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企业实训的目的范文

企业实训的目的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实训的目的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企业实训的目的

第1篇:企业实训的目的范文

(一)平台的功能角色功能划分首页重要信息包括企业实训目的模块、实训相关的公告、实时新闻模块、管理规定模块、操作说明模块、师生互动模块、同学交流和使用者登录模块等元素。登录分为政府、企业人员、科研所技术人员、学校教师、学生和管理员五种权限。登录角色不同,具体操作控制权限也不同。

(二)政府角色功能政府宏观调控项目的,在协同创新项目管理平台中起着主导的作用。政府可以根据企业申请的实训项目并结合当前企业需求市场,通过委托科研机构得出的创新点报告来确定企业申请的实训项目是否具有可行性。即政府模块的功能:指定相关科研机构、提交企业实训需求报告、确认并下达实训项目。

(三)科研机构角色功能科研机构受政府的委托对实训项目进行科研公关,评价实训项目并提交项目创新点报告来判断项目的可行性,科研机构技术人员登录也可以对学生实训情况进行评论与交流。

(四)企业角色功能实训的目的是将大学生培养成社会上所需要的人才,即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企业直接与市场挂钩,可以提供市场资料,根据市场需求实训项目。企业的功能:管理实训项目、评价学生实训成果以及与学生进行实时交流。企业对实训项目的要准确提供项目标题、项目人员及所在单位、项目类型、实训总人数、小组人数、适合学生范围,实训周期和项目要求等,同时还需要提供详细的参考资源如相关网络学习资源、课件和课程视频等。企业人员(学生的指导教师)可以与实训学生进行实时跟踪交流,小组人员与指导教师的互动区别于小组内部之间的交流,师生交流多是指导和请教的成分。小组成员请教问题指定的是单个特定的教师,同时教师在解答学员的实训问题也针对特定学生。小组学员与指导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类似于网络上某聊天工具,两者之间是一对一的交流。

(五)教师角色功能教师登录可以管理实训项目、评价实训项目、跟踪学生实训情况及与学生进行实时交流。教师可以把大型实训项目进行分解,包括前期、中期和后期三个任务阶段。由于任何实训项目都需要团队协作,所以教师可以对申请实训的学生根据其学习能力等情况进行分组,有效地指导学生顺利完成实训项目。如果学生申请分组成功之后,教师可以在网络上对小组成员进行分配任务、确定任务完事时间、小组定期进行交流等。教师不仅可以与实训学生进行交流和评价,还可以对实训项目进行评价。首先,学校、企业和科研机构共有的一个功能是追加资源,三方针对一个实训项目所掌握的信息学习资源有所不同,能够对对方的需求做补充。学校是人才培养圣地,而企业和科研所是人才需要之地,三方之间对于项目的理解和资源的信息掌握都会有不同的地方,这样做的目的就能向协同创新方向迈进一步,完成学校企业科研所的三方融合,最终完善平台资源的建设,有效保证学生实训活动的顺利展开。其次,学校、企业和科研机构还有一个共同的功能,那就是对学生实训情况进行综合或阶段性的评价。而对的实训项目做出阶段性的评价和最终评价则是作为育人主体的学校,最终评判给每位学生一个实训分数,保证对学生实训情况的实时跟踪。这样就可以根据点评结果高效地指导下一次实训的进行,使其快速步入正轨。

(六)学生角色功能学生是进行项目实训的人员,首先需要申请实训项目,如果得到教师批准,即申请分组成功后,则可以真正进入实训,实训期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三个任务阶段。学生模块的功能:查看项目信息、申请项目进行实训以及与教师或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前期是准备工作,学生需要进行项目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计算机所需环境的配置,可以通过查看实训项目,下载共享的资源进行学习,填写前期实训日志并总结前期实训成果;中期是最关键的环节,跟随专业指导老师进行实训,完成进度,最后填写中期实训日志;后期代表实训基本完成,需要对整个实训过程进行总结,按时提交后期实训日志。最终学生需要提交一个项目综述报告,即对整个实训项目的一个综合评价。学生在实训期间,可以与小组学员或教师之间进行交流。小组学员的交流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激发小组成员的创造性思维,进而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从而有力地促进实训项目完成的工作效率。交流内容一般为实训项目相关知识的探讨研究。小组内部人员交流类似于论坛,只要组内一人信息帖,小组内其他所有成员都可以回帖进行信息的反馈,保证信息资源的及时交流与共享;而师生之间的交流则是一对一的。

(七)管理员角色功能项目管理员是具有权限最大的项目使用者,不仅可以对的实训项目进行增删查改管理,还可以对前台页面的动态实训新闻、公告等进行管理。

二、实际意义

第2篇:企业实训的目的范文

一、课程定位与实训条件

(一)课程定位本课程是在学生完成原教学计划中全部课程、临近毕业走上实际工作岗位前进行的实战训练的一门综合性的实践教学课程。该课程将企业实际会计工作的内容和形式引入课堂,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下,按照规范的流程处理企业各项会计事务,进行有效的会计监督和控制,正确地进行会计核算,实施必要的财务管理,合理地预测决策,照章纳税,及时对外提供各项财务会计信息,使学生进入真正的职业工作状态,履行其职业岗位责任,从而将学生在前期课程中学习的各项知识、方法和技能,按照企业实际会计工作岗位需求进行综合运用、融汇贯通,提升其综合职业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和后继发展能力,实现教学与实践的零距离对接。

(二)实训条件 为了体现实训课程工学结合特点,在设计课程内容、教学组织、教学方法和手段、实训条件建设等方面都体现了工学结合的特点。学院为了给本课程建设提供坚实和强大的支持,专门设立了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见图1)。该基地直接为本课程商业会计真实实训项目服务。本课程以该基地为支撑,实现了课程内商品流通企业会计实训项目“实训即工作、课堂即基地、学员即职员”工学结合的零距离。

根据真实企业会计各种岗位工作任务和职责的分析,业务流程的梳理与分析,会计岗位及工作领域确定,设计确定了本课程能力、素质和知识目标,选取了相关的内容进行实训。在本课程内,学生通过对不同行业和类型的企业进行模拟和真实项目会计核算,了解不同行业或企业的业务流程、会计核算流程;掌握不同行业或类型企业的会计核算;培养会计职业道德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形成能力、知识和素质在本课程内三位一体高度融合,充分满足学生毕业后就业岗位的需要。

二、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基本原则 根据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内容。企业会计实训是信息化专业的一门工学结合综合实践课程。其培养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是会计信息化专业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课程所面向的岗位和工作领域具有广泛性和可持续性。根据课程特点,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体现以下几点:(1)以行业为载体,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即单项基本技能实训先行,行业会计实训顺序来序化教学内容。(2)模拟实训与真实项目实训交替进行,深度融合。(3)体现创新的教学模式:工学交替、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和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4)体现创造性的学习方式。(5)体现科学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采用任务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6)体现科学的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技术、实物展示台、实物教具、虚拟企业、虚拟车间、虚拟实验和财会专业网站等。

(二)课程实训项目 课程内容分为三个实训项目:会计单项基本技能实训项目、制造业企业会计模拟实训项目和商品流通企业真实会计实训项目。

(1)会计单项基本技能实训项目先行,侧重会计基本技能的培养。一个任务对应一项基本技能,会计单项基本技能实训作为模拟实训和真实工作实践的基础,所有参加实训的学生统一时间先进行一周实训。共分6个任务:点钞验钞、会计数字书写、认识与填制原始凭证、填制与审核记账凭证、财簿登记、认识与编制简单报表。教学场地:会计手工实训室。

(2)制造业企业会计模拟项目实训混岗,侧重会计综合核算能力,培养全面性和综合性。模拟实训要求学生对一个制造业企业的全盘账务进行全面核算和处理,每一个学生要完成全部岗位任务的处理。模拟实训内容全面,涉及具体会计准则多。除了金融工具和企业合并等少数复杂和较难的账务处理外,基本涉及到所有类型业务的账务处理。共分5类16个任务进行3周实训。教学场地:手工电算一体化实训室。

(3)商品流通企业会计真实项目实训分岗、轮岗,侧重真实会计岗位工作综合能力的培养。学院建设了专门为会计专业生产性实训服务的生产性实训基地。超市员工全部来自会计专业学生,由会计专业老师指导进行经营活动,全面真实锻炼学生商务经营以及会计处理能力。超市共设置岗位14个,除超市经理一职由教师担任外,其它13个岗位为:收银、仓管、理货、采购、出纳、制单、记账、复核、报表、会计主管、统计、档案管理、纳税申报全部由学生担任。13个岗位分为四大类:收银部、会计部;采购部;仓管部。每类岗位每个学生实训一周,共四周。在一周内,每个学生分别轮岗该类不同岗位。不同周,学生分别轮训不同类别的岗位。生产性工作实训共分15个任务,13个岗位分别对应13个任务;另外,为增强学生的商务能力,增加了两个任务:了解商业企业行业和认识企业设立注册登记程序与内容。教学场地: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4)模拟实训与真实工作实训分组交替进行。这一项目共4周。由1个班的学生先一起完成1周单项基本实训后分成2个大组。2组分别进入制造业企业模拟会计实训和商品流通企业真实会计实训同时完成。每个大组完成实训项目后交替进入另一个项目进行实训。

三、教学过程组织

(一)教学组织 教学组织充分考虑课程建设目标、学生能力培养目标和教学资源的支持。如表1:

(二)教学过程设计 按照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如表2。

四、教学特点与课程作用

(一)教学特点 一是以真实工作过程序化每个项目的教学内容。企业会计实训是会计信息化专业一门主要综合实训课程,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必须与企业实践紧密结合。以企业会计核算与管理的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学生能够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二是以生产性教学企业为背景,最大化融合真实项目组织教学内容。为了实现构建课堂与合作企业实习基地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学校专业建设了由学生经营的教学企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根据岗位能力的要求,以真实的任务为驱动,将课堂与实习地点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突出体现深度融合。三是真实项目与模拟项目深度融合,重点突出培养学生会计专业技能。本实训的直接内容来源有两个: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以及校外实训基地(包括事务所)真实项目和由课程开发团队开发的模拟项目。模拟项目和真实项目对教学而言各有优缺点,目前还难以互相完全替代。如,模拟项目是由真实项目经过加工整理而来的,具有系统性、综合性、完整性、稳定性、重复性等特点,但也有滞后性、职业氛围不强等缺点;而真实项目具有职业环境真实,项目具体,程序明确,工作过程清晰,但也有偶然性、非持续性、不全面、不可重复等缺点。将真实项目与模拟项目深度融合,可以克服单一项目实施缺点,扬长避短,达到最佳的内容组织效果。这种融合有两个方面:(1)模拟项目来源于真实项目经加工整理而成,并根据实务发展持续更新,模拟项目本身就是与真实项目深度融合的结果;(2)本课程实训过程中,根据真实项目与模拟项目的特点,模拟项目作为全体学生均要完成的任务,包含全面系统完整的项目内容;而真实项目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不定时不定人组织项目小组完成单一项目,项目的内容具有特定性、单一性和随机性。模拟项目与真实项目交替进行,以满足真实项目需要调整模拟项目实施的进度与时间。四是商务经营管理与项目实训深度融合,全面提升学生商务经营能力。在模拟项目内专门设置了企业管理的内容。根据实训的表现及往届毕业生的调查,主要在于对企业的治理结构、组织架构、业务范围和流程,岗位核算流程了解不够而导致会计处理失误或无所适从。因此,本课程在内容选取上将“行业特点、企业的治理结构、组织架构、业务范围和流程,岗位核算流程”作为一个重点内容。在组织该内容时,根据重要性及真实工作过程的考虑,将它设置为每个项目的基础任务。在生产性教学企业进行真实项目实训时,还专门设置了任务“认识新企业设立与登记”。并将会计工作岗位与超市其它经营管理岗位融为一体,以体现真实工作环境为背景,达到更有效培养学生会计职业道德、技能和知识素养的目标,全面提升学生的商务经营能力。

根据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及本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学习本课程的学生首次就业目标为助理会计,但同时本课程提供学生在未来1~3年可持续发展岗位――主管会计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素质。

高职会计信息化专业学生大多在企事业单位特别是中小型企业从事出纳、会计、审计和记账等岗位的工作。这些岗位可以概括成两类岗位,即助理会计岗位和会计主管岗位。本实训课程的工作领域涉及到这两类岗位的工作领域。培养的能力和思维不仅着眼于助理会计人员进行会计核算的需要,同时还考虑到学生岗位晋升和继续深造的需要,即培养学生能够从事比较复杂的会计业务处理和企业商务管理方面的能力和自我学习的能力。

(二)课程作用 首先,本课程所培养的能力对会计信息化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起重要支撑作用。会计信息化专业职业核心能力包括:会计核算能力、ERP应用能力、财务报告分析能力、财务管理能力。而企业会计核算能力、财务报告编制与分析能力和基础财务管理能力是企业会计实训课程所培养的。其次,本课程所培养的素质对会计信息化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起重要支撑作用。再次,实现了真正工学结合和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与创业能力。本课程为学生搭建一个真实的综合性实训平台,真正实现“工学交替”和“教、学、做”一体化,实践教学提供一个全真的教学环境,真正实现项目教学、任务驱动和“教、学、做”一体化。有了超市的支撑,“工学交替”落到了实处,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创业能力。本课程的建设,打破了传统的实训教学模式,使实践教学工作得以在全真的企业环境下进行,能大大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学生在真实企业实习能全面了解企业的各项经营运作,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实现实践教学与企业岗位要求的零对接,从而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企业会计实训课程是高职类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重中之重,也是高职教育的特色所在,其教学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学生专业实践技能的培养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从而决定了学校能否向社会输送出高素质的技能型会计人才。基于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企业会计实训课程的设计和教学实践正是为了此目的。当然继续教学实践改革并走向深入,还要解决实训内容与真实的工作如何更完美的融合,进一步理顺工作的随机性、不可重复性与教学的需要、学生整体能力提高的关系,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岗位设置、工作量的大小、不同工作岗位不同能力的需求与学生需要培养的工作能力如何更相一致。目前采取交替轮岗、完善岗位设置与能力匹配、工作量任务与实训内容融合等方式;同时进行真实项目实训,也坚持模拟项目实训,使模拟项目的全面性、综合性与真实项目的真实性起到互补的作用,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第3篇:企业实训的目的范文

关键词:艺术设计实训质量保证

1、实训形式

建立一系列高水平的校内校外实训基地是实施艺术设计实践教学的重要基础,以“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进行校内外实训,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训操作,学校学习与企业实践的“零距离”教学。围绕专业的教学与实训需要,建设有基础课程实训工作室与核心课程实训工作室。在建立校内系列专业实训室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办学模式,形成实验与实训、基础与专业、校内与校外梯次布局、相互衔接的实训基地,构筑“校内校外相互补充”教学的合理体系。

(1)建设校内工作室的实训体系

按照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加强实训教学环境建设,实验室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应作为重点工作列入学校工作计划,有步骤、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实施建设与专业配套的艺术设计工作室群。实训的教学内容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企业的实际项目进行,让企业参与指导学校专业建设和实训课程开发。学校定期派教师或实训管理人员到企业了解最新技术信息和提供技术服务,形成实验与实训、基础与专业、校内与校外梯次布局,相互衔接的实训基地,构筑“校内校外相互补充”的合理教学体系,为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提供坚实的保障。

(2)走出校园入企业

学校培养学生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企业提供适用人才,让学生在校期间结合学习直接到社会企业进行实训,积极向企业学习与交流,使教学活动与企业生产活动完全结合起来,达到最佳教学目的。另一方面,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等新科技方法首先是在社会企业中得到应用的,让学生直接面对社会企业生产前沿,能第一时间能学习到新的东西。

(3)邀请企业进入学校建立研发机构

院校邀请企业把其事务所或研发中心(机构)入驻院校能使教学课程结合企业产品开发项目进行,学生实训可直接受企业派出人员和教师的具体指导,实训条件以学校工作室为主。院校与行业、企业在合作的基础上可联合进行课程开发、实训教材开发,使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共建共享,形成科学的分配和管理,以及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通过这一系列专业配套校内、校外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能保证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需要,同时密切了校企合作关系,促进产学结合,为全面培养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质量保证和走上社会后的就业起到重要作用。

2、制定可操作的规章制度

(1)实训目的、目标

实训教学的目的是用科学的方法培养社会、企业所需要的熟悉职业生产实践的应用人才。根据高职高专艺术设计教育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结合教学大纲和企业要求的实际,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高职业技能,为日后学生进入社会就业服务;实训目标是使学习知识技能与企业工作实际和要求的“零距离”。

实训目标:一是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现代企业生产的技术、技能。

二是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熟悉社会企业生产、经营的基本知识。

三是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了解企业生产规律。

四是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为以后就业做好必要的准备。

(2)实训项目、科目

艺术设计专业种类繁多,实训项目各异,但总体而言应包括下列三种实训项目:

一专业基础技能实训(针对专业技能要求设定)

二是模拟企业产品研发程序、生产过程实训(选择典型或一般性产品开发设计程序)

三参与企业产品开发生产实训(直接参与企业产品开发、生产过程)

实训项目模块化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训课程教学应以本专业总的培养目标为主线,以专业课程群为基础,以项目模块的方式开展。即以学生完成某个具体综合项目为目标,将完成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划分成几大类,每一门专业课程必须解决相对应的某一类问题,具体以实际生产“课题”为规定。

实训项目的主题式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训课程应以主题为中轴,围绕实训教学主题而展开,在系统论、学习理论与教学论引导下,以实训教学主题为枢纽,在系统内诸要素之间彼此联系、相互作用与协调运行中,驱动师生围绕主题互动。

在实训科目上应有两个原则:一是实训科目内容必须涵盖专业关键技能点的应知、应会训练;二是实训科目随实际实训项目课题灵活调整设定。

(3)实训内容规定

一是掌握基本专业工作方式、方法;

二是掌握基本专业技能;

三是掌握本专业的基本工作程序;

四是对本专业生产加工做到应知、应会。

(4)实训管理方式

为了保证实训教学质量,实训的管理方式上实行二级管理,总体由学院统一调控,但各学科实行系主任负责制,由系主任总体负责,各工作室配备相应的专业教师与实训管理指导人员。工作室人员队伍包括:从事工作室工作的教师、研究人员、工程及实验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工人。并配有工作室一整套的管理规章制度,各工作内容的工作室应分别根据实际情况,由具体负责人和有经验的工作人员共同制定严格、相应的规章制度,并定人、定时与随时检查执行情况,确保实训教学质量得以实施。

对工作室的仪器设备、材料、低值耐用品等技术物资按工作室的有关规章制度进行管理。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工作室评估标准和国家有关部门颁发的重点实验室评估标准,除按要求进行定期评估、定期检查,对存在的问题要及时进行整改。

各实训工作室由实训教辅专人负责日常管理,任课教师参与和协助管理。

除此以外,在学生入企业实训管理上,学校与企业签订实训合同约定权力与义务。实训企业必须制定实训培养计划、安排企业导师、落实项目内容,项目内容主要根据学生的实践制定实训课题与内容,采用“项目制”与“主题制”,使学生能得到实质性训练。实训中采用项目管理和技术双导师制,日常管理由带队教师主要负责,企业人员协助的方式进行,确保学生在外的实习质量。

(5)管理人员职责

实训工作室实行主任负责制。工作室人员队伍包括:从事工作室工作的教师、研究人员、工程及实验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工人。工作室工作人员与教师、管理干部一样是学院教学、科研的基本力量。工作室工作人员要有明确的职责分工和岗位职责,遵守法规制度,爱岗敬业,钻研业务,团结协作,积极完成各项基本任务。负责实训课教学的教师和实训技术人员,必须熟悉工作室的各种设备和工具的功能,具备正确与熟练的操作技能及维护方式,并具体负责对工具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每次课前应依据实验指导书,结合实情,认真备课。

为保证实训教学的质量,根据工作室的岗位职责,定期对工作室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成绩进行检查考核。对工作室工作做出显著成绩的人员予以表扬和奖励,按学院规定评选先进集体和个人,对不遵守安全规程造成损失和对工作不负责任的人员按学院规定给予处理,工作室严格遵守国家的有关法规和制度,定期检查防火、防盗、防爆、防事故等方面的安全措施,确保实训教学的安全与质量。

3、实训教学质量控制

教学计划和课程内容是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因此实训教学改革具体体现是实训教学内容的改革。实训教学要体现应用性和适度性,强化针对性、实用性和先进性。在对实训教学质量的控制上采用三段制教学模式。首先是实训前的准备工作安排,指导教师精心编制实验指导书、实训指导书,认真制定实验、实训计划表。其次是在实训中间阶段做好实训的教学与辅导工作,用单独辅导与实训抽查等结合的办法来实施教学。最后,在实训结束后,提交学生实验、实训报告与成绩。不仅保证实训教学的质量也为今后的实训教学提供资料。

(1)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开展教学的依据。在教学大纲中要根据学科发展方向和明确实训教学课程的目的、任务及要求,各门实训课程都应有规范化的教学大纲和明确具体的质量标准,大纲的内容必须清楚课程的定位和实训的目标、课程内容和基本要求。

(2)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是为了科学进行实训活动秩序、步骤进程的规划,实训教学的计划必须根据《实训、实习的教学大纲》和实际实训科目,对具体的时间、空间进行合理的专业教学规划,使实训教学做到主题明确,有步骤的进行。

(3)教案

课前教师认真钻研本课程的要求、教材、教参与分析学生情况,在头脑里形成明确的教学目标要求、教学重难点、教学思路、教学环节和方法的表现形式,预先设计好教学方案,认真填写好教案。教案编写应体现根据实训内容、形式要求等进行科学的准备。教案是否实用、是否符合实训教学实际与突出主题性,是否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是对教学质量控制与评定的一个重要指标。切实防止实训教学形式和内容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以控制好教学质量。

(4)实训地点与时间确定

根据专业课程大纲的实训要求,认真确定具体的实训地点与实训时间。实训地点的选择应该本着切合实训目的,舍远求近,方便管理和合理节约为原则,同时要符合专业基本技能训练和专业训练教学大纲要求,分为校内实训与校外的实训,校外实训学生要充分考虑好交通的方便性与基本的住宿、生活条件,实训时间确定应按实训内容、形式、课程、目的等灵活科学的进行安排。

(5)实训地点场地要求:

地点场地安排应有符合实训技术要求的房舍设施及环境,要有足够数量、配套的仪器设备。除在企业工厂车间进行实训外,建立一定数量的模拟企业实际环境的实训工作室或生产型实训车间,实行教室与实训工作室或车间的一体化,模拟企业生产、管理环境的实际进行课堂教学,使其课堂教学能与现场实际操作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实训教学场地的“全真化”。

(6)实训时间要求

实训时间根据专业课程与大纲的课程要求,合理安排学生实训的内容与时间比例,并制定详细的实习专业课题所需的时间计划进度表,确保实训时间的正常开展。

(7)阶段检查与跟踪

建立有效的实训教学质量保证和实训监控体系,对提高实训教学质量,保证实训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规范实训教学管理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可以为学院对实训教学工作的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在实训中,根据实训要求应做到实训初期、中期、后期个阶段检查与跟踪。

做好阶段检查与整个过程的跟踪。认真落实实训教学质量保证监控体系,是保证实训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手段,也是实训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训教学质量的监控过程同时也是研究实训教学质量如何提高的过程。在整个实训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的过程中,应实行“教师评教、学生评教、教师评学”。

①、根据《听课评课制度》,制定听评课计划。系领导及教研室主任、教师经常性地深入课堂(含实验实训场地)听课,开展“教师评教”活动,及时了解和掌握教学情况,不仅能有效地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而且促进了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②、在学生进行实训过程中,建立分阶段检查制度,并做好相关的记录。通过检查与跟踪把握学生实训的主题方向,掌握学生实训的进展状况。细心指导学生,认真做好学生考核工作,确保学生在实习、实训过程中提高专业技能。

4、实训教学服务与管理

为更好的保证实训教学的服务与管理,除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外,还应辅以表格法、观察法、询问法等来进一步完善实训的教学服务与管理。

其中,表格法具有在实训前规划的功能、在实训中的管理功能、实训后的档案功能。是指利用简明特点的表格方法来分析学生实训的时间与课程类型,确保学生得到全面的实训技能。指导教师在实训前,也利用表格法安排工作计划,使实习顺利进行。实习结束后,利用表格法可使各实训教学文件完整归档,为以后的实训教学总结做好循环性的质量保障。除此以外,还可利用表格法对工作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根据实训活动基本要求和规律制定各种常规表,如:质控进度、评估表以及根据实际实训项目要求制定相应的各种质控表等是实训教学管理中最简便、有效的方法之一。

观察法是在学生实训的过程中,认真观察学生实训的动作规范、操作技巧等,通过观察的方法分析与了解学生在实习中常出现的问题,有问题做到及时解决。运用观察法可以客观地了解和掌握学生在实训中的实际情况,以便及时和正确对学生调整实施“因材施教”与“对症下药”的教学活动。通过观察法还可发现,反映在管理和相应软硬件等设施的不足与漏洞,以便及时调整和完善。

第4篇:企业实训的目的范文

关键词:工程教育;实训模式;工程应用型人才

作者简介:覃庆伟(1969-),男,广西藤县人,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高级工程师;覃毅(1974-),男,四川遂宁人,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工程师。(广东 广州 510225)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省高教厅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特色专业建设(项目编号:k1111895)、广东省高教厅网络工程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项目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6-0159-02

中国的经济快速增长,需要大量的工程技术人才。高校每年有600多万毕业生,有许多学生找不到工作,而企业却抱怨招不到适用的人才;学生对社会上资费不菲的考证技能培训趋之若鹜,却对高校开设的课程兴趣不高。这种反差说明,传统的高校课程设置和培养模式与市场对人才技能的要求脱节,造成学生工程实操能力不强。为解决这一矛盾,国际工程教育合作组织于2004年制定了CDIO工程教育标准,我国教育部也于2010年6月实施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两者都强调通过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工程师,以满足社会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各类高素质工程人才的需求。但是在操作层面,校企合作谈何容易。一是由于竞争剧烈,为降低培训成本,企业都希望招聘到具有一定工程能力又掌握行业主流技术、能胜任团队工作的员工。但是按照传统的高校体制及人才培养模式,难以让学生掌握自成体系又不过时落后的专业知识;况且学校也无法提供类似企业的软、硬件环境和真实的工程项目,工程能力的培养难以落到实处。二是考虑到工程项目的工期、质量、场地设备成本及售后服务等多方面的因素,尤其是出于对核心技术及客户资料保密考虑,企业无法接纳大量的学生系统地进行工程项目的实践。

一、工程实训模式改革探讨

在探讨工程实训之前,首先要明确工程项目与传统教学科研案例的根本区别在于:工程项目是按照工业标准、技术规范及市场需求设计、制造出产品,强调产品的服务理念及成本控制意识,要求产品性价比高、在市场上有竞争力;而传统教学科研案例仅是原理验证或过程演示,只是说明某种技术而已,根本没有产品的概念,自然就不用关心技术落后与否,容易让学生毕业时感觉在大学没有学到实用的知识。这就要求在推行工程教育时,需要创新校企合作思路,改革实训模式——通过校企合作,利用企业真实的工程项目,培训教师而不是学生;然后在校内搭建类似企业软硬件环境,建立相应的工程实训体系,通过教师对学生进行工程项目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以满足企业需求。

为此,需要按照工程能力的要求对教学要素进行系统规划与设计,对包括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计划、教学方法、教材选择、实践教学体系与内容、实训室建设等诸多方面进行配套改革;需要按照工程理念,构建提供教学实训内容和环境支持的“工程实训平台”,并引入工程建设中的监理机制,配套建设“实训管理平台”,为保证实训质量提供监控手段。

1.工程实训平台建设

实训平台的建设目的是建设、管理大量的实训体系资源,为实训教学提供环境、过程支持和实训内容。平台建设包括类似企业的真实软硬件环境搭建和实训资源建设两大内容。前者提供环境支持,后者为工程教育提供实训内容和过程支持,为实训平台建设的重点。

按照学科的教学规律,实训过程可分为三个循序渐进阶段:工程知识学习阶段;工程技术训练阶段;工程项目实训阶段。各阶段对平台建设的要求分别为:

(1)工程知识学习阶段:目的是在工程技术训练前学习相关工程知识,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明确各部分知识在整个体系中的位置及作用,掌握各部分知识的难点、重点。为此需按学科专业方向建设包括课程体系、教学大纲、学习资料、难点重点训练案例、测试及考试题库,以及能将所学知识有机联系起来的综合实例资料及参考设计等。

(2)工程技术训练阶段:目的是在学习工程知识的基础上,通过独立完成小型项目开发,训练工程项目开发所用技术,掌握开发工具的使用方法及技巧;熟悉技术标准细节,熟悉工程项目的设计、开发方法,以此来培养工程技术能力。为此需要建设按照不同课程、不同方向、不同技术实现的小型项目,收集、整理项目开发技术规范,编写开发文档、参考资料、标准手册等,为进行真实工程项目开发打下基础。

(3)工程项目实训阶段:目的是通过真实工程项目的开发,让学生学会市场调研方法、学会编写市场需求分析报告;学会查阅相应的工业标准及产品性能、技术要求,熟悉项目开发所用的技术、手段与方法;熟悉项目开发流程,理解项目管理的基本理念,锻炼团队的协作能力,从而积累项目开发经验,培养工程素质和能力;掌握项目开发的主流技术,拉近与用人需求的距离。为此,需要导入不同业务背景的真实工程项目,按工程理念和产品要求进行项目的需求整理、开发流程整理、开发用例整理、开发文档整理,实现方法、技术的对比整理,以便在学生独立完成所负责的分项目后进行参考、对照,发现、改进不足,也便于教师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进行参考查阅。实训平台的使用可分为课程实训和工程项目实训两个层次。

课程实训层次主要是针对课程体系中的各门课程,实现对课程教学资源的系统化管理及案例教学过程的管理,学生通过查看课程的教学大纲、章节的主要内容、课程的重点难点、多媒体课件等进行课程的学习,通过完成教师分配的作业、练习案例、实验操作、课程设计等任务,掌握课程知识,训练工程技术。可见,课程实训层次涵盖了工程知识学习和工程技术训练两个阶段,对这两个阶段的平台建设有明确且具体的要求。

工程项目实训层次主要是针对学生的学科专业,实现工程知识及技术的系统集成。要求按照行业的相关技术标准,实现对项目开发过程的全程管理及监控;参照企业实际项目管理过程,按需求分析、规划设计、开发建设、项目调试、验收总结五个阶段进行管理。学生可以通过平台了解项目团队的成员情况、项目开发计划、各阶段需完成的任务、小组成员的任务完成情况,并提交工作日报、项目会议纪要、项目调试结果、项目总结及实训调查等文档;教师可以通过平台进行项目、人员分组,开发设计计划,并按阶段开放项目资源,审阅工作日报及各项目组会议纪要,审阅设计方案,上传个性化学习资料、调查问卷,查看各项目组完成情况及修改情况等。

实训平台的建设是动态的,必须定时更新知识体系及工程项目内容,以跟上工程技术的发展步伐,确保培养出的学生能掌握主流技术,满足岗位技能需求。

2.实训管理平台建设

为确保实训平台在工程教育中的使用效果,达到大规模培养工程人才的目的,有必要引进工程项目建设中的监理机制,建设相应的管理平台,为实训提供质量监控手段。为此,需要教师通过校企合作,参与工程项目开发,再通过研究及教学实践,总结、提炼出一套实训教学的教学方法及管理文档,具体包括《实训教学安排》、《教师实训手册》、《实训教学方法》、《学生实训跟踪表》、《实训要求及管理办法》、《实训反馈表》、《实训考评办法》等一系列教学支持文件,以统一实训教学方法,规范实训教学考评及学生能力鉴定标准,为实训质量提供监控和保证手段。

二、实训模式的应用

为了达到实训目的,需要把四年大学教育纳入整个实训体系来通盘考虑。建议采用“3+1”教学模式,在前3年进行基础理论、专业基础及专业课程的教学,进行课程实训层次的工程技术训练,并且在大二第二学期结束前引入导师制,让学生在导师指导下结合自己的兴趣有针对性地选修专业课程;在最后1年采用项目实训与毕业设计相结合的方式,学生用近一年的时间进行实际工程项目开发训练,使学生到毕业时能基本掌握行业主流技术,并积累相关工作经验,以满足用人单位的岗位技能要求。

1.教学组织

课程实训层次:在前3年的基础理论及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按课程来组织实施。

工程项目实训层次:在大三的暑假里,学生进行市场调研编写需求分析,提出项目实训方向申请。实训分为基础知识测试、实训前专业培训、项目实训、实训总结四个阶段,项目实训流程及阶段内容见图1。每个阶段要求学生提交相关文档,以对学生进行阶段考核。

2.教学管理

在项目实训阶段,整体仿照公司模式进行管理,学生以项目组的形式进行学习和开发训练。指导教师作为项目经理,指导学生进行项目开发,要求学生把每日项目完成情况以及遇到的问题以项目日报的形式进行总结提交,由指导教师批阅并给出指导意见。项目按需要划分项目小组,每小组设有组长,负责本组项目实施,并协助教师帮助解决学生项目开发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简单问题。每位组员定期轮流担任组长,以锻炼其项目管理能力;每日、每周组长召集小组成员认真总结研究当日、当周出现的问题,集体讨论、确定解决方案,采取措施,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以锻炼团队协作能力。

3.师资培养

实训模式改革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为解决教师普遍缺乏工程经验这一迫切问题,可以考虑采取“走出去”和“引进来”两种方式,“走出去”就是学校直接派教师到相关企业锻炼一段时间,参与整个工程项目的开发;“引进来”就是直接从企业招聘具有高学历、高职称的工程技术人员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教师工程能力的提高,可以促进教师对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设置、课程内容等改革的思考,为大规模工程教育的开展提供保障。

三、总结与展望

进行实训模式改革,通过校企合作,以现实的工程项目培训教师;在高校内搭建类似企业的软硬件环境,再由教师对学生进行工程项目开发能力的训练,是解决学生大规模工程实践的切实可行的办法和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顾佩华,沈民奋,李升平,等.从CDIO到EIP-CDIO——汕头大学工程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1):12-20.

第5篇:企业实训的目的范文

关键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人才培养;软件工程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8-0024-03

一、引言

软件工程是一个新兴专业,主要目标是培养工程型、应用型的专业软件人才。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软件工程专业的建设也面临着全新考验。软件工程建设重在实践,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中才能提升学生的技术和技能,为社会提供适用的专业软件人才。本文结合近年来我院软件工程专业的建设实践,探讨校企融合下应用型软件工程实践教育模式的改革,旨在培养具有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很好地适应市场需要的高素质软件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

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模式

软件工程专业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为基础,强调软件开发的工程性,要求学生在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熟练掌握从事软件需求分析、软件设计、软件测试、软件维护和软件项目管理等工作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突出对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1],使学生成为能够从事软件开发、测试、维护和软件项目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

1.强调专业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通过高校、企业双方的合作融合,引入实训机制,形成以“3+1”模式为框架、产学一体化为特色的应用型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平台,并把在企业培养的1年时间分散在学生大学四年的学习过程中,使学生能不断接触软件行业与企业[2],循序渐进,逐步加深学生对行业的认识与理解。

2.目的是形成“工程化教学―课程实验教学―基地实习实训―真实项目开发”的培养过程,建立“课程实践―项目实训―项目开发”的教学、实训模式,引导学生树立系统、科学的工程项目概念。

3.由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研究制订实践教学方案、共同实施,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能很快适应软件企业的要求[3]。

4.每学年根据教学计划以及教学实施的具体情况,在大一至大三期间,请合作企业选派资深工程师来校开设相关技术讲座,并选择部分专业课程由合作企业选派师资负责课程实践教学、实训的具体实施,学生在大四的时候再集中到合作企业进行强化训练。该专业学生4学年期间的实践活动简表如下表1。

通过改革软件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结合“3+1”合作模式,借助企业的平台,按学期逐步推进、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锻炼学生适应社会的需要,使学生能不断接触软件行业与企业,使其观念及早融入社会,循序渐进地加深学生对软件行业的认识与理解[4],逐步形成“课程实践―项目实训―项目开发”的教学、实训模式。

三、实训体系构建

通过高校、企业双方合作融合,将实训引入软件工程专业的本科教学中,探索校企融合下应用型软件工程教育模式的改革。以JAVA专业实训为例,我们的实训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适应软件企业的要求。在企业项目经理和学院教师的共同带领下,通过实训中的具体项目,将原来分散的专业知识系统化,把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贯穿于学生理论知识学习的始终[5],使学生获得综合性应用锻炼,进一步了解标准软件开发过程与规范,掌握软件开发的基本技能,锻炼其团队协作精神。

1.实训内容和阶段。我们的实训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个阶段的校内专业实训为基础实训,一般以基础性的、业务简单的项目为案例,训练重点放在编码实现上。第二个阶段的企业工程实践为大中型项目实训,一般由合作企业从其案例库中选择其之前实践过的真实项目作为案例,内容涵盖一个软件项目开发的整个生命周期,目的是通过项目的强化训练过程,提升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础技术,熟悉企业级的运行环境和框架。两个阶段的实训都贯穿软件项目开发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项目管理、需求分析、技术储备、系统设计、编码、测试、提交、项目评审等阶段,但第一个阶段侧重于技术储备,体验软件项目的开发过程,培养学生掌握软件项目的调试方法和技术[6]。以JAVA实训为例,在技术储备阶段,第二个阶段侧重于项目的开发流程和各类项目文档,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了解行业前沿应用状况和项目开发的业务流程和知识,提高学生的表达、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进而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具体实训的内容和阶段如下图1所示。

通过项目的实战训练过程,提升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础技术,熟悉企业级的运行环境和框架。通过完成案例项目的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集成、测试和项目评审过程的实践,了解软件项目的开发流程和规范。

2.实训目标。我们的实训目标按阶段的不同,具体内容也有所区别,要求学生实现的分段目标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1)第一个阶段的校内短期实训:该阶段属于基础实训,在实训过程中引入单元测试技术、软件工程、质量管理和ISO体系概念,让学生了解到企业软件开发对质量的要求和管理方法,提高学员对自己编写的软件的测试和调试能力,修正和增强学员对软件测试和质量的意识。在实训过程中引入新的Web标准、HTML5、CSS3、Canva、SVG等,为学生将来进入互联网或移动开发领域,进行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等的技术储备。以JAVA实训为例,该阶段的实训目标如下表2所示。

(2)第二个阶段的企业工程实践:该阶段为大中型项目实训,在大三第二学期校内短期的基础实训、学生技术发展规划的基础上,按照Java方向、Android和PHP前端开发三个不同的专业方向,在合作企业实训基地分组进行项目实训。期间结合加强项目训练和创新创业指导,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团队精神;以及如何把个人价值观和公司的价值观进行有效的衔接。以JAVA实训为例,该阶段的实训目标如表3所示。

3.预期成效分析。通过校企融合,借助于校企合作平台,探索应用型软件工程实践教育教学模式:一是能使学生获得实践经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二是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与企业接触机会,创造就业机会[7],扩大学生的就业渠道;三是可以为高校双师型教师的成长提供平台和环境。

(1)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有关统计信息表明:我国软件专业毕业生,无论是本科软件工程专业,还是高职软件专业,其就业率和专业对口率都不是很高;另一方面,企业又普遍反映找不到合适的软件人才。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两难”局面[8],纠其原因在于目前高校软件专业的培养与企业对软件人才的需求不对称,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无法紧跟市场,实践动手能力方面相对较弱,与企业直接顶岗的要求存在比较大的差距。校企合作模式,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2)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扩大学生的就业渠道。软件工程的发展与信息社会的发展和需求是息息相关的,而目前高校该专业的教育模式仍然集中于过多过泛的基础教育,教学方式仍然沿袭以理论讲授为主的模式,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理论能力失衡[8]。因此,我们通过校企融合,整合优化培养方案,围绕培养目标,深化软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从第二学年开始,每个学年度请合作企业的资深工程师为同学们进行实践训练,通过实训,使同学们逐步对大型软件的开发流程和方法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体验软件开发的工作氛围,逐渐树立基本的职业观念,以便到毕业时,能很好地适应软件开发相关技术岗位,提升就业能力,创造就业机会,扩大学生的就业渠道。

(3)培养“双师型”教师。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选派部分教师到企业参与相关项目开发实践,培养教师的“双师”素质,提升教师的工程经历和软件项目设计、开发经验,了解大中型软件项目设计开发过程,提高教师实际工程研发能力,为双师型教师的成长提供平台和环境,使专业教师得到工程能力的锻炼和提高,为以后“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培养模式的开展提前做好师资储备。

此外,通过校企融合模式,培养应用型软件工程人才,还可为企业培养更多优秀的应用型软件人才。

四、结语

大学培养出来的软件人才在层次上来说应该是中高级的,他们受过良好的基础教育和理论教育,但由于传统的闭门造车式的培养模式,缺少实践的机会,而且所教授的理论和技术跟不上企业的现实需求,导致传统学历教育模式培养出的软件工程专业学生往往是理论知识有余而实践操作经验不足,毕业生不能够马上和完全适应企业的需要。因此,当前高校软件产业人才培养与实际需要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脱节,学历教育与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的矛盾相当突出。而校企融合模式下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一矛盾,为企业培养更多优秀的应用型软件人才。

参考文献:

[1]柳婵娟,邹海林.基于校企合作的应用型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1,(24):9-12.

[2]张广泉,杨季文.面向校企合作的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8,(21):29-32.

[3]张丽.软件工程本科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实践[J].农业网络信息,2015,(8):137-139.

[4]徐洪智,覃遵跃.校企合作共建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6):128-130,160.

[5]王爱民,谷川.软件工程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1):143-145.

[6]范会联,仲元昌.基于项目驱动的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3,(5):147-148.

第6篇:企业实训的目的范文

关键词:汽车制造?校内实训?任务驱动

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我国已经连续5年汽车产销位列全世界第一,这就给汽车制造类中等职业学校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传统职业教育的实训结构、模式与内容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工业企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需求,为此,实训教学的改革就成为必然。

一、汽车制造类专业校内实训的现状及存在的弊端

在企业面试中,学生对企业岗位能力的认知是学生能否面试成功的关键一环。因此,汽车制造类专业学生在上岗前进行的实训项目对他们职业生涯能否成功迈出第一步就显得尤为重要。实训的目的是使学生提高实践技能,培养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而我们目前的实训教学却很难达到上岗前的培养目标。

首先,现在的实训课堂是三四个老师带领四十几个学生在实训车间进行,其组织分组、学生管理、实训教学全靠老师来实现。一名实训教师往往管理十几名学生,这样,学生实训经常是爱学习的学生听讲,不爱学习的学生懈怠,因此造成了只有几个学生动手,大多数学生休息的现象。老师也经常是顾东顾不了西,成了“牧羊人”。

其次,学生操作没有目的,缺乏实训目标,实训时要么一起动手,要么不知从何下手。学生对实训往往停留在表面,对实训过程或实训设备的注意力持续时间很短。再加之教师对学生缺乏必要的引导,就导致出现了典型的只会看热闹、不会看门道的现象。这样,学生在实训车间坐不住,时间长了就会感到枯燥乏味。

第三,如果要全程仿制汽车制造生产现场,就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场地,这是任何一所学校都承受不起的,所以很多学校只是利用几辆汽车进行拆装实训。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缺乏生产现场氛围,难以进入实训角色,因此就更不愿意动手练习了。

二、汽车制造类中职学校采用任务驱动式校内实训的尝试

为了避免上述问题的出现,我们在总结多年校内实训经验的基础上,对沈阳市内的汽车制造厂和汽车维修厂进行调研,提出了任务驱动式汽车制造类校内实训方法,并在最近的实训教学中进行了实验。

首先,构建与职业岗位真实工作任务相一致的汽车制造类“基于岗位需求”的实训项目。

我们结合沈阳市汽车制造企业的实际情况,根据职业岗位工作的需求,构建了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基于岗位需求的任务引领型”实训项目。重新设计汽车制造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引进一小段生产线,生产工位采用独立式设计,在需要时可以连接在一起,这样就保证了既能进行独立操作也能进行连续操作。实训项目的内容是前期调研时根据制造厂和维修厂的实际内容进行设计的,其有针对性地选取了在汽车制造过程中和修理中常见的部位。项目内容有汽车车门拆装与修理、汽车空调拆装与检修、汽车前大灯拆装与检测、汽车座椅拆装、汽车仪表板拆装与检修、汽车外包围的拆装和雨刮器等附件的拆装。

其次,以“有用、实用、够用、有效、先进”十字方针为实训宗旨。

根据企业岗位能力分析,使学生在真实生产环境或模拟企业环境下按工艺流程的各个工序依次进行训练,加强专业实训教学,着力促进知识传授与生产实践的紧密联系,以此来构建整体优化的课程体系,即“以岗位要求为主导,以实践为主线”的汽车制造专业实训课程体系。该实训课程体系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引领知识、技能和态度,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实现了专业与职业一体。

第三,实训车间实行企业化管理,感受企业管理氛围,养成职业习惯。

实训车间的企业化管理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我们在实训教学中融入了企业元素。如:领料、回料完全按照企业管理模式进行,这样学生在学校就知道以后工作时要做什么,应该怎么做。领料时填写领料单,返料时填写回料单,这样就保证了出入库管理的数据化和环境化,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实训车间的数字化管理。这样学生在学校就能感受到企业化氛围,养成职业习惯,熟悉岗位要求。

第7篇:企业实训的目的范文

教学内容主要从内容设计思路、组织方式与目的等方面介绍。我国各个高职院校的财务会计教学课程内容基本都是以会计基础模拟实训为主,而财务会计的有关实训相对较为匮乏,有的设置了财务会计实训,但内容基本与会计基础模拟实训内容相差不大,只是其经济业务相对复杂些《。财务会计实务实训》的教学内容的设计思路是,通过进行实践教学,加深学生对会计理论知识的深刻认识,提高学生自主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实践能力以及职业道德素养。在进行实训时,引入企业实际案例,根据实际账务的具体情况,以作业流程为导向,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动手能力。针对会计岗位的设置以及会计核算的要求,突出会计核算实际业务操作。由于中小型企业的会计岗位设置包括出纳、核算、审计等,采用一岗一人或一岗多人的设置模式,团队之间相互合作和监督。因此,财务会计教学在组织上需要严格按照不相容岗位相分离的原则,分为财务负责人、出纳、制单、审核等多个岗位,组成实训小组,轮流担任,满足各单项技能的基本要求。财务会计实训的目的是确保学生能够掌握综合处理会计业务的能力,独立编制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以及财务报表,提高其动手能力。

2《企业财务会计》课程实训体系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2.1实训项目设计有待完善实训设计的主要问题是高职院校的财务会计实训没有落实到实处,教学课程中的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都设置一些财务会计实训,比如每学期安排10-20学时的实训课程,但是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在实际教学中,没有将财务会计实训贯彻落实,导致会计实训形同虚设。发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高职院校的教学单位没有对实训的具体内容、实训方式以及实训标准制定详细的准则和规划。解决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根据《企业财务会计》课程实训的具体教学内容、要求以及目标,制定一套有机嵌入《企业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的系列“企业典型经济业务核算单项仿真实训”项目(。2)对会计实训课程科学合理安排,采取循序渐进、由简单到复杂的逐渐深入的模式,提高会计实训的覆盖面积以及其仿真性,利用先进的手段严格要求,设计好每一个实训项目的具体环节。(3)任职教师需要根据会计实训的要求和标准,开展单项仿真实训,在进行嵌入式企业典型经济业务单项仿真实训中,注重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技能水平。

2.2师资队伍实务能力有待加强目前高职院校的财务会计实训任职教师基本都是专业的会计教师,实训教师都具备较高的会计专业理论知识,却相对缺乏实训经验,实务知识比较欠缺,对企业实际的业务操作程序不熟悉。针对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的问题,学校需要加强对会计教师的实训培训,鼓励会计教师利用放假时间去相关企业或者会计师事务所进行挂职定岗培训,熟悉企业实际业务操作的背景,增强教师自身实际业务能力,实现会计专业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从而保障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实际会计业务操作能力的提高。

2.3校内生产型实训基地有待建设许多高职院校的《财务会计实训》课程的实训场地仅限于实训室,并且只有在进行建账实训时采取相关企业参观。在参观过程中,由于耗费经济成本较高,所以让学生动手的机会较少。高职院校可以尝试成立一个记账公司,主要进行会计咨询、记账、报账等业务活动。在进行财务会计实训时,教师可以领导学生参与企业记账业务,以“做”代“教”,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真正接触企业的会计实务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高职院校还可以尝试建立现代物流学院,成立物流企业,为物流专业的学生提供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财务会计实务实训》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平台,参与物流企业的日常财务核算工作,加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3总结语

第8篇:企业实训的目的范文

关键词:软件产业实训基地建设,指导思想,建设内容,主要模块

 

中国软件产业的快速增长已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关键点之一,要保持我国软件产业的快速发展,必须大量培养适合软件产业需求的软件从业人员[1]。目前,河南省有43所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培养模式都强调应用,注重实践。实训基地是各学校学生实践教学的主要场地。近几年,根据河南省教育厅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省内各软件学院都建立了自己的实训基地,但实训基地建设并没有统一的标准,教学效果也存在很大差距。本文以河南大学软件学院的实训教学为例,分析研究软件学院实训基地的建设情况。

一、软件学院实训基地建设的指导思想

以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学团队为依托,利用完善的校内实训基地和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通过构建合理的课程结构和教材体系,将课堂教学与技术实践相结合,教学评价与人才培育相结合,建设一个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和技能应用能力为目标的软件学院实训基地。

二、软件学院实训基地的建设内容和主要模块

根据软件学院实训基地建设的指导思想,我们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加大投资力度,营造了仿真的企业化实训环境,建立以校内实训为中心和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加强“双师型”实训教师队伍建设[2]、实训课程结构建设和教材体系建设,进一步健全以实训中心为核心的基地管理模式和学生考核体系,将职业道德教育融入实训教育过程中,建立了相对完善、标准化、规范化的人才培养实训基地。

(1)完善的校内实训中心

校内实训基地主要用于培训学生的基本技能操作,将课堂教学融入实践中,达到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教学实验的目标。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有四个原则:①仿真的企业环境,②高技术含量,③开放性好,④通用性强[3]。软件学院需要建立软件开发工程、软件测试工程和网络工程三个基本技能培养基地组成实训中心,实训中心的设备、工具及环境与软件开发企业环境基本相同。校内实训中心实行全天开放式运作模式,学生可根据学习内容自选项目进行实训。

(2)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

要实现培养创新型、实用型和先进型人才,必须进行校企合作,建立相对稳定的高层次的校外实训基地[4]。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有以下方法:一是和实训机构合作,选派优秀学生到实训机构深造,对高素质学生进行专项培养;二是与大中型企业开展深层次的校企合作,采用产学研结合、定向培养等方式,将学生送到企业进行长期实习或在企业完成毕业设计;三是与学校周边企业合作,根据企业的用人要求选派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

(3)高水平的软件开发师资队伍

实训基地注重实际应用,因此,软件学院的实训教师必须具备“理论+实践”的双强型素质。培养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各软件学院的一项重要任务。科技论文,指导思想。可选择下列途径:一是安排实训机构对专业教师进行专门培训,提高项目带队开发能力;二是可派专业教师带领学生一起

到企业实习,既可以提高教师的实际应用能力,又可以使学生“理论有老师,实践找导师”;三是聘请企业资深开发人员到校内实训基地指导项目开发;四是有计划地选派专业教师到科研院所或高校继续深造。

(4)合理的实训课程结构和教材体系

实训教学既不能简单使用以课程为驱动的学校培养模式,也不能单纯应用以项目为驱动的企业培养模式,需要根据培养目标设计一种以课程和项目并行,以项目带动课程的新模式(如图1所示)。课程结构设置以培养学生的项目开发能力为目的,我们对专业科目进行调整,以每学期的实训项目为主导重新设置相关课程。同时,在教学中增加实训课程比例,每学期前六周由各专业课教师集中授课,第七、八、九周由各专业课教师带领进行课程实训,第十至十四周由各专业教师各带领一组学生进行学期项目实训;并且在最后一个学期分组开展企业综合实践实训。对课程实训项目,根据教材内容设计统一的软件设计项目。对于学期实训项目,根据技术发展需要安排设计软件开发系统或子系统。在企业综合实践实训方面,让具有2—4个学期实训项目开发经验的学生在“高、真、开、通”的仿真企业化实训基地进行综合性软件开发项目实战训练,并由“双师型”或者企业的一线专家来指导,使学生有一种“学习如工作,实习如上岗”的心态,这种实训模式一方面是培养学生解决综合性开发的技术及能力,另一方面是为了加强学生的职业规范化训练,完成关键能力的培养。

这种模式可以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参与实战的机会,既避免了学校模式中授课周期过长,过分注重理论的缺点,又避免了企业模式中理论学习周期极短,对于新手来说容易遗漏核心技术的缺点,更大程度地提高了学生实训的质量,并且从根本上改变了目前高校普遍采用的那种学期结束时一门课程一个实验的上机考核形式,使学生通过这种锻炼逐步熟悉企业化的项目开发流程,达到“毕业能就业,就业能适应”的目的。

为适应上述实训要求,在教材的编写上我们需要采用“在固定中彰显灵活,以更新适应变化”的策略,教材编写以提炼基础为主。实训过程以精讲基础,专讲项目开发为主,通过实训平台的使用和强化项目开发将两者结合,彻底解决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两张皮”的格局。各实训教材之间各有侧重,既突出重点,又相互联系,而且层层递进,形成多层次多角度实训教材体系。

(5)严格的实训教学管理和考核

实训教学与专业理论课教学一样,有着本身的运行规律和特性,对教师和学生的考核评价也应有一套相应的标准,这就要求在实训基地建设中建立规范的、符合实训教学目的、操作性强的管理和考核评价体系。

严格教师和学生的管理与考核。对实训教师实行打卡制度,严格规定实训上下班时间;由学生对实训教学成果进行评价。保证实训过程中学生的出勤率,在实训结束时由实训教师给出学生的实训表现和成绩。加强对实训教学项目开发过程的监管。对每个实训性教学项目,指导教师都要事先列出:①实训教学大纲;②实训教学计划;③实训教学指导书;④实训报告书;⑤实训教学考核;⑥实训教学总结。通过这些书面材料及时查找实训过程中指导教师存在的问题和学生在项目开发中出现的问题。

在实训指导模式方面,采用“导师制+导生制”的指导模式(即项目经理+学生的辅导模式),可以选择专业方面能力较强的学生辅助项目经理在实训过程中指导其他学生。这种实训模式不仅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及能力,而且还能使学生经过职业规范化训练,完成关键能力的培养,以达到在校预就业的目的。

三、软件学院实训基地建设成效

以河南大学软件学院为例,河南大学软件学院以就业市场为导向,采用以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并重的方式,加强学生的实训能力培养,提高学生软件开发水平,已取得了一些成绩。目前,已建立了5个专业方向的校内实训基地,7个相对稳定的高层次校外实训基地,经过这样的实训,学生实践能力大大提高,2007年代表河南大学参加河南省第一届互联网应用大赛,获一个一等奖(共设2个一等奖)、两个三等奖;2008年在全国第四届“正保教育杯”ITAT教育工程技能大赛中,获一个二等奖(河南省最高奖)、两个三等奖、三个优胜奖和优秀组织奖;在校级网络大赛中,在48个奖项中,我院学生囊括21个奖项;2009年在全国第五届“正保教育杯”ITAT教育工程技能大赛中,获一个二等奖,三个三等奖,十三个优秀奖,从2007年以来,我院毕业生的就业率均在92%以上。科技论文,指导思想。科技论文,指导思想。

软件学院实训基地的建设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和技能应用能力,达到培养有特色的基础人才,满足市场需求,从而使软件学院的学生实现无缝就业或者达到在校预就业的目的。科技论文,指导思想。科技论文,指导思想。校内实训基地具有教学设施完备、管理严格的特点,是学生实训教学的主要途径。科技论文,指导思想。所以,在实训基地建设方面,要遵循以校内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并重的原则,在校内实训基地的基础上,通过克服校外实训基地的一些缺点,使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做到“形散而神不散”,从而达到软件学院培养高质量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上海市经济与信息发展委员会,2010年上海信息服务业发展研究报告[M],立信会计出版社,2010(6)。[2] 王美姣,王卫平。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误区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7(15)。

[3]李坚利。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3(22)。

[4]胡诗云。工学结合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考[J]。科技信息2009(8)。

第9篇:企业实训的目的范文

【关键词】CRM;综合实训;客户关系管理

客户关系管理CRM是企业活动面向长期的客户关系,以求提升企业成功的管理方式,其目的之一是要协助企业管理销售循环:新客户的招徕、保留旧客户、提供客户服务及进一步提升企业和客户的关系,并运用市场营销工具,提供创新式的个性化的客户商谈和服务。

客户关系管理CRM课程是为大学本科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开设的专业课程,是管理学、市场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经济学等课程在客户关系领域的交叉融合。主要内容包括:客户关系管理的起源和发展、客户关系管理的内涵及相关理论、客户关系管理战略、客户关系管理的营销策略、客户关系管理系统设计与实施、CRM中的数据分析与应用、客户服务中心、CRM与管理信息系统、客户关系管理与企业变革、CRM的运行绩效及成本效益分析等。

CRM应用软件将最佳的实践具体化并使用了先进的技术来协助各企业实现这些目标。在前期学习客户关系管理原理、客户关系管理解决方案的基础上,结合专业的CRM系统对学生进行CRM的流程、业务、数据处理等技能的实训。

一、实训目的

通过实训,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领会客户关系管理的基本概念,了解企业业务流程,了解CRM系统的运用,把所学知识与解决实际问题相联系,能够结合专业的CRM系统对学生进行CRM的流程、业务、数据处理等技能的综合实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从事实际工作的能力。对培养学生的规范化管理意识、工程意识、开拓精神、创新能力、科学作风、综合素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这次实训是一次较为综合性的实训,是对所学客户关系理论知识与客户关系管理解决方案的一次较为综合的考核。操作实际的CRM软件,结合案例,教学过程理论结合实践,更强调学生的参与式学习,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使学生在专业技能、实践经验、工作方法、团队合作等方面提高。通过实训,学生应该进一步熟悉企业CRM的业务流程。

二、实训过程要求

认真阅读教师提供的相关背景资料、技术规范、演示范例;查阅有关文献和资料,了解项目的性质,明确要完成的任务。

深入了解企业CRM业务流程,了解CRM系统的运用,针对模块业务流程,编写业务分析报告。

提交项目相关文档和实训报告。

加强团队合作,学习项目开发中的项目管理知识。

主动阅读浏览技术资料,了解客户关系系统的发展,掌握各种操作技能,学习客户关系的先进知识,提高和培养自学能力。

三、实训题目及技术要求

题目: **公司CRM综合实训

虚拟一个公司数据,模拟企业CRM业务流程,完成CRM系统的运用。

四、实训方式及时间安排

1.实训方式

(1)分小组进行,每组5人左右。组成一个虚拟公司,小组人员分工明确,扮演不同岗位角色,推选一名组长为负责人,小组组长直接与老师交互,由老师分配任务到各小组组长,小组组长再按照岗位职责分配任务到各个同学。集体参与系统分析、系统实施与维护。

(2)合作完成项目集成工作。

(3)借助工具书,继续进行技能学习。

2.时间安排

CRM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最基本的功能: 客户信息管理功能;市场营销管理功能;销售管理功能;服务管理和客户关怀功能。下面将这几个部分分专题对学生进行专项实训。

五、实训成绩评定

1.实训成绩评定

根据学生在实训期间的态度,在实训中掌握实际知识情况以及完成实训内容、质量,综合评定,按优、良、及格、不及格四等评定。

2.评定依据

(1)实训的态度及表现。

(2)实训工作量及完成情况及质量。

(3)小组组长的评语和意见。

(4)实训资料(实训文档、实训报告)完整情况。

六、实训注意事项

1.实训任务要求

按照实训要求在项目完成后提交汇报PPT以及实训报告。

2.实训纪律

(1)实训学生必须遵守学院和实验室的一切规章制度,服从教师安排。

(2)实训任务在实验室进行,不得擅自离开。

(3)小组成员要注意团队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4)按时汇报实训进展,阶段性提交有关成果。

七、质量控制

实训指导教师掌握实训大纲的内容和要求。

实训指导教师随时了解学生和实训实训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指导教师对学生严格要求,经常检查学生是否重视实训,了解学生实训进度、实际动手能力,遵守纪律及规章制度等情况,与现场指导人员的合作情况等。

要求学生能熟练运用所学专业知识,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指导教师注意提醒学生维护设备,注意实验室卫生。

指导教师提醒和指导学生收集资料。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