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建立制度建设长效机制范文

建立制度建设长效机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建立制度建设长效机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建立制度建设长效机制

第1篇:建立制度建设长效机制范文

**年是我国资本市场改革和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一年,也是全流通市场条件下证券营业部帐户管理长效机制建设取得突破性成绩的一年。我营业部按照证券公司统一部署,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发挥证券营业部的重要作用,狠抓帐户管理工作,并制定了具体的证券营业部帐户管理长效机制,在完善帐户管理机制的过程中,我营业部取得了明显成绩。详细汇报如下:

一、帐户管理长效机制建设存在问题

虽然证券管理层积极制定帐户管理长效机制建设政策,但在执行过程中,一些投机者难免会“下有对策”。在全面清理规范不合格账户之际,一些“拖拉机”账户仍难绝迹,部分短视的证券营业部受利益驱动,同一些庄家联手操纵账户,或为投机者违法开户开方便之门。这些存在的问题,正是需要正视和改善的地方。

二、帐户管理长效机制建设

资本市场转折性变化和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对证券交易所帐户管理提出了新要求。为提高我营业部帐户管理水平,更好地履行证券交易所的营业部的职责,维护客户的帐户安全,我营业部着力加强了帐户管理长效机制建设,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积极采取措施,推进账户规范清理工作。

不合格账户的产生有三个原因,账户资料过去缺乏统一的行业规范,由券商自行制定;有的证券公司经过几次转手,相关资料遗失;有的券商审核开户人资料时把关不严。

所以营业部建立对不合格账户的定期统计、跟踪机制,并将其全部纳入实时监控中,防范新的违规行为发生。同时积极有效推进不合格账户的规范工作,对证券客户帐户进行调查、对出现疑问的帐户作到,及时摸清原因,制定解决方案。

自去年10月8日起,对所有小额休眠账户实施交易中止,并督促员工加强账户管理和客户服务,确保休眠账户另库存放工作的顺利完成。

(二)营业部着手长效规范机制的导入。

去年底对股民开户审核系统重新设计,引入客户账户电子档案管理系统;设立重点客户资料总部联(纸质),由总部专柜保管;设立账户复核岗,对每个新开账户进行电话回访与复核。我营业部在业内首创了新型账户管理系统,

该系统的特点是:1、建立与公安部身份信息认证系统及中登公司中登公司账户查询系统联网的功能,确保客户身份真实性;2、有效建立客户身份认证的基础数据库,统一管理客户姓名、身份证编号等关键信息;3、与客户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相连,实现开户复核与电话回访。

第2篇:建立制度建设长效机制范文

要使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扎实显著的成效,关键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破解发展难题,从制度层面上抓好破旧立新,切实建立和形成一套能够有力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的长效机制。制度、机制的废除和建立,既量大面广、纷繁复杂,又严谨细致、影响长远,为此,敦煌市在学习实践活动第一阶段,就及早着手,由市委常委分工负责,各部门各单位具体配合对所有的制度和机制进行全面清理和修订完善,重点从八个方面着力解决一批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进一步建立健全促进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推动全市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一是在项目建设方面,要解决好项目总量偏少、资金短缺、进展缓慢、管理水平低的问题,围绕敦格铁路、机场扩建、“引哈济党”、10兆瓦并网光伏发电、钒资源整合以及各类专业市场和物流中心建设等重大项目,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招商引资、项目引进激励机制,项目领办、帮办机制,市级领导包挂、乡镇部门包抓责任机制以及重点项目“五个一”(即一个项目、一个方案、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推进机制等促进项目工作落实的长效机制。

二是在文化旅游开发方面,要解决好旅游投入不足、景区景点规划建设滞后、旅游开发水平和层次不高、管理机制落后的问题,围绕开拓国内外客源市场、敦煌旅游整体上市、“两区一中心”的开发建设等方面,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旅游宣传促销机制、旅游投资开发机制以及旅游行业服务管理机制等促进旅游产业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三是在城市建设方面,要解决好城市拆迁阻力大、进展慢,城市管理机制不顺,资金筹措渠道不畅的问题,围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景观工程建设、拆迁拆违和城市精细化管理,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城市建设开发投融资机制、城市经营管理机制以及城市物业管理机制等科学有效的城市经营管理长效机制。

四是在工业发展方面,要解决好工业基础薄弱、园区规划定位不准、建设滞后、资源开发利用率低的问题,围绕建设三大园区、发展四大产业,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工业园区管理运行机制、新办工业企业全程代办机制、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制、重点企业挂牌保护制度、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以及限时办结制等扶持和服务企业发展的长效机制。

五是在农业结构调整方面,要解决好结构布局不合理、管理技术不到位、品种定位不准、销售渠道不畅、产业化进程缓慢、农民增收渠道不宽的问题,围绕推进“一特四化”,全面实施“双215”工程,发展旅游观光农业等方面,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财政支农投入机制、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机制、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机制、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以及农村中介服务体系建设等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

六是在生态环境治理方面,要处理好开源与节流的关系,按照“以水定结构,以水定规模,以水定发展”的思路,围绕节水型社会建设、水资源科学利用、域内生态环境治理,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生态治理责任追究制和“一票否决制”、区域生态环境治理责任机制、节水型社会建设和运行机制以及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体制等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解决水资源严重短缺、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的问题。

七是在和谐社会建设方面,要解决好对群众愿望要求了解不深、对困难群众关注不够、对社会和谐稳定重视不够的问题,围绕“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依、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目标,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教育资源整合规划落实机制、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法、城乡医疗卫生管理体制、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制度建设(如就业服务体系、住房租赁补贴政策、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业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等)、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和解决工作机制以及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等服务民生的长效机制。

第3篇:建立制度建设长效机制范文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必由之路。在政府的指导下,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可以使职业院校实现和产业的对接,极大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确保其为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合格的生产者和建设者,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永不枯竭的活力,为区域经济发展和振兴提供保障。

2校企协同创新是校企深度合作、产教深度融合的桥梁和纽带

校企协同创新的内涵是指在政府的指导下,企业、大学、研究机构发挥各自的能力优势,整合互补性资源,实现各方的优势互补,加速技术推广应用和产业化,协作开展产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活动。协同创新是各个创新主体要素内实现创新互惠、知识共享、资源优化配置,行动最优、同步、高水平的系统匹配度。而协同创新的有效执行关键在于协同创新平台的搭建,面向产业技术创新,建设产业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的综合性创新平台,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及其产业化。高等职业院校与企业的校企协同创新平台有其特殊性,职业院校在实训基地建设方面优势明显,其师资队伍在应用技术研究方面一直紧随企业技术发展,国家在师资的新技术培养方面也投入了较多的经费,可以更好地与企业需求接轨。职业院校和企业依据设备、技术、成果、资金、人才、知识产权等方面的实际供求需要,在政府的引导、支持和监督下,校企多方联动,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以此促进多项创新要素在校企之间双向有序流动。

校企协同创新平台的功能主要是弥补院校缺乏研发和技术创新项目及企业缺少创新成果的缺陷,利用院校先进的实习实训设备、教师的研发能力及企业技术应用能力,面向市场和企业需求开展技术创新,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培养技术创新人才、技术开发人才和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无缝对接。同时,努力将职业院校和企业研发的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转型,促进企业产品升级并取得更大经济效益,进而提升职业院校、行业产业和区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协同创新平台,职业技术教育深度地融入行业企业,融入地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产学研互动,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通过整合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经营实践的经验,为区域内小微企业提供技能培训,促进区域内人才教育培训和交流。校企协同创新平台的建设架起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桥梁,通过此平台,高校和企业能够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共同开展行业调研、科研与技术服务。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城市的经济发展、企业成长、行业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需要。

3建立高职教育校企协同育人长效机制的策略

3.1建立“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开拓校企合作领域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各高职院校可以依托职教集团,成立专业建设委员会,与企业行业共同制定校企合作相关制度和文件,建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长效运行机制,充分利用企业资源、产业优势和学院优势,积极拓展校企协同的新领域。第一,可以成立专业建设委员会,搭建校企合作育人平台。各专业建设委员会负责联系、组织各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标准编写、考核方式及考试标准制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兼职教师培养等。专业建设委员会可以每年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对人才培养全过程进行总结与部署,提出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第二,完善工学结合运行机制,提供校企合作制度保障。通过校企合作育人平台,积极探索和实践共管过程、共担责任、共享成果的校企合作管理运行机制,落实企业和学校各自的责任,实现高职院校专业与地方产业发展对接,专业与岗位对接,专业课程与教学内容与企业行业职业技能要求同步,逐步形成校企双方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合作模式以及共同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的运行机制,实现校企多方面合作、深度融合。第三,开展校企合作机制调研,拓展多元校企合作渠道。高职院校各专业可以广泛开展调研活动,深入企业对校企合作模式、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等方面征求企业意见,也可定期邀请企业人士到校开展校企合作研讨会,为校企合作献计献策。第四,实施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创建新型校企合作模式。各专业应在专业建设委员会的带领下,积极开拓校企合作渠道,深入开展校内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共同开发课程、开展横向课题研究、教师下企业锻炼及企业担当兼职教师等多领域的校企合作项目,提高合作质量。

3.2建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长效机制

各学院要根据校企合作发展的客观需要,充分调动职教集团成员合作各方的积极性,规范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保障各方权益,实现共同发展。第一,在遵循学院校企合作相关制度的前提下,学院应完善集团运行及管理制度建设。从不同角度对校企合作行为进行规范,保证合作双方各自目标的实现,推动集团成员校企合作向深层次发展。第二,完善“校企合作产业园”管理制度建设。学校应制定《校企合作产业园管理办法》等文件,为校企深度融合产教对接,实现合作双赢共同发展提供保障。第三,完善二级学院人才共育管理制度建设。学院应制定《二级学院管理办法》《学院校企合作工作方案》等制度,形成完善的二级学院人才共育培养制度体系。第四,完善培训鉴定和继续教育管理制度建设。学院应本着“规范管理,制度先行”的思路,在培训和继续教育管理制度建设方面,理顺办学机制体制,制定《继续教育与培训学院管理办法》等制度文件,从体制建设、规范运作、激励机制等方面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和配套政策。第五,完善技术服务管理制度建设。学院应在对外技术服务管理制度建设方面,制定《教科研项目管理办法》《校企合作产教??接项目及经费管理办法》,完善科技服务的激励机制,形成专业教师主动服务经济社会的良好氛围。第六,完善“校政企”三方联动人才培养制度建设。在“校政行企”多方联动人才培养制度建设方面,学院应完善《教学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专任教师参加社会实践锻炼规定》等文件,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制度体系,为“校政行企”多方联动合作途径探索和工作开展提供制度保障。

4结论

第4篇:建立制度建设长效机制范文

关键词:防治小金库长效机制

治理“小金库”是建设公共财政、阳光财政、廉政财政的基础工程,也是从源头上有效防止腐败的重要措施,要想彻底清除“小金库”,必须进一步建立健全财物管理机制,强化审计监督,坚持依法理财,我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起:

一“小金库”的危害

(一)滋生腐败行为

“小金库”的出现主要是一些部门或单位廉政工作不到位,为了谋取利益,不惜重金铺路、送红包、给回扣,导致腐败问题层出不穷,屡禁不止,最后给国家和集体造成极大的危害。

(二)扰乱社会经济秩序

“小金库”的资金来源是通过违规行为扣留的,这些乱罚款、乱收费、转移截留收入等做法,严重破坏了正常的财经秩序,导致会计信息失真,逃避了审计监督检查。同时,“小金库”资金的分配使社会分配严重不均,损害了国家和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二、“小金库”的特点

(一)隐蔽性强

“小金库”多以现金、银行存款、固定资产、有价证券等形式存在,转移手法多样,一般通过非正规票据或自制票据,将收取的房租、管理费等收入不作入账处理,或是以劳务费、办公费、工程费、假发票等方式套取现金,还有的将收入存放在下属单位,通过下属单位走账等等,手法十分隐蔽,加大了审计监管的难度,不易暴露。

(二)危害巨大

因“小金库”脱离了国家的掌控和监管,对国家建设和经济秩序产生负面冲击。且“小金库”的资金来源和去向,违反了财务有关规定,影响了单位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导致财政资金、国有资产以及税收的流失,更变成了滋生的温床。

三、“小金库”的成因

(一)利益驱动

因“小金库”能给利益主体带来好处,所以为了自身和集团利益的最大化,一旦有机会且认为不会被发现就会进行舞弊。许多单位一般在往来账上核算收入与支出,有些则把“内账”变成“外账”、“黑账”变成“明账”、“小账”变成“大账”,就不是“小金库”,利己的目的体现无疑。

(二)制度缺失

长期以来,“小金库”一直挑战现行体制和机制,利用存在的漏洞,借助信息不对称以及对会计信息控制的优势,实现谋取集团利益和个人私利的目的,制度缺失成为“小金库”存在的最直接原因。

(三)道德缺失

“小金库”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和顽劣性的特征,有些“小金库”得到了单位干部职工的“支持和拥护”,认为单位设立“小金库”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没什么大不了的,不设“小金库”反而不正常;有些人甚至认为单位设立“小金库”是不得已的行为,要解决“迎来送往”、考察学习的开支,只有通过“小金库”解决;还有些人甚至认为“小金库”是传统遗留下来的无法根除的顽症,只要不是装到自己腰包里去,就是可以容忍和理解的。

四、治理“小金库”的对策措施

(一)采取得力措施,全方位治理

1、上下联动

主管部门率先自查,采取检查结果网上公示,单位负责人签署 “承诺书”,使“小金库”治理真实可信、不走过场;在下级自查自纠过程中,加强督促指导,确保应查单位、应查项目一个不少,形成了上下一心、同步推进的联动氛围。

2、内外结合

定期与财税部门互通信息,进行“信息互换”,核查上级争取、财政拨付的钱财物是否及时入账,防止,非法收受好处,甚至变相侵占、截留应上缴收入。

3、惩防并举

把“小金库”治理重点放在资金结算、税款征收等重要环节,如发现侵占和截留部门收入、违规开设帐户、以个人名义私存公款等违法乱纪行为,坚决予以制止,限期整改,据此进行重点防范。

(二)健全长效机制,用制度控管

1、健全内控机制,对“小金库”提前预警

按照岗位职责和人员分工,确定不同岗位和环节的风险点,形成制度完备、责权明晰、行为规范、监督有力、科学高效的内控机制,管财管物人员相互牵制,使“小金库”难以产生。

2、健全互动机制,让“小金库”无处藏身

将“小金库”治理与加强财务稽查、内部审计、纪检监察等日常监督和行政监督结合起来,与规范津贴补贴、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政府采购等一起,做到统筹兼顾、相互促进,使各单位和各级领导不愿、不敢、不便、不能设立“小金库”。

(三)加强制度建设,严格自律

1、加强财经制度建设,实行责任追究

一方面,在完善现有惩处设立“小金库”行为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尽快出台一套系统而具体的对设立“小金库”违法违纪行为进行惩处的规定,让清理“小金库”的行动有法可依。另一方面,查找现有制度中存在的漏洞和不足,加强各预算单位的制度建设、银行账户审批和收入分配相关制度建设等,不断缩小直至消除“小金库”的生存空间。

2、深化收支管理,严格预算约束

将所有财政性资金纳入预算管理,各部门收支全部在预算中反映,制定科学合理的定员定额标准,严格预算约束,保证财政资金使用的公开、公平和优化配置,有效防止有些部门为弥补公用经费不足而设立“小金库”的行为。

3、加强思想道德教育,规范核算行为

通过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使领导干部坚定理想信念,不断增强拒腐防变能力,自觉抵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的侵蚀,使单位领导干部从思想上认识到私设“小金库”的违法性和危害性。财务人员要自觉遵守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客观真实地记录和反映各项财务收支情况,克服随意性,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同时要自觉抵制不符合财经制度的收支行为。

总之,“小金库”是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加强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力度,同时依靠机关自身制度建设并在此基础上形成长效机制,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力争做到防患于未然,更好地维护国家和集体的利益,走好和治理好未来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第5篇:建立制度建设长效机制范文

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创建最优发展环境为目标,着力解决在创业服务年活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力求通过整改,使我乡工作作风明显改进,办事效率明显提高,工作能力明显增强。

二、整改原则

(一)坚持依靠群众,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切实解决群众热点和难点问题。

(二)务求实效、标本兼治,既要解决问题,又要加强制度建设,促进体制机制创新。

(三)切实加大整改力度。要做到“五明确”,即明确整改内容、整改效果和整改时限要求、整改措施、责任领导和责任人。

三、整改内容

按照创业服务年活动实施方案工作部署,我乡通过集中查摆问题,开展行风政风评议,组织走访企业,召开群众代表座谈会,处理举报投诉等多形式,认真进行自查自纠,广泛征求社会上不同层次人的意见和建议,经认真梳理归纳有以下几条:

(一)某些办公室或部门仍存在“门难进、脸难看”问题,外来办事者得工作人员脸色,工作人员生怕办事者给自己增添麻烦,更谈不上热情主动为群众服务。

(二)某些干部学习不抓得不够紧,业务知识掌握不够,业务技能不熟练。

(三)某些干部工作态度不端正,语气态度有时恶劣、粗暴,不遵守作息制度和有关规章制度。

(四)工作时间内上网聊天、玩电脑游戏时有发生,办事拖拉,服务效率低下者还存在。

四、整改措施

(一)强化学习教育。形成主动热情服务群众的作风,继续开展行风政风评议,加强监督检查力度和责任追究力度,严格奖惩制度,不断改善行政行为和规范办事服务程序,保持投诉受理渠道畅通,依法查处群众建议存在的突出问题。

(二)层层强化培训。落实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开展岗位大练兵活动,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

(三)端正服务态度。树立为民服务意识、督促完善“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和责任追究制”等制度,坚持遵守一次投诉待岗制度。

(四)督促加大检查力度。对发现工作时间玩游戏、上网聊天及办事拖拉等行为一经发现,除批评教育还要进行经济处罚,并将检查结果纳入年度绩效考核。

五、几点要求: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整改内容所涉及的办(站、所)及有关人,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责任。

第6篇:建立制度建设长效机制范文

在预防烟草系统职务犯罪工作中,县院根据所查办的职务犯罪案件,认真分析原因、研究对策,从构筑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入手,坚持法制教育制度化。针对烟草企业的特点和不同对象,进行形式、内容生动活泼、直观性强、针对性强的法制教育是县院在烟草系统开展预防职务犯罪的一项重要措施。从教育入手,针对烟叶收购中收购人员易发职务犯罪的特点,县院抽派出有工作经验和法律功底的干警,在烟叶收购前期,组织烟草职工举办法制讲座,提供法律咨询,采取惩治职务犯罪对比,典型案例剖析和介绍法律法规、对职务犯罪惩治的有关规定等方法,教育干部职工认识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的危害性,提高其与职务犯罪做斗争的自觉性。将查办的烟草行业职务犯罪的典型案例,制成宣传板,深入到各烟叶收购站(点)巡回宣讲,以案说法、以法释案,开展警示教育,做到警钟长鸣,从而引导干部职工时刻绷紧“法律”这根弦,不断增强其法制观念和为民服务意识、责任意识,促进烟农和烟草职工双方携手共创文明收购。

近年来,××县院干警先后为烟草系统的干部职工上法制课10余次,举办“廉洁从烟、阳光收购”等法制讲座7期,.开展法律咨询20余次,受教育人数2000余人次。教育中,县院干警还帮助烟草系统健全完善制度制约机制,建制堵漏,形成“透明程序”、“阳光作业”,筑起廉政安全防护网,使涉烟职务犯罪“无处生根”。

二、制度建设——堵塞各种漏洞

要从源头上遏制职务犯罪,关键是要建立起预防职务犯罪的长效机制和自我防范意识,为此,××县院在认真分析烟草行业预防职务犯罪工作面临的形式,干部职工现状以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制度建设入手,加强对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指导,建立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长效机制。一是在烟草部门设专人负责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加强检烟双方的信息交流和情况沟通,建立和坚持日常工作联系制度、重要工作事项通报制度。二是建立和坚持联席会议制度,每半年召开一次联席会议,互通情况、交流信息、总结经验、分析问题、研究行业预防职务犯罪的对策和措施,解决突出问题。三是协助烟草公司完善内部各项管理制度和工作制度。近年来,××县院通过查处烟草系统职务犯罪案件,对其原有的各项制度进行了全面清理,结合往年的工作经验,对烟叶收购站的站长、检验员、预检员、司磅员、保管员、开票员、会计等7个岗位的工作制度进行了修订完善;对收购资金、费用支出、烟叶调拨、票据管理等各个环节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落实责任,严格奖惩;在烟叶收购中全面推行“合同收购、实名制付款”,与受委托付款的银行——推荐阅读: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第7篇:建立制度建设长效机制范文

    高校大学生是一个文化水平相对较高的社会群体,拥有较好的专业知识储备和良好的综合素质,能在社会实践中利用自身优势,发挥专业特长。例如,通过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和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深入社会基层,普及科普知识;通过“普法宣讲团”、“红色时尚宣讲团”等社会实践活动解读老百姓切实关心的实际问题;通过“三农宣讲团”、“志愿者服务”等帮助解决一些生产、生活和管理中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为基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技术支持。

    二、大学生社会实践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大学生对社会实践的重视程度不够从大学生自身来看,由于长期受传统观念和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在求学的过程中往往只局限于立足校园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对现实社会缺乏足够的认识。有的同学重理论、轻实践,认为社会实践是浪费时间,缺乏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甚至把大学生社会实践看成是一种负担,缺乏服务社会的意识和投身社会建设的热情。一项调查显示:“大学期间67.35%的大学生参加过社会实践活动(不含专业实习),其中仅有32.47%的大学生对社会实践十分重视,并认真撰写实践报告。”

    (二)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评价体系不健全在绩效评价上,由于社会实践的成效是在长期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慢慢形成的,如果没有一个科学的体系作为评价标准,很难对学生社会实践的进展情况及社会实践的整体成效有一个科学的把握。实践结束后,仅仅根据学生递交的一纸实践报告和盖有公章的单位证明缺乏强劲的说服力。一项调查显示:“认真撰写社会实践报告,轻视实践过程的学生占参加社会实践学生总数的36.57%;仅仅委托实践单位开具实践证明,而不认真对待社会实践的学生占参加社会实践学生总数的4.83%。”

    (三)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不稳定从实践基地的建设情况看,大学生社会实践缺乏稳定的、高质量的实践基地。许多高校的社会实践活动缺乏连贯性,使得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不稳定,实践活动难以持续有效进行。集中表现为:基地数量少、结构单一,不能满足多层次学生教育的需要;对实践基地建设认识不清,工作乏力;校地双方的职责义务不够明确,使实践活动无法深入落实;少数高校社会实践基地建而不用,只是单纯挂牌,搞形式工程。

    (四)社会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缺乏认同和支持社会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冷漠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一方面,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大多集中在基层,因此基层领导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一定意义上决定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能否顺利开展。由于某些地方政府并没有成立专门机构或明确提出负责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具体部门,使得高校在联系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时出现屡吃“闭门羹”的现象。另一方面,部分形式上存在的实践基地给社会接收单位形成一种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空虚化、表面化的不良印象,对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认可度越来越低,形成了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期深入发展的阻力。

    三、高校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的思路和对策

    (一)立足“三个服务”

    1.立足于“服务学生成长成才”高校将社会实践纳入到学校人才培养体系,充分发挥社会实践锻炼人、教育人、培养人的功效,紧密结合教学、科研来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组织学生带着科研课题去调研、去实践,并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学以致用”,在此基础上大胆创新,不断探索,进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等综合素质。

    2.立足于“服务学校长远发展”高校通过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架起学校与社会、教育与经济之间的桥梁,有效地加强彼此间的信息交流和互动,有助于促进学校办学理念从封闭型向开放型的转变,建立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求的办学机制。打造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品牌,促进学校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目标的实现,进一步扩大学校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3.立足于“服务社会基层建设”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的构建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的原则,充分发挥高校的人才、技术和智力优势,组织师生积极参与企业人员培训、技术改造、产品升级和科研攻关,主动帮助社会基层组织、企事业单位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传播先进文化和尖端技术,注重打造实效工程。

    (二)坚持“三个结合”

    1.“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结合”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的构建以育人成才为核心,实践育人为手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需要。高校通过动员、组织大学生走出象牙塔,参与生动鲜明、灵活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才能引发大学生对现实问题的深入思考,才能进一步解大学生之疑、释大学生之惑,从而使青年学生进一步深化对当代最新成果的理解和认同,进一步增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从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有效实现。

    2.“与科技创新、专业实践相结合”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要与科技创新和专业实践相结合,这就要求高校把实践要求落实到每一个部门、每一门课程和每一位教师,体现在专业培养计划、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师的岗位职责中,要着重解决好实践教学经费投入、实验教学资源、实习教学质量、毕业设计质量、实践教学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大学生在选择社会实践活动项目、确定实践的具体内容时都要充分结合自身的专业特点,这样既有助于大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科技创新成果指导实践,又能在社会实践的同时不断推动科技创新,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3.“与大学生就业工作相结合”积极推行就业工作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让面临就业的学生利用假期到有关用人单位参加社会实践,运用掌握的科学理论知识分析、解决现代生产的实际问题,将自己所学知识、创造成果直接应用于实践,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在实际工作中接受用人单位的考察,一是可以缩短大学毕业生正式参加工作适应新环境的磨合期;二是能够促进实践单位与学生签订就业协议或长期实践的协议,为学生顺利就业开辟道路。

    (三)加强“四项建设”

    1.合理谋划,分类指导,推进机制构建科学化在社会实践中,应坚持合理谋划、分类指导的原则,从学校实际出发,结合大学生的学科专业特点,科学安排实践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实践活动。做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总体规划:一方面,高校应把实践育人纳入学校教育的重要环节,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进行系统安排;二是围绕育人目标,研究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构建的内外条件,周密部署,逐一落实。“学校要遵循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特点和规律,探索和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2.丰富内容,创新形式,发掘机制构建新载体高校要把握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时代特征,与时俱进,强化资源意识,不断拓宽实践内容的设置领域,重视高校与社会之间的资源优势互补。在社会实践活动内容上,应该向着结合专业、发挥智力优势的高层次发展;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大学生要树立主动服务的理念,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投身西部建设、投身经济欠发达地区建设为平台,在基层岗位大有作为;在社会实践的组织形式上,要坚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坚持专业实践与一般服务相结合,坚持假期实践与日常实践相结合,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的社会实践模式。

    3.健全制度,完善体制,力求机制构建有保障完善的制度建设是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能够顺利运行的有力保障,既有利于社会实践的稳定开展,又有利于高校进行宏观协调,规范管理。高校要建立多元化的长效保障机制,形成“双向受益、互惠互利”的运作机制,实现以学校投入为主向学校、学生、社会共同投入转变。建立、健全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的相应政策和制度,如完备的队伍建设制度、绩效考评细则、组织纪律细则、经费补贴等相关制度。制定行之有效的考核办法和激励机制,建立多种形式的投入保障机制和防御性的安全保障制度,使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实现运行程序的规范化。

第8篇:建立制度建设长效机制范文

为此,2014年我国教育体制提出了加强应用型和技能型应用人才的培养目标,加强我国高校实用人才培养是现阶段我国高等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方向。在这种背景下,加强高校的校企合作将更具有现实意义。

本文从我国高校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入手,对如何加强高校校企合作长效机制进行了对策思考。

1 目前高校校企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缺乏必要的政策支持

当前,无论是国家的法律法规还是教育部的统一制度规定,对校企合作建立的机制和激励措施等都缺乏必要的规定,多是地方教育部门或行业教育部门进行的相关文件规定,制度的制定层次不高,对高校校企合作的推动力不足。同时,政府在高校校企合作过程中参与度不高,多是通过研讨会或者务虚会的形式来参与社会企业和高校进行的校企合作,没有成为企业和高等职业学校合作的“粘合剂”。在财政资金和税收政策方面,还缺乏专项资金和专门的税收优惠政策来支持高校校企合作。在合作过程中,高校、企业和政府的相关权责不够清晰,影响到校企合作的长期性和稳定性。

1.2 合作意识薄弱

当前,高校和企业之间的校企合作多是短期的合作形式存在,从高校角度来看,主要是顺应高校办学的发展需要或完成上级主管部门的科研任务,开展的积极性不高。从企业角度来看,由于校企合作多是高校技术研究成果在企业的实践或者是高校和企业在某一领域进行技术合作和开发,但由于我国企业对技术开发的重视程度不够,特别是技术研发耗时多,资金消耗量大等特点,使得企业在短期利益驱动下,往往不愿意进行投入,使得高校校企合作有名无实。

1.3 高校的办学能力不足

当前,在传统的教育体制的引导下,我国高校的教育培养机制还不科学,没有摆脱传统的办学模式的影响。在进行高校学生的培养过程中,主要还是偏重于理论方面的教育,在实践教育环节开展的不足,这一方面是因为高校在进行实践教学过程中,要花费的生均成本较高,教育支出可能高于学校的教育经费来源。另一方面,由于学生的参与主动性不足,也影响到高校校企合作的开展。在进行高校校企合作基地建设过程中,往往和企业之间的相互联系不够紧密,无法充分的利用企业的教学基地,而主要是将实践课程开在校内。同时,高校的教育管理体制还不够灵活,项目开展的推进压力不足,甚至出现双方合作的隔阂,最终走向失败。

2 对完善高校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建设途径的思考

2.1 加强制度建设

高校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建立的前提是需要不断完善高校校企合作的制度建设,政府通过相关法律法规的形式来规范和约束高校校企合作的行为。从国家层面上来看,需要尽快的出台《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法》,对高校校企合作的双方或多方的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进而充分的保障校企合作双方的合法权益,并明确其应承当的相应责任。

同时,要从财政资金和税收优惠角度来加大对高校校企合作的扶持力度,通过政策引导的作用,鼓励成熟的地区先进行试点,并积累相应的经验,来进行推广。

2.2 加强激励机制建设

加强激励机制的建设是确保高校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建立的关键。为了有力的推进高校校企合作中高校和企业之间的融合,可以让企业负责人到高校或高校负责人到企业进行一定职务的兼任。提高高校和企业之间的相互融合。或者是让高校教师担任企业技术项目部门的负责人,并给予其在人财物方面相应的权限,减少进行科研活动中的过度束缚。同时,要建立利益共享机制,让高校校企合作中产生的技术成果和经济效益进行共享,并给以相应人一定的经济或精神方面的奖励,满足合作双方的利益需求是寻求实现自己诉求的最佳合作路径。

2.3 注重保障机制建设

第9篇:建立制度建设长效机制范文

20*年慈善工作的总体目标:募集慈善资金150万元以上;安排慈善救助资金80万元左右。

主要做好以下六方面具体工作:

一、健全网络,完善制度建设。

健全的网络、完善的制度是慈善工作的组织保证和制度保证。因此,建立、健全慈善工作网络,加强、完善制度建设是20*年慈善工作的一项首要的基础性工作。

1、建立网络。将慈善工作网络延伸至各镇及有关部门,各镇及有关部门设县慈善总会联络员。

2、完善制度。结合*实际,借鉴外地经验,建立、健全慈善机构各项制度,对章程、资金管理办法、救助办法中不符实际的条款及时修改、完善。

二、认真探索,建立募集善款的长效机制。

慈善资金的募集是慈善事业的基础,长效的募集机制则是慈善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广泛劝募,建立长效的劝募机制是20*年慈善工作的关键。

1、隆重推出“慈善一日捐”活动。兄弟县、市的实践证明,“慈善一日捐”是目前募集善款、普及慈善教育的有效形式和方法。因此,要借鉴外地经验,结合*实际,将“慈善一日捐”作为每年募捐的主渠道。通过党委、政府的领导发动,动员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捐献一定数量的工资、报酬,动员企业捐献一天的利润或节约的开支,以达到涓涓细流,聚沙成塔的目的。

2、抓好试点,典型引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一试点镇,开展三项试点工作,待时机成熟,在各镇全面铺开。一是结合县“慈善一日捐”活动,推出镇“慈善一日捐”活动;二是推出企业留本冠名基金,搞好1-2家试点企业;三是搞好定向捐助,并推出冠名基金。

三、准确合理救助,努力建立应急性与中长期相结合的救助机制。

救助是慈善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0*年慈善救助重点为:

1、助困。对由于孤、老、病、残等原因造成生活特殊困难的予以救助。安排救助资金20万元左右。

2、助孤。在全县孤儿的上学问题上,配合政府的救助,县慈善总会也给予一定救助,切实解决孤儿上学问题。安排救助资金2万元左右。

3、大病救助。大病救助的对象是因患严重疾病,当年自负医疗费2万元以上,造成家庭生活有特殊困难的。安排救助资金30万元左右。

4、助残。结合全国“助残日”活动,配合县残联向部份残疾人赠送轮椅、助听器;结合嘉兴市开展的“还你明亮眼睛,再看精彩世界”为主题的“慈善光明工程”,安排部份有特殊困难的白内障患者做复明手术。安排救助资金10万元左右。

5、助学。安排一定数量家庭有特殊困难,面临辍学危险的学生进行救助。安排救助资金10万元左右。

6、特发性应急救助。对因自然灾害、突发性事故造成生活严重困难或其他急需救助的人员予以救助。安排救助资金8万元左右。

四、开拓宣传阵地,广泛深入开展慈善社会宣传。

慈善事业的发展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氛围,需要社会公众具有较强的慈善意识和参与积极性,而这种环境和意识需要大量深入、广泛的宣传工作来引导、推动。因此,20*年要进一步加强慈善宣传,着重做好三方面工作:

1、进一步加强与新闻媒体的联系、合作,增加新闻报道量,增强新闻感召力,开设慈善专题节目,及时报道慈善工作的重大举措和活动,重点宣传典型的善人善事和基层慈善活动。

2、营造慈善社会氛围。抓好重大节假日期间、重大慈善活动期间的慈善宣传,悬挂横幅,张贴标语,造浓氛围,造大声势,让群众了解,让社会认知。

3、多形式、多领域开展慈善宣传。通过建立宣传阵地,组织慈善义卖、义演,编好慈善简报等等,大张旗鼓地宣传慈善。重点是搞好建会一周年活动,制作好一周年专题节目,编好一周年专刊。

五、深入调查研究,切实掌握基层和困难群体的基本情况。

20*年是慈善总会成立后的第一年,是慈善工作打基础之年,而调查研究是各项工作的基础,做好调查研究、摸清基层情况,对救助对象的正确确定、救助办法的完善、救助方案的制定、慈善网络的建设至关重要。20*年调查研究工作的重点是:

1、各镇慈善基础情况。摸清、掌握各镇及其所属企业、单位的慈善意识、捐赠能力,准确定点,以确保试点工作顺利开展。

2、困难群体的基本情况。对基层困难群体作一次全面的调查摸底,切实掌握救助对象、类型、救助原因,为准确制定救助标准、设定救助条件、完善救助办法提供依据,确保“救”得准、“救”得合理。

3、募集资金的办法、形式。通过对各种筹款模式的调查研究,积极推出社会各界乐意捐赠、社会影响大的筹募形式、办法,努力建立长效的劝募机制。

4、救助形式、办法。通过对困难群体的生存状态和救助形式、办法的调查研究,规范慈善救助,努力实践科学的、合理的、社会效益好的救助形式、办法。

六、加强内部管理,提高慈善工作人员素质。

慈善事业要取得可持续发展,慈善机构本身首先要加强自身的规范化建设和制度化建设,做到公开、公正、廉洁、高效,提高慈善机构的公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