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政法大走访存在的问题范文

政法大走访存在的问题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政法大走访存在的问题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政法大走访存在的问题

第1篇:政法大走访存在的问题范文

到村任职才两个月时间,为何能赢得村干部的广泛好评和广大群众的普遍欢迎?还受到了市委书记唐俊昌的亲切接见和高度关注。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走访了部分村民,

与她进行了深入交谈。初次见面,她就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年轻漂亮,活泼可爱,落落大方,谈吐非凡,毫无初涉社会时的矜持。在与她的交谈中,体会到了她到村任职以文秘杂烩网来的酸甜苦辣,了解到了她成功的秘诀——

先当村民

9月21日,在××县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培训暨欢送会上,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胡佑宏同志寄语17名大学生“村官”——“要当好村官,先当好村民。”

虽未到岗,小康已深感责任重大,暗下决心,要用最短的时间融入到农村这个大家庭中,先当村民再当“村官”。工作中她把这句话当作座右铭,时刻提醒自己。她清楚地记得,胡部长讲的“三个转变、三个不怕”,就是主动适应,重新定位,转换角色,由学生到农村干部的身份转变、由学校到基层的环境转变、由以学习为主到以工作为主的任务转变;不怕苦、不怕难、不怕累。

到村当天,她就从村支书、村主任、包村干部那里搜集村上各种情况介绍和信息统计表,通过这些信息了解了村上的基本情况,包括人口构成、居住状况、党员情况、农业发展现状、基础设施建设、各类企业等情况,熟悉全村经济发展暨农民增收三年规划、年度增收计划,并在当日就将各项惠农补助金额熟练的背诵下来,因为各项惠农补助金额关系到村民的切身利益,作为村上政策法规宣传员,熟练记忆各项政策是职责所在,也是她开展好工作迈出的第一步。

初到农村很多东西都还不懂,但是她首先学会了“微笑”。不管认识的、不认识的,只要在路上碰到她都会微笑,亲切的称呼他们,就好像彼此认识一样,她也感觉自己像是在村中长大的一样。慢慢地,村民们开始议论,村里来的大学生“村官”,人漂亮,见(来源:文秘站 )谁都笑眯眯的。甚至就连村里的小朋友们也和她有了感情,记得绿化村民中心那天,一位村民家中5岁的小孙子,拉着她的手不肯松,直到她要去别处栽树时也不愿意让她走。

××村淳朴的民风,让她不得不爱上这片热土。她把自己的姓名和手机号码写成纸条,发给村民,告诉大家,她的电话为村民24小时开机,不管家里有什么事,一定会尽最大努力帮忙。现在每当她与村民交流时,不由自主地会说“咱们村……”,回家和父母谈论工作的事情,时常会说道“我们村……”,她把自己当成了××村村民。现在村民们每次看见她,都要热情地拉她到家里坐坐,还拿出苹果、柿子给她吃。村民们的接受和认可,成为她扎根××村最大的动力和支持。

牢记嘱托

每逢佳节倍思亲。眼看着中秋、国庆“双节”一天天临近,远在他乡的小康格外想念父母、同学和朋友,一连两个晚上都没睡着。正当小康思绪起伏不定的时候,9月23日下午,县委常委、组织部长胡佑宏和县政协副主席赵升志来到村上,带着对大学生“村官”的无限关怀和深厚情谊,为她送来了中秋月饼,并详细询问她吃住情况,有什么困难和问题?到村任职后有什么感受和体会?并再三叮咛陪同的镇村干部,要妥善解决好她的吃住问题,特别是安全问题。两位县级领导还从各自多年来的工作经验,语重心长地向她传授了工作方法,寄予了殷切希望。一句句暖心的话语,让她感动不已,倍感温暖,更加坚定了扎根农村,踏实做好本职工作的决心,暗自下决心要争取做一名组织放心、领导信任、村民满意的好“村官”。

11月3日,对小康来说是今生一个重要而难忘的日子。市委书记、市委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唐俊昌,市委常委、副市长徐强在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委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何玲等市级部门领导的陪同下,深入××村检查指导农民增收和学习实践活动。在座谈会上,唐俊昌与小康亲切交谈,了解她的工作生活情况,勉励她扎根山区,把农村工作当作人生重要经历,当作一种财富,坚持向群众学习、向村干部学习,帮助村上发展特色产业,帮助农民增收致富,在基层磨练自己、充实自己,在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施展才华、建功立业。临行前,唐书记一再嘱托她好好工作,不要辜负组织信任和群众的期待,并与她合影留念,让她感到无比光荣和自豪。

放飞理想

领导的关爱和嘱托,让小康深深感到做好农村工作的重要性,身上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和光荣职责。她对我们说:“我要把领导的关怀化作精神动力,好好珍惜在农村工作的每一天,在实践中锻炼,在锻炼中成长,在成长中成熟,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奉献给这片热土,尽心竭力地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在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镇村干部的积极帮助下,在与村民的亲密交往中,小康学会了说“庄稼话”,把自己融入农村,不当客人当主人,不当“看客”当“干将”,以良好形象赢得各级领导的肯定和群众的认可。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群众关注的大事、难事。令小康难忘的是,有一天晚上给五组村民开会,到会的37户村民的代表,有些村民还带着小孩,大家集中在磨坊门前空地上,自然分成了6个小块站着。经过激烈的讨论,还是迟迟没有结果。一起带来开会的孩子因为天冷不停吵闹要回家。她一看这样不行,在农村召集开会本来就不容易,再没有结果的情况下散会,会引起村民的不满。想到这里,她放开嗓子大声喊话,按村民自发站的小块征求意见,再对大多数人认可的意见逐一询问,往复6、7次以后,基本上形成了合议,群众满意而归。经历这次会议,她感受到农村工作确实不容易,但这些仅仅是她工作的开始,不能被困难吓倒,要排除万难不断努力下去。

小康所做的一桩桩好事、办的一件件实事,群众看在了眼里,记到了心里。在走访困难老党员潘必宪一家时,他的女儿潘婷对她说最近饮用水的水质很差,希望她能给予帮助。随后走访的几户村民也提到了同样的问题。她意识到这是一件大事,必须尽快解决。她立即向村支书、村主任反映情况,一边做好安抚工作,一边与村干部三次上山寻找合适的水源。在镇村干部的积极努力下,投资14万元的人饮工程启动,目前已修建蓄水池2座,正在开挖管道,建成后将解决1-3组500余人的饮水难题。一说到这些,小康脸上露出了无比的喜悦,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第2篇:政法大走访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郑州市;城中村;改造;对策

一、郑州市城中村改造的基本情况

郑州城市建成区内原有124个行政村,下辖228个自然村,占地面积约为70k㎡,城中村人口约30万。2003年,郑州市政府出台了《郑州市城中村改造规定(试行)》、2004年了《郑州市城中村改造规划、土地、拆迁管理实施办法(试行)》等一系列相关政策,着手对全市城中村进行改造。并且在《郑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加快城中村改造步伐。2005年郑州城中村改造全面铺开。2007年市政府又下发《进一步规范城中村改造的若干规定》(郑政文(2007)103号),对城中村改造进一步进行规范和细化。

二、祥营村改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问题

城中村改造首先要碰到的是大规模拆迁安置。这是这项工作最为棘手的头等难事。一般的老百姓都有一定的“土地情节”,在与祥营村的一些村民进行交谈中,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表示对自己所生活过的地方怀有深厚的感情,土生土长的村民习惯了有自己的宅基地,有自己的小院,虽然人均耕地较少,甚至不足一分,但是在小院里种些蔬菜之类的还是可以自给自足的他们都已经习惯了在这里的生活方式,不太愿意搬迁。

(二)资金筹措问题

城中村改造中最大的难题是改造资金的筹集,它涉及征迁补偿和安置房建设。如下表所示,单单对祥营的征地补偿费用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再加上按照相关规定的拆迁安置补偿费用,在资金的筹集方面确实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三)居民安置问题

居民的安置问题是当地村民最敏感的话题之一。目前,大多数农转非居民都是依靠自己拥有所有权的住房和厂房的出租来维持生计,而城中村的改造不能回避的问题就是房屋拆迁,拆迁之后是否会影响到村民的生活,这是城中村改造的瓶颈问题,也是村民的实际利益是否会受损的问题。

三、相应对策

(一)提高思想认识

城中村改造是一项“必须做”的工作,而且迟做不如早做。因为城中村违章搭建多、安全隐患多、社会治安差、环境卫生差,给人的总体印象是“脏、乱、差”,直接影响城市品位和形象。城中村改造工作量大,面广周期长,必须由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共同推进。因此,政府要做好引导工作,引导干部群众要摒弃封闭、排斥和落后的小农意识,树立城市意识,要把自己当做城市的主人,融入到现代城市文明当中。

(二)创新融资渠道

资金是城中村改造的主要难题之一,必须把融资渠道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上。一是需要设立城中村改造项目专项资金。该专项资金的主要用途为支付改造规划编制和与此有关的调查研究费用、平衡本地区全面改造项目资金、建立本地区城中村改造动态监控信息系统、支付相关的宣传费用。二是要搭建融资平台,可以探索成立城中村改造融资平台,有条件的可以由拆迁平整出来的土地先用以抵押,以保证资金及时到位。三是要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沟通,积极争取对城中村全面改造项目提供宽松、便利和优惠的融资支持和金融服务。

(三)因地制宜安置

安置相关群众的切身利益,不仅是一个生活居住问题,也是一个生活出路问题。因此,要坚持区分对待、因地制宜的原则,认真分析不同城中村的特点和问题,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城中村的具体情况,制定切合实际的安置措施,保证群众安居乐业。由于一些村民没有交物业费的意识,所以跟市民的生活习惯可能会有某种程度的差异,即使住进了小区,但依旧保持了以往在村落当中的生活习惯,所以可以考虑将安置房和商品房的区分进行划分,这样,也比较符合一些村民的心愿。

四、小结

祥营村是科学大道向西打通的需要,是高新区拉高城市坐标的需要,也是改善老百姓生活水平的需要,并且对当地群众创业、生活质量的改善都会有很大的提高。此外,祥营村内部“脏乱差”的环境不仅影响了高校城的形象,并且给学生的生活带来了不便,因此,祥营村的改造对于高新区的发展具有非凡意义。

参考文献:

[1]傅晨.广东城市发展战略[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2.

[2]韩毅.城中村:农村城市化必须破解的难题[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2,(2).

[3]张润梅.试析城中村形成的原因[J].商场现代化,2009,(4).

[4]陈磊.“城中村”问题的探讨[J].法制与经济(下半月 ),2012,(10).

[5]曹东,蔡荣军.广州城中村改造的困境和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9,

第3篇:政法大走访存在的问题范文

摘 要 高校学生社团覆盖面广,辐射能力强,发展迅速,在丰富学生业余生活、繁荣校园文化、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高校学生社团得到了迅速发展,蓬勃发展的学生社团又对在校大学生的素质教育起到了积极作用。各种社团的出现、发展及壮大令人高兴,但社团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给我们留些了许多启示和思考。文章介绍了目前学生社团的发展状况,分析了当前学生社团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对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的思考。

关键词 高校学生社团 现状 问题 思考

一、湖北省高校学生社团组织发展现状与特点

笔者通过实地走访调查湖北省七所重点本科院校(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南民族大学),其中涉及到84个社团组织。当前高校学生社团具有数量不断增多,规模越来越大,社团种类不断丰富的特点,缘于不同的兴趣动机,学生们组成了不同的社团,其主要类型有:学习型社团、文娱型社团、公益服务型社团等。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社团干部、社团干事和非社团成员对“希望加入的社团组织”的选择基本一致。大学生希望加入的社团主要集中在公益实践和学术科技这两类上,其中公益实践类的社团(占30%以上)最受同学青睐,因为公益实践类的活动不仅使参与其中的大学生得到自身能力的锻炼,还能在服务大众的过程中回报社会。其次是学术科技类的社团(约占25%),此类社团给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学术交流平台,说明同学对知识扩展的积极性高及对科学文化的关注大。对于就业创业类的社团(16%左右),同学们参与的热情也比较高。相对而言比较少的是理论学习和网络信息类的社团,分别只有5%左右的同学选择。

如表1,大部分学生希望在大学期间不但能获的专业方面的技能,也能提升自己的综合技能如实践能力、交流沟通能力等。而且,大学生对社团的选择也呈现多元化,由注重文艺体育类活动逐渐向重视学术科技创新、公益实践、网络信息等过度。当前就业、创业型的社团组织发展尤为迅速,比较受同学的青睐。但是,在调查中笔者发现在湖北省高校中就业、创业型的学生社团组织甚至与就业创业相关的社团组织还比较少,仅占到约2%,难以满足同学们要求。

二、高校学生社团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笔者认为高校学生社团组织现在遇到的问题可以从两方面阐述:外部发展环境和内部自身发展条件。学生社团组织的外部发展环境中主要体现在:1、学生社团组织的资金和活动硬件设施等受限。高校在资金支持以及活动硬件设施等资源方面对社团分配不均,导致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受到制约,影响社团活动的质量。2、学生社团组织发展缺乏相应的指导。大多数高校对学生社团组织缺乏必要的指导,几十个社团仅有一名专职或者兼职指导老师的现象比较常见,社团重复建设的问题比较突出,这使学生社团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偏离最初的办团宗旨,不利于学生社团做好骨干培养工作。在学生社团组织内部自身发展条件方面主要体现在:1、同学参与社团的积极性下降。首先,学生社团组织活动的时间不固定,与同学日常学习生活的时间安排有一定的冲突。其次,社团活动的高质量难以保证,缺乏创新形式。另外,高校学生社团组织在维系社团成员的感情方面所做工作不够,致使社团成员归属感不强。2、学生社团组织形式主义严重。 部分学生社团组织在发展过程中缺乏创新,在一定程度上出现“啃老本”局面,社团活动只换形式不换内容。3.学生社团组织骨干培养不足。在调查的学生社团组织中,学生社团组织骨干成员流失,因人废团、人走团灭的现象并不少见,甚至部分社团存在“官僚气”重的现象。

三、学生社团组织发展的思考

近几年,学生社团组织整体呈现健康、蓬勃发展的趋势,在满足广大学生成长成才需求的同时,还在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使高校社团能够更好的全面发展,建立一个良性的社团运作体系,笔者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从培养社团成员能力角度出发,组织内容丰富的社团活动,吸引社团成员的有效参与。社团活动要切实从社员的兴趣出发,增强活动的知识性和趣味性,提高活动的竞技性,调动社员的积极性。在活动设计上提倡创新,提高活动的质量,增强活动的吸引力,进一步提高社团成员的参与度,同时培养社团成员,尤其是社团领导的创新能力,让更多的社团成员参与到社团的发展中来。另外笔者认为大学生社团组织应该与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紧密的联系起来,利用社会的广阔舞台和丰富资源来充实学生社团的活动内涵。

2.高校给予学生社团更多支持。高校的团委组织要积极引导学生社团鼓励创新,鼓励社团的特色发展,提升学生社团的层次和活动的水平,打造一批高质量的精品社团,并以此为基础为其他学生社团的发展提供支持。

3.制度层面注重规范性,保证社团活动更有序地开展。高校应该逐步建立和完善学生社团资助管理与发展的运行机制,把重点放在制度的落实和贯彻上,加强学校社团的日常管理,不断拓展社团发展新思路,鼓励和扶持一批优秀社团,努力提升高校社团的整体水平。同时要加强社团干部的培养,尤其是在活动的创新方面,使社团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让社团活动更加有吸引力。

参考文献:

[1]姜卫.浅论学生社团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8(06).

第4篇:政法大走访存在的问题范文

摘要:社区矫正是一种不使罪犯与社会隔离并利用社区资源教育改造罪犯的方法,是所有在社区环境中管理教育罪犯方式的总称。简单地说,就是让符合法定条件的罪犯在社区中执行刑罚。本文就长沙开福区社区矫正工作进行分析。

关键词:社区矫正;开福区

中国的“社区矫正”,是指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1]社区矫正的罪犯,称为社区服刑人员,包括: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裁定假释、决定暂予监外执行四种,在符合上述条件的情况下,对于罪行轻微、主观恶性不大的未成年犯、老病残犯、以及罪行较轻的初犯、过失犯等,应作为重点对象,适用上述非监禁措施,实施社区矫正。

一、开福区社区矫正工作开展基本情况

开福区自2010年6月正式启动社区矫正工作以来,在开福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各相关部门的联动配合下,各项工作机制在探索中不断完善,形成了党委政府支持、司法行政牵头、相关部门配合、社会力量参与的工作格局。截止今年1月底,开福区累计接收管理矫正对象893人,通过帮助教育,已有597名矫正对象依法顺利解除矫正,现有矫正对象296人,其中管制7人、缓刑257人、假释22人、暂予监外执行10人;在册社区服刑人员中,开通手机定位人数为296,定位率达到100%,指纹核查录入率达到100%,视屏签到率达到100%,有效避免了脱管漏管现象的发生。

二、开福区社区矫正工作特点

(一)整合资源,多方参与

组建了“政府-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矫正教育工作队伍。首先是由区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牵头,在各街道明确专干;其次是组建了一支由心理咨询专家带队、湖南司法警官学院、湖南师范大学和长沙大学学生组成的志愿者队伍,积极推行“小社区、大矫正”、“社区心理美容室”等工作模式;再次是建立了服刑人员家庭联系制度,按照1:4比例为每一名对象确定矫正小组,确立严密科学的监管帮扶方案,为社区矫正对象的管理和教育提供了多方面的支持。

(二)依托平台,统筹兼顾

2011年6月,开福区社区矫正中心挂牌成立,2013年6月矫正中心升格为开福区社区矫正工作管理局。充分发挥平台作用,积极构建“监管、教育、帮扶”三位一体的工作格局,通过启用平台信息,加强司法所与监所的联系,做到刑释解教人员回归无遗漏;通过运用GPS手机定位、电子围墙、指纹识别、图像收集等科技手段实施科学监控,组织工作人员定期到矫正对象的家庭、工作单位或就读学校以及居住社区了解核实对象的情况来加强监管;通过入矫教育、解矫教育和集中教育,增强矫正对象的道德和法制意识;通过组织矫正对象定期参加社区服务,培养其社会责任感,修复社会关系;通过个别教育和心理辅导,使矫正对象感受社会关怀,能够自觉的接受管理和改造。以矫正工作管理局为立足点,辐射全区,组织机关党员干部、法律服务人员、矫正志愿者、法律义工和社会五老人员等社会力量建立定向帮扶,针对对象的不同需求开展心理疏导、法律服务、就业辅导、困难帮扶,并鼓励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依托湖南穗城粮油食品有限公司建立了区级过渡性安置帮教基地,竭力为社区服刑人员解决实际困难。

(三)部门配合,协调联动

建立社区矫正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区委政法委牵头,区法、检、公、司及相关成员单位参加。通过定期会议周密部署,着重加强部门衔接、落实管理措施和强化监督考核,各成员单位分工明确、密切配合,促进全区社区矫正工作不断规范化和制度化。坚持关口前移,主动与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进行对接,按照精细化、专业化、客观化的原则开展调查评估工作,有效提高社会调查结果的采信度。坚持部门联动,为加强对重点特殊对象的监督管理,委托公安分局对特殊对象协助调查,尽可能地防止漏管、脱管和重新犯罪现象的发生。每年上半年,开福区司法局协同区检察院启动了对开福区社区矫正工作的专项检查,检查内容涉及矫正档案建立情况、矫正人员在位情况,并与暂予监外执行、未成年人等几类矫正人员深入交流,有效预防脱管、漏管。通过多次与区法院、区检察院、区公安分局的沟通协调,有效提高了对重点对象的共同监管力度。截止今年1月底,开福区司法局共完成社会调查评估893起,出具的意见有890起被采纳,采信率达 99%。通过审前调查同意接收的社区服刑人员,无一人重新违法犯罪。

(四)加强监管,做好衔接

通过几年的试点工作,开福区在对社区矫正对象的监管方面形成了自己的工作特色,具体包括:入矫前的调查评估:与干警配合深入社区家庭,做好社会调查评估工作,出具评估意见。入矫后的交付接收:在社区矫正接收环节,司法所要组织入矫宣告;确定社区矫正小组;制定矫正方案;建立社区矫正工作档案。入矫中的监督管理:司法所要监督社区矫正人员定期报告;采取实地检查、通讯联络、信息化核查等措施及时掌握社区矫正人员的活动情况;重点时段、重大活动期间或者遇有特殊情况,可以根据需要要求社区矫正人员到办公场所报告、说明情况;定期到社区矫正人员的家庭、所在单位、就读学校和居住的社区了解、核实社区矫正人员的思想动态和现实表现等情况;发现社区矫正人员脱离监管的,及时向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报告;对社区矫正人员七日以内的外出进行审批;组织日常教育学习活动和社区服务;开展有针对性的个别教育和心理辅导;对社区矫正人员进行考核并实施分类管理等。矫正期满的安帮衔接:司法所要对社区矫正人员作出书面鉴定,提出安置帮教建议;组织解除社区矫正宣告;向社区矫正人员告知安置帮教有关规定,与安置帮教部门做好交接等。每个矫正对象从审前调查评估到接收、入矫宣告、确定矫正小组、制定矫正方案,做好从每周报到、每月思想汇报、每月集中学习、公益劳动、日常考核、走访、监管以及请假外出的审批,对其思想状况、生活状态的掌握,解矫鉴定和宣告,确保了对矫正对象的监管。

三、目前开福区社区矫正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人员配备不足

由于矫正对象的特殊性,也对管理社区矫正工作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工作人员实现专业化、规范化。目前,开福区17个司法所,全部为1人所,由司法所长带领1名驻所调解员(临聘人员)、1名社区矫正专干承担了包括社区矫正、安置帮教、人民调解、法律服务、法制宣传、基层依法治理及社会综治等在内的九项职能。从试点工作几年的工作情况来看,专干不专、身兼数职的情况有之,综合素质不高、队伍不稳定的情况有之。

(二)基础设施等硬件建设滞后

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中的谈话、谈心、汇报等活动都具有很强的严肃性和私密性,需要有独立的场所开展各项相关活动。尽管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但由于种种原因,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仍然相当滞后,尤其是部分司法所办公用房紧张,有的一间办公用房不到10平米,有的还与其他部门共用,在硬件上不能适应各项工作的需要。同时,没有专门的交通工具,为审前调查工作、走访工作,尤其是刑释解教“三无”人员、重点对象的“逢放必接”工作造成了极大的不便。

(三)工作经费亟需保障

工作经费是特殊人群管理工作赖以存在与发展的必要物质基础和基本保障。随着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的不断深入开展,用于对社区矫正对象和安置帮教人员的教育、心理咨询、开展公益劳动、逢放必接、帮困救助的资金缺口日益加大,经费亟需保障。

(四)日常监管配合不够

在对矫正对象的监管工作中,目前以司法行政机关单打独干为主,由于对矫正对象执法身份未明确,无囚车、警服、警官证及警用器械,工作人员数量有限,且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造成实际工作中监管的困难,并且在日常的监管工作中存有罪犯自杀、凶杀、脱逃等安全风险。

四、做好开福区社区矫正工作措施及建议

社区矫正工作是我国司法制度改革和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是完善刑罚执行制度,体现社会文明进步和人文关怀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保障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借鉴其他好的做法和经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开福区社区矫正工作。

(一)加强社区矫正队伍建设

配齐社区矫正管理队伍,促进社区矫正管理队伍专业化、规范化,可以通过增加编制、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招聘社区矫正专职工作者。社区矫正专职工作者的日常工作应由司法行政部门负责调配、管理、考核,薪酬应由司法行政部门根据工作的性质任务职责,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发放薪酬、补贴和工作费用(如办公费、交通费、通讯费等),定期组织社区矫正专职工作者进行培训,并根据工作的实绩,给予适当的奖励和处罚。

(二)加强社区矫正基础设施建设

为了体现社区矫正执法工作的严肃性和安全性,加强社区矫正工作基础设施建设,统一规定全区各司法所社区矫正办公场所面积,为社区矫正执法工作配备必要的执法用车、设备、器械等,用于依法履行对社区矫正人员的接收、追查、收件、押送、司法奖惩、禁制令执行、应急处置和审前调查等职能。

(三)加强对社区矫正工作经费保障力度

全力保障社区矫正工作经费,切实贯彻落实中央和地方关于社区矫正工作经费保障的有关规定,将社区矫正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予以足额安排,同时严格监管社区矫正经费开支范围,做到专款专用,切实保障并促进社区矫正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加强社区矫正监管部门之间的配合

司法行政机关在加强管理的同时,相关监管部门有效提高对于特殊矫正对象的依法处理结果的送达效率以及完善相应的管理程序,并由上级部门统一建立社区矫正人员的信息交换平台,实现社区矫正工作动态数据共享,明确公、检、法、司四家在社区矫正工作中的责任分工,深入完善联席会议制度,及时通报情况,研究部署工作,实现公、检、法、司各部门之间的无缝对接,建立特殊矫正对象案件通报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特殊矫正对象的监管。(作者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第5篇:政法大走访存在的问题范文

“天价彩礼”,并非一个新话题,却是一个沉重的社会话题。它往往发生于农村,尤其是一些贫困地区,让许多家庭不堪其重。各地农村地区的彩礼究竟有多贵?

彩礼不到30年翻了几百倍 成农民脱贫新负担

30万~50万!这是黑龙江一个贫困县给出的彩礼账单。

海伦市位于黑龙江省中部地区,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在这样一个并不富裕的地区,近年来,农村的“天价彩礼”现象却大有市场。

“现在彩礼现钱就得25到30万,如果再买个车、在镇里买套房就得50万。”海伦市福民乡海民村村民赵庆山说,儿子大学毕业后马上面临婚嫁问题,但他们一家三口年净收入也就3万元左右,娶个媳妇至少得攒10年。

“我们当年结婚时才1000多块彩礼钱,不到30年就翻了几百倍。”赵庆山感慨道。

同黑龙江农村的情况相似,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天价彩礼”现象在各地农村普遍存在,而且根深蒂固,有愈演愈烈之势。

在江西鄱阳县,每个乡镇情况虽然有所不同,但彩礼普遍都在10万~15万元,有的地方彩礼甚至可以达到20万~30万元。这对一个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有6207元的农业大县来讲,无异于天价。

据鄱阳县白沙洲乡副乡长汪小芳回忆,实际上在五六年前,彩礼还很低。近三年,不知是什么原因,鄱阳县农村的彩礼钱就像插上了翅膀,一年比一年高。

在河南省安阳林州,农村彩礼从前两年的6万、8万元,直接到现在的10万元打底。除了“真金白银”的彩礼钱,女方家普遍还要求“一动不动”(“ 一动”是指10万元以上的小轿车一辆;“不动”是在市区有一套房子)。

在福建省,各地农村聘金则悬殊巨大,从万元以下到上百万不等。闽西不少客家农村婚礼聘金都在十几万元;闽北武夷山、闽东沿海农村城区聘金“行情”也是十几万元;而莆田市沿海的忠门、灵川等地则高达50万元以上,与莆田其他地方相差6倍以上。

陕西农村的彩礼每个地方差异也很大,有人对此作过简单了解,关中地区彩礼一般在2万~6万元之间,陕北一般在3万~10万元,陕南一般在4万~10万元之间。一般而言,条件较差的家庭付出的彩礼反而会更高,男方家庭情况好的彩礼反而出的会少一些。

在采访中,针对彩礼,男方和女方家的态度呈现出不同的两面。受访农村适婚男青年大多都表示:“男女平等,两情相悦,何必一定要追求彩礼这种形式?”而女方则认为,彩礼是中国传统仪式的一部分,还是得要的,但多少需视情况而定。

虽然彩礼节节攀升,但是娶媳妇对于一个农村家庭来讲是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对于农村有些贫困家庭,哪怕彩礼再高,借钱也要娶。不少村民告诉记者,很多家庭的父母攒大半辈子钱,就为儿子娶一门亲事,儿媳妇进家门的那一天也意味着家里攒的钱花得差不多了,“一门亲事掏空一个家庭”的事情并不少见。

记者在走访时发现,林州市临淇镇某些村庄里,有的年轻人迫于结婚压力甚至都开始迎娶“越南媳妇”。

此外,彩礼只是娶媳妇开销的一个大头。汪小芳说,农村的结婚典礼花费也不菲,而且大家都有攀比心理,你家办得好,我家就要超过你,无形之中造成巨大浪费。

福建省长乐市人大常委会原委员蒋滨建介绍说,婚事排场攀比也造成不好的社会风气。据介绍,福清长乐一带不但聘金相对较高,还对请来喝喜酒的客人发放红包,最多的每人发4千多元。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赖作莲坦言:“在农村一些地区,特别是在一些相对贫困的地区,由于‘彩礼’严重超出居民所能承受和支付的经济范围,已成为较严重的社会问题,成为不少村民脱贫奔小康路上的‘拦路虎’,不少农民因彩礼返贫。”

农村彩礼缘何水涨船高?本质上是经济问题

“这钱不能不要!”不少家中有女儿的老人在受访时普遍表示,“彩礼要越多越好,要得越多,闺女以后在男方家越有地位,人就越‘主贵’;要得少了,人家一打听,多丢人,好像自己家闺女平白比人家闺女‘贱’了很多”。

通过调查,记者发现,农村“天价彩礼”存在的原因,除了农民经济水平的提高,钱袋子鼓了起来以外,从本质上说是一个经济问题,再加上农村根深蒂固的习俗、面子人情文化以及攀比心理的作祟,此外,农村男女比例严重失衡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赖作莲认为,对贫困的女方家庭而言,因为贫困,未来生活缺乏保障,女方家长希望在女儿出嫁的时候获得一笔补偿,为其未来的生活获得一些保障。因为在女方家长看来,只能一次性受益。如果女方家长看好男方,对其未来有信心,往往在彩礼上的要价会更低。现实上也正如此,经济越不好的地方彩礼越高,经济越好的地方反而越低甚至倒贴。

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社会学博士田丰韶也表达了相同的观点,他指出,农村彩礼上涨是婚姻世俗化的表现,彩礼从更多的象征价值演变为货币价值。婚姻货币化是人类社会生活货币化的集中体现。在城市,女孩出嫁彩礼少的核心原因在于对女儿给双亲养老有很强的预期,而在农村家庭,彩礼一定程度上则是育女补偿。

“一个农村家庭,父母奋斗大半辈子,最主要的事情就是给儿子娶媳妇,传宗接代,没有谁家说因为没钱不娶媳妇的,彩礼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这都是根深蒂固的观念。” 汪小芳说,而对于女方来讲,有的家庭嫁女儿高价索要彩礼钱是为了给自己以后生活提供一个保障,也有女方家庭高价讨要彩礼是为了贴补自己家娶媳妇的彩礼钱。

黑龙江省社会学学会副会长、黑龙江大学社会学教授曲文勇说,高价彩礼的出现与农民根深蒂固的重男轻女思想影响不无关系,婚姻是人生中的大事,如果让孩子娶不到媳妇,是父母失职的表现。同时受到彩礼文化的影响,女方家如果收不到彩礼,就感觉没有颜面,别人看不起。男方家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娶到更好的媳妇,宁愿出更多的彩礼。

江西省社科院社会研究所所长邓虹认为,农村男女比例严重失衡也是造成农村彩礼节节攀升的一个重要原因。“改革开放后,越来越多的青年女性进城务工。一般女性在城里很容易找到另一半,进而进城定居,这更加导致农村女性数量的减少,农村婚龄男青年想要结婚无疑雪上加霜。要结婚,只能掏高价彩礼,从条件更差的地方往回‘买’媳妇。”邓虹分析表示。

除此之外,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农村彩礼的不断上涨,还有一种不可忽视的原因是农村职业媒婆的推波助澜。和城市的自由恋爱不同,在农村,媒婆在婚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按照农村习俗,职业媒婆会从彩礼中抽取一定比例的回扣作为“中介费”,彩礼数额越大,回扣自然越高。为了获得高回扣,一些媒婆在说媒时有意抬高彩礼价格,导致农村彩礼价格居高不下。

农村“天价彩礼”困局如何破?听听专家怎么说

针对近几年农村“天价彩礼”引发的因婚致贫现象,赖作莲认为,发展经济,加大农村地区扶贫力度,扶持产业,让女方家庭不需要依赖“彩礼”这种方式作为收入来源和保障未来生计的途径;使男方更充满希望,让女方家长有更多次的“收益”预期,这是解决高价彩礼的长远方法。她坦言,就眼前而言,政府要强化正面引导、加大宣传的力度,倡导简约婚礼;政府可以婚礼,简化婚恋程序,积极引导、鼓励支持有开社会风气的先进年轻人士,率先破“彩礼”习气。同时让村规民约等和红白理事会等社会组织发挥作用尽量打破“天价彩礼”困局。

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社会学博士田丰韶建议,女方应该多考虑男方家庭的经济状况与未来生计维持方式,做出合理选择,不能导致男方陷入困境,否则还是新婚夫妇两人受苦。因彩礼而有损双方家庭感情得不偿失,彩礼使用应当尽量有助于生活改善。

黑龙江省社会学学会副会长、黑龙江大学社会学教授曲文勇认为,彩礼高的地方女方不一定幸福,很多男方家庭靠父母举债承担高额的彩礼,如果有怨气疏解不出去或者婚后让小两口承担一部分债务,很可能发展矛盾,造成家庭的不和谐。“高彩礼给婚姻埋下了定时炸弹。因此,年轻人应该走出去开阔眼界,靠自己的能力娶妻成家。”曲文勇说。

第6篇:政法大走访存在的问题范文

    汉语言文学专业,目前的本科层次有两种,一种是普招本科,4年学制;一种是专升本,2年学制。层次多,学生来源面广。再加上本科设立时间短、基础较薄弱。于此,专业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首先,课程设置存在问题,专修课课时明显不够,实践课学时较少,学生职业技能培养不足;其次,考核制度和形式不规范;再次,学生专业认同感不强,认识的深度不够。同时,学生就业率低,就业水平不高。为此,多次组织本系老师对我国特别是本省的教育现状、社会需求、学生学情等开展较全面的调查。先后走访了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等高校,并和省外其他着名院校就中文教学改革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调研和交流,获得了大量的教改信息和宝贵的教改经验。通过与兄弟院校的交流与比较,使我们基本把握了新建院校中文专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大方向。科学思考之后,我们选择了目前国际上最新的教育理念———全纳教育来指导我们的教育改革。构建了“平台+模块”的人才培养模式。所谓的“平台”是指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素质平台,这是人才培养的基石和关键,侧重于基本知识和人文素质;“模块”更多的是侧重于应用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主要分为3种类型:研究型(考研深造)、教师型(教师职业)、应用型(文书、秘书、记者、编辑)。

    2构建汉语言文学专业新的课程体系

    我们的教学改革旨在吸取“全纳教育”思想理念和执着精神,让不同层次有着不同需要、不同个性、不同学业水平的学生都能获得最好的发展。为此,我们对传统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重新修订和调整。在课程结构的设置上,共分为公共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程、专业拓展课程、综合素质课程和实践教学课程等6大类。这里重点阐述后3类课程。

    2?1专业拓展课程

    是在专业主干课程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专业发展方向和职业生涯设计的延续性课程。在专业拓展课程设置上,我们设置了3大模块。(1)考研深造类课程主要从语言和文学两大类别来设置,提供了现代汉语词汇研究、现代汉语语法理论研究、现代汉语语法专题研究、现代汉语虚词研究、修辞学研究、文字学……和中国文化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专题、《诗经》的文化阐释、唐诗宋词专题、明清小说研究、中国现代文学专题、“五四”文学思潮等课程。(2)教师教育类主要设置了语文教育思想研究、文学解读学、经典文学教育研究、教育研究方法、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现代职业礼仪和演讲与口才等课程。在教师教育类课程体系中,不仅要培养普通学校的教师,也努力向特殊教育领域拓展,力求培养全纳型教师。(3)文秘编辑类主要设置了应用写作、秘书学、行政法学、编辑与采访等课程。此类课程适合于将来从事文书和公务员等职业的需要。在3大模块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个人需求、职业生涯设计在一个或多个模块中自由选课。这样,学生既有专业发展方向,又有利于专业领域的深化与拓展。

    2?2综合素质课程和实践教学课程

    综合素质课程是拓宽学生知识面,实现多学科交叉融合,展现教师研究专长,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讲座型课程。包括人文素质、政治外语、教师教育、科学专题和艺术体育等5个类别,学生可以根据需要选修。实践教学课程是为了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实践创新能力而开设的实践性课程。包括基础性实践、专业性实践和综合性实践等3个类别。除了常规性的军训、生产劳动、专业见习、教育实习和毕业论文等实践课程外,还结合专业特点,探索活动课程体系。主要实践课程包括文学采风、学年论文、文化资源调查、非线性编辑、报刊排版和文书档案管理等。

    3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不能混同,有的人把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当成一种方法,这是不科学的。方法更多的是指解决问题的思路、程序和步骤,而现代教学方法体现在“教”与“学”两个主体的互动之中。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运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3?1运用“系统讲授法”,建立学科的知识结构

    大学低年级学生开始认识专业的概念,但尚未形成该专业的知识结构。因此,要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讲授,使学生对汉语言文学主干课程的基本原理有一个整体认识。有人认为一开始就实施研究性教学法,提早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对于多数学生来说是不切实际的。实践证明,在汉语言文学专业第一年打基础阶段,运用“认知—同化”学习理论,合理地使用系统讲授法或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便于学生打下牢固的知识基础。

    3?2倡导“指导—探究”性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方式

    虽然第二学年的专业学习仍然是基础课程的学习,但是随着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课程内容逐步深化,教学方法可以逐步由以接受性学习方法为主过渡到以“指导—探究性”学习方法为主。所谓“指导—探究性”学习,就是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从学习中去主动地探索、发现,从而增强思考力和创造力,培养创新精神。这种课程形态的核心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一种主动探究式的学习,形成学生的自学能力。但这种教学法决不能忽略教师的作用。教师的指导更多地表现在组织上和服务上,空间由课堂延伸到课外。

    3?3尝试“问题中心”教学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到了高年级,主要是一些选修课和应用技能课。这个阶段主要采用建构主义的方法进行教学,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解决问题的各种活动,建构知识体系,创造性地形成自己的观点。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学生构建起以解决问题为核心的知识结构,也就是我们所提出的专业应用能力。但是,这种教学法的实施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精力,学校的教学评价机制和教学工作量的计算办法需要作适当的调整。

    4强化实践环节

    根据汉语言文学专业不同专业方向的要求,形成专业见习、专业实习、教育实习和课外活动一体化的教学实践体系。

    4?1适时组织专业见习,使学生体会汉语言文学原理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的意义

    专业见习一般在第2学年进行。主要是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直接参加学校、机关、文化单位的实践活动。应用所学的理论和方法,见习课堂教学和班主任工作、机关文秘工作、文化产业管理工作。专业见习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能够增进学生对于工作的理解和感情,增强其事业心,为专业实习奠定基础。专业见习以短期为宜,视情况可多次进行,也可按专题进行组织。

    4?2组织“顶岗”专业实习,使部分学生能够实习和就业衔接

    高级文秘方向的学生,专业实习拟安排在第4学年的第2学期,时间是一个学期。跟汉语语言文学方向的学生不同,一个单位接收实习生数量不可能很多,实习地点分散,教师指导不方便。从以往实习接受单位的要求来看,他们往往把接受实习和考察用人结合在一起,顶岗实习成了专业实习的特殊方式。它的优点是实习生角色意识增强,因为这种实习是把实践活动与职业生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实习生的应用能力、现实表现决定了他的去留。它的不足是用人单位的不同要求与专业设计的科学标准有一定的差别。因此,专业实习必须制定统一的要求与考核程序,并与实习单位交流沟通,学生在毕业前必须完成专业实习的程序并考核及格方可毕业。

    4?3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使其成为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载体

    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制定相关的激励、扶持政策。鼓励学生在各种刊物上发表作品,资助少数学生出版学术专着和文学作品。积极发动学生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和专业建设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力争在竞赛中取得好的成绩。实践证明,将这四种途径有机结合,可以全方位地、有效地促进培养目标的实现。

第7篇:政法大走访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 事业单位 退休人员 创新服务 管理

一、我国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现状

进入21世纪,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呈现上升趋势,笔者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占老年人总数相当大的比例,据相关数据显示,从全国范围来看,我国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总量超过2000万人,而北京地区事业单位退休人数总量则超过85万人,面对众多的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一部分人退休人员的生活困难不能及时被解决;另一部分则是诸多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拥有一技之长,但苦于没有相应部门或单位任用。无论哪种情况都表明了我国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现状存在一定问题,事业单位退休人员需要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给予相应照顾,或给予他们生活上的安逸和满足,或允许他们继续发挥余热,让晚年生活丰富多彩。

二、我国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服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退休人员较多,现有服务管理力量不足。我国目前处于逐渐老龄化时期,事业单位退休人员逐年增加,但为退休人员提供服务的管理人员却维持不变或仅有小幅度上升,明显呈现出服务人员严重缺乏的情况,从而导致服务管理力量不足。据笔者调查走访了解到,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为每10000名退休人员提供服务的管理人员不足5人,并且还需要承担就业、社保、民政等其他工作,造成服务退休人员的管理者工作量较大,事务繁杂,并且在待遇方面远远低于其他工作,导致该方面优秀人才不愿意用投入到服务退休人员的工作岗位之中。因此,更加重了服务管理力量不足。

(2)服务管理模式单一,无法满足退休人员差异化要求。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作为一个相对特殊的群体,不仅需要物质上的满足,同时也需要精神上的关爱和慰藉。因此,从事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服务管理工作者需要不断创新,在提高服务质量的前提下改变模式单一问题。一方面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仍有工作的热情,希望进一步实现自己的价值,希望能有机会重新投入到工作之中;另一方面一些退休人员因为身体原因已经丧失自我生活能力,希望相关部门能给予自己更多的物质及精神关爱。

(3)各部门服务管理协作性不够,整体服务管理缺乏体系。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服务工作往往需要多个部门进行相互配合,单一部门无法给予退休人员更多帮助。从实际情况来看,想要更好地服务于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不仅需要财务部门给予资金批复,同时也需要社区部门给予实际帮助,当遇到特殊问题之时甚至需要相应单位给予直接支持,由于负责部门较多且没有从属关系,因此在现阶段服务中各部门协调性匮乏,缺乏统一的服务管理体系,这种整体服务管理体系的欠缺导致各部门无法给予退休人员更多帮助。

(4)服务水平较低,难以适应多样化要求。服务水平较低主要产生的原因是由于目前服务人员不够专业化,从目前情况来看,服务退休人员的工作人员主要是从其他岗位上直接调动的职工,他们对于服务退休人员工作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和学习,不同员工的素质更具有较大差别,这种从业人员的基础匮乏难以适应退休人员多样化需求,无法更好地服务于事业单位退休人员。

三、针对退休人员服务管理存在问题的解决方式及合理化建议

(1)适应形势,增强退休人员服务管理力量。随着我国社会老年化的趋势,随着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逐渐增多,相应的服务管理人员也应该逐渐增多,一方面充足的服务管理人员可以拥有更充裕的时间提供优质服务;另一方面在人员充足的情况下也能做出更多创新之举,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因此,针对我国现阶段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服务问题的首点建议就是适应新形势,增加服务人员人数,增强服务管理的力量。具体而言,可以将退休人员安排到为退休人员服务的工作队伍之中,让退休人员在能力范围内继续发挥余热,一方面他们更了解退休人员的需求;另一方面也能让他们继续在工作岗位中发挥自己的优势,为社会做出一定的贡献。

(2)创新思路,丰富服务管理模式及内容。面对不同的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他们对于退休生活有着不同的追求,从事退休人员服务管理工作也应该不断创新思路,去满足不同退休人员的实际需求。针对仍然具有工作热情的退休人员应该满足其工作热情,向其提供适合他发挥余热的工作职位,让他能为社会做出更多贡献;面对因身体原因不能继续工作,需要物质帮助的人,应该向有关部门进行申请,为其提供更多的实际帮助;而对于有更多精神追求的退休人员应该满足其精神需求,通过举办相关活动或竞赛丰富其退休生活。例如,相关部门应该安排具体的知识竞赛,让退休人员在某个领域的专业知识上有所增长,并将这部分知识用于实践之中,在能力范围内服务于更多的退休人员,解决我国在退休人员服务方面的不足,同时他们享受到荣誉以及存在感。

(3)明确责任,建立服务管理协调机制及整体管理体系。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服务管理工作主要是解决退休人员在生活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由于困难和问题的种类不同,从事退休人员服务管理工作者应该根据不同困难,帮助退休人员找到相应的负责部门,在责任明确的前提下给予退休人员实质性的帮助,退休人员服务管理工作应该建立起系统的、完善的管理体制,具体做法应该建立专门的退休人员服务部门,以此来协调退休人员的各项需求,通过此部门与相应的政府或其他部门建立好对接工作,一方面解决退休人员在生活中的难题;另一方面也为退休人员发挥余热搭建一个平台,帮助退休人员找到适合的工作继续为社会奉献自己的价值。

(4)与时俱进,提升服务管理水平适应多样化要求。面临现阶段服务水平不到位的问题,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退休人员服务工作者的技能培训以及思想教育,首先需要让从事退休人员服务管理工作者意识到工作的重要性,并了解到退休人员管理工作是一门具有专业知识的工作,端正态度后再进行管理培训更能事半功倍。具体而言,我们既需要注入新鲜血液,同时也需要为退休人员本身实现价值创造机会,让更多的退休人员发挥自己的余热,加入到服务退休人员岗位之中,通过他们来扩大退休人员服务队伍,让退休人员服务工作更上一层楼。

四、结论

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安置和服务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更好的服务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不仅仅是事业单位“人本主义”的体现,更是为社会和谐发展奠定基础。面对现阶段退休人员服务管理工作中的诸多问题,事业单位更应该重视退休人员的安置与照顾,通过增强退休人员服务管理工作的力量和水平,不断丰富服务管理内容,建立起一个各部门相互协调具有整体性的管理体系,让退休人员能在良好的环境下发挥余热,为社会做出更多贡献。

(作者单位为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

参考文献

[1] 金延莲.国企退休人员社区化管理的模式与应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3.

第8篇:政法大走访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工业4.0中小企业融资难;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

一、引言

供应链金融是以核心企业为中心,将核心企业作为供应链的支撑点,把资金注入核心企业的上下游企业,使核心企业及上下游企业成为一个整体,以提升整个供应链的竞争能力和内在价值。供应链金融不仅能够解决由全球性外包活动导致的供应链融资成本居高不下以及供应链节点资金流的瓶颈问题,还能够缓解后金融危机背景下日益凸显的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国外关于供应链金融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概念厘清、理论分析方面。霍夫曼(Hofmann)首先梳理了供应链金融的要素、参与者以及功能。福尔等人(Pfohletal)运用数学模型解释了如何通过降低融资成本率来降低资本成本。马西斯等人(Mathisetal)指出以合理的成本满足客户需要从而实现长期利润的最大化才是正确选择,因此需要在供应链各个环节给予融资支持。塞弗特等人(Seifertetal)认为核心企业应该在挤压供应商产生对手风险以及获得的运营资金占用成本削减之间做出一个权衡取舍,并提出反向保理是一种较佳的方案。国内关于供应链金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从中小企业融资的角度探讨供应链金融。夏泰凤指出供应链金融为中小型企业融资提供了很好的机遇并分析了供应链金融仍存在的问题。熊熊等人分析了供应链金融模式下的信用风险,修正并完善了现有信用评价体系。二是从业务的角度归纳分析供应链金融的各种模式。目前国内还鲜有论文分析在“互联网+工业4.0”的背景下供应链金融的发展。鉴于此,本文列举了国内外一些商业银行的相关产品创新,与传统供应链金融对比,发现当前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法。

二、国内外商业银行的相关产品创新

以渣打银行为例,渣打银行建立在合作伙伴关系之上的融资模式主要有三种形式:供应商融资合作伙伴。渣打银行与当地经合组织银行紧密合作,共同了解并评估融资客户的采购和供应商管理策略,并对客户供应链中的供应商进行评估,为它们提供融资。当客户的关键供应商收到订单或信用证时,渣打银行根据其采购订单的价值为其提供发货前的融资,供应商发货之后,将票据交予银行,发货前融资自动转为发货后融资;对于非关键的供应商,一般只提供发货后融资。

三、新背景下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变化

(一)基于第三方B2B平台的线上供应链金融

与互联网结合构建线上供应链金融,导致了信用风险的变化,如仓单/存货质押融资电子仓单融资。电子仓单融资采用线上授信,将“电子信用”作为“金融信用”的补充,双重授信有利于降低授信风险;线上企业地域分散度高,给银行的实地走访带来很大障碍。相比线下企业,线上融资企业规模小,融资频率高、额度小,供应链稳定性程度低,违约风险有所增加。

(二)与物流公司的合作

“工业4.0”的核心是“智能+网络化”,建立物联网。在传统的供应链金融中,商业银行与物流企业的关系仅限于合作伙伴,在传统供应链金融服务的提供过程中,需要通过物流企业对货物等进行运输、仓储监管。由于商业银行与物流企业大部分为合作关系,结合程度较低,难免在上述环节会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这个不利于商业银行的资产回收。结合互联网技术的供应链金融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在仓储管理、信息共享、物流跟踪、资金流向等方面充分掌握信息流向,与物流企业紧密结合,掌握各项数据。利用互联网技术,深入物流的各个环节,整合资金流、信息流、物流,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储存、分析、挖掘,建立自动化的预警平台,及时与物流企业进行互动、信息反馈,降低信用风险。

(三)与电商平台合作

传统供应链金融没有与互联网结合,之后,阿里巴巴、京东、苏宁逐步建立了以电商平台为核心的供应链金融平台。而现今基于B2B电商平台、基于B2C电商平台、基于支付的供应链金融平台也逐步开始建立,供应链金融业务竞争愈加激烈。银行与电商企业的合作,实际上可以实现双赢的局面。国际上,UPS等大型物流企业已经靠物流金融业务取得了新的利润增长。一方面,对小型经销商来说,流动资金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而存货占了流动资金相当大的一部分,这些企业急需利用存货融资。另一方面,银行已经有了相对规范的不动产抵押的贷款体系,对于动产抵押,银行必须寻找第三方企业来协助开展业务,以求对质押物的规格、质量、不断变化的价值等的深入了解,以便在贷后对质押物进行管理。同时物流行业也需要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更多地关注物流提升附加值。一方面电商拥有丰富的信息,可以帮助银行降低信用风险,但另一方面,互联网的信息安全问题也亟待解决。

(四)质押物范围

在银行的传统的贷款中,信用贷款依托于自身的资信情况,保证贷款依托于第三方的良好信用,这两种模式都不需要以自己的资产作为担保,抵押贷款也仅仅利用了资产中的固定资产部分作为担保。但是对于广大中小企业来说,他们请第三方作为担保的成本非常高,自身的发展情况又不足以申请信用贷款,其所拥有的固定资产特别是房地资产非常有限,因此传统的贷款业务自然将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排除在外。在“N+1+M”网络中,信用是可以传导的。一方面,银行可以从供应链的经营中预警到违约风险,提前采取措施,另一方面,供应链上的其他企业为了避免自己的信用受到牵连,也会采取一定的措施。在信用链中,必然会有大量的信息交互和共享,银行可以对整个供应链进行授信,将重点转向供应链上下游的真实贸易情况,开展集群的融资业务,将供应链中的各个企业的信用进行捆绑,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也通过核心企业及整个供应链的整体实力获得提升。但随着质押物范围的扩大,对银行的资产审查和风险控制的要求会更高。

四、对策和建议

(一)与核心企业合作

与核心企业合作,可以降低融资风险。与核心企业合作,可以将风险管理的重点从资信水平较低的中小企业转移到资信水平较高的核心企业,是否与核心企业有贸易关系,这也成为对中小企业资格认定的一种方式。并且,供应链金融业务具有自偿性的特点,与核心企业合作还可以更全面地掌握每笔供应链融资的贸易背景和结算信息,更加有效地控制资金流和现金流,同样降低了风险。通过一揽子解决方案,使供应链中的参与者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从原来静态、单个企业的风险控制转为动态、系统的风险控制,实现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的统一。

(二)通过物流企业沟通上下游

可以建立专业物流金融公司或者成立物流银行部门,由物流企业和银行共同管理,负责沟通供应链中的上下游环节,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降低银行的信用风险,增大银行的业务量,提升物流企业的利润。

(三)建设信息化平台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将供应链中的各主体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提交订单并做出反应、发出业务请求等都可以在信息化的平台上完成。通过该平台,银行可以全面地掌握各个企业的交易信息。在提高各企业的交易效率的同时,大大缩短授信过程,并且消除了信息不对称的情况,降低银行的信用风险。信息技术不但在建设方便、高效、安全的金融服务体系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而且对于提高金融机构的内部管理水平与资源配置效率更是具有重要意义。

(四)扩大质押物范围

可以通过合理的模式设计,将资产负债表中的流动资产和无形资产等加入担保范围进行融资,解决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成为银行间差异化的关键点。将动产质押和不动产质押结合起来,还可以起到分散风险的作用。

(五)建立统一信用评级指标

将主体评级和债项评级统一起来。引入债项评级,就是要对供应链的运营的情况、交易资产的特征以及交易对手的资质进行评级,因为中小企业在与核心企业的交易中,这些业务比较稳定,这样,银行就可以剥离中小企业在信息披露方面的不透明,针对业务授信。中国人民银行信用评级管理指导意见(银发[2006]95号)中指出,信用评级机构对企业进行信用评级应主要考察以下几个方面:企业素质、经营能力、获利能力、偿债能力、履约情况和发展前景。从这个评级指标可以看出,在传统信贷业务中,银行主要考察企业的财务指标,如果按照这个信用风险评级指标,中小企业因自身财务制度不健全等因素是很难获得融资的。银行在推行供应链金融时,需针对业务特点,建立供应链金融的信用评级体系。

(六)完善信用担保体系

扩大担保机构的总体规模,提高其实力;加强银保的合作力度,完善相关制度。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银行业受到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挑战,倒逼银行业改革创新,供应链金融就成为了银行业突围手段之一的小微信贷的重要技术。工业4.0要求建立完善的物联网,随着物流和科技的发展,供应链金融也在不断的创新,只有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与物流企业合作,才能使供应链金融发挥最大的效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使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

作者:陈婳 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参考文献:

[5]闫俊宏,许祥秦.基于供应链金融的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分析[J].上海金融,2007,(2).

[6]李毅学.供应链金融风险评估[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1,(10).

第9篇:政法大走访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社会调查内容;社会调查主体;社会调查时间

一、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制度概述

(一)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制度的概念

学界对如何定义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制度存在诸多观点。+①虽不尽相同,但其基本内容是一致的。其共同点包括:首先,社会调查的适用范围,即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其次,社会调查的内容,则包括未成年人的家庭环境、成长经历、性格特点等。再次,社会调查的用途,社会调查主要为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量刑提供参考。综上,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制度是指在犯罪未成年人参与刑事诉讼过程中,由特定的社会调查主体或其他人员对犯罪未成年人的家庭环境、学习状况、成长经历、性格特点、心智状况及案发后的各种表现等情况进行全面而详尽的调查,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份书面的社会调查报告,为司法机关对未成年被告人量刑提供参考依据的制度。+②

(二)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制度的价值

随着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日益突出,如何更好的维护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权益成为国家与社会重点关注的问题。未成年的身体和心理发育尚未完全,这一特定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的不成熟性、不稳定性,使得他们极易在社会化过程中受到错误、消极的影响,进而产生滋生犯罪心理、实施犯罪行为。司法实践中相当一部分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犯罪是以感性支配行为,从犯罪动机上看“多有强烈的情感性和情绪性,随机性很强”,从认识特征来看“孤立的而不是联系的看待事物,易为眼前状况所影响;同时对认知对象易产生片面性、局限性理解”,具有“冒险和侥幸心理”。+③通过分析这些犯罪心理结构特征,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未成年人心理上的不成熟和易受感染性,同时也应看到未成年人的心理状态存在不稳定、容易改变的特质。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制度的价值就在于实现了对未成年人这一弱势群体以“宽容”为核心理念的人文关怀。它要求全面了解未成年人产生犯罪的各种因素,为其犯罪的预防及矫正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促进社会对涉案未成年人的理解和接纳,能够使他们提高思想和行为的成熟度,从而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这一制度设立推广的目的在于促使法官在对未成年被告人量刑时,综合考量其在所处社会环境中所表现出的各种内外因素,为对未成年人进行感化教育提供参考,真正做到因人施教,使寓教于审不流于形

式,+④有目的有计划地帮助该未成年人回归社会。

(三)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制度的发展情况

随着我国司法改革的逐步发展,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制度被引入我国刑事诉讼中。本着对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最高人民法院于2001年《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该规定第21条以司法解释的形式确立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制度。+⑤2010年8月14日,六部委《关于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配套工作体系的若干意见》,该意见第3章第1节对社会调查制度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规定。+⑥2012年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第268条更是明确规定了公检法部门有权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情况进行调查。与此同时,全国不少地方也相继出台了关于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制度的有关规定,并积极开展试点,普遍取得了积极的效果。但该制度仍存在可操作性不足的问题,对谁进行社会调查,何时进行社会调查,调查什么内容,调查结果如何使用,调查经费如何保障,各地自行其是,缺乏统一的实施细则,导致社会调查报告性质定位不明晰等困惑的产生。

二、我国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制度的完善

(一)社会调查内容

社会调查内容是构成整个社会调查报告的主体核心部分,因此对它的要求是客观、全面,同时贯彻必要性原则。它是调查报告发挥积极作用的主要依据,调查内容主要叙述和剖析家庭、学校等因素对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所产生的影响,针对性的提出应对措施,最大限度的帮助未成年人。

1.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调查内容所应当包含的内容不够全面,准确性不高。陈瑞华教授在对重庆某区法院少年庭的社会调查报告抽样调查时发现,在很多“社会调查报告”在对“犯罪原因”一栏的填写存在惊人的简单化、敷衍化问题。一些“社会调查员”竟然只填写“交友不慎”、“上网吧缺钱”、“家境贫寒”、或者“父母离异”等寥寥数语。+⑦

第二,社会调查中所获资料的来源不详细。调查内容的出处无迹可寻,也就使内容的真实性受到怀疑,法官若以此内容作参考则缺乏说服力。

第三,调查内容仅仅是对调查事实的简单罗列,依照调查报告制作人自身的理解来完成,并不能将调查所得的事实与心理学、社会学等外部资源相结合,缺乏分析论证,导致对犯罪的未成年人有一个全面透彻的了解,也使社会调查报告无法具有全国统一的格式,为异地委托调查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很多不便。

第四,很多地区忽视对被害人意见的关注,没有考虑到未成年被害人的意见所具有的独立价值。

2.完善建议

以我国刑事诉讼法对适用各项处置措施的规定为基本条件为标准开展社会调查,不仅使内容更为确定具体,而且更有利于保护犯罪未成年人的隐私,具体体现在检察院审查逮捕阶段、审查阶段及法院量刑、行刑阶段三个方面:首先,明确审查逮捕阶段适用强制措施的条件,包括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及批准逮捕等措施的条件,+⑧这就要求社会调查内容须包括能够评估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身危险性的信息,因为人身危险性为一种犯罪可能性,除了从社会因素、心理因素考察外,还需从生理因素考察,将其理解为“犯罪人主观上的性格或危险倾向”,评判对社会产生危害的系数。其次,在审查阶段,社会调查报告的内容必须包含决定是否应提起公诉的重要信息,尤其是在适用是否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方面,争取做到“三个见面”,综合考察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年龄是否符合构罪的条件,心理或生理上是否存在特质因素等等。再次,法庭量刑、行刑阶段,对未成年被告人多期望采用非监禁刑的处置方式,故调查内容应当包括未成年被告人犯罪发生的原因、犯罪发生后的悔罪态度,家庭及周围环境能够提供的管教条件。

(二)社会调查主体

社会调查主体作为承担社会调查工作的载体,主体的能力、资格不仅直接影响社会调查报告的质量,也关系社会调查时间的切入点,因此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综合分析各地现行模式中社会调查主体的类型,评析由任一单一主体承担社会调查工作存在的利弊,提出现行司法运行环境下适格的社会调查主体。

1.各地社会调查模式的调查主体

重庆市沙坪坝区主要区分为两个阶段:体现在审查逮捕、阶段委托律师承担社会调查工作,在审判阶段则由法官委托司法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作为社会调查主体。前一阶段由律师作为社会调查的主体,其优势在于:律师的介入不仅可以解决由专门人员进行调查所出现的成本问题、专业化问题,而且可以促使侦查机关承担起证明逮捕必要性条件的责任,有利于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合法利益的保护。劣势在于:现有司法实践中法律援助制度不完善,援助库律师数量少,以及援助律师的待遇难题。后一阶段由司法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担任调查主体,优势在于:司法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具有专业素养,不属于控辩任何一方,能够保持中立。劣势在于:司法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作为社会调查主体的法律地位尴尬,经费及人员问题难以得到落实,被调查人不予配合。

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以合适成年人作为社会调查的主体,其优势在于:借鉴英国处理少年案件的做法,将合适成年人定位成中立的个体,盘龙区对其进行全面培训,提升调查报告的可信度。劣势在于:合适成年人的主体身份、资格没有明确规定,在试点地区之外是否能获得认可值得考虑。

上海市长宁区将社会调查主体分为两种类型,形成由青少年保护工作者承担社会调查与社工矫正部门承担人格调查的模式。其优势在于:调查主体实现了社会化,并且专门成立了调查机构,社区矫正部门的介入使得社会调查主体更为专业,保证社会调查报告内容更为全面。劣势在于:长宁区在开展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时,并没有获得专项经费的保障,社会调查员的培训缺乏专门化、系统化。

2.完善建议

首先,在侦查阶段应分别由侦察机关和律师作为主体进行调查,互相补充,交叉配合。因为,一方面,侦查机关对犯罪事实的调查或多或少会涉及到诸如环境、品格等因素,如赋予侦查机关社会调查的职能,可节约诉讼成本。另一方面,侦查机关关注的重点易放在结案数量上,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利益重视不够,因此可采用律师介入调查,与侦查机关相制衡。

其次,在审查逮捕与阶段,检察机关能够获得侦查阶段所作的调查报告,可将该报告作为审查的参考。检察机关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案情,查缺补漏,合适相关案件发生的过程,使调查报告更加完整。

最后,在法院量刑及行刑阶段,调查主体应由法官来承担,但作为调查主体的法官不能参与到其调查对象的案件审判中去。可在少审庭内部进行轮流分工,既能保证报告内容的质量,又能兼顾中立性。同时,法院可聘请心理学等专业人士,利用自身身份优势,为未成年被告人的量刑提供专业的参考。

(三)社会调查时间

社会调查时间直接关系到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工作何时开展,不同阶段得到哪一类适格主体的参与,社会调查报告如何使用等问题。因此期望通过综合分析各地模式推行不同的社会调查时间取得的不同效果,总结各自利弊及共同存在的问题,确定参与调查的合适时间。

1.各地社会调查模式的调查时间

重庆市沙坪坝区根据案件流程发展阶段的不同,引起参与社会调查的主体不同,使得参与刑事案件调查开始的时间也会有所不同,沙坪坝区检察院目前推行的律师介入机制可以弥补检察官进行调查产生的时间不足的弊端。

昆明市盘龙区使用社会调查报告的目的在于开展司法分流程序以及教育保护未成年人,因此社会调查报告有可能出现在判决前司法程序中的任何一个环节。昆明市盘龙区将社会调查时间定在侦查阶段对挽救犯罪未成年人具有积极意义,但是合适成年人的资格和权利仅是盘龙区政府以地方立法的形式赋予的,尽管具备适格的调查能力,然而在权利有限的情况下,如何扩大合适成年人主体地位的普适性仍是值得考虑的问题。

上海市长宁区的社会调查一般在批捕阶段进行,在接到司法机关的委托函后,7个工作日内完成。法院在开庭前3日通知社会调查主体参加庭审,并参与法庭教育,判决后移交社区矫正部门开展矫正工作,有利实现了“无缝衔接”。+⑨但是未明确侦查阶段如何利用社会调查报告对犯罪未成年人的处置成为社会调查报告使用上的缺失。

2.完善建议

综上,社会调查应从侦查阶段开始,将该阶段所能获得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相关信息作为后续程序的基础性因素。因为,首先,未成年人不同于成年人,需要给予其更多保护,防止其受到不应有的伤害,尤其在侦查、逮捕及阶段强制措施的适用,需要调查报告作为重要参考。其次,社会调查需要走访众多人员和地点,若从审判阶段才开始介入调查,时间未免过于仓促,不能保证作出高质量调查报告所需时间。再次,从侦查阶段开始社会调查,对调查内容的全面性、及时性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能够做到整个案件流程的“无缝衔接”,更好的对未成年人进行有效帮扶。

[注释]

①有学者认为,社会调查制度是指为了在刑事程序上对每一个犯罪人都能选择恰当的处遇方法,使法院能在判决前的审理中,对被告人的素质和社会环境做出科学的分析而制定的制度。参见:[日]菊田幸一:《犯罪学》,海沫译,北京:群众出版社,1989年版,第178页。也有学者认为,社会调查制度要求在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社会调查员通过走访家庭、学校、单位、居委会、派出所等有关部门,对未成年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作案以前的一贯表现、作案原因、受教育程度和家庭生活环境作一个全面的了解。参见:温小洁:《我国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80页。

②马倩:“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制度研究“,西南政法大学硕士论文,2012年3月,第2页。

③熊云武:《犯罪心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16-218页。

④樊崇义:《刑事诉讼法实施问题与对策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632页。

⑤该规定第二十一条规定:“开庭审理前,控辩双方可以分别就未成年被告人性格特点、家庭情况、社会交往、成长经历以及实施被指控的犯罪前后的表现等情况进行调查,并制作书面材料提交合议庭。必要时,人民法院也可以委托有关社会团体组织就上述情况进行调查或者自行进行调查。”

⑥该意见规定:“社会调查由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户籍所在地或居住地的司法行政机关社区矫正工作部门负责。司法行政机关社区矫正工作部门可联合相关部门开展社会调查,或委托共青团组织以及其他社会组织协助调查。”“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司法行政机关在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和执行刑罚时,应当综合考虑案件事实和社会调查报告的内容。”

⑦陈瑞华:“论量刑信息的调查”,《法学家》(北京),2010年第2期,第25页。

⑧诸如适用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的要求为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以及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适用批准逮捕条件的则满足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而有逮捕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