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财务的问题及建议范文

财务的问题及建议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务的问题及建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财务的问题及建议

第1篇:财务的问题及建议范文

[关键词]建筑企业;财务;集中核算

[DOI]10.13939/ki.zgsc.2017.08.240

财务管理采用集中核算的方式可以有效避免由于个人原因造成财务的核算不明确,台账出现差错等问题,能够促进施工企业综合目标的实现,所以加强建筑企业财务集中核算的研究对于企业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1建筑企业财务集中核算概述

1.1企业财务集中核算

1.1.1企业财务集中核算的涵义

企业财务集中核算是指在企业内部形成一个专门的会计核算中心,将企业所属的下属企业的所有财务进行集中处理,纳入集团财务核算中心进行统一核算。在具体操作中就是核算企业旗下的资金使用权、财务自等,会计责任主体保持的权利不变,采用“统一核算、集中开户”的原则,实行分户核算,然后将分户核算的账目汇总交由总公司再次进行统一核算。

从本质上讲,财务集中核算就是企业承担了下属公司的财务记录,帮下属企业实现会计和财务的分离,方便下属企业财务管理。企业将会计的任务全部负责,不需要子公司从事会计核算业务,旗下企业将大部分精力放在财务管理方面,制订合理的资金筹集与财产运用的方案,防止企业财务支出的风险,做好一个财务助理的作用。从特点上分析就是会计业务的决策者与执行者相互分离、会计监督与财务审批的分离、会计凭证的存放管理与形成单位的分离,这三者两两之间不再受到牵制,最后一点就是会计业务的公开。

1.1.2企业财物集中核算的重要性

做好财务的集中核算有助于企业有效管理财务,解决了传统模式下各自为政的局面,财务的核算最终由会计核算部门统一处理,负责核算的会计人员直接由建筑施工企业来管理,对于企业的财务支出与筹集有着明显的积极作用,对优化企业的财务管理效果非常突出。另外,财务的集中核算有利于强化投资管理,优化投资方向。会计的集中管理可以实现对重点项目的重点投资,规避资金的不合理使用与浪费,提高资金的有效利用率,确保资金的合理应用,进而使得企业集团内部的财务管理完全处于集团的掌控之下,从整体上把握资金的去向,提升企业的利润值,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1.2建筑企业财务集中核算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尽管建筑企业采取集中财务核算之后,为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相当大的便利之处,但其中也存在着一些核算的问题。实行集中财务核算之后,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建筑企业下属企业能够自由支配的资金数目减少,且对于资金的支配权不是很自由,一定程度上使下属企业施工灵活性降低。从属企业的会计人员被闲置起来,不再属于项目直接管理,没有了之前的管理方便,这也会对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造成一定的损减,而且财务核算集中处理之后,关于财务的大小事务都将上报给上一级,遇到重大建筑项目难以直接采取果断的决定,可能错失一些重要的项目。

此外,实现财务集中管理是为了加强财务监督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但是建筑企业进行财务集中核算后,会计人员行使的监督功能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事前监督的审批;一部分功能是事后监督,看上去强化了监督过程,实质上是削弱了监督职能。就目前的财务监督体系来看,集中核算之后,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完整的源头监督体系,没有科学、合理的监督体制与管理准则,导致会计人员难以执行相关的标准去管理财务,且法律的不健全与财务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以及个人主观原因都会出现一些漏洞,甚至出现捏造假数据的现象,造成建筑企业的财务损失,使得财务集中核算难以实现预期目标。另外,在人员的管理上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企业管理与财务管理分属两个部门,会计人员隶属于财务财会部门,这样就会分裂会计人员与管理人员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可能造成财务核算与管理上的脱节。会计人员如果不能定期进行专业技能的补充与更新,也将很难胜任核算这一工作岗位。

2建筑企业财务集中核算的有效对策

2.1制定并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强化管理过程

强化财务集中核算过程,防止会计人员主观原因造成的财务核算失误,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执行度强的财务集中核算管理制度。制定的财务管理制度应具有针对性,从工程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本地区建筑行业的发展情况,制定符合工程特点的管理制度,提升企业财务集中管理制度的效益。总之,在具体的操作中,企业管理层的骨干要时刻认真负责财务的核算任务,保证核算工作万无一失,严格监督会计人员执行相关标准。此外,还需要细化核算的步骤以及资金的预算管理工作。建筑企业的资金预算工作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未来项目的成功开展与否,合理化的预算结果能够帮助企业在同领域中获得一个稳步发展的机遇。制定预决算制度时,应参照项目的投资方式与资金的最长支付周期综合考虑。在项目资金编制预算时,要充分考虑项目的进程是否能够按照相应的资金比例来进行结算。同时,还需要依据企业内部财务总资产编制资金使用计划,加大财务核算制度的执行力度,定期分析计划执行的准确率。引进先进的计算机辅助软件,帮助会计人员进行资金业务计算,辅助会计人员制定台账报表,方便上级领导查看,为决策者提供资金使用的参考依据。建立相应的会计核算W络系统,为企业编制一个专门的财务数据库,将企业的财务信息输入到数据库中,以便查看。子公司也可以利用网络的便利将日常的财务以及各季度的财务情况上传到此数据库,实现纸质与数字化的相互融合,保证财务管理的科学化、信息化、智能化。发挥网络化财务管理的功能优势,实时监测下属企业的财务情况,对财务的支出、收入、预算管理等过程实现全方位的监控,使得账务处理趋于技术化。

2.2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

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将会影响到企业财务的集中管理效果。会计人员直接涉及企业、单位、投资者、债权人等各方面经济利益的活动,如果会计人员的素质不高,自觉或不自觉地提供虚假会计信息,不仅会误导投资者与债权人,使其决策失误,导致企业资产和财务收入的大量流失,严重的还会扰乱国民经济宏观调控和市场经济秩序,助长贪污腐化之风,败坏社会风气。建筑企业不但要重视对财务会计人员业务能力的培养,还要注重对他们进行财务会计理论专业知识的强化和培训,进行财务岗位素质教育的思想武装。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财务工作也离不开计算机的运程辅助。企业财务会计人员要熟悉计算C的操作,利用财务软件客观、公正地作出数据报表、财务报表,减少人员主观因素上造成的报表虚假或者不实。与此同时,还要加强会计人员的考核制度,严格执行有证上岗,定期对工作人员的绩效作出考核,促使每一个员工都能自主提高工作素养。此外,加强监控机制,进一步加大对财务内部管控的力度。建筑企业内部的审计人员和监督部门对财务集中核算进行监督,从工程项目的投资收益、账目结算、工程预决算等各个环节入手,监督项目物资采购资金的流动性,保证固定资产、流动资金的合理使用。监督部门一旦发现不按照流程操作使用资金的会计人员,要及时作出警示,并对违规人员作出通报。在具体的财务集中核算操作过程中,相关人员要不断发现隐藏的潜在问题,确保各项资金的正常流转和使用,减少人为主观原因对企业造成的资金损失。

3结论

建筑企业财务集中核算要从监督体系、核算人员素养、控制财务制度等方面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提高水平、加强管理,确保企业资金的流向合理,使得财物集中核算的最终结果达到预期的目标。监管人员要充分发挥管理者的能动性,提高监督的适时性,有效性,全方位把控财务集中核算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有效提高财务集中核算带给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曹学林.如何解决建筑企业会计集中核算财务管理中出现的问题[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25):1571.

第2篇:财务的问题及建议范文

一、房地产企业中财务管理的作用

房地产行业在其开发和经营阶段之前就需要得到政府机构的相关审批,且不同的阶段所对应的业务来往对象也不同。因此,房地产企业具有计划性强和复杂性大这两个尤为显著的特点。而财务管理是企业在进行经营管理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为它包含着企业的财务计划和企业的财务决策及控制。那么结合着房地产企业的特点,财务管理在其中发挥着如下几种作用:

(1)就长期筹资而言,有效的财务管理能够合理地安排筹资的时间、规划资本及债务结构和分配股利。因为房地产企业必须根据规划立项时申报的投资总额来确定该企业的注册资本金以及外融的资金额,这样才能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而通过不同的筹资方案的对比,可以找出符合该企业自身的经验战略和财务战略。

(2)就长期投资而言,有效的财务管理可以帮助房地产企业安排合理的投资规模,提高投资的收益以及控制投资的风险。房地产企业在进行项目拿地时,必须要根据该项目土地的所在区域的市场行情,对该项目的开发方案做出敏感性分析和可行性研究,通过对不同方案下盈利能力和现金流进行的评估,选出符合该企业自身的发展战略以及市场需求的投资方案。在后来执行方案时,还要结合政府的宏观政策、市场的行情以及企业的经营状况,对方案进行及时有效的修整。

(3)就营运资本的管理而言,有效的财务管理工作能够帮助房地产企业调高资金的营运效率。房产企业在项目进行建设时以及之后的销售期所产生的资金流量是相当巨大的,企业应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预算体系的全面建立和业绩考评来提高预算的准确性,从而合理地确定企业的资金流向,并尽可能用最少的营运资本来支持与之相同的营运中的现金流。

可以看出,房地产企业的财务管理的工作实质就是对房产企业的资本进行效益管理。一旦房地产企业能够开展有效的财务管理工作,那么一定能帮助企业控制经营的风险,并达到价值最大化的企业目标。然而,在现实中,各大房地产企业中都存在着一些财务漏洞和风险,造成了企业的经济损失。

二、房地产企业的财务管理所存在的问题

(一)有些开发项目缺乏财务相关的可行性的系统研究

部分房地产企业在进行项目的决策时,缺乏了系统的可行性的研究,尤其是缺乏了财务的可行性研究系统的支持。最后所做的决策,其更多的还是依据管理层的经验进行判断,这样的依据缺乏了数据的支撑,缺乏了科学的系统的可行性论证和市场经济的分析。

(二)企业的经营者对财务管理工作不够重视

房产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没能让企业的财务人员更多地参与到企业的开发和经营中去,他们对财务工作的认识,还简单地停留在日常报销、记账、付款以及编制财务报表等工作层面上。举个简单的例子,当房产企业在进行项目的一级开发计划的制定时,若没有财务人员,那么就没有办法有效地测算出项目筹资的时间点、筹资期限和金额的大小。由于房产企业的筹资金额一般都占了投资总额的百分之五十到百分之七十,所以存在着较大的筹资难度,而且筹资的时间也会比较长。

更重要的是,这部分资金不光要用在项目的开发建设上,还会用在经营销售的部分阶段上。如果在后来再出现资金需求,这时再进行筹资,那么势必会影响到项目的开发和销售,会让人感觉“手忙脚乱”“焦头烂额”。那么,之前的一级开发计划又有什么意义呢?

这样的现象在许多中小型的民营房产企业中尤为突出和严重,究其本质原因,还是因为所有权和经营权的不分无法在企业内部对管理中设立有效的业绩评价体系。

(三)资金的管理存在问题和风险

在房产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由于资金来源渠道较少、融资较难,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房产企业的投资规模。这就导致了一般规模的房产企业不可能在同一时间进行多个项目,更别说跨地域的投资了。由于多数的房产企业的规模都不大,他们自身的资金存有量是有限的,他们一般是等前一个项目竣工后或销售的资金回笼后,再利用回笼的资金去完成项目的配套设施或后期建设,抑或投资建设另一个项目。而对于一些拆迁项目,由于拆迁的过程较长,而且当中会有各类的不可预见的补偿问题,开发资金的管理也存在着风险。由此可见,在这期间房产企业需要的资金量是比较大的,而且回收期很长,因此在投资过程中企业一直都承担着较大的风险。而由于房产企业的经营者为了追逐更高额的投资回报,他们大多把投资集中在了一些中心城市,因为他们认为这里的居民具有较高的收入。但是随着行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其自身的投资风险将会越来越大。 这就显得房地产企业中加强财务管理显得更加重要。

(四)缺乏高效的财务管理制度和风险意识

房产企业中,经营者除了财务管理的意识不强外,财务管理的模式也比较单一。仅仅严格控制了项目的成本和流出资金,对于预算和资产的管理以及财务的分析等都不够重视,缺乏有内部有效的监督管理制度,导致了财务管理的混乱。

由于国家的住房商品化的形势推动,房产企业实现了快速的增长,而在经营中更多的是重视项目的施工和销售这两个方面的管理,而财务管理工作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有的甚至让至亲来担任财务人员。这就很容易使得房产公司的财务管理工作缺乏一个明确的分工,也缺乏专业性。

三、针对存在的问题,房地产企业的对策分析

(一)增强企业的财务管理的意识

基于房产企业计划性强、复杂性大的经验管理特点,只有通过有效的资本管理,才能实现对风险的管控,给企业带来最大化的利益。所以房产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必须增强财务管理的意识,确立财务管理在整个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甚至是核心地位,增加财务人员在自身企业内部的话语权。

(二)加大财务相关的可行性的系统研究力度

房地产是一项高投资、高风险、高回报的行业,所以在房产企业的经营过程中,必须加大对所开发项目的可行性的研究力度,以提高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并降低投资风险,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财务管理的工作人员应审查并核实项目可行性的调查报告中的各个环节,包括战略目标,甚至具体的施工细节也不能放过,并全面分析调研运行该项目的成本和利润等,预测出运行该项目可能会存在的风险并制定相应的措施,能够有效地避免因风险引发的资金流失的现象的出现,以确保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严谨和全面。

(三)加强对开发项目的成本控制

房产项目所需的成本包括了土地成本、建造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投资利息及各种销售税费。房产项目的成本控制其重点在于对施工建设的成本控制,所以对它进行有效的财务管理控制是非常必要的。首先要严格把关招投标这一环节,避免暗箱操作或吃回扣的现象发生;其次要选择一个合格的施工队伍,因为只有一个信誉好、合格的施工队伍才能在根本上保证工程的质量,才能杜绝或减少因为质量问题出现的成本增加的现象;对要签订的合同进行严格的审查,并注意工程的签证。

(四)建立和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体系

资本的有效管理是财务管理工作的本质,以达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那么就需要得到企业的各个经营环节的密切配合。同时,由于房地产这一行业具有投资大、风险高、周期久、供应链长以及地域性极强的特点,那么就更需要企业实行更加严格的资本管理,预防各类经营风险的出现。所以房产企业必须在自身内部建立其一个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体系,其中应该包括:一是关于投融资的决策体系。在该体系中,要根据公司的战略管理的目标,制定出相应的投融资的规模、相关的资本和债务结构以及利润和现金流的评价指标等等。二是预算管理的体系。这一体系是指在一个假设的周期内,预测房产企业的经营情况,并编制预算金额,为企业设定出目标值。三是业绩评价的体系。这一体系的主要作用是比较上述的两个体系所设定的目标和实际的执行结果之间的差异,是上两个体系的保障。四是健全企业管理制度,让财务管理制度能够行之有效地执行。五是提高并强化信用的观念,做到规范经营及诚实守信。

(五)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和管理水平

当前,经济的迅速发展,也不断增加了对财务人员的要求。按照我国相关的规定,单位的财务人员必须要有会计证才可以从事财务方面的工作,所以在房产企业中想要实现行之有效的财务管理,就必须对财务人员的从业这个进行严格的审查及核实。企业在进行招聘时不但要严格考察财务应聘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还要对财务应聘人员的职业道德和社会道德进行严格的把关,以降低在日后的工作中出现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的可能性,确保招入的是一个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合格的员工。

在日常的工作中,应要求财务人员积极参加各类相关的财务管理的培训,增加自身的财务知识,并提高自身的财务管理水平。另外,高水平的财务管理人员应该在企业的内部开展关于财务知识的培训,企业中的各个职能部门都应按时参加,这样也能加强企业整体对财务管理工作的意识。

第3篇:财务的问题及建议范文

关键词:建筑成本;项目管理;成本控制

中图分类号:F27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9-0220-1

目前,我国国内的建筑市场竞争比较激烈,而各建筑企业自身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以及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素质各不相同,企业的发展面临着考验。如何在开拓市场过程中发挥自身的优势,挖掘企业潜力,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显得尤为重要。本人通过多年的工作实际,认为建筑企业的成本管理是整个施工管理的中心内容。因此,如何制定招待企业的成本控制制度成为建筑企业财务管理的中心环节。

1 建筑企业的特点

建筑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相对地点固定,人员构成主要是建筑工种,工种与工种之间衔接密切,流程性明显。一般情况技术难度不大,现代建筑企业工程机械种类很多,省去了不少人力。现在的建筑行业因支付工程款项不及时,需要建筑企业垫付大量的资金,这在整个建筑行业中形成显著的特征,资金成本过大,就要求建筑企业合理利用现有资金以及合理筹措资金,从而显得财务管理职能尤其重要。从计划、决策、执行各环节都需要财务部门介入,并贯彻到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

2 建筑企业财务存在的问题

2.1 建筑企业领导者对财务管理意识不强

建筑企业管理层对财务管理的重视不够,不能够充分认识到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目前,在建筑企业主要是以测算以及核算方面的管理多,而对财务的综合统筹与资金内部调解,资本运作意识不强。很多建筑企业财务只介定在会计核算上,在经营活动中的很多环节财务介入力度不够,从而反映出企业领导对财务管理意识的淡薄。

2.2 建筑企业财务人员素质不高

目前,建筑企业的财务人员很大一部分只懂得一般的会计核算,做为建筑企业的项目评估能力,项目预算很大一部分人不懂。对于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经营管理活动更无从以财务管理方面给领导以建议。另外,由于企业领导不注重,对于财务人员的内部培训做得也不够系统,对新的会计法规学习与认识都不足,这译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是不利的。

2.3 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现在的建筑企业,有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多,一个完整成形的建筑企业需要有一个严谨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保障企业利润最大化,规范各个环节不必要浪费,增收节支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企业监督管理的重要方式方法,是财务管理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3 对建筑企业财务管理的几点建议

3.1 领导重视

建筑企业的财务管理意识必须要从领导到员工共同重视。更新观念,让财务管理参与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以流程方式,把财务管理重要的理念深入到工作的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的提高财务在企业运行过程的地位,挖掘潜力,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3.2 努力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

会计人员的素质提高,首先要注重品质的培养与教育,其次是业务能力的培训。业务能力是要求会计人员能够把企业的财务账目记录清楚,核算明晰,让财务核算清楚地反映企业资金状况,给企业领导的决策合理安全的建议。而职业道德教育在企业财务人员中的教育更为重要,财务人员接触企业核心,以及大量的资金,这就要求财务人员有更高的职业操守,因此相对于职业技能来讲,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显得更重要。另外,需要企业财务人员不断学习,跟上国家会计法规的步伐,能够及时掌握国家的会计法规的变化与动态。

3.3 建立严密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

3.3.1 按照会计法规的有关规定,合理设置财务工作岗位 制定相应的责权利财务规定,不同人任职不同财务职务,权责利相分离,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机制。

3.3.2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要明晰财务审批权限 明晰财务审批权限,就要建立健全财务的审批流程,按照公司规定不得以任何理由与方式对财务活动进行干预,使企业的财务责权利明晰有序。

3.3.3 实行预算标准制度 财务管理为中心的管理体制应当建立预算控制制度。预算的制定要以实际为依据,执行要以实际为标准,合理有效协调好预算与实际的差异。预算控制对筹资、融资、采购、生产、销售、投资、管理等经营活动的全过程进行指导、监督,使企业的财务责权利明晰,对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给予最大限度的指导。

3.3.4 财务处理要实现账实相符 建筑企业往往容易存在账实不符的问题,因此要制定相应的规范制度,对出纳、保管员、计账员进行合理的规范。保障企业的资产不流失,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

3.4 建立企业财务奖励机制

奖励机制是一个企业有活力,积极向上的一种标制,建筑企业财务的重要性如果被领导重视,那么财务的积极性也会被调动,但还需要在培训、荣誉,甚至是物质方面对财务人员进行奖励。这样将形成一个和谐有序,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状态。

第4篇:财务的问题及建议范文

    论文摘要:我国民营企业发展迅速,但很多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机制不够科学规范。该文分析了我国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并且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一些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像雨后春笋般蓬勃成长,并逐步趋于成熟。民营企业在解决社会就业、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发展高新技术、支援国家经济建设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中的一个亮点。但是民营企业毕竟存在着许多先天的不足和缺陷,特别是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存在诸多问题,使得大部分民营企业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本文对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共性问题,为改进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提供一些建议。

1.我国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1.1管理者素质不高,财务管理意识不强

调查研究发现,许多民营企业的财权集中在少数关键人手中,从而导致在财务工作中过于注意控制,而疏于管理。这些企业的出纳人员由创业者的亲戚担任,且地位高于企业其他财会人员,出现了出纳人员领导财务工作现象;在财务管理方面仍停滞在较低水平,财务管理硬件投资很少。

1.2不注重日常现金流量的管理,营运资金波动大

许多民营企业缺少资金使用的长、中、短期计划,缺乏现金流量管理观念,存在重销售、轻理财的现象。特别是在经济繁荣时,盲目扩大生产规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隐匿在盈利光环下。一旦企业外部环境发生变化,产品成本提高或者市场份额迅速减少,会导致经营现金流入量锐减,财务风险加大等等情况出现时,财务与经营危机就充分暴露出来。

1.3成本管理严重弱化,缺乏科学的财务预算

许多民营企业的财务人员由于管理会计知识薄弱,对企业生产的盈亏平衡点不能很好地把握。由于不能进行科学的财务预算,并且在相对成本的控制方面缺乏经验和措施,不能根据企业实际状况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1.4资金筹集和使用缺乏科学的决策机制和决策流程

客观上,很多企业筹资渠道狭窄,很难通过金融渠道融通资金,只能依靠个人家庭储蓄或者高出国家法定利率许多的民间资本中拆借,其结果融资数量小、成本高。主观上,企业筹资难的原因之一是财务管理上的随意性。企业在向银行申请贷款时提供财务报表虚假的成分居多。有些企业的领导及财务人员对投资评价的基本指标如内含报酬率、投资报酬率及净现值等了解不够深入,项目可行性报告一般请别人。在资金投放活动中,企业有盲目跟风的思想,往往在没有做好前期的市场调查及对未来风险的预测及防范的情况下,主管决定投放方向和投放规模,造成决策失误。

1.5财务利益分配机制严重滞后

民营企业往往实行家族式管理,在初创发展时曾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与亲朋好友共患难,度难关,创家业。随着企业规模扩大,企业的创建人不能志同道合,二次创业意见相左,他们担心控制权旁落,排斥其他权益资本进入,拒绝在经营者、劳动者之间建立利益的分配关系。内部股权封闭逐渐暴露出许多矛盾与缺陷,所有者不仅要防范外部员工的“道德风险”及“逆向选择”,甚至要防范所有者之间的利益吞食,最终导致管理混乱,企业效率低下。

2.民营企业加强财务管理应采取的对策

2.1提高民营企业高层管理者和财会人员的财务管理意识

提高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首先要提高民营企业创建者的管理素质。民营企业老板要提高管理水平,可以通过考察或参加专项研讨班,利用业余时间系统自学,边工作边函授,听讲座,参加短期培训,请专家进行专题辅导等渠道来提升自己财务管理水平。

2.2实现财务制度规范化和财务管理预算化

首先,企业财务部门要按照现行法规制度的要求,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符合企业发展要求的内部控制制度,使企业的生产营销发展到哪里,财务管理的触角就延伸到哪里。其次,企业财务部门要在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的基础上,围绕目标利润,认真编制和执行财务预算,构建企业财务责任指标体系。在每月制订财务预算时,为避免出现预算的重大差异,还应根据近期较为准确的财务信息资料及时修正财务预算指标。财务部门要按照财务预算目标加强管理,定期检查,严格考核,落实责任,兑现奖惩措施,形成以财务制度为主对经济行为的定性约束,以财务预算为主对经济行为进行定量约束的格局。

2.3建立科学、严谨、实用的成本管理机制,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财务部门要利用自身拥有大量有关成本核算信息的有利条件,运用量本利分析法,合理测定企业最佳销售量及保本销售量,进一步确定销售价格,确定存货最佳存量,减少无效或低效劳动。同时,寻找适合企业产品特点的既能提高产品功能又能降低成本的途径。在产品核算方面要遵守重要性原则,对主要产品要详细核算其成本构成,并为生产部门提出改进措施,对严重影响企业效益的产品要做横向对比,把成本浪费消灭在产品生产的源头,实现财务部门抓成本核算管理的事前参与和超前控制。

拓展成本核算考核范围,建立以成本、费用、利润为中心的成本考核体系,将能够量化的指标尽可能量化,通过考核绩效促进各部门工作效率的提高。财务部门不能局限于目前成本核算内容,不仅要考核产品制造成本核算,而且要考核产品的质量成本、责任成本。把成本管理的重心从侧重于简化成本核算转移到侧重于成本控制。

2.4构建适应现代企业发展需要的资金管理机制,在投资、筹资及分配活动中发挥财务管理的中心作用,提高资金营运效益

在投资活动中,建立资金投入效益的保证机制。企业财务部门要改变目前仅限于对企业内部价值信息进行综合处理的做法,多方收集企业外部的有用信息,主动研究市场,自觉参与企业投资项目的测算、论证。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分析比较项目的投资回报率,把好项目的财务预算关。

在筹资活动中,建立活而不乱的资金循环机制。(1)企业必须保持合理的筹资结构,适度负债经营,在充分考虑企业偿债能力的前提下,设法筹足项目建设资金,防止急功近利、盲目举债,加大筹资风险。避免企业的效益过多地分流于资金利息,提高企业偿债能力,逐步把企业从“高负债一低效益一高占用”,的恶性循环中解脱出来。(2)规范企业的融资行为。财务部门务必保持良好的融资信誉,形成“借一还一借”的良性态势,不仅要重视银行信用,更要重视和讲究商业信用。

在财务成果分配活动中,建立资金补偿积累机制,抓好资金的后续管理。(1)财务部门要监控企业资金的分流,防止过多地分流到工资福利、非生产性投资等方面。(2)合理制定企业税后利润分配政策,尽可能增加留存收益,不断增加企业积累,促进企业自我流动发展,同时,企业要妥善处理好个人消费与企业发展的问题。(3)财务部门要认真实施资本保全制度,监督管理好资本金。

第5篇:财务的问题及建议范文

[关键词]新三板挂牌;财务问题;税务筹划

[DOI]10.13939/ki.zgsc.2016.40.110

新三板是资本市场的重要补充,能够为企业提供强大的融资支持。企业在新三板挂牌的过程中,除了要考虑业务重组、持续盈利保障等核心问题,同时也必须加大对财务问题的关注程度,这也是企业能否在新三板成功挂牌上市的关键。

1 新三板挂牌现状

新三板成立于2006年,在资本市场中属于第三级,由于其上市包容度较高、总体成本较低、体系灵活高效,能够很好地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故新三板一出现就备受中小企业的青睐,并迅速发展壮大。2015年全年,新三板股票发行次数2547次,融资额达到1200多亿元,成交额达1900多亿元。截至2015年底,全国已经有5129家挂牌企业,总市值达到2.46万亿元。随着挂牌企业的不断增多,新三板市场持续升温,而为了引导投融资对接,并实现差异化制度安排,三板分层制度于2016年6月份被正式推出,对新三板市场的健康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2 新三板挂牌的财务问题

2.1 会计规范问题

会计规范性主要通过会计标准、财务制度、财务职能架构三个方面体现出来。其中,财务职能架构是企业会计工作的基础,其设置科学与否直接影响着企业的财务制度设计、信息规范设计等活动。而现阶段,新三板挂牌企业以高风险、高成长性的中小企业居多,其规模普遍较小,财务职能架构大多存在缺陷,尤其在预算管理、内控管理等方面,职能缺位非常明显。新三板拟挂牌企业应尽可能根据2014年最新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来实施核算活动,并编制相关会计报表,但当前部分旧准则尚未完全废止,使得企业在会计政策选择方面遇到了一些问题。例如:会计准则使用不当,具体包括收入确认方法不够明确、未及时结转在建工程固定资产、未严格按规定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未妥善处理合并报表中的特殊事项,等等;政策适用不一致,主要表现在坏账准备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存货结转几个方面。

2.2 内部控制问题

企业在新三板挂牌前,需要券商对其进行尽职调查,其中一个重点的调查项目就是企业内控。而目前,新三板拟挂牌企业的内控能力普遍比较差,主要反映在以下几点:首先,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存在缺陷。比如,部分监事会成员不是通过股东大会遴选的,而是由职工选出的代表,同时监事会没有实际的企业控制权,也无明确的负责对象;再比如,企业机构设置与权责划分违背不相容原则、内部审计形同虚设、没有形成企业独特的内控文化。其次,风险评估不健全。企业很难及时地发现一些与内控相关的风险问题,也就不能第一时间实施相应的预防举措。再次,信息沟通不畅。由于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所以企业的信息沟通不及时、不充分,给其内部控制造成了巨大的消极影响。最后,内部监督不到位。内部监督形同虚设是国内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一点在新三板拟挂牌企业中表现得同样明显,该问题导致企业即便发现了内控缺陷,也难以第一时间予以纠正。

2.3 税务筹划问题

税收筹划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企业挂牌后的交易价格,同时对企业融资也有一定影响。税收筹划需要事前进行,但当前拟挂牌企业的税收筹划多是事后开展,还未挂牌就已经出现了账外设账的问题,从其提供的对外账簿中根本看不出企业真实的利润信息,且多少存在一些偷税漏税的嫌疑,这使得拟挂牌企业极易遭到税务机关的处罚,且被勒令调账,导致企业必须进行大范围的调整,从而延迟了挂牌上市的时间,甚至造成挂牌失败。另外,企业在纳税信用方面也存在较多问题,如部分企业存在未足额缴税的问题;还有部分企业未严格在规定日期内缴纳税款,尤其是小税种税款,导致企业无法及时提供纳税证明。

2.4 关联交易问题

关联交易运用得当,能够减少交易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反之则会滋生利润转移、暗箱操作、偷逃漏税等问题。目前,新三板拟挂牌企业的关联交易普遍存在以下问题:关联企业之间彼此进行担保,造成财务风险高企,且往往会伴随一定的经济纠纷;刻意隐瞒关联交易信息,对关联交易信息的披露不及时、不全面、不准确;关联交易经常以牺牲中小股东利益为代价,如处理不当会陷入诉讼泥潭,严重损害企业声誉。

3 新三板挂牌企业的财务改进建议

3.1 规范企业财务制度

拟挂牌企业必须严格遵循会计准则,科学设计财务组织架构,规范财务相关制度。首先,企业在适用会计政策时,应尽可能采用最新修订的会计准则,对于一些尚未废止的旧准则,能不用的尽量不用。在挂牌准备期间,对于已选定的会计准则,如会计计量方法、估计方法、折旧方式、坏账准备计提比例等,应保持统一执行,切忌随意变更。其次,应采用公允计量方式,禁止私设账目,杜绝投机心理。此外,应在财务总监的统管下,合理设置财务、会计、税务以及内部审计等部门,实现财务核算、风险防控以及内部审计的彼此对接和协调,打造完整的财务风险防控体系。

3.2 加强企业内部控制

企业应根据不相容职务彼此分离的原则,重新划定职能部门,明确不同部门与岗位的具体工作权限,有效实现分工制衡;根据相关授权与程序,对企业各项经济事务的真实性、合规性及相关资料的完备性实施审查和复核,并就是否给予批准做出妥善决定;加大预算编制、执行、考核等各方面的管理力度,确定预算的项目及标准;加强授权管理,建立财产登记、按期盘查以及账实核对机制,禁止无关人员直接接触或处置企业财产;建立与企业实际情况相符的财会制度,严格规范会计凭证、会计报告等信息披露活动的处置方法和流程,统一会计政策的采用标准与审批流程。

3.3 合理安排税务筹划

拟挂牌企业必须及早进行税务筹划,合理安排税务方案,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聘请领域内的专家学者来协助制定方案,在尽可能合法避税的基础上达到新三板挂牌的相关要求。同时,企业应按时、依法完成税务缴纳,并且加强财务报表的规范管理,确保财务报表能够准确、全面地披露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从而在审核时避免不必要的调账,提高企业挂牌上市的速度。

3.4 规范关联交易行为

集团企业内部容易发生关联交易,因此对于集团企业的相似业务可适当进行整合,以降低关联交易的数量。对于拟挂牌企业来说,交易的真实性非常重要,因此,企业必须加强交易管理,避免通过虚假交易来转移、分摊费用,也尽量不要借助互相拆借资金来进行利息调整。此外,企业要注重关联交易的公平性,当前的关联交易经常对中小股东利益造成侵害,给挂牌造成一定的影响,对此,必须加强对中小股东的保护,确保关联交易公平公正。

4 结 论

综上所述,会计规范、内部控制、税务筹划、关联交易等问题是新三板拟挂牌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对此,企业应规范财务制度、加强内部控制、合理筹划税务、规范关联交易,从各方面满足新三板挂牌要求,促使企业成功挂牌上市。

参考文献:

[1]彭丽芸.论企业新三板上市关注的财务问题[J].财经界,2016(6).

第6篇:财务的问题及建议范文

关键词:水务 工程 财务管理 对策

水务工程属于公益性的水利工程项目,随着国家对水务工程实行政策性的倾斜,中央国债资金、省级补助资金、地方财政资金大量投入,水务工程资金的使用要求、审计规格、检查标准都对水务工程财务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本文结合多年来水务工程审计工作实践,拟对水务工程财务管理中需要纠正和改进的问题提出几点看法。

一、影响水务工程财务管理的突出问题

(一)非业务技术因素介入过多,导致水务工程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就存在“先天性不足”

水务工程在项目筹建前,地方政府往往进行项目包装,“四多四缺”问题十分突出,更多考虑民生公益,更多考虑区域发展,更多考虑拿下上级资金,更多考虑增加预算和项目收益,缺少市场调研,缺少现场勘察,缺少科学预算,缺少财务参与,致使“一立项就亏损,工程越大亏损越多”和“预算费用过高,实际建设费用过小,运行效益过差”等并存的局面,这种“先天性不足”为工程财务管理埋下了严重隐患,这也是历次财务审计中普遍出现的问题。如某水厂立项时,土地征用费仅为2万多元每亩,而实际施工时已涨到20万元每亩;如地方无力投入配套资金,不得不向上虚报投资额,仅用中央国债及省补资金搞建设,陷入由于概算不足留下资金缺口;如某工程投资6804万元,建成运行一年水费收入仅8万元。

(二)项目法人责任制不够到位,导致财务管理过程中“执行性困难”

1、资金管理制度执行难的问题。一是建设项目资金难落实,资金缺口大,却没有硬性的处理对策。二是随意开户,没有按基本建设财务管理的规定开设国债专户及基建专户存储建设资金,甚至多头开户。三是未按规定用途使用资金,挤占项目资金等问题。

2、工程招投标政策到位难的问题。水务工程存在化整为零、规避招标的问题。如有的项目法人迫于地方势力或各类“人情”,故意抽出几块不招标,化整为零,包于个人,不留保证金,不决算等;如主体工程进行了招标,但作为配套设施的工程没有进行招标;如某项目土石方开挖、道路铺设投资近百万元,出于处理好地方关系而任由当地人员承包。这种规避招标的现象带有一定的普遍性。

3、甲供管材管理规范难的问题。领用料手续不规范,大部份水务工程甲供铸管、配件运到施工现场,直接露天堆放,不与施工单位办理任何领用料手续及审批手续,造成工程材料遗失、被盗、人为毁损等问题。

4、工程款支付控制难及计量难的问题。一是审批程序不规范,支付依据不足。在工程价款结算时不按合同规定执行,超合同部分手续不完善,无设计变更通知书和补充合同;支付手续中只有施工方签字,无监理工程师、现场管理部门、相关职能部门签字;工程量变更未经报批及审核小组签字,以工程联系单予以直接支付等等。二是造成水务工程资产、负债计量不实问题。基建工程是一般按月进度的60-80%付工程款的,有些单位为了追求片面的会计“谨慎性”原则,其余40-20%不进账,资产和负债都少了相同的金额,形成了很多账外资产,严重的将达几千万元。有些是按工程进度的100%入账的,但其余的40-20%也按应付工程款计入了应付账款,财务管理人员极易作为正常工程进度款在结算之前付出。

5、建设管理费节支难的问题。建设单位管理费超支问题严重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据调查,目前水务工程建设单位管理费超支无一例外,在全国已经是一个普遍的问题。

(三)基础资料管理的薄弱,导致工程后期竣工决算“基础性较弱”

在历次审计报告中,水务工程竣工决算严重滞后问题十分突出。一方面,水务工程建设单位普遍存在“两重两轻”现象,重建设进度,轻竣工决算,重工程质量管理,轻基础资料积累,如在建设过程中忽视各项资料的收集,致使在编制竣工财务决算时资料缺省、顺序颠倒、手续不全,无法编制竣工财务决算;同时,工程项目竣工久拖不决,基建项目长期挂账,造成无法及时清偿有关各方债务以及交付使用资产等手续。另一方面,试运行阶段是建设单位普遍存在的薄弱环节,重点表现在试运行时业务杂,时间紧,任务重,想尽办法促通水,忽视相关工作部署及程序安排。如工程完工进入试运行,水量销售记录登记不全或是未安装水表,引起试运行收入无法统计,冲减工程成本不实。试运行所用药剂、电力计量不准或车间根本无纪录,引起工程成本不准确。这一些问题,使财务人员在竣工决算时难以操作而花费大量精力。

二、存在财务管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地方政府的“政绩观”与上级资金使用的高标准之间的矛盾。当地政府片面追求区域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早日获取中央国债的补助及上级资金的补助,解决当地民生问题和发展需求,项目决策时急于上马,且未进行充分调研及广泛讨论,致使可行性实施方案或者方案考虑不完善,过于宏观,造成概算虚报或不实,这是造成前期工作先天性不足的根本原因。

(二)工程管理人员素质与水务工程财务管理高要求之间的矛盾。水务工程建设单位实施项目部、指挥部或项目法人等形式,代表政府介入管理,管理人员大多临时抽调组成,造成对工程项目管理缺少经验,对基建财务资金管理缺乏重视,对具体工程操作上缺失法律意识等问题。财务人员实行临时委派制、兼职等形式,存在只专财务不懂工程,财务人员重记账、轻介入或难以介入工程管理等问题,引发与工程财务管理要求的严重冲突,致使基础工作不扎实、资金管理不规范、招投标政策不严格、受理工程款单据不合规等审计问题,多发频发,难以根绝。

(三)工程管理费低标准与工程实际高开支之间的矛盾。据调查,水务工程管理费大多采用政府统一测算的工程管理费标准,且制定标准的时间都较早,一方面,工程管理费本身标准就严重偏低,另一方面,水务工程有其特殊性,涉及面广、政策处理难,致使水务工程管线埋到哪儿,烟抽到那儿,饭吃到那儿,否则,工程开展就举步唯艰。同时,水务工程因资金来源散、级别高、检查部门多,关注度高,招待客人多,使建设管理费、业务招待费居高难下。

三、对策和建议

(一)科学立项是根本

水务工程建设项目,作为水资源利用的载体,其资源形成的自然性与资源利用的规律性,一般的市场属性与非市场属性、社会性、公益性等特点,决定了其建设、运用过程是一个制约因素多、牵动利益多的复杂过程。为解决工程先天性不足的影响,必须确立四个理念,一是科学规划的精细理念。立项应进行详细的、科学的、合理的规划和前期设计,避免仅靠个别部门、个别人主观片面拍脑袋、拿主意的问题,杜绝短期性、随意性等弊端。二是正视政绩的发展理念。水利工程建设是安民兴邦和长治久安的大计,必须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而不应当为追求“政绩”、“魄力”而干,更不能用吃唐僧肉的心理去跑项目、争资金、建工程。因此,立项时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不能只顾眼前。三是预算适当的超前理念。立项预算时,要考虑到社会发展、物价上涨、科技更新等因素,避免出现传统的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固有的“粗而笨”、技术材料设备的采用上以“老而旧”问题。四是制度管事的内控理念。建立起一套从概算到结算的全过程投资公示制度、考核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投资造价临控制度体系;同时设立一个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投资进行专管的独立机构,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投资进行全过程的、系统的、专业化的监管,机构直接隶属于政府,对政府投资负责,并能组织协调各有关部门之间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分工和协作,对中介机构出具的成果进行论证和审查,提供给政府决策,避免建设过程中各种损失和浪费行为,进一步提高政府性投资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从而避免和根治概算失实、实际投资不足等问题。

(二)强化监管是基础

1、强化工程资金管理。首先,必须规范财务操作流程,设立专职机构,配备专职工程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负责工程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工作。其次,健全财务制度,严格执行“三专”规定,按照国债资金及基建资金管理有关规定,在银行开设专户存储,同时设立配套资金专户,专款专用,防止人为滞留、挤占、截留、挪用、串项、置换现象发生。此外,落实配套资金先到位使用,并严肃查处地方配套资金不到位问题。

2、强化工程招投标管理。要认真落实不断完善招标有关制度法规,特别要在抓落实上狠下功夫。要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严厉打击规避招标的行为。采取切实有效的形式,鼓励群众特别是建筑企业对招投标工程中的违法操作进行举报,并根据情节轻重追究有关人员责任,杜绝暗箱操作,力求公开透明,规范合同签订,留足保证金,做好审价工作。

3、强化工程物料管理。严格执行限额发料制度。限额发料的依据有三个:一是施工材料消耗定额,二是用料者所承担的工程量或工作量,三是施工中必须采用的技术方案措施。采取分层分段限额用料的方式,即按工程施工段或施工层综合限定材料消耗数量,按段或层进行考核。同时加强材料领用制度,完善出入库手续及审核签批制度。建立定期盘点制度,现场材料作好防火、防盗、防雨、防损坏措施。

4、强化工程款支付管理。一是严格按合同约定付款,严格执行支付程序和运行流程,完善工程计量和支付审批制度,对大笔资金拨付实行“联签制”;坚持并完善每项支出由监理代表、跟踪审计单位和甲方现场代表签字制度。二是施工单位按照审批后工程款数额提供完税发票,财务部门经审核无误后予以支付。三是正确反映资产、负债的价值,不低计也不高估资产、负债的价值。四是建议设立“应付账款-进度质保金(**施工单位)”科目,施工单位按进度的100%开发票,按合同约定进度的比例支付(一般在60%-80%),其余40%-20%的按进度计入“应付账款-进度质保金(**施工单位)”科目中,待到工程竣工结算时将进度的35%-15%转入“应付账款-工程款(A施工单位)”中,进度的5%转入“应付账款-质保金(A施工单位)”中。分设“进度质保金”和“质保金”的目的,为了使一个施工单位的多项单项工程核算更清楚,方便掌控工程资金。

5、强化管理费管理。在加强预算定额管理的同时,建议:一是根据水务工程的实际情况,争取各级支持,适当调整建设单位管理费标准,并实行“管理费总额分解、分年度控制”。二是建议政策处理实行定额包干制,责任到人,严格根据有关政策予以补偿,实行预留一定数量的机动费用来处理突发问题,保证整个项目工作顺利地进行。三是节俭又不失热情地做好接待工作,努力减少业务招待费开支。如鉴于水务工程管线比较长,各种检查接待及日常工作很难回项目驻地就餐,可考虑在就近食堂就餐,或者给予定额就餐补贴的方式。对于必须在酒店进行的接待,要认真按接待标准进行接待并严格控制陪同人员的数量,尽量减少招待费的开支。

6、强化项目资料管理。指定专人对建设项目各种档案资料进行管理。完善竣工决算管理制度,落实相应工作机构负责,及时按照工程结算的时限、时效,对工程结算程序、方式进行合理界定。全面清理物资、材料、设备,及时清结债务,做好资产交付使用工作。加强试运行时相关工作的部署,配备相关人员,做好车间药剂领用及电力计量;按程序先装表,再通水,及时核算试运行收入,冲减工程成本。

(三)落实责任是关键

1、严格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是当前的常规做法,但由于临时机构性质、人员抽调组成,往往本身的素质和能力难以与施工单位抗衡,一旦工程完工人员解散,责任难以落实到位。因此,必须严格落实好项目法人责任制,组建专业人员队伍,切实解决好政府直接担任容易越位、水务企业直管因无利容易缺位的问题,明晰责任,确保管理到位。

2、严格落实岗位责任规范。在水务工程建设中,在组建之初要求管理制度健全,但往往是借鉴通用性制度而针对性不强,人员兼职混岗而责任不明,制度难落实而管理粗放现象普遍存在,因此,必须严格落实岗位责任规范、强化责任考核、明确人员责任。

第7篇:财务的问题及建议范文

【关键词】 药学人才;医院药学;优化管理;基层医院

随着我国药学事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各类药学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在药品的研发、生产、流通、使用的各个环节,都需要不同层次的药学人才。但是,目前我国药学人才的数量和质量都远远不能满足这种需求,在基层医院,药学人才尤为缺乏,严重影响了医院药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基层医院药学人才队伍健康发展,我们结合工作体会,谈几点看法。

1 我国医院药学现状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临床药学工作开始起步,经过20多年的努力,国内在临床药学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临床药师们从调查临床用药和处方分析开始,逐步参与临床药物治疗,提供药学信息服务,开展治疗药物监测和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等工作,并结合临床进行药物动力学研究、新制剂和新剂型研究、药物经济学研究等工作。2002年初,卫生部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颁布的《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指出:“药学部门要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药学管理工作模式,开展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工作,参与临床疾病诊断、治疗,提供药学技术服务,提高医疗质量”。并要求我国医疗机构“逐步建立临床药师制”。目前,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已在国内各级医院全面展开,治疗药物监测工作已在三级医院中较普遍开展,除了各单位根据临床不同需要开展个别药物品种的血药浓度监测外,常规监测的品种已达20多种;个体化给药方案的实施极大地提高了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和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目前,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地临床药学工作开展较好,但是全国绝大部分医院仍然以传统药学模式为主,为病人服务的工作主要是按医生处方调配药品,审查处方等,简单说明用法后发放,对于处方也仅限于发现较明显的配伍禁忌。药师只保证病人是否及时取到药品,而不是病人是否得到最合适的药品。

2 基层医院药学人才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药学人才编制和供给不足

《药品管理法》明确规定在药品生产、经营企业以及医疗机构必须配备依法经过资格认定的药学技术人员,这是药品生产、经营企业以及医疗机构从事药学工作的必要条件之一。随着人们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社会对药学人才的需求呈现出不断上升趋势。然而我国医院药学人才无论从编制上还是从供给数量上都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存在着巨大的缺口。尤其是我国的执业药师更为缺乏,与需求相距甚远,而且我国的执业药师主要集中在发达地区以及大、中城市所在的生产、经营企业和医院。而边远地区所在的基层医院,药学人才相当缺乏,执业药师尤为缺乏,严重影响基层医院药学工作的开展。

2.2 药学人才结构不合理,临床药学人才缺乏

人力结构主要是指学历结构与职称结构。由于编制和供给不足等原因,目前在基层医院,从职称上来讲,药学人员中高级职称人数偏少,大部分为初级职称药学人员;另外,从学历上来讲,药学人员中本科以上人员较少,大部分为专科学历,人力结构极不合理。另外,目前世界各国都普遍推行合理用药,重视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医院药师要参与临床,与医师共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和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近年来,我国的临床药学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也促使我国医院药学工作进一步面向临床,面向患者,开展药学保健是医院药学工作的当务之急。因此,我国目前急需拥有基础医学知识和临床药学知识,能够参与治疗药物监测、药物治疗的临床药师。但是,我国大部分医院缺少临床药师,特别是基层医院,由于临床药师缺乏,医院药学工作仍然停留在简单的制剂、处方调配等传统药学服务模式上,多数药学人员由于缺乏必要的基础医学和药物治疗学方面的知识,缺乏与医师和患者进行沟通的共同语言和能力,不能主动地参与临床药学服务工作。

2.3 继续教育不完善,药学人才后劲不足

随着医药科学的迅猛发展,新的药物种类、品种、剂型不断出现,新知识、新技术日新月异,药学工作者要想胜任新形势下的药学工作,就必须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掌握最新的药学信息,掌握必要的工作能力。而目前我国基层医院药学工作者大多知识比较陈旧,更新慢,相关的教育培训少,不能满足现代药学工作的需要。

药学继续教育和在职培训缺乏统一的领导、管理,更缺少规范化教育培训计划,多数为学历教育,也就是为了取得文凭,教学质量不高,缺乏系统的药学知识教育,导致我国基层医院药学人才队伍的后劲不足。

2.4 药学人才流动快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基层医院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基层医院药学人才的流动加快。一方面,基层医院设施简陋,工作条件差,高学历、高素质的药学人才难于发挥自己的才能,而且基层医院的各种待遇较差,如职称晋升和工资待遇等方面与大医院相比差距较大,因此多数药学人员不愿意在基层医院工作。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社会对药学人才的需求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再则,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特别是医院人事制度的改革也为药学人员流动提供了条件。

3 对策与建议

3.1 扩大药学教育规模

药学教育是培养各类药学人才的主要途径,要解决药学人才的供需矛盾就必须大力发展药学教育,进一步扩大药学教育规模,加强药学人才的培养力度。首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扩大药学教育的规模。在药学招生人数、办学规模上要进一步扩大,要加大对学校药学教育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保障教育质量。其次,要积极探索,开展多种形式的药学教育,拓宽药学教育渠道,保证我国药学人才的供给,并且在药学人才供给上,要重点保障基层医院药学人才的供给。

3.2 改革药学教育模式

目前,世界各国的医院药学已经由面向药品的传统药学转为面向病人的临床药学和药学保健。在这种大趋势下,我国的临床药学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为适应医院药学工作的转变,我国在药学人才的培养必须适应时代的要求,在扩大药学教育规模的同时深入改革药学教育模式,课程的设置要合理,做到厚基础、宽专业,增强适应面。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适当增加基础医学的教学内容,增强临床指导能力,在实验教学内容上,要侧重技能训练,要注重操作的正规、安全、新颖与实用。

3.3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人员的综合素质管理中,思想建设占重要地位。基层医院必须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使药学人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且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培养他们高尚的医德、人品和人格,加强法纪教育,增强执法观念,在药学服务工作中,能够弘扬白求恩精神,树立救死扶伤,忠于职守,爱岗敬业,满腔热情,开拓进取,精益求精,乐于奉献,文明行医的行业风尚,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及一切有损于群众利益的行为。造就人人热爱专业,安心基层医院的工作氛围,保证基层医院人才源源不断,后继有人。

3.4 加强药学继续教育

药学继续教育是继高等医药院校基本教育和毕业后规范化专业培训之后,以学习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为主的一种终身性药学教育,目的是使药学工作者在整个专业生涯中始终保持高尚的职业道德,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能够跟上药学发展有脚步。要保证药学人才队伍的后劲,就必须积极开展适合我国国情的药学继续教育,要有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来促进药学继续教育工作的实施,要有统一的权威性组织对全国的药学继续教育工作进行领导、管理和质量监控。药学继续教育的内容要适应各级各类药学工作者的实际需要,强调针对性、实用性和先进性,应以药学学科发展中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为重点。另外,利用网络资源积极开展网上药学继续教育,鼓励、组织药学技术人员积极参加网上药学教育。特别是基层医院,更要重视药学继续教育,规定药学人员每年必须参加一定学分的药学继续教育并将其作为年度考核、聘任和晋升的条件之一,从而保证基层医院药学人才队伍的后劲。

3.5 加强药学人才优化管理

加强药学人才优化管理,首先要引入人才管理先进经验,优化人才管理技术。人才的成长有其在竞争中自然产生的内在因素,同时也有其组织行为,如识别、选拔、培养、推举使其脱颖而出的外在动力。因此基层医院应借鉴国内外一些先进技术,提升人才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把药学人才选拔培养真正建立在公平、公正、公开竞争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真正重视人才,科学发现人才,合理培养人才,利于人才成长的科学机制。其次是强化激励机制,优化人才成长环境。优化人才成长环境是吸引人才的有效渠道,营造吸引人才,维系人才的良好人际氛围,为人才个体创建优化的生活、工作条件,公平、公正的竞争机会,健康向上的人际氛围,唤起人才个体特别是高学历、高素质药学人才对基层医院的归属感和忠诚感。

3.6 合理引进人才

在目前药学人才严重缺乏的情况下,大力引进人才是改善和提高医院药学人才结构和层次,是加强药学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也是医院药学建设与发展的重要保证。一是坚持引进人才多渠道,基层医院要制定人才引进管理方法,无论是院校毕业生还是科研所、医院的人才,也无论是部队还是地方的人才,只要能为我所用,能尽其才,医院都争取条件引进。二是做好研究论证工作。医院要建立人才缺额信息库,每年在人才引进前,必须认真分析、科学论证。三是引进人才坚持高标准。坚持引进高学历高素质人才,同时把能力素质和德才表现作为人才引进的重要标准,综合考评,严格把关。四是做好人才资源转化。人才资源转化是人才引进及发挥高其能动和创新效用的重要环节,人才资源转化包括人才的工作环境适应转化、周边环境适应转化等,重点帮助引进人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帮助人才了解和掌握医院人才使用与管理有关政策,如可享受的各种政策和待遇等,改善工作和生活条件,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总之,拥有丰富的高质量的药学人才队伍是保障我国药学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我们必须充分认识药学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重视药学教育和培训,使之能够满足我国药学事业发展的需要。作为基层医院,必须重视药学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强教育和培训,加强药学人才优化管理,积极开展临床药学工作,促进合理用药,保障全民健康。

3.2 改革药学教育模式

目前,世界各国的医院药学已经由面向药品的传统药学转为面向病人的临床药学和药学保健。在这种大趋势下,我国的临床药学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为适应医院药学工作的转变,我国在药学人才的培养必须适应时代的要求,在扩大药学教育规模的同时深入改革药学教育模式,课程的设置要合理,做到厚基础、宽专业,增强适应面。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适当增加基础医学的教学内容,增强临床指导能力,在实验教学内容上,要侧重技能训练,要注重操作的正规、安全、新颖与实用。

3.3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人员的综合素质管理中,思想建设占重要地位。基层医院必须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使药学人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且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培养他们高尚的医德、人品和人格,加强法纪教育,增强执法观念,在药学服务工作中,能够弘扬白求恩精神,树立救死扶伤,忠于职守,爱岗敬业,满腔热情,开拓进取,精益求精,乐于奉献,文明行医的行业风尚,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及一切有损于群众利益的行为。造就人人热爱专业,安心基层医院的工作氛围,保证基层医院人才源源不断,后继有人。

3.4 加强药学继续教育

药学继续教育是继高等医药院校基本教育和毕业后规范化专业培训之后,以学习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为主的一种终身性药学教育,目的是使药学工作者在整个专业生涯中始终保持高尚的职业道德,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能够跟上药学发展有脚步。要保证药学人才队伍的后劲,就必须积极开展适合我国国情的药学继续教育,要有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来促进药学继续教育工作的实施,要有统一的权威性组织对全国的药学继续教育工作进行领导、管理和质量监控。药学继续教育的内容要适应各级各类药学工作者的实际需要,强调针对性、实用性和先进性,应以药学学科发展中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为重点。另外,利用网络资源积极开展网上药学继续教育,鼓励、组织药学技术人员积极参加网上药学教育。特别是基层医院,更要重视药学继续教育,规定药学人员每年必须参加一定学分的药学继续教育并将其作为年度考核、聘任和晋升的条件之一,从而保证基层医院药学人才队伍的后劲。

3.5 加强药学人才优化管理

加强药学人才优化管理,首先要引入人才管理先进经验,优化人才管理技术。人才的成长有其在竞争中自然产生的内在因素,同时也有其组织行为,如识别、选拔、培养、推举使其脱颖而出的外在动力。因此基层医院应借鉴国内外一些先进技术,提升人才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把药学人才选拔培养真正建立在公平、公正、公开竞争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真正重视人才,科学发现人才,合理培养人才,利于人才成长的科学机制。其次是强化激励机制,优化人才成长环境。优化人才成长环境是吸引人才的有效渠道,营造吸引人才,维系人才的良好人际氛围,为人才个体创建优化的生活、工作条件,公平、公正的竞争机会,健康向上的人际氛围,唤起人才个体特别是高学历、高素质药学人才对基层医院的归属感和忠诚感。

3.6 合理引进人才

第8篇:财务的问题及建议范文

关键词:财务管理 医院财务 会计业务

一、财务管理软件的使用现状

目前财务管理软件涵盖了医院的各个部门,包括门诊挂号、门诊收费、住院收费与结算、医保系统的结算、药品管理子系统的结算、后勤管理系统等。使得以前有许多由人工进行的登记、核算以及计算的工作转为了计算机进行,解放了人工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二、财务管理软件在医院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软件的使用制度规范化不够

财务管理软件作为医院财务部门核算、统计等工作的重要工具,缺乏相应的规范制度管理,计算机网络的管理比较随意,没有使用专用的固定网络和专用固定服务器,没有进行使用人员的端口限制,如对USB端口进行网络或者专用软件禁用等。

(二)对使用人员的培训不够

财务管理软件使用人员很多是由过去经过短期培训而来的,他们对计算机的操作相对较熟悉,但是他们对财务管理软件的数据结构、数据报表的生成、数据处理流程、数据分析与统计、多变量核算、多线程核算等并不熟悉,这样就限制了财务管理软件发挥最大的作用。

(三)网络管理力量不够

现在大部分医院的信息化网络和财务网络的管理没有专职人员,大部分由厂家进行安装和维护,医院内部安排人员进行兼职,这使得网络管理的力量非常薄弱,一旦出现网络问题会造成整个信息网络瘫痪,医院无法进行正常的财务运行和工作。

(四)差旅费报销网络化程度不够

目前虽然财务管理软件已经运行使用,但是对于差旅费报销部分仍然走人工审批流程,无法进行网上审批,这既降低了效率也无法实时对差旅费用进行统计。

(五)财务信息共享程度不够

医院财务部门是医院的重要部门,但是不能独立于医院其他部门之外,财务管理的部分终端数据应该和医院其他部门如领导办公室、医保办、医药管理部门等实现共享。这样便于领导了解医药的财务运行状况以及其他部门了解本部门的财务运作状况。

三、提高医院财务管理软件运行效率的策略

(一)建立相对独立的财务管理网络

财务部门网络数据的安全是医院日常财务运行的基础,因此财务部门可适当根据国家规定的财务制度,相应制定财务管理部门网络终端管理细则,可通过服务器授权是否允许计算机终端接入财务网络,只有得到授权的网络终端才能够接入。可通过网络管理监控软件使接入网络的计算机终端USB等端口禁用,这样既保证了网络数据的安全,也防止了医院财务管理数据的泄密。

(二)进一步加强财务人员的日常培训

目前财务人员对计算机操作相对比较熟悉,但是对财务管理软件的运行相对生疏,需要增强人员的培训工作,可以邀请软件设计人员对财务人员进行专门培训,针对不同的岗位进行增强培训,如出纳岗位、会计岗位等进行专门培训,使财务人员能够在短时间内熟练运用财务管理软件,提高财务管理软件运作的效率。

(三)进一步增加网络管理人员

目前,医院财务管理网络的日常运行是依托财务软件设计公司的日常维护和网络安装设计公司的日常维护,这样一旦出现网络服务器故障或网络病毒,无法进行及时的故障排除,还容易在两家维护公司之间形成扯皮,造成医院财务无法及时的运作。因此可根据实际需要招聘专门的网络管理人员,增强对网络的日常维护和管理。

(四)在财务管理软件中增加差旅费网上报销软件模块

差旅费网上报销软件模块可以使领导实时掌握医院每一个月的差旅费用,该部分软件模块可向财务软件公司购买,在原有软件基础上进行升级即可实现,差旅费报销软件模块的终端可以对医院所有用户开放,出差人员根据实际出差费用填写机票、车票以及住宿费用等,这样既降低了财务人员的劳动强度,又提高了报销的效率。

(五)根据医院财务管理制度规定适度开放部分财务数据

部分财务数据的开放并不是允许将任何财务数据开放,也不是将各个部门的授权一样,各个部门得到的授权应该是不同的,各部门只能查看本部门本月或本周内的财务数据,无法也不允许查看其他部门的财务数据,而且对各个部门开放的数据也是在不违反医院财务管理制度和不影响医院财务运行安全的情况下才能进行。

四、结束语

总之,加强医院财务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很多方面需要我们去探索、巩固和提高。医院财务管理创新是医院的成功管理的必然选择,是为医院提供持续的利润增长的有力保证。

参考文献:

[1]宛玲.新医疗体制下医院财务管理的改进与创新[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2):22-23

[2]李多.浅析新形势下如何加强与完善医院财务管理[J].内蒙古中医院,2011,(23):172-173

第9篇:财务的问题及建议范文

摘要:财政部联合教育部于2012年12月19日了《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以下简称新《制度》),自2013年1月1日起在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成人高等学校正式实施。本文首先分析新《制度》的背景,总结出新《制度》的进步之处,继而探讨了新《制度》中存在的几点问题,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高等学校 财务制度 改进

一、新《制度》实施的背景

1998年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以下简称原制度)已经实施了整整十五年,它对高校财务行为的规范起到了巨大作用。但是,随着近年来国家大力改革公共财政体制、完善公共财政制度、深化教育体制与机制改革,高等学校财务管理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原制度已不再适应时展的要求,对高校财务制度进行修订成为新形势下的迫切需要。

(一)是适应高等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原制度颁布实施十五年来,我国高校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鉴于高校经济活动的日益复杂,资金来源的日趋多元化,高校的利益相关者加强了对高校财务状况的关注和监督。特别是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实施,确保经费使用的有效、安全、规范,切实管好、用好教育经费成为新形势的迫切需要。所以,为适应高等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新要求,从制度上保证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对原制度进行改进与修订显得尤为重要。

(二)是适应财政管理制度改革的需要

2000年开始,以财政部为牵头单位,我国政府深入展开了以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部门预算、政府收支分类、非税收入管理等为主要内容的财政管理制度改革,在改革进程中,我国公共财政管理体制得到不断的提高与完善,高校财务管理的内容得到不断的充实,财务管理的手段也得到不断的创新,高校在响应政府财政管理制度改革的基础上,结合自身财务管理实际,探索了一系列具体的财务管理做法,使财务管理的经验得到不断丰富。而这些做法和经验迫切需要通过对原制度修订加以体现与规范。

(三)是指导《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高校顺利实施的需要

财政部制定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于2013年1月1日与新《制度》同日实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财务管理做出了进一步的规范和说明。高等学校财务制度是高等学校规范其财务行为的基本指南,处于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体系的第二层次。针对于高等学校来说,为指导《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实施,精确预算编制、跟踪预算执行、加强财务监督、统筹使用结转结余资金、细化绩效考评等方面成为新《制度》的必然要求。

二、新《制度》的进步

(一)“权责发生制”被引入会计核算基础

收入和费用归属期由权利和责任的发生来决定,这是“权责发生制”原则与“收付实现制”原则的根本区别。由于不论款项是否实际收付,凡是应属本期的收入和费用,都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而在本期实际收付的款项,也应根据经济实质区分是否属于本期的收入和费用,若不属于将不被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新《制度》将“权责发生制”作为高校会计核算基础,解决了原制度采用“收付实现制”造成的各期收入费用不匹配,债权债务不清晰,事业结余难以核查的问题,有利于为高校的管理者与各利益相关者提供比较真实可靠、及时准确的会计信息。

(二)实行固定资产折旧与无形资产摊销制度

新《制度》第四十三条规定:“高等学校应当对固定资产采用年限平均法或工作量法计提折旧。”第四十七条规定:“高等学校应当对无形资产在其使用期限内采用年限平均法进行摊销。”从本质上说,折旧与摊销都是一种弥补,对象是会计主体的资本所消耗掉的价值。在会计核算中,折旧即按照固定资产的损耗程度进行补偿的方法,摊销是按照无形资产的损耗程度进行补偿的方法。原制度没有提及固定资产折旧与无形资产摊销,新《制度》将折旧与摊销引入的优越性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可以使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的价值转移和价值补偿得到完整的体现;二是可以使高等学校真实的资产状况得到更准确的反映。

(三)基本建设收支被并入高等学校“大财务”统一核算

新《制度》取消了原制度关于“基本建设支出”的规定,将在建工程等高等学校为了保障其正常运转、完成教学科研和其他日常工作任务而发生的支出统一归入“事业支出”中的“基本支出”项目。由于在2007年1月1日实施的《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方案》中,“教育支出”已经包含了“基本建设支出”项目,“教育支出”所囊括的范围更加广泛,不仅包括“教育事业费”,也包括了“教育基本建设支出”。因此,新《制度》将基本建设收支并入高校“大财务”统一核算体系,一方面可以提供更加全面、准确的会计信息,另一方面也可以实现与《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方案》的衔接。

(四)完善了高等学校财务会计报告体系

新《制度》对高等学校财务会计报告体系的完善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对于“原制度”已有的资产负债表与收入费用表的相关项目进行了完善;第二,新增了财政拨款收入支出表、固定资产投资决算报表,用以反映高等学校财政拨款收支情况、固定资产投资决算情况等。财务报告体系的完善,有利于对高等学校的财务状况进行更加真实准确的反映。

(五)制定了新的高等学校财务分析指标

新《制度》的最后以附注的形式了新版的“高等学校财务分析指标”,该指标包括:预算管理指标、财务风险管理指标、支出结构指标、财务发展能力指标四项内容,每项内容以二至三个指标来衡量。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近年来,许多高校为增强其影响力,纷纷进行大规模的扩招建设,对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负债也随之迅速增加,财务风险加大,财政部对该情况加以考虑增设了财务风险管理指标,该指标的引入有利于高校自身与教育部等主管部门加强对高校财务风险的监控,保证其长稳发展。

三、新《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一)与《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部分内容不协调

由于新《制度》与《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分别是由财政部两个司主管的,也就意味着“两个制度”分别由两组专家制定,而两组专家在制度制定过程中不可能就每一个细节问题都进行完整的沟通,这就造成“两个制度”部分内容不协调。这点在收入、支出的分类与核算上显得尤为突出,表现为内容、口径的不一致。新《制度》第二十五条第五点涉及“经营收入”,但《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却根本无此科目;在新《制度》中被称为的“上级补助收入”,在《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中却被称为“其他政府补助”;新《制度》中的“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在《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中被称为 “附属业务收入”,同时,在支出类会计科目设置及其核算内容上两者也存在许多不协调的地方。对于上述问题,笔者提出如下改进之道:一方面,应当对财务收支的分类与会计制度科目的名称加以统一,保持核算内容、核算口径的一致,才不会对高校会计人员实际工作中的应用造成困难;另一方面,《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与《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应由财政部同一个部门中同一个专家组讨论制定。

(二)将民办高等学校纳入实施范围有待商榷

新《制度》第一章第二条对其适用范围做出了规定,除适用于政府举办的高校外,还指出:“其他社会组织与个人举办的高等院校也可参照本制度执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四十四条明确规定:“切实落实各民办高校法人财产权。依法建立各民办高校会计、财务与资产管理制度”。另外,在教育部于2010年的《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工作重点》中指出:“开展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分类管理试点。”民办高校是否可以参照新《制度》值得商榷,众所周知,民办高校分为非营利性与营利性两类,后者具有对收益进行分配的需要,理应不纳入新《制度》的实施范围。由此,笔者建议:鉴于当前我国民办高校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众多问题,应专门针对民办高校依法制定会计、财务与资产管理制度,唯有如此,才能更有效地规范民办高校的财务会计工作,以促进其健康和谐的发展。

(三)“净资产管理”规范的缺失

目前,中央与地方高校的专用基金来源有很大不同,中央高校专用基金的主要来源是财政专项安排,而地方高校这些年来几乎没有得到中央或地方的财政专项安排,专用基金的主要来源是高校自身,如按有关要求或规定比例提取的“修购基金”等。虽然新《制度》已设立了“结转和结余管理”一章,但仍不能满足高校净资产的管理工作,笔者建议:在第六章“结转和结余管理”中增加或者直接单独增设一章“净资产管理”,在增设的一章中对事业基金和结余之间的关系、专用基金管理的要求、固定基金、提取折旧后的固定资产与累计折旧、固定基金的关系区分清楚,在2012年实施的《医院财务制度》中设立了“待冲基金”项目,用于解决资本性支出形成的净值,新《制度》可以对此参考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