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社区体育现状范文

社区体育现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社区体育现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社区体育现状

第1篇:社区体育现状范文

关键词:彰武县;社区体育;发展现状

城市社区体育是城市化发展进程的产物,是现代城市文明的标志。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社区体育不仅有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而且也不断提升了自身的地位,使其成为我国全民健身运动的主要组成部分。针对目前面临的困难,加快现行体育政策的改革和制度创新,充分利用政府力量引导社区体育设施建设,并关注城市中农民工的体育活动,就成为发展城市社区体育的主要对策。

一、彰武县社区体育发展现状

1. 参加社区体育活动人群的年龄现状。经调查,虽然最近几年,参加体育活动人群的年龄比例有所变化,但是彰武县参加体育活动的人群的年龄仍呈“老龄化”趋势,即50岁以上的老年人人数较多,50岁以下的中、青年人及少年儿童人数较少(见表1)。

经查阅以前数据和资料,不难发现35-50年龄段人数有增加的趋势。出现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彰武县居民生活条件得到很大改善,经济上得到了很大提高,对健康的认识和追求有明显增加。但是彰武县参加体育活动的人群的年龄仍呈“老龄化”趋势,即50岁以上的老年人人数较多,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老年人大多退休赋闲在家,为了寻找生活乐趣和防治老年性疾病,参加社区体育活动是这些老年人的最直接选择;中年人及青年人,由于大多是企事业的管理人员、业务骨干或是在校学生,参加社区体育活动的时间得不到有效的保证。有体育锻炼意识的也只有利用双休日及假日时间,但这种无规律的时间安排,无法保证社区体育活动的正常进行。而少年儿童处于紧张的学习状态,参加社区体育活动的机会也不多,甚至在主观意识上认为社区体育是老年人参加的活动。

2. 居民参加社区体育活动的动机状况。结合彰武县的整体发展情况和人民文化素质来看,彰武县的农村人口占了全市人口很大的比重,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大都是城市人口。调查结果表明,社区居民参加办事处所组织的体育活动,其主要目的是增进身体健康(见表2)。

3. 社区体育场地设施现状。由于受彰武县的经济条件限制,以及参加社区体育人群的局限性,彰武县的社区体育的场地设施建设及管理,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诸如场馆数量较少,参与人员素质相对较低,场馆管理和利用不充分。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区体育设施不断提高和完善,但仍无法满足现阶段社区体育的需要,严重匮乏的体育设施与日益增长的社区体育人口形成极大的反差。调查结果表明,社区办事处所属场地仅占18.2%(见表3)。因此,可以得出,以政府投资为主的体育场地设施,到目前为止不能满足群众的健身需求。

4. 居民选择社区体育活动内容的状况。经调查,由于参加社区体育的人群多以中老年人为主,因此,体育活动内容以适合老年人为主,室外项目主要有门球、老年秧歌、慢跑、太极拳、剑、气功等。彰武县近年来举办了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但是大多数项目为分散型、小型化的自发性活动。

5.各社区体育活动的地点。经调查,彰武县居民自发的社区体育活动点的活动场地,主要集中在社区的空地、广场、公园、小区绿地等,从选择人次可以看得出来,占总人次的74%,而选择在单位场地和社区公共体育场馆锻炼的人数仅占19%。在收费体育场馆锻炼的人数就更少了,只有2%的居民选择这一项(见表5)。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与目前体育活动点的活动项目对场地设施的使用情况有关,另一方面与目前体育场地设施匮乏及社区内现有的体育场地设施的使用情况有关。

二、结论

1.目前彰武县社区体育组织不够健全和完善,组织管理机构职责不明确;社区管理体制存在政社不分的现象。。2. 参加社区体育的人群以城镇老年人为主,我市农村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相对较少。。3.场地设施的使用情况不够理想。很多体育场馆、学校及企业单位内的场地设施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

三、建议

第2篇:社区体育现状范文

一、我省社区体育开展现状

(一)社区参与体育活动人员的年龄、职业状况及锻炼动机

目前我省社区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女性人员比例达到66.35%,明显多于男性。社区参加体育活动的人群以离退休与退养人员所占比例最大。

(二)社区参与体育活动选择的项目、活动场所及参加表演情况

参加体育活动选择的项目按照参加人数多少排序依次为:走跑、球类、健身操(舞)、民族传统项目(气功、武术等)、健身器活动,具有明显的非竞技化的韵律性、表演性、传统性文体一体化特点。而器械健身之所以占到第五位,主要是因为最近两年政府在各大居民区内集中建了一批器械健身路径(健身点),并且方便、实用,深受社区居民的喜爱。

(三)社区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消费情况

居民体育消费是指一切和参与体育活动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个人及家庭的消费行为。它包括购买体育服装鞋帽、运动器材等实物性消费,参加俱乐部锻炼等参与性消费,观赏体育比赛观赏性消费及其他与体育相关的体育范畴的消费等。

(四)社区居民参与体育活动出现运动损伤及社区活动指导人的状况

据调查,有37.49%的社区居民在进行练习时出现过不同程度的损伤,其原因主要是缺乏专业教师指导、不懂得科学的练习方法、运动方法不适当等方面。同时,社区活动指导人的相关情况也不甚乐观。

二、我省社区体育活动开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分析

(一)参与主体老龄化

目前,在我省社区参与体育活动的人群范围较小,以中老年人居多,呈现出明显的年龄性特征,人群异质性不高,多以离退休退养人员为主。

(二)体育活动指导人员资源缺乏

目前,我省社区体育活动的指导者接受过体育指导员培训、具有体育指导员资格的仅占被调查总数的15%,远远不能满足社区居民对于体育健身的需求。加之我国目前尚未建立“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定期培训或进修制度。因此,即使已经取得社会体育指导员任职资格者,也很难保证他们的社会体育观念、知识和方法能够适应时展的新要求。

(三)缺乏体育协会的有力支持

体育协会作为联系政府和社区体育活动之间的纽带,一方面可以代替体育行政部门履行部分管理职责。另一方面则可以利用体育协会的资源优势为社区体育活动提供所需要的服务。然而,现阶段我省社区的体育活动缺没有得到体育协会的有力支持。

(四)传播渠道狭窄

传统的人际传播仍是社区居民接触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这种传播手段传播速度慢、传播范围小、受众范围少,而现代化多种传播手段没有在体育工作的普及中得到充分发挥。

(五)整体水平偏低,地区差异较大

各地区社区体育活动开展状况不均衡,存在较大差异。郑州、洛阳部分社区体育活动点开展状况良好,人员参与较多,负责人技能水平较高,能够定期接受专业培训。焦作市体育协会各个项目分会有的尚处于筹备成立阶段,对社区体育活动的管理处于失控状态。信阳的社区体育活动偏向于以老年协会管理为主,参与人员单一,不利于全民健身计划的顺利实施。

(六)管理体系不够健全

目前,社区体育活动的管理不尽人意。首先,我省社区体育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社区体育组织尚不健全,政府对社区体育的投入不足等都制约了社区体育活动的健康发展。其次,各地市没有市级统一的管理机构,由地市体育局竞赛科或群体科等多部门负责具体的工作,沿用了竞技体育管理的模式,依靠行政手段推行社区体育工作。社区体育活动还没有得到各地市体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没有完全形成“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局面,即,市、区级两级政府,市、区、街道办事处的三级管理体制,管理缺位,没有将体育管理的重心延伸到街道办事处,形成较为完善的管理体系。

三、省社区体育活动发展对策

(一)完善社区健身网络

首先要得到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为我省社区体育活动的健康开展提供宽松的发展环境。其次,充分发挥河南省体育管理中心和省体育协会的指导与管理作用,在推动社区体育活动过程中,要完成两个依托。一是以街道办事处为主的网络依托。建立以办事处、居委会为基本层,以体育协会为主线,以基层辅导站、活动点为点的点线结合,组建各级群众性体育健身组织,扩大基层体育活动点的规模,强化组织管理。二是以场馆、学校、公共广场为主的场地依托。通过各级政府和体育主管部门与辖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学校之间的联系和协作,整合社区内的体育资源,以辖区内的体育场地为依托,积极开展社区体育活动,促进社区体育活动的健康发展。

(二)不断创新体育健身项目

一是现有运动项目的改造。这里所说的运动项目的改造,主要指简化规则、简化技战术、降低难度要求、改造器材等。二是新兴运动项目的引用。根据社区情况,可将健美、现代舞、门球、软式排球等新兴运动项目引入社区。三是民族、民间传统运动项目的开发。如我省民间的木兰拳、气功、陀螺等。四是户外运动项目的开发。户外运动强调利用自然资源开展野营、钓鱼、冲浪、划船、游泳等各种体育活动。

(三)多渠道开发区域体育人力资源

针对我省社区体育指导员人才匮乏的现状,体育行政部门一方面现有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机制和管理体制,选拔培养具有社会体育指导员任职资格的社区体育指导者。另一方面将机关、社区联系在一起,建立共建、共享、共用的机制,把社区内不同行业的体育人才纳入到社区人才网络中,以便充分利用我省现有的体育人才资源,实现社区体育人才的资源共享。

(四)充分发挥体育协会的作用

各体育协会可以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在社区体育活动组织管理中发挥积极作用:

第一,组织与管理。一方面,有助于转变职能,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另一方面,协会附着于上级主管部门,是行政权力的一种延伸,不仅可以代为履行部分管理功能,还能够获得相应的行政支持。

第二,沟通与协调。利用体育协会在沟通、协调集团与政府的关系以及与其他社会组织的关系等方面的独特优势,为社区体育活动锻炼者与社区体育组织之间提供一条灵活、快捷的沟通渠道。

第三,培训与服务。体育协会在组织运动竞赛、提供健身专业人才指导、培训专业人员、体育健康知识咨询等方面拥有丰富的资源,可以最大限度地为社区体育锻炼者提供服务。

第3篇:社区体育现状范文

论文关键词:社区体育健身体育健身消费积极影响发展途径

论文摘要:探讨社区居民的体育健身消费现状,不仅能够了解居民的健康发展理念,而且有利于促进体育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本文试对社区的体育健身消费现状作了探析,旨在阐述该种消费现象对促进居民身体健康和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的影响。

笔者通过问卷调查、随机采访等方式法对社区居民的体育健身消费现状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发现,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群众体育活动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形势,以社会积极投资兴办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形式构成的体育健身业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迅速发展,围绕群众健身消费的热点,健身房、武术馆、保龄球馆、台球房、轮滑场、水上乐园、垂钓园等各种健身娱乐设施呈现出强劲发展的势头,一方面有助于居民身体健康,另一方面有利于推动体育产业的健康发展。

1.社区体育健身发展现状分析

1.1体育健身呈规范化的特征。

体育健身业作为一种产业,近20年来在发达国家发展迅猛,逐步进入一些国家支柱产业的行列,其生产总值一般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在我国该项事业刚刚起步,但随着国外先进管理经验的不断输入,该项产业的发展呈现出一种规范有序的特点。

1.2体育健身项目呈丰富多彩的特点。

近年以来,体育健身所包罗的经营项目繁多,从保龄球、网球等较高档的项目到各类舞蹈、游泳、器械健身、健美运动、台球等较普及的项目等。这样的发展趋势,既丰富了群众的业务文化生活,又满足了不同层次人群的消费需要。

1.3体育健身促进了群众消费观念的转变。

健身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型的消费,一方面能够满足群众减肥健康的心理需求,另一方面能够促进服务产业的发展。这样的体育健身必然会推动消费业的持续发展。据国家体育总局的一份居民的体育健身消费调查结果显示,2000年到2008年的社区居民体育健身消费基本上是逐年上升的。

2.社区体育健身消费的特点

2.1体育健身实物消费“不可忽视”。

体育健身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设备辅佐,笔者分析收回的“社区居民体育健身消费问卷调查”,发现以运动服装鞋帽等体育实物消费的比重占体育消费支出的50%,体育书刊、磁带占7%,其他消费品占6%,健身门票费用占37%。

实物消费比重大的主要原因是人们的消费心理没有改变,因为大部分人的经济水平决定了他们的消费结构还没有脱离传统,运动服装鞋帽兼具运动和日常穿着,是生活中的必需品。人们在进行体育消费的同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对生活的改变,所以这种比例分成表明了现在我国居民体育消费的结构层次。停留在外表上的消费并不能真正体现体育健身消费的本质意义。

2.2体育健身精神消费“自得其乐”。

笔者在问卷调查中发现,在居民的体育健身消费中,居民追求身体舒适、缓解心理压力的约占到75%。由此可见,居民的精神消费是其中的主要渠道之一。精神消费一方面能够为群众在工作、生活中产生的心理压力提供一种宣泄的方式,另一方面能够进一步沟通居民与家庭成员和亲朋好友之间的友好关系。

随着我国工作制度的不断改变,人们的闲暇时间相对增加,伴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为了追求更佳的生活质量,必将更加积极地投入到体育运动的实践中来,因此精神消费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

3.影响社区体育健身消费的因素分析

3.1居民家庭收入。

当较低层的需要初步得到满足以后,人们就会追求较高层次的需求。体育需求处于享受需求和发展需求阶段,它是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和增进健康、增强体质的需求。所以,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对于扩大体育消费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3.2场所设备等硬件。

居民健身消费离不开一定的场所设备支持,而这些场所往往是单位或国家所有,运行的成本费用较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有些单位出租场地经营非健身项目以达到收支平衡,实际上用于健身的场地缩小了。

3.3传统体育消费。

以往体育事业的发展主要依靠国家财政拨款,而对于体育本身的经济功能考虑过多。这种体制带来的是人们对体育的认识始终局限在锻炼身体、培养意志、为国争光,而体育运动和赛事中的娱乐性没有体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日益迫切,在体育消费过程所带来的快乐、成功与协作的感受会对人们传统的消费结构造成一定的冲击。

4.破解社区体育健身消费问题的方法

4.1提供必要的健身消费器材,让居民可消费。

社区的健身消费应该具有公益性,政府部门应加大社区体育事业发展的投资渠道,以满足居民的生活要求。笔者以为,应该扩大群众的消费场所。加快社区建设发展必然有助于生活方式的社会化进程,使人们有更多的精力与空闲时间,人们精力充沛,空闲时间越多,全面发展的机会也越多,城镇居民参加体育健身的机会也越多,进而促进体育消费市场发展,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4.2强化健身意识,引导居民体育消费。

随着大众体育事业的发展,以及人们对健康的不断追求,人们越来越注重健康投资,越来越钟情于体育活动,这种新的健康理念既是社会进步、时代变迁的反映,又是推动体育消费发展的社会条件。城镇体育工作应紧紧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大力宣传健康观、生活质量观和生活方式观,进一步强化健身意识,从而使更多的人加入到健身队伍中,为引导体育消费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

4.3建立居民体育服务体系,拓宽居民的体育消费渠道。

第4篇:社区体育现状范文

[关键词]社区体育 发展现状 对策

1.前言

随着城市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城市社区体育得以迅速发展。社区体育是社区服务的重要内容,搞好社区体育不但是搞好全民健身的重要一环,而且对于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身体健康、积极的闲暇生活方式以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城市社区体育如何适应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断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体育物质文化需求,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将是城市社区体育面临的主要任务。

社区体育是以社会个体成员的闲暇消遣、强身健体为主要目标的社会活动,其基本特性是个人闲暇性和健身性。现实中的社区体育发展结合了各种因素,形成了自身特有的六项衍生特点,即高松散性、低竞技性、重自愿性、轻规定性、多缓慢轻柔、少投入消耗。

目前的传统社区中,文体活动设施普遍缺乏,不能满足社区广大居民日益提高的各种需求。我国社区体育场地严重匮乏,难以满足需要,不得不利用公园、空地作为补充。由于社区发展的差异,一些有条件的社区能够建设各种体育场馆和场地,为居民提供优良的体育活动环境,而那些没有条件的社区就不能提供这样的体育活动环境。其次,社区中有体育活动场所的学校和单位,并未真正把其场地提供给居民,社区与学校与单位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合作,从而影响了居民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及学校体育场开放程度小等因素的影响,使我国社区体育的发展速度缓慢。因此如何利用城镇化发展的机遇,切实推进社区体育的建设和发展,对提高全民身心健康素质,落实科学发展观活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火花镇社区的居住的居名和周边的外来的锻炼人员

2.2研究方法:

2.2.1访谈法

调查期间针对本课题对火花镇部分居民和部分外来人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访谈。

2.2.2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与本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

2.2.3 综合分析法

对查阅到的相关资料和了解到的信息做综合分析,得出有关火花镇社区体育发展现状的结论。

3.调查结果与分析

3.1火花镇社区体育开展的现状

3.1.1社区体育活动经费紧缺

调查结果表明,目前社区开展非经常性体育活动所用经费来源渠道虽说是多元的,但大部分社区所用经费还是由政府和体育局拨款补贴,单位出资和社会赞助的比重不大,而其他渠道筹款的比例更小。有些社区健身活动的经费主要还是由区、街道、居委会筹集,究其原因主要是社区健身活动以无偿或低偿服务为主,自身积累能力较差,维持正常运转比较困难,加之政府对社区健身活动的投入相对少、并且都是公益性的。以致于社区健身活动的经费不足,制约了社区体育的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

3.1.2社区体育指导力量薄弱

据访谈了解,目前社区体育的指导员和志愿者结构、整体素质与社区体育的发展需求不相适应。志愿者人员主要是由街道办和居委会的人员兼职,大多没有接受过比较系统的社区健身活动组织、管理工作的专门培训,不能很好地根据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设置体育活动和进行指导服务,服务质量也不高。目前大多数社区健身活动的志愿者人数不足,缺乏骨干性组织和骨干队伍,且年龄偏高,文化水平较低。

3.2影响社区体育活动开展的因素

3.2.1群众体育活动点成员的在职和年龄情况

体育活动点中非在职人员占绝大多数 ,是在职人员的2倍。从参与者的年龄分布来看,60岁以上的占很大一部分。这表明体育活动点的参与者以老年人为主,以非在职的离退休人员为主,其原因是:老年人和离退休人员身体健康水平下降,子女已长大,他们开始重视自己的健康,他们既有时间也有参加体育活动的愿望,拥有大量的闲暇时间,又有迫切的健康长寿和重建社会交往圈的愿望。参加体育活动点活动,正好是他们保持健康、延缓衰老、扩大社会交往、消除孤独与寂寞、善度闲暇的理想途径。

3.2.2群众体育活动点的活动时间

早晨8点以前活动的活动点占多数,晚上活动的占一半,居第二位;上午和下午活动的活动点相对较少。多数活动点在早晨8点以前活动,这与活动点的活动场所有关。公园、街道居委会场地和街头巷尾是活动点中居前三位的活动场所,这些场所早晨空闲,可以开展体育活动,也与我国人民特别是老年人“早起早睡”的作息习惯有关。每天持续活动时间1至2个小时的活动点最多,而活动时间在1个小时以内的活动点却最少。

3.2.3群众体育活动点的活动项目

多数活动点活动项目常年不变,占82%,这样便于根据共同的体育兴趣稳定队伍,也便于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其中武术占18%,秧歌占23%,交谊舞占28%,健身操占31%。锻炼者自发组成和自主管理,以及经费来源于锻炼者会费的活动点数量居第一位;街道等基层社区帮助组成和进行管理,并给予拨款的活动点数量居第二位。这充分反映了人们在物质生活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体育自主意识、体育消费意识和基层社区的体育组织管理职能得到了增强。经费的不足、场地不充足和管理制度的不严谨是社区体育发展较为缓慢的主要原因。所以还学要政府的大力支持,才能够更好的发展社区体育,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4建议:

4.1要从加强和巩固基层政权建设入手,借鉴社会治安管理网络化的做法,完善街道、社区、乡镇的组织管理网络。 要落实工作责任制要认真做好健身气功活动站点的登记管理,以及建立健全预警体系,配合有关部门做好预案,处置各种突发事件。

4.2 完善管理体制,出台激励政策

建立和完善社区体育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是推进社区体育发展的关键所在。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应将社区健身活动纳入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目标管理内容和当地经济与社区发展总体规划,以及社区“两个文明”建设规划中,不断完善管理的体制机制,保障社区体育的发展。

4.3 整合各种资源,合理规划利用

社区体育资源主要包括人力、财力和物力。如何有效整合、合理利用各有关单位体育场馆设施, 发挥各单位体育积极分子的骨干作用,以弥补社区场地设施、资金的匮乏,使社区体育得以制度化、经常化和生活化,推动社区体育的和谐、健康发展。同时,要增强社区体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意识,面对社区体育资源供给严重不足的事实,社区健身活动组织要转变依赖国家行政拨款的传统观念,与社区附近的学校、机关、团体、企业建立密切联系,实现资源共享,走出社区健身活动资源不足的困境。

4.4培训健身指导员,优化志愿者队伍

据访谈了解到,持有国家级健身指导员证书的仅有百余人,而这些持有证书的健身指导员大部分在营业性健身俱乐部工作,几乎不到社区进行健身指导工作。因此,要强化培训健身指导员,并且,要制定相关政策要求持有证书的健身指导员到社区指导居民科学健身。另外,实践证明建立和优化志愿者队伍,对发动和推进社区健身活动服务具有积极作用。志愿者是社区健身活动组织化运作中极其宝贵和重要的人力资源,而志愿者的数量和构成也直接代表社区健身活动组织化运作的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颜斌,王亚男,赵仙伟.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J].体育与科学,2004,25(6):43-46.

第5篇:社区体育现状范文

摘 要 本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数理统计、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阳高县社区休闲体育的开展进行了调查研究,其结果表明:阳高县社区休闲体育发展现状仍处于起步阶段;居民参与休闲体育主要动机是强身健体、预防疾病、娱乐身心;阳高县社区休闲体育起步较晚,政府重视程度和社会意识不足,导致社区休闲体育场地设施落后,缺乏专业指导,组织建设与管理制度不完善。

关键词 阳高县 社区 休闲体育

一、前言

(一)研究背景

历史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时刻影响着人类生活方式的演变。生产方式、社会体制、科学技术等每一领域的变革与创新也都体现在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上,人们的空闲时间增多,健身、娱乐项目也变得多样化。休闲体育作为衡量居民生活水平高低的一项重要指标,它已经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我国城市建设规划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社区不可避免的成为国家和人民关注的重点,社区的功能、资源、存在的问题以及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都包含在社区建设中,休闲体育也随之成为建设和谐社区的重点。

(二)研究意义

通过对阳高县社区休闲体育的研究,以社区居民为研究对象解决社区休闲体育发展中的一些问题。在调查中我们所了解到的实情、总结的经验、得出的结论、探讨的对策将对以后人们研究相关的社会休闲体育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也对完善休闲体育的理论研究做出巨大贡献。

(三)研究目标

通过实地调查,深入了解阳高县社区居民开展休闲体育的实际情况,充分掌握影响社区休闲体育发展的因素。并在其发展的基础、特点上探讨出一些促进阳高县社区休闲体育发展的建议与措施。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大同市阳高县社区居民休闲体育发展现状,根据研究的需要选取了阳高县的五个主要社区进行调查来进一步掌握目前阳高县社区休闲体育发展的情况。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翻阅大量有关社区休闲体育的书籍、文档等资料,对搜集的文献资料整理、分析、利用,了解当前对社区休闲体育发展的研究现状,为本研究提供更多的参考理论依据。

2.数理统计法

根据调查的结果和收集的材料,通过运用统计软件对研究过程中得到的数据资料整理、分析。

3.问卷调查法

依据研究内容设计阳高县社区休闲体育现状调查问卷。

根据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内容,针对阳高县社区休闲体育开展现状、制约因素等内容分别对阳高县五大社区进行问卷调查,共发500份,其中男性为268份,约占57.3%;女性为200份,约42.7占%。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阳高县社区休闲体育参与人群年龄结构

阳高县社区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人群主要以中、青年和老年人为主,青少年则参与人数少。其中:18岁以下的占6.8%、18-34岁占35.1%、35-49占32.2%、50-59占8.9%、60岁以上占17%

(二)阳高县社区居民的主要休闲方式

对阳高县社区居民参与的主要休闲方式进行调查统计显示:上网,打牌,看电视选择率较高,成为社区居民度过闲暇时间的主要方式,其中较为明显的是参加体育运动的男性高于女性,女性的健康运动观有待提升。

(三)阳高县社区居民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场所

近年来,阳高县城镇建设规划不断完善,公园、广场、体育场等为人民提供的休闲娱乐活动场所逐渐增多。

(四)阳高县社区居民进行休闲体育活动项目

休闲体育活动种类众多,居民参与休闲体育活动时基本都会按照自身的爱好、习惯和周围的活动条件去选择活动项目,其中散步、跑步进行起来比较容易、方便,所以选择人数比较多,不同的年龄阶段也会影响人们选择的项目。

四、结论

(一)在阳高县社区休闲体育发展中设施不完善是一个大的影响因素,这就表明了虽然阳高县社区休闲体育发展快速,但是仍处在起步阶段,政府的宏观规划不够,配套设施不足,一些投资还是不能满足休闲体育发展的需求。

(二)人们随意性大、缺乏组织约束机制,很难形成具有责任感、义务性、具有一定规模的休闲体育人群,是很不利于阳高县社区休闲体育的发展。

五、建议

(一)加强社区休闲体育的宣传力度 改善居民生活方式

大力宣传休闲体育文化,提高社区居民对休闲体育的认识水平,培养居民锻炼的兴趣与信心,丰富社区居民的休闲方式,进而丰富他们的社会文化生活,人们在参与休闲体育活动时应该根据活动时客观条件的可能性,合理调适锻炼的时间,改善居民的生活方式,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二)加大对阳高县休闲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力度

在城镇建设中应该把体育场地设施作为一项规划内容,建议在新建的小区内必须拥有可以进行体育活动的场地和健身器材以及改善社区环境的绿化带,当然在企业单位,人们工作的地点也应尽量配备一些健身设施,同时要完善和建立更多的健身^和游泳馆,给人们更多参与活动锻炼的机会。

参考文献:

[1] 刘瑾.长江三角洲主要城市休闲体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103-106.

[2] 张海龙,沈克印.中国休闲体育的一种文化解说[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104-105.

第6篇:社区体育现状范文

关键词:社区体育 现状 对策

1 社区体育的含义

“社区”一词最早由德国社会学家藤尼斯提出,上世纪30年代由吴文藻等老一辈社会学家引入中国。社会学家把社区定义为:是进行一定的社会活动,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群体及共同活动区域。社区的区域界限按不同层次可分为国际社区、国家社区、地区社区和乡土社区。乡土社区也称为基层社区。基层社区由若干个邻里社区组成,邻里社区又由若干个社会细胞――家庭组成。社区体育以乡土社区和居住社区为区城范围,参加者为常住居民。通常把社区体育界定为以一定的定居居民为基础,通过一定范围内生活上的相互联系,共同利用那里的生活环境和设施,为加强人们的相互联系,产生、巩固社区感情而进行的体育活动的过程和结果的总称。社区体育在上世纪60年代兴起于西方发达国家,经过30多年的发展、完善,已成为大众体育的主要形式。为使汉中市城市社区体育工作有一个更大的发展,我们对汉中市城市社区体育进行了调查,旨在摸清汉中市社区体育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研究社区体育的发展走向,指出社区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文选取了汉中市现辖一区(汉台区)三县(南郑县、勉县、宁强县)主要城区内社区和社区居民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汉中市体委的有关文件和体育先进社区的材料,并在陕西理工学院图书馆以及网络上收集了国内相关专著两部,论文20余篇。

2.2.2问卷调查法

自行设计汉中市社区居民体育活动情况调查问卷,并对社区小样本人群进行预实验,其效度和信度较好,符合要求。然后大面积向汉中市四个社区发放问卷400份,收回有效问卷385份,有效率96.2%。

2.2.3 数理统计法

利用Excel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处理。

3 多维视角下汉中市社区体育现状

3.1城市社区体育组织管理系统尚不成熟,需要进一步完善。

本次调查了解到:当前汉中市社区体育组织以街道为基本层次,有的社区甚至以街道为唯一层次。从组织结构分析来看,存在明显的不足;多层次社区体育组织未建立,无法分层开展工作,组织管理未朝小型化方向发展,系统性受到影响;社区体育组织行政管理色彩较浓,组织形式单一,与当前发展多元化社区的需要之间存在较大的冲突,使多管齐下开展社区体育工作受到一定影响;社区体育组织采用单向管理模式,缺乏互动因素,管理过程也缺少配套网络,组织系统的活性得不到充分发挥。

3.2 城市社区体育人口比例不高,年龄失衡较为突出。

据汉中市2002年国民体质监测体育人口统计:目前汉中市经常参加体育健身人数达200万,超过总人口的34%,在去年的基础上提高了2%以上。本次调查显示在接受调查的社区居民中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为118人,占总数的39.5%,与我国1998年8月7日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公布的体育人口占35.6%相比更高,表明汉中市体育人口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按年龄进行统计可以看出:体育人口中18~30岁的青年人和60岁以上的老年人所占比例较大,表明年龄结构呈马鞍型。按学历情况进行统计可看出,体育人口数量按学历排序从高到低依次递减。

3.3 城市社区体育场地设施总量不足,开放力度不够。

根据调查问卷:汉中市社区体育场地总面积比95年前增加了93812平方米(含县)。人均增加0.15平方米,达到0.26平方米,尽管如此,调查结果仍然显示社区体育场地设施匮乏,极大地挫伤了城市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制约了社区体育的发展。大多数社区居民对本社区体育设施“不满意”或“极不满意”,认为小区的体育设施严重不足,活动场地小,设施陈旧。新建住宅小区多数器械过于老龄化或病弱化,缺乏具有强化体能性质的体育器械。大多数体育场馆设施仍还只为本系统服务,封闭管理,不对外开放。

3.4 城市社区居民体育消费水平不高,处于较低层次。

调查结果显示385人中有过体育消费的人有131人,占34.2%,体育消费者人均年消费金额为302元,这一水平比1998年中国城市居民体育消费水平高出很多,说明我市居民体育消费已初具规模,但与2000年北京、上海体育消费人数比例及消费金额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从体育消费结构看,物质性体育消费在目前汉中市体育消费结构中占主导地位,非物质性体育消费比例很小。从居民体育消费来源看,汉中市居民是自己花钱进行体育消费的,表明“花钱买健康”的观念在体育人群中已形成。本次调查还显示不同年龄段人群体育消费各有其特点。对不同体育项目消费态度也各有不同。此外此次调查得知:经济条件、消费观念、闲暇时间是影响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

3.5城市社区居民体育锻炼的指导力量薄弱,健身的科学性有待加强。

目前汉中市共有社会体育指导员400人,其中三级210人,二级155人,一级35人,共有健身辅导站213个,平均每个健身辅导站1.87个。根据本次调查了解到,汉中市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与社会需求有很大差距,未受过专门训练,不具备资格的人员进行指导活动的情况相当普遍,这对社区体育的科学化产生了不利影响。

3.6 城市社区居民体育锻炼的运动负荷不够,健身功效有待提高。

社区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基本出发点是养身,锻炼者中以治病和长寿为目的的占总人数的65.3%。由于社区体育具有个人余暇性以及由之衍生而来的高离散性、强自由性特点,因此居民选择活动项目有明显的非竞技化、文体一体化以及韵律性、表演性、趣味性特点。依据这些特点调查显示,社区居民大多采用功、操、拳、舞、剑等自我竞争类项目,甚至以下棋、钓鱼、散步、聊天来健身,因而运动强度小,身体负荷低。而有对抗情景、多人同场竞技类项目参加者较少,健身效果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4 汉中市社区体育发展对策

4.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采取有效措施,把社区体育工作落到实处。

各级政府应把握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机遇,把社区体育健身设施纳入到城市住宅小区标准化建设内容中去,同时社区与学校的联姻,将为社区体育提供大量的软硬件环境。新世纪的社区体育发展,关键环节在于社区与学校体育的开展、协调。由于计划经济体制影响,社区与学校就像两个互不干涉的团体,交往不多,联系也不紧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全民健身计划的不断开展,社区与学校不往来的局面被打破,社与校的联系将越来越紧密,学校成为社区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和重要场所,可切实把群众体育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发展社区体育和推行全民健身计划上来。

4.2 加大社区体育宣传力度,多渠道开展社区体育宣传活动。

充分利用大众传播媒介,引导市民逐渐树立科学健身的理念,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社区体育的氛围,形成有利于社区体育发展的良好环境,激励和吸引更多的城市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社区体育的宣传可以转变社会对体育的观念,调动社区居民参加各种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同时适时地宣传社区体育的好处,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排除那些对社区人健康的不利因素。它还可以引起各行政领导和企事业单位对社区体育的重视,有利于获得更多的社区体育经费、更好的活动条件和更充裕的活动时间。因此,社会各界应加强对社区体育活动的宣传。

4.3 大力开发社区体育消费市场,适应社区居民健身需求。

加强体育场馆设施的经营管理,充分发挥体育场馆的多功能作用,在低廉服务的前提下,积极向社区居民开放。支持和鼓励单位、集体和个人在社区内兴办体育锻炼场所,鼓励体育教学和科研单位的设施、设备在空余时间为社区居民服务,鼓励广大体育教师、教练员在余暇时间为社区居民进行讲课辅导等,大力开发体育器材用品市场,以满足体育市场的需求。

4.4 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体育组织体系,推动社区体育向纵深发展。

根据多元化需求,增加各类社区体育组织;加强管理的系统性,增加社区体育组织管理层次,建立包括管理、指导、服务、协作、监督构成的网络,按照亲民、便民、利民的原则,完善社区体育服务保障体系,促进社区体育融入社区服务,将社区体育与体质监测、疾病预防、康复治疗有机结合,保障扩大市民享有基本的体育服务。同时积极开展社区体育方面的理论研究。推广科学实用、简便易行的体育健身方法,引导广大居民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参与对抗性强、有一定负荷强度的竞技项目,提高技能水平。要在加大对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力度的同时,充分发挥广大体育教师的作用,弥补指导力量的不足,联合和依靠社区医疗部门,积极参与健康指导、运动处方、体育疗法等服务,使广大社区居民树立科学健身观和体育消费观,提高社区体育的科学文化水平。

结语

总之,社区体育运动的发展受体育教育、社区人群的健康意识、社区体育活动内容的丰富、社区体育设施、社区体育经费等多方面的因素的影响。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全民健身宣传的不断深入、政府的重视、体育社区产业化的进程以及居民的主动参与意识的加强,社区体育运动将高度发展,全民健身将在社区内最终实现。

参考文献:

[1]张洪潭.社区体育运行简论[J].体育与科学,2002.1.

[2]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国家国民体质监测中心.2002年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手册[Z].

[3]汉中市体委.关于汉中市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总结[Z].2002.

[4]叶宝华.厦门市社会体育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首都体院学报,2002.1.

[5]丁峰.中国城市社会体育演变的特征与发展前景[J].成都体院学报,2002.5.

第7篇:社区体育现状范文

关键词:乌拉特前旗;社区体育运动;发展现状调查分析

1.前言

“社区”一词源于拉丁语,意思是共同的东西与亲密伙伴。如果说体育是衡量人类文明的重要尺度,那么社区体育则是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途径。社区体育是指在人们共同生活的一定区域内,以辖区的自然环境和体育锻炼设施为物质基础,以全体社区成员为主体,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运动需求,增进社区成员的身心健康,巩固和发展社区感情为主要目的,就地就近开展的区域性、群众性的体育。在实际实施中主要以老人、学龄前儿童、社区企业、社区组织机构、家庭为主要对象,因此,社区体育运动涉及到千家万户、涉及到全体国民。社区是城市的基本组成部分。社区体育运动具有组织形式灵活、健身效果明显、练习形式多样等诸多优势,成为社区居民身体锻炼的首选方式。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文研究对象主要为乌拉特前旗的十二个社区。随机抽取其中的八个社区,800多名群众对体育运动参与的调查与分析。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乌拉特前旗社区体育运动开展现状

3.1.1乌拉特前旗社区体育运动开展的场所状况

目前,乌拉特前旗社区体育运动开展所受到限制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因素还是社区体育活动场地问题。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由于目前我旗城区房价的上涨,许多原有规划出来的社区体育运动场地被开发商占用,社区拥有体育运动的公共场所数量有限,而拥有体育运动场地的社区以及学校又不对外开放,所以社区体育运动在场地方面呈现出非正规化的特点。

3.1.2乌拉特前旗社区体育运动活动的竞赛状况

社区体育运动的开展既可以增强社区成员之间的感情联系,为社区成员营造一种温馨、和谐的人际关系,也为社区体育运动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风采和技术的平台,最关键的是提高了社区成员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有助于促进体育运动更好更快的发展。

3.2影响乌拉特前旗社区居民参加体育运动的因素分析

3.2.1影响乌拉特前旗社区居民参加体育运动的主观因素

社区体育运动开展,参与者自身的因素,是影响社区成员积极参加体育运动的主观原因。具体说来主要包括社区居民自身生活条件、经济条件、对体育运动的热爱程度以及社区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等。

3.2.2影响乌拉特前旗社区居民参加体育运动的客观因素

体育运动的场地与实施是社区开展体育运动的重要条件,体育运动场地和设施的好与坏、多与少直接影响到体育运动能否顺利开展。

3.3乌拉特前旗社区体育运动开展存在的问题

3.3.1场地设施的缺乏,共享性较低

目前,随着足球、网球、乒乓球等体育活动的蓬勃发展,许多社区并没有完善的体育设施和器材等基础条件。

3.3.2缺乏有效的组织和管理,体育活动闲散

乌拉特前旗社区体育运动的开展,主要问题是缺乏有效的组织管理,缺少一套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只有形成科学化、规范化的组织管理体系,更加有效整合社区内部的各类体育运动资源,才能解决社区体育活动的松散、混乱等问题。

3.3.3参与人群的性别与年龄差异大,开展形式相对单一

3.4乌拉特前旗社区体育运动开展的对策

3.4.1创新体育活动形式,充分利用周边场地

社区体育运动应该考虑体育项目的特点,同时还要考虑到社区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组织各种体育活动,吸引广大社区居民的参与。

3.4.2健全组织管理系统,加强对闲散组织的管理

应发挥好政府的主导作用,整合各种体育资源,实施政府管理部门、体育运动组织的协调互动;应对社区内的体育运动团体、爱好者等情况进行摸底、造册登记,打造一个信息交流平台。

3.4.3利用大众媒介,对社区体育运动进行宣传

伴随着现实社会的飞速发展,媒体的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舆论宣传已经成为影响社会活动成败的重要因素。在社区体育运动中,因为宣传不到位影响体育活动的正常开展。所以在社区组织体育活动时应做好宣传工作,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和有效沟通,还可以建立一个网络信息平台。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体育运动在乌拉特前旗社区中群众基础较为广泛。低年龄段与高年龄段人群较其他群体更加积极;乌拉特前旗社区居民参与形式与参与动机的多元化满足了不同的体育运动项目需求,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居民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现阶段,乌拉特前旗社区体育运动活动开展的主要问题有:专业技术指导人员缺乏,缺少上级部门以及文体部门的帮助;宣传方式单调、力度不够,场地、设施等体育资源的整合程度不高,资源利用率低;组织管理体系不完善,协调机制不完善,参与人员在性别、年龄上差别较大,活动形式比较单调。

4.2建议

第8篇:社区体育现状范文

关键词:吉安市,社区体育,现状,对策

 

1.前言

社区体育是社会体育的组成部分。由社区居民自主进行的简便易行、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多种多样的身体锻炼活动。具有自主性、公益性、多样性、有趣性、服务性等特点。对丰富居民文化生活,提高生活质量,交流邻里感情,改善人际关系,促进社区繁荣发展等都有重要意义。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吉安市吉洲区五所小区西苑小区、星港澳园小区、天龙小区、世纪花苑、创天丽景城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检索万方数据库和知网等获得关于社区发展的期刊文献资料,收集阅读国内社区体育方面论文20余篇,阅读了相关报刊资料和相关文件,对我国社区体育发展状况有一个初步了解,并进行了整理与分析。

2.2.2问卷调查法 对吉安市吉洲区四个社区的体育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社区居民体育锻炼状况》问卷200份,收回200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190份。

2.2.3访谈调查法 针对问卷中设置的问题对部分社区居民、居委会干部及有关专家进行了座谈和个别访谈。

3.结果与分析

3.1社区体育锻炼的参与率和项目选择情况

我市吉洲区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较高,根据抽样调查(抽样数为200人),54.0%的人表示经常参加,28.5%的表示偶尔参加,17.5%的表示不参加。该调查表示我市吉州区居民追求健康的意识较强,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较大,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仍存在差距,这可能与我市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生活质量有关。另一方面,我市吉洲区居民锻炼项目的选择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前几位依次是跑步,乒乓球(各占20%),散步,羽毛球,和篮球(各占15%),而参加太极拳、武术,健身气功,民族舞蹈,等传统体育活动的人数较少(合计15%)。

3.2居民锻炼场所与体育消费状况

根据统计显示,社区居民多选择在公园(占25%)、广场空地(占20%)和公共锻炼场所(占25%)进行体育锻炼,成为社区体育锻炼的主要场所。但是,在对社区锻炼存在的问题的回答中,40.5%社区居民认为可锻炼的场地太少,32.5%的居民认为场地器材设备满足不了社去居民的需要。为此,造成很大比例社区居民只能在自家阳台或街道路边锻炼状况。另一方面,我市吉洲区居民用于体育消费的支出有限,主要用于购买健身器材前六位的依次是羽毛球,跳绳,乒乓球,哑铃和篮球,跑步器材。在社区体育活动场地器材设备满足不了社区居民的情况下,居民购买一些健身器材,是满足自我健身锻炼的保证。

3.3社区组织开展体育活动和居民自主锻炼情况

调查表明,有40.8%社区居民认为所在社区从未组织体育活动。可见,作为社区,组织居民开展体育活动的职能尚未充分挖掘;另一方面,居民参加社区组织的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不高。究竟何原因,社区居民普遍认为工作较劳累没有时间,或者运动场所条件不符合自己的愿望。论文参考。居民自选锻炼的时间一般选择早晨或傍晚,分别为73.4%和23.1%;在调查对“每次锻炼持续时间”对话中,有一半的居民每次锻炼在三十分钟以下,只有部分居民在六十分钟以上,在调查“每周锻炼次数”的对话中,只有少数的居民在三次以上。由此可见社区居民长期性和持久性锻炼缺乏,活动的次数和时间普遍的不足,也表明我市吉洲区参加体育锻炼持久性的人口比例低。我市城市社区体育组织管理体制是以行政为主导的纵向结构组织管理体制,是在政府派出机构—街道办事处和社区体育组织参与下的管理。论文参考。街道办事处设有文化站或其他人员来兼管社区体育,没有一个街道设立专人管理社区体育。我市吉洲区基层政府和社区居委会在社区体育管理上职责不明,是导致我市当前社区体育发展滞后最直接的因素。

3.4居民对开展社区体育活动意义的认识,100%的居民认为有利于增强体质,提高身心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加强人际交往、改善邻里关系;有利于创造良好生活方式、增进居民共同意识、促进社区繁荣、有利于其他各项工作的开展和维护社区安全团结。这表明,我市吉洲区居民对开展社区体育活动意义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为进一步搞好我市社区体育工作奠定了思想认识基础。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我市社区体育活动主要有是群众体育活动点进行的日常性体育活动,而体育活动项目和活动场所的选择相对局限;城市社区体育组织数量不多,组织活动少,相互间缺少联系和交流。

4.1.2吉安市吉洲区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较高,而居民社区意识薄弱,对社区体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参与感不强。

4.1.3我市社区体育发展相对滞后,社区体育经费缺乏,场地设施不足,管理制度不全面,指导力量不足等,另外,居民体育消费意识和健康投资观念不强。论文参考。

4.2 建议

4.2.1采用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加大对全民健身和社区体育的宣传力度。市、区人民政府文化部门在建设和发展社区文化的工作中,要重视社区体育的开展。要大力宣传体育健身对增强体质、丰富文化生活、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的意义,有计划地开展丰富多彩、小型多样的体育活动。充分发挥大众传媒对全民健身和社区体育的正确导向作用。

4.2.2加强部门与部门、单位与单位之间的沟通与协调,加强体育主管部门与城市规划和建设部门联系,共同参与到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多考虑其综合服务功能,把一些体育设施建设到人流量大、居民乐于前往的公园、如在白鹭洲、仁山平公园等、广场、绿地中,使居民的休闲与健身融为一体,实现公园体育化,体育场地公园化。

4.2.3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加大投入,完善设施,使社区体育活动资金保障有力。根据《体育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吉洲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实际情况,政府部门应制定全民健身与社区体育建设的投资规划。

4.2.4建立科学评价体系,改革评价方式,实现管理制度化、科学化。我市吉洲区社区体育应建立一种符合吉安市吉洲区实际的,易操作的评价体系,变上级评价为主为社区成员评价为主是当务之急。形成“以全市体育主管部门为龙头,以街道办事处为依托,以社区体育组织为载体,以居委会为基础,以市民健身站为阵地,以各项群众健身组织为带头人和社会体育指导员为骨干,建立和完善社区体育管理制度,加强对社区体育人、财、物的管理,使我市社区体育管理纳入制度化、科学化、规范的轨道。从而更好的推动吉安市吉洲区社区体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洪潭.社区体育运行简论[J].体育与科学,2002,23(1):17-20.

[2] 骆媛,张力. 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影响因素及发展策略[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6,29(07):898-900.

[3]杜雪峰.小康社会社区体育市场表现特征分析[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 ,22 (3) :29-31.

[4]李井平.社区体育发展的动力要素探讨[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29(5):12-15

[5]范国振,张宏,梁恒.广东省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9.26(2):148-151.

[6]钱文军. 社区体育场地设施规划设计的研究[J] .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 ,41 (3) :861

[7]魏争光,杨建设.中国社区体育研究综述[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2,19(3):33-34.

第9篇:社区体育现状范文

关键词:城市社区 社区体育 女性体育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提出,城市全民健身活动重在社区。作为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集聚地,城市社区居民体育参与的程度,已经成为全民健身开展情况的重要评价要素之一。女性作为人类社会生命的承载体,也作为社区居民的一部分,其身体素质的提升有利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

一、研究对象

本文随机选取了潍坊市的奎文区、潍城区、坊子区、寒亭区四区以及寿光市、安丘市、临朐县、昌乐县等四县市18岁以上的城市女性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各县市区共发放调查问卷2400份。

二、结果与分析

(一)潍坊市社区体育活动中女性居民的基本情况

本次发放调查问卷2400份,收回2286份,其中有效问卷2210份,有效率96.7%。根据她们的年龄、收入状况统计如下。

1.潍坊市社区不同年龄女性居民体育参与百分比情况

表2-1 女性居民年龄情况体育参与百分比统计表(N=2210)

由表2-1看出:在被调查的潍坊市社区女性居民中,不同年龄段的女性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人数不同。参与数量最多的是60岁以上女性居民,除了25岁~34岁女性居民体育参与数量较少之外,其他年龄段的女性居民呈现出年龄越大,参与数量越大的趋势,总体趋势是各年龄段的女性居民体育参与数量都超过了50%。

2.潍坊市社区不同收入的女性居民体育参与情况

表2-2 社区女性居民的收入情况统计

表2-2中显示被调查的女性居民中,月收入在2001元~3000元范围内的女性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人数最多,比例为43.3%, 5000元以上的最少,仅为2.0%。在被调查的对象中,多数人的工资集中在1001-3000元,同时由于生活成本日益增高,工资增长速度远低于CPI的增幅,导致一些消费成本大幅降低。除了保障必需的衣食住行外,其他如美容、健身卡健身等直接受到制约而大幅缩减。

(二)潍坊市女性居民的体育认知现状

1.潍坊市社区女性居民体育参与兴趣调查情况

表2-3 体育参与兴趣调查表(N =2210)

表2-3中显示,潍坊市社区女性居民对体育参与的喜好程度表示一般的比例最高,达到30.4%,表示非常喜欢的不多,这说明社区女性居民体育参与的兴趣不够浓厚。同时,结合表示不喜欢和无所谓相差也不多的情况,可以说明社区女性居民体育参与的潜力仍然很大,体育政策的宣传还有待提高。

2.体育参与对潍坊市社区女性居民身心健康的影响情况

表2-4 体育参与对身心健康影响的认识调查表(N=2210)

由表2-4可以看出,潍坊市社区女性居民认为体育锻炼对身心健康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48.1%的调查对象认为体育锻炼对身心健康非常重要,只有3.3%的人认为体育锻炼对身心健康没有影响。上表数据表明潍坊市社区女性居民对于全民健身活动有着良好的认知基础,有益于社区女性居民体育活动的推展。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潍坊市社区体育活动中女性居民的基本情况

随着年龄的增长,社区女性居民体育参与的百分比越高,60岁以上的女性居民已步入退休年龄阶段,空闲时间增多,有足够的时间投入体育锻炼。当今的工资增长速度远低于CPI的增幅,所以除了保障必需的衣食住行外,体育消费成本大幅降低。

2.潍坊市社区女性居民的体育认知现状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体验到体育锻炼的益处,也更加重视身体健康。从调查中可以看出社区女性居民对于全民健身活动有着良好的认知基础,说明社区女性居民体育参与的潜力仍然很大,有益于社区女性居民体育活动的推展,体育政策的宣传还有待提高。

(二)建议

1.发扬奥运精神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区女性居民体育参与意识

借奥运会和全运会之机,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对群众进行体育锻炼的合理指导与引导,改善女性的体育认知,帮助她们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形成科学健身观。同时依据女性的生理和年龄特点,加大研究力度,创造出更多适合参与也更有益于身体健康的体育项目。

2.增加财政投入,改善基础设施

继续加大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增加对社区体育经费的投入,积极发掘社区中的体育资源,营造良好的硬件环境,建设适合社区女性居民体育参与的项目设施,使越来越多的社区女性居民有机会和有能力走进健身俱乐部,逐步培养体育兴趣,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

3.优化区域优势,开展各具特色的体育运动

因地制宜,结合各县市区的地域特点,开展各具特色的社区女性居民体育活动。另外,要以大众性体育参与为主体,同时兼顾高层次的体育娱乐活动。这样就能形成潍坊市社区体育的新局面,从而有利于社区体育在建设和谐社区、和谐潍坊中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兰林,杨肇云.整合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资源共享初探[J].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126-127.

[2]蔺娜.基于社会分层理论的北京市女性体育[ZD].首都体育学院,2011(6).

[3]靳晓丽.邢台市职业女性体育参与现状调查与影响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1(09):15.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