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卫生保健自查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根据xxx经济技术开发区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发(20xx)102号文件及会议精神,结合我公司安全生产工作实际,组织了本次安全生产隐患大检查,现将有关排查工作汇报如下:
一、落实安全隐患大检查工作责任
成立了安全生产隐患大检查工作领导小组,由xxx经理带队担任组长,安全主管xxx担任副组长;项目副经理xxx、安全员xxx、xxx、各栋号工长为成员,负责这次对我公司施工的在建工地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明确责任,层层抓落实,确保了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有关工作顺利开展。
二、隐患排查
根据全省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和全国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会议、文件精神,我公司在大检查的基础上,各施工项目、班组长分别带领各自工人,对各自作业区内进行检查。从检查的情况看,基本上能遵守市、区有关安全生产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我们也制定了安全生产工作的制度和措施并采取了经济处罚手段,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水平有所提高,三宝、四口、五临边、高空作业、脚手架等习惯性违章作业有所改善,职工的安全意识较前一阶段有明显的提高。对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由现场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结合工程实际情况编制的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再由施工企业技术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及监理单位专业监理工程师进行审核,审核合格,由施工企业技术负责人、监理单位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具体检查落实情况如下:
(一)脚手架拆除
悬挑式扣件钢管脚手架、落地式脚手架拆除,符合建设部规范和施工组织设计要求,拆除前全面检查脚手架的扣件连接、连墙杆、支撑体系是否符合安全要求;施工中项目部管理人员各尽其责严格按方案中规定的技术措施,检查监督施工作业人员的工作,拆除顺序应逐层由上而下进行,严禁上下同时作业;所有连墙件随脚手架逐层拆除,严禁先将连墙件拆除后再拆脚手架。拆除悬挑脚手架时,地面设围栏和警戒标志,并派专人看守,严禁非操作人员入内。严格执行安全技术交底,加强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查隐患,堵漏洞,避免事故的发生。
(二)现场临时用电
各项目施工采用TN-S系统,各项目部结合现场施工用电实际所需要进行布线、配电。各项目部编制的《施工安全用电专项方案》包括了各阶段用电量负荷计算,配电线路的埋设、总配电箱及分配电箱设置,照明用电、现场用电安全保护措施及现场施工人员施工用电交底等内容。各项目施工用电实行“三级配电、二级保护”,大小配电箱、开关箱均符合标准,开关箱设置按“一机一闸一漏一箱”要求设置,电箱均有防雨措施,电箱维修及时做好电工维修记录。
(三)塔吊、施工电梯
各项目使用的塔吊和施工电梯都按说明书要求,结合作业条件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经德阳市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检测合格,发放了准用证。安装和拆卸人员都经过培训考核并取得了合格证书;每次顶升作业都要签字交底并备案;司机、指挥人员也进行了有针对性操作前安全交底。
(四)消防安全
对各班组签定了消防安全责任书,施工现场划分消防岗位责任区,还利用宣传栏、横幅、标语等大力宣传各种消防安全知识、预防事故的方法和自我保护的相关知识。在安全通道口和易出现明火的位置都放置灭火器;施工动火时,采取了有效的防护措施并有专人看火。
(五)现场文明施工
施工现场每天有人清扫,路面铺设硬覆盖。出场车辆在出门前用高压水枪冲洗车身,防止将泥沙带出现场污染马路。现场警示标志齐全。场地卫生有专人负责打扫,污水、垃圾及时排放和外运。施工现场的料具及构件按品种、分规格堆放;现场的钢筋加工场围挡按施工现场区域进行划分。
(六)办公区、生活区卫生、防火
施工现场采取三区分离,在宿舍门口设置宿舍管理制度并在走道处悬挂灭火器,宿舍、厕所卫生有专人负责打扫,生活污水、垃圾及时排放和外运;工人离开宿舍后电工负责拉闸停电,宿舍内严禁使用“热得快”“电炉子”等易燃物品,一旦发现立即没收并处以罚款。
(七)持证上岗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于2008年6月5日成立,是全市第一家军民共建示范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总建筑面积为1238平米,业务面积1150余平米。现有员工40人,服务**街道8个社区(辖区常住居民52000人,另有流动人口2万余人)。中心紧紧围绕创建要求和标准,努力打造医疗技术过硬、服务水平提升、百姓真正受益的一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一、机构管理
(一)机构布局 中心严格按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五统一”的要求进行了统一的环境打造。坚持开展“六位一体”服务项目,设置了全科诊室、中医诊室、康复理疗室、妇女保健室、儿童保健室、输液观察室、预防接种室等,现有诊室7间,床位20张。安置了直达电梯方便无障碍出行,为居民及时享受公共卫生服务在大厅候诊区域设置了咨询台。为创造整洁的内环境,中心与物业公司签订绿化、清洁外包合同,定期对绿色植物实行更换和养护;按照5S标准对清洁卫生进行管理;制定医疗废物管理和处理流程,严格执行垃圾袋装化,保证了中心环境的净化、绿化、亮化、美化。我中心是“无烟单位”,在醒目位置张贴禁烟标示,达到“四无”的要求。
(二)人力资源管理 中心现有卫生技术人员34名,包含临床类执业(助理)医师5名,执业中医师4名,公卫医师1名,其中注册为全科专业的执业(助理)医师2名,另有注册护士14名。在所有医护人员中,中级职称中医类执业医师1名,中级职称临床执业医师3名,14名护士均为护师或护士职称,未取得职称人员4名。全部人员均按劳动合同法签订了劳动(或劳务)合同,履行了相应的用人职责。中心从2008年开始制定并完善绩效考核实施方案,每月定时开展了绩效考核,并严格按考核结果发放绩效奖金。重视员工培训工作,制定了人员外派进修学习规定、人员培训规划及年度计划,每年组织员工按要求完成了继续教育任务。因人员均属临聘人员,流动性较大,现具有省级以上培训合格证书的员工仅有8名,仅占所有医护人员的28%。
(三)财务管理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建立健全了《会计制度》、《财务管理制度》、《财产物资管理制度》、《票据管理制度》、《收费管理制度》等各种财务制度。严格规范会计人员职业行为,设置了内审人员。严格执行国家物价政策,设置了物价管理员。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财政专项收入专款专用。中心所有医疗收费项目、药品价格明细目录每天通过门诊大厅电视滚动播出。对成本进行医疗成本核算和药品成本核算,开展的业务活动所需费用全部按科室分类,月末逐笔核实核算并按支出明细逐项向各科室进行分配。
(四)文化建设 制定《综合管理办法》及医疗质量管理相关工作制度,加强对员工行为规范、诊疗规范、职业道德的管理,严明工作纪律。设立了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药事管理委员会、政务管理委员会等监督考核机构,每月进行精神文明查房、绩效考核,并针对各科室及岗位的工作作风、服务态度、仪容仪表、精神风貌等项目进行政府、群众、病人、内部顾客满意度的测评,听取意见和建议,以提高员工诊疗规范、职业素质、行为规范。
注重实施人文管理,与员工树立正确的奋斗目标,把员工的个人目标和利益与中心的目标和利益统一起来,着重了以“自励、奉献、感恩”等为核心内涵的团队精神的培养。
改进了员工医德医风档案,将医德医风纳入每月绩效考核中,考核结果记入员工医德医风档案,并与岗位聘用、评先评优、绩效工资直接挂钩。对出现问题的科室或个人进行严肃处理,并实行一票否决。在医德医风考评制度实施过程中缺乏计划性,还需进一步改进。
(五)信息管理 以“亲人般的全面关怀,朋友式的服务关系”为服务理念,坚持信息公开,提高透明度和便民性,制定了信息公开制度,利用大厅电视公示中心诊疗项目、诊疗价格、药品价格、医生信息、就诊流程、免费公共卫生服务等关键信息。网络接入沙坪坝区卫生信息平台,实现了医生诊疗及公卫服务电子化、系统化、动态化。
二、公共卫生服务
(一)居民健康管理 2011年1-12月通过门诊患者就诊、全民免费健康体检、入户筛查等形式共为辖区12091 人建立、更新了居民健康档案,截止2011年12月31日辖区居民建档率达88.76%,健康档案合格率为90%,电子建档率达90%以上。
现存在的主要问题:辖区人口数统计局的数据与街道派出所提供的数据不一致,增加了筛查建档难度。我中心地处城乡结合部,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还有很大一部分群众对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不理解,出现建档不配合甚至提供虚假个人信息等情况。另外,因系统问题,居民健康档案更新等一些情况不能很好体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电子档案建档率。
(二)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 中心充分利用宣传栏、宣传展板、健康小屋、多媒体播放设备等工具提供健康教育宣传资料,每天播放健康教育影像至少8小时。举办44次健康教育讲座,6次重大节日健康教育咨询活动,共惠及24594人次。
存在的问题:社区居民对疾病形成因素和健康知识知晓率及健康行为形成率较低,还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健康教育知识的普及力度。
(三)预防接种 0-6岁儿童建证率100%,疫苗接种率99.2%,强化免疫或查漏补种率100%。
(四)传染病管理 辖区全年无聚集性传染病的爆发,传染病疫情报告率、及时率均达到100%。
(五)儿童保健 新生儿访视率95%,儿童健康管理率99.5%,儿童系统管理率较好的完成预定目标。
(六)孕产妇管理 孕产妇健康管理早孕建册率因辖区孕妇流动性大,又可以自由选择待产医院,信息渠道目前存在遗漏。产前健康管理率也因辖区流动人口多,孕妇流动性大,管理存在一定困难,人员意识和经济状况不均衡。产后访视率95%。
(七)老年人管理 老年人健康管理率72.68%。65岁以上老年人年检率较低,主要是辖区人口流动性大,在管理上存在一定的困难,有很多老年人对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免费体检政策存在顾虑而不愿年检。
(八)慢病患者健康管理 2011年中心高血压建档率为65%,规范管理人数2883人,血压控制理想人数2943人。糖尿病建档率100%,规范管理人数1399人,血糖控制理想人数1604人。高血压、糖尿病健康管理率较低,主要是辖区人口基数较大,如按沙坪坝区社区诊断报告19.5%和4.8%的发病率计算,截止到2011年底还无法完成。现因公共卫生人员不足,加之一部分居民为获得免费体检而故意捏造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回访时却否定病史,造成规范管理率下降。
(九)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 建档率24.7%。规范管理率94%,患者显好率92%。
(十)中医药应用 中医体质辨识率100%,但因为重点人群和慢病患者有自由选择药物的权利,且中医药在针对重点人群和慢病患者的使用时疗效较缓,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使用。
(十一)卫生应急管理 制定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组建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队伍,并开展了培训与演练,但在相应记录上还有待完善。
三、基本医疗服务
(一)医疗费用
2009年,业务收入1492277元,服务25306人次;2010年,业务收入1994922元,服务31248人次;2011年,业务收入2786327元,服务39141人次。门诊次均诊疗费用增长了15%。
(二)质量管理 认真落实医疗质量管理的相关要求,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理念,以提高医护质量为落脚点,进一步完善了符合实际的质量管理体系,制定了医疗质量管理方案,改进了医疗质量管理工作考核办法,严格遵守医疗质量管理核心制度。通过每月行政查房、院科两级督查,突发应急事件演练,组织岗位技术练兵等活动有效地提高了医护管理质量。医疗文书书写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护理质量方面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检验室的各项检验试剂质量均符合要求,并开展了实验室室内质控工作,院感方面指派专人负责。不足之处是各种申请单书写的规范较差,需要进一步加强与完善。
(三)合理用药 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按国家规定基本配备基本药物,基本药物完全实行零差率销售。落实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每月处方点评对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指导临床用药。不足之处为抗生素处方比例和静脉点滴处方比例偶有超标现象,还需加强改进。
(四)康复服务 建立了残疾人工作康复小组,配有专门的康复理疗医师,制定了残疾人康复工作计划与实施方案,严格执行残疾人康复工作的“三个一”工作方针,为残疾人服务。为克服业务用房紧张的困难,将康复设备转移到原有的一条闲置走廊,建立了独具特色的“康复长廊”。不足之处是还要加强完善残疾人健康档案。
(五)中医药服务 单独设置了中医诊室、康复理疗室,通过悬挂标语和名老中医画像、健教宣传等方式提高中医药知晓率。聘请重庆医科大学中医副教授到中心坐诊,很受辖区居民欢迎,中医门诊量不断增加。近期又聘请了专职中医师,满足辖区居民需求。坚持每季度开展一次中医内容的健康教育,发放中医健康教育资料,宣传中医药防病和保健知识。制定了一系列中医特色保健方案,开展了中药、针灸、推拿、火罐、刮痧、穴位注射等中医药适宜技术各项服务,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的作用,为辖区居民服务。不足之处是利用中医药开展康复工作有待加强。
四、下一步工作目标
下阶段,我们将根据重庆市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各项指标要求,进一步加大整改力度,完善各项资料,做好各项工作,打造百姓受益的示范化中心。
创建卫生城市是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对于我市建设现代化生态城市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丹爱卫办字(2005)6号”文件精神,我局领导高度重视,迅速召开领导班子会议,专题研究创建办法和措施,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了丹江口市统计局卫生单位创建实施方案,坚持卫生创建与统计业务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考核,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两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切实把卫生创建工作落到实处。根据“丹爱卫办(2005)6号”文件要求,我局领导高度重视,立即召开局班子会议,专题研究卫生单位创建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把卫生单位创建工作抓好抓落实。一是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经班子会议研究决定,成立了以局长罗天彦为组长,局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局各科室队站负责人为成员的统计局卫生单位创建领导小组,日常工作由统计局办公室副主任赵明贤负责,具体抓好统计局卫生单位的创建工作;二是坚持把卫生创建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局领导班子研究决定每月专题研究卫生创建工作一次,同时把卫生创建与统计业务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三是制定卫生创建实施方案。为切实搞好卫生单位创建工作,结合我局工作实际,迅速制定了丹江口市统计局卫生单位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具体包括:指导思想、工作目标与任务、实施步骤、主要措施四个大的内容;四是制定完善卫生创建各项规章制度。我们先后制定了《统计局办公室卫生责任制》、《统计局家属楼卫生责任制》、《统计局科室卫生评比办法》和《统计局干部职工参加公益活动考核办法》等10项制度,定期进行检查考核,并与年度公务员考核挂钩,规定科室连续三次评比落后的科室负责人取消年终评先资格,个人连续两次不参加公益活动和卫生创建工作没达标者,年终取消评先和优秀公务员资格。通过细化任务、量化指标、强化措施、严格奖惩,把卫生创建工作任务都落实到人到岗,确保卫生创建工作都有人抓、有责管、有成效,使全市统计卫生创建工作在新年度有了新发展、新变化。
二、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卫生创建氛围。为了使卫生创建工作进一步深入人心,成为每个干部职工的自觉行动,形成人人自觉遵守法规和规章的良好氛围,我们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一是加强学习,提高认识。我们组织全局干部职工学习《全国爱卫会关于印发〈国家卫生成市标准〉及〈国家卫生城市考核命名办法〉的通知》和丹江口市爱卫会《关于印发〈丹江口市卫生先进单位标准〉〈丹江口市卫生先进单位考核命名管理办法〉的通知》及卫生健康知识等等有关卫生创建工作的内容,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了全局干部职工卫生创建意识和思想认识,迅速掀起了全局卫生创建工作的;二是专门购买卫生知识教材进行宣传教育学习。我局从市文明办购买了《丹江口市创建卫生城市工作手册》和《健康教育手册》等有关书籍,人手一本发放给个人进行学习,并在办公区悬挂、摆放禁烟标志等,从而达到了人人了解卫生城市、卫生单位创建标准,人人牢记健康知识;三是利用统计信息网优势,网上建立健康教育专栏。网上专栏设置了湖北省爱国卫生条例、创建卫生城市健康教育知识宣传要点和2005年“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核心信息等内容,进行宣传教育学习;四是举办创建卫生城市和健康知识竟赛活动。为了更好让全局干部职工掌握和了解卫生创建卫生城市标准和健康知识,我们在卫生城市宣传月之际,组织全局同志开展了一次创建卫生城市和健康知识竟赛活动,竟赛设两个奖项即个人奖和科室奖,全局同志涌跃参加,既丰富了宣传形式,又达到了宣传目的。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用科学卫生知识教育干部职工讲文明、树新风、改陋习,培养了全局干部职工健康的生活理念和文明卫生的生活习惯。同时全局干部职工关心环境卫生工作,增强了卫生意识、城市意识,形成全局关注、全局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三、加大资金投入,切实把卫生创建工作落到实处。卫生创建不能光喊在嘴上,关健是要落实在行动上。而行动上的落实又离不开资金的支撑。我局为了切实把卫生单位创建工作抓落实,在单位资金极为紧张的情况下,仍然挤出5000元资金用来搞好卫生创建工作。一是请人专门打扫单位家属楼卫生,搞好家属楼的门前三包,确定了办公室和家属楼卫生责任人,卫生保洁区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到了科室,单位门前“五包”责任制落实;二是拿出资金对家属楼的乱搭乱建和“脏乱差”进行集中整治,定期对家属楼楼梯道进行冲洗,确保了单位院区道路硬化、路面平整,无坑洼积水、无破损,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无烟蒂、果皮、纸屑、痰迹、,无卫生死角,单位容貌美观,无乱贴乱画、乱堆乱放、乱搭乱建、乱牵乱挂、乱泼乱倒及违章饲养家禽家畜现象;三是专门购买打扫卫生工具,如拖把、扫帚、铁锹等等,经常对室内外卫生进行打扫,确保了家属楼、办公室和单位卫生责任区门窗、四壁、天花板、灯具无积尘蛛网、用具、用品摆放整齐、清洁、美观;四是积极参加全市公益劳动,定期打扫单位的责任卫生区;四是购买了卫生单位创建所需书籍,禁烟标牌等等;五是积极抓好“除四害”工作。我们一方面按爱卫办规定要求购买了灭鼠药发放给单位职工在办公室和家里进行施药,安排专人对家属楼进行定点、定时施药;另一方面集中购买灭蚊蝇、灭蟑啷药物发给单位职工在办公室和个人家里进行施药,安排专人对家属楼周围进行集中施药,由于在除“四害”工作中坚持以环境治理为主的综合治理防制措施,使“四害”孳生地得到有效控制,“四害”密度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标准内。由于我局创建卫生单位资金落实到位,制度健全,人员到位,措施得力,确保了卫生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加强领导,立足岗位,积极为全市卫生城市创建工作搞好统计服务。卫生城市创建工作不是一个人、两个人,一个单位、两个单位的事情,而是全市人民共同的大事,人人必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把卫生创建工作当做大事来抓,当成大事来做,人人自觉养成卫生习惯和卫生行为,这样才能使丹江口市旱日步入全国卫生城市行列。为此,我局结合统计局的工作实际,认真为全市卫生城市创建搞好统计服务。一是积极为卫生城市创建提供有关指标数据,搞好统计信息服务;二是全局参与卫生创建工作,各专业积极服务于全市卫生创建工作,坚持把服务卫生创建作为全局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三是利用统计信息网的优势,宣传全市卫生创建工作,一方面我们利用公益劳动所拍照片在网上进行宣传;另一方面我们用信息口径在网上相关统计信息;四是我们积极围绕卫生城市创建中心工作搞好调研。我们先后写出了《丹江口市构建和谐社会面临的四大难题》、《建设“和谐丹江口”:全市城乡居民提出九条建议》、《城乡居民热切盼望积极参与建设“和谐丹江口”》等多篇有关卫生创建工作统计调研文章,为市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卫生城市创建工作当好参谋,受到了各级领导的好评;五是积极为丹江口市创建“楚天杯”搞好服务。一方面为“楚天杯”创建提供信息资料;另一方面为积极收集、汇总、计算提供“楚天杯”创建有关数据资料,确保了“楚天杯”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根据《关于推荐申报丹江口市2004——2005年度卫生先进单位、卫生社区(居委会)、卫生村活动的通知》(丹爱卫会[2005]12号)文件精神,我局高度重视,迅速组织专班,对照《丹江口市卫生先进单位检查评比标准》和《丹江口市卫生先进单位管理办法》“丹爱卫会(2005)6号”文件进行自查打分,满分为100分,实得分为98分。
丹江口市统计局
2004年至2006年,省人大常委会连续三年在全省范围开展建设生态省决定和环境保护法执行情况的检查、跟踪督查。根据常委会的工作安排,今年省人大农业和资源环境保护委员会继续组织跟踪督查,重点是检查各地城乡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情况,同时对历年来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审议中提出的突出环境问题整改落实情况进行“回头看”,对各地落实污染物减排工作进行调研。6月7日,我们听取了省建设厅和省环保局的专题汇报;6月25日至7月5日,由常委会及农资环委领导带队,组织了5个督查组,分赴全省11个市进行了跟踪督查。听取了11个市,23个县(市、区)政府的汇报、实地察看了65个企业、单位和污染治理现场。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省生态省建设和环境污染整治取得新进展
从这次跟踪督查的情况看,省政府和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各级人大常委会在全省执法检查中提出的意见,统一思想,深化认识,采取有力措施,扎实搞好整改,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在我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全省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趋势得到一定的控制,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局部地区明显改善。特别是过去的一年,各地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真抓实干,狠抓整改,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表现在:
(一)生态省建设有序推进。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注重体制机制的创新和政策措施的完善,形成了上下联动、部门配合、区域协调、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去年,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省里出台了《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实施办法》和《市级换届考察实绩分析操作办法》,把“万元GDP能耗及降低率”、“万元GDP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等有关资源消耗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指标纳入实绩分析量化指标内容,从机制上、制度上引导各级各部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推动生态省建设。省政府在2005年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的若干意见》的基础上,去年又出台了《钱塘江源头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省级财政专项补助暂行办法》,对钱塘江源头地区10个县(市、区)按照“谁保护,谁受益”、“责权利统一”、“突出重点,规范管理”和“试点先行,逐步推进”的原则,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省财政每年安排2亿元,专项补助钱塘江源头地区的生态建设、产业结构调整、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农村污染防治。各地也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加强生态补偿的政策措施,我省生态补偿工作进入了实质性操作阶段。生态示范创建工作健康发展。去年,安吉县成为国家首个生态县,湖州建成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衢州市、桐庐、镇海等9个市县(区)建成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义乌市于今年5月通过了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现场验收。全省已累计建成6个国家环保模范城市、39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86个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92个省级生态乡镇。
(二)环境污染整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省政府高度重视省人大执法检查中提出问题的整改,开展了为期三年的“811环境污染整治行动”,不断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年内如期完成。以编制实施流域污染整治规划为龙头,大力开展水系污染整治工作,水环境质量得到改善。2007年上半年,钱塘江满足Ⅲ类水指标的比例从2004年的51.1%提高到64.4%,提高13.3个百分点。甬江流域余姚江水系经过整治,已经由原来的五类水恢复为三类水。以加快实施电厂脱硫工程为重点,着力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北仑发电厂投资11.5亿元,对现有发电机组进行脱硫改造,今年已全部投入运行,每年可削减二氧化硫排放量8万吨以上。加快省级环保重点监管区和准重点监管区的整治和“摘帽”工作,已有8个重点监管区达到了整治标准,经省政府同意“摘帽”,有3个已经省整治办组织的现场验收,剩下的5个在今年10月底前全部完成。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污染整治也有明显进展,全省味精行业已全面完成污染整治,率先实现省域范围内全行业COD和氨氮指标达标排放,削减氨氮排放量75.1%;水泥行业加大结构调整的力度,全省关闭68条机立窑,提前一年完成机立窑淘汰任务。与此同时,各级人大以执法检查为契机,督促政府切实解决当地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目前,省人大挂牌督查的48个突出环境问题均得到了有效整治。特别是前几年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报告中提到的几个进展不大的老大难问题,经过一年的努力,取得了可喜的进展。衢州沈家化工园区污染问题。衢江区政府经过艰苦的工作,提出园区整体搬迁方案并制定了搬迁补偿办法,积极采取措施,帮助、促进区内企业转产、搬迁。目前,园区内的49家化工企业已关停36家,其余13家化工企业已签订了关停承诺书,整治工作将于今年9月底前完成。平阳水头制革基地污染整治,历经三年多,去年县委、县政府制定了鳌江流域污染综合整治规划,确定了“削减产能,以环境容量控制生产总量”的整治思路,并于11月起对制革基地实行全面停产整治。经过半年多的企业重组和污染治理设施建设,目前,已有38家企业完成内部改造并通过验收,恢复了生产。通过这次整治,生产企业由原来的169家重组为39家,减少76%;转鼓从原来的3300多只削减到469只,削减86%,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明显减少,鳌江水质开始有所好转。此外,富阳造纸行业污染整治、东阳市南江流域医化行业污染整治和青田黄蝉钼矿矿区生态环境的整治等也都取得积极的成效。
(三)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管理逐步规范。这次跟踪督查,我们把城乡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管理情况作为重点。从检查看,总的情况是好的。到2006年底,全省已建成并投入运行的市级和县城城市污水处理厂有61座,处理能力达525.1万吨/日,其中去年新增50万吨;已建成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68座,处理能力29543.3吨/日,其中去年新增5000吨。同时还建成工业危险废弃物无害化集中处置设施10座,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7座。针对前两年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报告中指出的各地污水处理厂和管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去年以来,省政府和各级政府进一步出台政策,加大投入,加快建设。省政府明确列入“811污染整治行动”计划的27个城市污水处理厂年内必须建成。有关县市政府筹措资金,创新机制,克服困难,全力抓好工程建设。省级有关部门落实责任,深人现场,加强具体指导。从我们实地检查的几家在建污水处理厂情况看,工程进展顺利。在纳污管网建设方面,温州市从去年开始连续两年把管网建设作为为民办实事工程项目,纳入政府目标责任制进行考核,去年财政增加投入,市区新建管网30公里。市区杨府山中心污水处理厂一期污水处理率从2004年的40%提高到今年的80%。嘉兴市联合污水处理厂,设计能力日处理污水30万吨,前几年由于纳污管网不配套等原因,作用难以充分发挥。嘉兴市政府从去
年开始每年安排3000万元资金专项用于管网建设,污水入网率逐步提高。目前市区污水管网覆盖率已达70%以上,每天污水处理量达25万吨以上。在加快建设的同时,去年省政府还出台了《加强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管理的意见》,进一步明确污水处理工程建设的监督机制和收费政策,规范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制定行业标准,完善监控手段,切实加强对污水处理厂运行全过程的监管,全省污水处理厂水质达标率逐步提高。
(四)环保执法工作不断加强。近年来,我省加强了环境质量和污染源自动监测监控体系建设。“811污染整治行动”确定的65个水质自动监测站、100个空气自动监测站已在今年6月底前全面建成。到去年底,全省已建成污染源在线监测装置1200套。这为加强我省环保执法能力建设提供重要的保障。一年来,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认真履行职责,强化执法工作,持续开展了整治违法排污保障群众健康的环保专项行动、“百厂千次飞行监测”行动,今年五月份还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以“促进污染物减排”为主题的“红五月”环保执法行动,重点检查火电、热电企业、污水处理厂和历年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中发现的突出环境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严肃查处,并在新闻媒体上曝光了一批超标排污企业。去年,全省共办结环境处罚案件9829件,处罚金额2.8亿元。今年上半年办结环境处罚案件4590件,处罚金额1.55亿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这次跟踪督查和“回头看”,也清醒地看到.虽然近年来我省在生态建设和环境污染整治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当前我省面临的环境形势依然严峻。经济增长与环境容量的矛盾日益突出,江河的水质不容乐观,生态环境还相当脆弱,生态建设和污染减排的任务还十分艰巨。
一是一些地方领导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还不到位。从我们这次检查接触的情况看,各级领导对生态建设和环境污染整治的认识总的较以前有很大提高,但是各地进展还不平衡。特别是在正确处理和把握经济发展与环境整治、污染减排关系上还存在差距。口号很响、行动迟缓;决心很大、措施不多;强调客观原因、回避主观努力等现象依然存在。如有的地方对挂牌的整治项目没有从治本上下功夫,这边整治完成,异地又冒出来;有的地方领导热衷于筹资去搞看得见的形象工程,而不愿意还欠帐,搞“地下工程”,以致于污水管网建设成为不少地方城市建设的瓶颈。还有的地方污水处理厂建设进展缓慢,不从主观上找原因,片面强调土地指标紧等等。这些都说明,对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还需要在认识上不断深化,并切实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
二是污染减排任务相当艰巨。从我们调研情况看,省政府已将今年国家下达我省的污染减排两项约束性指标落实到各市。各地也都作了动员部署,层层分解,并提出了具体的政策措施。但要真正落实。确保完成全年污染减排目标任务难度不小,主要是,在思想认识上,各地对污染减排工作重要性、紧迫性认识还有差距;在措施上,目前多数地方主要还是靠工程措施,仅仅在治理上做文章,还没有把工作重心切实转到产业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上来。特别是我省产业结构中高能耗、高污染行业占很大比重。今年以来这些行业快速增长,其中火力发电量同比增长24.4%,加大了节能减排的压力。另一方面,部份河段水质还没有根本性好转,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的污染整治任务仍然艰巨,部分污水处理项目建设相对滞后。国家环保总局规定污水处理项目建成后需试运行三个月才能计算削减量。我省在建的27个项目即使年内建成投入使用,仍有相当一部分不能计人到今年的减排量。因此,减排工作形势十分严峻。
三是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作为完成COD减排任务的关键环节,有关县市正全力以赴,争分夺秒加快污水处理厂建设。但我们也感到,在一些地方也存在重视工程建设、忽视管网配套,重建设、轻管理的倾向,如不注意解决,势必影响污水处理厂效益的发挥。特别在环保基础设施的运行管理上,还有不少污水处理厂投资和运营体制改革尚不到位,有的还未建立污水处理费征收机制,有的收费偏低,运行效率低下,甚至导致亏损经营。有不少污水处理厂同时处理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由于运营商对纳管的工业污水水质缺乏有效的监控手段和管理措施,时有大量工业污水未经处理或超标排放、偷排入网的情况,超过污水处理厂进水设计标准和处理能力,影响了污水处理厂稳定运行。这些问题,都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四是农业和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渐趋突出。近年来,我省一些江河湖库水质富营养化趋势加剧,个别地方情况严重。在加强工业污染源治理的同时,必须把治理面广量大的农业面漂污染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这方面,省里实施了农村环境“五整治一提高”工程,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做了大量工作,但由于村镇环保基础设施薄弱,特别在山区,平原地区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处理的一些好的措施较难实行。不少农村基本上还是“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同时,对一家一户的畜禽养殖和化肥、农药的使用管理还缺乏有效的手段,农村河道水葫芦疯长,淤泥堵塞现象严重,因此,整治农村生态环境任重道远。
三、进一步推进生态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的建议
(一)进一步深化认识,切实增强各级领导干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规的自觉性。各级领导必须牢固树立以资源节约中求发展,从环境优化中求发展的理念,调整思路,摆正位置,正确处理加快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环境、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关系,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继续总结经验,拓展生态补偿的渠道和途径,认真落实生态补偿政策,增强生态补偿的透明度,促进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县(市)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目标责任制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制度,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要把污染减排任务完成情况,作为否决性指标纳入生态省建设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体系,作为衡量各级政府执行力是否强,经济发展是否“好”的重要标准,加强检查考核,并将各地完成情况向社会公布.接受全社会的监督。省政府要严格责任追究,对因工作不力,未能按期完成污染减排任务、环保重点监管区整治任务的市县,除了采取经济的手段督促其完成外,还必须严肃政纪,追究当地领导的责任,真正把生态建设和污染减排工作落实到实处。
(二)下大力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加快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我省“811环境污染整治行动”到年底即将结束。三年来,通过兴建污染治理工程,开展环境整治,削减了排污量,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从整体上看,我省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增长方式还没有根本改变。继续单纯依靠工程措施,仅仅在污染治理上做文章,要完成“十一五”减排目标,难度越来越大。因此,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更新发展理念,运用污染减排这个倒逼机制,切实把工作重心转到调整结
构。改变增长方式上来,从源头上实现污染减排。省里要抓紧制定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和主体功能区划,以生态环境功能区划为基础,以环境容量、环境承载能力和环境质量现状为依据,对不同区域实行不同的功能定位,以此优化城镇和产业布局。要按照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加强新建项目准入把关,实行严格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把总量削减作为建设项目环评审批的前置条件,并做到“三同时”,切实防止边治理边污染,边还旧帐,边欠新帐。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加快淘汰小印染、小造纸、小制革、小化工等落后的生产能力,治小汰劣,促进产业升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出台有利于节能减排的政策措施,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鼓励企业实行清洁生产,不断降低单位产值的污染物排放总量。要按照农业产业化规划,搞好畜牧小区建设和污染治理,推进农业“减量增效”工程的开展,抓好“万里清水河道”工程的实施,以及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的处理。要进一步建立、完善减排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加强监督考核,确保全年污染减排目标任务的完成。
(三)强化环保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和运行管理,着力提高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的效率。到今年底,我省城市和县城污水处理厂将全部建成。下一步要把工作重点转到污水处理设施的管网配套和运行管理上来。要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加快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厂投资和运营体制改革。积极推进项目代建制和特许经营制度,鼓励社会资本特别是专业公司参与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和经营,改变目前多数污水处理厂政企不分、政事不分,市场主体不健全的状况。要进一步完善收费制度,抓紧研究提高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加大征收力度,保证污水处理厂能保本微利,维持正常运行。切实加强对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监管。省级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督促污水处理厂建立各项安全保障制度,完善污水处理技术和工艺,努力做到达标排放。同时,要采取措施,加强对排污企业人网水质的监控,确保进入污水处理厂的水质达到入网标准。对超标排污的,必须严肃查处,不仅要限期治理,还要加倍征收排污费。不断提高城镇污水处理率和达标率。
为促进我市民办教育事业健康发展,规范民办教育机构的办学行为,维护民办教育机构和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根据《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和要求,市教育局决定于2012年月下旬开始对全市民办教育机构进行年检,并对全市民办幼儿园进行全面清理整顿。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年检和清理整顿对象
年检对象:所有民办教育机构、民办幼儿园
清理整顿对象:所有民办幼儿园
二、年检和清理整顿内容
(一)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公益性原则,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情况;
(二)办学条件符合设置标准的情况;
(三)按照学校章程开展活动及决策机构、校长履职情况;
(四)内部管理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情况;
(五)办学许可证核定项目的变动情况;
(六)依法建立财会制度、设置会计账簿和出资人取得合理回报等情况;
(七)法人财产权的落实情况;
(八)学校党团组织建设、和谐校园建设、安全稳定工作的情况;
(九)招生广告备案、宣传和收退费等招生行为规范情况;
(十)教师队伍建设和师生权益保护情况;
(十一)其他需要检查的情况。
三、民办幼儿园清理整顿的标准
对照《市幼儿园基本办园标准(试行)》逐园进行清理检查。对符合《标准》的年检认定为合格,对基本符合《标准》的年检认定为基本合格,下发限期整顿通知书,对不符合《标准》的年检认定为不合格,下发责令停办通知书。
四、年检和清理整顿工作程序
(一)自查。各民办教育机构在中心学校的组织下,按有关要求和规定进行自查,写出自查报告并填写《年检审核表》及相关表册。
(二)中心学校审查。中心学校在各民办教育机构自查的基础上,按照有关规定对其年检内容进行审查,签署年检意见(年检合格、年检基本合格或年检不合格)。
(三)教育局组织专班现场清理核实。教育局督导办公室对举办者资格证件、办学(园)资格证件进行审查,人事科对教职工资格证件进行审查,教育科对办学(园)章程、办学(园)行为进行审核,综治科对校(园)舍、设备设施进行审核,财务科对收费情况进行审核,并提出年检意见(年检合格、年检基本合格、年检不合格),最后提交局党组研究决定各民办教育机构是否通过年检。
(四)公示,将年检结果通过有关媒体向社会公示。
五、有关要求
(一)本次幼儿园清理整顿工作与民办幼儿园年检工作同时进行。
(二)精心部署,加强领导。为保证清理整顿工作顺利进行,教育局经研究成立清理整顿工作领导小组和清理工作专班。
清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
成员:
清理工作专班组长:
成员:
(三)各民办教育机构(幼儿园)在接受年检和清理整顿时,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1、学校自查报告。重点包括办学条件、办学行为、内部管理、制度建设、办学成绩等方面。
①办学条件。包括办学场地、房屋总面积、生均面积及安全情况,拥有教学仪器设备、图书情况、教职工队伍建设等情况。
②办学行为。包括遵守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情况;按照章程活动的情况;办学许可证核定项目的变动情况等。
③内部管理和安全稳定工作情况。
④制度建设。学校内部的管理制度及执行情况。
⑤办学成绩。包括本年度办学取得的的主要成绩、形成的办学特色、获得的主要荣誉及参加公益性活动等情况。
2、《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副本。
3、年度财务审计报告原件。审计报告的内容应包括:学校财务状况、收入支出情况或现金流动情况、法人财产权落实情况、办学资金是否到位、有无转移、抽逃、挪用现象。
4、学校章程。
5、审批部门批准设立学校及学校名称、地址、举办者、法定代表人变更的批复件(复印件)。
6、学校的招生简章、广告。
7、课程设置情况(民办中小学、幼儿园填写)。
8、学校法人登记证书、卫生保健合格证、食品卫生许可证、收费许可证等证书的复印件。
希贝尔幼儿园自今年9月份以来,在郑老师的亲自带领下,幼儿园的口碑和生源的稳定性都得到了提升。为了提升幼儿园的定位,也真正的能够把教育基金投入到孩子身上,为幼儿提供更优质的教育环境,在上学期工作结束之后,幼儿园投入资金,对幼儿园课程和设施进行了改造;拥有配套完善的活动室、多功能活动室、保健室等教室,为幼儿创设了现代化的良好活动环境。我园现有大、中、小共11个幼儿班级,在园幼儿200余名,教职工40余名。现将我园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办园条件
幼儿园设在小区内,楼房建筑安全坚固,设计科学合理,抗震、安全、卫生、无污染、无噪音。我园拥有充足的活动场地,分为前院和四楼,生均建筑面积≥9㎡,户外活动场地人均≥2㎡,园内有必备的教玩具及活动设施,能满足幼儿游戏、活动需要,并符合安全卫生要求。我园有专门为幼儿设计和使用的教育活动室,自然采光好,室内空气对流,各班有配备的幼儿桌椅,有幼儿取放方便的开放式玩具厨、图书架,并按照《郑州幼儿督导评估标准》,配足、配齐教育教学材料。以班级为单位配备数量充足、种类齐全的玩教具材料,如积木、串珠、拼图;幼儿园投入资金,给幼儿购置大型泡沫积木,有效利用幼儿园一楼大厅环境,开展大建构区角活动。我园还建有卷琴室、烘焙室、美工室,为幼儿提供现代标准的教育环境。各班都配有电子琴,个别班级配备的有多媒体教学设备。幼儿园配备了卫生保健器材,对幼儿进行必要的体检,时刻关注幼儿的安全,把幼儿的安全工作放在第一位。
二、行政管理
我园各项规章制度健全、明确,实行园长负责制,岗位责任制,教师聘任制,结构工资制,最大限度的调动了教职工的积极性,建立家长委员会制,各类人员岗位责任制明确、齐全,但是没有全部上墙。学期开始,我们请教师写出了个人工作计划,明确个人工作职责,并规定每周二教师集中教研活动,便于老师之间交流工作经验,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保证园内各项工作高质量完成。 我园有11个班级,各班名额和规定数量基本一致,并为幼儿制定了幼儿发展评估档案和幼儿健康档案,档案专橱专放,管理规范,查找方便。 我园实行财产保管责任制,严格园产管理制度,保证幼儿的资金真正应用到幼儿。并且高度重视安全工作,建立了各项安全检查制度,加强幼儿的安全教育,增强幼儿的自我防护意识。
三、教师队伍建设
1、建立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良好的教职工队伍。我园设有园长1人,保教1人,招生主任1人,后勤主任1人,保健医1人,每班配备专职教师每班2人、保育老师1人。
2、加强教职工的政治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通过学习与讨论的形式,坚定教职工的理想信念,使他们爱岗敬业。 3、教职工在原学历基础上继续参加大专及本科学历的培训,提高教职工的水平,促进教职工整体素质的提高。
四、教育工作
我园认真贯彻执行《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从幼儿成长、发展和幼儿教育的规律出发,优化幼儿一日活动质量,教育内容、形式、方法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充分发挥了各种教育首都那的交互作用,灵活运用集体、小组及个人等组织形式,开展适合幼儿的体育活动,保证幼儿充足的室内、室外活动。 幼儿的教育需要家长、社会的大力支持与配合,我们安排了学期初家长会、欢度国庆,开展百家宴等活动,利用接待时间或者家园联系和家长单独约方的形式,及时将幼儿在园情况反馈给家长,让家长全方位了解幼儿,达到共同教育幼儿的目的。在教研方面,我园每周二都会公司教研督导部领导的带领下,对我们本周的课程进行集中教研;每月都会对我们的原本特色课程进行集团集中形式,所有人员都参与的模式进行教研,有目的有计划的开展特色课程教研活动。
五、卫生保健
我园认真贯彻执行《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和省市有关规定,各种制度健全、执行严格,严格执行一日生活作息制度,对幼儿进行晨午检检查,认真做到“一摸、二看、三问、四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每日填写《晨午检记录表》,以督促教师更好的照顾幼儿,观察幼儿。每天下午幼儿离园后,对室内外环境进行消毒,并定期对教玩具、桌椅进行消毒,制订了一系列的消毒制度和消毒记录表,使教职工严格规定执行消毒工作。教职工和幼儿个人卫生符合要求,一人一巾一杯,严格消毒,流水洗手,同时,对幼儿进行生活常规和心理、生理、卫生常识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保育老师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还需要进一步的提升,后期会加强对保育老师各项工作及专业知识的考核,实行淘汰制。
六、下步工作目标
我们将继续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指针,认真学习省市学前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幼儿为本的发展观,着力提高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我们所有教职工的工作态度,提升老师的职业幸福感,对于缺少的师资培训,下学期加强。希望在教委领导班子的带动下,努力提高我园办园保教质量和办园水平,使我园幼儿都能和谐、全面发展,健康快乐成长。
我校全体教职工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协作,按照幼儿园评估标准要求,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实事求是地对我们的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回顾、检查和反思,做了认真地自评,现将自查自评情况汇报如下:
一、幼儿园概况
我园是一所学校附属幼儿园。自办园以来,我园始终秉承“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的办园宗旨,围绕“安全第一,提高品味”这一工作目标,不断改善办园条件。我园现有幼儿班一个,幼儿16名,3、4、5岁幼儿混编为一个班,教师1人,高中学历,是一所充满活力、充满希望的幼儿园,发展前景良好。
二、自评具体情况
(一)、办园目标方面
我园目标明确,结合幼儿园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长远规划和近期目标。规划和目标体现全面管理的指导思想,并突出保教有机结合的原则。各类计划、总结齐全,目标明确,执行过程清晰,成效明显。
依据各种规章办园,保教措施得当,适应当地生产实际和家长工作需督导评估自查报告要。保教并重。
(二)办园条件方面
1、我园按规定设有园长,配备了一名专职教师兼保育员,办园目标明确,办学思路清晰,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师学历合格。注重教师的学历的提升,根据自身的情况相继进行学历进修学习。
2、尽管园舍条件与标准尚有差距,但我园能够科学合理地进行规划和设计。具体情况如下:幼儿园园舍无危房、无环境污染、无噪音、符合安全要求。幼儿园室内外环境因地制宜净化、美化、儿童 能充分利用现有园舍扩大幼儿活动空间。室内空气流通无异味,采光好。有一定数量的供幼儿活动及教学的玩教具。
3、我园重视安全工作,配备了应急逃生疏散路线图,充分利用环境进行安全教育,配有消防设施,定期检查。此外,我园还严格执行各种卫生健康制度,做好日常防尘消毒工作,做好幼儿晨检工作,确保幼儿安全。
4、在经费管理方面,我园严格按县级以上物价、教育、财政部门规定的收费标准收取费用。经费按规定范围合理开支。坚持专款专用,符合财务制度,遵守财经纪律,为保教工作服务。
(三)办园过程方面
1、我园管理制度齐全。幼儿园制订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保证了各项工作的规范运行,特别是安全管理制度比较齐全,有安全管理责任书、安全应急预案,工作扎实有效,使安全教育贯穿于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增强了幼儿、家长及教职工的安全意识。
2、在卫生保健方面,我园有健全的幼儿及工作人员健康检查制度; 园内窗明地净、无杂物、厕所无异味。幼儿手脸干净、不留长指甲、衣着整洁。;我园教职工一律不留长指甲、衣着整洁等;有符合卫生要求的卫生消毒制度及措施;幼儿园有传染病预防措施,幼儿园建有房屋、设备、消防、室内外活动场地、食品药物幼儿接送等安全防护和检查制度,防止发生各种意外事故;注重幼儿心理健康,建立宽松的教育环境,师生关系融洽,关注幼儿的情绪;对特殊需要的幼儿给予照顾,且有相应的措施。在一日活动中重视幼儿正确的坐、立、行及阅读、书写姿势。
3、我园教育环境人文化。我园为了最大化地拓展幼儿活动空间,充分挖掘内部潜力,教师们千方百计使用可利用的空间变成教育活动资源,在环境的美化、儿童化、教育化、特色化等方面大做文章,精心设计,巧妙布局,处处体现出师生的独具匠心,环境的创设、区角的布置都成为幼儿活动的新天地,使孩子们在与之互动的过程中,不仅增加感性知识,而且也激发了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使孩子们的身心得到健康和谐发展。
4、我园教育手段人本化。教师在一日活动中活动的组织以游戏为主,充分体现出教师热爱孩子、尊重孩子的良好素质,教育教学在面向全体的同时,注重个别教育,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在保教工作中,对幼儿的成长有系统整体安排,建立了科学合理的活动常规,师生之间建立了平等、和谐、尊重的友好关系,坚持保教并重原则,积极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提高保教效果。
(四)办园成效方面
我园依据农村特点,制定各类计划,注重个体差异,引导幼儿主动学习,促进了幼儿能力和个性的发展。能科学合理地安排幼儿一日作息时间,根据季节变化分别制订了各个季度的作息时间表,严格管理幼儿在园的学习,活动安排做到动静结合,德育工作贯穿于教育活动过程。园务、班务工作计划措施到位,通过开展各项游戏活动、坚持幼儿的常规和随机教育,使幼儿良好个性、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得到培养。
三、在自评中,存在的问题
在工作中,我们虽然已经尽心尽力,但是离标准的差距还很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管理工作中,目标和计划的完成情况没有定期检查和总结;在教育教学方面,幼儿园没有积极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工作,教科研指导思想不明确,在教科研方面的工作几乎是空白的;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1、进一步加大投入,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2、进一步重视安全工作,确保幼儿健康成长。“安全重于泰山”。在安全教育工作中,做大量的工作。 及时发现隐患,迅速整改,确保万无一失。对此,我们将不断加大力度,积极寻求改进途径。我们要以神圣的教育使命感来鞭策自己,努力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以促进教育公平、实现均衡发展为核心,坚持“政府主导、统一规划、城乡共进、分类指导、县域均衡、整体提高”为原则,以改善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办学条件为重点,均衡配置教育资源,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努力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二、总体目标
以《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和《省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实施办法(试行)》为准绳,准确把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及评估认定工作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使我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各项指标达到省级督导评估标准,确保顺利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认定,并建立起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长效机制。
三、主要任务
(一)加快学校标准化建设。适应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求,根据市教育局制定的《标准化小学评估标注》和《标准化初中评估标准》,按照“校舍安全,功能完善,设施配套,性能达标,满足需要”原则,依托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和新“六配套”工程的实施,加快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步伐,确保2013年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部建成标准化学校。
(二)加强农村学校和城镇薄弱学校建设。按照“加强农村学校,优化城市学校”的工作思路,集中开展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攻坚行动,进一步完善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继续实施“农村薄弱校改造计划”和“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确保2013年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条件基本达标。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建立城乡教育联盟,探索“城乡结对抱团、强帮弱、大托小”发展模式,继续实施城区学校和农村学校、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之间的对口支援行动,健全完善城乡教师结对交流、城乡中小学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师定期挂职学习交流培训长效机制,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序流动和共享利用,促进薄弱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坚持开展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积极开展争当“八个模范”、“八个先锋”的“当模范”、“做先锋”主题教育活动,深入开展“做有尊严的教师”讨论实践活动,“十佳师德标兵”评选活动,“正一风、远两桌、禁三乱、少四厅”师德专项教育活动,增强教师的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严格教育人事编制标准,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编制的核编工作,合理设置教师岗位,根据学校紧缺学科教师及特殊岗位人员的缺额现状,优先补充薄弱学校和紧缺学科教师,逐步配备寄宿制学校生活指导、安全保卫、心理咨询、卫生保健等“四类人员”。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教师培训,以农村教师和薄弱学校教师培训为重点,认真组织实施教师以“教育局为主导、以学校为单位、三年一轮回”的教师校本培训工程,形成以“国培计划”为导向,校本培训为主要形式,以专题集训、省市调训、脱岗轮训等为补充的教师培训形式体系,使全县中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100%,并逐步达到小学教师学历专科化、初中教师学历本科化的教师配备发展性目标要求。要加强教育内部平衡调配,合理配置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有效解决中级以上职称限额不足、学科不配套和校际间不均衡的问题,进一步完善新上岗教师农村任教服务期制度、城镇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服务、农村教师到城镇学校跟岗学习制度,深入实施教育发展联盟责任区计划,广泛开展送教下乡活动,促进学校管理人员和教师的合理流动,促进城乡之间、学校之间教师均衡化发展。
(四)规范义务教育办学行为。坚持和完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试就近入学制度和划片入学制度,落实控辍保学各项制度措施,进一步严格学生学籍管理,按照国家统一要求,建立学生学籍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依法保障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留守儿童、残疾少年儿童、贫困家庭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力,确保中小学“四率”符合“两基”提高县标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得分重点、非重点学校和重点、非重点班;不得擅自举办各种名目的实验班;不得违规组织学生集体补课,继续推行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高中招生录取方式和高长生招录制度。
(五)加强以寄宿制为重点的学校管理。进一步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健全学校管理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积极开展寄宿制学校管理研究,深入开展校园文化创建活动,持续开展“保障校园民生推进行动”,进一步完善课余活动场所和少年宫为重点的课余活动服务平台,不断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建立寄宿制学校管理的有效模式,切实提高寄宿学校管理水平。全面加强学校安全管理,积极实施校车安全工程,落实好营养餐改善计划,切实提高寄宿制学校安全保障水平,确保师生平安健康。
(六)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坚持立德树人,德育为先,建立和完善学生德育教育长效机制,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切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积极探索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模式。严格课程管理,开齐开足各类课程,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积极开展中小学标准化心理咨询室创建和心理健康咨询辅导活动,坚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要聚焦有效课堂,强化课堂教学“链条式”和精细化管理。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严格执行《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试行)》中的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多项规定。要强化教研引领作用,常态化开展教研活动,带动城乡教育联盟规模发展。要加强学校艺术教育,加强学生特长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义务教学办学质量。
(七)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水平。全面加强信息技术设施配备,进一步推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重视教师信息化技术教学培训,全面构建信息技术资源开放体系,提高师生对信息技术资源的利用,努力形成“网络全覆盖,媒体班班通,人人会应用”的局面。
(八)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经费投入。按照《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实施意见》,积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统筹各项收入,把义务教育作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加大对农村教育和薄弱学校的投入倾斜。要严格落实义务教育法定投入规定,确保“三个增长”要求,确保义务教育经费占公共财政支出比例逐年提高,确保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逐步提高。要足额征收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重点用于均衡发展城乡义务教育。完善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严格落实“两免一补”等教育惠民政策,加大对贫困生的资助制度,确保适龄儿童少年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努力消除辍学现象。严格按照预算办理各项投入和支出,成立教育核算中心,实行“校财局管”,规范资金使用,严禁挤占、截留、挪用教育经费,确保经费使用的及时、规范、安全和有效。
四、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2013年3月1日-3月31日)
1.成立机构。成立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抽调工作人员形成工作力量。
2.动员部署。召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专题会议,制定下发工作方案,对全县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创建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并与乡镇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签订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
3.学习宣传。编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手册》,以乡镇、部门为单位,组织学习《义务教育法》、《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和《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省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实施办法(试行)》等,通过媒体宣传、学校宣传、社会宣传等途径,广泛宣传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意义、各项工作举措、发展动态等,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4.业务培训。由县教育局、县政府教育督导室负责,举办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业务培训班,对乡镇、相关部门和学校的有关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进行培训。
(二)全面创建阶段(2013年4月1日-5月31日)
1.自查自评。各乡镇、各相关部门和学校对照《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指标及标准》逐项进行自查自评,弄清楚哪些方面达到了,哪些方面有差距,并向县均发办报送自查报告。
2.查缺补漏。对自查自评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进行认真梳理,弥补工作欠账,强化薄弱环节,主动解决问题。
3.县级评估。成立由县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教育、财政、人社、编制等相关部门组成的自评工作领导小组,对照评估内容和标准,对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进行自评,形成自评报告,安排整改提高。
4.接受市政府复查验收。由县政府向市政府提出复查申请,并配合市上做好核查验收工作。
(三)整改提高阶段(2013年6月1日-6月30日)
1.督查整改。针对市政府复查验收中指出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整改意见和要求,由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领导小组成员采取定点包挂和下发整改通知书的方式,督促指导各乡镇、各相关部门和学校全面落实整改任务,确保25项评估指标全部达标。
2.完善提高。按照高标准通过评估认定的目标要求,选准焦点,创新亮点,塑造看点,深入总结工作经验和成效,在夯实达标基础的同时,大力提高达标质量。
(四)接受“评估”阶段(2013年7月1日-2014年4月31日)
1.省级评估验收。全面落实迎评工作,接受省上的督导评估,确保2013年7月前顺利通过省级评估验收。
2.国家评估认定。针对省上督导评估中提出的要求和反馈意见,进行再整改、再提高,确保2014年上半年顺利通过国家评估认定。
五、保障措施
(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国家在基础教育领域的一项战略性任务,也是政府履行公共教育职能的首要职责。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认定是继“两基”高标准通过国家验收之后,全县教育发展又一项非常重大的政治任务。各乡镇政府、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第一责任人。要把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落实“十二五”教育规划的重点,列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重点实施,切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作。要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考核乡镇政府、部门的重要内容,并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和问责制度,切实增强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推动力。
(二)靠实责任,形成合力。教育部门负责具体规划、综合协调、组织实施、检查指导工作,准确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及时总结先进经验,分析解决重点问题,确保工作顺利有序推进。发展改革部门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在项目安排上给予重点支持。财政部门要增加教育投入,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经费保障。国土资源、建设部门要把中小学建设纳入城乡建设统一规划,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优先提供必要的用地和其它建设条件。编制、人社部门要及时核定教职工编制和岗位职数,在教师补充、职称评定、福利待遇等方面对农村学校、教学点给予倾斜。公安、文化、工商、卫生、食品药品监督等部门要共同做好校园周边环境整治、疾病防控和食品安全工作,打造平安校园。其它相关部门要依法履行义务教育相应职责,承担相应工作任务,充分发挥职能作用,通过各级、各部门的通力合作,努力形成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强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