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写自己观察过的小虫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培养超然感和自我观察能力。心理治疗和心理分析的整个要点就是既超然物外又同时观察你是如何反复行动和思考的。然后,你就有可能变换方式,选择其他。这么做能否成功,取决于能否后退一步并分析你内心的自我。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接下来请欣赏:日记写观察。
日记写观察1最近我养了一只小蜗牛。我给它找的房子是一个透明的塑料罐,怕里面空气不好,还特意在盖子上开了一个小窗户。
这只小蜗牛的壳很硬,样子很像旋转的龙卷风。我碰了碰它的身体,发现它软软的,白白的,很可爱。头上有两根小触角一伸一缩,好像是它的探路器。
小蜗牛吃东西时很小心,如果把食物放到比较远的地方,它根本不去吃。
为了让它能吃到东西,我只好把食物放到离它比较近的地方。我一般给它放菜叶、饼干和面包,它都很爱吃。可是它就是不喜欢吃桔子。我多想让它爱上吃桔子呀,但就是没法和它沟通。你们有办法吗?
尽管我很喜欢小蜗牛,想和它成为好朋友,每天放学回家就去看望它,给它好吃的,但小蜗牛总是闷闷不乐,有时候把整个身体都吸在“窗户”上发呆。我想它一定是想念自己的小伙伴和家人了。
想到这些,我就忍痛割爱,把它放回了大自然。
日记写观察2我经常去人民公园喂金鱼,但是很少仔细观察。今天一早,我们一家到亲戚家玩,一进门,我被一个金鱼缸迷住了,迫不及待地跑过去,站在旁边仔细观察起金鱼来。
鱼缸里有三条金鱼,周围有些水草,每条金鱼都有自己的颜色,在水草中摇头摆尾地嬉戏着,互相追逐。有时游到水面,有时游到缸边,我用手想摸它的时候,它马上就游开,速度非常快。
不一会儿,有的静静地在一旁,小嘴巴一张一合地吐着水泡,好像在睡觉吧!呀!它怎么不用闭上眼睛呢?我马上跑去问叔叔,叔叔告诉我:“有些鱼是白天睡觉,有些鱼是晚上睡觉的,鱼是没有眼皮,所以它睡觉的时候不能闭上眼睛。”
我听了叔叔的话,感觉对金鱼更有兴趣了,赶快又跑回去,再寻找金鱼还有什么发现。
你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许多我们想不到的东西。
啊!原来大自然是多姿多彩的,是多么奇妙的。
日记写观察3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许多的发现,在我的快乐童年里,竟也发现了蚂蚁的秘密。
星期天的一天,我写完作业后,来到小区里玩,突然发现了一些蚂蚁。引起了我的好奇心,我赶忙回到家,拿上一块面包,放到地上很快就吸引了一只蚂蚁,然后我又把面包拿起来,把蚂蚁引到了一个角落里,扔了面包,看蚂蚁迷路了怎么办,不料,蚂蚁找不到食物,他竟然又返回到原来的地方。
我蹲下来仔细观察,发现蚂蚁有一堆细小的触角,难道他和蚂蚁迷路有关?我赶紧拿出剪刀,剪掉了它的触角,看能不能回到原位?没触角的蚂蚁就像一只没头的苍蝇到处乱跑,分不清东南西北,在原位上走来走去。
从这次实验中我明白了,原来蚂蚁的触角就相当于他的眼睛。
观察太有趣了,今后我们要多多观察,就会有许多收获!
日记写观察4大自然中有许多奥秘,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就会发现。
今天下午,我和妈妈去超市买了几条金鱼,金鱼们有一双水灵灵的眼睛,一身穿着金色的衣服。那些金鱼可调皮了,一会跳出水面,一会吐泡泡,一会睡懒觉。
过了五分钟,金鱼都过来了,她们都欢快起来了,有的在唱歌跳舞,那歌声真好听,那舞蹈真好看。金鱼们的肚子越来越,像肚子里面装着个小西瓜一样。
不几天,金鱼们的肚子慢慢变小。我在书房里面看书,过一会我出去一看金鱼一动不动的还睁着眼睛呢!我跑去书房的书架中里拿出《十万个为什么》我看了原来我的小金鱼是没有眼皮的。我的小金鱼真调皮啊!
大自然中有许许多多的奥秘,我已经发现了一个,你们想一起和我观察吗?
日记写观察5科学课上,程老师让我们找蜗牛来观察它的体貌特征和一些生活习性。
蜗牛的外观非常奇特,身体呈细波浪状,头上长着一对触角,背上背着一个像房子一样的外壳。她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食物以新鲜的菜叶为主。身体会分泌黏液,这样有利于它附着在菜叶上,并且在爬行中不伤害身体。
白天我去上学的时候,它就躲在我给它用菜叶搭建的“遮阳棚”中休息,到了傍晚,它就会钻出来,吃那些带着水珠的菜叶,饱餐后还不忘排出黑黑的粪便!
我还做过一些小实验,比如它在吃食的时候,我用小棒去碰它,它就会把头立刻缩进壳中,防止敌人的“侵犯”;我用水给它“洗澡”,它又会把头从壳中伸出来。
通过观察小蜗牛,不仅增长了我对它的了解,而且也带给了我很多的乐趣!
日记写观察6前几天,妈妈给我买了两条小金鱼;一条金鱼是红白相间的,尾巴很大;另一条是浑身是黑色的,只有两个又黑又圆的大眼睛露在外面,身子很大,但尾巴很小,看上去像个“大胖子”。
我每天都要去看小金鱼,只见小金鱼鼓着大眼睛,在水里快活地游来游去,而且嘴巴不停地一张一闭,我觉得很奇怪,就问妈妈这时怎么回事,妈妈说:“这是金鱼在呼吸。”
到了晚上,我再来看小金鱼时,发现它们呆在角落,眼睛睁得大大的,一动也不动,我拿手拨水,它也不动,我连忙喊妈妈,说:“金鱼死掉了。”妈妈过来看了看说:“小傻瓜,金鱼是在睡觉。”
然后妈妈帮我查资料给我看,原来是金鱼的眼睛里面有一层又细又透明的眼皮,它们睡觉的时候把细细的眼皮闭上就可以了,所以眼睛看起来像睁开似的.。
通过这次观察,我发现只要多观察,多动脑就能学到很多新的知识。
日记写观察7今天下午,我在草地上观察蚂蚁。
我发现一块大石头下面有个洞,我想这里面一定有蚂蚁,于是我用小树枝在洞里乱摆,终于有很多蚂蚁爬出来啦,我看到一只小蚂蚁在和一只大蚂蚁打仗呢,我看着看着就自言自语地说:“大得不能欺负小得”,于是我把大得用小树枝挑到一边,小蚂蚁得救啦。
我又发现一只更小得蚂蚁在找东西,可是没有找到,我就帮小蚂蚁找,突然我看到一只小虫子,我用小树枝把小虫子挑到小蚂蚁身边,可小蚂蚁好像没发现一样,反而回洞啦,我真着急,不一会大群蚂蚁纷纷走出来。
噢!我明白啦,原来小蚂蚁去报信啦,我高兴极啦。几只蚂蚁上去就咬,虫疼得乱动,似乎在叫喊:“救命”,一只大蚂蚁咬住它得脖子,虫死啦,一只只蚂蚁齐心协力把虫搬回啦洞。
关键词: 小学低段 写字教学 激励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字是低年级一项十分重要的教学任务,强调在低年级就要“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书写习惯”,提出“书写规范、端正、整洁,能感受汉字形体美”的要求。身边的老师们说,教写字真难,我认为方法对了就能化难为易。平时,我教得轻松,但学生在每次写字比赛中都能取得不俗的成绩。08学年,6个学生参加镇写字比赛,4人获一等奖,占了一等奖总数的一半,还有2人分别获二、三等奖。这三年写字比赛以班级为单位,我班学生在比赛中总能获一等奖。
之所以能轻轻松松地教学生写好字,是因为我始终牢记著名作家托尔斯泰的话——“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因此,在写字教学实践中我常结合故事、儿歌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让学生体验写字带给他们的快乐。在教学过程中,要多表扬,少批评,用多种方式激励学生,唤醒学生对写字的热情。下面说说我的几点做法。
一、两首儿歌、数句提醒,寓教于乐学姿势
都说“练字先练姿”,正确的写字姿势是写好字的前提。教学中,我特别关注学生的写字姿势。我一边给学生示范,一边教念《坐姿歌》:“小朋友,要牢记,写字姿势很重要。保护视力要做到,一尺一拳和一寸。左肘右肘靠桌边,纸张与脸要对齐。不往东歪不西倒,端正坐姿身体好。”再通过演示,其他学生念儿歌,边背儿歌边做动作,学生很快学会了正确的坐姿。而后我又给他们带来一首《握笔姿势歌》:“拇指、食指弯成圈,指尖相对不相接。中指抵在笔杆后,四指、五指抱成团。三寸握笔腕平放,头正身直眼不斜。握笔正确视力好!”学生在边拍手边念中学会了儿歌,在我一丝不苟的多次示范和手把手的指导中学会了握笔姿势。
好习惯是日积月累、逐步养成的。有时,看到有些学生一不留神,整个身子俯到桌子上,我总会善意提醒:“瞧瞧,好多的‘?’呀,看谁先把小问号拉成‘!’”或者调侃:“啊,咱班里有好多驼背的老爷爷、老奶奶呀!”那几个学生一听,莞尔一笑,马上坐得端端正正。有时,写着写着,某个学生的脸都快贴着本子了,我悄悄走过去,俯下身子,幽他一默:“怎么,对本子这么有感情?瞧你亲了又亲。”学生立刻意识到,马上坐好。我还经常拍下孩子们写字时的神情,张贴在教室里,在照片下方配上“我的小背挺得多直呀!”、“一尺一寸一拳头,写字姿势记心头”等文字说明。这样做,既能激励被表扬的学生持之以恒地做下去,又在无形中促使更多的学生做得更好。你看,朗朗上口的儿歌教会了他们正确的写字姿势,老师时时幽默风趣的语言及那一张张照片又提醒他们维持着正确的姿势。这一切都为他们写好字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二、几盆清水、一块黑板,趣味盎然学笔画
学生学写字,一开始都是笔画简单的独体字,要把字写得美观,就得写好每个笔画。这时的写字教学,我们不仅要指导,更须示范。要让学生亲眼看到每一笔的运笔过程,最好能把怎样起笔、怎样行笔、怎样收笔清晰地展示在学生眼前。手把手地教是比较有效的方法,但比较花费时间;在展示台上范写,面向大众,但笔画毕竟太细太小,学生看得不痛快。因此,我总会打来一盆清水,用毛笔蘸上水高高地举过头顶,在故意没有擦干净的黑板上范写。在我专心致志范写下,在学生艳羡的目光里,在他们啧啧的称赞声中,先轻后重再出锋的“撇”,由轻而重顿出脚的“捺”,由轻到重后回锋,形似小雨点的“点”隆重登场了。学生不但看到了流畅富有美感的线条,而且见识了笔画产生的过程,要写好字的想法油然而生。这时我再次边写边给他们讲讲写好笔画的要领,“横平,竖直,撇尖,捺有脚”;“点如小雨点,先轻后重”等,学生边书写边念。之后我再发练习纸,让学生在上面用心描描基本笔画,描四个,写三个。学生觉得特别难的笔画在黑板上多示范几次。没有过多的讲解,学生就在看看、悟悟、练练中轻轻松松掌握了基本笔画。
三、些许故事、几许想象,津津有味学结构
要想写好字,学生必须学会观察、比较、分析。在教独体字时我让学生找出主笔,仔细观察哪笔在中线上,笔画之间的长短怎样。对于一些难写的字,我喜欢借故事说话。比如“也”字,我边写边说:“羊妈妈很爱自己的两个孩子,常把它们抱在怀里。(“横折钩”的折笔向左斜)可两只羊宝宝时常打架,妈妈让他们保持一定的距离。(三个笔画的竖间隔要匀称)。两兄弟争强好胜,比谁站得高,结果弟弟赢了。(“竖”横折钩的起笔比“竖弯钩”的起笔高)哥哥可不服气了,他心想:我高不了你,那我就占更多更多更多(“竖弯钩”写得很长)的地盘。(“竖弯钩”的弯要长,远超过“横折钩”的折笔。)”又如“夜”字,可以编成儿歌:“一点一横长,左下单人旁,右下是个夕,一捺要拉长。”这样的教学把书写要点融入故事、儿歌之中,学生既易于理解又对书写充满期待,无形中提高了书写能力。
【昆虫记的读后感一】724字
这本书的作者通过仔细观察,多次实验,细致描写了各种昆虫的生活习性、繁殖和捕食的方式,向读者展现了一个奇妙的昆虫世界。作者写得生动有趣,读者读得兴趣盎然。
整本书所写的昆虫都使我感到有趣之极。这都要归功于作者的仔细观察,细致描写。如:螳螂的大腿下面生长着两排十分锋利的像锯齿一样的东西。在这两排尖利的锯齿后面,还生长着一些大牙,一共有三个。“为首的那条松毛虫一面探测,一面稍稍地挖一下泥土,似乎在测定土的性质”等,这些只有仔细观察才能写出来。光是仔细观察还不够,还要细致描写,读者才能看懂,又如“这小筒的外貌,有点像丝织品,白里略秀一点红,小筒的上面叠着一层层鳞片,就跟屋顶上的瓦片似的”等,这些细致描写,使整本书写得更加生动、具体,引人入胜。
昆虫世界非常奇妙!在我没读这本书之前,我不知道管虫会穿“衣服”,不知道松蛾虫会预测天气,也不知道小蜘蛛会用丝线飞到各个地方,现在我全知道了。有些动物的思维方式比人还高,例如赤条蜂给卵留食物时,是把毛毛虫弄得不能动,失去知觉,而不是杀死毛毛虫,这样,就可以给食物“免费”保鲜。又如舍腰锋给卵捕蜘蛛时,是只捕小的,这样每只就可以使小虫只要一顿就可吃完,每顿就可吃到新鲜的,怎么样?聪明吧!作者写出这些都是因为他仔细观察,而我,则是一个不太会观察生活的人,因此,老师叫我写作文时候,我总想不到题材。不过有一次例外,一次去上课的路上,我发现了一队蚂蚁正在搬食物,经过观察我发现,蚂蚁是先把食物切成小块,然后顶在头上,搬回窝里,然后原路回,再搬。这次我虽然仔细观察了,但这是对我感兴趣的事。现在我明白了:不能只对我们感兴趣的事仔细观察,应该对周围的所有的事仔细观察,才能做到无处不文章。瞧,小小的昆虫也蕴含着大学问呢。
【昆虫记的读后感二】792字
近日,我读完了《昆虫记》这本书,感触很深。
这本书的作者通过仔细观察,多次实验,细致描写了各种昆虫的生活习性、繁殖和捕食的方式,向读者展现了一个奇妙的昆虫世界。作者写得生动有趣,读者读得兴趣盎然。
整本书所写的昆虫都使我感到有趣之极。这都要归功于作者的仔细观察,细致描写。如:螳螂的大腿下面生长着两排十分锋利的像锯齿一样的东西。在这两排尖利的锯齿后面,还生长着一些大牙,一共有三个。“为首的那条松毛虫一面探测,一面稍稍地挖一下泥土,似乎在测定土的性质”等,这些只有仔细观察才能写出来。光是仔细观察还不够,还要细致描写,读者才能看懂,又如“这小筒的外貌,有点像丝织品,白里略秀一点红,小筒的上面叠着一层层鳞片,就跟屋顶上的瓦片似的”等,这些细致描写,使整本书写得更加生动、具体,引人入胜。
昆虫世界非常奇妙!在我没读这本书之前,我不知道管虫会穿“衣服”,不知道松蛾虫会预测天气,也不知道小蜘蛛会用丝线飞到各个地方。现在我全知道了。有些动物的思维方式比人还高,例如赤条蜂给卵留食物时,是把毛毛虫弄得不能动,失去知觉,而不是杀死毛毛虫,这样,就可以给食物“免费”保鲜。又如舍腰锋给卵捕蜘蛛时,是只捕小的,这样每只就可以使小虫只要一顿就可吃完,每顿就可吃到新鲜的,怎么样?聪明吧!
作者写出这些都是因为他仔细观察,而我,则是一个不太会观察生活的人,因此,老师叫我写作文时候,我总想不到题材。不过有一次例外,一次去上课的路上,我发现了一队蚂蚁正在搬食物,经过观察我发现,蚂蚁是先把食物切成小块,然后顶在头上,搬回窝里,然后原路回,再搬。这次我虽然仔细观察了,但这是对我感兴趣的事。现在我明白了:不能只对我们感兴趣的事仔细观察,应该对周围的所有的事仔细观察,才能做到无处不文章。瞧,小小的昆虫也蕴含着大学问呢!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只有仔细观察周围的一切,才能了解世界。这是读完《昆虫记》后,我深刻体会到的。
【昆虫记的读后感三】728字
两个小时的课堂,不停地写啊、不停地说啊、不停地听啊,是个人总会累得。我踢开凳子,站直了身,伸了个懒腰,想:我要去拥抱阳光;我要去追逐秋风;我要……
我来到了大自然——天楼。刚到天楼门口,阳光就给我了一个热切的拥抱。我的天哪!你怎么这么烈,这不是秋天吗?我赶紧冲出它的包围圈,穿进了大树的拥抱中。刚站稳脚,一只白色的蝴蝶闯进了我的世界。在阳光下它是那么美、那么圣洁,美得那么宁静,像一位白色的天使,在空中翩翩起舞。我的目光随着它跳过树枝、穿过草丛、最后落到了花盆上。只见它在粉色的花瓣中上下舞动,是在对花瓣说昨夜做的好梦,还是在说飞行的乐趣了。人都是自私的、贪婪的,看见美好的事物就想占为己有,我的心中萌生了一个邪念,我要抓住它,我要它为我一个人跳舞。我像猫儿似的踮起脚尖,弯下腰,慢慢地向它靠近,紧闭的双唇是为了不让它听见我惊雷声的心跳。说那时,那时快,我猛得伸手去抓它,本来说那时,那时快,可惜还是慢了,蝴蝶飞走了。望着蝴蝶远去的背景,我喃喃地说:“飞吧、飞吧!你本来就不属于我,又为何为难你了。”
一、仔细观察,抓住特征。
【精彩段落】如林斤澜《春风》中的一段文字:
我在京西的大山里京东的山边上,曾数度“春脖子”。背阴的岩下,积雪不管立春、春分,只管冷森森的没有开化的意思。是潭、是溪、是井台还是泉边,凡带水的地方,都坚持着冰块、冰砚、冰溜、冰碴……一夜之间,春风来了。忽然从塞外的苍苍草原,莽莽沙漠,滚滚而来。从关外扑过山头,漫过山梁,插山沟,灌山口,呜呜吹号,哄哄呼啸,飞沙走石,扑在窗户上,撒拉撒拉,扑在人脸上,如无数的针扎。
“轰”的一声,是河冰开裂了吧。“嘎”的一声,是碗口大的病枝刮折了。有天夜里,我住的石头房子的木头架子,格拉拉、格拉拉响起来,晃起来。仿佛冬眠惊醒,伸懒腰,动弹胳膊腿,浑身关节挨个儿格拉拉、格拉拉地
松动。
麦苗在霜冻里返青了,山桃在积雪里鼓苞了。清早,着大靸鞋,穿老羊皮背心,使荆条背篓,背带冰碴的羊粪,绕山嘴,上山梁,爬高高的梯田,春风呼哧呼哧地,帮助呼哧呼哧的人们,把粪肥抛撒匀净。好不痛快人也。
赏析借鉴:作为南方人的著名作家林斤澜,在北方生活期间,通过自己的仔细观察,感受到了北方的春风与南方的杨柳风迥然不同,于是抓住北方春风的特征来写。采用直接描写春风与间接描写事物的变化与人的感受相结合的手法,写出了北方春风豪迈、苍劲的气势。拟声词的运用,声形并茂,生动形象。列举具体的细节,凸显了春风的威力,具有粗犷豪迈、阳刚之美的北方春风的特质。
二、注重立意,构思精巧。
【精彩段落】如迟子建的《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一文中有这样的段落:
虽然季节的时针已指向春天,可在北方,霜花却还像与主子有了感情的家奴似的,赶也赶不走。什么时候打发了它们,大地才会复苏。四月初,屋顶的积雪开始消融,屋檐在白昼滴水了,霜花终于熬不住了,撒脚走了。它这一去也不是不回头,逢到寒夜,它又来了。不过来得不是轰轰烈烈的,而是闪闪烁烁地隐现在窗子的边缘,看上去像是一树枝叶稀疏的梅。四月底,屋顶的雪化净了,林间的积雪也逐渐消融的时候,霜花才彻底丢了魂儿。
在大兴安岭,最早的春色出现在向阳的山坡。嫩绿的草芽像绣花针一样顶破丰厚的腐殖土,要以它的妙手,给大地绣出生机时,背阴山坡往往还有残雪呢。这样的残雪,还妄想着做冬的巢穴。然而随着冰河炸裂,达子香花开了,背阴山坡也绿意盈盈了,残雪也就没脸再赖着了。山前山后,山左山右,是透着清香的树、烂漫的山花和飞起飞落的鸟儿。那蜿蜒在林间的一道道春水,被暖风吹拂得起了鱼苗似的波痕。投在水面的阳光,便也跟着起了波痕,好像阳光在水面打起蝴蝶结了。
我爱这迟来的春天。因为这样的春天不是依节气而来的,它是靠着自身顽强的拼争,逐渐摆脱冰雪的桎梏,曲曲折折地接近温暖,苦熬出来的。也就是说,极北的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它从三月化到四月甚至五月,沉着果敢,心无旁骛,直到把冰与雪,安葬到泥土深处,然后让它们的精魂,又化做自己根芽萌发的雨露。
赏析借鉴:作者通过写窗上的霜花、春草、春水等事物来写北方的春天是一点点化开的。尤其是在霜花时,写它的形态、颜色、消融时间,突出“一点点化开”的过程,表现了北方的春天特有的“顽强抗争,沉着果敢,心无旁骛”的内在品质,读后给人以启迪,让人自然而然地领悟到“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奋力抗争,一定会迎来人生的春天”的道理。题目形象鲜明,意境优美,立意高远,构思巧妙。既有春天融化的动态感,又能表达出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新奇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文章有深度,有情趣,给人耳目一新的印象。
三、动用五官,细致描写。
【精彩段落】如朵朵的《春天已经来了》有这么几个段落:
等 待
今年的第一朵樱花已经开了,木棉也已经长出来含蓄的小芽苞,准备抽出嫩绿的新叶;但旅人树在去年秋天落尽叶子以后,至今依然一身枯枝,不会显露任何复苏的景象。
天气还是好冷好冷,然而在冬天的外套之下,春天的灵魂已经醒了。
世事也是如此吧,许多时候认为山穷水尽,其实转个弯就是好风好景。
四季的奥秘在于等待。
大 地
你看见了吗?天空的颜色已经由冰寒的鸽灰转为微暖的幽蓝。
你听见了吗?风的声音已经由壮阔的交响乐转为悦耳的清唱剧。
你闻得出来吗?草的气味已经由湿冷的泥香转为春光轻晒后的芬芳。
大地已经在换季当中,而你,还要继续那冬天的心情吗?
春 声
是时候了,如果仔细听,如果今夜没有下雨,你可以听见虫声唧唧。真的呢,那些在冬天不知躲到哪里去了的小虫们,终于又从泥土里爬了出来,精神抖擞地现“声”了。经过这段日子以来春雨霏霏的滋养,雨停后,小虫们彼此招呼的笑谈声,一定更有元气了吧。
前提是,你得仔细听。关掉电视,关掉音乐,在夜里,静静聆听这春天的声音。
但如果今天夜里下雨了怎么办?
那就静静聆听春雨的声音吧。
赏析借鉴:作者写景细致传神、含蓄蕴藉,恰到好处地描绘了初春的景色,也表现了作者的喜悦之情。首先,作者打开多种感觉器官,从视、听、嗅、触等多种角度去描写,才将景物再现得真切,有立体感。如标题“大地”的前三段,从视觉、触觉、听觉、嗅觉等角度写出了春天到来后天空颜色、风的声音及草的气味的变化。其次,还能从细节方面入手来写景。如标题“等待”中,写樱花开了“小芽苞”时,旅人树依然一身枯枝,抓住了早春的景物特征。第三,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写景。如:“木棉也已经长出来含蓄的小芽苞,准备抽出嫩绿的新叶”,这里,作者写“木棉”就用了拟人的手法,一个“准备”,木棉就有了人的思想。还有,你看作者写那从泥土里爬出来的小虫们,写得多么可爱啊!精神抖擞地现“声”,彼此招呼,我们不妨以这些小虫们为师,学一学如何热爱生活。
四、妙用修辞,善于联想。
【精彩段落】如鲍尔吉·原野在《春是春天的春》中这样写:
春是春水的春。庾信《燕歌行》:“洛阳游丝百丈连,黄河春冰千片穿。”春冰薄如翼,捡一片放在手心,透出鲜红的掌纹,与玻璃一般,俄尔缩为水。春水浩荡,越岭翻山。大部分江河,冰化水,如鱼下锅,酥了,碎了。
春是春天的春。唐代称酒为春,“软脚春”“垆头春”等。《诗经》里,思慕异性是春,“有女怀春”。在大自然看来,只有春天才是春。杜甫《腊月》诗:“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春天所以为春,是万物皆萌,四季轮回的新一轮又开始了。春天所以叫天,是天的心情很好,江河风雨,温润和顺,柳絮乱飞也没惹老天爷生气。在春天,大地的胸膛潮湿澎湃,让生长的生长,让冬眠的醒来,让花朵在坚硬的枝头站成一排排蝴蝶,让孩子在乡村的学堂里朗读。
赏析借鉴:春天是充满希望的季节,春天是朝气蓬勃的季节。作者从多角度、多方面描写了春天的美景,抒写了对春天的热爱和心灵的感悟,大量引用了古诗句,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内涵,也让读者有如身临其境之感。同时作者还发挥想象,通过联想,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将春描绘得细致入微而又妙趣横生,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和感染力。
五、有序写景,讲究表达。
【精彩段落】如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在《春天已经到来》中,在交代“春天回暖得很慢“之后,依次写了“大斋期最后两三个礼拜”“复活节”“复活节第二天”的景物,之后作者这样写:
在复活节后的第七天,从傍晚起雾散了,乌云碎裂得像一块块羔皮,天空明朗了,真正的春天到了。
早晨,灿烂的太阳升起来,迅速地吞噬了水面上薄薄的浮冰,温暖的空气带着充满苏醒过来的大地的水蒸气晃动着。隔年的老草和刚出土的嫩草一片葱绿,绣球花、醋栗和黏稠的桦树都生意盎然地萌芽了。金黄色花朵累累的枝条上,一只蜜蜂嗡嗡地飞来飞去。看不见的云雀在天鹅绒一般的田野上空,在盖满冰块的留茬地上空唱歌;凤头麦鸡在积满黄褐色塘水的洼地和沼地上哀鸣;鹤和雁发出春天的欢呼,高高地在上空飞过。牧场上,脱毛还没有长好的牲口嚎叫起来;弯腿的羊羔在咩咩叫着的掉了毛的母羊周围欢蹦乱跳;活泼的孩子在留有赤脚印迹的刚干的村路上奔跑;从池塘旁边传来洗衣妇快乐的谈话;家家院子里扬起农民修理犁耙的斧声。
真正的春天来到了。
一、朗读――培养语感
朗读是良好语感最初形成的基本方法。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言语虽简,却道出了语文学习的真谛。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诵读是发展语言的重要手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在指导学生诵读的过程中,我们要明确怎样的语言适合培养怎样的语感。一般来说,构成画面的语言适宜培养形象感,例如《桂林山水》一课,读来仿佛身临其境;含义深刻寓意丰富的语言适合培养意蕴感,例如《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文,语言虽浅显,含义却深刻,读来让人深思;对话,独白式的语言适宜培养情趣感,例如《山中访友》一文,作者和大自然中景物的对白,亲切友好,读来使人心清目静。
《山雨》一文,语言生动形象,且优美明快,作者寄情于景,情景交融,要让学生揣摩和体味作者对山雨的那份独特的感受,最简便的方法就是读。在读中,要正确处理文中高昂、婉转、舒缓等不同语气变化,从而切实感受山雨所特有的音韵美和色彩美。课文中有些词虽然并不深奥,表面意思也并不难理解,但却用得精妙传神,耐人寻味。“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两个“流进”含义不同,我便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仔细琢磨:第一个“流进”是作者观察所得到的结果,那第二个“流进”呢?我们不难想象,是作者用心在观察,用心在感受,不仅写出了山雨的“形”,而且写出了山雨的“神”。一诵一品一揣摩,课文的意蕴便跃然纸上,在这一诵一品一揣摩中,学生的语感也得到了培养与升华。
二、想象――激发语感
阅读教学中朗读的形式很多,有齐读、轮流读、指名读、分角色读、引读等。无论哪种朗读,都是帮助学生培养语感,理解课文内涵,从而达到教学目的的重要手段之一。而有效的读的训练,必须同思维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特别是同想象紧密地结合起来,才能激发学生的语感。别林斯基曾说:“阅读时,你到处感觉到他的存在,但却看不见他本人;你读到他的语言,却听不到他的声音,你得用自己的幻想去补足这个缺点。”没有想象,就无从对语言进行感受和理解。因此,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帮助学生凭借想象走进作品所描述的那个看得见摸得着,能闻其味、听其音、辨其色的活生生的具体形象的世界。同时,运用形象思维去感受语言文字的意蕴和情感。
《索溪峪的“野”》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这种美,是一种惊险的美:几十丈高的断壁悬崖拔地而起,半边悬空的巨石在山风中摇摇晃晃,使人望而生畏……”其中,“断壁悬崖、拔地而起、半边悬空的巨石”等如不运用形象思维,就很难使人感受到山的惊险与磅礴。教学中,我通过课件展示激发学生的想象,使其在语感中起推波助澜的作用,增强学生对索溪峪这一天然景观的感性认识,然后对整段文字进行反复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置身其中,感受山的惊险、磅礴气势与不拘一格,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他们的语感。
三、运用――积淀语感
加强语言实践是培养语感的一个重要手段,因为语感是在反复的言语实践中,在对言语对象的直接感受中积淀而成的。让学生运用在课文中感悟到的表达方法、写作方法进行一些口语和书面写作方面的训练,使学生的语言感知力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在课堂中,我们要指导学生结合教材范例,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真正去动嘴动手动脑动情。
关键词:农村;作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8-120-01
新课标强调,语文教育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对初中作文教学的要求很明确:“写作要真实,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的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从新课标对作文的要求我们会发现,它特别强调三点:第一,作文要写自己想说的话,感情必须要真挚。第二,写出个性,有创意。第三,注重联想和想象。
做为新课标的实施者,我们深感任重而道远,尤其是我们农村学校,如果再跟不上时代的步伐,那差距将会越来越大,农村孩子的发展将会受到重大的影响。怎样提高农村学生的写作水平,需要我们大胆的探索和尝试。在教学中我们总结出如下经验:
一、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
农村作文首先要解决的是:让学生喜欢写,不怕写,对作文产生兴趣。兴趣从何而来?我觉得从获得成功的快乐中来。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请记住: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促使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乏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无济于事。”为了让学生对作文产生兴趣,我们就要让他们在作文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听写结合,以说促写,下笔成文。在初一的作文教学中,我常常会让学生听故事写作文。课堂上老师讲一个故事,情节、人物都不要太复杂,让学生认真听,然后再把听到的故事写下来。要求: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只要符合这个要求的,作文就算合格,给80分。慢慢的就提高要求:比如要运用描写,写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评价的时候也是因人而异,作文成绩好的,要求高一点,水平低的就要求低一点,无论是哪一位同学,都以激励和表扬为主,让每一位同学都品尝到成功的快乐。训练了几次听写作文后,就可以提高到说写作文了。
二、丰富学生作文的题材
学生对作文有了一些兴趣,那还只是迈出了第一步,还要解决的是写什么的问题。如何丰富学生的写作题材,老师要做好引导,自然、生活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花草是活书,树木是活书,飞禽走兽,小虫微生物是活书;山川湖海,风云雷电,天体运行都是活的书;活的人,活的问题,活的文化……活的世界,活的宇宙,活的变化,都是活的知识宝库,都是活的书。”所以我们农村的孩子更要就地取材,好好的读读大自然这部活书了。
青翠的山峦,流淌的小溪,雪白的梨花,破土的新芽,葱郁的田野……展现在我们眼前的都是一幅幅绝妙的画卷。走进大自然,亲近大自然,去看,去听,去闻,去感受,去体验,去拥抱大自然,敞开心扉,与大自然进行心灵的对话……再用笔把我们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感悟到的用文字记录下来,那不就是最美的作文吗?
农村孩子不仅可以欣赏到优美的自然风光,还有丰富多彩的农家生活。生活才是写作的源泉,叶圣陶先生在《文章例话》中谈到:“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的流个不歇。”“写文章不是生活上的一种点缀,一种装饰,而就是生活本身。”这段话告诉我们,文章要写的内容其实就是生活本身,要真实的反映生活。
农村孩子虽然远离精彩纷呈的都市生活,但他们有自己朴实的农家生活,那也是作文的大好题材啊。小河里摸鱼,捉了蜻蜓喂蚂蚁,萤火虫做灯笼,那也是农村孩子才能享受到的趣事!春天播种的喜悦,夏天养蚕的辛劳,秋天收获的快意……这丰富多彩的农家生活,城里孩子是体验不到的,引导学生用文字记录自己的生活,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这样的作文会充满生活气息的。让学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爱自然,爱生活,鼓励“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这样学生作文就不会觉得没什么写的了。
三、将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结合起来,以读带写
作文,更要注重平时的积累,厚积才能薄发,“腹有诗书语自华”,要想提高作文的水平,阅读是不可少的,尤其是阅读名著,积累字词,优美的语句,阅读给学生的熏陶是潜移默化的,但是在没有名著可读的情况下,我们怎样解决读的问题呢?只有充分的利用好教材,挖掘教材的潜力,把读与写结合起来。
一、走进大自然,让学生学会观察
“作家不是教室里培养出来的”。为了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让他们积累更多的素材,我们要常常带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扩大他们的活动范围。在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时,我们要注意抓住以下两点。
1.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观察是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观察力的强弱与写作能力的高低有着直接关系。马蒂斯曾经说过:“创造始于观看,而观看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劳动,需要努力。”因此,在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的怀抱时,我们需要充分指导学生发现自然界中各种事物的不同特征或同一事物的不同形态,以发展学生的思维,积累写作素材。我们要告诉他们,眼睛是最灵敏的高科技摄像机,它可以看到最细节的地方,且每个摄像机摄取的角度不同,内容也不一样。例如观察迎春花,我们除了要观察迎春花的颜色和花瓣的形状外,还要引导学生看花瓣上浅浅的纹路,柔韧的花蕊和新开的花和即将凋谢的花之间的区别,调动各种感官,还可以去闻一闻,闭上眼睛想一想。久而久之,便会练就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为写作积累大量的素材。
2.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发明。从小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对发展孩子的智力和提高其写作能力是极其重要的。到野外活动时,我们要鼓励学生对外界的事物进行大胆想象,例如想想天上的云时而像什么,时而又像什么;想象冬天的雪花像什么,各种各样的树叶像什么……例如有学生就这样写:雪花,你是地球妈妈赐给麦苗的棉被吧!要不,你为什么下得这样厚,这样大?雨儿,你是一瓶用之不竭的洗涤剂吧!要不,则能把大地妈妈洗得如此光艳,鲜亮。
二、走进生活,让学生学会感知
法国美学家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学生通过丰富的生活交往和欣赏好的文学作品,可以获得知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
1.让学生充分感知事物外在的美。美的东西离不开外在的感性形象。生活中蕴含着无数智慧的美,每个人都有欣赏美的权利。我们教师要带领学生走进生活,让他们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手触摸……调动他们全身感官,细致地描摹她们感觉到的形、色、味等。例如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房屋结构、教室布置等,然后让他们对事物的色彩、造型等发表意见,逐步培养他们的审美个性,为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2.努力培养学生捕捉内在美的能力。我们应培养出思维敏捷且开阔、想象力丰富、理解能力极强的学生,因此,我们应让学生大胆与别人交往,在交往中明辨是非、善恶、美丑;让学生走进生活,去看、去听、去做、去想、然后记下自己的感受。黑格尔说:“靠单纯的模仿,艺术总不能和自然竞争,它和艺术竞争,那就像是一只小虫爬着去追大象。”在自然界中,无论是荷塘月色的恬淡幽美、大好秋色的绚丽灿烂,还是长江三峡和赤壁古战场的雄奇险峻,都各有其不同的形态美、色彩美,给人以美的享受。然而教材里关于自然环境的描写,因经作家的审美处理,比自然美更精致、更完美、更细腻、更激动人心、更给人以美感。同时,我们在教学中,同样要让学生仔细体会自然景观的崇高美。例如《望天门山》这首诗按照观察顺序,由远及近,从山到江再到帆船,描绘了天门山夹江对立,长江波澜壮阔的雄伟壮观的景象,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的深厚感情。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读懂并体会这种自然的崇高美,进而领会这种情感的呢?首先,引导学生准确地把握作者的视点,顺着作者的视线,去发掘文中的景物特点,领略天门山的壮丽神奇,让学生从“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等体会到从远到近的描绘,突出了景物的伟大。接着引导学生理解上联――“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品味出天门山夹江对立的雄伟壮丽,同作者一道观赏天门山的美。最后引导学生反复吟诵,在吟诵中欣赏景物,揣摩语言美;在吟诵中扩展想象,领略意境美;在吟诵中陶冶情操,塑造美的心灵,提高了审美能力。
三、广泛阅读,让学生积累语言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重视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通过大量的阅读丰富词汇,获得知识和能力,为习作积累必要的语言材料和写作技巧。清代王筠主张,读书要“取其多”即说明阅读面要广,吕淑湘先生也说:问语文学得好的人,无一不得益于广泛的课外阅读。可见,阅读的重要性。
1.及时向学生推荐一些浅显易懂、图文并茂、情节生动并符合他们口味的优秀文学作品,让他们快活地遨游于书海,在生动曲折的情节和自然唯美的语言中找到乐趣。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学习;主动性;指导策略
现代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的显著特征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学生的主体个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和谐的发展。学生的主动学习是他们主动和谐发展的一种基本方式。所谓主动学习,是指学生个体在学习过程中一种积极自觉的学习行为,是学生个体非智力因素作用于智力活动的一种状态显示。
为此,我专门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对学生的调查问卷分析,我了解到语文课在学生心目中是很受欢迎的。在参加调查人数334名学生中,喜欢语文课的有247名,占总人数的75%。人们都知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古训,没有了兴趣,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不可能是成功的。我们的学生有如此的浓厚兴趣,确实让人感到欣慰。在第16题:“语文课上,对于老师的讲课,你喜欢:A、分析 B、提问 C、自学 D、怎么都行”,其中选B、C的各占31%、30%。学生对语文学习方法的选择引起我们对教学指导策略的思索。在第29题:“上语文课前,你能主动读课文吗?A、能 B、不能 C、有时能”,334名学生中选A的有142人占43%,选B的只有14人占4%,选C的177人占53%。从以上数字可以看出,学生对课文的主动预习的自觉性还是有的。另外,在第三十题“你将来相当文学家吗?”的调查中,有160人抱定了将来当文学家的去向,占了总人数的50%。想想看,这么多的孩子想从事文学事业,我们在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上又有了一个内因因素的支持,这是很难得的。
总之,通过调查和走访,我认为如何让学生达到主动学习的境界,关键在于教师的正确引导,并应贯穿于教师的教学过程之中。学生,尤其对小学生来讲,生理、心理都处于低级幼稚阶段,人生阅历,社会经验知识,更无从谈起。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学到有关的语文知识,培养有关的语文能力、以及顽强的意志、良好的品德等非智力因素,要达到这些目的,学生语文学习的主动性是一个关键的首要的因素。通过研究,我认为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的主动性,根据课堂教学过程的一般规律,按照学习的启动――感知――理解――巩固――应用这几个基本阶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指导可以用以下指导策略。
1.情境设置策略 小学的语文课本所选的课文无论写景,无论叙事,都是非常美的。新课伊始,教师应根据学生学习的内容,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营造一种学习的氛围,把学生带到一定的境界中去,使学生置身其中。这样就可以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就可以被充分地利用起来,并处于兴奋状态。在接受、学习语文知识时就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新课开始是上好一节课的重要环节。情境设置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新知识的呈现。把知识和问题通过情境的艺术渲染呈现给学生,造成悬念,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动机。比如,我在教学《小虫和大船》这篇课文时,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你们见过书本里因时间长而受潮生出的小虫吗?(学生一脸茫然,因为平时没留意。)那你们见过最小的虫是什么?(学生异口同声:“蚂蚁”。)老师告诉你们书本里的小虫比蚂蚁还要小几十倍,(学生张着嘴表示惊讶。)就是这么小的小虫,却把一艘坚固的大木船破坏了。(学生“啊”的一声,更惊讶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兴趣昂然,进入课文的学习。)二是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基础,只有消除对立、冷漠等不良人际关系,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建立起和谐环境,学生才能把精力放在学习上,愉快地学习、生动活泼地发展。。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老师在这一方面堪称楷模。李老师在《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情境教育》一书中,详尽地叙述了自己的情境教学研究、实践历程。在情境教学中情境教育通过艺术的直观与老师的语言描绘,连同老师的情感,创设一种美、智、趣的教学情境,并与亲、助、和的人际情境交融在一起,使儿童走进这样的课堂就觉得亲切,轻松愉快,就特别想参与或不知不觉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以至达到全身心地沉浸其中的境界。学生处于这样的氛围中,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就更积极了。李老师把情境教学的操作要素,概括为5条:以“美”为突破口;以“思”为核心;以“情”为纽带;以“儿童活动”为途径;以“周围世界”为源泉。当然,我们的这个策略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必须有李老师的那种敬业精神。
2.活动参与策略 这里所说的“主动参与”重点在于强调教师引导下的参与。现代教育理论强调,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不能仅把已有的知识结论灌输给学生,而要创造一定的条件,提供一定的辅助材料,通过学生的耳、眼、口、手、脑等多种器官的感受和体验,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我在教学《三只白鹤》这篇课文时,课前要求学生按照书上的样子画出白鹤、太阳、白云、鱼等,并剪下来。上课时,我在黑板上画出柳树和小河,让学生读书找出三只白鹤埋鱼的时间和标志,并用自己所画的图贴在黑板上。第二天早上,白云、太阳、柳树的位置有什么变化,到黑板上移动并讲解理由。其实,本课的教学重点--哪只白鹤能找到埋在土里的鱼呢?此时问题的答案学生已不言而喻了。在主动参与策略方面,最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是于永正老师的“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法。他的每一节课都在和学生和谐相处,谈笑风声中进行,每节课都让人耳目一新,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在有关的活动中学生不知不觉中学会了应该掌握的知识。于老师的课堂教学就是一门艺术,让人留恋忘返。
3.反馈调节策略 教学过程是师生间为实现教学目标而进行的有目的的信息传递和调控过程,教与学双方均需在信息输入与输出的基础上及时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进行调控。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都是根据事先写好的教学方案进行教学,这往往容易忽视或者无法预料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的差异性和特殊性。因此,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进度的快慢和教学方法的选择都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灵活掌握。教师要善于捕捉和搜集教学反馈信息,并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灵活地控制教学过程,不要被已设计好的教学方案所束缚,特别是对那些有求异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学生,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进行引导和鼓励,鼓励这些学生质疑问难,为学生的大胆求知、主动发展创造条件。
4.方法指导策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一书强调:“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人只有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形成了学习能力,他的一生才能不断地获得新知识,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与需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学生才能自觉主动地去学,科学高效地学。比如,我在低年级段逐步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
4.1 笔画分析法。独体字一般按笔顺规则说出笔画名称来记忆。
4.2 结构分析法。合体字一般采用分析偏旁和部件的方法来记忆。
4.3 增减或调换偏旁部件的方法。形近字多,同音字多是汉字的特点,也是识字教学的难点,用这种方法可以熟带新记忆字形。
4.4 运用造字规律分析记忆字形,像“日、月、水、火”利用象形造字规律等,既活跃了思维,又激发了兴趣。
4.5 编顺口溜记字形。如“兔”字,“长耳朵,三瓣嘴,前腿短,后退长,小尾巴不能忘。”
4.6 在写字中记忆字形。要学生写完话后,再看、再读。
4.7 联系音、形、义记忆字形。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还有阅读的方法、作文的方法,观察、思维、想象、分析、概括、综合、记忆、理解等都有其方法上的特点,教师要相机引导、精心施教,让学生会学、学会。
5.成功展示策略 教育实践告诉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各有所长,有的善于质疑,有的善于表演,有的善于书写......教师要因势利导,通过恰当的时机、途径和场合,让学生的特长得以充分的展示,使学生能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产生成就感,再把成功的喜悦化为学习的动力,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学习的主动性。例如在上语文课时,教师请语音标准、朗读有感情的学生进行示范性朗读;低年级请学习优秀的学生在识字、写字时担任小老师,这些成功的展示会使学生产生成就感,满足儿童心理发展的需要。学生通过主动学习和探讨,一旦获得学习的成功或反复成功后,反过来又可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一种学习动力。学生一旦体会到成功的乐趣,自然会产生更大、更多成功的欲望,诱发更为主动地参与,更为积极的思维,从而使主动参与学习成为一种持久强烈的意识,最终形成自我学习的内在机制。
如果在农村和城关的小学都呆过,而且和学生们玩过、聊过,就不难发现:农村学生天性活泼、无拘无束,但不如城里学生才思敏捷、出口成章;农村学生心胸宽广、不拘小节,但不如城里学生文明礼貌、谈吐自如;农村学生热爱自然、兴趣广泛,但不如城里学生爱读爱写、表达流畅;农村学生动作协调、反应敏捷,但不如城里学生博闻强记、知识丰富,这些区别使得大部分农村学生的读写能力较差,语文素养不高。教师只能根据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贴近他们的生活,因势利导,才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让他们乐于写作。
一、贴近生活,培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有写作的兴趣,必须有让他们感兴趣的材料和内容。
现在的农村有许多年轻的父母外出打工,只好把学生留在家中让老人照看;有些年轻人虽在本地工厂上班,但一下班既要忙田里的农活又要忙家务,根本无暇顾及学生的生活细节和学习情况,这就给了学生充足的课余时间和空间。男学生一放学,可以自由地玩游戏、逗小虫,甚至上山逮鸟、下河捉鱼,玩得无拘无束,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学习;而女孩相对文静,会帮家里洗衣、做饭、扫地、擦桌子,这些生活实践,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习作素材。
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笔者开始试着和他们聊天,聊聊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说说他们自己每天做的事情,谈谈他们已经掌握的本领,交流交流他们带弟弟妹妹的真实感受。然后引导他们把自己真实的生活经历写成日记,写成作文,写得好的作文读给大家听,一同分享写作的快乐。这样,学生不但有了写作材料,还丰富了他们枯燥的生活,激发了他们的写作兴趣。
二、引导发现,丰富习作内容
农村的天地无限广阔,到处可见红花绿树、青草依依,随处可闻鸟语花香、莺歌燕舞,哪里都是美丽的风景。这些风景不但丰富了学生的生活,还能激发他们表达的欲望。
有一次,上口语交际课,内容就是说说自己的发现。在城里上课时,没几个学生有机会到野外去观察,更不用说是有独到的发现。农村学生却踊跃发言,因为他们有这样的亲历。有的学生发现了蜘蛛能在网上行走的秘密,有的学生发现小狗、小猫记忆力特别好,有的学生尝试自己动手挖冬笋。
学生们的表现让人非常惊讶,这些有趣的发现得益于他们平时的观察,得益于他们的一双双慧眼,这是城里学生在高楼大厦里、在车水马龙的街上无法看到的景象。趁热打铁,引导学生们写下自己的观察所得,并把写得好的作文在班上展读,鼓励他们认真观察、准确表达。老师的肯定和鼓励,激发了学生更强烈的观察和表达的欲望。
三、强化阅读,感悟习作方法
不要指责农村学生的知识匮乏,他们的书包里除了教材很少有其他的读物。放学后,无人过问他们的家庭作业做了没有,更不会有人坐在他们的身旁督促他们看课外书,听他们讲故事。虽然农村生活丰富多彩,虽然家乡处处风景优美,但他们无法把所见所闻准确地描述出来。
都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样的道理,学生脑海里没有积累丰富的词汇、心里没有装满必要的知识,怎能写出好文章来呢?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那一砖一瓦和沙石,怎能成就高楼大厦。为了提供阅读材料,笔者首先订阅了《小学生学习报》、《小学语文报》、《小学生周报》等报刊杂志,又向学校阅览室借了一些儿童读物,然后鼓励学生用自己的零用钱买了一些课外书,这样,每人手上都拥有了一本书或一张报。因为学生不爱午睡,所以每天中午都有半个小时的读书时间,手上的书读完了就和其他同学交换,保证每天都有新的内容可看。每周的星期五下都有一节读书交流课,可以展示好词佳句,也可背诵精彩片段,还可交流读书的心得体会、真情实感,形式可以多种多样,目的就是培养阅读兴趣,丰富知识积累,让他们在读中感悟表达方式,能用语言准确表达自己的心声。
四、感悟亲情,鼓励自由表达
走进农家,如果看到一家人坐在一起而无人吭声,不要奇怪,也不要难过,那不是他们对谁有意见,更不是一家人生闷气,只是因为父母不善言谈无话可说。学生虽有话但不敢说,他们都把自己的感情深深地藏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