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成本会计遇到的问题范文

成本会计遇到的问题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成本会计遇到的问题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成本会计遇到的问题

第1篇:成本会计遇到的问题范文

近年来,医院经济体质改革迫使医院内部经济运行中投入产出的管理产生重大变革,成本核算成为医院内部经济管理和建立完善的分配制度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成本核算既能满足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又能适应微观经营管理的要求,在经济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成本会计的职能

成本会计作为一种管理经济的活动,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能发挥的作用就是成本会计的职能。由于现代成本会计与管理紧密结合,因此,它实际上包括了成本管理的各个环节。现代成本会计的主要职能有: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在成本会计的各个职能中,成本核算是最基本的职能,没有成本核算就没有成本会计。成本会计的各个职能是相互联系,互为条件的,并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在全过程中发挥作用。

医院成本会计工作是成本管理的基础,它是一项综合性高,复杂度大的系统工程,对促进医院管理,增强医院竞争力有很大的帮助,做好成本会计核算工作是医院顺利实行成本管理的关键之一。

二、医院成本会计的重要性

在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医院要想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不断增强经营意识,调整服务结构,其中最为重要的是降低服务成本,建立起医院成本会计工作不仅是简单的资金节约问题,更在于如何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实现最大经济利益的管理机制。在日益激烈的医疗市场经济中,作为一个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的经济实体,医院必须主动地在重视业务总收入提高的同时加强成本控制,才能达到收支节余提高的目的。成本会计工作在实施过程中真正执行者是广大医院员工,工作成效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人员的协调工作程度,因此,应在完善内部各种原始记录,健全各个部门计量、验收等制度,以确保计量数据充分真实、准确无误的基础上,在医院内部各部门加大宣传力度,从医院主要领导、财会人员,到各个科室的主任甚至是广大医务工作人员,营造出一种全员参与、全员管理的浓厚氛围,使得每一位员工都能认识到成本会计工作在整个医院运行体系中的重要性,都能亲自参与到成本会计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去。

三、医院成本会计在核算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医院成本会计对于成本核算的认识模糊,观念落后

医院成本会计人员往往只具备惯用的、基础的会计知识和工作方法,而缺乏高级的成本核算经验,又对成本会计的工作不够重视,很多详细的数据记录分析不完全,不到位。同时,各级管理人员对现代成本管理理念认识不够,往往固守传统的管理模式,盲目创收,忽视成本控制,出现了医疗收入高速增长的同时,医疗成本快速膨胀的不正常现象,甚至形成了零增长、负增长的局面,管理人员观念的落后也导致了医院成本会计工作上的疏忽,因此,加强完善医院的成本核算及成本管理工作意义重大。

(二)目前的成本会计工作多数情况下都只是一种事后的统计核算,其作用只能让管理者明确经营过程中的成本耗费状况,而不能对费用的合理性及可控性做出准确的评估及预测,缺失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职能,增加了医院开展系统性成本控制工作的阻力

(三)医院成本会计缺乏一套专业详细的会计电脑系统设备,医院的会计数据档案比较混乱,不便于查看,同时,医院成本会计对电脑操作系统不够熟练,仅仅只会基本的几个会计系统应用程序,为会计工作的进行带来诸多不便

四、改善医院成本会计核算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一)完善医院成本会计组织,解决管理方面出现的问题

为了适应现代成本会计的发展,必须完善成本会计的组织,建立和健全成本会计规章制度,实行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管理成本,使决策层和医院所有部门都重视成本,人人关心成本,提高全员成本意识和素质。对于成本会计人员来说,除了应具备会计职业道德之外,不仅要懂会计和财务管理,还要懂相关的经营管理,特别是要学会运用价值工程、成本最优化理论和方法;同时还要熟悉并掌握现代成本会计的理论与方法,学会预测、决策和控制,学会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全方位的解决管理方面遇到的每一个问题

(二)建立完善的成本会计核算计算机信息系统

医院成本会计核算的数据是相当庞大和繁杂的,如果仅靠手工来核算那是十分困难的,这就要求在成本会计核算中要实现计算机系统化、自动化,这是做好成本会计核算工作比较关键的一步。要实现成本会计核算的计算机系统化,一是聘请专业的技术人员根据医院的具体情况进行编程,建立系统;二是直接购买比较成熟的“医院成本核算系统”软件。对于计算机系统的内容要考虑全面,应该包含有成本预测、科室成本核算、绩效考核管理、项目成本核算、病种成本核算等内容,还要考虑能否跟医院其他计算机系统顺利连接。

(三)开展成本预测,掌握未来成本水平及变动趋势

为有效地控制医疗费用增长,对大型医疗设备的购置、大型基建项目的开展及引进新的诊断治疗手段等都要进行可行性研究分析论证,将投资回收期、净现值、成本评价指标与成本预测进行对比分析,考察投资效益。对各种卫生材料实行消耗定额管理,限定各科业务费用,办公费用实行包干,使消耗得到有效控制,同时控制人员费用在成本中的比重,定岗、定编、定职、定责,使人员在合适的岗位上发挥潜能。对药品、材料实行招标采购,限量库存,加速周转,减少资金占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第2篇:成本会计遇到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成本会计;实践性;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09-0158-02

“成本会计”作为课程是直接来源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其研究内容是随着企业产品制造环境的变化和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而变化。伴随着21世纪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增强,成本会计的内容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管理要求的提高而扩展,除了事中核算和控制外,则更加强调事前预测和事后考核等成本管理。正是由于“成本会计”这门课程的来源和应用都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觉得成本会计体系复杂,是比较难学的专业课。

一、成本会计的实践性特点

成本会计的实践性是这门课程的主要特点,而这一特点使学生们对这门专业课程的理解和掌握存在困难。其实践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制造业流程的理解是学习的基础

成本会计的主要工作是对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费用进行归集、分配,并计算出完工产品和在产品的成本。同时,还要进行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等项工作。而从事成本会计工作的人员则要求必须深入社会生产第一线,了解成本的形成过程,包括不同类型企业成本计算的特点、适用条件,以及企业的生产类型、工艺过程的特点,了解分步生产、分批生产、流水线、生产班组分工等到底是怎么回事。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理解书本上的知识。另外,成本会计的核算过程涉及采购、生产、配送等多个环节,学生对这些岗位职责和工作方式也应有所了解。

(二)对凭证的审核和明细账的登记是前期知识

成本会计教学的系统性很强,在学习“成本会计”之前,需要学生们掌握“基础会计”和“财务会计”等相关学科知识。从成本核算中费用的归集开始,就需要审核原始凭证,编制各种费用明细账,账务处理,编制成本明细单等前期知识,如若没有扎实、系统的专业基础,学生则会对数据的来源和生成途径摸不着头脑,因而往往会混淆成本数据的关系,漏记或多记数据。

(三)对计算程序整体性的掌握是先决条件

成本会计中涉及知识点较多,有材料、人工等要素费用的核算,也有待摊、预提、综合费用的核算,而制造费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成本的分配,时而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成本会计的计算方法比较复杂,掌握起来比较困难。学生们往往将精力集中于记忆某些公式,而忽略费用分配和成本核算在实践中是不可分割的体系,忽略“谁受益,谁承担”是成本分配的核心思想。只有对分配体系和思想有整体性把握,才能在纷繁的计算方法中抓住一个学习的主线。

(四)对成本管理知识的更新是专业扩展的关键

成本会计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技术,随着实践中信息需要和管理技术的发展而变化。在传统的制造环境下,在企业的各种费用中,材料等费用占有最大的比重。在这种情况下所采用的成本费用的分配、分析方法是与这种制造环境相适应的。随着计算机等高新技术的发展,新的技未和设备在企业的广泛采用,企业成本费用的比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产品成本中,制造费用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这对传统的成本费用的分配方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如果不更新成本管理知识,将会提供失真的成本信息,对成本预测和决策产生不良影响。

二、成本会计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困难

由于成本会计的实践性和技术性的特点,在课堂讲授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教学时间受限

“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时间是36学时,由于教学时间较少,教师把课堂教学内容一再压缩,课堂上留给学生的时间很少。而且成本会计有别与财务会计的处理流程和方法,为了理解和熟练掌握这套处理方法,必须留大量的习题对学生进行训练,并同时增加习题课的课时,以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答疑,这又进一步挤占了课堂授课的时间,学生和教师之间缺少互动。

(二)教学内容抽象

成本会计课堂上重于理论教学,详细研究各种费用分配方法在整个教学内容中,数字计算占有很大的比例,学生经常面对的是大量的数据计算,更由于学生对制造业流程及工艺组织特点缺乏感性认识,结果使很多学生产生烦躁的情绪,学习变成被动地学习,无任何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时间一长师生双方也逐渐默认了此种“填鸭式”灌输方式,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不好。

(三)教学手段呆板

虽然摆脱了过去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模式采用了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方法,但对多媒体教学的开发和利用不够。而且由于成本会计这门课程的课时不多,课堂教学基本上仍是以讲授计算过程为主,以教师为核心,换汤不换药,并且由于采用了教案的电子放映,因此讲授速度更快,学生更难理解。虽然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方法,但是,讲课的内容还是与实践相脱离的,多媒体教学方法没有被很好地利用。

(四)实践教学被忽视

传统的成本会计实践性教学的课时很少,这种讲授的方法首先并没有帮助这些“从校门到校门”的学生理解制造业的工艺流程及管理组织方式的特点以及整个计算目的和流程,导致学生们对知识掌握上的困难。其次,缺乏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并增加对处理方法感性认识的过程,影响学生对成本会计知识的理解和灵活应用。

另外,课本未能及时更新也是在教学中遇到困难的原因之一。成本会计这门课程兴起的时间不长,学科还在随着企业管理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传统的课本中教学的焦点内容只是成本计算和核算,没有跟随近20年来成本会计发展的重点而转变,以致作业成本法、质量管理、战略成本管理等内容没有包括在内,这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学用脱节”的矛盾。

三、成本会计实践教学的探讨

“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中的问题是普遍存在的,主要的根源在于对这一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这一特点的认识和把握不够。因此,研究如何有效地将实践内容引入到教学中,对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环节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以实现培养专业型、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一)适当调整教学时间

适当增加“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时间,建议为60学时左右,以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如果不能增加学时,那么也可以有一些行之有效的改进措施,比如在高年级学生中选取一部分品学兼优的学生担任专业课程的助教。他们负责在课后为学生答疑、布置作业以及对学生平时作业情况进行考评等,这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教学时间不足的矛盾。但是助教对课程的理解程度和水平还是有限的,时间和精力也有所限制,因此,也可以配备课后辅导老师,对学生反映的问题进行集中答疑。大量的练习以及充分的课堂时间可以为实践教学保留足够的学习空间。

(二)充分开发多种多媒体教学手段

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人们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约15%,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约25%,如果同时使用这两种传递知识的工具,就能接受知识约65%。所以,为了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应尽量同时运用多种多媒体教学手段。比如,“成本会计”课程所需要的背景知识,制造业工艺流程和组织管理特点,可以采用视频和电视短片等形式为学生增加感性认识,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安排学生们到管理完善的企业去参观,以亲眼目睹产品的整个生产流程。在成本计算程序中所需要的各种帐表和凭证,可以采用投影仪以增强其现实感。当然,在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过程中,也要将传统教学中解题的分析步骤、问题的精心设计及提问等相互结合起来,使两种教学方式能够相得益彰,从而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适当增加案例教学

以案例为载体的教学内容,能够还原成本计算方法的全过程,建立成本核算基础层次与成本计算方法层次的紧密联系。但由于实务工作中成本数据的复杂性和保密性,使得成本会计案例教学无法直接使用现实的、公开的案例,只能由教师选择或设计合适的会计案例,由学生对案例进行操作或分析讨论。由于课时的限制,不可能章章带入案例教学,根据处理流程的整体性、成本会计可引入三大案例。第一块是费用归集分配的案例,其内容涵盖要素费用、制造费用、辅助生产费用、废品损失、期间费用以及完工产品和在产品的划分;第二块是成本的核算,在这里要根据不同的工艺及组织管理特点选择不同的成本处理方法,比如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等等;第三块是报表的形成和分析,也就是成本报表编制和成本分析。当然,在第二块成本的核算案例当中,在引入不同组织和工艺过程特点的企业案例时,要尽可能包括从费用的归集分配内容,以弥补教材中除了品种法,其他的成本计算方法都只是节选,进而模糊了学生们对处理流程的整体掌握不足。

(四)实验课程的开发

目前针对成本会计开发的专业实习软件还未成熟,只有教师和学生共同设计一些简单地程序来进行练习。在程序设计时,突出成本会计课程岗位流转性,既要模拟会计核算过程,又要模拟企业的经营运作过程,增加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除了开发程序外,学校也可以将会计专业和其他学科专业的学生进行配套实习,尤其是有工科专业的综合性大学。比如,毕业设计当中,电子专业的学生在完成半导体设计和制作,而成本会计的学生可以同时参与进来,为其使用的成本进行简单的核算。当然,有合作企业的学校也可以联系学生进行校外实习,效果会更好。另外,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尽量用一两节课将这一学科最新的内容对学生们进行简要介绍,并推荐相关书籍,以确保学生所学的理论和学科发展的方向不脱节。

参考文献:

[1]王艳丽,赵英鑫.对“成本会计”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探讨[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4).

[2]曾馨,段雪梅,邓.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会计之友,中旬刊,2009,(5).

[3]任月君.对“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J].航海教育研究,2009,(3).

第3篇:成本会计遇到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成本会计;课程教学;问题;对策

《成本会计》在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在学生的整个会计专业知识学习中亦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深入分析当前我国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探索性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与改进建议,对于切实提高我国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教学水平、保证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及促进会计专业在未来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职院校《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内容碎片化,课程体系与高职教学目标不符

教材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最主要资源,其围绕教学目标所需而编写,原则上其应该能够满足不同层次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简言之,针对如中职、高职、本科等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目标,在教材内容安排、呈现方式设计上应该会有所不同。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却看到,高职《成本会计》教材内容之间缺少必要的联系,呈现出严重碎片化特点,再就是通过对比发现,高职层次的《成本会计》教材与本科层次的《成本会计》教材在内容安排、体系设计上并无明显差别之处,高职、本科采用相同课程体系设计明显是不科学的。

(二)费用分配方法教学内容过多,学生选择应用困难

传统《成本会计》教材中包含多种费用分配方法,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使学生能够较为全面的掌握成本费用分配方法内容,会对从生产费用的各种要素费用归集与分配方法到累计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方法进行详细的讲授;实践证明,向学生详尽讲授所有费用分配方法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最直接的问题就是学生虽然学完了所有费用分配方法内容,但在使用时也会出现多种分配方法相混问题,无法做到根据企业成本计算需要,选择符合企业实际的生产费用归集与分配方法,以及成本计算方法。

(三)教学方式、方法较落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不足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最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应该能够激发学生参与热情、提高教学效率及实现教学目标;但最终选择何种教学方式、方法,需要综合考虑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及教学理念、教师素质等而定。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会计实务能力,即实践操作能力,而学生扎实的理论功底;如果仍然采用传统教学方式、方法开展教学,显然是不行的,因为传统教学方式、方法更多的为培养学生的理论基础服务,而非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服务。

(四)课程教学评价方式单一,学习引导作用发挥不够

科学合理的课程教学评价方式,能够有效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动力,以及重视实践技能训练。《成本会计》课程具有明显的实操性,是一门实务性较强的课程,因此实践技能考核应该是课程教学评价的重点之一。但是在现实中我们却看到,仍然有很多学校在用“试卷”评价学生的会计实务能力,而且是只有“试卷”考核一种形式,这种课程教学评价方式明显是不科学的,再就是该种课程教学评价方式也不能有效发挥其引导作用,引导学生更加注重实践技能训练,而非专注于理论知识学习。

二、高职院校《成本会计》课程教学问题对策与建议

(一)设计符合高职教学目标的课程体系,促使教学内容项目化

针对当前高职会计专业《成本会计》课程体系与高职教学目标不符问题,有必要依据高职学生及会计专业教学特点专门设计符合高职教学目标要求的课程体系,其是培养合格高职会计人才的基础。再就是针对《成本会计》教材内容碎片化问题,有必要充分利用内容碎片化这一特点促使内容“项目化”,即将教学内容与会计实训项目、乃至实际会计工作结合起来,以实际的会计“工作过程”指导教材内容与项目整合,学生所学内容即为工作过程所需内容。

(二)结合案例和实训开展教学,使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

从学生学习费用分配方法的问题中我们可以看出,传统纯理论讲授教学方法的局限性,特别是对那些实践应用要求较高知识内容的学习;笔者认为,对于该类知识内容的学习,可以尝试结合案例和实训开展教学,先通过“案例教学”为学生创造一种知识应用情境,即充分发挥“案例”在教学中的示范作用;再就是可以尝试与学生实训结合起来,让学生用所学知识内容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实现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的教学目标。

(三)积极采用新型教学方式、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传统教学方式、方法在夯实学生理论知识基础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但高职院校《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有扎实理论功底,还要求学生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后者的培养就成为传统教学方式、方法的短板,必须采用更为新型教学方式、方法致力于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比如,可以尝试采用探究、协作、合作的教学方式、方法,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基础上,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其中,以及主动实践所学知识内容。

(四)科学设计教学评价方式、方法,强化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为引导高职会计专业学生不仅关注成本会计理论知识的学习,还要关注成本会计实践能力的培养,即致力于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必要改进当前的教学评价方式、方法。可以尝试采用理论+实践、过程+结果的“综合测评”方式,如理论考核占40%、实践考核占40%、日常考核占20%,这既体现了对理论知识的重视,也体现了对实践技能的重视,以及既重视学习结果,也重视学习过程的特点;而进行这些改进的最终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罗婷.高职院校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J].金融经济,2017,(16).

[2]方晓成,李圣荣.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财会学习,2017,(13).

第4篇:成本会计遇到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 人力资源成本 会计计量 方法

一、人力资源成本会计中的成本构成

1.人力资源的取得成本。(1)招募成本由企事业单位用于招募人力资源的直接劳务费、直接业务费、间接管理费用、预付费用构成。直接业务费由在企事业单位内部和外部两方面进行人员招聘业务时发生的直接费用构成;间接管理费用由行政管理费和临时场地设施使用费等构成;预付费用由吸引未来可能成为企事业成员人选的费用构成。(2)选拔成本是企业为选择合格的员工而发生的费用,包括各个选拔环节,如初试、面试、测试、调查、评论、体检等过程中发生的一切与决定录取与否有关的费用。企业的选拔成本与所需人员的类型和所使用的招募方法等有关。选拔成本随着被选拔人员的职位增高以及对企业影响的加大而增加。通过媒体需求信息来招募人员,发生的审查成本比较大;通过机构来招聘人员,审查成本降低,但招聘成本会增加。企业从内部选拔人员的成本比从外部选拔人员的成本低。(3)安置成本是企业将被录取的员工安排在工作岗位上所发生的各种费用。包括为安置录用人员发生的相关的行政管理费用,为新员工提供工作、生活所需的费用,向某些特殊人才支付的一次性补贴等。在企业大批录用人员时,这种成本会较高,安置成本一般是间接成本。

2.人力资源的开发成本。(1)上岗前培训成本又称定向成本,是企业对上岗前的员工在思想政治、企业历史、企业文化、规章制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等方面进行教育时所发生的支出。包括培训与受训者的工资、离岗的人工损失、教育管理费、资料费和教育设备的折旧费等。(2)岗位培训成本是在不脱离工作岗位的情况下,企业对在职人员进行培训使其达到岗位要求所发生的费用。包括上岗培训成本和岗位再培训成本。上岗培训成本是为使员工上岗后达到岗位熟练技能要求所花费的培训费用。岗位再培训成本是岗位技能要求提高后对员工进行的再培训费用。(3)脱产培训成本是企业根据生产和工作的需要,允许员工脱离工作岗位接受短期(一年内)或长期(一年以上)培训而发生的成本,主要是为企业培训高层次的管理人员或专门的技术人员。脱产培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委托外单位培训、委托有关教育部门培训和企业自行组织培训三种形式。

3.人力资源的使用成本。人力资源的使用成本,即传统意义上的人工成本。传统会计对于这部分成本是全部当期费用化处理。人力资源的使用成本主要包括维持成本、奖励成本和调剂成本。(1)维持成本是保证人力资源维持其劳动力生产和再生产所需要的费用,是员工的劳动报酬,包括工资、津贴、福利费、年终分红等。(2)奖励成本是企业为激励员工更好地发挥作用,而对其超额劳动或其他特别贡献所支付的奖金,是对人力资源主体所拥有的能力的超常发挥做出的补偿。

4.人力资源的离职成本。人力资源的离职成本指员工离职而发生的成本。我国现在提倡减员增效,许多企业都有员工下岗,客观上要求人力资源成本会计能正确地对这部分成本予以归集和分配。它包括了离职补偿成本、离职前业绩差别成本、空职成本。(1)离职补偿成本,是企业辞退员工或员工自动辞职时,企业应补偿给员工的费用,包括在离职时间为止的应付工资、一次性付给员工的离职金等。(2)离职前业绩差异成本,是员工即将离开企业而造成的工作或生产低效率损失的费用。

二、实施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

1.实施中可能遇到的问题。(1)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实施的障碍首先来自人的落后观念。将非人力资源确认为资产,人们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如果要把人力资源确认为资产,一些人便认为是对人格的侮辱,人的价值似乎永远只能反映在人的心目中。另外,人力资源具有与物质资源明显不同的特性。首先,人力资源潜存于劳动者体内,只有通过生产活动才能体现其价值。其次,人力资源的价值是可变的,它不仅受企业管理水平、组织结构、生产条件等客观条件的影响,而且受劳动者个人的能力、性格、欲望、对新技术掌握能力等主观条件的影响。(2)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尚未通行的另一个原因就是“人力资源计量的困难”。第一,忽视利用“企业理论”的最新发展成果来为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应用寻求理论支持--经济学理论是会计学的基础。第二,仍旧过分拘泥于工业经济时代出现的、以“非人力资本”为核心构建的传统“权益理论”,忽略了会计理论的继承与发展,未对“人力资本应纳入权益理论”这一崭新理念进行应有的关注,从而并未从会计学角度为人力资源信息进入财务报告体系扫清障碍。

2.相应的对策。(1)建立人力资源统计、评估系统。各企业、各单位均需全面收集人力资源信息,由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进行整理、分类、归纳、总结、存档。人力资源价值的评估是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实施中最关键,也是最困难的一个步骤。建立人力资源统计、评估系统,可以帮助各企业迅速开展传统会计制度的改革,帮助处理审计中、验资中涉及的人力资源的问题,且这样的职能细化能使总体成本降低、效率增加。(2)鼓励加大人力资源的投资力度,完善用人机制,保障企业人力资源投资收益现行会计制度规定的职工教育经费计提比例过低,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并且培训费用不能作为人力资源投资成本与以资本化,需直接计入企业的当期损益,这就势必会影响企业的短期经济利益。企业应注重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向员工提供有吸引力的工资福利、医疗保险、住房养老等待遇;同时还应为员工提供进修、培训、升职的机会,为员工创造发挥潜力的条件。(3)开展试点工作,为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大面积铺开做准备。试点可以先在人力资源素质较高且占企业总资源比重较大的企业中试行,但在实行过程中,应考虑成本效益原则,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制度。也可部分实行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制度,如仅对人力资源成本中的一项或几项进行成本核算。试点工作既可为今后的工作积累经验,又能为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全面实施做好充分的准备。

参考文献

[1]杜勇.高科技企业推行人力资源会计探讨[J].高科技产业,2003,(5).

第5篇:成本会计遇到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成本会计;实验课程;教学改革

2016年国家在宏观经济领域提出供给侧改革,那么作为人才培养供给侧的高校也应进行课程教学改革,培养出满足市场需求的各级各类人才。成本会计岗位对会计人员的各项技能要求极高,一般高校毕业生要经过较长的培养周期才可以胜任。所以我们有必要针对成本会计实验课程教学的种种不足,提出改革思路,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动手能力,实现短期内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促使高校会计学专业学生毕业就就业,就业就胜任[1]。

一、成本会计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1.实验教材质量不高

目前,可供我国高校会计学本科学生使用的成本会计理论教材异彩纷呈,但相应的高质量的实验教材却难觅芳踪。究其原因,主要是教材的编写者——高校教师心有余而力不足。众所周知,成本会计岗位工作内容十分复杂,与企业的实际生产联系紧密。而大多数的成本会计教师没有企业工作经验,高校现有的以科研为导向的职称评定机制又无法激励教师参与到企业实践中,所以广大教师无法为编写高水平的实验教材积累必要的从业经验和业务资料。

2.实验内容系统性不强

受制于成本会计实验教材本身的缺陷,成本会计实验内容涉及缺乏系统性。具体表现如下:第一,有的高校只有每一单元教学任务结束后的分项实验,而且分项实验的设计不细致,仅仅是理论教材课后的习题再现。实验过程中缺乏原始数据的采集、生成环境,学生无法清楚成本数据的来龙去脉;第二,有的高校虽然安排了成本会计课程的综合实验,但实验中缺乏生产车间、采购部门等相关的业务部门支撑,有时业务仅有语言提示而无实际单据印证,学生无法了解实验原始单据的传递路径,亦无法全面了解经济事项。实验过程中,学生犹如做大练习题,缺乏身临其境的真实感;第三,几乎所有高校都不开展关于成本分析、预测和成本控制方面的模拟实验。

3.实验方式比较原始

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我国高校几乎形成了无校不会计的局面。由于快速扩招,大多数高校的与专业相匹配的软硬件建设相对滞后,造成会计实验条件简陋,直接导致成本会计实验方式原始。具体表现有:第一,成本的计算以手工计算为主。有些高校尚未购置财务软件,或虽购置财务软件,但由于生产企业成本核算涉及到大量的公式,而且许多公式是企业根据其生产特点自行设定的,导致外购的通用财务软件无法完全满足企业的成本核算功能;第二,实验的仿真程度差。大多数高校的成本会计实验基本都是在校内的教室或会计模拟实验室进行,而且实验中一般不分组,无法体现会计的岗位分工,以及单据的传递流程。

4.部分学生实验态度敷衍

由于目前大多数高校的成本会计实验课程只选用同一套实验资料,无论是否分组实验,总有些学生浑水摸鱼,部分或全部抄袭别人的实验成果。如果实验教师无法识别这种作弊现象,势必会造成实验成绩评定结果失真,而且还会助长消极学风和涣散作风在班级蔓延,进而影响到后续课程的学习。

二、实验教学改革思路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了圆满实现成本会计实验课程的教学目的,我们有必要从实验内容设计、实验过程控制和实验评价机制等方面对成本会计实验课程教学进行改革。

1.对成本会计实验内容进行分级设计

成本会计实验课程应该有个从初级到高级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初级成本会计实验课程为分项实验,安排在工业企业要素费用的核算、辅助生产费用的核算、制造费用的核算、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的核算、生产费用在完工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等成本会计课程各单元内容学习完成后,帮助学生掌握本单元学习的最基本的成本计算方法。中级成本会计实验课程为综合实验,安排在品种法、分步法、分批法、定额法、成本报表等成本会计课程内容学习完成后,以某一同时采用几种不同的成本核算方法的工业企业为模拟实验企业,帮助学生掌握各种成本核算方法的实际应用技巧和各种成本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

2.对成本会计实验过程进行分组控制

各级成本会计实验均采用分组实验方式,实验教师参与小组内报告,实现对实验过程的控制,并对实验进行讲评总结。初级成本会计实验由组内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内容,并向小组报告实验结果,经协商一致后,向教师提交最终的实验报告。中级成本会计实验在校外实训基地或校内实验室进行,由组内学生协商进行岗位分工,分别承担材料核算、职工薪酬核算、其他费用核算和成本核算等岗位的工作。为了方便组员熟悉其他岗位的工作内容,实验结束前组内所有成员进行本职岗位工作内容报告,互相交流实验经验和心得体会。

3.对成本会计实验采用二级评价机制

实验成绩采用学生组内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二级评价方式,各级评分权重由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决定。组内学生对组员的实验自主性、参与度等指标进行“背靠背”评分作为学生级评价成绩,教师对小组发言、实验结果、实验报告等进行评分作为教师级评价成绩。最终的实验成绩为二者加权后的计算结果。

三、实验教学改革中的注意事项

1.要强调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会计是需要终生学习的职业,所以自学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当学生在实验中遇到问题时,教师不要立刻给予解决,而是要引导学生自主寻找答案。在网络资源丰富的当今社会,借助百度、谷歌等强大的搜索引擎,让学生自己去伪存真,自己尝试解决。

2.要注重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在实验前,教师要设置恰当的实验教学目标和难度适中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虽遇挫折,但只要努力,就会成功。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为他们创造展示自己的机会,让他们看到自己的优点。在实验总结时,对学生的细微进步,都要大加赞许。教师的表扬促使学生自信,促使其成绩不断提高。

3.要强调对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当今社会分工日益细化,个人的力量日渐微不足道。只有通过其他人的配合,个人才能才得以发挥。这足见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欣赏同一团队的每一个成员,有助于大家对某一问题达成共识,保证优质高效完成实验内容。

作者:翟东进 曲洪艳 潘忠志 单位:东北电力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第6篇:成本会计遇到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成本会计;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6)04-0079-04

作者简介:黄仁洁,女,广东省城市建设技师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会计教育。(广东 广州/510650)

一、引言

成本会计是会计专业的主要课程,也是会计专业课程中最难学习的一个科目。由于产品生产过程中各种费用频繁发生,归集起来很繁琐,费用的分配方法也特别多,费用之间的数据勾稽关系非常复杂,特别是产品生产工艺为多步骤生产的企业,不管是流水式生产还是组装式生产,其产品成本计算量非常巨大,计算程序和计算方法都相当复杂,因此,在没有扎实的会计基础知识,没有合适的辅导方法,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好成本会计这门课程是非常困难的,特别是对于技工院校的学生来说,更是难上加难。教师在辅导过程中往往花费很多精力,学生却收获不多,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学生抱怨老师教不好,学得也很费力,逐渐就对该科目产生厌学心理,有些学生甚至放弃这科的学习。那么,如何解决教学中遇到的这些困难呢?笔者从事多年的技工院校的成本会计教学工作,也曾经遇到以上的种种问题,一直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本学期,笔者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把理论与实践相互穿插在一起进行教学,收到甚好的教学效果,希望与大家共勉。

二、技工院校成本会计教情分析

(一)教学中理论与实际脱节,致使教学效果降低

由于会计专业课程的理论性很强,很多技工院校《成本会计》课程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总体课程设置上虽有一定实训课程,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分离。这种理论与实训技能相脱节的教学方式,未能及时地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技能,即使学生当时掌握了相应的理论知识,但经过一段时间后再进行专业实训,之前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几乎忘却,加上成本会计的内容多、各种计算方法复杂,一旦失去理论作指导的实践,学生更无从下手。而没有实践作为印证、巩固的纯理论教学,学生也会觉得单调又枯燥,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教学质量不高,学生学习效果不明显。

(二)受多种原因影响,致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

大部分技校学生对成本会计产生厌学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由于自身能力、基础差等原因,在学习过程中信心不足,学习积极性不高;二是表现在学习动力不足,教师没找到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学习,单调枯燥的理论课程没法吸引学生对成本会计产生学习动力;三是成本会计内容本身难以理解,费用计算程序复杂,图表多,各费用之间又有密切的内在联系,前面内容掌握不好,后面内容无法继续,例如产品成本计算的“逐步结转分步法”中,半成品成本在各步骤中如何进行分配结转,结转后又如何进行成本还原,这些数据之间的勾稽关系,如果不逐一地理清,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产生厌学心理。

(三)课程中教学难点多,教师讲解机械化

据很多会计专业学生反映,在成本会计学习的内容中,辅助生产费用的交互分配、产品成本计算方法中逐步结转分步法的各步骤成本结转以及成本还原、平行结转分步法中的完工产品成本的份额和广义的在产品成本的计算、完工产品成本与月末在产品成本计算方法中各步骤约当产量的计算以及分配等,都是教学中难以突破的难点。在纯理论教学方式中,教师将大部分时间与精力倾注于各种费用分配的计算公式和单项计算方法的机械灌输,忽略了学生对成本核算中数据的引用、来源、生成途径等,造成在计算当中混淆成本数据之间的关系,难以将学习过程中的成本计算过程与企业的实际生产过程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当面对不同种类、不同生产形式的企业时,学生更加不知如何进行成本核算。

三、《成本会计》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应用

(一)教材选用

成本会计是在基础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基础上开设的一门课程,成本会计培养的目标主要是工业企业的成本核算岗位的业务能力,在选用教材上要选取以成本核算基本理论以及基本技能为学习内容,以“边学边做”的学习思路,使学生能够完成产品成本核算为目标的一体化教材。最好是自己编写的、模拟某家工业企业真实的成本核算岗位具体工作而设置的、适合技校学生学习的校本教材,这样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使学生在熟悉工业企业成本核算岗位主要工作流程的同时,掌握成本核算的主要方法。

(二)理实一体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教师上课的依据,也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好的教学设计是教学成功的一半,《成本会计》理实一体化教学由于理论与实践同步,更要花心思进行精心设计,下面介绍笔者教学中的设计理念。

1.课程内容设计

把教学内容分为四大模块,每一个模块教学的设计都是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第7篇:成本会计遇到的问题范文

现阶段,人已经逐渐成为置身于市场竞争不可或缺的武器,由此大大推动了人力资源的蓬勃发展。简单的来说,人力资源是一类能够创造出价值的资本,因而在其使用的过程当中势必会有不同的成本产生,在投资支出中会计进行人力资源的计量,由此人力资源会计成本形成。在人力资源会计当中,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是其中的一个基本组成内容,探讨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就是为了能够更好的掌握企业人力资源在培训、辞退、招聘以及使用等相关方面所带来的成本影响,继而更好地满足经济发展需求。

一、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模式

(一)确认人力资源成本

具体而言,人力资源成本确认即对人力资源投资成本的相关项目进行确认的一个范围。根据相关研究学者所赋予的任务,但凡是关系到人力资源使用、人力资源开发、人力资源取得、人力资源离职和人力资源使用等方面的投入成本均需要予以反映,作为人力资源会计尤为关键的反映对象,人力资源投资依附于人力资源进入企业直至退出企业的时间顺序,并且还涉及到投资人力资源的不同目的。大体上可以将该投诉划分为以下项目:其一,人力资源保障成本;其二,人力资源开发成本;其三,人力资源取得成本;其四,人力资源损失;其五,人力资源维持成本。

(二)计量人力资源成本

当确认人力资源成本项目的基本概念和含义后,则需要选择适当的计量方法,确定所需的计量基础,以此量化人力资源成本。按照不同的人力资源成本项目具备的特点,将项目所涉及到的相关费用经过计算相加,也可以直接相加。正是因为与其他物质资源相比,人力资源在投资形式方面有着显着差异,同时考虑到人力资源成本特点,可以采取重置成本法、历史成本法和应付成本法等方法。

二、人力资源成本的构成

(一)取得成本

企业在员工录用和员工招募中会产生人力资源取得成本,该成本应当由被企业所录用的员工予以承担,在员工的服务年限以内进行分期摊销,具体涉及到招募、选拔、录用与安置成本。第一,招募成本是由企业用于人力资源招募的间接管理费、直接业务费、预付费用和直接劳务费组成,涉及到招聘洽谈会议费、宣传资料费、临时场地使用费、广告费、水电费、费和办公费等。第二,选拔成本即企业为了能够选择到所需的员工所发生的一系列费用,包括选拔各个环节诸如面试、评价、调查以及体检等过程当中产生的于决定是否录用相关的费用。其三,录用成本即企业在诸多的应聘人员当中将合格者选,并且正式将其录取为企业员工过程当中产生的费用,比如录用手续费。其四,安置成本即企业把已录用的员工安排到相应的岗位上而形成的费用,具体包括为安置录用员工产生的交通费用、行政管理费用和临时生活费用等。

(二)开发成本

人力资源开发成本指的是企业对已经录用的员工开展岗位培训,使这些新员工能够进一步的熟悉和了解企业,继而真正达到所应聘岗位所需的能力亦或是提高其技能水平所形成的费用,比如脱产培训成本、上岗前培训成本等。第一,脱产培训成本即企业按照工作需求与生产需要,准许员工离开工作岗位进行长时间或者短时间培训所产生的费用。第二,上岗前培训成本又被称之为定向成本,是企业对已录用员工在其上岗之前进行业务技能、业务知识、企业文化、思想政治、制度规章等教育而产生的一系列支出。

(三)使用成本

企业的人力资源使用成本指的是为了恢复员工或者补偿员工在工作中脑力消耗、体力消耗所间接、直接向劳动人员支付的相关费用。具体包括调剂成本、维持成本与奖励成本三部分。第一,调剂成本即调剂员工生活节奏和工作节奏,使员工能够消除疲劳,使员工队伍得以稳定,同时吸引外部员工进入企业任职而支出的费用。第二,维持成本即确保人力资源能够维持自身的劳动力进行生产、再生产所发生的费用,简单的说也就是劳动报酬,涉及到津贴、工资、年终分红以及各项福利等。其三,奖励成本即为了更好的激励员工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作用,由此对员工的特别贡献或者超额劳动而给予的奖金,是对企业人力资源主体自身的能力超常支付的补偿费用。

(四)替代成本

替代成本指的是企业人力资源重置所作的牺牲,包括为开发替代者或者取得替代者所产生的成本。替代成本具备着职务替代成本与个人替代成本的双重概念,其中,个人替代成本是采用可以提供一组同等服务的人员将目前企业雇佣的人员代替而产生的成本,是另一个人向企业提供同等服务而产生的替代成本。

三、人力资源成本会计使用中的常见问题

(一)人力资源成本核算及

报告非标准化导致信息失真 在理论方面,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相关报告及核算近年来日趋完善,为了能够进一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人员对企业人力资源信息方面的需求,在传统的财务报表中纳入人力资源会计信息已经达成共识。然而,迄今为止,仍然没有真正的形成规范或标准,由此给企业管理人员粉饰财务报表,继而在人力资产方面做文章留下漏洞。

(二)相关理论有待完善

以往人们置身于人力资源价值会计及成本会计方面的研究,人力资源开发成本、人力资源取得成本被列为人力资产,列示于资产负债表中长期资产项目,而人力资源使用成本则是被划分到当期损益中,对于这一理论相关研究学者已经达成了一致肯定,人力资源成本会计随之得以逐步完善。即便是在以往的人力资源价值确认方法的前提下相关学者又提出了许多新模式,但是这些模式仍然存在非常之多的缺陷和漏洞,需要进行更深一步的探讨与分析,这是现阶段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人员需要尽快解决的问题。

(三)账务处理存在弊端

人力资源无论因何种原因也无论在何时退出企业,也不管是几个人或者某个人退出企业,此类状况下所涉及到的会计账目非常清晰明了,在人力资本与人力资产的账务处理上也相对较为简单易行,仅仅需要做相反的会计分录,若退出企业时仍然还有未分摊完的人力资源开发成本与人力资源取得成本,那么便需要将其列入当期损益中。显然,就会计核算而言看似不存在任何问题,而实际上问题就在于数额确定方面。一般在人力资源投入的过程中,人们常常根据整体价值进行估算,但是在员工退出企业时则是对个体价值的确定,人力资源个体的价值并非能与群体价值划等号。由此可见,人力资源会计的实施有着较强的不可操作性。

四、加强人力资源成本会计运用及推广的建议

(一)深化及创新人力资本理念

要想将人力资本理念予以深化及创新,就需要从转变以往传统的观念着手。如今,在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方面有两个思想转变,首先是将非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源同等看待,并且将两者均划分为一类资产。对于该转变切勿过度纠结于人力资源本身的特性,因为企业每年的人力资本均有显着差异,并且经常以变动的方式存在,这便使人力资本确定带有一定的不可操作性及随意性,所以应当尽可能避免该问题独辟蹊径。其次是让重要的人力资源与普通的人力资源共同参与到企业剩余价值分配中来。虽然重要人力资源为企业创造出的价值必然远远大于普通人力资源,但如果普通人力资源缺位,企业也无法顺利运营。

(二)加强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核算及报告的规范性

在人力资源成本核算中,人力资源的开发成本与取得成本实际上属于本性支出的范畴,因而可以将其划分到人力资产中,同时在有效的人力资源合同期以内进行分期摊销。除此之外,人力资源使用成本是收益性支出,所以应当将其当作是当期费用加以处理,这样就能够和传统会计大体上保持同一。其区别就在于,需要对“使用成本”总账科目加以设置,下设“调剂成本”、“维持成本”和“保障成本”等明细科目。

(三)建立健全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理论体系

在实践中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无法得以顺利应用和推广的关键因素就是相关理论仍然十分稚嫩,在实务中缺乏必要的理论支撑。因此,建立健全的人力资源成本理论体系显得至关重要。要想使该理论在实务中得到一致认可,则离不开实践的检验,因而在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理论研究中,并非是简单的理论界使命,同时还需要会计工作者的紧密配合,应当尽快将各个理论分支之间的嫌隙予以摒弃,将完善的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理论体系塑造起来。

五、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会计学科崭新的一个分支,人力资源会计是计量以及鉴别人力资源数据的重要会计方法,其主要目标就在于及时的向企业提供人力资源变化的诸多信息资料,向相关外界人员提供不断变化的人力资源信息资料。人力资源会计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就是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它不仅是成本会计的专项之一,同时还是人力资源会计的一个重要分支。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所具备的这种双重性质对于成本会计内容的健全和完善,对于财务会计体系的丰富和充实,均有着尤为重要的价值。虽然在人力资源成本今后的发展中仍然难以避免的会遇到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所以,理论研究学者及广大会计工作者应当共同携手,不断地创新、改革,从正确的方向引动会计体系的革新,从而推动我国企业乃至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

成本会计大专毕业论文范文二:成本会计的作用及发展思路

市场经济环境下的成本会计是企业成本核算与生产经营的有机结合,是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而产生的。随着市场竞争程度的日益加深,成本管理在企业内部管理当中的地位与重要性也与日俱增。

一、成本会计的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大多数的产品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新工艺、新产品的创新速度不断加快,使得企业的运营周期逐渐缩短,因此对成本核算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低成本战略也成为了众多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所以成本会计管理理念对于企业管理者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市场经济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多样化、个性化产品的需求、企业ERP集成系统、制造资源规划系统都给传统的成本会计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总的来说,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成本会计水准不高,理论研究不充分

当前我国企业成本会计理论的研究存在明显的不足,一方面体现在对成本会计理论研究不足,导致其缺乏独立性和系统性,另一方面则体现在没有涉及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环境成本、时间成本以及社会责任成本。此外,我国成本会计学的专家和学者尚未突破传统成本会计思维的束缚,尽管已经开始将管理会计、

财务管理等学科融入到成本会计当中,但是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2.缺乏完善的成本会计体系

我国现有的关于成本会计方面的着作,大多数都倾向于成本核算方法的介绍或者是案例解析,而很少涉及成本会计的核算流程,且缺乏统一的标准,没有对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知识进行系统性详解。此外,对于成本会计报表与分析等方面的内容也只进行了简单介绍,缺乏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3.成本会计信息缺乏真实性

现阶段我国成本会计的发展与管理尚处于传统成本管理层次,尽管在成本核算方面开始突出成本管控,但是控制方法和控制制度还存在很大的缺陷,导致成本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屡次出现,进而对决策者的决策结果产生影响。众所周知,成本管理主要划分为事前管理、事中管理和事后管理三个部分,而我国目前的成本管理主要集中在事后管理,但已经发生的成本只能作为以后的参考和依据,并不能产生预防作用。成本分析和成本控制的缺失,导致企业成本核算信息缺乏真实性和可靠性。

二、成本会计的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各项经济制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企业发展也逐渐现代化。经济环境不断发生变化,要求企业必须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在确保企业产品质量的前提下,运用成本会计来有效降低成本,增加企业的竞争能力。下面笔者主要从社会环境和信息技术层面来探讨成本会计的未来发展趋势。

1.成本会计电算化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企业的成本会计开始以计算机作为主要工具进行工作,这极大地加快了信息反馈速度,增强了管理者的业务处理能力,有助于企业准确地进行成本预算、核算与决策,同时对企业进行成本控制、全面分析成本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般而言,成本会计信息的服务对象可以划分为高、低两种类型,服务对象的层次越高,则表明其要求的成本会计信息越全面、具体,服务对象的层次越低,则要求的信息就比较简单、局限。因此,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组合,能够形成不同的成本信息,进而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对成本信息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测和管控。

2.成本会计核算统一化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和规模经济产生了许多跨行业、跨地域的企业,要求成本会计必须贯彻到生产、销售的各个环节当中,以最大限度减少各环节之间的摩擦。对企业内部各级单位进行分级辅助核算,分别核算本单位的生产经营过程,以充分调动各个岗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此外,还要不断拓宽成本会计的核算内容,并采取与本企业发展相适应的成本核算方法。

3.成本会计绿色化

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绿色贸易壁垒的存在时刻提醒我国企业必须要提高对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视度。从我国实施的政策看,可持续发展观念已经深入到社会各个方面,同时也体现了发展绿色产品、无污染产品以及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而将这些反映到企业的会计体系当中,也就是企业成本会计的绿色化发展,这就是近几年来受到外界广泛关注的环境会计问题。将外部环境因素纳入到环境成本计量当中,将环境污染、质量与开发的成本费用和对周边环境的维护费用统统计入到企业会计成本效益当中,将社会经济学、环境经济学与会计学进行有机结合,以促进社会、环境、经济三者和谐发展。

三、迎合成本会计发展新趋势的方法和措施

1.深入研究成本理论,不断提高成本会计的水准

我国成本会计领域的专家学者要不断加大对成本理论的探索和研究,构建完善的成本会计体系,并将最新研究成果融入到现论体系当中,主动吸收现代成本元素,积极创新成本管理方/,!/法。其次,要敢于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积极探索新的成本会计理念,不断缩小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再次,要进一步加强对成本会计全职能理论的探索与研究,以核算职能为关键,同时充分发挥其他监督职能的作用。最后,要不断扩宽成本会计的理论研究范围,积极开拓新领域,研究新课题,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以达到提高成本会计水准的目的。

2.构建完善的成本会计体系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来对成本会计进行有效的监督与管理。第一,制订成本会计核算流程的统一标准,将成本会计核算贯穿企业的采购、生产、销售整个流程当中。第二,不断充实会计成本的理论实践内容,强化对财务会计报表和会计成本的分析。第三,主动将成本会计的理论成果应用到实践当中,将理论转换为实际的生产力,进而构建完善的成本会计体系。

3.积极引进新技术,不断提高企业成本会计工作的准确度

企业在对成本会计进行管理的过程当中,要主动引进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以促进企业成本会计电算化的实现,这一方面能够加大信息处理的速度和准确度,同时还可以及时、便捷地处理更多高难度的问题。现阶段,我国已经有许多的企业基本实现了成本会计电算化。例如海尔集团就是通过计算机替代人工进行成本会计预算工作,将相关信息数据输入到系统当中,计算机便可以快速进行计算并作出反应,此外还能够精确计算出企业当期成本。将新技术应用到企业的实际管理过程当中,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8篇:成本会计遇到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管理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内容;交叉

一、引言

根据当前学校有关管理会计、成本会计以及财务管理方面的教学内容来看,这三者存在很大程度的交叉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这样,不仅会使得相关的学校教育中存在严重的教学负担还会对以后的实践操作带来严重的资源浪费。根据我们当前学校教育中用到的教材来看,这三者存在的交叉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管理会计和成本会计存在的交叉内容体现在:标准成本法、作业成本法、成本预算及决策、经济批量等方面。另外一个交叉点体现在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内容方面,具体包括产品的销售以及利润的预测、资本成本的计算以及经营杠杆等内容。从上述的描述来看,管理会计成为了交叉内容的中心。这种交叉现象不仅会在学校教育中给学生的学习过程带来严重的影响同时还会误导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不能正确地运用科学的会计与管理的知识来解决企业遇到的各种难题。更为严重的是,这种误导如果成为传统将会一代一代流传下去从而大大降低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所以,讨论当前三者的交叉内容以及提出相应的综合办法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所以,本文将会针对三者的交叉内容讨论其形成的具体原因,再针对具体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综合办法。希望可以通过本文的讨论可以为相关的教学活动以及企业的会计及财务活动提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信息。

二、三者交叉形成的原因

1.管理会计和成本会计交叉形成的原因。根据会计在人类社会中的发展,成本会计的出现要早于管理会计。欧洲工业革命的完成促进了企业以及规模经济的发展从而导致了社会对成本会计的高度重视。这个时候,成本会计已经逐步和财务会计结合起来形成了基本的记录式的管理会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成本会计逐渐吸收了行为与管理科学等学科的优点从而成为了一门具有自身特色的独立学科。而管理会计在这个过程中也在成本会计的基础上通过同其他学科的结合形成了自己的特点。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计算机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应用使得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方法上都存在很大程度上的相似性。所以,根据上文的描述我们可以得知: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由于其发展历史的相似性以及整个变化过程的相似性必然导致其内容上的大面积交叉现象。2.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内容交叉的原因。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内容上的交叉形成的原因跟上文描述的内容存在很大的相似之处。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从今天企业中的实际运营来看二者在内容的涵盖上的确存在很多重复的地方。对于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来看,它们二者往往是针对相同的内容具有相同的处理和分析办法。所以,这种现象必然导致了二者在内容上的交叉。3.各个学科研究深度和广度的加大。在当今的理论以及实际应用的研究当中,这三个领域的研究者针对这三个领域产生的具体研究也越来越多。这些研究不仅仅包含学术上的思考与未来方向的探讨还包括实际应用过程同其他领域结合的研究。导致的结果就是这三个领域在原来的基础上变得越来越广泛,所以也就导致了这三者在交叉的内容上也越来越广。

三、管理会计、成本会计以及财务管理内容交叉的解决办法

1.管理会计和成本会计的合并。从上文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知道,管理会计和成本会计进行合并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必不可少的过程。因为二者在其产生历史上存在严重的交叉现象。不仅如此,管理会计是建立在成本会计的基础之上的,并且现代的科技使得各个领域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小。所以,将管理会计和成本会计相结合可以大大降低资源的浪费从而实现学校和企业的双重优化。具体的合并方式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关于教材以及学术界的合并的问题。可以将管理会计和成本会计合并为成本管理会计,在对学生的教学过程中也只存在这一门学科而不是两门。相关的知识可以将二者交叉的部分划分到新的学科当中而对没有交叉的内容进行有效地整合。对于学术界,相关的学者只要确定自身的研究方向即从而不需要区分自身是否属于管理会计还是成本会计,另外相关的研究方法以及理论基础也要实现最大程度的整合。另外一个方面就是企业的实际运营过程中也需要注意这二者的结合,建立一个部门即可同时把相关的具体工作进行有机地整合,再将具体的工作分配到每个人的手中。这样不仅可以为企业带来大批的人力资源的节省还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从而通过实现降低管理成本和会计成本实现利润的有效增长。2.成本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交叉内容的综合。首先需要理解的是,成本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内容在交叉内容综合上需要实现的目标就是二者在管理工作中的侧重点的区分。因为二者在内容上存在较大程度的交叉,同时又需要实现二者的共同协调工作对企业的有利影响。所以,二者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需要做到各行其是、各司其责,这样才能使得企业在最大程度上实现自己成本的降低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具体的综合办法是:成本管理会计的侧重点应该集中到企业的会计信息的搜集与统计。也就是说,成本管理会计关注的重点是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以及日常的管理活动。财务管理内容集中的重点是为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财务状况而采取的一系列的措施和手段。也就是说,财务管理内容应该关注的是企业的资本经营和企业的资本活动相关的管理。另外重要的一点就是二者在对象和内容上也要有所区分。成本管理会计需要侧重的是对产品成本的核算和反映以及根据这些数据进行对未来的规划的活动。财务管理内容需要侧重的对象是对上述所提到的过程的一个监督和管理的作用。通过上文的描述,我们可以将成本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内容的区分做以下总结:成本管理会计主要负责的是短期的决策等内容,这些内容包括销售和利润的预测、经营过程中涉及到的预算以及经济批量的核算等、对企业利润的预计以及存货等的核算和管理。而财务管理内容主要涉及的是企业的投资决策、资本成本的管理以及资金需要量的预计和划分等内容,也就是说,财务管理内容是直接对企业的货币进行管理和监督的。

四、结语

本文从管理会计、成本会计以及财务管理三者的发展历史出发探讨了其它两者同管理会计的交叉内容,指出管理会计是这三者交叉的核心。然后将管理会计和成本会计实现有效的综合即成本管理会计,最后再将成本管理会计同财务管理内容实现一定程度的综合。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成本管理会计主要是针对企业短期的核算和管理,而财务管理内容集中的是对企业的货币进行长期的监督和管理。希望通过本文的讨论可以为相关的领域提供可供参考的信息。

参考文献:

[1]牛彦秀.管理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内容交叉问题的探讨[J].会计研究,2002(6):40-41.

[2]郭晓玲.对财务管理.管理会计.成本会计学科内容交叉问题的探讨[J].财会月刊:b综合,2005(3):61-62.

第9篇:成本会计遇到的问题范文

1.人力资源的取得成本

(1)招募成本由企事业单位用于招募人力资源的直接劳务费、直接业务费、间接管理费用、预付费用构成。直接业务费由在企事业单位内部和外部两方面进行人员招聘业务时发生的直接费用构成;间接管理费用由行政管理费和临时场地设施使用费等构成;预付费用由吸引未来可能成为企事业成员人选的费用构成。(2)选拔成本是企业为选择合格的员工而发生的费用,包括各个选拔环节,如初试、面试、测试、调查、评论、体检等过程中发生的一切与决定录取与否有关的费用。企业的选拔成本与所需人员的类型和所使用的招募方法等有关。选拔成本随着被选拔人员的职位增高以及对企业影响的加大而增加。通过媒体需求信息来招募人员,发生的审查成本比较大;通过机构来招聘人员,审查成本降低,但招聘成本会增加。企业从内部选拔人员的成本比从外部选拔人员的成本低。(3)安置成本是企业将被录取的员工安排在工作岗位上所发生的各种费用。包括为安置录用人员发生的相关的行政管理费用,为新员工提供工作、生活所需的费用,向某些特殊人才支付的一次性补贴等。在企业大批录用人员时,这种成本会较高,安置成本一般是间接成本。

2.人力资源的开发成本

(1)上岗前培训成本又称定向成本,是企业对上岗前的员工在思想政治、企业历史、企业文化、规章制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等方面进行教育时所发生的支出。包括培训与受训者的工资、离岗的人工损失、教育管理费、资料费和教育设备的折旧费等。(2)岗位培训成本是在不脱离工作岗位的情况下,企业对在职人员进行培训使其达到岗位要求所发生的费用。包括上岗培训成本和岗位再培训成本。上岗培训成本是为使员工上岗后达到岗位熟练技能要求所花费的培训费用。岗位再培训成本是岗位技能要求提高后对员工进行的再培训费用。(3)脱产培训成本是企业根据生产和工作的需要,允许员工脱离工作岗位接受短期(一年内)或长期(一年以上)培训而发生的成本,主要是为企业培训高层次的管理人员或专门的技术人员。脱产培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委托外单位培训、委托有关教育部门培训和企业自行组织培训三种形式。

3.人力资源的使用成本

人力资源的使用成本,即传统意义上的人工成本。传统会计对于这部分成本是全部当期费用化处理。人力资源的使用成本主要包括维持成本、奖励成本和调剂成本。(1)维持成本是保证人力资源维持其劳动力生产和再生产所需要的费用,是员工的劳动报酬,包括工资、津贴、福利费、年终分红等。(2)奖励成本是企业为激励员工更好地发挥作用,而对其超额劳动或其他特别贡献所支付的奖金,是对人力资源主体所拥有的能力的超常发挥做出的补偿。

4.人力资源的离职成本

人力资源的离职成本指员工离职而发生的成本。我国现在提倡减员增效,许多企业都有员工下岗,客观上要求人力资源成本会计能正确地对这部分成本予以归集和分配。它包括了离职补偿成本、离职前业绩差别成本、空职成本。(1)离职补偿成本,是企业辞退员工或员工自动辞职时,企业应补偿给员工的费用,包括在离职时间为止的应付工资、一次性付给员工的离职金等。(2)离职前业绩差异成本,是员工即将离开企业而造成的工作或生产低效率损失的费用。

二、实施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

1.实施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1)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实施的障碍首先来自人的落后观念。将非人力资源确认为资产,人们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如果要把人力资源确认为资产,一些人便认为是对人格的侮辱,人的价值似乎永远只能反映在人的心目中。另外,人力资源具有与物质资源明显不同的特性。首先,人力资源潜存于劳动者体内,只有通过生产活动才能体现其价值。其次,人力资源的价值是可变的,它不仅受企业管理水平、组织结构、生产条件等客观条件的影响,而且受劳动者个人的能力、性格、欲望、对新技术掌握能力等主观条件的影响。(2)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尚未通行的另一个原因就是“人力资源计量的困难”。第一,忽视利用“企业理论”的最新发展成果来为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应用寻求理论支持——经济学理论是会计学的基础。第二,仍旧过分拘泥于工业经济时代出现的、以“非人力资本”为核心构建的传统“权益理论”,忽略了会计理论的继承与发展,未对“人力资本应纳入权益理论”这一崭新理念进行应有的关注,从而并未从会计学角度为人力资源信息进入财务报告体系扫清障碍。

2.相应的对策

(1)建立人力资源统计、评估系统。各企业、各单位均需全面收集人力资源信息,由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进行整理、分类、归纳、总结、存档。人力资源价值的评估是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实施中最关键,也是最困难的一个步骤。建立人力资源统计、评估系统,可以帮助各企业迅速开展传统会计制度的改革,帮助处理审计中、验资中涉及到的人力资源的问题,且这样的职能细化能使总体成本降低、效率增加。(2)鼓励加大人力资源的投资力度,完善用人机制,保障企业人力资源投资收益现行会计制度规定的职工教育经费计提比例过低,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并且培训费用不能作为人力资源投资成本与以资本化,需直接计入企业的当期损益,这就势必会影响企业的短期经济利益。企业应注重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向员工提供有吸引力的工资福利、医疗保险、住房养老等待遇;同时还应为员工提供进修、培训、升职的机会,为员工创造发挥潜力的条件。(3)开展试点工作,为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大面积铺开做准备。试点可以先在人力资源素质较高且占企业总资源比重较大的企业中试行,但在实行过程中,应考虑成本效益原则,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制度。也可部分实行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制度,如仅对人力资源成本中的一项或几项进行成本核算。试点工作既可为今后的工作积累经验,又能为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全面实施做好充分的准备。

参考文献:

[1]杜勇.高科技企业推行人力资源会计探讨[J].高科技产业,20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