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会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现代企业会计审计概述
(一)现代企业会计审计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下,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对现代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冲击,现代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也越来突出。在这种形式下,如果现代企业忽略了会计审计工作,就很容易使得企业面临严重的财务问题,从而严重影响到企业的进一步发展。现代企业为进一步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无一例外都加大了对会计审计的重视,设立了现代企业会计审计体系。所谓的企业会计审计,主要是指围绕企业运行的财务数据而开展的各项业务活动。通常,现代企业的会计审计工作,主要分为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两个部分。会计核算,主要是在现代企业会计审计过程中,会计师通过一系列的基础工具、以及专业手段,让多个项目的经济状况在数量上真实、客观、完整体现出来,从而促进现代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会计监督,则是与会计核算相对,主要是监督相关会计核算的合法性、真实性。在现代企业会计审计体系中,这两个部分相互融合、相互健身、相互促进,共同对对企业经济行为、财务状况进行有力的监督,积极推动了现代企业的快速、稳定发展。
(二)加强现代企业会计审计必要性
在现代企业发展过程中,加强企业会计审计工作,是推动现代企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必然趋势。不断提高现代企业会计审计工作的水平、力度,健全现代企业的管理体系,可有效推动企业内部的管理能力,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加强现代企业会计审计工作,可使相关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能依据既定的制度行事,从而有效保障企业资金配置的合理性;加强现代企业的会计审计工作,可及时发现企业内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以达到健全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目的,不断提升现代企业的内部经营管理水平。
二、现代企业会计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审计缺乏相对独立性
我国现代企业会计审计工作中缺乏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通常,企业的会计审计工作都是由企业领导来完成的,这种会计审计模式,虽然能有效避免在审计过程中审计部门提供的信息不准确现象,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弊端: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加大领导的工作压力,影响到企业的会计审计工作质量;另一方面,企业领导完成会计审计工作,就使得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形同虚设。审计机构也是整个企业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审计机构,企业可有效实现资源配置和调控。但是通过领导参与会计审计这一模式,就严重影响了企业会计审计工作的正常展开,这对企业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二)会计审计体系不健全
现代企业要向加强会计审计工作,推动企业的不断发展,就必须要健全会计审计体制。可以说,健全的内部会计审计体系,是加强会计审计工作顺利展开、完成的前提和保障。但目前,我国现代企业仍缺乏一套健全的会计审计体系,集中表现在:大多数企业将企业会计审计和财务管理工作结合在一起,从而使得财务管理工作出现分工不明确、各司职能划分不清楚,以至于在具体工作开展中,常出现重复或“孤岛”现象,从而严重会计审计工作的有序进行。
(三)会计审计方式落后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企业内部审计的方法也应该进行相应的发展,但事实上,我国现代企业的会计审计工作,仍然采用传统的内部审计方式,即:查找错误和防止做假账为目的的审计方式,这种审计方式无法形成有效的监督,从而造成会计审计工作中监督无法有效发挥,直接影响了企业会计审计工作的效果。
(四)会计审计人员良莠不齐
现代企业的会计审计工作是由内部审计人员来完成的,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素质直接影响了现代企业会计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但目前,我国现代企业会计审计人员,整体水平参差不齐,其综合素质不高,尤其是很多内部审计人员都是“无证上岗”,其专业知识较差、业务能力比较弱,以至于在工作中无法独立完成会计审计工作。同时,现代企业的会计审计工作单位比较广泛,这就要求相关的工作人员必须要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计算机知识、财务知识、金融知识、统计数据知识等,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要具备很强的综合能力。而目前,我国现代企业中的审计人员,综合能力较弱,无法满足现代企业会计审计的需求。
三、完善现代企业会计审计有效策略
会计审计,是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现代企业会计审计工作,是保障企业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因此,现代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要针对企业会计审计中存在问题,积极采取相应的策略,不断提高企业的会计审计水平,以推动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不断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一)设立独立的会计审计机构
加强现代企业内部会计审计工作,单单依靠政府部门来实现是远远不够的,企业的管理者也必须要积极参与进来。这就要求企业管理者,必须要认识到内部会计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并且设立独立的会计审计机构,以加强对企业的经济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保障企业会计审计工作的有效性。保证现代企业内部会计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一方面要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另一方面还要赋予审计机构完整的权力、以及高度的信任,在具体工作中,有效减少干预力度,保证在具体的内部会计审计工作中,审计机构能够单独进行,充分发挥其职能。
(二)健全会计审计体制
健全的会计审计体系,是现代企业会计审计工作顺利展开的基础和前提,也是现代企业会计审计工作能否顺利完成的重要保证。因此,针对现代企业会计审计工作中存在的体系不健全现状,必须要不断健全会计审计体系:首先,将会计部门和财务管理部门从传统的企业内部管理方式中分离出来,并且明确会计和财务部门的职能,有效避免在管理工作中出现的“孤岛效应”,从而使得现代企业会计审计工作能够有效、独立和准确进行;其次,明确现代企业内部的审计机构地位,加大对审计机构的重视;再次,现代企业可借助网络信息手段,通过搭建企业内部信息管理平台,以保障会计审计中的资金、资源,进行合理利用;最后,国家还必须要加强对现代企业内部会计审计的监督体制,不断增强企业审计和财务部之间的有效联系,以达到保障监督机制的安全与有效运行。
(三)采用现代化的会计审计方法
针对我国现代企业会计审计方法落后的这一现状,在加强会计审计这一过程中,必须要对落后的审计方法进行不断创新,采用现代化的会计审计方法。尤其是在信息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会计审计部门必须要改变传统的人工审计、陈旧查账方法,采用现代化计算机技术,充分利用高科技进行会计审计工作。如此一来,不仅能有效提高现代企业会计审计的效率,还能保证在审计过程中的数据更加准确、有效,从而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更加准确的、专业的的数据支持。
(四)不断提升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现代企业内部的会计审计工作,对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比较高。因此,加强会计审计工作,就必须要加强对相关人员的管理:首先,对审计人员采用严格的录用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要持证上岗,并且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其次,对已经录用的审计工作人员,定期进行知识培训和考试,以不断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的知识技能。同时,还要积极开始思想道德素质培训,保证工作人员基本的道德操守,使其在工作中能够认真负责、自律自觉;再次,采取严厉的考核制度。对于审计人员的日常工作进行严格的考核,对于考核不合格的工作人员,要加大培训力度,确保每一位工作人员都能独当一面;对于考核优秀的审计人员,可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以鼓励相关工作人员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代企业的会计审计工作是企业经济审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实行监督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推动企业健康和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现代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结合会计审计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加大对会计审计的重视、设立独立的审计机构、健全会计审计体制,并不断创新方法、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对企业经济进行有效的监督,不断推动企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洋博.分析现代企业会计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财经界,2013,(23):238.
[2]仝德齐.现代企业会计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今日湖北(下旬刊),2015,(12):47.
[3]卞小燕.现代企业会计审计存在的问题与措施分析[J].科学与财富,2016,(12):188-188,189.
[4]王玉辞.现代企业会计审计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应对策略探讨[J].财会学习,2015,(17):135-135.
[5]高峰.现代经营理念下企业的会计审计问题及对策[J].北方经贸,2014,(8):148.
[论文摘要] 会计 电算化是会计 发展 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它的运用和推广对传统的会计工作产生重大影响。本文通过剖析 企业 信息管理系统和会计电算化系统中存在的问题,从加强企业电算化系统管理的组织机构建设、相关财会制度完善、制度保障建设、加强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安全防范能力、加强企业总体管理信息化水平等方面,提出相关的解决对策,为企业财会人员的人才培养和企业信息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提供实际可操作的制度和解决方法。
会计电算化使 现代 财务管理搭上了“信息快车”,迅速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产生了巨大的 经济 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起步较晚,尚处于生长发育期,因此产生了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会计电算化中系统存在的问题
会计电算化系统不同于一般的应用软件,它是会计信息系统与企业管理、业务流程的有机结合。但由于财会工作自身的特点,现阶段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组织协调,内部控制制度仍不完善,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重视账务功能,忽视管理与监督功能
一直以来,我国的会计工作主要从事事后核算,事前的分析预测和事中的控制很难进行。会计电算化的运用和发展可以极大地发挥 电子 计算 机卓越的计算功能,将财会人员从繁重的算账、报账工作中解脱出来,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加强财务管理方面。然而,我国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却存在着重视报账功能忽视管理及监督功能的现象。财务软件的材料核算、工资核算、固定资产核算等模块功能较强,而具备管理型功能的成本核算、财务指标分析体系以及资金供求预测、财务状况实时监督等模块,根本没有设计或内容过于简单,功能不全,并且查询功能也不健全。限制了许多管理与监督功能的有效实现,因此未能充分发挥会计电算化对加强财务管理方面的功能。
(二)应用会计电算化后,相关制度没有及时修改与调整
现行的财务会计制度主要是以手工核算为基础的,应用会计电算化后,从账户设置、账户管理、登记方法和账务处理程序到会计工作的组织、会计系统设计、内部控制的方式和会计档案的保存介质和方法都发生了变化,必须根据会计电算化的特点,将财务会计制度做出相应的修改。
(三)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
由于许多单位实行会计电算化时间较短,对会计电算化档案的组成内容不甚了解,缺乏管理经验,造成存储会计档案的磁盘和会计资料未能及时归档,或者已经归档的内容也不完整。没有及时制定相应的会计电算化档案保管人员职责,造成会计档案被人为破坏或 自然 损坏,乃至单位会计信息泄密的情况发生。有些单位对会计数据备份管理未形成制度,随意性大,一旦会计电算化系统出现故障,会计数据也将无法恢复。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鉴于企业会计电算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并不是财务部门单一的计算化问题,我们在面对上述问题的时候,就应当系统全面的来研究解决的问题对策。
(一)加强电算化系统管理的组织机构建设与制度完善
企业实行会计电算化以后,系统正常、安全、有效运行的关键是企业管理机构的设置和正确的操作程序,建立严密的组织机构体系与制度保障措施。这其中包括:
1.合理设置组织机构
企业实现了会计电算化后,应对原有的组织机构进行适当的调整,以适应计算机会计系统的要求。财务内部控制的关键在于不相容职务的分离,计算机会计系统与手工会计系统一样,对每一项可能引起舞弊或欺诈的经济业务,都不能由一个人或一个部门经手到底,必须分别由几个人或几个部门承担。企业用于计算机会计系统的计算机应尽可能是专用的,企业应对计算机的使用建立一整套管理制度,以保证每一个工作人员和每一台计算机都只做其应该做的事情。计算机会计系统有关的资料应及时存档,同时要建立起完善的硬件保障与系统维护体系,加强档案管理与文件备份工作。
2.制度保障建设齐备
(1)严格制订并实施机构和人员的岗位管理制度
对各类操作人员必须制定岗位责任制,基本岗位包括会计主管、出纳、会计核算各岗、稽核、会计档案管理等,重点工作岗位必须实现职权分离,有效地限制和及时发现错误违法行为。
(2)严格制订系统操作的各项制度和相应的控制措施
对于系统操作环境,必须制订一套完整而严格的操作规定。操作规定应明确职责、操作程序和注意事项,形成一套电算化系统文件。
(3)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
这些档案主要是指各种账簿、报表、凭证和其他 会计 资料等。系统开发要对这些资料进行不同的存档和安全保管、保密工作。档案管理一般通过制定与实施严格的档案管理制度来实现。
(二)加强 企业 财会人才队伍的培养与培训
会计电算化要求企业财会人员不仅要掌握扎实的会计知识,还要对 计算 机和财务管理知识有比较深刻的了解。只有掌握了比较丰富的管理知识,才能根据本单位的自身特点,利用电算化会计的特点,为单位预测、决策和控制等管理工作服务。因此,在各单位实行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中,更应注意培养“会计计算机管理”型的复合型人才,以促进会计电算化的顺利 发展 。同时,计算机会计系统应在开发阶段就要对使用该系统的有关人员进行培训,提高这些人员对系统的认识和理解,以减少系统运行后出错的可能性。
(三)加强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安全防范能力
1.对于重要的计算机系统应加强重点防护
要防止电磁辐射和干扰,制定计算机机房管理规定,制定机房防火、防水、防盗、防鼠的措施,以及突发事件的应急对策等。
2.完善必要的计算机软件与 网络 安全控制措施
网络的日益普及,使企业信息共享变得方便迅速,但实现会计信息资源共享的同时,增加了泄密和受网上黑客的攻击等诸多问题。为了提高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防范能力,应采取必要的计算机软件防范系统控制,例如采用防火墙技术、网络防毒、信息加密存储通讯、身份认证、授权等等。
(四)提高企业总体管理信息化水平
财务管理是企业的核心,由于我国企业管理目前总体上存在信息化管理偏弱的问题,影响企业的发展及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因此,企业会计电算化进程,应与企业本身的管理信息化息息相关,必须将信息技术与管理理论相融合,实现企业整体的管理信息化和 现代 化,才能真正发挥出电算化会计的最佳性能,为提高企业总体市场竞争力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参考 文献
[1]陈曙光,“目前在电算化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化工之友》,2006年2期
[2]陈力,“当前会计电算化中存在的问题探讨”,《贵州气象》,2006年04期
[3]黎大均,“会计电算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年第2期
[4]王育刚,“当前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山西焦煤科技》,2006年10期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存在问题 解决对策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的管理信息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在企业管理信息化过程中,企业的财务管理也逐步实现信息化,其中会计电算化是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改革开放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企业会计电算化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极大地提高了企业财会业务办理的效率,增加了企业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强化了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为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的会计电算化水平还比较低,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将介绍会计电算化对企业的重要作用,分析当前我国企业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并就具体问题给出相应可行性的解决办法,为我国企业提高会计电算化的水平、推动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提供参考和依据。
一、会计电算化的重要作用分析
会计电算化是当前企业会计的发展方向,可以提高企业会计业务办理的效率,加强对企业财会业务的监督,增加企业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其具体作用如下:
(一)提高企业财会业务办理效率
会计电算化的本质就是利用信息技术办理企业的各项财会业务。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的提高企业财会业务办理的效率,精简业务办理的流程,为企业节约大量的财务管理成本。
(二)提高企业财务信息的透明度
会计电算化可以有效的增加企业财会业务办理的透明度,保证企业财务信息的透明度,企业也更加方便对相关财会业务办理进行全程监控,能够有效的提高企业的内部控制水平。
(三)规范企业的财会业务,降低财务风险
企业通过会计电算化可以利用相关财务软件规范企业会计业务办理的流程和具体业务操作,规范整体的财务管理,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提高企业抗拒市场风险的能力。
二、当前企业会计电算存在的问题
会计电算化对企业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是当前企业财务管理不可逆转的潮流。当我国的部分企业在推行会计电算化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导致会计电算化不能给企业带来实在的效益,甚至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具体问题如下:
(一)对会计电算化认识不足
会计电算化是现代企业管理信息化的产物,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的管理信息化水平相对较为落后,部分企业的管理者对企业会计电算化持怀疑态度,甚至认为会计电算仅仅是标志企业管理现代化的一种形式,对企业管理没有什么实质的作用。另外,会计电算化意味着部分不能使用信贷信息设备的老员工的淘汰以及企业巨额的硬件和软件的投入,导致很多的企业管理者对会计电算化抱有抵触情绪,不愿意在企业内部实施会计电算化。
(二)缺乏专业的会计电算化人才
会计电算化是企业管理信息化的产物,企业会计电算化就意味着企业需要一定数量既懂财务又懂信息技术的综合素质人才。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会计电算化推行较晚,目前会计电算化综合人才较为缺乏,不能满足企业会计电算化人才需求。同时,企业的培训和教育也比较缺失,不能利用企业的培训和教育来提高已有财务人员的信息技术水平。这就导致企业在花费大笔资金采购相关硬件设备和财务管理软件之后,没有相应的人才来使用,造成投资的巨大浪费,也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管理者推行会计电算化的热情,导致我国企业的会计电算化发展进入一个恶性的循环。
(三)会计电算化本身存在缺陷
随着我国会计电算化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出现一大批从事会计电算化软件开发的企业,为我国的企业会计电算化提供了大量可选择的空间。但目前我国的会计电算化软件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会计电算化软件功能较为单一,只有具体的会计业务结算功能,不能为企业的全方位的财务管理管理功能,为企业的管理者提供科学合理的结算依据。另外,不同企业采用的会计电算化软件各不相同,这就导致不同企业的财务软件互不兼容,企业之间形成了信息孤岛。
(四)会计电算化带来潜在信息风险
企业推行会计电算化必然会引进电脑等硬件设备,并将企业的财务软件与互联网相互连接,在方便企业财务管理的同时也给企业的财物安全带来一定的潜在风险。一方面,与过去的会计业务处理相比,利用电脑等先进电子设备处理会计业务更加方便快捷,对相关账目的记录也更加清晰准确,但电脑等硬件设备一旦发生事故就可能导致存储信息的丢失,给企业的正常运营带来极大的风险。另一方面,为了业务办理的方便,企业需要将互联网与财务软件相连接,一旦出现病毒攻击将会给企业的正常运营带来严重的威胁,甚至可能导致企业核心财务信息的泄漏。
(五)会计电算化导致企业内部控制弱化
目前市场销售的会计电算化软件都会充分的考虑到企业的内部控制,在软件设计过程中对不相容职位进行了有效的分离,并依据不同职位人员的职责以及业务办理的需要设置了不同的权限。但与过去层层审批以及签字盖章的业务办理方式相比,会计电算条件下的业务办理以权限以及密码为基础,但部分管理者的报报的保密意识较差,密码设置过于简便,甚至在某些时候为了业务办理的简便,直接将密码交给下级相关业务人员,给企业的内部控制造成了严重的威胁,给企业的财务管理造成了巨大的风险。
三、改善我国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建议对策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以很清晰的看出,会计电算化可以为企业带来诸多的好处,也是当前企业管理信息化中不可逆转的潮流。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促进我国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入手。
(一)提高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
我国部分企业管理者对会计电算化认识存在着偏见,这直接导致会计电算化不能够在企业发挥应有的作用。企业要想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来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必须改变现有管理者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偏见,加快会计电算化在企业的应用速度和范围,加大企业财务信息化的投入力度,早日在企业全面推行会计电算化。
(二)加快综合人才的培养和引入
会计电算化是企业财务管理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效结合的产物。要在企业推行会计电算化必须要有综合素质的人才作为保证。由于企业管理信息化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企业比较缺乏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因此,企业需要加快综合素素质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一方面需要在内部加强人才的培训和教育,让已有的财务管理人员能够尽快的掌握现代信息技术,适应企业会计电算化的需要。另一方面,企业还要加强与高校的合作,相关高校需要开设管理信息化、财务信息化等相关课程,为企业培养大量具有财务以及信息知识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
(三)优化财务信息软件
财务管理软件是企业会计信息化的载体。当前虽然我国已经有很多软件公司开发了大量的财务管理软件,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这些软件功能过于单一,不同软件公司开发的财务软件兼容性太差。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需要软件开发企业加大投入,丰富企业财务管理软件的功能,为企业的财务管理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为企业管理者的决策提供有效的依据;另一方面,还需要政府以及相关的行业协会出台财务软件开发的标准,保证不同财务软件之间的兼容性,防止企业间信息孤岛的产生。
(四)加强企业信息安全的投入
随着企业会计电算化的推进,电脑将取代原始记账方式,成为企业财会信息的存储介质。但电脑一旦出现硬件故障或者受到网络病毒攻击,就很可能损失企业的财务数据,给企业的正常运营带来严重的威胁。因此,企业在日常运营过程中需要加大对信息安全的投入,定期对财务信息进行备份,定期更新防毒、杀毒软件,确保企业财务信息的安全。另外,对企业的财务软件与互联网采取一定的隔离措施,防止财务系统与互联网的直接接触。
(五)强化信息时代内部控制的意识
随着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推进,过去的审批流程以及职责权限都体现在电子审批流程以及相关密码权限之上。虽然当前的财务软件在开发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了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但在软件的实际运用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严重的虚弱了企业的内部控制。企业必须强化所有员工在信息时代内部控制的意识, 制定严格的密码保护规章制度,通过相关的教育和培训让所有员工意识到密码保护重要性以及企业权限管理的必要性。另外,企业必须保证高层管理者密码权限的安全,防止部分员工利用高层管理者的密码以及权限获取企业的财务信息,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安全危机。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中职教育;会计教学;创新;质量
提高中职教学质量是我们教育改革的重点,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因为中职教育对于社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社会发展需要中职教育的支撑。在中职教学中提高会计教学质量是目前中职会计教学的主要任务,本文将进行详细的论述。
一、中职会计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专业设置不全面,课程设置脱离实际
目前很多学校在会计专业设置上随意性非常大:一方面延续了过去根据学科设置专业的做法;另一方面在专业设置上模仿大学专业设置。这样的盲目性就给学生造成了学习知识面上的局限,根本不能够适应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中职会计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存在很多问题,具体表现为:第一,课程设置滞后,没有形成一整套可以体现中职教育特色的创新性课程;第二,在专业课与基础课设置方面,严重不成比例;第三,不重视培养学生会计实践的能力;第四,在中职会计专业课的设置方面存在很多的不足。
2.会计教学中重视理论教学,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很多中职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后,在工作岗位中频频遭到挫折,很多用人单位对应聘会计岗位的人员都是要求两年以上经验,从这些问题中就能够反映出会计教育还停留在“填鸭式”的阶段。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非常强的学科,不应该是黑板教学,应该多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在教学中积累相关的会计资料,灌输给学生们会计思想和方法,还要在教学中通过模拟实训的方式和手段,多给学生锻炼的机会。
3.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
我国传统的教学方式大多以教师为课堂的中心,他们对整个课堂的节奏进行全面控制。在这种状态下,学生属于被动地接受知识,无法培养起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另外,由于现代化教学手段应用比较少,在疑难知识的讲解上,费时费力,且无法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在这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适应会计实践工作,虽然具有充分的理论,却无法对其进行灵活的运用来指导实践。
二、提高中职会计教学质量的措施
1.加强对备课内容的重视
有效的备课是教师上课的基础,因此,在每次上课之前,教师都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对上课的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讲评等多个部分进行提前准备,才能够使会计教学顺利地进行。对于教学内容中较难理解的知识点,则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等手段,通过节省教学时间、增大教学容量来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
2.注重教学内容的优化
中职会计教学所使用的教材,一般都具有相对稳定性。而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会计理论也会不断地发生变化。作为教师,应当了解会计理论最新的变化,且在第一时间内将这些知识传达给学生。因此,教师不能将教学内容仅仅局限于教材,应当进行适当的变通,对教学内容进行不断的优化和更新,使学生能够及时学到最新的知识。
3.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
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对于教学实践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会计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然而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却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这种情况下,应当不断地改进以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为向导,通过案例教学法的有效运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综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三、结束语
会计教学的根本目标在于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来指导实践工作。因此,在中职会计教学中,应当不断地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通过整合教材内容、完善教学手段等措施,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思路,力求在教学过程中达到师生的共同进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全面提高会计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关键词:会计监督;内部监督;监督职能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完善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会计工作己发生了很大变化,会计涉及的范围不断扩大,业务处理也日趋复杂,投资者、债权人和社会公众等对会计信息披露的时效、范围、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加强会计监督己成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一项重要内容。
一、会计监督的概念
会计监督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是我国经济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会计监督,是指会计工作人员依据《会计法》赋予的职权,将《会计法》规定的各项内容适用于具体的人和事,对单位经济业务事项的合法性、真实性和有效性所进行的监察、督促,落实法律规定应依法办理的业务内容。会计监督是实施《会计法》唯一具体、有效的执业环节。从其范围说,它首先是内部监督但绝不仅限于内部监督,同时也具有外部监督和社会监督的性质。具体来讲,会计监督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以财政、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济活动为内容,结合日常会计核算进行,具有连续性和时效性;二是以法规、制度、计划、预算、定额为准绳,对即将进行或已经进行的经济活动的合法、合理和效益性进行审查和制约,具有一定强制性;三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通过监督引导人们在经济活动中权衡利弊得失,努力争取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二、会计监督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会计监督认识存在误解
现在有不少的企业领导和会计人员对会计监督还存在着一定的误解,其主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把审计监督与会计监督混为一谈,以至于淡化会计监督的事前监督职能,或者就根本没有事前监督,只是决策凭“长官意志”,执行“顺其自然”,事后“审计监督”。二是把会计监督与财务监督混为一谈。我们知道,财务管理与会计管理是本质不同的两项工作,因此二者具有不同的职能,处于两个层次上。财务监督是第一监督人,会计监督则是在会计核算过程除了对财务活动再监督以外,还应对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非财务活动进行监督。
(二)企业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
企业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使得会计不能有效的行使其监督职能,导致企业会计监督不力。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人,企业的经营机制、经营方式也在不断更新。在整个经济工作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以前没有的新情况、新问题,而与之配套的机制还未能建立和健全。针对所出现的经济活动,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和办法。就国有企业来说,在企业的所有权尚未分离之前,会计人员兼有双重身份、他既代表国家利益监督企业的财务收支和经济业务,同时又是企业管理者,随着国有企业的两权分离,会计隶属于企业,从而对企业的监督权自然就削弱了。有的企业在新的财务制度运行之后,仍用传统的做法来看待新制度,没有按新制度的要求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使得出现“新制度、老观念、老办法”,会计管理混乱。管理体制不全,内部控制制度失调。有的单位是根本就缺乏内部监督和控制制度,有的单位虽建立了相应的制度,但这些制度形同虚设,没有得到有效执行,以致会计秩序混乱,现象经常发生。单位负责人的约束机制不全,阻碍了会计的有效监督。目前,在一些单位中企业管理者为了追求自身短期利益最大化,指使、授权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做假帐,伪造会计凭证,办理违法会计事项,从而使得会计工作受制于管理当局,不能独立行使其监督职能,破坏了正常的会计工作。
(三)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有待加强
一般来说,企业虚假的会计信息也是出自于会计之手,因此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职业道德观念在会计监督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的改革开放加快了会计与国际接轨的进程,虽解决了量方面的问题,但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和业务水平偏低,多数没有经过专业培训,而且有的还是无证上岗。再者,会计人员的监督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淡薄,缺乏职业风险意识,职业判断能力弱,自我管制能力差,惟命是从,在权大于法的思想支配下,有意造假,使得会计信息失真在所难免。会计工作辛苦繁杂,待遇、地位得不到基本保障。于是,“顶得住的站不住,站的住的顶不住”,成了我国会计监督职能作用状况比较准确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社会风气不太理想,会计根本无法守住自己的这片净土。不少企业领导和会计人员的国家观念淡薄,认为向国家交纳税收是企业的“负担”,“损害”了企业的利益,为“维护”其利益,置国家利益于不顾,在弄虚作假、巧立名目、偷漏税款上做手脚,保留有小金库。甚至于有的会计人员利用自己手中的职权,做假帐,伪造凭证,用企业和国家的资金为自己日常的消费“埋单”。面对“合法性与真实性、合理与不合法、回扣暗付与明列、企业与国家”等矛盾,在处理和承办经济业务时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三、会计监督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要正确认识会计监督的重要地位
要正确认识会计监督的重要地位。《会计法》强调内部会计监督的目的在于:要使违法违纪行为首先遏制在会计工作初始阶段;不能将不法行为放纵到发生并铸成事实后,再寄希望于社会中介机构去审计、财政等执法部门去查办、社会和政府的监督上。这样做,将减少大量社会成本。由此证明,会计立法的精髓在于强化会计工作内部自身法律监督,即用权力制约权力。如果不承认会计监督的法律地位这个客观事实,则无异于否定《会计法》。只有正视会计监督的法律地位,单位负责人才能严格自律,遵守会计法,维护会计法,杜绝授意、指使、强令会计人员干其随心所欲的事;与会计工作相关的责任人员才能时时、处处把《会计法》奉为准则,所有会计人员才无后顾之忧,才能说真话,依法办实事。只有如此,才能确保贯彻实施;才能有利于宏观经济决策,维护公有经济和社会公众利益,促进廉正建设,做到弊绝风清。
(二)建立对会计违法行为的约束机制
一定要建立对会计违法行为的约束机制,要用法律、行政、市场、经济等手段,规范约束会计主体的行为,推进财务会计诚信体系建设。一是建议尽快完善会计法规,明确执法依据,以利于执法机关对违法造假行为的制裁。同时,引入民事赔偿制度,明确造假者经济上的赔偿责任,通过诉讼程序迫使造假者退出非法所得,增加违法人员的追假成本。二是财政部门要在《会计法》赋予的职权范围内,加大对单位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及直接责任人的查处力度,将处理事与处理人相结合,改变以往对违法违规部门对事不对人,屡查屡犯,屡禁不止的局面。三是要逐步建立健全包括企业、负责人、会计人员、注册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在内的会计信用评价系统,通过制定会计信用评价规则,协调税务、审计等部门搜集整理会计信用信息,建立会计信用档案,加强信用轨迹跟踪,并开设会计信用网站。
(三)加快法律体系建设提供法律保障
会计监督涉及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各监督主体对监督内容和形式虽然不尽相同,但都必须以法律为依据,运用专业技术对单位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完整性进行监督检查。会计监督的有效实施,离不开一系列的法律法规,要加强我国法律体系的建设应做出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建立和完善统一的会计制度,满足各个行业的事业的多元化发展的需要。只有会计制度完善了,会计监督才能更好的执行。二是明确会计监督、审计监督的执法职责和权限,以实施清晰明了的会计监督职能,只有将职责和权限分清楚,才不至于造成会计监督和审计监督的混乱。三是加大法律法规的处罚、赔偿和执行力度,对违规违纪的单位及其连带负责人予以曝光。
(四)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
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人才。提高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强化会计监督的根本要求。高素质的会计人员必须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素质:首先要有较强的法制观念,这样才能在国家会计法律体系下真正履行会计人员的职责。其次要具备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这是会计职业本身赖仪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保障。三是要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和较强的综合能力,这决定着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四是要有较高的风险管理能力,因为会计人员在提供会计信息时,也承担着一定的风险。而且随着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会计人员面临的经济事项会越来越复杂,这就要求会计人员能够在保持职业的谨慎性和规范性的同时,能从整体的角度,用科学的分析方法,明确的理解能力和准确的判断力,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思路。因此,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以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性和全面性,使得会计监督能够有效的得以执行。
参考文献:
[关键词] 村级会计委托 存在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 F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4-0040-01
村级会计委托服务是在确保农村集体资产所有权、使用权、监督权、收益权、处置权不变的前提下,村集体经济组织自愿委托乡、镇核算中心核算村级村集体财务,云南省耿马县从2009年开始推行村级会计委托制度,成效显著。
一、耿马县开展村级会计委托情况及成效
耿马县共成立9个村级会计委托核算中心(以下简称村级会计核算中心),共83个村委会、2个社区会计核算服务,实现了村(社区)级会计委托核算服务全覆盖。每个乡、镇村级会计核算中心分别设置主任、审核、会计、出纳四个岗位,共有核算人员34人、村级报账员85人,共代管村集体资金4694.77万元。根据《云南省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四项制度》要求,统一制订了《耿马县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暂行办法》、《耿马县村集体经济组织账务处理流程》、《耿马县村级会计委托核算中心岗位职责》等管理制度。村级会计核算中心按照“一村一账”方式进行分户核算,并实行会计电算化管理。经三年多的实践,耿马县村级会计核算工作初见成效:
1.村级财务进一步得到规范,提高了帐务管理水平
实行会计委托后,各乡镇成立了村级会计核算中心,各村集体经济组织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县级财政、农业部门组织对村级会计核算人员和报账员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由村级会计核算中心进行核算,对集体经济组织各项开支的合理性、票据的合法性和程序的有效性进行认真复核,严格把关,从源头上遏制了挥霍浪费集体资金和不合理开支,提高了会计核算专业技术水平,规范了村级财务管理,从根本上改变了村级财务混乱的问题。
2.村集体财务进一步公开透明,提高了公信力
承担村级会计核算服务是由第三方乡镇村级会计核算中心担任,人员由乡、镇财政所、农业服务中心抽调,专业技术水平相对较高,提高了核算水平,并定期公开村集体账务,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公信力,使群众及时掌握村级财务收支情况,消除村民对村集体财务管理的不信任,改善农村基层干群关系,增强了村“两委”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3.节约成本,减轻农民负担
实行会计委托后,村集体经济财务由乡、镇村级会计核算中心免费提供会计核算服务,不收取任何费用,村集体只设1名报帐员,取消了村会计和出纳设置,减少了村干部职数,降低了村集体财务管理成本,减轻农民负担。
4.强化民主管理,提高监督质量
实行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后,村委会和村民小组分别成立了村民理财小组,建立相应的民主理财制度,对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预、决算及较大额度的资金支出进行审核把关,定期公开财务。强化了民主理财,提高了监督质量,调动了村民参政议政的积极性。
二、存在的问题
几年来的实践表明,村级会计委托较好地解决了村集体财务管理混乱、资产流失等问题,但在实际运用中暴露也出一些问题,如不加以解决,将会影响工作的健康发展:
1.村级会计核算中心机构设置与之承担职能不相适应
村级会计核算中心是由乡镇人民政府设立,没有按机构编制程序建立事业法人机构,全县9个乡镇有8个村级会计核算中心设在乡镇农业服务中心,1个设在财政所,没有人员编制和独立资产,与之承担的会计服务职能不相适应。村级会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全部由乡镇农业中心或财政所工作人员兼任,报账员由村文书兼任,因而造成乡镇会计委托中心工作人员及村委会报账员变动频繁,业务素质难以提高,不利于村级会计委托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
2.村级会计委托监督机制不健全,监督力度不够
由于受到外部环境影响,部分机构和工作人员没有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对村集体所提报经济事项的合法性、真实性进行严格监督。部分村民主理财小组流于形式,理财小组作用没有得到发挥,财务公开1年1次,周期过长,无法起到监督作用。造成财务收支无人审查,收入不及时入账,坐收坐支等违法违规现象时有发生。
3.村级会计核算人员业务素质偏低,与其承担工作职责不相适应
《云南省村级会计委托服务机构及人员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规定,从事会计、审核、出纳和会计档案管理的人员,须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担任总会计的人员应当熟悉农村财务会计工作,并具备助理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资格或者专门从事会计工作三年以上。耿马县乡镇村级会计核算中心会人员大部分由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原农经岗位人员兼任,全县38名工作人员中只有10人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由于不熟悉农村会计核算业务,出现使用会计科目上不够准确,影响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4.村级会计委托投入不足,影响服务质量提高
由于乡镇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工作经费未列入同级财政预算,经费紧缺,工作设备老化,无力更新,影响村级会计委托服务质量提高和工作推进。全县9个村级会计核算中心共配备9台电脑,并全部安装使用“保会通”财务软件,但由于经费紧张,中心正常的工作开支得不到保障,电脑、打印机的维护跟不上,老化特别严重,部分乡(镇)的电脑甚至已经损坏,无法正常开展电算化工作,只能手工记账,影响服务质量。
三、对策
1.建立健全村级会计委托机构,强化服务职能
2011年,耿马县乡镇机构改革后,村集体财务管理职责由乡镇财政所承担,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不再设置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岗位。乡镇人民政府应按要求报请机构编制部门成立具有独立事业法人资格的村级会计核算中心,核定编制,按排专职人员,并将其开展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确保村级会计委托工作健康持续发展。
2.规范村级集体会计委托制度,严格实施
对村集体会计核算委托中程序不规范、手续不齐、制度不健全的,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确保资金运作安全。一是规范民主理财小组的工作制度和议事制度,强化民主监督。通过履行民主理财的法定程序培养农民的民主习惯和参与意识,逐步提高他们的参与能力。认真执行财务公开制度,按时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二是强化业务监督。村级会计核算中心认真履行职责,对村集体财务活动进行严格监督,对不按程序报销支出和不符合规定收支票据,要坚决退回补办。
3.强化监督,确保村集体财产安全
县乡两级设置农村审计机构,配置人员,结合农民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对村级财务收支和财务制度执行情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审计,对村干部进行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专项审计。制定完善惩罚措施,对村集体收入不按规定及时入账代管的对直接责任人给予党纪政纪处罚,防止侵占、挪用村集体资金,确保村集体财产的安全与完整。
4.加强培训提高业务素质,提高村级会计服务水平
财政、农业部门加强对村级会计核算人员、管理人员、报账员政策法规、财会知识和电算化操作等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严格执行《云南省村级会计委托服务机构及人员管理暂行办法》从关于村级会计核算中心从业人员资格规定。对经培训不能达到要求的从业人员及时调整,吸纳符合条件的充实队伍,提高服务水平,提高村级会计服务机构公信力。
参考文献
[1]杨丽娟.村级会计委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财政监督.2010(9).
[2]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行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工作的通知.2008.
[3]张晓会.村级会计委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北京农业.2012(1).
一、会计信息化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化审计法规滞后
财政部从1989年开始先后了针对信息化会计工作的《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等有关法规,使我国信息化会计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道路。这些法规中虽然提到了关于保留审计痕迹和不能有人工修改报表功能的规定与要求,但远远不能满足信息化审计的要求。虽然审计署从20世纪卯年代开始针对会计信息化审计工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法规和准则,但这些法规和准则局限于概括性的规定,对信息化审计缺乏操作性,无法对具体审计的实施形成有效的指导。由于信息化审计起步晚’相关的配套措施与法律法规滞后,使信息化审计的研究落后,理论指导体系不够健全,不能从宏观环境层次上有效地预防外界对审计的干扰,这严重影响了信息化审计工作的开展。
(二)审计软件通用性差
在目前整个财务软件市场中,商品化通用软件占的份额比较大,但仍有不少企业使用自行开发或整个行业内部统一开发的软件。财务软件逐步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功能越来越强,结构越来越复杂,但很多软件没有为信息化审计预留测试通道、提供标准数据接口或者对数据结构不开放,软件更新换代使历史数据难以提取,在保留审计痕迹方面也存在不少缺陷。复杂的财务软件市场加大了电子数据自动转换和审计软件开发的难度,导致审计软件的通用性较差,审计市场上出现了已通过审计署组织鉴定的多个审计软件,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增加了会计信息化审计的难度。
(三)审计内容发生变化
在会计信息化环境下,会计事项由计算机按程序自动进行处理,电子化会计信息容易受到机器故障、操作失误、数据处理、网络故障和计算机病毒等潜在威胁的影响,系统应用程序一旦出错或被非法篡改,计算机只会按同样错误方法处理有关事项。系统处理是否合法、安全可靠,都与计算机系统的处理和控制功能有直接关系。虽然信息化审计的监督职能没有改变,但会计信息化系统的特点及其固有的风险决定了审计内容要增加对计算机系统处理和控制功能的审查,除对被审计单位的相关数据进行审计外,还应对管理和处理相关数据的信息系统、系统维护、操作、安全甚至系统的设计开发进行审计,确保系统的合法性和安全可靠性。
(四)审计线索隐蔽
在会计信息化过程中’由于数据存储的磁性化、电子化和数据处理过程的自动化,只要将凭证保存成功,各类账表都由计算机自动生成,即使篡改也不会留有痕迹。特别是财务软件存在反向操作功能时,即使本月已经记账或结账,发现有错误,仍可取消记账、结账重新做账。因此,错账更正的无痕迹修改和数据转换软件的使用使信息系统中的审计线索更隐蔽、更容易引发经济犯罪。由于系统时间可变,可在短时间内做不同时间的账,甚至多套账或其他年度的账,审计人员很难发现是否是最近做的账。如果信息系统使用单位与开发商携手更改应用程序,审计人员就更难发现漏洞,这进一步加大了审计线索的隐蔽性。
(五)信息化审计人才缺乏
尽管目前各高校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基本上都开设了与会计信息化相关的课程,为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培养了不少高等人才,但信息化审计人才的培养还停留在传统的审计阶段。另外,虽然审计部门近年来通过各种途径大力开展计算机、会计等知识培训,使审计人员整体素质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与审计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需要还有较大差距。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与知识更新培训的不足,许多审计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及相关技能无法得到同步提高,无法识别与评价审计风险,无法审计信息系统的功能和开发。既精通计算机技术又熟悉审计业务的复合型人才奇缺,严重制约了审计事业的长远发展。
二、加快会计信息化审计的对策
(一)加快信息化审计法规建设
在会计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尽管我国已经出台了部分相关的法规,但信息化审计环境、内容、线索和方法等都发生了变化,传统的审计标准和准则已很难有效指导新环境下的审计工作。为了规范会计信息化审计业务,明确工作要求,保证执业质量,必须重新审视信息化审计的概念、原则、工作流程和技术方法,组织专家共同研究和制定信息化条件下的审计标准和准则,更好地指导和规范审计工作,维护审计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对有损审计独立性的行为予以法律诉讼和惩罚。同时,建立的信息化审计准则应与国际审计准则接轨,保证我国的审计工作与国际审计工作协调一致,从而推动信息化审计的发展。
(二)加快开发通用审计软件
在会计信息化方式下,由于审计范围已扩大到会计信息系统及其他计算机信息处理系统,迫使审计人员采用各种传统审计技术的同时,采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用审计软件去对付单机、网络、多用户等各种工作平台下的财务软件。为适应会计信息化环境下各种财务软件的发展,审计部门应根据信息化国家标准的有关要求,强化审计软件的开发规范,政策上采取如财政补贴或税收优惠等措施,引导和鼓励专业审计软件的开发和研制,加快审计软件更新换代的步伐,组织对有推广价值的审计软件进行评审,使审计软件不需要借助其他数据转换软件就能够审计各种财务软件,促进审计软件通用化、商品化。
(三)完善财务软件的反向功能
在财务软件开发过程中,除着重开发软件的管理功能、防病毒破坏功能以及财务软件与审计软件接口功能等外,最好有审计人员参与,对软件开发的可行性、可用性进行分析和调试,对评审阶段各项软件指标提出意见,从而保证财务软件的可审计性和审计人员能追踪到审计线索。同时,财政部要对财务软件的反向功能作出明确规定:对可以实施的反向操作,财务软件必须提供能够反映更正经济事项来龙去脉的痕迹记录功能。财务软件的反向功能为会计处理提供了方便,如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它加以限制并改进,使审计线索的追踪、审计证据的获取等问题得到解决,也许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 增加对反向操作的监控功能。监控功能是指在设计财务软件时,设置对已记账、已结账又作反向操作的,计算机必须记录下该操作的时间、操作人、修改原因、修改的地方,且定期打印并作为会计档案保管,以给日后查证工作保留证据。因此,增加对反向操作的监控功能后,就确保了对电子数据的修改可以留下痕迹,为审计工作的开展提供了重要线索。
2. 增加对反向操作使原已生成报表变动的说明功能。如果在财务软件报表系统中设置了对报表变动的说明功能,当月报表附注中将自动生成对以前月份出错的说明及修改内容。由于还原了原有的真实账目,因而更能为报表使用者进行投资、经营决策等提供正确的导向。
3. 明令禁止跨年度“反结账”功能,限期取消反向功能权限。在实际工作中,大量会计差错通常发生在系统投入使用初期,或者会计人员岗位培训或专业学习期间。因此,对反向功能的可使用时间作一定限制,一般为系统启用后半年且不超过一年,当使用期限到达时,由系统管理员取消相关操作人员的反向功能权限。
(四)强化审计风险和安全防范意识
审计风险的存在可能导致信息使用者的错误决策,进而会引发审计人员的法律责任承担问题。会计信息化审计除面临传统的审计风险外,又增加了IT方面如软件开发、数据管理、网络管理、系统维护与灾难恢复等风险,集中表现出风险隐蔽性强、可控性差、破坏性大等特点。审计人员必须强化审计风险意识,如果不考虑审计风险内容及其内涵的变化而只为了完成审计任务,必然会导致审计质量不高或降低审计效率,从而无法客观、公正地评价被审计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公允性,这无疑加大了审计风险。
在会计信息化环境下,传统的会计岗位职责被打破,内部控制制度发生了变化,安全已不是企业内部所能完全控制的。加强审计人员安全防范意识,对系统安全建设采取建立意外事故应急恢复备份机制;安装反病毒软件,审计软件有效支持反病毒软件,对电子邮件、文件传输及文档中的病毒进行防范和杀毒;安装系统防火墙,只允许安全IP地址通过;会计信息化审计系统提供多重登录体系,设置多重密码和操作权限;定期对会计信息系统进行安全测试等措施,以建立起安全可靠的会计信息化审计系统。
(五)强化信息化审计人才的培养
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审计工作技术性强,对审计人员要求高,要从根本上适应信息化审计的要求,需要从长远角度考虑,着手培养既懂计算机,又懂会计和审计知识的复合型审计人才。第一,各级审计机关要建立完备的培训基地,分阶段、分层次地加强不同岗位审计人员培训,定期组织他们相互学习和交流经验或邀请审计专家讲课,提高他们的理论知识及相关技能,加快他们的知识更新,适应审计工作的发展;第二,国家应重视在高校中培养信息化审计人才,尽快调整专业设置和审计人才的知识结构’从会计领域向管理、信息和经济等领域扩充,加大对计算机相关知识的扩充,为信息化审计工作储备大量专业扎实、知识全面的信息化审计人才;第三,引进高层次的计算机软件开发人才加入审计队伍,对他们进行会计和审计知识培训’积极培养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的计算机审计系统开发人员,担负起计算机审计软件开发的任务,以满足信息化审计工作的需要。
(六)加快网络审计步伐
企业会计内部控制是企业进行自我管理和自我调节的重要方式,它能够决定我们企业的成败。因此,加强企业的会计监督管理工作,强化会计内部能够有效的解决我们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维护我们企业所有者的权益。同时,这也是我们经济发展的要求以及会计制度的发展趋势。本文笔者从会计内部控制的作用出发,就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提出了自己的对策。
【关键词】
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对策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以及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企业面临的竞争越来越复杂,并且压力也越来越大,因此如何提高我们企业的竞争力已经成为各个企业家以及学者常常思考的问题,企业会计内部控制是企业建立现代管理制度以及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方面。但是目前我国的一些企业大多存在着管理松散的现状,会计信息的失真十分严重。因此,这就要求我们的企业一定要建立健全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提高会计控制的效果,对那些会计造假的行为进行严格的查处。同时,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我们企业进行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我们企业经营的失败有很大的可能与我们会计信息失真,影响企业的决策有巨大的关系。因此,我们必须要加强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建设。
1 会计内部控制的作用
当前一些企业的财务管理不是十分的严谨,管理十分松弛,会计内部控制十分薄弱。比如会计的相关账目不清晰、企业的财产不实以及企业盈利和亏损情况不明了。正是由于这些数据的缺陷给企业员工违规造成了一定的漏洞。比如我们的企业员工挪用公款炒股、买股票以及在销售过程中对所受资金拿入自己的荷包。这就给我们的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会计内部控制作为我们企业进行内部调整和管理的一种方法和手段能够给我们企业带来巨大的作用,这就是会计内部控制的作用。具体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
如果我们健全了会计内部控制制度,规范了相关会计行为,我们企业会计的相关信息将会更加的真实可靠。比如我们会计登记的信息、以及销售情况等都是企业的真实信息。同时,这样还可以及时的纠正我们会计信息存在的问题,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1.2保护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及防止资产流失
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需要我们的对企业相关资产进行核实,核实后我们所进行的有关资产的措施都必须要具有严格的审批流程,这就科学的建立了资产管理制度,对企业采购、验收等方面进行明确,这就减少了企业资产的损失和浪费。
1.3有效防范经营风险、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及实现管理层的经营目标
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当中,许多的企业领导层以及员工风险意识十分缺乏,不能够有效的进行风险控制。再加上会计内部控制不完善,会计信息的不真实,这些都阻碍了企业的决策,严重的影响了企业的生产销售目标的确定,使我们的企业遭到了巨大的损失。会计内部控制作为我们企业的重要管理环节,是防范我们企业经营风险的一种重要方法,它通过对企业的有关风险的评估,能够对我们企业经营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进行研究控制,把企业薄弱环节的风险较早的消除掉。同时,健全企业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能够使我们企业的生产、经营、销售、财务管理部门得到很好的配合,充分的发挥他们的整体作用,以达到我们企业的经营目标。除此之外,企业会计内部控制是一个真实的反映我们企业经营实效以及员工工资增长的重要体现,它能够很好的激发我们员工的工作激情,进而促进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
2 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2.1公司内部控制机制不完善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不完善表现的十分明显,他们往往是会计制度失调十分严重,基本上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这主要是由于我们的企业的管理层内部控制的意识存在缺陷所造成的,他们没有深刻的认识到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并且这些会计内部控制在操作上还不科学,不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会计内部管理机制基本上都是人在进行管理。同时,企业管理层和许多企业员工还认为进行企业会计内部控制是浪费时间和精力的行为,是开不见的行为,没有回报。因此他们不重视会计内部控制机制的建立。有些企业虽然建立了会计内部控制机制但是也存在在执行上不严的问题,只注重形式,这样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也是不完善的。
2.2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缺乏科学性和连贯性
目前我国也有些企业已经建立了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但是总体上来看这些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在科学性和合理性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会计内部控制的组织体现不完善不健全,有些企业以为有了会计的规章制度就是有了会计内部控制的机制,认为加强了会计内部控制措施。这样就造成了一些企业在建立起一些会计规章制度后就不在重视会计内部控制,真正的控制机制没有建立,同时会计控制的组织领导体系也不尽完善。导致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基本上失去了控制。二是企业着重事后处置。从目前我国企业进行会计内部控制现状来看,我国企业所进行的会计内部控制基本上属于企业经营等各方面出事后所进行内部控制,这样就会造成我们的企业在出现具体问题后才进行的补救,这种方式往往花去的成本较大。三是重视钱财等方面的内部会计控制,轻视员工的能力方面的内部控制,这没有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企业后面面临的损失也将会比较惨重。
2.3外部监督乏力
为了加强对企业的外部监管,我国政府已经形成了较为全面的企业外部监管体系。比如有审计监管、税务监管、证部门监管等多个方面。虽然具有这样一个大的监管体系,但是在监管的效果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一是我们的各个监管体系存在交叉的现象,未能够形成有效的监管合力。二是我们的各种监管体系并没有严格按照有关监管职能进行,只是为了增加部门的财政收入。三是不正当竞争导致对注册会计师的监督不力。
2.4会计人员素质较低
近年来,我国会计人员越来越多,会计人员队伍也变得越来越庞大。虽然我国会计人员有了增加,但是许多的会计人员思想道德品质低下,再加上业务素质没有进行及时的培训导致他们的综合能力在逐渐的下降。这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许多的会计从业人员不具有会计从业资格,靠家族企业进入会计人员队伍,但是他们思想道德品质低下,业务素质也较低;二是有些会计从业人员为了自身的利益以及领导的意识,为领导而办事,存在着弄虚作假。
3 完善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对策
3.1建立健全公司会计内部控制机制
要建立健全企业会计内部内部控制制度,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考虑:一是必须建立起以管理会计为核心的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管理会计就是要求我们的企业从资金、财务控制等方面着手对公司资金的控制管理,对那些不必要的开支和多余的开支一定要减少,并且我们必须要根据我们企业的实际情况将这个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深入到公司的各个部门当中,深入实施,力争企业的所有员工都具有内部控制的意识。二是一定要明确会计人员的相关职能职责。只有做到职责范围和处理权限清晰明确,不相容职务分离,提高人员素质,定期进行岗位轮换,公司才能进行正常的经营,这使每个会计人员都意识到自己的职责,要明确自己的工作目的。使我们企业的管理更加的合理和完善。三加强会计内部控制的领导管理,是提高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我们企业领导一定要着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及时的预测相关风险,同时还应该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支持力度。
3.2加强会计电算化的稽核制度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企业的发展,现今大多数的企业都实现了现代化的办公条件。因此,许多的企业的会计工作都是通过独立的会计软件进行,这样既节约我们进行会计工作的时间还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也节省了人力,减少了认为干预。但是,这种方式也少了监督和稽核的程序。因此,我们必须要加强对会计电算化的稽核工作,及时的对相关数据进行复核,确保相关数据的真实性,为我们企业管理层的决策提供有效的资料。
3.3强化外部监督约束机制
我国政府部门建立了会计内部控制的监管体系,但是我们必须要发挥这些外部监管的实际作用。比如我们的企业在会计内部控制机制建立的情况下意识薄弱,我们政府要通过强制手段和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我们的企业建立健全相关机制,并督促其落实。对那些没有按照法律法规规定执行的企业我们一定要根据相关条款追究相关责任。
3.4重视对专业会计人员的选用与培训
我们的企业一定要选择一些具有会计专业知识并且综合能力较强的人员担任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同时我们还必须在他们的工作中及时的对其培训,让他们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业务素质随着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不断的更新,让他们具有独挡一面的能力,能够很好的完成公司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据有关资料显示,在我国大多数的企业开始注重专业技术人员的面试工作,但是人员招进后的培训工作却并没有落实好。因此,我们的企业一定要加强会计人员的培训工作。
4 结论
总之,我们的企业应该着重加强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和健全,并针对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不断的修改完善,进而实现会计内部控制的真正目标,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效益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宏. 分析现代企业治理机制下的内部控制制度和会计信息质量[J]. 广东科技. 2009(08).
[2]石宝臣.浅议现代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问题[J]. 科技信息. 2009(23).
[关键词]公允价值;会计计量;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14-0070-03
1 公允价值计量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缺乏完整成熟有效的市场环境
公允价值是在公平交易中,双方自愿进行的资产交换或者账务清偿的金额。公允价值计量基于市场的计量,充分活跃的市场,信息畅通,才可能保证公允价值中所谓的“公平交易”。公允价值的获取应该在一个活跃的、完全竞争的市场下进行的。
首先,虽然我国的市场经济体系基本确立,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有较大的发展,但活跃市场远未形成,市场不活跃,信息获取不对称,很多小企业在获取信息方面远比不过大机构,因此在市场交易过程中,“公平交易”前提自然无法满足,公允价值自然无法体现。其次,我国的市场经济的转型并没有完成,非市场化的因素依然存在,企业之间的非货币交易不规范,证券交易市场、产权交易市场、生产资料市场等都不成熟,价格难以真正反映价值,绝大多数资产的公允价值难以获得。因此,造成公允价值计量方式在实践中运用比较困难。
1.2 缺乏完善的公允价值体系
第一,没有单独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新会计准则中虽然大量运用了公允价值,但没有一个单独的关于公允价值方面的主体准则。从我国目前会计准则中关于公允价值计量的规定可以看出,我国新会计准则对于哪些经济事项适用于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已经作了明确规定,它们分散在各个准则中,但对于其他公允价值却没有给予充分说明。第二,公允价值的披露方法不完善。虽然在新的会计具体准测38项中,涉及公允价值计量的准则有17项,但对公允价值计量如何披露的规定只在金融工具列报标准中作了比较详细的规定,其他涉及披露的条款很少。第三,公允价值计量的理论基础还没有定论,计算方法还不规范,对公允价值计量的运用都是体现在别的准则中,使公允价值计量缺乏相应而有效的解释与指引,这不利于公允价值计量的推广和应用。
1.3 税收影响更具不确定性
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带来了税收上如何衔接的问题。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会大大增加纳税调整的工作量,收益的税收问题又是公允价值在会计中一个很实际而且很重要的问题,这些都会影响到企业的现金流。如企业在首次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投资性房地产后,调增的留存收益在税法上是否需要征税以及未实现收益是否征税等,如果要为尚未实现的收益付税,企业可能面临不得不出售某些资产来缴税的问题。另外,现行准则在资产和负债的计价基础方面大量引入公允价值,导致财务会计与纳税申报的“游戏规则”渐行渐远。例如,现行准则要求将符合条件的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投资性房地产、生物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企业将这些资产和负债出售或结算之前,这类损益实质上属于未实现损益。这种性质的未实现损益是否缴纳所得税仍然悬而未决。会计改革的超前与税收规定的滞后,导致企业活动的税收影响更具不确定性,纳税筹划将变得更加重要。
1.4 经营业绩的波动性明显加剧
对汇率、利率和交易价格变动比较敏感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由于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并将公允价值变动计入损益,将导致拥有大量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企业和金融机构在不同会计期间的经营业绩出现大幅度波动。此外,发生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换的企业,如果所涉及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差异较大,将不得不在特定会计期间确认巨额的损益。从财务角度看,企业经营业绩的波动越大,通常也意味着企业风险加大。因此,如何通过风险管理减少经营业绩的大起大落,将成为拥有大量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企业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1.5 会计从业人员素质偏低
会计人员素质高低是影响公允价值确定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和业务水平参差不齐,整体水平偏低,部分会计人员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
首先,缺乏高素质、高技能的会计人才。由于公允价值获取上的难度和获取方法的难量化性,对会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允价值的实际操作中,会计人员虽然知道哪些具体业务需要进行公允价值计量,但如何计量,从哪里找到参照物,却显得无所适从,力不从心。结果会计人员更多的是运用主观随意性有关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由此得到的财务数据既不相关也不公允,更不可靠,极大的影响了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会计人员整体素质偏低,综合会计能力较差,便成为合理应用公允价值的又一难题。其次,面临企业高管人员和会计人员道德风险的挑战。公允价值本质是个估值的金额,需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既然有主观判断,也就不同程度的受到企业管理当局和会计人员主观意志的影响。而目前我国公司治理结构还存在许多缺陷,一些高管人员和会计人员由于道德观和诚信意识的缺失,容易出现利用公允价值操控利润、粉饰财务报表的现象。在目前这样一个道德缺失的背景下推行公允价值,我们必然面临企业高管人员和会计人员道德风险的挑战。
2 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会计运用中的建议
尽管我国在公允价值的应用过程中,面临着很多困难,但是本文认为,只要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就能够提高公允价值的可靠性,促进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完善与发展。
2.1 完善公允价值应用的市场条件
虽然,公允价值并不就等于市场价格,但是市场价格毕竟是最为客观的、可靠程度最高,也是最简便的公允价值的来源。所以当前应该努力培育各级市场,特别是生产资料市场和二手交易市场,从而使公允价值的取得更为客观、直接,最大限度地保证公允价值的可靠性。为促进生产资料市场持续、稳定地发展,在市场运行过程中要做好四项工作:一是进一步加强生产资料市场监测与调控工作,不断提高监测、调控水平,适时市场监测信息,保证公允价值获取途径的通畅;二是积极培育农村生产资料市场,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三是大力创新流通业,推动生产资料市场增长方式的转变;四是加快批发市场的改造和提升。与此同时,对于二手交易市场,引导品牌企业进入,建立适当的市场准入制度,严把资质审查关,将有助于我国二手市场的完善与发展。在发展二手市场的基础上,政府应当鼓励和支持中介服务机构,从而使交易双方能够获得相对公允的市价信息。
2.2 加强公允价值理论研究,建立公允价值计量准则
加强公允价值的理论研究,建立公允价值计量准则,使公允价值计量真正做到与国际接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我国现阶段还是一个正待深入研究的领域,我国理论界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研究仍然十分有限,无法建立完善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对公允价值确认、计量的要求及方法散落于各个具体准则之中,准则之间的差异导致了不一致,这些不一致性又增加了公允会计原则的复杂性。理论研究的缺失,特别是对公允价值概念及其外延研究的缺失,将极大地阻碍公允价值的应用与发展。在目前的准则体系下,公允价值计量很难真正做到与国际的接轨,加强公允价值的理论研究,如何尽量以合理的渠道和方式取得公允价值信息,以保证相关会计信息的可靠性,避免主观因素对企业财务信息产生影响。建立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2.3 加强审计的配套建设
会计与审计密不可分,会计执行好坏,还有赖于审计的完善与发展,在公允价值会计下,会计信息具有很大主观性,因而为了防范会计人员随意操纵会计数据提供虚假信息,加强审计工作力度是必不可少的。2006年2月15日,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22号――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的审计》,初步规范了我国公允价值的审计方法和过程,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会计报告的真实性。但是,由于我国公允价值确认、计量的相关理论并不完善,这给公允价值审计准则的执行带来一定难度。当注册会计师按照第1322号审计准则第十条的规定,评价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中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是否符合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时,评价标准本身就不明确不统一,从而影响注册会计师评价的正确性;当注册会计师按照该准则第四十一条和第四十二条的规定,对公允价值进行独立估值时,更需要明晰统一的参考指导。显然,我国相关会计审计准则的完善之路任重而道远。
2.4 规范资产评估流程,加强资产评估的队伍建设
资产评估是公允价值确认的重要途径之一,公允价值的完善离不开资产评估的发展。但是,从上文的论述中我们不难发现,在我国目前的市场环境中,资产评估的流程尚不规范,资产评估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首先,应强化对资产评估机构的监管。一方面,我们应当提高检查监管部门的监管水平,提高监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从技术上防范资产评估机构违规操作,并提高对资产评估机构违规操作的识别能力。另一方面,应当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积极提倡、鼓励社会公众参与监督。此外,成立专门负责对注册资产评估师监督和处罚的机构,财政上要保证其资金的充足到位,不能因为对资产评估部门实施监管的成本过高而放弃对其监管,要确保资金的充分合理利用。其次,应加强继续教育,不断提高注册资产评估师的素质。加快建立资产评估继续教育相关规范,在法规方面保证资产评估师的继续教育质量;加强资产评估师的职业道德教育,从思想上保证资产评估的公允性。最后,应减少守信成本,增大失信损失,改善评估执业环境。充分发挥资产评估协会的作用,促使政府完善立法,改革评估执业环境,使得失信者遭受的损失大于守信的成本,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执业环境,将诚信建设在评估行业持续地开展下去。
2.5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财务人员的职业素质
交易是人的活动,公允价值是人们计量经济业务的手段,没有高素质的会计人员,公允价值不可能得到合理地估计和运用。公允价值应用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职业判断,在新旧准则交替之际,加大教育投入,转变会计人员的计量观念,培养具有公允价值观念,懂得理论与实务的会计人员,是公允价值得以全面使用的必备条件,也是降低公允价值计量成本,应用公允价值的需要。另外,公允价值应用中大量不确定因素的使用,为企业利润操纵提供了方便,这就要求我们加强会计人员的守法意识和道德教育。从主观上消除利润操纵的动机,是杜绝利用公允价值操纵利润的根本措施。
参考文献:
[1]徐丽.新会计准则下公允价值计量的探析[J].商业会计,2009(9).
[2]刘宏洲. 公允价值计量及其在我国会计中的应用[J]. 改革与开放,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