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企业财务战略分析范文

企业财务战略分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财务战略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企业财务战略分析

第1篇:企业财务战略分析范文

关键词:成熟期中小企业;融资战略;投资战略;分配战略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中小企业其规模小、实力弱,受外界环境影响大,财务管理的战略对于一个处于成熟期的中小企业至关重要。处于成熟期的企业一般利润水平开始降低,市场上出现越来越多的替代品和竞争者,市场份额和利润空间会越来越小。传统思想认为一个企业进入成熟期就是步入了正规,中小企业经历了初创期的困境,一旦进入成熟期就认为在市场上拥有了一席之地,放松了对企业的财务管理,致使我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3、4年。处于成熟期的中小企业必须要有适合企业所处发展阶段的财务战略,符合企业的总体战略,并与利益相关者的收益、风险相联系。

一、处于成熟期中小企业的财务特征

1、企业的增速下降,财务风险回落。中小企业在经历了初创期的市场拓展高风险期,进入成熟期后,拥有了相对较高的产品市场份额,财务的风险较初创期明显减小;销售收入和利润在达到较高水平后开始降低。因此,处于成熟期的中小企业的财务目标不再是抢占市场份额,而是重在关注其盈利能力,维持已经达到的销售利润水平,以及如何确保企业的长期可持续盈利性。

2、企业资金实力增强,投资方向扩大。进入成熟期的中小企业,已经拥有较大的市场份额,产品的销售和利润较高,企业的资金实力明显增强。企业的决策者不再是集中地投资在某一项目上,企业用于维持现有产品市场的资金需求比初创期开发市场资金需求更低,投资方向更加广泛,可以进行规模扩张战略也可以稳定投资战略为主。

3、企业的融资渠道更广泛,难度降低。进入成熟期的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不仅限于内源融资的方式,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融资,融资难度降低。成熟型企业与初创型企业相比,由于产品进入成熟期,从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活动对企业现金流量产生的影响来看,企业净现金流量多为正数,企业的经营活动和投资活动一般情况下都表现为净收益,此阶段以留存收益加负债融资政策为主。

4、股利分配成为投资者回报的主要构成。进入成熟期的中小企业,大量债务到了还本利息期,分红比例也在提高,融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体现了企业的融资策略,伴随着负债融资增加,财务风险上升到与经营风险相当的程度,每股的高现金净利比例使股利支付率和支付额都会提高,投资者的回报多是通过股利分配而不是初创阶段的资本利得来满足。

二、成熟期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战略

1、内源性融资。一般来说,成熟期的中小企业投资机会下降,资金需求量减少,融资规模相对减小,可以通过对企业内部存量资金进行优化调整,盘活企业内存量资产,加强内部管理和成本控制,利用闲置资源,结合内部融资方式,也成为进入成熟期中小企业缓解资金紧张的一个有效措施。另外,进入成熟期的中小企业具备了折旧融资的条件,折旧是企业资产价值的回收过程,能低成本、低风险地优化融资结构。据统计,美国企业在快速发展时期,折旧融资占平均资金来源的52%,英国、日本同期比率分别为35%和43%,而我国中小企业目前折旧融资只占平均资金来源的不足10%。这也充分说明了折旧融资在我国中小企业目前融资中具有相当的发展潜力。

2、金融融资。对于处在成熟期的中小企业来说,向银行融资是目前主要的外源融资主要渠道,中小企业可以向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等借款以满足对资金的需求,这一方式融资规模较大、形式灵活、手续简便、保密性也很好,企业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所需的资金,企业只需付出利息费用,不涉及股权;但是,如果企业不能合理安排还贷资金的话,就会导致企业财务状况的恶化,甚至破产。当前,政府和相关金融机构出台了大量的有利于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和相关措施,加大了对中小型企业的投资力度。处于成熟期的中小企业经营状况前景良好、预计资金利润率高于借入资金利息率的情况下,可以选择金融融资方式作为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

3、联合型融资。联合型融资是指通过企业间商业信用、联合、吸收、合并、投资等方式,充分利用其他企业的资金力量的融资方式,企业间信用筹资包括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收货款等内容,而成熟期的中小企业拥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和固定资产,所以信用融资对于处于成熟期而流动资金有限的中小企业尤为适合,可以解决企业短期流动资金不足的燃眉之急。如青岛澳柯玛整体厨房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本着“客户至上,信誉第一”的经营宗旨,倾心地为客户服务,因此在客户中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同时建立了极好的信誉。公司自接受第一单业务开始就实行预收账款业务,有效地解决了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流动资金不足的问题;同时,公司也并未因此而失去客户,相反,由于公司采取了正确的经营战略,并得到相应的财务战略的支持,使公司的业务蒸蒸日上,现金流也日益充足、稳定。

三、成熟期中小企业的投资战略

1、创新发展型投资战略。中小企业在进入成熟期后,企业用以维持生产的支出在减少,所以在成熟的早期会出现一定的盈余,企业为了实现长远发展的战略目标,会充分利用闲置资金实现多元化发展等创新发展型的投资战略。中小企业进入成熟期后,现有的产品和市场基本接近饱和,利润空间开始下降,企业可以考虑把资金投放在新市场的拓展和新产品的开发上。通过改进旧产品和开发新产品的方法来扩大原有产品在市场上的销售量。对某一类型的顾客或某一地区性市场做密集型经营,企业可以利用顾客对品牌的忠诚度及由此产生的对价格敏感性的下降,使企业能控制一定的产品势力范围,由此企业可以确立自己的竞争优势地位。寻找地区之外的新的细分市场,这是由于一个产品或产业在一个地区处于成熟阶段,而在另一个地区可能刚进入成长期,这就使企业进军地区以外的市场成为可能;另一方面在现有市场内,通过进一步的市场细分,寻找新的顾客群。处于成熟阶段的产品在现有市场内,通过市场细分,拓展其顾客群的范围,从而增加销售额,投资的对象侧重于如何促进产品的设计水平和生产技术的提高,引导资金流向引进技术、自行研发技术方向,从而提高成熟期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的。

2、稳定发展型投资战略。中小企业进入到成熟阶段,企业的财务状况得到实质性改善,如果急于扩大固定资产投资,无视资金使用的配比原则,会得不偿失。另外,缺乏核心力的中小企业因其资本规模较小,分散投资容易导致原有经营项目营运资金周转困难,新项目如果缺乏必要的经营能力和管理经验,也无以建立竞争优势。所以,中小企业在进行新的固定资产投资或多样化投资之前,必须先筹措必要的长期资本,以确保原有经营项目营运资金周转不因新投资受到影响。稳定发展战略是稳定的、非快速的发展。进入成熟期的中小企业采用稳定发展战略能够保持战略的持续性,不会由于战略的突然改变而引起企业在资源分配、组织结构、管理技能等方面的变动,从而保持企业的平稳发展。对于集中于单一产品或服务的中小企业在进入成熟期后,由于稳定增长环境是非常有效的投资战略选择。

不同的企业在投资营运项目上有不同的需求,在创新发展战略和稳定发展战略的选择上,企业必须结合自身的产品特点、企业条件以及市场环境选择适合自己的投资战略。

四、成熟期中小企业分配战略

企业进入到成熟期后,投资的需求明显减少,企业未被合理利用的留存收益增加,企业整体回报率下降。以内源性融资为主的中小企业进入到成熟期后,会以投资者对自己投资所期望的回报率将获得的利润进行再投资。成熟型的中小企业盈余稳定,资产变现能力强,筹资能力稳定,比较适合稳定股利分配政策。当企业经营的产品已经趋向成熟、根据发展战略的要求需要投资开发新产品、引进新技术或者扩展服务项目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时,企业必须留有一定的研究发展资金投入,以满足企业利润的再投资。与其余各种股利政策相比,在这种决策下,企业对留存利润要心中有数,对企业发展规划可以进行有计划的安排。如果进入成熟期的中小企业盈余状况发生变化,稳定的股利政策就会导致资金短缺、财务状况恶化,所以管理者必须把利润分配和企业盈利情况紧密结合。总之,处于成熟期的中小企业的利润分配战略以低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为好,分配形式应根据企业的自由现金流量及企业的投资机会来选择。

(作者单位:天津渤海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天津碱厂)

主要参考文献:

[1]陈放.企业病诊断.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

[2]王军,雷宏主编.现代企业财务战略.立信会计出版社,1999.

[3]张颖,杨杰.创业板市场――上市与运作.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

第2篇:企业财务战略分析范文

对企业在新的经济形势下更具竞争力具有深远的影响,其中,起关键性作用的就是财务管理人员。他们的决策、对未来市场潜力的挖掘、对资金的管理质量等决定企业能否合理运用流动资金到企业的业务投资及规划中,这对企业在市场中长期稳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财务管理人才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第一执行者,不可否认其对企业财务管理质量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因此,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必须意识到对企业财务管理人才培养及考核的重要性及紧迫性。只有通过一系列的人才战略规划,才能丰富财务管理人员在新形势下的专业理论知识、实际操作能力以及提高综合素质,进而从根本上提高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国企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现状

对于财务管理人才的重视,在我国尤其国有企业当中认识较晚,这直接造成全国各所大学到了1980年之后才开始设立财务管理相关专业。值得庆幸的是,随着经济及地球村的形成,国有企业对于财务管理人才的重视在逐渐增加,特别是中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国内在财务管理教育体系方面逐渐完善,从对市场需求的了解到专业设置针对性,甚至对教师关于教学目标的设定都有了详细的规定。但遗憾的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国内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依然有许多不足之处,比如培养方法的传统老套单一,培养内容不能与时俱进,培养制度激励性不足等,这些使得学生不能有效地吸收知识,毕业就业成为一大难题。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互联网、云计算等无处不在,对财务管理人才来说,对信息技术的掌握势在必行。然而,对于人才的培养总是滞后于时代的发展,甚至有的企业教学内容几十年不改革,这些使人才培养落后于企业发展,导致企业发展缓慢,国家发展动力不足。就目前的市场形势来说,国有企业对于复合型专业、综合素质高的人才需求呈几何式增长,为了满足企业的需求,要加强校企合作,同时,学校企业的负责人也要有前瞻视角及改革魄力,及时改革相关专业的设置,培养适合企业发展的人才,从源头上提高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促进企业的更快发展。

三、现阶段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人员面临的挑战

(一)财务管理人才职能发生了变化

现在社会中,国企发展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面临的机会与挑战日益增多,因此,对财务管理人员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第一,国企要想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这就需要有更多技术类人才的加入。第二,国企需要适时改革完善相关的制度和体系,利用信息时代的计算机,使内部各种财务管理模式更高效、更细化,使企业财务管理更加精准,使企业财务管理人才在处理财务相关事项时严格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信息化管理方式,对企业监管、运营数据的审核都有章可循。因为只有严格按照企业的规章制度对企业的运行数据进行分析、完善及整合,才能对企业整体运营情况进行评价、比较。在整个过程中,企业财务管理人才不仅需要有与时俱进的技术,也需要有防范网络风险、快速学习等综合能力,这就是国企财务管理人员面临的巨大挑战。

(二)财务管理人才缺失

经过人才需求调查结果显示,目前高级财务管理人才紧缺。一方面是由于不论国企还是私企,均认识到高级财务管理人员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是由于对高级财务管理人才的要求逐渐提高,使得匹配人才稀缺,达标人数稀少,再加上国企对于高级财务管理人才的储备不够,使高级财务管理人员短缺程度呈上升趋势。

(三)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人才战略

1.明确财务管理人员培养目标财务管理人员作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直接实施者,国有企业财务管理质量如何与财务管理人员有很大的关系。而财务管理作为协调企业各个环节的关键指挥棒,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是非常有必要的。财务管理的规章制度反映的是企业的文化、企业的发展目标,为此,国企财务管理人员首先应该树立与企业及社会发展目标相统一的思想、行为准则、行为目标。企业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发展目标应该时时以市场为导向,而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培养也是如此。充分了解市场需求,规划企业未来发展方向,针对性地制定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高企业财务管理人才水平。如对财务管理人才的培养,不仅仅要注重对财务专业知识的学习,而且要加强人才对信息化技术的掌握,尤其是与财务管理相关的会计电算化技术,同时加强企业人才对通用能力、法律相关知识的学习,从而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确保财务管理人员可以高效、严谨、细致地处理财务管理相关工作,从而保证企业健康稳定地运行。2.建立健全校企联合培养机制未来的高级财务管理人才是来自全国各大高校的财务管理专业的毕业生。要想保证高校毕业生更快地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国企应积极与高校对接,建立具有针对性的培养体系,以便高校能按照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进行培养。除此之外,企业可以为即将毕业的高校生提供实习岗位,让未来的财务管理人员可以学以致用,夯实专业知识;而企业可以对实习表现优异的学生提供录用证书,增加企业的储备人才,减少人才稀缺给企业发展带来的风险。在快速发展的今天,对于高端人才的培养使用,对企业未来发展意义重大。国企应该将眼光放长远,对企业储备人才,可以提供必要的进修机会,使得人才跟世界接轨,进一步促进企业未来的发展,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实现企业与个人的共同进步。3.提供完善的教育培训现代企业对财务管理人才的要求日益提高,首先,是对经济环境变化的敏感程度,对宏观市场背景的了解以及对环境因素给企业发展带来的有利不利影响;其次,是敏锐地捕捉市场经济形势信号,只要这样,才能让企业资金合理统筹地在不同管理项目中合理分配;最后,作为财务管理人才,担任着决策者的职责,需要具备综合素质,不仅有专业知识,收集、分析信息的能力,而且要有法律、企业管理、市场运行等相关的一系列的知识。因此,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对财务管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国企应该提供后续的教育培训,使得人才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以适应企业的发展。4.加强职业道德考量财务管理人员具有对资金运用分配的直接支配权,压力大、责任重,企业应该适当组织一些集体活动,一方面,缓解人员的工作压力;另一方面,通过在活动中融入职业道德培养内容,提高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团队意识、责任意识,也使得财务管理人员在面临工作压力时可以很好地调节,从而促进工作有序积极开展。

四、结语

信息时代的发展、国际经济背景的变化、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重要地位、国企对人才储备不足、私企对财务管理人员的重视等因素,使适应企业发展需求的财务管理人才处于短缺状态。再加上各高校对人才培养方面,理论知识滞后、实操能力培养短缺,使财务管理人才不能满足企业需求,成为阻碍国企财务管理工作水平提高的巨大障碍。为此,国企、高校必须加强联系,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综合素质高的人才,为国企在经济转型期更好地发展奠定夯实的基础。

作者:杜红琴 单位:中国航空油料有限责任公司沈阳分公

参考文献:

第3篇:企业财务战略分析范文

【关键词】企业财务投资战略 合理应用 措施

引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经济发展形式逐步实现多元化的经济发展趋势,企业财务管理一方面将经济投资到企业生产中,保障企业主体经营;另一方面,企业内部实施科学的企业财务投资管理制度,合理应用企业财务资金,积极开发企业内部资源的应用,保障企业经济水平的稳步增长。

一、企业财务投资战略

企业财务投资战略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发展时期,企业应用内部资源进行金融投资,制定科学的经济管理体系,保障企业资本输出与资本收益间的协调运转,企业财务投资战略是企业进行资本积累的重要途径,在企业财务投资的整体中占有重要的管理地位。企业财务投资的主要特征有系统性、高风险性和复杂性。

二、企业财务投资战略的特征

(一)企业财务投资战略具有完整的系统结构

企业通过财务投资到不同子公司中,为企业形成一套完整的企业经济投资管理市场,保障企业内部经济管理战略与外部财务管理环境形成一个完整的财务体系,企业财务投资也能够为企业的生产运行提供充裕的资金保障,例如:某企业合理进行财务投资管理,将企业投资银行基金赚取的利息作为企业生产成本投资,企业不仅将财务投资获得的资金综合应用,同时也增加了企业的固定资金。此外,企业财务投资管理的前提是企业整体资金运行成本处于灵活状态中,企业才能够把多余的资金用于财务投资,企业实施财务资本分配时,管理者应当制定系统的管理财务分配依据,才能形成多元化的财务管理措施。

(二)企业财务投资管理存在高风险

企业财务投资管理是企业实现经济管理多元化的重要体现。但企业的财务投资管理依旧存在一定的管理风险,目前我国企业财务投资的种类主要表现为股票、债券、基金几种形式,这几种金融投资的资金流动性较低,风险性较大,但风险投资的经济收益也较高。企业为了进一步预防财务投资的稳健性,应当均衡分配投资比重。例如:某企业实施财务投资战略,为了降低企业财务投资对企业网财务收益造成的损失,企业分别对基金、股票、债券的投资比重划分为35%、35%、30%,均衡企业财务投资的风险,实现投资多角度,多重保障。

(三)企业财务投资管理结构复杂

最后,企业财务投资管理不是管理者一时冲动实施的经济管理措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金融资本运作管理的发展趋势,企业财务投资管理结构从资本投资管理的步骤分为资本融资、资本投资和企业利益分配三个主要环节。但每一个环节中都具有明确的管理目标和管理组织形式。最后有三部分组成企业财务投资管理战略的整体。例如:企业利益分配环节中需要依据企业管理者的股份比重进行管理者利益划分,企业员工依据不同部门实施利益比重规划。

三、我国企业财务投资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企业财务投资战略是现代社会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实施发展战略,合理安排财务资本的有效途径,如表1为2011年-2015年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应用分配调查表。结合表1的调查数据,从我国企业发展趋势来看,2011年-2015年以来,我国企业固定资本投资分配在从2011年的30%下降到2015年的22%,而企业中金融资本的投资比重从2011年22%上升为35%,由此可见,企业逐步将财务投资战略转到资金灵活的金融投资中,提高了企业财务投资的科学性和灵活性,实施财务投资战略已经逐渐成为我国企业资本管理的重要发展趋势。

(一)投资管理的科学性较低

从表1中数据分析可知,企业实施财务投资战略逐渐成为企业资本管理的重要形式,但目前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中依旧存在一些问题,对我国企业资本财务投资管理带来一定阻碍。第一,企业内部实施财务投资管理的科学性较低,当前我国部分企业的财务投资战略的投资存在较大的盲目性,造成部分企业的财务投资分配比重不合理,影响企业财务的正常运行。例如:某企业为了扩大自身发展规模,适应社会企业资本管理新方向,实施企业财务投资战略,但由于企业自身规模小,同时又缺少对金融投资市场的了解,造成财务投资比重不合理,影响了我企业生产中正常的资本运行。

(二)企业财务投资的资本管理制度不完善

第二,现代企业扩张发展的速率加快,但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更新速率较慢,企业,导致企业财务投资战略实施中缺少完备的投资管理体系,一部分企业管理人员对企业内部员工的财务投资分配科学性不高,企业员工的风险意识水平较低;另一部分,企业制定财务投资战略缺少对社会金融资本的把握程度较低,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政策与财务投资实际情况之间存在差异,是企业财务投资战略实施的风险性提高。

四、企业实施财务投资战略的措施

(一)重视企业资本管理,降低企业财务投资风险

为了提高我国企业资本管理逐步实现科学化管理,提高企业资本收益,稳定我国国民经济收益。优化企业财务投资管理战略。第一,实施财务投资战略不仅能够为企业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会增加企业财务资本的运行风险,为了保障企业生产的正常运行,企业管理者应当重视企业资本管理的合理分配比重,制定科学合理的企业财务投资分配计划,严格按照企业财务投资投资分配计划进行投资实施,降低企业财务投资风险。例如:某企业处于扩张期,为了增加企业扩张的经济成本,实现企业管理制度与社会经济整体发展水平相适应,企业管理者决定利用企业内部财务资本150万实施财务投资战略。该企业通过对金融投资市场的考察发现,当前银行基金投资和国债投资的安全性较高,股票和保险的投资安全性相对较低,因此,企业管理者决定对银行基金、国债分别投资50万,而保险投资和股票投资分别为18万和12万,实施财务投资科学分配,降低企业财务投资的风险性。

(二)形成完备的企业资金运营管理程序

第二,现代企业实施企业财务资金运营管理时应当明确财务运行的管理程序,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进行财务投资管理时,应当使企业财务投资的管理情况与企业发展的整体阶段相适应。一方面,为了适应企业财务资金投资战略逐步更新企业运行管理机制,实现企业内部资金管理程度与财政投资程序吻合;另一方面,企业实施财务资金投资管理应当严格按照资本投资管理的程序开展,避免企业实施“跳跃式”的投资战略,造成企业财务投资的风险性提高,稳定性降低。例如:某企业为了保障企业资本管理整体水平达到新高度,积极在企业内部开展企业财务管理措施创新办法探讨,为适应企业经济发展现状提供了新的管理措施。

(三)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不断完善

第三,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管理水平逐步完善,为保障企业财务投资提供可靠的管理保障。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逐步完善主要包括财务分配制度和财务投资管理制度。例如:某企业为了保障财务投资战略的合理运行,最小化财务投资风险,经常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财务管理制度实施情况进行抽查,并且结合当前企业财务投资的发展现状,不断完善企业财务投资管理制度,为企业财务管理提供了完备的制度保障。

此外,提高企业人员在财务管理意识上的重视程度,是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人员能够不断更新自身财务管理专业水平,依据我国企业财务运行管理相关法律发挥制定合理的企业财务投资管理战略,实现企业财务资本的综合管理,促进企业经济增长,也是优化我国现阶段企业财务投资战略的重要途径。

结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资本管理运行的发展水平逐步更新,企业资本运作的范围也逐步扩大,企业实施财务投资战略一方面提高了企业内部资源的综合应用;另一方面,财务资金投资能够增强企业金融运行的稳定性,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经济资本。

参考文献:

[1]张知.企业集团母公司对子公司财务风险控制研究[D].武汉大学,2009.

[2]宗承刚.新要素资本、生产方式变革与财务关系创新[D].中国海洋大学,2012.

[3]王仁荣.跨国公司跨境并购法律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12

[4]郭宇红.公司创业、知识资本与创业绩效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3.

[5]王怀庭.技术资本参与公司治理及其管理创新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

第4篇:企业财务战略分析范文

企业战略管理是企业在对自身的实际情况及其外部所处的经营环境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科学、合理、有预见性地制定企业发展目标,并充分调到各种积极因素确保这一目标得以实现的管理方式。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愈加明显和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我国企业面临着更为严峻的经济挑战,企业为了在竞争中获得更多的优势,就必须采取更具有战略意义的经营管理策略。财务分析作为了解企业过去经营状况、评价企业现实经营情况、预测企业未来发展形势的重要手段,与企业战略管理有着密切的联系。使财务分析的结论成为企业战略管理决策的有效依据,是实现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途径。企业经营者和财务工作者应当高度重视企业财务分析工作,推动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1 财务分析的含义及内容

财务分析,是指财务分析主体采用科学的统计和计算分析方法,通过对企业的各种财务数据、财务报表以及运营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对企业在一定时期的各种经济关系、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作出判断,以便为财务决策、财务诊断、咨询、评估、监督、控制提供所需的财务信息。最初,财务分析出现在银行信贷领域,是银行家对贷款人个人的信用和偿还能力进行科学分析,以便确定是否批准借贷。而随着财务分析的逐步完善和发展,财务分析便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之中,并逐渐成为企业管理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财务分析的实质是财务分析主体对企业财务信息进一步进行加工和运用的过程,也是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为企业管理层正确地进行经营管理和财务决策提供可靠依据的重要经济活动。财务分析主要是针对企业偿债、资产营运和赢利能力、发展能力的评价,具体涉及销售分析、生产分析、生产要素分析、成本分析、成本预测分析、利润分析和财务状本文由收集整理况分析等多个方面。

2 财务分析在企业战略发展中的作用

资本经济时代,财务管理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占据核心的地位。财务分析作为财务管理的基础,其重要性也日益突出。在企业战略发展的目标下,财务分析要能够帮助企业经营者对企业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赢利能力和发展能力有比较深刻的了解和把握,以便对外部市场信息作出快速反馈,及时调整战略计划,使企业更好地参与市场竞争。

2.1 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偿债能力是指企业能够按时偿还债务的能力。企业偿债能力又可以分为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两类:短期偿债能力,即企业以流动资产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好坏的重要标准,也是影响企业信誉的关键因素。在财务分析中,企业短期偿债能力主要反映在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指标上面。长期偿债能力,即指企业偿还长期债务的能力,是衡量企业的资金结构是否合理,现实经营策略是否科学,企业目标是否具有战略性的重要标准。与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相关的财务指标有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带息负债率和利息费用保障倍数等。对于企业战略发展而言,短期偿债能力是企业战略发展的基础,长期偿债能力是企业战略发展的关键。经营者要掌握企业偿债能力的各项指标情况,并结合企业整体战略的要求及时处理相关问题,以保证企业经济正常有序的进行。

2.2 企业营运能力分析

营运能力是指企业经营运行能力。营运能力能够有效反映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资金运用的状况、企业资金周转的速度等情况,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经营者的经营能力。与企业营运能力相关的各项指标有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营业周期、流动资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等。

2.3 企业赢利能力分析

赢利能力是指企业获取利润的能力。企业营运能力与赢利能力二者都能够反映企业现阶段的经营状况,但二者在财务分析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其中营运能力侧重反映企业经营者的经营管理能力,而赢利能力则更多地关注资本的赢利率。在财务分析中,与赢利能力相关的主要指标包括净资产收益率、销售净利率、销售毛利率、成本费用占销售收入比率、资产净利率等。

2.4 企业发展能力分析

发展能力,也称企业的成长性,是指企业通过自身的生产经营活动,不断扩大积累而形成的发展潜能。企业进行财务分析的目的不仅仅是发现问题,更重要的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财务分析进一步总结生产经营管理中成功的经验,对存在的问题应提出解决的策略和措施,以达到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目的。与赢利能力相关的主要指标包括总资产增长率、净资产增长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等等。

3 当前企业财务分析方面存在的不足

企业财务分析是反映经营管理状况的一种不可缺少的手段,而企业为了实现战略管理,对财务分析的深度和广度有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企业财务分析仍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无法满足企业管理者改善经营管理质量的需要。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不足。

3.1 综合性分析不足

企业战略管理的实施应建立在对企业财务状况全面综合的分析基础之上,财务分析应当尽可能的广泛和深入,要对企业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人力资产和非人力资产,企业内部经济情况和外部经济环境都作出全面的分析与把握。但从现实情况来看,当前的财务分析仍主要停留在货币领域,并以资金分析为主,偏重于有形资产、非人力资产、企业内部经济运行情况的分析,对无形资产、人力资产和外部市场信息摄取不足,导致财务分析不够完善和全面,财务分析的结论质量不高。

3.2 分析逻辑性混乱

财务分析是一项逻辑性很强的财务管理行为,如果财务分析的逻辑体系混乱,则财务分析的结论就不可能是科学有效的。因此,财务人员要理顺财务分析体系各个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使之相对应、相关联、相匹配,如果只是照搬公式,逻辑关系含糊,推导过程不够科学,则财务分析的结果必然不具备可用性。

转贴于

3.3 经济预见性不足

当前经济分析的预见性不足,仍忽视事前预测而关注事后总结。目前,绝大多数的企业财务分析只满足于传统的事后分析,对财务活动未来发展的事前分析和对财务分析执行过程中的事中分析重视严重不足,虽然事后的财务分析和总结也是十分必要的,但经济损失已经成为事实,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经济风险。因此,将财务分析的重心转移到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已经成为必然。

4 改进财务分析的对策建议

相较于以往,财务分析在企业战略管理中占据了更为重要的地位。企业经营者要针对财务分析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和完善。

4.1 提高对财务分析重要性的认识

重视财务分析是提高财务分析工作的重要前提。企业经营者和财务人员都应意识到财务分析对企业战略决策的制定的重要意义,这是加强财务分析工作的重要保障。企业财务人员要全面地收集财务资料、严格财务标准、科学地使用财务分析方法,切实提高财务分析结果的质量,使财务分析为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发挥更大的作用;企业经营者要对财务分析工作给予高度重视,为财务人员做好财务分析提供必要的条件,如要求企业各部门对财务分析工作给予积极的配合和支持,帮助财务人员熟悉企业经营范围和业务流程,等等。

4.2 提高财务分析所依据信息的质量

真实、及时、完整的会计信息是提高财务分析质量的重要基础。首先,要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会计信息失真是财务分析工作中常见的现象,造成会计失真的原因有主客观两方面,一方面要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从源头上杜绝信息失真;另一方面要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督和管理,采取有效手段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其次,要保证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在经济时代,时间就是效益,为了确保企业经营者能够对市场环境变化迅作出反应,就要保证会计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提高财务分析的时效性。最后,要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性,要尽可能收集和整理会计信息,不仅要考察企业内部运营情况的经济资料,还要尽量掌握市场环境的经济资料,使企业财务分析建立在较为全面的基础之上。

4.3 建立科学的财务分析体系

第5篇:企业财务战略分析范文

(1)企业的三种基本竞争战略。

根据波特的五力分析模型,企业的竞争来源主要有五种。在与这五种竞争作用力博弈时,有一些基本战略方法可以提供成功机会使得企业成为行业的领头羊。波特提出三种基本竞争战略,即成本领先战略,指相比于其他的竞争者将成本控制在更低水平;差异化战略,指提供区别竞争者的差异化产品和集中化战略。波特的理论广泛应用于竞争环境分析。企业可以通过对行业结构,环境以及自身地位的认识,选择适当的竞争战略,从而保持竞争优势与盈利能力。

(2)财务报表分析的涵义和内容。

财务报表分析是以被当作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晴雨表———财务报表为主要的信息来源,以企业基本经营活动为对象,对企业的各种指标如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等方面进行一系列判断推理,从而系统地认识和掌握企业发展的全过程。通过财务信息和数据报表,可以了解过去、评价现在、预测未来,为做出正确决策提供必要的信息。

(3)财务报表分析与竞争战略的关系。

一方面企业的竞争战略分析是财务报表分析的基础和前提,在对企业战略不了解的情况下往往难以准确客观地对财务情况做出评价。另一方面,企业竞争策略的制定也要以财务报表分析为依据,从而更好地评价市场和自身竞争地位,选择有利决策。

二、影响企业竞争战略的财务报表分析指标

(1)盈利能力指标。

盈利是企业经营的根本目的,企业经营的方针策略与其盈利能力息息相关,所以说盈利能力的分析是财务报表分析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衡量盈利能力的指标主要有营业利润率、销售毛利率、销售净利率和总资产净利率。对企业来说,这些指标越大,最终得出的结论均为企业获利能力越强。

(2)营运能力指标。

企业的营运能力主要是指企业营运资产时的效益和效率。其主要指标是各项周转率,如总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及应收账款周转率等。这些周转率均为正指标。周转率越高,说明周转的速度越快,对于企业资产来说,就是营运效益越好。

(3)偿债能力指标。

短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对于流动负债的及时足额偿还的保障程度,主要的指标是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现金比率,比率越高说明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越强。而长期偿债能力是企业偿还长期债务的现金保障程度。同时它也可以作为一种标志,来反映企业财务的安全稳健程度。长期偿债能力的主要衡量指标包括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和利息保障倍数。就其数值而言,产权比率和资产负债率越低,反之利息保障倍数越大,则意味着长期偿还账务的能力强。

(4)发展能力指标。

在生存的基础上,企业也要成长,要壮大。而发展能力指标衡量的就是企业扩大规模,发展壮大的潜力。这些指标包括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净资产收益率、资本积累率、总资产增长率和利润增长率。它们均与企业的发展能力为正比例关系。指标数据越高,表明企业的发展潜力就越强。

三、竞争战略的选择

第6篇:企业财务战略分析范文

【关键词】 价值;财务报表分析;人力资源

一、引言

知识经济时代,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相结合是准确分析企业价值所必需的,通过对企业财务报表会计资料的分析,可以了解企业的经营业绩、识别企业的优劣、预测企业的未来。但是财务报表自身的局限性限制了它反映非财务信息的能力,同时分析指标体系中,也缺乏对评估企业价值必不可少的非财务指标。因此在以价值创造为视角的前提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财务报表进行分析,了解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对企业未来前景进行预期,评估企业价值,进行相应的决策是财务报表分析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现代企业价值与财务分析理论的概述

(一)企业价值分析的常用方法

企业价值分析的常用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重置成本法。它是分析企业价值的假设前提,是企业的价值等于所有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成本之和减去负债。在使用成本法评估企业价值时,主要是通过调整企业财务报表的所有资产和负债,得到的是企业的市场价值。

2. 市场分析法。市场法分析企业价值的假设前提是成熟和有效的股票市场。在使用市场法评估企业价值时,主要是挑选一个或几个与被评估企业相同或相似的参照物企业,分析、比较被评估企业和参照物企业的主要变数,在此基础上,修正、调整参照物企业的市场价值,最后确定被评估企业的市场价值。

3. 现金流折现法。这是目前评估企业价值的主流方法。现金流量折现法分析企业价值的假设前提是企业价值,是企业产生未来收益的现值。在使用现金流量折现法评估企业价值时,将企业未来的净现金流量,根据一定的折现率折现到现在,得到企业的经济价值 。

(二)企业的财务报表分析

财务报表本身就是通过反映企业经营活动过程和结果来表述企业价值的报表,基于企业价值的财务报表分析框架,就是围绕企业核心能力为主体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构建的,具体分为对企业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以及企业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的变化趋势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对现有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进行调整,最后结合分析结果估计企业价值。

首先,是长期竞争优势分析。如传统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能力和当前及未来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人力资源、无形资产、研究开发等能力的分析。

其次,是盈利能力分析。企业盈利能力有收入盈利能力、资产盈利能力和净资产盈利能力三大类指标。收入盈利能力是盈利与收入之比,盈利和收入根据分析的具体目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具体内容,从而得到不同的收入盈利率。常见的收入盈利率有销售利润率、销售净利率等。

资产盈利能力是盈利与资产之比。盈利和资产可有多种表现形式,该类指标中最常用的是揭示企业资产真实盈利能力的指标。即:资产真实盈利率=(税后利润+税后利息)/资产平均余额。该指标有着广泛的用途。例如,用它与社会无风险期望收益率和同风险期望收益率相比,可以判断企业真实盈利能力的高低,评价企业经营效率;用它与企业负债成本率相比,可以判断企业举债经营是否有利可图等。净资产盈利比率=税后利润/净资产。这个指标揭示的是企业所有者的实际获利能力,故是判断企业价值的重要指标。

最后是风险水平分析。企业风险可分为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两大类。风险水平分析首先要揭示这两类风险的大小,反映这些风险大小的主要指标有经营杠杆、财务杠杆、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等。

在揭示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之后,还应对净资产盈利率的构成进行分析。净资产盈利率是由资产盈利率和因财务杠杆带来的风险盈利率两部分构成,即:净资产盈利率=资产盈利率+(负债/资本)×(资产盈利率一负债成本率)。该分析在评价企业财务风险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

三、价值视角下的企业财务报表分析体系的发展策略

(一)价值视角下企业财务评估体系的变化

传统的也是现行的财务报表分析体系,是建立在传统工业经济环境下的,分析的主要资料来源于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提供的财务信息;财务分析指标主要是关于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成长性;分析方法主要是比率分析法、结构分析法、趋势分析法和综合分析法四类。

但是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无形资产等是企业价值创造的核心要素,现行的财务报表体系在人力资源的披露方面存在不足,需要从计量属性、财务报表结构、以及信息披露方面做出相应的改进。如美国1900年到1975年间,物质资产收入份额已由约45%下降到20%,而劳动力收入份额已由约55%上升到80%左右,人力资源是最重要的资源。因此,经济环境发生了改变,非财务指标评估、人力资源评估等已经成为企业价值评估的必然趋势,企业价值评估的框架也发生了改变。

(二)价值视角下的企业财务报表体系的发展策略

1. 关于财务报表中人力资源会计信息的改进

在传统会计报表的基础上增加人力资源会计信息,能够使投资者和债权人更准确地分析“人、财、物”三大资源的投资比例和投资效果,能够更真实地反映企业总资产中人力资源与财务资产的比例,更准确地把握企业的价值。因此,本文认为,人力资产是区别于现有会计体系中所有资产类型的新型资产,应将人力资源在资产负债表上确认为一项单独的资产“人力资产”。因此,当分析企业财务报表上的人力资源时,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研究:

(1)财务报表中人力资源的计量

人力资源的货币计量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未来工资报酬折现法,用职工未来工资报酬的现值作为人力资源的补偿价值。这种方法计算简便,数据可靠性强,可用于群体价值的计量。二是商誉评价法。商誉评价法是将企业商誉评价的方法应用于人力资源价值的评估,属于产出法中根据劳动者以前所创造的部分价值来计量人力资源价值的方法。三是经济增加值法。经济增加值法是“将企业或企业中的某一群体在未来特定时期内所实现的收益的预测值中按人力资源投资率计算出的属于人力资源投资部分的现值作为该企业或企业中的某一群体的人力资源的剩余价值”。这里所说的人力资源投资包括在未来特定时期内企业为了获得人力资源以及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素质所发生的投资(取得成本和开发成本),也包括企业在运用人力资源使用权时所发生的费用支出(使用成本等)。

(2)财务报表中人力资源的会计核算

根据人力资源会计核算的要求,需增加如下几个账户:一是人力资产账户,会计主体应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对本企业的人力资产科目设置明细账。二是劳动者权益类账户“人力资本”,用来核算劳动者投入到会计主体中的人力资源资本。三是在费用类账户中增加“人力费用”账户,用来核算企业对人力资源投资成本中应于当期费用化的部分。四是在传统成本会计核算的基础上增加“人力资源成本”账户及“人力投资”科目。“人力资源成本”账户的借方归集人力资源受雇佣后其成本应根据人力资源为会计主体服务的年限进行摊销的部分,包括会计主体取得、维护及开发人力资源的支出,贷方登记人力资源交给有关部门使用后,结转到“人力投资”科目。本账户期末一般无余额,如新员工正在接受会计主体的培训,则有借方余额。“人力投资”账户的借方归集由“人力资源成本”账户结转来的本会计体支出的人力资源开发成本,贷方登记每期转入损益类科目的金额。五是在利润分配科目再增加“人力资源未分配利润”和“人力资源分红”二级科目,分别核算本年度实现的应归属于人力资源的利润及分配给人力资源的利润。六是在负债类账户中增加“应付人力资源分红”科目,用来核算应付未付给人力资源的利润 。

2. 关于财务报表中非财务信息的改进

关于财务报表中非财务信息的改进,主要是通过增加非财务信息的披露来实现的。非财务信息涉及面广,内容繁杂,除了对财务报表的基本解释性内容外,主要包括三类:一是企业经营总体规划和战略目标以及主要竞争对手、有关股东、主要管理者的信息;二是企业经营活动和资产的范围与内容;三是产业结构对企业的影响。企业通过对其发展目标和实现这些目标的经营战略做出说明,以便于信息用户对这些战略是否与企业的经营环境相适应做出恰当判断和评价。

此外,在价值视角下,企业还需要加强一下经营业绩指标的披露。主要包括:一是经营活动指标。如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的数量和价格、市场占有率、客户满意度、退货与积压情况;二是成本指标。如员工数量、平均工资、原材料消耗数量与价格 ;三是关键经营业务指标。如开发新产品或服务;四是关键资源数量与质量指标。如关键资产的平均使用期、人力资源的素质与结构;五是其它指标,如投入产出率、生产工艺改进与技术革新指标、与供货商的关系指标。

当然,非财务信息的披露也可能泄露企业秘密。披露的越少,越有利于企业保密,但对投资者而言却起不到应有的投资参考作用,披露的越多,对投资者而言,越有利于其进行投资决策;而对企业而言,则可能会泄露其经营信息、投资项目等有关企业秘密。因此,相关部门应加强对非财务信息披露的监管力度,监管部门应规定相应的反欺诈条款及必要的法律责任来保障企业非财务信息的披露。

四、结束语

财务报表本身就是以反映企业经营过程和结果的形式来反映企业的价值,财务报表分析就是将高度浓缩了的财务数据转化为直接评估企业价值的可用信息的过程。随着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其它问题的不断出现,财务报表的不断完善,财务报表分析方法也在不断地发展与完善。财务报表的使用者运用财务报表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进行分析、对企业的价值进行评估的方法体系也需要不断的完善与发展,以便更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朱锡庆,黄权国.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综述[J].财经问题研究,2004.

[2] 杨小舟.管理视角下的企业财务报表分析框架[J].财会通讯,2006.

第7篇:企业财务战略分析范文

摘 要 本文研究的是现代企业财务战略管理所涉及的一系列问题。文章根据现代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的主要流程,从企业财务战略的决策、企业财务战略的实施以及企业财务战略的评价三个方面对现代企业的战略管理问题进行了探索与分析,希望能够对现代企业的财务战略管理工作能够有所助益。

关键词 企业财务战略管理 战略决策 战略实施 战略评价

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工作,现代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组成内容,也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所涉及的管理内容十分复杂和繁琐,而依据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工作的流程,则主要可以分为企业财务战略的决策、企业财务战略的实施以及企业财务战略的评价三个关键性的环节。以下就从这三个方面,对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所涉及的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现代企业财务战略的决策

在现代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工作中,财务战略的决策是开展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的关键环节,是分析企业战略环境,并对影响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相关因素进行了解和掌握的过程。企业财务战略决策的科学性、分析的综合性与全面性,均会对企业未来的管理工作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在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工作中,最为首要的关键点即为企业财务战略的决策问题。

而在企业财务战略的决策问题中,企业财务战略环境的分析对企业财务战略的决策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企业能否明确自己的竞争优势,能否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培养自己的竞争实力均与此密切相关。具体来说,企业财务战略环境可以分为企业财务战略的外部环境和企业财务战略的内部环境两个大的方面,而且企业财务的战略的外部环境又可进一步分为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两个主要的方面。所以,进行企业财务战略环境分析时,也应从上述的几点入手。首先,企业财务战略的外部环境分析。在企业财务战略的外部环境分析过程中,与企业财务战略相关的外部环境因素非常多,而从宏观环境的角度来说,主要有政治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和自然环境以及技术环境等因素;从微观环境的角度来说,则要注意分析行业环境、市场环境、金融环境等会对企业财务战略的决策产生直接性的影响的因素。其次,是企业财务战略的内部环境分析。企业财务战略的内部环境分析,所分析的主要内容是能够影响企业财务战略的决策和实施的内部因素,其主要包括企业的生产环境分析、经营管理环境分析、企业文化与经营理念分析、管理者的素质水平分析以及内部控制和企业治理结构的分析等内容,在具体分析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分析的全面性、注意挖掘企业的竞争优势。

二、现代企业财务战略的实施

在做好了企业财务战略的决策工作之后,就需要将决策阶段所制定的战略计划和战略内容转化为具体的行动,也就是需要进入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的具体实施阶段。企业财务战略的具体实施工作涉及企业财务的预算与资源分配、企业财务的战略控制等多个方面的工作内容,能否通过这些工作使企业的财务战略管理工作融入企业的日常运营之中,是影响企业财务战略目标能否得以顺利实现的关键点之一。

而在这其中,企业财务的预算是现代企业开展资本运营工作,又是重中之重,其不但是实现资本成本耗费控制和价值创造的前提,还是实现市场与企业之间的有效连接、引入市场竞争、规避财务风险的重要措施。目前在企业财务的预算工作中,最为常用的一种方法就是基于企业价值创造的财务预算。基于企业价值创造的财务预算,是运用现代的企业管理方法和管理理念,在科学的经营预测和决策的基础之上,对企业资金的筹集、使用、分配等一系列的财务工作进行计划、组织、调控和分配,以企业的价值创造作为导向的一种财务预算机制。将基于企业价值创造的财务预算方式引入企业财务预算工作,对企业财务预算工作科学性和准确性的提升,有着十分重要积极意义。

三、现代企业财务战略的评价

企业财务战略的评价也是企业财务战略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企业财务战略评价工作,能够对企业财务战略的实施成效进行科学的判断和评测,并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评价的反馈信息不断对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工作进行修正和完善,以促进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目标的实现。

在传统的企业财务战略评价工作中,最为常用的评价指标主要是财务指标,但是这种以财务指标为主要依据的评价方式,是一种静态的、单一的、结果性的评价,无法真正全面的反应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从而不利于评价功能的发挥。因此,要改变这个问题,提升企业财务管理评价工作的科学性,就要注意选择动态的、全面的、过程性的评价方式。例如:可以根据价值创造的指导思想,构建适合本企业的基于价值创造的财务战略评价体系,以确保评价工作与企业战略管理目标和企业战略管理方法的有效融合,确保评价工作的全面性和科学性。

参考文献:

[1]战略管理是消解“大企业病”的根本方法.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战略管理咨询中心2002年年会论文集.2002.

[2][英]卢斯・班德(RuthBender),[英]凯斯・沃德(KeithWard)著,干胜道等译.公司财务战略.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第8篇:企业财务战略分析范文

关键词:企业发展战略财务管理指引

在现代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的发展不仅仅是产品、技术、管理、人才的竞争,更是企业综合实力的竞争。作为企业综合市场竞争力的关键一环,资金管理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在现代企业的管理体系中,财务管理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针对财务管理工作对企业经营与发展的重要性,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研究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其结果表明,在现代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的财务管理必须由企业发展战略作为指引,指导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以此为企业的经济活动保驾护航、为企业的经营活动奠定坚实的资金基础。

一、以企业发展战略为指引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意义

在现代企业的经营与发展中,企业的发展战略对企业的经营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企业发展战略是根据企业的行业特点、行业发展规律以及企业经营决策者做出的决策所指定的战略。企业发展战略是指导企业在一定时间内所有经营管理工作方向的重点。以企业发展战略为指引的财务管理工作才能够根据战略需求进行资金链的控制与管理、进行基础财务信息的收集与整理。也只有企业发展战略指引下的财务管理工作才能够更加贴合企业未来发展方向,为企业的经营活动保驾护航。针对这样的情况,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应从提高企业发展战略的认识入手,通过多方面的整合优化开展财务管理工作,实现财务管理工作的根本目的。

二、以企业发展战略为指引开展财务管理工作

1、科学分析企业发展战略――指引企业财务管理的基础

科学分析企业发展战略、明确企业发展战略的根本目的是指引企业财务管理的基础。在以企业发展战略为指引开展财务管理工作前,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应对企业未来发展战略进行综合评估、科学分析以及论证。帮助企业决策层制定符合市场规律与企业实际情况的发展战略。并在这一基础上明确企业发展战略的方向、目标以及重点。以此为基础,才能够以企业的发展战略为指引更好的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才能够使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更好的为企业发展战略的实现进行服务。

2、强化财务管理基础――以企业发展战略指引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

企业的财务管理基础是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与目的的重点,是以企业发展战略指引财务管理工作的关键。在现代企业实施以发展战略指引财务管理工作的同时,企业应从基础财务管理工作的强化入手。通过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为企业财务管理基础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为企业的发展战略实现奠定基础。

3、以企业发展战略为指引开展财务管理工作

在认识并其实分析企业发展战略方向与重点的同时,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还应围绕企业的发展战略进行相应的财务管理工作。围绕企业发展战略进行预算管理、围绕企业的发展战略进行资金流控制、围绕企业发展战略进行内部审计工作等。通过围绕企业发展战略为中心的财务管理控制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的最终目标、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的根本目的。通过围绕企业发展战略的财务管理工作实现企业发展战略指导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目的。

三、根据企业发展战略优化企业财务管理体系

企业财务管理体系是企业实现财务管理职能的关键。在以企业发展战略为指引开展财务管理工作中,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也必须围绕企业发展战略进行调整与优化。通过优化企业财务管理体系更好的为企业发展战略进行服务。同时企业的发展战略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指引对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优化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通过企业发展战略的指引能够是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优化更加适合企业的发展、使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能够闲着企业发展战略的实现迈进。通过企业发展战略的指引作用使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更加完善,促进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

四、结论

综上所述,企业发展战略指引下的财务管理工作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与企业的发展战略实现。因此,现代企业应从企业发展战略的指导作用以及企业财务管理对发展战略的服务职能入手。完善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同时,由企业发展战略指引这一过程。以此使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更加适用于企业未来发展战略的需求,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能够更好的服务于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陈丽慧.企业财务管理与发展战略的相互作用[J].财经时代,2009;11

[2]孙静.企业发展战略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指导作用探讨[J].企业经营管理,2010;5

第9篇:企业财务战略分析范文

【关键词】 企业战略管理会计;企业财务战略;可持续发展

企业战略管理会计(Enterprise Strategic Management Accounting 简称ESMA)是我国经济改革与开放逐步深化对会计理论与实务发展提出的必然要求。它是企业现代管理会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管理会计在战略管理领域的具体应用和拓展;是企业战略管理与会计的有机结合体。1981年,英国学者西蒙(Simmonds)首次提出了“战略管理会计”一词,他认为战略管理会计应重视外部环境及竞争对手的位置和趋势,包括成本、价格、市场份额等,以实现战略目标,战略管理会计就是未来管理会计发展的方向。我国学者刘夏清认为:“战略管理会计”是以取得整体竞争优势为主要目标,以战略观念审视企业外部和内部信息,强调财务与非财务信息、数量与非数量信息并重,制订、执行和考评企业的战略及战术,揭示企业在整个行业中的地位及其发展前景、建立预警分析系统,提供全面、相关和多元化信息而形成的现代管理会计与战略管理溶为一体的新兴交叉科学。

它的内容主要有企业内外环境分析、企业战略目标的设计与制定、企业战略成本的预算与管理、企业经营投资决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企业风险管理和企业业绩评价等七个方面。开展企业战略管理会计的理论与实务研究对我国企业的日常经营、战略管理、竞争成长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对企业财务战略的制定起着前提性、基础性、先导性和条件性的作用。企业财务战略是指企业为实现企业战略,增强竞争力,在研究、分析企业内外环境因素的基础上,对企业财务活动进行全局性、长期性和创新性的筹划,并确保其执行的过程。它是企业战略管理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从属于企业战略,是为企业战略服务。财务战略的选择,决定着企业财务资源配置的取向和模式,影响着企业理财活动行为和效率。因此,企业须在战略管理会计的作用下科学合理地制定适合自身生存与发展的财务战略,以便规范和优化企业的财务结构,提高财务效率,从而实现企业整体的战略发展目标。

一、企业战略管理会计对企业财务战略制定的前提性和条件性作用

企业战略管理会计为适应企业战略管理需要,将信息的范围扩展到各种与企业战略决策相关的信息,其中包括货币性质的、非货币性质的;数量的、质量的;物质层面的、非物质层面的,以至有关天时、地利、人和等方面的信息。信息来源除了企业内部的财务部门以外,还包括市场、技术、人事等部门,以及企业外部的政府机关、金融机构、中介顾问、大众媒体等。企业战略管理会计运用各种经济信息为企业战略管理提供信息支持是一种前提性信息资源的支持,对企业财务战略的制定起着前提性作用,有利于企业目前及未来的现金流量的最优化配置,有助于企业总体战略的实现。当前大多数企业把价值最大化作为自己的总目标,因为它考虑了货币时间价值和风险因素,有利于社会财富的稳定增长。战略管理会计的战略目标也应当是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战略管理会计的具体目标至少包括以下方面:一是协助企业管理当局确定战略目标;二是协助企业管理当局编制和实施战略规划;三是协助企业管理当局评价战略管理业绩。就战略目标而言,战略管理会计可将企业管理上升到战略层次的高度,并且能与企业发展中的各个管理层次相结合,通过对市场上竞争对手的分析,为企业决策者提供最优的战略管理服务,特别是运用各种经济信息为企业战略管理提供信息支持, 帮助企业做出正确的战略决策,以此来综合提升企业的战略决策能力、达到战略目标。

企业的价值目标应体现于企业利益相关者利益的最优化,这一目标的直接体现是企业目前及未来的现金流量是否得到最优化的配置。企业的价值目标同样也是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企业价值目标能否得到实现,关键是企业的财务战略是否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并有助于企业总体战略的实现。财务战略是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路径选择,它通过建立财务运营活动内部之间的配称、财务运营活动与企业其他运营活动的配称、财务运营活动与外部环境的配称,寻找最有效地为企业配置内外部财务资源的路径,从而最终实现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配称的结果在于通过选择最优化的资源配置路径,提升企业价值。

进一步来说,财务战略的制定是在一系列的约束条件下进行,只有充分满足了这些约束条件,制定的财务战略才是科学有效。明确了这些约束条件是什么,以及这些条件为什么对财务战略的制定产生影响,便明确了财务战略制定的内在逻辑。有学者认为,制定财务战略时必须同时考虑的约束力量分别是:企业的生命周期、企业的内外部环境、企业的发展战略以及企业的战略目标。尤其是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分析,它是制定企业财务战略的重要约束条件,是指对企业所处的政治经济社会环境与企业内部资源和能力进行分析评估,以确定企业的优势和劣势,从而为企业财务战略的制定提供依据。企业战略管理会计恰恰解决了如何适应变化中的内外部条件,企业资源在内部如何分配与利用,如何使企业内部之间协调行动以取得整体上更优的战略效果,对企业效益的评价将从狭隘的财务效益转向全方位的综合性效益,经营成果计算的重点将从利润计算向增值计算转变。

企业的外部环境主要包括社会环境和任务环境。社会环境包括那些不直接影响企业短期行为,但对其长期决策有影响的一般力量,主要包括政治、法律、经济、金融、技术、行业、市场和社会文化等。企业的任务环境就是企业的运营环境,内部分析也称为组织分析,与识别和形成组织资源有关。价值链分析是企业内部环境分析的重要内容,该方法包括产业价值链分析和企业价值链分析。企业所创造的价值,实际上来自企业价值链的某些特定的价值活动,这些真正创造价值的战略活动,是企业价值链的“战略环节”。企业在竞争中的优势,主要在于价值链某些特定战略环节上的优势。除了价值链分析外,内部环境分析还包括组织结构分析以及企业文化分析,“结构跟随战略”原则的遵循以及企业价值文化的形成对于财务战略制定的影响是显而易见。

企业战略管理会计既重视主要生产经营活动,也重视辅助活动;既重视生产制造,也重视其他价值链活动;既重视现有的经营范围内的活动,也重视各种可能的活动。企业战略管理会计能把握各种潜在的机会,迎接遇到的挑战,回避可能的风险,并采用预警分析、平衡计分卡分析、股东价值分析等方法,改变传统的预算编制形式,以企业的整体竞争优势作为企业业绩评价的尺度。这为企业财务战略的制定提供必要的条件。

二、企业战略成本管理会计对企业财务战略制定的先导性和基础性作用

企业财务战略的制定,其首要问题是确定相应的战略目标。谢国珍认为:财务战略目标规定了企业财务活动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是企业各项财务活动的行动指南和努力方向。现行财务管理理论一般都把是否利润最大化(或者股东财富最大化)作为衡量企业财务决策优劣的惟一目标。由于战略的运行必须考虑企业众多内外环境因素的影响,充分反映企业内部和外部各种力量对企业的要求才是可行的,如前文所述。因此,必须根据企业的战略要求,设立一个合理的财务战略目标,作为财务决策的基本依据和基本方向。按照战略思维,对企业来说,利润并不是财富的全部,而营业额、市场占有率、技术和顾客满意度等综合因素形成的综合竞争力、影响力才是最宝贵的财富。

目前,企业战略管理会计研究的内容包括以下8个对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的因素:顾客的满意程度;制造优良;市场占有率;产品品质;可信赖程度;敏感性;技术领先地位;优良的财务业绩。可见,企业战略管理会计着重从长期竞争地位的变化中把握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注重企业持久优势的取得和保持,为了整体长期的战略目标甚至不惜牺牲短期利益。企业战略管理会计的运用首先表现在塑造人的理性思维观方面,尤其是可以帮助企业高层决策者形成求异创新的思维与高瞻远瞩的眼光,彻底摒弃过去那种在目标上只追求短期利润而忽略长期价值,在发展上只顾眼前而不顾长远,在管理上重物轻人,在业绩评价上只注重结果而不注重过程的非理。在观念培育方面,可重点强化企业高层决策者的战略观念、整体观念、以人为本的观念、相对竞争优势观念、外向型观念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不断改进的观念等。因此,可以说思路决定出路,企业战略成本管理会计对企业财务战略制定具有先导性的作用。

黄鹏和胡政明认为:企业要想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单靠优良的财务业绩是远远不够的,它还必须依仗众多的非财务指标,企业战略管理会计必须提供与战略有关的财务与非财务信息,具体包括五大类信息:一是战略财务信息和经营业绩信息;二是企业管理部门对上述战略财务与经营业绩信息的评价分析;三是前瞻性信息;四是背景信息;五是竞争对手信息。并且,由于未来企业的竞争充满风险,信息使用者更关注的是企业的未来信息。以整个企业的筹资、投资和收益分配的全局性工作为对象的企业财务战略,则从财务的角度对企业总体发展战略所作的描述,制定财务战略不是为了解决企业的眼前问题,而是为了谋求企业未来的长远发展。

财务战略一经制定就会对企业未来相当长时期内的财务活动产生重大影响,其规定了企业未来较长时期内财务活动的发展方向、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基本途径和策略,但是,由于企业的理财环境总是在不断变化,任何企业的财务战略都伴随着风险。现代企业经营的实质,就是在复杂多变的内外环境中,以企业战略管理会计为基础,解决企业外部环境、内部条件和经营目标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问题。因此,企业战略成本管理会计对企业财务战略制定起着基础性的作用。换言之,企业财务战略在制定过程中,以企业战略管理会计为基础,把企业与外部环境融为一体,注重观察、分析外部环境的变化及其给企业财务管理可能带来的机会和威胁,从而大大增强企业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

参考文献

[1]刘夏清.战略管理技术与方法[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

[2]谢国珍.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企业财务战略制定与实施[J].会计之友.2006(7)

[3]石真强,武永巨.现代商业企业战略管理会计应用探讨[J].商业时代.2006(18)

[4]李丰乾.对战略成本管理会计基本问题的探讨[J].中国市场.20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