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幼儿园环境安全范文

幼儿园环境安全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幼儿园环境安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幼儿园环境安全

第1篇:幼儿园环境安全范文

关键词:幼儿园环境创设;研究;措施

一、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人们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重视。因此,幼儿园环境在创设方面的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近些年来,我国几乎所有的幼儿园都在对幼儿园的环境进行不断的改进与完善,争取满足各个方面的需要,但是至今还没有得到较大的发展。幼儿园环境直接影响着幼儿园的教学质量。对此,本文将对幼儿园环境在今后创设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二、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分析研究

幼儿园环境对幼儿园教学质量的好坏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在今后幼儿园的建设过程当中,要充分考虑到各个方面的问题。幼儿园环境在创设的过程当中,不仅要与幼儿园的教学目标保持高度一致,还应该充分地考虑到幼儿身心发展方面的要求。因此为了满足上述要求,幼儿园环境在建设的过程当中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了能够更好地使得幼儿园环境得到很好的建设,本小节将主要对在幼儿园环境建设过程当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几点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

1.幼儿园环境创设过程中遵循的原则

幼儿园环境在建设的过程当中是要遵循一定的原则的,主要遵循的原则是:安全性、适宜性以及整体性三个方面的原则。下面对三个原则进行分析阐述。

(1)安全性原则

幼儿园环境在建设的过程当中必须遵守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安全性原则。幼儿园教学目标能够很好地实现的前提就是有一个安全的教学环境。因此,幼儿园环境在建设的过程当中一定要把安全放在首要的位置。所谓的安全性就是指在建设幼儿园房屋以及娱乐设施等建筑物的过程当中一定要贯彻国家有关安全技术标准的要求,不为今后的使用留下一丝的安全隐患。

(2)适宜性原则

幼儿园环境在创设的过程当中除了满足上述的安全性原则之外还需要满足一定的适宜性原则。幼儿园环境的适宜性原则主要指的就是所创设的幼儿园环境要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以此来让孩子的身心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除此之外,幼儿园环境在进行创设的过程当中,还要注重与当地的经济以及人文环境相适应。

(3)整体性原则

幼儿园环境在创设的过程当中,除了遵循安全性以及适宜性两个基本的原则之外,还要遵循一定的整体性原则。所谓的整体性原则就是在幼儿园环境的创设过程当中要尽可能地满足各个方面的需要,最终使得幼儿在身体以及身心上得到双面的发展。因此,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整体性原则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则。

2.创设中注重充分利用家庭以及社区资源

幼儿园环境在创设的过程当中要充分地利用家庭以及社区有关的资源。因为幼儿园在日常的教学过程当中,家庭与社区在当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儿园在进行环境创设的过程当中可以广泛地听取孩子家长以及社区人士的建议,争取在创设的过程当中得到他们的帮助。除此之外,幼儿园在进行环境创设的过程当中要积极地引导孩子家长参与到环境的创设过程当中来,以此来使孩子家长在幼儿园环境创设方面的热情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发。幼儿园环境在创设的过程当中利用家庭以及社区方面的有关资源,对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好坏将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3.创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孩子的特殊要求

幼儿园在进行环境创设的过程当中,还要认真考虑到一些孩子的特殊要求。因为幼儿园在教育的过程当中,对每位孩子都是公平教育的。因此,在幼儿园环境创设的过程当中,要尽可能地满足所有孩子在所有方面的需要,绝对不允许有种族以及宗教方面的歧视。在幼儿园教育的过程当中,都必须平等地对待,不能对一些孩子产生偏见。

4.注重多种装饰材料的运用

幼儿园环境在创设的过程当中要注重运用多种装饰材料,这对幼儿园教学目标实现的好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儿园在进行环境的创设过程当中,要分年级地对环境创设当中所需要的装饰材料进行严格的划分,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不同年龄的学生的智力得到更加有效的开发。因此,在今后,幼儿园环境的创设过程中也要把不同装饰材料的运用放在首要的位置。

5.注重公共环境的创设

幼儿园在环境的创设过程当中要注重公共环境的创设,这也是改进幼儿园环境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幼儿园建设一些公共的环境,将会为学生家长在接待孩子的过程当中有了一个暂时休息的场所。但是,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幼儿园在进行环境创设的过程当中都没有注意到公共环境的建设,只是将大部分心思放在了教室环境的建设当中。因此,在今后幼儿园环境的创设过程当中,要对公共环境的创设引起足够的重视。幼儿园公共环境的创设不仅能够很好地满足家长等待孩子时候的休息需要,而且还能提高幼儿园自身的竞争能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笔者主要根据对幼儿园环境创设方面的分析研究,对今后我国幼儿园在环境创设过程当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阐述,希望能对幼儿园环境的创设人员起到借鉴参考作用。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好坏直接对幼儿园教学目标实现的好坏有着之间的联系,因此在今后的创设过程当中,要不断地进行探索,争取最大程度地满足各个方面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杨文.当前幼儿园环境创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11(7).

2.郭星白.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2(4).

第2篇:幼儿园环境安全范文

关键词:家园配合;幼儿园;安全工作;实施途径

《幼儿园工作规程》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实施,明确指出安全的幼儿园环境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提倡家园配合。保证幼儿园环境的安全不仅是教师的责任,也是家长的责任,只有双方相互理解、信任、合作,才能发挥幼儿园的教育功能,为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一、户外、室内环境的安全建设

1.户外环境

(1)常见的幼儿园户外设施有平衡桩、滑梯、跳床、旋转木马、跷跷板、秋千、攀登架、旋转椅子以及各类适合儿童钻爬的玩具等。幼儿园必须绝对保证以上设施设备的安全性,从采购到维护的每环节都要符合相关安全规范标准,定期检查、消毒,一旦发现故障必须即刻维修、更换。

(2)合理规划儿童户外活动空间,每个儿童在户外活动的面积应在4平方米以上,并建设专用的活动场所,包括沙地、种植园、运动器械、直跑道(30m)、饲养区、戏水池等。幼儿园的草坪覆盖率需超过35%,包含教室前后、种植园、零星绿地和集中绿地。

(3)儿童在进行户外活动时老师必须在场,并向儿童讲解游戏规则,妥善解决儿童在娱乐时发生的矛盾冲突。老师根据天气因素合理安排活动时间,活动前后各清点一次人数。

2.室内环境

(1)幼儿园教室的布置要活泼温馨,培养儿童基本的穿衣吃饭、喝水刷牙、大小便等生活自理能力,教育儿童从小养成自我保护意识,主动远离容易给身体带来伤害的设备、物件,定期组织体检。在幼儿教学中老师要潜移默化地向儿童讲解安全知识,降低危险事件的发生率。

(2)在集体活动中,老师首先要具备专业、丰富的安全知识技能,对儿童的性格、心理、认知、经验等有充分的了解,积极开发安全教育课程,利用日常生活中儿童熟悉的物品普及安全常识,合理安排教学时间,运用儿童喜欢的语言进行安全教育。

二、家园配合,共同开展安全工作

1.建设家园配合平台

通过以下两种方式让家长主动参与幼儿园安全环境的建设。

(1)完善的机构保障

家园配合之所以能够得以顺利实施,是因为老师与家长有同样的目标――保证儿童的安全。这不仅要依靠严格的安全规章制度,更依赖于相关机构对制度的充分保障。幼儿园的教育职能除了传授知识,更扮演着“家长委员会”的角色,每位幼儿教师都应在幼儿园、儿童、家长三者间搭建良好的沟通平台,实现三方的和谐交流,在信任、友爱的氛围中一起探讨儿童的安全教育。

(2)健全的制度规范

家长并不具备专业的幼儿教育能力,他们一旦参加到幼儿园的安全工作中,必须要严格遵守相关制度规范,不能只考虑自己的孩子随性而为。当然,安全环境的制度规范需要老师征求家长的意见,双方达成统一后才能确定并落实。另外,幼儿园应明确告知家长,制度规范制定完成后,各自必须履行“规范”中提到的每一项权利义务。

2.定期组织家长参加安全教育培训

家园配合的关键是:双方在儿童的安全教育问题上必须达成共识,了解儿童安全知识是每位家长的责任。然而,各个家庭的生活水平不同,家长的教育程度也不同,对安全知识的理解存在差异。幼儿园只有通过定期培训,将家长组织在一起,共同接受安全知识讲座,才能切实保证家园配合的有效性。

(1)了解调查

培训活动由负责幼儿安全工作的专职人员组织,培训开始前,工作人员必须对家长进行调查走访,全面了解家长的需求以及对安全知识的掌握情况。

(2)组织培训

培训活动可以让家长亲身体验幼儿园安全工作,快速掌握相关知识,有助于家长对儿童身心的全面了解,从而能够根据儿童的特点,有针对性地为孩子创造温暖、健康的家庭教育环境。

3.全面落实家园配合,保证安全知识技能的可行性

只有将安全知识应用于实践生活,切实为儿童提供安全保障,幼儿园安全工作才算行之有效,否则,再完善的规范制度也只是一纸空文。家园配合期间,老师和家长都会面临时间不统一的问题,很多家长由于工作原因无法按时参加安全培训,为解决这一问题,幼儿园可充分应用各种网络平台,通过E-mail、微信等方式把培训资料传给家长,或者是印成安全手册邮寄到各个家庭,还可将安全演练的视频上传到幼儿园网站平台,方便家长自由下载观看。

儿童缺乏自我保护能力,防范意识薄弱,儿童安全工作的开展,是幼儿园、家长双方的共同目标与责任。安全环境的建设是幼儿教育的前提与基础,它关系到孩子健康、快乐的生活与学习,更关系着每个家庭的幸福。家园配合是一个长期过程,在此期间,幼儿园与家长双方应相互理解和体谅,建立足够的信任,各自发挥自己所擅长的,取长补短,共同为孩子创造美好、快乐的童年生活。

参考文献:

[1]刘爱玲.家园合作共筑幼儿安全防线[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4(10):53-55.

第3篇:幼儿园环境安全范文

关键词:幼儿园;环境创设;作用;原则

一、幼儿环境创设的内涵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那么,究竟什么是幼儿园环境创设呢?根据终身教育的理念,幼儿园环境创设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幼儿园环境创设,包括社区、社会、自然环境等的创设;狭义的环境仅指幼儿园内部环境创设,包括物质环境创设和精神环境创设。

(一)幼儿园物质环境创设的组成部分

1、幼儿园园舍及基本生活设施。

2、幼儿园的游戏和学习设施。

3、室内环境布置和游戏材料。

(二)幼儿园精神环境创设的组成部分

幼儿园的精神环境创设即幼儿园的人文环境创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热爱幼儿、尊重并了解幼儿的理念。

2、能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的创造良好学习气氛。

3、同伴互动式的环境。

二、幼儿园环境创设的作用

(一)幼儿园物质环境创设对幼儿教育的作用

首先,幼儿园环境的美化,可以给幼儿带来愉悦的身心,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丰富多彩的校园物质环境建设可以增强幼儿对环境的了解,为孩子提供很多学习的机会,培养幼儿热爱自然,美化环境,保护环境的情趣。其次,在室内室外环境布置的过程中,如果将幼儿的作品展示出来,那就形成了鼓励幼儿奋发向上的氛围。第三,孩子们在自由地选择老师为他们准备的各种材料的过程中,通过自发的学习或游戏从而获取知识经验。不同能力层次的幼儿都可以通过自己的活动,选择、调整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按照自己的意愿探索、尝试,做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情,使自己的能力水平得到了最充分的发挥。

(二)幼儿园精神环境创设对幼儿教育的作用

首先,教师在幼儿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教师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教师之间是否能分工合作、互相配合,会对幼儿产生直接的影响。一方面教师要在日常工作中坚持热爱幼儿、尊重并了解幼儿的理念,鼓励他们热爱、尊重身边的每一个人;另一方面教师要对每个幼儿都不掺杂个人好恶,对被父母长期骄纵的幼儿不姑息迁就,对有先天有缺陷的幼儿一视同仁的态度,保证给每个幼儿营造一种公平对待的氛围,让他们从小在心中树立平等、公正、公平的信念。

其次,在日常生活中,幼儿一同游戏、学习的机会是很多的,如一起拼图、搭积木、作画、看图书、跳皮筋、玩娃娃家等。教师应想办法为幼儿创造、提供与同伴合作学习和游戏的机会,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会合作。

第三,建立了同伴互动式环境,将能大大促进幼儿个体心理的发展。群体是我们社会生活的基础,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个群体当中,幼儿也不例外。教师和幼儿之间人际交往冷漠与紧张的状况也得以消除,避免了“孤独世界”所导致的恶果,这无疑幼儿的心理健康是有益的。

(三)充分利用活动室的环境在幼儿园中幼儿接触最多的环境是活动室

(四)创设家庭教育环境家庭是培养幼儿创造力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

家长有责任为孩子设置一个有利于学习和发展的环境,这个环境应是安全的、干净整洁的、富于美感和有充分视觉、听觉刺激的能自由活动的空间。家长要为孩子创造的环境,应该充满童趣,符合幼儿的心理需要,这个场所供幼儿自由玩耍和学习。

三、幼儿园环境创设须遵循的原则

(一)安全性原则

保护幼儿的安全健康,是幼儿园的基本责任。因此,幼儿园环境的安全十分重要。在幼儿园的环境创设过程中,应积极主动地消除环境中可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如电线,开关,插座,消毒液等应放置在幼儿伸手不可及的地方,冬天为避免暖气片外装上防护装置,这样既消除了环境中的不安全又美化了环境。总之,这是其它方面环境创设的前提。

(二)经济性原则

幼儿园环境创设要坚持低费用,高效益的经济性原则,勤俭节约,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就地取材。在保证清洁,卫生的前提下,废物利用,一物多用,不浪费宝贵资源,不盲目攀比,不追求设备的高档化和园舍装修馆化。如可以用瓦楞纸,废旧挂历纸等代替吹塑纸,纸绒纸;可用一次性纸杯,果冻盒做花篮,风铃等装修节目环境。

(三)充分发挥幼儿在环境创设中的主体性

过去的环境创设使幼儿的思维和行动依附于幼儿的思维和行动。为了“让幼儿成为环境的主人”,现在的幼儿园环境创设,不但教师提供的材料必须符合幼儿的能力水平及兴趣爱好,而且无论从内容来源,主题等多方面都必须生动、直观、真实地再现师幼之间合作伙伴的关系。活动中教师不干预幼儿,让幼儿自主选择环境创设的内容、材料、伙伴,让幼儿自己决定要创设什么环境,怎么来创设等,让他们以小主人的身份亲自参与环境创设的整个过程。只有当幼儿遇到困难和问题时,教师才能适当介入,提供适时、适度的帮助。教师应给予幼儿充分的自主性,并充分尊重、信任幼儿,把幼儿当作独立的个体来看,以此唤起幼儿的主体意识,让他们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参与环境创设,寻找乐趣,获得发展。

(四)增强幼儿与教师、环境的互动性

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我们往往重视师幼互动共同参与,坚持师幼共同讨论主题,共同设计与布局。然而,幼儿与环境之间的互动性就往往被忽视了。幼儿在参与环境创设的过程中,他们也在不断地与材料进行相互作用,从而实现了环境与幼儿的对话。

(五)环境创设应随着幼儿的发展和教育目标的变化及时调整

教育目标是随着幼儿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因此,体现教育目标的环境也一定是动态的,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例如,对于活动区的材料,在中班初期,教师为了让幼儿练习使用筷子的技能,投放筷子和小海绵块。一段时间后,当幼儿夹小海绵块已经很熟练的时候,教师就应该把它换成蚕豆。到了学期末,蚕豆则可以换成黄豆了。幼儿园环境创设必须体现教育目标,使幼儿在环境互动的过程中逐步实现教育目标。

结 语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幼儿是通过与环境中的人和事物相互作用获得知识、形成概念的。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理论也指出:创设和帮助儿童注意四周的环境,可以发展儿童的各种兴趣,满足儿童的求知欲,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因此,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环境创设作为一种“隐形课程,”是幼儿每天都要接触的,幼儿的身心发展,社会化发展以及个性发展无一不受到它的影响,我们应创设一个正面的、积极的、良好的育人环境,使幼儿在良好的环境中得到发展,成为时代所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第4篇:幼儿园环境安全范文

【关键词】新入园幼儿;分离焦虑;成因;策略

每年幼儿园新生入园,所有的幼儿园里必定家长集聚,哭声一片。入园对于孩子、家长、还有幼儿园来说,都像是一场“战争”,孩子“冲锋陷阵”,家长暗自心焦,幼儿园更是为了迎接每年的“哭潮”绞尽脑汁。孩子在入园这一过程中,由于直接面临着与家长的长时间分离,面对新的环境、新的朋友和老师,自然会有一系列变化,由最初对新环境的好奇,演变成开始哭闹、依恋亲人,继而产生担忧、拒绝甚至恐惧,这些因入园而产生的负面情绪统称为“入园焦虑”。

一、幼儿入园分离焦虑的现象

对幼儿来说,要从相对自由、宽松的家庭环境中一下过渡到有一定规则的幼儿园集体环境中,犹如是“第二次断奶期”。近期,笔者通过对市机关幼儿园托班段新入园的全体幼儿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观察,总结和梳理出新入园的幼儿分离情绪的具体表现,主要可分为生理变化和情绪行为变化。

(一)幼儿生理变化的具体表现

在生理变化上,幼儿焦虑行为主要表现在饮食、消化、睡眠及免疫力等方面。有分离焦虑症的儿童常出现睡眠不好、做噩梦、讲梦话、烦躁不安、食欲不振、头昏乏力等症状。

(二)幼儿情绪行为的具体表现

在情绪反应上,幼儿在焦虑期内,主要表现为哭闹不止、念叨回家、拒睡拒吃、跟人依物、独立孤坐等。

二、幼儿入园分离焦虑的成因分析

幼儿分离焦虑的形成原因比较复杂,主要和生活环境的变化、生活自理能力差、父母情绪的影响这几方面的有关。

(一)生活环境的变化

幼儿上了幼儿园,生活环境发生巨大的变化。幼儿离开了熟悉的环境,来到陌生的环境,面对陌生的老师和同伴,缺乏安全感。幼儿在家“自由自在”,而在幼儿园则要遵守各种规章制度,这种心理落差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幼儿入园情绪,从而产生晨间“生离死别”的入园难问题。

(二)生活自理能力差

生活自理能力差也容易使幼儿在幼儿园生活中感到紧张、焦虑。如:不能独立进餐、不会穿脱衣服、大小便不会自理等等,幼儿不敢请老师或其他幼儿帮忙,一旦遇上困难,就陷入困境而引起对幼儿园的排斥,更加依恋家人和熟悉的环境。

(三)父母情绪的影响

对于幼儿来讲,与父母在一起是安全的、自信的,尤其是自己在情感上的需要是能够得到满足。但是离开亲人后,幼儿会感到不安全,随着亲人的离去,幼儿会突然感到安全感的丧失。分离焦虑不仅会影响孩子,也会影响家长。家长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常识,不能正确面对孩子成长中的变化,或是自身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家长的这些情绪表现,会进一步影响到孩子,增加孩子分离焦虑的强度。

三、缓解幼儿入园分离焦虑的有效策略

面对幼儿入园分离焦虑,作为经验丰富的幼儿园和托班教师一般会有什么应对策略,能帮助到幼儿更容易喜欢上集体生活呢?根据新生幼儿入园分离焦虑的表现和产生的原因,笔者认为缓解新生入园幼儿分离焦虑的有效策略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家园配合,做好入园准备

1.幼儿园要做好家访工作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因此,幼儿园要重视新生幼儿入园前的家访,让家长知道如何做好幼儿入园前的准备工作。

2.家长应主动配合幼儿园

作为家长也应主动配合幼儿园,帮助幼儿做好家庭与幼儿园的衔接,帮助幼儿做好以下几点准备:

(1)有意识地对幼儿进行心理暗示;

(2)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3)有意识培养幼儿对分离的承受力。

(二)亲子活动,拉近家园距离

幼儿在依恋对象在场时,能在陌生的环境中进行探索和操作,不会产生分离焦虑。所以,开学前邀请家长来园,陪同幼儿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让每位幼儿在家长的带领下参与幼儿的一日活动,逐步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家长和幼儿定时来园参加亲子游戏,亲子游戏要体现亲子互动向师幼互动逐步过渡。

(三)幼儿入园,发挥教师主导

(1)创设温馨而适宜的环境,降低幼儿的分离焦虑

(2)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转移幼儿的注意力

(3)关爱不同类型的焦虑幼儿,帮助幼儿熟悉幼儿园的生活

(四)帮助家长理性送子,引导幼儿适应环境

帮助家长正视新生入园焦虑现象,并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帮助,这是进行家园共育,消除幼儿入园焦虑的有效路径。通过指导家长阅读一些教育类期刊及相关的文章,帮助家长理性送孩子入园,并通过引导家长对幼儿进行心理疏导,缩短幼儿入园的适应期。

第5篇:幼儿园环境安全范文

关键词:幼儿;安全教育;问题;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幼儿的发展一直受到社会关注。针对幼儿园的安全教育工作,我国制订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几年来,幼儿园意外伤害事故不断出现,如:校车因超载翻车、教师虐童、持刀砍人。研究表明,我国每年至少有十万名幼儿因安全事故死亡。学前教育对幼儿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一阶段是教育的启蒙阶段,良好的幼儿教育意味着成功教育的开启。想要孩童在幼儿园内愉快地学习知识、接触社会,首先就要保证孩童在幼儿园的人身安全问题。幼儿的生命安全是其健康成长的基础要素,唯有确保幼儿安全,才能谈长久的发展和幸福。所以,幼儿园除了承担教书育人职责之外,更重要的就是要保证幼儿的人身安全,并要将其摆在最重要的位置,以一个合理合法有效的幼儿园安全管理制度,降低意外伤害发生的概率,确保孩子们得到安全可靠的成长环境。

1幼儿园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1.1幼儿园外部环境

幼儿园的外部环境可以从幼儿园的基础设施这一角度来说,幼儿园基础设施对于幼儿教育至关重要。幼儿园园舍问题的设置是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来设定,其自身的建筑设计也有明确的条文规定。如在选择园舍的时候必须远离各类污染物、交通方便、没有干扰且有利于家长接送。此外,园舍自身的建筑面积和各类安全通道都要符合条文规定。对于幼儿园的校车也要加强把关。

1.2幼儿一日生活

幼儿在幼儿园中所经历的一日生活也会对幼儿的健康安全造成威胁。例如,幼儿在活动中出现的意外事件等都会严重威胁幼儿安全。再者,由于幼儿园大多都是私人幼儿园,存在一定的利益需求,因此对于饮食安全的把关不到位。其中涉及到食品原料、食物存储、处理以及烹饪卫生和厨具卫生等一系列问题。

1.3幼儿心理安全

儿童的身心发育不够成熟,容易受到伤害,在很多情况下,孩子一旦受到惊吓就会给其心理造成很深的阴影。所以,幼儿园必须对孩子的心理健康进行教育,让他们用一颗平常心面对身边的事情,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2幼儿园安全教育问题存在的原因

2.1教师安全责任意识差

虽然我国对幼儿的安全问题十分看重,多次下达明确条文去规定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履行的义务与责任,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幼儿教师都有足够的安全责任意识,还是存在很多幼儿园教师因为工资问题、身体原因等忽略自身的责任意识。

2.2家庭的过度保护

通常情况下,我国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都是仅仅通过语言的教育告诉他们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这样的过度保护,对于理解能力还未达到一定水平的孩子们来说,事实上是一种束缚。这使得他们仅仅在理论上记住了一些道理,但却并未真正地理解,一旦遇见紧急情况,他们并不能立刻反应过来,从而极易受到伤害,引起悲剧的发生。

2.3幼儿园安全机制不健全

现有的幼儿园中存在着很多管理不善的情况,这是由于社会快速发展,而教育机构数目极速膨胀,管理制度跟不上的教育机构数目疯狂增长。在这一种情况下,管理不善、安全制度不健全也逐渐成为幼儿园管理中常见的现象,如:在幼儿园管理中出现安全管理人员配备不齐全、安全管理制度无法及时有效地落实、安全设施不完善以及幼儿园内部安全隐患排查不完全等。

3加强幼儿园安全教育的措施

3.1提高幼儿教师的重视程度

首先幼儿园负责人应该认真学习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这样才能起到领导作用,从而提高幼儿教师对幼儿安全的重视程度。所以想要保证幼儿拥有一个安全的成长学习环境,那么法律意识的普及是必不可少的。此外,我们还要增强幼儿教师的责任感,让他对自身的工作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提高幼儿教师的工作素养,增强幼儿教师的耐心与责任心。

3.2健全幼儿园的安全管理体系

切合实际、有效可行的计划对于幼儿园安全教育管理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制度来督促园长,让其尽心尽力地改善幼儿园的内部环境,为幼儿提供一个更为完善和健全的幼儿园环境。在制度的贯彻执行上要强硬有效、多管齐下。在完善和健全幼儿园内的安全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可以与警方合作,公安机关的帮助与支持会大幅度地提高幼儿园的安全程度。此外,在建立幼儿园的安全管理制度时候还可以邀请幼儿的家长进行参与,开展一个家长支援保护行动,让家长亲身加入到幼儿的安全保护行为中。总而言之,幼儿园在建立一个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的时候,一定要综合考虑,最好以人防、物防和技防三者相结合,多种管理措施和手段有效强硬的施行,才能够进一步完善幼儿园的安全管理制度。

3.3完善幼儿园的安全设施

对于幼儿阶段的孩子,他们自身的安全意识较差,自身的安全防护也不足,这就需要幼儿园为其提供一个安全的学习活动空间,由此可见,加强幼儿园的安全设施是很有必要的。例如,在幼儿园的活动道具以及课桌椅的选择上,要尽可能选择没有棱角的,再者,活动场地可以加固防护层。现在,很多幼儿园都做了安全准备,比如:对课桌椅做了护边工作,对活动区域覆盖了塑料泡沫。

3.4家校合作,共建安全

第6篇:幼儿园环境安全范文

一、强化领导素养,提高领导效能

一所好的幼儿园必须有一个好的当家人,而园长一人,纵然有再大的本事也是孤掌难鸣。只有建立健全一支团结奋进的领导班子,才能起到领头雁的作用。幼儿园集体要致力营造一个民主、团结、融洽、活跃的工作环境,创设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协调和谐的氛围。同时,幼儿园各层领导要加强自身和人文素养,提高道德水准,不摆官架子,与人相处时要有一种大气,一种风度,做到言行一致,缩短与教师的“角色距离”,减少“位差”。经常换位思考,多以普通一员的身份与教师进行感情的双向交流,真心实意关心教师的疾苦。

二、完善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

制度建设是管理的基础,任何组织的管理都要靠制度来保障。 制度同样是幼儿园管理的依据,是所有幼教职工必须共同遵守的规则。我园根据《幼儿园纲要》的要求,结合本园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各种规章制度,由园领导监督执行。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对事不对人,管理者首先要以身作则,严格遵守,正人先正己,只有自己做到了,才能要求别人。尤其是在奖惩和年度考核方面,本着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一碗水端平,一视同仁,杜绝好人主义。在遵规守章的理念下,领导与教师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互敬互爱、互尊互让、互帮互助,使我园形成了团结、奋进、和谐的园风。

三、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保教质量

教师作为幼儿园工作的主力军,是幼儿园发展必不可少的积极因素。因此,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整体专业素质是幼儿园管理的关键所在。我园对教师的管理,做到:知人善任、培养提高、优化组合。知人善任――根据教师的个性特点和保教工作水平来合理安排教师工作,因才分工,合理调配,各显其能,使教师在适合自己的岗位上施展自己的才华,能快乐地工作。培养提高――教师管理工作要做到使用和培养相结合。优化组合――我们紧紧围绕能力互补、经验互补、年龄互补、个性互补的准则,合理搭配教师,优化教师队伍的结构,提高了教师队伍的整体效能,使我园的保教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四、美化育人环境,愉悦文化氛围

俗话说:人是衣裳马是鞍。良好的环境对幼儿有着不可估量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幼儿园的隐性课程。优美的文化底蕴和和谐的育人环境直接体现幼儿园的精神风貌,对教师和幼儿产生着潜移默化的陶冶作用。因此,创设良好的园所环境是幼儿园管理的重中之重。我们结合本园实际,针对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认知需求,就地取材,因园制宜创特色,美化了环境和墙壁装饰,创设了丰富多彩的区域活动和户外活动,使幼儿在宽松、和谐、愉悦的活动乐园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五、优化安全管理,增强安全意识

安全,是人类生存最基本最重要的需求,安全就是生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我们结合本园的实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一步加大管理力度。成立了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和落实各项安全制度,层层签订责任书,制定安全预案。园长作为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认真落实幼儿园各项目标、管理责任制的实施。分管领导定期组织全体教师进行培训和学习,掌握最基本的安全知识和防范措施,增强其安全意识和责任感。同时,我们把安全工作贯穿于一日活动中,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和演练。

六、优化家园互动,促进家园共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幼儿园的工作离不开家庭和社区的理解和支持。如何搞好家园共育,及时地与家长进行情感沟通、交流,了解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需要,激发家庭关注和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我们采取了多种方法和措施,如建立了《家园联系册》,各班教师根据孩子在园的表现情况,认真按时填写。通过《家园联系册》让教师和家长共同了解孩子在家在园的生活、学习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以便共同帮助和提高。在宣传橱窗和班级门前建立了《家园双通道》,让家长利用接送孩子的时间,了解科学的保教观念、先进的幼教信息和本周的教学内容,达到家园互动。定期召开家长会、亲子活动和家长开放日活动等,让家长走进课堂与孩子一起活动,共同体验活动的乐趣,增强亲子情感。

第7篇:幼儿园环境安全范文

【关键词】安全教育 幼儿教育 多样化

对于个体而言,生命健康权是至关重要的。幼儿作为社会群体中的弱者,其自身的保护意识十分薄弱,加之幼儿大多活泼好动,近些年来幼儿意外伤亡事件可谓有增无减。一个个悲剧的背后,暴露出来的是幼儿园安全管理松懈、安全意识薄弱的问题。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幼儿园必须将保护好幼儿的生命与健康作为自身的首要责任与使命。因此,加强幼儿的安全防护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注重教育形式的多样化,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都应当是幼儿园日常管理与教育中的首要任务。本文从以下几点对幼儿园安全教育的多样化建设提供了中肯的建议。

一、创设安全生活环境

幼儿园安全教育首先应当以安全健康的生活环境的创建作为其他工作的基础性保障。幼儿生活环境的构建首先应当具有特定的“情境特征”,营造安全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让环境能够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具体来看,在幼儿园中应当以硬件设施为依托,充分利用原有的教学资源。在幼儿园大门张贴相应的宣传标语,在院墙、栅栏、楼道口等危险性较强的地点悬挂浅显易懂、色调性强的警示标志。对于不少幼儿园中都存在的游戏绿色长廊,可以通过图示、标语等形式进行安全教育宣传。在室内环境中,幼儿园管理人员可以在盥洗室、衣架等处标明号码,借此构建幼儿的卫生意识与有序的常识。通过以上形式,可以很好地在园内构建安全的教育环境与生活环境,通过环境的熏陶,幼儿们可以耳濡目染地学习到自我保护方法与安全防范意识。

二、培养员工的安全意识

幼儿园的安全教育需要所有幼儿教师的共同参与。因此,应当强化幼儿安全的重要性,培养教师的安全思想意识与教师责任感。首先要紧抓教职工的安全培训工作,使得幼儿教师在意外事件与突发状况发生时能够妥当的处理,防止伤害的进一步扩大。其次要组织幼儿教师积极学习关于安全教育的文件精神,建立一定的忧患意识。在安全学习中,不应停留在表面做文章,要加强案例分析,积极查找园内的安全盲区,从根本上杜绝安全隐患。在与家长的联系中,教师也应对其加强安全宣传工作,以防假期中意外实践的发生。

三、加强日常生活中的安全教育

幼儿园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应当从细节抓起,注重一日生活的安全教育,让幼儿可以高高兴兴地来园、平平安安地回家。根据对以往的个体案例的分析可以发现,幼儿园内发生的绝大多数的意外伤害以及安全问题都是由于日常管理的细节疏漏导致的。由于幼儿自我防护意识差,活泼好动的他们难以对事件的后果做出准确估计。例如摔倒、烫伤、吞食异物、走失迷路等类型的事件都是经常发生的。因此,应当将安全管理与安全教育贯穿到日常的生活中去,教育幼儿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积极引导他们建立安全意识与观念,保证每个幼儿的安全健康成长。

四、开展多彩缤纷的主题教育活动

除去上述的日常安全管理与安全教育以外,幼儿园管理方可以根据具体的需要,挑选特定的时间开展内容丰富的主题教育活动。主题教育活动主要围绕某一意外事件类型来开展,它可以在短时间内加强安全教育的力度,对于幼儿自我防范能力提升有着显著的效果。例如,开展一系列的防火、防电、意外自救等活动,并邀请幼儿家长一起参与活动的互动。以防火演习为例,事先准备水、毛巾、电话等道具,对幼儿反复强调整个模拟演习的计划与步骤。模拟活动开始后,假设火灾在某处发生,由教师提醒幼儿应当保持镇定,并引导他们使用蘸水毛巾捂住口鼻以既定路线有序地安全逃生。在此期间,应当穿插119报警的模拟与相关知识的教育。通过类似的主题教育活动,可以在较为真实的环境中提高幼儿应对突发状况时的应急处理能力,防止二次伤害的发生。

五、建立家长――学校安全教育互联机制

幼儿园安全教育的概念不仅包括园内的安全教育,关于幼儿家庭内的安全教育与社会生活教育也应包含在概念之中。因此,对于幼儿的安全教育就需要联合幼儿园、家长、社会等多方力量的积极主动配合。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要主动配合园方的安排,幼儿教师也要发挥其自身的主动性,尽可能多的联系家长,了解幼儿的生活健康状态,并针对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对家长进行安全教育宣传。通过各方的携手努力,可以有效地构建出一个完备的安全教育互联机制,协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结语:保证幼儿的安全与健康成长是幼儿园日常工作的首要任务,为此,幼儿园方面要建立有效的安全防范机制,探索安全教育的多样化建设。通过安全意识宣传、意外模拟演习、教师素质培养以及家长与园方的互动,可以在较大程度上降低幼儿意外事件的发生几率,为幼儿的健康成长与未来发展铺就坚实稳固的基石。

参考文献

[1]王悦;幼儿园安全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河南大学;2011-05-01

第8篇:幼儿园环境安全范文

1.1关于幼儿园伤害事故表现形式的研究

国内学者对幼儿园安全事故的种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刘馨和李淑芳在《我国部分地区幼儿园安全状况与安全教育调查》中通过对天津、山东等地区详尽地调查得出幼儿常见的安全事故主要有同伴咬伤、打伤;坠落、摔伤、跌伤;烫伤、烧伤;运动器械致伤以尖锐物品戳伤等五种事故种类。谢祖霞指出幼儿园可能发生的危机事件主要有六类,即食物中毒或吸入毒气、交通事故、幼儿园警惕性和防范意识不到位、幼儿园教职工的疏忽、户外活动以及传染病。由此可见,幼儿园伤害事故的表现形式较为多样。

1.2关于幼儿园伤害事故原因分析的研究

关于导致幼儿园伤害事故发生的原因,国内研究者曾对此进行了深入地研究。曲正伟从认识落后、操作不公、经费匮乏、管理混乱等方面论证了民办幼儿园安全事故的发生因素。徐静通过个例研究分析了幼儿园伤害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有幼儿园环境设置、教师带班经验不足以及幼儿自身安全意识薄弱等三点。

1.3关于幼儿园伤害事故预防机制的研究

谭曼娜在《幼儿园安全事故的防范和处理》中提出幼儿园应该建立并实施切实可行的安全制度,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对幼儿实施多样化的安全教育朱扬寿、龚庆胜、夏冰的研究指出农村幼儿园安全防范的对策,提出建立安全防范网络、加大奖惩力度、委派安全督察员、对幼儿园进行定期审制以及训练幼儿的自救能力等措施。阮爱新提出了预防幼儿园伤害事故的四点措施,即规范制度管理、优化生活环境、实施安全教育以及进行家、园、社的合作。

2国外学者关于幼儿园伤害事故的研究

2.1幼儿园伤害事故预防的理论的研究

国外学者对幼儿园伤害事故预防的理论方面做出了很多的研究,主要有三个理论基础。第一,安全科学理论。二十世纪中期,随着科学技术以及安全技术的进步,人们逐渐深入探索安全技术问题,逐渐发展了事故树分析、事件树分析、人—机系统模型等事故致因理论。第二,安全管理理论。美国三十年代著名的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提出了因果连锁论和安全管理法则。第三,幼儿心理学原理。幼儿的身心发展还不完善,并且活动欲望十分强烈,同时也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因此在活动中容易导致伤害事故的发生。

2.2幼儿园安全制度立法研究

美国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通过了《儿童保育法案》(CaringforChildrenAct),该法案中对幼儿的保育、教育和安全方面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同时,加州制定的《费尔德法令》(TheFieldAct)中对幼儿园的防震减灾工作的实施提供了法律保障。在亚洲地区,韩国和新加坡也对幼儿园的安全问题进行了立法管理。新加坡的教育部和国家安全协调秘书处负责对其国家的各类教育机构的安全问题和措施进行详尽的评估。韩国行政安全部与教育学技术部、警署联合制定的《强化儿童保护区域交通安全的对策》和《有关预防学校安全事故及补偿法律》等文件也对幼儿园的安全问题进行了法律保障。

2.3幼儿园伤害事故的主要类型与因素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于1990年的报告,大多数国家发生的意外伤害是造成儿童致伤、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按照国际疾病分类标准,意外伤害分为十四类,分别为跌伤、碰伤、交通伤、刀割伤、烧烫伤、溺水、电击伤、爆炸、中毒、自杀等。全世界各国的调查结果表明,儿童意外伤害最为常见的表现是交通事故、跌伤、烧伤和溺水。约翰•戈登的研究表明造成意外伤害的因素主要有三个,即宿主因素(hostfactors),指主要由人的性别、年龄、生理状况等因素引起的,病原因素(agentfactors),指导致意外事故发生的物体,环境因素(environmentalfactors)指由气候、位置、时间等状况。

2.4关于幼儿园伤害事故预防对策的研究

美国的各级教育机构对儿童使用的玩具、物品做出严格的生产和安全标准。美国在幼儿园的日常管理中从安全条例的制定到评价的整个过程都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系统,其主要由3P组成,即人员、基础和程序。在该系统中,幼儿园安全的指标都十分清晰,例如在园的幼儿园必须佩带安全健康卡,在卡片上注明幼儿的基本信息以及家长的相关信息。日本幼儿园中的一些环境似乎增加了危险因素,但日本学者认为儿童不是生活在纯封闭、安全无危险的环境中,只有让幼儿自己在充满危险的自然环境中去体验,才能形成防御危险的意识和能力。此外,家长和社区也是安全教育的支持者,许多幼儿园在外出参观游览时都会向家长发放专门的意见书,让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的安全教育中来。新加坡政府对幼儿的安全教育也有严格的规定,强调幼儿的自我保护教育应当放在正常的教育和活动中,新加坡的幼儿园经常开展逃生演习,教师指导幼儿在应急灯的引导下,快速有序的撤离危险地区,锻炼幼儿的自救能力。

3结语

第9篇:幼儿园环境安全范文

幼儿早期是适应能力逐渐形成的关键期,是各种适应能力建立和巩固的阶段。本文结合轶事记录法和访谈法,研究小班幼儿的入园适应状况。研究结果表明:在幼儿入园适应过程中,应该以满足幼儿的需要为出发点,创设有利的环境,并且加强宏观调控,使幼儿顺利度过入园适应期。

关键词

幼儿 幼儿园 入园适应

一 、入园适应的含义和内容

所谓幼儿入园适应是指:新入园幼儿在与幼儿园环境相互作用中,学习新的人际交往,形成有关的基本生活自理能力,遵守集体生活必需的初步的规则规范的过程。对于幼儿来说,从一个自由、宽松的家庭环境下过渡到有一定规则的集体环境中,犹如是“第二次断奶”,需要有一段时间来适应幼儿园的一切[1]。

幼儿对陌生环境、陌生人和事的反应,一般为产生排斥心理和不安全感。幼儿入园时会对环境的变化、生活习惯和行为规则的变化、人际交往、情感暂时性缺失等产生不适应,表现在不断哭闹,对离开父母或祖辈会产生分离焦虑,情绪易冲动。所以教育学者把幼儿入园适应分为三个方面:生活适应、社会适应和学习适应[2]。

生活适应是指幼儿逐步接受现存社会的生活方式,学习自我生存、自我服务,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的过程。

社会适应是指幼儿逐步接受外部世界,形成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过程。

学习适应是指幼儿进入群体后,参与群体活动,接受知识熏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过程。

二、入园适应的重要性

国内许多心理学家研究认为:幼儿早期的适应能力的强弱,将影响他将来对任何社会新环境的适应。中山大学广州北校区幼儿园教研组曾经研究并撰写了《3~6岁幼儿适应行为分析》,他们为了解幼儿适应行为发展水平,制订适合不同年龄组别幼儿的教学活动,进而为下一步开展幼儿挫折教育作理论与数据上的准备,对部分3~6岁幼儿的适应行为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3~5岁组与6岁组的适应行为商数ADQ(“adaptive behavior quotient”的缩写)存在差异,而3~5岁组间则差异不大,其中3岁年龄组ADQ得分最高[3]。因此,3~6岁幼儿适应行为的发展并不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年龄越小百分比越高,反映了在此期间随着年龄的增长行为适应性越差。

由此可见,幼儿早期是适应能力逐渐形成的关键期,是各种适应能力建立的巩固的阶段。幼儿如果不能很好地适应在园生活,就可能表现为哭闹,产生分离焦虑。因此应重视、加强和全面培养刚入园幼儿的适应能力,同时为幼儿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教育方式和切实可行的训练机会,以促进和提高幼儿适应能力的全面发展。

三、对幼儿入园适应的思考

(一)幼儿入园的种种不适应

从家庭进入幼儿园,是幼儿在社会化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在这一转折的重要时刻,幼儿园与家长都有责任帮助幼儿顺利地度过入园适应期,使幼儿能够愉快地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面对幼儿的入园焦虑等不适应问题,我们应该进行深入的研究。不少幼儿不愿意、甚至害怕上幼儿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情感不适应。

表现在依赖性强,感情上不满足,有不安全感,离不开父母。幼儿从家庭到幼儿园,首先表现出来的是情感的不适应,其次是新的生活环境的不适应。孩子从出生到幼儿园之前的几年里,一直是生活在以血缘为基础,以母爱为主题的亲情氛围中。他们在家里享受人间最大的快乐及自由,然而现在要被送入幼儿园,不仅要面对新的环境,还要和很多陌生人相处,心理上就会产生严重的恐慌,缺乏安全感,表现为恋母情节严重,甚至担心再也回不了家,见不到妈妈,出现“暂时性分离焦虑”现象,在行为上则以哭闹的形式表达。

2. 生活不适应。

表现在应该做的事不会做(如不会吃饭、上厕所等);作息时间与家里不同,表现出规则意识不足。生活规律的改变是幼儿不愿上幼儿园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入园前,幼儿在家自由自在生活,饿了就吃,想玩就玩,起居没有规律。上了幼儿园后,早上要按时上幼儿园,中饭点心要自己吃,游戏活动也有规定时间,这就使幼儿感到很不习惯,因而不愿意上幼儿园。

3. 人际交往不适应。

表现在不会交朋友,不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愿望与需求。从孩子的社会性发展角度来看,3、4岁儿童的交往范围还主要停留在家庭中。他们的友谊概念还很淡薄,交往意识不强,较少感受到交往、维持长期友谊关系的乐趣,他们交往的乐趣更多的在于共同的活动,而非感情的联系。尤其是在今天的独生子女时代,幼儿在家里有好吃的一个人吃,有好玩的一个人玩,一些以自我为中心的幼儿入园后不可避免地会与其他幼儿产生一些矛盾,甚至为此争抢东西。因此,幼儿入园初期较少与同伴共同活动,也体验不到交往的乐趣,使幼儿很不愿意上幼儿园。

(二)满足需要,促进幼儿入园适应

这些导致幼儿不愿入园的种种不适应,其实都是因为幼儿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需要是人脑对生理需求和社会需求的反应,”通常以缺乏感和丰富感被人们体验着[4]。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H.Maslow)认为,人类有5种基本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他认为,个人需要的发展过程更多地像波浪式地演进,各种不同的需要的优势由一级演进到另一级。例如,婴儿时期主要是生理需要,后来才产生了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青少年时才产生尊重需要,等等。幼儿入园年龄大都在2~4岁,这一时期占优势的主要是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

1.安全需要

到了两三岁,幼儿总要面对一个问题,那就是从爸爸妈妈的怀抱进入幼儿园这个陌生的小集体。对于从未离开过家的幼儿来说,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和人群中生活,会感到恐惧和无所适从,心理上缺乏安全感,安全需要急需得到满足。

(1)入园前加强幼儿对环境的熟悉程度。

孩子的安全感来自对环境的熟悉程度。入园前,带孩子去幼儿园看看,各个教室走走、玩玩,和老师拉拉手,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这样可以让孩子熟悉幼儿园的环境,能提高他的安全感,并产生想到幼儿园的愿望。

(2)帮助孩子建立“幼儿园脚本”(scripts),就是让孩子在认知上接受幼儿园的一系列行为方式、行为模式及交往规则[5]。

幼儿在3岁左右的时候就形成了有关的关于事件的图示。比如孩子知道在电影院看电影和休息日去快餐店的表现肯定应该是不同的;在外婆家的表现和在自己家中的表现可以有所不同。孩子进入幼儿园时也会意识到这里的活动规则与其他地方不同。这种不适感既可以激发孩子的信息加工能力,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生活;同时也会增加孩子对这个环境的不适应感和无助感。所以,对幼儿园“新生”进行入园适应的亲-子-师活动,鼓励家长在孩子入园的前几天在园内陪伴孩子活动。孩子来到陌生的环境后,如果有他信任的人在旁边,他就能安心,然后大胆地探索新环境。尽管很多家长有陪伴的愿望,却又怕要一直陪下去难以脱身。其实,如果处理得当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孩子逐渐熟悉幼儿园的生活后,会对新玩具新朋友感兴趣,对老师产生信任感,对家长的依赖自然减少。

2. 归属和爱的需要

幼儿出生后的头几年生活在家庭中,已建立起和家人的亲情,后被送进幼儿园,幼儿暂时失去了母亲的爱,感觉自己没有了家。如何让幼儿归属和爱的需要呢?

(1)塑造一个慈母形象,让幼儿对教师产生依恋感。

幼儿在陌生的环境里,最容易缺乏安全感,而让幼儿对教师产生依恋,则是形成安全感的基础。教师应该自觉地把老师和母亲的角色统一起来,而且突出慈母角色,对幼儿充满慈母之情,施以慈母之爱。在和新生的接触中,教师应该始终保持亲切的微笑、温和的话语、疼爱的眼神,使幼儿更加亲近教师、喜爱教师,进而感到幼儿园的教师就像妈妈一样可亲可爱,幼儿园就象家一样温暖。

(2)帮助幼儿结交朋友。

三四岁的幼儿开始喜欢结交朋友,由于家中没有年龄相近的同伴,他们格外盼望着与小朋友一起玩。在幼儿彼此接触的过程中,又因家庭环境及幼儿性格的差异,刚刚涉世的幼儿缺乏与同伴交流的经验,很容易表现出“合群”与“不合群”。幼儿的“合群”与“不合群”主要取决于父母的引导和教育[6]。因此,父母在爱孩子的同时,一定要教他们懂得爱,并学会给予爱。懂得爱就是让幼儿体验爱的美好,知道父母在给予爱时所付出的辛劳,从而使幼儿产生尊敬、感激之情。学会爱,即教他们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去爱一切美好的事物。例如,邻居家小伙伴有了伤痛,要教育幼儿在情感上,行动上表示关心和同情。幼儿是否具有一颗爱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交友是否成功。另外,父母还应该多鼓励幼儿与同伴交往,在交往中引导幼儿从“自我中心”的“壳”中解脱出来,了解自己与同伴的差距,学习同伴的长处,与同伴分享玩具和食品,建立良好的朋友关系,体验交往的乐趣,培养互助的精神,增强团结友爱的意识。

总之,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用自己的爱心、耐心、细心去认真地对待自己的孩子,才能使幼儿很快地适应幼儿园生活。

参考资料

[1] 李锦桂 浅谈适应 《中学生物学》 1991年第4期

[2] 上海浦东新区教育科学研究所 范秀娟 《小班新入园幼儿适应性情况的调查研究 》

[3] 《小班幼儿适应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 上海学前教育网

[4] 李燕 《幼儿情绪智力的发展与培养》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2年12月第一版 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