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目标与计划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责任制
为使全镇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水平再上一个台阶,做到领导重视,人人参与,强化责任,确保全镇计生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结合我镇实际,制定2006年度农村工作组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
一、责任目标(100分)
1、工作组计生网络健全,干部职责明确,分管领导及计生专(兼)干落实,主要负责人亲自抓,负总责,配齐配强所辖村计生专(兼)干。(10分)
2、工作组干部对责任区的计生工作情况清,底细明,能熟练掌握计生政策,通晓计生工作业务。(5分)
3、坚持计生工作月例会制度,有规范的例会记录。驻村责任人每月1日主持召开村计生工作例会;工作组主要负责人每月2日主持召开工作组计生工作例会;工作组计生专干每月3日按时参加镇计生工作例会,按时按要求上报各种统计报表资料。(10分)
4、全工作组无农业人口政策外多孩,符合政策生育率达99%以上,出生人口上报及时率、准确率达100%。(否决指标)。综合统计准确率达100%。(20分)
5、依法行政,文明执法,综合治理,无恶性案件(否决指标)发生,无计生涉农乱收费。(5分)
6、全面落实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工作制度,及时调查并报告“两非”(非法鉴定胎儿性别、非法选择性别终止妊娠)案件,出生婴儿性别比控制在110以内。(5分)
7、广泛宣传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启动新一轮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开展以“关爱女孩与社会平等”为主题的关爱女孩行动,做好有关组织协调工作,宣传工作有特色和创新。(5分)
8、坚持政策外怀孕、生育个案报告制度。对政策外怀孕早发现、早补救,一般政策外怀孕对象由工作组自行消化,特殊对象责任人要做到情况明、底细明,在挂片党政领导的协调下与计生办分片负责人配合消化,严禁政策外生育。(10分)
9、计生。全面落实责任,对转办的案件处理及时,不出现越级上访。(5分)
10、对上年和当年政策外生育对象按政策规定一次性全额征收社会抚养费,对当事人确有困难的,社会抚养费征收面必须达到100%,报县级批准分期缴纳,上年政策外生育对象社会抚养费征收率必须达到60%以上,当年政策外生育对象社会抚养费征收率必须达到40%以上。(15分)
11、落实国家干部驻村包保责任,全面完成所辖村计生责任目标任务。(10分)
二、考评方法
根据平时情况汇总、报表资料综合、查阅相关记载,以专班考核和上级考核结果为主,采取定性考评和定量考核相结合的办法,评分细则另行制定。
三、奖励与处罚
1、对全面完成上述责任指标,综合考核获第一名的农村工作组和综合水平较上年度上升幅度较高的工作组由镇人民政府予以表彰和奖励。
2、对全面完成责任指标,工作成绩显著,有突出贡献的个人由镇人民政府予以表彰和经济奖励。
3、对未完成否决指标或综合考核评分在80分以上的或因省、州、县考核出现工作差错影响大局的工作组实行“一票否决”,工作组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未驻村的工作组计生专干当年不得评先,年度考核不得评为优秀格次。
一、成立专门班子,领导亲自抓。年初,市妇联分别与本级政府和上级妇联签定了《计划生育综合治理责任书》,并召开机关全体干部会议,专题研究计生工作。依据省、市、县(市)三级《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考评方案》和《*市妇联机关干部目标管理考核办法》,成立了由妇联主席任组长,一名副主席任副组长,一名办公室成员任计生专干的计生工作领导小组。
二、落实各项指标,明确责任抓。市妇联将计生工作纳入2009年《全市妇女工作目标管理考评细则》,严格执行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细则明确规定:妇女工作三大主体活动中评出的先进典型,必须是计划生育政策的自觉执行者,并要求基层妇联利用兼任计生专干的优势,积极组织广大妇女,特别是农村妇女认真学习计划生育政策法规及优生、优育、优教知识,深入开展系列有利于计划生育政策执行的评比竞赛活动和宣传工作,使计划生育知识进入千家万户;同时配合计生部门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优质服务进万家”活动,对育龄妇女开展优质服务。
三、开展多种活动,因势利导抓
1、积极营造氛围,倡导女性自立。3月5日,通过多方筹备,我们组织开展了全市女领导干部“强素质、树形象”座谈会。座谈会由市委组织部部长王昔罗主持,市妇联主席吴玲辉作大会致辞,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四大家领导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来自全市各条战线的71位副科实职以上女领导干部参加了座谈。活动通过*电视台和《*周刊》报道后,在全市形成良好反响;3月8日,市妇联又组织市委、市政府机关全体女干部职工开展了庆“三•八”女子乒乓球赛,包括新老领导在内共48名选手参赛。展示了我市广大女性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
2、鼓励巾帼创业,引导女性自强。在城镇妇女中深入开展“巾帼建功”、争创“巾帼文明岗”等活动;在农村妇女中广泛开展以“富裕在农家、美德在农家”为目标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使少生优生、勤劳致富的进步理念逐步被广大妇女所接受。4月份,我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局被评为全国“巾帼文明岗”,市人民法院被评为全省的“巾帼文明岗”。4月2日,岳阳市妇联喻主席一行来我市举行了隆重的授牌仪式,授牌仪式由市妇联主席吴玲辉主持,市委副书记李民主、副市长王敏求出席授牌仪式并作重要讲话。授牌仪式将我市的“巾帼创业”活动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平台。我们还积极引导广大城镇妇女在创业再就业领域大显身手,并宣传了一批优秀女性典型。如:被评为全国“双学双比”女能手的蓉泰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易蓉、被评为湖南省“优秀女党支部书记”的沙溪镇大桥村支部书记伏桂香、被评为首届“岳阳十大女杰”的衡岳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金芳等。
关键词 主体职能 技术问题 工程建设项目 规范化管理
工程程建设的招投标工作既有着相应的主体职能也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技术问题,因此为了能够对其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则做好相应的优化工作则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性了。
一、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的主体职能
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的主体职能体现在了许多方面,以下从基本内容、具体含义、种类和方式、具体招标程序、评标定标过程等方面出发,对于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的主体职能进行了分析。
(一)基本内容
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的主要内容是建设单位对要求参与工程建设的申请单位进行评比和选择的工作。众所周知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的内容实际上设计到现今工程建设当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从而导致了招投标过程中公平性和公正性不能够得到很好的保证,因此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整个建设项目的健康发展。其次,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还需要前期调查工作的合理支持,在这一过程中收集投标信息和相关资料是必不可少的,并且后续投标文件的编制也需要建立在此基础上。与此同时,通过完善我国招投标管理体系对于实现建筑市场交易行为的合法规范和保护建筑市场领域竞争机制公平也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
(二)具体含义
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的具体含义在于让承包单位进行公平竞争。通常来说这属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泛用的建设工程项目贸易方式之一,其主要目的在于让工程建设中合理的引进竞争机制,并且以此为基础来择优选定咨询、勘察在内的合作单位,其最终目标在于保证缩短工期和提高工程质量以及尽可能地减少不必要的施工成本。其次,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还需要委托招标机构,然后在此基础上编制招标文件和标底,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为后续的招标公告或投标邀请书和资格审查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种类和方式
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的种类和方式很多。一般而言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包括了总承包招标和建设工程勘察招标以及建设工程设计招标等等在内的诸多种类。在招标方式上,可以将其分为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国际招标等多种方式。工程建设项目标底应真实反映项目预期价格,并不是价格越低越好,必须遵守市场的价值规律,在确定工程建设项目标底价格时,工作人员应深入市场对施工机械将该工程建设项目标底控制在类似工程项目造价的平均水平以上。当前,很多工程项目招投标过程中,单纯以标底为参考评标的情况越来越多,更多的是分析投标报价这些多样性的招标种类和招标方式的应用可以有效地保证竞争的公平性与公正性,并且可以在此基础上更好地维护建筑市场秩序和确保工程质量。
(四)具体招标程序
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的具体程序相对复杂。招标的程序的第一步就是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企业在进行准备工作时首先需要确定招标方式,然后在此基础上根据有关的规定来对于建设项目的重点实行公开招标方式.并且对于对有特殊要求和一些涉及国家秘密等条件限制的项目实行邀请招标。其次,在具体招标的过程中资格预审和资格后审审查,在审查过程中应当努力的避免随意更改招标文件,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更好的对于双方起到严格的约束作用。
(五)评标定标过程
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有着细致的评标定标过程。企业在评标定标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公开所有投标人的相关资料,这些资料中主要包括了价格和工期以及保证金在内的诸多内容。其次,评标工作的进行还需要从技术、经济、管理等各方面来进行,在这一过程中有关部门需要整个过程要公平、公正的进行。其次,评标定标工作本身也是选择最优候选人的过程,最终在确定候选人后招标人向所有投标人发放通知,来由中标人履行规定的合同义务。与此同时,工程建设项目施工单位在投标之前,首先要仔细研究建筑工程工程建设项目文件的相关内容和说明,充分了解工程建设项目施工图纸上标注的施工要求和施工标准,及时和建设单位进行沟通交流,结合市场变化和自身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工程报价,注意防范建筑市场风险。
二、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的技术问题
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的技术问题有很多,以下从暗箱操作现象屡禁不止、行政干预难以规避、串标问题难以解决、资质判定存在问题、行为不规范等方面出发,对于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的技术问题进行了分析。
(一)暗箱操作现象屡禁不止
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过程中暗箱操作现象屡禁不止。暗箱操作现象的存在于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阶段,这实际上是以人力的个人意愿来违反资源优化配置,本质上是违反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的。其次,随着我国工程建设行业整体环境的不断变化,在这一过程中现行的招投标制度在很大程度上也暴露出问题,这实际上导致了招投标领域案件的持续发展。与此同时,实际招标活动中许多的招标人为了能够逃避监管和避开招投标活动,实际上将依法必须招标的项目拆解成若干不需要招标的小项目或分阶段实施,然后以此为基础来主达到暗箱操作的同等效果。
(二)行政干预难以规避
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过程中行政干预是难以规避的。在我国部分机关的领导往往会以行政干预的方式来进行招投标的独断,在这一过程中完全的无视国家法律法规,因此非常严重地违反了《招标投标法》。其次,我国部分领导干部以自己手中的权力来在招投标工作中违反操作程序,并且存在着一手拍板和混淆招标主体等严重的情况。与此同时,我国部分领导干部在招投标过程中喜好于比谁的权力大就安排谁中标,然后比谁的“关系硬”,从而使得招投标也只是趋于形式走过场,非常严重地影响到了招投标的公开性与公正性。
(三)串标问题难以解决
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过程中串标问题也呈现出尾大不掉、难以解决的情况。通常来说串标问题主要是投标人和招标人之问的相互串通投标,在这一过程中投标人之间相互约定抬高或压低投标报价,而投标人之间相互约定投标报价等投标文件的实质性内容。这实际上会导致投标文件的无端撤换,以及招投标报价的更改。在更严重的情况下会导致招标人向投标人泄露标底,最终造成招投标价格的非市场化与扭曲化。
(四)资质判定存在问题
资质判定存在问题带来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在我国有部分的投标人选择借用资质骗取中标投标人借用资质投标,在这一过程中这些企业通过借高水准的企业资质来签订建设合同,但是自己并没有相应的资质,从而实际上为后续的施工和其他环节的工作都埋下了非常严重的隐患。
(五)行为不规范
行为不规范在很大程度上违反了招投标的公平公正原则。招标机构行为不规范首先体现在了部分机构在过程中将业主的意愿置于职业道德之前,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对于招标方的不合理行为不仅仅不进行阻止,反而给予纵容和迁就,因此带来了非常不好的影响。其次,招标机构行为不规范还体现在了部分人员想方设法地为招标方规避招努力,这实际上意味着其完全成了招标人的下属单位,因此其本身的行为也是不符合招投标公正原则的。
三、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的规范化管理
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的规范化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以下从提升评标公正性、制定反腐败制度、承包商行为规范化等方面出发,对于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的规范化管理进行了分析。
(一)提升评标公正性
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规范化管理的第一步是提升提升评标的公正性。有关部门在提升评标公正性的过程中首先应当努力的规避评标人在评标时倾向性评标或诱导以及串通其他评委现象的出现,并且在这一过程中严格的打击泄露评标情况的组织和个人。其次,有关部门在提升评标公正性的过程中还应当采取评标专家库的规范化对策,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知识结构合理并且政治素质过硬、专业涵盖面广的专家队伍,最终能够保证评标的合理性。与此同时,有关部门在提升评标公正性的过程中还应当建立科学的抽签制度,然后在此基础上决定评标专家的人选,并且能够有效地避免与招投标各方有直接利益关系的专家进入评标程序,最终能够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公正公开的评标制度。
(二)制定反腐败制度
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规范化管理离不开反腐败制度的制定。有关部门在制定反腐败制度的过程中首先应深刻地认识到没有有效的临界状态制约机来制约束腐败则会使得权势的职位有腐败机会。其次,有关部门在制定反腐败制度的过程中还应当进一步的强化建设单位责任意识,然后以此为基础来发挥出第一责任人的作用。与此同时,关部门在制定反腐败制度的过程中还应当确所有的招标者其地位应一律平等,在这一过程中政府部门应当以平等的姿态出现在市场上,从而能够让所有合格的竞争者都能够从容的准备投标,并且以更加规范的操作来达到最好的招投标效果。
(三)承包商行为规范化
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规范化管理需要对于承包商的行为规范化。有关部门在承包商行为规范化的过程中首先应当加大对在招投标活动有违规行为企业的惩罚力度,然后以此为基础来将责任制度落实到人。其次,企业在自我规范化的过程中还应当努力地提高企业职工的监督意识,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增强自身的法人代表的法纪意识。与此同时,有关部门在承包商行为规范化的过程中应当进一步地加大信用机制建设,例如可以将企业的信用情况纳入工程招投标管理中去,然后将市场主体的不良行为与评标直接连接起来,最终能够使得违约、不合理竞争的企业被淘汰出市场,也能够让这些企业得到应有的制裁。
(四)机构规范化
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规范化管理的关键是机构的规范化。有关部门在机构规范化的过程中应当着眼于加强招标机构的独立性,然后使其能够彻底的与其所挂靠的上级政府部门在人员等方面脱离联系,最终能够使得工程建设的招标与投标工作变得更加透明与合理。其次,有关部门在机构规范化的过程中应当大力的推行个人职业资格制度,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的加强行业内的资格管理工作,这也有助于将懂管理、有知识、乐于服务的人员纳入市场中去。与此同时,有关部门在机构规范化的过程中还应当合理的推行市场准人和退出制度,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实行完备的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
四、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职能技术优化
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职能技术优化需要从许多方面出发,以下从完善招投标规章制度、处理好技术性问题、界定政府职能范围、做好监督约束工作等方面出发,对于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职能技术优化进行了分析。
(一)完善招投标规章制度
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职能技术优化首先需要完善招投标规章制度。有关部门在完善招投标规章制度的过程中首先应当努力的根除长期存在的地方主义和保护主义。其次,有关部门在完善招投标规章制度的过程中还应当确保招标活动是不受到地区和部门限制的,在这一过程中任何政府的职能部门不能限制干涉招投标活动。与此同时,有关部门在完善招投标规章制度的过程中应当进一步加大包括社会监督、媒体监督、网络监督在内的完备的监督机制,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确保招投标活动没有按照法律规定的方式进行,并且能够对于不公开、不公平的招投标工作进行彻底的抵制与打击。
(二)处理好技术性问题
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职能技术优化的关键是处理好技术性问题。有关部门在处理好技术性问题的过程中首先应当严惩招投标过程中的行贿受贿现象。其次,有关部门在处理好技术性问题的过程中应当通过制度的完善来避免不符合规定的投标人中标,这实际上有效地减少了后期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与质量隐患。与此同时,有关部门在处理好技术性问题的过程中应当在评价办法上选择上根据工程项目的使用范围来进行合理选择,而不是进行盲目的确定。与此同时,有关部门在处理好技术性问题的过程中应当确保招投标文件的规范化与完整性,并且在招投标文件中加人工程量清单,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有效地减少招投标公正中存在的主观因素和非客观因素。
(三)界定政府职能范围
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职能技术优化离不开对于政府职能范围的界定。有关部门在界定政府职能范围的过程中首先应当将其集中在立法和监督管理等工作上,然后在此基础上对这些关键的职能予以规范化。其次,有关部门在界定政府职能范围的过程中还应当确保在市场经济原则中政府部门要和其他单位同样的遵守市场经济的规则、公平竞争的原则。与此同时,有关部门在界定政府职能范围的过程中还应当努力的对于法律法规进行完善法律法规进行完善,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使其可以跟上建筑工程市场发展的节奏。在这一过程中政府职能的执行需要可以有利于当前的市场发展.合理的制约不良因素并且能够起到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才能够保证政府职能执行的前瞻性。
(四)做好监督约束工作
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职能技术优化需要做好监督约束工作。监督部门和社会各界在做好监督约束工作的过程中首先应当将市场和招投标的管理结构独立起来,然后以此为基础来建立起一套合理、完备的招投标监督体系。其次,监督部门和法律部门在做好监督约束工作的过程中还应当对于企业单位做好信誉度记录,然后在此基础上违法行为严格查处处理。与此同时,监督部门在做好监督约束工作的过程中还应当确保不具有招标资质的招标人不能组织项目的招投标工作,并且在此基础上加强已经颁布的法律的执行力度。最终能够有效地避免部分不法企业为了利益而铤而走险。
五、结语
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招投标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这意味着企业和有关职能部门只有不断的加快规范化管理的进程,才能够在此基础上促进建设工程招投标规范化管理整体水平的不断提升。
(作者单位为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 胡雅敏.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2] 徐锋.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招投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2015.
[3] 于海.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4] 王振华.浅谈新环境下的工程招投标管理[J].建材技术与应用,2014,3(11): 35-37.
[5] 陈晖.建设工程招投标规范化的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6] 尹放.政府建设工程招投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7] 郭磊,陈德帅.工程招投标管理中的常见问题浅析[J].价值工程,2014,11(30): 45-47.
[8] 李运东.我国现阶段建设工程招投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关键词]目标管理 经济效益 效益提升优化
[中图分类号]F275.3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446(2013)1-2-0041-02
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的今天,企业的发展和生存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尤其对我国的企业而言,由于在迈向现代企业行列的时间不足,企业的管理工作和现代化的管理要求之间存在较大的距离。而要想加入到全球市场,参与更大范围的竞争,除了需要结合当前实际之外,还要进一步的探索出一种能够分清经济责任的管理制度,这一制度能够与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相配套,更好的适应改革的需要。此外,更为重要的是,需要对企业经济效益进行实时的分析,因为这一工作往往会影响到企业的经营决策是否科学,投入产出过程是否科学,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是否可持续等,这些都是现代企业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可见,对现代企业而言,参与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正在加剧,如何利用自身的资源与能力获取持续的竞争优势已经成为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战略选择。而一切的企业行为都应将经济效益的提升作为其主要的战略目标,唯有实现对经济效益的获取和优化,才能增强自身的实力。基于此,本文对目标管理视角下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与优化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首先分析了现代企业推行目标成本管理的必要性和包含的内容,然后在此基础上,从多个不同的层面讨论了如何建设质量效益型企业,使现代企业摆脱困境,实现经济效益的提升与优化。希望通过本文的工作为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通过一定的管理,促使其改变不合理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向经济效益提升和优化的方向努力。
1 现代企业推行目标管理的必要性和内容
1.1现代企业推行目标管理的必要性
(1)在现代企业的经营理念中,产品成本是作为企业综合性的经济指标出现的,它反映的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资源或货币消耗,当然,也会对企业的各项工作与经营管理的经济效益进行集中的体现,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企业的经营水平。因此,企业在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推行目标管理是十分必要的,它能够较高的控制企业的生产成本以及各项费用,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向积极的方面发展。
(2)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励的时代,强化企业的成本管理,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是转换其经营机制的本质要求。在当前情况下,我国的企业正在遭遇着前所未有的困难与问题,如果对这些问题不能进行有效的处理,将会使企业陷入到亏损的漩涡之中。一般而言,造成现代企业陷入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外部的因素,也有内部的原因,但是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企业的内部。比如,企业的内部成本管理难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有效的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并未及时的形成,对企业发展的压力与动力不足等,在这种情况下,推行企业的目标管理,对提升其经济效益是非常关键的。
(3)来自国内外的大量的事实证明,目标管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较好的解决企业的内部管理问题,这对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全面提高,促使其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是十分有帮助的。当然,随着社会转系的加剧,企业的成本管理和经济效应的获取方式都在发生着重要的变化。所以,对处于这一环境中的企业来说,注重目标成本费用管理,夯实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基础,能够较高的促进企业摆脱困境,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1.2现代企业推行目标管理的内容
在现代企业的管理体系中,目标管理已经成为一种典型的管理模式,该模式的核心内容是目标成本管理,这种管理是通过市场核算与成本费用的模拟,将市场机制引入到企业的内部,然后按照企业内部的生产单位和管理部门的设置,进一步的核算出产品的内部成本与利润;接下来,要对目标进行层层的分解,使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都能够与市场向关联,使其在直面市场的同时承担来自于市场的压力,这样一来,企业的应变能力将会因此得到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的获取也将成为可能。
2 多方举措,促使现代企业实现经济效益的提升与优化
2.1推动经营管理观念的转变
转变企业的经营观念首先要将新的观念深印在各级管理者的脑海深处,使其能够按照新观念去观察事物、思考决策、指导行动。可见,转变观念是一个大的复杂的工程,单有“第一管理者观念”的转变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该需要企业的所有管理者,尤其是各系统、各中层管理人员的观念进行同步更新,继而实现全员、全时空的观念更新,只有这样,经营管理观念的“无形资产”价值才能被充分的体现出来。当然,观念的转变是有始无终的运动过程,因此,必须不断的和反复的推进。只有这样,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才会成为可能。
2.2使财务管理处于核心的地位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表现在以下方面:(1)围绕企业的最终目标调整其成本结构,将有限资金用到增加企业效益的提升方面;(2)积极的学习外来经验,据以建立起企业内部管理的考核、激励、约束体系和机制;(3)在现代企业中,需要构筑起大财务管理的格局,使各项管理都能够围绕财务管理展开,既能使财务管理的成本、资金、利润指标延伸到企业管理的各个程序,还能使各项管理环节为追求既定最佳财务结果打好基础。
2.3以质量为基础,以效益为目标,开展现代企业建设
十以来,全国各类企业,都在积极的组织“转轨变型”,都想通过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变,以此获得更多的市场主动权。但是,能够自如的适应市场变化的经营型企业一般都是注重质量效益的企业。为此,需要在企业的内部确立起质量管理的观念,通过质量管理覆盖企业的全部管理工作。具体做法包括通过抓个体质量实现对总体质量的管理,通过抓过程质量实现对最终质量的把握,通过提高人的质量实现各生产、管理环节的工作和服务质量的提升。
2.4确立企业最高的经营管理目标
对现代企业而言,获得经济效益的增长是其重要的战略目标之一。这是因为,企业的经营目的是对效益最大化的追求。但是,现代企业在很大程度上并未将工作重心转到经济效益这一中心工作上来,无论是企业的管理组织、管理制度、管理方式还是管理行为、管理方法,都应该在不同的程度对效益这个终极目标进行持续的追求。为此,现代企业需要强调效益目标的统帅地位,使企业以追求企业总体经济效益统率各项工作的开展,并以此为最高目标制定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目标。
2.5调整企业结构,提升企业运营绩效
首先,需要对企业的机构重叠、职责重复、部门管理等问题进行解决,化解越位、和不到位的问题。为此,需要通过调整企业结构,来提升企业的运营绩效,最大限度的优化企业的组织结构、节约物化劳动与活劳动,并以此为基础,对企业的生产力布局精心的调整,将企业的发展潜力真正挖出来,建立起企业分配效率优先、投入产出挂钩、生产经营衔接、资本合理流动、成本有效调控的管理机制。
[关键词]看板管理;量化目标;经营效益;企业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8.069
[中图分类号]F8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8-0-02
看板管理是Monden教授基于丰田的看板生产模式提出的管理方式。企业经营效益与看板管理相结合形成的模式可以借助于看板这个平台,将企业经营指标系统的数据予以量化、细化以及透明化,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从而及时地反映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方便研究企业的经营方案,进而便于指导接下来的工作。同时,该模式的实施有助于明确责任归属问题,提高企业的长期竞争力,改变企业的管理方式。
1 看板在企业生产中的作用
1.1 看板能够显示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生产信息
在整个生产系统中,设定了相应的基准库存,后面的工序能够根据需要随时进行取件。总的来说,看板管理能够根据现场的进度指示什么时间生产,什么时间进行搬运,并对生产和搬运的顺序进行说明。
1.2 看板是一种能够通过眼睛看到的管理工具
看板能够控制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和搬运。通过控制看板发放的数量,生产和搬运的数量也会得到控制。另外,看板能够对工序的情况进行检测。可以检测出工序的生产能力、库存情况及生产进度。
2 构建基于看板管理的企业经营效益管理体系
将看板管理思想应用到企业经营效益管理体系中,通过看板平台,及时传递生产过程的信息和生产指令。在构建基于看板管理的企业经营效益管理体系中,应遵循过程管理与效益优先相结合的方式以及局部目标与整体目标相一致的原则。基于看板管理的企业经营效益管理体系涵盖业务操作的看板管理、目标操作的看板管理、绩效考核的看板管理。
2.1 目标操作的看板管理
目标操作的管理流程大致分为3个部分:制定目标、执行目标以及目标之后的分析。这3个部分中,制定目标和目标之后的分析是两个较为重要的步骤,故应建立相应的看板。在制定标注的过程中应包括4个步骤:设定目标的基准、影响因素、计算确定系数和获得目标。根据看板的管理理念,将得出的目标分为要素项目和职能目标看板两项。要素项目目标将其放在生产作业区域,职能目标将其放在所在的职能部门里。由于目标看板包括两项内容,因此,在分析影响因素时,应需分别考虑两个看板。
根据企业各目标所创建的项目,应以该项目为出发点,借助于电子看板平台,将目标操作的各个注意事项及相应的流程展示在生产区域的周围,对企业的生产人员起到指导和督促的作用。在生产区域里,能够将计划目标与实际目标的差值通过看板平台及时展现出来,形象地说明员工过去的工作情况,进而使员工主动分析原因,找出自身的错误。若在生产过程中,发现所设定的目标值未超过实际值,这就说明了在生产的过程中相关人员未能较好地去执行所设定的目标,未能按照相应的操作流程去进行生产,故应将责任落实到个人。
2.2 绩效考核的看板管理
绩效考核对于企业和员工来说是较为重要的。绩效考核是根据员工的工作成果对其进行评价和分析的一种工具。为了使绩效考核能够有效地指导管理人员和企业的基层人员,借助于看板这个平台,采取电子形式,将绩效考核指标做成看板的形式,使每个员工熟悉标准的生产操作流程。在绩效考核的过程中,企业应该分级分层次进行考核。
另外,相关部门在确定绩效考核标准时,应参考一下员工的意见。尽量在过程控制中,使员工向着预期的方向奋斗。考核指标体系一旦建立起来,就应该使员工有效地实施,且安排相应的员工进行监督。
2.3 业务操作的看板管理
业务操作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应借助于看板这个平台,建立起来标准的操作业务流程,将其展示给员工。通过这种方式使员工对操作的业务流程一目了然,对每一个工序具体的注意事项也做到心里有数。通过建立业务操作的看板管理,避免所创建的体系形式化,使其能够真实地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3 看板管理的企业经营效益管理体系运行的保障
3.1 技术保障
要想使看板管理体系有效地贯彻起来,需要完善的技术系统支持。企业为了提高信息化水平,一方面,可建立专门的技术团队为管理人员提供服务,及时解决在生产系统中出现的问题;另一方面,企业在招聘员工的过程中,应严格把关,不仅要考虑应聘人员的专业知识储备量,还应考虑该人员的计算机知识。对于应聘进来的员工,应对其进行必要的培训,提醒员工在生产过程中应注意的具体事项,使员工了解当前规范中所要求的内容及规定,进而提高员工专业知识能力,避免出现错误。
3.2 思想保障
构建基于看板管理的企业经营效益管理体系的目的是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另外,通过看板平台,使员工熟悉整个管理体系的业务操作流程、目标操作流程以及绩效考核,加深对管理体系的理解,便于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
3.3 制度保障
有效的制度体系是看板管理的企业经营效益管理体系运营的重要保障。在看板管理的企业经营效益管理体系中,应明确分配各个责任人,使责任更加具体化。同时,所创建的管理体系应具有自我完善的功能。自我完善机制能够针对实际的效果进行评价和改进。效果评估是指管理体系执行一段时间后,对体系的执行效果是否满足企业发展需要情况进行的评估,以及探讨需要改进的地方,其主要涵盖4个方面的内容,适应性、责任、可维护以及反应评估。改进功能主要是在引进新的技术基础上对现有的企业管理体系进行改变,主要涉及流程和体系结构的改进。
4 结 语
基于看板管理的量化目标管理提升企业经营效益是结合了看板管理优点的一种创新管理方式,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当前企业在管理过程中的缺陷,使其更能符合当前发展的需要,具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企业借助于看板平台,可以对当前的目标完成情况、绩效考核情况及业务操作情况有更直观形象的了解,为了使看板管理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地执行下去,应采取一些措施对其进行保障。如何将该管理方式应用到企业的管理实践是未来急需解决的问题,也是未来研究的方向。本文对看板管理的量化目标管理提升企业经营效益模式进行了理论方面的分析,以期为企业更好更快发展提供参考。
主要参考文献
关键词 灌区;理想点法;收益;耗水量;种植结构;多目标优化模式
中图分类号 S27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3-0211-01
Research on Multi-objective Mode Optimization of Planting Structure in Irrigation Area Based on Ideal Point Method
GONG Yi ZHANG Li-hua
(School of Hydraulic,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Yangzhou University,Yangzhou Jiangsu 225009)
Abstract A multi-objective programming of planting structure in irrigation area model was presented. The objective function was to take the largest benefit and the least consumption of water volumes,the constraint conditions were the area of different plants and water volumes that could be offered in that times.The optimization method ideal point method was applied to make certain the planting structure.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lanting structure should be adjusted with different water volumes that can be used,which can reduce the water volumes in irrigation area and get the largest benefit. The research is helpful to improve the management level of irrigation area.
Key words irrigation area;ideal point method;profit;water consumption;planting structure;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mode
目前,我国对灌区改造的投入逐年加大,灌区灌排工程设施状况得到了有效改善,灌溉设计保证率和排水标准得到提高。一般而言,灌区农业用水量占到灌区总用水量的80%以上,与此同时,工业、生活、生态用水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以江苏淮北为例,降雨是灌区水资源主要来源,但气候异常对灌区可用水资源影响很大,灌区如果仍坚持固定的种植模式,不能根据水资源状况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将不利于灌区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为节约有限的水资源并获取最大收益,科学规划灌区种植结构已成为灌区改造重要研究内容。目前,国内外对于灌区多目标优化主要集中在农业优化用水模型及地面水、地下水联合调度优化:黄牧涛、王乘针对云南曲靖灌区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的问题,应用大系统分解协调原理,建立了2层递阶水资源优化调度模型,进行优化模型的求解[1];高伟增、汪志农针对灌区水量、气候等条件,选择不同的灌水定额,提出了统一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求解[2];聂相田、邱 林等建立了井渠结合灌区水资源多目标优化配置模型,指导井渠结合灌区的水资源配置,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联合运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3]。目前,理想点法已在油气开发[4]、土地资源空间配置[5]等方面得到了一定的应用,但在考虑灌区灌溉用水量条件下,对灌区种植结构进行优化尚属少见。本文以灌区受益最大和用水量最小为目标函数,灌区灌溉用水量和作物种植面积为约束,拟采用理想点法对灌区种植结构进行优化,为灌区种植结构的调整提供新的思路。
1 基于理想点法的灌区种植结构优化
1.1 目标函数
设灌区目标函数为2个,第一规划目标为农业经济效益,用净收益表示;第二规划目标为灌区作物生育期内的灌水量,使之不超过允许用水量;建立灌区收益函数与最小用水量多目标函数如下:
3 结语
(1)理想点法是求解多目标函数常用解法之一,对于多目标函数而言,当所有目标函数是线性函数,约束条件也为线性时,采用理想点法将多目标规划转化为单目标规划,能够有效简化计算复杂程度,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2)采用理想点法进行灌区种植结构优化时,其优化结果受不同目标函数的权重的影响较大。因此,实践中,根据目标函数重要性的不同,常采用专家会议等方法确定权重。
(3)本文所建立目标函数及约束方程,其前提条件为作物全生育期内均采用充分灌溉模式,即作物全生育期内,灌区可用水量应均能够满足作物正常需求,未考虑作物全生育期内灌区可供水量不足条件下,灌区采用非充分灌溉措施而导致的灌区种植结构改变,此类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4 参考文献
[1] 黄牧涛,王乘.灌区多目标供水优化调度模型及其求解[J].水力发电,2003(7):16-19.
[2] 高伟增,汪志农.灌区不确定条件下多目标灌水定额的确定[J].灌溉排水学报,2007(6):96-98.
[3] 聂相田,邱林,周波.井渠结合灌区水资源多目标优化配置模型与应用[J].节水灌溉,2006(4):28-31.
[4] 陈武,梅平.应用多目标决策理想点法优选油气田开发方案[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5,27(3):358-360.
【摘要】根据当今电力经济发展过程中发电企业计划管理而言,阐述了计划管理的基本情况和相关问题,如计划管理龙头导向作用有待提升;专业化管理和计划管理精细化协作有待提升;计划管理信息数据有待整合。进而简单分析了发电企业计划管理实践,如计划管理目标;对于管理机构以及职责分配;计划管理内容以及指标体系的组成。最后提出了计划管理策略,如构建预算管理以及计划统领经营工作制度;构建计划管理监控制度。
【关键词】电力经济;发展;计划管理
电力发展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不但能够支撑我国工商企业发展和进步,并且还是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与此同时,国家经济发展也会促进国电力的快速发展,两者之间相辅相成,都有自身发展的规律。电力经济作为我国的重点经济来源之一,所以对于电力公司发展研究显得极为重要。在计划经济以及市场经济条件下,电力公司发展各有不同之处。所以下面就发展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计划管理做了简单的探讨。
一、电力经济发展过程中计划管理的情况以及问题分析
(一)计划管理龙头导向作用有待提升
确保计划制定出的合理且科学性是确保计划可以综合开展的前提条件,计划制定应当和企业发展的战略以及外部市场环境、企业情况自己风险预防控制相融合。计划管理是对年度计划的编制与审核、下达命令与执行命令、调节与分析、考核等过程的管理,是按照有关程序进行高效组织生产经营活动,进而做到专业计划相互确保以及支撑的。让其作为实施发电企业实现年度业绩考核目标的载体与途径,所以计划的龙头导向作用有待提升。
(二)专业化管理和计划管理精细化协作有待提升
在计划管理之中,比较独立的区域分割性能的管理层面并没有根本性的变化,也没有开展专业管理以及计划管理分开。计划安排集体以及自我加压意识还非常弱,导致发电企业对于目标的开展综合计划没有重要的举措。
(三)计划管理信息数据有待整合
计划管理关系到发电企业生产经营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其中包含了资产经营、安全生产、项目管理等方面,每个专业计划拥有自己的业务特征,并且依据业务特征实施以及制定详细的方案。可是由于每个专业在计划制定以及实施监控的过程等层面并没有形成综合的工作制度以及沟通机制,隐含着不益于计划管理动态监管和分析的数据信息不相符的孤立情况。因此,对于计划管理数据信息开展整合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二、发电企业计划管理实践
(一)计划管理目标分析
计划是将企业发展战略以及规划作为基本导向的,也是综合协调以及优化以后的企业年度计划的重要目标以及实行计划。电气企业计划的目标在于有效分配不同种类的资源以及要素,健全内部控制机制,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以及推动企业迅速发展。
(二)管理机构以及职责分配
首先对于管理机构的分析,计划管理开展一定不能离开非常高效的管理制度,计划管理工作,应当具备有效的管理制度与管理机构、管理部门,切实落实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电气公司需要成立根据公式负责人为组长的计划管理工作领导组,进而合理分配专职管理部门与别的部门工作职责和工作内容。其次,管理机构最重要的是根据计划管理的全面性工作着手,从而协调对应的工作。各个企业需要根据自身企业的实际情况着手,对企业进行有效的调节。例如对于管理部门、专职部门等可创建计划管理岗位,负责计划管理日常工作。怎样分工也会影响到计划管理以及计划的实施。
(三)计划管理内容以及指标体系的组成
计划管理内容就是从发电企业计划管理实践着手,通常存在着计划报告以及计划附表这几个方面的内容。计划报告是根据上一个年度计划指标实现的情况进行整理归纳、今年市场预估、引导思想、基本原则、最终目标等组合而成的。计划附表是量化综合规划的综合规划目标,也是全面性计划的基本条件,包含全部指标的计划。而指标体系的组成包含了这样几个方面:安全管理、生产技术管理、项目管理、投资管理、教育培训管理、劳务工资管理、燃料购进管理等管理指标。而企业的安全管理通常是指各种安全事故指标。燃料购进管理是指燃料的预定以及需要、采购的相关计划。生产技术管理是指产量、能耗、可行性指标。教育培训管理是指人才培训率、人才培训时间、培训的计划。劳务工资管理是指员工的数量、生产率、薪资等。
三、计划管理策略
(一)构建预算管理以及计划统领经营工作制度
针对目前的发电企业计划管理结果开展分析以及评估等,因此非常有必要拓展计划管理的资本运行以及管理过程。所以,需要过预算管理以及工作计划,构建以及健全管理机制,明确项目计划以及预算的联系,从而保证项目实施以及项目实施进度。做好资金账户以及投资的统计数据,预防实际变化建设规划与变化过大等问题。
(二)构建计划管理监控制度
要想确保计划管理实施有所效果,就需要提升各项规划实施力度,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因此一定要创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完成预期的目标计划规定。要想创建计划管理监控支付就需要做好下面这几点内容:第一,对于年度计划开展衡量指标以及目标工作任务再分解到各个职能相关部门以及专业部门,编制年度目标规划,对于关键项目以及关键的工作任务,包含了发电企业的核心工程建设、关键点计划工作、实现目标以及考核标志,细分到月的跟踪以及评估、开展综合性检、考核。第二,对于电力公司项目管理进行检查,通过季度以及年度绩效评估部门的年度经济效益,项目集成管理是评价以及管控的核心部分,要保证完成季度以及年度绩效考核目标。最后,经过计划管理,综合预算管理,加强资金使用项目的费用管理,项目管理跟踪资金流动,资本运行以及周转,从而提升计划管理的综合水平。
四、结束语
在电力经济发展过程中,针对企业发展战略的发电企业管理规划,以及发电企业的管理模式,监控水平等提出了高要求。因此就需要发电企业具备与时俱进的精神,将管理理念创新,提升工作效率,给电力企业计划管理提出更好的策略,推动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郑守鹏.电力经济发展中计划管理的优缺点分析[J].商,2016,16:290
[2]王旭嶷.论电力经济发展中计划管理的优缺点[J].时代金融,2016,32:229
[3]曹晶洁.电力企业的经济活动分析及综合计划管理[J].时代金融,2016,35:324+330
关键词:计划管理 管理流程 计划管理存在问题 科学管理
计划管理是企业管理职能中的一项基本管理职能,也是管理职能中极为重要的职能,它决定着企业未来发展目标。随着现代企业的高速发展,管理水平、技术、手段不断的更新发展,科学的管理技术与现代化的管理制度的应运而生,大大提高了企业管理层次。企业管理的高效性与科学性要求企业在万千多变的市场竞争条件下,加强企业管理的预测性、决策性和计划性,打造科学、高效的计划管理体系是现今企业管理的重要部分,是快速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的重要手段。
1.企业计划管理的含义及涉及的重要因素
计划工作是企业根据自身的能力和组织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的分析制定出企业在未来的一定时间要达到的奋斗目标,通过计划的制定、执行、协调、合理安排企业中各方面管理活动,优化配置企业的各种资源,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企业计划管理要对市场信息充分掌握了解的基础上做好市场预测,好的预测为企业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提供科学依据。向前看,面向未来,做好准备,发现问题集中力量解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成败,决定决策的可行性、正确性、科学性。科学合理的决策关乎企业生存与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因此,企业发展到要做到各个方面实施系统协调的统筹规划。在企业计划管理中要考虑到诸多因素:比如,要考虑到成本费用因素,包含机械设备,大型工具、职工工资、劳务费用、福利费、办公费、差旅费、招待费、培训费、投资项目、投资额度等。其次、要考虑到利润因素,销售收入、税前税后利润、以及利润分配、投资收益、资金利润率等。最后、要考虑到能源消耗,包括煤气、水、电、暖、燃料、油、消耗指标的耗用。综上所述的各种指标应纳入计划管理的明细当中,要求进入严格的管理并加以控制。
2.计划管理的流程
企业制定计划需要考虑的前提是,一是要收集信息,收集相关的数据资料,保证数据资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依据一定的方法与规律对未来的事情进行测算,精密分析后做出却实可行,科学合理的预测。二是确定目标,在认识机会的基础上,确定企业的目标、方向以及实现目标的总体行动计划,要确认选择现金投入大资金回收慢,还是选择可能获利较少,但风险较少或是选择眼前看没有多大的利益,但可能更适合企业长远目标的方案。三是要分解、平衡目标。分解目标就是将现有目标分成长期目标、短期目标、各部门目标等,全面考虑各种可变因素和限制条件,做到各种计划之间有效衔接。四是要确定计划并下达计划。确定一个科学系统的计划管理流程,首先,根据确定的总体计划分解成各个部门的部门计划之后部门之间权衡协商计划的实施,最后再确认总体计划。其次,在确定了总体计划以及部门计划后就要签订计划实施的任务书以及责任书,将计划实施落实到位责权分明,以便计划的尽早完成。最后,计划实施及检查,企业依据月度、季度、年度计划完成情况,评价计划完成的进度、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在年度末将计划做出适当的修改调整,以便尽早的实现目标管理,必要时可以建立奖惩制度,对计划完成好的部门给予适当的奖励,鼓励部门再接再厉。对计划进度完成慢或是计划完成偏离目标方向的部门要进行处罚。
3.企业计划管理存在问题
计划管理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主要管理职能,为计划经济立下汗马功劳。然而,在计划经济体制运行时,计划管理的职能作用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企业的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被牵制,大多数人认为企业计划管理仅仅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物,不能够为市场经济服务。首先,市场经济体制下受到旧的管理意识的影响,摒弃一切计划的衍生物,刻板放弃或是借鉴,企业的决策者及经营管理人员管理意识、理念有些落伍,需要做好自身建设与发展,提高管理水平。计划管理是管理职能中贯穿始终的一项职能,如果计划职能的弱化,必然会导致整个管理职能的削弱,难以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其次,制定计划时战略计划与作业计划在时间框架上、在范围上和在是否包含已知的一套组织目标方面模糊、混乱;在时间跨度上没有将长期计划、中期计划、短期计划明确,模棱两可或是有些国有企业根本就没有指定长期计划,没有企业发展蓝图,抱着作一天和尚撞钟一天钟的想法,使得企业无法处于不败之地。第三、缺乏计划管理指标的量化,没有将计划转变为预算转化为数字,没有明确的指标体系,不易于企业队计划执行进行控制。最后,缺乏定期的总结,没有总结不了解计划是否可控,并且进行奖惩方面比较困难。
4.建立高效科学的计划管理系统
计划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项基本管理职能,然而事实上计划管理本身又需要加强管理。企业管理的实践经验证明,有管理的计划和有计划的管理会使企业高效地发展,没有管理的计划与没有计划的管理,是欠科学,企业难以走到更远。因此,企业应该建立全体员工的计划管理理念,建立有管理的计划系统,实现计划管理的组织化。
4.1计划管理体系需要建立完善的体系加以支持
企业要建立健全与计划管理相适应的组织结构、各种规章制度、管理办法、管理流程,使得各个管理部门、职能部门、和每一名员工的计划任务都与企业总体计划目标相一致,这样才能够保证计划工作顺利、有序的得以实施,并全面的加以落实。因此,企业应建立专门的计划管理职能部门,根据企业发展的方向及侧重点建立:生产计划管理、销售计划管理、投资计划管理、资金计划管理及综合统计管理等部门或是相应的岗位,明确部门职能或岗位责任制从不同层面,不同类别归口企业计划管理业务。建立长期发展计划、中期发展计划并配套制订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制定企业年度投资计划,建立项目后期评价等管理实施办法。要想建立实现科学计划管理目标应发挥最大能效的组织制度基础才是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保证。
4.2建立科学完善的计划管理体系健全的规章、规则、制度作保障
有管理的计划需要在计划的制定和执行中相关管理人员必须遵循相应的议事规则、管理原则、会议制度,以及调整纠偏等工作制度,有效避免计划的主观性与随意性。当然,计划制定中规则和原则的制定应遵循以下原则:一要适度的从高原则和适当的从严的原则。目标如果定的太高或过于严格会使得执行起来困难,从而打消管理者的积极性,但如果目标制定的太低没有严格的细节把握又无法将职工的内在潜能发挥出来,无法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的目标。二要周密、要完备的原则。短期计划、中期计划、部门以及个人计划是从长期计 划中分解出来的,计划之间要注意时间上和内容上的衔接与平衡。
4.3要充分体现民主与集中制原则
计划的制定中无论是长期计划、中期计划还是短期计划或是部门以及个人计划的实施都应吸收职工参与讨论、接受职工所提议建,尤其是专家们的意见,做到上下的充分交流与有效的沟通。
在选择计划方案是应做到谨慎,应考虑到以下几点:第一认真考察每一个之间计划的制约因素与存在的隐患;第二要考虑到总体的经济效益的因素来衡量计划;第三要考虑到计划的有形的因素即可以用数量数字表示出来的指标,并且要考虑到无形的因素即不能量化的元素;第四要动态的考量计划的实施效果,这里所指的是不仅要考量计划实施后所带来的利益,而且要考虑到计划执行后所带来的损失,包括潜在的和间接地损失。
计划管理作为一种具体的管理手段,它具有指导、监督、协调、修正的管理功能,它能够通过自身的管理功能使得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要素有机地凝集在一起,为完成企业的战略目标高效地工作。
参考文献:
[1]刘易斯,何宝玉译.发展计划[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8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 发电企业 综合计划管理
一、中国经济新常态和电力体制新一轮改革对发电企业的影响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增长速度、结构和前期政策消化的调整阶段,正在向更加重视经济发展质量的新常态过渡。其中电力方面,需求增速由高速增长向中低速增长过渡,由于经济增速下滑和可再生能源的迅速崛起,原来的电力供需平衡模式被打破,火电面临的竞争更加激烈。同时,随着化石能源与环保约束的不断加强,国家加大了能源结构调整力度,鼓励发展低碳清洁能源,提高煤炭清洁利用水平,提出更为严格的节能环保政策要求。在这种经济新常态下,国资国企改革和电力体制改革举措陆续出台,电力市场格局也将发生深刻变化。
2015年3月份,随着《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9号)出台,标志着电力体制改革开启了新的征程。本次电改的目的,在于培育市场主体,健全完善的市场机制,使市场在配置电力资源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而并非着重于现有电网拆分,调度独立以及输配分开等市场结构问题。新电改将重塑发电企业,对其经营理念、发展空间、商业模式将产生重大影响。发电行业长远将可能出现盈亏分化、优胜劣汰、兼并重组的局面,同时发电企业将进入售电侧和用户直接交易,将可能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电力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公平、直接,电价机制将更趋市场化,分布式能源与新能源发展配套措施将更有保障,影响发电企业盈亏的因素将更加复杂多变。
二、发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变革的必要性
随着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模式的展开,发电市场竞争将日趋激烈,市场化程度也将不断加深,发电企业的管理模式必须随之变化,才能更好地适应复杂的市场环境。本次电改重点之一就是引入“政企分离,公平竞争”机制,尤其是售电侧将逐步放开,这将给发电公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面对“凡是市场能够解决的问题都由市场解决”的市场理念,发电企业如何突破重重困难,实现各项成本费用可控、在控,从而真正实现低成本赢得市场,获得更好更快发展是必须要面对的问题。综合计划是发电企业制定各项目标和工作的依据,是企业加强集约型管理,细致过程管理和控制的有效方法,在提高企业效益和可持续性发展实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面对这种新常态和新一轮电改对发电企业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必须认真考虑如何开展好综合计划管理工作、如何制订科学有效的综合计划、如何真正发挥综合计划的龙头导向作用,为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生存与发展。
三、综合计划管理的定位
计划与控制是企业管理的首要职能,它统一指导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只有具备强有力的计划与控制职能,才能指导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而综合计划管理是实现计划与控制的必要手段,是发电企业的工作中心,是各项管理工作的龙头。实施综合计划管理,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使企业内部达到最佳的协调配合,达到自觉监测并控制成本、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的最终目的,从而打造出一个低浪费、高产出、工作高效、管理透明的现代化企业团队。
电力系统的格局正在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变而不断转化,这种转化涉及到了发电企业的内部环境以及外部的整体经济形势,对电力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济新常态下,发电企业的竞争也日趋激烈,要保证一个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可持续性发展,相对较低的成本也就意味着更大的经济效益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这就促使电力企业必须转变管理理念,以尽快适应这种变化。这种形势下,综合计划管理的作用将更为凸显,对综合计划管理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综合计划管理更需要具有前瞻性和全局性,这样才能够顺应市场的发展和动态,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和经济效益。
四、综合计划管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近几年,发电企业越来越重视综合计划管理,取得的成效也越来越好,综合计划管理体系和工作流程也日趋成熟。但是,我们也注意到,综合计划管理仍存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1.对综合计划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有待提高
综合计划是围绕公司发展战略和规划确定的年度实现目标,是对生产、经营、发展等各个专业领域的综合平衡,是“通过局部服从全局、专项服从综合、各种要素优化配置”,最终实现企业总体效益最优。但要真正实现综合计划管理的目标,公司从上至下以及各部门之间首先必须打破传统的本位主义思想,牢固树立“一盘棋”的理念。只有这样,综合计划管理水平持续提高才会有根本保证。尽管近几年综合计划管理不断深入,但仍存在重视程度不够、管理意识不强,职能部门各自为政,“一盘棋”理念尚未真正树立等现象。
2.综合计划的广度和深度有待加强
从广度来看,综合计划管理本质上要求对企业的发展、生产、经营等活动实施全覆盖、全介入、全监控,但实际工作中,往往广度不够,一些专项计划并未真正纳入综合计划管理体系。从深度而言,综合计划管理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要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但目前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分头编制,简单集成”、“重独立,轻协作”等现象,计划指标的预见性和准确性还需进一步提高。
3.综合计划与专项计划的衔接程度有待细化
虽然综合计划管理要求各专业计划之间要达到协调统一,但实际工作中,各职能部门往往还是围绕部门专业计划进行“自转”,管理工作还存在壁垒现象,并没有与综合计划真正融合。另外,各职能部门在制定专业计划时,做的比较笼统,缺乏精细化的专业方案和措施,汇总到公司综合计划上,就使得综合计划也略显粗泛。
4.综合计划管理基础工作有待提升
从目前现状来看,综合计划管理的基础还比较薄弱,分析监控跟不上精准管理的需要,刚性约束作用发挥的仍不到位,和业绩考核、预算管理等工作的衔接也不够紧密。另外,对综合计划的事前管理和监督工作也有待进一步完善。
五、综合计划管理改进对策与建议
在经济新常态下,在全面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下,要全面提高企业的综合计划管理水平,真正发挥综合计划的牵引、指导作用,我想应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综合计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对一个企业而言,综合计划,就相当于对该企业年度发展、生产、经营的一个整体部署,是对各部门以及各基层单位在未来一年内的工作内容和目标进行全面的安排和布置。综合计划的管理就是对综合计划的编制、审批、下达、执行、调整、分析和考核的全过程管理,就是要有序高效合理地组织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做到专业计划之间互相支撑、互相保证,使其成为实现企业年度目标的重要途径和载体。而综合计划制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是保证综合计划能进行全面实施的前提,综合计划的制定要与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相衔接,要充分考虑外部市场环境及企业现状对企业未来的影响,要保证各专业目标与整体目标的统一协调,还要与风险防控相结合。
2.加强综合计划与专项计划的协调管理
综合计划不是各专项计划的简单汇总和综合,而是对企业的全局性问题与各项计划的优化组合进行协调与平衡处理。从实践经验来看,各专业计划对综合计划编制的合理性、是否符合公司发展战略,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编制各专业计划时,必须围绕企业的战略规划和公司年度发展目标及发展思路,要将专项计划纳入到综合计划中去,使专项计划和综合计划真正融会贯通,以达到专项计划更好服务综合计划的目的,最终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
3.注重综合计划的绩效管理的充分结合
随着市场经济不断深化,绩效管理在发电企业中越来越重视,绩效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从而实现企业的最终目标,从这一点上讲企业的计划管理与绩效管理是统一的,发电企业计划管理的过程是通过制定目标,并将目标层层层分解,将每一项工作细化,落实到部门,落实到人的过程;而绩效管理过程也是从计划、设定目标开始,将企业考核目标分解到部门、员工。所以发电企业应当加强绩效考核与综合计划工作相结合,使二者形成合力,推动企业发展。在电力体制改革的新形势和经济新常态下,我们要主动适应,积极应对,对综合计划指标体系和考核细则及时进行修正,实现计划与绩效的有效联动。
4.完善综合计划管理的监督管控机制
不断补充和完善综合计划管控机制,以达到保障综合计划的实施和不断提高各项计划的执行力。综合计划管控机制,可以监督专业计划是否符合企业综合计划,是否能够按时达到目标。对年度综合计划指标测算时,可以考虑把任务和责任同时落实到各职能部门,传达压力,减少博弈,提高综合计划的准确性。在强调综合计划的刚性管理时,也应讲究“刚柔并济”。所谓“刚性”,是指综合计划一旦确定下来并下发下去,它就具有很强的严肃性,各部门和各单位均要严格执行,同时对完成情况根据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进行兑现;但在坚持计划“刚性”的同时,也要讲“柔性”,也就是说要充分考虑未来不确定性因素对计划所造成的冲击和影响,注重计划的过程管理与阶段完成情况分析,对外界的变化因素要有积极的应对措施,要合情合理的调整计划内容或改变执行计划的保证措施。
5.加快信息化建设,提升数据信息质量
纵观国内电力企业目前的管理现状,企业内部各部门逐步引入相关技术软件应用到本部门工作中,从而出现了不遇部门对同一指标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时,因办法各异而导致结果不尽相同的现象,对综合计划管理、分析和决策造成了影响。因此,应进一步加快信息化建设,实现信息共享,提高数据质量,这将有利于提高综合计划管理决策的合理性、准确性和可靠性,也有利于为管理工作中的决策提供及时、便捷的信息数据。
六、结束语
在中国经济新常态和电力体制新一轮改革的新形势下,发电企业要想快速发展,就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综合计划管理在发电企业管理中处于核心位置,必须尽快适应这种新变化,不断提升计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减少企业资源浪费,提高企业经营效率,规避风险,实现发电企业持续、稳定发展,促进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车小斌.浅谈发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经营管理者,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