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企业并购财务问题研究范文

企业并购财务问题研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并购财务问题研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企业并购财务问题研究

第1篇:企业并购财务问题研究范文

关键词:企业并购;财务风险;融资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7-0216-01

近年来,国内外企业并购逐日增多,据统计2009年一季度共有企业境内并购案例38起,并购金额26.81亿美元,环比降幅达到87.0%。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开始,许多企业面临着重大风险。在后金融危机时代,通过并购可以维护大小企业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甚至可以避免破产,并购后如果经营恰当,可以达到双赢,有利于收购方拓展市场,实现技术上的互补,从而更具有生命力。

1 企业并购相关概念

1.1 企业并购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之间的兼并与收购行为指一家企业通过取得其他企业的部分或全部产权,从而实现对企业控制的一种行为。而企业兼并,通常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兼并指企业通过产权交易获得其他企业的产权,使这些企业丧失法人资格,并获得它们的控制权的经济行为,相当于公司法中规定的吸收合并。广义的兼并是指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企业通过产权交易获得其他企业产权并企图获得其控制权的行为。广义的兼并除了包括吸收合并外还包括新设合并和其他产权交易形式。而收购则是指对企业的资产和股份的购买行为。收购和广义兼并的内涵非常接近,因此经常把兼并和收购合称为并购。并购实际上包括了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企业为了获得其他企业的控制权而进行的所有产权交易活动。

1.2 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

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为并购融资或因兼并背负债务,而使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由此可看出,由融资决策引起的偿债风险是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最核心部分,但融资决策并不是引起财务风险的唯一原因,因为在企业并购活动中,与财务结果有关的决策行为还包括定价决策和支付决策等。另外从公司理财角度看,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还应该包括“由于并购而涉及的各项财务活动引起的企业财务状况恶化或财务成果损失的不确定性”。即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应该是指由于并购定价、融资、支付等各项财务决策所引起的企业财务状况恶化或财务成果损失的不确定性,是并购价值预期与价值实现严重负偏离而导致的企业财务困境和财务危机。

2 企业在并购中存在的财务风险

2.1 定价风险

定价风险是指并购方对目标企业并购价值预期与并购价值实现严重负偏离而导致的企业财务困境和财务危机,是由于并购定价决策所引起的企业财务状况恶化或财务成果损失的不确定性。企业并购定价时,要考虑各种成本,而成本有直接的、间接的,有短期的、长期的等等。由于信息的不对称,确定并购价格的主要依据是目标企业的年度报表和财务报告。目标企业为了提高自身企业的价值,有可能对提供的报表进行粉饰,并不充分、完整、准确地提供企业信息,这显然会使并购方不能合理预估目标企业的资产价值和获利能力,往往导致估价过高,从而使得出价过高。另外,即使信息真实,评估实践本身也存在着结果是否客观、准确等问题。定价风险即使能够使并购后的企业运作良好,也无法使收购方获得一个理想的回报。

并购定价不是一蹴而就的,往往由两个阶段构成:首先是评估目标企业价值;其次是以评估为基础进行谈判。定价风险有价值性、综合性和动态性的特征。很多企业的并购未取得预期的效果,原因是许多企业对协同效应的预期过高,支付了过高的并购价格,而陷入协同效应的陷阱。据调查显示,并购失败的三类原因依次为战略不明、价格太高和整合不成功,从中可以看出价格决策在并购决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购定价风险会带来很大的并购实现价值的波动。

2.2 支付风险

企业并购需要大量的资金,所以并购会对企业资金规模和资本结构产生重大影响。占用大量的流动性资源,就降低了企业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快速反应和调节能力,进而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如果财务安排不当,大量的现金流出使研究开发资金紧缺,不利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和长远发展,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

2.3 融资风险

融资方式包括权益与债务融资的外部融资及可降低风险又能产生新的财务风险的内部融资。并购对资金的需要决定了企业必须综合考虑各种融资渠道。如果采用内部融资,则会占用大量流动资金,从而又产生流动性风险;若企业采取股权融资方式来实现并购交易,则需因较长时间的整合而带来的整合成本。且在并购交易完成后的一段时期内,企业原股东权益会被稀释,企业资产收益水平下降,从而影响了企业正常的运营与业绩。如何利用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筹资渠道,在短期内筹集到所需资金,是企业并购活动能否成功的关键。

3 企业并购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3.1 改善信息不对称,合理定价目标企业价值

(1)并购前做好调查,不断收集各方面的信息,改善信息不对称状况,客观公正地对目标企业价值做出评估。特别关注或有事项、期后事项以及非财务事项对企业并购估值的影响。

(2)合理使用财务报表信息,预防财务陷阱。并购方在接收目标方信息时,不能盲信、盲从,要进行观察、跟踪和鉴别,在经过独立思考和判断后,再对定价策略和方案做出相应的调整。

(3)持股比例的合理选择。并购的目的是取得目标企业的控制权,能够对其经营和财务政策拥有决定权,所以并购方可以取得控制权为限购买目标企业股权,而让目标企业原股东仍持有部分股权,以有效地分散并购定价风险。

(4)在谈判中引入信号博弈机制与目标方进行讨价还价。一般来说,目标方比较清楚自己企业的真实价值,而不会让谈判价格低于真实价值,评估价值成为目标方讨价还价的底线;另一方面,并购,方以“评估价值 + 协同效应”为参照确定了一个预期价值并以此作为价格谈判的上限,价格谈判的空间由此被框定在评估价值与预期价值之间。但在信号定价博弈条件下,由于处于信息劣势地位的并购方会根据处于信息优势地位的目标方所发出的报价信号不断调整定价策略和方法,使得价格谈判的底线逐步接近真实价值,价格谈判的空间也随之定格在真实价值与预期价值之间。信号定价博弈推动了价格谈判底线的下移,对控制定价风险有明显的改进作用。

3.2 谨慎确定目标企业

并购的首要环节是选择目标企业,在选择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程序进行。为了减少并购可能产生的风险与损失,并购方在选择并购目标企业时,更需要对目标企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情况进行审慎的调查与评估,从中发现对企业有利和不利的情况。尤其是对一些可能限制并购进行的政府行为、政策法规等潜在的风险进行评估。从外部环境看,影响企业经营的主要因素有政治、经济、法律、技术、社会等因素;从内部情况看,要重点观察目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市场前景、盈利能力等。在并购之前,应通过以上严格的调查分析,选择最适合企业合并的企业,制定一套可行的并购策略。

3.3 拓展融资渠道

并购最常用的筹资方式为自有资金、发行股票、配股和发行新股。还可以通过发行债券、贷款等负债型融资手段。特别是最近几年来兴起的杠杆收购,充分利用了银行贷款等融资手段,一般公司用于收购的自有资金只占收购总价的10%-15%,所以应该寻求其他融资手段与之相配合。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发展能力和资本结构,选择恰当的融资手段。企业在制定融资决策时,应积极开拓不同的融资渠道。并购企业可以结合自身能获得的流动性资源、股价的不确定性、股权结构的变动、目标企业的税收筹措情况,对并购支付方式进行结构设计,将支付方式安排成现金、债务与股权方式的各种组合,以满足收购双方的需要来取长补短。

总之,企业在并购时,应从目标企业选择、并购价格制定、并购融资、并购后经营等方面控制财务风险。特别是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并购时,更应为财务风险做好完善的防范措施。

参考文献

[1]沙亮.企业并购财务风险及其控制[J].金融经济,2008,(16):170.

[2]裴亚.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J]. 国际商务财会,2009,(4):36-37.

第2篇:企业并购财务问题研究范文

[关键词]并购;财务问题;对策建议

并购是企业进化的重要途径,是实行资本运营的一种主要形式。然而,企业在并购过程中涉及到许多财务问题,极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并购的成功,是值得我们深刻思考的问题。如何设计一个可以全面反映出组织资本的财务指标体系和实施方式,不仅是企业并购完成的关键,也是避免以企业常规运营财务体系代替企业并购财务体系的关键。本文基于财务视角,对企业并购涉及到财务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希望为参与并购的企业提供一些参考。

一、新形势下企业并购的现状及发展

在目前全球并购的浪潮中,大企业之间强强联合,实现优势互补,形成了一批巨无霸企业,在这样的背景下,已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国门,以并购方式参与全球资源的优化配,抢占国际市场。然而并购始终是一项有风险的活动,并购风险与机遇并存,且并购的成功并不等于成功的并购,这也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并购日趋活跃,交易值不断增加。在国内外竞争的压力下,企业并购的动机日益成熟,并且更多地从经济利益考虑获得规模经济效益或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规划。近年来,中国并购市场迅速膨胀,呈现国内并购、海外并购及外资并购齐头并进的趋势。据统计,2007年至2012年,中国企业并购交易规模及案例数量呈现爆发式增长,交易完成规模由2007年的780.28亿美元增至2012年的1397.94亿美元,累计增幅达78%。2013年上半年中国并购市场共完成交易406起,涉及交易金额403.42亿美元,同比提高24%,环比增幅高达121%,是中国并购市场历年来交易总额最高的半年。

2、并购势头旺盛,渗透领域广泛。中国企业并购逐渐由传统能源及矿业领域拓展至新兴领域,日渐凸显并购交易资金的筹措能力。中国并购市场规模逐渐膨胀、参与机构日益增多、行业范围不断扩张,为并购基金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标的资源和坚实的市场根基。2014年第一季度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参与收购的并购交易总额增长至44亿美元,较2013年第一季度增长195.9%。并购基金交易金额的节节高攀,而并购基金的数量稳中有升,由此可见并购基金在资本市场的活跃度日益剧增,其重要性也越发明显。

3、借鉴成功经验,并购方式多样。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国投资管制的逐步放松以及并购重组相关法律的完善,借鉴企业并购成功经验,使企业并购逐渐驶入快车道,首先是通过行业内的横向并购实现较高的市场占有率,然后再通过纵向并购来保证稳定的供货渠道降低销售的市场费用,最后再以混合并购形成现代化的企业集团分散经营风险适应外部环境。并购的方式多种多样,有购买吸收式并购、承担债务式并购、控股式并购、资产划转式并购、协议授让国有股和法人股和买壳上市等形式。

二、企业并购的财务动因

财务动因是企业并购动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并购中其他问题的重要前提。并购中通过有效的财务活动使效率得到提高,并有可能产生超常利益。

(一)规模经济效应。从横向并购的角度来看,企业并购的主要动因在于追求规模经济效应,这里的规模经济效应主要来源于成本下降、市场支配力的增强及垄断等。新古典经济学厂商理论认为,企业规模的扩大可以通过劳动专业化、管理专业化以及资本设备的专业化来实现,规模扩大可以降低长期成本。实证结果显示,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会随生产规模的扩大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因此企业的规模不可能无限制地扩大。通常,企业规模应该扩张到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最低点所对应的规模,一旦达到该点,并购行为就应停止。

(二)减少交易成本。从企业纵向并购来看,主要是为了产生节约交易费用的效应。企业通过实施并购来减少交易成本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企业借助并购可以扩大资产规模,如果充分利用所获得的资产资源,会形成产品的成本优势和价格优势,最终实现规模经济效益。二是企业在选择交易伙伴时会产生大量的交易成本,而企业实施并购后,无论是对上游企业还是对下游企业实施并购都会减少交易环节,节约生产要素的配置费用和产品销售费用等支出。三是企业进入新的产业领域需要大量投入,如果借助并购再与其已有的系统进行优化组合,可以充分利用被并购企业的资源,扩大市场占有率,提升竞争优势,以减少进入新领域的风险成本。

(三)现金流量效用。自由现金流量是企业营业现金流量扣除所有内部可行投资机会后剩余的现金流量。充分利用自由现金流量可以实现企业财务资源的有效配置。通常,产品处于成熟阶段的企业往往具有丰富的自由现金流量,但却缺乏合适的投资机会。而处于发展阶段的一些企业,虽然具有较多的投资机会,却面临严重的资金短缺。如果将低增长且有多余现金流量的企业与高增长但缺乏现金流量的企业实施并购,自由现金流量就可以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

(四)财务预期效应。在财务预期效应的作用下,企业并购会伴随着强烈的股价波动,这就带来极好的投资机会。可以说财务预期效应是股东投机的基础,而股票投机又促使并购行为的发生。我们说企业存在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增加股东的收益,而股东收益的大小又决定着股价的高低。股价与企业获利能力、企业风险、资本结构多种因素有关,它反映投资者对企业内在价值的判断。股价可以通过市盈率与每股收益的乘积出来,并购企业可以通过并购那些市盈率较低但每股收益较高的企业,使并购的市盈率不断上升,股价也随之上升,从而产生财务预期效应。

(五)合理避税因素。企业通过并购可以实现合理避税。如果收购企业每年在生产经营中产生大量的利润,而被收购企业又存在未抵补的亏损,收购企业可以低价获得被收购企业的控制权,利用被收购企业亏损抵减未来期间应纳税所得额,从而获取一定的税收利益,实现税收互补优势。由于股息收入、利息收入、营业收益与资本收益间的税率差别较大,如果并购企业不是将被并购企业的股票直接转换为本企业的股票,而是转换为可转换债券,一段时间后再将其转换成普通股票,这样会因企业支付债券利息计入成本而冲减应税利润,可以达到合理避税的效果。

(六)增加企业价值。并购通过有效的控制权运动为企业带来利润,增加企业价值。即意欲获取企业控制权的权利主体通过交易方式获取了其它权利主体所拥有的控制权来重新配置社会资源。在有效的企业控制权市场运行的条件下,对大部分接管者来说,其争夺控制权的动机就在于寻求企业的市场价值和在有效管理的条件下应具有的市场价值之间的差额。

三、并购操作流程中需关注的财务问题

企业并购中要重点关注信息不对称,导致企业价值评估难于做到非常准确的问题;占用企业大量的流动性资源,导致企业资产的流动性降低的问题;以及需要筹集大量资金,导致企业融资困难限制了企业正常运作与开展,甚至使企业的资金运作受到较大的限制,使资金周转不灵的问题。

(一)信息地位失衡。在企业并购中,并购方与目标企业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是造成企业并购决策失败的主要因素。不对称的财务信息,使并购方对目标企业的认知或真实情况永远少于被收购方对自身的认知或真实情况的了解。一方面,并购方很难在相对短的时间内对目标企业负债多少、财务报表是否真实、资产有无抵押担保等情况,全面了解、逐一辨别真伪;另一方面,被并购方有可能为了自己的利益,隐瞒损失信息,夸大了收益信息,并按有利于自身的利益,对信息进行了“包装处理”。信息披露不充分、失真,造成了并购双方在并购过程中信息地位不对称,使并购方的决策层基于错误的信息而做出错误的决策,给并购后的企业带来着巨大的潜在风险。

(二)财务尽职调查。为了全面了解并购对象各方面的情况,尽量减少和避免并购风险,并购方应当开展前期财务尽职调查。在对目标进行财务调查与分析时,除了全面了解企业状况、人员配置、产业特点、趋势等内容外,还要全面分析被并购企业的资本结构和或有事项,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做客观评价。调查人员由于对行业惯例、市场情况等不了解以及职业操守的影响,无法掌握被调查企业运作中的某些特有情况,对一些事情不能做出合理的判断。例如,对购货合同的真实性由谁负责向第三方核实存在争议;财务人员对涉及自己不敏感的法律问题,不能主动寻求律师的帮助,使临界工作无人问及。此外,要重点分析被并购企业所处的税收环境,关注被并购企业已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是否可以继承,如何通过企业并购享受到并购前没有享受到的优惠政策,这些都是企业并购前进行财务尽职调查需考虑的重要问题。

(三)目标价值评估。并购方对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是决定整个并购投资的关键环节。对目标企业价值评估的方法主要有:折现现金流法、市盈率法、清算价格法、重置成本法等。目前我国通常采用重置成本加和法对企业整体价值进行评估,虽然规定对上市企业进行评估时,除采用这种方法以外,还要运用收益现值法进行验证,但是绝大多数企业根本不使用收益现值法。采用重置成本加和法评估出的结果实际是企业的所有资产的价值,而不是企业的价值,极易造成对商誉等无形资产的漏评,导致企业价值与价值评估产生重大差异。所以,我国企业在选择价值评估方法时,应结合实际,不应只选择一种方法,应选择若干种适当的方法分别进行评估,在相互进行比较的基础上确定最终结果。

(四)资金筹措支付。并购企业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筹集到资金是并购完成的先决条件。通常,筹措资金的来源分为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内部融资是使用企业的内部留存资金,因企业并购所需的资金数额一般较大,而内部资金又有限,因而一般不作为并购融资的主要方式。外部融资方式主要有债务融资和权益融资,债务融资对应于债务支付和杠杆收购,权益融资对应于股票支付或换股。如果企业选择发行债券为融资方式,因债券利息可以在所得税前扣除,所以可以减轻所得税负,但是债券发行过多,会增加融资成本,从而影响资产负债的结构。如果企业采用股票支付方式筹措资金,此种方式可以避免现金大量流出,并且并购后能够保持良好的现金支付能力,减少财务风险,但会稀释企业原有的股权控制结构和每股收益水平。如果采用现金收购的企业,首先考虑的是资产的流动性,流动资产和速动资产的质量越高,变现能力就越高,企业越能迅速、顺利地获取收购资金。这同时也说明并购活动占用了企业大量的流动性资源,从而降低了企业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快速反应和调节能力,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

第3篇:企业并购财务问题研究范文

摘 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通过企业并购方式可以有效提高企业资源配置水平。企业并购在提高市场运行效率以及增加市场活力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通过科学高效的技术方法进行并购财务效率的评价,成为目前研究的重点。通过对影响到企业并购效率的因素分析,提出科学合理的提高并购财务效率的措施,从而不断的提高企业并购的财务效率。文章通过调研研究,分析了财务并购效率评价指的演技意义,提出了提高企业并购财务效率水平建议,通过研究对于提高企业并购财务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企业 并购 财务 效率 原则 建议 指标

1、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优胜劣汰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过程,企业如果不能够保证长久的稳定发展,企业面临的生存压力将会越来越大。企业要不断的提高自身市场竞争力,就必须保证企业长期的发展活力,不断发展壮大。企业扩大规模方法主要有两个,一是通过企业内部不断发展,企业资金、规模和实力不断的积累扩大,通过企业经济效益的增大,来不断扩大企业的规模。二是通过外部扩张的方式来增大企业规模,外部扩张主要方式是通过并购的方法。大量的实践经验已经表明,通过企业并购的方式可以显著的提高企业规模,增强企业实力。企业并购的过程中,要做好各项管理,如果管理不到位,往往达不到企业最初并购目的。并购财务效率是影响到企业并购水平的重要方面,因此需要重点进行提高企业并购财务效率水平研究。

2、企业并购财务效率研究的意义

现阶段我国企业并购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企业并购整体效率还需要进一步提升。企业并购能否顺利实现和企业并购管理手段、企业整体实力、市场经济条件有关。企业并购时间通常持续时间较长,而且会面临多种并购管理方法选择。企业并购财务效率直接会影响到企业的并购效益,通过合理的评价企业并购财务效率,可以有效的提高企业并购质量。在进行企业并购过程中,许多企业通常只关注企业并购的总体目标,而对企业并购的财务效率关注度不高,缺乏对企业并购财务效率评价分析。通过合理企业财务效率评价,得到并购后企业的财务效率是否改善,企业并购财务效率的影响因素有哪些,通过哪些措施可以提高企业的财务并购效率。企业的财务并购效率是影响到企业并购成功与否的关键。通过提高企业并购财务效率,确定合理的并购程序,可以为投资者提供准确的投资依据。所以需要重点开展提高企业并购财务效率的评价研究,为提高企业的财务并购效率奠定基础。

3、提高企业并购财务效率建议

企业并购需要正确的政策作为指导,为企业并购财务效率的提高提供政策支持。通过对企业并购财务效率过程分析可以得到,许多企业并购都会受到政府的参加和干预,当政府部门参加和干预后,企业并购过程会显示出较多的政府色彩。所以作为企业并购过程的监督和管理者,相应的政府部分一定要担负起自身职责来。首先,确定和制定出公平的竞争机制,制定反垄断措施。其次,要进行企业并购财务效率的国外资料调研,不断的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理念。结合企业的并购的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断的引导企业的并购走向正确合理的方向。确定合理的企业并购财务管理政策,不断的规范企业并购财务行为,提升企业并购的财务效率。通过制定合理的制度为企业并购财务效率评价提供支持,从而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效率。现阶段我国经济体制管理下,企业的并购并不是完全由市场来决定,一些非市场化的因素会影响到企业的并购过程。企业并购财务管理的创新还需要进一步的提高,对于企业并购财务效率的提升措施,需要不断地创新,而不是重复和复制先前的企业并购财务管理方法。企业并购财务效率提高是一个很长的过程,所以不能完全通过短期的并购方法来进行企业的扩张,更应该从制度方面为企业并购财务效率提高提供保障。

如果企业为了转型而进行相应的并购,企业必须进行长期的规划,合理安排企业的并购程序,不断的提高企业的财务效率。由于影响到企业并购财务效率的因素较多,所以各个因素对于企业并购财务效率的影响也是各不相同。通常情况下通过转型可以给企业更大的发展潜力,更利于企业的发展,企业转型目的就是为了企业更快的发展。但是企业并购作为企业的一种投资活动,一定会存在企业财务并购风险。通过科技进步方式来进行企业的转型,不仅会给企业带来更大发展潜力,但是也会给企业带来相应的风险。进行企业并购财务风险分析时,要从企业的长远来考虑,分析企业并购的潜力以及未来的发展空间,保证企业并购后,企业能够保持长久稳定的发展。如果企业并购存在失误,往往会对企业造成严重的影响,并购前企业优秀资产转变成劣质资产,这样将会严重影响到企业的效益,降低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高新技术产业是推动行业发展的先行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增长速度快,同时具有较大的市场发展潜力和利润空间,因此企业转型高新技术产业是一个较好的转型方向。通过完善的信息公布制度,可以有效的提高企业并购的财务效率。信息公布是我国市场经济规范化的重要措施,企业并购过程中信息公布显得非常重要。通过良好的信息公布制度和条例,可以更好的有效的得到企业的并购信息。利用良好的信息公布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并购过程财务监督水平,加强企业并购的管理力度,不断的提高企业并购的财务效率。

4、结束语

通过并购的方式可以有效的促进企业发展,增大企业规模,提升企业管理效益。企业扩大规模方法主要通过企业内部不断发展和通过外部扩张的方式来增大企业的规模两种方式。通过企业财务并购效率的提高可以确定合理的并购程序,为投资者提供准确的投资依据。企业的并购需要正确的政策作为指导,为企业并购提高财务效率提供政策支持支持。通过制定合理的制度为企业并购财务效率评价提供支持。如果企业为了转型而进行相应的并购,必须进行长期的规划,合理安排企业的并购程序。通过完善的信息公布制度可以有效的提高企业并购的财务效率。通过对于提高企业的并购财务效率促进企业的稳定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孙涛.公司并购决策与有效性分析[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2] 张秋生.企业改组、兼并与资产重组中的财务与会计问题研究一价值评估、融资、会计处理[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第4篇:企业并购财务问题研究范文

关键词: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2-0-01

在市场条件下,企业并购是企业之间日益活跃的一项产权交易活动。但作为一种高风险的经营活动,企业并购在给企业带来规模效益的同时,也可能会给企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机遇与风险并存,这就是企业并购的特点所在。而其中的财务风险是企业是否能够并购成功的重要影响因素。

一、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定义

企业并购是现代企业非常重要的发展战略之一,能够为企业创造竞争优势,但同时也存在着巨大的风险。可以将企业并购中财务风险概括为:由于并购定价、融资、支付等各项财务决策所引起的财务状况恶化或者财务成果损失的不确定性,使并购价值预期与价值实现严重偏离而导致的企业财务困境和财务危机。

二、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形成原因

(一)国内并购市场机制不规范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资本市场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尚不完善,并购活动难以纵深方面发展。国家的行政干预又很多,使众多企业并购活动未能取得应有的效果。

(二)收购企业管理者目标不明确。

在企业并购过程中,企业管理者对风险的客观性认识还不够,缺乏风险防范意识以及应对风险的能力不足,导致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由于某些企业管理者对企业自身的情况考虑不周全,一味的追求规模效应,盲目并购,导致财务风险的产生。

(三)领导者并购财务风险意识淡薄

领导者并购财务风险意识淡薄,是产生财务风险的一个重要原因。作为领导者,必须对并购方企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有透彻的掌握。在现实并购活动中,决策者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缺乏风险意识,对财务风险缺乏防范意识和防范措施,导致陷入财务危机。

(四)企业财务风险防控措施不力

企业的财务风险无处无在,可能出现在任何环节。企业并购并非简单的一件事情,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同时要全面的权衡利弊,稍有不慎则会造成较大的损失。另一方面,对于一些企业来说,它的并购经验还比较欠缺,自己很难从根本上防范风险。

三、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管理对策

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是多种不确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企业环境的动态变化需要管理者对风险实行动态管理,因此,只有在正确识别企业并购中财务风险的前提下,企业才能有效防范与科学管理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

(一)做好并购前的准备工作

企业在在并购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有助于风险的防范,企业并购方要在并购前综合考虑,了解到并购的真正意义,能给企业带来怎样的收益,一定要谨慎做出决策。因此,企业在并购准备阶段要制定多个企业发展、壮大的方案,是否会有更适合的方式能让企业健康持续发展,切勿盲目选择并购这种方式来使企业规模的扩大。

(二)企业要积极拓展融资渠道,保证融资结构的合理化

企业在制定融资决策时,应开阔视野,积极通过将不同的融资渠道相结合,以确保目标企业一经评估确定,即可实施并购行为,顺利推进重组和整合。在企业进行风险管理和并购的过程中,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和企业的现实状况,对各种财务风险进行准确地识别和度量,然后根据不同的风险类别及影响幅度来选择适当的管理策略,并依据条件的变化做出及时的调整,必要时候也可以和有往来的企业建立并购联盟,最终将风险控制在损失的最低限度。当然企业实行并购时也要尽量避免因片面追求风险最小化而带来高额成本的负面影响,使企业的并购活动实现“1+1>2”的效益,促进企业自身更好更快地发展。

(三)并购财务风险管理方法与手段

1.充分发挥宏观调控职能,科学制定管理措施

在我国现阶段的并购,政府不仅是法规和政策的制定者,还是具体并购的操作者。发挥政府职能,确保并购行为的法律化和规范化。政府在企业并购中的作用应该是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导向并购市场,监管并购活动,严厉打击并购中的违法乱纪行为,协调和保证相关者的利益,推进我国并购的公开化和市场化。

2.强化内部财务管理,提升并购防控能力

首先,科学选择中介机构。在资本市场上企业被视为商品,企业之间的并购是资本市场的一种资本交易活动。资本市场交易因其特殊型和复杂性,需要专门的中介机构,在交易双方之间发挥中间人的作用。其次,合理确定目标企业价值。在企业并购过程中要面临许多的问题,而其中一点较复杂的问题是如何合理估计被并购企业的价值。并购方应当以综合的并购定价模型所得出的并购价格为基础,通过与被并购方协商来合理地确定并购价格。最后,重视预防不对称信息。信息不对称是导致并购估价风险的首要原因,因此并购企业应尽量改善并购中信息不对称的现状,坚决杜绝恶意并购。

3.科学决策,降低并购财务风险

企业在并购前要对目标企业内外部整体的条件进行认真的研究与分析。目标企业的并入能否给并购企业带来协同效应及资源的共享,是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需进行科学决策。而信息的透明度与真实性是并购中并购企业面临的关键问题,由此减少信息的不对称性是降低并购财务风险主要措施之一。进行认真查分析,才能挖掘公开信息之外对企业存在重大潜在影响的信息。

4.建立财务预警管理系统

财务预警管理系统是把并购企业在整合期内的财务管理失误和财务过程波动以及由此引发的财务风险和财务危机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监测,管理失误行为,确保企业管理状态的良性发展。应识别、评价、预测、预控,不断矫正不良财务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张应杰.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分析及控制[J].财会月刊(综合),2005(06):24-25.

第5篇:企业并购财务问题研究范文

关键词:国有企业 企业并购 财务整合

一、 财务整合的内涵及必要性

财务整合,是并购方为达到特定目的对被并购方实施有效控制所利用的特定手段。是并购方实现重组并发挥各项“协同效应”的重要保障。由于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体系的核心,而财务整合是并购后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财务整合不仅关系到并购战略意图能否落实,而且关系到并购方能否对被并购方实施有效控制以及企业并购目的的实现。

在我国,不少国有企业因对并购后财务整合的工作的不重视,造成并购后整合战略落地较难,财务信息沟通不畅,资产整合效果不佳,甚至造成资源重复浪费。因此,在大力推进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的过程中,研究企业并购后的财务整合问题及解决策略是十分必要的。

二、我国国有企业并购后财务整合中突出存在的几个问题

(一)对并购后企业财务整合的重视程度不够

通过对并购案例的分析,我们发现有不少国有并购企业,在并购前期制定了较为完善并购措施及方案,在并购项目过程中对被并购企业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调查,为控制了前期并购风险,有的国有企业还委托专业机构出具了并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评估报告、法律尽职报告等专项报告,但却没有制定并购后详细的工作推进方案;有的企业虽然制定了方案,但执行力度远远不够,归纳起来讲多数企业在前期并购结束后,认为并购工作已经完成,从而未认真细致的开展并购后整合工作,由此产生并购后被并购企业财务问题发现不及时,资产整合效果不明显等,原本前期已成功并购方案,由于并购后整合的失败而引起整体并购达不到预期目的,甚至引起整体并购的失败。

(二)并购后财务管理体系运行效果不佳

财务管理体系涵盖财务管理的各个方面,具体包括:财务人员管理,会计机构设置,财务制度确定等。其目的是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企业资产安全,提高企业运行效率,促成企业价值的最大化。财务制度体系整合是并购方对被并购企业进行财务整合的关键,在我国,国有企业在并购后,存在着对并购企业的“重业务,重市场,轻管理”的现象,由于与被并购企业存在着信息不对称,所以造成并购方对被并购企业财务系统的实际情况了解不充分,对并购后财务体系建立与执行缺乏整体规划。

(三)企业并购后对资本结构缺乏合理安排,存量资产运行效率低

当前,我国国有企业并购后出现了较高的负债比率。并购后企业资产、负债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由于缺乏科学完善的存量资产处置方案,造成并购后无效无用资产闲置,加上对资金缺乏良好的配置计划,造成在大量的有息负债作用影响下,财务杠杆系数增大,资产收益变动异常,并购后企业因对存量资产整合的忽视而造成企业整体财务风险增加,甚至引发危机。

三、国有企业并购后财务整合应关注的重点及措施

(一)以并购目的为导向,充分认识企业并购后财务整合的重要性

增值是企业并购的根本目的,确切的讲是为了实现“1+1>2”。要想达到这一目的,并购企业必须将被并购方纳入自身的控制之下,通过科学的整合改善企业经营管理、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充分发挥企业并购的各项协同效应(经营、财务、市场份额等),发挥并购双方核心竞争力,真正做到双赢。企业并购意图能否落实,并购目的能否实现,最主要是看并购以后企业的整合是否成功,而财务整合往往是各项整合的关键。因此,并购企业应当高度重视并购后的财务整合工作。笔者认为并购方应组建专门的财务整合小组来完成整合工作,并明确工作小组的责任与权力,并购方应当以并购战略目标实现的为基础,统筹制定财务整合战略性规划,通过对两个企业不同财务战略的调整,达到资源优化配置的目的。

(二)依据并购企业实际情况,建立或完善整合后财务管理体系

1、整合财务管理目标

财务管理目标是指引企业各项财务工作的方向标,整合财务管理目标,是并购后企业财务整合的首要任务。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被国企并购后,由于企业战略定位与企业文化的差异不同,二者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可能大相径庭,所以必须整合双方的财务管理目标。并购方应站在一定的高度,结合并购企业已有的财务管理目标以及具体情况,重新确定一个统一的财务目标,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并购后双方目标不一致造成矛盾冲突,财务整合小组应协调并购双方统一财务管理目标。

2、整合企业财务制度体系

财务制度体系整合是并购方对并购后企业进行有效控制的手段,财务制度体系的整合将为并购后企业财务管理奠定基础。财务制度体系整合具体包括:一是统一制定符合并购方的会计核算要求的会计制度,如确定统一会计核算期间、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等,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会计核算。二是针对并购企业业务特点,规范并购企业的经营管理流程,建立经营管理工作中的财务管理控制点,收集关键控制点财务信息,分析控制点指标数据,以便防范会计核算风险。三是建立完善的财务信息网络体系,保证并购企业的运营信息能够及时准确地传递到并购方,提高财务信息的及时性和会计核算电算化的覆盖面,为管理层经营决策提供及时可靠数据。

3、整合财务组织机构和岗位职能

为达到财务管理的要求,落实岗位职责,并购方应当及时整合财务组织机构并进行相应的岗位分工。整合要以权责明确,管理科学,以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为标准。此外,在财务组织机构和岗位整合的过程中,还要注意集权、分权相结合。整合后的组织机构应保证被并购企业内部纵向各层次之间的财务关系得到妥善处理。整合后还应注重对企业财务人员后续业务的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加强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为并购后企业培养一批符合企业财务管理优秀财会人员。

4、整合业绩评估考核体系

业绩评估考核体系的整合是提高被并购方经营绩效的基础,在绩效控制方面,既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又要建立严格的考核奖惩制度,保证控制系统的有效运转。完善绩效评价体系选择考核指标一般要做到,第一,结合并购企业实际情况,建立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指标管理体系。财务指标主要包括确定获利能力指标、偿债能力指标、运营能力指标,要注重中长期财务管理目标的设定,依据年度完成情况适时调整指标和指标考核权重。第二,国有企业作为并购方对被并购方管理层考核时,在企业绩效制度框架内可允许被并购方根据经营业绩和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提取奖励基金,用于团队或个人的奖励。此外,要对亏损企业或子公司的具体情况提出明确的减亏、扭亏指标,并对责任人严格考核。

5、完善预算管理控制制度

预算管理已成为现代企业特别是集团公司经营管理的主要手段,通过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并购方可以使被并购方的经营目标与其利益保持一致。同时通过预算控制手段并购方可以对各被并购方的成本费用进行间接管理,并且可以延伸到被并购方的经营环节。预算指标管理完成情况也可作为并购方对被并购方业绩评估的主要依据。

6、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健全内部控制机构

企业在并购过程中或并购完成后,均需及时了解被并购方现有的内部控制制度及手段,对被并购方现有业务流程进行梳理,要加强对内控方法、内控监督等内容的完善,使内部控制更加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对于被并购方内控机构设置不到位、内控实施手段流于形式,要责令尽快整改完善。要确保内控机构的独立性与权威性,为达到良好的制衡作用,内控的实施不应受到外部因素的干扰。另外还应重视企业的风险识别工作,切实的做好企业内部审计,建立多层级风险防线,保证企业健康发展。

(三)提高资产运行效率,实施存量资产整合

存量资产整合是并购后企业提高资产运行效率,发挥整合协同效应的主要手段,同时存量资产整合也是并购后财务整合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并购规模较大的情况下,企业还应成立专门资产整合小组,对并购后存量资产的整合工作进行统一的协调,资产整合一般遵循以下步骤:

1、鉴别资产

首先应将资产进行统一盘点与分类,摸清存量资产所处的状态,其次从资产剩余使用寿命、替代性、维护成本、重置成本等方面对资产进行划分,将资产区分为高效资产和低效资产。将占用资源大,贡献低的资产作为整合重点,鉴别资产应从企业实际出发,鉴别工作应由熟悉产品生产流程与企业资产状况的人员担任。

2、统筹利用存量资产

并购后,依据资产使用价值最大化的原则,并购方可以统筹划分双方企业的资产,充分利用双方资源,合理消耗存量资产,提高资产流动性,这样不仅可以节约整合成本,而且还能发挥并购带来的协同效应。

3、合理处置资产

企业应成立资产处置小组,该在充分考虑风险与收益的情况下,确定并购后企业存量资产的标准和存量资产范围或区间,根据鉴别资产的状况和结果,对于缺乏的资产应该补齐,对于价值大、使用率低、维护成本高的无效资产可以选择出售、租赁等多种方式进行处理。剥离不利于增强企业核心能力的资产,调整各资产的分布情况,提高资产的周转速度。

四、结束语

国有企业并购后财务整合工作属于一项系统繁琐的工程, 涉及到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所以,实际进行财务整合时,并购方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并建立相应的机构对财务整合工作进行统一协调,明确财务整合的目标,依据实际情况适时进行调整,从而实现财务整合效应,保证并购后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马玉珍.企业并购后的财务整合问题研究[N].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4

[2]姬定中.对国有集团公司并购后财务整合制度安排的设想[J].集团研究,2006.7

第6篇:企业并购财务问题研究范文

摘要:现代企业并购方式主要为现金收购和换股并购。对于并购企业来说,现金收购需要大规模融资,在资金来源以负债为主的融资模式下,会面临着一个必然的逻辑,即随着企业不断地收购扩张,其资产负债率会不断攀升,债务相关指标会不断恶化,并购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会不断增加;而不断恶化的财务状况反过来又会恶化企业进一步扩张的能力,从而使企业并购不具有持续性。换股并购指并购方以新发行的股票替换被并购方的股票。由于换股并购只涉及到并购双方股票的发行,不需要进行债务融资,不会受到融资规模的限制;同时又由于这种并购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兼顾并购双方股东的利益,因此从财务角度而言,换股并购能使企业并购具有持续性。

关键词 :换股并购;资产负债率;持续性

绪论

现金收购需要大规模融资,资金来源以负债为主的融资模式使企业并购不具有持续性。换股并购只涉及到并购双方股票的发行,从财务角度不需要大规模融资,可以不受并购规模的限制,因而能使企业并购具有持续性。

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乔治.施蒂格勒曾经指出,“发达国家的大型企业无一不是通过兼并联合发展起来的”。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我国企业面临着需要做大做强甚至“走出去”的巨大挑战,而在迎接这一巨大挑战的过程中,首当其冲所要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快速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快速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创造更多价值增值,一个快捷而有效的途径就是通过产业整合,实现优势互补和规模经济,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企业并购已成为企业快速发展的最有效捷径之一。

对于国内上市公司而言,长期以来由于融资渠道不通畅导致的资金来源问题已成为制约大规模收购扩张的主要瓶颈之一。由于国内企业并购的资金来源主要以负债为主,随着企业不断地收购扩张,规模不断扩大,一个不得不面临的严重问题就是并购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会不断攀升;随着资产负债率不断攀升,财务杠杆持续上升且居高不下,财务风险不断增加,不断增加的财务风险不断弱化并最终恶化并购企业的财务状况,从而使并购企业丧失进一步扩张的能力。因此从财务的角度如何能够使并购具有持续性成为国内企业并购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西方发达国家企业并购从诞生之日起已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历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并购掀起了几次并购浪潮,每次浪潮都有不同的特点,每次都促进了垄断资本的发展和企业规模的扩大。而20世纪90 年代以来的企业并购特点尤为突出,主要表现为以产业内强强联合的横向并购为主,并由国内收购走向了跨国兼并;这个阶段的企业并购,最明显的特点之一就是规模大,数量多,金额巨。我们以2003 年全球十大并购案为例便可得知。

在企业并购过程中,并购支付方式的选择对并购企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决定着并购方能否成功收购被并购方,另一方面对并购方并购以后企业的长足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企业并购支付方式相关理论的研究,现金支付和股票支付是企业并购的两种基本方式,由于现金支付具有金额明确、交易便利等特点,因而现金支付是最为常见的一种;但随着并购交易金额的不断扩大,完全使用现金支付远远不能满易的需要,在国际金融环境日趋宽松,特别是金融贸易自由化发展的前提条件下,股票支付被得到了大量应用;由于股票支付不受获现能力的制约,在财务上可以合理避税和产生股票预期增长效应,换股并购得到空前流行。

为便于比较国内外企业并购的差异状况,我们以国内的湘火炬和国外的通用电气为例。

湘火炬在企业发展战略上始终坚持着投资与并购相结合的创新性投资理念,以资本运作为纽带,通过产业整合为其引进新技术和新产品,增强其核心竞争力,同时在全球范围内积极寻求战略合作以提高市场占有率,通过不断追求产业升级使其成为产业领域内新价值的发现者和创造者。湘火炬发展模式可以概括为:科技先导,实业投资与资本运作相结合,发展生产与开拓国际市场相结合。我们来分析一下湘火炬扩张以来的财务状况。

通过表2 我们可以发现,在1997 年至2003 年之间随着湘火炬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张,总资产、营业收入、EBIT 三项财务业绩指标都出现了大幅度增长,这说明湘火炬产业整合取得了实质性的成果,产业整合对湘火炬产业大规模快速扩张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对比总资产、营业收入、EBIT 这三项财务指标,我们还会发现,营业收入和EBIT两项财务指标的增长率都高于总资产的增长率,这说明湘火炬产业整合后的经营状况呈良性循环(见图1)。

再来了解一下湘火炬产业扩张的财务结果。根据表3我们可以看出,随着湘火炬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张,资产负债率增长率、总负债增长率、财务杠杆增长率三项财务指标都出现了大幅度增长,这说明湘火炬在产业扩张的同时带来了债务负担的大幅增加;同时对比资产负债率增长率、总负债增长率、财务杠杆增长率三项财务指标,我们还会发现,总负债和财务杠杆两项财务指标的增长率都高于资产负债率的增长率,这说明湘火炬因债务大幅增长而带来的财务杠杆效应增长要远远大于资产负债率的增长(见图2)。

资产负债率的不断上升意味着企业的债务在不断地侵蚀企业的资产,财务杠杆增长率的速度超过资产负债率增长率的速度意味着企业财务风险增加的速度超过了债务侵蚀资产的速度;同时债务的大幅增长必然会引起财务费用的大幅增加。因此从财务的角度我们可以断定,湘火炬的产业扩张模式不具有持续性。

通用电气自1896 年创立以来已经由一家生产灯泡的小企业成长为一家久负盛名的国际大公司,其一百多年发展历史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却与其数以千计的并购密不可分,并购被认为是其最成功的秘诀之一。通用电气在扩张模式上也主要采用了收购扩张这一途径,这一点与湘火炬的扩张途径有异曲同工之处,但在具体支付方式上却大相径庭;通用电气并购支付方式主要以现金支付和股票交换为主,而一些较大的并购则主要以股票交换为主,如2003 年全球十大并购案中通用电气占据两席,交易规模都非常巨大,并且都采用换股方式。换股并购对通用电气的大规模并购扩张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我们就分析一下通用电气大规模产业扩张以来的财务状况。

通过表4 我们可以发现,在1997 年至2003 年之间随着通用电气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张,总资产、营业收入、EBIT三项财务业绩指标都出现了增长的情况,说明通用电气产业整合也取得了实质性的成果;但对比总资产、营业收入、EBIT这三项财务指标,我们发现,营业收入和EBIT两项财务指标的增长率都不高于总资产的增长率。通用电气在其支付方式下大规模产业扩张所带来的增长业绩并不如湘火炬理想。

根据表5我们可以看出,随着通用电气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张,资产负债率增长率、总负债增长率、财务杠杆增长率三项财务指标都没有出现大幅度增长的趋势,资产负债率一直在平均值48%左右波动,并没有带来债务负担的大幅增加,这说明通用电气在大规模产业扩张时不是主要依靠现金支付来得以实现的,换股并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同时对比资产负债率增长率、总负债增长率、财务杠杆增长率三项财务指标,我们还会发现,总负债和财务杠杆两项财务指标的增长率都不高于资产负债率的增长率,这说明通用电气产业规模虽然在不断地扩张,财务风险却没有增加。

那么48%的资产负债率是否意味着通用电气也要承担较大财务风险? 根据财务杠杆理论,只要企业的投资收益率大于负债利率,财务杠杆作用使得资本收益由于负债经营而绝对值增加,从而使得权益资本收益率大于企业投资收益率,且产权比率越高,财务杠杆利益越大;因此,较高的资产负债率不一定意味着企业就需要承担较大的财务风险。结合通用电气1997年至2003年期间的财务状况以及每股净利润变化情况(见表6),我们可以得知,尽管其营业收入和EBIT的平均增长率不高于总资产的平均增长率,但营业收入和EBIT 却呈现出与总资产同步增长的趋势,资产负债率也相对比较稳定,每股净利润逐年上升,因此我们可以断定,通用电气这种较高的资产负债率是充分利用了财务杠杆,其整体财务状况表现出了良性的变化趋势。

结论

现金支付和股票支付是企业并购的两种基本方式。相对于现金支付,股票支付可能会因为股票的发行而降低企业的收益率,但由于股票支付不需要大规模融资,不会提高并购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因而不会提高并购企业的财务杠杆效应,从而不会受到并购规模的限制。因此,从财务的角度换股可使企业并购具有持续性。

参考文献:

[1]王巍.中国并购报告2003[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2]刘崇明.企业并购支付方式合理选择的因素与对策[J].武汉.财会月刊,2008(30).

[3]李冰.跨国并购财务风险控制研究[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13.

[4]杨静宗.如何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5]张宗新.中国融资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6]李艾洋.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问题研究[J].成都.经营管理者,2011(14).

[7]曾秋根.民营企业并购整合融资模式的财务风险分析[J].武汉.财会通讯,2006(9).

[8]凌琴.通用电气企业多元化战略研究[J].北京.今日财富,2012(1).

[9]王信生,邹俊亮.企业并购的财务研究与分析[J].哈尔滨.黑龙江财会,2003(8).

第7篇:企业并购财务问题研究范文

财务风险贯穿于整个并购活动的始终,始于并购计划决策阶段,体现在并购的易执行阶段,且一直延续至并购后续整合阶段。

(一)企业并购财务风险 国内学者对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定义可归纳为它是在一定时期内,企业为并购融资或因兼并发生债务,而使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本文将企业并购面临的财务风险具体归纳为:由于并购定价、融资、支付及后续整合等各项决策所引起的可能导致企业财务状况恶化或可能造成财务损失的不确定性。

(二)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管理环节 并购过程中前后各环节的财务风险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前一环节引发的财务风险往往会影响到后续阶段。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管理环节包括并购前的计划决策的财务风险,体现为对目标企业的定价风险和环境风险。并购中交易执行的财务风险,具体体现为融资风险和支付风险和并购后整合阶段的财务风险,具体体现为投入生产运营风险、归还融资债务风险、偿债风险和资产流动性风险等。

二、企业并购财务风险存在的问题

在企业并购的过程中,财务风险始终存在,多数企业在并购时存在着财务风险管理问题。

(一)并购前难以量化目标企业价值 并购企业对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是企业并购中的关键环节,国际上通行的对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的三种方法是成本法、市场法和收益法。不同的价值评估方法对同一目标企业进行评估得到的并购价格也不相同。并购企业可根据自身的并购动机及掌握资料信息的充分与否等因素来决定采用适合企业发展的评估方法,但多数企业选用的方法往往都不能达到预计的要求。对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是指对企业所能创造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评估,它包含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而现金流量的现值是以资金的时间价值为基础而对现金流量进行折现计算得出的,故存在不确定性和风险因素,很难具体量化。

(二)并购中有限的融资来源 目前我国企业的外部融资方式主要是向各银行贷款、企业自身发行股票或通过债券融资,但这三种方式都难以为较大型的企业并购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国际并购融资中广泛使用的融资方式还有认股权证、可转换债券、优先股、票据等,近年来新的并购融资方式如杠杆并购中的卖方融资、管理层并购等,我国还用得比较少。我国很多企业因不符合相关条件也不能采用股票融资方式,如《公司法》、《证券法》等文件对首次发行、配股、增发的标准都有严格的要求,即便符合要求后,企业等待审批的时间仍然很长。

(三)并购中资金支付方式不合理 并购中不同的支付方式均会带来不同的财务风险。采用现金并购的企业要优先考虑其资产的流动性,如果并购活动占用了并购企业大量的流动资金,必然导致并购企业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反映能力与协调能力降低,从而增加了企业的经营和财务风险。股票支付的方式不仅会增加发行的成本,还可能会延误并购的恰当时机,导致并购的失败。它有可能会稀释股权和每股收益,由于新股发行成本高且手续繁杂,极易引来投机者的套利而使并购双方遭受损失,带来较大的风险。现实中部分并购方选择将股票在高位套现,再将现金增持新发股份,或以协议收购的方式,均可以相对市场更低一点的价格实现增持。混合支付因不能一次完成整个支付过程也存在着较大的风险。

(四)并购后未能有效整合财务风险 并购企业未对本企业的资金状况和管理能力进行有效评价,如今很多并购企业在做出并购决策时,对自身的发展和定位仍不明确,所以并购完成后不一定会产生预期的财务协同效应。一般对多数并购企业而言,并购企业和目标企业双方的财务考核体系均是不一致的,由于与企业有关的财务报表提供的信息可能是不真实的,而且双方企业的经营目标不一致,故很难在完成并购后将双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整合处理。

三、案例分析

近两年,中国海外并购过亿美元的有很多,吉利并购沃尔沃是2010年度中国海外并购金额较大的案例之一。本文引入该并购案例,运用SWOT分析法对其进行论述,以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为切入点,分析吉利并购沃尔沃存在的财务风险。

(一)并购企业和目标企业 并购企业——浙江吉利控股集团。中国汽车行业十强企业之一,建于1986年,现有吉利自由舰、吉利熊猫、上海华普、中国龙等系列30多个品种。目标企业――瑞典沃尔沃汽车公司。世界20大汽车公司之一、北欧最大的汽车企业、瑞典最大的工业企业集团。建于1924年,以质量和性能优异在北欧享有很高声誉。

吉利并购沃尔沃经历了漫长的过程:1999年福特花费64.9亿美元购得沃尔沃品牌。受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底福特决定出售它。2009年4月,福特完成对沃尔沃的评估后通过投行对中国企业发出了出售沃尔沃的情况说明。2009年10月,福特宣布吉利成为沃尔沃的首选竞购方。吉利于2009年12月,与福特汽车公司就并购沃尔沃轿车公司的所有重要商业条款达成一致。2010年3月,吉利的董事长李书福在瑞典签下了并购沃尔沃100%的股权协议。在获得相关监管机构批准后,于2010年2和3季度完成交易以投入运营。

(二)吉利并购的SWOT分析 优势(S)体现在自身的内部优势上。吉利并购沃尔沃不仅有助于吉利品牌形象的提升,还有助于吉利引进沃尔沃的先进技术。沃尔沃品牌是一个涵盖轿车、商用车、工程机械、飞机零部件等庞大机械制造业的经典品牌,以质量和性能在北欧享有较高的品牌信用度,被誉为世界上最安全的汽车。技术是其品牌的核心。沃尔沃并入后带来的技术将让吉利的产品更具竞争力。机会(O)则代表外部环境中的机会。吉利并购沃尔沃有助于吉利国际化进程的加速。沃尔沃是一个在全球市场都有销售渠道的品牌,它能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劣势(W)与威胁(T)主要通过图1、图2、图3表数据分析,体现在财务风险上。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主营业务为豪华车的沃尔沃轿车公司遭到重创,2008年的销量仅约37万辆,同比降幅达20%以上。

在金融危机肆虐的2008年,沃尔沃轿车公司的总收入出现了大幅下滑,由2007年的约180亿美元跌至约140亿美元。

2005年沃尔沃轿车公司盈利约3亿美元,但此后的三年该公司亏损严重。在2008年度,沃尔沃轿车的亏损约为15亿美元。

从表1可总结出2010年吉利控股的经营利润率、税前利润率和边际利润率均比上年度降低了1到2个百分点。但2010年营业额和每股盈利相比2009年均是上升的,这是由于2010年度的营业收入和营业利润大幅增加,以及因低价收购沃尔沃轿车产生大额营业外收入所致。但仔细研究其审计报告以及债券募集说明书,却发现沃尔沃带来的只是账面收益,并不能转化为现金流。从财务报表看,2010年吉利控股的营业利润仅为18.87亿元,净利润的绝大部分不是主营汽车业务带来的利润而是经营外收入。通过查阅吉利控股三年年审审计报告,吉利控股2010年营业外收入为129.63亿元。其中,110.84亿元来自于折价购买。

(三)吉利并购沃尔沃的财务风险 具体如下:

(1)待定的估值风险。由于双方提供的信息不可能完全对称,吉利依据沃尔沃提供的信息在某种程度上也无法准确地判断未来年度沃尔沃的资产价值和赢利能力,从而导致价值评估的风险。吉利对沃尔沃的相关财务信息如负债多少、沃尔沃提供的财务报表是否真实、资产抵押担保等情况估计是否正确等信息仍是不确定的。极有可能遭遇财务陷阱,引发财务与法律风险。

(2)巨大的融资风险。吉利融资主要采取了三种方式,从国内银行获得贷款、由瑞典当地政府担保的欧盟内相关银行的低息贷款和通过权益融资的方式来吸收海外投资者的资金。吉利并购资金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来自国外金融机构,如果没有国家的支持,没有地方政府直接间接的担保,吉利不一定会获得国际融资。吉利控股为沃尔沃投入的初期运营资金需要10亿美元左右,后续整合阶段则需要更多资金的支持。为了解决并购及后续运营庞大的资金需求问题,吉利进行了多渠道融资,向银行借贷无疑成为其中最重要的方式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吉利就承担了融资所面临的财务风险。吉利控股2010年的财务费用比2009年度增长了128.29%。巨额的利息支出也让吉利承担了巨大的偿债风险。

(3)巨大的支付风险。不同的支付方式所承担的支付风险均不相同。吉利虽引入了战略投资者高盛集团,向其发行可换股债券18.97亿港元及3亿份认股权证,获得25.86亿港元的融资(约合3.3亿美元),但这距初期的并购资金及后续的流动资金需求仍有较大的缺口,吉利需要继续求助于资本市场。据有关资料显示,2008年沃尔沃亏损1.2亿美元,2009年第二季度沃尔沃汽车税前亏损高达2.31亿美元。如果不能按李书福预计的在并购后的规定年度内使沃尔沃盈利,那吉利就面临着巨大的支付风险。

(4)后续的整合风险。如何将沃尔沃的品牌、技术、员工队伍和吉利的企业文化及企业发展愿景相互协调和整合,并最终将整合后的产品推向市场,这些问题都是吉利面临的后续整合风险。据福特集团2009年的财务报表披露,沃尔沃轿车2009年亏损额合计高达6.53亿美元。如何使沃尔沃扭亏为盈是吉利并购沃尔沃后面临的首要问题。吉利并购沃尔沃的并购资金是18亿美元且还需用其自身经营的盈利所得承担沃尔沃的负债。其后续的流动资金仍是一笔庞大的金额。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沃尔沃汽车品牌的市场营销、产品发展和产品分销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这就意味着吉利若要使沃尔沃有效运营,那就必然承担着高昂的运营风险。对吉利而言,仅仅实现对沃尔沃的并购是不够的,还需要对沃尔沃进行进一步整合以获得预期的协同效应。

四、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管理对策

从吉利并购沃尔沃的案例中可看出企业并购是高风险的经营活动,风险贯穿于整个并购活动的始终,这些风险影响共同决定着财务风险的大小。财务风险的管理、控制及规避是企业并购成功与否的关键,为保证财务风险管理的有效性,针对上述企业并购财务风险,提出管理对策。

(一)改善信息不对称 准确预测并购资金且全面调查目标企业。收益法和市场法可分析和测算出企业的未来收益及风险,并准确描述目标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和面临的重大风险,总结出目标企业在行业中所处的地位及竞争的优势劣势,对其未来收益和风险进行量化分析并测算。并购企业在并购前一定要做到对目标企业的全方位调查,且一定要对目标企业进行实地的考察,并对财务报表进行详细分析。

(二)扩宽并购融资渠道 在资金的融资环节,并购企业应进行合理的安排,融资前对融资方式的成本进行核算,选择融资工具通常需考虑现有的融资环境和融资工具能否为企业提供及时和足额的资金保证以及哪一种融资方式的融资成本最低且风险最小,同时又利于资本结构优化。融资中合理安排融资结构并开拓渠道以降低并购的资金成本和融资风险,加强财务风险防范。

(三)合理安排资金支付方式 并购的支付方式与并购价格、融资策略以及财务风险息息相关,同时也是并购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在资金的支付环节,并购企业应进行合理的安排,选用恰当的支付方式并鼓励并购方式多样化以加强财务风险防范。吉利运用了“股票+现金”实现了对沃尔沃的并购。在股权比例安排上,吉利无需收购100%的股权即可达到控股的目的。

(四)加强企业并购后整合 并购后的整合工作涉及管理的方方面面,如生产、营销、人员、文化和财务等资源的有机结合。企业并购是对资源的再整合,这也必然导致相关资产和债务等资源价值形态的整合。因此,财务方面的整合显得尤为重要,所以不仅应对并购企业和目标企业的的资产与负债进行整合,还应对其内部绩效评价进行整合。在完成企业并购后,财务必须实施一体化管理,目标企业必须按并购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进行整合。

五、结论

企业并购的各个环节都可能会产生财务风险。国内外每年都有大量的并购案例发生,从整体看,失败的企业并购案例比成功的企业并购案例多,分析其原因,多数都是因未处理和未规避好财务风险而导致并购的失败。通过前面提到的案例分析,可看到吉利作为并购企业,它承担了并购所带来的极大的财务风险,故财务风险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虽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对策,但很多都还是理论上的。吉利并购沃尔沃是较新的并购案例,该案例是否成功,仍需时间的检验,但它为论题“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研究”提出了思考的方向。在众多国内国际企业并购活动失败的案例中,多数归因为未对并购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管理,如何将财务风险进行量化并给予评价,这些问题仍未解决,因此该论题仍有深究的价值和意义。

企业在开展并购活动前,应着眼于企业长远的战略管理,以提高本企业在行业产值、销售额中所占比重及提高产业集中度作为并购的目标。在并购前尽量规避和预防财务风险,使存在财务风险的可能性降到最小。在整个并购过程中尽量减少财务风险发生的因素,对财务风险进行事中控制,使财务风险发生的几率降到最低。在并购后做好解决财务风险的准备,尽量使财务风险发生后所造成的损失降到最小。简言之,也即把战略管理、财务风险管理和公司治理的理念运用到并购的各个环节。

参考文献:

[1]李晓钟、张小蒂:《中国汽车产业市场结构与市场绩效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第3期。

第8篇:企业并购财务问题研究范文

关键词:企业并购;会计处理;会计问题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1-000-01

一、我国企业并购会计的发展原因

企业并购包括企业收购与企业合并两种主要形式,企业收购指的是并购一方购买并购相对方的方式,企业合并指的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重新进行资产整合,再造一个全新企业的方式。实施企业并购战略不但有利于我国企业整体质量的不断提升,还能够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优势资源的不断整合,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最终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所以企业并购是我国企业发展中的战略举措。企业并购的健康发展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为创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品牌提供了动力源泉。国内企业并购一般采用权益结合法语购买法项结合的方式。虽然无法用统一的方式并购过程中的所有问题,但在确保信息质量的前提下,综合采用多种方式能够使会计工作开展更加顺利。

二、我国企业并购会计处理选择原则

企业进行并购过程中,应该以理论和全局的角度出发,选择合理、恰当的会计方法。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企业并购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突出问题,不仅可以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而且还直接关系我国的整体经济进步。

第一,紧密结合国际标准和国内现状,科学的选择并购会计方法。在企业并购过程中,会计处理方法非常重要,将直接关系到企业并购的最终结果。在2014年会计准则的修订过程中,加强了会计信息的决策功能,并且提高了企业并购活动中的会计透明度。同时,通过财务报表的处理,可以弥补国际会计标准和国内会计处理之间的差额。因此,在企业进行并购过程中,要按照会计准则,科学合理选择会计方法,得到有效的会计结果。

第二,在企业并购活动中,选择会计方法的原则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在2014年我国修订的会计准则中,将我国企业并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在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并购,另一种是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并购。只有以理论为基础,结合实际情况从,才能够制定科学合理的企业并购过程。从其中的内容指标来看,企业并购会计方法中的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这一方法,既可以选择,还可以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完善。

通过以上的分析,企业在进行并购过程中,选择会计处理方法,不仅要以理论知识为基础,同时要紧密结合实际情况,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企业并购,并且从中选择科学合理的会计方法,严格执行会计并购的操作。

三、我国企业并购会计处理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虽然我国目前无法用统一的方式并购过程中的所有问题,但在确保信息质量的前提下,综合采用多种方式能够使会计工作开展更加顺利。

一是加强搜集并购企业的信息。进行企业并购会计,即使获取准确的原始资料是前提,否则会影响会计人员进行使用和判断,例如,企业并购时的资本构成就是进行会计工作必不可少的内容。在进行企业并购时,并购对象具有哪些优势资源,都需要从会计提交的报告中获取。会计工作所要做的,就是利用各种财务方式计量和确认企业所拥有的资源,除了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外,还包括文化、技术、人力等企业实力与价值的体现。不管采用权益结合法或者购I法,企业并购会计都必须了解企业的价值和资源,才能充分了解并购企业的实力,挖掘其存在的潜力。此外,并购会计工作还必须明确企业具有的权益构成,这是由于权益信息也是其财务实力的体现,能够很好地帮助开展企业并购会计。最后,进行并购的企业,尤其是被并购者的现金使用信息,是该企业利润质量的反映,也是企业并购会计工作必须考虑和了解的内容。

二是注意防范操控会计信息的行为。虽然2014年出台的会计规则使操控利润的行为得到了有效限制,但并不能够从根据上杜绝。由于我国采用的是权益结合法和购买法并存的方式,这两种方式的会计准则与操作方式存在差异,因此操控利润的行为难以杜绝。企业并购不是处在同一控制,在购买法下则比较容易操控公允价值,甚至会出现会计人员进行公允价值操控的行为,也就是说,不合理运用公允价值,操控会计信息的行为就可能发生。企业并购不是处在同一控制下时,企业则可能为了提高利润而合并被并购企业的所有利润,甚至有些企业为了增加利润,将不再统一控制的企业变为统一控制。为了确保企业并购会计工作的有效开展,保障工作质量,就必须严格防范操控会计的行为。

三是与时俱进开展企业并购会计工作,运用新思路解决新问题。进入21世纪以来,国内经济保持快速发展,在进行企业并购会计工作时,要确保信息质量,就必须紧跟经济发展形势。各国家、区域、企业之间的交流不断深化,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会计信息已经成为了解并购企业的基本内容。要更全面地料及会计信息,就必须更新观念,尤其要密切留心国际企业并购会计工作的开展情况,紧跟国际步伐。对国内企业而言,企业并购的情况往往更加复杂,涉及范围广,会计工作的开展也必须遵循国际法则。具体说来,国内企业不仅要以《会计法》为前提,确保国内的会计准则、法规与国际接轨,从而使跨国企业之间的并购变得更加通畅之外,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要借助新进的会计处理理论和信息化处理手段等现代化途径来武装自己,优化企业并购会计工作。

四、结语

企业进行并购活动,并非只局限于前期的准备工作和过程中的实际操作,同时还包括完成并购后的具体策划。只有不断了解和深入了解企业并购会计方法,才能够及时识别虚假会计信息,防止企业乱用滥用会计处理信息。

第9篇:企业并购财务问题研究范文

(哈尔滨铁路局哈尔滨电务段,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摘 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化的不断深入,企业并购逐渐成为企业的一种主要的扩张和发展方式。财务管理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其在企业并购活动中同样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对企业并购中的财务管理方面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深入地剖析和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意义重大。

关键词 :企业并购;财务管理;并购整合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 1000-8772(2014)31-0076-02

收稿日期:2014-09-20

作者简介:刘玉斌(1964-),女,黑龙江绥化人,会计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企业财务成本管理与内部控制。

一、增强财务管理对企业并购活动的不可或缺性

企业并购的实质,实际上是在对企业的控制权逐渐运动的过程中,各权力主体在以产权为依据的新的制度安排中的一种权力转移和让渡的行为,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的权力主体不断地更换。现实的商业活动中,企业并购已经日益成为一种主流的扩张形式。根据路透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取代过去两年长期占据榜首的日本,一跃而成亚洲企业并购合计总体规模最大的国家,其并购的触角已从自然资源,延伸到了食品与银行等行业。2013年9月下旬获批的双汇国际收购美国肉类加工商Smithfield Food,是一件跨国收购的重大案例,也成为了中国企业收购美国公司的最大交易,这场交易的规模高达71亿美元。

从行业的角度来看,企业并购主要有横向、纵向、混合等多种方向和模式,从其行为和目的性来说,又可分为善意并购和恶意并购。并购往往有多重动因,基本可以从经营、财务等几个方面来进行挖掘:经营方面的动因例如获取战略机会、管理绩效优化、充分发挥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等;财务方面的动因诸如避税因素、增强筹资能力、进行股权融资等。但同时并购的风险仍然不容忽视,财务因素是贯穿整个并购活动,需要重点考量的关键性因素,因此加强财务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当代企业管理中,财务管理是一个牵涉面广、综合性、系统性、价值性、制约性都很强的有机体。其在并购过程当中,组织构建企业的财务活动,处理企业的财务关系,作用无可代替。是以做好对财务管理的研究,是企业并购活动当中的首要着眼点和着力点。

二、并购过程中主要存在的财管方面的问题

(一)预备期面临的信息不对称

并购的前期即准备期,在企业根据其本身的条件和目的制定并购策略后,依据对目标企业的预期指标,如:所属行业、规模大小、占有率等,对可能的目标企业进行比较和深入调查,并从中筛选出标的企业。之后,最关键的就是对目标企业进行估值,并以此为基础,确定理想的、合理的购买价格,这关系到整个并购的效率和成败。对目标企业的估值,从专业的角度讲,有多种估值方法和模型,其得到的结果并不一定一致。但一般来说,普遍认为,对企业的估值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公司的未来现金流和时间的预计。

在实际操作中,这种估计通常交由一些专业的机构:会计师事务所、投资银行、专事并购咨询方面的咨询公司等。这就存在一个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使得对未来现金流和时间的估计不够准确,进而影响对目标企业价值的估计,使企业丧失对目标企业的资产价值和盈利能力的准确判断,可能会造成对企业定价战略的偏离。相似的另一个问题是,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的资产评估这一领域,存在着标准不统一、规定不成型、评估机构缺乏独立公正性等等问题,造成对企业资产价值评估的事实偏离和扭曲,大大地影响了企业的并购效率。

(二)并购期内的控制不严格

企业并购是由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影响的工作程序,有序、有机的结合起来的一个综合性、整体性的行为。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对各项工作进行合理、有效的控制和协调,在顾全大局的同时有所偏倚、有所侧重,以达到整体效益的最大化,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在诸多必要的控制流程中,对于成本的控制对企业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根据企业并购行为的特殊性和所处的阶段的差别,企业并购的成本可以分为规划阶段成本、实行阶段成本及整合阶段成本。在实际操作中,因为计划阶段的规划与控制比较容易实现,所以,更重要的是实施阶段和整合阶段的成本控制。

(三)并购完成后的管理效率低

企业并购完成后,与被并购企业之间的关系有如下三种可能:一是被并购企业法人资格终止,成为并购企业的一个新的分公司,分公司的运营、管理等方面由并购企业协调节制。二是并购企业在并购活动终止后,得到被并购企业全数或是多数股权或资产,从而控股被并购企业,并购企业与被并购企业之间是母子公司关系。由于母、子公司在法律上是完全独立的法人实体,所以这种由母子公司关系所引发的控制和管理问题,与企业内部的统一组织管理体系有本质的区别,其并购后的管理问题对整合成功与否有关键性的意义。三是并购方获取被并购企业的股权或资产其实并不足以对并购企业发生决定性的影响。并购方也可通过人对被并购企业产生部分影响,但这种影响并不是完全的、根本的。基于这类并购关系的整合力度相应的也比较薄弱。

并购企业对被并购企业的财务管理通常侧重于产品经营和资本经营两方面。在产品经营方面,并购企业一般会从整体和全局的角度,以整个企业的利益最大化为导向,对被并购企业资金运作、成本控制等进行调整和监控。同时并购企业还会对被并购企业在一些问题上,诸如对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重新规划、企业采用的会计计量基础、核算方法等,重新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并购企业对被并购企业的整合直接关系到并购活动的成败,例如,2004年年底,上汽斥资约5亿美(下转80页)(上接76页)元,收购了经营状况岌岌可危的韩国双龙汽车48.92%的股权;2005年,借由证券市场的交易,上汽增持了双龙股份(15.260,-0.02,-0.13%)至51.33%,成为绝对控股的第一股东。但并购后双龙并未给上汽带来理想中的业绩,反而因为文化上的差异以及管理上的失误导致了整合的步履维艰,最后使上汽技术引进与合作的构想破灭。2009年1月,双龙申请法院接管,上汽正式舍弃对双龙的经营权。2009年2月6日,韩国法院批准了双龙提出的破产保护申请,正式启动双龙“回生”程序,这同时也意味着上汽对双龙的并购失败。

三、针对企业并购中增强财务管理的探索和建议

(一)强化对企业并购的一体化意识,树立财务管理的全局性观念

企业的并购活动,不是哪一个部门的的单一行为,也不是哪一个环节的单项举动。它是一个复杂的有机整体,任何一个部分的缺失和漏洞,都可能导致整个并购的失败。所以从全局的角度去考虑企业并购中的财务管理问题,对于提高并购的成功率和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企业可以通过事先的战略性规划和建立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来实现整体性的财务管理。同时,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信息瞬息万变,各部门之间的顺畅、及时的信息交流,可以使企业更迅速、更有效地对新的转变做出最合理、最准确的反应。

(二)注重并购过程当中的风险,形成科学严谨的控制监管机制

并购的过程是伴随着风险的进程,应该说在并购的任何一个环节、任何一个阶段都存在着风险,对任何一种风险的忽视和大意,都有可能使企业付出难以负荷的代价。所以,在并购的准备阶段,企业应该通过各种渠道,尽可能全面的收集信息,以降低信息不对称的程度,并尽可能全面、详尽地进行各方面的考察和评估,力求合理、公允、有利的定价,降低定价风险。企业还应该注重成本控制,不仅关注并购行为本身,还要着眼于并购之后的企业整体的运行情况,合理地考虑财务杠杆的尺度问题,尽量避免财务困境,降低财务风险。除此之外,企业应该在整体的战略的指导下,结合具体计划,制定科学、严谨的控制监管机制,对各个阶段的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严密的监控,确保能够及时修正失误、填补漏洞,尽可能的降低风险、避免损失。

(三)慎重考量并购完成后的整合管理,制定全面可行的财务管理计划

并购的完成并不意味着完结,并购结束以后的整合同样关系着并购活动是否卓有成效。并购之后的财务管理,是对总体的管理,是立足于整合的管理。这种整合囊括了战略思想、资源禀赋、经营运行、运转制度等多方面的整合。如果补对并购后的企业拟定适合的、周详的、可行的财务管理计划,就无法使企业在并购后平稳、有序地运行,更不利于企业发挥出其并购的优势,实现并购的意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