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媒体运营对企业的作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新媒体;企业文化;建设作用
如今是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更新的时代,人们获得资源与信息的方式越来越多,因此为了使更多的人了解想要宣传的信息时,就需要采用不同的宣传渠道,最近新媒体的宣传方式慢慢地渗透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很多企业便借助这个渠道进行新的建设和宣传。
一、新媒体的特点以及优势之处
新媒体的产生是区别于旧媒体的,以前人们生活中媒体的传播方式就是以来报纸、书刊、杂志等,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提升,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着变化,科技的不断进步使得越来越多的科技产品走进人们的生活中,而新媒体则是借助这些新兴的科学技术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体方式,它通常包括互联网、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平台。
从新媒体的产生原因便可以知道它的产生所带来的最直观的优势,那就是提高了使用的效率,因为新媒体是借助手机、互联网这样的平台,对其内容进行宣传,首先,互联网的使用率极高,并且相对来说十分的方便,因此新媒体搭上这个顺风车后自然会享受其带来的便利的优势,并且借助网络宣传媒体内容更加的及时,首先它可以去除普通报刊报道的印刷的时间,只要手指轻轻一点,一条信息便可以及时的发送出去,可以减少很多中间环节带来的繁琐的问题,提高工作的效率。其次借助网络的平台还便于对资源进行整合,方便对资源的管理,促进更好的发展。
二、新媒体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从媒体的作用便可以清楚地看出媒体的主要作用就是宣传,而新媒体则是通过新型的媒体技术对企业文化进行宣传。首先可以通过运用新媒体力量制定特定的企业客户端,并通过网络、电视等进行宣传,在移动客户端上进行企业的文化宣传,使更多的人有机会了解到企业的特色,其次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制定特定的广告进行宣传,对促进企业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就拿手机媒体来说,一般八成以上的用户会用手机随时随地拍照、上传,享受着“分享”的快乐。这种快乐是低成本、零门槛的,而企业完全可以借助手机媒体的优势,策划出更具有参与性、广泛性的“微主题活动”,比如在企业职工健身运动会中,推出“微视频”、“微摄影”比赛,使爱“动”爱“静”的员工都有份参与。企业团党委还可以推出了“掌上党建”,等定期为公司员工发送廉洁从业、作风建设、企业资讯等相关信息,加强作风建设,打造干净干事的工作氛围。由于新媒体逐渐全部覆盖人民的生活,因此借助新媒体的平台可以更好的推进企业的发展,并且在文化建设中通入新媒体,可以提升企业的整体发展水平,使企业能够更好更及时的融入新科技,进而提升企业的形象,促进企业的文化发展,进而带动企业的经济发展。
三、新媒体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探讨
(一)新媒体平台的开发和利用,实现媒体传播的多样化、现代化
企业使用较多的新媒体平台主要有企业门户网站、企业手机报、企业微博、企业贴吧等,门户网站是新媒体平台的基础,也是连接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平 台,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对于企业文化建设来说,要在利用好传统媒体形成的读者群、阅读气氛和认知度的基础上,搭建好网络平台,通过网络平台的集纳和链接功能,对上共享传统 媒体的资源,对下延伸新媒体功能,开发手机媒体、企业微博等,使之成为吸引职工,交流信息,听取民意,引导舆论的新途径。所以,企业要重视和发挥微博的作用,使其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助推器、放大器,以小博大,扬长避短。
(二)新媒体平台的维护和管理
对新媒体平台的维护管理是目前许多企业的短板,网站建起来了,却很少更新内容;微博开通了,却无“话”可说,有“问”不 答。要发挥新媒体的作用,还是要在维护管理上下功夫,这是因为,新媒体是企业展示形象的窗口,需要把最好的东西展现出 来;新媒体是信息交流的平台,唯有丰富、新鲜的资讯才能吸引人的眼球;新媒体是听取民意的通道,需要时时和大众互动;新媒体是观察舆情的哨卡,只有时刻关注舆论动态,才能做到未雨绸缪,因势利导。我们要下大力气对新媒体平台进行维护管理,及时更新内容,时刻关注舆情,认真回应互动,倾听群众呼声,切实发挥好新媒体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三)新媒体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提升新媒体的运营水平和管理水平
新媒体是建立在信息技术上的平台,信息技术的核心是人才,因此,运营管理新媒体的核心是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新媒体人才需要既懂技术,又懂市场;既懂媒体,又懂文化的复合型人才。一方面要发现人才,引进人才,一方面又要使用人才,培养人才。通过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来提升新媒体的运营和管理水平,通过新媒体平台的运用管理,培养和锻炼媒体人才队伍、文化人才队伍,来实现新媒体健康发展,企业文化建设蒸蒸日上的良好局面。
四、结束语
一个企业的发展最重要的就是经济利益的提升,而企业的经济利益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企业的文化建设,因此建设良好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发展以及经核心是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新媒体人才需要既懂技术,又懂市场;既懂媒体,又懂文化的复济利益的提升都具有积极有效地促进作用,探索新媒体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对促进企业的发展也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提高企业的整体的竞争能力,是企业更好地持续的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关键词: 新媒体环境;传媒企业;核心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6-0135-01
0引言
新媒体是“朝阳产业”,发展潜力自不待言。物有所长,必有所短。媒体和自然界的物种一样,存在的形式是丰富多样的,不存在所谓的全能媒体。新媒体传播及时,信息量大、覆盖面广,但找到有价值信息的难度变大,权威性不够,阅读受设备限制,区域聚焦不力。本文针对传媒企业自身情况,结合国内外对于新媒体的研究,进而为传媒企业找寻一条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发展生存之路。
1影响传媒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问题
中国传媒产业的前景光明,有较大的上升空间。未来的传媒产业将朝着电子化的方向发展,服务范围日趋扩大;无偿所占的比重日益下降,有偿所占的比重日趋增大;市场化趋向越来越明显,所提供的服务专业化程度呈现提高的趋势。但是在新媒体环境下传媒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仍存在如下问题。
1.1 品牌栏目不突出传媒企业栏目资源也存在明显的问题。受众层次低、技术水平低、企业利润低和节目成本高,可以说是传媒企业的通病。同时,媒体发展对新技术有很强的依赖性,技术的发展也使新媒体时刻处于变动之中。这种情况下仍然用传统媒体的思维模式来经营新媒体是不行的。城市台受节目资源、观众资源、人才资源、资金资源的制约,与新媒体相比,从竞争力要素上看,已无优势可言。
1.2 缺乏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从整体上说,国内传媒人力资源管理的不足主要体现在理念和机制两个方面:一是理念上的不足:主要体现在日常管理中人文主义的关怀不足。缺乏人力资本理念,没有将员工个人发展与组织长期发展目标结合起来。从而忽略了员工能力培养以及有着更高效用的长期激励作用。二是机制上的不足:主要是缺少一个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或者说是体系。然而在我国当前的传媒管理中,人力资源管理却是最为薄弱的环节。可以说,与迅速发展的传媒产业市场及目前大量融入的风险投资资金相比,传媒业人力资源的管理远远地落后了,在相当程度上拖了传媒业发展的后腿。
1.3 国家政策利用不充分国家政策目前缺少更多对新媒体的支持政策,而新媒体具有得天独后的优越条件,网络不但具有无限的空间,而且具有无限的时间,什么时间都可以上传和下载,节目和视频想什么时候看就什么时候看,可谓具有 “无限传播”的话语权。同时,国家政策正确引导也是对传媒业发展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在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的话语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科学选择新兴战略性产业非常重要,选对了就能跨越发展,选错了将会贻误时机。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广播电视媒体要做到继续把握面对大众的话语权。
1.4 运营机制不成熟经营管理还不成熟,尚未找到有效的赢利模式。中国传媒产业的资本运作与经营,在新的世界经济秩序与环境中,可能会出现一些新变化;媒体无一例外是采取完全公司化运作和新商业模式运营的。要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舍得本钱,培养人才,孕育生机,厚积薄发。相比之下,传统媒体虽然也开办了新闻网站、手机报、手机电视、户外屏媒体等新媒体业务,但实力很弱,发展相对滞后。由于经营经验缺乏,而且新旧媒体的融合还处于磨合探索阶段,目前赢利还是主要依靠传统媒体的广告和发行收入。同时,媒介融合形成的新产业链以及衍生出的新的赢利产品和服务还比较少,尚未找到切实可行的赢利模式和发展路径。
1.5 品牌推广方式陈旧我国的传媒业大部分以传统的“口对口”式的推广为主。缺乏必要的公关、宣传及包装炒作,推广方式和技巧比较陈旧缺乏创新。尤其是前些年传统媒体缺乏合作和双赢的思想和观念,虽然媒体高速发展,效益很好,但这一经营模式仍然是不符合实际的,在当前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情况下,传统媒体必须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来创新管理制度,打破固步自封的观念,充分利用和整合各种力量,才能摆脱发展困境,进一步做大做强。
2传媒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对策
随着经济的发展,传媒企业存在的问题日益暴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企业的发展,同时也束缚了传媒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导致理论与实践不能相呼应。本文通过对核心竞争力的研究,针对传媒企业品牌栏目不突出、缺乏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国家政策利用不充分、运营机制不成熟、品牌推广方式陈旧五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对策:
2.1 注重塑造品牌栏目提高节目和频道质量,实现信息投放的高到达率和满意度。树立正确导向。通过多种选择突出栏目的差异性,使观众易于识别,在观众收视后有耳目一新的感觉,进而形成收视期待和收视习惯,达到塑造品牌栏目的。
2.2 建立人才引进机制培养和选拔对专业知识有较深的研究的人才,否则在节目制作中很难得心应手,更谈不上做专业的、深刻的、有见地的分析。在竞中,完善的人才机制,是迅速提升核心竞争力重要因素。
2.3 利用国家政策的支持鼓励广播电视机构利用国家公用通信网和广播电视网等信息网络提供数字电视服务和增值电信业务。加快专业化的重组,以此来加快内容创新,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
2.4 注重运营机制的创新积极引入电视媒体经营竞争机制,一是在电视媒体内部要建立切合实际的竞争机制;二是全国电视媒体系统要形成一个竞争市场,做到优胜劣汰;三是加强与国际媒体运营机制交流。
2.5 重视公关、宣传和包装做好与广大公众的沟通与协调工作,得到公众的合作和支持,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谋求有效宣传,积极开展公关活动,树立良好形象,是媒体增强核心竞争力的一条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仝静海.全媒体背景下构建传媒核心竞争力初探[J].中国出版,2011(4).
【关键词】媒介 资本运营 发展趋势
一、我国媒介资本运营的现状
1、媒介资本运营的理念陈旧
长期以来,我国媒介领域实行的是“行政单位,事业管理”,这决定了媒介的资金投入主要依赖于财政拨款,于是在资本运营方面也就具有了行政色彩,使媒介资本的运营处于与市场隔绝的状态中。尽管形式上的“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成为我国媒介领域的产业化发展的标志,但是从其资本运营的发展和演进过程来看,其理念与发展同国际水平相比较,仍然处于陈旧和落后状态。
2、媒介资本运营市场化程度不高
我国的媒介业虽然已由先前完全的事业属性,转变为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但是其实质性的事业单位性质仍没有改变。我国媒介业的资本运营以政府的相关政策和上级主管部门的相关规定为指针,即便是媒介资本进入市场领域进行运营,仍然要在决策的制定及对策的实施等环节体现和实施相关政府部门的控制权。我国媒介资本运营的行政化色彩浓重,必将影响媒介资本运营的市场化程度。媒体全面进入市场,是媒体资本经营的前提。媒体只有成为市场的独立法人,经过公司化的改造,才能有效地参与市场活动。进行资本运营的主体,没有市场应变的决策权,难以解决碰到的产权交易难题。
3、媒介资本运营的潜在操作空间发掘不充分
媒介资本运营的潜在操作空间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我国目前的媒介业的发展水平还处于比较低下的状态,有较大的市场空间有待开发。这为媒介业的发展及媒介资本的更有效运营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和可能。有关数据显示,我国报纸的人均占有量不及领先国家的十分之一。在广告方面,中国人均广告支出仅为6美元,距离世界50-100美元的平均水平相去甚远,更没办法与发达国家人均300美元的广告水平相提并论,另一方面,表现为我国媒介资本运营效率的低下。
二、我国媒介资本运营的瓶颈问题
1、治理结构弊端
一直以来,我国的媒体是根据行政部门实行的多头管理,条块分割的分级系统,各种媒体在运行中不能互融,必须保持独立性。这种情况不利于媒介资本运营的改革和发展,优化资源配置刻不容缓。我国媒体仍定位在“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媒体企业并没有实现真正的企业管理体制,自然也不会有市场经济体系下的企业经营优势。另外,媒介企业的事业型管理体制使其盈利能力大受影响。资金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在企业的生存、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资金的缺少,必然会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一定的阻碍,改革和发展的计划自然也难以实施。
2、市场环境制约
我国媒介业多年来实行的是“事业单位,企业化经营”。媒介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环境是市场经济,不可能会脱离这样的环境而存在于真空状态中。从国家制度角度来看,这些企业是全民所有制,资本来源具有明显的行政色彩,作为市场主体的社会公众没有对媒体资产的处置权。即便是政府机关、群众团体和国有企业在投资时,也要赋予其政治使命和色彩,使得资本的运营达不到所有权、支配权、使用权的市场化调节要求,基本上没有市场意识和空间。
3、资金和技术问题
资金和技术是决定媒介资本运营效率的关键性要素。媒介业要想保持竞争优势,必须运用资本手段,通过投入新的资金来提高竞争力。但从我国媒介业的发展空间和资本运营效率角度讲,距离媒介业实现规模经济状态所需要的资本数量还存在大量的缺口。面对日益严峻的经营资源短缺,一些媒介企业的经营者开始积极寻求新的经济增长方式。近年来我国媒介业出现了媒体兼并和收购现象,与此同时,媒介发展中也加入了民间资本的成分。这些资本运营方式基本上满足媒介市场资本运营发展要求,但由于经验和能力有限,其盈利效果并不好。
三、国外媒介资本成功运营的经验借鉴
1、无形资本的运营
以制作动画片起家的迪士尼将经营项目由传统的影视产品,借助于特许经营的方式延伸到了服装、食品、音乐、玩具、饮料甚至是手机等多个领域。从《威力蒸汽船》里的米老鼠开始,迪士尼不断创造着可爱的卡通形象。迪士尼赖以进行资本运营的并不仅是卡通本身,而是借助于卡通形象,在传递着品牌和形象。特许的经营方式,品牌化的经营理念、技术上的交流与合作、创新的利润分配模式是迪士尼的制胜法宝。
2、优化整合资源
国际知名媒介企业的成功经验都离不开从资本运营要素到资本运营市场的各个方面资源的充分利用,离不开资源的优化整合。这些媒介企业通过对不同层面上的政策及对策的研究,结合具体的市场现实,在总结其资本运营经验及教训的基础上,提出适合自身发展的特定方案。比如,贝塔斯曼在中国的业务扩张过程就是采取了大并购、一体化、多媒体战略以及多样化经营和利用全球化眼光进行本土化切入等策略,并以此为基础在产品开发、发展顾客关系、定价策略、营销渠道、促销手段等方面大力开展工作。资源和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是其成功的关键。
3、市场化高效运营
高度的市场化是美国媒介业资本运营的最大特点。美国证券市场给媒介业资本运营的市场化提供了相当宽松的环境。美国的媒介业进入证券市场,只要遵照相关规定,履行相关手续,如实提供所需情况和相关统计资料就可以公开进行证券发行了。媒介资本运营的高度市场化不仅能够为交易者提供交易平台和市场环境,规范交易者的经济行为,而且能够为筹资的媒介提供一个平等的竞争场所,这种优胜劣汰机制非常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
四、我国媒介资本运营的发展趋势
在国外,利用社交媒体为消费者提供“购物解决方案” 的生意已经越来越流行。有时候,当你不确定是否要 买某样东西时,也许第一时间会通过社交媒体,问问自己的好友,我穿这件会好看吗? 一场“对话式的咨询”在消费者进行决策的过程中必不可少。那么如果电商企业在运营中,利用自己在社交媒体上的客户 服务账号,是否也能达到通过从“已购买者”中获取反馈信息,为 “潜在购买者”提供参考意见,从而让其作出更明智的决策呢?
互动:当面交流
客户服务是展示企业文化和形象最直接的通道,通过社 交媒体充分展示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而这恰恰是一切营销的基础所在,能够快速提升信任感。淘宝、京东、易通商城等电商平台,通过电商平台的客服,在整个营销体系中起到与客户直接交 流、反馈、解决产品和服务疑问、让客户对购买产生兴趣的关键性作用。
与传统的客服模式相比较,因为没有实体营销店员与顾客 当面交流的机会,电商平台的客服与用户的互动性不高,无法了 解客户体验的及时反馈,不能提升电子商务客服与用户之间的 “即时满意度”。
社交媒体日渐流行,让电子商务企业通过社交媒体,构建了一个虽然之于网络,但能够与用户“当面交流”的客服平台。社 交媒体具有信息的便捷性,能够快速灵活地反映运营商的 现状,通过粉丝关注进行病毒式传播,使运营商的形象变得拟 人化,帮助他们建立了超越买卖关系的情感,了解客户需求,及 时、互动沟通,解答消费者的问题,从而增强用户黏性,提升企 业品牌形象。
据艾瑞咨询的调研数据,84.7%的用户愿意继续使用社交 化购物网站,其中有72.9%的用户会逐渐增加对此类网站功能 的使用。由此可见,社交化购物网站逐渐得到用户认可。
服务:迅速响应
基于社会化电商模式,运营商有必要建立一个完善、及时 的客户服务体系,和快速响应的服务机制。消费者不再被动接 受企业单向传递的信息,交易过程也不只是一买一卖,而是一 种多元的、公开的、持续产生影响的服务过程。在消费者看来, 他们希望所使用的商品与自己有价值观上的深度契合,能够彰 显生活方式和态度。
电商已认可社交媒体的重要性,但也仅仅是试水。除了要 搭建好社会化营销矩阵外,如何发挥电商客服的阵地作用尤为 关键。仅就目前情况而言,国美、苏宁在新浪微博及微信搭建了 “在线客户服务中心”,京东有“京东用户体验中心”,但这些账 号基本上是内容维护较多,并没有完全体现客服中心的职责和 充分发挥社交媒体的优点。
关键词: 本科运营管理课程 教学方法 实践教学 案例教学
一、引言
现代企业主要有三项基本活动,生产运营、营销和财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运营管理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学科,运营管理一直是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必修的核心课程。进入21世纪,随着全球化的全面发展,柔性生产、供应链管理、绿色管理、精细生产、ERP等生产营管理模式理念都已经融入到每个企业的文化中,成为企业发展的生命。可以说,当今世界的发展,是与运营管理方面的不断进步、新模式不断出现分不开的。但如何把日益复杂的动态运营管理理论讲述清楚,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关键问题。
作为培育企业精英人才的摇篮,我国经管类高等院校一直以来都颇为重视运营管理的教学,但是由于该课程理论内容较多且很抽象,长期以来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与学的效果都不够理想。进入21世纪的今天,无论是从目前各类组织的改革需要出发,还是从长远的管理人才的培养出发,运营管理课堂教学方法创新建设都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
二、本科运营管理课程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目前的高等教育是培养本学科领域的专业科技人才,其所学的知识面比较狭窄,主要从事本专业某一较窄的知识领域工作。教学方法主要采用灌输方式,学生缺乏主动性,多数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是为了完成既定学分而学习。面对科技发展的今天,这种人才已明显不适应社会的要求。运营管理课程目前的教学方法大多是以授课为主,配以一定量的作业和案例讨论,即讲授+案例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同样也存在很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教学理念保守,忽视个性培养。
目前的教学,从教师角度来看是完成书本理论知识点的传授,是教;从学生角度来看是学习书本知识和考试有个好成绩,是学。这种传统的运营管理教学模式是“传递接受”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弊端体现在:教师往往只以灌输的方式向学生讲解系统化的教科书内容,偶尔列举个别案例对原理进行辅助说明。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始终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学生的角色是听讲者和知识的接受者,只是被动地接受老师所传授的理论。这种传统教学偏重理论的严谨,教师试图把所有问题讲细、讲透、讲全,学生则盲目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课后机械地套用书本或笔记完成作业。但是这种只注重理论、概念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潜能的开发,导致学生理论与实践的脱节,缺乏学习的自主性,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中,由于采用统一的大纲、统一计划、材、统一考核的办法,使得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很难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且开放式、启发式的教育开展不足,使得教师和学生之间完全是一种“灌输”和“被动接受”的关系,限制了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
(二)侧重理论学习,忽视实践应用。
运营管理课程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相当强,但是在传统教学中一直存在重理论轻实务、重科学知识轻传授能力的问题,其实践教学环节比较薄弱。由于学生缺乏管理实践,因此目前纯理论教学方式使得学生无法真正理解和接受生产管理理论和方法。
学生在学习课程之前,没有到企业进行过生产实习,也没参观过企业,缺乏对企业生产与运作管理的感性认识,对生产管理的一些理论难于理解。而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又普遍感受到本课程的理论知识多而枯燥,模型复杂且难以理解,再加上很多学生是文科背景,对模型、公式有着本能的排斥,缺乏学好本门课程的信心,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积极性。此外,在教学中,纯粹的理论学习,缺乏实用性的训练,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主动性,认为本门课程只是纸上谈兵,削弱了本课程的应用性,同时,学生接受的知识只是停留在理论讲解上,而没有感性的认识,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
(三)案例教学效果不佳。
案例分析与讨论是目前理论联系实际的主流教学方法,但是,很多时候本科管理专业的案例讨论实施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究其原因,一是本科生没有实践经验,案例讨论难深入。二是本科的学生人数比较多,课程压力比较大,案例教学组织困难。
运营管理的案例与其他课程的案例有一个最大的不同就是它需要许多理论知识作基础,案例的特点也是围绕某个理论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往往需要联系其他的管理内容,比如营销、人力资源、企业战略等。当需要深入讨论案例时,没有企业实际背景或感性认识的学生一般也比较感到困难,效果并不理想。另外目前国内教学时采用的案例大部分是直接引用国外教材的案例,有关我国企业的案例很少,这也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觉得不切实际,感到枯燥乏味。
(四)多媒体教学不完善。
目前运营管理这门课程,在高校中多媒体化率基本上已过半数,特别是重点高校多媒体利用率应该达到90%以上,但是在实践中效果并不太显著。原因就在于目前所谓的“多媒体”只不过是以PPT文件代替了黑板,教师在运用这一手段时将书本内容直接放在课件里,然后照本宣科,这只是减少了教师的板书劳动,而没有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更没有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由于缺少学生的参与和师生的互动学习,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削弱了师生双方的上课热情,不能做到教学相长。
三、运营管理课程教学方法的改进措施
作为一门来源于实践、应用于实践的课程,在企业环境急剧变化的今天,为了培养符合国家、企业发展需要和适应时展的创新实用型人才,运营管理课程需要开展课程教学改革。而要解决运营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必须考虑运营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及社会需求的变化,创新教学理念,探索新的课程教学模式,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灵活运用。
(一)改变教师角色,采用互动式启发教学。
运营管理课程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管理课程,对专业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必须从一个学术研究者,转化成一个具有专业特长的教练员,引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而不是被动地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要特别注意用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注入式”教学改为“启发式”,课堂上以讲清主干概念、讲清思路、讲清重点和难点为原则,并设计一系列问题不断地提问学生,启发学生去思考并对一些问题提出意见,使学生由原来的被动者变为主动者,深刻领会所学内容。还可以由学生根据事先拟定的题目自查资料,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在课堂演讲,这样不但可以解决教学内容多学时少的问题,而且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唤起学生追求知识的欲望,使他们运用已知探索未知的能力得到培养。该方法富有启迪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思考、分析中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优化案例教学效果。
案例是一种最具启发性、实践性的教学元素,在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生产运营管理,由于其特殊性,在黑板上讲生产作业,对于那些缺乏生产实践经验的学生而言是抽象、枯燥的,较难理解,而案例教学可以克服这个缺点。许多运营案例,不只是成功经验或失败教训的总结,而是模拟一种实际的管理情景,让学生以决策者的身份参与其中,识别与定义问题,分析各种可行方案并制定实施计划,目的并不在于找到正确的答案,而在于案例的评估及分析过程。通过这种身临其境的学习过程,促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法的特点是侧重实践、师生交互式和基本由学生自主进行。良好的案例教学有两个关键要素,一是要有好的案例,二是要组织好教学过程。现代企业管理在生产方面有许多经验和教训值得借鉴,教师应该结合科研项目和实践经验精心编制和选择较多的富有实战性和启发性的案例。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减少教师个人唱“独角戏”的理论讲授时间,教师更应该是知识的创造者,不再是知识的复述者,是每个管理案例的导演或指挥,把更多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自主思考、探讨、交流,学生从“听讲者”转变为“参与者”,从“理论的接受者”转变为“实践的创造者”,全面激发教师和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着意营造一种研究型学习气氛,信任、尊重学生,给予学生独立思考、个性化理解及自由表达的权利,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同时不被理论框架束缚,敢于打破常规,另辟蹊径,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在总结时应注意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观点,中肯地指出学生思考中需要改进的地方,发现学生的思维闪光点,鼓励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热情。
(三)丰富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
运营管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联系十分紧密的课程,因而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学方法难以有效地达到课程的教学目标,为此需要丰富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在运营管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除了采用传统的课堂讲解、案例分析等教学方式外,课堂讨论、录像教学、现场观摩、角色扮演、沙盘模拟、模拟诊断等都是运营管理教学中非常实用的教学方法。
1.企业观摩
这是一种比较好的理论联系实践的学习方法。本科生的企业参观,最好提前把该公司的生产管理特点向学生介绍,然后布置一些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到企业参观,这样效果比较好。开设企业专家讲座,带领学生到企业参观,增加学生感性认识,以便更快、更好地接受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当然,建立固定的教学基地,强化稳定的校企关系是该方法的前提,这就要求学校需加强企业实习基地建设。根据运营管理的实践教学的培养目标,针对地区、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按照本课程对技能的实际要求设置和调整实践环节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全面规划企业实习基地的建设。例如可以按照行业不同,分别建立制造型企业实习基地和服务型企业实习基地,这对于学生全面学习和理解生产运作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
2.软件模拟实验
通过模拟软件让学生体验管理过程,是一种快速的理论联系实践的学习方法,是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模拟现实企业经营环境,供模拟参加者进行企业经营的实训,其特点是从直接体验中学习,不受时空限制,寓教于乐,如企业资源计划模拟实验、沙盘模拟对抗实验等。
运营管理课程的教学存在知识点分散,内容枯燥,学生缺乏综合运用运营管理知识的能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把分散的知识点连接起来进行综合运用,可以让学生进行沙盘模拟演练。在ERP沙盘模拟实验课程中运营管理的有关知识贯穿始终,如新产品研发、生产计划编制、生产能力计算、按订单组织生产、物料需求计划、流程的控制、交货、质量体系认证等一系列典型问题的决策会很自然地呈现在学习者面前。沙盘模拟培训特有的互动性、趣味性、竞争性特点,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培训中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充分运用听、说、学、做、改等一系列学习手段,开启一切可以调动的感官功能,对所学内容形成深度记忆,并能够将学到的管理思路和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很快地实践与运用。
3.模拟诊断
模拟诊断通常以学生熟悉的企业(如校园超市、校园餐厅等)运作过程中的某一个场景为例,让学生应用所学的运营管理知识和其他课程知识进行诊断,然后让学生对诊断结果进行质疑和讨论。此外,还有意识地要求学生对超市、百货商场、饮食店、公园等场所和环境进行观察,并运用所学的生产管理知识进行分析、设计和改进。这样,一方面可以增加学生的实践知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相应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对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检查,增强学习效果。
除此以外,网络教学辅导、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期间的工商企业实践活动、毕业论文涉及的工商企业问题的实践活动等都是丰富教学手段的方法。不同的教学方法在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中所承担的角色、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同的。不同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体现了教师把握和控制教学过程的能力与手段,同时,对于学生而言,不同方法的合理运用,可以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四)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多媒体最重要的作用就在于可以更迅速、更真实、更大量地提供教学内容供学生选择配合整个课堂教学,这些多媒体资料包括大量的照片、录像、电影片断等。这就需要教师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充实教学内容,一节四十分钟多媒体教学向学生介绍的内容应该达到传统教学方式的三到四倍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通过多媒体资料加深学生对运营管理各环节的认识,这样不仅仅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还能激发起学生学习运营管理的兴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运营管理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课程特点,可以采用“PPT+板书”的方式。比如,对于公式推导和计算的内容,要多写黑板,把有关管理概念非常清楚地演示出来,学生可以沿着教师的板书思路进行记录,做笔记,学生的记忆会比较深刻。另外,对于课堂上新理论、新方法的讲授及引用案例,为了节约时间和交代清楚背景资料,应采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教学,通过PPT大容量地展示信息和放映教学影像直观地再现企业管理的真实场景,增强学生对新理论的理解和方法运用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课件尽量做到三点:信息量足够;注意师生的互动;控制教学进度,要留给学生消化吸收的时间。
另外,还可以在课堂上结合教学讲课内容进行录像放映,一方面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增加学生对生产管理的感性认识,节省到企业参观的时间与经费开支。第三可以让学生了解国内外的先进管理经验。
四、结语
运营管理作为经济类和工商管理类专业的专业课程,是管理者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必不可少的专业工具。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从增加现实场景模拟、加强课堂师生互动、强化理论与实际结合等方面不断创新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实践技能和科学研究方法的训练,不仅有助于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加深对运营管理基本概念、原理和分析方法的理解,而且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锻炼学生的实践技能。通过多手段教学方式的综合应用,可以改变传统的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以兴趣驱动、目标引导和问题导向为中心,调动学生学习和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通过“做中学”的教学互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辨识能力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陈荣秋,马士华.生产与运作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田巍.高校《生产运作管理》课程教学手段探索[J].当代经理人,2006(21):1707-1708.
[3]冯根尧.基于VRS的“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实验教学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12):90-92.
[4]陈志祥.本科层次生产管理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5):62-66.
[5]于俭.《生产管理学》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探讨[J].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0(5):79-82.
[6]徐松杰.生产运作管理课程教学的问题与改进[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71-74.
[7]李军,贵文龙,吕春梅.《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4(4):124-127.
[8]赵忠玲,袁清和,冯夕文.IE专业《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5):174-175.
[9]张新婷,刘新艳.《生产运营管理》的三维方法论教学改革思路[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8):116-118.
[10]黄宏彬.应用型本科教育环境中的运营管理教学优化[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9(11):121-122.
[11]刘消寒.ERP沙盘模拟及其在运营管理课程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科学,2008(5):75-78.
创办背景与定位
2009年是电子商务行业发展非常迅速的一年,据CNNIC数据统计,截至当年6月,中国网购用户规模已达8788万,由于具备低成本运营、方便快捷、降低库存等特点,电子商务成为企业抵抗经济周期影响的避风港,大幅提高了企业的抗风险能力。电子商务在经济寒冬中点燃了熊熊烈火,在支付瓶颈、物流体系、信用制度等障碍相继打破后,迎来了井喷式发展,但也遭遇了假货、信用体系、盈利模式等阻截。可以说电子商务在B2C、C2C、B2B三驾马车狂飙猛进之余,痛并快乐着。
面对电子商务行业快速蓬勃发展的现实情况,浙江出版联合集团和阿里巴巴集团于2010年4月24日联合创办了《天下网商》杂志,浙江天下网商网络传媒有限公司于同年7月注册成立。两家投资主办单位,决定了《天下网商》既有传统媒体基因,又有新媒体基因,这两个基因使《天下网商》拥有先天优势。
发展初期主要以《天下网商》一本杂志为主,定位在面向以中小企业为核心的各大专业市场、产业集群、行业协会及关注中小企业生存成长与发展的品牌大企业。内容主要围绕商人话题、解答小企业难题的资讯、涵盖精选网货产品、品牌实力中小企业的采购进货信息,传递最新行情趋势、中小企业营销指南的电子商务致富秘籍。
《天下网商》还致力于做突破传统的全新媒体,打造电子商务的第一入口,全面开创强势传媒集团与阿里巴巴电子商务平台的2.0互动模式,服务中国4000多万民营小企业以及全球6300万网上小企业的生存、成长与发展,努力成为中国第一家代言小企业利益、关注民营资本发展、理解电子商务的商业期刊。在经过近三年的探索和试验,《天下网商》逐渐形成以杂志出版发行为基础和以互联网运营为手段的发展路径。在积累行业声誉、扩大内容影响和打造媒体品牌的同时,具有电子商务特征的新媒体模式也已初具雏形。
发挥五大优势 搭建电子商务集群
《天下网商》的媒体发展路径基于多方面先天优势。
其一是数据优势。通过阿里巴巴千万用户体现的阿里指数能精准反映当下活跃经济区域、热门产品、供求信息等微观信号,并预测电子商务甚至中国经济总体走势等宏观趋势。《天下网商》作为阿里巴巴指数唯一官方平台,可以独家解读数据背后的现象反馈、趋势判断、行业特征及市场全局。
其次是互动优势。《天下网商》可联接线上线下,实现互动传播,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两方面的优势,让线上线下的声音和力量,汇聚到同一个可控的灵活容器里,成为第一份网络商人的纸质微博。
其三是品牌优势。《天下网商》代言阿里巴巴千万企业的利益,通过精准的自我及读者定位,有效传播企业的声音,扩大自身影响力。
其四是渠道优势。《天下网商》以阿里巴巴平台为渠道,通过针对阿里巴巴平台4770多万用户,可以实现的线上发行和线下订阅,强调准确的有效读者定位。
其五是专业优势。在阿里巴巴超级电子商务平台上,观察、了解、服务企业成长,提供理论策略和实务经验,以成为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实战教科书、电子商务行业的解读者、网商群体的代言人为最终目标。
在此阶段,天下网商整合媒体资源发起“坐标中国”项目,组建“爱淘公益联盟”,带领数千中小企业、中小卖家在央视等各大媒体平台做品牌活动及公益慈善活动,发出中小企业的声音。
挑战与应对
然而在上述优势面前,《天下网商》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电子商务行业的快速变化和未知的发展方向,让《天下网商》需要时刻感知和拥抱变化。
面对越来越多的电子商务企业的崛起,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触电,电子商务行业中逐渐出现一批对于行业运营有较为丰富的经验、有一定见解的职业电商经理人人群,这群人对于中国电子商务企业的发展起到最直接的推动作用,是未来电子商务行业的中流砥柱。他们不再满足于电商实操,而是开始关注企业战略、组织管理、商业模式,新商业思想是他们更关注的话题。《天下网商》看到了这部分读者增长的趋势和重要的价值,于是面向这类群体专门新创办了《天下网商·经理人》,这是一本专门办给电子商务管理者看的杂志。办刊两年,市场的大量好评,证明了《天下网商·经理人》的价值。
而后,为契合互联网时代扁平化的传播特征和多元化的受众阅读需求,公司在持续制作面向传统企业转型电子商务的入口读物《天下网商》、面向专业电子商务高级从业者和管理层的《天下网商·经理人》之外,还顺应互联网以及移动端阅读习惯,创办了科技资讯站“i天下网商”(),成为与36氪等同一时间诞生的科技博客类资讯网站,凝聚了50多名电子商务各环节领域一线实战的企业主及管理者作为签约作者。“i天下网商”作为最具深度的电商知识新媒体平台在行业中享有盛誉。
2012年,为符合互联网社交化发展的大趋势,《天下网商》迅速成立了与读者紧密型电子商务社区“网商在线”(),在平台中与数十万用户达成良好互动,提供内容及得到反馈。随后,为顺应微博诞生之后人们碎片化阅读及快节奏阅读的习惯,“网商在线”研发以图表为表现形式的内容产品“天网视觉”,在微博上得到诸多媒体关注,且被人民网转发使用。去年底,紧跟电子商务大数据发展的趋势,且契合最具深度电商价值内容定位的产品“天网数据中心”诞生,制作以财务分析为主、运营分析为辅的数据分析解读内容,受到各类学术机构及媒体的引用转载,掀起探讨如何应用电商大数据的热潮。这些内容通过纸媒、PC端、移动终端等各种媒介形式传播,通过自营、合作推广、渠道合作等开放的机制规范传播,通过单向阅读、双向互动、多向参与等技术逻辑进行灵活传播。这是对传统媒体单一、封闭、僵硬传播方式的尝试性突破。
构筑内容与活动结合的立体式运营体系
《天下网商》除了利用优势扎实做杂志内容,不断紧跟趋势完善内容产品之外,始终在探索更符合自身的运营模式,来进一步挖掘内容传播和品牌影响力的剩余价值,探索媒体符合现代市场逻辑的发展路径。
举例而言,《天下网商》发挥电子商务内容制作发行的专业优势和品牌运营能力,在以下几方面做了大胆探索:开办了面向传统企业和初级人员进行电子商务专业技能培训沙龙——“电子商务品牌训练营”;吸引内容平台所聚集的专家学者和业内资深人士,参加互联网创业和电子商务运营系列论坛——“把脉电商”;联合研究机构和投资机构,面向业内的创业型公司推出横跨北上广杭四地的商业模式选秀活动——“电商大爆炸”;依据自身内容平台和数据积累,按年度面向全网电子商务企业推出的权威网商评价体系和排名榜单——“彩富榜”;借助线下活动,横向切入各个传统细分行业,在突破内容局限的同时,为公司运营扩展广阔的经营空间,如组织举办2011年家居峰会、2012年鞋业峰会、2013年男装峰会等活动。
研发并运营以电子商务为核心的社交平台
如果说内容和活动联动是《天下网商》对于模式的初级探索,那研发且运营电子商务为核心的社交平台则是其未来进入新媒体时代的战略性布局,也是互联网和新媒体发展的必然要求。处于《天下网商》新媒体业务核心的是网商在线,该平台以电子商务内容供给为基础,满足电子商务人群的资讯知识需求;以在线课程培训、会员交流分享、专家与学员互动为主体,满足电子商务人群的社交人脉需求;以电子商务实战平台为延展,打通电子商务人群从看内容、学知识、搭人脉到营销实操的整个链条。《天下网商》的杂志内容、培训课程、活动沙龙、技术数据、读者客户都通过注册会员沉淀到网商在线平台之上,会员之间通过数据通道能够实现互联网时代的资源共享和电子商务逻辑中的联合营销。作为网商在线的子站,“i天下网商”通过众包机制,突破传统媒体采编的体质局限,将国内的50多位顶尖的电商运营专家纳入天下网商的资源体系中来。目前,网商在线的注册会员数已经突破10万,会员的活跃度随着技术优化和数据分析的深入正在不断增强之中。藉此平台,《天下网商》希望能够摸索出新媒体的发展道路,也为其他传统媒体摸索一条有效可行的转型路径。
打造新媒体业务链条
新媒体发展最重要的两个环节是内容及技术,《天下网商》拥有电子商务专业记者团队近30人,拥有具行业影响力及实操能力和行业见解的一线专家作者50人,拥有长期探索电子商务产品的运营技术人员40人。可以说,《天下网商》已经基本形成了以媒体内容制作为基础,以内容推广及互动为方式,以内容实践为效果,以品牌打造为目标的新媒体业务链条。
在这个链条上,“网商资讯”是塔基,为整个读者、会员、营销客户、品牌客户提供有价值的电子商务行业资讯,资讯通过纸媒、官网等多种途径到达用户;“培训论坛”是主干,为《天下网商》的会员和客户提供电子商务的互动社区,该平台以电商技巧培训和行业性网商论坛为方式,聚集电子商务的主要人群,增加会员之间、会员与天下网商之间的粘性;“营销实战”是核心,以“超优汇”为代表的实效营销平台,将电商资讯的理论化与网商互动的具体行为有机结合,为读者、会员、客户持续提供有营销价值的电子商务指导;“网商品牌”是塔尖,为网商群体量身定做电子商务平台之上的“品牌策略”。
从媒体属性上来看这个业务金字塔,塔基是以“媒体资讯”构成的,这是媒体的基本属性和根基,即内容制作,指向读者;第二层是以“会员体系和活动平台”构成的,这也是传统媒体常采取的活动营销和会员营销模式,指向粘性会员;第三层是以“实效营销和交易社区”构成,这是新媒体特点的集中体现,传统媒体无法解决的互动,与互联网媒体相比较所缺乏的社会化属性在这个层次得以显现,读者与读者之间、读者与采编之间、采编与网商之间、广告主与客户之间的隔阂被打破;第四层,即最高层,是以“电子商务4A品牌方案”构成的,《天下网商》已经尝试开始为网商群体和网货行业提供针对性的线上4A广告方案。
关键词:IPTV 互动电视 新媒体
一、传统电视在新媒体浪潮中的衰落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互联网以文字内容为主导的传播模式由单纯对于静态的文字、图片的传播,发展为对动态的音频、视频的传播。目前,伴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各种移动终端的兴起,各种视音频媒体正渗透到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各个领域。多样化的渠道选择赋予了受众更多的权力,视频内容市场受到各种新人渠道的瓜分。
面对新媒体对观众注意力的争夺和对广告市场的侵吞,传统电视媒体已被推到了媒体变革的风口浪尖。央视一索福瑞媒介研究(cSM)在全国127个城市市场的收视率调查数据显示,面对近年来不断涌现的各种新媒体的竞争,电视虽然还占据着传媒老大的位置,但从整体趋势上来看,全国电视观众的总量已经稳定,人均每天收看电视的时间趋于饱和…。
与此同时,在充满互动性的Web2.0时代的受众对于电视的需求不仅减少,对电视的功能选择更加严苛。当世界科技进入新媒体时代,互联网带来的传播技术革命不止引发了新一轮全球化浪潮,人们的生活与工作也走向一个“随心所欲”的极致化概念。在这个时代,用户是主体,他们不再需要被动的单向接受,而是带着情感和需求索取信息和服务。
由此,在市场需求、技术发展与三网融合的政策下,一种全新的电视形式——IPTV应运而生。
二、IPTV的兴起
1、何为IPTV
IPTV即Internet Protocol Television(交互式网络电视),是一种利用宽带有线电视网,集互联网、多媒体、通讯等技术于一体,向家庭用户提供包括数字电视在内的多种交互式服务的崭新技术。用户在家可以有两种方式享受IPTV服务:(1)计算机,(2)网络机顶盒+普通电视机。它能够很好地适应当今网络飞速发展的趋势,充分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IPTV既不同于传统的模拟式有线电视,也不同于经典的数字电视,因为传统的和经典的数字电视都具有频分制、定时、单向广播等特点,尽管经典的数字电视相对于模拟电视有许多技术革新,但只是信号形式的改变,没有触及媒体内容的传播方式。
IPTV与ITV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发达国家,将网络交互电视细分为IPTV和ITV两种。IPTV主要指运营商通过IP网进行节目的传输,大多数IP网是独立的,专用的,和我们熟知的Internet互联网没有关联。终端用户利用IPTV机顶盒收看节目,比起数字电视,IPTV可以提供更多的互动功能。但从经营模式上看,IPTV更近似有线电视(模拟或者数字)。
而ITV(Interactive TV)则是通过互联网提供视频内容和应用,面向的是互联网用户,通过PC在线观看或者下载。目前,很多文献资料模糊IPTV与ITV的概念,笔者主要探讨的是基于电视平台上的IPTV,因此对两种不同的概念进行了区格。
2、IPTV的兴起
互联网时代,没有谁能逃脱“网络”,电视也不例外,融合了数字电视与互联网优势的IPTV,在通讯领域对其研究由来已久。而考虑到IPTV技术投入到传媒领域应用,还要将中国电信、联通于2004年获得广电总局牌照开始进入市场视为中国IPTV元年。
IPTV的出现,一改传统电视的单向传播劣势,将观众由被动收视解放为主动收视,堪称电视史上巨大的飞跃。通信网强大的网络资源、广播电视网丰富的内容资源和互联网无处不在的优势,将IPTV打造成为具备“三网融合”特征的典型业务,为用户提供丰富的视听内容与应用服务。
三、IPTV方兴未艾的市场环境
1、国际市场
根据权威IPTV研究部门DITTBERNER的报告,全球IPTV用户数在2007年第一季度达到540万,比2006年底增长13%。中国香港的电讯盈科是最大的IPTV运营商,其IPTV用户数达到92万。法国电信的IPTV用户数排名第二。按照国家和地区来统计,法国的IPTV用户数最多,用户数已超过140万。而中国香港的IPTV用户在宽带用户中的普及率最高,达到56%。
2、中国市场
中国对IPTV采取牌照式管理办法,即通过颁发《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的方式管理。从2005年以来,广电总局共向广电系统的企业发放了三张全国性经营牌照,2006年年中又批准了10个允许IPTV落地的城市,属于中国网通主要经营区域的包括沈阳、大连、盘锦、黑河和牡丹江,属于中国电信主要经营区域的包括台州、福州、厦门、西安和汉中。受经营牌照的限制,再加上一些地方广电对IPTV的直接反对,中国IPTV出现了试点城市遍地开花(全国数十个城市)、商用业务寥寥无几(仅上海和哈尔滨两地推出正式商用业务)的局面。2006年底,中国IPTV用户规模大约在50万户左右,其中哈尔滨约为10万户,上海为6万左右,河南网通为10万左右用户,杭州IPTV为1 5万左有。
在IPTV所提供的业务方面,全国各地的内容均有所不同,哈尔滨以直播、点播和时移为主;上海除了直播、点播和视频,还推出了信息服务和应用服务;河南的IPTV在党建的名义下建设,提供的内容以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为主,还提供农村信息化的内容以及数个直播频道。杭州IPTV与数字电视是同一个运营主体,因此,IPTV以点播和互动服务为主。
从收费情况来看,IPTV业务资费比有线电视高出2~3倍,各地基本采取包月+点播的收费方式。在业务推广上,各地基本都采取了免费赠送机顶盒的方式。
3、江苏IPTV模式的探索
江苏在全国已经开通IPTV服务的省份中,推出服务广泛,运营方式灵活,用户增长速度快。对于我们探讨IPTV发展模式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中国电信江苏公司(以下简称江苏电信)IPTV业务系统于2006年12月投入运营,2008年5月正式向全省开放业务,目前,已全面覆盖全省13个地市的所有家庭。IPTV受到市场的广泛欢迎,特别是在农村地区,用户量不断增长,目前全省己有10多万用户,用户数在全国各省(市)中名列前茅。全省IPTV用户的日均使用时间超过4小时。此外,江苏模式的最大亮点就是它在选择内容合作伙伴方面的创新,江苏借助新华社避开了内容政策的壁垒,其IFFV项目以江苏电信IPTV业务平台为依托,以新华社江苏分社为内容提供商。
江苏IPTV己有70多路直播频道、近40个聚场频道、2万小时点播、所有直播频道4小时时移和近50路频道7天回看。与其它省份IPTV频道资源较少的状况相比,今年5月,南京电信的IPTV业务已经覆盖了中央电视台的全部信号频道,满足了传统电视观众对电视直播频道的需要。
创新应用,足不出户享受生活便利
个人电脑普及后,成为年轻人群的新宠,因为其具有互动功能,也就是使用者能参与其中。可以说,报纸、杂志和电视在内的传统媒体是第一代媒体,而个人电脑是第二代媒体,拥有第一代不具备的交互能力以及娱乐功能。而江苏电信IPTV就是第三代媒体,兼具第一代和第二代的优势。
IPTV上推出了多种应用,包括天气预报、证券行情信息、互动游戏、卡拉OK和电视银行/支付等,将以家庭娱乐为主的功能进一步延伸。
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除了满足百姓的娱乐与信息需求之外,IPTV还对社会与经济效益的双赢起到了推动作用。
首先,与广电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产业发展。江苏省数字电视与IPTV发展都走在了全国前列。IPTV诸多行业应用为政府、企业提供了信息化手段,助推了地方经济发展。随着生活水平和欣赏水平的提高,大部分家庭都能够接受数字电视,经济条件好的家庭对内容丰富、具备互动点播功能的IPTV具有消费需求,IPTV使他们拥有更多选择。
其次,IPTV的发展也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它的发展拉动了投资,并带来网络建设、内容与应用服务、终端等产业的繁荣,为相关产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促进了地方经济增长以及相关产业发展,目前,已拉动了相关产业10多亿元的投资规模。
通过江苏电信现有的宽带网络,在有线电视尚未覆盖的地方提供互动电视服务,将有效避免重复投资,为政府节约数十亿元的投入。
四、IPTV的困境与前景
1、内外壁垒阻碍IPTV发展
在三网融合的时代背景下,IPTV是其中最具冲击力与划时代性的产品之一。它对各个移动通讯商与产品制造商的吸引力不言而喻。但随着三网融合中各方利益冲突,IPTV的发展在各个省份也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状况,面临着来自不同利益群体的难题与阻碍。
首先,在现阶段,中国发展IPTV的最大问题就是政策环境问题。在当前政策环境下,电信运营商无法直接获得IPTV的经营许可,而由于地方广电之间的利益博弈,与IPTV牌照拥有者的合作又遭遇抵制,这种市场准入上的有形与无形的壁垒都极大地影响了运营商的热情。
其次,政策问题还引发了产业链间的合作问题。IPTV经营牌照的拥有者都是广电企业,这些企业不仅充分掌控着内容创制的环节,还凭借牌照优势介入到业务提供上,导致电信运营商和广电企业的合作并不顺畅。在一些地市,电信运营商处境尴尬,既不愿仅仅承担网络提供商的角色,但是又无法获得更多的主导权,大大影响了IPTV的发展进程;而在运营情况较好的上海和哈尔滨地区,电信运营商为避免与广电发生正面冲突,采取了与广电企业共同运营的合作方式,这种方式在短期内起到了促进发展的作用。但是,IPTV要长期健康地发展,还需要双方建立全面的利益分配保障机制和有效的市场化运作模式,使得双方能够长期合作共赢。放眼全球,苹果、谷歌等IT产业巨头也将目光投向互联网交互电视领域。但因为中国的政策限制,国外厂商很难取得中国的IPTV牌照,这也是为何苹果公司在十一月宣布要研发苹果TV产品而不被中国专家广泛看好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三,内容缺乏也是电信运营商开展IPTV所面临的问题之一,主要体现在IPTV提供的频道与现有有线电视频道过多的重合,缺乏新颖独特的频道资源,从而影响到用户的选择。
最后,在设备企业的推动下,IPTV的开展已经有了良好的技术保障,但是由于IPTV标准缺失,导致系统之间不能互通,系统与终端问兼容性不足,给运营商带来了成本上的增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IPTV的规模应用。
2、IPTV发展前景
在通信领域,对IPTV的研究已经日臻成熟。该领域的专家亦在文献中总结出IPTV发展的阶段与其特征:
培育阶段(2004年-2008年)
这一阶段主要把IPTV作为一种新的消费理念品牌推出,这时候运营商强调与广电部门的合作,机顶盒(STB)同时支持CATV、IPTV和Intemet接人,内容方面和广电部门合作,合资成立IPTV运营公司,所得利益分成。这个期间,广电部门应该打破地方各自为政的局面,谋求产业化、市场化乃至体制改造以及网络一体化、双向化数字化改造。
发展阶段(2009年-2013年)
这一阶段提升了IPTV的层次,在IPTV业务基础上增加丰富的互动和增值业务,比如节目投票、导航系统、互动视频等。这一阶段,要继续提升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以优势的内容、消费理念和品牌吸引更多的用户加入到IPTV阵营。电信企业和广电部门的分工要明确开来,让电信行业提供网络和运营,广电行业来做节目,各自发挥自己的区位优势。
【关键词】校园电视台 校园文化 “商校街” 促进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7-0058-02
前言:
职业院校一直以培养具有一定职业技能的劳动人才为宗旨,因此课程设置一直以实用、与企业对接为前提,因此建设了大量的实训基地作为硬件支撑。但是,以往的实训室仍旧逃脱不了传统的教师传授课本理论知识的模式,实际应用效果差,造成与社会脱轨。因此,建设具有真实企业模式的实战类生产经营型实训基地一度成为职业院校的发展改革目标。我校于2013年年底建成的“商校街”正是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商校街”将学校教学和企业经营充分融合,做中学,做中教,形成“经营服务课程化,教学管理经营化”的全新模式。
我校校园电视台已成立5年,每个月定期将学校的新闻要事通过不同形式制作成《菁菁书院》栏目向全校师生播放,校园媒体在形成良好、向上的校园氛围甚至校园文化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我校“商校街”的建设和使用不仅在我市,乃至全国尚属首例,很多人对其运营模式以及真正起到的作用还不是十分了解。因此要想充分发挥其功能,不仅在硬件及实际运营方面下足功夫,在校园文化这种软环境下进行良好宣传,形成良好氛围也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因此,校园电视台应借助便利、独特的媒体平台,在《菁菁书院》栏目中,通过不同形式的,师生喜闻乐见的节目,大力宣传“商校街”的实际运营模式及教学模式,让师生有所了解,去“商校街”学习、工作可以有的放矢,才能真正发挥“商校街”的教学经营功能。
校园电视台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方面的积极作用
1、校园电视台是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德育工作的主阵地。通过校园电视台开辟了学校德育和宣传的新途径,利用校园电视台,营造美誉环境,陶冶学生情操,能有效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加强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造就全面发展的社会所需人才。
2、校园电视台是学校重要的舆论工具和宣传媒介。与校园广播、宣传栏、校刊等相比,校园电视台具有传播迅速、形象直观、传播效果良好等独特优势。通过形象生动的电视节目向外界展示学校形象、宣传职业教育和扩大学校影响力。同时,校园电视台也是师生展示风采的舞台,是学校迈向教育现代化的新台阶。
3、学校通过校园电视台举办或现场直播一些答辩、演讲、专题报告会、文体比赛等活动,丰富学生文化生活,推进学校素质教育。有利于学生丰富课外生活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团队精神和服务意识。同时还能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最终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
校园文化对于“商校街”的建设起到促进作用
校园文化是学校所具有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既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等物化形态内容,也包括学校传统、校风等上层建筑内容。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校园文化是学校本身形成和发展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商校街”作为学校的一部分,他的文化必然也会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相反,在校园文化里形成对“商校街”的正面宣传,将会扩大发挥其功能作用,因此,校园文化对于“商校街”的建设和使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校园电视台促进“商校街”的建设和运营的具体方式
1、“商校街”在教学方面完全打破传统教学模式,针对同专业学生提供工学结合和勤工俭学岗位,让学生在真实的岗位上学习实用技巧;针对全校所有专业的学生采取实训周的轮换制教学,在校内提前体验一下企业的运营和文化气息。这样的教学模式虽然完全将企业气息搬到课堂,但同时也会伴随相关问题的产生。首先,工学结合和勤工俭学岗位只针对若干对口专业学生,局限了”商校街“的教学功能。然而,虽然专业不同,行业不同,但是实习就业需要的敬业态度和道德品质是相同的,校园电视台可以针对工学结合或勤工俭学的学生进行采访以及过程的跟踪拍摄,将其经历过程展现给其他专业的学生,让其也感受到他们的工作经历及取得的收获,间接地得到工作机会,这样就打破专业局限,扩大了“商校街”的教学功能。其次,实训周虽然面向全校学生,但是由于时间短,专业不对口,容易造成一些学生的不理解,导致实训周教学流为形式,起不到预期效果。校园电视台可以事先就实训周的宗旨及意义做一个简短、形象的短片供学生观看,让他在实训周开始之前就了解课程设置的意义和目的,起到前期课程辅导的作用,这样,在实际课程中才会理解初衷,有的放矢,起到相应学习效果。
2、由于“商校街”上各种业态均是实战经营,完全独立企业运作模式,以效益最大化为目标,企业宣传就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校园电视台借助平时与地方媒体联系的优势,可以一定基础上将制作好的企业宣传片或产品广告在媒体上播放,扩大宣传范围,加强宣传力度,既帮助了企业的运营,又提升了学校的形象和知名度,真正起到了校园电视台的宣传作用,为“商校街”带来经济效益。
3、大力宣扬工学结合,勤工俭学等工作的优势和收获,在校园内形成良好风气,让学生对这种学习形式有更加正确的认识和了解,不怕苦,不怕累,争相去“商校街”顶岗实习锻炼,真正开发“商校街”的实训基地作用。
4、虽然校园电视台只是校园媒体,但是其播出的节目也是有全校师生关注的。经常播报“商校街”从另一方面来讲也是对“商校街”起到督促作用,形成一个正向的推动力,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结束语
“商校街”这种生产经营型实训基地可以说是中职教育改革的先行者,如果其经营和教学两项功能都能很好的发挥,将会是职业教育改革迈出的成功一步,因此必须不遗余力的将其功能发挥到最大化。相信校园电视台在发挥其宣传作用的同时,定会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为“商校街”提供良好的氛围,对于功能的发挥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一、媒体融合的发展现状
虽然我们还很难想象新一代媒体的详细模样,但是我们似乎已经看到了媒体融合的宏伟蓝图。媒体融合之后可把手机、电脑、电视机、收音机、报纸等媒体的特点与功能融为一体,借助无线传输技术,成为不久的将来人们阅读新闻信息的新终端。我国在媒体融合对新闻传播影响方面的研究比较落后,但是媒体融合的趋势已经出现端倪。详细表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各类新媒体参与新闻传播,从各个门户网站到搜索引擎,融合的媒体利用以往媒体生产新闻的能力,集合新闻信息,在当前传播各类新闻中具有重要作用。
第二,手机在新闻传播及行政部门公共信息中的作用也备受关注,自媒体,例如微博、微信、MSN、QQ、BBS等媒体在传播新闻中的积极作用也不可轻视。
第三,传统媒体借助新媒体在传播新闻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例如将微博、微信、博客内容转发到传统媒体、网站与手机为受众提供了参与各类直播节目的机会、收集信息获得新闻线索、计算机协助报道新闻等。
第四,传统媒体借助网络途径与数字技术,衍生出了新兴媒体,比如网络电视、移动电视、网络广播、电子杂志、手机报、电子报等。可见,当新一代新闻接收终端随着媒体融合的出现,媒体新闻势必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融合新闻”也会成为新闻传播的主体。
二、媒体融合对新闻传播的影响
媒体融合对新闻传播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本文主要从信息主体、接收终端、组织形式、经营模式、产权结构几个方面详细分析媒体融合对新闻传播的影响作用。
(一)信息主体多元化
在网络传播与数字技术的共同推动下,一般公众享有了前所未有的参与传播新闻的能力,他们利用微博、微信、MSN、QQ、BBS、博客、手机、播客等工具,已经形成了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传播模式,可以随时表达观点、新闻,使得新闻信息的主体表现出多元化趋势。媒介融合速度不断加速,使得信息传播主体多元化趋势更加明显,并且接受者与传播者一体化是新闻传播的典型特征。依据CNNIC(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14年7月的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14年6月,我国网民达6.32亿,较2013年底增加1442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6.9%,较2013年底提升了1.1个百分点。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27亿,较2013年底增加2699万人。手机上网的网民比例为83.4%,相比2013年底上升了2.4个百分点。我国域名总数1915万个,网站总数273万个,我国网民的周上网时长达25.9小时,相比2013年增加0.9个小时。每天都有海量的微博、微信、短信、图像、图形、文本、音频、视频,庞大的信息源都可作为传统媒体利用与开发的对象。虽然信息的提供者主要为个人、企业、社会团体及政府等,但是承担与采集新闻信息的还是职业的新闻一线人员。专业的媒体在新闻信息传播中占据主要地位,但必须承认的是,新媒体已经在改变大众传媒格局,在世界区域内,很多“草根记者”在一些突发的、重大事件的现场多的最新消息一次次引起轰动效应。
(二)接收终端统一化
接收终端一体化,其实就是将接收终端进行融合,这一过程是建立在数字聚合技术高度发展的基础上的,这里所说的终端融合是指设备终端的融合,也可称为3C融合,涵盖消费型电子产品、计算机、电信等。借助某种协议,可实现消费类电子产品、通信、计算机这些信息的互通互联与共享。比如,电视与电脑的有机融合,数码相机、MP3等影音设备和电视、电脑、手机的融合等。融合接收终端的目的是为了满足消费者对新闻信息的一体化与多样化需求,当前单一形态的新闻内容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了,他们现在需要的新闻信息可能同时涵盖视频、音频、图像与文本等。在该要求下,新型的接收终端必须能够提供多种形式的服务,并能将各种形式的新闻信息有机整合,最终展现到消费者跟前。接收终端的有机统一,从表层看就是硬件设备的融合,其实涵盖了三个内容:1.接收终端硬件的有机融合。2.构成了多种类型媒体信息的统一平台。3.以终端设备为载体的服务于内容的融合,及以在线虚拟终端为载体的服务于内容的融合。比如,部分牌子的MP3能大量下载歌曲,生产厂家可在音乐服务器上为客户提供下载服务。
(三)组织方式一体化
在媒体融合环境中,新闻传播的形式颠覆了以往媒体间的壁垒,有效整合全部媒体,实现统一规划,构建了一体化的组织形式。该组织形式其实就是打破了传统的行业管理与区域管理,借助各种媒体制造流程的控制与设计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机构重组,实现各种类型媒体的集体运作。融合与集中后的组织形式,借助各种媒体的介质特点,在新闻信息的传播中达到产品各异与资源共享,变竞争关系为合作关系,强强联手做好区域市场,落实聚能效应,扎实保护好媒体市场。比如,美国的媒介综合集团,在21世纪初斥资四千万美元,在佛州坦帕市建成了一栋传媒大楼,名叫“坦帕新闻中心”,把旗下的电视台、编辑部、坦帕论坛报、集团网站都汇聚在一起运营。组建了“新闻总编部”,全面管理三种媒体所生产的新闻报道,在新闻信息采集与编辑上倡导三种类题共同操作完成。我国在类似问题上较为落后,在组织形式上尚未实现一体化,但已启动了整合新闻生产流程的实验。比如,某省日报报业集团就和当地的移动通讯等媒体合作,开发出《某省手机报》,推出了国内第一家数字报纸,和科技公司合作推出了“跨媒体与数字报刊出版系统”,实现数据库、光盘出版、数字报纸、传统报纸等产品的多元化出版及一体化生产工作。借助报刊与网络互动,颠覆了传播的行业与区域限制,创造了统一平台,大大提升了融合媒体的影响力。但是,由于我国媒体融合的研究较为落后,要想实现组织形式的一体化,还需要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
(四)经营方式综合化
媒体融合背景下的经营,是多个媒体的共同运作,特别是在新闻信息的与采集上,均是联合行动,该方式可大大降低设备、资金、人力上的投入,减少新闻加工的成本。并且,各种类型的媒体联合运营,可有效保护已经覆盖的媒体市场。和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传媒相比,媒体融合与之有着本质区别,该区别就是经营方式的综合化,这种本质区别为创新新闻传播方式创造了更大的发展空间。由于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一般民众都可借助发短信、写博客、写日志、发起个人对个人、多人对多人、个人对多人互联网聊天,从社会全局来看,该新闻传播形式已经从传统媒体占主导作用的单项式转变成了专业媒体发起和一般民众集体参与的互动式、分享式,使得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密切结合汇流与结合。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媒体的融合能力不断提高,与接受新闻的方法与手段也更加多样化,传播新闻信息将广泛借助多媒体形式,最后在新型终端上录、说、写、看、读、听等方法的自由组合与选择,新闻循环播展现出更为便捷、人性化、自由的特点。但是随着新闻传播方法和手段的日趋变化,对新闻传播信息的加工与整合的难度也更大,怎样精确定位内容、选择恰当表现形式、管理与控制传播流程等,将是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传播中必须思考的问题。
(五)产权结构多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