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杭州文化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最近接触了两个数据,对“传播效果”的问题又有一些新的思考。一是对受众做的关于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的一个网上调查,其中在回答“你认为《焦点访谈》对准的焦点是真正大众关注的焦点吗”问题时,选择“是”的为38.54%,选择“否”的为51.5%。虽然这样的调查未必全面和准确,但至少说明,即使广泛受到欢迎和好评的《焦点访谈》,也还有不少受众是不满意的,觉得她并没有真正关注大众所关注的焦点。另一个就是我们在本期发表的“新闻调查档案”中披露的数字,反映了受众认知与媒介建构之间的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尽管这种差异的原因很多,却也反映出我们的媒体与大众的期待、大众的需求尚有差距。我们常说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但动机的正确并不一定会导致理想的结果。倘若我们的媒体距离受众的心理感受太大,怎么能真正地去引导人?这里就有宣传的艺术和引导的水平问题。希望新闻传播界同仁对这个问题有进一步深入的思考和认识,共同探讨如何提高我们引导的艺术性和传播的实效性。
本期可读的内容不少,建议读者别忘了读读《申江服务导报》的“揭秘”文章。都市类、生活类报纸应该怎么办,她的读者定位、功能定位、内容定位怎样,报道的价值取向、文化品位如何,以及怎么把握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等等,此文均有涉及。借用时髦词藻,可以把这篇文章视作一本“办报完全手册”、“实用小辞典”。因此不妨去“点击”一下,或许会对改进传播效果和办报效果有所借鉴。
前几天,应邀去杭州参加一个新闻业务论文笔会,与杭州新闻界的朋友们座谈交流。不少记者编辑都将写好的论文带来,大家一起切磋采编艺术,探讨新闻理论。还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我为杭州同行的真诚、好学和钻研精神所感动。由此又想到新闻论文问题。应该说,论文的发表固然是评定技术职称的标准之一,但写论文决不仅仅为了评职称。靠突击炮制论文,未免太急功近利。假如平时在采编实践之余,就有一点探索研究意识,写出一些有感而发、有所见地的论文,尽可以从容应对。而我们的新闻专业期刊也能在某些特定的时候得以“减负”“降压”。这样的实际效果是否会更好些呢?
论文中怎么生成目录页码
1、打开需要编辑的论文,点击“显示/隐藏编辑标记”,为了显示下边的分页符标志。
2、将摘要、前言、大标题设置成标题1,小标题依照次序设置成标题2、标题3以此类推。
3、在首页和摘要中间,目录和正文中间插入分页符。
4、双击摘要的底端,插入页码,设置格式,注意首页、摘要目录部分和正文部分分别单独设置页码(在设置时取消“链接到前一条页眉”)。
5、回到目录页,插入目录。
6、设置完成后,目录页码就设置好了。
关于文化的论文范文
以传统文化精华创高职文化育人特色
摘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论证了高职院校可以传统文化精华创文化育人特色的理由,分析了其实践过程中应避免走入的四个误区,提出了打造传统文化育人特色的建议。
关键词:高职;传统文化;文化育人;特色
课题项目:本文系杭州职业技术学院2009年度院级规划课题“研究-以杭职院为例”(编号:2009-39,主持人:汪吾金)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汪吾金(1971-),男,浙江杭州人,杭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高职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1)02-0073-03
文化育人在今天的中国广受认同。在网络上用百度搜索,有关文化育人的网页扑面而来,可以一下子跳出几百万条。事实上,中国传统伦理体系中的仁爱、忠义、诚信等思想在现今仍发挥着约束社会行为的功效,这与教育培养现代公民理想人格的内涵不谋而合。在推进大学生道德教育、素质教育的进程中,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有积极作用的观点不少。传统文化中积极追求革新、坚持“责中尚和”、“民惟邦本”、“居任由义”、“知耻自省”、人格自主、敢于怀疑等都有助于创造性人才的成长并使其在正确的价值原则下创造性劳动。面对高职教育历史较短却大力发展,高职文化群起探索却尚无定论的现实,依托中国传统文化解决高职院校的问题作为一种思路出现了。本文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对我校352名高职生(男生占56.47%,女生占42.33%,未明确性别的占1.2%)的问卷调查分析来探讨用传统文化精华打造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特色的可行性,以求教于方家。
文化是一个很复杂的概念。用复杂的文化去实现育人的目标,没有特色就不可能给人以深刻印象,成效也往往要大打折扣。传统文化精华因其经过上了历史的积淀而延续至今,在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使之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的时代呼吁下,其先进价值日益被认知和推崇。我们认为:不能因高职生传统文化素质弱、底子薄就轻易否定以传统文化精华育人会出现积极成效的可能,但有些误区倒是必须避免的。可以一试。
一、高职可以用传统文化精华创文化育人特色的理由
(一)传统文化精华活力长存,易于使高职文化育人的特色长存。如作为中国文化价值核心的“经世致用”,在各种不同的社会形态和发展时期都表现出持久的生命力,并主导着中同文化、文学的发展。人本主义将人作为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认定天地之间人为贵,也向来被当作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特色,它与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有非常密切的逻辑联系。高职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生产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争取使学生在经世致用中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大化,这与传统文化精华颇为合拍。既然合拍,就容易持久,容易持久的文化育人特色难道不值得去尝试、去努力吗?2008年11月7日至9日,百所示范性高职院校齐聚杭州的共识之一是高职文化还没有结论,这与我们90%以上受调查学生意见一致。这种师生共识并不令人意外,因为高职教育在中国出现的时间确实太短,其文化内涵当然需要进一步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检验。同时也强烈意味着各高职院校在文化育人问题上探索的空间非常大,完全可以继续根据自己的校情进行积极、大胆的探索,选择至今活跃的传统文化精华为育人特色无可厚非。
(二)传统文化精华根基深厚。易于使高职文化育人的对象更适应社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高职生社会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因为我们的社会是经受了几千年传统文化熏陶的社会,每一个社会细胞都有传统文化因子,社会对有传统文化素养的成员有天然的凝聚力,这样,传统文化使高职生能较快适应社会细胞、融入社会细胞。世界各地的华人企业家所取得的成功与中国文化传统,特别是儒家文化密不可分。从我们的调查数字看,高职生对高职文化最大的期望就是高度的社会适应性(占71.2%),远远超过职业性(占19.7%)、地域性(占6.1%)和先进性(占5.1%),这是他们清醒认识社会后的正确选择。人是社会性很强的动物,适应社会才能求生存谋发展。高职生从小身处中华文明环境,毕业后也主要就在这个环境中打拼。当今文化和传统文化虽有差异,却是吸取了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在内的先进因子后的产物,不懂传统文化对高职生成长成才和就业创业非常不利。高职生处在叛逆性与可塑性并存的人生阶段,传统文化精华进课堂、进社团、进实践、进心灵将有助于学生成为完整的适应国情的人才,从而增强其社会竞争力,对国家民族的文化安全也很有意义。
(三)传统文化精华受学生认可,能提高教育效果。调查发现,高达65.5%的受访学生认为传统文化精华能为高职创文化育人特色服务,这是一个相当高的比例。文化日益多元,社会继续转型,不少人以为年轻人叛逆,只对两方文化趋之若骛,事实打破了主观臆测。高职生各方面综合素质相对较弱,但这种弱势并未泯灭其对祖先文化的认同,并未改变其内心血液的颜色,使他们能充分认识到传统文化精华的价值。在多元文化生活中保持传统就能成为特色,开创新生活不等于抛弃一切,古可以为今所用,这样的想法在高职生中广为接受。文化育人的关键就是要找准学生、社会所需与高职、教师所能的最佳结合点。高职生能接受说明以此育人将获得更多的依从性,当然会大大提高教育的成效。如果教育力度大,教育艺术性强,传统文化精华的感召力、吸引力将更有效提升高职生软实力。一张白纸可以画最新最美的图画,传统文化基础弱恰恰证明高职生在此方面的可塑性大。把握传统文化精华重在行动,许多农村老太说不出传统文化理论却成传统文化的最好实践者就是明证。对高职生来讲,理论够用就行了。
(四)传统文化精华有比较优势,可提高高职院校综合实力、增强核心竞争力。高职院校文化是高职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是占领就业市场的制高点之一。高职院校在吸收和传承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的同时,突出包括地方文化在内的传统文化精华育人特色就等于在以中华文化为背景的市场竞争中找到了一个制高点。“传统概念在
美国企业的结构和职能中仍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企业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的判断也就顺理成章。高职院校为企业服务,又岂能撇开中国传统文化精华?中国企业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成分多一点还是接受其他文化的成分多一点?稍具理性的人都不难依据现实作出判断。所以我们发现,传统文化的比较优势并未丧失,让高职生具备以中国人方式做中国事的能力,适合国情适合地方适合企业,这将使高职院校在文化竞争和就业竞争中牢牢把握住基本盘,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因根基深厚而大大增强。
综合以上理由,用传统文化精华打造高职文化育人特色完全可行且对高职院校大有益处。
二、打造传统文化育人特色应避免走入的四个 误区。
(一)不作取舍,唯传统为上。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但并不是所有的传统文化都适应当今时代的要求,所以在内容选择上一定要大胆取舍,选择符合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精华,甚至可以更多地贴近专业需要。摈弃唯传统为上的做法,把传承传统文化精华和吸收其他人类文明成果特别是最新文明成果有效地结合起来,宜找准文化育人所急、就业创业所需和文化精华所能的最佳结合点,以使传统文化精华更充分地发挥作用,取得最高的效率和最大的效果。
(二)不重反馈,唯活动为要。传统文化精华创高职文化育人特色当然可以各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为载体,但活动不是创特色的唯一手段。大象无形,文化育人特色的形成关键在于让传统文化精华能有效融合不同形式,实现文化特质与学生的结合,使学生吸收,从而改塑学生。哪怕在校园里挖个大池塘,种树养花喂几只鸭鸽鹅也能传达天人合一的思想,让学生调整心态有所感悟。文化育人是不断完善的动态过程,需要经常性的反馈和修正。并不受活动形式的束缚。
(三)不看对象,唯灌输为先。高职生的传统文化素养是参差不齐的,甚至有的可能会严重缺乏。为了在单位时间内实现既定目标,文化育人很容易出现先灌输了再说的情况。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忽视了文化育人的基本规律,把高职生看成是无能动性的物而非充满创造活力和创造渴望的热血青年,最终的结果必然是南辕北辙。灌输得越多效果越差,这在任何填鸭式教学的失败中早已有了明证。
(四)不求质量,唯形式为本。形式主义历来是创新的大敌,高职创文化育人特色也是如此。不少高职教育者宁愿把时间化在形式上去实现沽名钓誉,也不愿去反思这种热闹形式下到底有多少实际效果。文化育人的成功是一种软成功,目前很难有一个完全固定的考核标准。单在数量与形式方面多动脑筋,甚至把形式当作本质来对待,这是很危险的,将把文化育人推向自我灭亡的境地。杭州职业技术学院以技能文化节和文化艺术节等载体来推进文化育人,既注重形式之新,又重视质量提升,其中技能文化节已被浙江省教委评定为全省高校校园文化品牌,可说是形式与成效统一的好例子。
三、打造传统文化育人特色的建议
(一)以理论探究作支撑。文化育人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文化营销。“文化经济学为文化营销理论的健全与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理论支撑”。那么,以传统文化精华育人也必须有一个理论的支撑。我们认为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研究在当今时代条件下,什么样的传统文化精华可拿来为高职文化育人服务,结合时代、专业和学生特点,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充分发挥教职员工和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使传统文化育人的特色经得起检验,也更有持久的生命力。
(二)以学生成才为目标。要紧盯市场需求来设计学生成才的规格,确定传统文化精华渗透的方向、深度和检测手段,逐步使接受传统文化精华的熏陶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成为其职业能力素养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占领就业市场的制高点,为学生首岗适应、多岗迁移和终身可持续发展服务。
(三)以全体参与作动员。打造传统文化育人特色不是某一部分人的任务,而应该成为全体师生员工的光荣使命。全方位多渠道立体地调动各种积极因素相互融合促进、统筹兼顾,以求得育人特色和效果的最优化。全天候的、渗透到校园生活每一个细节的有形无形的文化育人手段会极大地提高传统文化精华育人的效能,甚至还可以向校外生活延伸,使学生随时随地在实践中吸收传统文化精华。
(四)以心态文化为重点。我们调查发现,在诸多传统文化育人特色的实现途径中,学生最看重心态文化,即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态,占49.19%的选择比例;其次是行为文化如日常校风、活动等,占28.81%;然后
是制度 文化如 教育教学、校纪校规等,占百分之12.09%。当然物态文化如 建筑、 环境等也受到关注,占4.12%,其他的途径占5.77%。因此,在打造传统文化育人特色的时候要把心态文化放在非常突出的重点位置,抓住 了心态文化就抓住了文化育人的主要部分。
(五)以自我抉择求提高。文化育人的成功最终要靠学生文化素养形成的结果来检验,离不开师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因此,传统文化育人要成为特色必然要充许广大师生员工在吸收传统文化精华时有自我抉择权,即有一定程度的个性化。从学生角度看,这易于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兴趣成为导引,更有效地形成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实践为主线的教育局面,也更适应时代对多样化的要求。
(六)以创业创新树品牌。“文化是创业企业第一桶金”。企业重文化,高职院校更要重文化。传统文化精华创高职文化育人特色最终必然要体现为品牌。因此,在整个打造特色过程中一定要有精品意识、品牌意识。在实践中有一个准确的定位,有一个经得起检验的过硬成绩,特别是把学生运用传统文化精华创业创新的有效 经验认真积累起来并提炼升华,化为高职生和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使文化育人不断在新的起点出发。
文化育人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长期努力不断提高才能形成特色。对高职院校而言,除了教师言传身教,还要充分发挥校内场馆等的文化载体作用,通过制度导向、成果展示、 艺术展演、课外讲座、文体活动、景点建设等多种形式,把文化内涵渗透到教育教学实践之外,增加校园环境的文化含量,尤其要在校园文化中有机融合企业文化,提升文化品格和精神。杭州 职业技术学院编撰校史、让学生参与提炼校训等,建设校企共同体,融合校企文化已经初步取得成效。我们相信。只要假以时日,各种带有传统文化色彩的高职文化育人模式一定会闪亮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也一定能取得突出成效。
参考文献:
[1]韩书堂,经世致用:中国传统文化与 文学的价值取向[J],理论学刊,2007(6):114-116.
[2]刘光明,企业文化[M],北京: 经济 管理出版社,2002:364.
[3]帕特·乔恩特,马尔科姆·华纳,跨文化管理[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115.
[4]王方华,伏宝会,肖志兵,文化营销[M],山西:山西经济出版社,1998:33-34.
[5]黎永泰,黎伟,企业文化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26.
看了“论文中怎么生成目录页码”的人还看:
1.论文怎么设置目录和页码
2.word如何生成论文目录页码
3.word怎么生成论文目录页码
这部约40万字的“汇编”,以西泠印社社藏印谱500余部为基础,精选其中最重要的142部,从明代《顾氏集古印谱》开始,至近代吴昌硕《若铁印选》止,广收名谱的序跋题记,并加详细注释,具有印学理论典籍方面的学术价值。
古代印谱中的序跋,涉及有关印学、文史、艺术等方面的重要内容,实际上是印谱中的“论文”。在印学方面有颇深造诣的书法家陈振濂为该书作序,说:要研究印学史,印谱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不但印谱中所刊录的古印蜕是印学史的研究基础,即使是印谱中的大量序跋诗文,也是印学史上极为重要的一笔文献财富。我们过去从事印学理论研究,印谱序跋即是一个大端。与那些数量不多的印学论文相比,印谱序跋会记录更丰富、更细致的历史留痕。
郁重今与篆刻、印学结缘,首先还得从他当年与杭州越剧界的著名旦角、表演艺术家张琴娟喜结良缘说起。生于1928年的郁重今,江苏海门人。解放前夕,他与上海的越剧新秀张琴娟相识,并在1950年结为夫妻。不久,张琴娟作为优秀人才,被杭州市文化部门调来杭州,由于演艺出色,名声日扬,为杭城家喻户晓。1956年她被任命为杭州越剧团团长。郁重今于1959年调来杭州,开始在杭州市文化局下属的美术公司从事财务工作。1963年正式调入西泠印社,有幸拜印社的总干事长、篆刻名家韩登安为师,从而开始踏上了以艺术为志向的人生道路。
西泠印社的社藏印谱,可谓“中国之最”,其中,西泠印社老社员张鲁庵(1901-1962)逝世后,由其家属捐献的历代印谱433部(共计1931册)尤为珍贵。
张鲁庵是杭州百年老字号“张同泰”药店的老板,擅篆刻,广收旧传印谱、印章,收藏宏富。他收藏的历代印谱,均是我国古代印谱的菁华,其中很多是孤本、珍本、善本。如明代隆庆六年(1572)《顾氏集古印谱》,当年用原印原钤共20部,目前存世完整的只有一部,但也为私人所藏。张鲁庵收藏的一部(共6册)中的4册残本,已属国家一级文物。清代的金石收藏名家陈介琪(1813-1884),《清史稿》称其“所藏钟鼎彝器金石为近代之冠”,收藏之富,穷绝今古。当年,陈介琪将他“万印楼”所藏原印原钤,特制大开本一部,即《十钟山房印举》,赠送给清代大吏吴大。此谱当年只钤制一部,当然是孤本了,后来又传到沪上书画大家吴湖帆的手中,张鲁庵用800两白银从吴那里购得。
1964年,为筹备西泠印社成立60周年社庆,由韩登安负责制作展览用的印屏。要收社藏2000多方秦汉古铜印和3000多方历代名家刻印,制作成印屏供大会展览绝非易事。韩登安将他的弟子郁重今调入库房学拓印章边款。真可谓“天赐良机”,当时特地从上海聘请来的印学专家柴子英也正在库房里整理张鲁庵家属捐献的这批印谱。这批印谱必须按年代的先后,编造清册,并撰写提要。郁重今聪慧好学,在帮助整理的过程中,听柴子英讲这批印谱如何重要,从历史地位到流传过程,郁重今听得津津有味,并把它一一记录下来。郁重今先把它整理成文,再由柴子英修改,最后由郁重今用正楷誊清,一式两份,每人各执一份。
1978年,西泠印社正式批准成立出版社,郁重今被调到出版社工作,负责《西泠艺丛》篆刻部分的编辑工作。他当时出于普及和提高大众篆刻水平的考虑,就在《西泠艺丛》上开辟一个题为“社藏印谱介绍”的专栏。当他根据柴子英的讲授撰写成的《顾氏集古印谱》《范氏集古印谱》《松谈阁印史》等几部印谱的介绍文章刊出后,读者反响强烈,不少人还来信要求把印谱的文字一起刊出。当时,郁重今就想,如果能把历代印谱的序跋汇编出版,将大大嘉惠印坊后学。但此时,他的恩师韩登安已逝世,他便专程赶往上海去找柴子英商量此举。但此时的柴先生身体衰老,经常卧床不起。然而,柴先生非常支持郁重今的这一设想,希望他照目前《社藏印谱介绍》的形式继续写下去,但必须把序跋全部抄录下来,以后由他审读并加必要的注释。他们还一起商定了必须抄录的150部历代印谱的目录。
(一)音乐图像学的学科发展与理论研究
中国艺术研究院刘东升《为中国音乐图像学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认为中国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和音乐文化,外国人从来不敢小觑。这些年,我们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但大多是在大势所趋中被动地走过来的。时到今日,并无轻松感,而有更多的谨慎和敬畏。中国音乐图像学,任重而道远。
中国艺术研究院秦序研究员《略论音乐学学科性――读何兆武〈历史与历史科学〉记》认为,在我国对于音乐学究竟是什么学,现实认识对此仍普遍模糊。作者介绍了何兆武先生《历史与历史科学》等论著中有关历史学非科学性性质的论述,借此希望引发对音乐史学及音乐学在科学性之外的人文学科性质、“非科学”性质的思考。
关于音乐图像学跨学科研究的价值与意义,是近些年学者们较为关注的问题。杭州师范大学李荣有《论音乐图谱图像学与书籍文献学古今关系》认为,音乐的图谱图像学与书籍文献学同为人类文明传承接续过程中生成的历史文化遗存,二者之间有着历史文明的接续关系,可起到相互印证、相互补充的作用。云南大学王玲《音乐图像研究的跨学科和跨文化价值意义探讨》,文章就音乐图像研究具有音乐舞蹈史、艺术史、文化学等跨学科研究理论价值,在音乐史研究中又有补正、引证和纠正多种功能。此外,东南大学汪小洋《考古图像与音乐图像学》认为,图像学平台可以串联各相关学科已有的成果而带来新的切入点,这正是音乐图像学的研究所缺少的。
杭州师范大学郑祖襄《王维“观图论乐”与音乐图像学》从文献史料的视角来解读一千多年前中国历史上所见最早的关于音乐图像学的记载,作者认为,王维“观图论乐”并非虚妄,而沈括所言也并非确论。在今天中国音乐图像学方兴未艾的时候,这段史实显现出其学术意义。
关于音乐图像学在中国发展状况的研究,如牛龙菲《音乐图像学在中国》(原载《中国音乐年鉴》1990年卷)主要介绍了“”前至1990年这一期间中国音乐图像学的研究状况与成果。高兴、车新春的《中国的音乐图像学研究及其发展前景》,分别对20世纪中国的音乐图像学研究,以及21世纪中国音乐图像学研究的发展趋向加以阐述。
中国音乐学院刘勇《以图证史》指出,在历史研究中,我们应该向图像投入更多的注意力。东南大学李倍雷《图像:回到艺术本质的中国艺术史学》认为,在众多人文学科作为理论和方法研究艺术史的状况下,提出回到艺术本质研究和描述中国艺术史。
(二)乐舞图像中的传统文化与中国《金石学》研究
汉画像中的乐舞图像是音乐图像学研究的重要对象,我们可以通过乐舞图像的表象来解读中国历史上不同时代的传统文化内涵。南阳师范学院季伟《从一组四川乐舞画像看汉代宴宾陈伎之风》,对汉代的宴宾陈伎之风进行了分析,认为宴宾陈伎折射了汉代礼制的回归,体现了尚奢侈、尚俗乐、展性情的社会观念。无锡博物院汪洁《汉画像中巾舞类型的多元化及其文化内涵》认为,巾舞作为汉代喜闻乐见的杂舞艺术,不仅是乐舞场景本身的真实记录,也是当时社会、政治、艺术、文化等方面的映射。
湖北省博物馆张翔提出在曾侯乙墓的许多出土器物上都有与音乐有关系的信息存在,他的《曾侯乙墓的几幅音乐图像》分别从“彩漆鸳鸯形盒与五弦器”、“内棺漆饰的主题是蜡祭”、“琴瑟常和以及以人为本”三个方面展开论述,认为这些信息与先秦礼乐有着很大的关系。中央音乐学院朱诗旖的《马王堆一号汉墓乐俑再探》认为,马王堆一号汉墓北边箱出土的歌舞俑及吹竽鼓瑟俑是西汉时期一种类型化的宴飨乐舞品种,在中国古代音乐史中有特殊的历史文化意义。
德州学院段文《唐代佛教乐器螺贝源流考》认为,螺贝是唐代宫廷乐队中一件被广泛应用的特色乐器,它不仅是作为一种乐器,同时还是一种文化符号特征的体现。中央音乐学院任方冰《明代卫所镇营礼仪及用乐考》认为,明代卫所镇营的地方行政职能化是卫所诸礼和用乐的基础。
中国美术学院孔令伟《鉴古――端方旧藏禁的称谓及图像纪录方式》从图像学的角度对我国古代礼器禁加以研究,文章指出,自从晚清端方旧藏禁面世之后,学者开始对实物形态的“禁”有了新认识。杭州师范大学卜友常《汉代宗资墓前的卫士――天禄、辟邪研究》主要从天禄、辟邪的渊源、寓意、造型艺术等三个方面来论述,提出了天禄、辟邪并非域外传来,是本国方仙教的产物。
(三)东西方音乐图像学历史与现状比较研究
关于西方国家音乐图像学的研究,如美国的国际音乐图像学学会会长布拉热科维奇《中世纪晚期的舞蹈在波斯尼亚和黑塞戈维那墓碑上的表现》一文指出,在波斯尼亚、黑塞哥维纳等地有三千多块墓地和大约七万块墓碑,在风格和形式上保持着很高的一致,文体上跟随罗马形式,其图像上所表现的东西对于舞蹈实践和象征意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瑞士的欧洲音乐图像学学会会长安东尼奥(Baldassarre Antonio)《在“东方学”之前:伦勃朗的〈音乐寓言〉》通过不同角度分析了勃朗特《音乐的寓言》这幅画的各种情境。
关于古西域和“丝绸之路”上的乐舞文化交流,有论文:台北教育大学赵琴《从图像中考察丝路上的乐舞交流:以唐代西域“胡旋舞”在欧、亚、非舞蹈中的传承为例》,杭州师范大学温和《丝绸之路上的凤首箜篌――传播与释名》,沈阳音乐学院贺志凌《箜篌图像探微》等。
(四)音乐图像及其区域特征研究
就目前掌握资料而言,我国各地均蕴藏着大量古代音乐图像资料,以中原地区为中心的北方地区尤为集中。中国音乐学院王军《看得见的盛唐音乐文明――唐李墓壁画研究》就陕西李宪夫妇合葬墓惠陵的“墓中壁画分部及乐舞壁画情况”以及“壁画中回荡的唐代音乐文化信息解读”展开阐释。山西省博物馆梁勉《试析昭陵陪葬墓壁画中的乐舞图像》就李思摩、韦贵妃、李、燕妃墓有关乐舞场面的壁画进行了研究。
徐州是汉画像石的主要出土地之一,近年来出土了大量记载表演艺术的画像石,如李爱真、吴跃华《徐州贾汪区青山泉白集汉画像石墓田野调查随记》,以田野调查随记的形式对徐州贾汪区青山泉白集的汉画像石进行考察与调研。广西艺术学院陆彬《以无声刻有声,以凝固展流动――徐州汉画像石中的建鼓舞舞容研究》就以徐州汉画像石中记载的建鼓舞为研究对象,采用图像学和艺术学的方法对徐州建鼓舞画像石进行梳理和研究。
另外还有台北屏东教育大学李美燕《云冈石窟乐舞图像中的“琴”初探》,河南省博物院王歌扬《山东沂南画像石墓乐舞百戏画像新考――兼论两汉时期礼乐制度的演变》,云南大学唐应龙《音乐图像的意义:以三件出土乐器的考证为例》,四川宜宾学院刘宇统《略论音乐图像的调查、记录和采集方法:以人岩画中的音乐图像研究为例》,长江大学杨帆、陈欣《浅析湖北枝江出土魂瓶体现的当地音乐民俗》等。
(五)中国古代乐舞图像与当代艺术创作研究
北京璃墟国际艺术中心熊宁辉《“音乐联觉鱼骨图分析法”―――种音乐视觉化的思维模式》首次提出用“音乐联觉鱼骨图分析法”来“包罗”音乐联觉感受的“万象”,无论对东西方艺术史涉及音画联觉的美学分析,还是当今艺术创作都是一种可以用来探索的有效方法。杭州师范大学丁同俊《论音乐与图像两者之间的合成互生关系――以德彪西与谭盾音乐创作为例》认为音乐图像学作为一个新兴的学科,它在当下对艺术创作领域起到重要的影响。
(六)音乐图像学与美学研究
【论文摘要】 杭州西溪湿地保护工程和浙江大学新校区的建设,使得城西片区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为市委市政府编制的《杭州市和谐发展示范区概念规划》具有三个核心任务:探索在当前社会背景下杭州城市发展的新思路;通过城西示范区寻求土地利用和建设的新模式;为城西示范区的发展提供策略和空间的新平台。同时,围绕建设和谐发展“杭州模式”的核心目标,提出了环境保护、社会发展、城市特色研究、开发模式、管理与控制等一系列发展策略,并提出相应的空间结构与具体行动计划。
纵观国家的发展形势,科学发展观成为决定未来中国发展的主线,和谐社会目标已深入人心。在新的发展背景下,杭州应对城市发展思路、发展理念、发展模式进行反思,应率先探索建构和谐社会的道路,探索和谐发展的“杭州模式”,既是确定杭州未来发展的主导方向,又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有益探索。
杭州西溪湿地保护工程的实施和浙江大学新校区的建设,极大地提升了城西的形象和地位,拥有丰富水绿自然资源和充足发展动力的城西片区,是探索示范“和谐杭州模式”的绝佳试验田。
一、和谐杭州的研究范围
和谐杭州示范区位于杭州城西西湖区与余杭区的交接区域,从保持景观特征及其生态环境的完整性;保持历史文化与社会的连续性;强调保护、利用、管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规划进一步实施的时序性出发,把规划区划分为“核心规划区”,“协调发展区”及“规划影响区”三个不同的规划圈层。
二、和谐杭州的规划理念及核心目标
1、规划理念
和谐杭州示范区通过规划建设,“示”之以“和谐”,“范”之以“模式”。“示”即为一种“展示”,展示一种和谐的城市建设方式和生活状态;“范” 即为一种“标准”,一种可以推广的城市生态城区建设标准。
2、核心目标——建构和谐发展的示范区
“和谐发展”作为规划围绕的主线,通过对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人文环境营造及城市环境提升等多方面贯彻落实核心目标;“示范区”则是规划的载体,将“杭州模式”物化体现,通过空间布局、功能组合、开发模式、环境营造、基础设施等具体手段,打造高品质并具有示范和推广意义的新城区。围绕这一核心目标,提出以下三个方面的具体目标:
(1)营造自然与人文交融的生态环境。
(2) 安居乐业与安全公正的社会环境。
(3) 具有示范意义的高标准城市环境。
三、和谐杭州的发展策略
1、 丰富概念浙大,构建学习型社会
示范区的建设应充分发掘浙大优势资源并发挥到最大化。加大浙大与三墩高科技园区的联系,通过浙大新校区将教育、研发、高科技产业有机串联起来,进一步完善“产学研一体化”的产业布局。整合政府、高校、开发区及社会各方面的优势资源,建立合作共赢的利益机制,充分调动各种资源参与示范区建设。
浙大新校区应开放其公共资源,并承担城西的部分公共中心职能,形成具有活力的新型大学园区。浙大公共职能的不断强化,既满足了杭州城西区的公共设施需求,又汇集和提升了大学的“人气”。大学内部文化、体育等公共设施可由社会和大学共同建设,建成后共同管理,向公众开放,实现“同建、同管”。
借助浙江大学的师资力量完善全民的素质教育。在和谐杭州示范区中,针对安置区农民的素质教育是工作重点,做好无土农民的再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从基层建设学习型社会,进一步落实“学在杭州”的科学理念。2、打造东方休闲之都,建构杭州旅游新格局
在杭州“旅游西进”整体思想的指导下,城市西部(即和谐杭州示范区)将走生态化,集约型的发展路线,着力打造城西旅游功能环。规划中通过对城市西北生态带的打造,通过这条生态带对城西较为分散的旅游资源进行整体布局、功能划分、线路协调。从而整合和提升城西旅游大环境,形成从西湖、经西溪、过浙大、走良渚、上径山、下余杭、游龙坞、再回西湖的新型空间旅游环线。在和谐杭州示范区中,提出“城市旅游化”的旅游新理念,指导西部整体旅游开发。规划把整个城西区作为一个“大景区”来对待,统一进行旅游开发和项目引进,使示范区的每一个地块都变成景点。
3、引入“新水乡”概念,建造高标准安置区
示范区的居住应探索一种融合传统与现代的新水乡居住环境,将当地水乡民居的精华加以吸收和保留,展现出积聚结合水乡文化历史,又享受现代文明的江南水乡新民居。居住配套服务、会所、公共活动设施沿主要水道,结合主要景观通廊统一布局。配以精心组织的景观绿化,不仅形成一张绿网,也构成了一组体现自然和历史文化延续的水网,感受“新水乡”恬静、宜人的江南居住和谐意境。“以人为本”,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本,是“和谐杭州示范区”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和谐居住建设方面,充分重视示范区中搬迁农民的安置问题,做好安置区建设工作。采取就近安置原则,无论设计特色还是建设水平,都必须体现高标准,为农民提供优越的居住生活条件,做到“示范区中的每一个住区都是示范住区”,打造“和谐居住天堂”。
4、营造创业天堂,建设产学研基地
和谐杭州示范区是以旅游业、服务业、教育产业为主,配以高科技工业和生态型农业的产业结构。政府相关部门应对示范区工业的总量和比例进行统一调控,为达到高标准生态环境目标,需要各方协调控制工业用地比例,核心区工业用地总量控制在7.5平方公里以内。对本区引进的工业类型也要进行有效筛选,提高入住门槛。积极发展一类工业、控制二类工业、将三类污染型工业外迁。同时对示范区内传统农业进行升级,加大观光型农业和生态无害农产品生产的支持力度,找到适应当地的农业发展新思路。对于本地的居民特别是无土农民,尊重他们的就业意愿并保障就业权利,优先考虑它们的工作要求,并结合项目的开发,进行必要的就业培训工作和就业指导工作,使其广泛参与到旅游商业及服务业中来,真正提高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
5、以“大湿地系统”整合打造西北生态带
杭州西湖区、余杭区交接区域水网密布,整个和谐杭州示范区的本底条件就是一个大湿地,其中由以西溪、五常、闲林湿地最为突出。在规划中对整个大湿地系统进行范围确定,划分出湿地保护区、外围保护区、周边控制区、整体协调区五个区域,并分别研究各个区域的保护控制办法,分级保护湿地资源。这样即利于生物多样性和整体群落的保护,又利于将来的统一开发建设。引入“绿色生态控制线”的划分办法,
用明确的规划控制线来划定生态带的地域范围,在控制线以内的城区,定为“绿色城区”,用一套专门的控制开发准则加以开发建设。通过“大湿地系统”连接城西各景观组团,整合打造城市西北生态带。建设以生态带、绿化廊道为主要内容,配以相应合宜功能组团开发的新型城市生态地区建设模式。
四、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和谐杭州示范区的开发建设是一个声势浩大的系统工程,具有较大的探索性和挑战性,关系到社会各个阶层的利益。在近期行动计划中应做到:各个领导层次都要有事干;各个工作方面都要有项目落实;各个建设阶段都要有相应的规划、设计指导。
1、统一思想——以和谐发展示范区为契机,形成一种“和谐杭州”的共识
和谐杭州示范区的开发建设是建设“和谐杭州”的核心。其中心思想是“城市和谐发展建设”,杭州市政府应通过多种形式的传达和宣传,统一各级主管部门、广大杭州市民的思想,促进示范区工作的顺利开展。
2、明确势权——尝试行政管理体制的创新,打破示范区现有行政势权
和谐杭州示范区,位于杭州市西部西湖区与余杭区交接的区域,在两区的分别管辖范围内。示范区内西湖、余杭两个行政势权的分治,在土地价值取向的选择上、在整体发展思想的统一上、在规划建设工作的协调上、在后期运作管理的配合上都难免会产生一些问题,将影响今后示范区的开发建设。
杭州市政府可以大胆的尝试新的行政管理体制,打破现有的行政势权。其中一种新的尝试为建立一个“杭州市和谐发展示范区”新区管委会,管委会人员由市政府和两区政府的管理人员组成,直接对杭州市委主要分管示范区建设领导负责,管理示范区的开发建设工作。
3、加大支持——在前期基础设施建设上,给予政策和财政支持
市政府应对示范区的开发建设给予充分的政策支持,制定一系列促进和规范和谐示范区建设的相应政策,特别是吸引生态旅游、高科技研发等项目的优惠条件,无土农民的拆迁安置办法等具体实施政策。政策的制定有利于明确示范区发展的方向,控制和谐示范区的开发强度,力求示范区建设一直走“和谐建设”的道路。
杭州市雄厚的财政经济基础,有能力支撑示范区的开发建设。市政府应统一组织社会经济资源,加大对示范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的经济投入和扶持,作和谐示范区发展的坚强后盾。
参考文献
[1]《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
家境贫寒的小乾良虽衣衫褴褛,却不自卑,他刻苦努力,积极学习外语,参加唱诗班,接受了良好的外语、美术和音乐启蒙教育,为他后来走上多才多艺的人生道路,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毕生求索 一专多能
1950年夏,林乾良以优异的成绩考上福建医学院,在就读不到半个月后,他又欣喜地接到了国立浙江大学医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几经考虑,他用家族赞助的两担稻谷换32元钱作路费,乘汽车、轮船、火车,转辗从南平到杭州。入学一周,教务长、著名数学家苏步青听说来了个“赤脚大学生”,就把他叫到办公室。当他了解到林乾良是个成绩优良、能唱能画却家境贫寒的学生时,就写了3张条子:一张给解剖教研室,安排林乾良帮着绘人体解剖挂图;一张给学生会文艺部,发挥他的音乐演唱特长;一张给学生公社,安排他为人理发,每人每次5分钱,一周半天。这3张条子足以让他在专心学业的同时,有机会勤工俭学,解决后顾之忧,顺利完成学业。
1955年大学毕业后,林乾良被分配到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外科工作,走上了治病救人之路。次年,卫生部选派他参加在上海中医学院开办的中医研究班,使他有机会向许多全国名老中医学习传统的中医药学。3年后,林乾良回到杭州,在随之而来的高等院校院系调整中,他服从医学事业发展的需要,到浙江中医学院从事教学、科研、临床工作。从此一直到1993年退休,他在那里整整辛勤耕耘了35个春秋,成为著名的中医药学专家。
作为工作、职业,林先生在医学领域如中医、中药、医史、文献、老年医学、养生学、食疗、针灸等领域,广有建树,著有《中药学》等专著30多部,论文60多篇。他毕生课徒无数,桃李满天下,把脉问诊,药石解苦厄更无数。他的科研成果多次荣获国家和省市科技进步、优秀成果奖。他整理编辑的医林史料《历代中药文献精华》《历代老年医学文献精华》等,都传于史林,鉴于来者。难能可贵的是,他身为权威,却十分注重医学科普,编发通俗易懂文章。他医教相长,曾一人兼开中医、西医两个医学体系课程。
林乾良还出医入文,在文化艺术的多个专业领域显露才华。
他自幼酷爱金石书画,六七岁即能弄石治印。后拜沙孟海、陆维钊、韩登安为师,嗜印如命,至老弥笃,自称“印迷”,善以甲骨、古玺、砖文、瓦当、魏碑、汉印、小篆细朱文等入印,有“十相”之称。他还根据京剧剧目,独创京剧印谱200多方。他广交国内外印人,搜集印人作品及印学资料,于印史、印论方面,著有《中国印》《世界印文化概说》《篆汇》《瓦当印谱》等十余种,为西泠印社资深社员,浙江省篆刻研究会顾问,门下桃李遍布海内外。他雅好翰墨,以篆书为主,常以甲骨文入书,偶作隶书、魏碑,自创以古砖铭文体为范本的“一条香”“一笔书”,为中国、浙江书法家协会会员。他的国画讲究笔墨情趣,形神俱备,尤以小品为佳。
在文史领域,他也倾注了满腔热情,写作发表诗歌、散文、剧本等多种作品,创作有影视剧本《张仲景》《朱丹溪》《伟大的宝库――中药》。在科技史、茶文化、浙江地方史以及古文字学、古器物学等领域,他都有专业造诣。如他通过对甲骨文“疾”字的深入研究,提出了商代人对疾病已分内、外、妇产及地方与传染病四科的创见。他根据茶的药用价值,首次提出了“茶疗”一词,出版《中国茶疗》等专著4种。他还主编了《浙江历代医林人物》《浙江历代医药著作》,撰写了《医学文字源流论》《青瓷研究》《铜镜研究》等论文。
他在上海期间随名老中医大夫出入剧院戏楼,耳濡目染,成为忠实的戏剧“票友”,对京剧、越剧、黄梅戏、福州戏和话剧等不仅能上台演戏,还自编剧本。他对弘扬京剧不遗余力,每年都正式演出一两次,青衣、老生、花脸都会唱,并专攻铜锤花脸。他还编写了《不朽的阮文追》《钱王射潮》两个京剧剧本,曾任浙江省京昆联谊会理事、长乐京剧团名誉团长。
他还是国内著名的收藏鉴赏家。他的藏品包罗万象,印章、书画、砖瓦、带钩、陶瓷、铜镜、邮票、钱币等。尤其是他的印章,业内有“新、精、奇、罕、趣”之赞评,更及印人、印学资料如书画、尺牍、文玩、图籍等,并加以整理研究。至于他所藏的“三笺”,即信笺、诗笺与中医方笺,尤其是古今1000多家诗笺和10000多张中医毛笔方笺,堪称天下绝品。
林先生的多才多艺不仅系禀性天赋使然,更重要的是他一生求索,不断进取,用积极乐观热爱生活的心态,去体验生命的美妙过程而结出的花朵和果实。
老骥伏枥壮心未已
早在任教期间,林先生就因在中医药、茶文化等领域的独到研究而到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地访问讲学。退休后不久,林先生就被移居在美、加的女儿们接去同住,本可安度晚年,但他在异国他乡却仍然闲不住,忙得不亦乐乎,为在海外传播文化、促进中外友好,继续作出自己的贡献。
1993年,林先生到美国探亲,白天在家除了早晚接送小孩上学外无事可做,这让他觉得很无聊。有一次他出门闲逛,听到远处传来悠扬的二胡声,就循声而去,在一间很不起眼的房子里找到了一个自娱自乐的社区华人京剧社团,他热心地加入进去,并担任艺术指导,为他们排戏。在宾夕法尼亚州的老年人活动中心,他义务为那里的老人们讲授中国茶、中医药、印章篆刻、饮食、汉字等,附近的特拉华州的老年人获悉后驱车3个多小时前来听讲。他还举办金石书画展览,在当地华人中招收10多名喜爱篆刻艺术的学生,成立美国金石社,应邀担任名誉社长。在北京奥运会开幕之前,他辅导学生创作了奥运图章,趣味盎然。他在加拿大多伦多时,参加多伦多国剧社演出,主演《探皇陵》的徐延昭一角,获得满堂喝彩。
他在海外看到华人华裔的第二、第三代往往不会汉语,深以为忧,就自己编写了《基本中文易读》,用每句四字的形式,概述中国山川地理、历史文明、古今人物、文化传统、典章制度、物产风情等,读来朗朗上口,容易阅读理解,深受欢迎。
性别: 女
民族: 汉族
政治面貌: 党员
出生日期: 1986年05月
户口: 湖州市
婚姻状况: 未婚
学历: 本科
毕业院校: 湖州师范学院求真学院
毕业时间: 2008年06月
所学专业: 广告学
外语水平: 英语 (一般)
电脑水平: 熟练
工作年限:实习/应届
联系电话: 13806680xxx
求职意向
工作类型: 全职
单位性质: 不限
期望行业: 市场、广告、公关、艺术、文化传播、互联网、电子商务、建筑、房地产、服务业
期望职位:广告创意与策划/文案、文案创意、公关与媒介专员、市场专员/助理、部门助理/秘书/文员
工作地点: 杭州市
期望月薪: 2000-4000
教育经历
2005/09--2009/06 湖州师范学院求真学院广告学
市场调查与分析、广告编辑、广告经典作品评析、广告心理学、广告媒体研究、行政管理学、广告策划与创意、广告文案写作、市场营销学、广告学概论、大众传播学、公共关系学等;
工作经验
2008/07--2008/08:侬侬魅力广告有限公司企划部 实习生
实习期间,日常工作如下:
1.协助企划部经理撰写主题秀活动文案策划,参与主题秀活动前期准备工作;
2.协助设计主题秀系列相关广告宣传:DM单、贵宾卡、邀请函、KT板、喷绘等;
3.从公司企业文化中不断认识广告,了解广告,并有陪同经理接待公司客户经历;
实习结束,部门经理及设计总监给予书面评价如下:此学生为人开朗,应变能力较强,悟性较高,思维创新,做事认真负责;缺点即经验不足,望今后继续努力,进一步增强广告意识。
2008/03--2008/05:大学生家教服务网站策划部 兼职
1.2008年3月拟定杭州大学生家教服务中心合作策划书并试用于活动实践,取得成功;
2.2008年5月拟定杭州大学生家教服务中心家教活动策划书,并协同成功举办三届新起点暑假文化培训中心;
3.至今仍在为其做后续策划活动;
2008/03--2008/03:畅游蓝光科技工作室设计部 兼职
参与畅游蓝光工作室装饰设计系列,初步了解设计理念并试用于实践
2007/05--2007/05:颐高数码广场卖场部 兼职
假期兼职:协助SONY电视柜台销售,初次销售量一天售出6台;
2007/03--2007/04:龙鼎丽人健身中心 宣传人员 兼职
为健身中心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广告宣传,并撰写POP广告若干;
工作业绩
2008学年湖州师范学院求真学院学生专业奖学金二等奖
2005学年湖州师范学院求真学院学生专业奖学金三等奖
2008/04 全国计算机等级三级网络技术 合格
2007/12 全国计算机等级一级 合格
2007/01 第一届校园广告大赛公益类作品 三等奖
2006/12 普通话等级证书 87.80(二级甲)
2006/10 首届统力杯校园话剧大赛最佳演员奖 最佳演员奖
2006/09 .求真学院人文教科系2005级百篇文 优秀奖
2006/09 2005-2006学年第一学期专业课程论文 三等奖
2008/11 第三届校园广告大赛公益类作品 优秀奖
自我评价
1.对广告行业感兴趣并立志在文案/策划、市场、公关方面发展;
2.具有文案/策划/设计等广告实习经验,获实习单位好评;
3.担任四星级社团社长职位一年,有丰富的社团活动策划经验,如成功策划湖师院大型周末舞会;
4.个性开朗,接受新知识、适应新环境能力较强;
5.乐观、自信,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沟通及应变能力
论文关键词: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范例
学生姓名: 赵静 学号: 0762151147
分 院: 经济管理分院 班级: 经济学0703班
指导教师:张代军、郑秀田 职称: 教授、助教
填表日期: 2011 年 01 月 22 日
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教学部制
一、毕业论文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选题的背景: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余钱该怎么利用逐渐成为了人们最关心的问题。在通货膨胀的环境下,只是单一地将钱放入银行储蓄只会使钱越来越少,只有合理安排理财投资才能分散风险,使余钱的效益最大化。因此,越来越多的人们加入的投资理财的队伍中来。但不同的地区由于社会经济环境的不同而使居民理财结构各异,不同的人们由于文化程度和社会经历的不同对理财的认识也有所不同。如经济较发达地区的人们的理财意识普遍较强,而且理财的结构多样化,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理财结构则较为单一,理财意识强的居民占少数。
衢州地区居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地提高,投资理财热也随之而来。有的居民为了孩子的未来发展而投资,有的居民为了从投资中获取更大的利益而投资,有的居民为了满足心理的需求而投资,更有的居民是被游说去投资的。总之,每个人的投资理财意识各不相同,但是整个地区人们的整体投资理财意识的强弱却直接影响着这个地区的经济发展。
理财的渠道有很多,包括股票、保险、债券、房地产、储蓄等,不同的理财产品的效益和风险程度都不同,但是,真正对这些理财渠道充分了解的人占少数,许多人都是盲目的投资,这不仅不会带来效益,反而会造成损失。因此,及时得了解人们的理财意识情况,并合理地提出意见和建议,能使人们更合理地支配余钱,做理财能手。
选题的意义
首先,通过了解居民理财意识的情况,可以分析投资理财对居民生活的影响程度。现在,市场流行着很多种投资理财的产品,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知道,并愿意进行投资的。通过对居民的投资理财意识的调查可以得知人们对这些产品是否了解,并通过这种调查方式间接的使他们了解一些关于这方面的知识。
其次,通过分析数据,例举出几种较受到人们青睐的理财产品。结合市场的特征和其他地区的情况提出关于投资这些产品的意见和建议。这能使人们对理财产品有更多更好的了解,提高他们的理财意识。
再次,通过调查分析影响理财意识的因素,提高人们的理财意识。文化程度、社会经验、社交环境等都是影响理财意识的因素。
最后,调查得出的结论可以为衢州地区投资类产业的发展提供可靠的信息,间接促进其发展。
二、毕业论文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含论文提纲)
研究目标:
本文的研究目标是了解衢州地区的个人投资理财结构如何,衢州居民的投资理财意识状况,以及根据其影响因素给出相应的建议。
主要内容:
通过问卷的设计、发放和统计研究以下三个主要内容:衢州居民的余钱配置情况;衢州居民的理财意识情况;对衢州市居民理财意识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提纲
一、问题的提出
介绍衢州地区现阶段的基本经济状况及居民的消费情况等来引出居民的投资理财的话题。
二、衢州市居民的余钱配置现状。
根据调查报告的情况,分成几种不同的情况进行归纳。
三、衢州市居民的理财意识分析。(将理财意识分块说明情况,先总的说明再分块分析)
(一)从理财意识强且对理财的基本知识了解的。
(二)从理财意识强可对理财的基本知识不了解,麻木投资的。
(三)从理财意识不强的,只会守着钱的。
四、衢州市居民理财意识的影响因素分析
(1)先说明因素有哪些,并做图标分析
(2)将关键的几个因素单独做详细的分析。
五、结论与建议
三、毕业论文拟采取的研究方法、研究手段及技术路线、实验方案等
采取的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用书面形式间接搜集研究材料的一种调查手段。通过向调查者发出简明扼要的征询单(表),请示填写对有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来间接获得材料和信息的一种方法。
2、谈话法:通过与对象面对面的谈话,口头信息的沟通过程中了解对象心理状态的方法。
采用的分析手段:
1、定性分析法:一种探索性调研方法。目的是对问题定位或启动提供比较深层的理解和认识,或利用定性分析来定义问题或寻找处理问题的途径。
2、定量分析法:在对问卷进行初步的定性分析后,可再对问卷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定量分析。同卷定量分析首先要对问卷数量化,然后利用量化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问卷的定量分析根据分析方法的难易程度可分为定量分析和复杂定量分析。
技术路线:
四、中外文参考文献目录(理工科专业应在10篇以上,文科类专业应在15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至少2篇。)
[1] 胡安生,蒋勇生. 宁波居民金融意识及储蓄状况调查分析[J]. 宁波经济,1997,(4)
[2] 欧阳钱琳,冯如,李雯颀,张文昊. 大学生投资理财市场分析[J]. 财税金融,2010,03(下)
[3] 安娜. 当代中国家庭理财意识渐浓[J]. 中国经济导报,1999,01,01
[4] 宋芳. 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J]. 现代金融,2010(2)
[5] 李睿. 家庭理财和国内投资渠道分析[J]. 考试周刊,2010(28)
[6] 聂广海. 建立风险意识,树立正确的投资理财意识[J]. 现代经济信息,2010
[7] 刘东明. 浅析理财目标中的文化因素[J]. 商业研究,2010(10)
[8] 徐英. 试析通货膨胀对个人理财的影响[J]. 新疆财经,2009(5)
[9] 张晓波. 影响理财的非智力因素[J]. 理财之道,2003,12
[10] 陆海燕. 影响我国城镇居民个人理财需求的因素[J]. 重庆工学院学报,2008(1)
[11] 高太平. 个人投资理财的十大误区[J]. 会计之友,2010(5)
[12] 催至伟. 通胀压力下家庭投资理财的策略分析[J]. 经济研究,2010(7)
[13] 丁致清. 创新理财观念须强化“五个意识”[J]. 农村财政与财务,2004(2)
五、研究的整体方案与工作进度安排(内容、步骤、时间)
调查的实施和时间的安排:
(1)2011年01月16日—2011年01月25日,问卷的发放及回收,同时进行论文研究的背景论述。
(2)2011年01月26日—2011年01月30日,将收回的问卷进行数据统计并做适当的分析,并同时查阅相关文献,进行理论分析。
(3)2011年02月07日—2011年02月20日,根据调查结果,进行衢州居民的余钱配置情况。
(4)2011年02月21日—2011年03月01日,衢州居民的理财意识情况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完成初稿。
(5)2011年3月-2011年04月,修改,并最终上交定稿。
六、研究的主要特点及创新点
1、虽然研究的方法陈旧,但是研究的目标新颖。目前,对理财意识的研究还很少,以其作为调查目标进行问卷调查的更少。
2、调查分析时,主要以图表和数据分析的形式进行阐述,是切实的分析,分析的内容具有现实的意义。
3、根据调查分析,对衢州居民的投资理财提出一些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理财意识,间接促进衢州经济的发展。
七、指导教师审核意见:
随着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和各种各样金融产品的出现,如何通过理财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是当前的热门话题,选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文章将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衢州地区的居民进行相关问题的调研,以了解该地区居民的理财情况和理财意识,方法适当,具备可操作性。文章的内容安排以及进度安排较为合理。同意开题。
关键词: 文化词语 词语的文化意义 定义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跨文化交际学开始受到我国学者的关注,许国璋先生于1982年在《现代外语》上率先发表了有关语言和文化的论文(胡文仲,1999)。而后随着跨文化研究的发展,出现了大量的研究“文化词语”和“文化意义”的论文。在1994—2008年
“黄”,颜色词,但是由于大部分土地是黄色的,在以土地为主要生产原料的封建社会中,“黄色”与人民的生产生活乃至命运紧密相关起来,王族皇室便以此为专用色,以显其权贵,于是“黄色”获得了新的文化意义:“至尊至贵”。
“杨柳”本为植物名,同属落叶乔木或灌木。传说隋炀帝在运河两岸种植柳树,并御赐柳树姓杨,遂有“杨柳”之说。而《三辅黄图》有言:“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于是,“杨柳”成为“离别”的象征,获得了新的文化意义(王德春,转引自吴友富,1998)。
类似“黄”、“杨柳”这样先有语言意义,而后又获得文化意义的词语是非常多的,如果把它们都归入文化词语,那么词语的这种分类也就失去了现实意义:非文化词语是如此至少,这样的文化词语又如何进行研究?其实我们所关注的主要是词语的文化意义,而非文化词语。那么,什么样的词语才能算是文化词语呢?我赞同苏宝荣的观点:产生在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下,只有文化意义,没有一般的语言意义,这样的词语可以称之为文化词语。如“华表”、“友于”、“闰”。常敬宇所说的直接反映文化的词语,如“龙”,部分来自文化典籍的词语及来自宗教的词语就可以归属于文化词语,而那些间接反映文化的词语,如“白”、“松”都不能算作文化词语。
由于辨别一个词语是否属于文化词语需要从它的渊源分析,需要训诂学和考据的本领,有时候我们是不太容易作出判断的。在现实的跨文化研究中,我们应该多多加以关注的并不是文化词语本身,而是词语的文化意义。黄金贵教授的《古代文化词义集类辨考》从名称到实际内容其实分析的就是词语的文化意义,而不仅仅是文化词语的词义;戴卫平、裴文斌所著《英汉文化词语研究》(2008)提供的也是词语的不同文化意义,而非“文化词语研究”。相比之下,杨元刚的《英汉词语文化语义对比研究》(2008)才算得名实相副。
整理
参考文献:
[1]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2]黄金贵.《古代文化词义集类辨考》自序[j].杭州大学学报,1994,(4).
[3]李国正.文化语言学研究的新收获——评黄金贵著《古代文化词义集类辨考》[j].高校社科信息,1996,(1).
[4]常敬宇.汉语词汇与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5]苏宝荣.词的语言意义、文化意义与辞书编撰[j].辞书研究,1996,(4).
[6][英]利奇著.李瑞华等译.语义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7.
[7]杨元刚.英汉词语文化语义对比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8]姚乃强等.汉英双解新华字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