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校园食品安全现状范文

校园食品安全现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校园食品安全现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校园食品安全现状

第1篇:校园食品安全现状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食品安全教育;必要性;路径分析

当今市场经济给我们带来了极其丰富的物质产品,提供了多样化的服务,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食品的要求已不单是吃得饱,更多的是吃得好,吃得健康。而如今“瘦肉精”、“三聚氰胺”等各类食品质量安全事件,引起了上到国家政府,下至普通百姓的高度关注。当代大学生大部分都是住校,离开了父母独自学习和生活,使他们感受到了期盼已久的自由,饮食起居也不再受家长的安排和管束。面对这一转变,他们此时更容易忽视食品安全隐患,消费的随意与自身食品安全常识的缺乏可能会危害到自身健康。

一、大学生食品安全意识现状调查

1、调查形式和对象

2011年10月,以食品安全问卷形式调查了淮阴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大二526名同学。此次调查在征得被调查对象同意的情况下,以不记名的方式进行。发放问卷526份,收回512份,有效问卷492份,有效问卷率为93.5%,有效问卷中女生占71%。

2、调查内容

调查问卷为自制问卷,问卷题目为《关于大学生食品安全意识问卷调查》,内容涉及食品安全关注度、学生饮食安全现状、自我评价及改进三方面。

3、调查结果分析

从调查问卷的结果统计可以看出:其一,大学生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有待进一步提高。饮食选择方面,38%的学生偶尔或从不考虑食品安全因素,只有28%的学生经常主动关注社会当下食品安全热点话题。其二,大学生目前的饮食安全现状不容乐观。20%的学生经常去校外就餐,其中8%的学生经常、62%的学生偶尔选择路边摊等卫生条件没保障的地点就餐,而且有74%的学生一年内发生过因饮食不当导致的胃痛、腹泻等肠道不适症。其三,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愿意接受食品安全教育。78%的学生认为自己的食品安全意识一般或较为薄弱,67%的学生希望学习更多的食品安全知识。

二、开展大学生食品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我国食品安全教育界定为:为了防止、控制和消除食品污染以及食品中有害因素对人体的危害,预防和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在食品的生产、流通、消费以及监管环节中,有目地引导食品安全的参与者接受食品安全知识和食品安全法律,并按照法律规范行为的活动。大学生作为其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经历了从父母衣食住行全权包办到一切需要自理的转变,消费的自由和自身食品安全辨别能力薄弱可能会导致他们忽视食品安全的问题。另外,学校是人口密集的场所,一旦发生食品安全问题,其后果不堪设想。为保障大学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必须尽快开展大学生食品安全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食品安全意识,此举意义深远。

三、开展大学生食品安全教育的路径

保障食品安全需要多方的努力,包括政府、学校、食堂等相关部门和人员认真履行其相应职责,共同努力保障学生饮食安全。本文主要探讨高校如何扮演教育者的角色,加强对大学生的食品安全教育。

1、利用宣传栏、网络平台等渠道加大宣传力度

2011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在6月13日正式启动。高校可以全国食品安全周为契机、以社会食品质量安全热点问题为主题、利用宣传栏、网络平台等普及食品安全知识,教育学生生活中应当如何选购食品、如何科学安排饮食,发生了损害消费者利益事件是应如何投诉维权等,从而增强食品安全意识、树立健康科学的消费观念、提高风险防范能力[1]。

2、印发食品安全教育读本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高等教育更强调“自我教育”,体现学生在教育过程的主体作用,重视引导学生自觉地参与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教育活动中来。高校可以借鉴上海市开展食品安全教育的成功经验[2],根据大学生的特点编写用于学生食品安全教育的《食品安全教育读本(高校版)》,将它作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加强食品安全的意识。

3、将食品安全教育融入课程教学

课堂教学是学生接受教育最基本、最主要的渠道,本校在食品安全教育融入课堂教学方面进行了探讨和实践。将食品安全专题纳入到必修课《形势与政策》教学计划中,让学生了解目前我国食品安全形势、掌握食品安全相关常识、了解我国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出路有哪些;开设公共选修课《饮食文化与健康》和《化学与食品安全》,通过自主选课让对食品安全和饮食营养感兴趣的学生能接受系统学习,帮助他们树立科学饮食观,以科学的理论和实践指导食物消费。

4、利用第二课堂开展食品安全科普教育

开展食品安全教育要注重形式的灵活性和多样化,要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如举行学术讲座,通过专家深入浅出的讲解,增加学生的食品安全常识,影响学生的生活饮食习惯;开展知识竞赛,通过竞赛营造一个“人人关心食品安全,从自我做起”的校园氛围,也可使学生在竞赛中增长见识;指导学生主动参与食品安全教育的宣传工作,进社区、进农村等,让学生充当教育的主体,为社会做出当代大学生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杨爱萍.从食品安全事件看全民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0,22(12):51-52.

第2篇:校园食品安全现状范文

【关键词】云平台,食品安全,第三方监管

引言:食品安全问题是关系人民健康与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越来越引起全社会关注,而校园食品安全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由于在校学生的辩识能力相对较弱,自我保护意识相对较差,加上很多学校后勤社会化后,校内的食堂、小卖部等属于承包经营,经营者盲目追求利益,对食品安全不够重视,使校园食品安全越来越成为各高校头疼的难题,如何破局?以教育信息化改革为方向,依托世界大学城云平台环境构建高校食品安全第三方监管新模式,可以有效杜绝有问题的食品及食品加工原材料进入高校,为高校建立起食品安全绿色“防护栏”。

一、高校食品安全的特点及现状

(一)高校食品安全的特点

1、经营的相对垄断性。高校学生在校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这就决定了他们经常就餐的首选地是学校的食堂,因为一来是学校食堂的饭菜具有较高的性价比,二来是学校食堂的位置在学生学习生活的小圈子里,方便。这些是其他任何就餐场所都无法和食堂抗衡的,就形成了食堂的经营相对垄断地位。

2、消费群体的特殊性。广大师生是高校食品的主要食用者。这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人群高度集中,在食堂就餐人数多而且固定,就餐时间也相对集中,他们的饮食安全很容易受到威胁。

3、消费场所的集中性。在高校广大师生员工消费食品的场所一般是学校食堂、超市、小卖部以及学校内部或者周边的餐馆,最主要的还是食堂为主,这些场所都相对集中。

(二)高校食品安全的现状

近些年,社会食品安全问题频发,诸如三聚氰胺牛奶、甲醛奶糖、地沟油、瘦肉精、苏丹红鸭蛋、染色花椒、假牛肉,避孕药养黄鳝等事件的频频曝光,在这种不利社会大背景下,高校食品卫生安全就显得尤为突出,确保高校食品安全卫生,对社会稳定有着重大影响,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长期致力推动高校食品安全监督工作,试图通过多种模式从根本上解决高校食品安全存在的各种隐患,确保高校食品安全在良性的状态下发展。但是,由于国内食品安全的整体形势不容乐观,加之高校的后勤社会化的改革使得很多高校已经完全将食堂等推向了社会,由市场来提供高校食品方面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高校食堂、校内及周边一些食品提供单位可能为了追求利益可能会将一些质量低下的食品提供给高校师生员工;或者引进一些存在安全隐患的食品加工原材料,在生产加工环节引发食品安全问题;或者一些原本没问题的食品加工原材料在包装、储存和运输到销售的阶段出现问题从而导致最后加工出来的食品存在问题;或者由于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忽视卫生因素,诸如食品操作间卫生环境差,物品摆放不整齐,厨具清洗率低,餐具清洗不彻底,消毒设备陈旧,不按程序进行消毒,为降低成本出售隔夜食品等,引发食品安全问题。

二、世界大学城云平台简介

世界大学城是湖南省教育厅近年来在教育领域大力推行的一个空间云平台(cloud platforms)。该平台体现了“以资源共建共享为核心,以教育实际应用为带动”,是基于“云计算”服务、覆盖各类学校、以个人空间为基础的实名制、开放的网络学习互动交流平台。该平台不仅能使用强大的云计算能力按照需求为教学主体提供一站式的可自定义的学习空间与应用工具,还可以通过大量的交互和共享体系将数字化的学习平台信息与资源互相联通,使之更好地达到共享和管理,解决了信息资源中的信息孤岛问题,填平了数字鸿沟。

目前,全国有20 多个省、直辖市利用世界大学城云计算技术建立了 386 个机构“云平台”,其中,湖南省已建有机构“云平台”266 个。

“云空间”(Cloud hosting)即个人空间又叫个人主页,是借助 Web2.0 和云计算技术,依托“云平台”,根据个人有效身份信息派发个人电子身份证号, 并按照电子身份证号配发基于实名的个人学习空间。“云空间”具备强大的资源储备功能,基于云计算技术的个人空间实质上是一个强大的、海量储存的信息储备库,它已突破了传统纸质媒介乃至单个信息终端对信息储备的有限性,为个人信息(资源)的储存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现实性和便捷性。

“云平台”可以实时抓取“云空间”上的信息,将各个“云空间”中相关的信息在“云平台”上汇聚,也可以通过“云平台”将信息及时到各个“云空间”中,方便信息的及时沟通交流,为教学和管理提供极大的便利。

三、食品安全第三方监管简介

我们将食品安全监管中除政府行政部门与食品生产主体以外的社会中间层和公民统称为第三方,其中社会中间层包括中介组织、社会团体、非营利组织等。所谓第三方参与食品安全监管是指除政府与和食品生产主体以外的所有社会主体通过一定的程序参与到食品安全监管的行政管理活动中,并且按照规章制度行使自身食品安全监管权的过程,在此基础上,由法律、法规认可,进而形成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构成政府――社会中间层――公民三位一体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

食品安全第三方监管作为当今世界食品安全管理的一种新兴模式,它是独立的第三方机构为保障食品安全,在食品的生产、加工、储存、运输和流通等有关环节提供或实施的一种安全监管服务,它是一种以真实而且有效地保障食品安全为目的、维护消费者健康为宗旨的一种高端商业管理服务活动。

食品安全第三方监管是通过源头控制和过程管理,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系统化和个性化的食品安全综合管理服务包,内容涵盖评审、检测、培训、技术支持、风险预警及危机处理等各方面,是一种全方位和立体化的管理服务。

四、云平台环境下高校食品安全第三方监管模式的构建

食品是快速消费品,消费者仅从外观、口感、气味等感官指标很难判定食品中是否添加或原料本身是否含有毒有害的物质。因此,很难从感官指标了解食用后的安全性。有些食品就算是食用后几个月、几年觉得不舒服,也不会想到跟当时的食品有什么关联性,即使想到了也找不到证据。这种信息不对称使得食品安全监管的难度非常大,如何做好校园食品安全的监管,以实现管理者及时了解校园食品安全状况、经营者有利可图、食品安全卫生和师生健康多方共赢,我院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本着打造湖南省高等院校食堂食品安全第三方监管示范基地的目标,决定引进深圳民声科技有限公司,作为第三方负责为我院食堂提供了全面的食品安全监管服务,探索云平台环境下高校食品安全第三方监管模式的构建。

(一)构建高校食品安全第三方监管的逻辑起点。

1、高校食品安全问题是当下学校卫生工作的重点难点。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通过调研其他院校管理模式,我们总结在食堂食品安全管理中存在了以下问题:一是监管难度大。包括校方不可能派专人对食堂经营者从进货到卖出进行全过程监管、校方如何对后勤监管人员工作执行情况进行监管;二是校方“请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通过购买服务,引入第三方监管后,如何监管第三方执行监管情况;三是校方如何实时接收和及时处理监管信息,也就是信息的有效传递。

2、食品安全监管亟需创新管理思路。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历来高度重视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但政府监管资源与实际需求不相适应,执法监督往往只能是运动式的抽查和事后的处罚,并不能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3、世界大学城云平台强大的空间辐射能力具备强大的应有推广能力。世界大学城云平台是2010年湖南省教育厅引进基于云计算的网络服务系统、以互助互学为核心理念而搭建的国内目前最大的教育信息化应用平台,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应用空间。以世界大学城为平台,有效促进政、校、企三方联动,协同创新管理食品安全,具有极强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二)启动食品安全第三方监管服务,各司其职。

深圳民声科技有限公司充分发挥自身的服务特色,本着打造湖南省高等院校食堂食品安全第三方监管示范基地的目标,为我院食堂提供了全面的食品安全第三方监管服务。服务内容主要包括有毒有害物质现场速测及分析、人员培训与交流、食品安全风险预警、食品安全风险隐患评估及解决方案、远程视频监控、技术支持、为食品安全监管专业学生提供实践教学等。校方主要的权力和义务是:监督民声科技的服务,对民声服务提出管理要求;发生食品安全公共危机时,校方可要求民声科技给予技术支持并及时处理危机,不论公共危机是否为企业方所致;督促食堂按照民声建议改进。

企业方主要的权力和义务是:民声科技遵照国家标准,提供专业服务,并按照合同约定对服务范围内的食品安全隐患承担发现和提出改进措施的责任;积极协助学校处理和排除隐患,因民声原因未能及时发现隐患的,民声承担责任。

食品安全第三方监管的引入进一步理顺了学校和承包经营者的关系,有效促进了食堂的规范管理,规避了食品安全问题风险,确保了教学的正常运行。一是我校实施第三方监管以来,实现了校园食品安全零事故。曾检测出韭菜残留农残超标、干辣椒二氧化硫超标、腊鱼含有剧毒农药等现象,得到了及时妥善的处置,防止了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二是食堂运行更加科学规范。形成了原材料检测和报告制度,初步实现了检查报告基于大学城云平台空间实时通报。就餐环境进一步改善,人员操作更加科学合理,食堂的认可度和美誉度也得到了提高。三是通过深圳民声科技有限公司专业的培训,食堂和校内监管人员的安全意识增强了,餐饮管理及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也提高了。

(三)依托世界大学城云平台构建食品安全第三方监管协同创新平台。

在省教育厅的指导下,以教育信息化改革为方向,依托世界大学城云平台,以解决学校食品安全问题为目的,以政校企合作为基础,以云空间建设为抓手,构建食品安全第三方监管协同创新平台。管理方(湖南省教育厅体卫艺处)可以通过平台及时掌握学校食堂食品安全情况,能方便快捷地向学校提出安全预警信息并发出有关决策和指导指令。学校需要食堂食品安全保障,学校师生和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平台实时查看食堂监控的情况及每天食品的检测报告,学校通过协同创新平台既解决了学校食品安全的问题,提高了管理效率。服务方(深圳民声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协同创新平台,建立校园食品安全信息云平台食堂原料安全信息、饮用水安全信息、食堂从业人员健康信息、食堂制度建设信息和食堂食品添加剂专项管理信息等。

结束语:做好我校食堂食品安全第三方监管协同平台的建设工作,在解决学校食堂食品安全问题的同时,实质是在食品安全第三方监管与信息化技术相结合的先行先试,将为湖南省乃至全国高校食堂食品安全第三方监管提供借鉴,为政校企协同创新探索一种新的模式,也为世界大学城云平台在学校后勤服务方面的应用做出示范和引领。

参考文献:

[1]陶N.食品安全法律保障与监管研究――由高校食品安全引发的思考[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5.7.(第13期 总第335期)

[2]阎明.浅论高校食品安全问题现状及对策 [J].《中国校外教育》,2011.6.

[3]彭铁光,姜崇斌.高校食品安全第三方监管体系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7.(第18卷第14期)

第3篇:校园食品安全现状范文

关键词:食品安全 高校 学校管理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1(c)-0214-02

高校食堂是学校教学、科研和生活的组成部分,担负着为师生提供饮食保障的重要任务。在高校后勤改革中,暴露出较多的问题,尤其是食品安全管理方面,管理者和经营者缺乏经验,经营者重经济效益,高校食堂已成为食品安全事故的高发地,近几年,各地高校校园食品安全事件更是频频发生。高校食堂就餐人人数较多,食品供应量大,使得高校食品安全问题受到社会关注,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高校食品安全管理,已成为迫切需解决的问题。

1 高校校园食品安全现状

食物中毒是高校园食品安全中最突出的问题,据报道2001年北京某高校发生食用银耳汤中毒事件中毒168人,吉林省某地区所属12所学校发生饮用豆奶食物中毒中毒人数2698人;2005年第三季度在学校食堂发生食物中毒占全国重大食物中毒总数的14%,第四季度则上升22%。2013年,西北某大学43名学生,在食用食堂的“土耳其烤肉”出现食物中毒,2003年,西安某大学167名大学生食物中毒事件,2010年河南某大学60名学生食物中毒,2004年,长春某高校139名学生亚硝酸盐引起食物中毒。在各地高校报道的食物中毒事件中,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报告起数和中毒人数最多的食物性中毒。细菌性食物中毒主要是由于食用了受细菌污染、腐败霉变的食品而引起与食品加工、食品储存、销售环节卫生条件差公众的食品卫生意识淡薄等密切相关。另外,因化学性食物中毒、豆角未炒熟所导致的食物中毒也是高校食堂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

除食物中毒之外,部分高校也存在着向学校提供腐败变质食品的问题,如云南某高校食堂采购病死猪肉事件,经媒体报道后造成恶劣影响。

近几年,尽管高校食品安全问题已受到重视,但各级政府和社会学校食品安全(包括学校食堂食品卫生、学生集中就餐情况、饮水安全等)多次的检查中发现,学校食堂卫生和学生集中用餐等情况依然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

2 高校校园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2.1 高校扩招,食品安全管理压力增大

高校扩招,是指中国自1999年开始的,基于解决经济和就业问题的扩大普通高校本专科院校招生人数的教育改革政策。在1999年之前,高校扩招年均增长都只在8.5%左右。1999年,当年招生人数增加51.32万人,增长速度达到史无前例的47.4%,之后每年我国高校都保持两位数的扩招比率。放缓扩招比例至5%。从1998年到2005年,高校在校生数量增加了4.2倍,经过持续长达13年的本科扩招,现在,普通高校本专科在校生规模接近3000万人左右,相对20世纪90年代末,几乎增加了十倍。

全日制高校在校生明显增加,硕士、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规模、高等,职业教育等的在校生也大幅度提高,大多数高校学生食堂来不及扩建、难以容纳大批增加学生的就餐任务,与学生集中用餐人数不相适应,致使饭菜质量、饮食卫生难以保证部分大学生外出找小食摊就餐的现象已很普遍。许多学校基础设施条件差,布局不合理,由于食堂小,许多食堂操作间没有功能分区或分区不明显,地基础设施差,面脏、潮湿但目前各高校财政十分困难,投入非常有限,解决这个问题难度大,高校食品安全管理压力明显增大。

2.2 高校餐饮服务经营模式改变

高等学校后勤服务模式落后、后勤负担沉重的状况,一直是制约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瓶颈因素。1999年,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开始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有力地促进了高校办学活力的提高。高校后勤实体逐步与市场相融合,对管理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多数学校后勤服务社会化的改革措施实施以后,学校基本上不再直接经营餐饮服务,而是把学生餐饮服务向社会承包,且经营者多数外地人员,员工素质低、队伍不稳定,虽然每年卫生监督所和教育主管部门都在组织对学校食堂从业人员的食品卫生知识培训,但一般都只针对承包人本身,承包人不对聘请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加之所聘人员基本来自农村,卫生意识、卫生习惯都很差,导致食物制作操作不规范。

部分学校对承包经营者缺乏必要的管理。目前高校餐饮服务经营者成分越复杂,变化较大,加之近年来,因物价上涨,许多承包经营者片面考虑经济效益,忽略了食品安全问题,因品种少、花色少、价格贵,也导致学生校外就餐情况严重。另一方面,随着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特别是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进行,使得高校饮食服务人员流动性加强,技术人员不再稳定,新上岗的技术人员技术水平缺乏有效考核和监管,品安全质量越难以保障。

2.3 对高校食品安全重要性认识不足

在在部分高校中,相对于教学科研而言,学校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性普遍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认为“多年来就是这么过的,也没有出什么大问题”。有的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职责不明确,有些学校虽然有专人负责,但管理工作运行不力,制度执行不力,流于形式。表现为未成立以校领导为第一责任人的食品安全领导小组,没有配备专门食品卫生管理人员,没有建立完善的食堂工作制度或者是根本没有落实已经制定的工作制度。加之长期以来,后勤部门在吃“财政饭”的动作方式下,我们的部分后勤职工,无论思想观念、市场意识、工作视野、还是工作方法都是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伴随着高校餐饮业的快速发展,饮食安全的潜在风险正日益加大。比如,有的学校食堂没有严格执行大宗食品(粮、油、肉)定点采购和索票索证制度,食物留样未作记录和留样样品过少、食品储存间凌乱堆放杂物,餐具消毒保洁工作未跟上。多数学校食堂缺乏餐具消毒设备设施,也只为应付检查(笔者在检查中曾问过食堂从业人员如何使用,多数不能回答);食堂虽然有“三防”(防蝇、防尘、防鼠)设施,但是餐具保洁工作较差;承包经营者素质较差,管理和操作不规范等,这些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与缺乏必要的管理员制度,或有制度执行力度不够有很大关系。

此外,大部分学校学校外小卖部、餐馆较多,大多都是无证经营。所卖食品以 “三无”小食品较多,无购进记录台帐,食品安全风险高,一旦发生食物中毒事故,无法追踪溯源。但相关部门和学校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管理难度大。

3 高校校园食品安全问题的对策

3.1 思想上高度重视

食品安全工作事关师生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各职能部门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到高校食品安全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我校健全了食品安全管理的组织体系。高校应建立了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学校食堂食品安全责任制,构建从学校到食堂完整的食品安全组织机构框架图,从组织上充分强调了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性,落实了学校是食堂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校内餐饮服务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各食堂都有专职食品安全管理员。建立公布了新的食堂工作人员岗位职责,推动了岗位责任制落实。岗位职责应明确了食品生产各环节、岗位从业人员的卫生安全责任,并且制成制度牌悬挂上墙。

3.2 管理更加规范,强化制度落实

食堂物资实行统一购进,采购工作中充分发挥规模采购效益,尽可能与蔬菜基地、食品公司签订供货协议,努力降低食品原材料价格,提高了原料食材的质量,同时加强市场调查和检查监督机制,从源头上保证食品原料“物美价廉”。所有购进的食品原料均经过验收,查验票证,并建立了食品、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的购进记录制度,每天登记台帐,如实记录产品名称、规格、数量、保质期等内容。在验收环节,实行三级验收制度,进入食堂的原料经过保管、班组长和经理的层层验收把关,从源头上确保食品安全。

在食品安全工作中,加工制作上严格按照食品加工和储存要求,操作流程合理,生熟分开,成品、半成品分开,菜品烧熟煮透;餐具的清洗消毒上,采取蒸汽消毒,洗消规程为一洗、二刷、三冲、四消毒和五保洁,并根据中心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对洗消过程实施重点监控,洗消过程每餐进行记录、检查;食堂基础卫生上,划分卫生责任区域,落实到人,做到每天每餐清洁,每周一次搬家式大扫除;做好防蝇、鼠、蟑和其他有害昆虫工作,消灭其孳生条件。

加强食堂工作人员管理。食堂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和相应的业务能力,坚持持健康证上岗制度。从业人员实行“五病”调离,每年召集所有员工统一进行体检,从业人员均取得健康合格证明。建立健全食堂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职责,落实工作责任制。卫生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制上墙公布,严格按规范操作。

通过经理现场接待、留言本、师生意见调查、学生座谈会和校长接待日等多渠道加强与就餐师生的沟通,食堂经常听取教师、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提高伙食质量和服务质量。主动与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联系,接受监督部门监督,建立食品安全自查检测制度,经常对食堂卫生、食品安全进行检查。

同时,建立和落实《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和信息上报工作,组织安全管理人员对应急预案进行再次学习,同时饮食中心召开的各类安全会议、检查和培训,都以通讯的形式在网站上予以。

3.3 应加大餐馆服务的基础设施投入

应制订规划,加大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尤其要利用好寒暑假这段时间进行食堂的重点改造;使学校食堂逐步做到有与其规模相配套的食堂基础设施和面积;卫生监督部门应加强对新建、扩建和改建食堂的指导。对房屋陈旧及工艺流程、布局不合理的食堂进行改造,对老化设施、设备进行更新换代,增加餐用具清洗、消毒、保洁设施和设备,使食堂卫生设施与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食堂建筑、设备与环境均符合食品安全要求。

加强食堂“三防”设施配套,配备数量、动力足够的风幕机、纱门、纱窗或者塑料门帘,设置诱灭蝇灯,各场所设置了丢置废弃物的密闭容器;在卫生用品方面,配有足够的工作衣、帽、围裙,打扫、洗涤、消毒、杀虫、灭鼠等卫生用品作。

3.4 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为食品安全营造良好的氛围

定期举办系列宣传、培训和教育活动,充分动员和督促食堂管理人员、员工和学生的积极参与,为食品安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通过校园广播、校报、网站、内部刊物、宣传栏、黑板报等渠道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并对食堂从业人员进行了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强调食品安全重要性,并且组织从业人员进行培训。

第4篇:校园食品安全现状范文

自2016年启动创建省级食品安全先进区以来,我区严格落实创建标准,坚持高标创建、高位推进,以创建省级食品安全先进区为抓手,以打造绿色健康食安博山为目标,创新竞进,凝心聚力,扎实苦干,于2018年3月正式荣膺“山东省食品安全先进区”称号。

但在如此高标准、严要求之下,我区食品安全现状是否高枕无忧,无一漏洞了呢。其实我区食品安全在生产、流通、餐饮各环节仍存在多种突出问题,亟待解决,作为监管部门,在取得食品安全先进区称号后的持续作为,要将食品安全问题彻底抓久、抓牢、抓实,都绝非一朝一夕之事,而是需要我们每一位监管人的勿忘初心、久久为功。

一、生产加工环节存在主要问题及对策

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主要问题涉及使用劣质原料,如用病死、毒死畜禽加工食品;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如超限量使用增白剂“过氧化苯甲酰”、防腐剂“苯甲酸”及甜味剂等;非法使用非食品加工用化学添加物,如二氧化硫、甲醇、吊白块、三聚氰胺等;人为造假,牟取暴利。

监管部门应加大力度控制食品生产加工环节,严格控制从原料选购到成品的各个环节。监督督促企业建立完善、规范的食品安全控制体系。在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中设立内部食品安全监督制度,严禁使用受污染原料、变质原料、掺假原料;严禁生产假冒伪劣产品;严禁使用过量食品添加剂、禁用食品添加剂以及非食品用化学物质;同时由监管部门人员实行一对一监督,高频次检查,提高安检技术,并严格执行,以监督和防范企业内部少数人的违法行为。

二、流通环节存在主要问题及对策

目前我区流通环节存在问题主要涉及学校周边及农村市场。学校周边小卖部、小超市长期销售来源不明、过期变质、标签标识不规范以及“辣条”“五毛食品”等问题食品,并存在销售环境、条件差,不履行进货查验义务等问题。而农村市场主要存在食品假货(假羊肉、假狗肉、假驴肉等涉及食品欺诈的行为);“三无”(无生产厂家、无生产日期、无生产许可)产品;劣质(以次充好)食品及超期改期(超过保质期、涂改生产日期)等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监管部门应当,一、以专项整治为抓手破难点、督弱点。严格执行整治标准,对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食品经营者,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规定从严从重处罚,对不合格食品要向上追溯,通报上游经营者和生产者所在地监管部门。对未依法备案的校园周边食品摊点,农村市场摊点,要通报当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或城管部门依法取缔。二、以宣传教育为辅助深层次、广覆盖。向学校通报检查发现的问题食品、违法食品经营者信息,联合教育部门加强学生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学生及家长安全消费能力。组织开展“食品快检进市场(大集)”等活动,提升农村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畅通投诉举报渠道,鼓励广大农村居民举报违法违规行为。增强此二处消费者食品安全知识,提高食品安全意识,推进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

三、餐饮环节存在主要问题及对策

餐饮环节存在问题主要涉及节日期间食品安全问题,包括各餐饮单位因节日期间就餐人数剧增而导致的原材料质量、卫生问题 ,餐具消毒问题等;以及小餐饮经营单位长期存在的环境卫生问题。

针对节日期间食品安全问题应继续开展“食安护佳节”行动,在开展日常监督检查基础上,结合节日特点,对重点区域、重点单位、重点品种加密监督检查频次、增多监督抽检批次。检点单位许可资质、索证索票、环境卫生、原料贮存、加工操作关键环节、餐饮具清洗消毒、从业人员健康状况以及食品添加剂管理使用等相关情况。 并加强应急值守,妥善应对处置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对小餐饮经营单位应开展经营者定期培训,增强食品安全专业知识。上门对经营场所布局、卫生环境、硬件设施等问题进行现场指导,找出问题立即整改、帮助整改。

第5篇:校园食品安全现状范文

1、严格把好食品经营主体准入关。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法》、《行政许可法》、《食品流通许可证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建立审查制度,强化审批责任,做到许可工作程序合法、公开透明,坚持先持健康证,后办理品安全知识培训合格证和食品流通许可证,档案管理坚持一户一档。2016年上半年年全县流通领域办理食品流通许可证情况:新办69家,年度校验188家,注销3家,变更1家。6月1日完成了全县的食品经营许可证系统的正常调试,使食品经营许可证能顺利办理。

2、加强对食品安全管理人员的食品安全知识培训。针对目前全县食品从业人员良莠不齐的现状,为进一步普及食品安全相关知识和适应新形势下的新要求,把食品安全事故防患于未然,我股把每个星期五的上午作为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管理员的培训学习时间,以学习《食品安全法》、《食品经营许可证实施细则》为主要内容、灵活多样的开展各种学习活动。上半年共开展集中培训25期,共培训流通食品经营企业食品安全管理员585余人,开展食品安全知识考试25次,参考人员500余人,发放考试试卷500余份,签订食品安全承诺书200余份,通过了培训学习,进一步提升了食品安全管理人员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和自律意识。

1、注重食品安全的抽检工作。2016年6月1日止,我股室完成了县政府下达的民生工程流通领域38个批次的食品抽检任务。抽检尚未出结果。

2、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检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加强日常的监督检查工作,组织开展食品流通经营者现场巡查,做到每户巡查频率至少达到2次以上。检查主要规范食品经营户的经营行为,建立经营户档案,指导其落实索证索票制度、进销货查验制度、不合格食品退市制度等自律制度。在春节、元旦等节假日开展校园周边、农村食品市场等食品安全专项检查。在__节期间的旅游市场检查中检查了5家宾馆、2家旅行社、8家农家乐,对其经营资格进行了查验,规范其生产经营行为,引导商家诚信经营,维护旅游市场良好秩序。按照市局文件在全县开展的猪肉及制品专项检查中,共出动执法人员14人,检查食品流通及农贸市场8家,检查了市场猪肉“两证两章”,未发现有违法销售>!

在日常和专项食品安全巡查中半年共出动执法人员100人次,出动车辆20辆次,共检查流通食品经营户500余户,共发责令整改通知书30份。

第6篇:校园食品安全现状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 食堂管理 食品安全

中图分类号:F7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08-230-03

随着高职院校的蓬勃发展,学生的日益增多,国家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及多管齐下的监管下,学生食堂的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突显出来。为保证广大师生的健康和学校的稳定,充分发挥食堂管理员在食品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现就加强高职院校食堂管理工作浅谈几点见解。

一、当前高职院校食堂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伴随广东省高职院校规模不断扩大,学院的食堂规模相应扩大,在快速满足生源需求的同时食堂营业收入也实现了跨越式增长。随着社会竞争力的不断涌入,食堂经营形式也日趋多样化。如大多数高职院校食堂还设置了小炒、风味小吃等特色食品,一改以往的单一的形式,从多方位为广大师生服务。但是,高职院校学生食堂管理的弊端也随之凸显。食品安全隐患潜伏其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食堂管理权限不清,管理监督机制有“缝隙”

不少高职院校在后勤转制过程中,学院方面、经营方和广大师生之间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责任权利不清,部分高职院校有些是双方不到位导致校方和师生对食堂管理的参与度降低,管理、监督力度不到位。高职院校食堂由社会餐饮企业、团体或个人承包经营,其中个人承包变动性尤其频繁,经营方与学院方签订的大多是短期合同,以三年为多,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他们大多数缺乏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和管理经验,没有建立一系列健全的食堂卫生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管理理念相对落后,总之这些经营方处在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与学校的高要求脱节。目前广东省内高职院校和高等学院的食堂达到管理规范化、设施现代化的屈指可数。在此大背景下,食堂管理漏洞不堵,严重影响食品卫生安全。这就迫切要求食堂管理员发挥其能动作用,于细节处发现问题,认真核查事由,并一一记录,遇到双方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报到学院处,积极寻求改进措施,从而不断完善食堂管理制度,不断促进权责分工明确,以避免同类事件的发生。

(二)食堂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部分高职院校是从中专或职业高中升格而来,存在办学时间长,建校时间较短的问题。随着校区合并或者改址新建,高职院校校园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也遇到了资金短缺的瓶颈,用在食堂基础建设的资金也相应减少。这就导致一些院校继续使用旧的食堂、旧的设备。另一方面,食堂承包者出于利益的考虑,不会对食堂基础设施进行大的投入,设施维护也不到位。很多高职院校的食堂场地不足,设备不足,食品容易交叉污染,水电设施、消防设施相对陈旧。滞后的食堂基础设施,严重影响了师生的就餐环境。改进就餐环境,提升师生的餐饮质量,直接关系一所高职院校的稳定发展。

(三)经营者过度追求利润

高职院校食堂公益性性质,决定了食堂的经营不应该以盈利为主要经营目的。一种情况为一些经营者缺乏基本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以追逐利益最大化为目的。经营方为了尽快收回成本使用了陈年的米面、散装油、散装酱油,以及未有检疫合格证的鸡、鸭、猪肉等等,或者直接从校外购入来路不明的成品直接放入食堂售卖,造成了严重的食品安全隐患。在学院监管方面,食堂管理员应每天对进货进行检查,确保来源可靠性,同时排查是否有成品从校外流入。还要严把材料进货关,确保食品原料进货渠道合法,从源头上杜绝来历不明的劣质、过期商品进入食堂,并督促食堂做好各种台账、收据等资料登记工作。

另一种情况是经营者为追求利润,擅自提升菜品价格,或者减少菜品份量,久之容易出现因价格不明、“吃不起、吃不饱”等产生不满甚或与售菜服务员发生纠纷等情况。当学生不满达到一定程度,易引发“罢餐”危机,危害学院稳定。因此,食堂管理员在日常工作中应将菜品价格调查纳入日常工作范畴,每样菜品明码标价,关注菜品价格及份量,保证有条件的学生“吃得好”,一般经济情况的学生“吃得饱”。针对物价快速上涨,学校可给予食堂以不同形式的补贴,如减免水电费、下调租赁费加大幅度等。学校可给予教师、学生以一定的用餐补贴或优惠,改变“食堂做不好就纷纷跑出去吃,吃的人越少做的越难吃”的恶性循环,促进食堂良性运行。

(四)食堂从业人员流动性大,缺乏专业技能和食品安全意识

高职院校食堂承包团体或个人为了降低人工成本,接收的服务人员大都文化素质偏低,年龄普遍较大。每个学期结束之后,部分工作人员用工关系也随之解除,增加了从业人员的流动性。此外,食堂聘用的工作人员大都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缺乏专业烹调理论和饮食营养知识,甚至基本的食品安全意识都十分淡薄,导致服务水平下降,饭菜的问题层出不穷,食堂与师生之间的矛盾也日趋明显。另外,经营方普遍在对员工培训问题上是否进行专门培训不置可否,在培训资源和时间上均不能达到院方要求,对此,学院方面应作出配合,主动分担或者承担培训任务。这就要求食堂管理员具有培训资格,每学期开学初组织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培训,要求新入职员工及时办理健康证,凭证上岗,将食堂员工方面的潜在不良影响造成的食品安全隐患降至最低。

(五)食堂的安全保卫措施不到位

近几年,在食堂发生过人身危害事件。由于食堂场地大,位置相对隐蔽,除去营业时间多是空置。学生食堂处在校园内部,又处在整个校园安全保卫系统之中,导致保卫巡查工作容易疏忽,检查不到位的情况发生。不管白天,还是夜晚食堂大门始终呈现大开的状态,使不法分子有机可乘,发生危害学生人身安全的事件。由于食堂没有门禁或者门禁未开启,在非营业时间人员随意进出食堂后厨,造成食品安全不能保证。食堂保卫系统薄弱,虽然大部门食堂安装了监控系统,但是仍不能制止危害发生。学院方面食堂管理员应督促各食堂开启门禁系统,做好营业休市时间房间排查工作,将安全隐患防于未然。

二、食堂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组建教师、学生膳食管理委员会

食堂管理不应该只靠食堂管理员一人之力,成立教师、学生膳食委员会有其必要性。一是发挥膳食委员会的宣传作用,负责食品安全教育、文明用餐教育等职责,并协助参与评选食堂“优秀员工”等活动,促使食堂提高服务质量;二是发挥膳食委员会的监督作用,定期检查、积极监督食堂的饭菜质量、进货渠道安全、价格定位等问题,对于不合理的安排、不合理的价格,督促其进行整改,并不定期深入到师生之中调研情况,整理并反馈广大师生的意见;三是发挥膳食委员会的卫生检查作用,定期检查食堂安全卫生,按照有关规章制度严格要求,发现问题及时向学院报告并监督整改。

(二)充分发挥食堂管理员的作用

学院方面重视食品管理员专业培训工作,在个人工作中充分给予其管理的权利,明确其工作职责。为保证巡检工作不出差错,食品管理员应根据各学校的食堂配置情况,建立与食堂场所配置路线相符的日常检查表。规范日常巡检工作,确保不漏检;形成纸质文件材料,约定责任人、责任区域,确保日常检查工作不空走套路,发挥小问题当日检查现场整改功能。

(三)实行食堂管理员参加的经营方、学院方例会制度

为促进学院方、经营方和广大师生之间建立起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避免责任权利不清,提高高职院校院方和师生对食堂管理的参与度,让管理、监督到位,实行经营方、学院方面含食堂管理员例会制度,每周组织召开例会,通报一周食堂现状,分析利弊,提出待解决问题,共同研究解决办法。督促食堂整改,通报检查设施设备情况,及时维修维护保养。

(四)发挥网络监督和意见反馈功能

随着互联网日益发达,微信、微博等成了师生交流的热门渠道,利用互联网、手机,逐步完善校园内部交流平台。在原有的校园网基础上,发挥网上监督食堂和意见反馈的功能。通过网上调查问卷、问题反馈、问题解答等环节,做到食堂管理工作的透明化、公开化。通过微信等渠道征集食堂食品安全图片,发挥手机问题征集和意见反馈功能。以及时对一些操作不卫生造成的问题要给予经营方通报处罚。了解学生动态,对于广大师生反映强烈的问题,食堂方面会派出专人进行解答,并提出整改方案。

(五)加大基础设施资金投入,创造良好的食堂环境

在食堂基础设施方面,学院方面应把设备维修改造专项基金纳入学院预算,保证食堂基础设施到位;尽可能在资金充足情况下,对食堂不规范、不合理的地方改造升级;定期对厨房设施、设备进行检查,及时做好损坏设备的维修工作。

(六)加强院方与经营方对食堂工作人员的培训及管理互动

每学期开学初,组织一次培训活动。食堂员工上岗前,必须经过专业的培训,强化其责任意识、卫生意识、安全意识、服务意识,规范其工作行为。学院方面督促经营方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实施日常培训,在工作中发现不良习惯,及时纠正。督促其建立起完善的奖惩措施,调动食堂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组织评选食堂优秀员工。督促其采取措施稳定一批专业能力强、素质较高的从业人员,从而有效降低中层管理者流动比率。保证大部门食堂从业人员工作固定性,保证食堂的正常运作。学院后勤部门也可以邀请食品卫生专家为食堂员工讲授食品卫生法规、食品安全等基本常识,牢固树立食品安全意识,切实提高食堂服务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 佟明光.浅议后勤社会化下的高校食堂管理[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2(6)

[2] 郭光华.高校学生食堂管理模式探究[J].管理观察,2012(8)

第7篇:校园食品安全现状范文

安全饮食,健康你我

教学目的:

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当前的食品安全现状;

2、让学生在生活中能养成爱干净的习惯,具备讲究卫生的意识;

教学重点:让学生真正明确食品安全的重要性,饮食要讲究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

(一)教学准备:

让学生通过报刊、杂志、网络等多种途径,了解我国当前的食品安全状况。教师引导:食品安全是一个关乎生命的重要话题,也是一个迫在眉睫的话题。说起食品安全,我们的许多同学会有这样的想法:食品安全是食品安检部门和大人们的事,和我们无关;其实,食品安全与我们息息相关,关系到我们的人生安全,是每个公民的事,也是每个公民必需知道和注意的事。

(二)我们面临的食品安全问题有哪些?(先让学生讨论他们所知道的食品安全问题有哪些)

1. 食品中农药残留的危害

观察图片及阅读材料,指导学生了解食品中农药残留的各种表现及危害,请学生分别举出生活中的相应例子。使学生认识到农药残留在食品中人类健康的危害,明确目前食品中农药残留的危害无处不在的危机现状。

2. 滥用食品添加剂的危害

网上以有不少不到揭示出很多无牌、无良的商家为图谋利而不顾人们的生命安全,滥用色素、香料等添加剂;观察图片及阅读材料,了解滥用食品添加剂的主要表现和危害。

3. 食品包装容器与设备的危害

观察图片及阅读材料,知道在日常生活中,食品与我们人类的关系是最为密切的。食品包装机械作为食品的“贴身衣物”,其在原料、辅料、工艺方面的安全性将直接影响食品质量,继而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2019年以来,我国收到国外关于我国出口食品包装容器、包装材料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预警通报,这些通报主要集中在重金属、苯、微生物、二氧化硫等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的问题上。长期食用“毒包装”中的食物,可能导致各种疾病,例如胆结石,重金属、苯中毒。暗藏“杀机”的食品包装,对消费者的健康构成了潜在威胁,不得不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三)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做?(让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食用经过检测的合格产品或有机农产品

农产品为我们提供了大量人体所需的能量和营养,是人类每天必不可少的食物来源之一。

在食用食品时我们可以做到的:

1、 生吃的蔬菜和水果要洗干净后再吃,以免造成农药中毒。

2、 尽量少吃或不吃剩饭菜;如果吃剩饭菜,一定要彻底加热,防止细菌性食物中毒。

3、 不吃无卫生保障的海产品,如生鱼片、生贝类等,避免细菌性食物中毒。

4、少吃油炸、烟熏、烧烤的食品(这类食品如制作不当会产生有毒物质)。

不光顾无牌无证的小贩。

在我国,在各个街头巷尾几乎都可以看见不少无牌无证的流动小贩,尤其在学校附近,对于这些无牌小贩,我们必须做到:

1、到正规商店里购买,不买校园周边、街头巷尾的“三无”食品。

2、 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的食品,尽量选择信誉度较好的品牌。

3、仔细查看产品标签。食品标签中必须标注:产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厂名、厂址、生产日期、保质期、产品标准号等。不买标签不规范的产品。

少使用塑料制品

现在我们使用的塑料包装袋,塑料瓶罐等,大部分是用不可降解的聚乙烯生产的,这些包装物就用会释放一些有害的物质到食品当中,食后危害身体,被抛弃到大自然后,会对环境形成“污染”。我们每天能做到的有:

1、尽量使用环保袋。

2、不使用不可降解的快餐盒。

3、不随手乱扔塑料包装物。

4、尽量购买用纸包装的物品。

5、购买塑料瓶饮料时要看瓶底安全标签,尽量使用自己的水壶。

6、 多喝白开水,白开水是最好的“饮料”;一些饮料含有防腐剂、色素等,经常饮用不利于少年儿童的健康。

(四)教师总结:

第8篇:校园食品安全现状范文

中小学食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重要价值

随着教育事业的拓展,义务教育的普及使学校的生源人数逐渐增加。特别是在环境、制度等方面的影响下,在学校食堂就餐的人数逐渐增加。2011年4月22日,发生在榆林市榆阳区鱼河中心小学的学生集体事物中毒事件敲响了食品行业的警钟。在榆阳区,有公立、民办中小学十余所,食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虽然初见规模。在2014年,榆阳区就已经对区内10余个在建学校进行卫生监督大检查。在市十四小、市二中等学校食堂建设项目上,进行全面的强化和深入。但是,在整体监督策略的实施中仍然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在监管部门职责、法律法规、食品安全检验等方面,需要广大食品行业工作者进行全面的完善。

中小学食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现状

食堂承包管理制度松散。在榆阳区,中小学食堂的管理人员大部分都是由私人进行承包。在整体运营模式汇中,食堂经营管理人员的理念决定了食堂的运行制度。但是,一些学校管理者对于食堂的管理存在明显的疏忽,在学校诸多工作中,对教学工作的关注明显要高于食堂、后勤等工作。这无形之中给一下不良的食堂承包者以可乘之机,一些食堂工作人员在售卖价格、食材成本、营养搭配上做文章,以伤害强少年的身体健康牟利的基础,使一些中小学校食堂的制度陷入了“不良循环”中。

缺乏专业的营养指导人员。俗话说“病从口入”,饭菜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了学生的生命健康。从整体上说,中小学生食堂和社会上经营的餐馆、餐厅这有明显的差别。它需要直接对数百名学生负责。因此,在食堂食品安全监管模式的塑造上,学校管理者的理念不够科学,在食堂工作人员的聘请上,临时性和流动性较大。

如何提升中小学食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发展体系

建立一个科学的食品监督管理体系。首先,榆林市教育部门要制定有效的食品安全监管策略。榆阳区内的学校管理者要树立“以生为本”的发展理念,增加对学校食品卫生行业的重视程度。要将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纳入学校的议事会议之中,确保食堂管理者能够本着“负责”的工作态度,建立一套安全的校内食品安全体制。

相关负责人要加大对食堂食材、半加工食品的采购、存储、加工等环节。规范食品采购工作的整体流程,特别是要加大对食用油、碘盐等调味品的卫生许可证件和检验报告,确保食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以对食堂负责人员进行定期考核的形式,进一步加大学校对食堂的监管力度。对于未能达到合理水平的食堂管理者,要在一定时期内予以整改、规划、调整,对于屡次教育不改的食堂承包者要采取法律手段,进一步构建一个科学的食品监督管理体系。

增强对食堂工作人员的培训管理。在榆阳区中小学食堂人员的培训工作中,学校要加强卫生监督管理的管理力度,联合教育、卫生、行政等部门,对违法违规的行为进行严肃的查处。加强对食堂从业者的教育培训,充分维护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要对食堂人员进行充分的管理。例如,在榆林市第三中学,学校管理者就是通过对食堂人员进行定期的教育培训,来增进大家对食品安全卫生的监管意识。在2016年10月10日联合食药检部门进行的安全大检查上,或得了一定的成绩,得到了相关部门的认同。

除此之外,还要从采购、验收、加工、操作等各角度,规范食堂从业人员的业务素养。增强食堂从业者的安全意识,加大他们对“营养食品”的设计,提高食堂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促使食堂内部建立一个卫生、科学、安全的膳食设计意识和安全发展意识。

做好食堂安全监督管理的风险预警。学校方面要进一步加大对食堂食品安全的硬软件的建设。要通过校园板报、广播、讲座等方面,使全体师生都能够树立“健康饮食”的发展意识。加大对健康食品的监督和宣传力度。要进一步落实食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落实岗位责任制度和安全责任制度。进一步强化食堂工作人员和教师对“食品风险事故”的掌握工作,避免“4・22”食品事故再次发生。

要配备专门的卫生责任检查小组提前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预警制度,对中小学食堂卫生工作进行定期或突击检查。进一步加强采购管理和财务管理的相互协调,并成立专业的采购督查小组,确保食堂的事物价格经济实惠、发展合理。要使食堂的利润掌握在可控的范围内,形成全面的食品卫生监督。

第9篇:校园食品安全现状范文

1.1学生缺乏食品安全知识

当前,高校大学生面对较大的学习压力,加之在大学校园中各种各样的活动较多,大部分同学在日常生活中饮食都讲究以简餐为主,对于食品的安全性问题缺乏关注度,更无从谈起对食品安全性问题的了解。同学们对食品安全的认识多是来源于网络和媒体,但是网络环境开放的特性造就了一些虚假消息的盛行,而大学生在缺乏相关知识的前提之下就无法对这些消息进行正确的判断。

1.2学校周围环境不尽人意

由于高校学生人数众多,食堂的数量和容量都无法满足所有学生一次性就餐,加之食堂的菜式花样并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口味。因此,学校周边小摊点或小餐馆的生意就显得异常红火。然则,这种低成本的经营方式过度依赖于经营者本身的道德素质而无法保证食品安全的稳定性。学生对于就餐地点的选择往往是偏向于口感以及经济实惠,而对食品的安全性却是最容易忽略的环节。

1.3包装食品的容器不卫生

科技的进步和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了极大的方便,同样给当今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网络化的购物思想已经深入到了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学生群体中带来最显著的影响就是外卖的盛行,“123外卖网”、“饿了么外卖网”和“美团网”等外卖订餐的优惠举措更是将大学生的三餐网购活动推到了另一个高峰。由此带来的最大问题便是一次性餐具的卫生问题,学生们往往会被一次性餐具洁白的外表所欺骗。另外,当代大学生的作息时间一般都偏晚,因而,早餐多选择打包带走另择时间解决的方式,这就出现了许多利用纸袋子做为打包袋的现象。但是纸包装袋也有可能会出现污染、包装纸涂蜡使其含有过高的多环芳烃化合物、彩色颜料污染和挥发性物质、农药及重金属等化学残留物的污染等问题。

1.4食物的搭配不合理

现在,大学对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忽略较多,加之学生不规律的作息时间和饮食方式造成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偏差,特别是肠胃问题。如果不注意食物的搭配就容易造成腹泻等问题,如:牛奶与葡萄、橘子共用或蜂蜜与豆腐同食等。而大学生由于缺乏独立生活的经验,往往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另外,对于一些常见的有毒动植物等常识也应进行普及。

2加强食品安全知识普及,提高学生食品安全意识

当前,国内高校中关于食品安全教育的形势不容乐观;相对来说,大学生是受教育较高的群体,他们对食品安全的认识和态度从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国食品安全的教育水平。大学生的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不仅关系到身的健康,还将对他们将来服务的人群产生广泛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大学生进行食品安全相关知识的普及教育。具体普及方法有以下几种:

2.1开设《食品安全》公共选修课,是一个最佳的方式

公共选修课是适应加强素质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课程,是高校教学计划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为了对高校在校大学生加强食品安全相关知识传播,使大学生对食品安全有一个清晰的概念和清楚地认识,在日常生活中对“吃”的要求不在仅仅局限于口感和经济上考虑。有必要在高校中开设《食品安全》公共选修课对非专业学生进行普及教育,特别文科生在高中分文理科后就甚少涉及生物化学等相关内容,其在面对食品选择时更盲目,所以可利用公共选修课的课程对食品安全中涉及到的食品的污染因素、食品添加剂和转基因食品等问题进行教学,另外可适当补充一些食品营养学得内容来丰富课程,如: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素种类、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膳食宝塔等。以此来让高校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食品有一个理性的认识。

2.2充分利用校园微信,推动普及食品安全相关知识

信息数字化的发展,推动了手机的应用。微信做为一个大众化的聊天工具,已经普遍出现了高校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微信朋友圈是一个分享个人心情、经历的平台,更是传播知识的良好平台。利用微信及微信朋友圈平台,将食品安全相关知识与学校周边的环境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去发现学校周边存在的食品安全隐患,提高高校在校大学生的饮食安全。

2.3调动各级学生协会,举办多种形式活动,有力促进食品安全知识的提高

在高校中,学生会做为一个特殊的存在,管理学生又服务于学生。在高校中进行食品安全教育也应充分利用学生会这个群体。在大学里,各种各样的活动丰富多彩,学生会也应定期举行一些活动来传播食品安全等相关知识,如:制作海报进行食品安全宣传;举行食品安全知识或生活常识小竞赛,既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又丰富了同学们的知识;定期举办厨艺大赛,让同学们自己动手DIY食品,借由这个过程让同学们了解食品的加工手段、加工过程和食品加工过程中涉及到食品添加剂等,同时在比赛的过程中进行食品安全的教育。除了学生会,还有各种学生协会。可建立一些与食品相关的协会,如:食品营养协会等,以此来吸收一些对食品感兴趣,对食品安全较关注的同学。以协会的名义举办一些食品安全宣传活动;对网络上报道的一些食品安全问题进行解析等;包括一些专业交流会,让同学们就自己日常生活中的碰到的食品问题进行交流、共同探讨。当然,在协会当中必然要有一些食品相关专业的同学或者是老师,以便负责对一些专业问题进行解答,对日常饮食习惯进行指导。

2.4组织参观食品工厂,亲身实践和参与

平时大家在超市买的食品大多是成品,然而对于食品的加工过程一无所知,一包泡面有多种调料,但是泡面是怎么制作?调料又是如何调配?如果没有一个清晰的观感,就不容易在根本上对食品形成全面而又理性的认识,也就造成了大部分人都会有许多的误区,如:食品添加剂就是不安全的标志等等。组织同学们去食品厂参观具有非常强的实际意义。在食品的生产线上,对食品的原材料、生产流程和生产工艺有了一个全面透彻的认识之后,学习食品的理论知识时得心应手定是水到渠成的事,同时对食品的安全也会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参观结束后,理应做好总结,详细记录下自己的见闻,以便在日后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3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