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社区医疗分析报告范文

社区医疗分析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社区医疗分析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社区医疗分析报告

第1篇:社区医疗分析报告范文

传染病防治工作是一项内容繁多的系统工程,包括了传染病疫情报告、疫情的控制,传染病病人的医疗救治,以及贯穿全过程的监督管理等。其中,传染病疫情的报告是传染病防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疫情信息的不准确和渠道的不通畅直接影响着对传染病疫情的处理和控制[1]。2003年的“非典”疫情暴露出我们传染病预防控制体系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尤其是疫情及报告信息渠道不畅,也反映了传染病疫情报告的监督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了解文昌市疫情报告管理监督现状,探索科学有效的疫情管理监督执法模式,我们于2005~2006年抽样调查了辖区中51家医疗卫生单位的疫情报告及监管现状并进行了汇总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从文昌市辖区314家医疗机构中抽查51家各级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学校(幼儿园)校医室。调查抽样单位在2005年12月1日~2006年11月30日期间的传染病疫情管理情况、传染病疫情报告情况、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等。

1.2 方法 

按照海南省卫生监督总队设计的表格和培训要求到抽查单位进行现场调查、问卷调查和现场指导。

2 调查结果

2.1  医疗机构疫情报告管理及运行情况,见表1。表1  文昌市疫情报告管理状况(略)

2.2 疫情报告与核查情况 

51家医疗机构及5家学校(幼儿园)校医室在2005年12月1日~2006年11月30日期间,共报告法定传染病例数为1 400例、疑似病例9例,其中二级医院、一级医院疫情报告例数分别为917、433、占95.8%,其他部门仅报告59例,占4.2%;检查16家门诊部、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个体诊所中,有传染病报告登记的仅有3家(18.75%)。随机分别抽查二级、一级医疗机构和其他单位传染病登记20例、200例和20例与文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核对疫情报告,复核符合率为100%、97%和80%。

2.3 传染病知识培训与考核情况 

在调查的10家一级医疗机构、5家学校(幼儿园)中都有传染病疫情相关知识宣传教育,宣传方式有宣传栏、广播、讲座、宣传画等。

   

在5家学校卫生兼职管理人员与在校学生接受传染病疫情相关知识培训的3家,共培训5 959人次;传染病知识考核结果为优秀2家,良好3家。

2.4 存在问题

2.4.1 医疗机构疫情报告内部制度建设不完善 

文昌市人民医院和一级医疗机构建立了疫情报告制度,但对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以及奖罚制度不落实。大多数一级医疗机构都没有传染病报告登记制度,未建立与责任报告人的报告卡交接记录。门诊部(除庆龄妇幼保健院外)、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个体诊所都未能建立健全疫情报告制度。

2.4.2 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不善及运行不畅

 

文昌市人民医院和一级医疗机构均有统一格式的门诊日志、传染病登记簿、传染病报告登记卡,基本上配备疫情报告电脑网络,实现了疫情报告个案管理,但部分医疗机构门诊日志书写不规范,诊断未按照标准命名,漏、错项较多,书写潦草等。虽然已配备直报电脑,但人员素质偏低,上网操作不熟练;部分电脑未能专报专用。

   

门诊部、社区卫生服务站、个体诊所、村卫生室的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管理普遍较差,大部分没有门诊日志、没有传染病疫情报告登记本、没有传染病报告卡、没有了解疫情电话、也没有参加传染病疫情培训。2005年12月1日~2006年11月30日这段期间,有81.25%的单位从未报告过传染病。

2.4.3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有专门的疫情报告机构和人员,网络直报运行通畅,记录完整,每月有疫情分析报告,但对一级医疗机构网络报告的维护指导较少,且几乎没有开展对门诊、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和个体诊所、学校(幼儿园)的传染病防治业务指导。

2.4.4  学校(幼儿园) 

在抽查的5家学校(幼儿园),均在文昌市的文城镇,可算是上等档次。但5家单位均无建立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2家没有晨检制度,3家没有缺课登记管理制度,2家没有熟知疫情报告电话,4家无传染病登记记录、也没有返校证明,2家专兼职的校医没有接受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培训。

3 对策与建议

3.1 卫生行政部门要对医疗机构负责人和执业的医务人员加强《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尤其对相关的 疫情管理人员及疫情报告人员进行定期培训考试,持证上岗,推动疫情报告管理工作法制化、规范化。

3.2  针对个体诊所、社区卫生服务站、农村卫生室普遍存在传染疫情报告“盲区”的现状,卫生行政部门应将这类医疗机构执业过程中对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的好坏与执业年审挂钩,以真正做到许可与监管衔接[2]。

3.3  卫生监督机构要充分利用卫生行政部门赋予的职责,依法加大对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监督检查的力度,重点加强对农村卫生室、学校(幼儿园)、个体诊所、社区服务站等薄弱环节的监督检查,对瞒报、漏报或迟报现象进行检查并追究法律责任[3]。

3.4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加强对基层的业务培训与指导、定期开展传染病的漏报调查工作,进一步加强对辖区内医疗机构传染病网络直报单位信息网络的维护与管理,定期维护和检查,24h维护应达到100%。

3.5  医疗机构应按照现行法律、法规、规范的要求,完善传染病疫情报告各项制度,要加强医务人员加强学习《传染病防治法》加强培训,提高医务人员报告传染病疫情意识与传染病疫情的敏感性。

3.6  学校(幼儿园)除了自身完善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以外,还要积极落实各项预防控制措施。如学生缺课登记、返校健康证明、家访等。

【参考文献】

 

[1]陈永祥,徐克明.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监督与对策研究项目总结,卫生部《2005年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监督与对策项目资料汇编》[m].2006,6:24~25.

第2篇:社区医疗分析报告范文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当前医院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将营销理念贯彻到医院管理的全过程以及各个科室和全体员工,运用营销策略,拓宽医疗市场,以市场导向为依据,全面推销自己,抢占市场份额。

1 营销的定位

营销的定位是战略规划,市场拓展,品牌宣传,科室指导,外交公关等。其主要职责有:(1)了解医疗服务需求情况;(2)了解兄弟医院相关科室的经营状况;(3)分析医疗市场竞争走势;(4)组织制定医疗服务营销计划和规章制度;(5)撰写医疗市场分析报告,提出改进医疗服务的意见;(6)利用各种传播媒介、健康讲座、义诊、举办各种活动,做好医疗服务项目的推广与宣传工作;(7)为患者提供诊前、诊中、诊后的一体化服务;(8)加强与政府各部门、各社会团体等组织建立关系,争取支持与协助;(9)利用医院的优势广泛开展项目合作;(10)做好相关科室相关人员的营销培训,提高全员全程营销水平。

2 如何开展营销

我院采取以下具体措施:(1)与电视台或报刊制作节目,开办专栏《名医档案》、《寻医问药》等栏目;(2)

邀请记者参加医院重大活动如学术交流会、义诊、重病人抢救与手术;(3)鼓励本院通讯员积极投稿,创刊院报,及时向社会传达相关新闻,参与医学法规、献血法的宣传。(4)与卫生、公安、工商、物价、药监、城管等政府部门保持良好关系,争取获得一个宽松和谐的外部发展环境。(5)走向单位、社区,推广健康理念。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而同时亚健康人群数不断上升,健康消费已成为一种潜在消费需求,组织团体健康体检,在体检过程中加深对本院的感性认识,带动今后可能发生的医疗消费,如重阳节、“六・一”儿童节,“三・八”节等特殊时段,针对特殊人群开展老年知识讲座、儿童免费检查、专家咨询妇女病检查等社区公益活动。(6)服务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个体诊所,争取基层支持。将院报分发到乡镇卫生院、农村诊所,院报主要刊登本院重大活动、动态简讯、专家介绍、科室专版等内容,图文并茂,贴近生活、贴近病人,可读性强,无形之中提高了医疗美誉度,拉近了医院与乡村医生的距离。(7)邀请上下级医院院长、兄弟单位领导参加本院的重大活动,开展面对面交流,听取医疗合作需求。(8)门诊住院一条龙服务,病人入院,我们有专人陪护;病人过生日,我们送上鲜花;病人出院,我们送到门口,并征求意见。(9)重视信息的捕捉,当今信息化高度发展,抢先一步就能捷足先登。我们发展部经常在一起沟通交流,互通有无。还与院内职工或院外朋友加强交流,有意识地捕捉有用信息。比如听说某企业有体检的意向,便多次上门联系。(10)制定优惠措施,与厂家尤其工伤较多的企业签订协议,加强与其经办人联系,建立感情,并免费为厂家开展健康知识教育讲座。(11)建立制定病友群体的俱乐部,我院成立高血压、糖尿病俱乐部、肝病俱乐部,发放会员卡,不仅吸引了病人,还为他们相互交流构建平台。(12)针对我区基督教徒多的特点,据悉近2万人。我院派出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加强联络,编印优惠本,并积极配合基督教开展活动,如圣诞晚会。

第3篇:社区医疗分析报告范文

为进一步加快上海市闸北区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和中医药特色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的建设步伐,努力推动以社区为基础,以健康促进为主要手段的社区综合防治工作的实施,2005年10月闸北区卫生局组织开展了“闸北区社区诊断报告”工作,这项工作被区卫生局列为重点社区卫生项目。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及内容

调查对象为上海市闸北区8个街道及1个镇的社区居民。调查内容主要围绕人口学资料、健康状况、健康保健与卫生服务、生活方式疾病相关因素等4类10项。

1.2调查方法

采用上海市闸北区卫生局提供的《上海市闸北区社区诊断工作手册》的要求和方式,使用统一格式的调查表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辖街道、居委会、学校、居民进行定量调查,并结合社区居民定性访谈研究方法收集资料和数据。由培训合格的医务人员对辖区居民面访、逐户调查和体格检查。调查的质量控制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取一级质控和区疾病预防中心采用分层抽样方法对其中5.00%进行复核的二级质量控制。

1.3数据处理

对访谈、讨论等资料进行定性分析与整理。调查问卷统一

收回,经数据整理、逻辑核查后,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2结果

2.1自然环境状况

闸北区位于上海市中心城区北部,共辖8个街道、1个镇、208个居委会、1个村委会。区域总面积29.18 km2,其中陆地面积为28.76 km2,人口密度24 240人/km2,绿化覆盖率17.37%,人均公共绿地面积2.38 m2,环境空气质量为中等污染,四季平均温度18.1℃。

2.2人文环境状况

2005年,区增加值562 468万元,比上年增长13.43%,财政收入362 650万元,比上年增长26.91%;居民户均住房面积54.37 m2;区内共有普通中学52所,小学35所,幼儿园57所,职业学校3所,特殊教育学校3所,工读学校1所;休闲娱乐环境包括体育场1个,体育馆1个,室内游泳馆1个,各种训练房5个,文化馆11座,图书馆11座,电影院4座,茶艺馆1座,革命史料馆1座,评弹团1家。

2.3社区健康状况

2.3.1人口学资料社区常住人口81.7万人,其中户籍人口707 323人,流动人口约110 645人,总户数257 638户,沪籍户均人口2.75人。社区中男性占50.52%,女性占49.48%,男女之比为1.02∶1;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总人口的19.76%,80岁以上高龄老人占3.41%,老少比为2.84∶1;平均期望寿命80.72 岁,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55‰,老龄化程度明显。2005年共出生3 204人,粗出生率为4.53‰;0~6岁儿童20 669人,占2.92%,育龄妇女占25.06%,残疾患病率为1.67%。各社区人口学特征见表1。表1显示,平均每个社区所辖服务人口为8.84万。

2.3.2流行病学诊断2005年全区共死亡5 716人,粗死亡率为8.08‰。死因顺位前5位分别是循环系统(39.10%)、肿瘤(29.31%)、呼吸系统(9.93%)、损伤和中毒(5.19%)、内分泌、营养代谢系统(4.16%)。婴儿死亡率为2.81‰,新生儿、孕产妇死亡率为0;全区甲、乙类传染病发病1 706人,发病率为241.04/10万,死亡12人,死亡率为1.70/10万。从死因来看,传染病和寄生虫病(1.40%)已不再是闸北区居民的主要死因。社区8种常见慢性病患病率为高血压19.68%、糖尿病4.11%、脑卒中1.38%、骨质疏松、骨关节病6.36%、高血脂5.24%、肿瘤1.17%、冠心病2.62%、慢性支气管炎1.90%。病房住院病人疾病前5位为脑血管意外、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病、高血压、糖尿病。

2.3.3需求与利用社区居民主要就医需求一部分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在专科或三级医院确诊后,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取药、治疗、定期复查及接受慢性病管理、健康教育、康复等;另一部分为社区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断、治疗。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平均门诊每医疗费用为128.88元,平均每张处方84.46元,平均每住院病人费用6 044.01元。社区高危人群及其危险因素:心理因素30.06%,吸烟19.37%,高脂饮食18.67%,饮酒11.60%,肥胖10.37%,其他9.93%。社区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及居民满意度:社区卫生服务覆盖面94.66%,平均步行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时间10~15min。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知晓率为95.5%;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为95.08%。居民医疗费用构成:医疗保险88.98%,自费7.02%,劳保1.76%,其他2.24%。

2.4卫生状况

2.4.1医疗卫生保健机构区内共有公立医院28所,其中三级综合性医院1家,三级专科医院1家,二级综合性医院3家,二级中医医院1家,精神病医院2家,口腔医院、妇幼保健所、专科防治医院各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家。全区总床位数4 679张,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床位数475张,占10.15%。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情况见表2。

2.4.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力资源共有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职工总数796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746人(执业医师302人,注册护士219人,共有全科医师109人)。每千人口执业医师0.43人、护士0.31人。卫生技术人员本科以上11.91%,大专30.02%,中专51.27%,中专以下6.80%。卫生技术人员≤35岁占37.27%,35~45岁占14.37%,45~50岁占20.22%,≥50岁占28.14%;卫生技术人员副高以上职称占1.02%,中级职称占16.87%,初级及以下职称占82.11%。

2.4.3社区卫生服务量闸北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年门诊总人次占全区门诊总人次27.02%,占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总人次5.84%,年住院人次占全区住院总人次4.66%,占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住院总人次4.79%。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经济运行状态见表3、表4。

3讨论

从本次调查的情况来看,上海市闸北区社区卫生服务整体上呈发展势头。区域内近90%居民都享有医疗保险,区域内医疗资源分布尚合理,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及方便性较好,慢性病居民多数选择到就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知晓率及满意率也较高。

区域内>60岁的老年人已占总人口的19.76%,>80岁高龄老人占3.41%。根据联合国标准,当一个地区或国家≥60岁人口超过总人口的10.0%或≥65岁人口超过总人口的7%时,这个地区或国家就成为老年型社会或老年型国家[1]。闸北区8个社区≥60岁老年人口比例均高于10.0%,且最新统计显示,目前上海市户籍人口中≥60岁老年人口已达254.67万,占户籍总人口的18.98%[1]。而闸北区老年人口系数指标已高于上海市平均水平,其中临汾社区≥60岁老人所占比例数(21.28%)位居全区之首,最低的社区也达到17.98%,可见人口老龄化问题是社区面临的主要卫生问题。上海第3次卫生服务调查显示,老年人口对卫生服务的需求和利用均要高于其他年龄组[3]。因此,有必要结合本社区老年人口对卫生服务的需求和利用特点,提出适合老年人口的卫生方案和卫生政策,政府应对老年人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治进行规范、支持和政策倾斜,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治疗几种常见慢性病提出几套可行的治疗规范和治疗目录,同时增加站点建设及社区卫生服务的覆盖面,扩大家庭病床的服务数量及领域。

疾病谱显示,位于前5位的依次是高血压、骨关节病、高血脂症、白内障和糖尿病。可见高血压是每个社区位居首位的疾病,它是引起其它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开展以高血压为主的慢性病综合防治是社区当务之急。必须积极开展控制高血压病的干预活动,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同时健全以医院为依托,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平台,居委会为基础的多层次的慢性病防治网络,以点带面,全面开展工作。在对慢性病人良好管理的同时,影响周围人群,让慢性病防治工作家喻户晓[4]。

从社区高危人群及其危险因素统计结果来看,心理因素占首位,为30.06%,是影响该区居民健康的潜在的主要危险因素,提示在目前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下,心理健康问题要引起重视。处于第2位的是吸烟和高脂饮食。这些不良的生活方式(危险因素)的发生除了与社区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有关外,与目前的健康教育工作开展力度不够也有一定关系[2]。必须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站和家庭“三站式”服务,全面深入地搞好社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减少生活方式疾病的发生,提高居民的知、信、行水平[5],尤其是针对性地多开展一些相关专家咨询和讲座活动,以使居民多了解一下心理方面的知识,从而降低由于长期心理压力对身体造成的近期和远期的损害。

目前闸北区南北卫生资源之间无论在固定资产、业务用房、年业务收入和收支节余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收入还是以药品占主导地位,预防保健经费总数占总收入的7.12%,远远低于医疗及药品(61.35%)等所占的比例,导致达到全区慢性病全人口规范管理的目标尚有很大差距;全区平均每位病人出院费用为6 044.01元,平均每一病人门诊均次费为128.88元,平均每张处方值为84.46元。这些数据均要高于2004年上海卫生统计年鉴统计的分别为4 709.95元、125.66元、75.60元的数值。说明,目前闸北区居民的医疗成本仍偏高。我们要立足于利用社区内现有的卫生资源,盘活社区内卫生资源的存量,有针对性地调配,注意发挥市场机制配置卫生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适当降低医院运行成本和降低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充分利用该区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和中医药特色示范区的优势,扎实促进社区卫生服务的可持续发展。从闸北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的学历及职称结构来看,两者的构成不合理,医护人员年龄结构也不尽合理,尚没有形成良好的梯队,全科医生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上海近年来高速发展的经济和社会水平的要求。调查的数据显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的学历仍以大专及以下为主,占80%左右;职称结构也以中初级职称为主。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社区卫生服务的进一步发展;个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无高级职称医护人员,这与《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标准》中规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至少有1名副高级以上任职资格的执业医师的目标还有差距。同时根据每万人3名全科医师的要求,全区共需243名全科医师,而2005年全区全科医师仅为109人。除宝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标外,其余的都紧缺全科医生。上述这些都影响了社区医疗队伍本身的水平。建议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的继续教育和相关业务知识培训力度,加速培养一支培训到位,中西医结合的全科医务人员队伍;吸引本地或外地中医药大学的毕业生,改变社区医生以中专、大专为主的情况,增加本科学历、高级职称的比例,加强与上级医疗机构的交流学习,不断强化社区卫生服务外部输血和自我造血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居民对社区医疗机构的可信度和社区医疗机构的知名度、美誉度。

4参考文献

[1]龚幼龙,严非.社会医学[M].第2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210.

[2]周海城.社区慢性病防治人力资源开发[J].中国全科医学,2002,5(6):421-422.

[3]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中国卫生服务调查研究――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分析报告[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4,206.

[4]濮欣,朱丽娟,刘晓明.中山市岐江区慢性病综合防治社区诊断报告[J].中国全科医学,2005, 8(17):1428-1429.

第4篇:社区医疗分析报告范文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卫生服务需求;调查分析

卫生服务研究的根本目的是合理组织卫生事业,以有限的卫生人力、物力、财力、技术和信息等资源尽可能满足广大居民的卫生服务需求,从而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改善社会卫生状况[1]。本文通过对东莞市社区卫生服务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了解居民对本市社区卫生服务水平、服务的可及性、医疗费用、服务满意度等情况,为各级卫生决策部门提供政策支持,使其能合理配置、有效使用卫生资源,科学组织卫生服务,制定卫生方针政策。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东莞市社区居民(含流动人口)。

1.2 调查方法 参照国家卫生服务总调查的设计方法[2],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先将东莞市按经济状况分为好、中、差3类,每类随机抽取2个镇区,每个镇随机抽取460人,共调查2760人。

1.3 调查时问 2012年7月14日~23日。

1.4 调查内容 包括一般情况,就医情况,服务的可及性、医疗费用、服务满意度等情况。

1.5 统计方法 运用EXCEL电子表格对资料数据进行录入统计,采用SPSS1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一般情况 有效调查2760人中,男女性别构成比分别为45.39%和54.61%,性别比为1:1.20;65.35%的被调查者年龄在20~39 岁。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者占45.92% 。职业以工人居多,占25.71%;离退休人员占2.86%;干部为1.98%;事业单位职工14.07%;专业技术人员占12.97% ;学生4.62% ;个体经营者4.62% ;商业服务业人员1.98%;其他职业者占12.75%。

2.2就医情况 居民去最近医疗单位所需时间(步行),绝大部分在30min以内,占81.63%。其中,小于15 min的比例为65.13;15~30 min比例为16.5 ;30~60 min比例为13.5;超过6Omin比例为4.87。居民的医疗费支付方式主要是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其它社会保险、自费和其它,分别是44.82%、20.93%,20.72%,13.53%。定期健康体检的居民,占68.58%,其中,6个月1次(5.3%),1年1次(34.88%),2年1次(28.4%);5年内未体检过的,占21.85%。

2.3就诊机构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居民患病后的的首选就诊医疗机构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39.38%),其次是镇(街)公立医院(33.26%),村卫生站(11.89% ),私人诊所(9.03%),市级医院 (2.42%),民营医院(1.1%),中医医院(0.88%),市外医院(0.44%),其它(1.6%)。而首选医疗机构就医的原因,距离近方便(21.88%),社保定点单位(14.8%),技术水平高(13.33%),收费合理(12.13%),服务态度好(10.75%),设备条件好(8.46%),有信赖医生(5.42%),药品丰富(4.04%),其它(1.47%)。

2.4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评价 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满意度调查,总的满意度为71.82%,不满意的原因主要有等候时间过长、药品种类少、设备条件差、看病手续烦琐、医疗费用高、技术水平低和其他,分别占17.98%、13.22%、11.31%、11.04%、7.49%、6.95、13.75%;对社区服务中心的总评价、治疗效果、设备条件、药品效果、技术水平、医护人员的解释及沟通、服务满意程度、收费标准等评价见表1。

2.5 社区卫生服务站利用情况 在本次调查的2760人中有1087人接受过社区卫生服务站提供的服务,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利用率为39.38%。对单因素x:检验有意义的变量,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就医环境、技术水平、服务态度、医疗支付方式和距离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远近与社区卫生服务站利用有关系(见表2)。

3 讨论

3.1 卫生服务可及性良好 居民到基层卫生组织的距离与时间是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卫生服务可及性指标,调查可知,从目前调查结果来看,居民去最近医疗单位所需时间(步行),绝大部分在30min以内,占81.63%;小于15 min的比例为65.13%,东莞市卫生服务可及性现状良好,这与东莞市政府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政策有关。同时,还应加快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提高卫生医疗机构的技术水平[3]。进一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

3.2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能力建设,满足居民基本卫生服务需求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84.35%的居民患病后就诊首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镇(街)公立医院、村卫生站等基层医疗机构,这说明基层医疗机构在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公益性事业单位,主要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是卫生事业发展的方向,国外的经验已经证明,应采用社区卫生服务的方式,低成本给予服务对象综合性、连续,使得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和控制卫生费用方面效果显著[4]。因此,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能力建设,全面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形成有效提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平台和网络,满足居民基本卫生服务需求。同时,政府要加大卫生投入,卫生费用分配向公共卫生和社区卫生服务方面倾斜,在合理设置机构和医疗设备等基础设施的基础上,集中资源重点培养基本医疗卫生体系需要的适宜人才,定点、定向培养能够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全科医生和乡村医生[5]。

3.3加强管理和卫生服务水平,提高社区卫生服务利用率 本次调查的结果显示:社区卫生服务利用率(39.38%)偏低,基层卫生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因此,有必要从提高卫生服务利用效率和发挥医疗机构作用两方面入手提高社区卫生服务利用率。同时,调查发现,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利用率与就医环境、技术水平、服务态度、医疗支付方式和距离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远近有关系(P

3.4大力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 调查显示,社区卫生服务的满意度为71.82%,不满意的原因主要有等候时间过长、药品种类少、设备条件差、看病手续烦琐、医疗费用高、技术水平低和其他,分别占17.98%、13.22%、11.31%、11.04%、7.49%、6.95、13.75%。我市社区卫生服务满意程度不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应顺应医疗体制改革与发展方向,建立和完善符合新型卫生服务发展的补偿机制,实现社区卫生服务的低成本、高效益功能。医疗机构不仅要为患者提供人性化服务,还要改善服务态度,满足患者合理需求,注意倾听患者的反馈意见;管理部门还要分析不满意因素相对集中的部门,查找原因,寻找对策。服务态度作为一个影响群众就医的重要卫生服务因素,更多时候体现在细节上,比如就诊时的接待、出院时的指导、在院时的细心关心,能否主动热情服务、能否耐心倾听等等各个环节。一声问候,一个笑容,任何一个环节或是细节没有做好或是忽视,就会引起患者的不满意。因此,要大力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端正服务态度,转变服务作风,优化服务流程,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水平,做到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树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良好形象,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参考文献:

[1]吴月华,张海,王铀生.合理规划积极调整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健康发展[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02,13(2):63-64.

[2]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分析报告[J].中国医院,2005,9(1):3-11.

[3]王亚东,关静,李航,等.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现状调查-影响社区居民选择就诊机构的因素分析[J].中国全科医生,2006,9:1054-1056.

第5篇:社区医疗分析报告范文

【关键词】 非医保居民;卫生服务利用;宁夏

随着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普及,广大城镇非医保居民成为医疗保险制度未被覆盖的领域。到目前为止,大约占城市44.8%的城镇人口被排斥在医疗保险制度之外[1],包括无业、失业、半失业者以及失地农转非人员、大中专院校的学生、城镇少年儿童等。这部分人群患病时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时有发生。为加快建立盐池县城镇非医保居民医疗保障制度,提高居民抗疾病风险能力,努力解决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保障需求,我们对盐池县城镇非医保居民的卫生服务利用状况进行了调查,旨在准确了解城镇非医保居民的卫生服务利用情况,为盐池县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构建和谐卫生服务提供政策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以盐池县城镇非医保居民为调查对象,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样本,按照盐池县行政区划将样本分为3层,每层抽取3个街道,每个街道抽取2个居委会,每个居委会随机抽取60户,共调查1012户。

1.2 调查内容和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的形式,问卷内容结合盐池县的实际情况自行设计,主要内容包括:1)家庭成员社会人口学特征;2)健康状况;3)卫生服务利用情况

1.3 数据处理 采用EPiIdata 建立数据库,用SPSS11.5统计软件统计分析。

1.4 质量控制 调查前对调查者进行严格培训,统一指标的含义和填写方式,由调查者负责问卷完整性的检查和回收,确保了问卷的质量,对填写好的调查表进行及时复核、补缺、整理和归档;资料由专人录入计算机。

2 结果

2.1 盐池县城镇非医保居民的人口学特征 本研究采用入户询问调查的方式,共调查1012户,2366人。其中男性1023人,占43.2%;女性1343人,占56.8%,男女性别比为0.76;被调查人口年龄构成为:5岁以下儿童5.0%,65岁以上人口8.6%。被调查人口中汉族占75.9%,少数民族人口占24.1%;已婚人口占69.7%;文盲半文盲人口占14.1%,大专以上学历人口占8.5%。

2.2 盐池县非医保居民的卫生服务利用

2.2.1 被调查人群2周患病及就诊情况 盐池县城镇非医保居民的2周患病率为26.9%(636/2366),患病后34.1%(217/636)的患者去医院就诊,52.4%(333/636)的人采取了自我医疗,另有13.5%(86/636)的人患病后未进行任何的治疗。2周患病就诊人次数为241人次,2周患病就诊率为10.2%(241/2366),其中男性11.7%(120/1023),女性9.1%(121/1343),男性高于女性,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2.2.2 被调查人群2周患病就诊机构的选择 病人主要选择在县医院(44/241,18.4%)、中医院(89/241,36.9%)、社区卫生服务机构(57/241,23.7%)就诊,说明随着盐池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建立和功能的逐步完善,居民已逐步形成了小病进社区的观念;大多数病人选择就诊机构的主要原因是价格因素,有53.9%的病人因为价格低而选择就诊机构,还有29.9%的病人考虑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因就诊机构的距离比较近而选择,见表1。表1 盐池县被调查人口选择就诊单位的原因构成

2.2.3 2周患病未就诊和未治疗的原因 未就诊是指未去医疗机构看病,未治疗是指既没有去医院看病,也没有进行自我的医疗。盐池县城镇非医保居民2周患病未就诊率为65.9%(419/636),2周患病未治疗率为13.5%(86/636),未治疗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经济困难占54%,其次是自己感觉病轻,占42%。

2.2.4 盐池县非医保居民的住院情况 盐池县被调查人口中调查前一年住院138人次,住院率为5.8%,其中男性住院率为5.8%(59/1023),女性为5.9%(79/1343)。总体上住院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0~岁组住院率高是因为婴儿和儿童抵抗力低,25~岁组住院率较高可能与妊娠分娩有关(见表2)。表2 盐池县被调查人口年龄别住院率

2.2.5 盐池县被调查人群住院的主要疾病系别 盐池县城镇非医保居民住院的疾病系统构成,由高到低排在前五位的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损伤中毒、妊娠和分娩等原因、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营养和代谢,5种疾病的合计构成比占住院病人总数的70.5%(见表3)。表3 盐池县被调查人口住院疾病构成

2.2.6 住院地点、平均住院日数及出院原因分析 被调查住院人群在省级医院、市级医院及二级医院住院病人的比例分别为54.9%、 32.9%和7.8%,其余还有小部分人在企业医院和民营医院住院。病人平均住院天数为15.4d。在病人出院原因中,病愈医生要求出院占40%,自己要求出院占41.3%。自己要求出院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困难,占65.8%,还有23.7%自认为病已愈可以出院,其他原因占10.5%。

2.2.7 调查人口应住院未住院情况分析 盐池县被调查人口中需要住院人数为217人,应住院未住院人数79人,应住院未住院率为36.4%。应住院未住院的主要原因为经济困难占75.6%,其次是认为没必要住院占19.4%,其他原因占5.0%。

3 讨论

在此次调查中,男性就诊率高于女性就诊率;高年龄组和低年龄组的就诊率高。性别对2周就诊率的影响在已有的研究中并不肯定。西班牙的一项调查显示:女性对医疗需求虽较大,但对医疗服务的利用却比男性少[2]。盐池县城镇非医保居民中男性2周患病就诊率高于女性,可能与男性在家庭中的地位和作用等因素有关,说明需要采用一些措施提高妇女对医疗服务的利用。

此次调查中盐池县城镇非医保居民2周内应住院未住院率为36.4%,高于2003年第三次卫生服务调查全国城市居民27.8%的应住院未住院率(P

建议在制定医疗保障政策时充分考虑到城镇非医保居民的特殊情况,把其做为一个特殊的群体进行对待,制定相应的政策。由政府投入一部分费用、个人缴纳少部分费用,为城镇非医保居民建立一个类似于农村合作医疗的保障体系,按照他们的支付能力确定合理的起付额。另外,政府可以为城镇非医保居民建立定点医院,这种医疗机构类似于国外的贫民医院[6],为其提供低廉的服务,费用由医疗保险和个人共同负担。这样可以控制高昂的医疗费用,减轻疾病负担。

参考文献

1] 王振平,王金营,宋风轩,等.我国城镇非医保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初探[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7,10(232):677-678.

[2] Fernandez E,Schiaffino A,Rajmil L,et al.Gendine qualities in health and health careservices use in Calonia(Spain)[J].J Epidemiol Community Healh,1999,53(4):218-222.

[3] 中国卫生部,国家卫生服务研究,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分析报告[K].北京:卫生部,19991.

[4] 陈艳,程晓明.沈阳市贫困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和利用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杂志,2003,22(3):11-12.

第6篇:社区医疗分析报告范文

一、各地社会事业发展改革工作的主要经验和建议

(一)积极创新社会事业投资建设机制,整合投资渠道,优化资源配置

安徽省努力实施一批基础性、支撑性社会事业重大项目,在加大预算内投资力度的同时,利用国家开发银行政策性信贷资金加强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在文化领域改进财政扶持方式、探索逐步实行项目资助和政府订单制,并遴选600多个文化产业项目通过境内外招商引资开展建设。内蒙古配合国家实施的一些重大工程和发展的薄弱环节,针对商业银行不愿意介入的领域,向开发银行推荐成熟可行的项目,并落实社会事业建设资金4亿多元。宁波市积极探索社会事业项目投资新机制,一方面实行政府投资的社会事业项目公示制度,将社会投票排序结果作为决策的重要参考;另一方面推进社会事业项目共建共享的新机制,对博物馆、图书馆、女排训练基地等设施实现市、区共建共享,节约社会资源,提高政府投资的效益。辽宁省先后召开全省社会事业基建项目管理座谈会,研究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年实施的500多个基建项目实行定期检查。重庆市全面开展农村村级社会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加大社会公共服务向村级的倾斜和覆盖,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搭建农村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同步带动农村公共服务资源整合以及推进体制机制转换。

(二)采取有效手段推进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扩大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的覆盖范围

北京市加大政府投资向郊区的转移,积极推进名校办分校、名院办分院工作,引导优质资源向郊区扩散,提升郊区农村教育、医疗水平。上海市以社区事务受理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建设为重点,加强基层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浙江省采取“驻村医生”、“联村医生”和“责任医生”等形式,率先在全国开展了城乡联动、协调发展的社区卫生服务,全省11个设区市全部建立了“惠民医院”,有效保障了对弱势群体的医疗救助。宁波等地对乡镇卫生院等实施标准化建设,消除同类服务机构之间不合理的差别。安徽省积极总结和推进铜陵市城区中小学均衡发展经验,合理布局中小学校,加强薄弱校建设,建立健全义务教育督导评估制度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价体系,努力消除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学校之间教育发展的差距,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宁夏自治区对“普九”后的南部山区高中教育发展模式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尝试,在银川市启动建设万人规模的宁夏育才学校,面向山区招生,让贫困地区学生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重庆市着力化解基础教育债务,完善贫困学生助学机制,促进教育公平。

(三)加强重大问题研究,积极推进社会发展分析评价工作

北京、浙江、安徽等省市积极推进社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工作,加强社会发展宏观监测分析联络机制和平台建设,定时社会发展评估报告。北京市做到逐季度编制《社会发展季度分析简报》,汇总、分析社会发展总体情况和运行特点,反映突出问题,提出措施建议,做好预警预测。浙江已连续两年编制社会发展形势分析报告,11个地级市中有7个已建立社会发展形势分析报告制度,对促进社会事业发展起到了较好的导向作用。有的地方探索建立民意信息反馈机制,开展人民生活幸福度、社会秩序安心度和公共服务满意度等社会调查,强化社会需求对社会政策制定的支撑。

(四)深化社会事业体制改革,积极开展试点建设,增强社会事业发展活力

北京市加大政府投资社会事业项目代建制探索,建立政府投资约束机制和多方利益制衡机制,提高项目专业化管理水平,促进政府投资项目管理体制改革。上海市在长宁、松江开展社区卫生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建设形成以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东方社区信息苑和社区学校为骨干的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机构网络。重庆市全面推广黔江经验,坚持政府主导,积极开展农村卫生综合改革实践。浙江省稳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在全国率先完成监督管理类、社会公益类、中介服务类、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分类认定工作;深入推进医疗体制改革,率先实施了省、市两级药品联合集中招标采购,稳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积极鼓励发展各类民营医院。成都市开展了农村留守人群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试点,探索解决农村留守人群社会问题的有效模式。

尽管各省市“十一五”开局较好,但是社会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依然十分突出。总体反映是,社会事业基础薄弱,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财政投入力度有限,社会事业财政资金稳步增长机制尚未建立,多样化筹资渠道也不完善,社会事业体制改革滞后,社会公共资源在地区城乡之间分布不均的问题还很普遍。此外,各省市区代表还集中反映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即:贫困地区接受中央财政补助时资金配套压力较大;社会发展评价缺乏统一的国家标准;社会事业建设重硬件轻软件,影响投资效益的发挥;社会事业体制改革滞后,制约社会事业发展。

二、对2007年社会发展工作的建议

各地普遍认为,六中全会的召开为社会事业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发展改革部门社会发展工作必须努力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用和谐的目光观察问题,用和谐的理念思考问题,用和谐的手段解决问题,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一)切实解决民生问题

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加强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社会公共资源向农村倾斜、向边远地区倾斜、向弱势群体倾斜、向社会事业薄弱环节倾斜,努力促进基本社会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各级政府应把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放在农村和基层,使更多的老百姓直接得到实惠。同时积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

(二)坚持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

要确立政府在推进社会事业发展中的主导地位,强化政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避免发生“缺位”、“越位”、“错位”。特别是要逐步理顺各级政府之间的事权关系,进一步明确相应的责权。同时,由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资源占有主体的多元化、分散化,以及社会需求的多元化、多样化,发展社会事业必须重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调动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增加社会事业供给总资源,努力提高服务效率。

(三)加快社会事业改革,着力体制机制创新

一要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从战略和规划的高度,研究如何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的完整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和相关制度,建立社会事业公共投入稳定增长的机制,全面加强社会事业的整体建设。二要创新公共服务体制,改进公共服务提供方式,积极扩大社会参与,鼓励社会资本进入社会事业,并加强监管,规范经营。三要积极推动社会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和社会事业单位内部改革,加快推进营利性社会事业的产业化进程。

(四)以规划为龙头,统筹社会事业发展

把社会事业专项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放在重要位置,以规划为龙头,优化资源配置,科学、规范、有序地推进社会事业领域设施建设工作,稳步推进“十一五”纲要目标和任务的实现。

(五)加大投资力度,优化投资结构,整合投资渠道,完善投资管理,促进资源共享

各地提出,投资是落实“十一五”规划任务的保障手段,国家要确立社会事业基本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优先发展地位,研究制定扶持社会事业发展的优惠政策,调整优化国家投资结构,逐步提高社会事业投资所占比重,加大对中西部和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社会事业建设的支持。同时国家要采取措施合理配置和布局公共资源,整合现有资源,解决分散配置造成的资源浪费和低效问题,尤其在安排西部和经济不发达地区的乡村级设施项目时要进行统筹考虑。国家在安排中央投资时,应更多地考虑各省人口因素、经济发展和人均财力状况,根据不同的投资方向,考虑各省在全国的发展定位、资源禀赋、开发能力等因素,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社会事业要改进投资管理方式,国家发改委要把投资工作的重点放在确定原则、明确项目选择标准和分地区投资总额分配上,进一步分清管理责任、减少工作环节,使主要精力从微观事务中解脱出来。此外,还建议国家重视和研究农村乡镇及以下基层卫生服务设施和计生服务设施的整合、资源共享问题,以提高政府投资效率。

(六)推进社会发展综合评价工作,尽快出台相关的国家标准

国家应尽快出台社会发展综合评价及考核指标体系的国家标准,统一各地的指标和口径,推进社会发展综合评价工作,提高对社会发展的监测和宏观管理能力,充分发挥综合评价对社会发展的引导作用。建议进一步明确社会事业发展的约束性指标。

(七)加强重大问题研究

一是深化社会发展领域的理论研究,积极探索社会事业发展规律;二是研究设计公共服务制度改革与创新的有效途径;三是研究如何更好地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四川建议,加强研究如何划分政府与市场社会事业责任边界、划分社会事业单位类型,实行社会事业单位分类管理。成都建议,加强对农村社会公共服务项目运行长效机制的研究,以巩固新农村建设成果,切实提高农村社会公共服务水平。重庆建议,国家发展改革委尽快出台促进社会事业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构建和谐、加快社会事业发展的政策框架和投入重点。上海建议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研究制定基层社会事业的设施标准。

(八)深化社会事业体制改革

北京建议,国家在投资体制改革上,及时总结各地试点经验,加快制定和出台中央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工作指导意见或办法。上海建议,国家加强文化、体育产业的改革试点工作,探索在这些领域引入外资的政策问题。陕西建议,建立文化产业引导或发展基金,用于扶持重大文化产业项目,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安徽建议,国家在教育和卫生两个领域加大改革力度,指导各省开展工作,加强有关的试点工作。

第7篇:社区医疗分析报告范文

关键词:社区卫生事业管理;实证研究;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8-0303-02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伴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中国人口老龄化情况不断加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危害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城市和农村慢性病死亡的比例高达85.3%和79.5%[1]。 由于慢性病往往需要终身治疗,并且可能产生一系列并发症,给个人、家庭和国家都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近年来我国慢性病的医疗费用增幅已大大超过GDP的增长速度。与1993年相比,2005年我国的医疗费用中:脑卒中增加19倍;糖尿病增加24倍;癌症增加15倍;心脏病增加11倍。2005年我国由慢性病所致的经济负担为15345亿元,相当于当年GDP的8.4%[2]。课题组通过实证研究探讨江宁区居民的健康状况与卫生服务需要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江宁区卫生行政部门在社区健康管理中科学合理的实施慢性病干预措施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1 资料和方法

1.1 对象与方法 本文主要运用实证分析方法来探讨影响江宁区社区居民健康状况与卫生服务需要的因素和被调查者人口学特征。被调查对象以户为单位,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确定监测对象,第一阶段抽样按照城区和农村分类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江宁区随机抽取城区和农村各两个街道(农村A、B;城区C、D);第二阶段抽样采用完全随机的抽样方法从上述样本街道中各抽取2个居委会/行政村;第三阶段从每个居委会/行政村中随机抽取30户家庭,该家庭户中符合调查要求的全部常住人口均作为调查对象,预计调查户数240户。

1.2 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调查对象人口学基本信息、健康行为测量和社区居民健康影响因素等。

1.3 质量控制 主要涉及问卷设计质量控制、调查员质量控制、调查实施阶段质量控制和资料整理阶段质量控制。本次调查采用统一的调查表,所有调查员由医学院校研究生组成,经统一培训与考核后全程参与调查;规范调查员的提问方式,对问卷每一选项都制定出判断标准;调查员在调查当日审核所有调查问卷,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后交由质控员审核;质控员对当天所有问卷进行核查,将结果记录在质量控制检查结果记录表上并签字;调查数据运用Epidata2.0建立数据库,每份问卷双份录入,经过严密考核,剔除缺失值。

1.4 统计分析 调查数据运用SPSS18.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统计学处理采用χ2检验、方差分析,显著性水准α=0.05。

2 分析结果

2.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共涉及240户,回收967份有效问卷,其中男性512人,占52.9%,女性455人,占47.1%,性别比例为112.31。慢性病患病率为101.34‰。抽样的四个街道慢性病患病率情况分析见表1 。

2.2 影响慢性病患病率的主要因素

2.2.1 城乡差别对慢性病患病率的影响 由表1可以看出,样本中农村街道B的慢性病患病率为117.37‰;样本中城区街道D的慢性病患病率为77.84‰,反映出江宁区农村街道和城区街道慢性病患病率差异有显著性,也表明在江宁区农村街道更需要加强对慢性病治疗、康复和保健干预。

2.2.2 性别差异对慢性病患病率的影响 江宁区城乡地区不同性别慢性病患病率情况见表2,其中男性合计患病率占87.72‰,女性合计患病率占113.07‰。城乡区分性别慢性病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性别是影响慢性病患病率的因素之一。

2.2.3 年龄组对慢性病患病率的影响 江宁区城乡不同年龄组之间的慢性病患病率情况见表3。不同年龄组之间的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呈现递增趋势,不同年龄组之间的慢性病患病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年龄是影响慢性病患病率的因素之一。

2.2.4 文化程度对慢性病患病率的影响 江宁区城乡不同文化程度的慢性病患病率情况见表4。江宁区慢性病患病率随文化程度的提升呈递减趋势,处于农村的街道社区居民患病率较城区街道社区居民为高,且文化程度之间的慢性病患病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认定文化程度也是影响慢性病患病率的因素之一。

3 结论与展望

3.1 江宁区慢性病卫生服务需要城乡差异明显 本次调查发现南京市江宁区慢性病患病率受城乡差别、性别、年龄和文化程度等因素影响明显。农村街道社区居民总体慢性病患病率高于城区街道,新医改施行以来江宁区政府向辖区内的农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投入重点倾斜,基层医疗机构慢性病防控能力和效果已经得到质的提升,本次调查数据显示江宁区整体慢性病患病率为101.34‰,其中男性合计患病率87.72‰,女性合计患病率113.07‰,均低于2008年卫生部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的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200‰的居民慢性病患病率(按病例数计算)[3]。从城乡街道横向比较来看,农村街道社区居民慢性病患病情况较城区街道为高,表明农村社区居民存在较高的慢性病预防、治疗和康复的需要,更深层次的说明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格局影响依然存在,江宁区农村街道慢性病防控压力依然存在,在下阶段医疗资源布局时要特别注重加强对农村街道基层倾斜。

3.2 江宁区居民慢性病患病情况与性别、年龄和文化程度等社会学指标因素有关 本次调查发现江宁区居民中女性慢性病患病率高于男性,高年龄组慢性病患病率高于低年龄组,低文化程度组慢性病患病率高于高文化程度组。表明在今后慢性病社区干预方面要特别重视对女性人群、高年龄人群和低文化程度人群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要在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方面明显标注危险人群范围,指导社区全科医生有效开展工作。

3.3 江宁区居民的健康状况逐步得到改善,社区健康管理重点面临新的变化 从本次调查得到的数据来看,江宁区城乡社区居民健康状况稳步得到改善,慢性病患病率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城乡社区居民参保率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但是由于慢性病患者病程较长、终生治疗和预后恢复生命质量不高的客观现实,都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老龄化趋势的日益显现而给新医改带来新的困难和挑战。因此,在今后的慢性病管理过程中要积极借鉴“健康管理”经验,分别对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疾病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检测、分析、评估、预测、预防和维护[4],加强对社区居民的健康咨询、健康体检、健康治疗和健康数据库管理等环节;另外,在社区慢性病管理中应该融入祖国中医学“治未病”的丰富思想,力求用中医药调养来减少慢性病的发生,创新具有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健康管理新模式,为我国经济社会事业平稳、有序、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慢性病报告[R].2006.05.

[2]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改框架下的慢性病预防与控制面临的新挑战.[ER/OL](2009-07-30)[2011-01-24]..

第8篇:社区医疗分析报告范文

医院营销策划部在医院整个职能系统中应该充当一个什么角色,如何定位,这对于营销部有效地发挥职能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我们对营销部的职能定位是:战略规划、市场拓展、品牌推广、客户管理、科室指导、服务培训。其主要任务是:

1战略规划: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对医院的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进行分析,从战略角度做出医院的营销发展规划,为医院领导的经营管理决策提供依据,做好医院领导的参谋和助手。

2市场拓展:通过拜访客户、市场调研等多种形式积极拓展市场,增加医院客户量,提高客户忠诚度。通过引进先进的医疗技术、设备和资金,或者输出我们的技术与管理品牌,广泛开展医疗技术项目合作或其它相关项目的合作,提高医院市场占有率。

3品牌推广:与医院宣传和医务部门密切配合,充分利用各种传播媒介、健康讲座、义诊、举办联合活动等整合营销模式,做好医疗服务项目的推广与宣传工作,不断提高医院的社会声誉和品牌形象。

4客户管理:建立重点客户档案(包括团体与个人),做好各项跟踪服务与信息反馈工作。利用多种形式与客户发展和保持良好的关系,建立忠诚客户群。特别是要加强大客户的营销关系管理,提高与大客户的关系层级,形成利益共同体。抓好客户服务中心的管理工作,为顾客提供诊前、诊中、诊后完善、全面、高品质的一体化服务。指导全院临床科室、临床医生和护士运用数据库对到院顾客开展全程服务与管理工作,形成院、科、个人三个层面的客户群,对院、科、个人三级客户群进行立体管理,消灭服务盲点,提高顾客对医疗服务各环节的满意度。

5科室指导:经常与各职能部门和临床医技科室进行沟通与协调,对全院医疗服务营销活动进行指导,协调各科室的医疗服务行为与竞争行为,使医疗流程更加合理,缩短客户等候时间等。

6服务培训:做好医护人员和其他人员的营销培训,配合相关业务部门做好服务技能培训,指导科室开展营销技能训练,提高全员营销水平。

根据以上职能定位,将制定营销部工作职责范围和相关制度,今后营销科将按照职责范围规定,规范化地开展营销工作。

二、对本市其他医院的营销、客户服务工作进行调查了解,了解同行和竞争对手的服务战略与战术.

营销部人员要对本市其他医院的营销与客户服务情况进行情报搜集,了解同行和竞争对手的服务战略与战术。对照我们的运作办法,与所了解到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积极吸收兄弟医院的好做法好经验,不断改进我们的工作。在全面调查了解的基础上,要写出调查报告呈交院领导,并在适当的范围内做分析报告。具体安排为一季度内对海珠区所有医院进行调查了解,二季度对市内大型医院调查了解,三季度有选择的对市内其它医院进行调查了解,四季度做出总结报告。

三、利用整合营销手段,加大品牌推广力度,不断提高医院的知名度与美誉度。

整合营销是指对各种可以利用的营销手段进行有效的整合,以提高营销效果。我们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医院品牌的推广力度,在不断提高医院知名度的同时来提高医院的美誉度。具体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做好医院网页、院报、各种宣传品等院内传播媒介的有关工作,让的群众了解医院,认识医院。

2、积极主动的与有关医学和医院管理学术团体、学术杂志建立广泛的联系,在行业内的媒体上刊登文章,在学术会议上交流文章,尽可能多地利用各种机会介绍医院的技术、管理、改革与发展情况。

3、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学术活动,在不给医院增加经济负担的情况下,主办或者协办有关培训、学术交流、等活动,展示医院的品牌形象。

4、按照医院“明确优势项目,打造品牌科室”的思路,做好医院品牌科室、重点专科和特色项目的推介与推广工作,争取在社会上树立几个知名科室和知名专业。

5、引导专家认识扩大自身知名度和奠定学术地位的重要性,营销科要与业务部门紧密配合,增加我院专家在各种公开场合的露面机会,尽可能创造条件让他们成为不同层次学术团体的专业委员,本专业学术刊物的编委,政府或社区有关健康委员会的委员等,如果我们能做到提到某个专家的名字就知道了我们医院,或者提到了我们医院就能知道某个专家的名字,那正说明我们的医院和专家都有了品牌形象。

6、要医务科和临床科室协作,在周边单位和社区开展“健康教育促进行动”,有针对性地开发一批健康教育课程,并和宣传我院特色与优势有机地结合起来。由营销部负责课程联系与讲授安排,医务科和临床科室提供保障支持,在普及健康和保健知识的同时,不断扩大医院和专家的知名度。其基本做法是:选定专家或者专科医生—确定课程名称—制作课件—确定课程,建立健康课程菜单—营销科和保健科向客户推荐—举办讲座。

第9篇:社区医疗分析报告范文

【关键词】老年人;住区;设计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混合式老年住区应根据老年人所需服务、老年人的身体状况以及自理能力等特点,从社区的整体环境、自身规模出发。每种住宅类型的具体形态都应具备多样化的特征,为不同老人提供多样的选择,并为其进行社交提供更多的空间形式。以避免老年人在居住的过程中出现单一的居住形态。[1]

1.城市混合住区的外部设计

1.1人车分流的道路系统

在日常生活中,老年人大多采用步行或非机动车的交通方式。因此,设计者在设计社区周边车道时,要尽量避免老人的出行路线与行车路线重合。同时,靠近老年人住区的车行道要采取一定的限速措施,如采用减速带、明显的标识语等。此外,为了不减小老年人的活动范围,应该将住区的停车区域建于地下。

1.2休闲场地

就休闲场地的布局而言,应该根据住区老年人的居住分布情况,合理地选址修建。场地内应保持24小时的照明,并且便于老人达到。路面要尽量保持平整,并在靠近住宅区的位置设置专门的导盲砖。另外,介于某些老人的视觉和方向感较差,设计者应在各个步行道的转弯处和终点处设置一些色彩鲜明的警示物以增强导向性,避免老年人受到伤害。就休闲场地的功能而言,为避免场地大而无用,设计者应该合理地设计场地尺度,采取化整为零的方式,将大尺度的空间划为若干个小空间,并在每个空间内配备相应数量的设施,使其具备相应的活动功能。此外,老年人大多都喜欢以花草来陶冶自己的性情,因此,设计者还应从休闲场地中划出一些空间来种植花草树木。

1.3医疗检查部门

为了了解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和应对突发事件,设计者还应在老年人的住区旁边建立专门的医疗检查部门,并配备相关的体检和医疗设施。并每隔一段时间为老年人做一次体检。此外,该医疗部还需拥有与各个老年人房间急救开关相连的设备,以便遇到突发状况时能及时地处理。

2.城市混合住区的内部设计

2.1城市混合住区住宅的空间布局

2.1.1独居老年人的住宅空间布局

某些老年人由于离异、丧偶、子女常年在外等原因而单独居住。因此,作为住区的设计人员在设计社区时,应该考虑到独居老人的特殊性。笔者认为最适合独居老人的住宅户型分为两种:第一种为一居室户型,这种住宅在结构上与一些高级养老院类似,每位老年人都拥有一个房间,此房间提供有起居、休息以及娱乐等众多功能,但与养老院的不同之处在于,每套住宅只属于某位固定的独居老人,住宅内的很多空间如卫生间、厨房等都是单独的,而并非共用。第二种为一室一厅型,这种住宅把老年人的活动区域划分成了起居室和卧室两个部分,其中起居室承担了部分如读书、娱乐以及储藏的功能,使得老人的卧室空间显得更大大,行动更加方便。同时划分出起居室,也方便老年人的朋友和子女前来探望。但是由于独立卫生间、厨房和餐厅等区域的纳入,老年人的活动空间变小了。[2]因此,卧室同样需要承担如吃饭、读书、看电视等部分起居功能。此外,考虑到独居老年人腿脚活动能力低的特点,房间内要尽量保持畅通,避免出现“死角”,如在摆放家具时,要使得家具集中、稳固,以减少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出现不便和危险的情况。

2.1.2老年夫妻的住宅空间布局

实施计划生育以来,一对夫妇基本上只有一个孩子,孩子长大之后,很多由于工作、结婚的关系无法与父母住在一起,这就形成了很多空巢家庭,即只有夫妻两人一起居住的家庭。由于人数的增加,该户型的居住面积较独居老年人的住宅更大一些。起居室和卧室是分开的,包括卫浴、餐厅以及厨房的空间都有所增大。另外,为了营造绿色的生活环境,引入更多的阳光和新鲜的空气,此类住宅的阳台也有所扩大。[3]

2.2城市混合住区住宅内部的设计

2.2.1交通空间的设计

老年人的腿脚能力较低。因此,设计者在设计时,要多考虑老年人的活动特点。就住宅的交通空间而言,主要分为走廊、楼梯、电梯。就走廊而言,考虑到有坐轮椅的老年人,走廊要尽量宽敞明亮,各个走廊应保持24小时照明,并且有明确的指示牌和警示语为老年人提供各通道的信息。各个走廊的墙壁可采用喜庆的颜色,让老年人的内心感受到温暖。此外,各个走廊的转角处应保留一定的空间,以便于患有眼疾的老年人有充足的时间去调整。就楼梯而言,除了安装防滑的双扶手之外,还应加宽台阶的宽度,采用摩擦系数大的踩踏材料,以防止老年人摔倒。至于电梯,考虑到老年人容易生病,很多情况下需送往急诊。设计者应设置专用和常用两种类型的电梯,并且使得专用电梯尽可能的大。

2.2.2居住房间的设计

①起居室,起居室作为老年人家庭生活的中心,应该尽量保持通风,易采光,易于老年人进行简单的活动。②卧室,卧室应保持一定的私密性,配备紧急求救开关,冬季取暖设施等。③厨房餐厅,厨房和餐厅的设计与普通住宅的厨房餐厅大体类似,只是应将放置厨具、餐具的地方的高度降低。④卫生间,介于老年人上厕所频繁的生理特点,卫生间的门应该向外,以方便救助。浴缸不宜靠窗而建,以防止老年人因开窗而滑到。

3.结语

总之,设计者在对混合住区进行设计时,应该结合不同老年人的居住行为和身心特点,为多种家庭居住模式提供相应的住宅户型,以确保老年人能安居乐业,生活幸福。

【参考文献】

[1]尹小川,银浩.老年住区浅析[J].住区,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