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学生家庭困难帮扶计划范文

学生家庭困难帮扶计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学生家庭困难帮扶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学生家庭困难帮扶计划

第1篇:学生家庭困难帮扶计划范文

攀亲戚密织爱心网“区委开展此项活动的目的,就是坚持‘底线思维’,解决困难群众最迫切的现实问题。同时,教育党员干部从心灵深处增强亲民、为民意识,转变作风,进一步增进与群众的深厚感情,提高造福群众的本领。”宝坻区委书记贾凤山说。

既要“身入”,又要“心入”。活动伊始,宝坻区排查出5737户低保家庭。区委专门印发了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困难群众活动联系卡、工作手册和《致全区党员干部的一封信》、《致全区困难群众的公开信》等。同时,利用新闻媒介,以及各镇街村级事务助理入村宣讲方式,号召全区在职党员干部主动与困难群众攀亲戚。

活动中,区、处级领导干部身先士卒,带头帮扶困难群众,每人至少联系2个家庭,科级干部每人至少联系1个家庭,其他在职党员干部采取“一对一、多对一、多对多”的形式联系困难家庭。党员干部至少每两个月深入到帮扶对象家中一次,各单位建立工作台账,制定帮扶计划,建立讲评、动态管理、信息上报等制度。

“五助”实现“五确保”“我们缺什么,党员干部就帮什么,有什么困难就解决什么困难,大家心里热乎乎的。”

群众心中有杆秤。这发自肺腑的称赞,是对宝坻区党员干部攀亲戚、识民情、接地气的真实评价。

活动中,宝坻区委着眼于帮扶对象的不同情况对症下药,明确对帮扶对象实施“五助”:一是“助困”,对无劳动能力、无生活处理能力的困难家庭,帮助其改善生活状况。二是“助业”,对有劳动能力的困难家庭,开辟致富渠道,争取就业岗位。三是“助医”。对患大病、重病的,联系医生、办理医保,减轻医疗负担。四是“助学”。对子女难以完成学业的困难家庭,建立长期助学计划,使其顺利完成学业。五是“助稳”。对有负面情绪或诉求的,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协助解决合理合法的诉求,确保稳定。

为将帮扶一抓到底,党员干部自觉地做到“五个确保”:一是确保经常联系,与联系户结成亲戚朋友;二是确保生活改善,联系户基本生活得到保障,临时性、突发性困难得到及时救助;三是确保子女上学,联系户子女不因贫困而辍学;四是确保稳定,联系户不出现因政策解释或扶助不到位造成的非正常上访;五是确保作风转变,党员干部接地气、受教育、提能力。

爱心接力汇聚正能量截至2013年10月,宝坻区115个机关单位的15575名党员干部与5737户困难家庭结为帮扶对子,累计联系服务57128人次。

一个人的帮扶力量是有限的,当成千上万人的力量汇聚在一起,就是爱的海洋。目前,这股爱的正能量正在宝坻区不断集结、放大:

方家庄镇成立了“爱心助学基金”,重点资助从小学到大学的困难家庭学生,募集捐款20余万元,资助了69名困难学生。

第2篇:学生家庭困难帮扶计划范文

困难职工家庭高校毕业生阳光就业行动和金秋助学活动作为困难职工解困脱困重点工作,关乎困难职工解困脱困整体工作实效。各级工会要认真研究部署、科学谋划、全面排查、精准施助,增强做好促进就业和助学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紧紧围绕《实施意见》中提出的重点关注人群,结合本地实际创新工作方法,加大帮扶力度,把“精准”贯穿工作全过程,为每户困难职工家庭制定针对性、操作性强的帮扶措施,切实解决好困难职工家庭子女的就业和上学问题。

《通知》提出,要认真摸清底数,明确工作目标,实施分类帮扶,规范工作程序。一是全面调查摸底。结合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建档立卡工作要求,开展困难职工家庭子女阳光就业和助学对象调查摸底工作,建立健全帮扶档案,对困难职工家庭在学子女人数、高校毕业生人数、其中已实现就业人数、需要工会帮扶人数等进行全面排查,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二是确定工作目标。通过开展阳光就业行动,为困难职工家庭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帮扶就业率达到60%以上,“零就业”困难职工家庭高校毕业生帮扶就业率达100%。通过开展金秋助学活动,重点帮扶困难职工及困难农民工家庭中就读于普通高校和中高等职业院校的全日制在校学生,帮助他们在享有国家助学政策的基础上经工会帮扶自主顺利完成学业。三是有针对性地实施分类帮扶。根据每户家庭具体困难情况及子女教育负担状况确定金秋助学活动帮扶对象,统筹兼顾,因户施策,提高助学帮扶的针对性。进一步增强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扶持力度,结合高校毕业生特点、创业意愿和能力设立创业项目,为他们提供政策咨询、创业培训、资金扶持等服务,支持他们自主创业,提高他们的创业成功率,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四是规范工作程序。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开展工作。使用中央财政专项帮扶资金进行帮扶的,要坚持依档帮扶、实名制管理、银行卡发放,确保资金及时足额落实到位。

《通知》要求,要坚持制度保障工作主线,推动各项就业和助学政策落实。一要积极协助政府有关部门贯彻落实好各项国家助学政策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推动将困难职工家庭高校毕业生纳入当地政府就业援助体系,推动国家及各级政府制定的各项就业优惠政策,特别是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就业政策落实,鼓励引导困难职工家庭高校毕业生面向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以及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就业。为困难职工子女就学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使符合条件的困难职工子女纳入国家“奖、助、贷、勤、补、免”等六方面助学政策的覆盖范围。二要加大对各地助学及促进就业政策执行情况的调查研究和督查力度,积极加强源头参与,推动党委和政府出台更多的优惠政策措施,推动形成多方联动的协作机制。

第3篇:学生家庭困难帮扶计划范文

1充分发挥由区教育局、区财政局、区民政局、街道办事处及学校组成的区困难家庭教育救助领导小组组织协调作用,及时解决教育救助工作中的困难和矛盾。

2及时了解掌握全区各街道困难群体的人数、分布和困难状况,制订全区和街道年度教育救助工作计划和目标。

3区、街道、学校分别建立困难家庭学生救助台帐,全面反映受救助学生的基本状况,跟踪反馈救助成效。

4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经济救助避免重复;全区中小学每学年结束,对本校困难家庭学生的救助情况进行公示。

5充分发挥党、团组织的作用,大力开展访贫问苦活动,逐步形成对困难家庭学生结对帮扶长效机制。

6建立日常温暖解困和年终集中关怀两种机制,时刻关注困难群体。

7形成对困难家庭学生全方位的帮扶不仅在经济上救助,还要在精神上、学习上、生活上给予全面关注,以利于受助学生的健康成长。

8完善教育救助资金供给制度。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救助资金由市、区财政承担80%所在街道承担20%对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救助资金由市、区财政适当补助。

9建立对各项救助款、捐助款的财务管理制度,按照《区关于对资助贫困生专款专用的有关规定》确保专款专用,用在实处,其收支情况作为校务公开的一项重要内容。

10进一步完善各类社会捐助管理制度,积极拓展教育救助、捐助渠道,推进结对帮扶,机关企事业单位送温暖,社会团体、个人捐助,大学生送教下乡,春蕾班,爱心班等多种形式的帮扶活动,大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救助困难群体的良好氛围。

11每年组织对困难家庭教育救助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评选活动,表彰奖励先进,调动各方参与教育救助工作的积极性。

二、救助对象、救助标准和救助程序

1对低保家庭子女(低保证中注有子女的名单,下同)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不择校的情况下,以助学券形式进行资助,免收杂费、信息技术教育费、课本费、作业本费、体检费和社会实践活动费;每学期开学前,由所在学校统一组织发放助学券。

2减免低保家庭子女就读本区公办高中(含职高)学校的高中生(含职高生)学费(缴纳捐资助学款的学生除外)减免标准为:普高学费全免,职高学费减免50%每学期开学报到时,持低保证、户口本等材料到就读学校办理。

3对残疾儿童少年和父母双亡的孤儿实行免费教育。凡本区的盲、聋哑、智残儿童和父母双亡的孤儿实行免费教育;凭有效医疗机构诊断书或所在街道民政部门出具的父母双亡的孤儿证明、户口本到指定学校特殊班或就近随班就读,由就读学校一次性办理。

4凡本区范围内的拆迁户子女,拆迁过渡期内,凭拆迁证明及过渡住所所在社区(村)出具的暂住证明,区教育局办理本区内过渡入学手续,按有关规定免收借读费。

5凡居住我区的外来农民子女凭暂住证、原户籍证明、务工证、计划生育证明和学籍证明等材料,由区教育局安排就读学校,并按有关规定免收义务教育阶段借读费。

6对家庭突发变故致贫、父或母是持证残疾人且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由所在社区(村)出具证明,经街道民政部门审核后,不择校或不缴纳捐资助学款的情况下,义务教育阶段免收杂费、信息技术教育费、课本费、作业本费、体检费和社会实践活动费;非义务教育阶段普高含职高)类减免学费50%每学期开学报到时,持证明材料、户口本到就读学校办理。

7对低保户家庭住宿学生补助生活费,由就读学校按学期进行补助。

8对低保户家庭职校毕业生的推荐就业中介服务费由学校与用人单位及中介机构协调,给予适当减免。

9对本区低保户家庭升入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办学的高校大学新生发放一次性入学困难补助2000元,由大学新生本人申请、户籍所在社区(村)初审、街道民政部门复审后,低保家庭大学新生携带申请报告、低保证、户口本、身份证、录取通知书及上述材料复印件到区民政局办理。

第4篇:学生家庭困难帮扶计划范文

一、工作目标

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委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建立防止致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切实改善群众生活条件,有效解决处于贫困边缘农户因病、因学、因灾等原因致贫的发生,有效控制贫困增量,确保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二、监管对象

全镇排摸认定的24户116人存在致贫风险的边缘人口。

三、认定标准和程序

(一)标准。以户为单位,对家庭人均稳定收入低于2995元的纳入建档立卡范围;对家庭人均稳定收入低于4000元且家庭有义务教育阶段因贫辍学学生的(智障和残疾导致辍学的除外)、主要居住用房鉴定为CD级危房的、患大病或长期慢性病开支大导致贫困的纳入建档立卡范围。对建档立卡以外整户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农村一二类低保家庭、分散供养特困家庭、残疾贫困家庭中“三保障”未完全解决的纳入建档立卡范围。存在“七不准”情况之一的农户,原则上不能识别纳入建档立卡范围。

(二)程序。贫困户识别按照“一核、二看、三比、四评议、五公示”的程序进行。

四、工作举措

聚焦“两不愁三保障”,认真分析研究全镇排摸识别出的边缘户潜在的致贫因素,重点监测产业、就业情况,针对性落实帮扶措施,确保安全住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安全饮水有保障,有效防范致贫现象发生。

第5篇:学生家庭困难帮扶计划范文

关键词:困难学生;就业;帮扶;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060-02

随着我国高校的不断扩招,高等教育已经全面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大学生就业形势也相继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大学生就业已从计划经济体制和半市场体系的就业模式,向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市场化模式转变,因此有必要研究新形势下的就业现象、问题和措施,特别是针心理、生理、经济、家族及能力方面有困难的学生的就业帮扶措施,进而健全人格魄力,群策群力,帮助他们实现完好就业,促进和谐校园的创建,构建和谐社会。

一、落实责任,强化管理

学校领导应高度重视就业工作,把困难学生的就业工作当作大事来抓,长期来抓,时刻关注就业。其次,应成立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学校的主要领导、老师及学生共同参与,明确责任,细化管理,有的放矢。最后,把就业帮扶工作纳入主要领导、老师的绩效考核,以评促改,以评促教,全面发展。

二、建立制度,细化管理

1.建立档案制度。以班级为单位,建立“困难学生”的个人档案和信息卡,并做好记载工作,实行动态管理。

2.建立责任制度。学校与老师签订责任书,鼓励有条件的教师成为“困难学生”的“家长”,通过经常与他们交流,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生活情况,对他们给予必要的帮助和引导。

3.建立交心制度。通过学校心理咨询室,定期对留守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召开“留守学生”会议,帮助他们理解父母外出务工的艰辛,感受老师、同学对他们的关心,增强师生间的亲切感和信任感。

4.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机制。要建立困难学生—学校—家长(监护人)—联系人之间完备的联系方式和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对重点困难学生实行了“一带一”帮扶。

5.建立心理档案。我校每年都为新入学的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全校目前已建立了校、院、班级三级心理健康档案信息网络。科学利用心理健康教育网络软件技术,科学地分析与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分门别类地、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档案梳理,为科学实施心理呵护与心理援助提供依据。

6.建立资助制度。按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确保资助资金用于最急需的困难学生。第一,贫困生每年核定一次。申请资助的学生一般于学年开学初,由本人向学校提出申请,填写《申请表》,并向学校提交由所在村委会、乡镇、县区民政部门出具的家庭经济状况证明。第二,学校评审小组对申请资助学生有关情况进行认真审核,按学生家庭经济贫困程度排序,提出贫困生资助名单和资助形式,在学校和所在村公示,公示期不少于7天。公示无异后,学校将资助名单,公示情况上报上级资助小组审核确定。第三,学校通知受助学生填写《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审批表》,并由学生及其监护人和辅导员签字确认。第四、资助资金实行专账管理,确保专款专用,严禁挤占、挪用。

三、加强交流,情感管理

根据各学校毕业生工作流程安排,区分就业困难学生的不同情况,给予有效的帮助和指导,实现一对一的帮扶和援助,通过电话、邮件、面对面交流等方式,和学生加强交流,多方寻找就业单位,提供就业机会。不得讽刺、挖苦有困难的学生。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增强学生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勇气。

四、丰富主题,科学管理

爱心育人,在倡导“民主、平等、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上,对困难学生喊出了“爱心育人”的口号。如在生日到来时,为他们送上写满祝福与鼓励的贺卡;在生活上遇到困难,心灵上感到困惑时,为他们解除困境,解开心结;在同学中开展“手拉手”结对帮扶活动,让他们与其他同学相互帮助,携手共进。德育为首,加强了对“困难学生”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如聘请心理咨询室教师对学生进行辅导,通过建立心声信箱、开设心声倾诉室等为“困难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由各班心理委员组成“心灵小天使”,在老师的指导下向有需要的同学提供心理健康方面的咨询与辅导。赏识教育,注重对“困难学生”因材施教,发挥个人特长,如召开困难学生“我独立、我成功、我成材”主题班会,营造大家庭的氛围。开展培训,利用课内、课外二个阵地,不断加强对“困难学生”的就业知识培训,结合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课,关注“困难学生”。

五、拓展平台,延伸管理

通过QQ、短信、电话、面谈、微博等方式,从关心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免因方式不当引起学生反感),详细了解困难学生的学业情况、就业意向、实习情况、家庭情况等,并对导致其就业困难的原因进行详细分析,找准问题,尽一切能力帮助其解决就业难题;采取多种助困形式,建立起了由国家资助、社会爱心捐助、学生贷款、勤工助学、困难补助、学费减免等资助生活困难学生的机制与体制;积极寻求多种途径,加强同社会各界的联系,寻求社会对生活困难学生的资助;针对心理问题学生,就业联络员以思想教育与心理辅导为主,必要时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共同做好由于心理问题就业困难学生的帮扶工作,要多鼓励学生以积极心态面对就业,大胆尝试,勇敢选择,主动出击,尽快找到工作单位,实现就业;针对存在生理缺陷的毕业生,要实现一对一的援助和帮扶,提高自信,勇敢就业;通过各种途径和社会资源,协助他们找到合适岗位,尽快帮助他们从学校走向社会。

六、积极总结,完善管理

积极总结工作经验,不断完善帮扶工作体系。定期召开困难学生转化研讨交流会,及时掌握全校帮扶教育对象的动态,研究教育手段和方法,做细帮扶工作,实行跟踪调查反馈,建立困难学生转化情况记载表,及时鼓励与引导学生,提高他们适应能力。并在此基础上,不断调整帮扶计划,不断总结帮扶经验,同时,将好的经验及时交流推广。

学生工作无小事。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时刻把困难学生的冷暖疾苦挂在心上,采取人本管理与人文关怀相结合的工作方法,为他们做实事、做好事,在经济上扶持、在生活上照顾、在学习上帮助、在心理上疏导,全方位关爱困难学生,让受助学生感受学校大家庭的温暖、建立师生之间的感情,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帮助生活困难学生度过生活难关,帮助心理困惑学生消除心理阴影,帮助学习困难学生解决学习难题,使他们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插上理想的翅膀,立志成才,接受祖国与人民的挑选。

参考文献:

[1]龙银成,等.高职院校学生社会责任感淡化成因初探[J].出国与就业,2009,(5).

[2]孙世平,等.大学就业困难学生帮扶体系研究[J].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10,(1).

[3]龙银成,等.“创先争优”活动背景下对毕业生党员人格魅力塑造的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9).

[4]马涛.学生工作无小事[J].河南教育(高校版),2008,(3).

第6篇:学生家庭困难帮扶计划范文

一、基本情况

2019-2020学年度全县中小学校共17所,其中:小学15所,中学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在校学生数4122人(小学生2686人,中学生1436人);教师353人(小学教师264人,中学教师89人);小学净入学率99.8%,初中净入学率98.7%,小学五年巩固率96.98%,初中三年巩固率112.02%;小学招生467人,初中招生501人。全县幼儿园15所,在园人数1286人,教师54人。

二、重点工作

(一)严格落实控辍保学责任

继续落实“六+二”长责任制”,建立完善“控辍保学”目标责任制和联控联保机制。受疫情影响,3个文化技能培训中心的100名辍学少年儿童于4月20日开学。落实辍学学生劝还、登记和书面报告制度。严格按照2018年县制定并下发的《县加强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工作实施方案》,签订控辍保学责任书600余份。

(二)基础设施建设

2020年计划投入资金2400万元。续建镇幼儿园,目前完成工程总量的93%;投入资金2205万元,续建24所乡村幼儿园,投入资金225万元,目前完成工程总量的50%;续建县中学教学辅助用房、学生宿舍、厕所目前完成工程总量的90%;投入224万元,续建校学生宿舍、食堂,目前完成工程总量的95%;投入170万元。续建校教学辅助用房,目前完成工程总量的90%;投入110万元,续建贡岭中心校教学辅助用房,目前完成工程总量的85%。

(三)落实教育惠民政策

1.稳步推进免费教育。大力实施免费学前教育计划,实施幼儿保教费,免费午餐补助计划,认真落实义务教育阶段“三免一补”政策,确保应免尽免、应补尽补。生均公用经费4122人、351.3万元,1-6月份完成拨付80万元;幼儿保教费97.18万元、1286人,1-6月份完成拨付53万元;学生取暖费4122人、82.44万元,1-6月份完成拨付38.19万元;营养餐4122人、313.27万元,1-6月份完成拨付75万元;寄宿制生活补助3136人、533.12万元,1-6月份完成拨付265万元;午餐补助1265人、101.2万元,1-6月份完成拨付47万元。

2.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加大职业教育宣传力度,加强招生统筹管理。2020年计划招生“9+3”40名、中职20名;完成上下达富民安康高中招生目标,目前正在开展中考政策宣传。

(三)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

3.资助高校生完成学业。一是在线申请特别资助;对升入高职、专科预科、专科、本科预科、一般本科到重本的非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升学当年每人一次性资助500,1000、2000、3000、4000、5000元;从2016年秋季学期起,对全州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新入学的全日制本专科学生(含高职、专科、本科),按照每生每学年4000元的标准给予资助,连续资助直到学业结束。2020年计划资助中职生200人、大专以上80人,资助金额42万元。截止目前,完成春季中职学生资助157人,资金7.85万元。大专学生资助时间9月份开学后开展工作;支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申请大学生生源地助学贷款。2020年计划完成生源地助学贷款60人,贷款金额42万元,贷款时间9月份开学后开展工作。

4.发挥教育基金作用。推动教育扶贫基金发挥作用,对贫困家庭学生开展资助,确保解决贫困学生在享受有关资助政策外的就学困难问题。2020年计划资助300名学前幼儿、义务教育、中职以上学生,拨付资金50万元。截止目前完成学生资助224人(其中,学前教育36人,义务教育186人,受疫情影响,目前尚未开展中职以上学生资助工作),资金16.68万元

(四)推动扶贫宣传进校园活动

使中小学生充分认识开展扶贫工作的重要意义,了解扶贫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扶贫、脱贫意识。指导学校在不影响正常教学计划的情况下,利用班会、团会等形式向中小学生讲解扶贫工作的背景、基本形势,政策,并通过学生向家长做好宣传。

完成时限:常态化

(七)推进对口帮扶成效

1、市对口帮扶

(1)县在岗教师培训学习工程项目年度投入帮扶资金30万元(含增量资金调增安排10万元),组织县中小学骨干教师10人次以上到市优质中小学跟班观摩教学,带班实习;组织开展教育管理、教学专业人才培训4期100人次以上,推动帮受双方教学交流学习等,受疫情影响推迟到9月份开展。(2)县义务教育救助基金项目年度投入帮扶资金60万元,用于资助约100名品学兼优贫困农牧民学生,解决与义务教育直接相关的特殊困难。目前尚未拨付。

(3)县教师结对提升提能工程项目(全域结对项目),截止目前区教育体育局选派送教送培人员共计17人,为我县培训150余名管理干部与骨干教师,选派优秀初中毕业生10人到高中学习(招生工作未开始,9月份才能完成),创建了4个特色研修室与学校。

2、机电学院对口帮扶

加强对接,集团资助县教育奖励基金160万元。

3、市对口帮扶

加强与市教育局对接,已选派1名优秀教师到学校挂职学习。县中与市十一中已结对,继续做好学生联谊和送教工作(疫情影响,该项工作未落实)。落实好援建项目建设资金,已达成15万元资助意向。

(七)培训工作

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根据国家、省、州对培训的要求,2020年计划完成教师国培、省培、州培、县培300人次。目前完成培训400人次。

(八)信息化建设

持续开展远程网络教学,加力推广智慧教育云平台,加快资源引进与开发,利用多种媒体手段向边远农牧区输送教育资源。今年以来完成金珠镇牧区重点寄宿制学校多媒体教学设备采购与县中学课桌椅采购项目招投标工作,两个采购项目预算资金100万元。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充实完善教育扶贫领导小组,指导各股室开展好教育扶贫工作。

(二)严格目标任务。严格按照方案中确定的目标任务,细化工作措施,列出时间路线图,明确完成时限,责任落实到人,加快扶贫项目推进,确保任务顺利完成。

第7篇:学生家庭困难帮扶计划范文

一、摸清底数,结对帮扶

学年伊始,学校结合“课外访万家”活动的开展,对全校学生进行调查摸底,摸清留守学生、单亲家庭学生、困难家庭学生及迷恋网吧学生底数,确定需要给予特别关爱的特殊学生群体,并建立一人一档的特别关爱学生成长档案,内容既包括学生姓名、住址、监护人姓名、联系电话等基本信息,还包括学生意志、兴趣、爱好、情感等个性性格特征。在此基础上,由品德高尚、责任心强、学生信任的教师担任成长导师。导师在认真分析研究被指导学生状况的基础上,根据《关爱特殊群体学生管理制度》,制订具体可行的方案开展帮扶活动,做到谈心疏导、学习辅导、生活指导、家教引导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校领导通过查看导师过程性工作汇报材料、与学生面对面交谈了解W生的转化效果,定期召开导师工作座谈会,交流心得体会、先进经验或做法,研究、分析这些学生的成长状况,及时调度工作开展情况。对指导学生成长成绩突出的导师,在校内推广其经验和做法,并在评优树先、评职、聘任等方面予以倾斜。

二、真情关爱,处处优先

一是学习上优先辅导。任课教师具体分析每名特殊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并由任课教师牵头为其确定一名学习帮手,敦促他认真听讲、按时完成学业、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每学期,教师对学生结对帮扶效果进行检查评估,建立进步档案。二是生活上优先照顾。对特殊学生本着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让学生在校吃好、喝好、洗好、睡好,生活的开心、舒心。患病时,安排专人帮忙打饭、打水、洗衣,悉心照料,让他们感受集体生活的温暖。三是活动上优先安排。学校文艺汇演、演讲比赛等集体活动,有意让特殊学生参加,让他们融入集体、展示才华、树立自信。在红五月歌咏比赛中,留守学生石静蕾同学获一等奖,被评为校园文艺之星。四是政策上优先照顾。对家庭困难的特殊群体学生,学校优先纳入生活费补助范围,享受贫困生补助政策。对家庭特别困难的学生,学校按生均每月100元定期发放生活补助。同时,从湖北省博士隆科技有限公司助学基金中按生均500元每学期的标准进行补助,不让贫困学生因贫困而辍学。

三、多措并举,形成合力

1.活动引领。针对特殊群体学生不合群的特点,学校注重集体活动的开展,通过“阳光体育”、课外兴趣小组、运动会、艺术节等各种活动平台,开展联谊活动,在活动中增进了解、增进友情、感受合作、走出封闭,让特殊群体学生在学校大家庭中感受自身的价值和尊严,体验生活的美好和人生的幸福,从而改变自我。

第8篇:学生家庭困难帮扶计划范文

[关键词]困难学生;帮扶体系;教育管理;美丽校园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04 — 0135 — 02

随着高等学校大学生队伍的不断壮大和高校各项改革的逐渐深入,大学生群体的各项思想教育和服务工作也成为高校管理制度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困难学生”作为大学生群体中较为特殊的一类学生群体,其所带来的安全隐患问题已经成为高校教育管理中较为棘手的问题。为深入学习实践党的“十”精神、建设和谐美丽校园,构建完善的困难学生帮扶体系有助于改进高校的思想政治和教育管理工作,保障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

一、困难学生的主要类型

(一)学习困难型学生:学习困难型大学生是指在学习上存在一定障碍或困难,仅靠自己一时难以完成必要的学习任务,无法达到国家规定学业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给予补偿和矫治的大学生。〔1〕这种学习困难是局部性的、短期的;只要采取一系列行而有效的有针对性的措施是可以加以克服的。

学习困难型学生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况:1.学习态度不端正。一部分学生经历高考的艰辛后,进入高校放松懈怠造成学业直线下滑;2.无法掌握大学的学习方法。有一部分同学在短时间内还不能适应大学独立自主的自学方法,会出现茫然无措的情况。3.自身某一方面能力的不足。由于每个同学都有不同的学习环境和学习经历,所以每个人的长处和弱势也不尽相同。自身的弱势导致学生在经受连续性的失败和挫折之后产生无能为力、自暴自弃的心态。

(二)经济困难型学生:贫困生一直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予以特别关注的特殊群体。随着高校在校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各个院校的贫困生数量也在不断上升。就浙江某高校2012年统计的数据来看,2012年学校在校学生总人数为14675人;贫困生总人数为2135人,贫困生人数占总人数的14.5%。

这部分经济困难的同学需要学校予以特别关注。由于家庭经济等多方面的原因,经济困难大学生需要面临更多的心理压力,自卑、敏感、封闭、偏激等都是经济困难大学生群体中常见的心理问题。

(三)就业困难型学生:近几年来,高校学生的就业问题日益突出,学生整体的就业情况不容乐观。一部分同学学习中等、表现一般、没有特别突出的特长和优势,在应聘工作中处于弱势地位;更进一步来说,这些学生即使找到工作,就业的质量也不高。

应聘工作时所遭受的种种挫折和艰辛,正式工作时对现状的不如意和对未来的茫然无措都会导致这部分学生心理上出现问题。更为严重的是少数就业困难学生对生活失去信心,自暴自弃,甚至报复社会。

(四)心理困难型学生: 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形成有很多种因素。除了上述的学习压力、就业压力和经济压力带来不同程度的心理负担,个人认知偏差、感情挫折、人际关系处理不当等引发的内心情感问题也是造成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现象有所增多,大学生因为“心理问题”而采取的极端偏激行为也屡见报端,引起了学校和社会的广泛重视。

心理健康与否从本质上来说反映的是一个人心理素质的高低。心理素质是人的素质全面发展的关键素质,是人全面发展的整体素质的中介和载体,也是人们成长的基本保证。〔2〕作为高校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性,解决心理困难大学生任务的艰巨性,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必要性。我们应根据心理困难学生的不同原因,找出相应的对策,消除学生的心理问题,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由以上几种不同的困难学生类型可以看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帮扶服务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就目前而言,各个高校针对学生的各种困难已经采取了各项有效措施予以帮扶解决;但是至今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高校经济帮扶工作、心理帮扶工作已经相对比较成熟;学习帮扶工作和就业帮扶工作还处于探索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资助工作不能够仅仅局限于经济资助,要从受助学生实际需求和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出发,在经济帮扶的同时还应该注重他们思想素质、理想信念、竞争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的援助。〔3〕由于心理问题的内容复杂性和不可控性、对心理帮扶人员的专业性和处理问题的及时性要求,帮扶工作在展开时面临着很大的难度。学习帮扶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时间、有针对性的辅导;就业帮扶工作也不仅仅限于简历的制作、就业信息的筛选等基本技巧的传授。总之,这几项工作为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它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需要学校各个职能部门紧密配合、需要学校全体老师和学生积极参与的任务。

二、创建困难学生帮扶体系的指导思想

(一)坚持解决实际问题与解决思想问题相结合。学生面临的不仅仅是自身实际困难,而是由困难引起的思想困境。因此解决实际问题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困难、面对困难、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采取实际行动解决困难。

(二)坚持全体参与与单独帮扶相结合。学生的困难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单凭一个人或几个人的力量是无法解决的,因此需要积极鼓励全校的师生共同参与,一起帮助困难学生解决问题。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每个困难学生所面临的问题不同,所以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予以单独解决。

(三)坚持严格管理与服务帮扶相结合。制定明确、规范的帮扶管理制度,让每一次的帮扶计划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建立长效的工作机制,摸索出一整套行而有效的帮扶体系。面对困难学生,高校更多的是做好帮扶服务工作,思想政治教育既要教育人、引导人,又要关心人、帮助人。通过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将高校对困难学生的帮扶关怀落到实处。

三、困难大学生帮扶体系的主要内容

困难学生的帮扶工作需要整个学校的全体师生共同参与。学校站在全局的高度,高屋建瓴、总揽大局、统筹规划。学院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采取灵活多变、具体有效的措施来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则充分利用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课堂、日常管理等途径帮扶困难学生。学生可以采取实际行动帮助身边的同学,营造和谐、温馨的班级寝室氛围,引导同学走出困境。从总体上来说,困难学生帮扶体系是以困难学生为核心,学生、教师、学院、学校共同参与、层层递进的帮扶体制。具体操作模式如下图:

(一)学校树立科学发展观,建立健全帮扶制度,构建多位一体的帮扶机制。

1.学校教育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形成独具地方特色的高等教育理念,做到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和健全的人格品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建立完善的以“奖、助、贷、减、免”以及“绿色通道”为主要内容的的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建立健全大学生职业指导体系和大学生心理健康体系建设,将大学生就业教育课程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正规的教学进程中。同时,协调组织学校各个相关的职能部门做好助学帮困、就业指导、心理教育等服务工作。

3.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校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大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因素,良好的校风使人与人之间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积极向上的学风能促使大学生自觉严格要求自己,增强自我心理调节能力。〔4〕因此,高校应重视校园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建设,让困难学生在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环境之中健康成长。

(二)学院因材施教,结合专业特点,形成行而有效的帮扶体系。

1.开展深入细致的帮扶困难学生工作和思想教育工作。结合本学院学生的实际情况,广泛开展形式各样的、具有本专业特点的实践活动,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处理好学习、生活和就业等方面的具体问题。

2.在对困难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也应加强对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帮扶工作的顺利进行打好坚实基础,创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

3.建立院级“学生困难帮扶中心”,帮扶内容涉及到学生的各种实际问题,用学院教师和学生的实际行动帮助维护学生的切身利益。

(三)充分发挥专任教师、辅导员的 “传、帮、带”作用,有针对性地帮扶各种困难学生。

1.专任教师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有针对性地帮助学习困难学生,给学生答疑解惑、排忧解难。同时,要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各个方面,帮助困难学生调整心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2.坚持辅导员“进课堂、进班级、进公寓”,及时发现问题并妥善予以解决。〔5〕辅导员要时刻掌握学生动态,了解学生情况;建立困难学生档案,具体分析困难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解决实际问题;实施教师、优秀学生和困难学生的结对政策,对困难学生进行专人教育;做好纽带桥梁作用,及时与结对的教师和同学沟通。

(四)学生团结互助,采用专人结对政策和整体氛围影响策略帮助困难学生。

1.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的先进模范带头作用,选取品学兼优的党员和学生干部一对一地帮扶困难学生。根据困难学生的不同类型与特点进行选配,学习成绩优异的帮扶学习困难的同学加强专业课知识的学习;综合素质较强的帮助就业困难的同学加强就业时所需的各方面综合能力;心态健康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帮助心理困难学生走出心理困境,树立正确的思想认识;家境一般但品学兼优的帮助经济困难学生解决日常所面临的的日常生活问题,调整心态、奋发努力。

2.发动困难学生周围的所有同学伸出友爱、援助、关怀之手,给困难学生创造一个团结、温馨的学习生活环境。广大学生要树立大家庭观念,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用实际行动温暖他们,让困难学生真正融入到班集体当中,使他们感受到班级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

总之,做好高校“困难学生”的帮扶工作是现阶段高校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当前政治经济快速发展,就业竞争日益激烈、多种思想观念混杂的情况下,如何更为有效地做好困难学生的实际帮扶工作、创建和谐美丽校园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深思和探讨的问题。

〔参 考 文 献〕

〔1〕冼季夏,唐兴.浅析学习困难大学生的教育转化〔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1):179-181.

〔2〕黄吉.大学生心理问题浅析与对策〔J〕.新世纪论丛,2006(03),83-84.

〔3〕龚晓林,丁恒康.创新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资助工作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1,(03).

第9篇:学生家庭困难帮扶计划范文

2016年度脱贫攻坚工作计划及措施

为使扶贫工作有目的、有计划和有步骤的进行,根据省、市、县相关工作要求和扶贫工作会议精神,就在册贫困户的走访入户调查数据分析,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0户,贫困人口39人,为使贫困户脱贫增收,特制定本工作计划。

一、工作思路

以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和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针,按照“一户一策”的总体要求,瞄准贫困人口,以增加贫困户收入为核心,以改善贫困户生活条件为重点,以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为目标,充分发挥政策优势和制度优势,对贫困户实行有效的帮扶,按期完成贫困户全部脱贫摘帽。

二、工作原则

1.坚持“自力更生为主”的原则,充分发挥贫困户的主观能动性,激活脱贫信心。

2.坚持“扶智、扶志”的原则,激发贫困户的主动性,从根本上解决贫困原因,杜绝返贫现象的发生。

3.坚持“先易后难”的原则。在帮扶工作中,应先选择脱贫决心大、具备一定条件、能扶得起的贫困户进行帮扶,为探索途径提升帮扶水平提供经验。

三、目标任务

1.任务:实现全村整体脱贫。

2.目标:通过工作队员结对帮扶,使该村11户42人在计划时间内摘掉贫困帽子,被帮扶贫困户基本脱贫,贫困户家庭成员有病能及时就医。贫困家庭学生不再面临辍学,危房能得到改造,对有劳动能力而无处就业人员进行劳务信息服务等。

3.时间:2019年前。

四、工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村党总支书记为组长,村“两委”班子成员,驻村工作队成员为领导小组成员。

2.对存在“等、靠、要、怨”等思想的贫困户,重在思想引导。要采取正面引导、典型激励等行之有效的手段,帮助贫困户摒弃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等陈旧思想,克服思想障碍,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树立自尊、自强、自立的精神,主动寻找新的发展机会,尽快脱贫致富。

3.对“因老、因残、因病、因学”等原因导致的贫困户,重在生活救助。一是建立贫困户帮扶制度。本着“强化管理、扶出效益”的思路,多途径筹措贫困户(村)帮扶及项目资金。二是建立贫困户子女教育制度(雨露计划)。三是建立走访慰问制度。坚持春节等重大节日以工作队名义上门进行走访慰问。对家中发生突发性事件和生活一时遇到困难的贫困户,要及时上门走访慰问。

4.对缺技术、缺资金、缺信息等原因导致的贫困户,列入重点扶持对象。一是技能培训。按照“扶穷先扶智”的原则,切实加强贫困户家庭的农村适用技术培训,上门指导,思想发动种养殖大户进行结对帮扶,提高贫困户的致富技能。二是就业扶持。对帮扶贫困户的剩余劳动力和大中专院校毕业且专业对口子女,尽可能帮助寻找就业机会。同时,多方联系,介绍外出务工(采挖虫草),提高收入。三是政策扶持。对那些有脱贫愿望和信心,因缺门路而无法起步的贫困户,想办法、找门路,争取政策和资金扶持,帮助落实中草药种植等农业产业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