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贫困学生帮扶实施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为落实《赤峰市教育系统未成年人保护和预防犯罪工作实施方案》要求,结合《宁城县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实施方案》和《宁城县教育局“一个都不能少”班集体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及汐子镇总校工作安排,结合我校实际,开展“一个都不能少”为主题的班集体创建活动,特制订此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落实《宁城县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实施方案》精神及总校工作安排,实施“双线控辍”工作流程,坚持“依法控辍、管理控辍、教改控辍、情感控辍、扶贫控辍”工作途径,发挥班集体主阵地作用,突出“重点学段、重点时段和重点人群”工作重点,提高义务教育巩固水平,从源头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二、工作目标:
打造不放弃、不嫌弃、不歧视、不疏忽的育人氛围,营造平等、和谐、友好、愉悦的育人环境,让每个孩子都能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努力做到在校学生一个都不能少。
三、具体内容
(一)加强师德师风教育。严禁教师歧视学习困难学生,无故体罚、变相体罚学困生,对学困生劝休劝退。对于散布违反国家政策法规和对学生不利言论、擅自办班或工作日参与有偿补课、收受家长财物等教职工师德负面现象,全体教师填写《教职工师德负面清单统计表》,教师都要面向全体、平等对人,用善良的目光欣赏学生,用向上的语言激励学生,用实际行动感化学生,用渊博的知识引导学生,真正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良师益友。
(二)营造浓厚的班级氛围。各班召开主题班会,营造教师不放弃学生,学生不歧视和孤立同学的良好氛围,让“一个也不能少”成为班级目标,让“不离不弃、不掉队”成为每一位学生的誓言,打造有浓郁向心力、凝聚力、团结力的班集体。
(三)开展丰富的社团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班级每一名学生都要至少参与一项社团活动,特别是要为学困生开辟适合他们成长和发展的绿洲,让他们有信心、有兴趣在学校学习和生活。清除“唯分数”至上的思想,着眼学生的全面发展、特长发展,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为学生的兴趣、特长、多样发展开辟空间、搭建舞台。
(四)建立学困生帮扶机制。建立学习困难学生帮扶机制,班主任要分学科确定学困生名单,任课教师要制定学习困难生帮扶计划,定期开展谈心谈话、知识辅导,并纳入任课教师绩效考核。
(五)建立特殊学生关爱体系。残疾儿童、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单亲家庭子女、贫困生等特殊学生群体,是辍学高发人群。各班对重点关爱的学生要深入摸排筛查,要为这些学生建立档案,一生一案,跟踪管理。要建立关爱、帮扶体系,落实救助政策,班主任要及时掌握这些学生的思想动态,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困难,让他们感受温暖,安心学习。
(六)转变家长的育人观念。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通过《给家长的一封信》、家长会等方式,宣传《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强化监护人法定责任意识,推动认真履行监护职责。灌输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转变个别家长读书无用论、升学无用论等观念,形成家校育人合力。
四、保障措施
(一)开展创建评选活动。每学年末开展班主任经验交流会,及时总结成绩,发现典型。
(二)创新质量评价体系。设立“一个不能少”优秀班集体创建特殊贡献奖,表彰激励在义务教育阶段无辍学学生工作突出的老师和班级。
(三)完善学生评价体系。实施《宁城县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办法》,以成长记录袋方式,记录学生发展过程,通过增值评价方式,监测学生学业发展轨迹。改变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全面反映学生的发展状况和水平。
(四)落实贫困学生资助政策。将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低保家庭子女全部纳入各学段贫困学生享受资助政策范围,建立健全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不让每一名学生因贫失学辍学。
(五)落实双线控辍责任制。认真落实双线控辍责任制,规范双线控辍操作流程,与乡镇政府密切协作,及时向乡镇政府报告学生辍学情况,共同做好劝返复学工作。
(六)实施分级承包制度。实行校长负责制,建立学校班子成员包年级,班主任包班级、任课教师包学生的分级承包机制。
(七)建立追责问责机制。将控辍保学工作纳入学校考核体系,列为教师考核重要指标。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开展“一个都不能少”班集体创建活动,是宁城县教育局贯彻落实控辍保学工作要求,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一项重要内容,要高度重视。
为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根据卫〔2010〕47号《关于继续深入开展统筹城乡卫生对接帮扶工作的通知》、綦江卫医〔2010〕47号《开展2010年“卫生下乡”活动方案的通知》和綦江卫委[2010]22号《关于深入开展“手拉手·心连心”支部联线结对共建和“三进三同”党性作风实践锻炼活动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学校2010年“质量年”工作目标,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和贯彻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深入开展卫生对接帮扶活动,大力推进城乡卫生事业统筹协调,科学发展,推进卫生系统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建设健康綦江作出应用的贡献。同时,结合2010年我校“质量年”的建设目标,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到我校的实际情况中,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建设和谐校园。
二、结对帮扶的方式及要求
(一)学校结对乡镇卫生院
根据綦江卫〔2010〕47号《关于继续深入开展统筹城乡卫生对接帮扶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继续深入开展对郭扶镇中心卫生院、永新镇中心卫生院、乐兴卫生院的帮扶活动。具体要求为:
1、捐助物资、开展义诊活动及发放健康知识宣传资料。拟定捐助物质(价值每套220元的床上用品15套)。组织医务人员到结对单位所在乡镇举行每年一次义诊活动,并发放健康宣传资料。通过活动的开展,帮助结对单位增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帮助广大群众了解更多的健康知识和保健知识,提高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的形成率。
2、选派单位的骨干到帮扶医院进行业务指导,举行专业知识的培训。协助开展新业务、新技术,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
3、帮扶领导每月到结对卫生院工作1天。结合帮扶医院具体情况,与帮扶单位研讨,完善管理制度,加强内涵建设,提升管理水平。
(二)手拉手·心连心支部联线结对共建活动
结合“三进三同”实践锻炼活动,綦江卫委[2010]22号《关于深入开展“手拉手·心连心”支部联线结对共建和“三进三同”党性作风实践锻炼活动的通知》文件精神,积极开展与我校支部结对的新盛镇石桥村支部的联系活动,实现“以城带乡、城乡互促、双向受益、共同提高”的目的。具体要求为:
1、支部书记为结对村党员上党课一次,并联系贫困党员1户。组织相关人员为结对支部党员做一次党课知识讲座。
2、校领导每人结1户“穷亲”,每年走访看望不少于2次。
3、学校帮扶1名贫困学生,从生活上、学习上给予关系给予他们最大的关爱。
4、下半年组织医务人员到石桥村举行义诊活动。并实地了解该村情况,必要时给予一定的物资援助。
5、认真做好篆塘镇白坪村的结对帮扶工作。
在整个活动中,学校领导干部要坚持“三进”:进基层、进村子、进农户,深入开展走访活动,宣讲政策时事,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做到“三同”: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通过亲身感受基层群众和困难家庭的生活和所思所想,力争帮助联系的困难家庭摆脱贫困。
(三)党员结对班级
根据重医校支〔2010〕01号《关于开展2010年党员结对帮扶活动实施方案》文件,在学校开展党员结对班级活动,一个党员结对一个班级。结对党员与班主任配合,协助做好班级班风、学风的建设,以促进良好校风的形成。在思想上,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及时解决学生的思想困惑和心理问题;在学习上,以人为本,关爱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在生活上,关心爱护学生,促进身心健康,从而真正成为学生德智体美等各方面全面发展的引路人。每期在结对班级讲党课一次,培养入党积极分子一名。
(四)支委成员结对新教师
根据重医校支〔2010〕01号《关于开展2010年党员结对帮扶活动实施方案》文件,开展支委成员结对新教师的帮扶活动,包括传授教学经验、学生管理经验及应急事件处理经验。支委成员要积极帮扶新进教师,从学校文化、人文素养、师德要求、教育教学等方面进行帮扶。不能将帮扶活动认为是走过场的事情来对待。通过帮扶活动,建立起我校教师的良好精神面貌和过硬的专业素质。
三、高度重视,强化责任,建立长效机制
为了把结对帮扶活动作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具体体现,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成立领导小组,以促进各项任务的落实,努力提高结对帮扶的实效。
组长:
副组长:
一、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层层压实主体责任
定期召开“四大家”领导联席会、市扶贫攻坚指挥部会议、各镇(办、处、区)以及市直部门主要负责人会议,及时传达学习省、**市相关会议精神。下发《关于进一步落实脱贫攻坚责任的通知》,落实镇(办、处、区)党政主要负责人、分管领导、班子成员、机关干部、镇直单位负责人、村书记责任,加大考核激励和监督问责力度,强化了责任体系。明确了“4个70%”的要求,即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70%的精力用于精准扶贫,全市70%的党政干部主要精力用于精准扶贫,全市每年新增财力的70%用于精准扶贫,各镇(办、处、区)及市直部门年度考核中精准扶贫工作占70%分值,为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提供了坚强保障。
(二)完善脱贫攻坚政策体系
制定出台了《关于全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实施意见》、《扶贫攻坚约束机制实施细则》、《进一步激发内生动力加快精神脱贫的行动方案》、《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方案》、《**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精准扶贫农村低保兜底工作实施方案》、《**市农村医疗保障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市农村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方案》等政策文件,形成了“1+N+M”的政策体系,对精准扶贫各项扶持补贴政策进行了明确,建立了扶贫工作纪律及约束机制,保障了精准扶贫工作的顺利实施。
(三)全面推进脱贫政策落到实处
1、全面超额完成省下达易地搬迁任务。我市易地扶贫搬迁任务为17571户57065人,**年在建、完工及搬迁入住16545户52520人,占总任务的94%。其中:在建户数5946户19124人;完工及入住10599户33396人,超省下达9100户任务的16.47%。
2、全面精准发力脱贫产业。一是按人均补助10000元标准,整合资金用于贫困户发展产业,**年共下拨产业发展资金1.88亿元,有30583户97267人用于发展产业。二是探索共赢模式,推进产业培育。通过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提供技术服务、金融企业支持贫困户贷款、发展新兴产业、筹建农产品扶贫超市等方式带动贫困户增收。
3、全面实施医疗扶贫。医疗保障扶贫对象大病保险起付标准由1.2万元降至0.8万元,年封顶线由20万元提高到30万元,**年参合精准扶贫对象累计住院报销9307人次,新农合累计补偿1973.41万元。**年正在着手优化健康扶贫政策,确保健康扶贫对象住院就医费用报销比例提高到90%,且个人当年住院自付费用累计不超过5000元,门诊就医费用报销比例提高到90%,切实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
4、全面开展教育扶贫。开展贫困劳动力实用技能培训2万余人次,举办了多场外出务工现场招聘会;为11352名贫困学生建立了资助台账,发放补助资金772万元,为1943名大学生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贷款金额1358.13万元。
5、全面落实低保兜底政策。截止**年底,保障人数16592人,发放低保金2592万余元;医疗救助16398人次,发放救助金1218万余元。
二、**年工作计划
**年是全面突破、实现三年脱贫目标的关键之年,我市将更加注重激发内生活力,更加注重脱贫质量,凝心聚力克难攻坚。
1、村出列、户脱贫任务全面启动。**年的脱贫攻坚工作目标是:确保35290人达到“三有两不愁七保障”的标准脱贫销号;确保40个重点贫困村达到“四确保九有”标准脱贫出列;六里坪、丹赵路、三官殿、新港四个镇(办、处、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重点贫困村全部出列;其他镇(办、处、区)做到尽可能多的村实现整村脱贫。
2、易地扶贫搬迁全面扫尾。严格督查考核,实行挂图作战,明确时间表和推进路线图,确保2月底前所有建房全部开工到位,5月底前所有易地扶贫搬迁建房任务全部完成,7月底前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全面扫尾。同时还要确保资金安全和房屋质量安全。
3、产业发展全面提速。一是完善贫困户产业脱贫规划。按照人均三年6000元的产业奖补资金进一步完善贫困户产业脱贫规划,确保户户有可持续的收入门路。二是稳步推进贫困村主导产业发展。抓好、抓细、抓实柑橘低产园改造工作,抓好核桃、中药材、茶叶等主导产业,在**年工作基础上,确保**年有变化,2018年见成效。三是大力推进“新型市场主体+增收示范户+贫困户”的“百千万”产业扶贫攻坚工程。着力培育100家以上示范性新型农业市场主体,重点发展2000户以上增收示范户,就近帮扶带动近3万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稳定增收脱贫。每个村围绕一个主导产业,培育一家新型市场主体,培育20户以上的脱贫示范户,每个示范户带动10户以上贫困户脱贫。四是金融扶贫进一步发力。推动村金融扶贫工作站进一步扩面,增至100个,为贫困户贷款提供审核把关和信誉担保服务,确保贫困户真正能实现“免担保、免抵押、信用小额贷款”的目标。
各科室、党小组:
为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根据卫〔2010〕47号《关于继续深入开展统筹城乡卫生对接帮扶工作的通知》、綦江卫医〔2010〕47号《开展2010年“卫生下乡”活动方案的通知》和綦江卫委[2010]22号《关于深入开展“手拉手·心连心”支部联线结对共建和“三进三同”党性作风实践锻炼活动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学校2010年“质量年”工作目标,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和贯彻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深入开展卫生对接帮扶活动,大力推进城乡卫生事业统筹协调,科学发展,推进卫生系统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建设健康綦江作出应用的贡献。同时,结合2010年我校“质量年”的建设目标,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到我校的实际情况中,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建设和谐校园。
二、结对帮扶的方式及要求
(一)学校结对乡镇卫生院
根据綦江卫〔2010〕47号《关于继续深入开展统筹城乡卫生对接帮扶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继续深入开展对郭扶镇中心卫生院、永新镇中心卫生院、乐兴卫生院的帮扶活动。具体要求为:
1、捐助物资、开展义诊活动及发放健康知识宣传资料。拟定捐助物质(价值每套220元的床上用品15套)。组织医务人员到结对单位所在乡镇举行每年一次义诊活动,并发放健康宣传资料。通过活动的开展,帮助结对单位增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帮助广大群众了解更多的健康知识和保健知识,提高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的形成率。
2、选派单位的骨干到帮扶医院进行业务指导,举行专业知识的培训。协助开展新业务、新技术,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
3、帮扶领导每月到结对卫生院工作1天。结合帮扶医院具体情况,与帮扶单位研讨,完善管理制度,加强内涵建设,提升管理水平。
(二)手拉手·心连心支部联线结对共建活动
结合“三进三同”实践锻炼活动,綦江卫委[2010]22号《关于深入开展“手拉手·心连心”支部联线结对共建和“三进三同”党性作风实践锻炼活动的通知》文件精神,积极开展与我校支部结对的新盛镇石桥村支部的联系活动,实现“以城带乡、城乡互促、双向受益、共同提高”的目的。具体要求为:
1、支部书记为结对村党员上党课一次,并联系贫困党员1户。组织相关人员为结对支部党员做一次党课知识讲座。
2、校领导每人结1户“穷亲”,每年走访看望不少于2次。
3、学校帮扶1名贫困学生,从生活上、学习上给予关系给予他们最大的关爱。
4、下半年组织医务人员到石桥村举行义诊活动。并实地了解该村情况,必要时给予一定的物资援助。
5、认真做好篆塘镇白坪村的结对帮扶工作。
在整个活动中,学校领导干部要坚持“三进”:进基层、进村子、进农户,深入开展走访活动,宣讲政策时事,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做到“三同”: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通过亲身感受基层群众和困难家庭的生活和所思所想,力争帮助联系的困难家庭摆脱贫困
(三)党员结对班级
根据重医校支〔2010〕01号《关于开展2010年党员结对帮扶活动实施方案》文件,在学校开展党员结对班级活动,一个党员结对一个班级。结对党员与班主任配合,协助做好班级班风、学风的建设,以促进良好校风的形成。在思想上,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及时解决学生的思想困惑和心理问题;在学习上,以人为本,关爱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在生活上,关心爱护学生,促进身心健康,从而真正成为学生德智体美等各方面全面发展的引路人。每期在结对班级讲党课一次,培养入党积极分子一名。
(四)支委成员结对新教师
根据重医校支〔2010〕01号《关于开展2010年党员结对帮扶活动实施方案》文件,开展支委成员结对新教师的帮扶活动,包括传授教学经验、学生管理经验及应急事件处理经验。支委成员要积极帮扶新进教师,从学校文化、人文素养、师德要求、教育教学等方面进行帮扶。不能将帮扶活动认为是走过场的事情来对待。通过帮扶活动,建立起我校教师的良好精神面貌和过硬的专业素质。
三、高度重视,强化责任,建立长效机制
为了把结对帮扶活动作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具体体现,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成立领导小组,以促进各项任务的落实,努力提高结对帮扶的实效。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关键词]“雨露计划”;教育扶贫;学生资助
[DOI]10.13939/ki.zgsc.2017.12.152
教育扶贫是我国扶贫开发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2006年国务院扶贫办正式启动“雨露计划”工程,旨在通过扶持、引导、培训,提高贫困地区人口素质,增强就业和创业能力,帮助农民脱贫致富。“雨露计划”工程主要包含助学、转移和技能提升三大类。广西位处于滇桂黔石漠化片区,该地区是全国14个连片特困地区之一,目前,广西有29个贫困县,也是“雨露计划”工程资助的覆盖范围。依托2015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滇桂黔石漠化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雨露计划质量状况调查研究》(项目编号:15MBZ045),笔者同课题组成员一道,历时三个多月,对课题所涉及的广西百色市及河池市、云南文山州、贵州黔南州及黔西南州等20多个县进行实地调研,获得第一手资料。本文结合调研所得材料,对广西学生资助情况进行基本介绍,并以百色市为例,分析教育扶贫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1 “雨露计划”背景下广西学生资助的现状
2012―2015年,广西在职业教育、创业培训等方面采取措施,提高贫困人口素质,增强其就业和创业能力。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印发的《“雨露计划”扶贫培训工作方案》,职业教育和创业培训的资助对象为国家和自治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家庭困难学生和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按照2016年广西雨露计划的申报条件,对符合要求的建档立卡的扶贫对象就读于中职、高职、本科院校的学生给予资助,补助的标准具体如表1所示。
截至目前,“雨露计划”工程在广西已实施多年,补助资金连同其他各类资助资金由各级政府相关部门按时统一发放。与此同时,为进一步加大教育扶贫力度,广西启动教育惠民工程,加大对各级各类学校贫困学生的资助力度,率先对高中段学生进行资助。根据广西新闻网报道,2016年是广西教育“十三五”开局之年,一批教育惠民工程重大项目顺利推进,教育精准扶贫落实到位、学前教育资源有效扩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持续推进、普通高中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各项教育惠民工作取得可喜进展。全年教育为民办实事工程投入92.39亿元,超额完成筹资任务。投入90978万元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受益学生约113万人,投入228910.25万元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项目、普通高中免学费项目、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项目,受益学生约184万人,投入60983.7万元高等学校国家助学金项目,受益学生约20万人。总体来说,广西教育扶贫工作进展良好,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下面以百色市学生资助情况为例来进行具体分析。
2 百色市学生资助情况分析
2.1 百色市脱贫攻坚工作的现状
百色市扶办提供的资料显示,截至2016年,百色辖12个县(市、区),有9个国家级贫困县,2个自治区级贫困县,1个天窗县,目前还有68.2万贫困人口,17.25万户,754个贫困村。贫困仍是百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大短板。“十二五”期间,全市累计实现141个贫困村脱贫,贫困人口从2011年的169.5万人下降到2015年底的68.2万人,减贫101.3万人,减幅59.76%;贫困发生率从2010年的48.95%下降到2015年底的20.25%,下降28.7%。可见,百色市脱贫攻坚工作成效显著,但仍未完全实现脱贫,广西教育扶贫的担子还比较重。
2.2 百色市学生资助工作的基本情况
根据《关于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重大决策部署坚决打赢“十三五”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桂发〔2015〕15号),结合百色市《脱贫攻坚教育帮扶实施方案》,百色市政府大力开展学生资助精准帮扶工作。百色市学生资助管理工作在自治区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精心指导和局领导正确领导下,落实国家资助政策,总体完成情况如下。
(1)资助人数逐年攀升,资助金额年年增加。以2011年至2015年的数据为例,如表2所示。
可见,国家对教育扶贫的投入在不断加大,国家资助政策在百色的落实情况良好,使得越来越多的学生能够享受到国家教育扶贫的福利。
(2)百色市学生资助范围逐年扩大,由2008年的仅覆盖右江区、田阳县、田东县、平果县等四个区域,扩大到2015年覆盖百色管辖的所有12个县(市、区)。实现了教育帮扶政策的全覆盖,围绕“让每一个贫困学生都能读上书、读好书,绝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贫困而失学”为主线,做到“三统一”,即:补助标准统一,审批程序统一,发放时间统一。在补助标准方面:做到“特惠”“普惠”足额发放;在审批程序上:做到严把申请关、评定关、公示关、签领关、备案关,确保资助对象精准无误。同时完善贫困学生档案建设,对扶贫对象实行动态管理,确保应当资助的贫困学生一个都不少。
(3)呈现资助项目多样化的特点。据百色市学生资助管理办公室统计,目前,资助的项目共11个,包括:学前教育入园补助、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试点、农村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普通高中免学费补助、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中等职业学校全免学费、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中职自治区人民政府奖学金、大学贫困新生上大学路费补助、高校本专科生奖/助学金、高校毕业生到贫困地区就业助学贷款代偿等。
2.3 百色市学生资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部分贫困学生及家庭对政策资助的依赖性强,“等、靠、要”的思想严重。长期的资金资助,让一些学生及家庭产生了贪婪之心,甚至把贫困学生的身份当成一种资本,作为向学校及社会索要更多资源的借口。部分学生厌学情绪严重,对贫困学生的资助并没能激发他们努力学习、奋发图强,反而使得他们懒惰,不求进取。部分中职院校还出现了学生厌学而流失学生的现象。
(2)各级教育部门、各学校掌握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校生仍有出入,不精准,在实施教育精准扶贫工作中没法做到应补尽补。原因是之前的精准识别工作涉及的部门多,仅凭教育部门和学校无法做到一一准确识别学生的困难程度。而受助的学生点多面广,因教师教学任务繁重,也无法一一到户去核实。资助金发放后,也因为资助工作人手有限,无法及时对受助学生进行一一回访,了解资金是否及时足额发放。
(3)财务管理不规范,扶贫资金拨付、使用、管理不到位。有些学校没有专职财务人员,而是指派教师兼任,由于缺少财务专业知识,对财务的工作任务和职责不是很明确,因此造成学生资助项目管理不规范,账目不清晰,未能做到专项列支、分账核算。
(4)资助政策信息公开还需加强,对专项资金的使用监督力度不够。在这种情况下,较容易滋生腐败,出现了一些政府官员挪用贫困学生补助款的情况。
2.4 对百色市学生资助工作的建议
(1)组织专职工作人员加强对贫困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树立学生的自强意识。对于把贫困学生的身份当成资本而恶意滋事的学生,要进行严肃处分,绝不助长好逸恶劳、不思进取的习性。并且,督促学校对厌学学生的关心和指导,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
(2)要求各级教育部门、各学校定期地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校生的基本信息进行核查,增设资助工作人员及时对受助学生进行回访,了解资金发放情况,配合教育部门精准识别学生的困难程度。
(3)加强财务管理的规范性,制定专门的财务管理规定。要求各学校指派专职财务人员对学生资助项目的账目进行专门管理,做到专项列支、分账核算,保证扶贫资金拨付、使用管理到位。
(4)建议各学校必须在学校明显的地方建设一个固定长期的资助政策信息公开冢便于资助政策信息及工作流程的公开,利于社会的监督。并且,建立相关的上访机制,让群众能够向有关管理部门及时反映贪污或挪用资助资金的问题,一旦查明情况属实,严惩不贷。
3 结 论
“雨露计划”背景下广西学生资助情况整体上来说是比较好的,也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我们以百色市学生资助的情况为例,具体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其实这是在以小见大,以此来折射出整个广西学生资助工作中出现的普遍问题。按照中国“十三五”规划,中国要在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的目标。因此,我们不但要总结成功的经验,还要克服存在的困难。教育扶贫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程江花.扶贫助学政策视角下的海南省中职学校雨露计划研究[M].海口:海南大学,2015.
[2]沈洋.新形势下教育扶贫的模式选择与意义阐释――基于贵州省“雨露计划・助学工程”的实践与思考[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82-86,94.
[3]游明伦,侯长林.职业教育扶贫机制:设计框架与发展思考[J].职教论坛,2013(30):19-22.
[4]陈平路,家兵,李蒙.职业教育专项扶贫机制的政策效果评估 ――基于四省雨露计划的调查[J].教育与经济,2016(4):56-63.
一、加强组织建设,成立领导小组。
组长:
成员:
二、针对要求重点对以下方面进行了自查工作
1.教育扶贫集中治理工作共清理 2016 年至 2018 年项目 5 个,涉及项目资金 498173.342万元,通过单位自查,截至 8 月 30 日,共发现教育扶贫方面问题 1 个,整改 1 个,其中整改完成 1 个,正在整改之中 0 个,立案 0 件,办结 0 件 , 查处 0 人,其中组织处理 0 人,党纪政务处分 0 人, 追缴资金 0 万元,退还群众资金 0 万元.
2.自查了2016年至2018年的学生食堂营养餐工作:清查资金86.975万元,清查学生人数2485人,通过票据清查、账目查阅。学生营养餐做到账目清楚,管理有序,没有盈利,但存在大部分开支发票是白水发票问题。
3.对幼儿园贫困生活补助,建档立卡学生资助、“三免一补”等资金,从2014年至2018年进行了全面清查。由领导小组成员牵头,教师代表参与,对每笔上级拨款和发放名册进行了一一核对。为了准确无误进行了下乡走访、电话查问。共清查资金59.717万元,清查人数1193人,发现1名疑似建档立卡学生周某某2018年下学期未享有国家助学金。发现问题后,派专人将资金落实到位。
4.对学校基建工程质量,基建工程拨款从2016年至2018年进行了全面摸排和清查。基建工程款全部拨付到位,但教师周转房厨房墙壁瓷砖存在质量问题,大部分瓷砖脱落,现责令施工方返工重做,此项工程正在落实之中。
5.在教育收费问题中,从2016年至2018年学校每期开学之际召开教师会议,传达上级精神。严格按照上级收费文件操作,并每学期进行收费公示。但通过入班调查有个别班主任教师间接引导学生购买外商书店书籍现象。
6.2016年至2018年通过调查,无教师课外补课现象。
三、针对在开展教育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行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校今后改进措施与努力方向。
1. 加强对广大师生的扶贫政策宣传,充分认识到教育扶贫的重要性。严格执行国家“三免一补”的资金,学生公用经费的拨付使用政策,不挪用,不套取。我校按照上级有关规定,做好建档立卡困难学生的补助审核、公示等工作,教育扶贫基金做到“应扶就助”,补助资金足额按时发放到位。
2. 做好教育的扶贫工作台账的精细化、规范化。组织教师对教育精准扶贫工作进行自查,认真核对信息、核准数据,建立起学校教育贫困电子档案,制定台账管理制度,明确分工,责任到人。
3. 落实好教育扶贫工作,加强对在校贫困学生的帮扶,做好教师与学生的“一对一帮扶结队”工作。
我校以此专项治理行动为契机,及时整改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加大教育扶贫工作的落实与创新,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校的长远发展不懈努力!
一、学前教育
加快建设公办幼儿园。争取2013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和财政配套资金230万元用于新建乡和乡中心幼儿园。现两所幼儿园均完成了主体施工,进入装饰阶段,即将完工。
二、义务教育
2014年春季学期,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14744人的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125320册,免费提供作业本239880本,免费总金额104.0353万元,做到了“应免尽免”。
市上下达我县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生活补助目标任务为1000人,实际完成1000人,做到了“应补尽补”。
三、职业教育
加强中职学校基础能力建设和教学设备建设,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400万元用于中职学校基础能力建设和设备采购。
截止目前,我县中职招生196人。
中职贫困资助情况。按照国家新的政策,已经全面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免学费学生目标是870人,已经完成870人。资助中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目标是485人,上级资金和县级配套资金均已到位,并已及时兑现给学生,实际资助中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485人。
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帮扶
实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计划,进一步完善资助政策体系,切实做好“三儿”、中职及高中学生资助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确保贫困学生顺利入学。截止目前,完成大学生基层就业学费奖补16人,发学费奖补22.77万元;资助高中生509人,资助金额42.47万元;资助初中生443人,资助金额19.52万元;资助小学生490人,资助金额26万元;资助“三儿”679人次,资助金额33.95万元。上半年共资助各类学生2137人,发放资助金共计144.71万元。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213人。
五、关爱农村留守学生
2014年创建星级留守学生之家目标任务为10所。目前,此项工作正在积极筹备中。(团委)
六、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食堂建设
2014年开工建设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食堂目标为2485平方米,涉及胡长保小学、新添中学2所学校的食堂建设,现已完成主体工程,进入装饰阶段,预计今年年底前竣工。
七、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全县31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均实施了营养改善计划,受益学生共6727人(目标任务6500人)。其中5所学校共690人享受食堂供餐,其余26所学校采用课间牛奶加餐。
按照《县2013-2015年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食堂供餐模式实施方案》要求,2014年,我县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食堂供餐模式将达到50%左右。因此,今年秋季学期开学,我县将在青龙小学、青龙复兴村小、民建小学、民建大坪村小、新庙小学、三合小学、石龙小学共7所学校实施营养改善计划食堂供餐模式。其余学校到2015年实现营养改善计划食堂供餐全覆盖。
八、化解大班额工作
我局已于2012年下发了《关于加快解决中小学大班额问题的意见》文件,着力解决中小学大班额问题。2014年秋季,我局将严格执行文件精神,确保全县普通中小学起始年级班额原则上控制在省定标准(小学45人、中学50人,省级以上示范性普通高中56人)以内。
九、教育灾后重建工作
[关键词] 高中经济困难学生;发展性资助;资助机制
从2007年秋季学期起,国家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按照“加大财政投入,经费合理分担,政策导向明确、多元混合资助、各方责任清晰”的基本原则,逐步建立健全了覆盖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较为完善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至2012年秋季学期,国家资助政策体系在广西实现了全覆盖。每一项资助政策的出台,都充分体现了党的宗旨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体现了党坚持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切实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使更多人分享了教育改革发展的成果,有力地促进了社会公平和民生改善,让广大学子真切感受到了教育公平阳光的温暖。目前,在普通高中阶段,建立了以国家助学金为主体、减免学费等为补充、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普通高中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在我区现有的普通高中学生资助政策中,国家助学金、特定学生免学费、社会团体或个人助学金、学校学费减免等属于保障性资助。虽然普高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滋蕙计划”助学项目资助对象是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但因此项目资助不能与国家助学金重复,实际上仍属于保障性资助且获得此类资助的人数很少。以桂林市为例,自治区教育厅下达给桂林市的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滋蕙计划”助学项目2012—2013学年度的名额为840名,占全市普高学生人数1.2%,奖励金额168万元;2014-15学年度的名额为781人,占全市普高学生人数1.15%,奖励金额156.2万元。极低的奖励比例,对学生成长成才的激励作用非常有限。纵观现行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虽然在不断完善,但依然是以“教育机会均等”式的保障性资助为主,缺少适用于学生个体能力提升过程扶持的资助方式。随着国家资助力度加大,教育公平已迈出了重大步伐,党和政府向全社会做出的“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庄严承诺已基本实现。在不断完善保障性资助政策的同时,增加和完善适用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个体能力提升过程扶持的资助方式,引导、激励他们提升综合素质,帮助他们成长成才,成了目前高中阶段资助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展性资助的内涵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展性资助,是一种过程资助,通过一定的经费支持,支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习过程,帮助其实现能力提升、充分发展与全面发展。具体是指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为导向,以学年为单位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申报发展目标项目,经学校审核通过后给予学生一定经费支持与指导并进行结果考核,促进学生发展目标实现的资助。[1]
发展性资助坚持资助与发展相结合,励志与强能相结合,管理与育人相结合的原则,以学校为单位统一组织实施,通过开展以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为载体的项目活动,培养学生了解社会、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以及诚信感恩意识。
二、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意愿的调查分析
当前,普通高中的资助项目主要是国家助学金,其覆盖范围:市区普通高中资助面约占市区在校生总数15%;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民族自治县普通高中资面约占全县在校生总数40%;其他县普通高中资助面约占全县在校生总数30%。资助标准为平均每生每年1500元,具体分为二档,一等为每生每年2000元,主要用于补助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二等为每生每年1000元。由于申请国家助学金的学生数多于资助比例,学校主要依据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程度来确定资助对象。受助学生对资助功能的认识又是如何的呢?为此,我们在广西各选择3所自治区示范性高中和非示范性高中进行随机问卷调查,问卷由填选择题构成,采用李克特量表的五点分方法,分别赋值为5、4、3、2、1,5表示非常赞同,1表示非常不赞同,分数越高,说明表现越积极,即1、2表示否定态度(简称不赞同),3表示中性态度(简称中性),4、5表示肯定态度(简称赞同)。若某项目平均值是3,则表示对该项目持中性态度;若平均值小于3,表示对该项目持否定态度;若平均值大于3,表示对该项目持支持态度。[2]
调查对象为享受国家助学金的学生,发放问卷600份,回收有效卷600份,回收有效率100%。
2.受助学生对资助功能的认识
调查问卷中的1、2、3、4分别代表“资助的目的主要是帮助贫困学生解决生活困难问题”、 “资助的最大功能应体现在激励、促进发展上,让优秀的学生获得资助”、“在帮助贫困生解决生活困难的同时,应发挥资助的激励、促进发展作用”、“资助应突出其对贫困学生发展的激励、促进作用,生活困难问题应由贫困生自己解决”等问题。
从表二可看出,三个年级的P值大都是0.00( P<0.01),表明不同年级受助学生对资助功能认识的差异是极其显著的。从均值来看,不论是从4个项目维度还是从总体水平来看,高一年级总比低一年级的高。当代高中学生,年龄一般在17-19岁之间,正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随着年龄、知识的增长,他们的心智也逐渐走向成熟,对自我认识、目标追求越来越清晰,迫切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到了高三,更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更渴望在公平的环境下凭自己的才干和努力赢得大家的认可。在各维度的标准差中,也只有高三年级问题“3”的标准差最小(0.489)。标准差反映的是样本数据的离散程度,标准差越小,表明数据越聚集。可见,受助学生对资助功能的认识随年龄的增长而越多元、深刻,渴望有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去完善、发展自我。
三、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展性资助机制构建的理论基础
根据马斯洛的“人的需要层次理论”,即人的最为核心的需要 有三种:基础需要(生理和安全需要)、心理需要(归宿与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成长需要(自我实现需要)[3],应针对学生不同的需求层次,采取不同的措施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来说,基础需要是可以通过保障性资助予以满足的;心理需要是经济资助所无法解决的,必须借助相关教育帮扶措施;成长需要,不是单有经济资助就能满足的,它更需要通过教育引导解决内动力问题。在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中,既要将保障性资助落实好,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依法享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又要根据不同学生个体不同的需要层次采取相应措施,最大程度地提供满足他们各种层次需要的帮助,尤其是发展过程的扶持,保证每一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所获得的资助金额与家庭经济困难程度、个人的努力和发展状况相匹配,从而实现资助能够保障和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
四、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展性资助机制的构建
(一)资金来源。项目资金主要由资助管理部门划拨的专项资助资金、学校按规定从事业收入中提取的3%—5%的经费以及来自于社会、个人的资助资金构成。对于获准立项的发展性资助项目,给予一定的经费资助。
(二)项目构成。主要包括研究性学习项目、学科竞赛项目、校园文化创建项目、社会实践项目等。研究性学习项目:学生自主选择研究课题,在老师指导下开展研究,研究成果包括调查报告、研究论文、实验报告、标本或模型制作等;学科竞赛项目:必须符合教育部、自治区教育厅的相关文件规定,参加“三模一电”、机器人比赛、发明创造大赛等活动,或参加高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五项竞赛活动;校园文化创建项目:参与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项目:参加寒暑假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志愿者服务等活动;其他:素质和能力提升的其他项目。
(三)管理策略。组织管理:发展性资助项目由学校负责组织实施。学校成立由学校领导、资助办主任、班主任、学科教师和学生代表组成的发展性资助项目评审小组,评审小组负责制定发展性资助项目管理办法,组织、协调项目的开展,负责项目的申报评审、中期检查、结题验收,以及效果分析评价等日常管理工作。每个项目须配备指导教师1~2名,指导教师由责任心强、热心学生工作的学科教师、班主任或资助办管理人员担任。过程管理:由立项申报、项目评审、项目实施和结题验收四个环节组成。立项申报阶段,学校指导学生填写项目立项申请书撰写项目实施方案;项目评审阶段,学校评审小组对申请立项项目进行评审筛选,通过公示后即给予50%的资助经费;项目实施阶段,项目立项获批后,负责人组织项目组成员按照项目实施方案开展各项工作,在实施过程中,指导老师要及时指导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或困难,学校资助办对资助经费的使用情况要进行检查,防止学生挪作他用,切实发挥资助资金效益;结题验收阶段,项目课题组向学校评审小组提出结题验收申请,提交项目结题申请书、成果报告及相关佐证材料,评审小组对申请验收的项目进行评审,评审验收通过公示后即下达项目剩余的50%资助资金。
(四)成果推广。一是编印课题优秀项目成果集,并通过网站、成果报告会等形式进行项目成果推广交流,二是点面结合,在全市范围内逐步推行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展性资助项目。
五、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展性资助的实施效果及意义
2013年秋季学期,我们选择两所不同类型的高中学校开展发展性资助项目的试点工作。学生申报并获准立项项目28个,涵盖研究性学习、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志愿服务等内容。项目小组的活跃活动,成了校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生。
实施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展性资助,既可以解决学生的发展可能与发展条件之间的矛盾,又能激发学生的成长成才愿望和主动性,引导他们为实现目标而不断努力;既兼顾学生群体和学生个体的发展需要,又能满足学生的发展性资助诉求;以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具体发展目标实现作为资助效用的评价尺度,克服了保障性资助中重“输血”轻“造血”的弊端,是对现行普通高中资助方式的重大突破。
(一)突出了资助过程与学生能力培养的统一。《水火箭实验研究》项目小组,申请到项目经费后,运用动量知识和流体力学原理,开展了水火箭实验研究,针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二级火箭与一级火箭连接问题、气密性问题,小组成员在老师指导下认真研究出现问题的原因,反复修改实验方案,最后实验取得了成功。在学校举办的科技活动月活动中,“水火箭”的发射展示,赢得了师生的一片赞叹。可见,将资助作为促进学生发展的动力和手段,不但是对现行普通高中贫困生保障性资助方式的突破,而且有利于强化资助的“输血”与“造血”功能并重,充分发挥资助的导向、激励和调控发展功能,促进学生发展。
(二)有利于实现资助方式的创新。本课题研究总结出的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展性资助管理目标、组织结构、运行机制、评价方法,填补了目前广西普通高中贫困生资助体系的空白。在优化当前以国家助学金、免学费等为主要内容的保障性资助体系的同时,学校并充分挖掘社会资源,争取更多的资助经费,设置既有共性、又能体现个体发展差异性的资助方式,将学生所获资助金额与其本人发展状况结合起来,兼顾公平与效率,有利于确保资助工作真正以学生利益为最高目标,确保学生资助工作真正为促进贫困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
(三)有利于与我区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相融互促。广西从2012年秋季学期起才开始高中课改,广西普通高中新课改方案明确规定,综合实践活动是每一个学生的必修课,学生每年必须参加1周的社会实践,3年中学生必须参加不少于10个工作日的社区服务,3年中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必修学分必须达到23个学分。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不仅仅是课程规定的要求,更应是学生成长的自身需要。实施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展性资助,有利于激发受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受助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而获得相应的学分,变单纯的受资助为主动的参与实践活动,使贫困学生在助人、服务社会、传递社会关爱的过程中, 用自己的付出获得相应的回报,这不仅给贫困学生带来了锻炼机会,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和综合技能,又很好地回馈了社会,锻造了自强之才。正如《住房装修的市场调查及预算方案的编写》项目小组负责人在“项目成果展示会”上所说的:“通过社会调查活动,我们不仅初步了解了装修行业的运作及市场状况,而且感受到了自身的价值,收获了比金钱要贵重得多的东西,体验了团体合作精神的力量,在为小组成员家庭住房装修出谋划策的过程中分享了学以致用的快乐。”
[参考文献]
[1]刘世勇,王林清,马彦周.学生激励的新视角:发展性资助[J].湖北社会科学,2010(11):178-181.
[2]曾军.广东地区企业员工心理弹性结构维度及相关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5.
[3]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69-171.
“追忆昨日的光环,我们不免感到难忘,凝望前路的艰辛,我们依然充满着希望”。最近,我越发能感受到这两句话对我的触动有多大。我是一位地道的山东姑娘,2010年大学毕业入职----高安中专至今。十年,从青涩到成熟,从浮躁到沉稳。我以我自己认知的速度成长着,我觉得,挺好!
直到有一天,学校召开“优环境 促发展”大讨论活动第一次全体会议,经过仔细聆听,深入思索,我才发现,做为一名职中老师,我做的远远不够。我的身边,我的同事们,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浇筑着高安中专的每一寸土地,让它生根、发芽,开枝、散叶,创造着属于他们自己的高安品牌。
罗亮,高安中专的一名普通教师,平时我们都亲切的叫他“亮哥”,18岁便光荣接过他父亲手中的枪参加了,20多年来已无偿献血2万余升,堪称“流动的血库”。
让我记忆深刻的是在2003年冬的一个深夜,睡梦中的罗老师被一声声急促的电话铃惊醒,原来市人民医院一位病人因车祸大量失血生命攸关,而此时的血库又大量缺血,罗老师二话没说直接打的到了医院献出了自己560升献血,560升啊,这是怎样的一种大爱,我打心底的为他点赞!除此之外,他更是主动帮扶贫困学生完成学业,时常到福利院陪伴孤寡老人。在他的感化下,学生们陆续走进社区,定期组队去福利院为老人们打扫卫生,加入到无偿献血的爱心队伍中。
是的,爱的传递力量就是这么强大,职教学生的品性得到了最大的升华!
在“优环境 促发展”政策的引领下,高安中专不仅涌现出一批以爱助推发展的同事、学生们,还给了许多有梦想、有追求的老师们一个个展示自己的机会。我更是打破了对传统自我成长的认知,一次次的去挑战自己。为了能给学生们当下最新颖的教育,放弃了以前最爱的暑假,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国培,通过自己的努力,最后以综合测评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获得来之不易的“优秀学员”称号;积极备赛宜春市教学能力大赛,克服了一系列困难,最终搬回了沉甸甸的一等奖;
现在的我明白了,作为一名教师,也许我们做不了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我们可以为学生----播上品德的种子,让他们获得命运的收获;播上学习的种子,让他们获得知识的收获。
如今的高安中专,乘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东风,在各级领导的关爱下,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迎来了一批批的好生源。为了让学生得到更优质的教学资源,实行“现代学徒制”的新的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现又开办文端校区。“一校二区”的办学规模,加深了校企合作,让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得到提升并受到市委袁书记视察时的高度好评。以“三深化”促“三提升”,坚持立德树人,知行合一。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德才兼备的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