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现代金融制度范文

现代金融制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现代金融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现代金融制度

第1篇:现代金融制度范文

论文关键词:企业制度创新,金融成长

 

作为经济发展载体的企业成长与金融成长之间具有极为密切的关系。金融成长能有效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融资效率,有利于新企业的建立和已有企业的成长;然而,需要指出的是,企业本身具有成长的动机和激励机制,更多表现在企业制度的创新。企业制度的创新改变了其融资需求,从而激励金融工具的创新、金融业规模的扩大、金融结构调整、金融效率的提高等。即企业制度创新引致金融成长,而金融成长又会促进企业成长,企业制度进一步创新。

一、企业制度创新与金融成长的基本理论分析

(一)制度与制度创新

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主体的交易活动需要稳定、客观的预期机制,交易主体根据这种预期来调整自己的行为。当这种行为成为习俗或惯例,并通过法律形式加以确定,则成为制度。然而,当交易主体(组织或个人)由于认识到改变现有制度或创造新制度中蕴含的潜在利益,通过建立并推广获得认同所需要的规则、价值观、信念和行为模式,从中创造、开发和利用盈利性机会[①],则出现制度创新,从而形成新的制度。即一方面制度使交易主体的行为和社会系统的稳定成为可能,另一方面潜在利益以及成为制度领导者的诱因导致制度创新现代企业管理论文,从而引发行为和社会系统的变革,推动制度变迁,社会进步。

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载体——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自发形成内部组织管理体系,与当时的社会经济条件相适应。此时的企业制度是利益和影响力与技术条件、产业结构等社会经济环境均衡的结果。当社会经济环境发生变化时,突破现有企业组织管理模式,建立新的企业制度的潜在收益逐渐显现。而企业本身具有成长的动机和激励机制(艾伦和盖尔,2000),此时,有行为能力的企业,即充分了解新的目标、拥有事先新目标的技术和能力的企业,必然进行企业制度创新。

(二)企业制度创新与金融成长

早期的企业制度采取家庭制或合伙制。由于生产经营活动以手工作坊为主,家庭制或合伙制即能够满足这种简单的生产经营活动,资金以家庭自筹或合伙出资,间或向钱庄借贷。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手工作坊式的家庭制以及合伙制的不稳定性特征均不能满足产业的迅速成长。此时,经济交易规模的扩大要求企业具有稳定的组织机构和资金来源,股份制则既有利于大股东的经营管理,又能够吸收大量的社会闲置资金。股份制的建立必然要求发行和流通股票的市场,股票市场应运而生;适应这种变化,钱庄的业务活动也由原来的货币兑换和简单的资金借贷逐渐采用股份制扩大金融业规模,建立现代银行制度。股票市场的建立和现代银行制度的确立为企业的融资提供了便利,更多的家庭制或合伙制企业转向股份制,生产的规模扩大,效率提高,从而企业成长。

进入工业化大发展时期,制造业的地位不断提升并居于主导地位,从而机床装备起来的大规模生产所具有的基本特征是:互换性、标准化和装备作业[②]。规模生产产生了“科学管理”理论的创立和发展,也促使企业为保证资金投入而形成产融结合(即产业和金融相互控股)。因此,原先以小企业为主的产业成长已转变为巨型公司为主的产业成长,企业巨型化带来了“科学管理”,也创立了企业内部R&D机制以及高度产业集中率,从而企业进入产业的“门槛”越来越高,也对金融成长提出新的挑战,银行业必须联合和集中才能满足企业资金需求,而企业巨型化所发行的新股票、新债券既为金融市场成长提供了载体,也为其成长提出新的要求。因此,伴随企业巨型化,银行业和证券市场也得以联合和集中。

企业规模的扩大以及物资生产与分配所必需的技术知识的增加必然引发企业管理革命。一个大企业的大股东已不再能够单独的负起制订政策和实施政策的责任;一般股东大多已脱离公司的实际业务现代企业管理论文,此时,专业性的管理人员——经理产生了。这些经理人员受过高等教育,具有专业知识,他们的工作如果不成功,便会被解雇;如果成绩卓越,不仅获得晋升,而且提高自身作为企业管理者的市场价值。由此产生了企业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的分离,这场“经理的革命”将事业置于专家之手,而不是交给事业的所有人指挥。其次,解决了企业长期生存问题。企业不会因某一股东的退出而重新组合或调整经理,从而保持企业经营战略实施;大公司的管理作用由于受到越来越多的公众的审查,在一定程度上而言,管理已取代了市场需求,协调问题使管理进一步复杂化,这种情况就构成了无须财产(所有权)所拥有的权力。因此,企业所追求的就不再是最大的短期利润,企业市场价值更为重要。第三,这场革命也建立了企业成长的内在激励机制。股东、经理和职工都会预期从中获得收益。企业的成长显然是股东所期待的,企业成长,公司市场价值提高,股东的收益增加;企业成长为高层管理者提供更多的现金流——依靠留存收益获得成长意味着把企业视为一种竞赛(Nalebuff and Stiglitz,1983);而且,高层管理者可以此增加自己的收益,提高自己的经理者市场价值,在与股东的谈判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企业成长使股东可以承诺给经理晋级的机会;对经理层的激励机制和晋级竞赛使企业本身具有成长性,而且只有在具有成长性的企业中才能够吸引新的、年轻的管理者进入企业;职工在具有成长性的企业中工作,既可能会增加薪水、奖金等奖励,也包括身居成长性企业所带来的精神满足感[2]。股东、经理层和职工对企业的预期使得企业本身具有强烈的成长性,而企业成长又进一步激励了企业内部的竞争性、晋级机会和福利增加。激励机制创造企业成长,企业成长又产生更好的激励机制,从而企业成长更快。

与产业的企业管理革命一样,金融业同样进行着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分离的革命;在证券市场,机构投资者购买大量债券为企业成长提供了巨额资金。机构投资者提供风险资金,从而企业更多投资于新兴产业,形成企业成长,新兴产业成长。因此,金融成长具有了载体和推动力,而金融成长又可为企业成长提供更多资金,金融效率的提高使更多新企业进入新兴产业。

由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梳理出企业制度创新与金融成长的逻辑关系:

金融工具创新

企业制度创新→企业融资需求变化→金融结构调整 →

金融制度创新

金融成长→ 企业成长→企业制度创新…….

二、企业制度创新与金融成长的基本建议

以上分析表明现代企业管理论文,企业制度创新与金融成长具有互动机制。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促使我国出现大范围的企业制度创新,股份制、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等;与之相匹配,我国金融成长出现新的特征,如金融结构的多元化、金融业规模的扩大、金融效率的提高等。但从现实来看,我国金融成长仍落后于企业制度创新。因此,我国应加快金融成长,促进企业制度创新,从而企业成长。

首先,调整发展战略,实行金融优先发展。目前,我国金融成长相对滞后于企业制度创新的现状,亟需提高金融地位。我国应及时调整发展战略,实行金融优先发展,加快企业成长,从而提高国家竞争力。

其次,改善金融成长外部环境。产权明晰是金融成长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条件。同时,法律制度是金融成长的制度保证,而非正式制度——社会信用环境和微观规制对法治水平具有重要影响。我国要实行金融优先发展战略,就必须改善金融成长所依赖的外部环境。

第三,构建企业制度创新的金融服务平台。金融服务于企业成长,其重要的职能就是引导资本的优化配置。这就需要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即有效的金融市场、充足的金融工具和富有竞争力的金融组织。

参考文献

[1]雷蒙德·W·戈德史密斯(1969).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2]富兰克林·艾伦,道格拉斯·盖尔.比较金融系统[M].王晋斌,朱春燕,丁新娅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8]李斌,江伟.金融发展、融资约束与企业成长[J].南开经济研究,2006,3:68-78.

[9]蒲祖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层次研究——基于美国经验数据的分析及政策启示[J].财贸经济,2007,10:

[10]林毅夫、孙希芳、姜烨.经济发展中的最优金融结构理论初探[J].经济研究,2009,8:4-17.

[11]尹钰林,张玉利.制度创业的前沿研究与经典模型评价[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9,9:39-43.

[12]卢荻.变革性经济增长[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13]刘林.股权融资偏好模型分析与治理改进设计[J].金融研究,2006,10:49-64.

第2篇:现代金融制度范文

 

关键词:人才 金融 教育 

一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曾经说过,21世纪的人才需求标准是懂得现代科技的金融人才或懂得现代金融的科技人才。换句话说,21世纪的人才需求是现代金融和现代科技高度结合的复合型人才。所以,现代金融学教育在培养适应经济市场化、自由化和国际化要求的金融人才方面担负着重要职责。 

 

一 经济发展呼唤金融人才和金融学教育的加强 

 

现代金融已渗透到了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现代经济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金融经济。无论是政府的宏观调控,还是企业的生产和经营,老百姓个人的投资理财和创业,都与金融息息相关。金融业发展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推动作用日益彰显。事实证明,凡是经济发达的国家或地区,同时也是金融业发展较快和金融人才相对集中的地区。美国、英国、日本等莫不如此,我国的上海、深、江浙等地也是这样。经济发展与金融业发展之间形成了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经济越发达,金融业就越发展;金融业越发展,经济发展越快。与此同时,金融业越发展,对金融人才的需求就越迫切也越大。“金融业逐渐成为一个覆盖范围最广与日常生活结合最紧密的服务型行业,同时也是一个最具有创新动力的知识、智力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因此,我们一方面要继续建立和健全现代金融体系,实现金融和经济的健康发展,加强金融法规建设,规范金融行为,完善金融市场以及加强金融监管,健全监管体系,维护金融竞争秩序;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必须大力加强金融人才的培养,以满足各层次、多样化的金融人才需求。而这一切又有赖于全社会金融学教育的加强。 

总体上来说,现代金融学教育的内涵应包括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面向社会大众的金融学知识的普及型教育(在这方面我们甚至可以看到有关专家学者在东北农村手把手地教农民如何运用农产品期货交易来规避市场价格风险,增加农民收入,也能够看到遍及全国各地的形式多样的面向社会公众的金融知识讲座或短训班,内容包括股票投资、艺术品投资、国债买卖、黄金买卖、外汇交易、房地产交易、保险业务等);第二个层面是面向在校大中专学生包括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金融学知识的系统的学院式教育。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金融创新日新月异,国际金融运行风险增加,通过系统扎实的学院式教育,培养既具有国际视野懂得全球一致的业务规范和取向统一的管理法规,又能够把国情特点与国际惯例结合起来的高素质金融人才是当务之急。 

 

二 现代金融学教育应体现人才需求特点,不断完善学科体系和内容 

 

我国经济发展对金融人才的需求呈现出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是金融人才的复合型特点,二是金融人才的国际化特点。复合型是指金融人才既要懂得金融又要懂得现代科技尤其是网络技术和高等数学等;既要懂得营销又要懂得管理;既要懂得法律又要有较高的政策解读能力。国际化是指金融人才首先要有较高的外语水平,特别是要具备较强的外语交流和沟通能力,其次要熟知不同的金融文化背景,还要有较高的理论研究水平和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为此,学院式教育在专业学科体系构建方面应突出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英语、高等数学、计算机技术等;第二部分是营销心理和营销行为学、不同金融文化比较研究等;第三部分是专业课程。

当然在现实中,由于宏观金融与微观金融已很难截然分开,直接金融与间接金融也日益混合。以央行宏观调控、货币政策制定、操作和协调、金融监管及立法和制度安排为核心的宏观金融,直接作用和影响于以金融机构业务经营与管理为核心的微观金融。所以,各高校在自己的经济学或管理学方向的学生培养目标中,可以结合实际有所取合,有所偏重。比如要么以宏观金融为主,要么以微观金融为主;甚至还可以在宏观、微观金融中突出某一部分的内容,比如在国际贸易专业中可突出国际金融及外汇交易、国际信贷与国际结算的内容等。而在金融学专业中则可以给学生更大的自主选择的空间。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金融创新既是必然又是常态。它涉及金融制度创新、金融市场创新、金融机构创新等。而就金融机构而言,又涉及金融业务创新、金融工具创新和金融服务创新等。因此,在现代金融学教育中应及时补充进去这方面内容。 

第3篇:现代金融制度范文

【关键词】现代金融经济;经济泡沫;解析

一、前言

金融经济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毫不夸张的说,金融经济是现代经济发展的核心内容。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金融经济也在快速发展中,然而,经济泡沫问题也随之不断加重,具有很大消极影响,引起了社会的重视。为了为更好促进现代金融经济的发展,进一步了解经济泡沫产生的原因非常必要,根据原因,不断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才能更好地解决经济泡沫问题,从而推动现代金融经济的发展。

二、现代金融经济中的经济泡沫产生的原因

1.社会原因

现代金融经济的发展是处于社会发展之中的,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首先,社会为金融经济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宽松且低风险的发展空间,由于商品经济会出现周期性萧条,金融银行的存款利息下调,极大的满足了消费者的消费和投资需要,使得市场经济中的闲散资金在金融市场中逐渐增值,也就是说,社会给经济泡沫的产生提供了炒作的资金来源。

2.金融约束机制原因

所谓金融约束就是政府通过实施一系列金融约束政策,促进金融业更快的发展,从而推动经济快速增长,其隐含的前提是政府可以有效地管理金融业,或者说政府可以解决市场失灵问题。但是在实际发展中,金融经济体制并不健全,金融约束机制也不够完善,某些金融制度也没有很好的落实,这也是经济泡沫产生的重要原因。

三、现代金融经济中的经济泡沫的具体表现

1.股票经济泡沫问题

股票经济泡沫问题是现代金融经济泡沫问题的重要表现之一,其成因主要是内在的投资价值与股票市场价值之间的差额导致的。一般来说,供求关系的改变影响着市场价格的波动,但是对于股票经济而言,与实体经济的波动是不同的,在股票经济发展中,存在着人文的不合理操作因素。很多股票投资者为了得到暴利,通过幕后操作,使股票市场发生波动。这也是导致股票经济泡沫加剧的原因。

2.房地产经济泡沫

房地产泡沫经济,是指由于房地产投机引起的房地产价格与价值严重背离,市场价格脱离了实际使用者支撑的情况。由于社会发展迅速,我国房地产行业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大量的开发商为了获得高额利润,把投资眼光放到了房地产上面,因此,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关系严重失衡,房价也快速上涨,致使商品房价格严重背离其价值,从而形成了房地产经济泡沫问题。因为房地产行业与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联系非常密切,经济泡沫问题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因为房地产经济泡沫的产生,很多人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购置住房,导致生活出现困难,非常不利于社会的稳定。

四、现代金融经济中的经济泡沫问题的有效解决办法

1.加强国家对金融经济发展的干预力度

虽然国家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宽松、自由的空间,但是现代金融经济是我国经济的核心部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不仅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更关系着社会的稳定问题。因此,国家要有针对性的对此加强干预,不能够放任不管,要使金融经济健康、有序、稳定向前发展,不断消减经济泡沫产生的各种因素,给现代金融经济的发展提供一个健康、良好的发展环境。

2.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我国是法制经济社会,因此,在现代金融经济发展中,也离不开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国家在发展金融经济的同时,要根据发展实际,不断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对金融经济的发展进行必要的约束。同时,要掌握好对其约束的度,使之既能够拥有足够的自由发展空间,又能够规范化、稳定化发展。

3.加强对不合理房价的控制力度

房地产业的迅速发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是如果房价持续上涨,房价过高,不但不利于社会稳定,更会使其向其他领域扩张,带来更严重的影响。因此,国家要采取相应政策或措施严格控制不合理的房价,并且要强化实施力度,稳定房价,促进房地产业的平稳发展,避免房地产经济泡沫问题的发生。

五、结论

综上所述,现代金融经济的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要认真分析经济泡沫问题产生的原因,制定科学、合理的措施解决经济泡沫问题,促进现代金融经济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玉平. 现代金融经济中的经济泡沫分析[J].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4:41-45.

第4篇:现代金融制度范文

国家开发银行广东省分行广东广州510620

摘要院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诸多因素和一些非理性金融的存在,导致高速发展的经济中难免会出现经济泡沫。这些经济泡沫在很大程度上给我国金融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阻碍。所以,本篇文章主要针对现代金融经济中涵盖的经济泡沫进行简要分析,找出问题并针对不同的泡沫类型制定具体的防治措施,进而促使我国的金融经济健康发展。

关键词 :金融经济;经济泡沫;泡沫类型

在国家经济中,金融经济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国家经济的平稳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不过,随着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经济中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泡沫经济,所以,当前的主要课题就是对泡沫经济进行改善,保证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1 导致泡沫经济出现的原因

金融经济分为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根据经济市场发展的内在规律来看,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在社会经济的建设过程中出现了偏离的状况,导致频繁地出现经济泡沫。当前,虚拟经济在整个金融经济中占据主要地位,而且还在不断的扩张,阻碍了实体经济的正常发展,所以,金融经济表面上看似景象大好,但却是经济泡沫,随时都会消失的无影无踪。

1.1 社会原因

在现代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金融经济的建设也在快速进行着,而且在这过程中还出现了较为宽松的经济建设宏观空间,换句话说,也就是很多人在风险较低且宽松的经济条件下关注资金的炒作问题,同时,也是受到整个金融市场整体下调,银行存款的利益作用下所导致的。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的投资和消费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满足,进而一些闲散的资金在整体经济的作用下对市场中最具有保值能力的资源进行投入,导致了经济泡沫产生。

1.2 金融约束机制

虽然我国当前的金融经济发展良好,但是整体上没有建立完善的体制,金融制度没有得到全方位的落实,这是导致产生经济泡沫的主要原因。同时,国家相关部门对金融经济中出现的潜在泡沫危机没有建立严格的监管制度,对金融问题并没有做到实际的解决,而是把主要的工作经历放到虚假繁荣的内容上。

2 经济泡沫的类型

现代金融经济中出现经济泡沫主要包含房地产泡沫和股市泡沫。

2.1 房地产泡沫

房地产是近几年发展较快的一个行业,且房价一直居高不下,尽管有小幅的波动,也是暂时性的。由于房地产行业的巨大利益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关注,把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到房地产行业。在这样的情况下,原本在房地产行业中的经济人员利用人们渴望获取高收益高回报的心理对房地产进行肆意扩张,以求供需关系达到平衡状态。同时,一些房地产商对房价进行持续哄抬,导致了房价直线上升。除此之外,在房地产交易过程中的经济泡沫相对来说更受到人们的关注,中国人通常会受到“安家乐业”这样的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自己必须要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产才能够真正的安居乐业,事实也无可厚非。但是正在人们为房价发愁的同时,房价却居高不下,面对房价的持续上涨,难免会出现投资买房的现象,通过购买房产以达到高收益的需求,泡沫经济就这样产生了。

2.2 股票泡沫

在我国,证券交易所的相关工作并没有得到落实,主要体现为政府的监督能力不够和监督范围有限,同时在证券交易制度的限制下,对证券交易的监管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地发挥。股票市场价值和内在投资价值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额,除此之外,股票市场泡沫和经济泡沫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从价格规律来说,市场价格是由市场的供需关系所决定的,但是股票属于虚拟经济,难免会出现幕后操纵者等人为因素。每一个投资者都希望自己的投资能够获取较大的回报,因此股票陆续的吸引了许多投资者,但是投资者却没有关注这当中所存在的风险,通过最近的股市就可以看到,号称牛市的股市也出现了几百股跌停的情况,这些因素也增加了股票泡沫的产生。

3 现代金融经济中解决经济泡沫问题的具体措施

3.1 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对金融经济加强干预

近年来,我国对于经济的发展逐渐放宽了政策,但是对于一些较为特殊行业的经济,国家应该运用一些必要的行政手段对其进行干预,以便把经济增长的速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而不是让其自由发展。针对近年来我国出现的泡沫经济,靠市场的调节不会产生太大的作用,因此,只有行驶必要的行政手段,才能够保障我国金融经济的健康发展。

3.2 对不合理的房价进行严格控制

对于房地产房价的控制已经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但是要想真正的使房地产经济回归正常,促成房地产行业的规范和健康发展,就应该出台必要的政策对房地产进行严格的控制,比如今年刚出台的房产税,针对消费者的第二套房产收取一定比例的房产税,就能够控制大规模炒作房价的状况,最大限度地遏制非理性购房等行为。同时,政府要将工作的重心放在调控房地产的预期上面。

3.3 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强约束

经济的健康发展必须要有严格的监管机制,因此,国家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应该看到经济快速发展背后所蕴藏的危机,进而能够针对具体的情况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使经济健康平稳地发展。同时,我国约束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也应该保留一定的空间,使我国的金融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张弛有度,进而更好地发展。

4 结语

总的来说,在现代的金融经济中,经济泡沫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但是,经济一味的快发展并非是一件好事,而是要把经济的增长速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如果经济泡沫超出了一定的范围,就会使我国的金融经济出现虚假繁荣,严重影响实体经济的发展。所以,国家相关部门应该认真履行自身的职责,合理控制金融经济的发展,进而最大限度地保证我国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吴丽霞.现代金融经济中的经济泡沫探析[J].时代金融,2014,12:8+12.

第5篇:现代金融制度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趋势

中图分类号:F2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009(2015)22-0049-02

21世纪是一个全球化、信息化和经济化的时代,降低企业交易时间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利润是时展的主流。而现代互联网技术和电子商务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中发展脚步的加快,不仅扩大了企业货币交易服务市场,还促使现代互联网行业与金融业行业实现了有机统一。

一、互联网金融相关概述

所谓的互联网金融是指借助现代高科技技术以及现代信息技术将传统的金融产业与现代互联网技术进行有效衔接的新兴行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脚步的加快,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金融行业的发展模式中,不仅打破了金融行业传统的管理方式以及管理理念,在一定层面上推动了很多新兴行业的迅猛发展。现代金融行业发展模式的确立与形成,很大程度上有赖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与推动,其中,各种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作用尤为突出。第一,就互联网金融数据的高效性而言,现代互联网金融技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快速处理传输层的相关数据,从而大大减少数据等待时间,增加了时间成本,为进一步提高互联网工作效率提供了保障。第二,就互联网信息化而言,现代金融企业无论是在互联网金融中进行生产信息交流也好,还是在互联网金融中进行货币服务也罢,现代互联网金融都是一个为其提供便利的平台,为现代企业加快生产规模和中介服务质量提供了一个安全有效的支撑点。第三,就互联网金融一体化而言,现代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广泛运用,不仅促进了金融行业的发展,还带动了与金融行业相关企业的发展,促使经济一体化的实现。

二、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互联网金融模式正在从原有的单一模式向多元化模式发展。诸如网络信贷平台、P2P贷款平台等都是其中十分典型的代表。支付结算业务是互联网金融将现代信息技术最先运用于实践的表现。就我国的金融支付体系而言,我国的金融服务体系和结算机制主要依托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各种交易都是在网络中进行,从而促使计算机和网络平台成为电子支付方式的有效载体。其中,第三方支付机构在我国金融市场中发展尤为迅猛。第三方支付机构在现代金融市场中的快速发展帮助不同区域经济组织和企业解决了资本和成本问题,进一步促使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大化。相较于第三方支付机构而言,信贷业务发展模式主要以“小额小贷”和“信用贷款”为主。其中,实行这种模式的典型企业为阿里巴巴。阿里巴巴信贷发展模式主要借助于小贷网络平台,通过“订单贷款”和“信用贷款”促使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比如淘宝和天猫等网站就是利用互联网金融平台,以“信用贷款”和“订单贷款”运营模式为主,促使互联网金融平台上的卖家将货物发送给客户。根据相关研究调查报告可知,阿里巴巴的小贷业务放贷累积数量已经超过300亿元。

三、互联网金融发展中存在问题

(一)存在风险性

互联网金融不仅面临传统的信用风险,还面临市场风险。支付结算业务中还存在技术风险以及业务风险,这些风险项的存在,将会导致严重的安全问题,而相关法律法规中存在的一些缺陷也将进一步助推风险问题升级。常见的技术风险有这项完善支付业务的操作风险、技术支持等;业务风险包括操作风险、市场选择风险、信誉风险等。

(二)使用技术不够规范

我国很多企业的金融业务的操作平台是在网上,因此没有与之相匹配的技术规范标准,导致企业在执行业务操作时会没有统一的技术规范与标准作为依据,进而产生很多不正规现象。

(三)监管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企业在不断发展与进步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虽然互联网金融不仅使企业的金融成本比例降低,还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削弱了银行在金融市场中的主导地位,但是以“信用贷款”和“订单贷款”为主的运营模式对未来商业银行的存在价值会直接构成一定的威胁。另外,由于银行在金融机构业务范围进行某种程度的分业管制和管理经营模式以及法律制度的缺失,在某种程度上讲,甚至会导致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无法在市场中生存。

(四)对于发展趋势预判不准

对发展趋势预判不准是互联网金融发展中表现出的一个显著问题,由于互联网金融的可发展形式多样,且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参与到互联网金融的主体越来越多,这就导致出现了多极化发展的现象。于是,不少主体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形成了错误的判断,进而在工作中出现失误。

四、互联网金融发展解决措施

(一)创建互联网安全保护系统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第三方支付涉及的范围不仅包含基金领域,企业支付、网络购物等银行业务领域也被包含在内。所谓第三方支付机构是指包括支付宝、财付通、快钱在内的第三方支付企业已将银行个人和企业客户服务作为其重要业务战略。由此可见,第三方支付业务发展较为多元化。互联网金融企业需要根据业务实际发展现状,通过创建属于自己企业的金融数据库来达到数据资源共享的目的。与此同时,要通过各种措施手段强化网络安全,常见的有设置防火墙、要求客户在交易时进行数字认证等。另外,要积极组织客户参与到互联网金融安全知识的学习当中,强化安全意识,提升互联网安全技能。

(二)设定互联网金融行业准则

互联网“信用贷款”和“订单贷款”运营模式主要依托于客户对平台和卖家的信赖度,简而言之这种销售模式和运营模式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卖家的信誉度。但是由于缺乏国家政策法规的监管导致互联网行业业务在实际发展过程中没有统一的指导方针作为方向。导致各个金融组织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银行金融组织。基于这种情况,国家需要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实施互联网金融准则,提高互联网金融组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构建标准化、多元化、专业化、科学化的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提供保障。其次,国家需要成立专门的监管机构,为做好相关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创建互联网金融检测系统

首先,提高市场“门槛”。根据国家相关标准规定,符合市场“门槛”的标准表现为:互联网有一定的经济组织规模、全面了解市场现代科学技术、内部监管体系较为完善规则较为明确、贸易操作高度完善化。通过借助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办理中心以及申报策划的业务,进驻互联网金融市场,这就实现了在规避各种可能的风险的同时,还能致力于行业的创新发展。其次,强化对市场监测体系的完善。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发展已经越过了证券业务、银行业务以及保险业务的边界,这就使得分业检测的工作更加艰难。对此,可考虑将混业检测板块与分业检测板块进行有机结合,进而实现对风险的全面检测。

(四)正确预判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以及现代信息技术脚步的加快,金融企业以及区域经济组织的发展模式逐渐趋向于多元化、专业化和体系化。例如手机支付宝、网银支付、网购保险、电子商务等现代金融体系随着互联网金融发展理念的渗入也逐步步入多元化轨道。由此可见,将互联网与现代金融市场的有机整合不仅可以进一步促使现代市场结构更加完善,还可以推动现代市场管理体制向创新性方向转变。互联网金融主要有三个层次组成,分别为替换、优化、创新。就互联网金融替换层次而言,互联网金融就是将传统的金融业务替换成适应现代市场的新兴业务。就互联网优化层次而言,通过不断改进进一步促使现代金融市场体制的完善。就互联网金融创新层次而言,所谓创新就是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造出新的业务发展方式。由此可见,未来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逐渐走向移动化、电商化和自金融化。第一,移动化。所谓移动化就是指移动支付的迅猛发展。根据相关调查数据得知,截至2014年我国第三方支付市场交易累计额相较于2013年而言,同比增长了55%。现代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不仅大大提升了网络服务效率,还促使银行服务工作方向由前台逐渐向后台方向转变。第二,电商化。所谓电商化是指电商企业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在现代金融市场体系中挖掘小微型企业,并采用信用评估和信息交易方式达到提升企业信贷服务质量的目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向电商化方向发展很大一部分取决于电商企业内部运营模式和管理模式的创新化,为进一步提高企业信贷资金管理能力提供保障。比如阿里巴巴最为具有代表性的电商企业之一,其内部运营模式和管理模式通过现代金融市场体系以及网络技术得以不断调整和优化,不仅大大提升了其服务管理质量,还能够及时取得足够的资金供自身运营。比如阿里巴巴企业开拓创新的阿里巴巴金融,不仅为淘宝、天猫等小微型企业创设了一个良好的服务平台,从而将淘宝和天猫等小微型企业的利润额大大提升,还可以为小微型企业内部融资和投资管理体系提供便利。一般情况下,淘宝和天猫等小微型企业的金额上至数十万元,下至数千元。特别是在节假日期间淘宝和天猫的利润率将会比平时翻上几倍,比如“双十一”、“双十二”、国庆、元旦等。第三,自金融化。所谓自金融化是指借助现代网络技术实现用户与客户网络信息交易。我国互联网金融向自金融化方向发展不仅可以为广大用户提供一个多元化和开放性的融资平台,还可以构建一个自主、公平和透明的互联网金融体系。就我国金融企业而言,大部分金融企业的投资者是独立的个体,借助互联网金融改变以往投资和贷款方式,促使互联网金融实现“价差”到“服务”的实质性转变。面对这种情况需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分析问题。

结束语:

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需要依托于现代金融市场体制的完善、市场交易方式的不断创新,从而促使现代金融市场和互联网技术得以不断发展。在如今这个变幻莫测的金融市场中,只有依靠国家法律法规才能够促使现代金融市场向标准化、体制化和多元化方向发展。促使互联网金融市场在既满足投资者的需求同时满足客户对新产品安全的要求,为保证互联网市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廖愉平.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及其风险监管研究——以P2P平台、余额宝、第三方支付为例[J].经济与管理,2015,02:51-57.

[2]张童莲,华立庚,黎文娟.我国互联网金融可持续发展研究——基于PEST分析法[J].嘉应学院学报,2015,01:38-42.

[3]张影强.借鉴国外经验促进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政策建议[J].全球化,2015,08:113-121,135.

第6篇:现代金融制度范文

摘要: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加入wto以后,中国金融市场已在很大程度上与世界融合,面临的金融风险日益增强。如何在改革开放中加快完善现代金融体系,在发展壮大金融产业中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是一项关系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任务。首先介绍了金融风险的概念以及特点,然后分析了目前中国金融风险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最后,针对现存的一些问题,指出防范和化解中国金融风险的对策。

一、金融风险的现状

1.呆坏账水平高。2003年以来,中国金融机构不良贷款额和不良贷款比率不断下降,尽管如此,过多地强调这些指标只会促使金融机构通过扩大信贷投放稀释不良贷款或者收回有利的贷款,事实上不良贷款蕴涵的金融风险依然存在。根据中国银监会2007年2月12日公布的2006年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状况报告所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国有银行系统的不良资产比率仍然偏高。

2.信贷投放过快。应该看到,当前,金融机构信贷投放的积极性仍然高涨。因为资本、经常账户的双顺差,大量外资通过各种渠道流入中国,央行不得不投放大量基础货币进行对冲。从贷款的结构来看,投资的大部分流向许多大型工程和基本建设,中长期贷款比重仍较大。由于长期债券市场的缺乏,潜在的金融风险又集中于银行系统。而银行系统通过发放大量新贷款来稀释不良贷款率的盲目扩张行为也隐含着巨大的危机在经济结构不尽合理、社会信用环境不够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不规范、商业银行自身的内控机制欠缺和风险管理能力不足的情况下,过快的信贷投放可能潜伏着巨大的金融风险。

3.流动性问题。当前,长期的流动性问题,是中国金融系统面临的一个问题。中国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城乡居民的短期存款,而资金投放却主要是一些大型基本建设项目、政府债券、住房贷款等。这是一种不太合理的金融现象,从长期来看不利于中国金融系统的良性发展。

4.房地产带来的金融泡沫。在加入wto后,国内银行业面临着外资银行的竞争以及商业化经营的压力,各大银行都在争抢高回报、低风险的客户,而房地产信贷一向被看做优质客户,信贷风险较少,导致银行近年对房地产的贷款额大幅上升[5]。当前比较突出的房地产金融风险有以下几方面:一是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真正自有资金往往不足30%,发展商“出地”、银行“出钱”的情况严重;二是一些分阶段连续开发的大型楼盘过度开发形成风险;三是银行对贷款的监控不力,信贷资金被挪用,从而形成风险;四是房贷、车贷等项目贷款条件放松,消费者违约现象增多,也增加了银行的风险。房地产二级市场不活跃,房产预售、未完工房屋交易预期价格水平上涨,收入预期不合理,都推动了房地产市场价格的走高,促进了房地产市场泡沫的积聚。这种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脱节,如果不加以控制,其后果将十分严重。

5.信用体制不健全。2002年,中国颁布了银行业新的《信息披露准则》,信息披露水平和行业透明度有了相应的提高,但中国商业银行由于计划经济体制以来遗留的一些特性,导致了中国国有银行业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相比存在有较大的差距,金融市场上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的现状在短期内无法得到改观,尤其是涉及公司内部经营、个人收入状况等方面的信息。比如,住房信贷和汽车信贷在前几年被认为是风险相对较小、收益较高的优质项目,但近期频频发生的违约现象正在改变这种观念。一些消费者购买多套住宅以至发生偿还危机。继2003年银行业公布车贷黑名单以后,2004年银行业又公布了房贷黑名单。这种事后惩罚往往难以弥补银行业的损失,客观上也加重了银行业的风险。职称论文

6.金融风险意识欠缺。从中国的金融发展史可以看到,中国金融业特别是银行业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破产倒闭的先例,我们没有巴林银行教训,没有日本兴业银行的遗憾,更没有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切肤之痛,于是社会各业中,对金融风险的危机意识很是淡漠,如为追求高息收入,高息集资,高息吸储的现象不断出现,甚至还存在着抵押房产,贷款炒股,置风险于不顾,盲目出资,这些都使金融风险的积存和滋生提供了养分。

二、金融风险的防范措施

1.加快金融体制改革,从制度上防范于未然。要从根本上消除金融危机的各种隐患,就必须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大金融体制创新力度,紧跟现代国际金融发展的步伐,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现代金融机构体系、金融市场体系和金融调控监管体系,健全现代金融制度。这不仅关系到世纪之交中国金融能否安全、高效、稳健运行,而且关系到中国经济能否快速、健康、稳定发展。中国金融机构与外资金融机构相比不论是在资金、规模,还有金融创新方面都存在巨大差距。虽然,中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位居世界500强之列,但是在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回报率方面远低于国际水平;中国证券和保险机构与外资机构相比差距更大。因此,第一,我们要培育真正的市场主体和竞争体制,形成与开放环境相适应的竞争能力。第二,适应现代金融发展的需要,加快改革中国现代金融教育体制,下大力气加强现代金融人才特别是高级人才的培养。第三,逐步组建几个实力雄厚、经营多元化、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金融机构。

2.市场开放稳定有序,避免强烈冲击。中国还处于经济转轨阶段,金融机构的法人治理结构尚未有效建立,诚信意识、内控机制、激励机制、创新能力还有待加强。因此,金融业的对外开放要有目标、分阶段、审慎有序地进行,既要积极、稳妥,又要实事求是、讲求实效,做到趋利避害。要吸取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避免对外开放过早过急,影响金融稳定和经济安全。尤其要注意防范国际短期资本的冲击。资本市场的放开尤其要谨慎,因为对资本项目下自由兑换的限制,往往是国内金融体系较为脆弱的国家抵御国际投机资本攻击的最后一道防线,资本市场一旦放开,再要完全管住资本项目是相当困难的。

3.加强金融监管力度,保证金融市场稳定。随着中国参与金融全球化的程度不断加深,大量外资金融机构涌入中国,对中国金融监管要求也不断提高。因此,要想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就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中国金融监管体系,健全监管法规和制度。一方面,要加强对国内金融业的综合监管。第一,要加强对金融业的内部约束。建立有效的内部监督系统,确立内部监控的检查评估机制、风险业务评价机制以及对内部违规行为的披露惩处机制,做到对问题早发现,早解决。建立严格的授权制度,各级金融机构必须经过授权才能对相关业务进行处置,未经授权不能擅自越位。要实行分工控制制度,确保授权授信的科学有效性,建立对风险的局部分割控制。第二,进行金融业行业自律建设。要对所属成员定期进行检查,包括业务检查、财务检查和服务质量检查;要对成员经常性业务予以监督,包括对业务运作的监督指导,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和违规行为的预防与处理。第三,加强法律法规制度建设。要完善金融立法,以规范各种金融业务的运作。央行及金融监管当局要强化金融执法的力度,严格执行市场准入、市场交易和市场退出的相关法规,建设良好的金融运行环境。第四,建立风险预警和危机处理机制。要重视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确保银行的清偿力;要提高呆账准备金比率,充实风险准备金;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保护存款人的利益,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建立国家专门的金融危机防范机构,统一权限,协调行动,以便在危机发生时高效率地解决问题;完善援救性措施,对遇到临时清偿困难的金融机构提供紧急资金援助。另一方面,中国要改变单向内调的管理策略,采取综合性、国际性的监管策略、政策和手段,与金融全球化发展趋势一致,争取早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首先,监管政策的覆盖面应既包括国内金融业及国内金融业的国外分支机构,又要包括本国境内的外国金融机构;其次,监管的内容要适应金融全球化带来的新问题,金融风险特别是系统性金融风险,应成为中国监管当局关注的首要问题之一;最后,对金融风险的监管手段应该比照国际标准,监管法规和各项会计、审计制度均应与国际接轨。

第7篇:现代金融制度范文

关键词:金融风险;金融体系;中国

中图分类号:F830.9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30-0037-02

1.呆坏账水平高。2003年以来,中国金融机构不良贷款额和不良贷款比率不断下降,尽管如此,过多地强调这些指标只会促使金融机构通过扩大信贷投放稀释不良贷款或者收回有利的贷款,事实上不良贷款蕴涵的金融风险依然存在。根据中国银监会2007年2月12日公布的2006年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状况报告所公布的数据显示[1],中国国有银行系统的不良资产比率仍然偏高。

2.信贷投放过快。应该看到,当前,金融机构信贷投放的积极性仍然高涨。因为资本、经常账户的双顺差,大量外资通过各种渠道流入中国,央行不得不投放大量基础货币进行对冲[2]。从贷款的结构来看,投资的大部分流向许多大型工程和基本建设,中长期贷款比重仍较大。由于长期债券市场的缺乏,潜在的金融风险又集中于银行系统。而银行系统通过发放大量新贷款来稀释不良贷款率的盲目扩张行为也隐含着巨大的危机在经济结构不尽合理、社会信用环境不够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不规范、商业银行自身的内控机制欠缺和风险管理能力不足的情况下,过快的信贷投放可能潜伏着巨大的金融风险。

3.流动性问题。当前,长期的流动性问题,是中国金融系统面临的一个问题。中国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城乡居民的短期存款,而资金投放却主要是一些大型基本建设项目、政府债券、住房贷款等。这是一种不太合理的金融现象,从长期来看不利于中国金融系统的良性发展。

4.房地产带来的金融泡沫。在加入WTO后,国内银行业面临着外资银行的竞争以及商业化经营的压力,各大银行都在争抢高回报、低风险的客户,而房地产信贷一向被看做优质客户,信贷风险较少,导致银行近年对房地产的贷款额大幅上升[5]。当前比较突出的房地产金融风险有以下几方面:一是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真正自有资金往往不足30%,发展商“出地”、银行“出钱”的情况严重;二是一些分阶段连续开发的大型楼盘过度开发形成风险;三是银行对贷款的监控不力,信贷资金被挪用,从而形成风险;四是房贷、车贷等项目贷款条件放松,消费者违约现象增多,也增加了银行的风险。房地产二级市场不活跃,房产预售、未完工房屋交易预期价格水平上涨,收入预期不合理,都推动了房地产市场价格的走高,促进了房地产市场泡沫的积聚。这种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脱节,如果不加以控制,其后果将十分严重。

5.信用体制不健全。2002年,中国颁布了银行业新的《信息披露准则》,信息披露水平和行业透明度有了相应的提高,但中国商业银行由于计划经济体制以来遗留的一些特性,导致了中国国有银行业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相比存在有较大的差距,金融市场上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的现状在短期内无法得到改观,尤其是涉及公司内部经营、个人收入状况等方面的信息。比如,住房信贷和汽车信贷在前几年被认为是风险相对较小、收益较高的优质项目,但近期频频发生的违约现象正在改变这种观念。一些消费者购买多套住宅以至发生偿还危机。继2003年银行业公布车贷黑名单以后,2004年银行业又公布了房贷黑名单。这种事后惩罚往往难以弥补银行业的损失,客观上也加重了银行业的风险。

6.金融风险意识欠缺。从中国的金融发展史可以看到,中国金融业特别是银行业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破产倒闭的先例,我们没有巴林银行教训,没有日本兴业银行的遗憾,更没有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切肤之痛,于是社会各业中,对金融风险的危机意识很是淡漠,如为追求高息收入,高息集资,高息吸储的现象不断出现,甚至还存在着抵押房产,贷款炒股,置风险于不顾,盲目出资,这些都使金融风险的积存和滋生提供了养分。

1.加快金融体制改革,从制度上防范于未然。要从根本上消除金融危机的各种隐患,就必须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大金融体制创新力度,紧跟现代国际金融发展的步伐,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现代金融机构体系、金融市场体系和金融调控监管体系,健全现代金融制度[3]。这不仅关系到世纪之交中国金融能否安全、高效、稳健运行,而且关系到中国经济能否快速、健康、稳定发展。中国金融机构与外资金融机构相比不论是在资金、规模,还有金融创新方面都存在巨大差距。虽然,中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位居世界500强之列,但是在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回报率方面远低于国际水平;中国证券和保险机构与外资机构相比差距更大。因此,第一,我们要培育真正的市场主体和竞争体制,形成与开放环境相适应的竞争能力。第二,适应现代金融发展的需要,加快改革中国现代金融教育体制,下大力气加强现代金融人才特别是高级人才的培养。第三,逐步组建几个实力雄厚、经营多元化、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金融机构。

2.市场开放稳定有序,避免强烈冲击。中国还处于经济转轨阶段,金融机构的法人治理结构尚未有效建立,诚信意识、内控机制、激励机制、创新能力还有待加强。因此,金融业的对外开放要有目标、分阶段、审慎有序地进行,既要积极、稳妥,又要实事求是、讲求实效,做到趋利避害[4]。要吸取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避免对外开放过早过急,影响金融稳定和经济安全。尤其要注意防范国际短期资本的冲击。资本市场的放开尤其要谨慎,因为对资本项目下自由兑换的限制,往往是国内金融体系较为脆弱的国家抵御国际投机资本攻击的最后一道防线,资本市场一旦放开,再要完全管住资本项目是相当困难的。

3.加强金融监管力度,保证金融市场稳定。随着中国参与金融全球化的程度不断加深,大量外资金融机构涌入中国,对中国金融监管要求也不断提高。因此,要想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就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中国金融监管体系,健全监管法规和制度。一方面,要加强对国内金融业的综合监管。第一,要加强对金融业的内部约束。建立有效的内部监督系统,确立内部监控的检查评估机制、风险业务评价机制以及对内部违规行为的披露惩处机制,做到对问题早发现,早解决。建立严格的授权制度,各级金融机构必须经过授权才能对相关业务进行处置,未经授权不能擅自越位。要实行分工控制制度,确保授权授信的科学有效性,建立对风险的局部分割控制。第二,进行金融业行业自律建设。要对所属成员定期进行检查,包括业务检查、财务检查和服务质量检查;要对成员经常性业务予以监督,包括对业务运作的监督指导,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和违规行为的预防与处理。第三,加强法律法规制度建设。要完善金融立法,以规范各种金融业务的运作。央行及金融监管当局要强化金融执法的力度,严格执行市场准入、市场交易和市场退出的相关法规,建设良好的金融运行环境。第四,建立风险预警和危机处理机制。要重视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确保银行的清偿力;要提高呆账准备金比率,充实风险准备金;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保护存款人的利益,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建立国家专门的金融危机防范机构,统一权限,协调行动,以便在危机发生时高效率地解决问题;完善援救性措施,对遇到临时清偿困难的金融机构提供紧急资金援助[5]。另一方面,中国要改变单向内调的管理策略,采取综合性、国际性的监管策略、政策和手段,与金融全球化发展趋势一致,争取早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首先,监管政策的覆盖面应既包括国内金融业及国内金融业的国外分支机构,又要包括本国境内的外国金融机构;其次,监管的内容要适应金融全球化带来的新问题,金融风险特别是系统性金融风险,应成为中国监管当局关注的首要问题之一;最后,对金融风险的监管手段应该比照国际标准,监管法规和各项会计、审计制度均应与国际接轨。

第8篇:现代金融制度范文

指导思想

2014年,吉林省农村信用社要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届三次全会精神为指引,以加快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转型升级为主线,以实施结对帮扶、人才培养、高管激励约束、廉政建设“四项工程”为载体,统筹行社差异化经营与系统整体性推进,强化科技支撑与专业团队建设,完善体制机制和制度流程,创新完善“六大金融”,优化业务结构和资源配置,提升经营管理和品牌形象,加快整体推进现代金融企业建设步伐。

重点工作

2014年,吉林省农村信用社要重点抓好四方面工作:

一是深化改革创新,着力激活发展内生动力。以实施“人才培养千人工程”为重点,大力推进人力资源管理改革;以实施“行社结对帮扶”工程为抓手,扎实推进产权制度改革;以实施“高管激励约束工程”为导向,推进薪酬分配制度改革;以实施“廉政建设工程”为核心,全面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改革。

二是加快转型升级,着力提升市场竞争能力。提高自主定价能力,统筹发挥系统性资源优势;加快服务转型升级,构建“总部服务基层,后台服务前台,全员服务客户”的大服务格局;强化电子渠道功能拓展与营销,加快银行传统业务与互联网的有效融合;积极推进县级行社总部市场化经营模式,科学调整组织架构。

第9篇:现代金融制度范文

目前,我国金融业面临着新一轮的竞争和挑战,其中,人的竞争居于核心地位。而对体制尚未健全,金融创新能力相对滞后,无人才优势的农村信用社来说,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因此,研究挖掘人力资源,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探索人力资源管理,培养适应金融市场化要求的高素质合作金融队伍,是关乎农村信用社生存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

2优化农信社人力资源结构的意义

农村信用社是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开发人力资源,就是用现代经营理念和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武装全体干部职工,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最优化地使用人才,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智慧和潜能,使其转化为经营活动的巨大力量。因此,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1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有利于向现代金融企业过渡

目前农村信用社大部分员工只能满足传统业务的经营,缺乏具备现代金融企业经营管理、风险管理、市场运作和业务创新等方面专业知识的人才,特别是缺少能够担当改革和发展重任的核心人才。因此,建立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尤其是引进和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和核心人才,是农村信用社实现建立现代金融企业目标的当务之急。

2.2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有利于提高竞争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农村信用社面临着金融行业对外开放的新挑战。目前,多数农村信用社在当地独家提供信贷服务,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淡漠,在同业竞争中处于劣势。

2.3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有利于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农村信用社只有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引进高素质人才,才能不断提高员工队伍素质,在金融产品、服务质量等方面满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

3农信社人力资源现状与存在主要问题

随着农村信用社改革不断深入,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和转换经营机制方面迈出了可喜步伐,各项业务发展较快,经营状况明显改善,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农村信用社人力资源结构和管理落后,整体队伍素质低,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与建立现代金融企业的要求极不相适应,与国内商业银行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与外资银行相比差距更远。

3.1农信社人力资源整体素质偏低

随着农村信用社发展壮大,机构网点遍布城乡,人员需求量相应增加,系统内招工、近亲繁殖以及非金融专业入社成为基层农村信用社人员来源的主流,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知识老化,应变能力差,市场竞争力不强,加上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部分落后地区的农村信用社存在“大才小用,小才大用,庸才重用”的用人不公现象。

3.2农信社人力资源结构失衡

我国农村信用社人力资源结构不够合理,大量存在着技术水平低、专业水平低、员工素质差的人才资源,而中高级专业人才,尤其是高级专业人才十分匮乏,造成专业技术力量薄弱,创新能力不强,发展后劲不足。

3.3农信社人才资源管理落后

由于创新意识不强,导致人才资源管理缺乏活力。特别是终身制现象普遍存在,冗员较多,人浮于事现象十分突出。加上劳动市场僵化、择业机会不平等,致使人才资源浪费严重,限制了劳动者潜能发挥,这些问题成为阻碍农村信用社经营效益提高的的一个重要因素。

3.4农信社的制度环境不佳

不合理的规定,束缚着员工充分发挥聪明才智,闭关自守的思想使先进的理念和先进的管理办法无法实施,无法实现人力资源各个环节的科学调配。因此,改革人力资源管理办法,努力创造有利于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是农村信用社要做的首要工作。

4优化农信社人力资源结构与管理建议

人力资源管理是农村信用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开发人力资源是农信社一项重要工作。因此,农村信用社必须紧紧抓住“用才”、“聚才”和“育才”三个环节,通过创新人力资源管理,优化人力资源结构,加强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和核心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市场化的人力资源配置和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努力建设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员工队伍,为农村信用社逐步过度到现代金融企业提供人力保证。

4.1进一步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要从战略高度审视农村信用社的人才问题,加快人才培养,提高农村信用社队伍的人员素质。对什么是人才,怎样培养人才等一系列问题应有明确的认识和定位。信合员工应当认识对金融业这个知识密集性的行业,最大的财富既不是资产规模,也不是现有的客户资源,而是人才。树立人才第一的观念是现代金融企业经营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经营管理中重视人的能动作用,将培养、选拔和使用人才的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各级领导干部要打破门户之见,拓宽选人视野,广开进贤之路,树立选人的新眼光,用人的新观念,看人的新视角。要改变人才培养观念,从原有的学历教育、单纯的技能培训等旧方式的束缚中争脱出来,积极借鉴国内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先进的管理经验,倡导学习型文化,使农村信用社成为学习型团队。

4.2加快劳动用工制度改革

建立一套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充满活力的管理机制,将传统的劳动人事管理转移到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上来,为人力资源管理提供制度保障。一是智力引进。把智力引进与人事制度的改革结合起来,不拘一格面向社会引进人才,逐年招收一定数量的金融、计算机等专业的本科以上的高层次人才。这些人员所受的专业教育较多,知识新、观念新、有活力,势必给信用社带来新的生机。农村信用社应对他们委以重任,培养他们的爱岗敬业精神,激发他们的责任心、事业心,锻炼他们的工作能力,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最终达到提高信用社整体经营管理水平的目的。二是员工退出。采取有情操作的方式,推行员工退出机制,鼓励员工自谋职业。信用社根据统一的补偿标准,给予一次性经济补偿,员工与信用社签订自愿解除劳动合同后,与信用社脱离劳动关系。

4.3加大培训、培养力度

目前,农村信用社系统人员规模大、冗员多,整体队伍素质不高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采取队伍调整和系统培训的办法,一方面淘汰一批素质低,不适应岗位工作的冗员,抓紧引进一批高素质人才,通过人员增量的调节来改善整体素质不高的状况。另一方面,鉴于农村信用社系统主体队伍已经形成,必须立足实际,靠系统性的培训逐步提高现有人员素质。培训要有针对性地强化银行基础知识、管理学基础、金融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充电”和“补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