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班级创建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班级文化;思想道德;师生关系;形式创新;经验体会
中图分类号:G6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2)12-0024-03
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的灵魂,是班级愿景、班级意志、班级形象的综合反映,也是班级理念的载体。它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知识技能的形成,乃至走向社会的人生道路,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班级文化的内涵很广,学校在实践中,主要在班级名称、班级标志、班级旗帜、班级口号、班级誓词、班级格言、班训班规、班歌班花、班级板报、班历班会、文化快线、班级沙龙等等方面,摸索出了一些经验和体会。
1.班级名称。我们认为班名是一个班级最直接、最简洁的文化表征,也是班级文化的第一个重要符号。我校在按年级专业命名班级名称之外,又由学生根据自己班级风格来命名班级。比如空冷1班的班主任和同学们更喜欢把自己的班叫做“传奇1班”,幼教班又称“玫瑰2班”,还有现代保尔班、现代雷锋2班、巾帼3班等等。这样既有个性又能叫得响,在同学们心目中的分量,比班级的规范名称更响亮,影响力更大。
2.班级标志。为从形象上表征班级意志,同学们采用了有寓意的几何图形、字母或汉字组成的简单图案,代表班级的最高意志,象征着全班同学的统一目标和愿景,由于简单明了,又极具表现力,便于制作成班徽,出现在班级教室后黑板的正上方,再配上两旁的班级口号,与班级教室前黑板正上方的国旗标识遥相呼应,彰显教室环境其爱国爱校爱班的浓厚氛围。
3.班级旗帜。一个班集体在校园及校外活动中,必须用班级旗帜来作为统一的有效信号标志,来展示一个班集体的精神形象,它也由同学们自己设计、制作。各班同学用班徽的简化图案来制作班旗,在隆重场合展示使用,有助于同学们对班级产生认同感和自豪感,班旗的设计与制作更有助于挖掘学生的创造力,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增进学生间的了解和信任。
4.班级日历。同任何一个单位一样,每个时期都有阶段工作计划与工作日历,班级日历较之于工作计划更有简明性的特征。我校各班级学期初都依据校历和班级工作计划,按学期周次编排每周主题活动制定《班级日历》,作为全班的活动备忘录,便于查阅,易于操作,彰显学期班级工作主线,师生感觉效果很好。
5.班规。它首先是一种制度文化形式,但是它与普通班级管理制度的不同,在于它以正向要求的形式出现,较少限制性要求,而且由全班学生民主产生,是一种积极的班级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构成了一个制度化的法制文化环境。我校在向魏书生老师学习当中,班班自主制定,同学们人人参与、自觉遵守,又有不少新内容,体现和充实了班级管理的民主化与科学化精神。
6.班会。每学期的主题班会有一条围绕班级工作计划的主线,每周的主题班会都有明确的教育目的,贯穿和体现了整周的重点工作要求,它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学生可以谈认识、交流思想、介绍经验,开展表扬与批评。比如“新学期新目标新措施”“我实践·我成长·我自豪”“让美德成为习惯”“让自律铸就成功”“追忆往昔,铭记历史”“阅读经典,插上成功的翅膀”“感恩师长,回报社会”“我的舞台我来演”等等。班会一般固定在每周日晚自习时间召开,以承上启下,班主任依据班历写好《主题班会教案》。第一个主题班会有班级集体宣誓,每次都唱班歌,通过一项重要决议时集体喊班级口号,把班会的思想性、知识性、教育性、趣味性统一起来,融为一体。
7.励志班歌。它是班级文化的音乐元素,也是一种生动的班级行为文化。我们借用经典歌曲或流行的励志歌曲,填上班级歌词,在每天课前或大型集会集体演唱,以提振精神,营造气氛。
8.班级励志故事。班级励志故事是有情感、有情节的班级观念文化,它对班级文化建设有特殊的吸引作用。今年春季开学,我校在各班开展了“人人讲励志故事、班班唱励志歌曲、全校树‘十个一’文明新风活动”,各班同学人手一本健康向上的人物传记、经典诗文、历史读物等,利用思品课、班会以及课余时间,人人阅读传诵,形成了品读、体味、感悟、践行的浓厚氛围,使精英模范精神、优秀传统文化洒满课堂宿舍和同学们的精神生活空间。三月初层层选拔读讲能手和优秀作品,参加全校讲励志故事大赛,评比出“十大讲故事能手”进行表彰奖励,在全校迅速出现了学习生活开门红的局面。
9.班花。优美的教室环境能给学生增添生活和学习的乐趣,消除学习疲劳,有助于激发学生热爱班级、热爱学校的情感,促进学生奋发向上,增强班级的凝聚力。选举和培养师生最喜欢的作为班花,是一种新型的班级环境文化形式,也是班级风格的最佳视嗅觉文化象征,是最鲜活的班级文化形式。如君子兰花,玫瑰花,月季花、向日葵,鸡冠花,“朱顶红”等等,有的班级还有每个小组的“组花”,同学们特别精心护理大家钟爱的“精神之花”,教室里一年四季鲜花盛开,花香四溢,成为班级教室整个环境布置中最具生命力的亮点。使学生在一个窗明几净、富有生活气息的氛围中,感受到主人翁的责任感——“教室就是我的家”,自发地形成一股浓郁的学习风气和学会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优良品质。
10.班级宣誓。任何一个团体或集体的意志激发与凝聚,都有一种庄严的集体表达形式。近年来我校各班形成了一种惯例,每次主题班会在做重要班级决定时,全班集体在班旗下齐读“班级誓言”,每次升旗都有两个班庄严宣誓,唱班歌喊口号展示班级形象,校领导发表热情洋溢的国旗下讲话,优秀学生发表激情澎湃的表态发言,场面十分壮观震撼、激动人心。如空冷二班的誓词:我们是现代学子,我们骄傲,我们自豪!面对国旗我庄严宣誓:我要勤奋上进,牢记知识改变命运;我要创新实践,坚信技能改变人生。爱我青春,刻苦学习;爱我未来,立志成才!爱我现代,振兴母校!
11.班级口号。这是班级意志最具外在表现力的班级行为文化,它简短精练,高度浓缩,每天早操、课前、晚自习、聚会等,喊起来铿锵有力,震耳发聩,极富现场感染力、震撼力,使每个人精神振作,斗志昂扬,可以大大增强班集体的向心力和归宿感。如空冷2班的班级口号是:夺我乾坤,铸我班魂,空冷二班,霸气永存。还有“放飞梦想、非比寻常,机电一班、永远最强”“ 和衷共济,拼搏进取,从我做起,誓争第一”“ 放马金鞍,惟我三班,超越梦想,激情无限!”等等。
12.班级格言。班级格言是借用经典来表达班级意志的观念文化形式,具体工作中我们突出了三点:一是全班同学轮流推荐、向同学们展示;二是格言内容选自古今中外伟人名士的经典警句,也有的是自己老师、同学的佳句箴言,三是固定出现在班级黑板右侧,每天更新,由推荐人在第一节课前宣读并简要阐释格言要义与自身感受。
13.节日文化。传统法定节日,体现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良好的民族礼仪等,是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过节使学生接受传统美德的影响与教育,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校每逢纪念日均进行专题纪念活动,如元旦文化报告会、 抄写春联和拍摄春节节庆活动、学雷锋志愿者服务活动、“五一”社会实践誓师会、国庆节励志红歌大赛等等;在学校及班级特定日期,我校也形成了较成功的文化活动传统,比如学期或学年开学典礼暨表彰会、春季体育节、迎新艺术节、就业展望暨毕业典礼等等。
14.班级板报。班级板报是一种主题鲜明、内涵丰富、形式活泼的班级文化,是教室面积体量最大、同学们喜闻乐见的班级文化形式,它容量大,版面活,常办常新,赏心悦目,也是一个班级的主题创意、新闻敏感、文字水平、版面设计、绘画技巧、参与广度等班级文化元素的高度综合与统一。每次校团委评比时都发现这是各班教室的一道亮丽景观,它确实是一座引领学生价值取向、树立健康的价值追求、培养审美观的班级精神丰碑。
15.班级图书馆。在三月份讲励志故事活动中,有的班级趁势将同学们手里的人物传记、经典诗文、历史读物等各种书籍汇集起来,建立了班级图书角,由“图书馆长”集中管理。在故事大赛后,仍然使同学们能经常欣赏到一本本自己喜爱的书籍,我校各班书香味很浓,同学们精神食粮很丰富,健康向上的主流文化占领着班级文化阵地,有效推动了培养一流好品德、一身好习惯、一股好精神的“十个一”活动深入开展。
16.宿舍文化。宿舍是学生生活、学习的场所,是同学们传播信息、交流思想的地方,也是培养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提高服务能力的课堂。我校各班结合封闭式准军事化管理,都举办过“宿舍文化创意主题班会”,开展宿舍文化长廊展示,公布《文明宿舍创建标准》,实施楼层长负责制,多次评比文明宿舍并颁发流动红旗等,我校学生宿舍被褥方块叠放,物品一条线摆放、地面床面桌面干净,空气新鲜清洁,横幅标语醒目,同学和谐相处,大家舒心地生活在一个温馨有序的大家庭里,学生家长都很满意。
17.班级沙龙。班级沙龙是班级课外活动的一种创新与延伸,是我校各班师生参与最广、持续最长、影响最大的一项丰富活泼、灵活机动的班级行为文化形式,比如现代中专师生的“班风恳谈会”、“事实报告会”、 “热点辩论会”、“专题演讲会”、“师生访谈”、“名著品读会”、“艺术鉴赏会”、“音乐欣赏会”等,师生平等对话,各抒己见,既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才艺交流、思想碰撞的平台,又充实了同学们的课余文化生活,还提升了班级文化生活的思想高度与艺术品位。
班级是一种社会组织,与其它社会组织一样,班级有其特定的成员、特定的目标。因此,班级应成为规范性组织,在班级组织体系中,影响学生服从和参与的应是精神的手段。为使班级成为规范性组织,要求班主任把班级建设成朝正确方向发展的班集体。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同理一方文化育一种人。人总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熏陶成长起来的。冯洪恩说:“环境是一种教育力量。我可以叫我的学生不随地吐痰,这是一种教育,但是我还应该创造一种环境和气氛,使学生不好意思随地吐痰。我可以叫学生勤奋学习,我还应该创造一种氛围,使学生置身其间,不学觉得愧对老师,愧对学业。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教育。”这种教育就是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
我认为班级文化建设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精神文化建设——“班风的形成”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内容
班级是学校实施教育的基本单位,优良的校风应该在班风中得到体现,学生只有置身在一个实实在在的、具有优良风气的受教育环境中,才能得到健康成长。班风是班级的“名片”,它反映了班级的“性格”和“气质”,代表着班集体的形象。班风是指班级的作风和风气,是班级大多数成员的思想认识、情感意志和精神状态的综合反映,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精髓所在。良好的班风对全班学生具有极大的同化作用,像熔炉一样,对全班学生起着熏陶、感染的作用,使他们必须约束自己,以适应班集体的良好氛围。优良的班风实在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
一个班级形成了良好的班风以后,就能产生一种内在的激励因素,从而增强班集体的向心力和归宿感。班风巨大的激励作用,能使全班精神振奋,紧紧地团结在一起,相互间高度信任,人际关系和谐,班集体由此而焕发出无穷的生机与活力。
任何优良风气的形成,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一个漫长的培育过程,而且往往不会一帆风顺。因此,我们在培育优良班风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持之以恒,不屈不挠;另一方面要抓住时机,因势利导。
一个良好的班风的建立,要靠班级正确舆论的维系。班风能否贯彻执行,要靠每一个同学或者要靠大多数同学去行动,个别同学有违背班风建设的行为,有人指责批评,或者在正确的舆论面前不敢贸然违反,如达到这一步,良好的班风的形成就有了可靠的保障。
班风不是班主任随意确定的,班风确定的过程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过程。一个良好班风的建立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人翁的自立精神。把班风的内容交给同学们去讨论,集思广益,正确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使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去体会班风的深刻内涵;在活动中理解和执行班风的要求,培养良好的习惯,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人人为维护班集体荣誉而努力奋斗.
正如有人所说:“当一个人跨进非常安静的阅览室,他会产生一种连咳嗽一下都不自在的感觉,更不好意思大声喧哗。同样,当一个人步入窗明几净、地面如镜的大厅里,他会产生一种生怕踩脏了地面的感觉,无论如何都不会去吐上一口痰。反之,如果一个人走进某个很脏的场所,他也就会随地乱扔果皮、纸屑、随地吐痰。”
2 制度文化建设——主要表现为班级规章制度的建立
规章制度制定的好坏,是否科学、合理,是班级文化建设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它不仅反映了一个班主任文化水平的高低,更反映了其班级管理水平的高低。
古语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则不仅是制度和章程,更是权利、责任和义务,是享受权利的保证。每个学生在用规则约束自己行为的同时,还能从中获得最大的自由和安全。
在班级建设中,如果缺乏被全班学生认同且内化的、足以对全班同学服从和参与起支配作用的集体规范,那么学生对班级管理的适应性、主动性、积极性就低,甚至可能采取完全对立的态度。因此班级规章制度的制定应由全班同学集体讨论决定。这样制定的班风认同度高,因为经班级同学共同讨论通过的规则,使学生承担了执行的责任,对学生产生群体约束的无形压力,这种约束压力随学生觉察到班级内意见一致程度的提高而增强。一旦某个学生出现“越轨”行为,就会遇到班集体有形或无形的压力,迫使其改变自己的态度,自觉纠正自己的行为。在这种压力的驱使下,班级学生有意识地将“要我遵守”转变为“我要遵守”,外在的道德教育内化为自觉的行为,使学生的个性和社会性相得益彰、和谐发展,长大后能够真正成为合格的守法公民。
3 物质文化建设——是精神文化的体现
属于班级文化的硬件,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班级物质文化建设包括教师内的环境布置及师生的仪表等,是班级文化的基础及其水平的外显标志,具有“桃李不言”的隐性教育功能与教育效果。
班级物质文化是精神文化的体现,所谓处处物语皆心语,它是具有丰富内涵的人文环境,是潜移默化的教育因素。教室虽小,如果我们能精心布置,体现各班不同的个性,就会催人奋发,促人向上,使全班同学在优良的班级环境文化熏陶下茁壮地成长。
在班级物质文化建设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是班级的主人,班级是学生的班级,班主任应带领全班同学,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来布置教室,使他们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在班级物质文化建设中,我们还有充分发挥班级文化的教育功能。班主任应注意把教育的意向、教育的目标等通过具体物化的环境设计和布置充分表现出来,从而达到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教育人、培养人和熏陶人的目的。
班级文化作为一种特有的教育力量,渗透于一切活动之中,它所形成的一种“社会-心理动力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具有引导、平衡、充实和提高的作用。这种教育功能不同于课堂教育,它虽是无形的,但又是无所不在的,就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着学生的心田,陶冶着学生的情操,塑造着学生的灵魂。
参考文献
[1] 麦志强,潘海燕主编.《班主任工作培训读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一、用优美的班级环境陶冶人
班级文化是学校德育的隐形课程,要以“无声的语言”来熏陶学生的人格,一些空洞的宣传标语,学生看不懂难以理解和感受,在班级里不要随意张贴。走进我们学校的教室,整个教室的布置弥漫着一股浓郁的文化氛围,在教室的前门处立有一面镜子,为了让师生走进教室就能看见自己的形象,做一个衣着、形象都端端正正的人;教室正前方悬挂国旗与校训:“勤奋、文明、求实、创新”,其含义是让学生从行为、心理、外在表现上有明确的奋斗目标。黑板左侧的班级园地里设有班徽、班歌、班训等内容,这是时刻在提醒学生,我们是一个团结的集体,你是这个集体中的一员,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和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教室后面有一栏两角等设施,一是涂鸦宣传栏,它重点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学生的成长展示,可以是他们的照片、好的作业与作品、新学期的愿望以及奖状与证书等;第二部分是学生的成长评价,以贴星星、加减分数、升降级等形成,对全班各个学生予以全面的评价与激励,确保人人身上有指标,人人争当好少年的局面。二是办好一个图书角。学生最好的习惯就是一种爱读书的习惯,我们学校每个班级配备了一个书架,然后发动学生把自己最喜欢的一本书带到学校来,放在图书角与其他同学交流,图书角还配备了一名图书管理员,以保证图书的完整与借阅图书的有序;三是开辟一个植物角,可以在教室里放一盆四季常青的植物,让学生轮流值日养护,既可以增长他们的生物知识,又可以使教室里充满生机与活力。
二、用“制度形态”的班级文化规范人
养成教育是寄宿制小学班级文化的重点,而只有养成制度形态的班级文化,才能成为班级良性循环的保证。为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具体抓了以下工作,以保证养成教育取得实效。
健全制度。结合学校的办学目标和学生的具体实际,把对学生的管理要求具体化。班级依据小学德育大纲以及新《学生守则》的要求,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并对一些奖惩制度要全班讨论修订,所有制度都上墙张贴。
大力宣讲。班主任本着“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的原则在每学期开学初两周内利用多种手段大力宣讲各种制度,不断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对遵规守纪的认识水平,提高学生行为的主动性、自觉性,逐渐由他律向自律过渡。
常抓不懈。学生的养成教育是一个循环反复的过程,只有常抓不懈,才能使学生成为有良好品德和文明修养的人。因此,我们重在落实到位、管理到位,并形成班主任总体管理、班干自行管理、学生自我管理的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通过不断的努力实践,抓住学生的心理规律,逐步引导学生从管理过程的被动者变为主动者、能动者,不断增强学生的主人意识、责任意识和行为意识。
开设一门别具特色的班本课程———生活课程。由于本班学生寄宿生很多,双亲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也很多,所以针对这一实际,我们开发了一本《四会读本》,即“学会吃饭、学会睡觉、学会洗澡、学会整理”,讲的是起床、吃饭、洗衣、洗澡、管理钱物等生活技能。重点是培养他们文明、守纪、讲卫生、合理作息的习惯与能力。在这种班本课程中有平等观念的教育,有劳动观念的教育,有勤俭节约的教育,有效率和时间观念的教育,还有团结友爱的教育。
三、用和谐的师生关系感染人
班级是教师与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我们应该倡导一种和谐共进的班级文化,只有这样才能塑造学生完整的人格。有效的教育取决于有效的交往,师生间相互传递着情感、知识、思想,彼此交流,增进了解,达到和谐统一。为了师生相处真正达到和谐,教师要努力做到以下三点:一是尊重每一个学生。维护学生的人格尊严,要走进学生的心灵,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与学生和谐相处,成为学生学习和人格成长的促进者和引路人。二是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教师要树立平等意识和民主意识,关爱全体学生,决不歧视任何一个差生;要学会鼓励和赏识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闪光的一面。三是真心关爱每一个学生。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关心学生的心理状况及生活情况,想方设法为学生排忧解难。
开设亲情教育课,弥补学生情感上的缺陷。其实,对于小学生来说,寄宿制教育是不完美的,过早地让一个孩子离开家庭,把他抛入集体生活中,会导致儿童早期的情感发育的损伤。但这些孩子由于父母在外务工,家里又距离学校较远,寄宿制学校是他们唯一的选择,因此,在寄宿制学校的文化建设中,亲情教育尤为重要。我们学校在每一个寄宿制班级都开设了每周两节的亲情教育课,就是在固定的时间里对学生进行情感、感恩、亲情、关怀教育,激发学生对父母和社会的感恩情怀,使这些学生感到师生情的温暖。其上课的形式和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开发了亲情教育课本,上好亲情教育课程,二是开展学生进社区走访调查活动,三是学科渗透,四是教师、学生及家长演讲报告会等。
四、以多彩的活动锻炼人
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我们特别注意以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活动来锻炼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培养艺术特长。
以寄宿生在校的周末时间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活动。为了让学生根植于火热的生活,每周的寄宿生活动营都举办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的班级文化艺术活动,内容包括书法、绘画、演讲、唱歌、舞蹈、特长技艺展示等。大多数学生都能广泛参与才艺展示,在参与过程中得到良好的艺术能力锻炼。这些活动不仅启迪了学生的心灵,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培养了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学习和生活态度,还会给他们留下终生的回忆。
以重要节日和纪念日为契机对学生进行德育熏陶。例如,每年的三月五日学雷锋实践活动日,班级精心设计和组织丰富多彩的学雷锋做好事教育活动,清明节远足祭扫烈士墓,组织学生到烈士陵园举行隆重的忆苦思甜活动,父亲节、母亲节、重阳节、教师节,通过布置亲情作业,引导学生做家务,道一声感谢父母的话,写一封感恩的书信等,使学生在情理中受到教育。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主客体 “自我管理型”班级
大学生自主管理是大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需要。在传统的大学生管理中,大学生的自主性并未得到充分发挥。学分制的实行为实施大学生自主管理提供了新的契机和条件,也为淡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客体界限奠定了基础。淡化主客体界限就是强调在管理观念上,要求大学生树立主动、竞争、效益、民主、和谐和责任的观念;在管理能力上,要求大学生具备自我认识、自主选择、独立判断、自我设计、自我调控和自我获取信息的能力;在管理机制上,要求大学生管理的内容更加广泛,形式更为松散,以及方式柔性化。大学生自主管理具有重要的价值,它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主体地位,保障大学生的主体权利,实现大学生的主体价值;有助于全面提高大学生素质,促进大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有助于拓宽高校管理的思路,减轻管理者的负担,提高教学管理的效率。在当前形势下,更新观念、唤醒大学生自主管理的意识是前提,建立科学合理的大学生自主管理体制是保障,培养大学生自主管理能力是关键,而完善大学生自我评价机制则是重要媒介。在此背景下,淡化主客体界限,创建“自我管理型”班级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明确创建“自我管理型”班级的主旨。
针对现阶段学生的新情况、新特点,面对教育的新形势,教育应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应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让学生参加班级管理。这就是创建“自我管理型”班级的主旨。这也是淡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客体界限的途径之一,即主体客体化,客体主体化。
“自我管理”不是让每个学生自我管理,而不管别人,而是让学生干部担当管理整个班级的任务,发挥学生干部核心人物的作用,让学生管理学生。在“自我管理型”班级工作中,虽由班干部进行管理,但辅导员的角色还是无可替代的。辅导员不仅要发挥好学生干部的桥梁纽带作用,更要充分发挥好自己作为学生灵魂的工程师的作用,扮演好“解惑者”、“管理者”、“咨询者”、“导航者”等角色,更好地完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任务。
二、淡化主客体界限。
实现学生自我管理的首要问题是如何组建一个能担当此任的具有较高能力和水平的班委,这是创建“自我管理型”班级的关键所在。既然“自我管理”是让学生干部去管理学生,那么班委工作能力的强弱、威望的高低就直接关系到创建的成败。当班干部的领导能力能得到同学们的赏识并产生发自内心的钦佩时,学生才愿意与班干部合作,欣然接受班干部的领导。这样,班干部的吸引力才会大,影响力才会强,工作才能顺利开展。这就要求我们在选举和培养班干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采用竞选班委的形式。
向学生解释创建“自我管理型”班级的宗旨及对未来班干部的要求,让学生有一个认知。竞选班委时,学生上台演讲,根据自身实际毛遂自荐担任哪一职务,表明自己的决心和信心,争取同学的支持。演讲结束后,马上进行投票检票,根据检票结果,任命班长、副班长、团支部书记、学习委员等。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对自己所选的班干部都寄以厚望,而当选的班干部则个个雄心勃勃,大有放手大干的豪气。学生干部的确定还可根据不同年级的需要增设职位,如就业信息委员、科技创新委员、网络建设委员、心理咨询委员等,还可以根据活动项目建立和调整学生干部结构。
2.班委组建后,马上召开班委会议,明确分工。
班长:负责班级全面工作,落实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主持班委会议,分配、协调各位班干部的工作,及时听取班干部的工作汇报,并及时向辅导员汇报,作好例会主持工作,等等;副班长:协助班长工作,具体分管考勤兼班级课堂纪律,作好《班务日记》中考勤与课堂纪律栏目的填写;学习委员:检查同学上交作业的情况并作好登记,督促未上交的同学上交作业,同时积极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如开设英语沙龙、学习经验交流会等形式,调动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活跃学习的气氛;生活委员:负责全班的各项收支,购置班级生活用品,及时向全体同学公布收支明细表,调动各宿舍长开展宿舍文化建设,还要特别关注本班特困生群体,做好贫困生评定和帮扶工作;体育委员:积极开展各项体育活动,具体负责组织同学参加校运会,还要协助院级、校级开展活动,如“奥运精神促我行”趣味体育活动;文娱委员:积极开展各类文娱活动,活跃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团支部干部的基本构成为:团支部书记、宣传委员、组织委员。团支部要开展好主题团日活动,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做好优秀团员推优工作。有了明确的分工后,班团干部们对自己的职责范围就有了透彻的了解,为以后顺利开展工作奠定基础。
3.建立学生干部队伍考核与激励机制。
在培养学生干部优秀团队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检验工作成效,考核和激励是必要的手段。学生干部队伍积极性的发挥取决于成员能力和动力两大因素,而考核作为一种压力管理方法,通过增加心理压力,可以提升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作为一种绩效检验方式,通过多角度的测评,能使学生干部更好地分析长处与不足,较为准确地总结一段时期的工作。学生干部队伍考核方面不仅包括工作绩效,而且应该包括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和学生满意程度等。我们可采用360度的综合考评手段,采取访谈、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重点考核学生干部的思想品质、生活自律和工作表现等方面,以考核促建设,形成一支精干高效的学生干部骨干队伍,这也是淡化主客体界限的保证。激励是指激发和鼓励,队伍激励要从激发动机和提升积极性两方面入手,包括整体激励和针对个体成员采取的激励。辅导员要为班级设定远景目标并作为行动指引,同时该目标必须建立在与学生需求相一致的基础上。我们还要在学生干部之间引入竞争机制,可在评奖评优方面采取利益倾斜,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同时激励还应该与恰到好处的批评相结合。
4.班级内部自行制定班级管理制度及奖惩条例。
竞选出来的学生干部应该依据本班实际,在学校规章制度的基础上补充自己的制度,同时制定班级的《奖惩条例》。制定出初稿后由全班同学进行讨论,提出不同意见和建议,再通过班委会讨论修订通过。这样实行起来会容易得多,学生遵守制度的自觉性、积极性明显增强,违反纪律的现象减少。如有学生恋网络游戏,同学们会首先给予他们充分的关爱,并吸收他们到体育锻炼或其他健康的集体活动中来,摆脱上瘾心理。学习好的学生与他们结成1+1帮扶对子,对其上课和上自习进行督促。
5.班级例会与团支部主题团日活动由学生自己设计、主持。
班委每次班会都针对本月班里的实际情况设计,并由班内所有委员轮流主持,这样在无形之中能锻炼学生的演讲与口才,并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在班会上发表自己的意见,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而且班级例会与主题团日活动要适时开展,如针对玉树发生的大地震,我院各团支部开展了“叩问生命 展望未来”主题活动,把地震灾害发生时的惨景,以及一个个奇迹发生的场景播放给学生,将生命的脆弱与坚强形成强烈对比,从而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对于自己前途的思考,学生通过这些具有冲击力的画面,意识到珍惜大学美好时光的价值。
6.及时给予班干部正确的指导,定期召开学生干部例会。
学生毕竟是学生,他们在经验、阅历和工作方法等方面总存在或多或少的不足,他们需要经常得到辅导员的指导和支持。辅导员应最大努力地帮助他们,点拨工作方法,解决疑难问题,及时传达学校布置的任务,从总体上把握班级工作的方向和重点,并且经常给予鼓励,激发他们工作的热情,振奋他们的精神,树立坚定的信念,不断强化为集体服务的集体主义观念。
7.学生干部采用轮流制。
学生进入大学后,不仅仅是为学到一些知识,更渴望在一些社会活动中表现自我、锻炼自我,并且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将所学的知识内化为自身的素质,为将来走向社会打下基础。为激发学生参与班级事务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其管理能力,我们在学生干部管理模式上积极探索,尝试推行一种新的学生干部任用体制――“班干部轮流制”。这种模式的具体操作方法是:按学生能力、性别、性格特质等将其分为若干个行政小组,对各行政小组内成员进行合理搭配,在小组内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产生班委会,进行轮流“执政”,各行政小组在“执政”期间须创造性地开展活动,工作要有思路、有计划、有措施、有总结。任期为一学期,期满后进行考核。这种新的管理体制,一方面为学生提升工作能力提供了平台,为他们将来更好地从事管理工作打下基础。另一方面,由于引入了竞争机制,轮流“执政”,大大激发了学生创新潜能,增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学生干部轮换制给每个学生创造了亲身体验如何当好学生干部,如何管理他人,以及如何配合他人领导的机会。它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它的着眼点是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学生干部轮换制教会了学生换位思考,引导学生人人参与管理、接受管理。学会换位思考,学生可以排解很多不必要的烦恼和同学之间的摩擦。矛盾基本上都是由于彼此理解不够造成的,当他学会换位思考以后,学生就知道了凡事应该多从对方的角度、从全局的角度考虑问题,心胸自然会开阔许多,心理问题也会大大减少。学生干部轮换制给每个学生提供了全面发展的机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6年曾提出人发展的四大支柱,就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与人相处、学会发展。做学生干部,担任一定的社会工作,对大学生来说是做到这四个“学会”最好的方式,如果四个“学会”都达到了,素质也就提高了。那么在生活中他们就会正确对待社会,对社会有一定的责任感;就会正确对待他人,能够尊重别人,和他人很好地相处;就会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自己的失败和挫折,正确对待自己的成就和荣誉。
三、辅导员充分发挥好非权力性影响力,树立一个良好的人格形象。
辅导员不仅仅是学生教育和管理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更是学生班级的领导者,这个“领导者”的影响力是班级发展的首要决定因素。辅导员的影响力主要由权力性影响力和非权力性影响力构成。权力性影响力主要与学校赋予辅导员的职责权力有关,属于强制性影响力的一种,这种影响力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的激励作用是十分有限的。非权力性影响力实质上就是辅导员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和威信,形象越好,威信越高,影响力越大,对学生的吸引力、向心力越大。辅导员的非权力性影响力(形象)主要与辅导员的品格因素、能力因素、知识因素和感情因素相关,辅导员要牢固树立“无形”的威望。
在“自我管理型”班级工作中,班干部是主角,辅导员退居二线,所有学生依然是主体。辅导员要做好学生的指路人,要工作思路清晰、工作目标明确、工作重点突出、工作措施得力,要针对不同特点、不同年级的班级的具体情况确立有针对性的班级建设目标。目标可以分为整体目标、学年(期)目标、具体活动目标。虽然放手让学生自我管理,但应让学生感到辅导员时刻指引着他们前进的方向,树立辅导员的“无形”的威望。特别对一些后进生,辅导员要善于把握时机,抓典型,公开、严肃、郑重其事地处理,做到黑白分明、果断及时。最终达到的目标是:班级有效管理,优良班风形成,思想教育工作深入开展。
四、协调好各种人际关系,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和心理氛围,维护好班级集体的团结和统一。
我们所从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以学生为本,从尊重学生的主体权利与独立、自由、自主的存在状态出发,把挖掘和提升学生的主体性为价值目标;及时、公正、客观地对班级内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作出评价,是非分明,创设健康的舆论阵地。
马克思认为:“任何一种解放都是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黑格尔也曾指出:“教育的绝对规定就是解放以及达到更高解放的工作。”因此,我们应淡化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客体界限,为教育客体创造“自我教育”、“自我塑造”的机会,提高学生“自觉、自主、自控”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可以完全把握“自我”的人,顺利实现从高中阶段到大学阶段的过渡。
“自我管理型”班级的创建,培养了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增强了学生的自理能力,这一过程基本实现了学生由他律向自律的转变,效果明显。当然,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主体“去主体化”,教育客体“主导化”,主客体关系模糊化而创建“自我管理型”班级的这一种设想仍有待于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与进步。
参考文献:
[1]赵金秀,范笑仙.学分制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2,(09).
[2]吕剑秋.学分制下班集体建设的几点思考[J].当代经济(下半月),2007,(05).
[3]颜曼莉.学分制条件下加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思考[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11).
[4]孟祥发,黄长喜,尉德芳.浅议新形势下实施的本科生班主任、班导师制[A].2004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
[5]黄娅.学分制下的大学生自主管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
[6]陈艳秋.强化自我管理:高校学生管理的新课题[J].洛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02).
[7]潘懋元.新世纪高等教育思想的转变[J].中国高等教育,2001,(Z1).
[8]骆郁廷.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客体及其相互关系[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2,(4).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关键词:班级文化;小学班级;策略;
一个班班级文化氛围的好坏, 直接影响着这个班级教育教学质量, 也间接影响到这班级所在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所以小学班主任必须重视班级文化建设。
一、班级文化概论
1. 班级文化的科学内涵:
班级文化, 是指一个班集体内教师和学生通过教育、教学、管理、活动所创建和形成的具有本班级特色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文化氛围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班级文化是班级的群体文化, 是班级的灵魂之所在, 是班级生存和发展的动力和成功的关键。
2. 创建优秀班级文化的意义:
创建优秀班级文化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引导, 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 同时指明方向。二是凝聚, 共同的奋斗目标, 为班集体增光, 大家一起努力, 在同一个环境下生活, 大家会更加的团结。三是激励和教育, 因为好的环境会激发学习的兴趣, 让大家的情操得到陶冶, 增长见识。四是制约和规范, 可以用制度来约束大家的各种行为。五是辐射功能, 班级文化一旦被大家所认可, 就会产生巨大的力量, 把他的精神散发出去。
3. 创建小学班级文化的主要内容:
(1) 班级物质文化建设, 这是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基础。 (2) 班级制度文化建设, 这是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保障。 (3) 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这是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 (4) 班级活动文化建设, 这是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源泉。
二、创建小学班级文化的策略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是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作为一种特有的教育力量, 渗透于一切活动之中。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基本过程为:在以班主任为指导的班级文化建设中, 通过班班级物化的熏陶、班级制度的管理、级精神的导向、班级活动的宣传等要素的相互作用, 使班级文化有序运行, 形成一种循环动力, 从而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引导、平衡、充实和提高的作用。
1、小学班级物质文化建设
教室是学生学习、生活、交际的主要场所, 是老师授业、育人的阵地, 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地方。因此班级文化建设首先要抓好教室的环境布置。美化班级物质文化,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保持教室整洁, 养成良好习惯, 教室卫生是班级文化环境的基础;美化教室墙壁, 打造丰富多彩的学习乐园:教室前面黑板的上方挂上整个班级的座右铭, 因为目标、标语是导航灯, 要让学生一抬头就能看到, 班级奋斗目标的选择当然是要经过全体学生的讨论决定的。教室墙壁的空白处粘贴富有激励意义的格言警句或图画等;精心办好黑板报, 展示个性文化风采, 黑板报可以说是一个班级的文化导向, 是营造班级文化氛围的重要舞台, 是传播知识、启迪智慧、播撒文化气息的“一方宝地”。
2、小学班级制度文化建设
班级制度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保障, 也只有在制度的规范下, 学生才能更好的发展。建设小学班级的制度文化, 我认为是要在老师的指导下, 本着民主、平等、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原则与学生一起协商制定班规, 让学生认同所制定的一些制度:创建切实可行班规, 保障班级正常运转;培养优秀小学班干部, 强力支撑班级运行;实行班干部轮换制, 培养学生责任意识。增设班级学生管理岗位, 锻炼学生办事能力;创建班级激励制度, 培养小学生竞争意识。
3、小学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班级精神文化是指班级所形成的价值观、道德观、行为方式、人际关系、集体舆论以及各种认同意识所表现出的文化形态, 它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和深层结构要素, 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确立合适班级的奋斗目标, 培养学生目标意识和奋斗意识;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增强班级凝聚力;丰富班级内的评价体系, 使小学生学会赏识;培养小学生的班级认同感和归属感, 使班级更加团结友爱;适时开展感恩教育, 逐步完善班级情感文化。
4、小学班级活动文化建设
班级活动文化主要指班级开展的主题班会活动、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它是班级文化中最活跃的因素, 反映了班级的精神面貌和管理水平, 具有多层次、多元化、开放性的班级文化活动对于熏陶、培育并形成学生各种能力和习惯的功能日益明显。通过此类活动培养学生热爱读书、获取知识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丰富文化内涵。又如开展“强身健体”踢毽子比赛, 举行写字比赛、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等等, 提高小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通过各类比赛项目, 孩子们互相竞争, 共同努力, 推动整个班级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创建小学班级文化应以人为本, 在这个过程中, 要建设一个温馨多彩的“家”, 制定一套严谨规范的班级制度, 营造一个团结和谐的班级精神氛围, 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班级人际关系, 采用一系列活泼生动的班级活动, 共同来创造一个团结向上的班集体, 使我们的小学生锤炼成“体魄健, 品行优, 思维活, 能力强, 知识丰富的一代新人”, [1]这是以学生为本, 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理念的具体实践。
班级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工程, 现在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地关注, 作为班主任, 必须在班级文化建设上进行大胆的探索, 不断创新, 以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
【关键词】网络 书香班级 创建
班级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此良好班风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能起到积极作用,而良好班风的建设和形成离不开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在其中起着引导作用。选用什么内容引导学生前行,这是每个班主任在接班之前必须要考虑清楚的一个问题。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我们拥有丰富的精神食粮――书籍。用书籍引领学生成长,培养他们健全的心智,让他们幸福地度过学习时代,拥有一个书香浸润的学习期,成为每个班主任不错的选择。引领学生与书为友,与书为伴,好读书,读好书,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得到文化的熏陶,形成一种健康文明的书香班级氛围,对学生的成长非常有利。
近些年来网络的快速发展给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教育带来了极大的改变。网络确实有它自有的优势,它普及率高,据统计我国10到19岁网民有1.2亿多人①;它的资源非常丰富,天文地理,古今中外无所不包;它也有很强的互动性,这些优势注定它能为教育所用。作为班级管理者,如果不是仅视它为洪水猛兽,而能够看到网络的这些优点,把它利用到书香班级的建设和管理当中来,将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帮助。
那如何利用网络来创建书香文化班级呢?笔者就自身做法谈几点体会。
网络是浩瀚无边的,要利用好网络创建书香班级,首先得为学生搭建一个平台――网络班级。它虽是一个时新物,但其创建比较简单。目前,很多网站都提供了网络班级创建服务,如“三人行”“网络班级”等,只要你经过简单的注册便能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网络班级。然后让班上的每位同学都单独注册,注册成功后会有一个单独的ID号,通过该ID号和密码便可登陆上网络班级。成功创建之后,便是对它进行一番装饰,使它既成为全班同学的网络之家,又是全班同学获取精神食粮的典雅书房。所以应尽量营造出书香的氛围,让它散发出一种浓郁的书香气息,使学生一进入到网络班级便能浸润其中,如入兰若之室。同时教室中也做配合布置,比较常规的做法是在课室内设置一个图书角,在其中放置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书籍;或在教室内外的墙壁上张贴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通过环境的布置,激发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营造氛围之后,最重要的是为学生提供可利用的资源。网络上的阅读资源可谓丰富异常,形式多样。教师首先要提供给学生的是方法的指导,教给学生课外阅读方法很重要,学生掌握了阅读方法既能节省时间,又能读有所得。教师应指导学生静下心来,深入到作品的内部,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不应只为应付考试而阅读作品,阅读时切忌心态浮躁、急功近利。应指导学生不求甚解,意即不必拘泥于咬文嚼字而重在领会要旨,求其真谛。在特定的情况下,走马观花也是一种聪明的做法。还应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名著的基本方法,如默读、朗读、浏览、赏析、圈点、摘录、批注、比较等。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读、写、抄、评,评介鉴赏,让学生逐渐掌握阅读名著的门道。
名著阅读内容的选择也有不同,初读名著,可先看一些情节比较有趣的小说。如:《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等。这类名著故事不是很长,内容却非常精彩。对于还不能适应长时间阅读的初读者来讲是非常合适的。之后可开始读一些长篇的通俗小说,以进一步适应长时间读书的习惯。如:《二十年后》《卢宫秘史》《巴黎的秘密》等。这些经典通俗小说内容精彩之极,会让读者不忍释手!之后可开始读些思想主题较多、较深的小说,这些小说最好情节也比较精彩。如:《孤心血泪》 《百年孤独》《呼啸山庄》等。对于一些看名著时间比较长的高中生来讲可读一些情节相对弱化,但思想性加深的名著,如《红楼梦》等。
根据学生的特点,教师在网上提供给学生阅读材料时可采用不同的形式。既可以是整篇文章,也可以是名著导读;可以是教师提供的经典作品,也可以是学生在平常阅读中认为比较好的作品;可以是文字型的,也可以是视频型的,从而用视频帮助学生理解名著;可以是电子书的形式,也可以是一个网络链接。在平常的网络浏览中我们发现有很多经常名著阅读网都比较好,如“主题阅读网”( http://省略/)等,里面内容不仅全,而且分类很细,能迎合各类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生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不能只是一味地读,还应做好以下一些工作:
1.网摘名言名句
名著流传千古,经过了时间的检验,它们确实是人类文化的精华。当然,每部名著都有自己的特点,有些长于主题,有些长于语言,有些长于人物形象。不管是哪个方面的长处,我们都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把自己认为比较好的方面,摘抄在网络班级当中供学生进行欣赏。这样学生就可以收集到更多的名言名句。
2.写网络读书笔记
阅读时,学生总会有自己的感悟和思考。教师要求学生把独特的感受及时地记入网络记事本当中。教师也可根据作品情况出一些启发性的思考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写成读书笔记。如读《水浒传》后,我们设计如下问题:(1)试概述作品中你印象最深的两个故事情节。(2)作品中的哪个或哪些人物是你所喜欢的,请说明理由。
3.进行多种形式的网络读书交流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萧伯纳也曾说:“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流之后,我们就各有了两种思想。”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它本身就是一种碰撞和融合。由于名著的博大精深和耐人寻味,使得交流在阅读中成为一种必需。阅读时的讨论交流是拓展读书视野、弥补认识不足、加深对名著理解的良好方式。教师可采用多种交流形式放手让学生在活动中交流,如把学生写的网络读书笔记拿来讨论;撰写形式较长的读书报告博客;以微博的形式记录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点滴思考,其余学生再以微博的形式进行跟帖;或在论坛中参与互动式读书交流会。将一些学生的读书心得在网络班级中,让其他学生来评论。在这些交流活动中,能使所有学生的思维都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之中,必将极大地拓展其思维空间,进一步提高阅读质量,并将极大地推动其阅读热情,使名著阅读成为一种时尚,甚至成为一种生活需要。
4.依据网络尝试对名著做一些小课题研究
中学生求知欲强,他们对问题往往有着自己的看法和理解。阅读名著时,可引导学生在熟读一两部名著的基础上,用研究的眼光从名著中发现问题,引导学生以小课题的形式来完成某一小问题的研究。具体步骤是先引导学生确立研究题目,然后查找资料,进行独立的思考和研究,并得出研究结论。教师可帮助选择研究主题,并进行适当指导,鼓励他们把研究成果写成研究报告。在读完《水浒传》后,我们引导学生做一些人物的分析与研究,如《宋江为何一心想被招安》等,学生一方面通过自己的阅读体会,另一方面通过在网络当中查找资料,做出自己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报告,然后再选择一些较好的报告挂在网络班级当中供同学们学习。
通过上面这些做法,教师能很好地刺激学生的阅读的积极性,使大部分学生把阅读当成生活的最大乐趣,最终使我们的班级中充满浓郁的书香气息。当然,用网络创建书香文化班级也可能存在一些不利的因素,一是如何解决学生上网与学习之间的矛盾,二是如何保证学生上网只是进行对学习有用的事情。这些都需要班主任的智慧来对学生进行恰当的引导。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北京:2011(7).
1.“项目化制作”教学方法的连续性
建筑模型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分为设计图纸分析、拆解,材料择取、雕刻,模型整体黏制、合成三大教学环节,形成了图纸分析、拆解—材料择取、雕刻—模型黏合三个连贯的链条式的环节。但其中各个环节又可以相应地展开。
2.“项目化制作”教学方法的灵活性
建筑模型设计与制作课程的每个教学环节都涉及实际动手能力、对新技术的运用能力,且每个环节都有具体的操作方法和实施建议。“项目化制作”教学可以选择不同的课程,在教室、实验室、实习基地、展览现场等场所展开教学,使以往学生被动式的接受变为主动观察、思考、动手制作,还有利于学生与客户、指导教师相沟通。
3.“项目化制作”方法的时效性与实用性
从图纸的分析与拆解、材料的择取到模型的成型,教师把项目直接引入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及动手能力,更能培养学生对课程的兴趣。这样会促使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设备操作的训练和新技术的应用,以及赴材料市场进行市场调研、考察等。
“项目化制作”具体方式
笔者以室内设计模型设计与制作为例,严格要求学生按照“项目化制作”课程进行训练。
第一,分析户型图:本阶段要求各项目组认真、具体地分析户型图,确定模型与实际户型图的比例关系。
第二,让学生学会选择设计风格、色彩与材质。设计风格:让学生了解常见的室内设计风格;色彩搭配:让学生了解建筑模型制作的色彩搭配;材质的选择:让学生根据制作的模型选择相应的材质。墙体:ABS工程塑料等;窗体:透明有机片、进口透明有机片等;地板:木地板纸等。
第三,掌握家具模型的选择方法:让学生根据所制作的模型的设计风格选择家具模型。
第四,掌握施工图纸的分解方法,如,施工图如何分解,如何导入雕刻机软件。
第五,掌握雕刻机的使用方法。将拆分整理好的CAD图形按照比例缩小成模型需要的尺寸,放置在雕刻机规定的范围模版内;将CAD文件导入Type3软件中,设置刀具参数,包括刀具类型、刀深、走刀方法等;把文件导出成雕刻机文件,放到雕刻机上,设置好雕刻机XYZ三项参数,设置刀头行走速度和旋转速度,选定雕刻文件进行雕刻。
第六,掌握黏制、合成的方法。将各个类型的建筑构件分类贴上标签,避免凌乱影响粘贴效率;准备好常用黏合剂如快干胶、合成树脂、氯仿等,黏合时先黏主体,再单独黏合小部件,最后把小部件拼接到主体上;上漆,利用分色纸保护区域进行上漆处理。
【关键词】数学文化;班级文化;建设创新;机制
数学文化是数学发展过程中的文化积淀,其蕴含了丰富的数学思想理念,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而言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班级文化是班级学习氛围、学习风气、师生关系等多个方面的融合,班级文化的水平高低直接反映了班级整体的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必须重视班级文化的建设和创新.这就可以通过对数学文化的利用,开辟班级文化建设创新的新途径.
一、数学文化和班级文化
(一)数学文化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数学文化的含义相对狭窄,其主要是指数学中所包含的精神、方法、思想、语言、观点等具体内容,以及这些精神、方法的形成、发展过程.这是狭义上的数学文化,其着重于数学本身,而广义上的数学文化不仅涵盖了狭义的数学文化,其还拓展到了数学与其他方面的交叉环节,如,数学与人文的交叉、数学与美学的交叉等等.数学文化并不是单一静止的,其具有丰富多彩的特点以及不断变动的特质.这是因为数学本身就处在不断变化的发展状态中,与之相关的一切都是处在动态变化之中的.
(二)班级文化
班级文化是指在班级中产生的各类文化结果和精神财富,它能够直观体现出班级学习风气和整体凝聚力.具体来说,良好的班级文化,必然有一套明确的或是约定俗成的班级规则,所有学生都会认真遵守这样一套规则,在规则内开展学习活动.不仅如此,班级中的每名学生都能够认清班级与个人之间的关系,能够理解个人与班级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在学习或是其他班级事务上能够将班级整体和个人综合起来考虑.班级文化可以消除学生自身存在的个体性想法,让学生加入班级的大家庭中,和其他学生一起进行学习和生活,在学习中感受快乐,在快乐中爱上学习.
二、数学文化下班级文化建设创新机制
(一)进行数学阅读,构建文化氛围
班级文化的建设创新,构建一定的文化氛围是非常必要的,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快速地融入其中,对班级文化建设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而在数学文化当中,包括了数学思想、精神的形成和发展等内容,因此,可以将这些作为阅读材料让学生进行阅读,从而了解到数学中所包含的精神和思想,进而推动文化氛围的构建.从当前的教学实际来说,大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更加关注学生数学思维和解题能力的培养,数学阅读涉及相对较少.这样就导致了一个问题,即学生具备良好的解题能力,但是对于问题的理解能力却存在不足,这就使得学生出现了错误理解题目含义的问题,从而导致整个解题思路出现错误.所以,教师需要组织学生进行数学阅读,通过阅读让学生对数学思想、数学精神形成一定的了解和认知,从而在班级中形成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比如,教师可以在每节课开始前,拿出五分钟时间开设一个读一读的课前教学环节,在这个环节当中,可以是教师读一段数学材料让学生理解,也可以让学生自主寻找材料在该环节进行分享.通过读一读的环节,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学生对于相关的数学文化了解更多,为班级文化建设打下了基础.
(二)趣味智力练习,提高学生素养
班级文化建设和学生个体的基本素养具有很大的关系,学生个体素养水平高,那么就可以对数学文化、班级建设等形成更加深入和全面的认识.趣味智力练习是提高学生素养的有效手段,其着重于两个方面,一是趣味、二是智力.所谓趣味,即指练习具有很强的趣味性,能够对学生的兴趣起到激发的作用,让学生对练习充满积极性,并且能够形成长久的保持.所谓智力,就是这些练习不单纯是对书本知识的反映或是考查,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对学生的智力进行培养,在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在设计趣味智力练习的时候,需要遵循几个基本的要求.首先,趣味智力练习要满足学生的身心特点,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切入点,以培养锻炼学生智力为目标.其次,趣味智力练习要和数学教学结合起来,不能出现偏差,要对教学活动形成一定的推动作用,这样才有利于班级文化的建设和形成.最后,趣味智力练习要体现出综合性与合作性,即可以让班级学生有效互动,为班级文化建设打下基础.
比如,可以将四则混合运算这一个知识点作为趣味智力练习的载体,引入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设计练习.例如,“超市毛巾5元一条,纸巾3元一包,花瓶20元4个,若买3条毛巾多少钱?买10包纸巾多少钱?买2个花瓶多少钱?买2个花瓶和5包纸巾多少钱?买2个花瓶、4包纸巾和3条毛巾一共多少钱?是否有其他办法实现最大化的节省?”对于这样一个趣味练习,重点在于实现最大化的节省,学生合作探究、相互讨论,得出可以去杂货商店购买和老板讲价、废物利用减少购买数量等答案,这就实现了学生思维的锻炼,提高了其综合素养.
(三)软硬件环境的构建,营造班级文化
硬件环境是班级文化建设中的关键所在,在数学文化背景下,通过软硬件环境的构建,可以有效营造出班级文化.首先,在硬件环境方面,可以在教室中设置一些关于数学的物品,如,著名数学家的雕塑、基本几何图形的挂图、乘法表和加法表的挂图等等.通过这些能够反映数学精髓的硬件物品,可以给学生营造一个文化氛围.其次,在软件环境方面,可以开设数学角,在黑板报上每周设置一些数学思考题,让学生在周内对其进行思考,在周五的时候拿出一定的时间对思考题进行总结分析.如此,可以让班级内的学生形成思考和探究的学习风气,进而促进班级文化的建设.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交流互动环节,让学生在黑板报的空白位置写下感兴趣的问题或者是没学懂的问题,教师抽取课余时间在对应位置给出答案.如此,在潜移默化之中就实现了班级文化的营造.
三、结束语
班级文化建设对数学教育活动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数学文化涵盖了丰富的数学思想,教师需要对数学文化进行巧妙利用,以此实现班级文化的建设,推动数学教学的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就业
根据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数据,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到699万,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作为民办本科院校,安徽新华学院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积极拓展多种渠道,帮助与引导毕业生就业。2011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11]16号)中明确要求各省因地制宜建设一批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并给予相关政策支持。在此契机下,安徽新华学院于2012年10月创建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并通过校团委精心筹备和申报,于同年11月份成功被认定为安徽省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AA级),安徽新华学院成为安徽省内唯一设立创业孵化基地的民办高校。
1.安徽新华学院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运营实况调查
在校创业中心的支持下,针对安徽新华学院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运营情况进行了实况调查。安徽新华学院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新址的建设是在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相关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新华集团公司领导、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具体指导下建设的。新址选在学校西门17栋综合楼二楼,占地约750平米,除基建投入外,集团公司投入约36万元,用于室内装潢及办公用品采购。安徽新华学院创业孵化基地自建立以来,始终坚持立足于扶持大学生创业,要求创业项目与学科专业、素质教育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孵化基地既是学生创业的主战场,也是学生实习实训、学校素质教育和文化建设的根据地。目前,共有二十余个项目入驻孵化。入驻孵化基地的企业有安徽省百特荸荠种植装也合作社、合肥新元影视策划服务有限公司、中药保健香囊产品公司等22家企业,直接参与创业人数30余人,带动就业近80人,创业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地方产业发展方向,项目涵盖电子信息、科技创新、文化创意、动漫设计、电子商务等多个行业;创业孵化基地以扶持新华学院大学生自主创业为核心目标,以公益性、示范性、专业性为主要特征,同时也是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育人基地,产、学、研合作的实践基地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服务基地。
目前创业孵化基地为入驻企业统一配备了办公桌椅、电话及网络等设施;给予入驻企业第一年租金全免,后两年租金减半,物业、水电等费用减免的优惠政策,并帮助入驻企业落实国家有关扶持政策,如资金补助、税费减免、创业培训等。
目前,入驻企业运营状况总体良好,部分企业经营项目选择贴合学校学生需求、经营方法得当,赚得利润相对比较可观。以药学院中药保健香囊系列产品公司为例,该企业成立于2012年9月,结合药学院相关专业的科学研究,将多味具有保健和预防疾病功能的中草药原料进行加工、包装,目前已经开发出十二生肖保健香囊系列产品、健康汽车卡通挂件、健康抱枕靠垫、凉席等多款精美且保健的产品,不仅外形美观大方,而且具有提神保健,预防疾病的重要作用。该公司目前已经成为药学院学子标志性创业代表,不仅由学生自主创业,同时能很好的结合专业所学内容,学以致用,不断开发与完善新产品。校内相关会议、参观视察活动,多次采用该公司生产的保健产品作为纪念品,并荣获多方好评。该公司成为药学院对外展示学生创业、专业特色的典型代表。公司效益方面,目前公司处于创办初始阶段,前期投入较大,但从2013年3月开始,公司获得校内两笔较大的订单,效益迅速提升。尤其今年因禽流感病毒盛行,激发消费者对预防保健的重视,并有相关报道明确指出,中药保健香囊具有预防禽流感的作用。所以从4月份开始,该公司抓住契机,大力开发新产品,并通过多种渠道销售产品,取得良好销售业绩。
2.民办高校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的重要功能与意义
2.1孵化功能:民办高校办学时间相对较短,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创业基础相对薄弱。民办高校的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为创业学生免费提供实践平台,为培育自主创业人才创造孵化条件,使之成为民办高校大学生创业的孵化器。创业孵化基地免费为创业学生提供场地、办公设备等基础设施,并聘请专业创业导师为孵化企业提供全程的指导与服务,降低创业学生的创业风险和成本,提高创业成功率。经过一到两年的孵化阶段,这些企业就可以与社会上其他创业实体竞争[1]。
2.2模拟实践教育功能:民办高校的创业孵化基地在创业教育的模拟实践环节起到重要作用。创业教育愈来愈被重视,其中的创业模拟环节必须要有实践场所,那么创业孵化基地即为很好的实践场所。让学生通过亲身磨练与体会,积累经验,并最终走上真正创业[2]。
2.3创新性与科研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是创新制度的载体,也是大学生转化实验室研究成果和创新项目的研究场所,所以它集创新性与科研性于一体 [3]。
2.4服务性与公益性:民办高校创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主要是服务于创业学生,为创业学生提供技术指导、基础设施、融资服务,以独特的机制与共享服务为创业提供支持,所以它既有服务性也有公益性 [4]。
3.创办民办高校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的保障
3.1 落实政策保障 国发【2011】16号文《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中明确要求各省因地制宜建设一批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并给予相关政策支持。安徽省人社厅2011年明确表示,为鼓励和扶持省内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在安徽省范围建立30家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力争三年内带动就业10000人,并给予财政支持。同时,各级政府要求相关部门为创业学生在贷款、税收、办理营业执照、财政补贴、就业培训等方面提供便捷。可见,落实政策保障对促进民办高校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有重要意义[3]。
3.2 经费与配套设施保障 资金保障是民办高校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和发展的关键。场地租恁费、配套设施建设费、水电物业等费用是前期较大的资金投入,后期还有相关运转费用。所以既要保证资金来源又要多方筹措资金。孵化基地内配套设施是创业环境的保障。学校可以从专业结构、实训实践、校企合作等方面,为创业学生提供配套支持。
3.3 教育与培训保障 创业教育和培训是学生创业前的准备,教育与培训是否扎实,直接影响民办高校学生的创业计划能否在孵化基地这个平台模拟实践。所以教育和培训是创业前的重要理论基础。
4.民办高校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面临的问题
4.1资金保障问题: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除初期的基本设施投入,后续还需较多的维持资金。民办高校办学资金来源有限,对持续的公益性孵化基地投入也会有限,资金保障问题难解决。再加上融资渠道有限、风险大,基地内的孵化企业创业初期运作资本筹措困难,资金问题会影响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的良性发展。
4.2专业指导教师资源不足:目前校内专业的创业老师较少,除个人所在岗位的工作外,还需要承担校内所有学生的创业课程,所以目前创业孵化基地的专业指导老师数量不足。学校需加强创业教师培训,进一步打造专家型创业师资队伍[5]。
4.3准入机制的局限性:目前创业孵化基地内的项目大部分为在校或者毕业三年内的学生创业项目,创业方向要求与学科专业相结合。很多学生有创业激情,但苦于选择项目专业性不强、研究深度不够,与学科专业偏离,再加上创业孵化基地的资源有限,所以大部分项目无法入驻到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只有少部分项目能顺利进入孵化基地。
4.4孵化企业考核办法需完善:安徽新华学院的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成立时间较短,孵化企业的考核办法还不完善,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总结经验,完善考核办法,真正将有限资源发挥最大效益。
民办高校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特色鲜明,成果显著,体现民办高校对大学生创业工作的高度重视。切实办好此类创业平台,不仅对促进高校毕业生的创业、就业有特殊意义,而且对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单春晓.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策略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07,34:75-77.
[2]张芬,姚金凤.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J],教育与职业,2012,6:80-82.
[3]林朝忠.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的几点思考[J],宁德师专学报,2011,4:119-121.
[4]张庆祝.大学生创业基地建设理论初探[J],辽宁教育研究,2007,8: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