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孩子学习方法的培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所谓学习习惯,就是围绕学习这个中心的相应的行为习惯。如按学习要求起床、就寝的习惯,听课、作业的习惯,文具管理的习惯,思考的习惯,时间安排的习惯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应该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在一二年级之后,基本形成,这样才能保证以后的学习顺利进行。学习习惯包括学习行为方面的习惯和大脑思考的习惯,孩子不良的学习习惯主要表现为4点。
1、条理 学习用具无一定位置,书桌上东西无条理地乱放。结果是经常在找东西,做作业找不到本子,写字找不到笔,上周的手工不知放哪去了。每天找东西的时间比学习的时间还长,经常心情烦躁。
2、注意力不集中,心不在焉 上课思维不能跟上教师的讲授,易走神,作业时不易进入状态,有一点动静就离开作业思路,然后又从头开始集中注意力,几经反复仍不能全神贯注,作业时间长,效果却很低,对难度大的题不能持续思考,造成学习困难大。
3 、有始无终 表现为任何学习都是有头无尾,摊开书本,几分钟不到就想起别的事,于是起身离去,几乎天天如此。凡事一时冲动,甚至要求父母花成千上万元买计算机、钢琴,不出几天,又有各种原因和理由不再学,目标不断地更换,决心不断地下,也总有源源不断的理由为自己开脱,没有学习结果,也从不反思总结经验教训。家长很不满意,似乎又无可奈何。
4、浅尝辄止,不踏实 良好的思考习惯表现为思考的速度、深度、持续性。思考习惯差的孩子显得浮躁,题目稍微难一点就思考不下去了,稍微弄懂一点就丢开不再思考了,浅尝辄止,不踏实。要培养孩子良好习惯主要应从行为训练入手,培养孩子的自制力,一次次坚持重复地去做,再坏的习惯也可以纠正过来。低年级孩子可以通过要求服从与孩子自制相结合。对高年级的孩子,家长应更侧重调动孩子的自制能力和主动性。家长最好采取与孩子有一个“行为习惯协议”,以孩子自控为主,家长提醒督促为辅,适当配合奖励、惩罚(孩子在“协议”中认可的、约定的惩罚),达到形成好习惯的目的。
在北京,有这样一群学生,他们利用暑假让自己年级进步800名;在清华老科协家风与好习惯培养教育基地,他们运用“欲渔理论”的学习方法让自己过目不忘,练就超强大脑;在超级学习力,他们使用“玩中学”思维模式,让自己在学习上随心所欲。不要等孩子已经无可救药了,才捶胸顿足、后悔不已,更不要等孩子已经出现问题了,才补偏救弊、补阙拾遗!看到朋友家孩子提前被重点中学录取,看到邻居家孩子从班级倒数到年级翘楚,看到亲戚家孩子从无可救药到贴心小棉袄!作为家长,你一定希望孩子拥有高效的学习方法,在学习上随心所欲;作为家长,你一定也希望孩子对学习充满兴趣,在学习上独领;作为家长,你一定更希望自己的孩子养成好习惯,在亲子关系上更加和睦!超级学习力特训营,是集兴趣激发(欲)、学习方法(渔)、习惯养成(鱼)三大系统为一体,以全国独创的“欲渔理论”和国际最新习惯养成教育为指导,运用国际前沿脑力科研成果,结合妙趣横生的“玩中学”模式,瞬间激发孩子学习兴趣,让孩子注意力集中,观察敏锐,记忆持久,思维活跃,强化学习内在动力,7天练就超级大脑,从根本调动孩子学习积极性。
让孩子爱上学习:创新型思维三大方法、思维导图、大脑储存英语十二大方法、快速提升成绩秘笈。让孩子5 分钟内记住80 位随机数字;3分钟内记住36位随机字母等头脑记忆风暴。合理运用大脑,达到过目不忘效果,让孩子感受自己无限潜能。通过游戏活动,迅速提高孩子记忆力和学习兴趣,让每个孩子全面掌握超级学习力学习方法,快速提升成绩!
让亲子关系回归顺畅:孩子叛逆越来越严重,对你彻底关上心门。超级学习力感恩增慧课程解除孩子对父母的“敌视”危机;击破亲子沟通障碍;建立绝对信任亲子关系;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对父母充满感恩;实现家庭和谐幸福。科研团队:依托教育部课题组、清华北大等名校教育资源,拥有强大的专业科研力量和专家团队。教研团队:国家教育部十三五“好习惯养成教育建模与研究”课题组教研团队,养成教育指导师,五十余位国内专业家风与好习惯研究专家。主讲老师:张静:国家教育部十三五“好习惯养成教育建模与研究”课题组研究员,超级学习力特训营高级讲师。训练营保障团队:超级学习力特训营特设营地总指挥、主讲老师、班主任、助教(助教老师定期与家长联系,家长可实时关注孩子营地成长),专业拓展教练、摄像、摄影师、医疗团队等20余名后勤老师。
以下三种学生必须参加:1、学习钉子户:对学习不感兴趣,那是他没有科学的学习方法!逃避学习,不愿意进学校、碰书本,那是他没有信心!老师眼中的“差生”、违纪违规、打架滋事,那是他没有团队精神!2、学习困难户:报各种补习班,但一直没有效果,那是他方向不对;按部就班地学习,但成绩提不上,那是他没有技巧!希望提高成绩,但对学习没有兴趣,那是他没有动力!3、学习潜力股:单科成绩好,但不能融会贯通,那是他思维没有打开!多次重复记忆,但总不精准,那是他需重塑大脑系统!学习不自觉,总需要督促,那是他没有养成学习习惯!
以下四种父母必须参加:1、懒惰型:路途太远!可是你有计算过孩子离优秀有多远吗?时间太长!可是你有丈量过孩子距离名校的路程吗?路上太折腾!可是你有考虑过孩子正在备受分数和成绩的折腾吗?2、土豪型:你觉得时间重要,情愿花钱也不愿意花时间?你觉得财商重要,情愿去培养财商也不愿意开商和智商?你觉得决断力重要,情愿去开发领导力也不愿意培养孩子团队意识?3、犹豫型:同样的老师,为什么有的孩子不及格、有的总是满分?同样是学习,为什么有的孩子很轻松、有的那么费力?同样的家庭,为何有的家里欢声笑语有的却矛盾重重?4、自信型:你觉得树大自然直,宁愿等也不愿意去尝试改变?你觉得教育是个过程,宁愿摸索也不愿去主动学习?你觉得教育可以复制,宁愿照搬别人也不愿去为孩子量身定做?
超级学习力特训营拓展活动:课程时间:第66期超级学习力:2017年07月09日―2017年07月15日;第67期超级学习力:2017年07月19日―2017年07月25日;第68期超级学习力;2017年07月29日―2017年08月04日。
2、不要过多的布置额外作业。家长可通过平时检查孩子的作业情况,从中了解孩子在学习上的薄弱点,进行纠正。多鼓励孩子看课外书籍,做读书笔记,拓展孩子的知识面,扩大孩子的阅读量。
3、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父母在对孩子学习指导的重点应是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将使孩子终身收益。
4、教会孩子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科学的方法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因此,父母应多给孩子一些学习方法上的指导。
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但同时,他们做事又易缺乏持久性,往往虎头蛇尾。家长必须帮助并指导孩子的学习,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本能,不同的学习习惯对于思维能力与语文能力的提高起着不同的作用。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有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学阶段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那么,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应该培养学生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个人之见,我认为大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预习与复习的习惯。
2、勤于思考与全神贯注的学习习惯。
3、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习惯。
4、多动脑,勤动手的习惯。
5、大胆发言,敢于质疑问难,敢于表达自己见解的习惯。
6、独立完成作业与自我评价的习惯。
7、课外阅读的习惯。
二、小学生语文的学习方法
微观具体的做法叫做学习方法,宏观整体的做法叫学习策略。语文学习有具体的方法,也有整体的策略。在此,先谈谈我对学习方法的认识。
语文的学习方法,有涉及语文整体的,有涉及语文局部的;有基本的,也有具体的。关于语文整体的基本学习方法,中外教育家、学者、作家都有这样或那样的论述。但多阅读、多观察、多练习和多思考看起来似乎是老生常谈,但却是学好语文的基本功。
关于对小学生具体学习方法的指导,可以分为字词的学习方法,句子的学习方法,段的学习方法,篇的学习方法,以及学习写作文的方法等。如:字词的学习方法有分解法,组词法,造句法,查字典法,同义法的比较法,根据语言环境理解词义的方法,等等。
句子的学习方法有:扩写、缩写句子的方法,变换句式的方法,用关联词语理解简单复句的方法,修改病句的方法,等等。段的学习方法有:找中心句的方法,给段分层的方法,调整段中语序的方法,等等。
孩子的注意力总是不稳定的,只有那么几分钟,十几分钟。小学生活对于孩子来说,是他在人生中的一个重大转折,这个转折相当关键,如果引导得好,家庭和教师互相配合默契,对于开发孩子的智力,形成能力,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尤其是在“三开减负”增效的今天。笔者认为家庭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培养,配合学校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是很有必要的。
第一,要培养孩子对学习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孩子入门学习的向导,有了兴趣,是孩子埋头进入科学知识宝库的基础和关键。因此,培养孩子对学习具有浓厚的兴趣是保证孩子圆满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条件。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需要培养的。不仅我们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教育,而且家长也必须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要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目的和兴趣都需要培养。
在小学知识中,有些知识是枯噪无味的,很难引起孩子的注意,那么家长要给予引导,带领孩子去亲身体验,并向孩子证明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作用,可能会引起孩子乐于去学习的极大兴趣。可以帮助孩子提供一些可进一步观察、思维、思考的问题,并给孩子留一些可以通过努力去解决的问题,这也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如让孩子收集各种小动物来制作动物标本,把标本做好了,又让孩子分类,写出各类动物的特征和生活规律,这就要进一步去观察、思考、总结。这样可能对孩子有很大的帮助,就促使孩子到图书室去查阅资料,促进孩子阅读课外书籍的习惯。还可以运用恰当的竞赛方式来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如孩子在做数学作业的时候,父母和孩子一起做数学竞赛,可用抢答方式、对口令的方式……
第二、要孩子树立自信心。自信心是成功的重要支柱,然而目前独生子女的状况却令人担忧:许多孩子在家庭的呵护中变得胆小懦弱,缺乏自信心,凡事都让父母代劳,如果要让他自己做,''我不行''三个字就脱口而出。这种对自己缺乏自信的孩子,怎么能担负起新世纪的重任?孩子''行''与''不行''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教育培养的结果,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直接影响着孩子自信心的形成。因此,要帮助孩子改变''我不行''的不良心态,经常向孩子发出''你一定能做好''的正面信息,使孩子逐渐形成''我一定能行''的良好心态,同时多给孩子提供实践的机会,让孩子亲身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对自己充满信心。
第三、要教给孩子科学的学习方法。我们的首席专家赖国全老师,把孩子培养成国学天才——小小年纪,竟能把中国最古老的经书《易经》倒背如流,思维敏捷,下笔千言,出口成章,几十家媒体登门采访……我们还会经常见到这样的报道,十二三岁的孩子拿到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这样的案例,光中国每年就有上百例,中国科技大学为此特设了少年班……他们是“神童”吗?他们的行为并非偶然,奇迹完全可能发生在他们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学会了良好的学习方法。
科学的学习方法可以使孩子更加聪明、更加伶俐,进步更快,还可以减轻孩子过重的作业负担。比如说事物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孩子在学习上也是一样。又比如一个词语可以说一个或者几个句子,也可以说出几个不同的句子。经常这样和你的孩子在一起,在这样的游戏中练习,你的孩子肯定是一个优秀的孩子。
第四、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浓厚的学习兴趣、科学的学习方法同样对孩子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具有良好学习习惯能够使孩子事半功倍的学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定时学习,按时完成作业,作息时间要恰当安排;二、完成作业后要养成检查改正的习惯;三、不仅要完成书面作业,而且还要完成口头作业;四、学习一点新知识,必须要复习,不懂的一定要问;五、写作业的时候坐姿、执笔姿势一点要正确;六、口语表达,口齿要清楚,叙述要连贯。根据这些情况,家长可以给孩子提出相应要求:1、有意识的引导孩子为学习做好准备,预习新知识时候,不懂的地方要做好记号;2、家长经常和老师取得联系,经常沟通交流,解决孩子在学校和家里的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第五,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新时期的教育是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孩子创造性思维。为了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我给家长两点建议:
1、要培养孩子观察敏锐、精细。就是要锻炼孩子的观察能力,多让孩子在相似的地方寻找出不同的地方;在不同的事物中寻找相同的特点。
2、 培养孩子集中注意力。具有创新精神的孩子具有高度集中并能够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又因为观察、记忆、思考和动手操作都是必须集中注意力才能够完成的,要注意培养孩子精力注意集中。
3、 训练孩子的记忆能力。记忆力是逐步培养和训练起来的,要像蜜蜂采蜜一样,采一点,集一点,越积越多。提高孩子的记忆力可以用多种强化记忆的方法。训练中要培养孩子记忆的速度、准确性、牢固性。
4、要培养孩子丰富的想象力。在家庭教育中,可以利用各种机会来培养孩子的想象力,重点是培养孩子想象的丰富性、强度性和创造性。无论孩子观察什么,都要引导他们多去想象。在孩子的生活中,面临的所有事物都有想象的余地、前景和空间。一句说,每一个孩子都具有创造性精神,家长能够给予指导、帮助和引导,多培养孩子这些方面的能力,一定会提高孩子的创造能力。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言行举止、说话做事都很重要。家庭教育的过程,是父母长辈对孩子的个别教育行为,比学校要及时。常言到:知子莫若父,知女莫若母。当发现孩子学习上存在问题时,要及时教育、及时纠正,把不良的学习状态消灭在萌芽之中。注重培养孩子的个性,发展孩子的特长,积极配合学校、配合老师进行双管齐下,给孩子营造一个和谐、民主、宽松的创造性学习空间,你的孩子肯定能够学的更好,能力会更强。
参考文献:
[1]李盈.美国家庭教育的启示[J].当代教育论坛,2004(10)-47-48
[2]陈旭远.中小学教师事业中的基础课程改革[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53)
关键词:农村儿童 自主学习 培养
一、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是对学生实施有效教育的重要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必须以学生为主体。
(一)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注重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就必须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最好的老师,常言道“强扭的瓜不甜”。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与学生产生共鸣,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二)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要改变过去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留给学生一定的自主学习时间,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这也是新课程改革中课堂教学方式变革的要求。我们应该做到精讲,少讲,重点不在知识的传授,而在于突出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性,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历,学到的学习方法学习,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自主学习活动,从而达到知识与能力的提升,充分体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指导作用,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注重学生自主学习方法的指导
自主学习方法是实施有效自主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养成长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在小学生中,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很小,自我控制能力较差,自觉性不高,然而贪玩又是他们的天性,特别是他们地处农村,受环境、条件的制约,很难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育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教育,其自主学习的方法尤为重要。
当然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应该遵循学生的年龄特征。对农村孩子来说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的自我意识还没有完全形成,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好玩、天真、可爱,掌握的学习技能较少,因此对这个年段的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重点在于良好习惯的养成和学习方法的指导。三年级以后,学生有了一定的自我意识,并且有了一定的发展,具有了初步的自控能力,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的自我评价。因此应该进行一些简单的自主性学习教育,加强自主学习方法的指导。例如课前的预习方法、内容,课后学习时间的安排,课上自主学习的参与等。使他们逐步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三、关注农村家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形成的影响
农村孩子长期生活在农村,农村生活环境与城镇生活环境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农村农活较多,学生家长繁忙,自然绝大多数农村儿童都要参加适量的家务和农活劳动,由于学生家长长期从事于繁忙的农活,对子女的教育存在着一定的不足。特别是当今时代,外出农民工较多,一定量的儿童多数时间随祖父母、外公、外婆等生活在一起,老人的思维方式、管理方法落后,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大多数家庭只是保证儿童的吃饭、穿衣等问题,对儿童教育缺少方法,更谈不上一定的指导。对学生家庭学习,我们常常听到学生家长这样说:“在家中,他是在学,不知道他是怎样学的,我们实在没有办法。”在家访中我们常常了解到:学生在家中的学习,有的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孩子的学习管理出现真空等,比如:家长看电视,孩子在旁边学习;孩子到家后只是叫孩子学习,自己却去干自己的事,孩子的学习缺乏监控,而孩子天生好玩,学习时往往是边学边玩,结果是学习任务没完成,效果不好,更谈不上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与提高。面对这样的农村现象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一)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家庭情况制定家庭学习计划,使学生自己弄清楚什么时候学习,该怎样学习。
(二)定期召开学生家长会。在会上向学生家长讲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管理的基本方法,让学生家长给予孩子学习的良好环境,合理的安排孩子的学习,共同研究农村教育管理方法,既减轻了学生家长的负担,又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形成。
【关键词】学习学习能力学习能力培养
本报告主要回答四个问题:一是研究什么,二是为什么要研究,三是要研究出什么样的结果,四怎样进行研究。
一、学习能力及其学习能力培养的概念
学习能力是人们在学习、工作、日常生活中必须具备、广泛使用的能力。职业或作业的水平越高,对人的学习能力的要求也越高。学习能力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学习能力,是指人的行为水平提高的能力。如小孩模仿大人使筷子;被热水壶烫过以后,再不让身体接触热壶表面;到一个新的地方,很快就适应那里的环境等。狭义的学习能力,是指与学生学业相关的能力。比如,听、说、读、写、语言、注意、记忆、推理、计算等方面的能力。
学习能力一般指人们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又称为认知能力。它包括注意能力、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特别是逻辑思维能力。现代社会的学习能力主要是指不断获取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接受新观念,不断完善自我,适应新要求的终身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培养,是指通过教学活动,教师有意识地、系统地向学生传授学习方法,并通过给学生出题目,让学生解决问题等途径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具备适应现代社会的高效率学习的学习能力。包括培养常规的学习能力,运用图书、资料和录音机、VCD、计算机等现代技术手段进行学习的能力,面对知识的海洋进行选择和对知识进行管理、加工的能力。
二、研究学习能力培养问题的意义
人的学习能力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当人类社会迈进知识经济时代门槛的时候,学习能力已经成为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动力源泉。因此,研究学习能力培养问题,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研究学生学习能力培养问题理论意义
研究学生学习能力培养问题有利于丰富和发展学习的方法论。目前,知识经济已见端倪,21世纪人类将逐步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的增长方式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都将发生巨大变化。学习方法也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完善。传统的"勤学"、"苦学"固然还应该提倡,但是,相比之下,"巧学"显得更为重要。我们研究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学习方法及其传授问题,重点是研究"巧学"问题,无疑对于丰富新世纪的学习方法论具有重要意义。
今后的学习,主要是掌握学习的方法。如果一个人在学校没有掌握学习方法,即使他各门功课都很优异,他仍然是一个失败的学习者。因为这对于处在终身学习时代的人来说,是一个致命的缺陷。这里所说的学习方法,除了常规的学习方法以外,还要掌握面向未来的学习方法,包括如何使用电脑,如何使用因特网,面对知识的海洋如何选择,对形形的资料如何检索,如何加工和再生信息,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等。这种时代的变化,要求人们必须掌握高效率的学习方法,必须具备搜集、检索知识和信息的能力,要知道学什么,知道怎样学,知道到哪里去学。同时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巧妙、高效的学习方法,用以提高学习效率;要求教育必须由传统?quot;知识传授型"向"方法传授型"和"能力培养型"转变。因此,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要求"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要求教育由知识传授型向方法传授型和能力培养型转变。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是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教育科研的重要任务。
2.研究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问题的实践意义
研究学习能力培养问题,是我国教育实际的需要。学会学习,是未来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传统的教育,是精英教育,虽然也强调教育的普及功能,但事实上人们更重视教育的选拔功能。由于教育的评价机制过分偏重于精英,家长、学校、政府都以考试成败论英雄,因此,教师和家长也往往把学生分成两类:一类是会念书的,于是加以重点培养;另一类是不会念书的,于是对他们采取放任态度,有的甚至把这些学生当成累赘,当成反面教员,对他们采取歧视态度,动辄贬低、挖苦、漫骂、斥责。结果是,许多会念书的由于过度劳累、单调乏味,而对学习产生了逆反心理;许多不会念书的由于屡屡受挫,造成了心理性厌学。近年来,心理学界曾经有人做过实验:问学前儿童,你将来做什么?绝大多数孩子都
挺着胸脯回答,将来上大学。可是,当这些孩子上了小学、初中、高中乃至大学以后,却只有16%的人对学习有兴趣、有信心了,其余的人或者对学习产生了厌倦感,或者对学习失去了信心。
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几乎把全部注意力都指向学科内容的灌输和答题能力的训练上;学校、教师的战略战术就是"灯光加月光",中学生每天要学习15~16个小时。为了应付各种考试,学生每天浸泡在题海之中,整天疲于奔命,机械地进行大量的重复性的劳动。受教育评价标准的影响,许多教师都表现出短期行为,每天忙于给学生灌输知识,忙于出题考试,忙于批卷评分,没有时间学习新知识,因而也没有精力研究学习方法,没有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长远打算和动力。尤其是广大农村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教学能力偏低,教学方法相对落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就更谈不上了。一些较好的学习方法,得不到推广应用。这种状况,导致了我国学生身体状况滑坡,学习兴趣越来越低,厌学已经不是少数个别学生的专利,而具有普遍性。2001年,我到一所很不错的城市初中给教师讲课,学校领导都反映,约有一半学生有厌学情绪,不仅是"差生",学习好的学生也厌学。一位省实验中学的高中生写文章发泄内心的感受:我们同情孔已己,我们同情范进,然而在我身上已经没有什么同情心,有的只是孔已己、范进的影子。教育部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重点课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建构与培养研究》课题组,进行了一项调查,样本是选自北京、河北、重庆、浙江、新疆等地40所中小学1.6万多名学生。有58.9%的学生选择"假如我可以不上学的话,我会不去上学的。"在这种氛围下,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得不到应有的发展。尽管如此,学生的学习效果还是不理想。法国的高中生一般会三四门语言,马来西亚的高中生一般也懂得三种语言,他们全然不像我们的学生这样累。2001年底,我在香港的街头上看到许多中小学生不慌不忙地走着,看一看表,已经快到9点了。心想,这些孩子是上学呢还是放学了呢?一打听才知道,他们是走在上学的路上。他们是9点上课,下午1点放学。然而,那里的孩子一般要懂得几种语言,所接受的知识和信息并不比我们的孩子少。
这种教育的现状,引发了我们太多的思考。要改变这种现状,我们有必研究学习策略,研究学习方法,研究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问题。
三、国内外关于"学习能力培养研究"的动态
在当今世界中,个体的学习能力已成为一项最基本的生存能力。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有识之士开始着手学习方法的研究,并且有一部分研究成果相继问世。诸如迟雅著的《治学》,聂立珂著的《四轮学习方略》,珍妮特·沃斯、戈登·德莱顿著的《学习的革命》,戴维思著的《这样学习最有效》,张文华、赵臣著的《名人学习方法》,桑新民著的《步入信息时代的学习理论与实践》等。这些研究成果具有以下一些特点:一是为学生提供了学习方法方面的参考资料;二是这些研究多数是自发的,没有作为国家教育部门的研究课题,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没有对这些成果的推广应用做出任何努力;三是这些研究成果只被少数学生自发地借鉴,多数学生不懂得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而知识凭个体简单摸索;四是这些研究成果与课堂教学和课程没有很好地结合,内容上不同步,形式上不相配套。
近几年来,对人类学习活动的研究虽然已经发展成为当今世界多学科交叉的前沿课题,但多数研究成果尚未引入教育理论与实践中来,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教师几乎没有考虑如何通过培养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致使目前学习方式与课程、教学、教育评价模式都比较落后,学生学习效率普遍比较低,无法适应时代的要求,这种状况在我国表现得很突出。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随着信息时代的降临,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正在经历着一场历史性的巨大变革。然而,目前我国从小学到大学的众多课程中,缺少一门课程,专门教学生关于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具体指导和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效率,提高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高效学习与发展的能力,致使目前中小学生乃至很多大学生,只会应付考试而不会学习,在自主化较强的大学学习生活中显得十分被动。
鉴于这种情况,我们把"学生学习能力培养"作为切入点,既研究方法问题,又研究学生学习能力问题。使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传授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
四、研究假设与预期目标
本课题的研究路线是:提出学习能力培养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假设,然后通过教学实践来验证这个假设,得出肯定的结论。旨在总结经验,推广应用,为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做出应有的贡献。
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其中,提高认识是提高学习能力的前提;传授学习方法,优化多媒体教学是提高学习能力基本途径;启发自我教育是提高学习能力的关键;学习能力培养应该贯穿于教学与管理的全过程;学习能力培养有
赖于教学与管理改革的深化;学习能力培养需要教育工作者高度自觉地投入。我们进行学习能力培养,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①学生常规学习策略、方法、技巧的研究与传授;
②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利用报刊杂志、书籍等查阅资料的能力培养;
③学生应用电脑、因特网检索、处理、管理、加工信息资料的能力培养。
此项研究要达到的预期目标是:得出学习能力培养对于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具有巨大的作用的结论。通过研究,使受教育者、教育者和教育决策者都能认识到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性,结合课程改革实践,自觉地将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成果应用到教学实践中。
五、研究方法与步骤
1.研究方法
本课题选择丹东市第十四中学、丹东市第十五中学、宽甸满族自治县第二中学、丹东市六纬路小学、丹东市金汤小学等学校作为实验学校,每所学校各选定2~3个班作为实验组,同时选择等量的、具有可比性的班级作为对照组。实验组和对照组由实验学校具体确定。
本课题主要采用实验法、测验法、文献法和行动研究法,配合个案研究法。
2.研究步骤
第一步:通过向学生、家长、教师宣传研究学习能力培养的意义,改变学生及其教师、家长们的一些传统的不合时宜的认识,其中重点是以下几个方面的观念和认识:
①重视学习知识而轻视学习能力的观念;
②重视学习成绩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观念;
③重视智力因素而忽视非智力因素的观念;
④重视"勤学"、"苦学"而不重视"巧学"的观念和认识,要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第二步:传授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主要传授以下几种方法:
①传授实用学习、记忆方法,包括联想记忆法、谐音记忆法、归纳记忆法、对比记忆法、口诀记忆法、串联记忆法、化简记忆法、协同记忆法、强化记忆法、重复记忆法、逻辑记忆法、机关锁定记忆法等。
②传授把握知识体系的方法,包括单元网络法、段旨句法、分解法、整体输入法等。
③传授资料的查阅方法和检索方法,包括利用工具书查阅资料,利用Internet网查阅资料,利用图书馆、资料室查阅资料等。
关键词:学习习惯 学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2)04-0081-02
作者简介:刘瑞生(1965―),山西晋城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现任山西省晋城市城区钟家庄中学校长。研究方向:教育学、教育行政管理。
初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中之重,初中阶段是学生心理上的重要转折期,这一阶段对学生学习方法的进一步优化和学习习惯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项基础性、系统性工程,本文试图从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的关系入手,探索通过学习方法的培养促进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途径。
一、方法是点,习惯是线
广义的学习方法是指在学习过程中,一切为达到学习目的、掌握学习内容而采取的手段、途径等。狭义的学习方法是指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所采取的具体活动措施和策略。实质上,学习方法是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活动,是学习者在一定的学习原则的调节指导下,有意识地发挥自己的心理能力和体力,把一系列具体的方法和手段连为一体而形成的有明确目的的活动。
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行为特征,习惯是一种稳定性的行为。所谓学习习惯,就是学生为达到好的学习效果而形成的一种学习上的自动倾向性。
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学习习惯不等同于学习方法。学习方法可以有长期、稳定、系统的特点,也可以有临时特用的性质。不过,当学习方法经过长时期的运用,就会形成比较稳定的学习习惯,如果学习方法更多地转化为不再需要意志努力的学习习惯,可以更充分地发挥学习方法的作用。从生理机制上来说,习惯只是一种后天获得的趋于稳定的动力定型。
习惯的养成并非易事,良好的学习习惯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需要一个相对长期、复杂的过程。我们都知道“线是由无穷多个点构成的”这个数学概念,而方法和习惯也适用于这种点和线的关系,即,学习方法经过长时间的运用和重复,就会形成比较稳定的学习习惯。例如,要解决学生上课听讲抓不住重点、心中无数的问题,我们就要教给学生一个方法――预习,那么通过学生对这个方法的不断运用和重复,就会形成一种课前预习的学习习惯,最终解决了上课抓不住重点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养成教育实践中,要遵循“目的―方法―训练―养成”的规律。首先要明确养成习惯的目的,也就是说我们要搞清楚要求学生养成的这个习惯是为了帮助他们解决什么问题(听课心中无数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再找到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预习的办法),然后教给学生如何运用这种方法并时常监督或督促他们去运用这种方法(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最后通过不断的重复和运用将这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内化为一种本能的行为,也就形成了习惯(养成预习习惯)。简单来讲,我们在养成教育中不是教习惯而是教方法。
二、好方法可以促进好习惯的养成
从现代教育理念来看,在迈向学习型社会,提倡终身学习的今天,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这对培养具有自学能力和创造精神的新型人才有着重大意义。达尔文曾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方法的知识。”学生一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就能主动摄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培养独立自学的习惯,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开展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指导,是教学改革的一个突破口。
在“目的―方法―训练―养成”四个环节中,最容易引起注意的是“训练”环节,所以在许多关于行为习惯养成的规章、制度、做法、经验中,大多数谈的都是训练环节。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可操作性强,另一方面是教师的可参与性强,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很容易制定出这样那样的规定、标准来约束、监督、检查学生。在四个环节中,相当重要的“方法”环节却往往容易被大家忽略掉,原因正是因为操作和参与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是对立统一的矛盾双方,“教”是外因,“学”是内因,外因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教学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所以,陶行知先生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这就需要教师发挥好外因的促进作用,通过内因的变化达到形成良好习惯的目的。发挥好外因的作用,教师必须为学生解决好方法的问题,要帮助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归根结底还是要通过那些能够刺激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符合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规律,能够让学生学得更快、更轻松、更容易看到进步、成绩的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从主观上积极主动地去重复“点”,才能更好更快地形成“线”。
在养成教育工作中学生习惯养成困难,时常出现反复,养成工作流于形式等问题的出现,正是由于没有抓好“方法”这个重要环节,没有搞清楚“方法”在习惯养成中的重要作用,不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一直处在一种被动养成的状态,甚至导致学生出现抵触情绪。
三、方法与习惯的有机结合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有一个精彩的比喻:“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地增长,一个人毕生都可以享用它的利息。而坏习惯是道德上无法偿还的债务,这种债务能以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创举失败,并把他引到道德破产的地步。”著名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曾经指出:“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可见,好习惯是加速器,是助人腾飞的双翼;坏习惯是枷锁,是难以挣脱的羁绊。习惯支配人生,成也习惯,败也习惯。
一、培养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中最直接、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如果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抓住孩子们的心理特点,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认知冲突”,使之产生解决“不确定性”问题的需要。选用各种直观教学手段,增强教学的形象性、生动性、趣味性,激发兴趣,使之产生学习的动机,形成学习的有效内动力。例如,教学“商的不变规律”时,先播放猴王分桃的动画:花果山上猴王给小猴们分桃子,它让一个小猴子把24个桃子分给4只猴,小猴连连摇头:“太少了!太少了!”猴王顿一顿说:“那好吧,给你120个桃,分给20只猴,去吧!”小猴得寸进尺,挠挠头皮,用试探的口吻对猴王说:“大王,您再多给点行不行?”猴王跳起来一拍桌子,慷慨地说:“给240个桃子分给40只猴,你总该满意了吧!”小猴一听,乐得合不上嘴,蹦蹦跳跳地走了,这时猴王也笑了。接着出示例题:
让孩子们观察比较被除数、除数、商有什么变化规律?很快孩子们联想到猴王分桃的故事,原来猴王也懂商的不变规律:在除法里,被除数、除数同时扩大或同时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有趣的故事使孩子们不知不觉地、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索新知,愉快地获得知识。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二、培养孩子们数学思维的能力
思维是认识世界的一种高级反映形式,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事物内在规律性关系的概括与间接反映,思维能力是智力因素的核心。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因此教师要精心设疑,启动思维,巧妙安排教学内容,重视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的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的,只有感到疑惑,有解决问题的需要,才会开动脑筋去思考,从而使思维能力得到锻炼提高。比如,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可以创设让学生“考考老师”的情境:先让学生在练习本上任意画一个三角形,量出每个角的度数,报给老师两个角的度数,要求老师说出第三个内角的度数,然而老师都准确无误地回答了,学生很快活跃起来,奇怪老师怎么会全知道呢?这样,学生不自觉地参与思维活动,老师揭开秘密,顺利地完成了枯燥的“三角形内角和”的教学。这一方法从具体的感性认识入手,加强直观教学和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在观察和操作中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加以概括,使得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思维能力得以训练,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学法指导与培养孩子们的学习能力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的目的在于达到不教。”教师的教学,就是要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可从多方面入手。譬如:培养非智力因素,让学生乐学、自觉学、习惯学;培养良好的智力品质,让学生会学、学得懂;指导积累,使学生学而有识;培养技能,让学生学而会用。教学中,指导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例如,教学“加法、乘法的运算定律”时,指导学生根据a+b=b+a,a×b=b×a,(a+b)+c=a+(b+c),(a×b)×c=a×(b×c),(a+b)×c=a×c+b×c的公式,用数学语言表述清楚;教学应用题时,指导学生运用分析法、综合法找出数量关系,理清解题思路,用数学语言来表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也能促进数学学习能力的养成。
培养学习能力,注重引导观察、看清题目、诱导思维、考虑选择解题途径、鼓励质疑、领悟其意。例如,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教材编排是根据商的不变规律,把除数转化为整数来计算。为了让学生掌握算理,突破难点,可引导启发质疑:为什么一定要把除数化为整数来计算呢?设例分析:5.628÷0.67=_,把除数转化为562.8÷67=8.4,把被除数转化为整数,则为5628÷670=8.4,比较两种计算,结果完全相同,前者较简便。若以被除数转化为整数,除数可能出现小数,如10.44÷0.725=_变为1044÷72.5=_,除数是小数,商的小数点难以确定,只好将被除数与除数再扩大10倍后才能计算,即10440÷725=_,由此可见,教材编排是科学合理的。经过分析比较,疑问得以解决,学生便融会贯通。俗话说得好,“宁要点石成金的手指,勿要现成的金子”,证明了指导学生学法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