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乡镇财政监督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基层财政 监督管理 监管措施
近年来,我国政府对基层财政监督建设给予了高度重视。并由财政部门颁发了多个指导意见。这对于促进基层财政监督的有效执行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我国的基层财政监督过程中仍是存在一些有待深入解决的问题。
一、基层财政监督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信息缺乏规范监督
尽管基层会计信息质量监督工作已经开展的很多年,但是,从实际的执行情况来看,仍是在内容以及监督方式上缺乏规范性。在会计信息质量的理解上达到统一,以至于检查的内容无法实现统一。部分乡镇监督部门将会计报表的准确与完整性作为检点,而部分基层监督部门则将企业的收支检查作为检点,对会计监督制度有所忽视。2012年执行的《财政部门监督办法》,尽管对财政监督内容进行了规定,但是,主要体现在宏观层面上,具体的工作并没有进行详尽说明,以至于监管人员执行过程缺乏规范性。
(二)基层财政监督机构人员配置有待完善
目前,国内的基层监督机构的岗位人员配置方面还有待完善。例如:在很多的乡镇财政监督机构存在着“同班人马,两块牌子”情况,甚至在一些偏远的乡镇,并没有建立相对的财政监督机构。缺乏专业的监督机构以及监管人员,势必会导致基层监督工作的形式化。
(三)财政监督管理制度缺乏规范性和实效性
目前,国内的财政监管制度的构建工作尚处于发展阶段。监管系统的各个环节的衔接工作还无法有效完成。其中,部分监督管理制度可操作性不强,以至于常出现权责不明等问题。这些制度上产生的问题,严重地制约着基层财政监督部门的执行效率。甚至在某些方面,出现了一定的“监管真空带”。
二、基层财政监督管理工作改进措施
(一)对监督内容进行规范
财政部应该以《财政部门内部监督检查指南》为指导思想,对会计信息质量检查进行分门别类地加以规范。同时,将《会计法》等作为监督的重要依据,对质量监督的重点会计信息进行明确。金融企业亦是要以《金融企业财务规则》为依据,制定相应的金融企业特定规范。在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会计信息监督过程中,要将监督的重点放到政府采购以及国有资产使用与管理等方向。
(二)提高内部监督工作的交流与指导
目前,在基层财政监督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不规范问题。为了更好地对其进行规范,省市级财政部门应对基层财政部门的监督工作进行有效监督,并结合出现的监督问题,进行适当地工作指导。另外,还可以通过开展各类内部的监督工作会,增加基层监督人员的交流,从而使其对监督制度了解的更为深入,执行时更加能够做到灵活运用,进而提高监督执行效率。不仅如此,还要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有效的业务培训工作。在培训的过程中,适当选取部分经典的执行案例作为重点讲解内容,从而帮助监督管理者对内部监督的重要作用深入理解。在日常的工作中,还要设定一定的考核目标,以此来督促基层财政监督部门工作人员提高自身的执行能力,进而更好地推动基层监督管理职能的达成。
(三)对专项资金加强研究,实现绩效监督
将专项资金进行类型划分,并制定出相应的监管方案。对财政部门的内部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并在对专项资金进行检查的过程中,聘请相关的评审专家来弥补监督人员职业能力不足等问题。在监管人员进行专项资金检查的过程中,及时地配置适当的业务培训工作,进而更好地提高基层财政监督管理者的职业素质以及道德水平。在监督管理开展过程中,为了鼓励监管人员积极地投身到监督管理工作当中,应采取一定的绩效机制,设立明确的绩效监督标准,从而有效提高绩效监督管理质量。
(四)积极推进乡镇财政资金就近就地监管
乡镇财政资金就地就近监管是财政部门创新管理的重要举措,是财政“双基”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促进财政管理基础工作和加强基层财政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具体内容包括:建立组织网络,推进就地就近监管工作有序开展,各镇(街道)成立相应组织,明确责任,形成财政所长负总责,镇(街道)财政资金联络员具体抓的工作机制,为镇(街道)资金监管提供强有力的保证;健全规章制度,促进就地就近监管工作规范运行;开发系统软件,推动就地就近监管工作高效运转;建立事前管控、事中监控、事后分析的闭环管理机制,各个主体之间、各个系统之间紧密联系,一环扣着一环,从而实现项目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有机统一,从技术层面有效地解决了信息通达、公开公示、抽查巡查三个关键环节的协调运行问题。
三、结束语
近年来,随着我国反腐倡廉工作的有效开展,国内的财政监督管理工作取得了可喜的工作成果。然而,在诸多因素的制约下,基层财政部门的监督管理效果并不令人满意。其中,尚存在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例如,会计信息缺乏规范监督、基层财政监督机构人员配置有待完善、财政监督管理制度缺乏规范性和实效性和缺乏财政监督目标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已经严重地影响到我国基层财政监督管理效率。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基层财政监督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笔者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希望能够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左敏生.对乡镇财政监督职能的调查与思考[J].财政监督.2011
[2]戴诗杰.加强乡镇财政建设的思考[J].财政监督.2011
[3]赵伟书,杨庆朝,高志远.乡财监督“补位”[J].新理财(政府理财).2010
关键词:乡镇财政 内控制度 乡镇财政内控制度缺陷
一、乡镇财政内控制度的重要意义
内控制度是单位内部为提高财政管理工作效率,防范和化解财政管理风险,确保财政资金保管安全、规范运行,以及保证规章制度的有效执行而制定的一系列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制度、措施和程序。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地位的不断增强,在政府体制改革特别是财政改革不断向前推进的背景下,乡镇财政管理模式也应随着公共服务型财政模式的建立而逐渐转变。内控制度作为防范和化解财政管理风险的重要手段,是乡镇财政改革的必然选择。建立乡镇财政内控制度具有重要意义:1.乡镇财政内控制度的完善有助于提高财政管理效率,保证财政资产的管理安全和有效执行,规避和化解财政管理风险,确保财务管理信息和资料的完整真实。2.乡镇财政能够为政府履行经济管理职能提供资金保障。完善内控制度有助于保证财政资金流通中的安全和有效执行。作为国家财政体系的重要方面,乡镇财政管理的完善有助于保证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维护基层政权的稳定,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3.乡镇财政内控制度的加强有助于保证财政资金的稳定与安全,确保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不受损害,对于促进乡镇在遵循国家制度的前提下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4.乡镇财政内控制度的强化有助于提高风险意识和加强监督管理,能够有效的防范和避免财政风险、杜绝腐败,推进财政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合理化。
二、乡镇财政管理各环节的内控制度
建立健全乡镇财政内控制度,需要明确建立内控制度的原则,建立乡镇财政内控制度要坚持一下几个原则:全面性原则,为防止内控制度在执行过程中的片面性,需要确保内控制度贯穿于乡镇财政管理的决策、执行和监督整个过程;制衡性原则,内控制度的目的是形成不同部门和不同岗位相互监督、相互制衡的机制,因此内控制度要坚持专人专岗、不相容职务相分离,以及设置授权审批权限等方面;合理性原则,内控制度要坚持在遵守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设置内控程序和规则,以达到内控制度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建立健全乡镇财政内控制度,需要分析乡镇财政管理的各个环节,针对不同的环节,建立内控制度,从而在整体上形成相互制衡的内控制度体系。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环节:
(一)管理环节的内控制度
乡镇财政内控制度的建设依赖于管理环节内控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在管理环节上,主要内控制度可以分为:1.完善会计核算,会计是乡镇财政内控的基础,需要专业的会计人员进行会计核算,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与真实性;2.明确岗位职责,科学设置不同工作岗位和明确各岗位的职责与权限,要求不相容职务相分离;3.授权审批权限设置,审批权限设置不合理会造成审批权的随意性和主观性,因此,要明确授权审批的范围、权限、责任等;4.信息传递控制,要确保各方面信息传递的及时性、有效性,反映资金使用进度等情况。
(二)业务内容环节的内控制度
乡镇财政的覆盖范围广,内容多,需要针对不同业务采取不同的控制措施:1.预算管理,加强预算编制、执行管理以及效果评估,根据差异,及时调整预算;2.收支管理,强化资金收支管理,严格资金拨付审批授权的程序和职责,保证资金有效使用;3.专项资金管理,由于专项资金一般是财政涉农资金,更需要加强此项资金的监督检查,确保安全存管;4.会计管理,要对会计的全过程进行系统管理,确保财会报告准确真实并规范票据使用行为。
(三)监督过程的内控制度
要发挥财政监督的作用,规范财政监督的程序,提高财政监督的质量。通过在日常监督检查过程中能够掌握内控制度运行的效率;监督部门平时在与工作人员的沟通能够获得内控制度是否得到有效执行的信息。此外,监督部门能够通过针对某个内控环节进行监督检查能够掌握内控制度设置的不足并及时改正。
三、乡镇财政内控制度存在的缺陷
由于乡镇财政内控方面专业人员缺乏,素质较低,导致乡镇内控制度建设不规范,这个问题既不利于乡镇财政管理效率的提升,也会对乡镇经济发展速度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需要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以便找出乡镇财政内控制度存在的缺陷,进而提出改进的建议:
(一)内控制度认识不深入
由于乡镇社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各种法规制度落实不到位,大部分乡镇财政负责人内控意识薄弱,对内控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深入,导致乡镇财政内控制度建设滞后。由于乡镇财政管理者对内控制度不重视,使用财政资金不经必须的途径;而财会人员岗位职责不强,内控制度落实不到位,部分财会人员缺乏必要的财会知识,导致会计工作质量下降,原始会计凭证以及各种票据等管理混乱。
(二)内控制度不完善
乡镇财政内控制度涵盖财政的各个环节,哪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不利于内控制度的执行,内控制不完善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乡镇财政内控制度建设滞后。由于乡镇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经济制度相对落后,使得制定的内控制度的内容、范围与实际财政管理需要不匹配,造成内控制度适用性降低。2、内控制度注重形式。部分乡镇财政虽然建立了内控制度,但建立的目的不是为了提高管理效率,加强管理,防范风险,而是为了满足上级部门的监督检查要求,因而执行的很少,使得内控制度形同虚设。3、内控制度配套措施缺失。部分乡镇即使建立了内控制度,但由于缺乏与之相配套的规章制度和相应的措施,内控制度执行效果并不理想,降低了内控制度建立的初衷。
(三)内控制度约束不明确
完善的乡镇财政内控制度要求专人专岗、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资产管理责任不明确,分工不清晰,导致岗位设置不科学,关键岗位人员兼任现象严重。除此之外,单一领导掌握审批权由于约束不到位,可能造成审批授权的滥用,导致财政资金流失现象严重。内控制度的有效执行需要相应的监督机制相配合,只有加强监督管理,内控制度才能得到全面实施。由于内控制度约束不明确,导致内控制度执行效果不理想。
四、加强乡镇财政内控制度的建议
(一)提高对乡镇财政内控制度的认识
乡镇财政负责人对财政内控制度的认识深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内控制度的健全与有效执行。为提高乡镇财政负责人内控制度的意识,需要对负责人进行定期培训,使他们认识到内控制度对乡镇财政的重要作用,认识到内控制度对提高经营管理效率、保全资产、防范资金流失的重要性,从观念上改变负责人的态度。只有强化负责人的意识,才能确保财政内控制度的全面建设。
(二)要建立健全内控制度体系
乡镇财政内控制度包含内容广泛,加强内控制度建设主要从预算、人员、监督和政策等方面。首先要完善乡镇财政内控制度,建立能够确保预算编制和执行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机制,将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的全过程纳入监控的范围之内,保证财政资金收支的安全和有效运行。其次要建立并完善人员管理的内控制度。明确不同岗位的职责和所需的人员,配备相应的工作人员;建立岗位工作责任制,形成专人专岗,关键职位不相容的制度,确保岗位分工明确,职责清晰;针对不同岗位职员定期组织培训,保证工作人员接受新知识,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人员素质;提高奖惩的激励约束制度,根据岗位职责考核不同结果进行奖励和和适当的惩罚,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
(三)提高财会人员素质
乡镇财政内控制度薄弱的一个重要方面便是缺乏专业的财会人员。乡镇财政现有财会人员专业素质不高,容易导致会计核算工作的失误,影响了内控制度的执行。提高财会人员素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严格按照财务管理法规的规定招聘相应的财会人员。适当提高财会人员待遇,吸引并保留优秀的专业人才。2.对现有的财会人员进行定期的业务和专业知识培训,使他们掌握新知识,提高财会管理知识和技能。3.建立激励约束机制。要根据财会人员的绩效给予适当的奖惩,以激励财会人员在工作中在合法合规的基础上严格执行内控制制度。
(四)提高监督的强度和质量
乡镇财政内控制度的建设和有效执行离不开强有力的监督机制。建立相配套的监督管理机制,对内控制度的实施进行实时监控。监督部门不仅能够通过观察日常业务活动从侧面了解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也能够在从工作人员的沟通交流中掌握内控制度的执行效果。根据监督调查结果,对内控制制度进行不断调整和改善,有助于推进财政改革、提高财政管理水平、保证财政资金有效运行。
参考文献:
[1]李建华.强化乡镇财政监督管理的六项措施[J].财政监督,2005;2
[2]陈梅青.浅谈乡镇财政内控制度的建设[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1;11
1、组织收入职能明显减弱
一方面农业 “四税”取消,使乡镇财政所失去部分收入征收权,另一方面税务部门属条条管理,一般两三个乡镇设一个国税分局和地税分局,而乡镇财政属块块管理,每乡镇都设一所,但国地税分局行政级别高于乡镇财政所,很难发挥其收入的协调调度作用。
2、预算管理职能严重削弱
乡镇很多建设项目都实行报账制,乡镇财政只负责政府机关及有关站所的支出管理,支出范围窄,预算管理空间小。 “大平台”的运作,乡镇总预算会计将被取消,帐户统设,收支统管后,从某种意义上说,乡镇财政已不是一级完整的财政,乡镇财政所也基本成为县财政的报帐单位。
3、财政监督制度性缺位
很多项目资金,财政所没有参与项目的申报、实施。例如上级各部门安排的水利、公路、林业、农业等“条块”支农项目资金,乡镇财政很难参与监管,导致很多涉农项目资金游离于乡级财政监督之外。而且有些项目资金实行的是报账制,上级主管部门直接将资金打入项目承包商,作为项目实施地的乡镇财政无权过问,无法实施就地监督。许多上级部门下拨给村级的资金,直接汇入村级会计中心帐户,没有经过财政“大平台”,游离在财政监管之外。
总体来看,取消农业税后,乡镇财政职能有增有减,工作任务也没有减少,相对于改革前,业务量反而越来越大了。
二、完善乡镇财政所职能的意见和建议
乡镇财政职能的转变既是形势发展的需要,也有制度设计上的缺陷。结合乡镇财政存在的实际问题,必须从乡镇财政的体制建设、制度建设、机构人员建设等方面入手,切实加强乡镇财政职能。
1、理顺关系,强化组织收入能力
进一步完善收入考核制度,理顺乡镇政府、乡镇财政与乡镇国税、地税部门的关系。乡级财政部门对属地税务部门的征收情况进行监督考核,从根本上解决涉税信息不畅、税源控管不严、征管不到位的问题,大力支持税务部门开展依法治税工作,坚决打击各种偷、逃、抗、骗税等违法行为,确保实现税收高质量增长。
2、延伸财政监管触角,加强村级财务管理
乡镇财政所的一项重要职能就是管理和监督乡镇的财政支出。实行“村账乡管”,是强化乡镇财政管理的需要,是有效控源节流的需要,也是强化财政所职能的需要。
实行“村账乡管”,把村级财务由乡镇统一管理。在具体操作上,村级会计中心不在财政所管理的,就把 “三资”办公室设在财政所,将现有的乡镇农综站和财政所合署办公,即在管理中使用一套人员,一套设备,一个办公场所,一种管理方式,一套管理制度,将所有财政性资金和村有资金全部集中,统一管理,统一核算。由乡镇财政所长担任核算中心负责人,统管乡镇财政财务支出的全面工作,充分发挥乡镇财政所的监督管理职能。
3、转变工作思路,积极主动服务
要树立正确的工作价值观,在财政所的惠农服务大厅,设置政策咨询,业务受理,业务审核等岗位,不断拓展服务服务范围,在及时准确发放各种补贴的同时,坚持公平正义,对各种涉农补贴加大检查力度,特别是一些补贴大户。坚决打击虚报冒领现象,真正把党的惠农政策落实到群众中去。对有关业务主管部门直接管理、未列入乡财政预算的专项资金,包括农林水牧专项、农业综合开发、环境保护、土地开发整理等,主动与业务主管部门、县财政局加强信息沟通,努力保证财政所全面掌握有关专项资金的政策、额度、项目要求等情况。
4、明确乡镇财政所的职能定位,加强“三块资金”统管
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财政所要加强对各项强农惠农资金及“一卡通”资金和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的管理和监督。因为按有关政策和法律法规,这部分资金主要用于保障农村优抚、社会救济和医疗社保;用于保障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的村干部报酬和村级管理费。这些都是关系到稳定农村。
5、>!
【关键词】乡镇政府财务会计管理;措施;分析
根据乡镇政府财务会计管理的现状,可以了解到我国乡镇政府财务会计管理中存在不合理的乡镇政府财务会计预算制度,不严肃的乡镇专项资金管理,不健全的乡镇政府财务会计管理制度等问题,而且乡镇政府财务会计管理中普遍存在负债严重的问题,财政管理收支矛盾突出。完善乡镇政府财务会计管理的实施,通过强化乡镇财政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健全乡镇财政管理的制度、加强乡镇财政的监管力度、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全面落实惠农政策的措施,全面改善乡镇财政的管理制度。正确认识乡镇财政管理的现状,通过乡镇财政强化策略的实施,充分发挥乡镇财政管理的职能,促进现代化新农村的建设。
一、乡镇政府财务会计管理的现状
1.不合理的乡镇政府财务会计预算制度
预算作为财政管理中的重要关节,关系到财政管理的合理性和可靠性。根据《预算法》的相关规定作为标准,可以看出乡镇政府财务会计管理中,存在很多的预算漏洞。首先,乡镇政府财务会计管理的预算不合理,很多收入没有纳入预算之中;其次,财政预算的资金项目不透明,预算不规范;然后,调查显示,很多乡镇政府财务会计管理预算没有按照人大审批的程序做;最后,由于预算的不合理、不透明、不规范,乡镇财政预算基本脱离了财政监督管理。不合理的乡镇财政预算制度,给乡镇政府财务会计管理带来消极影响。
2.不严肃的乡镇专项资金管理
目前乡镇政府财务会计管理中的资金管理项目存在不合理的现象,由于政府对农村建设项目的管理体制存在缺陷,各个部门之间存在职能交叉的问题,影响到乡镇专项资金的管理。资金管理分散,不利于农村建设项目的实施。在乡镇政府财务会计专项资金的管理中,普遍存在挪用、调剂甚至占用等现象。乡镇财政管理中,不合理的资金管理,不仅阻碍了新农村建设,还给乡镇政府财务会计管理增加负担和工作量。而且,专项资金管理的检查和监督力度不足,没有严肃的处罚措施和改良策略,流于形式,没有实际的监督作用,从而使乡镇政府财务会计管理中专项资金的挪用、挤占现象更加严重。
3.不健全的乡镇政府财务会计管理制度
乡镇财政管理制度不健全是财政管理频频出错的重要因素。根据调查显示,乡镇财政管理模式不规范的现象较为普遍,甚至有政府机关只有一套帐或多个账目的情况。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会计人员和财务管理者的专业知识不完善和财务工作中的人员分配不当造成的。如出纳做会计的工作,财务做预算的工作等。而且乡镇财政部门的人事调动过于频繁,在财务交接过程中的漏洞给财务管理造成繁重的工作负担。建立健全的乡镇财政管理制度,促进乡镇财政管理的规范化、合理化,需要乡镇财政管理强化策略的实施。
二、完善乡镇政府财务会计管理的具体措施
1.强化乡镇政府财务会计管理人员的专业教育
完善乡镇政府财务会计管理的措施,要从对财务管理的工作者进行培训开始。首先,为了培养财务工作者正确的思想意识和责任意识,加强先进思想的教育学习,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财政工作进行思想指导;然后,对乡镇政府财务会计的管理者进行责任意识培训,树立廉洁奉公的岗位意识,强化执政为民的思想意识,落实责任制的考核制度;最后,强化乡镇政府财务会计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合理分配,精简机构的人员编制。从而促进乡镇政府财务会计管理的专业化、规范化、法制化。
2.健全乡镇政府财务会计管理的制度
健全乡镇财政管理的制度,必须对财政管理中不符合规范和违反相关规定的问题进行严格处理,加强民主监督的力度,完善财政监督制度的不足。完善乡镇政府财务会计管理的具体措施,必须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依法处理。
3.加强乡镇政府财务会计管理的监管力度
加强乡镇政府财务会计管理的监督力度,是确保乡镇财政措施的全面发展的有力措施。第一,严格监督乡镇政府财务会计管理中的项目资金,确保什么项目就用什么资金,禁止挪用和挤占的现象出现;第二,制定系统化的监督制度,促进财务监管的规范化、合理化;第三,将会计监管制度和会计管理相结合,对乡镇财政进行政策、规范、项目,资金额度等进行监管。
4.完善预算管理制度
完善预算管理制度,规范财政管理的合理性和可靠性,严格遵守《预算法》的相关规定,对乡镇财政的预算制度进行合理的规范。首先,确保财政预算的准确性;其次,加强财政预算的透明度;然后,预算审批的流程规范化;最后,强化对预算的监督措施。全面强化财务预算的管理制度,充分发挥财务预算的重要性和科学性。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对农村的改革和发展也更加重视,为了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建设新农村,取消农业税等惠农政策相继实施。乡镇政府财务会计管理由于缺乏专业团队的科学管理,乡镇政府财务会计管理的矛盾突出。为了使乡镇财政管理充分发挥其职能,有必要实优化施乡镇政府财务会计管理策略。根据乡镇政府财务会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利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改善乡镇会计管理问题,促进基层政府的健康发展,为现代化新农村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亓凤华.聊城市完善农村财务管理模式的对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
关键词: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管理;分析研究
1乡镇财政资金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财政资金使用方面存在的问题目前乡镇财政资金在使用方面绩效不高,财政部门按照各职能部门财政支出的比例进行预算的编制,确定资金的分配。用款单位目前在实际操作中,没有将有限的资金形成规模效应,资金投
入面过宽,导致资金使用效益低下。此类现象在其他资金使用中也不同程度的存在,极大的影响了资金使用的绩效。
1.2资金核算方面存在的问题
违规现象比较严重,尽管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加大了对财政资金管理的力度,但在财政资金使用与核算上仍存在着大量的违规现象。一是乡镇财政资金核算方面一般不进行独立核算,对各种财政专项资金及乡镇管理活动中的经常性费用在使用中有混合的现象。乡镇财政资金被挪用或者被挤占,不能够反映出财政专项资金的结余数额。对各种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及如何进行绩效考评带来困难。二是有些使用财政专项资金的单位为了减少专项资金结余上交,出现了不正确使用专项资金的现象,不能做到专款专用,年度终了集中花钱,突击购货。第三方面是有些专项资金使用部门不经财政审批,任意改变财政资金用途,预算执行随意性大。
1.3乡镇财政资金在监督管理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乡镇财政资金监督管理机制不够健全,不完整,存在着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乡镇财政资金支出过程中,从财政政策的掌控运用方面到对财政拨款的具体实施阶段均没有形成内在的约束机制,相关的财政监督的法规、制度建设方面没有形成体系,也没有及时更新。没有形成财政资金监督的事前、事中、事后检查制度。对违反预算方面的项目支出,特别是用款单位随意变更财政资金使用的情况,财政部门没有相应的解决方法和具体的惩罚性措施,在处置违规使用专项资金方面没有权威性,缺乏监管力度。
2乡镇财政资金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2.1在财政资金管理制度体系建设方面不够完善
目前乡镇财政资金的管理体制是乡镇财政县级财政部门代管,体制发生了变化,但是乡镇财政资金的有些管理制度没有及时更新和补充完善,财政资金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相对滞后。使得基层财政部门对财政资金的管理出现制度空白或者是用原来的制度来管理变化后的新项目。由于资金管理方面的制度体系建设不够及时和完善,乡镇财政资金使用过程中存在不够透明和效率不高的情况,乡镇级财政部门的职能作用没有得到很好地强化。
2.2乡镇财政资金使用结构不合理
乡镇财政资金的合理使用,满足乡镇政府各项支出的需要,贯彻财政支出的“三公”原则,及其他公益性财政支出需要是乡镇财政的重要职能。而现实中存在着乡镇财政资金支出的结构不合理的情况。在应该有乡镇政府承担的社会公共事务等方面的财政支出,而不能满足需要,这就是财政支出的“缺位”。而应该由市场提供的一些商品和服务,政府部门为了地方的发展过多地对市场经济进行干预,增加了乡镇财政支出,这就是财政支出的“越位”。有些乡镇政府为了发展地方经济,大力进行招商引资金、增加地方税源,创造好的地方经营环境,在土地征用、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方面进行了大量投资,增加了乡镇财政支出,使得乡镇财政支出的结构不够合理。
2.3不能按要求合理使用专项资金
在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挤占、挪用现象比较严重。有时不按用途合理安排使用专项资金。近年来国家在推进农村改革,促进农村建设,贯彻城乡一体化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虽然在涉及到国家下拨的涉农专项资金的使用方面国家监管力度进一步强化,管理水平有所提高,但是由于乡镇财政资金比较紧张,乡镇基层财政经办人员法制观念淡薄,加之大多数乡镇的财政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乡镇专项资金使用存在着不合理的问题比较严重。
2.4乡镇财政资金没有得到有效监督
乡镇财政监督体系不够完善,没有建立健全严格的事前预算、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等财政资金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目前即使实行了“乡财县管”的方式,在具体的使用财政资金方面,乡镇财政管理部门仍具有很大的自,县级财政统管实际就是起到了出纳的作用,很难对乡镇财政资金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
3提高乡镇财政资金管理水平的措施
3.1加强财政资金管理的责任制
乡镇基层财政资金紧张,在财政资金的管理方面应该建立健全各种管理制度,加强财政资金管理的责任制,使乡镇政府相关部门的领导认识到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管理的重要性,使他们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按照事前编制的财政预算,落实到各个部门,建立部门预算执行的责任制,并建立严格的考核追究制度。保证各部门严格按照国家的财经法规以及相关的财务制度的规定,合理使用各项财政资金,使各类财政资金在使用中符合法规要求,提高其使用效率,保证财政资金的安全。
3.2加强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
乡镇财政资金的用途是为了政府各部门在履行职能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支出,满足社会公共服务,保障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使乡镇基层文教卫生等事业健康有序地发展。要加强财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在乡镇财政资金分配方面的改革主要是保障影响社会发展的重点项目,使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发挥好。在财政预算方面的改革主要是进一步完善部门预算工作,细化财政支出预算,增加财政预算的透明度,加强对财政预算的审查和监督,加大县级财政部门对乡镇财政的监督、审查力度,保证各项财政支出的合法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在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方面的改革主要是减少中间环节将财政资金直接支付给指定的收款人或者收款单位,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3.3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管理评价制度
建设乡镇财政资金绩效管理的关键是建立健全财政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作为财政部门首先应把握财政资金绩效评价的方向,制定相应的财政资金绩效评价的基本原则和操作规范体系。在财政预算方面建立一系列的财政资金使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提高财政资金的支出绩效。在财政预算的执行过程中建立使用财政资金的指标体系,使财政资金得到合理使用,不“缺位”、不“越位”。在财政资金事后实际绩效评价过程中建立指标体系,以考察财政资金使用的科学性、合理性、合法性、效率性。使乡镇财政资金能够充分发挥作用,实现社会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
作者:赵伟 单位:东平县银山镇财政管理中心
参考文献:
一、乡镇财政所在履行其职能中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拨付程序不够规范
财政所专项资金在管理使用过程中,付款环节多、时间长,影响当年项目正常实施,使项目难以发挥预期效果。另外,拨付资金链条长,涉及部门多,妨碍当年资金项目的实施,也给会计核算带来诸多不便,影响会计信息的实施效果。如扶贫资金拨付要经过县财政部门、项目主管部门、有关职能部门、乡镇政府、项目实施单位等多个环节。按照《预算法》的规定,当年预算安排资金应于当年完成,由于资金拨付手续繁杂,程序多,时间长,加之部分专项资金计划命令传递较晚,导致不少项目当年不能实施,制约乡镇的发展。
(二)资金支出分配缺乏绩效
财政所专项资金使用支出监督力度不够,支出监督的方式方法老套,突击性、专项性检查多于日常监督;事后检查多于事前监督;对某一事项和具体环节检查多于全面监督。未能完整地建立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监督机制,使绩效监督工作缺乏法律约束与制度保障,引发了财政管理上只管拨款、不问效果,部门和单位只管建设、不注重实际效益的现象。在审计过程中,上级部门只是警告违规单位,但未能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和措施,致使监督往往局限于形式,缺乏应有的监管力度,直接影响了财政监督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农业专项资金支出过程中出现浪费、违纪现象,使管理相对弱化,导致农业专项资金分配不合理。
(三)资金管理机制不断弱化
一是专项资金没有落实到具体项目。部分项目的立项和审批缺乏科学的评价依据和可行性分析,带有明显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二是项目建设与资金拨付脱节。由于项目的立项、审批和建设管理在项目主管部门,资金拨付在财政部门,部门之间缺乏一套可操作的协调、沟通程序,导致有的项目还没批复,资金却已到位,有的项目已经开工,但资金迟迟不能到位,客观上形成了专项资金闲置和紧缺并存的现象。三是项目开、竣工手续欠完善。有的项目主管部门拨付资金,只凭一纸计划指标分配文件列支就完成了一个收支过程,没有明确项目和资金管理要求。如果实际用款的县级财政和部门放任不管,专项资金就全程游离于预算管理和财政监督之外,很容易成为腐败的温床。
(四)存在挤占挪用专款现象
一是县级财政增收渠道较窄,财政增收主要来源于资源性的煤焦行业,而煤焦行业主要依赖于价格因素,如介休、灵石、寿阳等财政收入总量较大的县份,基本呈现煤焦一枝独秀的局面,煤焦形势好,收入形势就不错,缺乏多元、新型和可持续发展的财源,县级财政增收的唯一渠道就是通过招商引资,增加税收收入来获取税收分成。二是随着财政预算透明度越来越高,向上级讨要工作经费的范围越来越窄,占用的不是专项资金就是项目资金,导致争取的项目及专项资金越多,挤占、挪用现象越严重。三是上级各部门对县级有关职能单位的检查工作较多,接待开支大,而实际县财政每年下拨的公用经费十分有限,不能满足公用支出的实际需要。为此,有的县市个别单位和乡镇为解决正常运转经费和干部福利待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挤占、挪用各类项目资金的现象。
二、 解决乡镇财政所职能弱化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规范的公共财政的体制
对县乡基层财政困难问题不可小视,因为这关乎基层稳定,基层不稳,政权不牢。因而,解决县乡财政困难,要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紧迫感,要将县乡财政建设纳入国家财政的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并通过调整体制、完善政策、强化管理等综合手段的运用,逐步改变目前一些县乡基层财政困难的局面。
长期以来,我国一些地区的农业经济发展缓慢,使得农业自身的积累很差,尤其是传统农业区的农民在国民收入的分配关系中长期处于不利地位。针对这种情况,国家可以根据欠发达地区县乡与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调整税收政策,实行地区差别税收政策,适当增加欠发达地区县乡的留成比例,减轻欠发达地区县乡农民的税收负担。应确立国家对农民“多予少取”的原则,改革现有的县乡财政体制,建立规范的农村公共财政体制。同时,要完善和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强化省一级财政在调节县域之间财力均衡中的功能。省、市、县三级财政都要增加财政转移支付的透明度,改进其资金拨付办法,以提高财政资金拨付的科学性、公正性和效益性。县对乡的体制补助和税收返还的转移支付资金要及时拨付;乡对村的转移支付资金决不能占用,要如数、及时拔付到位。
(二)明确乡镇财政所的职能定位
随着税费改革的不断深入,有必要重新界定乡镇财政所的行政职能。乡镇财政所是行使乡镇财政职能的载体,是乡镇财政收入的自然组织者和协税者,是乡镇财政支出的执行者,也是乡镇财政、财务的管理者和乡镇国有资产的管理者。因此,乡镇财政所的管理、核算、监督的职能没有改变。
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财政所要加强对各项强农惠农资金及“一卡通”资金和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的管理和监督。因为按有关政策和法律法规,这部分资金主要用于保障农村优抚、社会救济和医疗社保;用于保障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的村干部报酬和村管理费。这些都是关系到稳定农村、加快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大事,切不可轻视。
(三)强化财政支出管理
乡镇财政所的一项重要职能就是管理和监督乡镇的财政支出。实行“村账乡管、乡财统管”,是强化乡镇财政管理的需要,是有效控源节流的需要,也是强化财政所职能的需要。
实行“村账乡管、乡财统管”,就是以建立乡镇“财政核算中心”为载体,把乡镇行政事业单位和村级财务由乡统一管理。在具体操作上,可以将现有的乡镇农经站与财政所合并或合署办公,即在管理中使用一套人员,一套设备,一个办公场所,一种管理方式,一套管理制度,将所有财政性资金和村有资金全部集中到乡镇“财务核算中心”,统一管理,统一核算。由乡镇财政所长担任核算中心负责人,统管乡镇财政财务支出的全面工作,充分发挥乡镇财政所的监督管理职能。
(四)提高政府人员的专业素质
政府一定要拥有一支具专业业务知识以及良好的思想素质政府人员队伍,做到这些,才能有效保证内部各项制度的实施,才能充分发挥政府的功能。同时,各部门管理者也应加强相关理念的宣传,使他们拥有正确的内部控制观念,落实自己的责任,从而杜绝那些违背法律的事情发生。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政府人员不仅要拥有专业知识,还必须拥有良好的品德和素养。另外,还应该不断加强对政府人员工作的监督和管理。对于违法违纪的行为应该严加处罚,对于表现优异的工作人员进行奖励,做到赏罚分明,全面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关键词】 乡镇财政 会计 集中核算 改革
引言
会计集中核算是指由县市级财政机构单独设置会计核算中心,在维持原有的资金的所有、使用以及财政管理主动权的基础上,通过单位内部的报账员对乡镇财政管理部门办理会计核算业务,从而形成具有集会计核算、财政管理、审核监督等功能的核算体系。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属于会计委派制度的延伸,通过集中核算可以有效的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避免腐败行为的滋生。对于乡镇财政所而言,采取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可以解决会计专业人员不足、会计机构工作效率低的问题,可以不断推进乡镇财政管理水平的提高。
1. 乡镇财政会计集中核算优势分析
1.1乡镇财政支出得到有效的控制管理。乡镇财政所的职能要求其必须履行对于乡镇行政单位的预算管理以及监督职能,而现阶段财政所对于财政管理过于形式化,对于预算的审批控制不严格,直接影响了乡镇财政管理的实效。通过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可以实现账户的设置、管理以及核算形式的统一,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形成整体控制、集中支付形式的管理,十分有助于规范乡镇行政事业单位指出的规范化,对于保障基层行政组织的资金支持,控制公用经费管理十分有利。
1.2乡镇财政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可以减轻乡镇的资金压力。现阶段虽然我国乡镇财政资金总量不断提升,但是随着税费改革以及其他一系列惠农措施的开展,乡镇财政资金压力与日俱增。通过财政会计集中核算,可以对不同用途的费用支出进行分账核算管理,避免用于惠农政策资金被挪用,通过对乡镇财政资金审核实行有力的控制,规范各类资金支出,减轻乡镇财政资金压力。
1.3不断提升乡镇财政管理水平。在乡镇财政管理过程中推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可以杜绝资金挤占挪用等违规现象,保证专项资金得以专项使用。同时财政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可以促使乡镇领导在对资金使用审批时严格控制,避免各项违规费用的支出。
2. 乡镇财政快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2.1乡镇财政管理部门对于会计集中核算制度认识不全面。乡镇财政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改变了传统乡镇财政管理模式,统一核算以及统一审查的核算体系,造成乡镇财政分管领导认为财政管理权限遭到限制,对于会计集中核算工作存有意见。此外,部分乡镇财政管理者认为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后,对于乡镇财政管理职责执行力度差,导致财政管理混乱。
2.2乡镇财政对于惠农资金管理力度不足。随着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出台,用于三农建设的资金支出项目以及总量不断攀升。惠农资金支出项目涉及到农林牧渔等各个方面,财政监管任务较重,对于财政会计集中核算实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乡镇财政由于机构设置简单,专业会计工作人员不足,导致对于专项资金的监管困难,这些均是乡镇财政机构会计核算体系需要完善的方面。
2.3乡镇财政管理职能被削弱。通过乡镇财政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实现了财政由乡镇上级部门直管或者采取财政集中支付形式处理,而乡镇财政所主要负责乡镇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管理。这些改革措施导致乡镇财政所得预算管理范围缩小,乡镇财政整体预算控制能力被削弱。
3. 乡镇财政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改革完善途径
乡镇财政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作为我国财政管理低层次的改革途径, 与我国大力推行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应不断深化乡镇基层的财政管理制度改革,解决现阶段出现的问题,提高财政会计集中核算的功效。鉴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几方面改革完善措施:
3.1进一步强化资金支出管理。完善乡镇财政会计集中核算体系,应重视对于资金支出的管理。首先应按照国家相关法律规定建设乡镇财政管理体系,科学合理安排乡镇财政预算支出以及控制指标,避免各项资金的浪费。第二,应加强资金审批的规范化管理,严格按照相关规章制度审核支出范围,避免违规或者超标准的资金支出。第三,对于乡镇行政事业单位的工资以及奖金支出,应依照相应的标准依据严格控制,同时加强专项资金的管理,确保专款专用。
3.2确保乡镇财政中心与会计集中核算中心的政策统一,不断加强监管力度。由于乡镇财政会计集中核算体系的实质为乡镇财政县级管理乡镇使用,因此应做好乡镇财政所与县级会计核算中心的对接,确保制度制定以及政策实施的统一性。同时不断加强各自的监督管理制度,发挥乡镇财政管理的控制支出、缓解资金压力的作用。
3.3努力实现乡镇财政管理的规范化与标准化。保证乡镇财政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顺利开展,乡镇财政管理部门应当构建标准化与规范化的管理体系,在支付标准的审核、支付顺序的明确以及支出控制等方面,严格依照相关法律以及政策规定的指标进行控制。积极发挥乡镇财政所的监管功能,遏制乡镇行政单位在资金压力下债务问题的发展,并不断结合农村改革建设,降低乡镇财政风险,为社会主义三农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持。
3.4不断提升乡镇基层财政管理人员素质水平。对于乡镇财政机构,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以及业务水平对于乡镇财政管理水平具有直接的影响。因此,面对琐碎复杂的基层会计信息,财政机构工作人员应当明确职责权限,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并通过相互监督制约,坚决制止会计核算管理过程中的各种违法违纪现象,保证财政管理的真实。此外,乡镇基层财政管理人员应当熟知各项法律政策,明确财政管理工作的关键,努力提高财政管理效率,并做好与上级会计核算部门的业务对接处理。
结语
乡镇财政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优势明显,也是我国乡镇基层财政管理改革完善的大趋势。为了促进这一财政管理体系的完善,应当不断总结分析制度推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不断完善相关的配套措施,做好乡镇基层与上级财政管理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与互相监督,将各项惠农政策资金落实到位,实现乡镇基层财政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1] 韩博.万小榆 乡镇会计集中核算体系浅议 [期刊论文] -中国电子商务2010(3).
[2] 胡建国 当前乡镇财政监督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期刊论文]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4).
关键词:西部;乡镇财政;自生能力;构建途径
中图分类号:F81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9107(2011)06―0035―05
一、乡镇财政状况的研究现状
到目前为止,对包括西部地区在内的中国乡镇财政状况已经有了大量的研究资料。相对来讲,国外还很少对中国乡镇财政状况进行专门、系统的研究,近年来世界银行等世界性的组织在对改善中国农村公共服务的研究过程中只是对中国农村乡镇的财政状况进行了附带研究。
就国内的情况而言,理论界对乡镇财政的研究非常活跃,由此产生和积累了丰富的文献。从研究内容上来看,主要是从乡镇财政收入、财政支出、乡镇财政与上级政府的关系、农村税费改革以及乡村债务危机等方面进行的。孙潭镇、樊纲、朱钢、林万龙从制度外财政收入的视角对乡镇财政结构中自筹资金增长迅速以及存在的效率损失和对农民、农村企业家利益的侵占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吴理财、周飞舟、赵阳、谭秋成、周业安对乡镇财政支出比例严重失衡从而造成其它一些公共产品的供给出现短缺、乡镇财政职能偏离以及支出存在着效率低下甚至滥用财政资金等问题进行了重点研究。吴理财、李芝兰对分税制实行后未能合理、完全地界定清楚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事权,乡镇财权和事权不对等现象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朱守银、王凯伦、吴国良、张百放对农村税费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适时的研究,指出不能单一地依靠农村税费制度改革来解决索取农民过多的难题,还需要对农村行政管理体制、义务教育体制、财政管理体制等方面做进一步改革。牛竹梅、姜安荣、张文兵、孙自铎对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财政收支矛盾尖锐、乡镇负债增加、债务风险加大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
综合看来,从研究视角上来看,着眼于整体性的研究较多,但针对区域性的研究相对较少,这就为西部地区乡镇财政的研究预留了一定的空间;从研究内容上看,多年来对乡镇财政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乡镇财政赤字的成因解释和化解债务危机等方面,而立足长远,着眼于如何从根本上解决乡镇财政问题的研究相对较少;从社会价值与功能看,对乡镇财政存在问题的对策研究仍然滞后于社会现实的发展,因此,相关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化。正是基于这些研究上的缺失,笔者进行此项研究的必要性因而得以显现。
二、自生能力的构建是解决西部乡镇财政问题一个根本途径
我国自1994年开始试点逐步推进分税制到2006年1月1日全面取消农业税,一系列的税费改革切实减轻了农民负担,维护了农民的利益,农村地区进入到后农业税时代。但在税费改革稳步推进的同时乡镇的财政困难也在逐步增加,主要原因是分税制并没有对省以下的财政体制进行改革,事权向下转移和财权向上集中的不对称造成了乡镇财政缺口的扩大,加之取消农业税使得许多地方乡镇财政失去了主要的收入来源,财政收支矛盾进一步加剧。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全国近40%的县一般预算均呈赤字状态,乡镇基层债务额已超过5000亿元,其中乡镇一级净债务超过2300亿元,村级负债则超过2500亿元,而且,乡镇政府的债务每年还以200多亿元的速度在递增。
早在2004年,财政部科研所课题组经研究后认为:如果在推断全国乡村债务总额采用取中间值法则的话,全国乡村债务总额不会低于6000亿元;如果采用高值推断,全国应突破l万亿元。由此可见,乡村债务占我国GDP的比重在5%―10%之间,占我国财政收入的比重在30%―50%之间,乡村债务总额负担实际上已超过长期建设国债负担。许多地方的乡镇财政事实上成了为生存而奋斗的财政,有些专家将之喻为“吃饭财政”,由于财政基础过于脆弱,不少地方乡镇一级的财政职能还无法真正履行。
由于地区性财政收入差距过大,我国西部地区乡镇财政收支的矛盾更为尖锐。据统计,西部乡镇负债率达到80%以上,有些地区甚至达到100%。例如,2005年四川乡镇债务251.9亿元,相当于当年乡镇财政收入48.6亿元的5.2倍,平均每个乡镇535.4万元,其中债务超过亿元的乡镇达7个。14]随着税制改革的推进,西部地区一些乡镇债务还有上升的趋势。主要原因是这些地区的原有的一些主要税源缺失,新的税源短缺,因此财政收入增长极为困难。在农村税费改革之前,乡镇财政收入基本上由国家预算内资金、预算外资金和自筹资金三部分组成。乡镇财政收入的规模在地区间差异极大,在东部沿海地区,一个乡镇的财政年收入可达到几个亿,而中西部地区许多乡镇则只有几十万。从收入结构上来看也有很大差异,经济不发达地区基本都以农业四税税收为主,经济发达地区农业四税可以忽略不计,有的已经将农业税和特产税免除。对于不发达地区而言,预算内收入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而在预算内收入中,农业四税又占主体,这主要是由于我国中西部大部分地区农村以农业生产为主。从全国看,自筹资金和预算外资金在乡镇财政收入中还是占有相当大的份额,这些资金大部分来自于农民,显然扩大这部分收入规模必然会加重农民负担。农村税费改革后,取消了“三提五统”,将费改为税,规范了自筹资金的征收渠道,预算外收入已经十分有限,使得乡镇财政收入只能靠预算内收入。特别是从2003年以来,降低农业税税率、免征农业税使乡镇的主要收入来源进一步减少了,这对于农业收入为主的乡镇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以甘肃省天水市的甘谷县为例,农业税一直是其乡镇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约占财政收入的67.2%。在税费改革前,农民人均负担各项税费达60.83元,土地每亩负担税费39.12元。取消农业税后,也取消了乡统筹、村提留、农村教育集资等专门向农民征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集资与屠宰税。甘谷县财政收入减少3637.63万元,平均每个乡镇财政收入减少181.88万元。因此,在财政收入构成上以传统农业税为主要财政收入来源的西部地区,乡镇的财政收入缺乏坚实的经济依托,农业税的取消使这些地区乡镇的财政状况出现了更为困难的局面,当预算内资金不能满足支出需求时,这些地区的乡镇首先想到的就是用借债的方式应付危机,似乎陷入了一些学者所讲的“黄宗羲定律”的怪圈。相对于这些乡镇的财政收入水平而言,动辄数十上百万,甚至
上千万的负债规模既加重了地方的财政负担和风险,又使地方的经济发展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而且形成了恶性循环,从而严重地影响了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从当前情况来看,许多西部地区的乡镇在较短的时期内尚缺乏偿还债务的基本能力,这是西部地区乡镇负债的一个特殊表现形式。
西部地区乡镇债务的增加使得乡镇财政的风险进一步加大,乡镇财政风险是指乡镇财政收支矛盾加剧等因素所导致的财政资金损失的可能性,这种风险经过长期积累就可能由隐性矛盾转化为显性危害,从而影响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如重庆市潼南县共有31个乡镇,2005年31个乡镇全部负债,负债总额达到18706万元,负债额最高的双江镇达到2155万元,负债额最低的五桂镇为102万元,而且许多乡镇负债额达到该镇全年财政收入的5倍以上。西部地区乡镇债务的显性和隐性危害给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化解债务成了许多西部乡镇财政的首要任务。西部地区的乡镇可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突出重点,通过削减高息减债;划转债务降债;清收债权还债;剥离挂帐消债;压缩开支减债等方式,切实把乡镇债务降低到正常水平,乡镇经济才能步入良性的发展轨道。相关的理论工作者应对西部乡镇负债水平的状况调查清楚后,通过对比分析,然后借鉴发达地区和某些成熟的国际经济管理经验进行理论研究,再提出西部乡镇安全的负债阈值指标。与此同时,还应从政策、行政体制、管理监督机制等方面研究负债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以从源头上防止负债的持续扩大和恶性循环。
化解乡镇债务只是解决西部乡镇财政问题的一个前提,而不是终极目标,而且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各种因素错综复杂的交织在一起,因此对于西部地区乡镇财政问题的解决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运用哲学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思维,透过现象分析本质可以看出,并不是分税制、取消农业税是造成西部地区乡镇财政状况恶化的主要原因,这些地区乡镇财政问题出现的深层原因在于乡镇财政的自生能力弱化,从长远的发展眼光来看,只有培育和提高西部地区乡镇财政的自生能力,才能从根本上保证乡镇财政的正常运转和促进地方经济的持续发展,从而又好又快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因此,针对西部地区的现状,研究如何增强这些地区乡镇财政自生能力途径,改善这些地区长期存在的财政闲难状况,从而使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有强有力的财政支持就成了当前一项紧迫的任务。
三、西部乡镇财政自生能力构建的基本途径
(一)自生能力的经济学内涵
林毅夫曾提出了企业“自生能力”(viability)的概念,他用一个开放、自由和竞争市场中的企业预期利润率来定义自生能力一词。指的是在一个开放、竞争的市场中,一个有着正常管理的企业不需要任何外在扶持、保护就可以生存,并获得市场上可以接受的预期利润率。可见,“自生能力”强调的是不依赖外在的规则、制度保护而能够生存的能力。我们这里提出西部地区乡镇财政的自生能力,用意也在于定义乡镇不主要依赖外力就能够获得正常发展所需的财政收入的能力。如果一个乡镇在不主要依靠外力的情况下能实现财政的收支平衡、获得地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财政收入并满足乡镇财政的基本支出,那么这个乡镇的财政就是有自生能力的。从这个角度来看,目前我国西部地区许多乡镇财政是不具备自生能力的,因此,这是一个长远的奋斗目标,也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
(二)西部地区自生型乡镇财政构建主要内容和核心措施
1、在确保稳定的税源基础上积极扩大新税源。目前西部许多地区的乡镇经济发展速度缓慢,经济总量偏小,经济结构还未从根本上得到合理调整,传统农业仍占主导地位,工业化程度低,第三产业发展迟缓。经济的落后成了西部许多乡镇财政收入增长的主要障碍,因此,发展农村经济成了解决西部乡镇财政困难最为关键的因素。由于西部许多地区的主导产业仍是农业,因而增加财源比较合理的一个途径是在确保农业稳定发展的基础上有效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培育支柱产业以形成地方财政稳定的财源。在确保农业产业稳步提高的基础上,还应逐步调整地方的产业结构关系,发展和壮大工业企业,培植骨干纳税企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以优化地区产业结构,合理的产业结构才能带来地区经济良性可持续发展。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还要积极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的对立,在发展农村经济的基础上走农村城市化道路,实现城乡良性互动,逐步减少农村人口,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城镇人口,转变生产增长方式,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提高农村整体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西部地区而言,加快小城镇建设是比较合理的选择,小城镇建设可加速城市化步伐,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从而通过扩大内需增加税源。例如位于甘肃陇东的灵台县将小城镇建设作为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平台,以什字、朝那、独店、上良、邵寨为重点,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步伐。目前小城镇建设在如火如荼,蓬勃发展,每年开工建设项目40多项,投资3000多万元,建设面积4万多平方米。小城镇建设的迅速发展,不仅为招商引资、发展民营经济创造了良好的硬件环境,而且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通过大力发展乡镇经济不断培育新的财政收入增长点,形成互补型、成长型的财源,才能确保地方形成多源型的财源体系,西部地区乡镇财政收收入的增长才能有坚实的基础。
2、强化乡镇财政预算监督管理体系,优化乡镇财政体制等内控机制。西部地区乡镇财政收支矛盾的加剧固然有一定的外部因素,但是,一些地区在财政方面落后的管理水平也直接影响了乡镇财政的健康发展。例如,有的乡镇财政每年的年初预算形同虚设,甚至安排赤字预算,公用经费缺口严重,法制观念淡薄,不能依法理财;部分乡镇领导为搞政绩不顾自身财力,好大喜功,举债经营,超标准消费,使地方财政背上了沉重的负担。同时,在乡镇财政资金的管理中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截留上级财政资金,财政资金未纳入预算管理;财政支出挂帐或虚列预算支出;存在挤占、挪用、滞留专项资金情况;乡镇财政会计基础工作薄弱等。
因此,强化乡镇财政预算监督管理体系,提高乡镇财政人员业务素质和能力,优化乡镇财政体制等内控机制的重要性就充分凸显出来了。首先,应加强预算管理,科学编制预算。(1)财政预算编制要坚持“量人为出、量力而行”原则。要结合国家各项收费政策和本地的实际情况,合理预测本年的各项收入,编制好预算收入计划;同时,要大力压缩一般性财政支出,充分考虑财力的可能,实事求是编制好支出预算,努力提高预算的可行性,确保收支平衡。(2)坚持“结构优化”原则。收入预算要按照地方经济结构的实际状况和地方财力最大化的要求,本着积极、可行的原则编制;支出预算编制中要按照“存量优结构、增量调方向”的原则,整合财政资源,调整
支出结构,以促进地方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3)坚持“基础管理”原则。在预算编制中,具体预算项目的设置要结合预算管理和绩效评价的要求,在遵循统一分类的同时,进行细化编制,并提供真实、完整、准确的项目申报材料和测算依据,为施行财政资金绩效评价和加强预算监管奠定基础。(4)“硬化预算约束”原则。预算一经批准,不得随意调整,年中原则上不再追加。其次,要强化法制监督,确保预算的编制和实施严格依照法定程序进行。虽然目前我国尚缺少专门的财政监督法律或法规,但是乡镇人大代表可根据实际需要,充分发挥对本级财政收支的监督作用,以履行相应的职能。第三,要切实改善乡镇财政的内控制度,切实提高乡镇财‘政的管理水平。考虑到乡镇财政工作的重要性,因此,对财政人员的录用和考核要严格按照相应程序进行,不仅要求其要有过硬的技术本领,而且要较高的道德水准和较强的自律精神。要明确各级岗位人员的职责,管理人员与操作人员应严格分工,以防止越权操作。最后,要多管齐下遏制虚增收支的“空转”行为。“空转”行为是乡镇财政收支的“虚胖症”,必须要标本兼治,坚决遏制。在下达财政收入任务时,可改变惯用的“基数比例增长法”,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的确定收入任务,同时对财税部门的收入入库考核标准应侧重应收尽收,以有效的防止乡镇财政的空转行为发生。
3、自生型乡镇财政体系构建的制度供给和外部软环境。自生型乡镇财政体系的构建绝不意味着不需要任何外部因素,它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多个部门的支持。对广大西部地区而言,目前影响自生型乡镇财政体系构建的一个最大的障碍是乡镇财政自身的“造血”机制不健全,巨大的乡镇债务使西部乡镇的财政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在很短的时间内,这种局面很难改观。出现这种困境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制度方面的原因,1994年我国推行的分税制改革取得了相当的成绩,但是省以下政府间的分税制改革并没有具体展开。尤其越往下,各级政府间的事权越不明确,出现了“财权层层上移,事权层层下移”的现象,这就导致了资源和责任严重不匹配,地方乡镇因而面临着较大的财政压力。总之,现行乡镇财政体制与分税制的改革要求不对称,上下级财政之间的权责利冲突是现在乡镇财政问题出现的一个体制方面的重要因素。
要改变这种现状,首先要切实改变现有乡镇财政体制方面的一些弊端。要根据实际情况,明确各级政府之间的事权关系,进一步完善乡镇财政体制改革。在确保事权与财权相统一的前提下,根据各级政府的职能,重新明晰各级政府的权责,对于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基础设施等具有刚性性质的支出项目以及其它一些公共产品的供给,不应一概推到乡镇一级,要合理界定各级政府之间的供给责任,以争取实现西部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在此基础上,中央政府还应加大对西部乡镇基础设施的的转移支付的力度,并且要逐步完善转移支付的形式、方法,建立起以一般性转移支付为重点,以有条件转移支付相配合的完整的转移支付体系,不仅在基础设施的建设方面,还是在化解乡镇债务的危机方面,转移支付都有着不可替代的功能。
其次,要规范政府间的财政分配关系,应赋予乡镇政府相应的财政自。在我国的五级财政管理体系中,乡镇财政是最基层的一级,但在传统的县乡之间的“财政承包体制”中,乡政府不具有财政自,因而缺乏财力履行各项社会管理职能。税费改革改变了乡镇原有的财源结构和收入增长机制,税收收入将成为主体收入,但被上级政府集中过多。因此,若不打破地方各级政府现有财源格局并进行重新分配,加大乡镇政府在财政收入分配体制中的分享比例,乡镇财政尤其是经济欠发达的乡镇就会失去一级财政生存的财力基础,只能作为县财政的一个预算单位存在。针对现行乡镇财政体制的弊端,要从有利于规范县乡财政分配关系人手,改变传统的财政分配方式,按照“一级政府,一级财政”的原则,给予乡镇政府应有的财政自,充分调动乡镇政府当家理财的积极性,实行完整意义上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西部地区乡镇财政自生能力绝不会自己成长起来,其构建离不开合理制度的支撑。
因此,对于西部地区的乡镇而言,大力发展地方经济,稳定现有的财源并不断扩大新的财源,切实增加乡镇收入是培育乡镇财政自生能力的一个基础;同时,强化乡镇财政预算监督管理体系,优化乡镇财政体制等内控机制是自生型乡镇财政构建的一个重要保障;最后,合理的制度供给与良好的外部软环境是西部乡镇自生能力形成和发展所必须的外部条件。三者的有机结合,才能使西部地区乡镇财政自生能力的出现成为可能,并在实践中逐步发展并趋于完善。
参考文献:
[1]谭秋成,当前乡镇财政研究若干问题综述[J],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6(1):70―77。
[2]宋蕾,中同乡镇债务超5000亿元近40%县预算均呈赤字状态[N],第一财经日报,2006-09―14(4)。
[3]财政部科研所课题组,乡村政府债务化解对策研究[J].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2004(4):1―3。
[4]高宏德,中国乡镇政府债务问题研究[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9(4):45―49。
[5]李丽娜,薛华,后税费改革时代与乡镇财政收支矛盾研究[J],老区建设,2008(4):51―54。
[6]闫婧,取消农业税后乡镇财政增收问题的探讨[J],当代经济,2008(10):106―107。
[7]陈本凤.取消农业税后西部乡镇财政面临的困难与对策研究[J],农村经济,2007(12):60 ―62。
[8]灵台县人民政府网站,城镇建设[EB/OL],[2005-0107],http://WWW.1ingtai.gansu.gov.cn/new/Read―News.asp?NewslD=234。
关键词:乡镇;财政管理;对策探析
乡镇是基层政权组织,乡镇财政、财务管理工作的好坏,对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维护农村基层政权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财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乡镇财政、财务管理的状况备受社会关注,上级部门对乡镇财政、财务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但乡镇政府在财政、财务管理方面仍然存在有法不依、有令不行、有章不循等现象。如何从根本上解决乡镇财政收不抵支,负债运行的问题和困难,是每一个财政工作者必须思考和解答的课题。论文百事通笔者对此展开探讨。
一、乡镇财政管理存在的问题
1.财政预算约束不严格。从近年来审计反应的情况来看,乡镇在预算批复、调整及执行过程中仍存在违反《预算法》的行为。表现为预算编制不科学。实行“人员经费按标准,公用经费按定额,专项经费按实际”的方法,预算既不全也不细,操作性不强,资金分配不透明。乡镇其他收入未完全纳入预算,大量预算外资金的使用透明度不高,预算调整不规范。有些乡镇追加预算没有严格履行报同级人大审批的程序,超出预算部分脱离了同级人大的监督。
2.专项资金管理不到位。由于政府部门在支农项目管理上体制不顺,职能交叉,导致乡镇专项资金管理分散,情况不明。尤其是对项目多、资金量大的乡镇,未按规定对资金实行专项核算。大部分支出在经常性科目中核算,各项目之间互相调剂、挤占,很难有效进行监督管理和绩效评价。此外,对专项资金支出的监督突击性检查多,且对发现的问题没有具体的处罚和整改措施,使监督流于形式,致使乡镇普遍存在挤占、挪用专项资金和代管资金的情况。
3.财务管理机制不健全。乡镇政府机关财务管理模式五花八门。有的是财政所做账,有的是经管站做账,有的整个乡镇政府机关一套账,有的却多达四套账。乡镇财务人员的分工不科学。有些财政所长既是所长,还是会计兼出纳,有的乡镇一年做一次账,出纳成了事实上的兼职会计,内部管理控制基本失效;有些乡镇财务人员更换频繁,手续交接不清,造成财务管理混乱。
4.乡镇财政收支矛盾突出,负债现象严重。目前,大部分的乡镇在农村基金会、财政周转金、商业银行贷款等方面普遍存在数额大、沉积多、偿还难的沉重的债务负担。一是有的工程项目缺乏科学论证,没有因地制宜,没有可行性研究,结果一些企业效益不好、长期拖欠,资金收不回来;二是有的乡镇盲目搞建设,不根据本乡镇实力、财力、借钱上项目;三是个别乡镇机构臃肿、人员过多、入不敷出,靠借款来维持日常的费用开支。
二、乡镇财政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体制运行缺陷,没有约束机制。缺乏综合预算管理意识,预算管理不规范,预算约束力弱化,预算编制程序不到位,支出预算编制粗糙。
2.经济利益驱动,法制观念不强。财务收支活动不能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导致一些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
3.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内控制度不严密,监督机制不完善。目前许多乡镇没有制定规范性管理制度,缺乏制度约束。不少乡镇在财务收支审批程序、支出凭据的审核、财务人员岗位职责的履行等环节缺乏相应的制约机制,一些财会人员未能切实履行监督管理职责。
4.乡镇领导和财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乡镇领导和财务人员的素质普遍不高,缺乏培训教育,部分乡镇的财会人员岗位变换频繁,影响了工作开展。
5.个别部门对乡财信息化管理存在虎头蛇尾现象。个别部门未能继续对乡财信息化建设方面给予经济和人员的大力支持,后续管理不够。
三、加强乡镇财政管理的对策建议
随着经济的发展,基层财政职能日益强化,地位愈加重要,作用越来越大。要做好乡镇财政、财务管理工作,必须充分发挥乡镇在经济建设中的主战场作用,多管齐下,共同努力。
1.改革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推行“乡财县管”或“镇财县管”模式。按照公共财政的管理要求,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通过改革乡镇财政管理方式,实行“乡财县管乡用”或“镇财县管镇用”,进一步规范乡镇财政收支行为,强化财政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乡镇经济和社会事业持续、健康发展。(1)对实行“乡财县管”或“镇财县管”的乡镇,坚持“五不变”原则。一是预算管理权不变。乡镇财政所负责编制本级预算、决算草案和本级预算的调整方案,组织执行本级预算。二是资金的所有权和使用权不变原则。乡镇的资金所有权和使用权归各镇所有,县财政不集中、不平调。三是财务审批权不变原则。乡镇的财务审批程序按各乡镇目前实行的审批制度执行。四是独立核算主体不变原则。以乡镇为单位进行财务核算,结余归各乡镇所有。五是债权债务关系不变原则。乡镇的债权、债务仍由乡镇享有和承担。
(2)以乡镇为独立核算主体,实行“预算共编、账户统设、集中收付、采购统办、票据统管”的财政治理方式。一是预算共编。乡镇政府根据县级财政部门提出的具体指导意见编制本级预算草案并按程序报批。二是账户统设。统一开设乡镇财政收支账户,各乡镇财政所按县财政局的批复在镇金融机构开设“国库基本结算户”、“工资专户”、“非税收支专户”等财政银行专用账户,办理乡镇财政资金的收支业务。三是集中收付。即乡镇财政税收收入全部上解县级库,纳入预算管理,乡镇收取的所有非税收入全部直接缴入县财政专户,由县财政根据乡镇收入类别和科目,分别进行核算。支出由财政专户拨入乡镇财政收支账户,以年度预算为依据,按照先重点后一般原则进行分配。四是采购统办。即镇采购支出凡属集中采购范围的,由镇提出计划和申请,报县财政局审核后,交县政府采购办按有关规定统一办理,采购资金从“财政专户”直接拨付给县政府采购办或供应商。五是票据统管。即乡镇使用的财政票据,乡镇使用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等票据由镇会计核算所到县财政局领取,发给各预算单位使用,严格实行“限量领用、定期核销、票款同步、以票管收”的办法。新晨
2.完善制度、夯实基础。制度建设是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要完善乡镇财政、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制定乡镇预算管理、资产管理、专项资金收支管理、工程项目管理、负债资金收支管理等专项管理制度,特别是强化预算管理,严格预算约束。加强支出管理,严格支出审批程序和手续。加强债权债务管理,逐步化解现有债务等工作,规范理财行为。
3.加强乡镇财务人员队伍建设,规范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队伍建设是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的保证。要重视乡镇财务人员队伍的建设,人事部门在对乡镇财务人员调配时要将熟悉财务知识、精通业务、素质好的人员选拔到财务工作岗位上来;为财务人员自身学习,更新知识提供机会和机制,定期对财会人员进行业务培训,通过考试考核等不断提高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核算水平;明确会计、出纳岗位职责,建立互相制约机制,规范财务核算;严格执行财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保证财务人员相对稳定,不能随意变动。
4.建立健全监管体系,加大对违纪违规问题处理处罚力度。一是加大监督广度,加强新闻舆论监督,增加乡镇财政收支的透明度,把内部监督与公开曝光结合起来。二是加大监控的深度,加快建立健全乡镇领导离任交接制度,加强乡镇领导经济责任审计的结果运用,把监督与管理干部结合起来。三是纪检、监(检)察、财政、税收、审计等执法部门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合理分工、相互协调,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和制衡机制,对于监督检查出的违纪违规问题,严格按照《预算法》、《会计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处理处罚,对单位收缴违纪违规资金、罚款的同时,按规定追究有关当事人的个人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参考文献:
[1]殷金胜.浅论加强乡镇财政财务管理[J].当代经济,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