远离复杂的、紧耦合的、脆弱的点对点集成实现,加速跨异构基础架构的服务重用和部署。
2.4 集成效果
综上所述,笔者主要结合企业数据整合现状,介绍了数据整合总体思路和目标,数据集成架构以及实现的主要技术。通过SOA数据集成平台,实现了企业业务和数据的有效整合,提高了从生产、销售等业务领域电子归档效率,实现了档案管理的“知识中心”和“凭证中心”建设目标。具体有以下优点:
1) 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消除了信息孤岛。基于SOA的协同软件提供了应用集成功能,能将诸如MES系统、ERP系统等已存在的异构系统的数据进行有效集成和应用。
2) 更易于集成和管理复杂性。可以方便地实现企业之间的互连互通,使管理和集成更易操作。
3) 更快地整合和实现。可以快速地开发新的业务服务,缩短开发时间,使企业迅速地对外界变化做出响应。
4) 降低成本和增加重用。协同软件就是一个全新的应用领域,管理信息由完全结构化的数据,拓展到非结构化信息的应用领域。
5) 提供良好地运行监控功能。支持SOA的技术和原理使得对业务流程的监控更加轻松。这种监控类型支持来自日常运行的反馈。
参考文献:
[1] Minguez J,Jakob M,Heinkel U,et al.ASOA-based Approach for the Integration of a Data Propagation system[C].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Reuseand Integration,2009.
[2] SOA in Manufacturing Guidebook[Z].MESA International,IBM Corp and Capgemini,2008.
关键词:电力企业;档案管理;信息技术;管理模式
对企业档案进行科学的管理在一个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档案管理的效果可以充分体现出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以及企业对信息的重视程度,较好的档案管理工作可以体现档案工作人员的自身价值。我们现在处在一个信息爆炸的社会,企业更应该重视档案管理对企业以及社会所起到的积极作用,让档案管理工作向着科学、信息化、法制化的方向发展,与时俱进,制订创新管理措施,开拓档案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1电力企业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1.1档案信息收集不全面和保存不完整
就目前的情况看,电力企业早期档案管理过程中存在最为普遍的问题就是不能及时、全面、有效地收集信息。在电力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中,从信息的收集到信息的入库保存,都是由相关人员负责的。但是,根据调查结果,电力企业的档案管理人员并没有加强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没有及时、主动地进行信息收集工作,而且,目前还有一部分电力企业没有采用先进的信息采集方式来收集信息。采用纸质的方式进行档案信息的记录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例如如果有人来企业调取档案信息,就可能会出现在纸质档案进行涂改的情况。电力企业对档案管理工作的不重视导致企业档案信息不全面、信息保存不完整的情况,影响了企业的正常发展。
1.2专业部门和专业人才的缺乏
档案管理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该工作不仅仅是对资料的收集、分类、存放,还涉及到资料信息的分析处理,从中提取有价值的资源,为企业制订后期的发展目标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档案管理不仅见证了企业的发展过程,也将指导企业的发展方向。当前电力企业中的档案管理人员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对该工作的重要性没有足够的认识,有的单位档案人员出现“断层”,青年多、学历高但实践经验不足;有的单位档案人员年龄偏大、学历偏低,实操能力虽强,但理论知识匮乏;而地市公司的二级机构或县级公司,档案人员几乎全部由综合专责担任兼职,业务能力不强,专业水平不高,分配到档案工作上的时间和精力也相对有限。
2电力企业档案管理的创新
2.1超前规划、创新发展
电力企业应始终坚持先行思维,主动对接公司核心业务发展与管理变革需要。在企业开展大规模特高压电网建设之初,狠抓工程档案质量控制机制建设;针对“三集五大”改革部署,同步制订档案工作预案;面对“大数据”趋势,国内率先建成电子文件管理系统。以适度超前的工作,确保档案管理能够始终与企业发展需要相适应。
2.2增强企业档案信息化安全保密力度
随着电力档案信息化工作的不断推进,档案信息系统安全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强化:①防护档案信息系统安全。开展边界防火墙策略优化及档案信息系统开放端口排查工作,消除安全隐患;杜绝帐号弱口令导致越权访问和信息泄露,加大对系统的运维检查及监控。②严格管理档案系统帐号权限。定期审查系统账号、备案运维帐号,清理临时帐号,确保档案信息系统业务授权许可使用合规,数据安全共享。③实现档案资源安全存储。制订档案安全备份策略和恢复测试方案,定期开展档案数据异地备份和恢复测试。
2.3整合档案信息资源
在电子信息时代的背景下,电力企业应当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出电力档案的价值和作用,促进电力事业的稳定、持续发展。首先,应当加快实现档案管理系统与OA系统之间的无缝对接,可将OA系统中形成的各类电力信息直接转入到档案管理系统当中,简化文档的转存流程,突出电子文件归档控制,形成覆盖全面、管控到位的“大档案”资源体系。
2.4加快信息化技术的研发及应用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物联网技术等先进信息处理技术在不断地发展,并且已经具备很强的实用性,可以将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应用到档案管理工作中。对于电力企业来说,应根据“大数据”时代要求,大力开展信息化建设。一方面打造文档一体化格局,建成企业级“档案数据资源池”。档案库正在从过去的“信息孤岛”变为一个信息互通、数据共享、能够产生聚变效应的“资源池”;另一方面用“大数据”思维推动业务数据集成与归档控制。建立电子文件管理系统(数字档案馆),有效提升电力档案数据治理能力、资源开发能力和服务利用能力。在信息化档案管理系统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从而为新技术的开发提供有效的参考。在新技术研发、应用过程中,还可以充分借鉴其它专业的研究成果,拓宽研发人员的思路,保证信息化档案管理技术的先进性和安全性。
2.5拓展档案服务能力
深入挖掘档案资源价值,对此,要巩固已有数字化成果,完成目录检索向全文检索的转型,全面提高数字化成果开发利用效率,为维护电力企业权益提供支撑;创新服务模式,借助网络和协同办公系统,优化传统的档案阅览、复制、出借等利用方式,在智能化检索、一体化利用和专用化专题服务等方面创新档案服务模式。充分发挥档案凭证价值。对档案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和有效利用,使其在服务电网技术创新、保障电网项目建设、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3结束语
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综合性较强、涉及部门较多、专业性较强的全局性管理工作。档案管理不仅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对国家的发展和建设同样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先进的管理模式不仅能有效提升工作效率,还能充分发挥档案的参考价值,为企业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
参考文献
[1]伍伟珍.关于加强电力企业基建档案管理的几点思考[J].办公室业务,2012(13).
[关键词] 审计;信息化;系统;建设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6. 23. 034
[中图分类号] F27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6)23- 0063- 02
1 审计信息化概述
审计是宪法赋予的一种监督的权利,审计有专业的独立机构和一些专业人员,这些机构和人员根据国家的一些法律法规,依法对被审计的单位中的一些相关的经济活动及一些财务收支和有关的经济督导活动,通过合法的法律手段,来监督企业的经济情况,并改进经营管理制度,提高经济效益。信息化,是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控制等信息技术手段应用于审计领域,对审计业务的流程进行改造,并且根据信息化技术建立并完善的一种新的生产方式,通过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和计算机信息技术,将传统的审计行业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开辟新的审计渠道。审计信息化是一个转变过程,使审计工作以最大程度的利用互联网计算机技术的状态。
2 审计信息化建设的目标
通过对审计信息化的系统建设,希望可以实现以下目标:
第一,通过更完善的审计信息化技术,从而减低审计的风险,并且有效的应对在信息化环境下对工作人员要求。由于审计信息化对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计算机技术水平,并且要系统的学习计算机审计的知识。审计信息化建设改变了传统的审计观念,把计算机的精确性,快速性利用起来转化为审计能力,这样可以避免由于传统的审计方法中,由于人工手工操作带来的审计风险,可以大大降低审计风险。第二,提高审计能力,通过信息化的审计,可以提高工作人员的审计效率,将计算机技术转化为审计能力,这样就可以提高相关的审计能力、决策指挥能力以及及时发现错误的能力。第三,有利于建立高效的审计机关,即机关办事高效、运转协调且行为规范的机关。这样可以提升各部门之间的合作效率,有利于实现快速办公化。
3 建设审计信息化的必要性
审计信息化建设是在当今时代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的情况下,对审计技术最前沿的创新。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技术必然不能满足要求,因此,审计信息化系统建设迫在眉睫。这就要求目前的审计手段必须信息化,否则审计人员将面临进不了门、打不开账的局面。因此,当前最重要的就是如何实现审计手段的信息化,如何走好科技强审之路。
此外,审计信息化建设是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素养和节约人力的有效途径。当前的审计机关的现状为审计机关事多人少,在“精简机构,压缩编制”的大前提下,如何节约人力,并且提高人员素养成为主要的审计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为了解决这一事多人少的矛盾,只能靠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4 审计信息化系统建设的组成部分
(1)资源管理系统。在审计信息化系统中,应该将审计人员、部门信息库、被审计企业资料库、审计事项表、审计方案、审计预估风险、法律法规制度库、审计案例库等看成独立的部分,制作单独的每一部分的系统,这样可以实现审计工作人员之间的资源共享,从而可以调度统一。
(2)计划管理系统。审计工作中包括大量的审计工作计划,因此,需要对这些审计计划进行管理,其中包括项目计划、月计划,半年度计划以及年度计划,这样可以满足日常的工作需要,并且对日后的查询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可以快速便捷的从计划表中获取有用的信息。
(3)项目管理系统。 对于一个审计项目,应该有自己独立的项目管理系统,其中包括项目立项、项目列表、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测试阶段、最终结账阶段、更改阶段、最终完成阶段即项目关闭,以及后期的审查阶段。由于审计工作的特殊性和严谨性,要求审计方案必须在有计划,有完整方案的规范和引导下,开展起必要性的测试,对业务数据进行抽样检测,确定数据的准确性,以降低审计的风险。
(4)档案管理系统。对每一项的审计方案都要进行归档处理,并且需要有固定的档案管理方案,包括管理档案列表,档案的借阅资料查询列表,档案借出,档案归档,借阅管理模块,这样更加方便档案管理人员管理。
5 结 论
综上所述,审计信息化是在互联网信息时代的产物,是在社会信息化迅速发展的必然结果,而对于审计信息化技能也是要求每一个审计人员都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实施审计信息化可以避免人力的浪费,提高工作效率,并且可以提升审计工作人员的眼界以及工作能力,对审计工作会有新的跨越式进展。因此,不断发展审计信息化系统,对其进行系统建设是必要的,对于审计信息化建设需要有自己独立的建设系统,这样才能更加完善稳定的发展,因此,在未来的生活工作中,政府部门和各审计人员在今后应该不断加强自身的各项知识及技能,不断完善对审计信息化系统的探索、实践和完善,将来在各自的审计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一、形成及其相对封闭性
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管理对象是国土档案,即国土资源部门在日常工作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纸、照片、声像、实物等不同形式和载体的历史记录①。由于档案类型多样,形态差异大,质地多样,管理国土档案存在一定的困难。20世纪90年代,在国家信息化策略推动下,国土规划部门开始档案数字化工作,建立数字档案目录,使用计算机进行检索利用等。进入21世纪初,目录数据库已经完成,全文数据库不断增多,形成了大量的国土档案,相关管理部门开始建设国土档案管理系统,并不断进行改造、升级,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国土档案信息管理系统。近10年来,尤其是在《国土资源信息化“十二五”规划》的引导下,数字档案馆基本建成。如武汉市国土规划数字档案管理系统、山东省济宁市国土一张图档案管理系统、安徽省安庆市可视化城建档案管理系统等结合自身工作职能,称谓“不同的数字档案馆”。目前,全国范围内,国土规划数字管理系统不仅能够满足特定区域内国土资源系统档案管理的实际需求,而且能够满足T级档案信息数据的可靠存储和快速检索,对土地、地质矿产、测绘、综合文书、声像等各大类档案数据进行统一集中管理,实现了国土档案数、图、文“一体化管理”。②近年来,国土档案管理系统通过与GIS技术的结合,形成了“空间库、目录库、图文库”三库合一的数字档案馆管理模式,不仅将电子公文流程形成的电子档案、档案数字化后形成的档案进行统一管理,而且具有统一的档案管理平台和档案利用平台,实现了档案利用的电子化、平台化,初步建成了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这种数字档案馆,通过与规划部门、土地管理部门、测绘部门等的结合,形成了一个开放的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应该说,从国土档案到国土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再到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生态化,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GIS等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国土规划管理部门不断创新的结果。然而,目前看来,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主要体现在:以管理为主,利用为辅;以系统内部使用为主,公共使用为辅;以土地规划为主,与其他部门的结合有限;以区域内利用为主,全国范围内的整体使用尚未形成。也就是说,数字档案馆的功能集中在工作人员对档案信息资源的管理,主要是单位内部国土规划部门使用,面向社会公众、面向其他管理机构、面向全国衔接的统一平台尚未建立,导致了国土资源规划数字档案馆档案信息的“管理”与“利用”和“输出”与“输入”存在着不平衡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一是因为数字档案馆建设的时间不长,其功能的完善需要时间;二是因为从已有的档案管理系统开发成数字档案馆是一个质的飞跃,这在不少单位并没有清晰的概念。因此,需要充分认识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开放性,促进其快速成熟。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是“数字档案馆空间范围内的人与其生存的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复合体”,“是用生态系统的概念、理论和方法研究数字档案馆的结构、功能和管理运作”③。据此,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是一个由人、国土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地域环境等要素组成的完整统一体。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作为一个有机的生命体,不仅涉及该生态系统的形态结构,而且存在结构要素及其相互之间的关联,以及工作人员与数字档案馆生存环境之间的相互协调,从而实现数字档案馆档案信息的“管理”与“利用”和“输出”与“输入”之间的平衡。
二、开放性是基本体现
档案馆在社会中是一个独立存在的个体,是社会的一个组成部门,它存在于社会之中,受社会的制约,同时也对社会产生作用,具有社会服务性。档案馆不同于档案室,它保管档案的目的不是为某一单位、某一系统小范围服务,而是为社会各项工作提供服务。它的服务范围大而广,面向社会各个方面,遍及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公民个人,④这是自19世纪40年代至今档案开放的基本结论。数字档案馆的本质是档案馆。数字档案馆是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将原有的馆藏档案数字化,并收集、采集、捕获有价值的数字档案信息资源,通过网络技术建立分布式、跨地域的有序的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系统;该系统以数字档案信息资源为基础,以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数字技术、多媒体技术等为平台,以用户需求为根本,提供各种信息服务。⑤国家档案局的《数字档案馆建设指南》⑥指出,数字档案馆的四项基本业务功能“收集、管理、保存、利用”,一旦缺乏广泛的、本机构以外的“利用”环节,便不能称为数字档案馆。基于这种认识,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理应是服务社会大众的档案馆,是大众利用国土资源信息的开放性的窗口。
1.是自然生态系统基本法则
任何一个自然生态系统都是开放的,有输入和输出,而输入的变化总会引起输出的变化。虽然输出并不是立即变化,有时会延迟,但是决不会赶在输入之前。输出是输入的结果,输入是原因和源头,两者呈现一种动态的平衡。⑦信息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生产者、传递者、分解者、消费者与外界环境之间的信息交换,构成了一个信息生态循环。⑧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作为人与其生存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复合体,与外界环境有着不断的交流,其自身处于不断输入和输出的循环往复之中,通过信息传递和价值转化不断地与外界进行交流,包括机构、人员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这是自然生态系统的基本法则。
2.是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范围内“第三次浪潮”的兴起,信息技术对档案工作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对数字档案馆的产生和发展产生了重大的驱动作用。近年来,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信息可视化技术、存储技术、网络技术以及web2.0技术、云计算技术的发展,为数字档案馆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平台。在一定程度上,数字档案馆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也是集成了众多现代技术的复合系统。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在建设过程中主要依托3S技术、物联网、ArcGIS、WebService等先进技术,这些先进技术在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开发应用,本身就是一个种开放性的体现。同时,这些技术不断更新、升级,早期的国土档案数字化也不断发展成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不仅体现了技术的推动作用,也展示了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的开放性。
3.是落实民生政策的必然要求
自2007年党的十七大召开以来,各级政府部门纷纷将民生问题与部门职能相结合,形成了全社会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新局面。国家档案局颁布的《关于加强民生档案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建立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和服务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显示了我国在推进政治民主化、打造阳光政府、满足公民信息获取过程中所做出的积极努力,也为进一步发挥档案信息资源社会价值、实现档案信息共享迈出了坚定步伐。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保存有国计民生的重要档案信息。例如,征地文书、土地调查、土地登记、违法占地处理材料等,详细地记录了土地开发利用过程的基本情况。这些信息不仅是确定土地权属的依据,也是征地、处理纠纷的依据,还是土地科学规划利用的依据。从这个角度看,落实民生,也必须将国土规划档案馆设计成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
三、推进实践应用
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开放性符合数字档案馆本质与时展潮流,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也有着广泛的实践应用。
1.应用视角
(1)多目标
不同的使用者,对同一档案信息有不同的使用需求。例如,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的人口信息,可以用作学区规划,也可以用作住房区规划等。档案资源具有多目标的使用特性,从而大幅度地提高了开放国土规划的档案资源的价值。
(2)多内容
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含有丰富的专业化档案信息资源,在开放性的视角下,可以将不同来源、不同载体的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整合。例如,同一主题下不同载体(纸质和声像)档案进行整合,或透过共同的地理坐标系统将各种不同主题的档案资源套叠,以方便对档案信息的深度挖掘,并逐步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
(3)多途径
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拥有调查、收集、整理的专业档案,是真实、完整、可靠的档案信息资源,为利用土地的不同机构(尤其是政府机构)和个人提供了保障。例如,有关机构进行土地规划、旅游规划、商居土地投入或个人进行土地置换、拆迁补偿等,就可以通过专业数字档案馆的平台进行咨询利用。通过协调“管”与“用”的关系,形成良好的生态平衡。
(4)多范围
公路建设选线、垃圾场选址、工业发展区区位规划等空间选址,均需要利用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支持,再配合专业的数据库,整合专家系统,出台建设规划方案,分析各种方案的优缺点,从而使决策的过程更加科学化。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整合了庞大的国土及规划专业档案信息,通过该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不断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换,有利于未来空间发展。
2.应用重点
(1)与政府部门相结合,实现生态系统的区域开放性
为政府部门规划服务是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基本任务。2014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环保部和住建部在28个市县开展了“多规合一”试点。⑨随之,其他市县甚至一些省级行政区也陆续提出。究其实质,“多规合一”就是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与政府部门结合,不同的政府机构利用数字档案馆平台,消除原有的市县规划下的自成体系、内容冲突、缺乏衔接协调等问题,以此来提升政府对于土地空间的管控能力,促进国土空间集约、高效、可持续利用和规划管理。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开放性应用最早体现在政府规划方面。在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建设以前,由于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各种与规划相关的信息无法及时地传送,冲突时有发生。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拥有精准的土地档案信息等资源,通过信息的及时推送,打破了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实现了国土资源与管理机关与政府其他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进而为政府各部门之间搭建起了“桥梁”,形成了节约型的生态系统。
(2)与“智慧城市”相结合,实现生态系统的整体开放性
为“智慧城市”服务是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功能的拓展。近年来,国土档案管理系统通过与GIS技术的结合,形成了空间库、目录库、图文库三库合一的数字档案馆管理模式。例如,陕西省西安市勘察测绘院建立了规划用地档案管理的GIS系统,科学管理大量征地信息和档案资料⑩;安徽省安庆市城建档案馆通过融合城建档案管理规范、著录规范和GIS技术,研制开发了“可视化城建档案管理系统”;山东省济宁市国土资源局建立的“国土一张图档案管理系统”,实现了国土档案“数、图、文”一体化管理;武汉市国土资源局开发设计了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初步实现了国土规划数字档案图文一体化查询。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我国城市人口激增,交通等问题开始凸显。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为加强城市管理,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框架和基础。“智慧城市”绝不仅仅是实现城市的智能化,还包括人的智慧参与、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等,具有丰富的内涵。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整体开放性就是与“智慧城市”建设全面结合,充分展现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开放性建设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全面实现档案信息与地理信息、社会信息的融合与共享。例如,与实时路况结合,实现智能交通;与遗产资源结合,实现历史遗产的保护;与旅游资源结合,推动旅游业的发展等。总之,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与不同行业、系统或空间的结合,创建“互联网+”国土规划数字档案的空间,衍生出基于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新平台,从而推动“智慧城市”的发展。
(3)与民生工程相结合,实现生态系统的全面开放性
为民生服务是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发展的基本要求和最高境界。例如,广州市城市建设档案馆承建的“数字城建档案馆系统”,将科技、文化、医疗、电子商业等领域信息数据库建立互联关系,为丰富传统档案馆馆藏提供线索和可能,并实现资源共享,为公众提供便捷的服务。从民生角度出发,数字档案馆通过档案信息资源集成系统和档案网站构建档案信息总和服务平台进行数字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和利用,能够打破馆际界限和“信息壁垒”,集成各类档案信息资源,协同各数字档案馆间业务处理,实行统一认证、统一浏览和统一检索,为用户提供一体化的档案信息服务,体现了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发展的整体趋势。网络环境下,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开放性建设与当前各种互联网应用相结合,如公众常用的地图软件、出行租车软件以及团购软件等,通过开发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移动应用或平台,创建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将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中的数字档案信息以立体或平面图及文字形式展现在公众面前,方便公众的日常生活,增强国土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在公众生活中的影响,激发国土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活力,实现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全面开放性。
作者:陈胜 张萍 丁玲 单位: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信息中心
注释:
①林琼.国土档案数字化建设问题与建议[J].中国土地,2015(7).
②李晓燕,范威,陈三梅.济宁市国土资源局数字档案馆建设设计思路[J].国土资源信息化,2013(3).
③金波,汤黎华,何伟祺.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建构[J].档案学通讯,2010(1).
④朱玉媛.档案学基础[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⑤倪代川,金波.论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功能[J].档案学研究,2013(4).
⑥数字档案馆建设指南[EB/OL].⑦蔡晓明.生态系统生态学[M].科学出版社,2000.
⑧蒋录全.信息生态与社会可持续发展[M].图书馆出版社,2003.
⑨“多规合一”:找准方向绘蓝图[EB/OL]
⑩马骏,贾斌.基于GIS的西安市规划用地档案管理系统[J].测绘技术装备,2002(4).
11.安庆市城建档案馆.安庆市可视化城建档案管理系统通过省科技成果鉴定[J].2003(4).
12.李晓燕,范威,陈三梅.济宁市国土资源局数字档案馆建设设计思路[J].国土资源信息化,2013(03).
城建档案的数字化发展,可以使各项工作更趋于规范化运行,按统一的标准与规范,形成城建档案数字资源库集群,并通过高速网络及数据互操作技术,将这些数字资源库集群连接起来,建立数字城建档案的数据仓库与交换中心,实现数据共享,更好地为城市建设服务。这些数字化的城建档案信息关乎城市未来的运转,既影响相关决策机构的判断与决策,更会影响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甚至会影响到每个公民的生存与发展。城建档案的数字化发展可以使城建档案的管理更加规范有序,更加高效快捷,更能发挥效益。城建档案数字化发展有利于城建档案的开发。
城建档案的数字化给城建档案信息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为深层次服务提供了可能。用户可以通过网络直接登录城市基础设施信息服务平台进行信息查询,不仅可以满足用户对查全率、查准率的要求、还可以对查询结果可进行显示、排序、转存、打印输出等功能。同时,城建档案数字化还可以支持社会各部门开发专业应用系统或建立其他专业的信息服务平台,如支持城市道路交通智能化、城市环境保护智能化、住宅小区智能化、城市建设管理智能化、城市生态建设或改造虚拟现实等。
面对新的形势,城建档案管理工作任务更加繁重,工作标准要求更高,需要有关人员必须要正视当前城建档案管理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提高城建档案管理水平。城建档案数字化发展趋势认识不明确。随着城建档案管理机制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城建档案的重要作用,但有些单位和个人仍然存在对城建档案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特别是一些人对城建档案数字化发展趋势认识不足,对城建档案数字化不重视。有的对城建档案数字化的投入不足,有的重建设、轻档案的思想比较严重,只注重工程的投资、工艺、质量等方面的问题,对建设工程档案在收集过程中是否齐全、完整、真实等重视不够,有的甚至没有把档案管理提到正常的工作范围,更没有建立一套规范的管理机制,来保障建设档案管理的完整和齐全,导致移交城建档案不配套,不完整,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城建档案工作的开展。
城建档案管理者素质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虽然近年来城市化进程在不断加快,但总体来讲城建档案管理工作起步还较晚。近年来,虽然已经基本形成以城建档案馆为主体,以城建档案室、建设系统基层档案室和建设单位基建部门为基础的城建档案工作网络,但是,城建档案学科理论和我国城市科学以及档案学理论发展的整体水平相比,还有一段不小的距离,其中一个重要薄弱环节,就是一些从事城建档案工作的人员,或者因为没有系统学习过城建档案管理知识,或者半路出家,对城建档案工作不熟悉,或者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化管理设备进入了城建档案管理的领域,原来从事档案工作多年的专业人才已不能适应新的环境和要求了,这些情况严重影响了城建档案事业的发展。信息系统安全是制约城建档案数字化发展的瓶颈。城建档案的数字化优势之一就是通过网络实现城建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减少重复劳动,搞资源利用效率。要依靠于网络技术,将数字城建档案信息在局域网或广域网上传输,而保障信息系统的绝对安全,是制约城建档案数字化发展的拦路虎,就目前来讲,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没有一种一劳永逸的解决措施,需要将计算机系统的多种安全防护技术与管理措施结合使用,制定并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制度,以堵塞管理方面的漏洞,提高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
关键词:大地测量数据共享环境传输管理
Abstact: This article expounds the new situation in modern geodetic shar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environment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course of the measurement and the prospect of the future development, and in the modern network, make the measurements of the archives management.
Keywords: land measurement, data sharing, the environment, the transmission, and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P2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在当今,定位技术的大众化和数据共享范围的广泛性, 要求大地测量信息化必须有新的高度。大地测量数据共享环境是涉及多学科的理论、技术和方法的课题, 它不仅是一种技术体系,还是一种观念; 在技术上, 大地测量数据共享环境反映了信息技术、大地测量数据处理技术和用户应用技术的层次关系;而在观念上, 树立大地测量活动的社会化整体性意识是现代大地测量的一个基本要求。
网络时代大地测量数据的档案管理是否可以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将会成为衡量大地测量数据处理中心档案管理水平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鉴于此,在大地测量数据的档案管理中,就必须实施计算机网络管理。
二、大地测量的发展历程
回顾历史, 科技、社会、政治对大地测量都产生了十分重大影响,可以讲大地测量划分为四个发展时期。
1、大地测量第一时期( 石器时期, 公元前45000-公元前5000 年)
在《The Songlines》书中描述了澳大利亚土著居民的传统生活方式。作者在与澳大利亚人和非洲人一起旅游的过程中, 通过口头证据、观察、想象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 古人通过了解地形知识, 寻找食物和水; 通过互相惨杀手段划分免费的土地。在那个时候诗歌表达了神话、精神、动物和人类等传说, 在这同时也包含了重要的土地信息。而现在,从大地测量侧面看, 诗歌包涵了物质占有权等信息。
2、大地测量第二时期(机械时期,公元前5000-公元后1500年)
伴随着划分和测量土地边界活动, 人类就能够拥有、交易、征收土地,大地测量者可以根据测绘、地理、天文知识建造规则建筑物。土地法、地理知识、简单测量仪器也就标志着第二时期土地测量活动的开始。
3、大地测量第三时期(光学-机械时期,1500-1950年)
天文望远镜,特别是伽利略的发明促进了测量仪器的发展,在大地测量方面,早期,测地学测量地球的尺寸、形状、重力场,而重力场反之测量超过国际边界的弧线。
在城市的生活当中,大地测量员 生产地形图, 从事地籍测量,架设道路、铁路、灌溉渠道等,在这些活动中,数学家和技术工程师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测量员的参与活动随着土地边界、所有权的不同而不同。大量光学-机械测量仪器的增加也就意味着欧洲将从主要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4、大地测量第四时期(电子时期, 1950- 2010年)
过去几十年,按照Wild的设计方案,制造了精确稳定型经纬仪, 该仪器尤其是Wild T2标志着光学- 机械大地测量年代的结束。然而,第三时期末的技术变化对测量产生了十分重要影响, 虽然100 年前已经出现了电子型光学- 机械测量仪器, 但20世纪50 年代电子产品尤其是晶体管、集成电路的出现,使大地测量技术出现了很大变化。
在当今,人们可以通过人造地球卫星获取高分辨率影像,自动化分析、处理测量数据,也可以通过便携式电子接收器和发射器对地物进行三维绘图。在20 世纪前十年,大地测量一直是作为支柱性经济。
三、大地测量的未来展望
21世纪是人类进入信息社会的重要发展阶段。科学进步和新技术正在以空前的速度进行传播,不断地改变大地测量的内部结构、方式和格局。未来大地测量学的内部结构是基础研究、应用与发展技术的研究。基础研究旨在增加新的科学知识和开辟新的学科领域;应用与发展研究的目的是在通过研究所获得的知识指导产生新的,并且从本质上改进和创新那些已经在应用的材料和产品。
四、大地测量数据共享环境的建立
1、新的大地测量技术体系及其数据共享特征
在新的大地测量技术体系中, 由于应用了现代信息技术,因此大地测量数据能满足实时和大众化的数据共享的要求。数据共享和技术共享的新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定位技术应用大众化;应用的普及性;应用的实时性和交互性。实现数据共享新特征技术的基础以互联网为平台的网络传播,这些新特征也是当代大地测量信息化的奋斗目标。
2、网络环境的大地测量
网络环境的大地测量生产和应用也就促使了大地测量活动向电子化方向发展。在面向社会的大地测量应用服务方面,它的功能主要有: 网上咨询和数据处理服务、网上控制点成果查询、网上实地点位状况反馈以及网上测绘管理等方面。也就从根本上改变了大地测量的面貌。其特性主要有: 方便性、作业方式可扩展性、集成性、协作性、安全性、实时性、统一性和高效性等。
3、大地测量数据共享环境及其关键技术
在大地测量数据活动中,有良好的技术支持是实现数据共享和大众化应用的有效途径。技术支持是指支持和影响这种活动的周围的技术状况,就如软硬件环境、网络环境等方面。支持数据共享活动的技术环境被称为数据共享环境。
(1)大地测量元数据技术。作为数据活动的核心,大地测量数据的元数据将渗透在各种大地测量信息过程中。
(2)大地测量数据的接口技术。数据接口是数据的具体表现形式,是用来实现大地测量数据共享平台与各应用系统的数据共享。在异构环境下,各系统的集成应用,需要建立标准的数据接口模型。
(3)大地测量数据的标准化。在大地测量信息化过程中,大地测量数据标准对大地测量数据过程所作的科学描述,还有实现这种描述所应用的理论、方法、程序等,都是信息化不可越界的技术基础。随大地测量信息化的深入而产生的数据标准化,其应用领域的广度和深度将远远超过传统标准化的程度和水平。
(4)大地测量数据的建模技术。大地测量信息化是以大地测量的数据特征及其层次规律为基础的, 与这种相应的任何软件、系统、过程、服务等都与大地测量数据模型的协调与统一相联系。
(5)大地测量数据的质量控制技术。在当今新技术背景下,因为应用模式的变化,用户对大地测量数据质量的服务需求也就加强,大地测量数据质量特征的概念需要给予某种程度的更新;网络环境下基于数理统计原理的质量控制方法也是现代质量控制技术所关注的。
五、网络时代大地测量数据的档案管理策略
1、建立一个适应大地测量数据现状的档案管理网络系统,大地测量数据处理中心就要从发展的角度根据新的技术要求,来重新制定大地测量数据处理计算机档案管理网络建设总体规划。①科学性。系统所有的目标和追求都应当在当今可实施的安全、保密、稳定的前提下建立;②合理性。该系统从布局、实现功能、投入资金的大小比例等各个方面都要合理,而且还要在统一性、标准化的原则下,采用统一的标准软件,保证内部数据的统一及顺畅流动。③先进性。在科学前提下好的、先进是作为使用、维护、延长生命期的保障;④节约。选择最合理的软件、硬件技术,做到物尽其用,从而节约财力、人力、物力等诸多资源。对现有的网络、计算机设备和应用系统应在不影响该系统目标的前提下,要尽力加以利用。
2、档案管理系统建设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要重视测绘档案管理系统的灵活性和适用性。
(2)注重系统的全面性、实用性,日常工作和测绘档案管理系统是相辅相成的,二者互相促进,只有做好有机结合才能真正提高现代化大地测量数据档案管理水平。
(3)注重测绘档案管理系统的操作便捷性,减少对专业技能的需求,也便于推广和普及。
(4)必须采取措施及建立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来保证档案的安全性,也就可以有效地维护大地测量数据处理中心的利益。
(5)注重系统的时效性。大地测量数据处理中心在实际运用中,档案管理系统是受控ISO9001标准,也就可以保证档案管理系统的有效应用。
(6)要做好测绘档案管理系统的更新换代,大多数管理系统应该在2-3年进行一次大的升级,不适应时展的软件,就应该及时淘汰,以满足工作的需要。
六、结语
迅猛发展的网络环境是实现大地测量数据共享的物质基础: 内部可以实现单位中的资源共享;外部也可实现协作单位之间的资源共享,而互联网也就可以生产单位与大众用户之间实现数据共享。在大地测量数据档案管理方面要充分利用网络的便利性,也要避开其不足方面,做到趋利避害,更好的实现档案管理。
参考文献
[1] M.A.R.Cooper.《大地测量的发展历程》.《测绘文摘》. 2007年第01期;
[2]刘经南.吕志平.《大地测量数据共享环境的建立》.《测绘通报》. 2003年年04期;
[3]刘敏.《网络时代大地测量数据的档案管理策略》.《陕西档案》. 2010年第01期;
关键词:机构档案管理;操作模式;信息分类原则,问题研究
1 区域机构整合化档案管理体系的基本格局
在现代的机构档案管理方面,包括着多种形式的组织结构模式。在管理模式方面,包括四个方面的经营形式,一是直接管理形式,对基本机构的行政及人事档案进行垂直的管理。二是开放平台管理,对企事业单位的操作及服务平台进行规划分析。三是资金服务性管理,利用一定的平台服务进行收费保持机能正常运转。四是趋势发展管理,对管理的层次结构因素进行分析找出关键点推动其重点发展。在具体的实操化管理状态中要结合相应的制度原则,创新原则,分析原则,对既定的管理目标进行相应的优化分析,得出科学有效的结论,推进管理效果的高效集中化,以发展为探讨情况,针对特定的存在进行特定的管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管理态度,才能对实际档案信息进行深刻有效的管理,从而提高管理机能的运转效率。
2 基本档案人事管理职能的主体地位凸显
基本的机构档案管理的过程中要以具体化、精细化的任务为整体导向,即在过程中建立任务具体责任模式,使人员在档案的基本管理中能够保证拥有与利用丰富的服务机会,以真正获得真正的管理经验。任务具体的模式是多种实现方式的集合体,包含着“以具体任务为定向、以管理为过程、以解决为目的”的共同特征。以任务为导向的管理还包括人员走出管理的理念,树立精细化的管理理念。在具体过程中落实到每个人员、每个小组具体的责任,在保证进度和质量的前提下,优化管理结构,多方面进行管理搭配,提高效率。
3 机构信息化档案管理体系主要问题
3.1 管理体系建设问题
深入分析现代的机构档案管理模式,可以感受到在管理方面的核心竞争力的缺乏,但由于目前管理体系不够完善,因而也导致管理模式的建设体系建设与飞速发展的信息趋势不相适应,而组织结构化的管理体系建设与整体制度体系建设密不可分,据有关调查显示:目前有82%的人们对基本的人事档案体系建设不够满意,而有32%的个人和78.5%的产业用户对机构档案制度管理体系建设不够满意;目前还没有建立科学、规范、高效的“管理机构”,有43.2%的社会群体对企事业单位的档案信息管理的信用度不够认可,这说明政府还么有把信用体系建设纳入到机构整体事业管理发展战略当中,这就会导致事业规模不断扩大但由于管理体系不够完善,因而会制约现代企事业机构单位的发展。
3.2 制度体系建设问题
尽管企事业单位的档案信息化建设模式取得了长足进步,而且在未来也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但目前仍然没有建立科学、完善、高效的运营管理制度。在管理方面,由于没有相关的制度进行规制,就会使很多不法分子有机可图,无论是社会还是个人的利益都有可能受损,因而会导致人们对管理失去信心。可以肯定的说,目前在管理服务中上当受骗的个人比比皆是,很多社会矛盾纠纷都无法顺畅的解决,很多人也就只能忍气吞声、不了了之。这说明管理在运营制度方面仍然不够完善,这是需要档案管理未来发展战略中必须认真加以考虑的问题,否则就会制约企事业单位的未来发展。
3.3 档案规划制度的问题
档案管理规划制度的不合理和中途不断地改变也是导致管理方案不断改变的重要因素。整体的档案规划体系与整体的管理方案是相互配套实行的,一方面出现问题势必影响另一方面的进度实施。但是在现实中配套管理方案的规划往往成为了被忽略的重要因素,从而使整体规划管理体系缺乏了整体管理方案的导航,导致进度的落后,不能如期完成管理工作。所以选择一个完美合理的方案是解决整体信息档案管理的首要因素。只有这样才能为高效率的档案管理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4 协调解决信息化档案管理问题的路径研究
4.1 创新性的组织搭配模式
创新性管理模式是一种新的理念文化。它是源于欧美发达国家的一种工程高校管理理念,同时,创新性管理业是社会分工的精细化的体现,是现代管理模式的必然要求,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实行的一种全新型管理运营模式,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更加深入高效的管理模式,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技术管理所占用的时间和社会资源和降低时间成本为主要目标的全新的管理模式。
4.2 创新性工作管理方式的运用
现代创新管理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制度规范化,第二层次是方案精细化,第三个层次组织分工协调化。创新化管理就是落实到每个人具体的分工管理责任,将管理精细化、方向化,它要求每一个管理者都要把工作做到位。要把具体的工作步骤化并保证每天的工作要完成,每天都要对当天的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及时处理瑕疵等等。实质上的创新化管理是整个项目工作的运行核心。管理要做好,需要有效运用创新技术与手段来对整体管理工作进行精确指导、促进整体管理的有效运作。在实施创新化管理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是逻辑性与创新思维相结合的意识。创新的境界就是将管理中的不确定性与可操作性完美地结合起来,从这个角度来讲,创新化管理具有把整体管理引向成功的确定性方向。
4.3 信息档案管理模式开发系统的规划性操作
信息管理系统的结构设计本质上就是通过科学方法的综合性分析,充分考虑外界的影响因素,进行机构设计的优化选择从而提出符合实际情况的设计方案从而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在具体细化分析背景的要求之下,通过系统设计师设计出合理的系统规范设计,充分考虑可变和工程可控性的因素从而提高系统工程的合理性,防止造成系统信息的混乱。其实系统工程的开发操控系数在很大程度上受项目设计师的设计水平和开发部门的开发能力决定的.要充分考虑系统模式的规范性要求,而且还要兼顾到信息管理系统的经济适用性和使用功能耐久性。一般情况下,系统的设计要满足以下的性能规范:
1.系统结构设计的安全性
所谓系统结构的安全性设计是指在不影响信息系统正常工作的前提下,系统结构能够承受各种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有一定的防灾害性能。并且能够在一定的突发状况下面前有一定的防控强度。安全性是系统建设的刚性要求,任何系统的建设都要将设计的安全性作为第一考虑因素。
2.系统结构设计的经济性与适用性
经济性建立在安全性的前提条件之下的,只有保证了系统结构模式的安全性,才能够考虑建筑系统工程的经济性和适用性。在一般的情况下,系统工程首先要有良好的内部稳定条件和设计前景规划,进而创造出良好的档案信息服务系统。
5 结语
满足于趋向化多元化的档案信息服务要求是满足于档案信息基本服务的有效前提,对于在信息媒介影响下的机构档案的信息管理在满足于档案信息高效率操作的前提下,对于既定和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进行有效的创新,充分提高档案信息的适用性和信息系统的操作完善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