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校园食品安全的监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高校食品安全;监管困境;完善路径
一、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监管堪忧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食品行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食品安全问题持续作为民生的热点话题,但是始终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学校食品安全更是重中之重,它不仅直接关系到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而且直接关系到高校的工作、学习、生活秩序,也直接关系到高校和社会的稳定。
近日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集中爆发,2013年9月来,媒体已经报道数件高校食品安全的问题,江苏、湖南、安徽等地高校接连曝出校园食物中毒事件,范围之广、涉及人员之多,食品安全状况令人担忧。例如宜宾长宁县铜鼓中心校多名学生出现食物中毒症状; 9月26日河北迁安1所中学96名学生疑似食物中毒;河南师大校庆上百余学生吃免费午餐后疑似食物中毒;除此之外,还有华中师范大学海南附中31名学生集体腹泻,疑似食物中毒等类似案例,为什么集中在学校爆发,其中有一定的缘由所在。首先,食物中毒说明了我国食品安全法未能对食品问题起到有效的保护的作用,也就是法律没有达到应有的目的,这就是与行政监管有很多的关系,当行政监管弱化甚至是出现漏洞的时候,缺失监管所带来的问题的就会集中爆发。英国法学家边沁说过:在法律力图达到的目标中,安全是主要的和基本的目标。法律所追求的就是良好的社会秩序,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对人的生命健康进行保护,让每个人都能感觉到生存的安全感。其次,学校人员集中是容易发现问题的原因之一,更重要的是学校是行政监管盲区,学校由于其特殊性,行政监管无法发挥应有的效果。
二、目前的立法和缺陷或者执法困境
2009年颁布的《食品安全法》,卫生部根据《食品安全法》的有关规定,制定了有关配套规章和食品卫生标准,内容涉及食品及食品原料的管理、食品包装材料和容器的管理、餐饮业和学生集体用餐的管理、食品卫生监督处罚的管理等方面。但是法律法规大量的制定并不意味着法律体系的健全。
1.在《食品安全法》中缺乏对学校食品安全的专门规定,由于学校是社会中的一大群体,人群比较集中,只要发生食品安全问题,会对相当大的群体利益造成伤害,而且学校是祖国明天的希望,他们应该受到更多的保护,有必要在位阶高的法律中规定学校食品安全问题。
2.《食品安全法》中的对于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食品安全事故的处理都缺乏期限的规定,使得食品安全问题发生后“无期限”得不到处理,而且也会大大降低法律的权威。同时在法律中缺乏预防性的规定,不能有效的防止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不能达到防止结合的效果。
3.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行政监管涉及到工商、卫生、行政执法、商务、质监等多部分联合执法,因此多部法律的规定对食品安全的问题监管会出现两种状况,一是积极的冲突,多部分的权限重叠;二是消极冲突,部分事项没有执法部门。因此这也会带来执法效果差的问题。
总之,在学校食品安全的监管方面也存在其困境,由于学校属于事业单位,学校的食堂等餐饮业都是外包的形式,学校认为承包出去责任也会同时转移,因此学校会放松对学校餐饮的管理,放纵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没有担负起学校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此外,学校的餐饮业一般只对内服务,监管难度较大,因此执法部门也很难对餐饮形成有效的监管,这也会提高食品安全问题发生的机率。
三、高校食品安全规制的完善
1.重在预防、加强自律
食品安全问题可谓是社会民生的顽疾,但是食品问题一旦发生便会造成不可回复的损害,学校的食品安全问题一旦爆发更是损害很大一部分群体的利益,因为现在高校的规模都不断的增大,从几千人到几万人不等,如果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将会对成千上万的人造成损害。预防原则在食品安全方面的使用,虽然没有真正达成共识,但世界食品法典组织、欧盟及日本已经明确其作为食品安全管理的原则。因此在学校的食品安全问题中,更应该强调事前的预防机制和发现机制,只有防治结合才能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机率。与此同时,引导业主自律自重,强化职业道德教育,树立社会责任意识,学校食品的经营者应该有更高的素质,他们面临的群体往往不但庞大而且容易受到损害,因次这类经营者群体应该加强自身的食品安全保障,防止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
2.信息公开、公众参与
学校作为学生的管理者,有义务为学生的安全服务,因此学校在承包学校的餐饮服务业时应该及时公开承包人信息,让学生参与到对承包人的监督中来,严格校园食品经营者的准入资格。除此之外,学校的食堂等餐饮业的营业者也应该及时主动公布自己的经营资质、年检信息、卫生状况。更重要的是行政机关在对学校食品的经营者进行监管的过程中,对涉及食品安全的问题应该及时公布,让公众及时掌握食品安全的信息,对营业者形成有效的监督。
3.责任到人
法律规范中规定学校的食品安全问题实行校长责任制,但是一般学校的食堂都采用承包的方式经营,由于经营者的盈利驱动,因此外包的方式也会引发食品安全问题。很多学校的校长也会认为把食堂承包出去,却让他作为第一责任人,因而会引起学校监督的怠惰。笔者建议将收回学校自己经营,不以盈利为目的,而仅仅是为学生提供服务,这也会落实法律中所规定的校长责任制。此外,教育部门要与卫生、公安、质监等各相关职能部门通力合作,加强对学校食品安全的检查力度,形成教育部门统一领导,多部分配合,校长负责制的监督体制。
参考文献:
我代表小雄镇党委政府对各位领导莅临我镇检查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表示热烈欢迎。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是一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工程,做好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是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今年上半年来,我们按照县食安委、药安委的工作要求和镇年初制定的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计划部署,狠抓措施落实,强化保障机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现将工作简要汇报如下:
一、健全网络,构筑食品安全多层保护系统。
在组织机构层面上,针对人动,我们及时对镇食品安全领导小组进行了调整,按照一个监管环节由一个职能办公室监管的原则,采取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方式,进一步理顺了各办公室的食品安全监管职能,明确了责任。年初镇里与各村签定了食品安全工作责任状,明确了各级人员的监管职责,制定了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确保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在完善监管体制层面上,为鼓励社会公众参与食品安全监管,及时控制和消除食品安全隐患,建立食品安全违法线索举报奖励制度,并专门设立食品安全违法举报电话。大力推进“三网”建设,积极构筑农村现代流通网、监管责任网、群众监督网,着力抓好以超市、商店、杂货店、各行政村的小店为重点的现代流通网建设,从而初步构建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监管责任网络。
二、加强宣传,营造重视食品安全良好氛围。
抓好食品安全工作,宣传教育是前提。上半年来,我们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深入餐饮单位、校园、农户、农民合作社中间,开办食品安全课堂。同时,我们充分发挥远程教育31频道、民情博客等各种宣传载体作用,集中力量抓好重大节日的食品安全宣传活动。半年来,我们共张贴标语265张、悬挂横幅4幅、印发宣传资料300多份、开办专题讲座2期,投资4000多元钱设计制作了印有“慎食生冷海鲜,谨防肠胃不适”字样的宣传画,发放到各餐饮单位,使加强食品安全的意识更加深入人心。
三、突出重点,开展食品安全项目化建设。
今年,我们按照食品安全示范乡镇创建工作的部署,大力推进食品安全项目化建设。一是加快食品安全村创建工作。去年我们只有3个食品卫生安全示范村,今年我们要求全镇所有行政村都要参与食品卫生安全村创建工作,并从经费和制度等方面积极落实措施予以保障。今年各村安排食品安全工作专项经费大村不少于6000元,小村不少于4000元。同时,我们重点抓好小雄村食品安全示范村建设,在小雄村新建的办公楼里,设立一间食品安全办公室,目前正在积极制作制度牌,下阶段就能悬挂上墙。二是加强食品安全源头管理。着重加强对金潮渔业有限公司等种养殖基地产品的安全管理。以“诚信小雄”为主题,在种养殖基地开展诚信承诺活动,执行农(水)产品生产无公害操作规程实行农产品产地编码制度,按照合作社“四到户”要求,编码卡发放率达到100%。加强对李用进食品配送中心货源检查,完成商品索证索票140余种,切实从源头上保障我镇食品安全。三是加大行业整治力度。对全镇的食品加工小作坊和餐饮单位定期进行专项检查,突击检查证件齐全、制度上墙、台帐健全、工艺布局合理,环境卫生、包装规范等状况,与业主责任人签订了《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承诺书》。对没有证照的单位,除了加强说服教育外,及时为他们办理了各类证件。同时,针对全国各地发现的使用地沟油问题,检查组进行了深入排查,没有发现食品加工作坊和餐饮单位使用地沟油的情况。四是推行餐饮业量化分级管理制度。按照标准,对辖区内的餐饮业单位实行量化评定、分级管理,从硬件基础设施、内部管理机制、卫生管理状况等不同层面,对申报单位进行现场指导,帮助参评单位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差距,抓住薄弱环节,制定整改方案,全面开展卫生达标整治工作。
四、常抓不懈,扎实推进“放心工程”建设。
今年县委、县府高度重视学校食品安全工作,启动实施了“放心工程”建设项目。而我镇共有11家中小学和幼儿园,校园食品安全工作面临着布控广、任务重、压力大的难题。按照要求,我们迅速落实具体部署,采取积极措施,以构建四大机制为抓手,全力推动学校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建设,切实保障广大青少年学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一是加强学校食堂的监督管理,构建食堂安全保障机制。规范学校食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学校食宿工程建设步伐,保质保量完成学校食堂改造任务。按照要求,在食堂实施区域分离、功能分块、布局合理的食品操作流程,杜绝二次污染或交叉污染。实施食堂食品统一配送或定点采购,建立索证索票和进货验收台帐制度,确保“优质、安全、价廉”的食品输入学校食堂。对达到C级要求的小雄中学、小雄小学、连心小学3家学校,制定和下发了《学生食品配送工程实施方案》,目前已基本建成了大米、食用油等定点配送和蔬菜类食品定点采购机制。二是加强日常监管和综合整治,构建校园食品安全保障机制。严格经营资格准入条件,规范校内食品店经营行为,全面推行校园放心店建设,推进校园商店改造工作。强化学校用水管理,桶装饮用水必须有“QS”质量安全标识方可进入校园。净化校园周边食品消费环境,确保学校周边200米范围内无无证无照食品流动摊点。三是普及食品安全知识,构建师生食品安全教育机制。以食品安全宣传教育进校园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饮食教育活动,举办一次食品安全知识讲座、安排一节食品安全教育课、开展一次以食品安全为主题的竞赛活动、刊出一期食品安全黑板报、发放一本食品安全科普读物、组织一次“食品安全知识带回家”活动、在学校食堂设立一块食品安全温馨提示牌,使学校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步入制度化和规范化轨道。四是提升食品安全事故处置能力,构建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机制。制订了《小雄镇突发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确定了学校食物中毒等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具体方案和操作流程。建立学校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制度,力求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害。积极组织开展应急预案演练和培训,提高实战能力,切实做到“心中有数、程序熟练、处置得当”,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应急救援能力。
五、精心准备,打好药品示范乡镇创建基础。
依据药品安全示范乡镇考核细则,我们建立了镇药品安全领导小组,制定下发了《小雄镇药品安全示范乡镇创建工作实施方案》,修订了驻村干部和村主职干部考核办法,将创建工作纳入年度考核内容,实施绩效考核。此外,我们还重视加强药品安全宣传教育,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工具,在全镇大造加强药品安全的舆论声势。通过在远教31频道播放安全用药知识,提高了群众识假辨假的能力。
一、加强领导,完善制度
根据乡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建立《食品安全信息通报制度》、《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按照制度要求上报食品药品安全评估和预警信息,确保无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落实目标责任,建立“主要领导亲自抓,具体人员抓落实的责任体系”。层层落实工作责任,加大检查力度,确保履行监管职能。认真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和《乡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意见》监管细则。
二、日常工作重点
为全面落实省、市、县食品安全文件精神,更好地开展今年的食品安全工作,积极配合县卫生监督所进行卫生安全隐患排查,以学校食堂和学生饮用水及街道餐饮与食品的监测和排查,对人员密集的部分农村家庭宴席进行走访调查,组织实施食品放心工程,结合本乡实际,对全乡食品安全存在的薄弱环节加强整治,有针对性和季节性地开展食品专项整治行动,防范群体性饮食中毒事故为核心,遏制食品安全重、特大事故发生,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行为。查处假冒伪劣、有毒有害、过期变质等食品。大力开展食品安全知识教育,提高群众对食品安全的知晓率。
三、突出重点工作,进一步规范食品市场秩序
加强督查督办,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使食品安全工作落在实处,积极采取多种方式督查督办食品安全有关问题,全面了解食品安全工作情况,收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协调有关部门组织核查,解决问题。针对我乡严重旱情,积极对我乡学校食堂,饮用水及校园周边餐饮和食品小摊进行检查,对集镇食品及饭店进行监督检查,未发现突出食品安全隐患。
四、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对农村食品安全隐患排查力度还不够。群众自我保护意识不强,监管相对薄弱,轻易成为假劣食品的侵害对象,学校食品卫生条件不够健全,街道露天饮食小摊较多,存在一定的食品安全隐患。所有这些问题,都有待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一是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宣传也是一种监督。通过定期向社会市场食品质量监督检查信息和监测信息活动,宣传食品安全科学知识,扩大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的参与权、知情权,增强维权的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二是提高素质,转变作风。食品监督任务非常艰巨,执法监督队伍要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和公仆意识,加强学习和培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
精选关于优秀食品安全的倡议书范文 亲爱的同学们:
古有良训:“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重视食品安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仅关系到我们的身心健康成长,也对我们的学习情况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过我们生活中的食品安全隐患?食品激素催生问题,食品色素添加问题,和食品农药残留问题都和我们的健康,甚至是生命密切相关。食品安全大计是历史遗留问题,为营造良好的校园食品安全环境,近期特举办了各种有关“珍爱生命,远离食品污染”这一主题的活动,要求全校师生增强食品、饮用水卫生安全意识,以实际行动共建校园食品安全环境。特此,向全省同学发出以下倡议:
1、树立食品卫生安全观念,提高食品安全自我防范能力,拒绝不健康的食品,养成良好的个人饮食卫生习惯,让健康卫生 的饮食走进我们的生活。
2、杜绝一切不卫生食品,不买、不吃无厂名厂址、无生产日期、无保质期的“三无”食品和过期变质食品;不采摘或不食用野果(菜)和来历不明的可疑食物。
3、不购买无卫生许可的餐饮品,防止食物中毒和肠道传染病的发生。不食用流动摊点销售的盒饭,抵制价低质劣的食品,外出就餐选择卫生洁净、餐具消毒、环境整洁有序的餐馆饭店。
4、不从校外预定餐饮、食品,不携带不健康食品进校园。
5、不浪费水,不污染水,积极参加到节水活动中。
6、加强体育锻炼,保证充足的休息,养成健康卫生的生活习惯。
7、积极参加食品安全整治活动,为自己,为学校,为社会添一份薄力。
食品安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营造一个健康、安全、良好、卫生的生活环境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同学们,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自觉参与到“珍爱生命,远离食品及水污染”的行动中,合力共建校园良好的食品安全环境!
20xx年9月27日
精选关于优秀食品安全的倡议书范文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完善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是国家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共同构建完善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是我们食品行业和从业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我们向社会各界作出庄严的安全承诺并谨向横港、范镇从事食品经营的单位和个人发出如下倡议:
一、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自觉执行与食品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严格把好食品安全质量关,安全生产,诚信经营;
二、提高对食品安全重要意义的认识,各经营户要担当起食品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建立健全并执行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义务;
三、加强索证索票工作,规范进货台账,督促供货商进行集中备案,使用符合标准的销货单(含有生产日期或批号)。未集中备案亦未提供许可证、质检报告的食品不上架,未填写标准的销货单也未记录进货台账的食品不上架。
四、从事食品经营的人员严格按规定办理健康证,不雇用身体不健康、患传染性疾病人员从事食品经营,加强员工食品安全知识和职业道德教育,切实保护消费者权益;
五、主动接受同行、消费者和全社会的监督,积极配合执法部门依法进行的产品质量监督检查和日常监管;发现食品安全领域的违法犯罪行为,履行向有关部门举报的责任和义务。
六、加强诚信体系和诚信文化建设,积极参加“评选示范店,创建示范街”活动,努力提高管理水平,运用先进管理手段,完善食品安全保障能力。
让我们共同承担起食品安全的神圣责任,为构建安全和谐消费环境、推动全县食品行业健康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倡议人: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精选关于优秀食品安全的倡议书范文
同胞们:
食品质量安全关系到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和谐,提供安全营养的食品是我们食品行业和从业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为保证食品行业的质量安全,保障消费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我们代表全国食品行业向社会各界发起倡议:
一、树立食品卫生安全意识,提高自我防范能力和自控力。
二、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不买不吃无厂名厂址、无生产日期、无保质期、无质量安全标志的“四无”食品和过期变质食品。
三、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平时多了解健康食品知识,不购买无卫生许可的餐饮品,防止急性肠胃炎、肠道传染病、食物中毒等的发生;不购买流动摊点或小作坊制作的餐饭,坚决抵制价低质劣的食品。
四、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饭后勤洗手,不喝生水,不边走边吃,不在教室内吃零食,不乱扔纸屑、包装袋、饮料瓶、竹签等垃圾,保持良好的校园卫生环境。
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体育锻炼,不熬夜,保证充足的休息;不暴饮暴食,不吸烟,不饮酒。
六、树立和倡导绿色文明意识,保护环境,共创安全、绿色、和谐校园。
七、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八、积极参与,形成氛围,相互监督,互相关爱。
同胞们,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关注健康,增强食品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杜绝食源性疾病和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共建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
此致
敬礼!
在利益的驱动下,仍然有一些利欲熏心的不法分子冒险向农村市场销售“三无”、假冒、过期、劣质食品。而农村消费者又“偏爱”价格便宜、分量充足的食品,加上商品信息不流畅,自身鉴别能力差,农民成为新的食品安全事故的潜在受害者,农村也成为假冒劣质食品的重灾区。
面对当前监管人员少,监管范围大,监管技术落后等问题,如何构建农村食品安全“防火墙”,建立一种长效监管机制,切实维护农村消费安全,成为各级政府和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重要课题。
打造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强化网格监管,实施联巡联查,落实“两项制度”,拓展宣传渠道,创新监管模式,提升监管效果,这是省崇义县工商局总结出来的经验。
一、农村食品市场监管存在问题
1、“三无”、劣质食品推陈出新,层出不穷,以低廉的价格赢得农村消费者的“偏爱”。农村群众收入有限,消费能力相对较弱,只要能吃不危及身体的,不管是哪里生产哪个牌子,价格便宜分量足就行。这就使得“三无”、劣质食品有了很大的市场。
2、农村消费者文化素质低,获取信息途径较少,消费维权意识淡薄。目前,留守农村的消费者,好多是小学、初中文化,消费观念陈旧,法律意识淡薄,加上农村信息比较闭塞,对问题食品信息不能及时获知,一旦出现侵权行为或食品安全事故,都是大事化小,小事化无,这也助长了违法生产者、经营者的嚣张气焰。
3、基层监管力量薄弱,监管体制的不科学,执法难度加大。农村市场地理偏远,经营主体分散,进货渠道多样化,而工商职能的重心刚转移,基层监管人员观念还没完全转变过来,再者由于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权限分离,政出多门,多头管理,重管、漏管现象经常发生。
二、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的主要措施
1、“一站三员”打造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网络。“一站”:即农村食品安全监督服务站。“三员”即:村级食品安全监督员、信息员和联络员。监督服务站与基础工商所、工商分局对接,调解处理本区域内一般性消费投诉、协助工商分局对当地食品经营户开展日常检查、提供信息,搞好宣传,一般由村领导担任站长,每周定期安排分局工作人员到站处理事务。村级食品安全监督员由村主任担任,信息员由村文书或会计担任,联络员由乡镇驻村干部兼任。“三员”的主要作用是监督检查乡村食品生产经营户,及时制止违法行为,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提供村民信息咨询,受理消费投诉举报,联络工商分局,帮助开展工作。到目前为止,已有80多个行政村都实行了“一站三员”制度。
2、深入推进“网格监管”机制,全面落实“两项制度”。按照“定区域、定专人、定责任、定任务、定奖惩”的要求,科学划分监管网格,明确网格监管职责,推行月报、季报、年报制度,要求各片管定期对辖区的食品安全监管的情况向分局汇报,县局定期督查和不定期抽查,大大提升监管工作效率。推行“网格监管”活动以来,实现了查办案件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今年各分局累计发现案源43件。在日常监管中,对索证索票不健全、填写台帐不规范的食品经营户实行集中培训,现场演示,对屡教不改的经营户,给予警示告诫与适当的处罚,确实使“两项制度”落到实处。
3、“联巡联查”制度创新农村食品监管新模式。农村地广人稀,交通不便,监管力度不够,边远地区容易形成监管死角。为了整合农村各方面资源,节省基础分局日常监管的人力、物力,把农村食品经营户以5到10户为单位形成一个组,实行组长轮值制度,定期组织学习、宣传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每月集中小组成员对食品门店进行巡查和抽查,并对相关检查情况进行公示,同时与邻近的组进行交叉交流,共同学习,一同进步,构筑起一道农村食品安全的“防火墙”。截止目前,全县已经建立“联巡联查”组30多个。
4、依托校园教育平台,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学生是不健康食品的主要受害群体,针对校园周边食品环境脏、乱、差的现状,县工商局以净化校园食品安全环境为突破口,以“校园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暨‘食品安全进校园’系列宣传教育活动”为载体,紧紧抓住学校教育平台,大力开展食品安全整治和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学校的辐射作用和学生的桥梁作用,普及食品安全知识,以提高全民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到9月份为止,全县开展校园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6次,出动执法人员1200余人次,向学生分发了宣传资料1.5万余册。
这只是近年来频频出现的食品安全事件中的一例。2008年9月三鹿集团毒奶粉、2009年2月广州瘦肉精、2011年9月地沟油、2011年染色馒头、2012年4月毒胶囊、2012年7月病死猪的事件持续出现,每次发生均引发社会的强烈反响。目前看,大众对于食品安全事件高度关注,政府反应速度越来越快,查禁力度越来越大,正在成为一股推动食品安全惩治的强大呼声。
呼应于严峻的食品安全现实和民众呼声,2013年5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了《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要求对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案件从严量刑,进一步加大对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打击力度,明确制造地沟油最高可适用死刑,显示了法律层而对于食品安全案件的强硬态度。
食品安全是重大民生问题,也是涉及公共安全的问题。虽然问题食品的出现各有原因,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监管不到位。然而,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在加大政府监管力度、遏制食品行业中不法分了疯狂逐利的冲动之余,还可以合理地运用科技的手段来保障食品安全,让百姓们吃得放心。
创新助力食品安全水平提升
去年举行的“第五届中国食品安全论坛”上,通过技术创新维护食品安全成为了焦点话题。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孟素何指出,中国的食品工业在未来5到lO年依然是全球最活跃的经济板块,但食品安全仍然是一个巨大的坎。
孟素何认为,中国的食品安全而临五大挑战:一是中国食品工业是全球最大的食品工业,每天11亿公斤的食品生产量使得中国的问题显现度全球最高;二是分散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加剧了食品工业和中国农业结构性的矛盾,如三聚氰胺、瘦肉精、黄曲霉等事件都发生在原料部分;三是信任危机,老百姓的心理伤害大于真正的生理伤害;四是食品安全是一个全球化的问题,而非仪仪中国的问题;五是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深,还将出现更多矛盾。
对此,孟素何提出,食品安全整体形势是稳中趋好,同时加强监管也是必要的;在食品安全监管上,要做到源头控制、过程控制:政府和公众都应对食品安全有合理的期待。
而在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时,科技创新不失为一剂良药。
对此,中粮集团质量安全部总经理陈志刚表示,食品科技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基础,科技创新是提升企业产品的驱动力。具体来说,中粮集团从三个方而通过技术创新保障食品安全。首先,提出了全产业链粮油食品企业战略,制定食品安全的长远规划。在产业链源头,中粮集团通过研发新品种,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如在2009年,番茄产业链选育23个综合性状优异的新品种;其次,打造科技研发平台,注重科技成果的转化。中粮集团在低温碾米、植物油精制智能化等方而做了大量创新,截至2012年底,已拥有lOlO项有效专利,6项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级奖励,53项科技成果获得省部级奖励:最后,依托科学的管理技术。一直以来,中粮集团都在通过种植基地的工厂化管理,保证质量稳定。
目前不少科学家出于社会对食品科技的巨大需求从幕后走到台前。由他们向公众进行食品安全的科普是很必要的。孟素何强调,政府应当加大科普公益性投入,强化在和平时期的风险交流。
加快推广物联网追溯
“食品安全的监管环节应该尽量往前移,抓住主要矛盾,要在源头上下工夫。”全国政协委员、新大陆科技集团总裁王晶在接受采访时如是说。
在王晶看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是复杂经济社会现象的一种反映,是转型期难以避免的痛苦过程,带有转型期的特点,之所以食品安全事件频出,原因是多方而的。而民以食为天,食品关系到民生,改变我国食品安全的状况必须增强行政监管的“合围优势”,构筑全产业链诚信体系,运用物联网技术丌展食品安全溯源管理,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全而规划、分步推进,科学构建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王晶提出,通过物联网技术加强食品安全的追溯监管,具体包括两个层面,即应当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建立国家食品安全工程与服务中心和食品企业信用平台,建立全国性的食品安全服务体系:并学习国外食品安全管理经验,实行源头追溯管理。实践证明,大多数的食品安全都发生在种植、养殖和加工环节。相对来说,食品的源头生产环节时间较长,有利于相关部门进行监管,找到问题。因而,食品安全的监管环节应该尽量往前移,抓住土要矛盾,要在源头上下工夫。建议全面开展农业食品溯源工作,应做到食品从田间、农场到超市都有安全信息和生产信息可即时追查。在这个过程中,应当发挥适用技术与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势,不要一味地强调RFID等高成本的技术应用。
“应当把发展食品安全服务业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结合起来”,王晶强调。把而向企业或产业链的食品安全服务作为一个新兴服务业来支持,从技术手段和企业责任管理方法上帮助企业,同时提高行业进入的技术门槛。按照“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精神,把这种新兴服务业作为促进食品行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任务,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方针下,以食品安全责任管理能力为第一要素,构建社会化的科技服务体系。
二维条码设备将受益食品溯源体系建设
安全可追溯技术虽已十分成熟,但在市场应用上之所以仍不尽如人意,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产业链的不完善导致使用成本过高,特别是打印机及辅助耗材等长期被垄断在海外大公司手中。
不过,这一格局正在悄然改变。日前从相关的展会上透露,经过多年研发,我国企业已掌握这一领域核心技术,洋产品“一统天下”已成为历史。
“我们的优势概括起来就4个字:好用,耐用,”在最新一款}用有完全自上知识产权的商用条码打印机前,深圳市博思得科技发展公司董事长吕高仁表示:“无论是质量性能还是售后服务,我们的产品都可以与国际品牌同台竞技,但我们的价格只有它们的一半,使用成本甚至不到它们的1/5!”
这对于开始重视追溯体系建设的中国食品产业而言,无疑是一件好事。目前,中国不仅是食品生产、流通和进出口大国,同时电是最大的食品消费国之一。据有关统计,中国人每天消费的食品总量约200万吨以上,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和不良后果。
其实,我国关于食品安全可追溯体制的部署早已有之。“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还处于初级水平。”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昌祥多次指出,尽管目前国家加强了对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的建设,但对食品行业的监管手段和技术措施还不是很有效。
“运用先进的可追溯技术,保障每一个环节的无缝对接,是保证食品安全的有效手段,也为我们条码设备企业创造了新的市场空间。”专家表示,在国际条码打印设备市场中,美国、欧洲的品牌占据了近七成的市场份额,日本品牌占约18%,而国产品牌只占到2%左右。
关键词:食品安全 消费者教育 社会共治
2015年10月1日,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正式开始实施,新《食品安全法》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强调实行食品安全社会共治,重视并充分发挥消费者、媒体的作用。保障食品安全不仅仅是食品生产经营者、政府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责任,消费者也应充分认识到自身在防范食品安全事故、保障食品安全方面的积极作用。已有经验表明,要想减少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必须强化政府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同时,强化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丰富其食品安全知识更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一、消费者食品安全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提高消费者自我保护、参与食品安全监管的能力
食品生产流通供应链的最终环节是消费,广大消费者是食品安全风险的承受者,更是问题食品的直接受害者。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源是信息不完全、信息不对称。对于食品信息的掌握,消费者与食品生产经营者相比处于劣势,由于严重的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使得一些生产经营者产生机会主义倾向,为了追逐利润故意制假售假,从中谋取暴利。食品品质同时具有搜寻品、经验品和信任品的特征,消费者需要利用多种质量信息来判断食品品质。但是,不断进步的科学技术、日益复杂的食品生产和流通体系,人们依靠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已无法对食品是否安全作出全面、正确、科学的判断。
当前我国消费者的食品安全防范意识淡薄,食品安全消费知识缺乏,公众容易陷入一些消费的误区,一方面贪图价格便宜,不注重食品质量,缺乏防范意识;另一方面当食品安全事故发生时又容易出现过度紧张情绪,听信一些不真实、不准确的信息,出现食品恐慌现象。由于消费者粗糙的选择行为,使得一些不法经营者有机可乘,导致食品安全问题产生。安全健康科学的饮食习惯的养成与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对消费者进行食品安全教育,使他们了解并掌握有关的食品安全知识,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和消费观念,使他们成为有鉴别力的消费者,能够在食品这一信息严重不对称的不平等的市场上作出明智的选择。
新《食品安全法》,强调全社会共同治理食品安全,要充分发挥广大消费者的作用。作为食品安全风险的承受者,消费者理应成为食品安全监管过程中的真正主人。但在传统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中,由于食品安全教育的缺失,消费者既没有很强的参与意识,也不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缺乏正确的识别和判断能力去参与食品安全监管。有的消费者常常把保障食品安全的责任完全推到政府和企业头上,出现问题一味地指责政府和企业,自己只是盲目担心食品安全,监管上单纯依赖于政府,习惯于被动接受保护,在整个监管体系中往往处于边缘地位,不能真正切实地参与食品安全监管。加强消费者食品安全教育,能强化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提高其科学素养,增强识别判断能力,及时发现身边的问题食品,及时向政府职能部门报告,科学理性地积极参与食品安全监管活动。
(二)制约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行为
众所周知,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的需求同收入有关,随着人们收入的提高,基本的温饱问题解决后,影响食品安全需求的关键就是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风险的认知了,没有对食品安全的认知就不会产生对食品安全的需求。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会影响供求关系的变化,他们的行为制约着生产者的行为,消费者对安全食品的需求增强会刺激食品供应链上各生产经营主体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生产行为,能有效抑制不法企业的制假售假行为,使造假企业失去市场和生存空间[1]。消费者的自我保护行为本身就是对厂商不负责行为最有力的约束。
同时,在社会经济活动中,食品的生产经营者一方面自己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另一方面他们也是食品的消费者,他们具备着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双重身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食品生产经营者除了掌握他们自身生产经营的食品的有关专业知识外,也在作为消费者接受食品安全教育,这样通过不同角度开展的食品安全教育,使得食品生产经营者自身的法律意识和安全规范操作意识得到加强,按照食品安全相关规定进行生产的自觉性也会得到提高。
(三)提升政府食品安全监管的效率,减少执法成本
各国的经验表明,政府监管是处理食品安全问题最有力的手段,加大监管力度、提高赔偿数额、强化法律责任对于保障食品安全无疑起着重要作用,但是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食品安全监管涉及农业生产、工业加工、物流仓储、销售消费各个环节,监管的链条较长,而我国食品生产企业规模较小,据2011年统计,全国有40多万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其中超过80%是员工不足10人的小企业或家庭作坊,小型生产企业如此之多,如果要对食品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保持持续高强度的监管力度,国家监管机关需要付出高昂的成本,在当前的条件下,监管部门往往显得力不从心,而监管力度一旦放松就会给不法经营者以可乘之机,导致消费者生命健康受到劣质食品的损害,食品市场交易秩序混乱。因而,单纯依靠食品监管部门“堵截式”的管理,难以从根本上解决我国日趋突出的食品安全问题[2]。食品安全监管既要强化政府的组织,更需要普通消费者的介入,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和识别判断能力的提高,可以弥补政府监管中存在的漏洞,减少政府监管部门执法成本,提高监管效率。
二、我国消费者食品安全教育的现状
(一)消费者食品安全教育专门立法缺乏
消费者食品安全教育立法是开展消费者食品安全教育的指引,缺乏相应的规范,必然会影响到这一工作的开展。受教育权是消费者的一项法定权利,同时也是消费者实现自我保护、参与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基础。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食品安全法》关于消费者受教育权利的规定都还停留在基本原则和精神号召层面,没有具体从立法上落实这一制度,没有专门的法律为消费者获取食品安全教育提供保证,政府文件中仅是零散地直接或间接提到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有义务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教育。2006年8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了“全国食品安全宣传教育纲要(2006―2010)”、2011年5月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印发了“食品安全宣传教育纲要(2011―2015)”,虽然这些文件提到了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是构建我国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但文件效力级别较低,内容简略,仅是对一段时间内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的原则性安排,现有的法律法规规章等并未明确消费者食品安全教育的主体、客体、内容、责任等相关要素,使得工作的开展无法可依,政府、企业、社团开展消费者食品安全教育的职责和行为得不到规范,不利于提高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和食品消费鉴别能力以及培养消费者维权和参与意识。
(二)消费者食品安全教育工作机制尚未形成,缺乏系统性和持续性
缺乏法律体系的支持,使得我国的消费者食品安全教育没有形成体系,没有形成具体的工作机制。新《食品安全法》虽然明确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食品安全的监管之责,规定县级以上的地方人民政府、食品行业协会包括食品生产企业也应承担起开展食品宣传教育的责任,但具体开展食品安全消费者教育工作的工作机制、工作任务、目标、职责等没有明确。消费者协会作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社会组织,其最重要的一条职责就是提高消费者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引导文明、健康的消费方式,但现实中消协更多的工作是受理消费者投诉,解决有关的消费纠纷。目前我国还没有明确具体负责消费者食品安全教育工作的职能部门,更没有专门研究消费者食品安全教育的机构。由于没有相关法律的规范,没有相应的工作机构,消费者食品安全教育难以形成系统性,“就事论事”、“亡羊补牢”现象比较严重,常常是在食品安全问题暴露后,匆匆忙忙开展集中性的、突击性的食品安全检查、宣传,而当问题稍稍平息时,一些不良的食品消费习惯又会抬头,不法生产厂商的问题食品又重新在市场上出现。周而复始,层出不穷的问题食品不仅给国家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更是对消费者生命健康的巨大威胁。
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于2011年确定在每年六月举办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至今已举办了五届,参加的部委也从最初的9个增加到2015年的18个。但每年一到两周的集中宣传教育,无论是从宣传教育的受众还是实施形式都非常有限,主要是一些零散的媒体节目或是相关部门街头、社区开展的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在国家层面上还没有形成持续的、系统的、全国范围内的消费者食品安全教育活动。而且,食品安全教育包含的内容很丰富,食品安全宣传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食品安全教育应该是一个长期、持续、全方位并且教育内容不断与时俱进的过程,短期的临时性的宣传活动不能替代食品安全教育。
(三)消费者食品安全教育基础薄弱,教育体系不健全
我国社会公众食品安全知识缺乏,长期忽视食品安全基础教育。众所周知,饮食习惯是在孩童时期养成的,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于一个人一生的健康非常重要,因此,各国都把少年儿童作为食品安全教育的重点对象,“从娃娃抓起”,使消费者从小就形成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我国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也在中小学校园开展了一些食品安全教育活动,如开展了“食品安全进校园”活动,培养中小学生科学、健康的食品消费行为。但这些活动多采用不定期在学校举办食品安全教育讲座的形式,并没有把食品安全教育纳入学校的正规教育体系。目前,我国以正规的学校教育在中小学开展食品安全教育还没有统一模式,各地实施形式各异,食品安全教育的内容差异也很大,只是在与素质教育有关的如劳动课、社会课等课程中涉及少量食品安全的内容,没有专门的消费者食品安全教育课程开设。
当前,互联网和电视是社会公众获得食品安全知识的首要途径,广播、报纸杂志次之,最后是食品安全知识手册、宣传画册等,这些都是通过大众媒体或街头宣传等方式进行的全民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普及,针对性不强。随着微信、微博等自媒体的出现,消费者接触到的关于食品安全的信息量大大增加,但同时也出现了信息真伪难辨,各种虚假、夸大、不准确的信息让消费者无所适从。而广大农村由于农民受教育程度低,收入水平低,信息闭塞,使得农村成为造假售假的最佳隐蔽地,过期劣质食品也大部分流向了农村。而农村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不健全,普遍缺乏统一的、固定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和宣传教育机制,城市普遍使用的宣传教育手段又很难适应农村的实际情况,针对农村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教育尤为匮乏。
三、完善我国消费者食品安全教育的措施
(一)完善消费者食品安全教育的立法
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治,法治和教育缺一不可,我国的消费者食品安全教育缺乏完备的法律的支撑,体系尚未形成。《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已颁布实施20余年,《食品安全法》也已实施6年多,作为消费者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受教育权不应该还只是停留在法律的原则性规定上,更应该尽早出台细化可操作的具体的法律规范,明确开展消费者食品安全教育的目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对政府、企业、社会团体以及个人各相关主体在消费者食品安全教育中的权利、义务、责任作出相应的规范,使消费者食品安全教育工作的开展有理有据,各主体分工明确,责任清晰,在法律法规体系中为消费者获取食品安全教育提供法律保障。
(二)将消费者食品安全教育纳入正规的学校教育,实现正规教育与普及教育相结合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食品消费活动贯穿于整个社会及每个社会成员的一生,消费者食品安全教育实际上是一种国民教育,是对全体国民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有关食品安全消费的知识和技能,培养科学的食品消费观念,提高消费者自身素质的一种社会活动[3]。食品安全教育是全民教育,应将大众普及教育和特殊人群的教育结合起来,增强消费者食品安全教育的针对性。如针对社会大众,教育的重点是食品的安全选择、健康的饮食习惯、营养膳食知识等;多是通过网络、电视、报刊杂志等媒体或街头宣传等方式开展教育。而少年儿童是食源性疾病易感染人群,同时也是观念、行为形成的关键人群,是食品安全教育的重点对象[4],针对他们的教育重点应该是培养食品安全意识,增长食品安全知识,从小培养科学健康的饮食习惯和消费观念。因此应该积极协调教育行政部门将消费者食品安全教育纳入基础教育体系,成为学校教育基本课程的一部分。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该与教育行政部门相互配合制定全国中小学食品安全教育计划,根据少年儿童的行为特点,共同组织编写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食品安全知识相关教学材料,使食品安全教育成为学校正规教育的一部分,使食品安全教育常态化、体系化。
(三)加强在农村开展消费者食品安全教育
农村作为食品原材料的产地,在食品生产供应链中占据源头地位,同时也是食品安全高风险地区。广大农民既是食品原材料的生产经营者,同时也是食品的消费者,针对他们的食品安全教育工作是我国食品安全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但由于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和收入水平较城市普遍偏低,在农村开展食品安全教育面临着更大的困难。因此,农村的食品安全教育工作需要政府更大的财政投入、更强的工作力度,特别是要注意到农村中收入较低、文化程度较低的农民消费者的需要,教育培训的方式也要相应进行调整完善,如将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工作融入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中,充分动员农村基层组织,在乡镇、村庄广泛建立食品安全宣传栏,采用张贴宣传画、举办知识讲座、排演食品安全小剧目等为群众所喜闻乐见、浅显易懂的方式普及食品安全知识,使广大农民具备一定的防范意识和食品鉴别能力。
(四)加强对媒体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教育
一些调查研究表明,我国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关注程度超过发达国家,部分消费者的支付意愿甚至高于发达国家[5],但同时消费者又普遍缺乏食品安全消费的基础知识,在食品消费方面缺乏科学引导,在评价食品安全风险时,往往是主观的,因从众效应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很大。媒体对社会认知有着重要影响,媒体的观点对社会公众具有十分明显的导向作用。互联网、电视、报刊、广播等各类媒体是针对社会公众开展食品安全普及教育的主要平台。现实中部分媒体出于经济利益考量,为了吸引眼球,满足公众喜欢曝光等心理,会突出报道一些负面信息,甚至违背职业道德,编造一些虚假信息;同时由于其自身往往也不具备科学正确的食品安全知识,在新闻报道中又不认真求证,缺乏严谨的科学态度,造成传播的食品安全信息不真实不准确甚至出现错误。当前,自媒体的兴起和蓬勃发展使得社会公众接受到的食品安全信息更加良莠不齐,真假难辨。由于食品安全信息报道人命关天并且专业性特别强,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加强与媒体的沟通交流,专门针对媒体从业人员组织一些食品安全专题研讨会或座谈会,加强对媒体工作者的食品安全教育,提高媒体科学认知食品安全风险,科学报道食品安全问题的能力,促使其客观、公正、科学地传播正确的食品安全知识,纠正错误理念和观点。
新的《食品安全法》强调食品安全社会共治,要形成良性互动、有序参与、有力监督的社会共治格局,既需要政府监管、市场优胜劣汰等多种手段综合治理,更需要不断提高社会公众的安全意识和识别判断能力以及媒体的素养,只有当每个消费者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得到提升,全社会食品安全治理的巨大潜能得到激发,社会公众才有能力积极参与食品安全的社会监督,与政府、企业一道形成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强大合力。
参考文献:
[1]郭雨,叶良均.我国食品安全教育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宿州学院学报,2014(1)
[2]何坪华,何信生,周德翼.从消费者角度检视我国食品安全信息的缺失[J]. 河南农业科学,2005(12)
[3]彭海兰,刘伟.食品安全教育的中外比较[J].世界农业,2006(11)
[4]李世敏.美国食品安全教育体系及其特点[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6(11)
[5]钟甫宁,易小兰.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关注程度与购买行为的差异分析――以南京市蔬菜市场为例[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1、教育孩子时时、处处提高警惕,树立食品安全防卫意识。
2、帮助孩子学习和掌握一定的日常的食品安全知识。
3、教育孩子学会辨别常见的隐患食品的知识和技能。
4、不准孩子食用不安全的食品。
5、上学、放学,不让孩子购买小商店、地摊等的不安全食品。
6、不准孩子在居住区周围的非法营销点购买没有防伪标志的任何有隐患食品。
7、教育孩子不购买没有安全防伪标志的饮料、早餐、豆奶食品等。
8、教育孩子不使用别人给的不安全食品饮料豆奶制品等。
9、严格监管好孩子的零用钱,不乱吃乱喝。
10、认真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食品安全教育工作。
本责任书从签字之日起正式生效。
甲方(学生签字):乙方(学校公章)
一、明确责任,安排部署学校食品安全专项检查工作
为切实做好我县2021年春季学校食品安全专项检查工作,高度重视,庚即召开会议,就春季学校学生食堂专项检查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会议要求,通过专项检查,全面掌握全县各类学校学生食堂食品安全现状,校内食品经营店及校园周边食品经营者的基本情况,切实督促整改学校食堂、校内食品经营店及校园周边食品经营者存在的食品安全隐患,从而有效预防和减少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精心组织、突出重点,扎实开展全县学校食品安全专项检查工作
春季学校食品安全专项检查工作组切实按照甘市监发文件要求,就2021年春季学校食品安全从以下内容进行了全面检查:一是检查学校肺炎疫情防控相关要求落实情况。二是检查学校食品安全校长(园长)负责制,学校食品安全制度落实情况。三是检查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人员的配备、培训、考核情况和餐饮服务从业人员健康管理情况。四是检查学校秋季学期结束是否将学校食堂内食品、食品原料等进行清空,是否在春季学期开学前重新采购食品、食品原料;检查食品原辅料采购贮存管理、食品加工制作、餐饮具清洗消毒、食品添加剂管理、食品留样等重要环节管控情况。学校食堂是否制售高风险食品,是否采购含铝食品添加剂和不符合疫情防控要求的进口冷链食品。五是检查购进的食品是否符合食品安全要求及学校不得向有食品安全不良信用记录的供应商采购食品。六是检查采购大宗食品(米、面、油、蛋、奶、肉等)及原料等落实进货查验制度情况,是否具备产品合格证以及同批次检验(测)报告,猪肉是否有检疫检验合格证明和非洲猪瘟检测证明,大米是否有查验镉、黄曲霉毒素等指标检测报告等。七是检查是否建立规范了所有进货查验记录。八是检查有害生物滋生情况,厨房、库房、就餐场所是否存在有害生物或其活动迹象,加工制作和就餐场所清洁卫生是否符合规范要求。九是检查学校及周边食品经营店资质、是否存在经营过期、霉变、“山寨”和三无产品等违法违规行为。
四、春季专项检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检查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有部分学校食品安全校长(园长)负责制落实不到位,学校食品安全制度落实情况较差。
2.个别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考核情况和餐饮服务从业人员健康管理情况落实不到位。
3.有个别学校秋季学期结束是没有将学校食堂内食品原料进行清空。
4.部分学校食品加工制作不规范、餐饮具清洗消毒不彻底、食品添加剂管理未按要求使用、存在食品留样及处理不按要求记录等情况。
5.大部分学校采购的大宗食品(米、面、油、蛋、奶、肉等)落实进货查验制度情况较差。
6.大部分学校采购的大米、面粉有检验报告,但不是购进的同批次的检验(测)报告,且有的检验(测)报告是厂家出的人工手写的,大米没有查验镉、黄曲霉毒素等指标检测报告等。
7.部分学校购买的猪肉是农户自宰的,没有检疫检验合格证明和非洲猪瘟检测证明。
8.部分学校所有进货查验记录不够健全。
9.个别学校厨房、库房、就餐场所环境卫生较差。
10.校园周边部分食品经营户食品安全意识淡薄,经营环境卫生较差,“三防”设施不完善,食品操作不规范。
检查组到每个学校,所在乡镇分管食品安全的领导一起参加了检查,就检查中发现的食品安全隐患,工作组召开会议,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在会议上向学校负责人反馈了检查结果,要求立即整改,消除存在的食品安全隐患。与此同时,工作组对每个乡镇分管食品安全的领导、学校校长、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人员、从业人员作了相关食品安全知识的培训。对校园周边食品经营负责人进行了相关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并要求对存在他食品安全隐患及时整改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