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商业环境调研范文

商业环境调研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商业环境调研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商业环境调研

第1篇:商业环境调研范文

若是销量的“富矿区”,则要比区外要仔细一些,时间安排上也应该多一倍,要求通过短时间内获得市场信息,然后对整个市场有个相对准确的判断,完成市场的战略规划。这就需要对调研工作比较熟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看市场”的能力。关于市场调研,营销教程为我们提供了具体的操作工具和分析方法,在此不再重复,但是如果我们不是专业的调研公司或者没有足够的调研时间,又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的切入市场,获取所要的信息呢?

一、纵览全局、先不要往细节里陷

到一地调研,要搞清楚当地的总体情况,人口、经济、商业环境然后是产品的商业组织和渠道结构。因为离开具体的环境背景谈经营就会“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就会眼花缭乱,更别说透过现象看本质了。这个阶段的信息主要是从公司的数据或官方网站、地方志得来的。在搞清楚上面的信息之后再顺着产品的流向去找

第2篇:商业环境调研范文

关键词:商业集聚 商业集聚印象 因子分析 量表

当下,居民的消费理念和形式发生着变化,居民购物和消费不再是局限于某个特定的区间,而是根据个性和自身需求等进行多样化的选择,居民购物的平均出行距离整体缩短,蔬菜食品向居住地集聚的趋势加强、日常用品呈现明显的梯度推移特征、普通服装呈现向核心集聚的特点、家用电器的多中心特征愈发明显,商业集聚区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专业的、多样化的服务,其地位日益显著,正呈现由简单集聚向有序集聚发展,由单纯数量扩张向数量和质量并重的方向发展,新建商业企业集聚体表现为由初始的自发性和较强盲目性向科学化、理性化、专业化发展的良好态势。

然而,商业集聚区内部和商业集聚区之间还存在着企业同质性严重、竞争激烈、高模仿性等特点,商圈内机会主义者为追求短期效益,不惜销售假冒伪劣产品,“赚一票”就撤,给商圈的整体利益带来了严重不良影响。部分商业集聚区、场所由于规划、运营存在一定问题,也在开始没落,出现有人流不一定有客流情况。面对我国商业集聚区域发展存在的诸多问题,周颖(2005)认为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一家购物中心要想获得长期的竞争优势就必须具备明确而独特的企业形象,或者说要在消费者心目中形成一种特定的印象,即差异化的定位,而目前存在的同质化倾向,在消费者心目中留下了“购物中心仅仅是百货商店和专卖店的简单相加”这样的印象,从长远看来对于商业集聚区域的发展十分不利。

作为商业集聚区的管理者对商业集聚区进行管理时,应该通过其行为和信息的调控来影响受众的知觉,力图给公众留下深刻的、正面的印象,开发组织印象管理的评价工具是开展这些工作的基本前提。商业集聚印象由哪些维度构成,如何测度,不同类型的商业集聚区是否有着相同的印象感知?这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构成了本文的研究重点。

商业集聚及印象定义

(一)商业集聚定义

与商业集聚相关的概念包括零售集聚、商业集群、商业中小企业集群、商业企业集聚体等,国外的提法则包括 “Shopping Center”、“Retail Concentration”、“Shopping Street”、“Shopping Mar”、“Business Industrial Cluster”、“Business Agglomeration”、“Retail Agglomeration”、“Retail Region”和“Retail trade area”等。夏春玉(2002)将零售商业的店铺选址趋于集中的现象称为商业集聚。蒋三庚(2005)认为商业集聚是指大量相互联系密切的商业企业在空间上的聚集,进而形成一定区域内专业化程度和商业网点密度都比较高的商业经营场所。吴小丁(2006)定义商业集聚是不同种类业态的商业设施聚集在一起,可以为消费者提供综合型购物和消费机会的区域。王艳红和方淑芬(2007)定义商业企业集聚体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大量独立自主而又利益相关的商业企业或组织的有序集聚,以及多种经济关系和多种功能商业活动的集合。由此,我们得出商业集聚的简约定义就是大量主营业务相同或不同的商业企业、商家、商业设施等在特定地理区域内的聚集。

(二)商业集聚形态

对商业集聚类型的划分,夏春玉认为商业集聚可根据规模分为大型、中型和小型等多种类型,既有不同业态的集聚,也包括相近业态的集聚。翟森竞和柴华奇则进一步强调了店铺种类和店铺数量的重要性,他们认为零售集聚区零售业态的种类可以多种,若只有一种,则此种业态的店铺必须达到一定的数量,才称得上商业集聚。

Popkowski等研究零售集聚对于商店购买重要性时,界定零售集聚包括同质性零售集聚和异质性零售集聚两类,基于中央地理论发展起来的异质性零售集聚为消费者的多目标购物提供更多的机会,减少了总出行费用支出,基于最低分化概念的同质性零售集聚则有利于消费者进行比较购买。刘玉奇(2012)将商业集聚分为同业商业集聚和综合商业集聚,除了名称上的差异,其本质无二。由上可知,根据商业集聚区域内存在的业态种类或者主营业务的相同与否,商业集聚类型可划分为同质性商业集聚和异质性商业集聚。经典的研究中多局限于异质性对商业集聚的影响,如购物中心、综合性商业街等的研究,对于同质性的商业集聚研究还有不足,一般来说,同质性商业集聚通常以销售某类产品或者提供某种服务,体现出更强的专业性、深度性。

对于商业集聚的具体形式,国内不少学者做过相关研究,其中尤以武云亮(2003)为代表,他和丁心基(2004)先是细化出商业街、交易市场、购物中心三种商业企业集群模式,之后,他又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专业化商城模式,唐建民(2005)、赖玉萍和张玉林(2004)、彭继增(2010)、魏剑锋(2006)、符宁(2008)等都有过类似的论述,结合本文对商业集聚类型的划分,不同类型的商业集聚区的具体形态,具体如表1所示。

(三)商业集聚印象

印象是人们头脑中有关认知客体的形象,Houston和Nevin(1980)认为商业集聚印象是消费者对于商业集聚各维度感知的总和。Finn和Louviere(1996)认为商业集聚的场所大小、位置等物理特征和主要承租店铺的特征共同构成了消费者对该集聚的印象。杨宇帆和欧书田(2009)认为商业集聚印象是由消费者所感知的商业集聚整体有形的功能与无形的心理要素组成的混合体。张浩洪(2011)定义商业集聚品牌是消费者对集聚区的总体感知,是商业集聚区的企业经过长时间经营和运作所形成的在消费者心目中的标记、口号、经营策略以及行为准则等特征的总体特征。

综合国内外学者对商业集聚维度的研究,本文初步认为商业集聚印象主要包括便利性印象、配套设施印象、商品印象、服务印象、价格印象、氛围印象、商业集聚品牌印象和环境印象八个维度,具体如图1所示。

商业集聚印象要素测度

本文在充分借鉴Wee、Teller等前人研究成果的前提下,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并根据文章的研究特点,经过相应调整和补充,形成了测度八个商业集聚印象维度的初始量表,整个量表共计53个题项,之后于2012年5月至7月间,分别对8名副教授以上级别的专家、5名商业管理者、5名店主、10名服务人员、10名销售人员、25名资深消费者开展了多次全方位的深度访谈,经过对问卷多次增删改正,最终的预调研问卷有35道题目用于测量消费者对商业集聚区的印象。

为检验预调研量表的合理性和效度,本研究进一步调整了问卷的设计题项,于2012年7月13日至7月17日,分别选取了北京市的女人街—莱太花卉城和燕莎奥特莱斯购物中心分别作为同质性的商业集聚区和异质性的商业集聚区的代表开展了五天的预调研。

根据预调研所得数据进行了因子分析和深度挖掘,有14个题项的因子载荷不足0.5而被排除在模型之外,其中测度“环境印象”各个题项的因子载荷均不足0.5,最终形成了本研究的正式调研量表,其中21道题目用于测量消费者对于商业集聚区的印象。同时对模型进一步修正,将商业集聚印象维度修正为“综合印象因子”、“氛围印象因子”、“商品印象因子”、“价格印象因子”、“便利性印象因子”和“服务印象因子”,其中“综合印象因子”涉及原假设中的“配套设施因素”、“商业集聚品牌因素”、“商品因素”和“价格因素”,暂被命名为“综合印象因子”。

商业集聚印象量表分析

正式调研在2012年8月展开,考虑到现场拦截可能引起消费者反感和实际调研的难度,调研采用在若干个休息区流动调研的方式,在完全征得消费者和店主同意的基础上展开,同时为每位受访者准备了若干个小礼品,这样的措施共同保证了调研的随机性和可靠性。

选择了高碑店古典家具街和十里河家居建材街作为同质性商业集聚区的代表作为正式调研对象,同时选择燕莎奥特莱斯购物中心和金源时代购物中心作为异质性商业集聚区的正式调研对象。其中高碑店古典家具街是以经营古典家具为主要特色;十里河家居建材街专业家居建材商户鳞次栉比;金源时代购物中心提倡“一站式”购物方式,包括购物、休闲、娱乐、餐饮等各项设施;北京燕莎奥特莱斯购物中心由A、B、C三座组成,涉及商务休闲、家居用品、皮具、运动户外、电子产品和餐饮服务等多个门类。四个调研地点的选择符合本文对同质性商业集聚和异质性商业集聚的区分。

本次调研在四个地方分别准备并发放了100份问卷,一共400份,回收了374份,实际有效302份,有效率达80.75%,具体问卷的发放、回收和有效率情况如表2所示。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对于样本的描述性统计主要从性别、年龄段和职业类型三个方面进行,整体来看调研中男女比例大致相等,但是同质性的商业集聚区男性要多于女性,约为6:4,而在异质性的商业集聚区则是女性多于男性,约为4∶6,这可能是两种商业集聚区类型中顾客群体的一个区别。而在年龄段的分析当中,两种类型的商业集聚区比例几乎一样,尤其是“21-30岁”和“31-40岁”这两个年龄段所占的比例73.51%,同质性商业集聚区中合计74.47%,异质性商业集聚区中合计72.67%,所以说这两个群体是消费的主力,商业集聚区管理应当牢牢抓住这两个购物群体。对于职业类型来讲,两种各类型的商业集聚区都是民营顾客最多,其次是机关/事业单位和国企,所不同的是同质性的商业集聚区中个体户的比例明显高于异质性的商业集聚区,很可能是因为调研时受访者中包括一些常去进货的个体,考虑到他们对于整个区域的情况也比一般的顾客要了解的更多,加之难以做更多细致挑选,所以也纳入到了调研数据范围。

(二)信度和效度分析

对于正式调研,信度的检验方法仍采用Cronbach's Alpha值,整体值为0.843,同质性商业集聚值为0.795,异质性商业集聚值为0.719,信度较高;效度分析的方法同样采用KMO检验和巴特利特球体检验来判断,其中整体KMO值为0.834,Bartlett球形检验卡方值为2007.238,同质性商业集聚KMO值为0.795,Bartlett球形检验卡方值为1066.184,异质性商业集聚KMO值为0.719,Bartlett球形检验卡方值888.697,三者Sig值

(三)因子分析

根据主成分分析方法,利用SPSS软件分别对整体商业集聚、同质性商业集聚和异质性商业集聚提取了公因子,其中,整体商业集聚和同质性商业集聚均提取了6个公因子,而异质性商业集聚则提取了8个公因子,其特征值都大于1,三次因子分析结果提取的公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均超过60%。

对因子分析进行旋转,因子按照因子载荷进行排序,并分别对其命名,整体商业集聚印象和同质性商业集聚各印象因子分别可以命名为配套设施及产品品牌印象因子、商品印象因子、氛围印象因子、服务印象因子、商业集聚品牌印象因子和便利性印象因子,而异质性商业集聚则将配套设施及产品品牌印象因子拆分为配套设施印象因子和产品品牌印象因子,将商品印象因子拆分为商品价格印象因子和商品数量印象因子,对应题项不变,其他因子命名不变,见表3。

结论

与初始假设相比,最终量表删减了环境印象因子,品牌印象因子细分为了产品品牌印象因子和商业集聚品牌印象因子,同时产品品牌印象因子和配套设施印象因子存在密切联系,这从逻辑上也可以得出,一般来说,配套设施是为产品的销售和服务提供服务的,从感知角度看,配套设施较完善的商业集聚区,其产品的品牌比较知名,质量也会比较好。从以上分析中还可以得出两条结论:

本文研究的商业集聚区印象量表涉及停车位、卫生间、休息区、商业文化等(见表3)21个变量,根据商业集聚类型的不同可被划分为6或8个因子。对于同质性和异质性商业集聚区来说,消费者感知的维度基本相同,大多数都集中在氛围、产品、服务、价格、配套设施和便利性这些方面上,可以说本量表具备了相当的合理性。另外异质性商业集聚区印象更加细化,所以商业集聚区管理者在做商业规划、品牌宣传、形象打造时需要将工作做的更加精细。

可以看出产品印象这个因素占据了消费者感知的多个方面,涉及到产品的数量感知,即备货的全面程度,消费者对更倾向于琳琅满目的产品,而不是零落的产品,还涉及到产品的价格和品牌因素,这也就是说,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和社会产品相对丰富的今天,商业集聚区和业主们应紧紧抓住产品这个核心,充分考虑消费者对于产品每个可能的印象感知。

参考文献:

1.张文忠,李业锦.北京市商业布局的新特征和趋势[J].商业研究,2005(8)

2.周桂芹.影响商业集群形成与发展的因素分析[J].江苏商论,2008(6)

3.罗建勤.商圈企业集聚的经济学分析及政府的作用[J].经济体制改革,2008(4)

4.葛伟民.上海电脑城营销模式(二)[J].网络与信息,2005(9)

5.周颖.试析当前我国购物中心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J].商场现代化,2005(22)

6.夏春玉.论城市商业规划与商业经营[J].中国流通经济,2002(4)

7.蒋三庚.论商业集聚[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

8.吴小丁.郊外型购物中心的理论解释[J].商业时代,2006(7)

9.王艳红,方淑芬.商业企业集聚体的发展态势、内涵及研究展望[J].商业研究,2007(362)

10.李学工.商业街发展趋势与消费者行为分析[J].商讯商业经济文荟,2003(4)

11.NEVIN J, HOUSTON M J. Image as a Component of Attraction to Intraurban Shopping Areas[J]. Journal of Retailing, 1980,56(1)

12.FINN A, LOUVIERE J J. Shopping Center Image, Consideration, and Choice: Anchor Store Contribution [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1996,35(3)

13.杨宇帆,欧书田.商业集聚印象对消费者惠顾意向的影响研究[J].管理评论,2009 (5)

14.张浩洪.商业集聚区品牌形象构成要素实证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

15.WEE C H. Shopping Area Image: Its Factor Analytic Structure and Relationships with Shopping Trips and Expenditure Behavior[J]. Advances in Consumer Research, 1986,13

16.TELLER C, REUTTERER T. The Evolving Concept of Retail Attractiveness: What Makes Retail Agglomerations Attractive When Customers Shop at them?[J]. Journal of Retailing and Consumer Services, 2008,15(3)

17.TELLER C. Shopping Streets Versus Shopping Malls-Determinants of Agglomeration Format Attractiveness From the Consumers' Point of View[J].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Retail, Distribution and Consumer Research, 2008,18(4)

18.TELLER C, REUTTERER T, SCHNEDLITZ P. Hedonic and Utilitarian Shopper Types in Evolved and Created Retail Agglomerations[J].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Retail, Distribution and Consumer Research, 2008,18(3)

第3篇:商业环境调研范文

【关键词】寒地城市;室外环境;调查;改善措施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调研范围及方法

哈尔滨市地处中国东北,每年有4到5个月的时间是冬季,可以说哈尔滨是一座非常典型的北方寒地城市。寒地城市气候有以下五个基本特征:气温一般在O℃以下;通常以雪的形式降水;日照或白昼时间短暂;前三个特征持续时间长;季节变化明显。

通过与微气候相关的数据测量、现场观察、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哈尔滨中央大街上游街到防洪纪念塔这一段的公共活动设施以及场地进行调查分析,重点研究寒地城市商业区设施和场地的设计和有效利用问题。

调研时间是下午1点到4点。调查内容主要包括:12个公共设施及场地节点的温度、湿度、风速以及人流密集程度和设施使用情况等。为了研究和整理方便,将12个节点按照其类型进行了简单的划分:

广场、空地:这一部分包括百盛中间的小广场和防洪纪念塔附近的广场(点9、11、12)。

休闲座椅等设施:这一部分主要是指一些位于建筑或雕塑前,供游人休憩的场所。一般为座椅(点1、2、3)。

地下通道出入扣:主要是针对地下过街通道与地面商业街区的连接处进行调研分析(点5、6、7、8)。

连接部分:主要是研究步行街与各个广场、设施的交接口处的现状和问题(点4、10)。

2商业步行街设施建设原则

众所周知,设计是为人服务的,尤其是在这种城市中心商业区的

设计和安排上。商业步行街的设施安排要尊重以下几个原则:

地域性原则——环境设施是步行街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也必须体现该地域 的文化特色和地域风情,注重传统文化内涵的表达。

整体性原则——环境设施的设计要考虑与周围环境的协调,且本身也要有一个统一的主题。

舒适性原则——环境设施设计要以人的尺度、心理感受为依据,给人以舒适的感觉。

灵活性原则——环境设施可采用不固定的方式设置,以形成灵活多变的组合,适应不同的气候场合的需要。

生态化倾向——为人们提供一种绿色生活休闲空间越来越成为现代步行街发展的趋势。

而哈尔滨这样的寒地城市在对商业步行街的设计和安排上更要充分考虑到其特殊的气候问题,如室外温度低、冬季时间长、日照时间短等等。

3调研问题总结

在调研过程中,通过反复观察和测量,总结得出了以下几个问题:

一些公共设施的位置选择存在一定的问题:在调查的12个节点中,有几处设施位置存在很大问题,例如点3是在中央大街工商银行门前的一处座椅,由于两侧有围墙遮挡,在这里形成了一个风口,通过数据发现,3点的风速要高于其他大部分点,3点的温度也要比其他点略低。而由于这里风大、寒冷,所以大部分游人都选择不从这里经过,更不用说会有人在此休息或是等人了,可以说,在哈尔滨的冬季这样的座椅相当于进行了一次“冬眠”,丝毫没有起到任何作用。还有点9,点9是由百盛等商业建筑围合成的一个小型广场,在夏季或者是秋季的时候,这里由于缺少阳光照射,是人们消夏避暑的好去处,但是到了冬天由于天气和风的原因,加之这里的建筑摆放没有考虑冬季风的影响等问题,使这里的温度也明显低于别处,行人很少在此处活动。

公共设施的使用存在问题:在调查的12个点中,有一些地理位置不错的点位由于设施处理的问题也同样的处在“冬眠”阶段。例如点1位置较好而且周围的建筑较低,没有阻挡阳光照射,在调查数据中可以直观的看到,点1无论是在风速还是在温度上都是人们相对理想的休息、聚集场所。但是事实确并不是这样的,这个节点处的游人确实很多,而且也有很多人选择在此停留,但是大多数人只是单纯的站在那里等人或是休息,对于近在咫尺的设施却“视而不见”,就是因为此处的公共设施设计没有充分的考虑到人的感受,试问在寒冷的冬天谁会选择坐在金属椅子上呢?

地下与地面交接处的问题:中央大街和友谊路的交叉口处将行人改成地下通行以避免人车冲突,在调查中发现这样一种现象:一部分人由于天气原因会选择在地下休息取暖,这样的行为没有问题,问题在于地下过街通道内既没有供行人休息的公共设施也没有形成商业区,而且人流量很大,这些因素结合在一起直接导致了地下通道的交通拥挤。没有完善的公共设施还体现在照明的不

完整上,在下午4点左右,哈尔滨的天色已经比较暗了,但是从地下通道内穿行的时候却发现灯光照明并没有开启,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此处设施的使用,并且对周围环境空间和界面产生了一些不良影响。

公共空间中的户外活动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必要性活动、自发性活动和社会性活动。必要性活动包括了那些客观要求的社会活动,如上学、上班、购物、等人、候车、出差、递送邮件等。换句话说,就是那些人们在不同程度上都要参与的所有活动。日常工作和生活事物属于这一类型。在各种活动之中,这一类型的活动大多与步行有关。因为这些活动是必要的,它们的发生很少受到物质构成的影响,一年四季在各种条件下都可能进行,相对来说与外部环境并无关系,参与者没有选择的余地。自发性活动是另一类主观意识较强的活动,只有在人们有参与的意愿,并且在时间、地点可能的情况下才会发生。这一类型的活动包括了散步、呼吸新鲜空气、驻足观望有趣的事情以及坐下来晒太阳等。这些活动只有在外部条件适宜、天气和场所具有吸引力时才会发生。对于物质规划而言,这种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大部分宜于户外的娱乐消遣活动恰恰属于这一范畴,这些活动特别有赖于外部的物质条件。

4改善措施与总结

针对对中央大街的公共设施调查所发现的问题,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1. 哈尔滨应该立足本地实际,围绕建设国际冰雪文化名城的目标,以现念和前瞻性为基准,创造富有吸引力的冬季户外活动空间,增加寒地城市环境的魅力,抵消人们对寒冷环境的畏惧。例如我们在调研中就在江边看到了很多人在进行溜冰等活动,提升了气氛,同时也驱除了人们对于寒冷天气的畏惧和逃避心理。

2. 为了使城市获取充足的阳光,保证建筑有户好的朝向,主要街道宜采用与子午线成 30°一60°角的方向布置。在公共空间设计上,既要保护人免受不良气候的影响,又不能使人与自然过分脱离,形成一个丰富合理的户外游憩活动空间体系。

3. 加强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吸引人流转入地下。哈尔滨市南岗地下商业街的建设就已形成地下空间网络 ,把主要的商业网点联接起来,显示出良好的效益;在地面上借鉴加拿大卡尔加里的作法,适当建立有气候防护设施的公共空间,在城市重点路段设置“全天候”步道系统和封闭式过街天桥,在中心地段开辟“冬季室内花园”。同时做好城市设计,塑造独具特色的寒地城市景观。这一点对于中央大街地下的建设和设计都具有很大的知道意义。

通过这次调研我认识到,在寒地环境下要充分考虑到自然环境的影响,中央大街地处松花江边,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使其对环境的要求加强。只有将建筑保护,户外环境设计,和道路交通规划几方面统筹管理合作,才能使中央大街焕发出勃勃生机,成为人们购物休闲的理想场所。

【参考文献】

1. 李 豪,陶筱玲.商业步行街的环境设计.华中建筑,2008(01)

第4篇:商业环境调研范文

【关键词】河北省 金融生态环境 抽样调查

“金融生态”概念自2004年底周小川提出以后,成为了理论界重点关注和讨论的热点问题,金融专家也纷纷从不同角度对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设提出了创新性的发展思路,对于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的优化起了很好的指导意义。2014年1月初,中国社会科学院与中国金融学会联合2013年《中国地区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报告》,通过对各区域金融业依存的发展环境的评估和监测,金融生态环境的优劣已成为金融机构信贷资源重要的配置指标,直接影响当地经济的发展。河北省政府对于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一直比较重视,已经把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纳入了所辖市目标考核当中,对于考核优秀的县市给予专项资金奖励,但从报告公布的信息来看河北省在金融生态环境方面和上海、北京等区域比较处于落后地位,因此加大对河北省金融生态环境的研究的力度,尤为重要。本课题组在报告之前已经对河北省具有代表性的区域进行了实地走访和调研,获取了第一手信息资料,希望通过对调研数据的分析和比对来找出河北省金融发展过程中制约因素,消除不利因素的影响,不断提升河北金融生态环境优化水平,为河北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提供金融服务支持。

一、河北省金融生态抽样调查情况

2013年7月至10月,课题调研组分别选取衡水深州、沧州任丘、张家口市、保定市、石家庄市五个地区作为调研样本。调查问卷从三个大的方面进行了设计,分别是企业金融生态环境调查、个人金融服务情况调查、金融机构金融服务现状调查。

(一)企业金融生态环境调查

课题调研组发放了了调查问卷80份,回收有效问卷76份(数据少,应该放大)。根据调研结果分析如下:

1.企业的基本情况调查。选取的企业大部分为中小企业,其中企业总资产在600万元以下的有65%,600万元到3000万元的占26%,3000万元以上的占9%。企业所属类型其中制造业占45%,服务业占20%,批发零售行业23%,其他占12%。被调查企业的采访对象总经理、财务负责人、总经理助理、其他部门的管理者,均为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熟悉企业的基本情况和融资需求。

2.企业的融资需求调查。被调查企业98%都有过融资需求,2%为不清楚。企业使用过的融资渠道调查中,企业取得过银行贷款占52%,企业从典当行取得资金占16%、小额贷款公司取得过资金占5%,企业间相互拆借占7%,其他占15%,从未获得过融资的有5%。由此可见企业的融资渠道较少,传统的银行渠道对企业融资支持不够,略显不足,不能完全满足企业融资发展的需求。

3.企业银行贷款情况调查。被调查企业有46%在申请银行贷款中被拒绝,被拒绝原因主要是企业规模小,抵押物太少,无法按照银行格式提供经审计的财务报表。获得贷款的企业发放的贷款85%是抵押贷款,13%是担保贷款,信用贷款基本没有。企业希望银行改进的地方主要集中在降低对抵质押物的要求;更多的提供信用贷款和担保贷款;改善审批流程,加快审贷速度三个方面。可见银行没有针对中小企业需求,设计金融产品,贷款种类、规定、流程更适合大中型企业,这样造成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得不到满足。

(二)个人金融服务情况调查

课题调研组发放了调查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86份。根据调研结果分析如下。

居民对金融服务的满意度,满意的占36%,一般的占58%,不满意的占6%。是否愿意接受银行的客户经理主动打电话推荐产品或服务选项调查中,绝大部分都愿意接受新的金融服务。闲余资金愿意存在哪个银行的调查中,68%居民愿意将钱存在国有商业银行,20%居民原因将钱存在城市商业银行,可以看出国有银行银行在市场中所占份额较高,处于相对垄断。从居民借款资金来源看,大部分居民的金融需求是商业银行贷款,其他渠道占比很低,这与我国中小银行发展不充分,小贷公司和社区银行发展不充分有关。

(三)金融机构金融服务现状调查

课题调研组发放了了调查问卷60份,回收有效问卷58份。根据调研结果分析如下:

1.金融机构所处环境调查。根据调查问卷的调查结果,金融机构普遍认为河北省最近经济发展较快,河北省经济容量较大,诚信环境较好,市场资金充裕。金融监管调查表明,金融监管给金融机构提供了一个稳定的金融环境,为金融机构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基础;但是金融业务限制较多,合规成本较高,这与我国分业经营、分业管理金融体系有关。

2.金融机构信贷情况调研。通过调查问卷可以看出,金融机构认为现在处于适度从紧货币政策,国家经济处于转型期,金融机构可用信贷资金不如前几年充裕。资金从紧后大部分金融机构都减少了对中小企业贷款,这样对中小企业资金支持不足。商业银行给中小企业贷款方面,有针对性、有特色的金融服务较少,贷款程序上较为复杂,没有专门的中小企业资信评价体系,需要提供抵押物,这些都抑制了对中小企业贷款。城市商业银行在对中小企业贷款方面较为灵活,对中小企业支持较多。

二、河北省金融生态存在的问题

(一)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不完善

截止2013年年底河北省中小企业数量约25万户,而已经被征信采集的企业不足20%,征信采集比例不高。信息分部在各个不同的部门,数据的流动和共享性较差,没有形成统一的征信体系平台。不利于金融企业对中小企业信用的考量,以便根据不同企业的资信情况发放贷款。

(二)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支持不足

从调查问卷分析可知,大部分金融机构放出的贷款更多是针对大中型企业的,针对中小企业贷款较少。金融机构发放的贷款大多是抵押贷款,而现有中小企业抵押物较少。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评级要求很多苛刻的指标,而中小企业大多数财务指标达不到要求。这与现有金融体系有关,现有金融体系中大中银行占市场份额大,而大中银行主要客户是大中企业,他们并不重视中小企业。

(三)金融法律制度善待完善

完善的金融法律制度是金融生态建设的保障前提。虽然我国的金融法律制度体系初步建立,但是在很多方面不完善,还存在很多问题。如对存款人利益保证缺乏相关的机制和制度,投资者在市场受到损失的时候难以得到补偿,对金融案件的审理过程中存在环节多、时间长执法效率偏低的情况。

三、河北省优化金融生态的建议和措施

(一)加快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加快建设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数据的建设,完善数据库的基础设施和指标体系的建设。指标体系中中小企业的信息应该包括:企业概况、所属行业信息、企业经营情况、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企业财务状况、企业信用记录等指标。采集信息一定要确保指标真实、可靠,相关部门可以从数据库中筛选出优秀的中小企业,推荐给相关金融机构。组织金融机构和优质中小企业对接活动,帮助金融机构发现有潜力的优质中小企业。不断更新数据库信息,督促中小企业诚实守信,优化信用环境,推进信用体系的建设。

(二)加快中小银行建设优化金融生态环境

在河北省企业金融需求中占大部分是中小企业,而金融机构中大中银行占比较高,解决这样的矛盾只有大力发展中小银行,中小银行的主要服务对象是中小企业,中小银行在金融机构所占比例提高了,就会解决这个矛盾。中小银行会针对中小企业推出适合中小企业的各种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政府应该主导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充分发展中小银行、社区银行、村镇银行、小贷公司等中小金融机构,完善金融体系建设,优化金融生态建设,更好服务中小企业。

(三)健全完善金融法律制度

出台金融机构退出的制度和机制,逐步建立存款保险制度,防止金融机构破产给存款人带来的损失,维护正常的金融秩序。对金融机构人员渎职、失职等情况给客户造成损失的应加大处罚力度,防止出现道德风险。完善和银行相关的《破产法》、《担保法》,保护债权人取得破产清偿的合法权利。司法部门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企业和个人逃避债务行为,逐步提高结案率,增加对违法的威慑力。

参考文献

[1]姚耀军,黄林东.金融生态环境与信贷资金跨区域配置效率——基于中国分省数据的经验研究[J].上海金融,2013(2).

[2]潘功胜.金融生态建设与经济金融发展[J].中国金融,2013(7).

[3]柳成,张翠宁.金融生态环境及其评价方法研究[J].农村金融研究,2010(8).

[4]柳成、张翠宁.加快推进金融生态建设 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吉林省为例[J].吉林金融研究,2013(7).

第5篇:商业环境调研范文

在搜集了所需的数据之后,调研采用定性研究分析法,以便更完整、更全面地了解情况。调研的基础包括两个案例研究,同时结合数据搜集法,并参考以往相关的研究文献。而调研的数据,主要来自于一个相关的客户浏览研究网站。此外,调查团队还获得了一些与企业相关的数据信息,并通过电子邮件进行辅助研究。此外,还通过多样化的文件搜集数据,包括官方出版物、报纸、杂志。

调查结果表明,组织机构必须将网站设计当成一项商业任务,而不是一项技术任务。而网站设计必须切合组织机构的实际需求,能够对企业实现既定的目标起到支持作用。管理者必须提升网站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此提升客户和企业的互动性。

《国际直销杂志》

第6篇:商业环境调研范文

关键词:西安;遗址公园;产业互动

中图分类号:K878文献标识码:A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张,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在城市绝对面积规模的不断扩大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文化遗产、人文遗迹被圈入到市区范围,而城市发展的“急功近利”却使历史文化遗产及其周边环境逐步孤立出来,并不断打破历史区域本身的环境平衡。最终导致了城市面貌的趋同化并破坏了历史文化遗产的完整性,造成历史文化链条的缺失。

在此背景下,遗址公园这种遗址开发模式逐渐受到社会的认可,遗址公园开发模式包含了诸多的历史因素和社会因素。在新形势下遗址公园的开发与保护工作要与相关产业产生互动关系,本文基于产业互动视角对遗址公园开发设计进行浅析。

二、概念提出

(一)遗址公园

目前,对于遗址公园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但是遗址公园这个提法却是很早就有,并且至今也已经建成大量的遗址公园。可以明确的一点是,遗址公园是集遗址保护和城市公园双重功能属性的一种遗址开发模式。

(二)产业互动模式

本文所指产业互动模式主要是产业带动互动模式,遗址公园开发的目的在于对遗址及其周边环境进行合理的保护和改造,与此同时带动起该区域的旅游产业及其他服务产业(主要以商业为主),在保护和弘扬历史遗址文化的前提下达到了社会经济的同步发展。

三、现状实例调研

(一)西安大雁塔文化景区

大雁塔广场历史文化景区位于佛教圣地大雁塔脚下,是具有鲜明佛教、佛寺特征的历史建筑,其旅游开发、商业开发等方面也体现出了鲜明的、合理的特点。对于文化产业(陕西民俗文化、戏曲文化等),旅游服务产业(商业、娱乐产业等)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带动作用。

此区域相关服务产业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慈恩镇步行街、北广场两侧商业、秦汉唐商业街、大唐通易坊、大唐不夜城等。这些服务产业主要为游客和市民提供了住宿、餐饮、购物、休闲、娱乐等服务设施。同时也包括了西安大剧院、西安音乐厅、曲江美术馆和曲江太平洋影城四组体现文化产业的建筑物。

从遗址保护角度来看,有些商业建筑规模过大、高度过高,在不同的方向对大雁塔都有视线上的遮挡,破坏了历史遗址的原有风貌。

(二)西安唐城墙遗址公园

唐城墙遗址公园位于大雁塔南侧,与大雁塔文化景区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从产业互动的角度来看,唐城墙遗址公园与大雁塔景区相关产业是密不可分的。

在较长沿线的遗址公园中点缀着几个精致的湖畔餐厅也是别有韵味的,巧妙的将服务产业融入遗址公园内部设计。公园中的城墙部分布置有曲江书画艺术馆,与北侧的西安大剧院、西安音乐厅、曲江美术馆和曲江太平洋影城共同组成了该区域的文化产业群。

(三)西安曲江寒窑遗址公园

寒窑遗址公园以寒窑遗址和在此发生的爱情故事作为整个遗址公园的核心,提取爱情文化这个主题,并结合当今社会人们对于爱情的追求和向往,以及现代流行的婚礼、婚俗文化,打造一个由遗址为主、周边产业区域为辅的综合性文化产业的遗址公园。以遗址保护来带动爱情文化产业(爱情旅游、爱情消费、爱情纪念、爱情教育),形成了遗址保护、旅游开发和文化产业共同发展的模式。

笔者认为寒窑遗址公园区域的产业互动模式运行一般,婚庆商业街内容过于单调,应适当与其他旅游服务产业相结合;相关产业较好的反映遗址文化,爱情文化主题鲜明,文化氛围较为浓厚;相关产业建筑形式体现了一定的地域文化。

四、策略研究

(一)产业互动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认为产业互动模式存在以下常见问题:

1.遗址公园配套的相关互动产业缺少与遗址公园文化内涵的联系,对于遗址文化主题的表达较为欠缺。

2. 遗址公园的建立使得周边土地价值升高,以房地产开发为主充分利用了这一优势,提供了良好的人居环境,但略显单调,文化氛围不够。

3.一些遗址公园在遗址区内新建了大量仿古类建筑,无论从功能设置、从文化角度、还是从建筑的形式与体量等都会对遗址环境及遗址本体造成破坏。

4.产业互动模式是以遗址公园为中心的,相关产业也是为遗址公园和周边城市服务,但容易出现商业规模过大、商业氛围过于浓厚等问题。

(二)策略探讨

通过国内外研究现状调研分析,基于制定遗址保护和利用达到平衡的基础上,笔者认为,遗址公园与相关产业的开发模式应遵循“圈层发展模式”。

1.圈层发展模式

圈层发展模式,顾名思义是指类似圆环形式的、分圈层的布局模式。圈层发展模式主要分为四部分:

第一,核心点即遗址核心区域。解决遗址保护问题,恢复良好的生态环境,禁止开发建设,清理违章建筑物。

第二,内圈即协调区域。内圈作为核心点与区域的缓冲区,在遗址的绿化缓冲区内可设置一些于遗址密切相关的文化产业,如博物馆、遗址文化展示馆、文化展演等游憩娱乐设施,并以此来宣传、演绎遗址主题文化。

第三,中圈即服务区域。为参观者提供相应的服务产业设施,比如宾馆、餐饮、购物等商业类服务产业设施,是为参观者提供最便利服务的区域。

第四,外圈即发展区。该区域主要整合土地资源,并且修补相应的城市功能。以创意产业、文化产业、商务办公等产业为主,形成区域的整体文化氛围。

第7篇:商业环境调研范文

关键词:社区电商运营 环境植根性培训 培训形式

在创业浪潮推动下,电商运营下的创业项目已经逐渐走进了寻常百姓家。同时,在社会网格化管理模式下,改良社区电商运营环境并助力社区居民参与电商创业,便成为了当前十分重要的工作。但就现阶段的培训工作来看,如何适应社区电商运营培训的需要,仍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从而,目前所呈现出的则是基于标准流程下的培训内容和形式。那么为何要突出环境植根性要求呢?通过调研发现,社区居民从事电商项目创业面临这样几个问题,即运营意识单一、仓储资源匮乏等。这就决定了培训内容的问题导向,而这本身就是对环境植根性的融合。

本文的结构是这样安排的:首先,分析两大不足产生的原因。其次,给出环境植根性下的培训模式定位。最后,在定位驱动下构建起培训模式来。

一、当前社区电商运营培训存在的不足

(一)培训内容方面存在的不足

正如上文所指出的,培训内容的构建需要遵循问题导向原则,这样才能在短时间内提升社区电商的运营能力。然而,在标准化和程式化的培训内容下,不少社区电商经营者都在反复学习基本的知识和操作要点,而较少在培训讲师的引导下去反思当前的运营问题,以及如何适应目前的社区电商运营环境。很显然,这样就直接弱化了培训的效果,也直接浪费了创业培训资源。事实表明,与那些电商运营的村落环境不同,社区电商运营者往往是兼职开设网店或从事电商业务,所以培训内容就需与之相配合。

(二)培训形式方面存在的不足

培训形式外在于培训内容,并关系着培训内容的传递和接收效果。目前针对社区电商运营者的培训工作一般外包给某中职学校,或者其它相关的社会培训机构。这种基于班级管理式的培训形式,尽管可以批量化的完成培训任务,但却缺少学员与培训讲师之间的互动,特别是不少学员在电商项目选择、网上营销等领域存在困惑,而在班级培训形式下这些困惑则将一直被保留。

二、环境植根性下的培训模式定位

那么环境植根性下的培训模式应怎样定位呢。作为逻辑连贯的培训工作,其工作模式可以从目的、手段、效果等三个方面来进行定位。

(一)培训目的定位

在大众创业氛围下,针对社区电商运营者的培训应聚焦在促使他们经营能力提升方面。作为低进入门槛的电商运营,社区电商运营者需要不仅需要掌握基础的电商技术,而且还需要熟练运用网络语言技巧。可见,在这样的培训目的定位下,便能倒逼培训方认真思考社区电商运营培训的着力点问题。

(二)培训手段定位

在社区从事电商运营业务的居民户,大都以兼职的方式参与其中。这就要求,在对他们进行培训时应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以及小范围培训模式。特别针对当前的班级式培训形式,则需要在加强学员与培训讲师之间的互动效果上下工夫。再者,在电商运营中也时刻会面临着新情况、新问题,如何使学员及时获得解惑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培训效果定位

毫无疑问,培训效果需要与培训目的相契合,从而是否实现了培训目的便成为了评价效果是否达成的关键。但在现实中却难以进行培训效果评价,毕竟最终融入到电商运营中去的能力提升效果信息具有内隐性。由此,这就需要考虑如何将内隐性信息外化为可视的信息图谱。

三、定位驱动下的培养模式构建

(一)调研社区电商运营特点

在问题导向下来开展培训工作,先就需要针对社区电商运营环境进行调研,并从中来获得目标社区的电商运营特点。调研方式包括:电话访问,以及通过电子邮件提交问卷调查。这里需要注意的一点便是,培训方还应实地访问若干样本对象,对他们的电商运营内容和硬件资源进行考察。根据考察所获得信息,来调整标准化的培训内容。

(二)确定培训内容的着力点

通过笔者调研发现,社区的电商运营内容大多与小饰品销售,或者当地的土特产销售为主。另外,在仓储硬件资源普遍匮乏的情况下,经营着一般根据订单亲自到相关实体店要货。这就决定了,在培训中需要突出如何与上游供应商保持良好的供货关系,以及在价格制度上如何获得优势。另外,怎样向客户介绍产品信息也是培训的重点。

(三)引入移动终端培训形式

培训讲师不能只是纸上谈兵,还需要根据学员的业务开展情况及时给予智力支持。因此,为了更为方便的进行培训指导,需要引入以智能手机为平台的移动终端培训形式。学员与培训讲师可以通过QQ、微信等即时通讯工具进行联系,并采取在线留言和在线交流的方式来进行问答。

(四)借助“点赞”进行评价

针对社区电子商务运营的培训本身带有公益性的特点,这就意味着不方便对培训讲师的培训效果进行严格量化。为此,可以采取给培训讲师点赞的形式来进行横向比较,每期根据获得点赞情况筛选出优秀培训讲师进行鼓励,并进行经验交流。

最后再次强调,通过调研发现,社区居民从事电商项目创业面临这样几个问题,即运营意识单一、仓储资源匮乏等。这就决定了培训内容的问题导向,而这本身就是对环境植根性的融合。由此,随着不同社区之间在电商运营必然存在差异,但只要开展实地调研和培训模式创新,便能适应社区电商运营者的需要。

四、小结

本文认为,环境植根性培训模式包括:调研社区电商运营特点、确定培训内容的着力点、引入移动终端培训形式、借助“点赞”进行评价。

参考文献:

[1]顾永静.社区零售服务的B2C电商创业模式构建[J].商业经济研究,2015,(11):70-71.

[2]潘沩.喵喵微店:移动电商的社区化试验[J].中国中小企业,2014,(12):40-41.

第8篇:商业环境调研范文

关键词: 《服装陈列设计》课程 教学改革 研究报告

我国服装行业现正处于迅猛发展阶段。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该行业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近几年来,伴随着国外先进营销理念的引入,服装企业越来越注重发掘自身品牌价值,塑造其销售终端形象。由此,服装陈列师作为一种新兴职业应运而生。面对广泛的人才需求,各艺术院校相关专业纷纷开设此类课程。

图1 《服装陈列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示意图

一、调研内容

1.课程简介

《服装陈列设计》是现有服装设计(服装营销与表演方向)和新专业“服装陈列与展示设计”专业的一门岗位课,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服装陈列设计中的色彩、灯光、道具、卖场通道设计及服装搭配等方面的能力,为毕业生从事服装陈列师、服装营销师、助理服装设计师、服装品牌广告与策划员及设计展览等相关职业打下基础。课程共72学时,其中理论知识16学时,实践操作练习56学时。

2.对企业需求的调研

在研究《服装陈列设计》课程教学改革课题伊始,为了解用人单位所需,本着“按需培养”的原则,课题组成员深入企业进行调研,具体内容包括:①企业对所需人才的专业素质要求;②企业对所需人才的职业技能要求;③企业对我院相关专业毕业生的职业能力评价。调研资料如表1—3所示。

表1 服装企业对从事陈列设计毕业生应具备专业素质的要求

表2 服装企业对从事陈列设计毕业生应具备职业技能的要求

表3 毕业生专业素质评价(企业评价和毕业生自评)

3.对学生既有专业能力的调研

结合对企业的调研结果,为找出我院学生能力与就业市场所需之间的差距,我们特在学生中进行了既有专业能力的调研,得到学生的积极反馈。内容包括:①相关课程重要性及掌握程度;②学生作业;③企业对我院相关专业毕业生的职业能力评价。调研资料如表3—4所示:

表4 《服装陈列设计》相关课程重要性及掌握程度

4.对职业资格要求的调研

为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以考工考证促进学生专业能力的提高,结合企业需求和专业特点,我们特对服装陈列师及陈列员的职业技能要求进行分析。服装陈列师行业共分为三个职业等级,从低到高依次为:服装陈列员、服装陈列师、高级服装陈列师。我院毕业生为高职高专学历,有资格报考服装陈列员。综合《陈列设计师专业资格考评总则》和《陈列设计师专业资格考试大纲》的要求,现对服装陈列师和陈列员(Visual Merchandising Designer)的职业资格要求作如下统计。

表5 服装陈列师(员)的职业资格要求

5.相关专业院校课程体系的调研

为促进院校之间的交流,课题组成员走访了许多开设相关课程的职业院校进行课程调研,听取专家意见、吸收经验、取长补短。

二、调研结果分析

1.对服装企业调研结果的分析

(1)服装企业对毕业生的学历要求

通过对企业的走访调研,我们发现其对毕业生的学历多为专科毕业生,我院毕业生满足该方面硬性指标。但值得引起我们重视的是绝大多数企业在选择人才时注重工作经验。面对动手能力较弱的应届毕业生,企业只能无奈地选择师傅带徒弟的模式培养新人。这种情况表明学生在学校学习的实践课程偏少,动手能力弱。在本次课程改革中,我们应当注意加强实训方面的课程,大力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以使其适应激烈的就业环境。

(2)服装企业对毕业生的专业素质要求

从表1的调查统计中我们可以看出企业在服装陈列技巧、色彩搭配组合、创意精神和时尚敏感度三方面的要求最高,而在沟通协调能力、责任心和审美素养等方面也有较高要求。我们可以调整课程内容和授课方式着重培养,促进学生向企业所需方向发展。

(3)企业对毕业生的专业技能要求

从表2企业对毕业生的专业技能要求中可以明确服装及配饰的陈列展示、品牌形象宣传、陈列培训这三方面为核心技能。在课程内容上要向这三方面重点倾斜,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出具备较强动手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另外,企业对陈列管理监督、视觉营销、陈列道具研发等方面的技能也有较高要求。而这在目前的课程体系中尚属空白,需要在本次课程改革中加以侧重。

2.对服装陈列师资格要求的调研结果分析

《服装陈列师资格考试大纲》要求专业资格考试分为理论考试和实践技能考核两部分。我们可以按照考试内容来划分课程的理论知识将手和实践技能训练。

(1)理论知识要求

理论知识的考试内容主要包括:陈列概论、陈列师的职能、商业空间规划、陈列色彩、服饰色彩搭配原理和方法、陈列构成、橱窗设计、照明设计、陈列管理及陈列手册等。考试大纲对知识要求详细,我们可以直接引入课程,构架课程理论知识体系。同时,结合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商业空间规划、陈列色彩、服装色彩搭配原理和方法、陈列构成、橱窗设计为其中的重点。

(2)实践技能要求

考核大纲中实践技能考核的主要内容为:在指定商业卖场环境或模拟卖场中进行陈列操作。具体为利用平面道具进行模拟操作和在给定场地中进行实际操作。这两种考核形式最能直观反映设计师的专业素质和实际动手能力。在实践教学部分,我们可以借鉴这两种模式来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3.对学生既有专业能力的调研分析

改革前课程的重点内容为服装CI、服装展示设计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技巧。学生主要学习展示基础知识、展示工程制图、展示表现形式、展示表现和专卖店展示模型制作。其中,由于授课教师专业限制,对于展示工程制图和展示表现的相关软件学生掌握不牢固。而专卖店展示模型的制作又因为缺乏对时尚审美等相关方面的培养,作业水平较一般,不具备时装前沿性。具体作业展示如图2、图3。

图2 学生上课场景 图3 学生作业

4.对其他院校相关课程的调研结果分析

服装陈列设计课程基本在每所设有服装专业的院校均有开设。随着近年来行业的发展,也有很多院校开设了陈列展示专业,专门培养从事服装陈列、服装营销、品牌策划等工作的人才。我院也拟开此专业,补充该方面空白。相对于我们将所有精力投入陈列技巧的教学中,很多院校着眼于服装营销、卖场氛围的营造甚至环艺设计等相关知识内容,学生的知识面广,流行趋势把握能力强,就业面宽泛,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个别院校开设了参观实践课程,组织学生实际参观服装展,用最直接的方式开阔学生的视野。在本次教学改革中我们亦可向其学习,增强课程的效果。

三、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在新专业建立之初,结合课程教学现状和调研结果,对《服装陈列设计》课程进行改革是有必要的。为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必须从企业需求和职业资格认定要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先提出从理论知识体系和实践技能操作两方面进行改革。

1.理论知识体系构建

根据调研的结果,我们重新构建了课程理论知识体系,其可划分为陈列专业理论知识和与陈列相关的其他理论知识两方面内容。其中陈列专业理论知识为核心内容,包括陈列概论、陈列色彩、陈列构成、橱窗设计、商业空间规划、照明设计、陈列管理及陈列手册。为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根据我院实际情况,陈列概论、陈列色彩、陈列构成、陈列管理及陈列手册等方面知识可由服装专业教师讲授。而涉及商业空间规划、照明设计、橱窗设计方面的内容则由室内设计专业教师授课更为有效。与陈列相关的其他理论知识尽管不是最核心的陈列技能知识,但通过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专业的认识、提升专业修养、拓宽就业面,因此这方面的理论知识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其具体内容包括:国际服装流行趋势、服装品牌认知、服装材料知识、陈列管理等。

2.实践技能培训

实践操作技能的培训可以使学生满足企业有经验、上手快的要求。同时可以使学生从容面对职业资格考试中的实际操作环节。现有课程实践环节为展示模型的制作,属于模拟陈列操作,具备一定的直观性。但较用人企业的需求和其他院校情况,此实践技能培训已不能满足人才培养所需。因此,在改进原有模拟操作的前提下,增加现场操作环节,学生所学即所用,才能适应先进的就业环境。原有的模拟操作环节制作周期长,成效甚微。学生将大量精力投入于无用的模型材料选择和制作上。改进后的模拟操作将提供给学生不同的商业空间模板,学生利用各种平面道具在指定范围内根据给定主题进行实践训练(如图4),直观地培养学生陈列色彩、陈列构成等核心专业技能。现场操作环节拟建立实训室,搭建若干实际卖场空间。学生在此空间内调配展柜、展架、展台、照明、模特、服装、道具,培养全面的陈列操作技能。同时该实训场地也可为其他相关专业的学生提供作品展示的场所。在软件操作环节上,改用室内设计专业教师教授学生AutoCAD、3DMAX、Coreldraw、Photoshop等制作服装陈列手册的软件操作技能。

四、课程改革总结

总结现阶段试运行的课改方案,有收效也有不足,很多方面需要继续研究改进。成效如下:①改革后的课程与行业发展接轨,课程内容丰富,知识面覆盖全面;②授课手段多样化,学生反映良好,课堂效率提高;③学生专业知识素养和实践操作技能水平提高显著。然而由于时间和经费的限制,目前尚未解决的问题有:①课改试运行时间较短,学生还未毕业,尚未经受就业考验;②拟建的陈列实训室未正式建成使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专业操作技能的培养。

总之,在《服装陈列设计》课程改革的研究上,我们将以积极的心态投入,放眼行业发展的未来,根据当今学生特点制订符合企业所需的人才培养方案,探索与时俱进的课程内容形式,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案,努力提升学生的就业水平,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林松涛.服装零售店的陈列与设计[J].四川纺织科技,2001,(5).

[2]洪麦恩,唐颖.现代商业空间艺术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第9篇:商业环境调研范文

一、商业地产概述

1.商业地产简介商业地产就是用于商业用途的地产,它区别于住宅地产和工业地产,具有其独特的特性。它包括百货、餐饮、娱乐、健身服务、休闲、商用公寓、写字楼、酒店、会议等形式。商业地产是所有房地产类型里比较复杂的一种,因为它关系到地产、商业和投资三个方面,同时又设计到开发商、投资商和消费者,只有这几种元素同时起作用,商业地产项目才有可能成功。商业地产项目的概念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来说,商业地产是指各种非生产性、非居住性物业,主要包括购物中心、沿街商铺、写字楼、公寓、酒店、会议中心以及各类商业服务业经一个场所。而新侠义的商业地产则专指用于流通服务业经营用途的物业形式,包括批发、零售、物流、餐饮、居民服务、健身休闲娱乐服务等商业物业设置,而本文中所研究的商业地产主要是研究狭隘概念下的商业地产项目。

2.商业地产的特点商业地产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投资大、收益期长、开发运营复杂、规划设计难度大、风险高、收益性强等方面。商业地产投资大,这主要是因为商业地产一般都建设在城市的中心位置、人流量大的地方,只有这样商业地产后期才可能盈利。但是现在随着房地产开发行业的日益繁荣,土地的购置成本开始增加,而土地作为商业地产开发中最重要的成本,随着土地价格的日益增长,商业地产的总投资也开始大幅提升。另外,商业地产项目的体量都比较大,尤其是购物中心,其体量至少要求在5万方以上,因此大体量的商业地产项目也直接导致投资成本的增加。商业地产项目还具有收益期长的特点,对于商业地产而言,一般都采取出租的方式来收回成本,但是商业地产收益期长、见效慢,我们所熟知的一般商业地产项目回收期在10年左右,运营和策划好的商业地产项目回收资金在6年-8年左右,根据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知晓,商业地产项目可谓是所有地产形式中最慢收回成本的项目,因此市场上我们能够看到的有名的商业地产项目大多都是房地产大亨所建,有着专业的行业经历和雄厚的资金基础。商业地产项目开发运营复杂,因为商业地产在规划之初就有狠多工作要做,要对项目周边的竞品项目进行调研,同时要当地人们的消费能力、消费偏好等进行调查,只有这样在商业地产项目定位的过程中才不至于过高或者过低,满足不了消费者的需求。另外,商业地产在开发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交通流线的布置、人们步行消费的动线、周边交通的管控、是否有公交车直达、停车是否方便等,这些都是商业地产项目在规划时要考虑的因素;最后,商业地产还需把控的是在后期运营的过程中,商家要入驻哪些?入驻的品牌有哪些?如何配比?入驻商家的档次是高是低等等,这些都需要商业地产运营者提前做好规划和筹谋。商业地产规划设计难度大,这是因为现在商业地产项目竞争越来越大,商业地产开发者为了后期争取更多的消费者,因此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开始标新立异;另外,现在很多商业地产通常都会成为一个地方的地标,比如万达百货广场、国贸360广场等,这些都成为一个地区的标志,万达广场的设计和建造,在任何一次城市都是人流量聚集的地方,这是因为它独特的设计、完善的基础设施、舒适的购物环境等,但是这样的设计构建在无形中却也增加了商业地产规划设计的难度,同时导致开发成本的提高。商业地产项目风险高,上述我们已经说过商业地产投资回收慢,需要经过大约10年的时候才能够收回成本,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要保证消费者的到访率、要策划新奇新颖的活动来吸引消费者,同时要保证入驻的商家能够有利可赚,这些都需要开发者在规划的时候设想好;另外在这个过程中,还要考虑到我国政策的变化、宏观经济的变化等带来的变化和变故,只有将这些因素都充分考虑,才有可能运营好商业地产项目。商业地产项目收益性强,虽然上述我们已经列举了商业地产项目的种种风险,但是还是有那么多的开发者选择投入商业地产项目,就是因为商业地产项目收益性强,不但能够提升品牌的形象,同时随着商业经营的开展还会带来一些其他的附加值,而收益性强也成为众多开发者投身商业地产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比如上海东方明珠,现在已经作为上海的地标性建筑,也成为上海的名片和标志;虽然很多人在电视剧里能够经常的看到东方明珠的身影,也对它一直很熟悉,但是有机会到上海的时候,还是希望能够到现场去观看去体验。

二、商业地产与中小城市投资环境的关系

1.商业地产提升中小城市投资环境商业地产发展是和中小城市投资环境息息相关的,商业地产前期的发展和投入离不开中小城市的投资环境,但是当商业地产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又会对中小城市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反哺作用,提升城市的区域竞争发展力。首先,商业地产作为城市空间构成要素之一,上述我们已经说过,开发商通常会在设计上标新立异,会有独特的造型和舒适的内部环境,而在后期的发展中,这些商业地产项目会成为城市和区域的名片,成为该城市或者该区域的独特标志,对其他消费者产生一定的吸引力。比如上海的东方明珠、成都的万象城城等,凡是到这些地方的人,都会抽时间去观看游览一番以不枉此行,因此商业地产项目对于吸引周边城市的消费,提升城市的辐射能力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第二,商业地产有利于吸引中高端品牌的投资,提升城市消费能力。改革开放后我国居民的收入越来越高,消费水平和审美能力也日益提高,人们开始追求美的东西,追求品牌效应。而良好环境的商业地产项目对于吸引中高端品牌入驻具有强烈的吸引力,与传统商场不同的是,商业地产项目在开发之初便大致定位为高端品牌,旨在为高消费人群提供舒适的购物环境和购物体验。作为中高端品牌而言,他们对购物环境、消费者能力、环境舒适度等都有较高的要求,而商业地产的消费环境,对消费和人气较高的聚集能力,刚好可以满足中高端品牌的入驻条件,而这点对于提升中小城市的投资环境也较有助益。第三,商业地产有利于提升城市居民生活水平,吸引高端人才。商业地产对于中高端品牌具有强烈的吸引力,而这点对于提升城市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档次具有促进作用;另外,商业地产舒适的购物环境和购物体验,使得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去购物和体验;加之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商业地产项目成为高端人才消费的必选之地,两者相互结合相互促进,提升中小城市的投资环境。

2.中小城市投资环境促进商业地产发展城市投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市场环境、社会环境和基础设施条件等,而这些环境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城市投资环境。首先,经济环境的发展,为商业地产的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没有经济基础就没有上层建筑”,同样没有经济基础就没有商业地产的发展。我国的商业地产发展始于改革开放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在这个基础上我国商业地产项目开始萌芽并快速发展,可见经济对于商业地产项目的重要性。第二,市场环境的提升,加快了我国商业地产发展的速度。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GDP快速增加,人们生活水平也得到显著提高,在这个基础上,人们消费水平和消费意识的提升使得商业地产项目有了发展的土壤并快速成长发展起来。另外,在商业地产规划和建设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商业地产项目开始竞争,使得其不得不更加的用心和别出心裁,只有最具诚意的商业地产项目才能最终赢得消费者的青睐。第三,社会环境的变化,提升了商业地产品质。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人口开始不断的向城市转移,促进了城市各项交易的发展。而城市居民在这个过程中,也不断的从繁忙的日常生活中解脱出来,开始寻求更高水平的生活质量,而商业地产项目作为满足人们这种需求的综合体项目,则应运而生。最后,基础设施的改善,促进了商业地产的合理布局。商业地产项目对于基础设施的要求较一般商业项目高,它不仅要求水、电、气的稳定供应,同时对于其他基础设施的完善配备也有较高的要求,否则将直接影响到人们的购物消费体验,影响人们对于商业地产项目的印象,进而影响商业地产项目在区域内的发展。但是随着我国目前基础设备的日益完善,商业地产项目已经具备了在中小城市发展的条件和基础,而商业地产项目的发展又将促进中小地区城市建设更加完备的基础设施建设。

三、中小城市商业地产投资环境评价方法

1.投资环境评价方法投资环境是一个综合性、包含范围很广的概念,前人曾经从不同时间、空间、立场和角度探索出有效的评价方法,但是归结起来,目前国内外的投资环境主要有定性评价方法和定量评价方法两种方式。其中定性评价方法包括冷热过比较法、等级尺度法、多因素和关键因素评价法、道氏评估法、抽样评价法等;定量评价法包括层析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因子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灰色关联分析法等;而其他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主观评价方法包括数据包络分析、回归分析模型、综合指标评分法、投资华景熟化度类型分析法等,这些都是中小城市商业地产投资环境中会用到的分析方法,方法各有不同操作方式各有利弊,但是却都是为了在调研的过程中能够做到客观公正,以便于后期中小城市的投资环境和商业地产项目能够形成互惠互利的关系。

2.商业地产投资环境评价方法上述我们提到的是投资环境的评价方法,而商业地产的投资环境评价方法主要是用于区域性投资环境的研究,目前国内外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文献还都比较少,主要的方法有清华大学王松涛、陈伟等使用的聚类分析法;中北大学聂振华等采用的主成分分析法;张伟采用的层析分析法等等,而如上所述,不管采用哪种分析方法,其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探讨出商业地产与中小城市投资环境之间的关系。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