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节能减排教育培训制度范文

节能减排教育培训制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节能减排教育培训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节能减排教育培训制度

第1篇:节能减排教育培训制度范文

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是遵循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并取得成效的城市典范,体现城市政治、经济、社会、科技、环境等综合实力,是我国城市环境保护工作的最高荣誉。

包头市是以资源能源消耗为主的重工业城市,重工业的发展在给城市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导致了高消耗、高污染,突出表现为万元GDP能耗高、工业污染物排放强度大、空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和废物综合利用达不到标准,城市形象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受到影响。资源、环境成为了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是站在新的起点上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

二、加强节约型学校建设的必要性

⒈节约型学校

节约型学校是以提高学校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优化学校资源配置(包括学校资源的分配与利用),提升学校办学效益,并能不断促进自身有效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型学校发模式。

⒉加强节约型学校建设的必要性

加强节约型学校建设,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保证和准入口,两者是环保模范城市建设的客观要求。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核心是通过资源的高效利用、合理配置和有效保护,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而资源的更有效利用和新资源发现,都依赖于教育和科技水平的提高。众所周知,知识经济时代竞争激烈,其焦点在科技,关键在人才,基础在教育。建设节约型学校不仅有利于缓解教育资源供需矛盾,推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还将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提供良好文化氛围,培养优秀人才,提供技术支持。

⒊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建设对节约型学校建设的具体要求

包头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重点工程包括“蓝天工程”“碧水工程”“宁静工程”“固废处理工程”“节能与新能源工程”“节水工程”“生态建设工程”“环境能力建设工程”“环境宣传教育工程”九大类,157个项目,总投资500多亿元。

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考核指标中的第25项指出:中小学环境教育普及率大于等于85%。中小学档案整建标准中明确要求:⑴学校节能、节水、节约其他资源报告;⑵校园垃圾分类、卫生健康、校园绿化美化情况报告,并细化为14个具体内容;在坚持绿色学校评估标准的基础上突出了节约型学校建设的具体要求。

三、开展节能减排教育建设节约型学校的现状与基础

1.包头地区农村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开展节约型学校建设的现状

2007年包头市教育、环保部门和师范院校联合对农村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开展节约型学校建设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

(1)调查的对象与方法:问卷采用无记名方式,向4个区10所学校共发放200份,回收191份。采用加权平均的统计方法。被调查者多数为城乡结合部或郊区的绿色学校教师;以6~20年教龄、31~40岁本科毕业的小学女教师居多。

(2)问卷内容:(每题可选3项)。

您认为学校的浪费行为主要表现在。

A 食品浪费(挑食、倒饭菜等);B 办公用品浪费(纸张、办公用品、教具等);C 资源浪费(电、水等);D 资金浪费(无节制使用公款、无计划购物等);E 时间浪费(工作无计划、效率低等);F 人力资源浪费(人才不能合理使用等);G 其它;

您认为家庭或社区的浪费行为主要表现在 。

A 毁坏社区公用设施;B 乱丢弃家庭中不用的衣物、旧书与玩具等;C 垃圾未能分类;D 一次性用品、塑料袋等使用过多;E 丢弃食品;F 水未能二次利用;G 电器待机、走廊灯长明;

造成浪费的主要原因是。

A 制度、管理、惩罚不到位;B 无节约意识、经济条件好不在乎;C 政府措施不到位;D 宣传教育严重不足、无危机意识;E 对浪费的危害不清楚;F 不了解资源缺乏的情况;G 其它;

您认为建设“节约型学校”需要解决的问题有

A 在教师中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B 制定相关节约措施并真正付诸实际行动;C 普及资源、节约等有关知识,提高师生节约意识;D 在学校建立节约、环保、生态认证制度;E 更改学校的设备和零件为节约型设施;F 加强监控评价;G 其它;

(3)统计数据与调查结果,见表1。

①依次严重的浪费现象学校有:时间、资金、食品、办公用品、人力资源、电等资源、水。

家庭和社区有:电器待机、走廊灯长明,丢弃食品,乱丢弃家庭中不用的衣物、旧书与玩具垃圾未能分类,水未能二次利用,毁坏社区公用设施,一次性用品、塑料袋等使用过多。

②浪费的主要原因依次是:对宣传教育严重不足、无危机意识,无节约意识、经济条件好不在乎,不了解资源缺乏的情况,制度、管理惩罚不到位,政府措施不到位,对浪费的危害不清楚等。

③建设“节约型学校”需要解决的问题依次是:普及资源、节约等有关知识,提高师生节约意识,在师生中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制定相关节约措施并真正付诸实际行动,在学校建立节约、环保、生态认证制度,更改学校的设备和零件为节约型设施,加强监控评价。

2.开展节能减排教育建设节约型学校的基础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是绿色学校创建的基础,节约型学校是深化绿色学校建设的行动典范。目前,包头市级绿色学校在数量上已达到145所,约占中小学总数的42.65%;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项目实验学校9所、示范学校1所;全国“节能减排与可持续发展学校――社会行动项目”示范学校1所,“国际生态学校”项目学校1所。

近年来,包头市“创模”指挥部评选了百名环境教育优秀教师,开展了百场“创模”宣传教育讲座,招标征订了中小学环境教育学生教材,编写了学校、市民、社区环保宣传教育手册,并对绿色学校进行了全面复查、验收、调研、培训、指导和督促,有力的促进了节约型学校建设步伐。

四、加强节约型学校建设能力促进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建设进程的思考

1.将节能减排教育与绿色学校创建工作相结合,是广大校长、教师积极投入节约型学校建设的有效切入点

包头市“创模”的总体目标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与城市环境管理,促进经济增长方式和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争取在2010年底实现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目标,实现包头市“创新包头、生态包头、宜居包头、和谐包头”的城市发展目标。

作为以资源能源消耗为主的重工业城市,在节约型社会建设的过程中,有效的促进了绿色学校创建工作的发展,节能减排教育与节约型学校建设已孕育在绿色学校的创新工作中。

2.分层开展节能减排教育培训是加强节约型学校建设能力的关键

节约型社会呼唤节约型学校,建设节约型学校,不仅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学校应有的社会责任。2005年6月30日,总理在所作《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报告中强调:“教育部门要将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内容纳入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体系。”可见,节约型学校是推行节约型社会的根基和必然逻辑。因此,相关部门要加大对节能减排教育培训的投入力度,再生节约型学校和节约型社会建设的生态资源,以有效提高节约型学校和节约型社会的建设能力,促进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建设。

3.理论研究与实践并重,是加强节约型学校建设能力的重要措施

目前,我国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着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规模扩张、质量提高对教育资源不断增长的需求与能够提供的教育资源严重不足的矛盾。这种教育资源的有限性与人们对教育的需求增长的无限性将会在相当长的时期制约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为了缓解上述的基本矛盾,教育部先后印发《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通知精神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教发[2005]19号)和《关于建设节约型学校的通知》(教发[2006]3号),要求迅速行动起来,积极做好建设节约型学校工作。

只有把节能减排教育与节约型学校建设作为学校内涵发展、持续发展的抓手来认识,才能激发出教育工作者建设节约型学校的热情、智慧,只有把节约型学校建设作为节约型社会建设的保证准入口来认识,才能激发出教育工作者建设节约型学校的动力,并积极投身于节约型学校建设的创新实践和研究中,促进节约型社会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建设进程。

4.节能减排教育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建设是加强节约型学校建设能力的重要步骤

节能减排教育与节约型学校建设能够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而限制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资源因素,强调资源的有效利用也即强调了学校的可持续性发展。只有师生共同挖掘教育教学、课程体系、校园、社区、家庭、社会中节能减排教育的相关内容,建设与当地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相结合的特色教育内容,并形成节能减排教育创新性课程资源,实现教育资源(师、生、课程、教材、校园、环境等)的可持续利用和循环利用,才能有效加强节约型学校建设的能力,并在全面提高师生、学校综合素质的基础上,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建设节约型学校,促进节约型社会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建设步伐。

5.注重科研引领,在后勤工作中加强节能减排实践研究是加强节约型学校建设能力的重要环节

在日趋发达的现代社会,节约的智慧含量与技术含量都在提高。学校虽然不是企业,但同样是鲜活的生态系统,存在新陈代谢,存在生态平衡,只有提高对生态智慧的认识,制定管理措施,在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和环境育人方面不断增加技术含量,改造落后技术设备,使学校成为节能减排的典范,才能为培养节约型人才、建设节约型社会、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提供可再生的人力资源保障。

另外,加强节能减排教育交流与合作、示范基地建设、研制地区节能减排教育指导纲要、建立地区节能减排教育机构,也是加强节约型学校建设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节约型学校、节约型社会、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是人类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迈向生态文明的和谐乐章,必将给人类带来最大的福祉。

参考文献

[1]章新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可持续发展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2]史根东,王桂英.可持续发展教育基础教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3]王燕,赵云.节约型学校的提出及内涵初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3:49~52

第2篇:节能减排教育培训制度范文

一、项目基本情况

1、施工地点:

本项目位于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重龙镇,西距成都市140余公里,东距重庆市190余公里,地处成渝经济区和川南经济区,属于资中县高铁北站站南配套工程。

2、主要工程量

工程内容主要包括公交枢纽站、商业建筑、站前旅客集散中心、站西路、站前路、站前路延长线、站北一路等单位工程。

公交枢纽站设计为地上3层,层高5m,建筑面积约20926.9m2,停车场及绿化占地约16148m2。

商业建筑设计为地上1层,层高4.25m,建筑面积约3660㎡。

站前广场含铺装、绿化、沥青路面等工程,总建筑面积约32000㎡。

公路连接线道路工程总长约1810.6m,分别包括站西路544.8m,站前路557.5m及其延长线201.5m,站北一路506.8m。

3、工程造价及工期:

本工程总造价约1.7亿元,合同工期为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共12个月。

二、2016年施工技术管理情况

1、完善施工管理制度,加强业务培训力度(项目管理制度、施工规范、施工技术管理、科技管理培训)

 (1)及时完善施工技术管理制度,旨在以制度约束代替人情管理,使后续的技术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项目部为此先后下发了各级公司多项施工技术管理办法、细则及通知,并依照文件要求编制了施工文件审核制度、施工方案管理制度、施工技术交底制度、工程试验检测制度、施工测量及复核制度、施工技术资料管理制度以及工程质量目标及创优规划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致力于将施工技术管理工作标准化、精细化。

(2)本着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加大对施工技术管理人员的培养力度,项目部定期编制了施工技术管理知识培训和教育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开展教育培训工作。

2、编制优化施工方案 强化现场落实情况(施工调查、项目策划、施组、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审批、执行、修订情况)。

项目部在开工前根据设计文件以及计划工期,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及时编制了相应的施工方案,并且根据集团公司、分公司施工方案编制和评审办法进行了上报、评审、修订。同时对具体施工方案的应用和落实进行了跟踪督导,根据施工现场实际的人、材、机动态情况,及时调整偏差,通过各方面反馈的信息及时予以优化,确保了施工现场的安全、质量、进度以及成本目标。

3、开展实用性的QC  加强施工质量控制(QC活动开展情况。)

在以往的施工过程中,环保及绿化工程较少接触,且本项目工期极度紧张,绿化施工集中在三季度施工,属于返季节栽植。为此,项目部现场施工及技术人员在其施工过程中咨询、搜集、探讨类似的施工经验,总结其栽植规律及保障措施,形成了初步的绿化工程反季节栽植施工的保障措施。

4、(科研课题、工法研究进展。)

5、开展节能减排教育 提高节能减排意识

(节能减排各项规章制度运转情况,能源、资源消耗情况,报表和总结分析报告报送情况,“四节一环保” (节材、节能、节地、节水、环保)好的做法。)

项目部根据2015年各级公司下发的节能减排远景规划、管理办法以及量化考核指标及时成立了节能减排领导小组,在领导小组内做了具体分工、赋予了相应的职责,将节能减排目标层层分解,制定并严格落实节能减排指标的考核办法。同时开展节能减排方面的科普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员工对于节能减排的认知和意识。具体的节能减排措施:

(1)节约用水:现场拌合用水、养护用水尽量采用降水井的抽水;严禁无措施浇水养护混凝土;对用水的水管、水表、水阀、器具定期巡查或更换,以免造成无谓的流失。

(2)节约用电:施工现场分别设定生产、生活、办公和施工设备的用电控制指标,定期进行计量、核算、对比分析,并有预防与纠正措施。选择功率与负载相匹配的施工机械设备,避免大功率施工机械设备低负载长时间运行;合理安排工序,提高各种机械的使用率和满载率,降低各种设备的单位耗能。控制电能消耗,及时关闭闲置状态的灯具、空调、电脑、打印机等用电设备。

(3)节约燃油及废气排放:在满足现场施工生产的前提下,减少机械设备及车辆的配备数量,加强车辆的日常维修保养,降低油耗和减少废气排放。

(4)废水及废渣的排放:生产、生活废水均经过了沉淀池处理后排放至市政管网,废渣装车排放至弃土场。

截止目前,项目部根据公司要求报送节能减排报表4次,总结1次,根据具体统计情况,项目完成的施工产值与资源消耗情况基本吻合,节能减排效果较明显,无环境责任事故和节能减排重大违规违纪事件,基本完成既定节能减排目标。

6、严控试验检测频率 完善试验资料归档

(试验管理。试验机构设置人员配备,仪器保管、使用、维护和周期检查情况,拌合站管理、混凝土及原材检测情况,试验检测资料编制、收集、整理、归档资料管理。)

本项目试验检测全部外委,项目部试验室配备试验室主任1人,基本满足现场施工生产需要;常用试验仪器均由试验室主任保管使用,并定期及时地进行维护和检查;砼采用商品砼,试验室在收到砼浇筑计划后,及时对商砼站进行跟踪督导,确保现场砼施工质量。

截止目前,项目试验检测汇总如下:钢材及钢绞线检测76组;钢材焊接73组;水泥试验3组;砂检测2组;碎石检测3组;砖检测1组;防水卷材检测1组;玻璃检测1组;砼抗压强度563组;砂浆抗压强度6组;压实度371点;弯沉检测336点;钻芯厚度11点。以上试验检测合格率均达到100%。试验资料专人收集、整理及归档,现已归档10卷。

7、编制可行性的技术交底 针对性地指导施工生产

(技术交底管理情况。)

因本项目作为市政、房建工程,涉及专业较多,且各工序环环相扣,每个工序施工工程量较小,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工序转换较快,且业主单位极度压缩合同工期,为保证各专业、各工序及时顺畅的衔接与沟通,避免无谓的窝工及返工事件,项目部在建设开始阶段及时制定了施工技术交底制度。

在完成设计交底后,立即组织工程技术人员根据可行性施工方案对施工作业层进行技术交底。交底的主要内容:设计意图、施工工艺、技术标准、质量、安全、工期、环保、水保目标及要求等,另外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分阶段、分工序进行技术交底,从而确保了现场施工质量及进度目标。

8、强化测量复核复测制度 注重测量人员考核培训

(施工测量管理。测量复核制执行情况,仪器保养、使用情况,测量人员培训考核情况,测量平面控制点、高程复测情况。)

 (1)施工测量措施

建立专业测量组,专人观测和成果整理;固定专用仪器和工具设备,目前项目部配备南方全站仪一台,苏一光水准仪三台;测量仪器按照规定的检定周期,送技术监督局进行检定或校正;建立测量复核制度,每次施测后,均经单位工程技术人员复核,然后将数据填写至测量原始记录本上,签字保存;加强对测量控制点的保护,防止移动和损坏。

(2)测量人员培训考核情况

项目部根据公司关于加强公司测量工作的文件要求,积极开展针对工程技术人员的测量培训工作,测量主管根据新入职的技术人员分阶段地一对一进行辅导帮助,并且定期对培训对象进行考核,项目部见习生在公司测量考核中,更是取得了现场操作95分、理论85分的优异成绩。

(3)平面、高程控制点复测情况

项目部及时、定期地对场区内的导线点及水准点均进行复测,复测结果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并及时上报了公司、监理及业主单位。

9、做好经营索赔工作 降低后期审计风险

(变更索赔完成情况,变更索赔过程中好的做法及建议。)

 (1)变更工作

因项目在前期进场施工的过程中,正式的设计文件未下发,项目部本着搞好二次经营以使项目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加大了变更工作的管理力度,通过与设计及业主单位的沟通,尽量将可入图的变更数量纳入设计文件,降低了后期审计风险。例如站前路的抛石挤淤、清淤换填、边坡二次刷坡等发生的工程变更数量直接进入了正式的设计文件。

无法纳入设计文件的工程变更均已经设计、监理、业主方签字确认,目前正在组织地方监督部分会签(当地政府要求变更手续需经当地政府的审计局、财政局、检察院、纪委等职能部门会签)。截止2015年年底, 项目部已经形成变更诸如桩基塌孔复钻等20份变更,

其中C类变更2份,D类变更3份,E类变更15份,正变更456.9万元,负变更413万元。

(2)索赔工作

另外项目部及时收集了因为设计方案调整(例如站前广场地下室取消)、征地拆迁引起的居民阻工、节点工期压缩等一系列原始资料,积极开展工程索赔工作,已上报业主单位因为窝工产生的人员机械闲置、进场原材料浪费、赶工增加的措施费共约1000万元,上述资料目前正在审理当中。

10、及时收集施工技术资料 做好竣工资料提前归档

(技术资料管理。施组、方案、施工计划、技术交底、材料合格证、检查证、开复工报告、施工测量资料、工程日志、施工照片等整理归档情况。)

针对以往施工过程中,施工技术资料因为编制滞后,管理混乱,存在漏项、丢失、损坏等恶习而影响后期竣工文件编制工作,项目部 及时制定了技术资料管理制度,加强技术资料的管理工作,技术资料收集督促及归档管理由专人负责,及时更新,并且轮班定期、不定期地组织检查,确保技术资料的及时性和完整性。目前技术资料整理归档情况如下:

施组1卷;施工方案3卷;施工计划1卷;施工技术交底7卷;材料合格证及检查证3卷;开复工报告1卷;施工测量资料3卷、工程日志2卷、施工照片1卷;施工检验批共633批合48卷。

11、做好施工调度工作 实际反映施工生产

(调度工作管理情况,调度报表整理、上报情况。)

项目部在调度工作方面从现场实际出发,实时准确地掌握现场人、材、机的配置以及需求情况,并且编制了切实可行的施工计划,并将其层层分解,具体下发给施工作业层用于指导现场施工,督促现场施工生产,并及时向公司汇报施工生产完成情况及存在的问题(目前按照公司要求已上报施工计划3期,季度总结报表3期,周报41期)。

见习生培养工作情况。

现有技术人员情况及思想动态跟踪及培养方向。

12、2015年施工技术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虽然在2015年的施工技术管理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仍然存在些许不足:

(1)由于现场设计方案调整较多,施工方案编制以及修订比较仓促或滞后;

(2)在工程变更方面对当地政府的文件要求及行事风格不够熟悉,变更资料在监督部门的会签方面比较欠缺;

(3)施工技术资料虽已收集归档,但距离竣工文件编制仍存在一定差距。

13、2016年第二次总工会安排事项完成情况。)

三、2017年施工技术管理计划

针对施工技术管理在前期存在的不足,2016年的工作是在继续保持较好做法的基础上,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继续修订和完善各项施工技术管理制度,全面深入地推进精细化管理工作。以制度约束代替人情管理,以科学严谨代替任意随性。

2、补充修订完善各类施工方案,参照财评、审计方面的要求,及时剔除或改正不利于项目竣工结算的内容,尽最大可能地规避后期项目审计风险。

3、做好变更索赔方面的资料编制及报送,积极跟进各单位部门的会签工作。

4、及时启动竣工资料编制工作,按照竣工文件移交要求重新梳理归档。

5、加强工程试验检测、施工测量复核力度,全面保证现场施工质量。

6、加强施工技术人才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全员施工技术水平。

四、对公司技术管理工作的建议

第3篇:节能减排教育培训制度范文

省政府召开这次学习实施《节能法》座谈会,目的是学习宣传新修订的《节能法》,讨论贯彻实施《节能法》的具体思路和措施,为《节能法》顺利实施营造良好氛围,推动全省节能工作向纵深发展。刚才,省人大常委会鲍志强副主任就学习实施好新《节能法》作了重要讲话,提出了具体要求。省法制办、经贸委、财政厅、建设厅、统计局的负责同志作了交流发言,讲得都很好,我很受启发。下面,我再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修订出台新《节能法》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节能减排是关系经济社会永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也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1998年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对于推进全社会节约能源,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能源消费的急剧增长,原有的《节能法》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当前及今后经济社会发展和节能工作的要求。新修订的节约能源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总结过去十年节能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从法律层面将节约资源确定为我国的基本国策,补充完善了有关法律规定,加大了对节能减排工作的推动力度,不仅为推动全社会节能减排,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武器,也为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法律保障。

首先,新《节能法》涵盖了节约能源的各个领域,进一步增强了操作性和约束力。新《节能法》从能源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对降低消耗、减少损失和污染物排放、制止浪费,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作出了明确规定。在进一步规范工业节能的基础上,扩展现行法律的调整范围,对建筑节能、交通运输节能和公共机构节能做出规定。同时,对原节能法的一些倡导性条款和原则性要求作了具体细化,并加大了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这必将有力地促进各级政府依法行政,提高节能减排工作的成效。

第二,新《节能法》进一步明确了节能执法主体,强化了节能法律责任。新《节能法》第六条明确规定:“国家实行节能目标责任制和节能考核评价制度,将节能目标完成情况作为对地方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考核评价的内容。”第十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节能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节能监督管理工作,并接受同级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的指导”。同时,新《节能法》还就节能管理、合理使用与节约能源、各重点领域节能、节能技术进步等工作作出了具体规定,对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

第三,新《节能法》专门新增了“激励政策”一章,进一步完善了节能减排激励约束机制。为体现市场调节和政府管理的有机结合,发挥经济手段和市场经济规律在节能管理中的作用,新节能法明确规定,国家实行财政、税收、价格、信贷和政府采购等政策,促进企业节能和产业升级,并明确了一系列强制性措施限制发展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包括制定强制性能效标识和实行淘汰制度等。在新节能法和相关政策的引导下,生物质能、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循环经济、环保节能产业将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市场空间。

总之,这次修订出台的新《节能法》,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为我们依法做好节能减排工作指明了方向。全省各级各部门都要认真学习领会《节能法》,深刻把握精神内涵,不折不扣地抓好贯彻落实,进一步坚定信心,强化措施,确保完成今年和“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以实施《节能法》为契机,依法推动全省节能减排工作深入开展

今年是“十一五”的第三年,也是中央确定的节能减排攻坚年。去年的节能数据尚需国家统计局确认核准后才能公布,受2006年指标未完成和一些高耗能产业再度抬头的影响,我省要顺利实现“十一五”下降22%的节能目标,面临的节能形势仍然非常严峻。今年我省确定的节能目标是万元GDP能耗下降4.5%,这一指标必须完成,没有任何余地和退路。希望全省各级各部门和广大企业以实施《节能法》为契机,进一步提高认识,坚定信心,加大力度,狠抓落实,确保完成全年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当前,要重点抓好以下八项工作:

(一)把好新上项目准入关,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过快增长。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抓好源头控制是关键。要认真执行国家和省关于加强节能评估的法规政策,认真落实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工作的通知(鲁政办发[**]42号文件),凡是属于钢铁、电解铝、铜冶炼、铁合金、电石、焦炭、水泥、煤炭、电力等9个“两高”(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新、改、扩建项目和年综合耗能2000吨标准煤以上的项目一律要进行节能评估审查,省投资主管部门在进行项目审批、核准、备案时,要按照各自职能对节能评估报告进行审查,对未进行节能评估的项目一律不得批准、审核、备案。建立建设项目新增能耗等量淘汰制度,凡是区域内新增高耗能项目,必须淘汰同等能耗量的落后产能,否则各级投资主管部门不得审批、核准、备案。要着力调整工业内部结构,继续加大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高耗能企业的关停力度,采取切实措施防止死灰复燃。

(二)依法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要坚持依法行政,认真贯彻节能、环保等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对小钢铁、小水泥、小火电、小造纸、9万吨以下小煤矿以及焦炭、电石、铁合金、酒精、味精等落后生产能力,要按照签订的责任目标,确保如期稳妥完成淘汰任务。其中,今年小水泥要确保淘汰850万吨,小火电150万千瓦,小造纸0.7万吨,小酒精7万吨、小味精1万吨,9万吨以下小煤矿26处。对17个已经淘汰的小钢铁企业要组织回头看检查,防止死灰复燃。要注重运用市场的、技术的、法律的和必要行政的手段,综合开展淘汰落后工作,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建立健全落后产能退出机制。

(三)强化市场手段促进节能减排。要深化金融、财税、投资、价格等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市场体系。认真贯彻落实超耗能加价(鲁政办发[**]10号文件)和差别电价(鲁价格发[**]12号文件)政策,尽量用市场手段促进“两高”企业节能降耗,淘汰不符合产业政策的落后企业。要理顺煤炭价格成本构成机制,建立煤热价格联动机制。完善电力峰谷分时电价办法,降低小火电价格,实施有利于烟气脱硫的电价政策。要进一步扩大节能自愿协议范围,积极组织开展节能自愿协议培训与技术交流。

(四)认真组织实施重点节能减排工程。用好各级节能节水资金,实施一批节能降耗重点行业共性、关键技术及重大技术装备产业化示范项目。要加快采用节能降耗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改造高耗能产业。一是着力抓好节油替油、热电联产、余热余压利用、电机系统节能、能量系统优化、工业锅炉(窑炉)改造等十大重点节能工程。二是加快实施“三个节能100项”,在冶金、化工、建材、电力等重点耗能行业,推广一批潜力大、应用面广的重大节能技术。组织实施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治理和废水治理工程,提高削减二氧化硫能力、外排废水标准和稳定达标率,加大二氧化硫和工业废水治理力度。三是在消费领域推广应用高效节能产品,重点发展LED半导体照明产业,完成推广高效节能灯500万支任务,省直机关要率先更换节能灯。

(五)继续抓好两个千户重点企业节能降耗工作。两个千户企业是工业节能的重点,要扎实推进企业节能降耗,确保省千户重点耗能企业今年实现节能1014万吨标准煤。要研究制定进一步加强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管理办法。认真做好能源计量、统计、定额等基础工作。要积极开展能源审计,制定节能规划,大力挖掘节能潜力。要深入开展节能对标活动,推动企业加大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力度,提高节能管理水平。

(六)深入发展循环经济。认真贯彻落实《**省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加强对10个城市、20个园区和300户企业循环经济工作的监督检查和阶段性评估。继续抓好国家循环经济第一、二批试点工作,研究制定重点行业和领域循环经济发展规划。要积极推进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等废旧物资的回收和循环利用,加快研究制定《**省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管理办法》,规范再生资源市场秩序,到2010年,主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提高到65%。要加快开发秸秆利用新技术,推进作物秸秆燃料、化肥、饲料产业化步伐。要进一步加大清洁生产审核力度,对没有完成节能减排任务的企业,强制实行清洁生产审核,促进企业节能减排。

(七)组织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要认真落实《**省节能减排全民行动方案》,组织开展好节能减排“九大行动”和“十创建”活动,把各项工作研究透,抓实抓出成效。在重点政策和制度、培育典型等方面一件一件抓好落实,形成政府推动、企业实施、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节能减排工作机制,为完成全省节能减排指标作出贡献。要在前两年成功举办展示会的基础上,抓紧筹备产学研暨节能节水新产品新技术展洽会,邀请国内外企业参加节能减排新技术、新产品的展示、洽谈和推介,加快节能节水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

(八)加强节能监督监察。要进一步加强节能监察机构能力建设,提高节能行政执法水平。要组织做好**年的111项节能标准的宣传贯彻工作,开展好节能专项督查活动,对国家明令淘汰的用能设备、重点用能单位的能源利用状况报告执行情况、重点用能单位的能源管理岗位设立和能源管理负责人聘任情况、产品能耗限额标准执行情况要定期进行专项监察,严厉查处各类节能违法行为。要加快建立健全科学的节能统计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进一步完善节能问责和一票否决制度。

三、抓好新《节能法》的宣传教育,努力营造节能减排良好工作环境

修订后的《节能法》,由原来的6章50条充实为7章87条,与原《节能法》内容发生很大变化,必须认真抓好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各级各部门要把学习贯彻《节能法》作为近期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采取多种形式,扎实做好《节能法》的宣传培训工作,为《节能法》顺利实施创造良好氛围。

一是要搞好《节能法》宣传培训。各级各部门要拿出专门时间,聘请专业人士,对新《节能法》进行教育培训。各级宣传部门和新闻单位要以“节能宣传周”和“齐鲁资源节约行”为抓手,在主流媒体开设节能专栏,加大对节能法律法规的宣传,增强全社会对《节能法》的了解,引导各行各业积极参与和支持节能工作。要重点组织做好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四大领域和质量监督部门的节能培训工作,通过培训,使《节能法》在各系统中得到全面宣传贯彻。

二是要组织开展《**省节能条例》修订工作。新《节能法》与原《节能法》相比内容更加完善、操作性明显增强,但在实际工作中,许多条款如具体标准、定额、淘汰落后、节能激励约束政策等还需要进一步细化,才能更具操作性。省经贸委要会同相关部门根据新《节能法》的要求,抓紧启动我省节能条例修改工作,争取早日报省人大审议出台,形成对《节能法》的配套和补充,真正使全省节能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第4篇:节能减排教育培训制度范文

一、推动科学发展,为加速***崛起再立新功。

深化经济技术创新工程,激发职工创造活力。深入实施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程。组织发动职工开展群众性技术创新、技术改造、技术攻关和合理化建议活动。做好职工创新、改造、攻关成果和合理化建议的评审、推广、表彰工作。

开展群众性立功竞赛活动,激发职工劳动热情。深入开展“当好主力军、建功‘xxx’、和谐奔小康”主题竞赛活动。

——广泛开展职工技能竞赛。组织一次全市职工技术比武,推动群众性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技术协作;

——深入开展创建“工人先锋号”活动。评比表彰一批劳动竞赛先进单位,推动创建活动由点向面扩展;

——持久开展“我为节能减排作贡献”活动。选树节能减排典型,引导生态文明观念,推动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以及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

——广泛开展“科学发展在身边,我为崛起献良策”为主题的职工合理化建议活动;

——大力弘扬劳模精神。组织***市第二届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评比表彰,激励广大职工爱岗敬业、拼搏奉献。

二、提高职工素质,建立一支担当历史重任的职工队伍

充分发挥工会“大学校”的作用,实施职工教育培训工程。 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题教育活动,夯实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努力用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职工,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职工,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激励职工,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导职工,用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鼓舞职工。

2、加强企业文化和职工文化活动建设,弘扬企业和谐文化精神。一是推动企业建立职工展示自我、实现价值的平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二是加强职工法制教育和“四德”教育,培养和谐理念,倡导和谐精神,引导职工以积极的心态投身改革,做社会稳定的促进者。三是广泛开展职工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五一”和国庆期间分别举办“唱响主旋律、建设新***”职工歌咏比赛和“弘扬主人翁精神、彰显主人翁风采”职工演讲赛。四是继续开展文明行业创建活动,上半年组织一次条块之间文明行业创建工作互查,提升我市软实力。

3、抓好“职工书屋”建设,深化“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上半年组织开展省“职工书屋”和全国“职工书屋”示范点现场交流会。推动争创活动向非公有制企业延伸,向民工群体拓展。加大职工培训力度,采取自培、委培、联办等方式,确保省总三年五万技术工人培训任务的完成。

第5篇:节能减排教育培训制度范文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公共机构节能保障体系

一成立公共节能组织机构。为了切实抓好节能工作的组织领导,我们按照上级要求成立了由林场党委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党政办、林政科、社会事务办为成员的节能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部署节能工作任务监督节能减排任务的落实。

二建立完善公共机构节能制度。一是建立了节能工作月报制度和能耗统计监管体系。二是制定了《生态公益型林场公共机构节能节水公务用车节油和办公用品管理制度》。三是开展了节能巡查制度,定期巡查单位水、电、油等设施设备运行情况,杜绝跑、冒、滴、漏等浪费现象和不安全因素;定期检查办公室的电源、电脑、照明灯、打印机、复印机等用电设备使用情况,确保节能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四是建立节能统计工作台账制度。

三积极开展节能宣传教育培训。认真组织干职工学习《公共机构节能条例》积极开展节能宣传活动充分利用全国节能宣传周、世界环境日等节点通过广播、电子屏、张贴标语和宣传画等多种形式开展公共机构节能宣传活动。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有效提高节能意识和忧患意识在全场上下营造了浓厚的氛围。

二、坚持统筹推进扎实开展公共机构节能各项工作

一节约用电。各科室工作人员自觉执行办公室、会议室亮度足够时尽可能少开灯或不开灯,离开办公室随手关灯,做到了人走灯灭,杜绝“长明灯”、“白昼灯”。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及传真机等办公设备不用时随时关闭,在长时间未使用及下班后自觉关闭各类电器电源、减少待机消耗。

二节约用水。加强用水设备的日常维护管理及时检查更换老化的供水管路及零件在用水区域设置节约用水标识使机关干部职工养成良好的节水习惯。发现阀门损坏、及时报告修理杜绝“长流水”切实减少耗水量。

三节约办公耗材。规范办公用品的采购、配备和领取、使用和管理。推行网络办公实行在电子媒介上修改文稿积极推行无纸化办公。强化文印耗材管理工作。提倡双面用纸降低纸张消耗减少重复打印、复印次数注重稿纸、复印纸的再利用。逐步淘汰高耗能的计算机、打印机等办公设备。大力提倡修旧利废延长文印设备的使用寿命。形成了“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氛围干部职工“主动节能”的自觉性逐步提高有力的促进了节能工作的开展。

四加强公务用车的节能管理。公务车辆基本实行定点维修、定点保险和定点加油,推行专卡专用的加油制度,严格执行单车油耗定额努力降低油耗。坚持科学、规范驾驶,按时保养、减少车辆部件非正常损耗,降低车辆维修费用支出。合理安排车辆出行线路和用车人员搭配,尽量减少车辆空驶里程。对集体公务活动提倡集中乘车,加强日常管理严禁公车私用。

五节约公务支出。按照精简会议原则大力压缩会议规模和人员,减少会议文件、会议材料,本着热情大方、服务周到、节俭从简的原则严格执行机关公务接待制度,实行统一归口办理,按程序和标准办事。

六坚持办公节能用品统一采购。按照国家有关采购的规定采购产品和设备。并加强办公用品申领的管理,建立办公用品入库台帐,实行办公用品申领登记制度。减少浪费节约用品提高了效能。

第6篇:节能减排教育培训制度范文

关键词:低碳经济 电力行业 节能减排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与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电力与能源需求量日益增长。传统的高能源消耗模式与当前经济增长模式严重不符,再加上环境污染破坏越来越严重,只有加快低碳经济发展,对降低环境污染、实现能源节俭具有重要作用。

一、低碳经济概述

低碳理念的提出,主要以发展清洁能源、提高能效为核心,加快发展变化、创新机制,并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低碳经济将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战略,是以“低污染、低能耗、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

可见,低碳经济发展就是积极开发清洁能源、利用高效能源、加快能源技术与减排技术的创新,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绿色GDP。通过低碳经济的应用,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缓解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利于以低碳技术为代表的企业占领竞争制高点,同时能否落实低碳发展模式也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二、我国推行低碳电力的重要意义

以我国基本国情为出发点,电力行业中大部分发电能源仍是煤炭,属于高耗能产业。因此,在电力行业中发展低碳经济,对促进我国整体低碳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电力行业的低碳经济发展既是对自身的一项创新机遇,也是提高我国整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挑战。电力行业以排放CO2为主,而电力行业低碳发展对我国低碳经济的实施与节能减排发挥重要作用。而且,我国电力行业具有较大的减排潜力,只需提高节能理念与节能技术,可有效降低CO2的气体排放,可见,低碳电力将成为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方向。

低碳经济时代的电力行业发展,应注重可持续发展措施的应用。当前我国电力行业依赖煤炭等不可再生能源而生存,为了实现节能减排,必须改变能源结构,实现多样化发展。低碳经济概念的提出,就是通过开发新能源、创新技术等方法,尽量减少高碳能源的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因此,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与低碳经济相辅相成,低碳经济是电力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而通过低碳经济对我国电力技术水平的提高与规范,可确保我国电力行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三、低碳经济下电力行业发展的途径

(一)树立节能减排意识

在低碳经济发展中,节能减排意识应作为企业的基本坐标,在各行业的日常管理与技术管理中落实,并制定相应管理体系,完善约束制度与奖惩措施等,促进节能减排的长期贯彻执行,同时注重各行业全体成员的参与,长期执行节能减排策略。目前,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与节能减排的提出,电力行业应提高自身社会责任感,主动承担节能减排,加大节能产品的开发力度,并加强技术与系统方案的支持。同时认识到,节能减排是一项长期性工程,即使取得一定进展,也要高瞻远瞩,认清形势的严重性与紧迫性,制定发展规划,并确保电力行业短期经济利益与长期持续发展的融合。

(二)强调低碳经济的政策支持

随着金融危机的日益减退,全球经济正在逐步复苏,以低碳经济为着手点,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是刺激我国经济增长的一种更有效、更科学的手段。但是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政策扶持,这也是我国电力行业特点和经济发展规律决定的。为了支持电力行业低碳经济的发展,应注重应用以下措施:首先,政府利用经济手段调节外部问题,确保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其次,确保能源应用的公平性;再次,保持对国际市场能源的依赖,充分考虑到资源、价格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作用。

(三)加快制度改革与创新

由于CO2是典型的公共产品,不能通过市场机制实现配置,只有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才能引导其科学发展。以当前世界各国的经验来看,主要制度包括碳税、污染税等机制、CO2排放交易机制、最低能耗标准、低碳电量配额以及绿色电价等激励体制。这就需要政府部门根据国家和电力行业的具体发展情况,制定合理的促进低碳电力发展的相关政策,鼓励如风能、水电等绿色电力能源发展,加强清洁能源的管理和运作,并为绿色电力提供适当补贴,完善绿色电力定价机制。电力行业发展与消费者需求相互促进、互补互成,因此要对电力消费者实现绿色电力宣传,鼓励消费者多使用绿色电力,并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

(四)发展特高压与智能电网

由于我国的能源基地和负荷中心分布不均匀,所以客观上造成如西电东送等远距离的电力输送,且电网在运输中发挥了重要的能源运转作用。由于石化燃料中以煤炭为主,因此高效能源传输技术可有效减少传输过程中的碳排放量。随着输电电压的等级提高和新型输电技术的应用,将极大降低电网的输电损耗。我国已加大对特高压输电方式的研究与实施力度,理论上可降低输电损耗约为75%,体现出发展低碳经济的巨大潜力。在低碳经济时代,可再生能源与分布式能源将进一步发展,可再生能源,尤其是水能与风能多分布在偏远地区,难以在当地电力负荷消化,只有远距离输送或者就地开发;分布式能源的容量较小,且低电压等级也不高,所以不适用于配电网中。另外,新能源发电的间接性与随机型也可能对电网稳定性造成影响。

智能电网则逐渐改善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难题,可接入多种发电方式与储能设施,优化对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远距离传输。通过供需信息的互动,可有效提高可再生能源在电力行业中的利用率,为大规模开发可再生能源提供保障。另外,通过建设智能电网,可实现分布式能源方式,以及主网的无缝整合、交互供电等,尽量降低输送损耗,提高用电效率。因此,通过建立并完善智能电网,将极大促进可再生能源与分布式能源在电力行业中的发展,满足低碳经济发展目标。

(五)优化电力调度

传统电力行业的调度工作多以适应经济调度为原则,也就是整个系统的发电与运营应尽量降低成本。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电网的调动方式将发生较大变化。在低碳模式下,电力企业应充分考虑分析发电、输配电以及用电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减排潜力,改变单纯降低发电成本而牺牲环境的经济调度模式,综合考虑经济、环境、安全等因素,开展多目标调度,即实现成本最低与排放量最小相结合的方式,促进低碳经济下电力行业的发展。

另外,低碳经济对降低电网的损耗、提高传输电能效率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应加大在电力系统调度运行中低碳技术的发展,思考如何在电网调度中尽量减少CO2的排放,并结合不同地区、不同能源结构以及不同模式等特点,提出相关低碳调度对策,以实现低碳经济下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温澍华.低碳经济时代呼唤电力行业节能减排[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31)

[2]马向春、刘清宇、杨玲玲、曾鸣.低碳经济形势下供电企业的降损策略研究[J].陕西电力.2011(3)

[3]赵力.康重庆、周天睿、陈启鑫、夏清[J].南方电网低碳发展战略思考.2010(6)

[4]刘香香.低碳经济下电力企业教育培训的展望[J].中国电力教育.2010(18)

[5]孙寿广.低碳经济对电网规划和发展的影响[J].中国电力.2010(3)

[6]张超.低碳经济――中国电力发展的转折关头[J].青年文学家.2010(13)

[7]贾正源、张刚.低碳经济时代我国电力企业环境责任新探[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

第7篇:节能减排教育培训制度范文

一、碳排放权交易相关问题

(一)碳排放权交易的基本内涵

一般而言,碳排放权交易(简称碳交易),就是把碳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进行买卖,即多排放二氧化碳的企业,从少排放的企业那里购买配额(碳交易的商品为碳配额),最终达到总体减排的目的。具体说,就是由政府给每个企业一定的排放额度,若企业实际排放低于该额度的话,就可以到市场上把余下的“卖”出;如果高于该额度,就得到市场购买排放权。由此通过市场交易的办法,促进企业节能减排。目前,全球主要有三个碳排放机制――欧洲碳排放交易体系、清洁发展机制(CDM)和联合履行机制(JI)。

(二)国际碳排放交易的主要模式

国际碳排放交易的主要模式有“欧盟模式”、“日本模式”、“澳大利亚模式”等。“欧盟模式”的最大特点是前期免费发放配额,中期部分配额免费发放、部分拍卖,后期逐步减少免费配额;欧盟碳交易市场于2005年建立并开始运作,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交易市场。“日本模式”的特色在于企业在第一阶段没有完成减排目标,在第二阶段必须按短缺部分的1.3倍减排;日本碳交易市场2008年启动自愿排放交易体系,2010年4月,东京都总量限制交易体系作为亚洲首个碳交易体系正式启动,这是全世界第一个城市总量限制交易计划。“澳大利亚模式”的亮点是排放量不设总量限制,企业可以购买欧盟碳排放权配额;澳大利亚在2012年7月1日起对矿业、交通、能源等行业的500家大型企业开征碳排放税。目前国际碳交易大多集中在国家或区域(如欧盟内部),统一的国际市场尚未形成。

二、上海市碳排放权交易试点进展情况

(一)上海市碳排放概况

上海市作为常住人口达2380万、GDP逾2万亿元的特大型城市,碳排放总量大、密度高。2011年,全市能源消费总量约1.15亿吨标准煤,二氧化碳排放总量2.3亿吨左右。全市人均能源消费量近5吨标准煤,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0吨,高于发达国家同期水平。全市区域面积6340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土地面积的能耗为1.8万吨标准煤,远高于国内其他特大型城市水平。最新数据显示,上海市工业用能占全市用能约56%,其中重化工行业用能占全市用能近40%,远高于伦敦、纽约、东京等国际大都市水平。

(二)上海市碳交易市场情况及做法

2011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明确7个省市开展区域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上海市成为7个试点之一。作为首批碳交易试点城市,上海市发改委在各相关部门和单位的支持下,组织专门力量开展了包括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指标分配规则制定,碳排放管理和交易办法,交易市场平台构建,配套制度健全及能力建设等在内的一系列工作。继2013年6月18日深圳开启我国第一个正式运行的强制碳排放交易市场之后,11月26日,上海碳排放交易也正式鸣锣开市。开市首日就入市购买配额的,都是碳排放“大户”企业,包括申能外高桥第三发电厂、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上海焦化有限公司、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等。根据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公布的最新成交情况,2013年配额(SHEA13)、2014年配额(SHEA14)、2015年配额(SHEA15)分别于启动后成交,首笔成交价格依次为27元/吨、26元/吨和25元/吨,成交量分别为5000吨、4000吨、500吨。首日累计成交量为1.2万吨,成交金额31.7万元。截至2014年3月,交易量20多万吨,交易额700多万元,日均交易量1000―2000吨,交易情况比较平稳,交易价格在40元/吨左右。

上海市碳排放交易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上海市公布首批参加碳排放交易试点和率先纳入了碳排放配额管理范围的191家企业,既包括钢铁、化工、电力等工业行业,也包括了宾馆、商场、港口、机场、航空等非工业行业。二是在2013―2015年的试点阶段,上海采取了国际上较为普遍的“历史排放法”和“基准线法”,免费发放这些企业2013―2015年各年度碳排放配额,超额部分企业将自行购买。三是纳入配额管理的单位应当于每年12月31日前,制定下一年度碳排放监测计划;每年3月31日前,编制本单位上一年度碳排放报告,并报市发展改革部门。四是委托第三方机构对纳入配额管理单位提交的碳排放报告进行核查,并于每年4月30日前,向市发展改革部门提交核查报告。五是纳入配额管理的单位应当于每年6月1日至6月30日期间,依据经市发展改革部门审定的上一年度碳排放量,通过登记系统,足额提额,履行清缴义务。六是对纳入配额管理的单位未履行报告义务、未按规定接受核查、未履行配额清缴义务、未上缴碳排放报告的将有相应的行政处罚和经济处罚。

三、上海市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主要经验

(一)加强组织领导和综合协调

上海市政府批准成立碳排放交易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试点工作的总体指导和协调。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市发展改革委。同时,组建上海市碳排放交易专家委员会,提供专业指导、技术支持和决策咨询。

(二)扎实做好各项基础工作

上海市组建专门人才队伍,开展了全面深入的企业碳排放盘查,调研企业的意愿和建议,并提出了实施方案。如在核算方法出台后,上海市组织了7家机构用近4个月时间,将191家试点企业2009-2011年碳排放量进行了全部核查,得到碳排放基础数据,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为确定企业配额分配方案提供了前提。

(三)因地制宜提出试点方案

上海市结合自身特点和条件,在具体工作中体现出差别和特色,如选择试点的行业范围、纳入交易的企业、配额分配的方法和标准、允许抵扣的自愿减排指标比例、登记注册系统的设计等,充分体现了“量体裁衣、因地制宜”的原则,如在分配方法方面,上海对电力和航空两个行业采用行业基准线法分配,其他行业均采用历时法,全部为免费分配,一次发放三年配额。

(四)注重制度建设和法制保障

碳交易相关法律法规是开展碳交易试点工作的法律依据,也是碳交易市场合法、有效的基础。碳交易试点既涉及各项要素,也涉及各类主体行为。为此,上海市抓紧研究出台了《上海市碳排放管理试行办法》以及《上海市2013-2015年碳排放配额分配和管理方案》等一套制度规定,对企业碳排放配额的分配、清缴、交易以及碳排放监测、报告、核查等活动进行规范管理。将年度碳排放量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纳入配额管理范围,并设定了试点期间企业各年度碳排放配额总量控制要求。同时,还制定出台了《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碳排放交易规则》及配套业务细则,明确由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组织开展碳排放交易活动,交易标的为2013年至2015年碳排放配额。交易方式严格遵守国家有关规定,采取公开竞价或者协议转让的方式进行,交易价格通过市场形成。

四、上海市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启示与思考

(一)要从战略高度认识碳交易市场建设的重大意义

发达国家的相关经验表明,相比传统的政府主导型的减排机制,运用碳市场来推进温室气体减排具有其独特的机制优势。为此,在节能减排领域,我国应该转变治理思路,从单纯的政府强制调控或行政力量推动逐渐转变为市场调控或市场价值驱动。这是因为,当前仅依靠企业的环保意识来实现节能减排并不现实,而强制性实施减排则会增加社会成本。建立碳排放的市场机制不仅能给企业提供明确的激励,树立“排碳有成本、减碳有收益”的发展观念,形成节能减排、内生增长的发展模式,而且也能减少社会摩擦,优化资源配置,有助于全社会以最小成本实现最大化减排。可见,建立碳排放权市场不仅是转方式、调结构的有效手段,而且也是一项基于市场机制的重要制度创新。也就是说,通过市场机制推动实现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进一步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降低全社会节能减碳成本,同时促进制度创新,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对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二)强化政府对碳交易市场建设的推动力

碳排放权交易涉及方方面面,仅仅依靠发改委等几个部门推行起来有难度。为此,必须加强政府对碳排放交易工作的宏观指导和全面部署,把碳交易工作列入各级政府的工作议程,严格依照国家法律法规,有序开放和完善碳资源使用权市场。明确碳交易领导机构及其职权范围和责任,协调各方利益,加快推进工作衔接进程,建立相关职能部门间长期有效的协调合作机制,切实简化审批程序,规范收费行为,提升服务质量,提高办事效率,推动碳排放交易工作的快速开展。

(三)建立碳交易的法律保障机制

碳排放权的稀缺性来自政府法律强制性设立的排放上限,同时碳市场的运行更需要国家地方相关法律法规的保障。为此,要以国家法律为指导,加快制定一系列促进节能减排工作和保障碳市场运行的地方法律法规,形成较为完备的法制体系。尽快建立和完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碳排放配额分配体系、监测体系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加强企业以及行业节能减排管理制度建设。只有制定并严格实施有关节能减排的法制规章,才能使有关职能部门的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所约束,才能激励企业主动节能减排,保证碳交易市场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基础上良性运行。

(四)完善市场化节能减排的配套政策

实践表明,运用市场机制,利用经济手段,能最有效地做到节能减排,但必须有完善的配套政策。地方政府应积极配合国家资源品价格改革,稳妥地推进煤、油、气、电、水等资源性产品的价格改革,运用价格杠杆引导企业节能减排。按照补偿治理成本原则提高排污单位排污费征收标准,通过价格机制的作用,将能源与环境的成本内化到企业的生产决策中去,将节能减排与企业经济效益紧密结合起来,引导企业自觉地实施节能减排行动。要不断完善促进节能减排的财政政策、税收政策,以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要通过严格的土地、信贷、项目审批等政策措施,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过快增长。同时,要切实完善监督检查机制,保证这些政策能够得以贯彻。

(五)要注重教育培训和能力建设

第8篇:节能减排教育培训制度范文

[关键词]清洁生产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 P3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7-276-2

0前言

什么是清洁生产:联合国规划署(UNPB)于1989年提出,并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和接受:“清洁生产指将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要求节约原材料和能源,淘汰有毒原材料,减降所有废弃物的数量和毒性;对产品,要求减少从原材料提炼,到产品最终处置的全生产周期的不利影响;对服务,要求将环境因素纳入设计和所提供的服务之中。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行业在社会经济建设中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同时通过强化环境管理,实现了增产减亏,为国民经济增长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目前,我国各行业进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积极性正在逐渐提高,但由于思想观念、工艺技术及经济方面因素的制约,对清洁生产的认识还停滞在初级阶段,所以只有大力深入推进清洁生产,才能够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排放,才能从源头上实现清洁生产的实质,才能真正实现人类生存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我国清洁生产的现状

多年来,我国清洁生产工作在各行业试点示范、宣传教育培训、机构建设、国际合作,以及政策研究制定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

(1)企业试点示范:自1993年以来,在环保部门、经济综合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的协调配合和推动下,全国已经开展和准备开展清洁生产试点示范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已达24个。从北京、上海、江苏和陕西等18个省市上报的推行清洁生产进展情况来看,已开展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数达219个,清洁生产试点示范企业分属的行业多达十几个,包括化工、轻工、建材、国防、冶金、石化、铁路、电子、航空、医药、采矿、电力、烟草、机械、仪器仪表、纺织印染、交通等。

(2)宣传教育培训:自1993年以来,全国已举办大小约540个有关清洁生产的培训和讲座,有近6万人受到了教育和培训。近两年,国家清洁生产中心在全国举办了5期清洁生产审核员培训,有470人获得了清洁生产审核员资格。另外还安排清洁生产培训师赴有关省市指导地方清洁生产培训和审核,指导上海、太原等省市共9期环境影响评价人员持证上岗培训班,对基层环评人员进行清洁生产思想和方法的更新培训。

(3)机构建设:自1994年底成立国家清洁生产中心以来,全国已经成立一批行业清洁生产中心和地方清洁生产中心,还有一些省市和行业正在筹建清洁生产中心。现已成立的行业清洁生产中心有10家,已成立的地方清洁生产中心有19家,已成立清洁生产中心的省有40多家等。

(4)国际合作:我国先后和世界银行、联合国环境署、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等多边组织开展了合作项目。其中和联合国环境署和工发组织共同合作建立的国家清洁生产中心,对我国省市、行业部门和企业提供了清洁生产的技术培训和咨询,具备编写清洁生产教材、培训从业人员和指导企业进行清洁生产审核的能力。通过开展国际合作,开拓了国际环保合作的新领域,为扩大我国推行清洁生产工作在国际上的影响起到了很大作用,并为我国推行清洁生产提供了重要的人力和资金来源,保证了我国清洁生产工作的顺利开展。

(5)政策保障:经过20年左右的实践和发展,我国清洁生产的政策体系不断完善。2003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推行清洁生产纳入了法制化和规范化管理的轨道;2004年8月16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定并审议通过了《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自2004年10月1日起施行;2005年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印发了《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程序的规定》,这标志着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被纳入了全国环境管理工作范围,带动了清洁生产各项工作的全面推进。2005年12月3日,《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实行清洁生产并依法强制审核”的要求,把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摆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2007年6月3日,国务院下发的《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明确提出要加大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力度,并将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的范围扩大到“没有完成节能减排任务的企业;2008年7月1日,国家环境保护部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的通知》中提出,各地可根据污染减排工作的需要,将国家、省级环保部门确定的污染减排重点污染源企业纳入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范围。该文件还明确了环保部门在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工作中的职责和作用,同时也给出了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评估、验收的实施指南,是环保部门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开展清洁生产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各省、市重点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工作都应按照文件的要求逐条贯彻落实;2010年4月22日,环保部下发《关于深入推进重点企业清洁生产的通知》,此文件是推动清洁生产审核最严厉的文件,其保障措施重点包括 应将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并通过评估验收,作为《名录》所列行业的重点企业申请上市(再融资)环保核查和有毒化学品进出口登记的前提条件,作为申请各级环保专项资金、节能减排专项资金和污染防治等各方面环保资金支持的重要依据,作为审批进口固体废物、经营危险废物许可证和新化学物质登记的重要参考条件。将实施清洁生产的减污绩效作为核算重点企业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数据的重要依据,未通过清洁生产审核评估验收的重点企业,由于实施清洁生产形成的总量减排成果不予认可,对通过实施清洁生产达到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的重点企业可给予适当经济奖励,这些法规的出台有力推动了我国清洁生产向法制方向发展。

2推行清洁生产的对策和建议

(1)立足现有法律、规章和制度,严格环境执法。从执法上来讲,严格执行污染物排放标准,创造清洁生产需求和市场是基础,达标排放要法制,实现工业可持续发展是根本。

(2)加强部门协调,共同推行清洁生产。国务院环委会应在季会上讨论有关清洁生产的重大问题决策和部委协调等。相关的政策、法规、标准出台之前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充分讨论,协调好各行、各业的发展规划,进行可实施性论证。

(3)把推行清洁生产作为全国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的主要手段之一。目前工业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主要是由于生产中的资源的浪费和低效率造成的。要让企业认识到污染也是一种成本,在其生产计划中必须加以考虑,有动力采取必要的投资,改革工艺,提高能源和资源的利用率,在减少污染和废弃物的同时,提高经济效益。因此通过实施污染预防或清洁生产,环境保护行政管理模式可以转变为,首先是指导和服务,其次是监督,最后才是处罚。

(4)联合经济综合部门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组织实施较大规模企业清洁生产试点示范计划。结合示范企业实践,制定行业工艺技术标准并支持行业主管部门清洁生产指南,促进清洁生产在企业深入开展。

(5)联合经济综合部门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制定包括重点区域(流域)和重点行业的全国清洁生产规划及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推行清洁生产的区域内协调工作,重点与环评、排污许可证、污染源治理专项基金使用、ISO14000等环境管理制度和措施结合。

(6)加强国家清洁生产中心能力建设,建立清洁生产综合信息库(包括技术、管理、全国清洁生产进展等),定期清洁生产信息。

(7)加强推行清洁生产的机构建设,指导有关省市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建立清洁生产中心,推动企业清洁生产审核逐步走向深入。

(8)联合经济综合部门、行业主管部门组织不同层次的清洁生产培训班,提高有关部门各级领导对清洁生产的认识。结合企业试点示范计划,举办企业各级领导和一线操作工人清洁生产岗位培训,提高他们的清洁生产意识、知识和技能水平。

总之本着有利于推行清洁生产的原则,着重从生产审计、环境标志、排污收费、总量控制、许可证发放等方面,制定更严格的规章制度,以形成强有力的环境法制和政策激励机制。把推行清洁生产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的运行轨道,重点从经济、计划、科技、财政、金融、物价以及工商、税务等方面指定相应的倾斜优惠政策,大力支持清洁生产的推广和实施。在企业内部建立健全专门的机构,并努力完善从筹划、组织、评估、技术选择、可行性分析到方案实施、生产审计、持续运行全过程的各项管理制度,才能保证清洁生产的高效和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 HJ/130-2003,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第9篇:节能减排教育培训制度范文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全省道路运输暨党风廉政建设会议和全市交通运输工作会议部署,总结2013年道路运输工作,表彰先进,部署2014年重点任务。下面,报告两方面的工作。

一、2013年主要工作情况

2013年,在市交通运输局的坚强领导下,我局按照“科学发展,提质增效”的工作主题,全面落实职能职责,持续增强服务保障能力,努力推进行业整体发展水平,圆满完成了全年各项目标任务。

(一)运输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

运输供给能力不断增强。至2013年底,我市共有客车2947台,货车25893台,道路运输企业1450家,客货站场68个,旅客发送量、客运周转量保持与上年基本持平,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则分别增长15.1%和20%;完成站场固定资产投资8608万元,为年度目标任务的103.8%。为岳阳汽车中心站、联运汽车站、临湘汽车站争取提质改造资金1千万元以上;建设农村客运招呼站104个, 农村客运建制村通班车率达到93.64%;核发农村营运车辆燃油补贴2276台,44958座,8271万元。

应急保障能力不断提升。加强运输组织,圆满完成了春运、黄金周(节假日)、征兵、黄茶节等运输保障任务, 做好了五创提质、文明城市指数测评值守工作,获得了省市春运先进单位等荣誉。

维修驾培服务不断改善。完成营运客车复核2085台,类型划分及等级评定214台,培训维修技工215人;在全省率先启动驾培计时计程系统,共安装车载终端1760台,办理教练员卡1632张,发放学员卡57161张,办卡率分别为100%和92%,完成从业资格证诚信考核30215件,驾驶员继续教育培训12301人,开展教练员技能比武,培训教练员1808人。

(二)转型升级步伐进一步加快

大力推进行业信息化建设。局门户网站启用2年多来,总访问量超60万次,全市道路运输主要业务和执法案件办理,均实现了资源整合共享、网上实时查询,所有内部公文流转均实行了网上流转,公权力在“网络阳光”的监督下运行,有效杜绝了寻租空间。以信息化为核心支撑,建立了道路运输信息指挥中心和运政热线处理平台,利用第三方资源,实现24小时应急指挥和投诉受理。对全市3000多台跨县以上长途客运班车、旅游车、危货和普通重载货车实行GPS安全监管,新安装北斗导航终端1256台,超额完成省定任务495台,将信息化监管的“触角”延伸到了最基层。驾培计程计时应用系统与公安交警部门考试系统联网对接,教练打卡教学、学员打卡学车,有效减轻驾培领域 “偷工减料”、扎堆练习等问题,最大程度地保障了培训质量和学员权益,“数字运管”建设在《岳阳日报》头版头条作推介宣传。

大力推进“两型”行业建设。海纳物流、龙骧联运被交通运输部、国家发改委确定为全国道路甩挂运输试点单位后,相关科所积极主动服务,多次上门指导,定期邀请企业会商,随时跟踪项目进展,受到部、省表扬肯定。积极倡导“绿色维修”,完成600台教练车“油改汽”,增加模拟教练机20台,实现营运车辆运输周转量能耗同比下降1%,二氧化碳排放量同比下降1.1%。

(三)安全稳定形势进一步好转

把安全生产作为重中之重,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认真履行“三关一监督”,狠抓安全生产大检查,精心组织“安全生产月”,努力构建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全年道路运输行业安全形势平稳,仅发生交通安全责任事故4起,死亡3人,大大低于省控指标。优化投诉处置流程,强化内部考核监督,提升了投诉处置效能和满意率,共受理投诉、咨询求助414件,无一起未回复和超期回复,满意率达90%以上,12345公众服务热线处置工作得到市政府表彰。着力妥处了“S201”沿线、仙游线、沙市线等矛盾纠纷,全年无一起重大集体上访事件。

(四)依法治运力度进一步加大

深入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6次,出动执法人员3000余人次,查处各类违章667起。定期开展岗位练兵,组织150余人参加市局“送法下基层”培训,获全省道路运输法规知识竞赛三等奖,多次召开典型案卷评析会,迎接了省市行政许可及处罚案卷评查,案卷质量继续保持全系统领先。制定《岳阳市道路运输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基准执行标准》并报市法制办备案。全年共完成行政许可办件5971件,办结率和提前办结率100%,处理有效案件616起,无一起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案件, 无执法违法和 公路“三乱”现象。

(五)行风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

深入开展“优化经济环境”活动,努力加强职业道德、行业文明建设。创建省级群众满意客运站2个,洞庭汽车站荣获“全国道路运输百强诚信客运站”、省内唯一一个“全国十佳站场先进文化建设奖”,晏岳华、朱万球获“全国道路运输站场优秀站长”,陶雷获“全国交通技术能手”,5家维修企业被评为全国“诚信企业”,15家评为省级“诚信企业”,市政务中心运管窗口获省“工人先锋号”。道仁矶春检站免费分发方便面、矿泉水,温暖了饥寒交迫中的旅客,5月6日凌晨2时,值班回家途中的执法人员,紧急救援侧翻货车等好人好事层出不穷,收到来自、湖北等地群众的感谢信和绵旗数百起,《岳阳日报》、《长江信息报》、岳阳电视台等媒体正面宣传报道达20余次,运管队伍形象得到了运输企业、从业人员和人民群众的充分认可。

党风廉政建设常抓不懈,切实强化纪律制度,改进工作作风。组织80余名党员赴岳阳监狱进行警示教育,制作工作去向牌,开展每月一次不定期工作纪律督查,10辆公务车安装统一标识和北斗定位设备。开办道德讲堂7次,70余名干部深入红日社区进行大走访,学雷锋志愿者2次到市儿童福利院献爱心,32人参加无偿献血,积极开展“交通杯,安康杯”、“芙蓉杯”劳动竞赛,举办职工秋季运动会。持续开展“三基工程”建设,完善内部规章制度,落实“四统一”要求,努力实现办公场所的标准化、管理的规范化和运政队伍的专业化。去年,我局荣获全省运管机构目标管理考核第二名、全省道路运输春运组织工作第一名、全省道路运输安全监管目标考核第二名、全市交通运输系统综合目标绩效考核先进等多项殊誉。

回顾一年工作取得的成绩,是市委、市政府和市交通运输局正确领导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也是全市道路运输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和从业人员拼搏进取、无私奉献、共同努力的结果。我市道路运输业发展成效显著,服务质量明显提高,有许多宝贵经验值得坚持和发扬:一是坚持把科学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准确研判道路运输发展的主要矛盾和阶段性特征,不断理清思路,加快转型升级。二是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不断提升服务水平,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人民群众期待。三是坚持把安全稳定放在突出位置,不断夯实安全发展基础,推动行业安全形势持续好转。四是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发展动力,全面推进理念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五是坚持把凝心聚力作为基础支撑,紧紧依靠全行业力量,加强对外沟通协调,攻坚克难,推进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特别值得肯定的是,各县(市)区运管所牢牢把握全局一盘棋,在安全监管、协调、农村客运通达率、行业统计等工作给予通力配合。今年也是市对县两年一度的绩效考核年,市局将参照省局方案,量化各项业务指标,年底对各县所工作进行评估评比。

总结成绩和经验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市场与管理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是“六个不适应”:一是运输发展政策还不适应发挥道路运输比较优势的需要。二是运输服务质量还不适应多样化、多层次的运输需求。三是运输能源消耗还不适应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四是运输市场秩序还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五是运输场站还不适应现代物流和社会公众出行的需要。六是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建设还不适应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要求。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工作中去认真研究,积极推动,努力改进。

二、2014年主要工作任务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是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今年全市道路运输工作主题是:按照全市交通运输工作“稳中求进、进中求好”的总基调和全省道路运输工作牢牢把握“一条主线”,坚持“十个指头弹钢琴”的总要求,提升效能,聚焦服务,全面推进我市道路运输创新发展。

2014 道路运输工作的主要目标是:站在构建综合运输体系的高度,发挥“四个优势,提升四种能力”,即发挥道路运输机动灵活、通达度高、覆盖面广;运输组织多样化;运输装备品种多;运输服务产品齐全四个主要比较优势,提升运输供给、安全监管、可持续发展和市场监管“四个能力”,切实做到“三提质三提高”,一要提质管理水平,加大监管力度,推动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提高行业管理美誉度;二要提质城乡客运一体化和物流业发展,合理配置和整合运输资源,扩大运输服务的覆盖范围,提高运输服务的通达深度;三要提质文明创建工作,创新载体,进一步凝聚力量,提高行业文明程度。努力完成六个主要考核目标:

――完成道路运输站场建设投资13912万元(协助完成岳阳城陵矶物流园3000万元),完成农村客运招呼站建设104个,创建省级“群众满意站”7个,农村建制村通客车率达93.64%。

――全市“两客一危”车辆及新增重型载货汽车和牵引车卫星定位车载终端安装入网率达100%。

――继续推行驾培计时计程管理系统,教练员发卡率达100%,新学员发卡7万张以上,营运驾驶员继续教育培训达1万人以上。

――继续开展“打非治违”,确保行政执法错案率为零,投诉及时回复率为100%,力争投诉处置满意率达到90%,案卷质量评查全市排名第一,进入省局排名前三名,全年无公路“三乱”现象。

――做好道路运输节能减排工作,完成省厅下达的营运车辆百吨(千人)公里能耗年度降低率指标。认真落实综合运输统计报表上报工作,完成行业统计及交通运输业经济统计专项调查任务。

――持续开展“三基工程”建设,认真开展文明创建、机关作风建设,常年政治业务学习达4次以上,争创省级文明单位。

2014年道路运输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做到“六个着力”:

(一)着力完善综合交通网络体系。提高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络化水平,优化城乡道路客运网络衔接,支持农村客运片区经营模式和“镇到村”农村客运网络发展。一是项目和 规划坚持路、站、运一体化发展。二是大力培育农村道路运输市场,合理安排线路,科学投入运力,延伸农村运输网络,提高农村客运通达深度。三是充分发挥乡镇汽车站的作用,充分体现基础设施建设为运输发展搭台,为新农村建设服务。四是以符合通行客车的农村公路为依托,以全市50个等级客运站、70个农村客运站和588个农村客运招呼站为节点,完成93%以上行政建制村农村客运网络化,分步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与空、铁、城市公交有机衔接的道路运输立体网络,服务人民群众便捷出行。

(二)着力提升运输服务质量和水平。一是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广泛深入开展了覆盖全行业的优质服务活动和竞赛,全面推行以优质服务为主线,“三个满意”为标准,星级创建为载体的文明创建和管理方式创新活动。二是帮助运输企业采取有效措施和办法,加强企业文化、优质服务、职业道德、遵章守纪、文明行车教育等方面管理。三是扎实开展基础管理,强化单位的社会责任,学习先进典型,开展“窗口”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四是以服务质量监督管理为核心内容,形成以岗位职责、教育培训、考核评价、工效挂钩的管理机制。

(三)着力加快道路运输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一是坚持规模化发展方向,引导运输企业资源整合,形成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代表行业先进生产力的骨干企业。二是继续推进全市道路运输信息化建设,进行岳阳运管门户网改版升级,建设从业资格证管理系统,全面更新行政执法管理系统,打造移动办公平台。三是积极推进现代物流发展,继续深化海纳物流和湖南龙骧联运物流甩挂运输试点工作,加快零担快运、城市配送发展,探索农村客运站和农村邮政物流配送站点融合建设新模式。四是大力推进行业节能减排,组织指导企业节能减排申报立项,倡导绿色维修工程,推广教练车清洁能源和驾培模拟器应用比重,提高营运驾驶员节油意识和技能。

(四)着力提高道路运输安全监管和应急保障水平。一是坚持“底线”思维和“红线”思维,继续开展“打非治违”和隐患排查治理,深化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加强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推动“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应用。二是开展“培训质量管理年”活动,严格落实新修订的驾驶员培训大纲和新“国标”,深入推进教练员素质教育提升工程,全面推行计时计程培训制度。三是进一步加强机动车维修行业管理,加强维修配件管理,加快建立维修配件质量追溯体系,把好车辆运行安全技术关。四是健全完善突发事件道路运输应急预案,加快建立应急常态化的保障队伍和应急车队,加强应急演练,形成信息畅通、反应迅速、保障有力的应急运输保障体系。

(五)着力提高道路运输依法行政能力和治理水平。一是建立涵盖各行业门类、各从业主体的市场诚信制度,完善行业监督与社会评价相结合的诚信考核机制,完善准入退出机制,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经营行为,保护合法经营。二是抓好效能建设,完善组织领导、工作保证、效能标本、社会监督四个体系,搞好投诉举报处理,建立受理、转办、催办、反馈、回复一条龙的规范运作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