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建设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廉政文化建设是将廉政作为思想内容,通过文化的形式借以表达。其作为一种没有形态的、潜在自我约束的力量,为党在新形势下开展反腐工作与党风廉政建设提供了思想指导与行为准则。本文就广电系统廉政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路径展开探讨分析。
关键词:
广电系统; 廉政文化; 思想教育
近几年,我国政府反腐力度不断加强。打击腐败风气、建设廉政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是从根本上杜绝腐败现象。在反腐的方式上,要结合舆论监督、制度监管、文化倡导等多种途径建立反腐文化,杜绝腐败行为的发生。广电系统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承担着建设、宣传廉政文化、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等多重任务,如何做好这几方面工作,实现廉政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互动,接下来就一一探讨。
一、廉政文化建设中的不足
随着反腐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廉政文化建设也逐渐被人们所接受,但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这项工作仍处于不断完善的阶段,还有很多方面需要提高。而现在急需解决的问题是,一些同志对廉政文化建设认识不足、廉政文化建设责任不够落实、廉政文化工作与实际脱节。
(一)对廉政文化建设的意义认识有待提高
当今,社会腐败现象尚未从根本上根除,很多人不仅没有反腐意识,而且还有意无意助长腐败之风。广电媒体领域同样存在宣传不够及时、监督不够有力等问题。这些情况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一些同志对廉政文化建设的认识不足,对腐败行为的犯罪性质认知度低,觉得一般的送礼与“意思意思”不构成腐败,所以社会上依然存在很多这种“意思意思”的腐败现象。受社会风气影响,腐败现象滋生蔓延,廉政文化建设受到了很大的挑战。一些机关、部门把廉政文化建设看作是可有可无的软任务,并没有真正重视。如果没有监管部门的监督,根本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廉政文化建设活动中来。所以,在加强廉政文化建设、进行反腐倡廉工作时,要排除这些无形的障碍,将反腐的决心表现在所有的实际工作中。
(二)廉政文化建设责任不够落实
廉政文化建设认识不高,导致公民参与反腐行动没有积极性,而责任制度的不落实则导致相关部门组织工作只注重形式,不能深入反腐工作的实际问题。反腐制度建设的不完善,责任不能落实下去,分工不够明确,认为反腐工作只是临时抓一抓就行了,并没有真正重视与落实反腐文化的建设。还有的则认为反腐文化建设是纪委需要做的事情,自己只要做好本职工作就够了。这些反腐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成为反腐工作的阻力,导致纪委在行动过程中困难重重。
(三)廉政文化工作与实际脱节
廉政文化工作与实际脱节主要体现在内容、形式与计划性上。首先是反腐工作在建设中不以自己单位为中心,盲目照搬其他单位所谓的反腐经验,单位与单位之间缺乏联系且工作内容雷同单一,并不能有效地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有些文化建设依然停留在重点事件与典型案例上,并没有切合实际、喜闻乐见的素材,导致群众认知度差,甚至觉得反腐文化只存在“大事件”与“大人物”中,与自身没有关联。其次就是形式上保持传统陈旧的模式,党员们反复学习文件、做报告,缺乏感染力,来来回回都是那几套内容,没有灵活性。而且只注重一些形式化的东西,将几条标语反复提出并大肆渲染,形式单一,没有说服力。最后就是缺少计划性,没有长期反腐的决心与行动,上级要求时就临时组织团队开展工作,缺少长期反腐工作的计划。
二、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廉政文化建设的作用
要改善腐败现状,不仅要坚定反腐的决心,坚决打击腐败行为,更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用正确的思想指导廉政文化建设,提高公民的反腐意识,完善反腐制度,将腐败行为扼杀在萌芽中。反腐的难度在于腐败现象的无处不在,单靠纪委的打击很难彻底根除,所以在反腐行动中要利用好广大人民群众的作用,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将反腐文化灌输到公民的日常生活理念中,利用人民群众覆盖面广泛的优势,把反腐措施延伸到每个角落,全面打击腐败风气。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作用
思想指导方针决定工作活动的效果,是一切活动的内在因素,对于推动党的廉政文化建设、加强反腐活动的力度,全面打击腐败现象有着重大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作用是引导党员们在工作活动、生活作风中将廉政作为准则,恪尽职守。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帮助党员干部以及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人们的思想精神境界,加强法律与道德意识。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启发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帮助党员干部更全面、及时地认识新的形势,与时俱进,吸收先进科学的观念;同时,引导党员干部摒弃传统陈旧的旧思想、旧观念、旧方法,并在这一过程中启发党员不断提高新思想、新理念、新认识,杜绝腐败行为的发生。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约束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有导向与启发作用,更重要的是对于人们行为的约束。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有效地形成一种理性的制约性认识。在这种认识的影响下,人民群众和党员干部能坚定地完成廉政文化建设工作,并且有效地进行自我管理与约束,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念,在是非善恶面前认清界限并守住道德底线,这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约束作用。
三、廉政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路径
廉政文化建设是将廉政思想灌输到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的观念中,为杜绝腐败现象打下坚实的基础,形成良好的廉政文化风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为廉政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能够发挥导向作用,实现全民反腐,全面打击腐败活动。那么,廉政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如何更好地互动,才能产生最大的效果呢?
(一)廉政文化建设中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营造
从古至今,腐败活动和风气一直存在,不管如何打压与制裁,腐败都真实存在于各个角落。而对于反腐工作,也是从封建时代就开始,但基本所有的反腐工作都只注重对腐败活动的打压与腐败人员的制裁,并没有深入到文化、思想层面。如今的反腐工作,就是要加强文化、思想建设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并起着重要的导向、启发与约束作用。廉政文化建设是一项长远的社会风气规划建设,在长期的建设活动中保持良好的指导思想与环境氛围,是廉政文化建设成功的基石。因此,应该营造出一种积极的社会舆论环境,加强社会对于廉政文化建设的监督。当然,组织内部也要积极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主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约束自身的行为。浙江省桐庐县广播电视台近年来积极开展廉政文化建设,在单位内设置以干部职工廉政书法为主要内容的廉政文化墙,寓教于形,寓教于活动,形成了具有广电系统特色的廉政教育模式。
(二)改变廉政文化建设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过去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采取宣传口号、树立标语等方式,党员们则是上大课、做报告的老一派作风,不能行之有效地贯彻思想观念。而在新形势下,必须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进行创新,摒弃传统老旧的单向灌输方式,实行双向互动的办法,注重教育对象的主体地位,通过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素材,增加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由过去的被动接收变为主动了解。在廉政文化建设过程中,还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便利性与时效性,加强对人们政治生活的关心,帮助解决一些人们生活工作中所遇到的思想政治问题。这些都可以提高人们对与思想政治和廉政文化的关注度,逐渐提高政治觉悟。以桐庐县广播电视台为例,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近年来通过组织观看“廉政教育片”、参加现场警示教育、开设“桐广大讲堂”、开展廉政书法比赛等形式,丰富了教育内容,激发了干部职工的参与意识,提高了教育效果。
(三)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在廉政文化建设中的监督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公权力的监督、制约显得尤为重要,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与监督组织机构来制约公权力能体现政治文明建设的进步。而思想政治教育更是让人们体会到廉政文化建设工作的真实性,使每个人都参与到建设工作当中,并且加强人们对于廉政制度的深刻理解,起到一种互相监督与自我监督的作用,提升公民在廉政文化建设工作中的责任感。对于广电系统而言,依托自身优势开设舆论监督栏目,不失为一种良好的监督手段。桐庐县广播电视台目前已开办《阳光热线》、《新闻聚焦》、《廉政故事》等广播电视栏目,进行反腐倡廉宣传,加强舆论监督力度。通过宣传,增加了政治工作的透明度与真实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对社会公众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人们更加清晰地监督权力的执行,扼制腐败行为的发生。而在参与宣传的过程中,广电工作者也得到了自我教育,增强了对廉政制度的理解,提升了工作责任感。
四、结束语
廉政文化建设对于社会文明的进一步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深入、透彻、全面、系统地开展这项工作,并将工作活动落实到社会的各个层面,才能真正实现“廉洁之风处处吹起”的社会面貌,推动社会文明的进步。思想政治教育则是从精神领域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引导人们做出正确的选择并通过思想影响行动的方式来提高人们的自我约束能力。
作者:吴敏秋 单位:浙江桐庐县广播电视台
参考文献:
[1]思想政治教育在党风廉政建设中的应用探究[J].2015.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现代化建设 科学发展观
当前,现代化的大背景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究竟该如何进行现代化改革?这是一个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建设是历史的需要
现代化是一个社会、制度和文化转型的过程。①目前中国社会现代化的程度表现为:经济比较顺利地实现了现代转型,但是社会价值观、现代公民所应具备的理念、人格特质的形成和文化的转型依然没有完成,或者说是正在进行中。近期,中央政府相继通过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其中都明确提出:21世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世纪。国际金融危机进一步凸显了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根本在教育。对中国教育改革来说,只有启蒙思想深入人心并成为社会共识后,加之以有效的集体行动和制度保障,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现代化。②
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一定的问题。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以及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推进,外来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不断输入,以及我国社会自身发展过程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诸如道德失范、社会不公、贫富差距等等,使得整个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一个复杂的环境。受中国传统的影响,教育还没有完全摆脱功利主义的影响,社会公众对一切以人的发展为目的的人本主义思想尚没有达成共识。现在,很多制度设计都无视教育对象的差异和客观条件的变化,未能紧跟形势的发展。虽然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法、目标等方面已经进行了一些探索,但还未实现广泛性与特殊性的统一,还存在学校关注度不够,重理论、轻实践,现代化手段不足等问题。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建设
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使社会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体现了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体现了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
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高等教育必须与时俱进,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代化建设,着力培养信念执着、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同时,高校还应具有强烈的、时代性的使命感,积极服务于国家的经济建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人、塑造人的积极作用,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围绕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建设,就是要在教育的内容、方法、载体上进行现代化的改革。科学发展观,为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发展,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明确的理论指导和思想保证,并赋予思想政治教育丰富的科学内涵。因此,我们必须坚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建设的举措
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教育和受教育的实践活动,受思想观念的影响和支配更加突出。③思想政治教育要由传统向现代转变,则必须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与客体进行现代化的变革,以适应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人(包括施教者和受教者),客体是教育的内容、方法和载体等,因此,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建设就要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入手,按照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要求进行现代化建设。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现代化建设。
第一,思想观念的现代化。在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首先,教育者的意识、观念要实现现代化。教育者要结合实际和社会需求培养科学精神、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只有具有了科学的教育思想,才能制定出合理的教育方针、目标、主题、任务,并得以顺利实施;其次,受教育者的意识、观念要实现现代化。社会的急剧发展,促使人的知识结构、交往范围逐渐扩大,大学生的思维模式、观念等也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也日益增强,这就同时需要意识、观念的现代化。作为未来的建设者,他们需要具有科学意识、竞争意识、开放意识、法律意识、自我意识以及人文精神。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科学精神是推动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是人类精神中最重要的内容。而竞争意识也是提高效率,追求效益的首要表现。但这还不够,要想走向世界,就应该用开放的、发展的眼光去审视自己,要具备开放意识和自我意识,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同时,还应具有法律意识。只有具备这些意识,才能打开社会的大门,才能拓宽思想道德教育现代化的空间。有了现代的意识,还应具有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是一种以人为核心的世界观,其关键就是要学会做人,同时要陶冶情操,增加发展动力。
第二,能力的现代化。21世纪是高度信息化的世纪,教育也必将是高度信息化的教育。信息化的高度发展以网络技术、数字技术、虚拟技术作为其主要载体,并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和来源。我们应坚持能力为重,着力提高受教育者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他们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事做人,促进他们主动适应社会,具有适应现代化发展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开创美好未来。
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现代化建设。主体现代化为客体现代化提出了新的要求,客体的现代化必将进一步推动主体的现代化,两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因此,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现代化,其客体的现代化建设必须同步进行。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现代化。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政治多元化、网络信息化对当前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产生巨大的冲击,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我们必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不断丰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使之实现现代化。我们要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时刻把握机遇,坚持与时俱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中心,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
第二,教育方式的现代化。科技的发展不仅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改变,同时也使许多工作方式、方法都发生了改变。在课程教学中,应结合信息现代化的实际,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时空界限,努力提高教学的时效性和针对性,探索网络教学新模式。同时,要开发网络课程教学系统,搭建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库、课程网络教学管理平台、学生自主学习网络平台、辅助教学网络平台,实现课堂教学、学生自主学习、课堂讨论、辅导答疑、作业提交批阅、考试考核等全部教学内容的网络化,探索边讲边练、网上讨论、在线答疑、网上考试等的教学新形式,最大限度的发挥主渠道教育的有效性和时效性。
在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现代化建设的同时,我们还应积极拓展其他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如建立现代化的党员引领性机制;现代化的学风建设机制;开展就业创业培训,改善民生;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促进健康成长;强队伍建设,建立保障机制;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等。在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有效途径的过程中,特别要注重把单一转变成复合,避免空口说教和形式主义,把简单转变为复杂,运用多学科知识,不断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域。同时要运用现代化的手段,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网站建设、门户网站建设、博客、手机报等专题网站建设。及时了解、掌握受教育者的思想动态并回答和解决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消除交流障碍,使一味地说教为互动交流所代替,由此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综上所述,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复杂的工程,我们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在思想上、内容上、模式上等方面,不断推进现代化的改革和探索,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服务于人全面发展的需要,为建设全面的小康社会提供人才支持。(作者单位:乐山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注释
①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17页。
有正确的思想认识,才会有正确的行动。对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关系的正确认识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观前提条件。在一些高校,他们把思想政治教育简单地等同于校园文化建设,认为校园文化建设就是新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换上的一个新名字,其主要作用无非就是听上去更时髦了。这种肤浅的认识会导致校园文化自身的特质得不到充分体现,极易沦为高校建设和发展中的一种装饰或点缀。这些高校一般都抱着一种观念,认为高等教育就是要重视专业技能教育,人文精神培养可以放在一边;或者只片面强化硬性的制度管理,不注重营造更为柔软的文化氛围去引导学生;或者倾向于功利化,急功近利,忽视人本情怀。另外一种误区则是人为地将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从根本上割裂开来,视思想政治教育为政治范畴,而校园文化建设则属于非政治范畴。这种错误的认识极易导致将思想政治教育搞得“一脸的严肃”,又将校园文化建设搞得“飞扬浮躁”,走向庸俗和泛娱乐化。实践已经证明,板起面孔的思想政治教育很难得到当代大学生的心理认同,难以提高其实效性,而“轻浮”的校园文化建设更是一种简单化、低层次水平的体现。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关系,本是一种“你侬我侬忒煞情多”的相互交叉、包含、渗透、依存、作用、影响但又相对独立、保持各自特点和优势、不可替换的关系。思想政治教育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目标、主导方向和有力保证;校园文化建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有效载体和新的着力点。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换上“轻松”“活泼”和“前卫”的新面孔;校园文化建设可以坚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本来真实的“严肃”“认真”和“传统”。我们应该走出误区,实现二者密切配合,相互支持,增添各自的吸引力,共同构筑大学生“精神高地”,取得共赢。
二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与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差别待遇
在很多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中,物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有着不同的待遇。物质文化建设往往得到高校管理者的“偏爱”,待遇较高。相比之下,精神文化建设则是“备受冷落”。君不见,多少高校在打着校园文化建设的旗号下,颇为用心地精心打造出豪华壮观的校园大门、气派十足的图书馆、各式风情的雕塑,争奇斗艳的花草树木、各类让人垂涎欲滴的饮食文化节,对社会、家长、学生展示着高度的“魅力”,赚足了眼球,仿佛学校的身价和身望也顿时倍增。这要是在法律法规和学校能力范围内进行建设也无可厚非,因为优美的物质文化建设可以传达积极健康的思想品德教育正能量,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物质前提、条件和重要载体。正所谓没有物质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可是,与红红火火的物质文化建设相比,精神文化建设却处于被边缘化、“坐冷板凳”的地位。鼓励、支持和保障精神文化建设发展的资金和措施不到位,指导、督促、服务精神文化建设的力度也不够。为什么物质文化建设比精神文化建设更容易得到一些高校的“青睐”?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物质文化建设可以在短时间内成效显著,而精神文化建设则需要一个漫长的积淀过程,其人才培育的效果需要几年、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凸显出来。人生短暂,许多高校管理者都难免有急功近利的思想,毕竟,做“十年树木”比“百年树人”容易得多,也有诱惑力得多。但是,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就是一种精神实践活动,如果忽视了这点,仅仅热衷于一些徒有其表的浮华外观建设,只会导致校园文化建设长期处于低水平建设状态,犹如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缺乏应有的生命力。
三校园文化建设的“泛娱乐化”现象
何谓“泛娱乐化”?即过于追求“卖点”,不惜逾越传统道德、扭曲传统审美,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受众“快乐原则”的需要,使得表现形式和内容都过度的娱乐化。一般认为,泛娱乐化起源于以追求商业利益的各种影视、广播、报刊等媒体。随着空前繁荣的信息和网络时代到来,泛娱乐化现象已经悄然波及到社会深层次领域,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也不例外。当代大学生群体面临着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的压力,而身心却尚未完全成熟,缺乏足够的自我调控能力。他们对那种空洞的、散发着高压气势的政治教育方式颇为反感,更愿意接受轻松、幽默、寓教于乐的教育方式。校园文化活动适度体现娱乐性,可以使大学生有效地调节身心、解放自我、缓释压力。但是,正如孔子说的“过犹不及”,如果没有掌握好娱乐的限度,就有可能走向泛滥,致使校园文化建设效果大打折扣。美国媒介文化研究者和批评家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曾提出警告:“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1]在一些高校,“教室被改造成摇滚音乐会”、娱乐性社团飞起云涌、演唱会和歌咏赛纷纷登场亮相却又缺乏应有的管理,其思想性、艺术性、知识性、趣味性没有真正体现,反而一些低俗情趣掺杂其中,没有激发反而削弱了大学生的判断力、思考力、创造力和社会责任感,没有树立反而扭曲了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没有建立反而损害了校园文化的纯洁性、高雅性和教育性。在这样的情况下,高校是否应该思考如何做到既避免说教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又疏远泛娱乐化,如何努力引进高雅艺术,如何适当加入娱乐化元素,如何加强对校园网络、社团的管理,如何引导师生自觉抵制泛娱乐化倾向。高校应该通过种种措施,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唤起大学生心底对真善美的热切渴望,使他们真正明白那种“脑残”式的笑声永远代替不了严肃理性的思考。
四多元文化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冲击
所谓“多元文化”是指“在一个群体、社会或区域系统中,同时存在、相互联系且各自具有独立文化特征的几种文化”[2]。当前,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流、融合与暗战共同构成了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背景之一。在这种背景里,潜伏着多元文化的选择与冲突,冲击着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旋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一些资本主义国家所标榜的“民主”“自由”“人权”观念随着网络而悄然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进一步导致大学生对信仰的缺失,价值观念产生混乱,政治方向出现迷茫。有些大学生甚至出现了“以后有钱了就移民”的崇洋思想,政治观念异化,传统道德观念进一步丧失。现代大学生大多是90后,他们追求思想独立,向往民主、自由,但是又缺乏社会实践锻炼,没有足够的生活阅历来磨练他们的意志,他们对社会的了解更多的时候来自于网络、影视、报刊的报道,他们对社会负面思潮抵御能力总体较弱,极易受到不健康不正确价值观念的影响。作为西方敌对势力进行“和平演变”的重要前沿阵地的高校,面对多元文化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冲击,一些高校却对此没有保持高度的政治敏感性,没有制定和采取积极防御措施,导致校园文化建设漠视了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色。在这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仅仅被视为一种教育活动的管理方式手段,只是为了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功能而被设置于学生管理部门。有些高校则把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的整体办学方向和目标割裂开来,没有做到二者融为一体,从而极大地阻碍了校园文化建设功能的有效发挥。高校对此应该高度重视,进行有严肃而认真的思考,制定出有效措施以抵御多元文化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负面影响。
五结语
(一)更多地关注物质文化建设
精神世界具体表现为物质文化的发展程度,可以说是物质文化的另一种表达方法,因此我们可以认为校园精神文化是物质文化的一种象征。越来越多的学校把更多的时间、金钱用在了物质环境的建设上,较为严重的一些情况就是一些学校为了物质环境的更加美好而扩大资金的募捐渠道,用募捐得来的钱重新建设校门、餐厅、行政大楼等等。一些学校管理人员为了满足自身的虚荣心而将建造豪华校门、餐厅等浪费人力、财力的行为认为是很有意义的事情,有一定的象征作用,他们自以为这样的做法能够使学校在外人的眼中、心中更加美好,以为这样别人就会认为这是一个好学校,以为学校的教学质量就能够得到提升。有一些学校的管理人员为了更快地得到很好的效果,不能够长时间的坚持一项有益的措施,对校园文化进行管理的时候不能精准地掌握具体情况。进行校门、餐厅等建设的时候,将注意力全集中在物质这里,从而导致精神教育的衰败。进行校园文化的管理的时候仅仅做足了表面功夫,不能够达到里外如一。
(二)缺乏积极向上的文化号召力
校园文化在很多方面对每一个学生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影响,学校展开的一些文化活动以及学校的环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学生的学习、做人等情况时刻与学校相挂钩,学校举行一些积极向上的文化活动,可以不断地提高学生在自我思想政治方面的素质水平。校园的物质文化建设如果非常美好,一方面会使人们在感官上得到较大的满足,另一方面也能够教会学生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进行精神文化教导的时必须表达清楚思想政治状况,让每一个学生在感受精神文化的美好的过程中充实自己的思想政治知识。学校的一些相关的制度规定实际要达到的效果通常并不是为了要求学生遵守学校的规定,主要是为了教导学生能够学会做人做事,最后再研究知识。然而有一些学校却没有认识清楚这一点,不够注重文化的号召力,在校园里经常出现一些不文明的行为,而且整个校园都处于一种死板的氛围当中,没有灵魂,不够生动,没有属于自己的一些校园的特色文化。
(三)没有采取较好的预防不良文化的方法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经济也在不断的进步,从而使教育事业能够没有后顾之忧一直开展下去,然而因为国际化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校园文化也在不断变化,一些新的理念也在不断产生,虽然能够让学生们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探索更多的文化领域,但是同时人们也很容易接收到一些不正确的观点,从而被误导,例如一些拜金主义、现实主义等等不正确的价值观在学生之间盛传,将那些当作自己做人做事的原则,从而形成更多的不良思维方式,更多奇特的做事方法,之后竟还被更多地人赞羡,将其称之为个性。类似的现象出现最多的就是在网络上,由于网络覆盖面积大,具有较强的开放性,以至于全球各个地方各种不同的文化混杂在一起,让人们接收到更多的做人做事的方法,如此使学生们在培养自身价值观、人生观的时候产生不同的想法,一旦被那些不良文化侵蚀,学生将会养成一些不良的习惯,把各种错误的观点当做自己做事的原则,导致整个人品质败坏,道德的败坏。现在的很多学校的相关网络管理技术不先进,不能很好地控制网络流传的不良信息,导致一些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经常被腐蚀甚至颠覆。
(四)没有制定专门的管理手段,管理人员不专业
很多学校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管理人员不专业,导致学校的管理较为混乱,甚至有一些学校将校园物质文化的建设项目交由后勤部管理,精神文化的建设交由宣传部进行,并且整个学校学生的活动由学生会和团委进行负责,举办活动没有固定的合适的地点,组织的过程较为混乱。另外,举办活动的负责人都是由学校每一个部门抽取出来的,组合在一起进行,一方面人员有限,一方面参与管理者没有专业化的基础,管理的时候明显有很多漏洞出现。例如,在组织相关学生校园文化建设的活动过程中,由于没有经验充足的老师进行指导,以至于学生都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各行其是,也不管是否对错,不能认真地观察分析,不能全面思考实物的合理性,甚至还会将一些较为粗俗的行为当做个性进而推广,因此,管理应加强。
二、思想政治教育视角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
(一)掌握好校园文化的方向,展现出文化建设的主题
社会文化是基于校园文化发展而来的,因此校园文化的建设一方面和社会环境息息相关,另一方面也会因为学校管理着的管理能力,主导能力,管理者们的人生价值观等等有不同的表现。校园文化的建设应该使学校能够展现出其自身的内涵以及多彩性,但最为主要的还是要展现出学校的根本思想,掌握好校园文化的根本发展方向,向着文化建设的主体不断前进。同志曾强调过:“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进行校园文化的建设的时候应该时刻保持一种正确的姿态,如此才能使每一个学生向着既定的方向进行,才能使人们团结起来,从而更好地发展,使每一个人以及我们的国家都能够变得更强。
(二)与时俱进,使学校的活动更加丰富多彩、有意义
如今的社会机会很多,但是挑战的难度也很大,校园文化建设应该与时俱进。举办校园文化活动的时候必须坚持突出文化的与时俱进,知识的先进性,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时候应该把一些国事、国情联系在一起进行学习。比如:出现美国袭击我国驻南斯拉夫使馆这一事情的时候,有一些高校就展现出自己的爱国情怀,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对北约的暴行进行抵抗,对烈士进行怀念。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时候,一部分学校就“科学发展观”这一思想进行教导宣传,在很大程度上使学生们的思想政治达到了提升。在教导学生做事做人的时候,应该教导他们保持一种服务精神,待人真诚,学会分享、奉献,学会和各种人和谐的相处,比如:南京师范大学开展的“敬文讲坛”活动,对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成才和创新等等进行讲解探讨,对知识进行交流,从而使人们能更加清楚地做人,从而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也为知识的拓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三)以人为本,通过文化教育人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也就是说把人当做一切事物的根本,把群众的利益当做目的,必须做到使人能够从各个方面得到进步、提升。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质就是培养个人的品质以及思想素养,从而使每个人能够符合社会的要求。进行校园文化的建设主要是为了使学校充满学习的氛围,使人能够汲取更多的知识,校园文化以人为本主要是针对学生举办活动,以学生的进步为目的,把学生当做教育的主要对象便是教育的基础,校园文化做到以人为本也是保持与时俱进的一种表现,只有做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学校才能更加充满活力,才能得到更多人的认可,因此,把以人为本当做学校文化建设的一项内容是不可推脱的,也是时代给予的标准。学校文化建设应该把学生当做主要对象,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时刻结合学生的尊严、幸福、价值等问题,不管是从物质上,还是精神上,都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注,时刻把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习进步当做首要问题,学生的利益高于一切。
(四)对校园文化建设管理的制度进行改进,使管理人员不再缺少
要想利用校园文化对学生进行教育这一举措得到更好的效果,就应该针对校园文化制定科学合理完善的制度,具体做法如下:首先使管理人员充足,完善组织体系。说:“学校的所有工作均为改善学生思想而进行。”校园文化的建设应该有专业的充足的管理人员负责,并且应该制订可行的计划,专职专人去实施,集大家的力量将校园建设得更加美丽,校园文化更加丰富。其次应该针对校园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制度,从而使每一个工作人员对自身职务更加了解,也能清楚自己的职责。还应该设立专门的监控管理机构,从而使每一个师生都能在校园建设中发挥作用,避免出现有人不干活却拿工资的情况。
(五)注重校风的建设
校风是学校日积月累形成的,是在学校所有师生以及员工的共同认知的条件下,形成的传统风气。它不但体现了师生员工的精神素养,更是对一个学校全面的衡量标志。良好的校风稳定而持久,又不断创新,最终将内化为高校师生的内在精神品格。如果一个学校的校风严谨、公正,那么学生才会更加奋进,才能够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成为一个有理想,对社会有贡献的优秀人才,学校自身也能够达到一定的高度。对于建设校风这一问题,我们不能奢望一蹴而成,而应该循序渐进,通过不断地积累经验,不断地完善制度,从最小的事情开始,慢慢完善,进而使学校的校风得到改善。在校风培养方面,不少高校经验丰富,像北京大学对于校风培养的理念是以“三个统一”为中心,不仅坚持导向性与包容性互相统一、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稳定性和开放性并用,使得学校的特色不但散发着历史的气息,同时也具备了与时俱进的朝气。
三、结语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宿舍建设;宿舍专职辅导员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宿舍建设的意义。思想政治教育课在近几年得到了充分的重视,但就总体而言,还是存在不少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功效还有待加强。而我国各高校各院系的思想政治辅导员虽然近年来数量不断增加,但远远达不到规定的比例。辅导员通常身兼数职,一个辅导员带三四百个学生甚至是上千学生,加上许许多多的常规性事务性工作,根本没有办法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情况,更谈不上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二、宿舍建设的必要性。学生宿舍是大学生生活、学习、娱乐、人际交往的重要场所,多数学生一天大概有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左右的时间是在宿舍里面的。学生宿舍是课堂的延伸,应当被赋予育人功能。但我国高校教育常常忽略了学生宿舍的管理与教育功能,只是单纯地把它当做是一个日常休息的场所,因此大多将学生宿舍归入到学校后勤的管理当中。而近年由于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学生宿舍更多直接将管理维护功能外分给物业公司,以物业公司管理为主的学生宿舍管理模式只是负责其硬件设施的管理和维护,而忽视了宿舍管理的软件建设。另外,现在我国高校普遍实行完全学分制,学分制的大背景弱化了原本班集体的概念,甚至是弱化了院系的概念,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心应该往学生宿舍扩散,而不能仅仅局限于原先的院系教育和班集体教育。学生在宿舍内部的时间长,而且由于现在的学生多是90后独生子女,宿舍内部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但由于院系辅导员无法时刻深入到每一个学生宿舍,因此往往无法及时发现问题。
三、宿舍建设的方式方法
(一)以宿舍专职辅导员配置为主体,深入开展宿舍内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设置宿舍专职辅导员,是补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空白的好方法,也是在这种情况下解决学生宿舍建设问题的有效途径。高校宿舍专职辅导员是辅导员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学生宿舍的一系列思想政治工作,他们和一般意义上的宿舍管理者不一样,也与一般的以院系划分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有所区别。在我国的部分高校,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加强学生宿舍的管理,深入开展宿舍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已经实行了高校宿舍专职辅导员制度(有的亦称为社区辅导员,公寓专职辅导员等),积极推进辅导员入住学生宿舍。辅导员入住学生宿舍,一方面可以加强学生宿舍的管理和服务,另一方面也为师生间的交流提供了时间和空间上的便利性。另外,宿舍辅导员可以深入学生宿舍,关心和了解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情况,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同时通过观察、谈心等形式,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在学生有问题的同时也可以找到辅导员进行咨询,能有效降低心理问题的发生率。
(二)积极推广学生自管、自治,充分发挥育人功能。在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要靠教育者的言传身教,而且更需要大力推广学生的自我管理,积极引导学生的自我教育。为实现思想政治工作进宿舍的目标,可以以宿舍专职辅导员为主要组织者和指导者,以学生干部、学生党员为骨干,通过设立党员模范宿舍和宿舍区域的业主委员会等形式,增强学生的主人翁精神,让学生组织、参与宿舍的自管自治,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在宿舍内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协调能力、组织能力及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充分发挥育人功能,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学生自管、自治是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个重大突破,充分体现了育人的功能,是向重德育实践教育的转换。
(三)积极开展宿舍文化建设,营造宿舍文化氛围。宿舍活动是形成良好宿舍文化的重要基础,是加强宿舍文化建设的有效措施。宿舍专职辅导员要以宿舍文化活动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以宿舍区域为活动空间,开展以积极向上的思想和行为为指导的宿舍文化活动,营造宿舍文化氛围。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陶冶他们的情操,还可以促进学生宿舍的精神文明建设,赋予宿舍文化一种全新的内涵,真正发挥学生宿舍的“思想教育、行为指导、生活服务、文化活动”功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渗透到宿舍文化创建活动中去,学生在良好的宿舍氛围中潜移默化,从而全面提高素质。
四、存在的问题。在学生宿舍管理社会化过程中,宿舍管理分属于不同的部门,因此造成了各部门职责不清,互相推诿。宿舍专职辅导员的配置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填补学生宿舍这一领域的思想政治教育空白,但由于现在辅导员与学生人数的配置比例还是远远达不到要求,宿舍专职辅导员的配置比例更是悬殊,往往一个辅导员要管理一个宿舍区域一两千个学生,所以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显得极为有限,管辖范围较大,与学生还是存在一定的距离。另外,由于宿舍专职辅导员并没有直接管理某一院系的具体学生,所以学生与宿舍辅导员之间的关系并不密切,也无法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具体信息。学生宿舍辅导员自身也常常感觉到力不从心,工作积极性不高,人员流动性非常大,因而学生公寓辅导员不能安心工作。我们不应忽略了宿舍专职辅导员这一群体对精神激励和自身发展的需要,而应该真正体现辅导员的职责和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孝永.构建高校和谐学生社区的模式探索[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8,(1).
[2] 周法军.创新公寓管理模式,发挥宿舍育人功能——我院公寓管理实行专职辅导员制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信息,2007,(22):172,166.
[3] 曾丽青.高校学生公寓辅导员队伍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100-102.
【关键词】企业文化建设 思政教育 融合
前言:在经济高速发展的现阶段,市场经济体制已基本成型。经济结构和市场形势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企业改革正在深入的进行。在企业改革过程当中,曾经被忽视的企业文化建设逐渐得到关注,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企业文化的重要性逐渐显露出来。而思想政治教育对于企业文化建设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对于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加强二者之间的融合,成为企业管理工作的重点之一。
一、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价值观念,形成于企业发展过程总结的经验当中。企业文化是符合企业特征的价值体现。从企业运营生产、员工管理、规章制度等多个管理方面都能充分展现出企业文化的特征。企业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企业的精神力量。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统一价值导向。企业文化包括经营理念、规章制度、行为规范以及物质文化等多个方面,影响着企业的管理。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发展具有导向作用,对员工具有良好的约束、激励和凝聚作用,具有良好的协调功能,推动着企业的发展。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潜在的实力,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助力。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引领企业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在现阶段的经济形势下,企业文化的建设成为企业管理工作的关键,对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完善企业形象、发挥品牌效应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确保企业和谐稳定的发展。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就是培养和教育员工,帮助员工更好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企业文化的建设。企业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将思政工作融入到员工管理当中,用最先进的思想理念来引导员工,提高员工良好的意识,增加工作的积极性,树立全新的观念。员工素质水平的提高,对企业的发展具有良好的帮助。企业通过先进科学理论的应用,对企业员工进行教育,规范员工的行为,提供让员工接受的价值取向,使员工自主投入到思政工作当中。以思政教育为指导,在实践活动中理解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形成深刻的思想认识。另外,思政教育活动的开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在该环境当中,员工受到思政教育的熏陶,产生积极向上的情绪,投入到企业工作当中,以最佳的状态参与企业的发展工作。
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为企业运营管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对于企业文化的传播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思想政治教育是对企业员工的教育,以培养人的素质品质为前提,提高员工的自身素质。在企业工作当中,充分挖掘员工的潜力,提高员工的创新能力,为企业运营管理开辟新的路径。另外,企业方面对于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做出过贡献的员工要予以奖励,对员工起到激励的作用,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积极地参与到企业运营管理当中,有利于企业平稳有序的发展,这也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当中重要的一部分。
三、企业文化建设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
(一)共性融合
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着许多共同点,二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具有一致的发展目标,都是以培养员工为主,推动企业的发展。二者之间存在着许多交集,都是围绕着新的发展形势下企业的运营导向,展开实施。价值取向相同,价值观念一致,都是以教育、培养的方式来进行教育和发展,针对员工的思想、心理进行全面的教育,培养员工的素质品质,以思想政治来培育企业文化。思想政治工作提高了员工的自身素质,对于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具有积极的作用。在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下,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有效地展开。企业文化建设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展开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保障,而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推动了企业文化建设,构建了企业发展良好的氛围。加强二者之间的融合,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二)互补融合
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共同性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而差异的形成促进了的二者之间的互补融合。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企业文化建设更着重于经济层面,而思想政治教育侧重于政治层面,二者发展目标的方向有所不同。但是无论从经济层面还是政治层面,对于企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融合,增加了企业发展的整体性,平衡发展,提高整体的竞争力。企业文化建设是从企业整体出发,广泛提升企业的价值观念;思想政治工作是从员工个人出发,通过提升员工素质,来提高企业整体的素质水平。二者之间虽然存在差异,但是却形成了互补,二者的有效融合,着力于企业运营管理的多个方面,全方位的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使员工在工作当中更加积极主动,将企业文化化作企业发展的精神力量,思政教育推动了企业文化的传播,提升企业的形象和整体的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
四、结论
企业文化建设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关键,而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提升企业员工素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在企业发展当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结合当前的企业发展实际,对二者加以有效的融合。利用二者之间的共性以及差异,形成有效的企业管理办法,将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在企业运营发展当中的作用发挥到极致,推动现代企业改革有序的进行。
参考文献:
[1]李晶.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3.
[2]刘晓云.企业文化与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源性及融合路径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3.
【关键词】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8-0070-0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历来是高校教学工作的重点,包括了学校党政干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教师以及辅导员在内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党政干部负责统筹规划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教师在课堂第一线为大学生灌输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直接关系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辅导员则是按照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部署具体的去组织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学习活动,在学习生活中从心理上关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发展状况,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与大学生互动最为频繁与密切。
一、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中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结构欠缺合理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年龄、学历、知识水平等方面的结构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合理性,不适应当前高校改革和发展的需要。由于队伍中年轻人居多,较为缺乏既有思想理论功底,又有丰富实践工作经验的骨干工作者。队伍中工作者多为本科学历, 而硕士以上学历较为稀少。目前队伍中的大部分工作者虽有专业知识, 但思想政治教育这项工作方面的经验略为欠缺。
(二)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在专业水平上参差不齐
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在高校中是不可或缺的。但是,目前存在思政队伍水平良莠不齐,缺乏专业性的问题。由于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准入及资格认证并没有系统统一的标准,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专业性并不突出,对其岗位职责的说明也并不清晰明确。
(三)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不稳定
尽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层次的理论教育,但与其相比,更多的是日常的管理工作,一部分工作者对所从事的工作缺乏热情与思想基础。另外许多专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因感工作枯燥而准备转行科研工作。
二、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欠缺完善的建设机制与激励机制
我国虽对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建设与发展制定了方针与政策,但是目前尚缺乏实效性,因其在实施方面缺少工作力度,对思政队伍也尚未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对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奖励、科研深造等都没有统一的标准与措施。所以,思政队伍的机制虽然存在,但是并不完善,还没有形成系统有效的机制保证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与发展。
(二)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尚未有序协调发展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一般教学工作繁重,近年来由于高校扩招以及学校扩建等因素,更大大增加了思政教师的工作量。此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高校工作中贯穿每一个环节,需要多方协调发展,而在实际工作中,其他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自己的工作内容与方式并没有明确的目标,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不能协同工作,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三、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的措施
(一)改进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队伍建设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应建立和完善多形式、多方面以及有针对性的培训系统,全面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理论和教学水平,以及教师的科研能力;积极探索先进的教学方法,提倡参与式,案例式,研究式的教学,用多样的教学形式来活跃思想政治教育课的课堂氛围,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机制,注重工作方法创新
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的管理,建立高校党委统一领导布署、相关部门各司其职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思政队伍建设提供有效的组织保障。创新有利于思政队伍建设机制的科学与完善,有助于提高整体队伍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对队伍建设方法进行创新性研究,将思政教育工作与时代特征相结合,使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不再拘泥于形式,而有生动活泼的新局面。
(三)建立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考核评估机制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建立考核评估机制。考核内容具体来说应该包括思政队伍的职业道德、工作能力、工作作风以及业绩。考核结果要与职务聘任、奖惩、晋级相关联。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责任进行细分,具体到每项工作,每个工作者中,更加激发思政工作者的工作热情。
(四)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的环境
社会环境为思政队伍的建设提供物质基础和精神基础。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离不开良好的政治环境与思想环境。良好的校园环境是与高校思政队伍建设最具有直接性的影响因素。和谐的校园环境,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与氛围。
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正确认识思政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与紧迫性,转变工作观念,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加强制度建设,逐步建立长效队伍建设机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思政队伍建设问题。改进高校思政队伍的建设,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够顺利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才能体现出来,所以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梁金霞,包金玲.关于当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状况的调查及思考与建议[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8).
[2]易丹妮.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研究与思考[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4,(10).
[3]雷随斌.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建设[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2).
[4]钱春彦.试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创新的对策[J].科教导刊,2011,(1).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隐性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0-0269-03
人的思想品德和个性品质的形成和发展,不仅是接受显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影响的结果,也是在隐性课程影响下实现的。[1]根据教育心理学的一般理论,人接受教育可能性的大小,最终取决于两者结合的程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人才培养应将两类课程结合起来,实现互补,以期更好地调动大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观能动性,并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一、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内涵和特点
1.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内涵。1968年,美国教育专家杰克逊首先提出了“隐性课程”(hiddencurriculum)的概念。上世纪90年代以来,以自主性、开放性、内隐性教学重构整个课程体系成为各国课程改革的重要特征,隐性课程被引入各类学科课程的教学研究中。[2]由于研究者所站的角度不同,当今国内外学者对于隐性课程概念的界定并不统一。从隐性课程在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际运用来看,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就是指高校除显性课程以外,为实现和达到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效果,通过受教育者的心理反应使其获得良好品德的规范设计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活动的总称。
2.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特点。(1)课程范围的广阔性。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是除显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以外,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而规范设计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活动的总称。因此,其范围非常广阔,涉及到学校生活的诸多方面并渗透于其中。从教育环境而言,它不仅包括以校园建筑、校园装饰及校园绿化等为主体的校园环境,还包括学生学习的课堂环境和学生生活的宿舍环境;从教育活动主体而言,它不仅包括涵盖各学科的任课教师和全体学生的教学主体,还包括学校领导、学校行政管理人员、后勤服务人员等教育管理主体和教育服务主体;从教育活动内容而言,它不仅包括课堂教学,还包括课外生活、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方面。(2)课程方式的潜隐性。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主要是以潜在的、内隐的方式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各种学习与实践活动中,使其不知不觉地接受各种载体的隐性影响,达到潜移默化的良好效果。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是一个系统复杂的有规律的过程,它既受到学习经验、生活体验的影响,同时也受到周围环境的熏陶和感染,经过认知、认同而转化为内心信念,并自觉遵循的过程。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使学生在设置好的学习活动和环境氛围中,通过引起学生的兴趣以满足学生的需要,使其在自然和无压力的状态下潜意识地接受教育者所倡导的理念和社会主流的思想道德。(3)课程作用发生的无意识性。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作用方式和机制不同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它不是开门见山地直述道理,也不是引经据典地直率说教,它对于学生而言是一种潜性的教育影响。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在学生无意识的心理反应中,通过隐藏在学生内心深处的整合能力而发生作用,从而达到教学目的。(4)课程效果的持久性。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是通过学生无意识的感知对其进行影响,采取受教育者乐于接受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在不知不觉中使教学内容真正渗透到学生的心灵里面。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是一个逐渐发展和内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使学生逐渐把课程所倡导的思想、观点融入到自己原有的思想中,形成新的自我思想。学生的自我思想一旦形成和内化,就会对其人生产生持久的影响,从而促进其个性和人格得到完善和健康发展。
二、对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的思考
1.构建校园文化环境隐性教育体系。校园文化环境是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主要包括校园物质文化环境和精神文化环境两个方面。前者主要指校园规划、建筑、人文景观和校园生态环境等物质形态;校园精神文化环境主要是指各学校特有的制度、特色文化活动、理念、价值观、行为方式等意识形态的文化氛围,是一个学校风格和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3]构建高校校园文化环境隐性教育体系,一方面要注重在校园建筑、校园规划等人文方面的建设和开发,如同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要力图使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同时,高校应当发挥自身实践教学的特色,利用学校实训基地、大学生创业基地等实践教学资源,让学生通过实践接受职业道德的熏陶。另一方面要加强校园精神文化环境建设,根据学校的办学思路和理念,营造出具有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良好的校风和学风;加强校园文化活动建设,引导学生参与校园公益活动,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打造校园文化活动品牌,营造良好氛围。高校应结合学生需求,通过在学生中开展“学会感恩”、“理想信仰”、“职业规划”等各种主题活动促进学生在成长、成才、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方面奠定思想道德素质基础。构建校园文化环境隐性教育体系,使校园物质文化环境和校园精神文化环境统一协调,将创新意识融入其中,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现学校的风范正气,给学生一种高尚的文化享受和催人奋进的动力,让学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2.加强非思政课程隐性教育建设。高校所设课程中除“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外,在学校设置的专业课、公共基础课以及涉及人文社会科学的课程中也隐藏着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因此,学校要加强非思政课程隐性教育建设,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外的这些隐性课程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渗透作用,充分挖掘专业课程中所包含的德育价值,充分发挥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课程在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中的作用,培养创新意识,增强创新能力。
3.注重发挥教师人格隐性教育的作用。教师是教学活动的重要主体,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的人格魅力为隐性思想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隐性思想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人格的这种价值辐射远比道德说教、填鸭灌输更加符合学生的内在心理需求,一个有高尚人格的教师容易使学生产生认同感并加以模仿。4]隐性思想教育课程的建设中,应注重发挥教师人格隐性教育的作用,身正为范,德高为师,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和政治理论素质,以正确的政治方向、高尚的道德情操、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不凡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和感化学生,引导学生奋发向上、敢于创新,增强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
4.充分发挥网络隐性教育的作用。随着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普及,网络成为了当代大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网络拓展了高校思政教育的空间,克服了传统隐性教育中活动场所单一、学生真情实感流露受限等不足,为隐性教育提供了新的途径,增强了吸引力。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二者结合,在充分发挥网络隐性教育作用的同时,要注重克服网络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多元、行为方式的不良影响。充分发挥网络隐性教育的作用,学校要加强思政主题网站建设,通过校园网、校园BBS、飞信、微博和手机报等新的信息传播途径,系统地、有计划地向学生传播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和创新学习的观念,让学生随时、随地、随身都能接受思想教政治育和创新观念的熏陶,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隐性教育效果,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邹强.高校德育不可忽视隐性课程[J].咸宁学院学报,2004,24(1):73-77.
[2]叶琳琳.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隐性课程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1,32(17):73-76.
[3]王丰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隐性教育方法及其创新[J].宜春学院学报,2011,33(7):160-162.
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小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建立起自己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作为企业长远发展的精神动力,并与培养企业员工的企业精神融为一体,注入新的时代精神,开拓崭新的工作方式,从而推动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1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和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念、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1]。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工作方式上一味地追求“命令与服从”的方式的话,在物质和信息都极为丰富的现代社会,这样的教育方式显然是流于形式、徒有虚表,特别是作为中小企业,实力弱,员工素质相对较低,难管理,根本无法达到对企业员工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效果。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要改变以往教育中生搬硬套的教育方式,更加注重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另一方面,在对员工教育的过程中,更加注重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的互动,更加强调教与学以及其中管理的过程。这样就能够更好的引起受教育者的共鸣,进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2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对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
企业文化源于西方的管理文化,是企业在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为本企业员工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是由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企业宗旨、价值体系、企业形象等要素组成的文化形式和行为模式[2]。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是专门研究人的思想活动规律,以提高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能力为内容的一门科学。企业文化本身是对企业的管理思想、管理文化和管理体制的创新。两者都是以人为本的科学,研究对象都是人,都是做人的工作。两者都是以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激励人为出发点,都以协调好人际关系、培养人的集体意识和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为目标,都是把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积极性和主动性作为重要任务。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催生了各大中小企业,特别是中国进入互联网时代以来,涌现出一批优秀的电商企业,如:阿里巴巴、百度、腾讯、京东等,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社会,一些企业的存活时间并不长,而这些优秀的电商企业却能以惊人的速度迅速发展壮大,究根溯源,从根本上是因为这些企业建立起一套成熟的企业文化,能够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价值。
“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思想政治工作既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做好企业全部工作的有力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在中小企业文化建设中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然而,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然不能很好的引导中小企业文化的建设,也不适应社会组织形式、利益关系、经济成分、就业方式和分配方式及社会思想文化的飞速转变,这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滞后性。那么,在现阶段,如何建立一套成熟的、适应新时代中小企业发展的企业文化,就成为当下亟待解决和值得深思的问题。因此,将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同中小企业文化建设有机结合就成为必然,这两者的结合既可以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打破传统的机械教育模式,弥补其单调不足、滞后性等弊端,又有利于与现代中小企业文化的有机融合,确保中小企业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从而增强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感、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能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推动中小企业不断做大做强。
3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和中小企业文化建设融合的方式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和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的融合,绝不是简单的将思想政治教育等同于企业文化建设。中小企业文化建设也绝不是孤立的活动,而应积极寻求途径,利用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和优势来推动企业的文化建设;同时,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要寻求一条渗透到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途径和载体。因此,处理好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与建设企业文化的关系。将两者紧密的结合是建设良好企业文化的必经之路。
3.1 力争建设具有特色的、个性鲜明的企业文化
阿里巴巴在十年间创造了成功的奇迹,作为中国电子商务的领头羊,阿里巴巴的领导者马云非常注重对企业员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他为自己的企业创建了一套独特的企业文化,并将自己的企业文化命名为“六脉神剑”。他认为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是企业生存、发展、竞争的内在动力。新形势下,要着力加强中小企业文化建设就必须摒弃传统的虚而空的教育模式,必须吸取像阿里巴巴这样一些成功企业的经验,从企业员工自身的特点入手,把握企业内在的驱动力,结合本企业的优势和发展方向,体现本企业的个性文化,从思想观念上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共通的价值观,培育员工积极、正确的思想观念和工作精神,带动员工共同为企业的发展和进步服务。
3.2 找准中小企业文化建设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突破口和
结合点
选择中小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最具代表性和最具有影响力的问题着重解决,力求打开工作局面,全面推进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的深入发展。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要立足当下,紧密结合当代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变化,及时掌握人们心理及行为模式的变化发展状况,采取渐进式的推进中小企业文化建设。同时要根据企业的外部客观环境和内部现实条件,打造自身的个性文化。例如:阿里巴巴为企业员工打造一套价值体系:客户第一、团队合作、拥抱变化、诚信、激情、敬业,并将此价值体系命名为“六脉神剑”,这就体现出一个互联网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彰显了自身的个性。
与客户搞好关系,保证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这些都是客观的,也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但各企业在自然资源、经济基础、人员构成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必然要求企业拥有各自不同的文化特点。现代企业文化的构建要积极顺应知识经济发展的潮流,着力创造出富有创新意识和鼓励大胆尝试风险的企业文化氛围。这就必然要求发挥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和强大作用,阿里巴巴定期给员工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为员工提供了多种成长空间,建立学习型组织,充分发挥企业员工个体与团队的整合,不断激励员工通过有针对性的、持续不断的学习来拥抱变化。
3.3 企业文化建设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中要软硬
兼施
首先要完善企业管理制度,积极强化,并坚决执行,在对员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采取“软硬”兼施的方法。在培养企业的整体价值体系的同时,必须建立健全并不断完善企业的规章制度,既引导员工拥有有良好的价值观,能够自我约束,又有制度化的规范,有章可循,阿里巴巴在其企业文化中提出诚信二字,对员工的考核非常严格,采取一票否决制,一旦发现员工存在造假行为,不论职务高低一经核实就立即辞退,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要严格遵循企业的规章制度,绝不姑息,这样既为员工提供发展的空间,又严格遵守既定的规则。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致力于强化企业员工正确的价值观、作风和信念等要素,积极教育和引导企业员工强化正确的思想观念,合理协调个人发展与企业发展之间的冲突,形成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培育员工的群体意识,共同为企业的发展壮大不断努力奋斗。
3.4 通过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
沟通是企业员工增强凝聚力和创造力的利器,但是,我国的中小企业普遍面临沟通不畅的弊病,中小企业内部机构虽不如大企业那样复杂,但其员工之间的沟通因其差异性而变得更加困难。
因此,必须在企业内部设立有效的沟通机制。阿里巴巴秉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摒弃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层次分明的隶属关系,企业领导首先放低自己的身份,深入到员工当中,而不是一味地高高在上,积极拓展沟通渠道,与员工打成一片,实时关心员工及其家属的需求。
由此可见,一个良好的沟通机制能有效地整合企业员工情感要素,全方位照顾到员工的感情需求,使员工能够真心的达成精神层面的交流,有意愿充分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从而激发起员工内心深处对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归属感,营造出一种和谐的、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氛围。
3.5 通过现代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加强企业道德文化建设
企业道德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当代中小企业文化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企业道德是企业的无形资产,通过道德规范、道德评价、道德教育、道德行为等方式来协调企业内外的各种关系,为企业的良性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阿里巴巴管理员工的过程中,始终坚持“硬管理”和“软管理”相结合并以“软管理”为主要方式,既重视制度约束的又重视对员工的关心,把两者很好结合起来。企业道德具有均衡调节功能、内聚自约功能和导向激励功能,是企业成员群体的组织道德,十分注重企业成员之间的的忠诚和相互信任等道德品质。企业员工的职业道德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非常重要内容。企业文化的优劣是通过企业员工的道德素质体现出来的,如果企业不具备良好职业道德素质的员工,就无法真正建成行之有效的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