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制度体系建设情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工作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深刻认识做好安全生产体系建设工作的重要性,以保障我县粮食行业安全生产为根本出发点,推进安全生产网络化、标准化建设,完善安全生产制度体系,深化隐患排查治理,全面提升我县粮食行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二、工作措施
(一)制定工作实施方案。根据上级的工作部署和要求,研究制定我县粮食系统安全生产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有步骤地推进安全生产体系建设。
(二)准确掌握我县各粮食企业基本情况。县粮食局对所属粮食企业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排查摸底,准确掌握粮食企业安全监管防控体系建设情况;网格化覆盖落实情况;安全管理制度标准化、信息化建立等基本情况。为企业安全生产体系建设做好基础工作。
(三)落实监管责任,建立安全生产体系建设长效机制。粮食企业要明确责任,将安全生产体系建设工作落实到岗位、具体人员,各企业要加快实现安全隐患排查、登记、上报、监控、整改、统计、检查和考核的全过程管理,通过标准化建设、网络化管理等手段,不断夯实安全管理基础。
三、实施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2014年2月9日至2月12日)。按照本方案要求,通知到全县粮食经营企业。同时,要求各企业根据自身实际制定安全生产体系建设具体实施方案,并认真实施。
(二)调查摸底阶段(2014年2月13日至2月28日)。各企业认真仔细开展自查,全面掌握本企业安全生产体系建设情况,并及时向粮食局有关部门汇报,以便粮食局全面掌握全县粮食经营企业生产条件、安全生产管理重点和形式特点等内容。
(三)组织实施阶段(2014年3月1日至11月30日)。粮食局要成立专门监督检查组,深入企业,对各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制度建设、网络化平台建设、隐患排查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等方面进行全面的监督检查,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落实主体责任,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四)总结阶段(2014年12月)。粮食局对各阶段各企业安全生产体系建设情况进行梳理、汇总,进一步完善综合监督体系,理顺工作机制,构建体系完善、内容科学、运行有效的安全生产体系。
四、工作要求
根据省财政厅、省监察厅、省审计厅及省卫计委文件的要求,结合蚌医二附院“十三五”发展战略的要求,提高效益,回报社会,惠及职工。按照“全面启动、分批实施、务求实效”的原则,以全面测试、梳理医院内部控制现状为基础,以防范风险和提高效率为重点,以分析单位内部控制缺陷、补充修订管理制度、职责分工和业务流程为手段,建立涵盖本单位的决策层、执行层、业务层等各个层级的全员、全过程内控体系。从而有效保证医院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实现医院发展战略。
医院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是:按照医院内控建设工作的整体部署,于20**年年底前完成内部控制的建设和实施工作,力争到20xx年底,遵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和《医院内部控制制度(试行)》、《蚌医二附院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在全院范围内建立统一、规范、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并使之有效运行。
二、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原则及要素
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建立覆盖医院各项经营管理活动的内部控制体系;制定评价标准、监督检查并促进内部控制制度有效执行;实现内部控制与全面风险管理有机结合,提高基础管理水平和风险防控能力。此次内控建设具体包括全面预算、收支管理、采购业务、资产管理、建设项目管理、合同管理、财务报告、内部信息传递和信息系统等在内的医院运营管理的各个方面。
按照《安徽省财政厅、安徽省监察厅、安徽省审计厅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实施意见》(财会〔20**〕212号)的要求,以《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为统领,梳理、修订、健全单位现有各项规章制度,细化、完善各项经营管理业务(工作)流程,建立适应医院经营管理实际需要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
1、建立内控体系的必要性: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是约束、规范医院管理行为的准则,是减少风险、风险防控的基本保证,可以保障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管理水平,促进医院发展战略和目标的实现。
2、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遵循下列基本原则:
(1)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医院的各种业务和事项。
(2)重要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全面风险管理控制的基础上,关注重点领域和高风险领域。
(3)制衡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医院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各方面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同时兼顾运营效率。
(4)适应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与经营规模、业务范围、竞争状况和风险水平等相适应,根据业务发展和管理需要持续改进内部控制制度,并随着情况的变化及时加以调整,建立动态调整机制,防止制度缺失和流程缺陷。
(5)成本效益原则。内部控制应当权衡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以适当的成本实现有效控制。
3、建立与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涵盖如下五要素:
(1)内部环境。内部环境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主要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
(2)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医院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
(3)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医院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
(4)信息与沟通。即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医院内部、医院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
(5)监督。内部监督是对内部控制体系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内部控制缺陷时,应当及时加以改进。
4、以价值管理为主线,以风险管理为导向,全面梳理和优化各项业务(工作)流程,明确关键领域和控制点,制定修订完善制度流程,制作内部控制制度汇编,建立形成内部控制制度体系。
5、按照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信息化的要求,推进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各业务流程嵌入信息系统,实现控制措施在线运行。
三、建立内部控制组织体系
为确保医院内控建设工作顺利推进,保证内控机制有效运行,医院将建立内部控制组织体系,通过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的组织体系,使管理层及决策层能及时获得适当信息;全体员工能共同参与内部控制建设,共担内部控制责任;各层级、各部门、各岗位明确内部控制职责。
内部控制的组织架构有四个层面,分别是决策、管理、执行、监督。决策层面包括:院长办公会、内部控制建设领导小组;管理层面包括:内部控制建设执行小组;执行层面包括医院内部各职能部门和各业务部门;监督层面是单位审计部门。
(一)院长办公会
是医院最高决策机构,负责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审议年度内控评估报告;审议内控与风险管理的重大策略,重大风险及内控缺陷的解决方案;审议内部控制建设领导小组设置及其职责方案;审批内控最终工作成果;有关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的其他事项。
(二)内部控制建设领导小组职责
医院将设立内控建设领导小组,待领导过会讨论通过后实施。
内控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由医院院长担任,是医院内控体系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内控建设领导小组对内控工作实施进行全面领导、决策、部署和指挥。
内控建设领导小组
组长:崔 虎 赵东城
副组长:邹 杰 张春福
成员:关 超 杨青扬 王 群 李传辉
主要职责:
1)负责确定内控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政策、制度、工作范围;
2)负责明确内控体系建设的整体部署及内控工作的运行管理;
3)负责针对内控管理缺陷提出合规性管理建议及改进方案并推进整改;
4) 有关内部控制管理的其他事项。
(三)内控工作小组职责
内控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内控建设执行办公室,内控建设执行办公室设在财务部门,由财务科科长担任主任,执行办公室负责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的具体开展。
内控体系建设执行办公室
主任:王 瑞
副主任:赵玉娟 江本钗
成员: 刘 霞 王迪生 刘传高 张纪锐 毛炳飞 张 瑜
主要职责:
1)负责内控体系建设成员的职责分工;
2)负责确定内控体系建设的具体时间安排;
3)负责组织医院内部资源的对接、沟通、协调;
4)记录或更新业务流程图、评估内控设计及操作的有效性;
5)反馈内控缺陷、上报内控工作执行情况及重大问题、将年度内控评估报告提交内部控制建设领导小组审阅;
6)内控工作文档管理;
7)负责本次内控体系建设的其他实施工作。
(四)内审部门职责
作为内部审计职能部门,审计科室要对内控建设实施情况进行日常监督和专项检查,配合内控执行小组对本院内控建设工作进行评估。
(五)各职能部门及业务部门
为内控工作小组开展工作提供支持和协助,组织安排本部门或单位涉及内控工作所需资源,协调本部门或单位内控工作开展的各项重要事宜。
各职能部门及业务部门应由专人兼职负责本部门的内控管理工作,即内控管理员。内控管理员职责包括:
1、联系本单位内控建设执行办公室相关人员,提供工作所需各项资料;
2、协助组织描述本单位的主要业务流程、关键控制点及重要的控制措施,协助内控问题记录,提出整改建议或方法等;
3、 协助本单位内控缺陷的整改,及时反馈缺陷整改情况以及内部控制的主要情况等;
4、 编制本部门内控评价报告。
5、组织安排与内控管理相关的其他工作。
由于内控管理员是内控工作办公室与各职能部门或业务部门对接沟通的纽带,起到承上起下的作用,所以内控管理员的工作需要各部门领导的大力支持,需要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与通力协作。
四、内控体系建设工作步骤
内控建设工作涉及医院运营管理的全过程,包括各个层面、各类业务、各项制度流程,涉及面广,内容庞杂,按照省卫计委通知要求,计划于20**年5月至20xx年底完成内部控制体系构建工作。
实施步骤
根据《安徽省财政厅、安徽省监察厅、安徽省审计厅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实施意见》(财会〔20**〕212号)要求,结合医院的业务及管理情况实际,在原有内控制度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内控体系建设工作计划20**年5月初启动,具体按以下步骤实施:
项目时间工作内容阶段成果120**。5—20**。6启动部署阶段成立医院内控建设领导小组及执行办公室,召开启动会议,做好动员工作220**。7—8现状分析阶段内控测评报告320**。9—10制定内控实施方案阶段内部控制实施方案420**。11—20xx。10内控方案实施阶段内控测评报告520xx。11—20xx。12内控缺陷整改与优化阶段形成年度内控评价报告 (1)前期准备(20**。5—6月)
成立医院内控项目工作小组,召开启动会议,做好动员工作
(2)现状分析阶段(20**。7—8月)
通过访谈、会议研讨和审阅主要内控文档等方式,针对现有内部控制规范手册(试行)中关键内控点与实际工作情况经行分析,了解内控要素现状, 编制内控测评报告。
(3)制定内控实施方案阶段(20**。9—10月)
在对内控现状评价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内部控制实施方案并交领导小组审阅。
(4)内控实施阶段(20**。11—20xx。10月)
各部门根据内控实施方案开展本部门的内控工作,并对实施阶段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进行回顾总结,重点围绕健全内控体系建设、管理提升、风险防控和经营管理成效等方面总结经验做法,形成科室内部控制自查报告及医院内控有效性评价报告。
实践表明,企业要想持续发展,必须根据自身的经营状况和市场环境以及对未来的预测制定详细的经营方案,并且把相关的方案落实到实际行动中。这就要求企业必须采取一系列行动进行控制和监督,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就应运而生了。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简称内控体系,其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找到那些偏离计划的地方,并通过针对性的方法进行解决,以确保相应的计划能顺利完成。但内控体系的建立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作,要从各个方面详细思考分析,才能发挥出内控系统应有的作用和价值,但我国内控体系建设起步比较晚,目前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很多管理模式和运行方法仍然不够成熟。本文将结合具体实际,就企业开展内控体系建设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
一、我国企业内控体系建设的理论基础
我国企业内控体系建设,主要是依据COSO委员会制定的《内部控制管理框架》和《全面风险管理框架》。但是从目前我国多数企业的具体应用情况和一些前沿的研究成果来看,我国企业对内控体系在各自的领域都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和完善。我国内控体系建设的起步比较晚,财务部门在制定《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很多内容都借鉴落实了COSO委员会制定的《内部控制管理框架》,很大程度上扩大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的边界,在实现目标上有所扩展。虽然《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在制定过程中借鉴了COSO报告的五要素框架,但是根据我国具体的情况增加了三要素,通过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把企业在发展运行中的风险管理融入业务流程中,使得我国的风险管理更加完善。
与COSO 相比,《企业基本内部控制规范》借鉴了COSO报告的目标,但增加了资产安全目标,这是我国内部控制规范对COSO报告的补充。第一,《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在制定过程中借鉴了COSO报告的五要素框架,但同时进行了充实和丰富,在内容上体现了新COSO报告风险管理的八要素框架的实质,即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日益融合、风险导向成为内部控制未来发展方向的趋势。通过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企业在发展运行中的风险管理融入到业务流程中之后,使得我国建立的风险管理更加完善;第二,COSO报告中,内部控制的责任主体主要是管理层,而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却强调了董事会对内部控制的重要责任,而且更加明确地规定各责任主体对内部控制的责任,使治理层和管理层的责任分工更加明确。
二、企业开展内控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加强公司内部控制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核电工程公司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公司资金、人员、资产等都发展到了相当的规模,公司的机构设置、经营管理水平和人力资源的配备等方面必须适应公司进一步发展的要求。因此,加强公司管理,实现从传统的管理模式向现代企业管理过渡,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
加强公司内部控制是提升管理效率的必然要求。为了提升管理效率,有效保证公司经营效益和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公司必须建立内部控制体系,通过对贯穿经营活动全过程的自行检查、自行制约和内部自我调节,有效规避公司经营风险,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种错误。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不仅是公司内部相互制衡、相互监督的治理机制问题,更是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公司得以生存及避免内部运行失控和潜在管理效率损失的必然要求。
通过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形成合理有效的经营决策机制,形成标准化的业务管理机制,逐步实现整个公司全业务流程都有章可循,明确公司层面控制、业务层面控制中每项业务的管理责任,将管理责任落实到管理节点和管理岗位,规范各级管理人员的行为;通过授权体系、监督评价体系和考核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实现有章必行,切实改善企业基础管理工作,提高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提升集团管控能力。
内部控制建设的根本目标是立足于公司的管理提升,实现风险防范、固本强基、提升效率,促进公司战略的实现,在此基础上兼顾满足国资委、财政部、证监会等机构对中央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管要求,满足集团公司对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重点工作任务要求。
三、企业如何建设科学有效的内控体系
由于各企业经营业务、管理水平、发展水平不相同,对那些偏离计划的要找到根本原因,并通过针对性的措施进行解决,以确保相应的计划能顺利完成,但内控体系的建立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作,要从各个方面详细分析,才能发挥出内控系统应有的作用和价值。
1. 企业开展内控体系建设的原则
企业开展内控体系建设要遵循以下原则:第一,前瞻性原则。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快速发展,企业要想获得长久发展,就要求企业的管理者必须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企业发展运行中存在的风险以及在内控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控制对策;第二,实用性原则。企业建设内控体系的主要目的是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并保证企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就要求企业从现实情况入手,从实际出发,把内控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管理理念落实到实际行动上;第三,上下统一性原则。在内控体系建设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内控整体框架进行,并把内控体系建设、检查和改进落实到具体的部门和员工身上。同时要求企业的二级管理单位在企业内控框架下制定本单位的内控体系,并坚持上下统一的原则,促使企业内控体系的建设和管理工作能顺利进行;第四,逐步推进原则。对于业务流程众多、下属单位也比较多的企业,在管理上难免会出现参差不齐的现象,内控体系的建设在实际开展中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内控体系建设的初期,要立足企业的现实状态,先进行试点建设,待技术和经验成熟以后,再大范围推广,从而实现全公司、全环节的内控体系建设,促进企业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1]。
2. 企业开展内控体系建设的思路
在开展内控体系建设工作的过程中,企业可采取“统一策划、全面覆盖、分步实施、持续改进”的实施工作思路。
(1)统一策划是指企业在内控体系建设过程中,应确保建立统一的内部控制体系,如设置分公司的企业,应使总部与分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相融合;对集团类企业,应在集团范围内建立统一的内部控制体系。实际工作中应参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结合企业经营业务情况,在工作中以风险为导向,以关键控制活动为重点,以业务流程梳理为基础,以提高效率和效果为目标,统一策划企业内部控制的工作方案、工作计划、工作标准,确保内控体系建设的工作质量。
(2)全面覆盖是指内控体系建设工作实施范围应覆盖企业各职能部门、各个分公司,实现内控体系全组织、全业务、全过程的覆盖。
(3)分步实施是指内控体系建设工作应按照启动部署,搭建内控体系框架、确定业务流程框架、流程梳理、风险评估、运行测试等步骤分阶段实施。开展内控体系建设工作应先建立内控工作组织,在充分了解企业现状与进行摸底调研的基础上,搭建公司内控体系框架,进行业务流程梳理工作,并梳理完善公司规章制度,健全内控体系。内控体系?运行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后,要对内控运行情况进行评价,实现统一标准、统一内容、统一要求的过程管理。
(4)持续改进是指在形成内控体系(形成内部控制手册、内控文件、评价手册)后,定期开展内控体系评价,对内控设计与执行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跟踪评价、出具评价报告,对需要完善的地方持续进行修订完善,确保对内控体系形成闭环管理,持续改进、优化完善。
3. 企业开展内控体系建设的主要步骤
第一,成立内控建设项目工作团队,由公司内控主管部门与公司内各业务部门共同组建联合项目组开展内控体系建设工作,建立完善的项目沟通汇报机制;确定详细的工作实施方案;同时收集整理公司组织框架体系、经营情况等基础信息,了解公司内控基础;召开启动会,安排全公司内控建设工作,并对公司管理层及项目组成员进行培训。
第二,搭建内控体系框架,按照COSO框架评估控制环境组成要素的有效性,对公司控制环境不合理的地方提出改进建议。
第三,确定公司业务流程框架,进行业务流程梳理,辨识、评估风险,并进行控制措施设计。根据公司组织架构图、部门职责、岗位描述、规章制度等,结合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规范和应用要求、公司各业务重要性水平等,搭建公司业务流程框架。通过对公司制度资料进行审阅与分析、内部访谈、问卷调研、穿行测试等多种方法进行业务流程梳理;同时辨识企业各项业务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风险,对其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进行风险评估,并对流程进行优化、固化,确定业务流程中的关键控制点,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第四,进行信息系统沟通与评估,了解并评估信息系统沟通机制。具体包括信息系统总体控制与信息系统应用控制,建立公司信息系统控制实施办法。
第五,制定内控体系建设管理制度,制定各项内控制度如内部控制评价管理制度和风险管理制度,同时明确各项业务参与者的工作分工情况和执行权限[2]。
4. 企业开展内控体系建设的注意事项
为确保企业开展内控体系建设能顺利进行,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企业内控体系建设能否成功的关键是控制环境的优劣,内部控制一般由内控管理部门或企业经营管理部门负责,管理层应充分重视企业内控建设,上下协同,才能发挥出内控体系真正的价值和作用。
第二,企业应根据所处行业特点、企业经营情况,建立适用于本企业的内控体系。内控体系建设不应照搬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他企业的内部控制规范,应注意结合本企业业务特点等具体情况确定风险点及管控重点,真正建立一套能促进本企业经营发展的内部控制体系。以中国核电工程公司内控体系建设为例,在开展内控体系建设的方法上,可以按照一般企业开展内控体系建设的方法、步骤开展内控体系建设。在内控体系建设工作内容上,在遵循《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与配套指引的前提下,必须结合核电工程企业自身的特点,有重点、有步骤地开展内控体系建设。如核电工程企业的设备采购管理,从我国的大型核电项目建设中汲取的经验与教训来看,核电设备的影响是控制项目进程的重要因素。在总承包模式下,核电设备由总承包方提供工程设计技术支持、设备采购清单和监造管理技术, 存在接口控制风险、设备监造风险、设备交付风险等,针对上述风险,核电工程企业必须制定相应的管理控制措施。
第三,开展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应当在兼顾全面的基础上突出重点。针对重要业务与事项、高风险领域与环节应采取更加严格的控制措施;对于重要的控制项目,控制程序应当更加严密。反之,则可以适当简化。一般来说,财务预算、资金结算、项目投资、物资采购和产品销售等都是企业运转与发展的重点环节,是企业避免和化解可能风险的关键所在。企业应增强控制能力,保证重要业务、关键环节始终处于受控状态,达到体系可靠、风险可靠的目标;在控制执行的同时必须留下可供查实的实施证据,使规章制度执行具有可查性。
第四,对拟聘请咨询机构开展内控体系建设的公司,不应完全依赖内控咨询机构,项目实施中本公司业务人员应同时参与对流程梳理、风险评估等工作的开展,确保本公司人员掌握内控体系建设的方法,以便后期持续开展内控体系的更新与维护工作。
四、关于持续开展内控体系建设的思考
1. 提升企业对内控体系的认识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内控体系起到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将企业不同部门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企业的整体作用,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实现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企业在发展运行过程中一定要改善传统的思想观念,加强对内控体系的认知,尤其是企业管理层要充分认识到内控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实际工作中要以身作则,带动全员参与到内控过程中,以保证内控体系建设顺利进行[3]。
2. 紧密结合行业特点,先试点,后推广
有些企业的管理层比较多,下属单位的职能比较多,而内控体系属于一种全新的工作,考虑到初期建设和落实有很大难度,可以先选择一小部分进行试点,从企业的实际运行状态出发,根据企业自身业务和组织的结构特点,在总原则框架下制定内控体系建设的运行方案和程序,建立与企业发展同步的内控体系。一段时间以后验收其建设成果,并总结经验,如果验收效果良好,就可以在全企业进行推广,为后期落实内控控制风险管理奠定良好基础[4]。
3. 把内控体系建设任?漳扇爰ㄐЭ己酥?
在企业内,应建立以定量考核为基础的绩效考核体系和以定性考核为基础的管理考核体系。当完成内控体系建设后,把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纳入到管理考核体系之中,并制定系统科学的考核细则。考核的主要内容是检查是否建立内控组织机构,是否建立内控措施,内控措施是否执行到位。定期考核能很大程度上增强员工遵守内控体系的自觉性,同时高层领导也能及时掌握和了解目前企业内控体系建设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从而制定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和价值。
4. 多方位监督,不断促进管理升级
要想保证企业内控体系建设长期有效运行,必须对内控体系建设的过程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仅仅凭借内控管理部门自身,无法满足内控体系建设的具体需求,必须要求审计部门、企业管理部门等多个部门协调发展、合理分工,从而形成系统有效的监督系统,从多个角度进行监督,确保内控体系建设的有效性,并且能及时发现内控体系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并制定科学合理的改进措施。
为加强对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广告的监督管理,强化企业诚信守法意识,加快广告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根据《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广告企业信用管理办法》(国食药监市〔20****〕625号),现就加快推进广告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提高对推进广告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认识
全面开展广告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是建立广告监管长效机制的重要举措,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践科学监管理念的具体要求。各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认真履行监管职责,充分认识加快推进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广告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针对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广告整治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以打击违法不良信息行为为重点,加强组织领导,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广告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落实。
二、完善广告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各项工作制度
各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研究如何开展广告企业信用信息的采集、档案记录、信息等工作;要在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开展对媒体广告监测,查处消费者投诉举报信件和有关省局移送的违法广告案件的基础上,完善辖区内广告企业信用信息采集;要建立在辖区内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广告企业的信用档案,及时将企业违法广告的行为予以记录;要定期对广告企业的信用进行评定,建立违法广告企业“黑名单制度”,探索加强对严重失信企业的监督管理措施。
施工企业在内控体系建设中,需要对企业管理制度进行梳理,编写流程图,涉及到内部审计的流程有,年度审计计划的制订、审计项目方案的制定、审计项目实施、审计报告编制、后续审计。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在长期的审计工作中具备了丰富的审计经验,他们对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比较熟悉,对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和问题有比较深刻的认识,且内部审计机构有权利就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进行整理汇总、分析缺陷的性质和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整改建议,采取适当的形式和程序及时向管理层报告,提议管理层加强内控体系建设。另一方面,施工企业内控体系有自己的特色,它需要内部审计人员提出在制度梳理、编写流程图、风险识别和评估等方面提出中肯的意见,以便使企业的内控体系建设一开始就能步入正轨,最大限度发挥其有效性。内控体系建设通过内部审计人员事前提供咨询,事中实施监控,事后找出薄弱环节、提出改进建议等方式,帮助施工企业建立符合自身特点的内控体系。内部审计能对内控体系进行有效风险识别和评估。风险识别和评估是内控体系建设的重要工作之一。施工企业风险通常分为战略风险、经营风险、报告风险、合规性风险及资产安全风险,一般常见的运营风险有:施工安全与质量风险、工程项目管理风险、人才储备风险、企业声誉风险、应收账款风险、外部劳务使用风险、市场供求风险和物资采购及管理风险等。由于施工企业内部审计部门不参与企业的经济活动,通常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很容易和内控负责人员联合起来对企业风险进行识别、筛选和评估调查,共同建立起企业层面重大风险库。内部审计部门可以从整体上分析企业的重要经营风险和重大经营事项,分析其对企业经营目标的影响,对企业存在的监督不力,授权不明确,利益分配不均等情况进行专业判断,找准关键风险控制点,并对风险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检查,确认有无舞弊行为发生,为施工企业实现全面风险管理、建立相互制约的内控体系发挥作用。另外,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应以内控体系建设工作为契机,突出风险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充分发挥内控体系对内部审计的促进作用,从根本上增强全员风险意识和企业抗风险能力,实现企业可持续稳定的发展。
内部审计能通过内控评价工作提升内控体系建设成效。施工企业目前出现的各种风险都是因为缺乏及时有效的监督而造成的,而内部审计机构作为企业内控体系框架———内部监督的职能部门,这就迫切需要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在开展内部审计活动时,应当定期监督、评价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对于大型施工企业来说,内审人员首要关注的就是企业的内控制度建设,只有先从制度上规范一切经营活动,才能从根本上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实现企业各项既定目标。由于内控制度是内控体系的重要基石,因此对内控制度进行评价和评估就成为内部审计最重要的一项工作,通过对企业内部控制基本情况的了解,分析所了解的信息,以确定内控体系的健全性和有效性。通过归纳所发现的内部控制中的薄弱环节,内部审计人员及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促使企业以合理的成本进行有效控制,达到改善企业内部经营状况的目的。在确定内控体系健全性方面,内部审计人员主要是通过访问相关管理人员或者查阅企业内部有关的制度规定及其他资料,判断内部控制制度的外在环境是否理想,关键控制点和控制措施是否健全。在确定内控体系有效性方面,内部审计人员要进行有效性测试,这主要是为了了解内部控制系统功能如何,是否发挥作用,效果如何等问题。有效性的测试评价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营活动是否能顺利达到预期目标。要正确评价内控体系的有效性,内部审计人员除了在财务领域对会计报表、账本、凭证及相关资料予以查证监督外,还要更多关注企业的管理和经营领域。通过内审部门对内部控制实施定期或不定期的内部监督,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为企业进一步提升企业基础管理、加强内控体系建设起到积极的作用。
内部审计能督促内控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施工企业由于在建项目比较分散、管理跨度大等原因,基础管理水平一直比较薄弱。内部审计人员在对基层项目部进行审计时,通过查阅会计资料、检查内业资料,一般都会发现一些管理漏洞。审计工作结束后,审计人员通常会下发审计建议,督促项目部尽快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基础管理。比如,企业财务制度要求项目部财务人员要对财务专用章与法人印鉴章分开管理。但部分项目部为图省事,基本由出纳一人管理。审计人员发现后,下发审计建议,要求其严格执行企业财务制度,分开管理预留印鉴。这样,就通过内部审计工作督促了内部控制制度的落实。在对审计建议落实情况进行跟踪中,内审部门一方面应要求被审计项目部将落实整改情况以书面形式进行反馈,另一方面也应深入基层进行了解核实,对整改不到位的问题进一步进行督查。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企业的内控体系建设工作逐步深入、不断完善。内部审计人员在配合外部内控审计方面优势明显。为适应这种新形势的要求,施工企业应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通过各类专业期刊了解内部审计工作动态,鼓励他们考取诸如注册会计师等含金量较高的执业证书,以考试促进学习,提高审计、内控理论水平。同时,企业还应补充内部审计人员,吸收高素质人才,特别是精审计、懂内控的复合型人才,以改善人才专业结构,在协助外部内控审计方面发挥作用。一旦内部审计人员熟悉并掌握内控审计流程,就可以在平时对企业内控体系进行预审,对会计师事务所提出的建议进行落实和整改,并提出完善内控体系的具体措施,最大限度降低内控审计风险。
施工企业内控体系建设涉及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是对现有管理体系的完善与升华,为搭建更高层次的经营管理平台做准备。内部审计在促进施工企业内控体系建设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加强内部审计工作,使其制度化、规范化,并逐步向管理审计延伸,才能使内控体系的建设和运行更为有效,进而实现施工企业的各项控制目标,真正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作者:蔡荣花 单位: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一)保险信用法制建设有所加强
一是《保险法》强调了诚实信用原则在保险业发展中的突出地位。修改后的《保险法》着重突出了对诚信原则的保护和运用。在总则中增加了一条“保险活动当事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作为第5条;在分则中也对保险市场的各行为主体围绕诚信原则进行了规范。二是相关法规充分体现了诚信原则。如《人身保险新型产品信息披露管理暂行办法》中规定,“不得对客户进行欺骗、误导和故意隐瞒”;《保险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规定》中规定,高管人员不得“进行虚假宣传,误导投保人、被保险人、损害被保险人利益”等等。保险信用法制建设的加强为我国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提供了法律保障。
(二)保险诚信体系建设初步展开
作为保险业发展的基石,诚信日益受到保险业内的重视,诚信体系建设也已初步展开。2003年全国保险工作会议强调,“越是加快发展,越要注重诚信,搞好服务,树立良好的行业形象”。全国各地保监办、保险行业协会围绕保险诚信体系建设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三)保险诚信经营理念得到认同
各保险公司在经营理念中,均能突出强调诚信。如中国人保几十年来秉承“稳健经营,笃守信誉”的经营思想指导业务发展;中国人寿以“诚信负责,稳健发展”为企业宗旨;泰康人寿认为“诚信在保险行业至高无上”;新华人寿在各分公司、中心支公司建立“信用体系建设实施小组”,领导公司的信用体系建设;平安保险公司经国际权威机构认证,获得了AAA级信用等级证书。由此可见,诚信在保险业发展中具有核心地位的理念已为保险业界广泛认同,这为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奠定了基础。
(四)营销员的诚信状况有所改善
保险营销员曾一度以总体素质较低,诚信水平不高,社会形象较差出现在社会公众面前。经过近年来的治理,营销员的诚信水平有所提高,诚信状况有所改善,误导、欺瞒现象明显减少,失信行为初步得到控制。营销员队伍数量庞大,且直接面对公众,因而可以说他们的诚信状况从某种意义上代表保险行业的整体诚信水平。营销员的诚信状况好转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已初见成效。
二、目前我国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分析
(一)存在问题
1.造假问题屡禁不止。假数据、假账本、假报表、假保单、假收据现象在保险经营过程中屡见不鲜。保监会自成立以来,始终将打假作为一项重要工作,2002年甚至开展专项“打假”活动。尽管如此,造假问题并未得到根本性解决。
2.惜赔现象时有发生。一些保险公司理赔手续繁琐,服务不到位,个别案件拒赔不合理,客观上表现出惜赔现象,在客户中造成不良影响,在社会中形成“投保易、索赔难”、“收款快、赔款慢”的恶劣印象。
3.误导问题并未根治。由于营销机制的不完善,营销员误导问题只能在某种程度上有所减轻,实质上并未得到解决。尤其在一些中小城市,在一些风险意识、保险意识、投资意识较差的客户中,误导、欺瞒现象并不罕见。
4.道德风险防范困难。近年来,我国保险知识普及程度有所提高,但有的人在了解保险后,竟打起了骗保骗赔的主意。投保时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的现象屡见不鲜,骗赔手段更是五花八门。2002年以来,发生在全国各地的“车贷险”骗赔案使财产险公司蒙受了巨大损失;而在寿险方面,一些边远地区的保险公司被迫停办医疗险正是因为无力解决投保人无病却常年称病住院问题。
(二)原因分析
1.社会信用基础薄弱影响了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处在刚刚起步阶段,征信数据采集困难,数据开放没有明确规定,信用资料数据库建立滞后,信用法规缺乏,失信行为得不到有效惩治。薄弱的社会信用基础势必影响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
2.保险信用法规建设滞后阻碍了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尽管我国保险信用法制建设有所进展,但与现实的保险经营活动相比仍显滞后及不完善。高速发展的保险业带来许许多多新现象、新问题,有些问题是直指诚信的,比如“回佣”。一方不“回佣”,而另一方“回佣”,客户就会被夺走,从而造成遵纪守法却遭受了损失,违规失信却增加了收益的局面。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势必助长失信毁约的歪风蔓延。
3.保险诚信管理制度缺失制约了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制度缺失一方面表现为刚性管理制度缺失;另一方面则表现为必要信息采集制度缺失。刚性管理制度缺失削弱了诚信的制约机制。人性弱点是天然存在的,商务领域仅仅靠道德良心是不够的。如果没有刚性的信用管理机制,管理者就不得不为人的素质及品质伤脑筋。如营销员挪用保费问题,如果没有制度能保证营销员不接触现金,那么这个问题将永远存在。信息不对称则客观上为失信行为提供了条件。对于保险人来说,投保人的每次投保资料都是新的,其真实准确与否无从评估。在广州的“车贷险”骗赔案中,曾经发现一家保险公司的6个支公司同时为一部车办理了保证保险。广州保监办在一份调研报告中指出,“车贷险”骗保之所以能够得逞,其中一项重要原因是“各保险公司尚未共享有关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的投保人及汽车经销商的信息,保险公司各自为政,给投保人骗贷或一车多贷以可乘之机”。对于投保人来说,由于信息披露不充分,投保人无法掌握保险公司的真实经营状况,无法比较选择适合自己的保险产品,只能道听途说地片面了解保险。
4.保险公司经营管理体制陈旧落后不利于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目前国内一些保险公司的经营思想仍停留在盲目扩大保费规模上,上级公司对下级的考核体系突出强调保费收入。完成保费收入指标(且不论这个指标是否经过科学测算,是否实事求是)不但有物质奖励,还可能加官晋爵,否则,就会遭到惩罚,甚至丢掉“乌纱帽”。同时,基层公司可支配的费用也仅仅唯系于保费收入,多收多花,少收少花,不收不花。这种政策导向驱使基层公司以保费规模最大化为首要经营目标,为达目的,在竞争中任意抬高手续费、降低费率,弱化对营销员的诚信教育等,无暇顾及公司的社会形象、整体利益和长远发展。
5.保险营销机制不完善困扰着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我国保险营销员的数量占从业人员总数的80%,这支销售大军对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尤其是寿险业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然而,现行的营销机制随着市场的扩大,其弊端也日益暴露,主要表现为缺乏对营销员的保障制度,缺乏长效激励制度,对营销员的考核以业绩为主、佣金提取不合理等等。这些问题诱发营销员产生背信弃义、误导欺瞒客户行为。
三、进一步完善我国保险业诚信体系的构想
(一)把握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契机,为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奠定基础
保险业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发展,更离不开社会的进步。建设保险业诚信体系,必须结合强化社会信用意识,改善社会信用环境。目前,我国信用体系建设初步展开。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国家六部委于2003年9月联合出台了《关于开展社会诚信宣传教育的工作意见》;北京、上海、深圳、福建等省市正在进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可以说,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恰逢其时。保险业应把握契机,一方面不断完善自身的诚信体系建设,一方面为全社会的信用建设做出贡献。
(二)加强保险信用法制建设,为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提供保障
要进一步完善我国保险法律法规建设,从法律高度保护诚实守信行为,严厉惩戒毁约失信行为。要在保险业内逐步形成“有信者昌,无信者痛”的氛围。保险监管部门要统筹全行业的信用法制建设,并制定具体措施促进落实。现阶段,应尽快出台《保险违规行为处罚办法》、《保险营销员管理办法》、《保险信用管理办法》等法规。
(三)建立保险诚信管理制度,为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创造条件
1.要建立刚性的诚信管理制度。对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都要考虑制约制衡机制,用制度保证诚信得以实现。在制度建立上,某寿险公司的做法值得借鉴。该公司明确规定营销员不得收取客户的现金作保费,必须由客户将保费存入银行,公司直接与银行结算。这种做法从制度上保证了收费环节的诚信行为,大大减少了营销员挪用、诈骗保费的可能性。
2.要建立信息采集及披露制度。对投保人信息的采集及披露,可以参照英国做法,由行业协会进行。在投保人投保时,保险公司有权通过行业协会获得该投保人的资信状况、履约守诺及遵纪守法情况。由于目前我国尚未建立个人征信数据的管理制度,现阶段可由行业协会采集投保人的投保及理赔记录。对保险人的信息披露,除在指定刊物上定期详细如实公开其经营管理状况外,各保险公司还应建立与社会公众沟通的平台,如专线服务电话、专业网站等,对投保人提出的有关公司的任何问题,只要不涉及商业秘密,均应如实全面解答。
(四)改革保险公司经营管理体制,为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注入动力
经济主体只有考虑长远利益,才有积极性建立一个不欺骗的信誉。而要使经济主体重视长远利益,必须有明晰的产权。因为产权制度直接决定着信誉的收益权,如果收益权归别人所有,没有人会为别人的未来收益而牺牲自己的眼前利益。所以,可以把经济主体建立信誉的积极性归结为产权问题。当企业的市场价值与决策者的利益无关时,作为“经济人”的决策者没有理由重视企业的信誉。因而,国有保险公司的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和科学的决策机制、高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参照国际惯例建立企业运行机制是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的动力所在。
标杆模范企业带动“双体系”建设总结
6月27日,区安监局组织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现场观摩推广活动顺利开展,通过聘请海洋集团双体系专家资料讲解、现场实地观摩的方式,通过标杆企业引导,加快同行业“双体系”建设步伐,逐步实现本质化推进,从根本上杜绝事故的发生。
会议内容主要包括标杆企业介绍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和运行情况,讲解所编制的双重预防体系实施指南;讲授双重预防体系法律法规标准;介绍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信息化应用,并现场观摩了东方海洋集团双体系建设情况。
通过此次活动,把双重预防体系建设作为企业加强生产安全事故防范,实现源头治理、关口前移、超前防范、抓根本、管长远、建长效的根本举措。通过典型示范带动,由点到面逐步推广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同时,从标杆企业中抽调专家,分工程机械、化工、纺织等行业深入企业一对一指导制度建设、风险识别评价方法和管控措施制定,带动同行业“双体系”建设稳步推进。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按照“总体规划、属地管理、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的原则,认真贯彻落实交通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以强化企业主体责任为抓手,以安全隐患动态监管为核心,以完善落实安全标准体系为支撑,以广泛开展安全教育培训为保障,逐步建立全市交通运输行业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
二、目标任务
按照“排查要认真、整治要坚决、成果要巩固、杜绝新隐患”的总体要求,在全市交通运输行业内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平台,对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行全过程管理,对重大隐患治理实施有效监管,实现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常态化、规范化、法制化,推动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逐步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2012年,在全市道路交通客运企业开展行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试点建设,同时,市公路管理局、市地方海事局、市交通质监局在各所辖范围内选择1个二级机构或重点企业开展试点;2013年全面推广普及;2014年巩固提高,力争用3年时间基本建立全市交通运输行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
三、组织机构及责任主体
(一)组织机构
下设三个工作小组:
1.道路运输工作组:由马同金副局长负责,局综合运输科牵头,市公路运输管理处及各县交通运输局具体组织,主要负责全市道路运输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工作。
2.工程建设工作组:由杨杰总工程师负责,局规划建设管理科牵头,市公路管理局、市县乡公路局、市交通质监局、市地方海事局、市交通投资集团及各县交通运输局具体组织,主要负责全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工作。
3.水上交通安全工作组:由刘振武副局长负责,局安全监督科牵头,市地方海事局及各县交通运输局具体组织,主要负责全市水上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工作。
(二)责任主体
按照职责分工,将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工作责任主体划分如下:
1.市公路管理局对全市国省干线公路等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负总责;市县乡公路局对农村公路等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负总责。
2.市公路运输管理处对全市道路运输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负总责。
3.市地方海事局对全市水上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负总责。
4.市交通质监局对全市交通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负总责。
5.市交通投资集团对所经营的高速公路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负总责。
6.各县交通运输局负责本区域内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工作。
四、工作内容
(一)摸清底数,实施分类分级监管
全面开展调查摸底工作。调查、登记系统内各企业的基本信息,包括企业规模、安全管理和技术水平、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等,掌握企业底数及其基本情况。
根据企业基本情况,参照国家有关规定,结合企业属性和安全监管工作的相似性,对企业进行分类,对同一类型企业的安全状况进行安全等级评定。确定各级、各有关部门的监管范围,建立“按类分级、依级监管”的安全监管模式,在排查内容、治理标准、检查频次等方面实行差别化监管,提高安全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规范管理,制定隐患排查标准
各单位要把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与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依据责任主体划分,按照安全生产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程,制定细化所属行业的安全隐患排查标准,使责任主体知道“查什么、怎么查”,使监管部门知道“管什么、怎么管”,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三)上下互动,建立隐患排查治理信息报送系统
依托全市安监部门“金安”工程和市交通运输行业相关信息平台,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信息报送系统,主要包括各县各单位安全隐患自查自报系统、事故信息报送系统、执法检查安全隐患动态监管统计系统等,实现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全过程记录和管理。通过该系统,对各县各单位自查自报隐患数据、日常执法检查数据、隐患整改和监管措施执行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对重大安全隐患实施有效监管。
(四)强化监督,建立动态化的考核机制
将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总体部署和日常工作完成情况作为考核指标,纳入各单位年度安全生产工作考核体系。严格考核和责任追究,对责任不落实、考核不达标的单位给予通报;对于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工作中成绩突出的,给予表彰。
五、工作步骤
全市交通运输行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主要分为建设试点、推广普及和巩固提高三个阶段:
(一)建设试点阶段(2012年4月至年底)
在全市道路交通客运企业开展行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试点建设,同时,市公路管理局、市地方海事局、市交通质监局在各自行业(领域)选择1个二级机构或重点企业开展试点。各单位要结合实际,制定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方案,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和措施,确定试点单位和企业,完成试点建设任务。
(二)推广普及阶段(2013年)
借鉴试点工作经验,完善工作制度和标准,全面推广普及,建立分级、分层次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
(三)巩固提高阶段(2014年)
开展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情况检查,进一步完善体系建设工作制度、标准和使用管理办法,在系统内基本建立先进适用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是安全生产管理理念、监管机制、监管手段的创新和发展,是突出预防为主、落实主体责任、强化安全监管、有效防范和遏制事故发生的重要工作措施。各单位要认清隐患排查工作的长期性、反复性和艰巨性,提高对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要根据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按照安全生产“一岗双责”的职责分工,指导和推动各地各单位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工作,形成“各司其职,各尽其能,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要将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成立相应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工作组织机构,落实专门机构具体承担体系建设任务。
(二)周密部署,稳步推进
各单位要按照统一部署,根据市局要求,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方案,集中力量开展工作。要按照“自下而上、循序渐进、突出试点、以点带面”的原则,从基层抓起,从企业抓起,逐级扩大联网,扩大覆盖面,最终形成全系统健全完善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
(三)完善标准,强化培训
各单位要结合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组织专家梳理完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标准,为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提供技术标准支持。进一步建立完善隐患排查、登记、检测监控、挂牌督办、整改、评价、销号、上报、统计、检查和考核等制度。组织开展多形式、多渠道、多层面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系列培训,重点对安全隐患自查自报管理方法、安全隐患排查标准、系统操作等进行全面培训。要加强培训检查督导工作,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
(四)统筹兼顾,抓好“六个结合”
1.体系建设要与深入开展“打非”专项行动相结合,确保交通运输系统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2.体系建设要与深化重点领域安全专项整治相结合,把严重影响安全生产、有可能引发重特大事故的隐患和问题,作为行业专项整治的重点,坚决落实整改措施。
3.体系建设要与各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相结合,以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为契机,全面推动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提高企业自觉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主动性,提升安全监管水平。
4.体系建设要与加强安全监管“双基”建设和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相结合。
5.体系建设要与加强安全监管队伍建设相结合。
一、指导思想
为了有效控制动物疫病的发生、传播和扩散,从根本上切断动物疫病传播途径。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致力于建立一个现代化的防疫、检疫、监督网络平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工具,在动物生命周期过程中,采集免疫、产地检疫、道路监督、屠宰检疫四大业务环节的信息,信息通过无线数据通信平台汇集到中央数据中心。遵循“加强领导、密切协作,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确保质量,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的工作方针。尽而达到疫病监控和防治的目的。
二、组织机构
为切实搞好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工作,有效预防和控制动物疫病,县畜牧兽医局成立了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略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动物卫生监督所,由张玉光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处理日常工作。
三、方法和措施:
2009年根据畜牧兽医局统一部署,在总结2008年田园、温泉、卡斯、柯街4个乡(镇)共8个村,32个合作社试点的基础上,结合春、秋两防同步在全县开展二维码耳标佩带及识读工作,完成生猪佩带率达100%,牛、羊任务数100%。
(一)县动物卫生监督所:负责具体实施动物标识及溯源体系建设,确定信息员。负责县、乡、村人员培训;负责检查指导乡(镇)二维码耳标佩带及识读工作的实施,发现问题及时向上级汇报。
(二)各乡(镇)畜牧兽医工作站,确定专人负责设备的管理和规范使用溯源设备。做好二维码耳标佩带、防疫、检疫等相关工作信息的录入和传送。
(三)08年非试点的乡(镇),要采取试点,形成以点带面开展此项工作。
(四)在年末完成任务数100%。各乡(镇)畜牧兽医工作站要确定一名信息管理员,确定后报县动物卫生监督所。
四、保障措施
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工作是一项崭新的系统工程,又是一项工作涉及面广、法规性强、技术含量高的繁琐工程,我县被列为全省29个试点县之一,因此各乡镇畜牧兽医工作站要高度重视,要认真按照畜牧兽医局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工作。
(一)组织保障
各乡(镇)畜牧兽医站站长是溯源试点工作的具体责任人,要具体组织实施。为确保溯源工作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各乡镇要成立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工作领导机构,制定各乡镇的工作方案,认真组织实施。
(二)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