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网格联动机制范文

网格联动机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网格联动机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网格联动机制范文

一、“互联网+政务办公”,开启日常办公新模式。

依托青岛市政务云平台,围线优化再造政务流程,提高行政效能,降低行政成本,推动互联网与传统办公、办文、办会以及档案管理的有机结合,探索实现政务办公移动化、文件办理网络化、办内会议无纸化、档案管理电子化。一是政务办公移动化。在编办内部建设开通了办公APP,全办所有人员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访问办公系统,实现全天候实时在线办公。二是文件办理网络化。建设开通了政务督查系统,对于上级决策部署、领导批示要求、征求意见稿、会签稿等非文件办理实现全程网上办理、留痕,并对文件办理情况进行实时监控、临期提醒、超期预警、月底公示、纳入考核。三是办内会议无纸化。将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集成于一体,建设了无纸化会议管理系统,实现会议签到、会议管理以及会议资料的上报、收集、分发、浏览等全程无纸化。四是档案管理电子化。依托机构编制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完善了全市机构编制电子档案库,各级编办和全市所有机关事业单位可以根据自己的权限实时查看机构编制部门印发的机构编制调整相关文件,将机构编制文件由纸制调整为电子、由线下调整到线上、由各级编办和各部门独立建档使用调整为全市建立一个档案库。

二、“互联网+机构编制业务管理”,开创机构编制管理新方式。依托机构编制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了横向覆盖市、区(市)、街(镇)三级,纵向覆盖所有机关事业单位的机构编制综合管理信息平台。一是促进机构编制管理规范化水平提升。启用了机构编制台帐管理、用编进人计划、实名制登记备案等业务管理模块,将机构编制日常业务办理由纸制调整为电子、由线下调整到了线上,实现了机构从设立到撤并、编制从核定到核销、用编计划从审批到使用、人员从入编到出编的无缝衔接和全程网上留痕。二是建立全方位预警机制。内部对超编单位核准用编进人计划、超编进人、超职数配备干部、信息维护更新不及时等事项实行自动预警机制,外部通过互联网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形成内部与外部相结合、事前与事后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全方位、全天候、立体化机构编制监督预警体系。三是建立立体化数据分析模式。横向按区划、层级、类型、行业等,纵向按年度、月份等实时分析全市机构编制规模、人员年龄学历结构以及编制使用等数据,动态展现全市机构和人员编制资源配备情况,开展优化机构编制供给侧的前瞻性研判,为机构编制工作决策环节提供大数据分析咨询。

三、“互联网+行政审批”,形成行政审批服务新方式。

建设标准明晰、流程规范、服务高效、全程监督的网上审批体系,形成“实体大厅+网上大厅”双重集中统一的行政审批模式。一是审批效率大幅提高。网上审批系统运行后,行政审批事项办结时限比法定时限提速50%以上。其中,依托网上审批平台开发建成的企业注册联合办理系统,提高企业注册效率,平均办理时间由大厅启用时对外承诺的18个工作日缩短至实际仅需1.39个工作日,居全国领先水平。实行网上审批后,某房地产项目从拿地到预售仅用了4个月26天,较以前缩短了近1年时间,仅贷款利息就节省2000多万元。 二是审批过程更加透明。将审批事项内容(内容除外)全部公开,企业和群众可随时通过网站、微信、查询机等查阅了解办事的条件、流程、申请材料、时限要求、收费标准等。 三是群众办事更加方便。网上验证、预约、申请等,保证了提交信息的真实性,让“随时随地”“实体大厅变虚拟空间”成为现实。申请人可不受地域限制,用手机提交申请、了解事项办理信息,审批人员也可异地查阅申请人申报事项、知悉办理需求、及时办理。审批流程内、外分开,申请人只需提交申请,其余工作由审批部门完成。

四、“互联网+信息公开”,开辟信息公开新渠道。

以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为契机,利用机构编制门户网站公布机构编制最新动态、政务公开、行政审批目录、行政权力清单、责任清单、机构编制实名制、网上名称等信息,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开辟了信息公开新渠道。一是利用门户网站,将日常最新动态、政务公开、工作要闻等机构编制信息进行公开,并将机构编制监督举报电话邮箱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检查,增强工作透明度,提升群众公信力,打造阳光编制,坚决杜绝编制混用、违超编进人、超设机构、超核职数、“吃空饷”等问题的发生。真正做到方便百姓办事,政务更阳光。二是依托互联网,在网上晒清单,在网下进行审核,实现阳光政务,百姓办事更加方便快捷。公开透明的“清单”,包含各部门权力管理事项、履行公共服务职能事项和相应监管事项等,在实现动态管理的同时,也实现了行政审批服务的百姓监督。三是通过对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网上身份的认证与管理,构建网上身份证体系,提升了机构网上身份的权威与安全,为公众上网办事提供了一个安全、可靠的网络环境,为互联网政务保驾护航。

第2篇:网格联动机制范文

为全面规范网格事件处置流程,积极稳妥解决各类网格事件,更好地服务基层群众,达到“事件分类定性、管理层级负责,缓急依次办理,服务全部覆盖”的工作目标,特对网格事件处置做出如下规定:

一、网格事件分类定性

根据网格事件轻重缓急,将网格事件分为三类:一般网格事件、重点网格事件和重大网格事件。一般网格事件包括:居民日常申办的社保、就业、户籍、入学、就医等日常事件;重点网格事件包括失盗、打架斗殴、土地纠纷、疫病防控、断水断电等典型事件;重大事件包括刑事案件、群体性上访、重大自然灾害等对人民群众和公共财产造成重大威胁的各类突发事件。

二、事件分级处置原则

根据网格事件分类,遵循“及时、快捷、方便、高效”的原则,将网格事件分三级处理:对一般事件实行一级处理,即实行网格内自治,需申报办理的,3个工作日内报上一级网格处理,7个工作日内答复事件当事人;对重点事件进行二级处理,要当日上报、当日处理、当日答复事件当事人,特殊情况可以电话直拨报县级平台处理;对重大事件采取三级处理,必须第一时间上报情况,并根据事件进展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24小时不间断跟踪,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化解网格事件。

第3篇:网格联动机制范文

2009年4月,上海外高桥边检站就将正式启动世博安保程序。这个全国最繁忙的码头如何实现“人防”和“技防”相结合?就这个问题,本刊独家专访了上海外高桥边检站站长潘宝麟。

《望东方周刊》:对外高桥边检站来说,世博安保工作的最大压力在哪里?

潘宝麟:外高桥边检站人员不多,辖区内却有35个码头、80个泊位,执勤岸线全长80多公里。最大的压力就是点多线长,高度分散,情况复杂,要求高、任务重。世博会召开期间,边检部门将采取和北京奥运会期间同样严格的措施,除了会在口岸一线增加安保警力配置外,还将进一步落实对辖区口岸码头实施24小时坚守,全面实行船舶梯口监护和巡查联合执勤的特殊勤务模式。

《望东方周刊》:边检站方面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哪些?

潘宝麟:边检民警原本采用大三班的值勤制度,也就是工作24小时,休息48小时。进入世博安保后,将全部调整为做一休一。

从2009年初开始,外高桥边检站开始了“全警大轮训”,培训充分考虑了不同民警在岗位职责、个人专长等方面的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培训科目包括:处置突发事件演练、警用手枪使用、甚至还有警容警姿训练、英文口语、国际礼仪、世界地理等。

培训的目的一是加强民警的安保能力,二是提升边检机关的服务质量。

由于长期以来边检工作中心以管控为主,所以,在提倡服务的环境下,民警的服务技能显得不够专业。但是,边检机关代表国家行使管理职权,外高桥口岸是海上国门,很多外国人来中国,接触的第一个中国人就是边检民警,民警应该展示更好的形象。

为了提升窗口单位民警的服务技巧,边检站还专门邀请空姐为大家授课,教授现代服务礼仪、服务心理学、服务技巧等专业课程。边检站还建立了一套“三六五警警民联动机制”,以加强安保的效果。

《望东方周刊》:“三六五警警民联动机制”是如何运作的?

潘宝麟:所谓“警警民”,是指“边检警察”―边检机关和“地方警察”―港区派出所、海关、卫检、港区安保部,以及企业、理货、作业工人在突发事件、重要线索、警情通报上的应急联动机制。

“三六五”是指构建三张服务网络,明确六大基础任务和五个主体。

三张服务网络包括安全信息共享网、口岸联防协作网和爱民便民服务网;六大任务的核心就是发挥群众工作基础和协作工作经验的传统优势;五个主体则是指边检站和口岸联检单位、码头营运单位、船公司、公司。2009年,我们和上述有关单位签订了世博安保联防协议,目前基本实现了口岸的网格化管理。

几百名码头理货、单船指导员等登轮人员都被纳动机制中,作为口岸安全信息联络员,他们在码头上的活动范围很大,时间也很长,这就等于也延伸了民警的监管范围。

《望东方周刊》:这些安全信息联络员将如何协作安保工作?

第4篇:网格联动机制范文

以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管理体系为依托,在全区各街道、镇设立劳动保障监察中队,在受委托权限内执法。以街道、镇为单位,根据居(村)分布情况,划分若干网格责任区,原则上网格责任区与各居(村)劳动保障服务站相统一,明确相应的劳动保障法律监督员,组建劳动保障法律监督员队伍,作为劳动保障监察基本监管责任单位,对用人单位进行监督检查。同时按照定人员、定区域、定职责、定任务的原则,对网格地域内的所有用人单位(指辖区内管辖范围的用人单位),进行信息采集和动态监控,建立区、街(镇)、居(村)三级联网的劳动保障监察信息网络化监管系统,并实现与劳动就业、劳动合同、社会保险等信息系统联动,形成全覆盖、全方位、全动态、全过程监督检查的劳动保障监察机制。

二、工作职责

(一)区劳动保障局负责指导街(镇)劳动保障监察中队的设立和网格的划分。负责对街(镇)实施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负责对街(镇)实施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管理工作的指导、监督检查和考核验收。

(二)街(镇)劳动保障监察中队负责落实辖区网格划分,加强网格劳动保障监察法律监督管员的日常管理;组织查处劳动保障违法案件;组织实施劳动保障专项检查和劳动保障年审工作;监督职业介绍机构职业介绍行为;办理用工登记备案;指导各居(村)劳动保障服务站开展劳动保障监察相关工作。

(三)居(村)负责对本网格内用人单位的监管,对网格区内用人单位进行信息采集,做到基本情况清、用工人数清、签订合同清、工资支付清、参保情况清;对用人单位进行劳动保障法律、政策宣传;协助上级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调查和调解举报投诉案件;对发现的劳动保障违法行为,尤其是因劳动纠纷有引发群体性突发事件苗头的,要及时向上级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报告。

三、工作内容

(一)建立劳动保障监察中队,建立“网格化”监管体系。于20*年7月15日前,各街(镇)劳动保障事务所增挂劳动保障监察中队牌子,设立劳动保障监察中队,名称统一为:“包河区××街道(镇)劳动保障监察中队”。增挂牌子后,劳动保障监察中队工作人员从现有人员中调剂,由专兼职劳动保障监察员、劳动保障监察法律监督员组成,其中专职监察员不少于2人。网格的划分,由各街(镇)劳动保障监察中队提出意见,报区劳动保障局审核,市劳动保障局备案。各街(镇)可结合当地实际,具体划分网格,每个网格明确不少于1名劳动保障监察法律监督员。网格划分后,各街(镇)要制作“网格化监管责任公示栏”,公示内容包括“网格化监管责任区域示意图”、“行政区域平面图”等。

(二)建立“网络化”监察体系。利用劳动保障信息网络平台,由市局组织与区劳动保障监察机构以及各街(镇)、居(村)进行联网,依托网格化管理进行网络化监察。

(三)组织人员培训。专兼职监察员及法律监督员应进行培训,取得证件,依法开展工作。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参加劳动保障监察系统软件的使用培训,使之能熟练使用劳动保障监察系统的信息录入和查询工作。

(四)开展劳动保障监察工作。街(镇)劳动保障监察中队要在一站式服务大厅设立窗口受理举报投诉;居(村)设立劳动保障举报投诉电话,并向社会公开。区劳动保障监察大队、街(镇)劳动保障监察中队、居(村)劳动保障工作站“三级”按职责规定进行处理。首先由法律监督员进行宣传教育,督促用人单位进行整改。对拒不改正的,逐级上报,由上级机构实施监察。对经处理过的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案件,须由作出处理的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建档入库。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街(镇)对“两网化”体系建设要高度重视,按“两网化”工作进度的要求,认真抓好工作落实。区成立“两网化”体系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区“两网化”体系建设工作指导。各单位要根据工作安排,明确责任,抓好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管理工作的计划、组织、协调和落实。

第5篇:网格联动机制范文

一、当前社区网格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1. 信息共享不畅。社区网格化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各个不同部门、不同单位,因各种原因导致各项资源长期处于分散、相对独立的状态,缺乏联动机制,造成信息共享不畅,“资源整合,部门联动”的思路亟待落实。

2. 宣传力度不够。在实际工作中,初入网格内的社区网格员都会反映辖区内的部分住户不配合信息采集等工作,影响网格化管理工作中的信息采集量。其原因就是宣传不到位,部分群众根本就不了解、不清楚网格化管理这项工作。

3. 社区网格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有待加强。一是社区网格员队伍不稳定。薪酬待遇低和工作压力大是造成网格管理人员流失的主要原因。二是社区网格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社区网格员要求“一岗多责”,肩负着社情排查、公众诉求、矛盾化解、应急协防、工作巡查等五个方面的事项,这就要求社区网格人员要有全面掌握计生、卫生、民政、社保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的能力。而部分人员没有相应的学科背景,缺乏相关专业的知识和应用技能,甚至还有部分社区网格员的工作态度不端正。

二、完善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对策

1. 加强信息平台建设,强化信息共享。为进一步加强信息平台建设,强化信息共享,可以从两个方面努力:一是市、县、乡镇信息平台建设要明确重点,规划清晰、合理分工,促进三级信息共享;二是确保社区网格信息与各职能部门的相关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将各项资源进行有机整合,达到资源共享、部门联动、社会共治,使整个社区管理、社会管理时刻处于“活动”的状态。

2. 加强宣传力度,确保群众配合。在工作中应加强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的宣传引导力度,普及网格化管理知识。可以利用电视、广播、电子显示屏等电子媒介进行宣传;还可以利用报纸、公开信、条幅、宣传栏等纸质媒介进行宣传;更要善于现身说“法”进行宣传,通过到居民家实地走访,加强交流沟通,及时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到辖区,听取群众的建议与意见,协调处理群众所遇到的困难与问题。

第6篇:网格联动机制范文

——文峰街道网格化工作汇报

自省、市、区各级政法委要求开展网格化社会治理工作后,我街道高度重视,积极推进相关工作,现将有关工作进展总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配优配强,强化培训,确保网格人员到位

划分网格。今年以来,对街道13个社区2个行政村的网格进行了重新划分,按照省、市、区上级部门要求300-500户或者1000人划分一个综合网格,辖区内的商务楼宇、商圈市场、学校、医院及有关企业事业单位,划分为专属网格,共划分网格177个,其中综合网格95个,专属网格75个,待开发网格7个。配强人员。共配备15名网格长、95名综合网格员、82名专属网格员、网格长、综合网格员都由村居同志兼任。街道设总网格长一名,由党工委书记担任。各村居书记任其村居网格长。懂电脑的年轻同志优先担任网格员。同时对于不合规定人员、不履行职责人员适时报上级批准并调整合适的人员履行网格员职责。开展培训。街道多次召开培训会议和专题会议,多次邀请专家和区政法委领导来街道开展培训活动。三、四季度对街道综治办人员及全街15个村、社区的网格长、网格员共培训20多次、2000多人次,使他们及时了解“全要素网格化”手机的操作流程。街道还在15家村、居张贴网格公示牌560块,同时街道还派出小分队赴市区学习其他先进县市网格化工作先进经验,并派出街道网格化骨干人员到村居1对1开展指导培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创新创优,强化联动,确保网格工作到位

建立联动机制。街道建立网格化管理服务中心,与街道综治中心一体挂牌运行。网格化中心由街道综治中心主任担任。统一协调处理街道范围内需要多部门处置的社会治理事项,按照职责权限进行分类派发,跟踪督办处置情况。规范工作流程。落实事项流转程序,统一做好源头排查、采集建档、分流交办、检查督促、结果反馈,形成闭环工作流程。网格化工作开展以来,对上报事件进行果断处理,共上报处置各类巡查事件12000多件,办理事件率99.57%,办结率98.27%。街道将网格长、网格员姓名、照片、联系电话、工作职责、监督电话等基本信息进行张贴公示,统一制发了网格工作证、手提包和网格笔记本。开展日常巡查。街道网格长、网格员每天对网格进行基本巡查走访,定期对出租屋、流动人口租住户、生活困难家庭户、空巢老人家庭、重点人员、特殊人群等登门走访,并将走访情况登记入册、第一时间上传信息系统。9月份以来,发现安全隐患10多处,对60多户困难家庭开展困难帮扶。

第7篇:网格联动机制范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为目标,以《劳动合同法》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为依据,健全体系、创新机制、落实制度,切实加强劳动保障监管,规范企业用工行为,及时调处劳动纠纷,化解各类劳资矛盾,逐步建立起“有序、共赢、和谐、稳定”的新型劳动关系,促进我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目标

以贯彻劳动法律法规为主线,建立健全多层次全方位的劳动保障监管和劳动争议调处网络体系,形成劳动保障监管预警机制、劳动争议调处联动机制、劳动用工管理执法联合机制,建立健全劳动保障制度体系,努力提高维权能力、服务能力、开拓创新能力,使劳资矛盾得到及时化解,违法案件得到严肃查处,争议案件得到公正调处,突发事件得到妥善处置,劳动违法和争议案件逐年下降,劳动关系总体保持和谐稳定。

三、主要任务

1.健全工作队伍,建立网格化的劳动监管调处网络。进一步推动劳动保障监管和劳动争议调处工作向基层延伸,依托现有劳动保障机构和综合治理调处机构,建立健全乡镇(街道)、村(社区)、企业劳动保障监管和劳动争议调处工作机构,加强劳动保障监管和劳动争议调处队伍建设,增强劳动保障日常监管和劳动争议应急处理能力。在乡镇(街道)设立劳动监察中队和劳动争议调解中心,在村(社区)建立劳动保障工作站和劳动争议调解组,在有工会组织的规模以上企业建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形成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企业四级劳动保障监管和劳动争议调处网络,实行网格化管理。

2.强化分类监管,形成劳动保障监管预警机制。全区各级劳动保障监管机构对企业依据其劳动合同签订、工资增长水平、工资发放、劳动条件、福利保障、投诉举报等情况,作出综合性等级评价,按照正常、一般、较大、重大不同程度的劳资矛盾,确定为A、B、C、D四个等级,分别挂绿、蓝、黄、红四级预警信号。通过全区统一的劳动保障监察信息平台实行分类动态监管。对日常用工管理不规范,劳动关系不稳定的企业,列入“黄”级预警体系进行实时监控,定期加强指导与监督,限期纠正问题;对存在有恶意欠薪、非法用工等严重违法行为的企业,列入“红”级预警体系,进行重点监控,及时通报预警,依法严肃查处。

3.实行分层调处,形成劳动争议调处联动机制。劳动争议调处实行以乡镇(街道)为主属地管理。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及企业四级劳动争议调处组织按照各自职能,加强信息互通,实行分层联动调处。对于相对简单的争议可设置简易程序,由企业和村(社区)一级调解组织从快调处;对于事态紧急,或有可能引发的争议案件,由乡镇(街道)一级调解组织从速从早进行调处;对遇到由劳动争议引发重大时,各级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应及时分析确定事件性质和级别、影响程度和趋势、已采取的措施和处置建议,进行逐级报告,并适时启动劳动保障应急预案。做到“小事”不出村、“中事”不出镇、“大事”不出区。

4.加强联合执法,形成劳动用工管理联合执法机制。成立劳动保障监管联合执法组,由区公安分局、法院、人力资源局、发展改革与经济贸易局、建设(交通)局、工商分局、总工会等相关部门派员参加。定期进行分析排查,对企业用工情况和劳资纠纷案况进行分析,排查各类劳动违法行为和影响劳动关系的因素,消除各种不和谐不稳定因素。经常开展联合执法检查,对发现的各类劳动违法行为,依据部门职能,及时作出处理;将有违法用工行为的企业及时纳入诚信管理体系,加强监管。依法加大查处力度,对恶意欠薪等严重违法用工的企业,有关职能部门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从速作出处理,直至吊销其营业执照。

5.创新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劳动保障制度体系。推行工资支付保障金制度。在建筑行业全面实行工资支付保障金制度的基础上,逐步推行织里镇童装租赁企业工资支付保障金制度,用于企业主欠薪逃匿或恶意拖欠工资时支付职工工资。推行“职工工资支付应急周转金”制度。分别设立区、乡镇(街道)两级职工工资支付应急周转金,区本级不少于30万元,乡镇(街道)不少于5万元,用于应急情况下垫付职工工资。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以织里童装行业为试点,由行业协会和行业工会每年通过协商明确每道工序的单价,作为行业工资的底限,在全行业贯彻执行,减少工价纠纷。推行职工记工考勤卡制度,以建筑施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为重点,以记工考勤卡为载体,确立劳动关系,提量凭据,明确工资金额,为劳资纠纷的顺利解决提供依据,切实促进各类企业规范用工。

四、工作保障

1.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各级各部门要从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法》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维护全区社会稳定的高度出发,充分统一思想认识,深刻理解加强劳动保障监管和调处体系建设、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性。切实加强对劳动保障监管体系和劳动争议调处体系建设的领导,放到重要议事日程,确定专人负责,按照区委、区政府的要求,认真抓好落实。

第8篇:网格联动机制范文

如今,新湖农场每个月都会在社区服务中心开展这样的讲座,内容涉及健康知识普及、法律法规、消防安全等各个方面,切实解决了社区居民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难题。

不仅如此,为了更好地服务社区居民,新湖农场还将解决社区居民身边的小事纳入到重点工作当中。

一直以来,困扰社区居民最大的难题就是“同步时差”,用李侠玲的话解释就是,当她上班的时候,社区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也在上班;当她休息的时候,社区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也在休息。“同步时差”看似是个小问题,但却成为社区居民最头疼的难题。

2015年,为了彻底解决困扰社区居民的“头疾”,新湖农场创新服务载体,在团场社区全面推行“错时工作制”,建立“社区工作者+志愿服务者”联动机制,社区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延长工作时间,实行双休日轮流值班,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如今,李侠玲只需拨通社区服务热线,“快餐式”服务便会在最短的时间送到家。

在解决“同步时差”难题的同时,新湖农场还依托现有的社区管理体系,构建“农场―社区―小区―楼栋―居民”的五级网络组织体系,将社区范围划分为5个区域网格,建立网格管理服务队伍,定人、定格、定责,真正为社区居民解决问题。

2015年,新湖农场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新建迎宾北路社区和社区文化广场,目前已全面投入使用。2016年,新湖农场还将完成建设西路社区和双庆西路社区服务中心及公共活动场所的建设工程。

反响:

六师新湖农场胜利西街社区居民 董永珍:如今家门口就有“一站式”服务中心,户政、低保等业务都可以在这里办理,同时服务中心还经常组织我们参加健康知识讲座等活动,丰富我们的老年生活。

九师一六八团职工 傅旺珍:随着2015年团场综合服务楼的建成使用,职工办事程序更加清晰、办理事务更加快捷,现在我们只进一次门,就能办成事。

第9篇:网格联动机制范文

随着农村地区养殖业的发展,畜禽病死现象数量也相应的增加,但在处理病死畜禽进行时,不同程度存在着补偿机制不足、无害化处理池数量短缺、技术单一以及二次污染严重等方面的问题,容易引起的食品安全及环境污染问题。

一是设施设备跟不上。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设施设备建设滞后,只能采用焚烧掩埋的方式进行处理,存在地下水源污染、食品卫生、动物疫病等安全隐患。如,截至6月底,XX县牲畜存栏61413头、家禽存栏380924羽,但全县没有无害化处理厂,缺乏统一的沉尸井、发酵床、化尸池、运输工具和消毒器具等设施设备,病死畜禽基本上采用深埋的方式进行处理,但随着用地紧张的进一步加剧,深埋处理方式面临极大的挑战,而且与真正的无害化处理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二是补偿机制不合理。当前,我国实行了相应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的政策补贴,但是由于补贴范围小,补贴金额比较低,并未形成系统完整的补偿机制,导致部分养殖户不愿意按规定上报、处理病死畜禽,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开展难度大。如,育肥猪保险赔偿金额为700元/头,无害化处理补偿标准为80元/头,无害化处理的人工成本和物资成本约100元/头,若养殖户没有购买生猪保险,80元/头的补偿标准仅为活猪市场价格的2%左右,甚至不能为无害化处理“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