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食堂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范文

食堂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食堂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食堂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第1篇:食堂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字:高校食堂财务管理;问题;对策

高校食堂提供的饭菜的质量和价格将直接影响高校师生的身心健康,这给后勤部的财务管理提出了很大的挑战。目前高校食堂在财务管理方面还存在许多弊端,比如成本核算的不规范,内部控制的不完善,监督管理不到位。因此,加强高校食堂财务管理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高校食堂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成本预算方面

当前,高校食堂对于财务预算不重视。不能够结合学生的进餐量和消费额来编制预算。高校食堂由于没有很好的结合师生的需求量和各部门的经营状况来制定战略,造成了成本过高和利润低下。缺乏预算的指导,对于一些原材料(油盐酱醋以及一次性的包装袋等)使用会存在大量的浪费现象,造成了营业成本的偏高。

2.食堂支出方面

(1)物资采购和资产管理比较混乱。首先,大多数高校都是采取单一固定的供销商供应,采购的蔬菜和肉制品的价位都偏高并且质量较差。其次是采购员和保管员不能够及时的对库存进行盘点,造成了采购的数量时常超过需求。对于食物的采购检查不严格,造成了原材料的不新鲜。再次,食物的采购种类和数量,存在很大的盲目性。不是根据营养学制定采购计划,而是根据市场的价格随便采购物资。最后,高校食堂大型设备的采购并没有招标,虚报价格的现象比较普遍,严重的损害了学校的利益。

(2)食堂工作人员福利支出和水电费支出计算方式不合理。目前,大多数高校食堂工作人员的工资中含工作餐,后勤管理部门往往把这部分工作餐的费用当作食堂的支出。大多数学校食堂没有设置单独的供水和供电线路,仍采取食堂承担一定比例的学校总费用。由于不是按照食堂实际的用水用电来计算,十分不利于食堂财务的管理。

3.内部控制方面

内部控制不完善,不能够有效的管理高校食堂的各项工作。首先,内部控制不全面并没有具体到食堂管理的每个环节,缺乏指导意义。高校食堂的采购,生产以及销售等环节都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其次,制定的内部控制有效性不强,不能够结合各个窗口的品种和规模量来进行调整。各个窗口的竞争力不强,严重影响了食堂的收益。再次,内部控制并没有贯彻到整个餐厅的经营过程中。内部控制不能够带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不能够以主人翁的身份投入到餐厅的经营中。

4.会计核算方面

(1)会计核算不具有独立性。多数高校并没有采取单独建立账目,单独开设银行账户,造成许多贪污行为。许多与食堂无关的费用如教师的加班费,差旅费,食堂的维修费以及学校其他的公费支出,出现在食堂账簿上面。

(2)会计核算不规范。一方面是账目的设置不合理,特别是收支明细账,食堂往来明细账,固定资产明细账以及库存材料明细账目的设置不全面和不细致。另一方面是收据的不完整,造成会计人员账簿与原始凭证不相符合。甚至会存在总的账目与明细账目不相符合,财务报表不具有指导领导者决策的作用。

(3)核算的周期比较长。出纳人员的工作效率低下,月底不能够及时到开户银行进行账目核算,不能够全面有效地掌握资金的运作情况。核算的不及时就迫使高校食堂把大量的资金作为备用金。过多的备用金不仅有很大安全患而且也严重影响了食堂的效益。对年末的核算不及时,不能够在学期结束时完成资产负债表以及收支明细表的编制。核算的不及时,不能够有效地发现食堂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够根据问题提出对策,严重影响了食堂的收益。

5.监督方面

(1)高校食堂的财务监督机构不完善。目前绝大多数高校没有独立的监督机构,对食堂的日常事务进行监督和检查。由于缺乏监督机构,造成学生对食堂的服务质量不满意。食堂的卫生情况和就餐质量问题,不能够及时有效地解决。

(2)高校食堂的财务信息公开程度比较低。对于师生比较关注的信息,比如菜价、肉制品价格以及食堂采用的油等,没有在公告栏中进行公开。对存在的问题缺乏有效的投诉渠道。师生对食堂存在的问题进行投诉后不能得到及时地反馈。年终时候,学校不能够全面的核算食堂账目,对核算结果也未完全公开。对原始凭证缺乏有效的监督,不能够发现存在的问题。

(3)采购缺乏监督。采购人员和检查人员多为同一个人担当,不能够及时发现问题。采购人员之间的监督性比较差,导致采购的材料价格普遍偏高。采购的种类、数量、质量存在很大的自由性,严重影响了师生的多样化需求。

6.财务管理人员设置方面

(1)人员的素质偏低。会计人员多数是由学校的老师来兼任或者教职工的亲属担任。会计人员的会计知识比较匮乏,财务管理的理念比较淡薄,对计算机的操作不熟练。甚至不具有会计从业资格证,记账的不科学性使会计报表失去了监督和提供决策的意义。

(2)职位设置不够完善。首先,会计与出纳的职责不明确。许多高校的会计与出纳由同一个人担当,造成会计信息的不真实性。有的高校虽然设置了出纳与会计两个单独职位,但是职责不明确,效率低下,出现问题相互推诿。其次,食堂的采购员与验货员设置不独立,或者不进行轮班。为了谋取个人利益,导致食堂采购来的原料质量不足,采购的数量虚报。再次,食堂缺乏保管人员,对采购的原料不能很好地进行质量把关。

二、强化高校食堂财务管理的对策

第2篇:食堂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范文

一、《中小学校财务制度》修改内容

原《中小学校财务制度》分为13章,共55条。新《中小学校财务制度》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22条,删除一条。具体内容如下。

1.提高校长负责制。新修订后的财务制度对中小学校校长的财务管理进行了明确。例如:决算管理、资产管理、票据管理、预算管理等。再一次对教育部门、中小学校、财政单位关系进行明确,明确指出了校长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将其列入财务制度中,凸显了学校财务管理责任的统一性原则,确保了财务的自主权,指出校长在财务管理中的责任范围、地位等。在新制度中,将以学校为整体实行会计核算,全面落实校长责任制,尤其将原制度中的分校核算、集中管理转变为集中记账、分校核算,由统一的会计核算机构代账,以为财务管理提供帮助,明确提出了学校资金费用管理的主体性,以及校长自主权。

2.健全预算管理。在新制度中,健全和完善了学校财务管理方法。第一,中小学校每一项收支全部列为单位预算管理,实行统一核算、管理,健全学校收支管理;第二,建全预算机制,设置了预算编制执行决算等综合性管理机制,指出以校为编制单位,教学列入学校统一编制;第三,严格控制预算、实时做出调整;第四,提高决算管理,融入了决算含义、编制、管理要求,充分展现了预算管理的全面性;第五,以财政管理改革、学习结余管理问题为依据,将原内容中的结余留用变为:结转、结余,根据规定分配,明确指出了结转、结余的不同和财政拨款与非财政拨款的结转、结余,需要中小学校根据规定科学合理使用,加强财政资金管理。

3.义务教学阶段财务管理明确。小学阶段属于义务教育,根据有关法律规定:义务教学是国家的一项公益性事业。国家将义务教学资金列为财政预算中,以国务院、地方政府管理。在新制度中再一次进行了明确。另一方面,为了规范小学义务教育财务管理,在规定种指出:小学不得有相关经营、投资、债务、担保等事宜;此外,学校建设方面资金由财政单位进行监管,不能提取修购资金,明确规范了义务教育中财务管理和学校建设维修资金的提供。

二、新《中小学校财务制度》落实后中小学校存在的问题

1.义务教育中活动经营问题。根据新的财务制度内容规定:义务教学中学校不能进行任何经营活动。但是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学校普遍存在经营活动,制度的规定并没有起到实质性作用。例如:多数学校中开有超市、文具店。此外,一些学校在资源上存在空缺,例如:空教室、操场,甚至出现租赁问题。但是如果学校没有经营活动,例如:学校中没有超市、文具用品店等,又将会对学生学习、生活造成影响;第二,空闲的资源部未利用将与规定中:未有效利用资产,发生矛盾。

2.食堂财务管理。新的财务制度中,明确对食堂财务管理进行指出:学校食堂财务管理中秉着公益性原则,以非盈利为目标,全面实行独立核算、公开账务信息制度。制度中对食堂财务管理进行了规定。但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发现:第一,一些中小学校根本没有财务制定的存在,财务管理缺少保障;第二,在农村地区,采购中票据存在规范性问题。县级以下学校多数没有正式的采购票据。例如:食堂每天需要购进大量肉类产品,但是不能提供符合要求的票据,并且也无法进行监管;第三,食堂人员工作问题。例如:某地区实行工勤人员根据就餐学生人数1:100比例配备、薪资、保险等列入财政预算中。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当地财政单位并没有进行有效的落实,进而造成工勤人员工资从公共费用中支出。

3.绩效评价问题。新的财务制度指出:学校严格监管支出绩效管理,确保资金支出能够发挥真正的作用。加强学校经费效益,对经费使用进行有效的评价与衡量。但是根据现阶段绩效管理情况看,各地区似乎并没有绩效管理制度的存在,多数地区绩效管理只是在经济支出预算目标的完成、执行合理性中,支出后经费的使用、效率等评价正处于探索阶段,更不涉及绩效评价结果。根据现阶段绩效评价效果而言,各地区评价方式为落实效果和目标设计的比较,绩效目标单位自己申报,在这样的模式下,使得绩效评价不能得到有效的发挥,难以反映财政资源的有效性。

三、新《中小学校财务制度》落实后中小学校问题解决策略

1.优化学校经营活动。针对义务教育中存在的经营活动问题,各地区财政单位和教育部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解决,优化学校经营活动。比如:学校经营活动的存在如果是一种非盈利性活动,在经营管理上进行详细指出即可。

2.食堂财务管理。在食堂财务管理上,各地方教育部根据本地区学校食堂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方法。尤其是在食物采购、管理控制、票据手续等问题进行明确规定。例如:贵州省针对这一问题实行会计核算形式,使食堂管理更为规范、合理。针对无法出示正规发票情况,可以在资金支出上进行控制。地方财政解决好勤工人员工资、保障问题,确保经费的有效利用。

3.实行全过程绩效评价制度。在绩效评价上,我国可以借鉴西方制度规定,不过在教育经济支出上还需要根据学校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使用。具体方法为:效益比较,将目标既定和落实效率进行比较,或者实行因素分析法、横向比较法、专家评议法等多种评价形式。教育经费评价机制在财政单位的部署下,教育部门参照具体支出,进而拟定合理规范的评价标准,使绩效评价更为规范化、合理化。绩效评价能够真实的反映出学校费费用支出的具体状态,能够反映出学校投入状态、财政资源利用效率、教育教学情况。因此,有必要实行详细的绩效评价制度,以更好的反映出学校具体经营情况。

第3篇:食堂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范文

摘要:本文分析了高校食堂成本管理工作存在的内控制度不健全、成本核算不规范、没有做好成本预测或编制成本预算、食材采购不招标、没有配备好财务人员等问题,提出了强化内部监督、加强成本管理、做好成本预算的编制和成本控制、做好食堂物资采购的管理、配备好懂经营的财务人员等高校食堂成本控制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高校食堂 成本控制 成本管理

一、高校食堂成本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内控制度不健全,经营得不到控制

高校食堂财务部门在高校财务体制中一般列为二级财务核算单位,而且实行相对独立的财务核算,在高校财务预算上,尽管其经营收入和经营支出列入单位年度预算,但未纳入国家财政集中支付的范畴,而且高校一级财务往往缺乏对食堂财务的监管,从而导致其内控制度不完善,有些高校没有建立健全高校食堂财务的内部控制制度,或者虽然有相关的内控制度,但由于管理不到位,得不到有效的执行。由于没有内部控制的有效制约,经营中的管理漏洞以及浪费等现象的存在,增加了经营成本,抬高了饭菜价格,师生得不到实惠,减少了利润,就餐环境得不到改善,影响了食堂的发展。

(二)成本核算不规范,成本控制不佳

首先,高校食堂存在着成本核算的原始记录、材料计量、材料验收等基础性工作记录不全面不准确。在实际工作中,有些高校食堂由于没有进行严格的管理,在对原材料的采购、验收、出入库、保管、盘点等方面,缺乏完整的记录,有些原材料购进来马上投入加工,没有办理相关登记,仓库账目不清,管理漏洞较大,致使成本核算不真实。而且许多高校食堂也没有制定出科学的成本定额和出料率,使得高校食堂的成本管理缺乏科学的成本数据,很容易造成材料方面的浪费。

其次,食堂成本的控制除了通过对原材料价格和采购成本的控制外,还有人工费、燃料动力费、管理费等的控制,但由于没有落实成本指标考核,员工成本意识淡泊,在工作中不注意节约,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和损失,没有考虑从提高劳动效率、设备使用率等源头方面控制整体成本,成本管理水平极低,从而使得高校食堂整体成本控制效果不佳。

(三)没有做好成本预测或编制成本预算

目前许多高校食堂由于没有竞争的压力,对成本的关注度不是很高,基本上还是认为只要不亏本,能维持正常运转就行,因而很少进行成本预测或编制成本预算。没有对食堂营业额和成本变化情况进行细致分析,不能掌握成本变化的规律,没有做好成本预测或成本预算。特别是由于没有成本预算,在采购原材料时,没有做好采购计划,会出现随意现象,产生大量的积存,造成营业成本增加。另外,由于没有编制成本定额标准,原材料的使用不注意节约,造成原材料的浪费。没有做好岗位设置和人员计划,管理费用高,人工成本上升等,从而使得食堂的管理成本高,浪费多,效率效益差。

(四)食材采购不招标,食堂原材料价格偏高

目前许多高校食堂原材料采购没有做好采购计划,也没有公开招标,而是根据市场价格分散采购,或者物资采购都是与同一家或几家固定的供销商合作,食材供应受到垄断,价格基本上由供应商说了算,采购原材料价格偏高,致使原材料成本增高。另外,由于供货方大多是个体工商户,食堂采购部门采购副食等取得的票据存在虚假发票的风险,有些农副产品的采购更是没有正规的票据,容易发生虚假交易,采购人员用假发票报销套取现金,更有甚者使用自制原始凭证,随意编写数量、价格和明细报销,严重损害了高校食堂和师生的利益。

(五)没有配备好财务人员,财务管理不到位

不少高校认为,食堂财务是高校的二级财务核算单位,业务要求不高,财务人员只要会算算数、记记账、把收入与支出汇总核实一下就可以了,不需要很专业的技术和知识,因而没有重视对财务管理专职人员的配备。有些高校财务处没有加强对食堂财务的业务指导和监督,也没有对食堂财务人员进行培训,从而使得有些高校食堂财务人员配备不足,业务水平较低,财务管理混乱,更没有起到履行财务监督的职责。如食堂财务没有实行内部控制制度,甚至出现一人担任会计与出纳两个角色。食堂采购人员和验收人员、保管人员同一个人担当的情况,物资库存记录不完整等,管理上存在较大漏洞,增加了搞好食堂成本核算的难度。

二、高校食堂成本控制的途径

(一)加强内部控制的建设,强化内部监督

高校食堂应加强内部控制的建设,建立内部控制机制,规定要从食堂日常经营的细节抓起。建立健全食堂财务管理制度(包括成本控制制度)、物资采购、保管和领用管理制度、招标采购制度、人员配备及员工薪酬制度、劳保用品发放制度、食品卫生安全制度、各类定额标准等。要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保证成本控制目标的实现。

以食堂物资采购、保管和领用为例,具体来说,采购的大米、面、油等原材料,在进行成本计价时,是按实际支付的价格和运费计算确认的,而入账的依据就是发票。报账用的发票作为一个重要的会计原始凭证,必须有采购员、验货员、领导审批的签名。物资材料进库房,必须由库房专职保管员验收、签字后,方能登记入库和做账。现购现用的物资材料,在购入验收相关人员签字后才能列入食堂伙食支出。物资领用按会计制度要求应填写出库单,做好账簿登记。物资保管要做好日常对账工作,并做好盘点,做到账实相符。

(二)制定成本定额 加强成本管理

首先,要制定好成本定额。高校食堂的成本由原材料成本、燃料动力费用、采购成本、人工成本、管理成本等几方面构成。一般来说,原材料成本占总成本的30%左右,燃料动力费用占总成本的10%左右,采购成本占5%左右,人工成本占35%左右,管理成本占15%左右,利润为5%左右。可以此为依据制定食堂的成本定额,规范每份饭菜的价格。结合食堂的就餐人数计算出食堂员工的人数及工作量,优化工作时间,通过对员工的培训提高工作效率,达到控制人工成本目的。另外,食堂的能源消耗在成本中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在设备的购置上,要考虑购买新节能产品,减少能源消耗成本。在管理费用上,要精减管理机构和减少管理层数,减少管理费用支出;其次,要根据经营目标和任务,制定成本考核指标,落实成本控制的责任制,将成本控制指标分解到食堂各部门和各岗位,并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各部门和岗位的绩效工资进行挂钩,从而在工作中有意识地去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并进行自主控制,降低伙食成本,提高食堂的经济效益。

(三)做好成本预算的编制和成本控制

高校食堂财务预算是以经济指标为主要内容,通过经营活动完成高校食堂的使命,获得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食堂成本预算是食堂财务预算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1.原材料及耗能成本。主要包括主食(米、面等)、副食(肉类、蔬菜等)、调料、燃料、水电及一次性包装物等分别预测各自的营业成本、毛利率及成本降低率等。2.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包括办公、通讯、差旅、业务招待、固定资产折旧和维修等费用。这些费用一般来说变化不是太大,可参照上年实际水平结合本年度的情况进行测算。3.食堂年度盈利的预测。将预计收入和成本进行比较,测算食堂的年度盈利能力。4.提出成本控制措施。要做好对成本费用的综合分析,提出降低成本,保证实现经营目标的重要措施。

为保证成本预算目标的实现,在食堂的日常经营中,要严格按照成本定额进行控制,对于由于各种因素引起的成本波动,应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控制。如,在应对食材价格波动方面,应做好价格的控制管理,通过拓展采购渠道,尽量增加渠道资源,当食材价格波动明显时,能够及时采取有效渠道减少食材价格变化对食堂经营效益的冲击。

(四)做好食堂物资采购的管理

加强和规范食堂物资采购管理,可以达到控制食堂经营成本、确保所购物资质量和提高食堂效益的目的。一方面,要针对分散采购和采购价格垄断造成饭菜成本高的问题,建立招标采购工作组,规定公开招标、邀请招标和自行采购的项目范围。对于食堂日常用的主食、副食、调料、燃料、包装物、劳保用品等物资,可分类实行公开招标采购;对于蔬菜、肉类等以通过公开招标获得定点供应商的供货为主,以零星采购为辅;而对于厨具、炉灶、冰柜等设备的采购坚决采用公开招标采购。通过公开招标采购,把原材料等成本降下来;另一方面,要制定并严格执行物资采购验收和出入库制度和存货盘点管理制度,采购的食堂物资必须办理入库、验收手续。要建立仓库管理信息系统,及时掌握物资库存情况,避免原材料库存不足或者过量采购造成积压;采购员要及时掌握物价波动较大的物资品种及库存情况,根据特价波动趋势进行量化采购,通过增加或减少库存量对经营成本进行控制。

(五)配备好财务人员

高校食堂的经营活动,对财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较高的高求,不仅要掌握财务会计知识,还要掌握经营管理知识,把握食堂整体的运作流程。传统的事后的成本管理模式已难以适应食堂经营的需要,而新的成本管理模式,则是根据经营目标和任务,对成本进行分析和预测,制定成本控制目标,将成本目标分解落实并进行考核,保证经营目标的实现。在这个过程中,财务人员不再是纯粹的算算数、记记账,而是积极参与到成本控制的各个环节中,因此,财务人员需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高校必须要配备合格的财会人员,充分运用财务信息系统,才能做好成本核算和控制。此外,高校财务应加强对食堂财务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将食堂财务人员列入培训计划,进行经营管理和财务方面的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

参考文献:

[1]戴忠琴.浅谈高校食堂财务管理[J].当代经济,2013,(22).

[2]赵九龙.浅谈高校食堂财务管理[J].金融经济,2013,(6).

[3]潘忠.浅谈财务预算管理在高校食堂的运用[J].事业财会,2007,(1).

[4]陈琳.浅议现代高校食堂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4,(4).

第4篇:食堂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新《中小学校会计制度》 自营食堂 财务

近年来随着公共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对中小学校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小学校财务制度》和《中小学校会计制度》的陆续出台,给中小学校的财务工作带来了许多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颇引人注意的是在新《中小学校会计制度》中,首次就中小学校食堂的财务核算问题作出了明确规定。要求中小学校自营食堂实行单独核算,相关财务数据在年末并入学校大账,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应当披露本校食堂单独核算的会计报表。将食堂账数据并入学校大账,是新《中小学校会计制度》所作的一个有益的尝试。它使得学校大账能更完整、全面地反映学校财务状况和收支结果。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新《中小学校会计制度》中关于食堂账的相关规定与现行的食堂会计处理方法之间有着一些冲突,兼之食堂会计核算业务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这就使得新《中小学校会计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亟需在今后的工作中予以解决。

一、新《中小学校会计制度》下自营食堂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一)食堂会计制度适用问题

在新《中小学校会计制度》出台以前,由于没有全国统一的中小学校食堂会计制度,许多地方教育部门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出台了地方性的中小学校食堂会计制度。鉴于中小学校食堂需要准确计算食堂运营成本,并据此确定伙食费收费标准,因此各地在制定中小学校食堂会计制度时普遍引入了权责发生制思想,出台的食堂会计制度更接近于民间非盈利组织会计制度,在会计科目的设置和收入、费用的确认上都与新《中小学校会计制度》有着明显的差异。如果将食堂相关数据直接合并到学校大账,势必会因为两种会计制度的“不兼容”而产生一系列的问题。例如许多中小学校为了弥补财政投入的不足,都利用食堂伙食收入来添置、维修食堂设备。同时为了合理计算食堂伙食成本,避免设备购置和维修费用在伙食成本中比例过高,损害就餐师生的切身利益,基于权责发生制思想,各地的食堂会计制度一般都通过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将设备购置费分摊到若干年计入伙食成本。而在新《中小学校会计制度》里却没有设置“累计折旧”这一会计科目,只要求有条件的中小学校设置固定资产辅助账。这就使得广大中小学校在处理食堂的固定资产业务时陷入两难境地:如果延续以前计提折旧,分期摊销成本的做法,那么在合并会计报表时食堂账中的“累计折旧”科目相应数据将无法在账务大账中找到对应的科目进行合并;如果采用新《中小学校会计制度》里的固定资产账务处理方法的话,将食堂设备购置费一次性记入当期成本又显然是不合理的,对当前就餐的师生是不公平的。因此如何设置一套既合规又合理的食堂固定资产账务处理方法成为能否继续运用食堂经费添置食堂设备,改善食堂运行条件的关键所在。

(二)食堂账并入学校账后导致学校账会计中期部分数据失真

根据新《中小学校会计制度》的规定,中小学校食堂实行单独核算,当年数据在年中不并入学校财务大账,只在年末抵销中小学校与本校食堂内部往来后,将各资产负债类科目的当年发生数记入财务大账的对应科目的相同方向,而将收支相抵后的净额记入“其他收入-食堂净收入”贷方。这就使得在年中时学校大账上的部分资产负债类会计科目,比如“银行存款”科目余额就包括两块数据:学校大账本身银行账户的期末存款余额和食堂账上银行存款的年初余额。而由两个不同时点的数据之和组成的“银行存款”期末余额,显然无法真实地反映学校“银行存款”的期末实际情况,也没有任何的实际意义。

二、解决自营食堂会计核算中上述问题的建议

(一)修订中小学食堂会计核算制度

以新《中小学校会计制度》为基础,结合本地中小学校食堂财务管理的实际情况,修订中小学食堂会计制度。在新的食堂会计制度里,一方面对于资产、负债类科目的确认、计量与核算务必要符合新《中小学校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以确保相关科目数据并入学校大账时能保持会计一致性原则。另一方面,由于在并账时是以收支相抵后的结余并入大账,因此收支类科目的设置和计量则可以根据自身管理的需要作出规定。

(二)允许中小学校在食堂账中设置“专用基金―修购基金”科目

针对食堂固定资产业务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困境,笔者建议禁止中小学校直接用食堂伙食费收入添置食堂固定资产,同时放宽新《中小学校会计制度》里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限制,允许所有中小学校在食堂账中设置“专用基金-修购基金”。每月根据食堂伙食费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修购基金,用于食堂的固定资产的维修和购置。这样一方面可以通过设置修购基金的计提比例将食堂固定资产的购置费用在食堂伙食总成本中的占比维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确保就餐师生的利益。另一方面食堂修购基金的计提和会计核算方法完全参照《中小学校会计制度》里的相关规定,因此在食堂账并入校账时可以直接将相关数据直接并入校账对应科目内即可。

(三)食堂账并入学校大账的周期改为每月一次

根据新《中小学校会计制度》有关规定,学校的收入支出从以前的每年结转一次改为每月结转一次,这就与自营食堂每月结算一次收支结余刚好同步。为此我认为我们完全可以将新《中小学校会计制度》里每年年末将食堂的相关数据并入学校大账改为每月都并入学校大账,这样就能确保学校大账中的所有数据、包括食堂相关数据都是同步的、最新的,是具有实际使用价值的。也保证了不同期间的会计数据口径的一致性。

参考文献:

第5篇:食堂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范文

王姝瑾 长春市第七中学 130041

【文章摘要】

为了加强学校财务管理,规范财经制度,严肃财经纪律,做到有计划支出,确保学校经费收支平衡,为学校发展提供经费保障,文章研究了中学财务管理制度。

【关键词】

中学;财务管理制度;制定

为了加强学校财务管理,规范财经制度,严肃财经纪律,做到有计划支出,确保学校经费收支平衡,为学校发展提供经费保障,文章研究了中学财务管理制度。

1)严格执行财务预决算制度。年初校委会研究制定出学校全年经费支出计划, 会计根据计划负责编制学校经费预算,预算起草后提交校长办公会研究,经计财科下达批复后,按规定执行。财务室要做好月报、年报工作。年终由校长向全体教职工做出计划执行情况报告。

2)坚持民主理财,实行财务公开。定期审查财务账目,去除不合理的开支,严禁浪费,杜绝贪污挪用,努力把好财务关。学校财务要及时公开、公示,认真接受民主监督。对勤工俭学收支情况每月以简报的形式公示,每一学期结束组织部分教师进行财务清理,将清理情况和学期收支情况向全体教职工公开、公示。

3)规范收费管理,实行财务一本账。凡是政策允许收费的项目以及代收代支项目,学校必须做到应收尽收,并且收入全部纳入学校账目统一管理,各班各处室等非财务管理部门不得存放现金,坚决杜绝公款私存、私设小金库,严禁挤占挪用贪污学校资金。对各班欠条及时公示。学期内各班欠款累计不得超过2000 元,学期放假前三天各班必须结清所有费用(含欠款),未结清者从当期绩效工资或津补贴中扣除,并取消当期评先评优资格。

4)规范单据联签制和费用报销制。支出单据实行联签制,学校对预算内外资金支出做到事前有计划,量入而出,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审批一支笔。每一张原始单据至少有“四人”(经办人、分管领导、后勤副校长、校长)签字后方可报销。属有形资产类支出还要经实物保管员验收签字。所有支出费用的报销实行谁支出、谁报销的原则,严格杜绝在外赊购、由经营者自己到学校报销的现象。所有支出费用必须当月结清,超过期限必须说明理由,否则不予报销。

5)对大额经费(5000 元以上)或举行大型活动需要的经费,需经分管领导拟出报告,经校长办公会研究同意并决定其总金额方能开支,实行先运行后结算的办法,在支出事项或活动结束后统一结算。

6)对外活动的接待费,必须由校长同意,并定出接待标准(视其接待规格而定)、参陪人员、就餐地点后,方能就餐。就餐结束由经办人当面结账,并带回附件, 签字(写明事由、两人以上签字,日期)后方可报销。发票报销时附件附后。先斩后奏者,一律不予以报销,由经办人负责。

7)规范租用私车和差旅费的管理。如因工作需要须用私车时,应将事由、地点、人员、大致时间报校长,同意后方可用车, 否则不予报销。教职工因公出差(含开会、学习、考察、参观),由学校研究确定对象和人数后,方可出差,否则不予以报销差旅费,市外出差实行限额报销。

8)财务人员必须坚持财务工作制度。做到科目齐全,账目清楚,明细分类,日清月结。财务人员要做好会计档案的管理。财务人员要正确行使职权,不徇私情,按制度规定把好收支关,拒收拒付乱收乱付的条据和白纸条。报账员要将学校所有经费存放在一张储蓄卡上,实行公私分明、钱账分开、卡与密码分人保管(即报账员持储蓄卡,后勤副校长掌握密码)。财会人员变动时,主动办好交接手续。

9)财务人员负责做好食堂的核算记账,把食堂的收入纳入学校统一管理,由学校财务室拨给食堂一定的周转金,所有周转金必须由后勤副校长审核签字后方能拨付。食堂采购物资的每张原始票据必须有“三人”(经办人、食堂主管、后勤副校长)签字后方可入账。所有支出票据必须在下周二前入库结账,食堂账目要做到一月一核算,一学期一结算。

10)扶困助学资金等要及时足额发放,严禁挤占挪用。凡是上级扶困助学资金应发给学生的,要及时足额发放到学生手中。领取手续健全。如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及其他形式的救助资金,学校和班级不得挤占、挪用,对学校退还给学生的费用一律由学生或学生家长到财务室当面领取。

11)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严防集体财产流失。学校建立固定资产账薄,由总务主任负责登记保管,新增固定资产要及时登记入账。因工作需要存放在个人手中的学校财产,工作变动时必须及时移交回学校。对学校固定资产每学期盘查一次,减少的固定资产要合理,且经过正常批准, 切实做到账物相符,严防集体财产流失。

12)调出人员必须结清所有账目,还清所有借用公物,方可办理相关手续。

【参考文献】

[1] 夏蓓蕾. 中学财务工作中预算管理探析[J]. 现代经济信息. 2009(12)

[2] 李健君. 对中学财务管理的几点思考[J]. 科技咨询导报. 2007(28)

[3] 方凉琼. 我国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1(01)

[4] 冉晓芳. 农村中小学校财务管理的现状及思考[J]. 教育财会研究. 2007(02)

[5] 谢革慧. 中小学学杂费收入现行记账方法的弊端及其对策[J]. 会计师. 2013(16)

[6] 杨定玉, 张国云, 龙正凤. 建立和完善中小学责任保险体系问题初探[J]. 科教文汇( 下旬刊). 2013(08)

[7] 谢续平. 浅谈普通高中评估档案材料的收集与整理[J]. 档案时空. 2013(10)

[8] 程启. 中学生的几种行为心理对学生公寓设计影响之剖析[J]. 数字化用户. 2013(11)

第6篇:食堂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中小学校 会计核算 问题 改进建议

会计核算,也称会计反应,是以货币为主要的计量尺度的,通过一系列的手段,对企业、机关、事业单位或其他经济组织的生产经营活动或者预算执行的过程与结果进行连续、系统的记录,对过去给出评价,并在通过对核算分析基础上,对未来做出预测,从而为管理者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组织好会计核算是做好会计工作的一个重要保障和前提条件,对于保证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任何会计核算都要以真实性、客观性、合法性和一致性为要求,以有用性、清晰性、权责发生制、实际成本、谨慎性等11条为原则。

一、中小学校财会核算的现状

中小学校是属于非营利性的事业单位,以推进社会公益服务为宗旨的组织。在我国,长期以来,中小学校都是靠财政拨款来进行其财政活动,中小学的财政预算资金活动实质上也就是国家财政预算的资金活动。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小学校所面临的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单纯依靠国家财政拨款已经很难满足中小学校日常的教学活动。很多大中专高等院校已经开始实行改革,试图找到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管理模式,中小学校的改革也势在必行。

目前,中小学校承受着自身内部运营机制和外部环境变化的双重制约的压力,加之学校年年扩招导致入学人数的增加,而社会上越来越多的民办学校和私立学校的建立,无疑都给中小学校带来了严重的冲击和影响。中小学校的会计核算体系跟财务体系之间存在一种不协调性,使得中小学教学形势越发严峻。

二、中小学校会计核算过程中出现的几点问题

1、中小学会计核算在成本控制中存在问题。

首先会计核算成本控制体系不够完善,没有明确的权责对应制度。很多中小学校采用的是“收付实现制”的会计制度,这个制度的弊端在于欠款和还款不能在账目上及时反映,造成财务管理的不清晰,应该把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对应制结合起来使用。

其次,收支管理不到位,要么不知道实际收入是多少;要么支出结构不合理,开支项目不明确或者开支标准不严格。

2、资产管理存在很大的问题,很多的管理人员对资产管理没有很强的管理意识。

许多中小学校每年只关心建设购置,却忽略了对已有的固定资产的管理,存在着“重购买轻管理”、“重钱轻物” 的现象。相关的资产管理部门只依赖财务的固定资产帐本,自己没有明细的固定资产记账本,起不到核对和监督的作用,还会导致账实不符现象的出现。

3、会计科目体系还不够完善,财务报告体系有待改进。

现行中小学校会计制度中不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的有形和无形的损失在账目上就得不到反应,所以要加设“累计折旧”这个会计科目。针对学生延迟交付学费的,设立“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和“坏账准备”科目。

财务报告中要添加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前者可以对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进行必要的补充和说明,如资金的来源和使用情况;今年招生的人数和毕业的人数等等。后者可以包括季度预算计划和年度预算计划,以及之前的预算是不是实现了等等内容。

三、中小学校会计核算几点改进建议

目前,中小学学校内部自身的管理制约机制还不完善,对固定资产的控制和财务管理的监督力度也不够大。为此,各个中小学校要围绕财务会计核算作好准备工作,从根本上切实提高会计核算的能力。

第一:中小学校为了维持自身的发展,可以借鉴高等院校改革的一些的做法,并根据自己的特点加以运用。比如说,很多高等院校把后勤管理与学校的教学管理有机的分开,那么中小学校也可以学习,把食堂管理和学校的教学管理有机的分开,这并不是说要把食堂工作从学校工作中脱离出去,而是把竞争机制引进来,不同的承包人之间是存在着竞争。这样中小学校不仅可以有租赁收入,还可以提高食堂的服务质量,提高学生饮食的标准。

第二: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要合理。固定资产折旧费用是成本构成中的重要一个项目。但我国现行中小学校会计制度规定,对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只核算其原值,这种核算方法不能够如是反应中小学校当期的实际成本费用是多少,从而无法核算支出、收入和成本之间的关系,也不利于计算出中小学校的净资产数量,不利于教育事业的再扩大和进一步发展。

第三:加强预算管理,提高预算在整个财务管理中的比重。任何一项预算都应该包括收入的预算、支出的预算、费用的预算,还要包括月度预算、季度预算、年度预算等等。中小学校加强预算项目,可以使各个部门按照预算计划进行整体规划,从而使自己的工作服务于全局的工作要求,还可以使学校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得到充分的利用,从而提高效率,较少不必要的浪费。

总之,中小学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会计核算体制问题还是比较严重的,而学校资产和财务管理混乱与不合理又加重了这个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对会计核算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否则就会给我们的管理工作造成严重的影响。但笔者相信,只要我们能增加这方面的思想意识,提高会计核算的水平,就能够把这些问题解决或者减少到最低程度。

参考文献:

[1]中国会计学会.会计信息化专题 [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2]非营利组织会计问题研究课题组.美国的政论会计规范及其借鉴[J].会计研究,2001,(4)

第7篇:食堂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就餐卡;结算系统;关键点;财务;内部控制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18.033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18-00-01

1 医院就餐卡结算系统现状

目前,医院就餐卡管理系统,可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1.1 开 卡

就餐卡充值窗口(以下简称“窗口”)根据相关职能部门开具的就餐卡通知单开办就餐卡,并收取工本费,工本费手工汇总后上缴财务。

1.2 充 值

个人在就餐卡充值窗口将现金存入(或退出)就餐卡,按日生成预缴伙食费日报表,月末汇总生成月报表。

1.3 消 费

医院为满足不同的就餐需求,设立了多个食堂,个人可使用就餐卡在各个食堂消费。各食堂按日结算,生成就餐卡消费日报表,月末汇总生成月报表。

1.4 结 算

各食堂每月按就餐卡存入、消费金额,汇总生成就餐卡收支存月报表,交财务结算各个食堂每月的业务收入。

2 医院就餐卡结算系统存在的不足与弊端

2.1 开卡控制不严

在就餐卡开卡过程中,存在“人情卡”,无法实现发放就餐卡数量与实际收取工本费的统一。开卡数量远远超过各类人员数量总和。

2.2 对临时就餐卡的管理不到位

目前,对实习生、进修人员等临时人员办理的临时就餐卡,在开卡时未实现根据其学习时间的长短设置使用期限,导致在学习结束时不能做到自动封卡、退卡、退资。在一定程度上占用医院的公共资源和集体福利。

2.3 挂失卡、休眠卡退卡退资控制不严

窗口对于挂失卡、休眠卡的退卡退资控制不严,无任何凭据及相关负责人批准,仅口头挂失或出示休眠的就餐卡就予以办理退资。这显然不符合财务内部控制对货币资金控制的要求。

2.4 缺乏联网功能,无法实时监控

目前就餐卡结算系统为单机版,财务无法实时查询各个食堂就餐卡充值、消费、退卡的金额,采集数据不及时,不利于财务日常结算。

2.5 结算系统功能不健全

由于就餐卡结算系统缺陷,导致数据传输过程中出现延误、出错、丢包等情况,影响就餐卡结算系统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3 找准关键控制点,优化结算流程

按照不相容岗位分离的要求,医院应合理设置财务及相关工作岗位,明确职责权限,形成相互制衡机制。财务部门必须对窗口办理就餐卡充值、消费、退款等货币资金的流程进行全面监督,有效审核各个食堂的就餐卡结算,这就要求就餐卡结算系统具有实时查询功能,并能及时生成相应的汇总报表。只有当财务汇总的报表与窗口及各个食堂上缴的明细报表一致时,财务才能办理食堂业务结算,以确保资金安全。财务部门必须在全流程监管的基础上,找准关键控制点,优化就餐卡结算流程,加强财务管理,不断提高财务内部控制水平。具体结算流程见图1。

3.1 紧抓源头,完善开卡归口管理

窗口开卡作为整个结算流程的起点,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食堂为哪些人员提供服务、哪些人员可以享受伙食补助优惠、不同类型人员的就餐卡如何设定使用期限,这些问题都应由窗口管理部门予以明确和落实,并明确岗位职责权限。为此,浙江医院就餐卡管理制度规定,新进职工开办就餐卡由人事部门负责申请,实习、进修及规陪人员开办就餐卡由科研教育部门负责申请,由分管院长审批。其中,新职工第一次开办就餐卡免收工本费。

实习、进修及规陪人员在开办就餐卡时应根据学习时间设置就餐卡使用期限,学习结束后及时自动封卡,促使持卡人及时办理退卡、退款事宜,同时生成退款报表,并要求持卡人签字确认,食堂负责人审核签字。如需延长使用期限,则需持卡人按开卡流程重新申请办理。

3.2 实时查询,完善就餐卡资金管理

货币资金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控制难度大,风险高。财务部门在会计核算中,要加强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确保货币资金业务的核算符合国家统一财务会计制度的要求,做到货币资金收、付、存数据真实,核算及时,资料齐全,使货币资金在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上的列示准确、完整。通过控制,应保证所有货币资金的收入、支出都能得到真实地记录和反映,保证货币资金完全处于财务部门的监控之中,保证货币资金的保管可靠、安全。

3.3 建立就餐卡结算报表体系,完善财务监管功能

建立就餐卡结算报表体系,是医院财务监管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就餐卡结算系统针对每日各个食堂的伙食费存、退金额生成预缴伙食费明细日报表;各食堂的消费额按日结算,生成就餐卡消费明细日报表。财务根据结算系统生成的就餐卡财务月报表与日报明细汇总核对,核对一致后,确认各食堂收入。

第8篇:食堂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会计核算:内部控制;外部审计;阳光财务

一、农村中小学会计核算的特点

农村中小学会计核算的目标是向教育管理部门财政部门及社会公众提供学校财务状况,预算执行情况等到有关会计信息。农村中小学会计核算一般是采用收付实现制,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为满足真实全面反映经济业务的要求,逐步引入了权责发生制。会计核算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五大类。核算的经费包括教职工工资薪金、五险一金,公用经费,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资金、寄宿生生活补助,学生伙食费等。国家实行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以来,农村中小学经费的来源渠道更多,资金保障水平比以往有了极大的提高,同时对学校财务人员的会计核算水平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农村中小学会计核算是学校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全面、及时、准确的会计核算信息,能为教育管理部门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为教育均衡发展提供财务支持。因此,做好财务核算工作对教育工作的发展及政府对教育工作绩效的评价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二、农村中小学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1.会计从业人员业务水平低

农村中小学校缺乏专业的会计人员,学校财务人员由专任教师担任,或是其他工勤人员半路出家担任的现象普遍存在。非专业财务人员对财务知识的欠缺,加之现阶段财税改革财政支付体制改革,财务知识更新快,业务处理推陈出新,农村中小学财务人员就无法按新的要求规范的处理学校账务,就算是专业的财务人员如果不进行及时全面的继续教育学习都很难适应现在财务核算的要求。农村中小学会计核算很难做到规范,根本原因是农村中小学没有一支业务精良技求过硬的会计人员队伍。

2.领导不够重视

有部分农村中小学校长对会计工作不够重视,认为会计工作非常简单,只是记账,用钱,不存在贪污挪用就行。学校领导对会计工作的认识不足,不重视会计基础工作制度的建立健全。加之学校财务人员不足存在不相容岗位由一人担任的现象,缺乏会计监督。不重视财务人员的培养,不利于财务人员提升业务水平。农村中学学师资力量薄弱,学校除教学任务外的各项日常事务较多,农村中小学常设办公室工作人员的较少,不少学校的领导将财务人员当办公室人员使用,财务人员平时忙于处理办公室文件报送各种数据报表,只有月底抽出几天时间来突出处理账务,也导至账务处理不及时或只为记完单据而记账,对单据审核不认真不严格。

3.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

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就要表现:(1)会计资料的原始单据不规范不齐全,如没有采购申请,无采购合同,入库验收手续单据不全等。维修费的报销无相关维修合同,维修项目无明细记录,完工验收证明缺失。(2)不相容岗位不分离,支取现金的支票和全部印章由一人保管,存在会计舞弊的风险。(3)会计凭证填制不规范,账户科目设置不规范。会计凭证的摘要栏填写过于简单不能说明经济业务不便于以后查账所需,制单员,复核人,记账人的签名盖章不齐全。(4)会计报表、账簿打印不齐全不规范。财务人员应当在月末及时打印会计报表,年末及时打印账簿并装订归档。(5)学校固定登记不完整不健全,没有进行资产卡片管理,核算不细致,没有进行定期的财产清查盘点。资产账实不符现象严重,由于资产处置须履行相关的报批手续,学校由于怕麻烦就不及时的提出报批申请,有部分已经报废拆除的房屋等资产长期挂账。新增的附合固定资产入账标准的资产没有及时入账造成资产账实不相符。(6)低值易耗品的入账领用手续不健全,学校购入的低值易耗办公用品只有购买发票,没有入库登记和领用登记。(7)会计科目使用不正确,由于“三公经费”管理严格,学校每年需公开公示,有学校为控制“三公经费”的绝对数将本应列入“三公经费”的支出列入了办公费等科目。(8)差旅费填报不规范,有学校没有进行出差登记,办公室应有完整的出差记录出差人员才能报销差旅费。

4.食堂业务核算不规范

目前农村中小学食堂已全部收回学校,由学校自己经营,食堂经营以保障学生的膳食安全和促学生身体健康为目的,尽量做到零利润。农村中小学食堂伙食费包括国家补助的营养改善计划资金和寄宿生生活补助以及学生自己打入饭卡的伙食费。在核算伙食费收入时有学校不分明细,不能区分各项收入。食堂采购食材登记不完,食材耗用核算不细制。食堂账务没单独设置,不能全面真实的反映学校食堂的经营成果。有学校实际操作中还在沿用收付实现制核算食堂账务,但食堂的经营性质决定了必须采用权责发生制才能全面的反映食堂经营情况。

三、规范农村中小学会计核算的建议

1.加强农村中小学会计队伍建设和培养

农村中小学的财务人员多由专任教师及学校工勤人员兼职,专业的财务人员稀缺。财务工作不是有认真奉献的精神就能做好的,做好财务工作需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职业操守才能圆满的完成。教育及人事部门在每年的人员公开招考录用时,应当考虑给财务人员配备不齐的农村中小学配备专业的财务人中,在公开招考时对财务专业技能设置一定的要求,使招考来的财务人员能够尽快适应农村中小学会计核算的要求。农村中小学因专任教师缺乏,在教育人事部门给指标招人时,都是优先招聘专任教师,就形成了有的学校多年来没有专业财务人员的现状。有部分农村中小学校近几年通过公开招考部分学校配备了专业的财务人员,给财务人员队伍带来了新鲜的血液。但就现在的体制对进入学校的专业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提升不利,财务人员跳槽的多,转岗的多造成学校财务人员进得来留不住。建议在教育系统建立有利于财人员资格晋升的环境,让财务人员进得来留得住不断的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更好的为学校发展服务,同时也让财务人员通过自己的努力为自己为学校创造价值。财政部门要求教育系统的各学校自2017年起编制合并会计报表,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对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没有系统学习过财务的会计人员更是一项挑战根本无法完成。提高农村中小学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就显得十分的必要和迫切。

2.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按照《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5〕24号,)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应于2016年底前完成内部控制的建立与实施工作。各学校应当根据本校实际情况,结合实际业务制定出本单位的内部控制办法,并按照控制办法执行。各单位应将各类经济业务活动的全面纳入内部控制范围,重点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特别是涉及内部权力集中的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着力防范可能产生的重大风险。应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优先选取涉及金额较大、发生频次较高的业务作为重点控制对象。制定与本单位的业务性质、业务范围、管理架构、经济活动、风险水平及其所处的内外部环境相适应的指标进行评价内部控制评价制度。内控制度做到对农村中小学的所有重要经济活动进行事前、事中、事后全程控制,防止错误和舞弊的发生。

3.规范食堂核算

食堂核算要严格执行权责发生制,不能再用收付实现制的核算方法。食堂购入的各种食材必须设置“原材料”科目来核算,原材料应当按实际的购入、领用、结存的明细记录来进行核算,月末根据实际耗用量记入成本。食堂固定资按照使用年限计提折旧,真实全面的反映食堂运行成本。

4.引入外部审计监督

农村中小学的营养改善计划资金和寄宿生生活补助费属民生资金,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所以在对营养改善计划资金和寄宿生生活补助的管理核算上要做到公开透明。经省人民政府省财政厅省教育厅委托,中介审计事务所对我省的营养改善计划资金和寄宿生生活补助费进行过两次全面的审计。在审计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学校针对存在的问题做了针对性的整改,农村中小学的会计核算得到了改善。只有不断的加强审计监督的力度才能使农村中小学会计核算不断的向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5.民主理财、阳光财务

财务公开是校务公开的重要内容,是学校加强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内容。学校应当根据本校实际制定公示办法,并对学校财务进行及时全面的公示。学校财务公开括预算公开,让全校教职工清楚本年学校有多少经费,这些经费将办些什么事,用于那些方面;也包括决算公开,让学校职工及社会公众对本校的财务执行情况有所知悉。财务公开应真实全面,不能只流于形式不注重实效。学校应当成立内部审计委员会,内部审计委员会主要由教师代表组成,由全校教职工民主选举产生以保证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审计委员会对学校经费使用的合规合法性进行审计,并对学校经济业务的经济、效率、效果进行监督、评价并提出意见建议,为学校经费的管理使用做好监督。审计委员会负责审计学校年初预算的执行情况,检查会计账目及其相关资产,监督各项经济业务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参考文献:

[1]覃桂柳.浅谈农村中学会计基础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1(8):102.

第9篇:食堂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高校;涉税业务;问题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0-00-02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预算会计改革逐步推进,2011年,医疗单位会计改革推广实施;2013年,《新高校会计制度》实施推广,当前行政单位会计改革也在进行中。从已公布的预算会计改革内容来看,改革的方向是进一步完善预算会计财务管理职能,向体现资金绩效方向改进。而预算会计职能的改进和完善,是通过会计核算基础的改革来实现的。世界上多数国家的政府预算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作为会计核算基础,随着公共财政管理改革的推进,政府预算会计越来越多的引入权责发生制会计核算理念。

当前,我国高等学校所实行的会计制度主要体现了预算管理职能方面,强调的是反映政府下达财政资金的使用、执行情况,会计的财务管理职能一直被弱化,单位内部资源的使用效率、成本归集核算等信息咨询功能较弱。新高校会计制度通过引入提取固定资产折旧等方式,以改进原制度中财务管理、成本核算等方面的不足。尽管权责发生制理念已引入到高校会计核算中来,但是,在实行新高校会计制度后,高校会计制度仍是建立在收付实现制为主的核算基础之上的。在这一背景下,高校现行核算制度与以权责发生制基础下核算资料为计税依据的税收工作仍未实现很好融合。

二、高校涉税业务

高校作为社会公益事业单位,其主要职能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文化传承创新。为充分履行四大职能,高校相应开展各类业务,这些业务中存在较多涉税事项。现在就高校主要涉税业务分税种做如下总结。

(一)营业税。在2012年,部分现代服务业营改增之前,营业税是高校缴纳的主要税种之一。高校教育培训服务、技术开发、技术转让等均属于营业税征收范围。根据当前政策,除一些免征项目外(如学历教育收取的学费收入、食堂向师生提供的餐饮收入),高校营业税应税事务主要包括:非学历教育和社会培训、部分经营性业务(如不动产租赁)等

(二)增值税。2012年,在全国范围“部分现代服务业”营改增之后,高校研发和技术服务、有形动产租赁、鉴证咨询服务等成为增值税征收范围。

(三)印花税。印花税是对经济活动和经济交往中书立、领受具有法律效力的凭证的行为所征收的一种税。因其是一个小税种,常常容易被高校忽略。目前高校在日常业务中的购销合同、财产租赁合同、借款合同、技术合同等经济合同以及营业账簿等均属于印花税征收范畴。

(四)所得税。所得税指国家对法人、自然人和其他经济组织在一定时期内的各种所得征收的一类税收。对于高校来讲主要包括企业所得税以及代扣代缴的职工个人所得税。高校科研项目收入、经营性收入等均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同时高校发放校内外人员工资、劳务等收入应按规定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五)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当高校存在部分不动产对外租赁时,除按规定缴纳营业税外,还需按规定缴纳房产税和土地使用税。

(六)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均是对缴纳消费税、增值税、营业税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属于附加税。

三、高校纳税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政策法规的明确性。在国家税收体制改革以后,高校税收管理制度逐步建立起来,高校成为纳税主体。但是针对高校的税收管理,我国税收法律法规的制度建设上并未完善,与其相关的税收政策及征收管理还未系统化。

高校收入来源呈多元化,涉税情况比较复杂。高校收入中既有财政拨款和事业性收费等免税收入,也有科研、对外培训等应税收入。针对多样化的收入,税收政策相关规定却没有一个系统性的规定。

比如企业所得税,国家对企业缴纳企业所得税的规定非常清晰明确。但是针对高校,税法规定高校科研收入、经营性收入应按规定缴纳企业所得税,但是针对征收中的一些细节却未做明确规定,比如如何解决收支配比,科研收入纳入核定征收是否合理等问题均未明确解决。又如营业税定,按规定,高校食堂出包收入业务属营业税应税范畴(除满足企业内部分配行为的三个条件外)。但是大多高校出包食堂服务对象仅限于师生,其收入属于免征范围,对免征税收入另行再征营业税又略显不妥。再如增值税身份认定问题,营改增以后,大多数高校的应税(增值税)收入均达到了一般纳税人标准,但是高校科研支出中几无可抵扣进项税额,无形增加了税收负担,也受到一些高校的抵触。当前有的省份考虑实际将高校定为小规模纳税人,也有的省份按收入规模将高校定为一般纳税人,这种差异体现了当前高校税收政策的不系统性。

由此可见,无论是税收缴纳还是税收征管,明确的政策依据确实是高校税收工作中的一个问题。

(二)纳税意识比较薄弱。长久以来,高校的税收优惠政策较多,很多业务属于免征范围。因此高校财务人员纳税意识普遍薄弱,高校不用纳税的观念根深蒂固,自觉纳税意识未建立起来。同时,由于高校免征优惠政策间隔,并未统一归集成一个系统,导致高校财务人员对税收政策掌握尺度欠缺。税收优惠政策一旦终止或变动,容易导致高校产生纳税违规风险。比如,《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优惠政策的通知》将高校原有的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全部废止,这样的相关知识未能普及到很多高校财务人员的认知中,容易带来纳税违规风险。

(三)会计核算制度上存在。新高校会计制度颁布后,在高校会计核算上引入了更多的权责发生制,但是高校会计核算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未产生根本改变,收付实现制核算所带来的收入成本配比问题仍然存在。高校会计反映的财务信息同以权责发生为主的税收体制相融合仍存在一定问题。

以企业所得税为例,企业所得税税收核算基础为权责发生制,它在高校中的征收很典型的反映了核算基础差异带来的一些问题。

按照现行规定,高校科研收入应缴纳企业所得税。但是高校科研项目收入在资金到账时,按收付实现制全额计入科研事业收入,其项目周期多在一年以上,成本支出也应分摊在多年,并且,当前科研项目成本核算未实现全成本核算,因此在如何对科研收入征税问题上,并没有一个统一合适的做法。

再如高校经营性收入征税问题。现行预算体制要求,高校收支均统一纳入预算,预算编制理念为大预算概念,强调收支两条线;而从税收体制来看,强调的是收入成本配比,由此造成了一种潜在矛盾,高校的经营性收入的成本核算难以实现,对其征税也带来难度。但是,高校日常事务中,经营性收入和非经营性收入实现均共用同一资产,难以准确界定折旧计入额。因此,对高校经营性收入征收企业所得税也存在一些问题。虽然税收相关制度曾提出对高校按照核定征收方式的折衷办法,但执行中,仍受到高校的抵触。这主要是由于核定征收率的确定并未形成共识,缺乏合法性和合理性。如将征收率简单定为10%,就等同视高校经营收入存在10%的税前利润,这种核定方法缺乏科学性,自然会带来税收征管的困境。

(四)税收征管部门对高校认知有待加强。各地税务机关征管对象多为企业等营利性组织,税务机关工作人员对高校等事业单位情况认知不深,对高校会计核算制度了解不够,因此在征收过程中,怎样准确解读高校的会计信息,分析应征税种都是税收征管部门应加强的工作。

四、高校税务工作改进建议

(一)完善税收征管政策。税务机关应针对当前高校税收征管中存在的问题,形成统一可行方案,最终拟出具体规定。这样既有利于税收征管,也有利于高校纳税管理。根据当前情况,需解决的问题主要有:营改增后,高校纳税人身份的认定问题;高校科研事业收入如何缴纳企业所得税问题;高校经营性收入如何缴纳企业所得税问题;保持高校税收优惠政策一贯性的问题等(如财税〔2013〕83号在2015年到期后延续性问题)

(二)纳税管理。高校财务人员的纳税意识需进一步提升,纳税知识培训应加强,税务部门和会计主管部门应针对性对高校财务人员开展税收法规培训,建立好税收知识后续教育机制。同时,高校应加强日常纳税管理工作,各类纳税基础资料应做好备份,应建立好良好的纳税体制,分税种进行管理,做到会计信息准确提供纳税信息。主要落实到:做好票据管理(发票和非税收据管理),从源头区分应税和非应税收入;设置纳税备查簿,对一些小税种做好登记备查;做好免税备案工作。

(三)做好会计基础核算工作。加强收入管理,财务人员应准确区分高校的应税收入和应税税种。高校收入中除财政拨款、上级补助、学历教育收入、住宿费收入(纳入专户管理)、取得的捐赠收入等属于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免征范畴外;技术开发虽也属于增值税免征范围,但应办理免税手续方可;技术服务收入则无相应减免规定;同时,高校面向师生的高校食堂收入仅免征营业税,未免征企业所得税等等。

完善会计核算体系,按规定,纳税人应区分应税收入和非应税收入,两者应分别核算,否则将按应税收入纳税,因此在日常核算中,在现行核算体制下,应尽量完善会计核算体系,避免营业税纳税违规风险。

(四)加强沟通。高校财务部门应改变与税务管理部门联系较少的现状,加强与税务管理部门的沟通,对一些纳税事项,取得税务管理部门的支持。促进税务管理部门对高校业务和高校实际情况的了解,共同做好高校纳税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