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新生入学教育范文

初中新生入学教育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新生入学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新生入学教育

第1篇:初中新生入学教育范文

一、营造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校教育应该以教育学生为本。许多活生生的教学事例说明:严厉、呆板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只会扼杀学生的创新意识及能力。他们只能一味地听老师的话,按老师的要求去做。惟命是从,如傀儡一般。这样的教学肯定不能培养出有主见、有创新能力的学生。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认为老师应千方百计地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民主的环境,让他们在这样的环境里充分发展、张扬个性,创新的火花才能燃烧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使学生牢固树立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在教学中,不囿于教师的定论,敢于大胆质疑。要使学生明确,并非只有发现人类未发现的新事物和新规律才叫创新。强调逆向思维要立意求新。一个人只要通过独立思考而产生的思想、做法,虽然对他人而言是已知的,但对学生本人却是全新的,这就是创新。为此,需不断激励学生,不断激发他们的创新兴趣,增强创新意识。使创新成为他们的自觉行动。语文教学应该鼓励学生大胆想像,着力挖掘他们的创造潜能,努力提高他们的自创能力。

二、引导学生质疑,培养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鼓励学生质疑多问。在教学中,要花大力气引导学生寻疑、质疑、释疑,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教学中要渗透质疑方法的指导,推动学生不断发现新问题,使学生勇于质疑,善于质疑,具有怀疑精神。教师在教学中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才能激起学生的感情。语文教材中有不少内容优美、语言生动的美文佳作,教学这样的文章,不宜把知识过于割裂,而可通过有感情朗读来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时可让学生从正确的语音、语调、节奏方面直接感受作品的内容,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使学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激发学生创新,达到事半功倍之功效。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万,起点就是一问。”因此,创设积极思维的问题情境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一种重要方式。创新求异能力的培养是创新教育的中心环节。创新的本质在于求新求异,在于发展。因而我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了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探索和实验,紧密联系教学实际,深入钻研阅读。教师不断变换设疑的方式和策略,使这种欲望和动机得以维持和强化,这样学生在疑和思的循环和矛盾中一直面临“愤悱”情景,始终保持着高涨的情绪和亢奋的思维状态,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如讲《最后一课》韩麦尔先生宣布放学的情景时,教师应进入境界,声音哽咽,茫然若失,神情呆滞,充分显示出爱祖国、恨敌人的悲愤感情。当然,教师也可用生动的富有表现力语言,用充满感情的抑扬顿挫的音调,从意境、语言等方面去挖掘情感,总之教师只有在教学中融入自己情感,才能使审美主体与客体融为一体,达到情景交融,唤起学生情感体验的效果。情感的激发是创新的关键,它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所以,一方面,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情感。另一方面,教师要善于质疑。古人云:“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有疑难,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使学生群情激昂地进行讨论,或者全神贯注地探索思考,从而激发学生进行创新。另一方面,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提问题,课堂一定要设计提问的环境,使学生想问、敢问、和善问,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充分的发挥出来。

第2篇:初中新生入学教育范文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竞争 适应能力 自信心 坚强品质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最新定义是: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心理健康是指个人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以及妥善处理和适应人与人之间、人与 十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具体来说,心理健康至少应包括两层含义:其一是无心理疾病,其二是指具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体育教学中开展心理缝康教育是指体育教学活动中要遵循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求,提高贯彻“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自觉性,充分发挥体育修心养性的特殊作用,助学生开发心理潜能,渗透以认知、个性心理、心理品质、情绪情感、心理适应为主的教育,指导与帮助学生排除心理扰、克眼心理障碍。中学时期,是人生的黄金时期,又是青春叛逆朗。南于外界的影响和个人自身的特殊性,孩子很容易出现一些心理问题,表现为:思想落后、意志薄弱、不服管教、我封闭、暴力倾向、缺乏同情心和消极对抗、沉迷网吧等等。。在休育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是长期研究和探索的一个课题。躯体的健康是外在的表现,而心灵的健康与否,用眼睛是看不见的,这就要求我们应史加重视。

1.勇敢面对竞争,正确认识自我。

竞争是现代社会的一个普遍现象,随着市场经济结构调整,国家对学校注入竞争机制,这样人与人之间,胜利与失败之间,理想与能力之间,均会产生各种对立心理,胜利者自居,失败者悲观失望,甚至妒忌和不服气。在一次800米的考试中,老师把学生分成5人一组进行,可有一个学生提出想单独一个人跑,问他原因,他说和大家一起跑会害怕,大家一起跑出去的瞬间他会受不了。并得到了一些同学的共鸣。我们可以把这一类的学生归类为心理脆弱的一类,由于长时间生活在一种紧张、竞争激烈的环境中,或身边的同学都比较优秀,使他们的心理变得紧张而脆弱,从而害怕竞争,没有正确认识自我,丧失自信,长此以往,必然形成不健康的心理。对于这样的学生,老师可以先满足其要求,然后再结合实际进行耐心诱导,帮助建立信心,先让他加入和其水平相当的或差一点的小组,找回自信,并体验竞争的乐趣,让其亲身去感受竞争带来的进步。

2.减缓心理压力,提高适应能力。

体育教师和学生的接触是直接而真实的,学生的思想、能力、意志、情绪和态度在教学中会很快地表现出来。考试成绩不理想,或和别的同学发生误会,或被老师批评、或高考临近的压力等等都可能使其心情压抑,上课时情绪不高,表现为垂头丧气,郁郁寡欢、不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练习不认真,对竞技结果麻木,缺乏集体荣誉感,这时如果老师只看其表而武断地进行批评,即使学生表面上改善了,却达不到真正的目的,有时还对学生造成更深的心理伤害,师生间的关系也受到了影响,学生会对老师失去信任,甚至封闭心扉,这对学生的成长是极其不利的,作为老师应留意观察学生在课中的表现,当学生表现异常时,要善于挖掘心理的因素,并利用体育运动进行治疗,实践证明通过运动锻炼可以减缓和治疗某些心理障碍、疾病,使紧张、忧愁、焦虑、压抑、沮丧等不良情绪得以宣泄,使人轻松愉快,心情舒畅。

3.创设成功体验,树立自信心。

学生的自信心无论对他们的学习还是人生发展都至关重要。只有自信的人,才能在成长过程中既保持不断的创造力,又保持健康心态。

体育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因势利导,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每个学生的特长,发挥各个学生的优势进行教学。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不断得到某些成功体验,是运用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激发学生动机的重要手段之一。根据自我效能理论的观点,以前成功的活动可以使个人对今后成功的期望提高,自我效能会增强,内部动机会加强。所以,体育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有针对性地对他们提出力所能及的要求和目标,为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学生经常体验到成功和自己能力的提高,就会既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激发了坚持参加体育活动的内部动机。

第3篇:初中新生入学教育范文

1. 以学生为中心的理论概述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是由美国的儿童心理学家John Dewey教授所提出的,其进行了一次不对学生进行任何干预的教学实验,虽然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教师的引导作用,但是整个实验还是产生了积极的效果,因此有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将这种教学理论应用到实践教学过程中,并且在教育界产生了极大的反响。可以说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论和与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论正好是对立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注重的是一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论强调的学生的自主学习,但是却没有忽视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的中引导作用,并且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中采用的是协作式、层次化、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而这正是教学改革中所倡导的教学模式,由此可以看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将更有利于学生英语能力的全面提升。

2.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

2.1转变师生角色,注重合作学习

以学生为中心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教师必须要学会转变教学中以往自身的角色,能够时刻以学生为主,把课堂尽可能地还给学生,给予学生更多展示自我的空间,而自身虽然是以配角出现,但是却不能完全地倾听,要适时的给予学生恰当的引导,帮助学生阅读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去对阅读材料进行探究,不但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优势,还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是一种以学生中心的教学体现。例如在学习《Can you come to my party?》这一节课程时,整节课程的教学难点就在于让学生掌握can以及have to这种情态动词的使用方法,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去进行can以及have to的情态动词造句,并由教师以及其他小组成员为其纠错,这种教学方式不但突显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英语阅读知识。

2.2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注重因材施教

在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时,学生必定会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正是这种差异使学生的学习能力与表现能力各有不同,因此在以学生为中心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不以学习成绩来对学生妄下判断,采用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可以有所差异,但是对待学生的态度要一视同仁,为此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生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Where’s my backpack?”这节课程时,如教师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Is the baseball on the sofa?对于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只有回答Yes, it is/No, it isn’t.就可以,而对于中等层次的学生,则要回答物品具体的放置位置,最后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则要在此基础上用其他词代替里面的名词进行提问,这就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体现,有利于实现学生共同进步。

2.3 注重英语文化导入,培养学生阅读情感

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无疑是有诸多益处的,但是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要注重英语文化的导入,让学生结合英语相关文化去进行阅读将更助于学生的阅读情感的培养,同时这也是在文化交流日益开放的今天,英语教学中必须要体现出的一点。例如在进行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文章背后的文化背景出发,并且以此为话题与学生进行讨论,还可以为学生讲一些与西方文化有关的故事或者笑话,从而进一步地调动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这都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可以改变以往教学中知识给灌输式的课堂,是真正有利于学生发展的一种教学形式。

3. 总结

综上所述,以学生为中心的初中英语教学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升,是对教学改革的一种倡导,但是要想_保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就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学习空间,这是在今后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注意的。

[1] 江巧妹. 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 英语教师, 2016(17).

第4篇:初中新生入学教育范文

关键词:初中体育;心理素质;培养方法

在现代初中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发展,同时还必须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发展。这是因为,心理素质对一个人的身体的健康会产生直接的影响,现代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时候要关注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科学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一、提高学生自信心、应用胜利教学法

因初中生的发展特点及学习状况存在个性化的差异,一部分学生擅长文化课程的学习,面对体育学习却感觉力不从心,一些身体素质不佳的学生对体育活动有着较大的恐惧感与排斥感,认为自身运动细胞不强,参加体育活动会被其他同学笑话,所以不乐于参加到体育学习活动中。也有一部分学生有着极强的自卑心理,认为自身综合素质比所有人都差,对自己缺乏一定的信心。这样错误的情感态度与认知观,给学生的体育学习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这就要求初中体育教师要逐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应用胜利教学法,主要方式有:第一,初中体育教师要针对学生身体素质及学习能力的实际情况,为学生适当的安排一些可以自主完成的体育学习任务或者团体学习活动。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完成布置的任务,不但会逐渐提高对于体育活动的兴趣,而且会渐渐认可到自身的体育学习能力。如在长跑运动项目中,初中体育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的性别进行分组,男生跑1000m,女生跑800m,结合体育竞赛的方式发挥体育学习与运动项目的趣味性。第二,在教学过程中,初中体育教师要多使用积极性与正面性地语言来鼓励学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体育教师对于自身的信任与信心,以此更好的完成体育活动。通过这样的做法,不但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学习感受,让学生充满体育活动的成就感与自信心,而且能够为学生完成更高质量的体育活动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利用评比竞赛形式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

体育教师在布置学生课堂练习时可以运用竞赛的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效果。一般在竞赛前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的预习,这样每组为了取得好成绩,就会互相督促,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形成较好的团队集体风气。进行比赛时,同组的同学就会呐喊助威,从而促进同学间的友情互动。针对学生的不同心理反应,教师应适时调整和努力改进教学方法,应将快乐教学、情景教学等有机地渗透于教学之中。要重视教与其它要素协调,同步互补,使启发式的教法与创造性的学法有机统一,在内容上强调“发现学习”,使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形式上强调“过程的自主”,多为学生提供获得成功体验的条件和机会。在此基础上,努力实现“四性”:即参与练习的全体性,使人人有练习的机会;练习内容的层次性,确保全体学生在不同层面上获得成功;练习过程的差异性,尊重学生的基础和发展需要;练习过程的自主性,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目标意识,从而使他们在自学自练自评中,从互教互学互评中、从友爱团结的多项交流中、从自我肯定中得到满足,提高学习积极性,增强自我意识。

三、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

我们在进行体育锻炼的时候一定会遇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是不能避免的,所以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培养学生勇往直前的学习精神,帮助学生培养不畏困难的勇气。在进行体育素质测试的过程中,对于那些体育素质较差的学生要进行积极引导,在引导过程中让他们掌握动作要领。比如,在进行500米短跑训练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就不达标,他们在潜意识中总是感觉自己跑不快,老师就要用激励法来引导他们进行锻炼,他们每次哪怕提速一秒钟都要对其进行鼓励。时间在不断推移的过程中,因为身体的惯性,他们就可以适应快速奔跑,这样他们就可以达标。在训练过程中是很难熬的,很多时候都要选择放弃,最终挺下来了,就能够获得最后的体验。这样可以树立他们面对勇气的信心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四、体育教学要适度丰富教育因素

初中体育教学是一个动态化的过程,它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与运动场地、运动器材、气候和环境密切相关。教师要依据教学大纲设计教学内容,既要确保教学任务的有效完成,又要调动学生参与课程的自觉性和覆盖面。教师要不断挖掘体育教学中各类运动所蕴含的意志品质并恰当地加以表现,比如小组练习、团队合作、竞赛等活动,培养学生果断、合作、自制等良好品质。

在现代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学既要强调对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培养,也同样需要强调对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怎样才能够最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还需要教师在不断的教学的过程中探索和创新。

参考文献:

第5篇:初中新生入学教育范文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有动力。语文课程本身富有趣味,如果一个老师有能力将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那他的教学活动就成功了一半。学生的兴趣不是天生的,要靠老师去培养、去激发、去导入。首先可以从导入新课入手,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使学生用一种愉悦的心情进入语文天地。作为老师,在课堂上要注意知行结合,营造兴趣氛围,激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广泛地阅读美文,鼓励他们写读书笔记,心得感悟,培养学生真正喜欢语文。

2.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传统的语文教学没有很好的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只管教,学生只是被动吸收,课堂上往往是教师说的头头是道,而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不到培养和锻炼,因此教法必须改进。

2.1 创设宽松环境,激发学生创新潜能。创新教育是合作性教育,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师生合作为基础的民主教育。优化教学课堂,把教学的各个环节转移到人的发展上来。从强调学生学会转变为强调学生会学,教师的教必须服务于学生的学,改变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权威的观点,让学生有充分的动口、动脑、动手的时间和空间,有探索问题的信心和勇气,并体会由此成功带来的喜悦。在和谐活跃的课堂上,鼓励学生创新,使学生敢于创新。

2.2 鼓励学生质疑,培育学生创新萌芽。创新意识来自质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新教育素材,鼓励,启发,诱导学生多提问题、多质疑。提问是一个人从已知伸向未知的心理触角,是创新意识的具体表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做到“传道、授业、解惑”,更要善于启发学生对一些问题从不同角度思考、质疑,然后提出不同的理解和主张。回答问题只要言之成理,自圆其说。哪怕只是一点创新的火花,教师都应予以肯定和表扬,以提高他的创新积极性。

2.3 引导学生实践,培养学生创新品质。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开展课外活动有利于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发挥学生的特长,培养个性,促进全面发展。如何开展课外活动呢?一是成立各种兴趣小组,如朗读小组、读书角等,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培养自己的能力。二是开展多种活动,如演讲比赛、故事会等活动,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锻炼自己的能力。三是适当的引导学生走出校门,认识社会。如开展社会调查等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自身的创造力。

第6篇:初中新生入学教育范文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些有益的尝试:

一、激发兴趣,唤醒创新意识

教师要不断创设富有变化的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学习情境,才能推动其求知欲,发展其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形成为科技进步作贡献的兴趣和志向,创新意识不能只靠教师的讲述来启发,在课堂上要注意知行结合,营造兴趣氛围。精讲多练,激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能干巧干的动手能力,鼓励学生进行小发明、小创造。

二、鼓励质疑,培育创新萌芽

创新意识来自质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所蕴含的创新教育素材,鼓励、启发、诱导学生多提问题,多质疑,因为提问是一个人从已知伸向未知的心理触角,是创新意识的具体体现。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一个人具有创造潜力的重要标志。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有仅要做到“书道、授业、解惑”,更要善于启发学生对一些问题从不同角度去进行思考、质疑,然后提出不同的见解和看法。

三、启发想象,开拓创新之路

想象力是人类所独有的思维能力,它能够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而发散正是创新的基础,也是一切发现和发明的基石。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提供机会,精心选择一些发散点,培养学生创造想象的能力,如对有些充满活力诗情画意的正诗文,就可让学生在读文的基础上充分展开想象,画一幅能够表达出诗意的图画。古诗的特点是诗中有画。一首诗往往就是一幅山水画,一幅田园风光图。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的灵感得到激发,兴趣盎然,跃跃欲试,纷纷模仿古诗书写出自己的诗篇。我们不强求学生的诗作是否工整漂亮,但是,这样的学习过程,不正是他们一个自超越、自我创新的过程吗?只要有这样的土壤,孩子们创新之花必定灿烂缩放。

四、正确评估,激励创新意识

第7篇:初中新生入学教育范文

创新能力是人类突破旧认识、旧事物,探索和创造有价值的新知识、新事物的能力。同志在迎接新世纪时指出:当今世界“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预示人类的经济社会生活将发生新的巨大变化”;“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要改革、创新,以培养和提高全民族的创新能力,这是我们肩负的光荣历史使命。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不可忽视的问题。这里,我就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问题来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质疑情境,并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不同的问题,才会有所发展,有所创造。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创设质疑情境,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是必要的。它是指在教学中,教师创设一个问题,鼓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势,敢于“say No”,从而让学生多侧面、多角度地思考问题。例如,在教完“THE MOONLIGHT SONATA”这篇课文后,教师提问What can you learn from this text ?有学生大胆指责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以后应该怎样使社会上的人平等。他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显然这位学生的思想是有远见的,我让学生们鼓掌表扬了他,并鼓励学生要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交流情境,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

师生之间建立亲密融洽的关系有利于学生产生创造的勇气和信心。根据青少年具有好与人交往,好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讨论,为他们提供思维磨擦与碰撞的环境,就是为学生的学习搭建了更为开放的舞台。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集体合作,有利于其思维的活跃。创造心理学研究表明:讨论、争论、辩论,有利于创造思维的发展,有利于改变“喂养式教学”格局。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创设多种形式、多种目标的交流情境,以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

三、在课堂教学进程中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具有创造性地学习语言

有研究认为:在人的生活中,有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人的想象力,它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我们可以利用想象来解决学生在母语环境中学习英语常常会遇到英语和母语的语音、词汇和各种表达方式上的冲突。比如说“find”和“look for”,初中学生在对汉语翻译时往往会有一定的疑惑,教师可利用时机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掌握语言规律。在教学中,出示几句不同的句子,让学生自己去翻译,找答案,这正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便会发现“find”表示强调“找”的结果,而“look for”表示强调“找”的过程。

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发展学生的个性

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是学生发展个性的土壤。罗杰斯说:“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的安全的课堂气氛。”师生之间建立亲密融洽的关系有利于学生产生创造的勇气和信心。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对于学生的成绩、优点以及思维中的合理因素要及时鼓励。

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合理运用多媒体、网络教学手段

以多媒体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一种创新型教学手段,具有直观性,交互性,生动性等特点,有利于适时拓展教学内容,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在创意制作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时也常常将自己的创造力融于其中,从而以教学创新来启发学生的学习创新。

英语教学课件的制作尤其要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并应留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

1.利用各种教学媒体,激“活”教科书,让学生更易理解接受。

2.用多媒体教学创设语言环境,使学生学会英语思维,接受纯英语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听、说、读、写形成习惯。

第8篇:初中新生入学教育范文

关键词:大学体育教育;体育教学;主客观因素;逆反心理;克服办法

逆反心理,是一种心理障碍,是学生在老师的教学行为中发生的有背老师的主观愿望、相反于常规教学的性质的逆向心理反应,这种逆反的心理现象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十分常见。在体育教学中的具体表现分为轻重两种,轻者的表现是对体育学习漠然视之,不以为然;重者的表现则是十分反感、厌恶体育学习,甚至于十分的鄙夷体育学习,在心理和行为上始终与老师处于对立。这种情况下的体育教学活动,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将在心理上产生无形的障碍,如此状况,既直接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的提升,也直接严重地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重要的还是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一、学生在体育教学中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

1、来自教学方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第一,教材内容不适合于学生的身心特征。教学的具体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而言,如果所学的内容富有竞赛性和游戏性,且也适合于他们的年龄特征,那么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会相当的高,反之,他们会觉得学习枯燥乏味,显然他们也就没有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心理上也会产生厌学的逆反心理。因此,老师在组织和安排教学内容时,必须要注重趣味性,使之能够适合于学生的身心特征。第二,受到客观的教学条件影响。一般情况下,体育课的课堂都是在室外,不仅风向、气温、阳光等等自然环境会影响到学生的情绪,并且器材、场地等等教学条件也会严重影响到学生的情绪。自然环境是师生都无法改变的,只有去适应它,去充分地利用它,最大可能地做到因地、因时制宜,最大可能地将劣势转化为优势。2、来自老师的原因。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第一,老师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老师的主导作用是十分重要的,老师的业务能力对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兴趣产生重大影响。如果老师的知识结构陈旧、教学内容不够丰富、教学方法也十分滞后,那以学生就会感到体育学习没有乐趣而失去兴趣,进而产生逆反心理。第二,老师对待问题的态度。老师在教学课堂上的言行将较大地影响学生的课堂情绪。有部分老师,过分注重课堂的统一性和纪律性,不允许学生个性张扬,在批评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常常不公正的、粗暴地对待学生,挖苦、嘲笑学生。严重损害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学生觉得是老师总是在找自己的麻烦,感到老师不够和善,在情感上对老师产生戒备和隔膜,从而在心理上产生逆反。而有部分老师,在课堂上没有考虑学生具体的素质能力与身体状况,也没有充分遵循体育学科的教学规律,安排的运动量过大、难度太高,对学生完成的数量做出硬性规定,使学生从心理上产生无法完成的情绪,从而消极对待,进而产生逆反心理。3、来自学生方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第一,学生个性差异。学生的个性特征发展取决于两方面,一是先天遗传,二是后天的教育,所以每个学生的个性都有很大的不同,他们在课堂上的情绪表现也不同。对大学生而言,他们的认识事物的能力、理解问题和处问题的能力都有所提高,他们的情绪反应基本上都是亢奋的和积极的,但是,在这一时期,他们在处理问题时太容易感情用事而不理智,他们对某个事物的理解如果与老师所讲的不一致时,他们就会在心理上产生情绪波动。第二,学生身体素质的差异。所有学生的身体素质不可能相同,爱好的运动项目也肯定不同。他们在学习自己既擅长又喜欢的运动项目时,他们会情绪高涨,在内心会产生一种自信和成功的体验。反之,他们就会产生害怕的情绪,进而不能完成学习任务,最后也会产生心理上的逆反。

二、如何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

1、老师在体育课堂上要充分发挥激励言语的作用。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可能是顺顺利利的,从不会到会,他们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难题。对此,老师首先就必须报以平常之心,对学生进行循循善诱,做到寓情于教。当发现学生有所进步、练习成功时,老师一定要给予及时的、恰当的表扬和鼓励;当发现学生遇到困难、练习失败之时,老师一定要对学生进行细心、耐心地启发和引导,使之能够形成战胜困难的勇气、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以给予学生心理上的帮助。由此可看出,老师给予学生的帮助很多情况都是老师通过言语来实现的,所以老师的言语对学生学习的情绪和态度影响相当大。如果老师给予学生不恰当的表扬,夸大其辞,学生也会在心理上产生反感,也起不到激励学生积极学习的作用,反之,老师如果言辞粗暴,学生更会产生逆反。所以,笔者认为,老师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始终要坚持恰当的表扬,以正面教育为主,充分发挥激励性言语的积极作用,以减少学生不良情绪的发生,引导学生积极上进。2、老师要尊重、信任和热爱学生。老师要把教育工作搞好,首先就必须要做到从心里尊重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与学生能够成为知心与交心的朋友。心理学认为,一个人能够努力战胜困难而积极进取,其内在动力就是他的自尊心。体育老师在课堂上如果不够尊重学生,常常挖苦、讽刺学生,态度恶劣,甚至于是斥责,就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进而使学生失去自信心,最后在心理上产生逆反。3、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功能。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老师要更多地鼓励那些动作完成得较好的学生做示范,充分发挥学生示范的作用。在学生练习过程中,所有学生都会有各自的优点与长处,老师要细心地去发现,在恰当的时机给学生以展示自己的机会。其作用有两方面,一是学生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价值,二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不自觉地降低了心理上的压力,也把教与学之间的距离缩短了,也提升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学生在学习上的互相帮助是提升学习成绩的有效途径。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学生间的相互鼓励、相互交流、相互促进、相互帮助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成绩的有效办法。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老师要鼓励那些技术好的学生去帮助技术较差的学生,也要去激励技术差的学生要勇于向技术好的学生寻求帮助。在这种相互帮助、协同学习的氛围中,促使整体水平的大幅度提升,进而提升教学质量,推动教学的健康发展。4、老师的主导作用要得到充分发挥。体育老师在课前必须对学校的场地、器械和整体环境进行熟悉,将课堂上需用的器械布置合理得当,使之井然有序。在课堂上,老师要精神饱满,语言明快而简洁,这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体育老师着重还要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更加丰富在课堂上的教学内容。老师不仅要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等等方面的知识。着眼于学生的实际,充分考虑学生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对学生提出有较强针对性的标准,实施具有较强针对性的教学内容,使所有学生都实现符合自身的目标,强健自身的体质,从而促进所有学生的个性发展。

总之,学生的逆反心理,严重阻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作为从事大学体育教育的工作者,笔者认为,有必要思考如何去消除学生在学习中的逆反心理,使他们能够主动积极地学习,使他们能够保持勇于上进的心态。(作者单位:西安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第9篇:初中新生入学教育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创新

语文是一个内涵性极高的一门学科,在语文教学中强调了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为了能够使语文教学走向世界的前沿,认为应该将语文教学始终放置在改革的前面,力求跟得上时代的脚步。

一、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意识

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其能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寻找教科书所带来的幸福感和新鲜感,徜徉在文字中,感悟文学带给学生的喜、怒、哀、乐,在自己的领悟之上自主学习,充分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二、锻炼多方位思考、全面发展的能力

从语文作文角度来说,作文本身就是一个思维广泛,具有内涵和深度的教学过程。在进行一个题目的写作过程中,可以给学生讲一些故事,锻炼学生多方面思考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全方位的发展。

比如说,在进行“目标”写作的过程中,不一定非得是人生的目标,还可以是近期的目标,想象的目标,目标的作用,目标的意义,目标的故事等等。甚至可以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目标”当做一个生命,从这个生命的角度,说一说它的感受。比如说,很多人制订了目标,却在最后放弃了它,这个时候这个小“生命”是什么样的感受?以这样创新型的思维呈现给大家,那么这样的作品一定备受欢迎。

三、锻炼学生提出质疑的能力

教科书和教师一样是不可复制的权威,那么在教学中人无完人,孰能无过。教师也有可能会出现错误的情况,在本小节中并不是强调学生要淘气地提出问题,挑出教师的毛病,给教师难堪。而是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如果出现质疑的地方,学生应该勇敢地说出来。这样不仅能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而且证明了学生对这个问题的掌握程度。

我国是几千年文化集合于一身的国家,于汉语来说更是博大精深。在教育的源头上要紧抓、狠打。坚决把握创新的概念,牢牢贯彻提问的精神,要教育学生不断地学习和钻研,勇于在学习中提出自己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我国的语文教学迈向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