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网络应急指挥体系建设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消防 应急救援 通信体系
当前,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和灾害事故不断增多,消防部队作为灭火和应急救援的骨干力量和生力军,在灭火和灾害事故的处置过程中也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和考验,应急救援通信保障作为必不可少的保障手段,对各级消防部队能否圆满完成应急救援处置任务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加快应急通信体系建设,提高应急救援抢险能力,是当前消防部队建设的迫切需求。
一、消防应急通信救援体系的定义及范畴
消防应急救援通信体系即以指挥系统运行保障为核心,以无线、卫星通信、有线、公安消防信息网络、视频图像传输和移动通信指挥车位依托的快速反应通信保障系统,能够在遇有突发事件、重特大火灾时快速开通,及时建立起现场和基层分职能部门之间的图像、语音、数据等综合信息的实时传输通道,便于各级指挥人员更为直观地掌握现场情况,及时部署、调整警力。消防应急救援通信体系是较复杂的系统工程,事关国家经济运作、社会稳定的全局性战略问题,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体系建设应为统筹规划,紧急响应,资源共享,安全可靠,务求高效,并建立统一的、法定的技术规范、数据标准、数据交换格式,制定快速的启用方式和管理模式,打破救援部门、地区间的信息壁垒,促进社会、企业、政府间的信息共享。时至今日,我国的应急通信已形成一个布局较合理且基本覆盖全国的庞大体系,应用先进机动的卫星、微波、程控交换、移动通信、短波电台、通信电源、应急通信车等应急通信设备,可实现即时即地的应急通信。
二、加强消防应急通信救援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加强消防应急通信救援保障体系建设是当前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应急救援通信体系主要针对有重大影响的突发灾害事件而言。随着世界性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际环境越来越复杂,重大特大恶性灾害事故及突发事件在世界各地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政治因素、国际局势、军事科技、恐怖袭击、大自然状况等多种因素导致火灾、爆炸、有毒物质严重泄露、突发事件等发生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严重威胁各国安全,造成社会混乱,从2001 年震惊世界的美国9.11”事件到2005 年惨绝人寰的印度洋海啸,再到2008年造成巨大生命财产损失的我国汉川大地震,一次又一次惨痛的教训告诉我们,与重大灾难事件相伴而生的往往是常规的通信系统在灾害抢险的关键时刻因遭受破坏或超负荷使用而失灵,致使应急指挥的通信保障陷人瘫痪,使应急救援工作陷人被动。在发生大型灾害事故后,救援人员需要利用各类通信手段通报险情和指挥救援。在灾害现场,如果通信不畅,势必会大大延缓救援进度,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建立快速响应、全面高效的应急通信系统已经成为降低灾害损失的决定性因素,这也是新时期消防通信保障的必然要求。
(二)加强消防应急通信救援保障体系建设是当前消防部队建设的迫切需要
消防部门担负着保卫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使命,是一支党委政府直接领导的现役部队,具有反应迅速、训练有素、战斗力强等优势,我国的灾害救助基本是以消防为主体服务于社会。应对突发事件,消防救援面临着更严峻的考验,要在国家应急救援机制的规范下发挥其特有的威力。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后,要求消防部队快速反应、措施有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情况掌握快,二是投入警力快,三是采取措施快。因此加快应急通信指挥体系建设,提高消防部队抢险救援能力,是当前消防部队建设的迫切需求。
三、当前消防部队应急救援通信保障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消防应急救援组织混乱,通信不畅通
由于突发事件、重特大火灾扑救和大型活动安全保卫参加的警力较多,有的还涉及到跨区域灭火救援指挥,在指挥调度上,由于应急救援组织体系还未形成,由于应急响应不统一,指挥层次不清晰,通信指挥系统不规范,极易造成指挥权交接和指挥命令传达上的混乱。在执行应急救援任务时,由于缺乏经常性的沟通和应急演练,社会相关力量协同作战调集难、指挥难,部门间直接、有效的综合作战体系不能及时形成,各部门职责不清、协调不力,应急救援任务中容易出现通信不畅通等问题。
(二)消防应急通信技术手段落后,器材配置质量参差不齐
当前,虽然消防通信装备的建设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从实际情况看,通信装备的配备仍有欠缺,配备通信器材不符合《公安移动通信网基本级》、《公安移动通信网警用自动级规范(GA176-1998)》等有关规范,造成频率使用不规范,通信距离有限,在救援现场不能通过电台进行协同通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灭火救援统一指挥的效率,且现有的常规通信手段因保养不善、质量不高、设备老化,影响功能发挥。在应急救援接处警上,主要依靠公安三台合一系统中的有线通信和手机传递信息,而且系统建设不完善,功能缺乏,缺乏综合应急通信联动系统,在现场应急通信上,主要依靠无线常规通信对讲机和少有的卫星电话,覆盖范围小,缺乏数字化、智能化的集群通信设备,缺乏图像传输、会商、定位设备。
(三)通信业务培训方法单调,通信技术运用水平还不高。
长期以来,通信业务培训主要靠每年一次的消防通信业务培训班。培训期间主要讲解通信业务理论知识和通信规章制度,在日常学习训练中由于缺乏针对性的指导,在实际灭火救援中运用效果并不理想。另一方面,主要由通信员来负责通信器材的维护保养,但通信员大多由合同制队员担任,人员流动性大,一旦更换人员,由于通信知识的缺乏,电台维护管理使用不当,容易造成电台配件充电器损坏、电池失效无法充电等现象,给执勤备战带来不利影响。
四、加强消防应急通信保障体系建设的措施与对策
(一)用分层指挥、多种通信方式并存的方式保障通信体系顺畅
解决消防应急救援层次和组织混乱比较好的做法是将参战人员根据分工划分成不同的组,指挥部通过电台指挥到各组负责人,各组内部再通过另外的通话组向下指挥,逐级分组、分层指挥。在信道不够或信号不好的情况下,还可采用常规通信与集群通信互补的通信方式。指挥部通过固定电台对外联络,向下通过常规单频通信。采用分层通信,单频与集群相结合的通信方式,从而有效地解决350兆信号覆盖率,确保战斗任务中通信体系的畅通。
(二)充分利用先进的通信技术,发展数字化、智能化的消防无线通信。
无线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为目前消防通信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消防通信的建设应打破传统观念,推广使用先进的通信网络,发展数字化、智能化的消防通信网络。借助联通和移动运营商的网络资源。充分利用WCDMA、TD-SCDMA无线通信技术的优势开发消防业务数字化智能手机的应用,依托3G公网进行实时图像和语音传输,构建数字化智能平台,利用卫星技术来保障大范围、高带宽的实时通信问题等。
(三)加强灭火救援通信预案的制定与演练。
跨区域作战时,参战力量多,作战时间长,必须要求有灵敏高效的通信组织指挥程序。各级消防部队要根据应急救援任务的等级,提前制定完善应急救援通信保障方案,应急通信保障预案要详尽周密、明确任务、分清责任。在制定应急通信预案的过程中应注意明确应急救援现场的通信保障任务,确保应急通信组织指挥程序得当,各部门、各系统、各行业协调通信有力,政令、警令畅通,信息及时准确传达。
关键词:消防应急;通信;指挥保障
1引言
发生紧急响应事件的现场,公共通信网络一般无法完成消防通信指挥调度功能,同时对图像、视频的支持度也较低。此时,应急通信承担着及时、准确、畅通地传递第一手信息的“急先锋”角色,是决策者正确指挥抢险救灾的中枢神经。
汶川地震、雪灾、洪涝等自然灾害的抗灾与救援工作,SARS、禽流感和甲型NIH1
等公共卫生事件的紧急抢救和隔离工作,以及奥运会、国庆大阅兵等大型大型活动的安保工作等各类紧急响应事件,对消防部队的应急救援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对重大突发事件的现场高效指挥调度处理能力已经成为政府现代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本文从保障体系建设、技术手段和人才保障三个方面浅析了如何加强消防部队的应急通信保障能力。
2紧急响应事件的定义和特点
紧急响应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事件,具有突发、紧急、周期短和时间、地点、事件类型不确定等特点。
3紧急响应事件对消防通信的要求
一旦发生紧急响应事件,需要迅速建立现场通信网络、远程通信网络和现场应急指挥中心。现场通信网络解决现场指挥员与救援人员之间的通信联络,确保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远程通信网络解决指挥中心与现场指挥部之间的通信联络,确保救援现情况及时传递给指挥中心及指挥中心指令正确、及时得下达到现场作战部队;现场应急指挥中心是救援现场与上级指挥中心之间沟通联系的纽带。现场通信网络、远程通信网络和现场应急指挥中心之间需要建立稳定、多种传输方式互为备用的可靠通信网络,便于现场情况的掌握,领导、专家分析诊断和指挥决策的作出与下达。
4如何加强应急通信保障能力的建设
4.1综合运用合理的技术手段建立可靠的应急通信网络
应急通信网络的建设以无线通信和卫星通信为主,有线通信为辅。现场有线通信主要使用的设备有室外电缆、野战通信光缆、有线通信救生绳、小型交换机、被覆线等,一般为野外作战、地下建筑或地下管道、坑道等特殊场所使用,且主要配备于通信指挥车、抢险救援车等。
无线通信是一种通过高频电磁波传输信息的方式,它的特点是可以随时随地、及时可靠、不受时空限制地进行信息交流。
4.2加强应急通信保障体系的建设
4.2.1建立集中、专业的消防信息处理中心和智能化的作战指挥系统
形成专业处置、快速反应、部门联动、协同作战、信息共享的科学调度指挥体系当重大灾难或公共事件发生时,并不是三两个部门就可以把全部问题圆满解决,往往需要政府多个部门以及包括公安、消防、交通、电力、水利、林业、城市管理、卫生医疗、社区服务中的多个公共事业部门的协同作战才能取得最后胜利。加强不同部门间的横向联动调度能力和协同作战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消防部队要加强与政府应急救援中心、公安部门110指挥中心等部门的沟通协作,加强“三台合一”通信指挥系统的建设,并完善消防专业通信调度指挥系统。
4.2.2加强不同通信技术手段的管理和利用
建立综合性的通信管理平台在灾难发生时,尤其是自然灾害,一些传统的通信设施很容易被破坏,如果应急通信系统完全依赖于传统的一种或几种通信设备,则应急系统会因为灾难一起被毁坏。所以,城市的现代应急通信系统,需要具备视频监控、救援通信、救援指挥、信息处理等一体化设备,并且能够采用空中与地面相结合、有线与无线相结合、固定与机动相结合的立体化、快速反应的移动宽带救援指挥系统。
4.2.3支持多业务指挥调度的方式,提升应急指挥高效性
应急指挥系统要能够同时支持语音、视频、数据调度,实现为指挥调度工作提供最详尽、及时的现场信息。同时,系统也能支持集群对讲、电话调度,满足多种方式高效沟通、指挥、调度的需要。
4.2.4建立集群式应急调度系统
包括地面指挥中心、指挥车、现场应急车群等全面完备的调度系统,可实现立体的“集群式的应急调度”。在这个集群中,每个车辆都能够自我组建现场应急指挥系统,并借助无线网络,所有车辆之间及与指挥中心之间都能够互通,且分布式部署的各调度系统之间也可以互相通信。
4.2.5健全应急通信保障体系。
应急通信能力的完善不光依靠先进的通信技术,还需要建立完整的保障体系。加强应急通信能力建设是加快消防部队应急救援快速反应能力、提高灾害事故处置专业化水平的基础。应急通信保障工作要在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和公安部门的同一领导下和指挥下组织实施,符合全勤指挥要求。针对突发事件的特点,有重点的实施保障,优先保障重点区域的通信需求,确保指挥指令下达及时、准确。
应急通信保障主要针对紧急响应事件,因此,消防部队要根据紧急响应事件的特点制定符合政府应急保障总体预案要求的应急通信保障预案,并适时开展演练,加强日常训练。
预案应分为总体预案、类型预案及针对某一确定事件的个别预案。同时,应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明确职责分工,制定管理规定,加强应急通信资源的配备和管理。
4.3加强人才培养和应急通信保障队伍建设
4.3.1通过先进的通信设备提升应急
通信保障队伍的整体战斗力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良好的装备可以提升通信保障队伍的整体战斗能力。通过不断地改善应急通信技术装备,加大新技术、新装备的研发投入和通信装备投入。
4.3.2加强教育、培训和训练,提高队伍整体素质
配备了优良的技术装备后,更需要一支经验丰富、技术过硬、锐意进取具有快速反应的通信应急保障能力的骨干队伍将装备建设成果转化为战斗力。可采取集中培训、参加社会教育和到上级公安机关跟班学习等方式,以提高设备操作技能、分析研判和处置故障能力、组建应急通信网络为重点,认真组织开展培训工作。同时,通过应急演练提升应急保障队伍的实战能力。开展演练是做好战备应急通信工作的重要实践,经常性地开展预案演练,特别是涉及多个辖区、区域和部门的预案,利用联合演练等方式,促进各单位的协调配合、职责落实和能力提升,可有效地检验预案的可行性、实效性,提高应急通信保障队伍的实战能力。
参考文献
[1]孙玉.应急通信技术总体框架讨论[M].人民邮电出版社.
实践是检验系统的最好标准,天津应急指挥系统刚一建成就经受了上述的灾难考验。
“整合”与“协同”是主要挑战
自从2003年发生“非典”疫情后,如何迅速处理各类公共突发事件就成为我国各大城市市政府高度关注的焦点。国家对此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将建设城市应急系统列为我国各大城市应对各类公共突发事件的必要手段。
2006年,国家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把“推进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建设”列为“加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建设”的首要工作。在这个大背景下,作为直辖市的天津市政府应急指挥系统的建设走在了全国前列。2006年,天津有关部门就开始进行应急方案的研究,不久之后就制定并下发了《天津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以便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政府应急指挥系统的建设并非一帆风顺,面临着诸多挑战。天津城市应急办相关专家总结: “整合”与“协同”是建设应急系统面临的主要挑战。因为城市应急系统必须与本地的水利、气象、卫生、地震等各个专项应急指挥系统相连,而由于天津市经济发达,这些重要单位的信息化建设比较先进,一些部门拥有自己的信息系统和信息资源,并有着各自内部的规章制度,如何有效利用这些资源并使之成为一个整体,是主要的挑战。落到核心点就是“整合”与“协同”,“整合”是手段,“协同”是目标。“整合”贯穿于业务体系、信息平台建设的全过程,要整合各种应急资源、业务流程、信息资源、网络通信平台和应用系统,使之可统一协调、统一调度、协同工作,才能整体应对重特大突发公共事件。
应对挑战
面对“整合”与“协同”的难题,天津市从两个方面着手解决: 一方面,考察其他省市的应急指挥系统建设,吸取有益经验,探索符合天津市情的应急指挥系统建设模式; 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已有资源,将其高效融合,发挥最大的效益。
为此,天津市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分“两步走”完成了应急指挥信息平台建设: 第一步,初步建成市应急指挥信息平台,实现市应急指挥中心与应急专项指挥部和部分单位的应急系统连接; 第二步,开发并完善应急指挥系统的软硬件建设,扩大了应急指挥系统的深度和广度。
自治区人防指挥信息保障中心着力建设统一高效、灵敏可靠的信息保障体系,开展经常性应急通信保障训练和综合演练,提高人员的适应能力和应对各种复杂情况的能力,建设完善人防指挥通信信息平台,扩展人防短波、超短波电台通信网,在上级组织的多次应急救援、防灾救灾演习中圆满完成保障任务,受到领导好评。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人民防空办公室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人防办以加强人防工程维护管理、人防宣传教育和应急演练为切入点,积极推进人防宣传教育“五进”活动,在34所学校及45个社区全部成立人防工作站和人防工作联络分站,组建人防社区服务志愿者队伍,落实社区居民疏散掩蔽场所,有序开展防空防灾演练活动,实现人防宣传教育学校社区全覆盖。
土默特左旗人民防空办公室
土默特左旗人防办着力加强人防工作建设管理,配套完善指挥信息化系统,提高人防警报报知能力,警报音响覆盖率达到98%以上。落实人防工程建设,加大人防执法力度,理顺人防审批程序。组织专业队伍进行准军事化训练,积极推进人防宣传教育“五进”活动,发放宣传手册,让更多的人民群众关心支持人防建设。
托克托县人民防空办公室
托克托县人防办加强人防制度建设,着力打造精品工程,与县医院合作开发建设全市9个旗县区建设面积最大的人防自建工程。强化宣传教育,在全县9所中小学开展人防知识课,在县城14所中小学操场5处广场设置应急避难场所标识牌,在双河镇建立人防工作站,在企业开展人防专题讲座,推动全县人防工作在新常态下取得新发展。
包头市人防地下商城管理处
包头市人防地下商城自开业以来,不断更新管理理念,主动应对经营环境变化,积极引导经营户文明经商、诚实守信,努力提高服务水平,在市场竞争中凸显经营特色和服务品牌,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长足进步,先后被评为“全国人防先进单位”“自治区文明市场”和“市级文明单位”,为人防事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土默特右旗人民防空办公室
土右旗人防办扎实推进人防工程体系建设,人防易地建设费应收尽收,指挥通信警报体系建设日臻完善,实现城区音响警报覆盖率和警报器集中化控制率“双百”达标,建成7个人防应急疏散场所,充实完善由300人组成的7个人防应急专业队伍,发放宣传资料5000份,发放《人民防空知识读本》等10750本,参与群众达15000人。
包头钢铁公司人民防空办公室
包钢人防办积极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对所辖人防干道交叉的供水、污水、雨水、供暖、燃气管线进行普查,标出交叉点位置和管线的用途及起点、终点的埋深等,购买配置有毒有害气体检测仪、氧含量检测仪和3具正压式空气呼吸器,加强人防干道检查和处置突发事故时的安全保障,扎实高效推进了人防安全基础工作的开展。
满洲里市人民防空办公室
满洲里市人防办广泛开展人防教育宣传活动,在全市主要广场、街道社区印发多种宣传品,制作宣传展版,悬挂宣传条幅。积极开展人防宣传“五进”活动,受教育人数累计达15000人次,在14社区建立人防工作站,配备人防应急柜、图书影像、户外固定宣传栏,组建社区人防志愿者队伍,适时组织活动,受到社区居民热烈响应。
鄂温克族自治旗人民防空办公室
鄂温克旗人防办把四个镇包括开发区、工业园区和重要经济目标防护区纳入人防建设区域。严格落实人防宣传教育“五进”工作,发放宣传手册1.7万本,受教育人数达8万人次。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警报器覆盖率达到100%。修建2000平米的人员隐蔽地下工程,投入使用的人防工程面积达2万平米。依法征缴易地建设费,每年都超额完成任务。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人民防空办公室
莫旗人防办不断完善人民防空综合防护体系,组建100人的人防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语音、视频、数据“三网合一”系统,组建无线短波电台,建设防空防灾应急避难场所,全面推进人防工作进社区,在5个乡镇成立人防工作站,开展防空防灾知识竞赛,组织尼尔基镇中小学8000余名学生参加防空防灾应急疏散演练。
扎赉特旗人民防空办公室
扎赉特旗人防办积极开展宣传教育“五进”活动,切实加强人防工程建设,在木华黎广场修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绰勒人口疏散基地,完成集数字、视频、语言为一体的“三网合一”综合信息网络和无线短波通信网,在音德尔镇区安装电声警报器和多媒体警报器,建立人防易地建设费收缴联审联批机制,探索了木华黎应急避难场所经营模式。
科尔沁右翼中旗人民防空办公室
科右中旗人防办坚持依法行政,采取多种措施加强人防易地建设费收缴工作。建设呼和小区人防工程,修建人口疏散地域。深入开展人防宣传教育,落实“五进”工作,受教育学生1500人次,社区企业受教育550人次,发放宣传资料7000余份。完善防护体系,建设集数据、视频、语音为一体的“三网合一”综合信息网络和无线短波通信网。
通辽市人民防空指挥信息保障中心
通辽市人防指挥信息保障中心狠抓人防信息化建设,积极开展“三网合一”系统建设等工作,构建联通可靠的人防指挥信息化体系。采取以岗代训与集中训练相结合方法,打造技术过硬的人防通信专业队伍,一人在全国人防业务大比武竞赛中被评为“六能”型技术骨干。加强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值班执勤,提高了干部职工的军事素养和战备意识。
霍林郭勒市人民防空办公室
霍林郭勒市人防办加强指挥通信建设,新增安装4部电声警报器和1部多媒体警报器,人防移动指挥通信平台具备作战指挥能力。稳步推进人防工程建设,强化人防专业队伍建设,先后组建在编280人的7支应急队伍。全面落实人防宣传“五进”工作, 5700名学生接受培训,设立3所人防宣传示范校和3所社区人防工作站。
扎鲁特旗人民防空办公室
扎鲁特旗人防办扎实推进通信警报网络建设,定期检修维护防空警报器,完善防空警报档案。加强人防工程建设,新增人防工程面积达到自治区要求的防护标准。严格执法,健全落实人防建设审批机制和执法检查机制。加强协调沟通与演练,定期组织人防业务和综合知识培训,增强执行力和凝聚力,铸造了一支高标准的人防队伍。
赤峰市人民防空行政执法监察支队
赤峰市人防行政执法监察支队坚持文明执法,规范执法检查流程,建立情况通报、信息沟通、联合执法工作机制。创新执法检查工作方式,开辟民用建筑审批绿色通道,开展地毯式执法检查,完成460家建设项目执法检查。创新执法检查内业管理,健全执法档案要件,新建执法检查档案77卷。建立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强化建筑市场事中事后监管。
宁城县人民防空办公室
宁城县人防办坚持把人防工作纳入乡镇、相关部门年度党政目标考核范围,人防工程建设和易地建设费收缴成效显著,初步形成集光纤、电缆、短波、超短波、移动和卫星通信于一体的指挥通信网络。组建人防专业队9 支220人,定期组织集训和演练。打造人防宣传教育基地1处、样板式示范社区7个、示范学校6所,宣传教育工作深入扎实。
翁牛特旗人民防空办公室
翁牛特旗人防办创新宣传教育形式,积极推进人防宣传进乡镇活动,争创示范社区、示范学校、示范企业。落实易地建设费收缴,加强人防指挥体系建设,制定完善城市防空防灾应急预案和各类保障计划,联合组建7个人防专业队,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保障能力。人防基本指挥所投入使用,成为全区第一个旗县级基本指挥所。
锡林郭勒盟人民防空指挥信息保障中心
锡盟人防指挥信息保障中心紧贴职能任务,注重人才培养,狠抓岗位练兵,扎实推进人防信息保障体系建设,初步建成以盟基本指挥所为中枢、移动指挥平台为支撑、各旗县人防应急指挥中心为分支的信息保障系统,在全区率先实现集空情预警、有线无线、卫星通信、信息安全等为一体的集中控制信息系统,职能任务履行能力得到全方位提升。
正蓝旗人民防空办公室
正蓝旗人防办积极推进人防工程建设,严格工程建设审批程序,对“应建未建、应缴未缴”进行有效管控。落实人防宣传教育“五进”工作,加大蒙汉双语宣传,苏木镇(场)全部成立人防工作站。建成黑城子示范区人防应急疏散广场和国防人防宣传教育展厅。建设完成人防地面指挥中心,警报系统实现统控,人防指挥通信能力显著增强。
西乌珠穆沁旗人民防空办公室
西乌旗人防办认真履行应急支援工作职责,切实加强卫星通信指挥平台的使用管理,经常组织开展以卫星通信指挥平台为基础的训练活动,从车辆的行进方式、行走速度、设备的搬运组装、线束的连接等细节方面进行实际模拟训练。卫星通信指挥平台各部分都有专门操作人员,通过训练每个人都达到了熟悉掌握、熟练操作的程度。
商都县人民防空办公室
商都县人防办人防工作取得三大突破,人防宣传教育取得新突破,积极推进“五进”行动,建成示范社区9个、示范学校8所、示范企业2家,举办首届中小学生国防人防知识竞赛;人防通信警报及信息化建设取得新突破,建成“三网合一”视频系统,实现警报信号无线统控播放,组建7支专业小分队,在编140余人;人防疏散基地建设取得新突破。
丰镇市人民防空办公室
丰镇市人防办机构单设后,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组织指挥和信息化建设取得长足发展,组建人防专业队伍和社区人防志愿者服务队,防空警报器实现无线统控发放,人防指挥中心投入使用。结合民用建筑项目修建防空地下室实现零的突破,防空防灾避难基地建设初具规模。精心编印宣传教育系列读本,加大人防宣传教育示范点建设。
伊金霍洛旗人民防空办公室
伊金霍洛旗人防办深化行政审批改革,破解人防易地建设费收费难题。创立“五有”“三明确”宣教标准,推进人防宣教全覆盖。将人防规划纳入城市规划体系,人防过街通道及人口疏散基地建设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累计投入150万元,初步形成以人防应急指挥中心、防空警报、三网合一、短波电台、高点监控等信息化手段融合的综合应急指挥保障体系。
鄂托克旗人民防空办公室
鄂托克旗人防办开拓创新抓落实,推动人防参与城市应急救援体系,将人防审批纳入建设项目审批流程,规范人防工程建设,强化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不断建设人防“结建”防空地下室。组建有189名队员的人防专业队伍,建成人防指挥通信自动化系统。每年组织开展1至3次人防知识讲座,在14所中小学开设人防教育课程,开创了人防工作新局面。
乌审旗人民防空办公室‘
乌审旗人防办按照融合发展思路开展各项工作,宣传教育不断加强,在3个社区成立人防工作站,中小学每年安排防空防灾知识教育8课时,组织学校、企业应急演练20余次,受教育群众达3万多人次。加强防空警报管理,建成集数据、视频、文字为一体的指挥网络和无线通信网络,战时可实现军地信息共享、市旗互联互通。
乌拉特前旗人民防空办公室
乌拉特前旗人防办积极开展人防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等活动,抓好人防工程建设宣传教育。完善防空袭预案、人口疏散预案和防空袭方案及实施计划,成立7个应急专业队。建成人防应急指挥中心,建立三网合一综合业务平台,全旗防空警报覆盖率达到100%。严格人防工程审批报建程序,设立卧羊台生态公园等6个应急避难场所。
乌拉特中旗人民防空办公室
乌拉特中旗人防办建立统一高效的人防指挥体系,城镇防空警报覆盖率达到90%以上。建立布局较为合理的防护工程体系,人防工程总量逐年增加。完善科学的防空防灾教育组织体系,累计投入宣传教育资金150万元,建成人防示范社区3个、示范学校2个。建设功能较为完善的人口疏散体系,在海流图生态园等地域开辟应急避难场所多处。
乌海市人民防空办公室
乌海市人防办创新宣传方式,启动防空防灾知识进校园巡回展览,聘请北京防化指挥学院教授开办人防教育辅导员和人防志愿者培训班,创作微型人防宣传动画短片。超额完成结建和易地建设费两大硬性任务,基本建成人防基本指挥所。主城区警报音响覆盖率达98%以上,组织了独具特色的移动指挥平台拉练暨野外拓展训练活动。
关键词:紧急救援指挥中心;信息化;建设
文献标识码: A
资阳市紧急救援指挥中心依据国家发改委、卫计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卫计委《急救中心建设标准》、卫计委、信息产业部《关于加强院前急救网络建设及"120"特服号码管理的通知》、卫计委《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等实施紧急救援指挥中心的建设和管理,使救援指挥在的技术和装备上满足集中、统一、高效的运行要求,既能应对日常急救处理,又能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紧急情况进行大规模调度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1]。
1指导思想
按照"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合理配置、提高效能"的原则,统一组织、管理、实施。紧急救援指挥中心(站)负责急救工作的管理、指挥和调度,急救网络医院建设急救网络完成急救任务。急救网络医院配备通讯系统、救护车和医务人员,开展现场抢救和转运途中救治、监护[2]。
2紧急救援指挥中心系统建设原则
具备系统集成、救护车定位追踪、呼叫号码和位置显示、计算机辅助指挥、移动数据传输、无线集群语音通讯等功能。系统的先进性和实用性需体现:模块化设计原理,可靠、易操作、安全[3]。
3 各系统配备、功能及运行
资阳市紧急救援指挥中心采用中兴信息调度系统、中国电信天翼对讲可视化调度平台、网络医院数字化平台、利用光纤传输实施指挥、调度、管理、数据传输、统计分析。
3.1有线话务通讯系统 有线话务通信子系统是指挥系统实现呼救电话接入、指挥调度功能的基础和核心。有线话务通讯子系统的的智能排队交换机具有电话交换功能、呼叫自动分配(ACD)功能、计算机电话集成(CTI)功能。
3.1.1数字程控交换机系统 选用中兴公司ZXD1000数字程控交换机,主要有以下特点:智能排队,集交换、调度、排队、汇接等功能;模块化结构设计,无阻塞交换网络,组合式多功能单元,提供多种功能模块,各种模块具有统一的接口,保证其互换性。分级控制多处理器结构,处理能力强;具有丰富的接口,具有多种入网方式及任意的可靠的不同接口和信令间的汇接功能,可满足专网组网的复杂要求;数字中继和模拟中继互为备份,确保120呼救电话的可靠接入;具有七号令功能,确保120呼救电话的快速接入。
3.1.2系统相关接口
3.1.2.1受理接口 与资阳市电信局通过2M光纤中继相连;电话接入指挥中心的同时,通过数据专线到市电信局的数据库可提取三字段信息(来电号码、装机地址、机主姓名)。
3.1.2.2紧急救援指挥中心与各站、急救网络医院接口:紧急救援指挥中心通过交换机和电信公网,使用电话专线对各站、急救网络医院实施各类调度指挥功能,各部门的电话分机也可随时呼叫受理交换话机,交换各类信息。
3.1.2.3 数字录音接口 数字程控交换机与数字录音设备联网,可同时对1~64路话路进行录音,文件存档,实现电话放音。
3.1.3系统功能特点 快速可靠受理功能:与电信局相连,使受理时间大大缩短。呼救智能排队功能:在受理话机全忙时系统可对呼入的急救电话进行自动排队。 智能调度功能:指挥中心可以对各分站、网络医院进行指挥调度,实现单呼、组呼、群呼、热线、三方通话等调度功能;采用头戴式话机,使用同一界面、同一平台,真正将有线、无线调度指挥合二为一。 故障告警功能:具有很强的自测试功能,通过维护管理终端可对不同的故障发出告警。恶意呼叫锁定功能:对恶意电话进行锁定。
3.2中国电信天翼对讲可视化调度平台 通过中国电信"天翼对讲可视化调度平台"实现对救护车辆的可视化定位,对救护车辆适时定位基础上方便地实现车辆的动态调度,对救护车辆历史行车轨迹按需进行回放;紧急救援指挥中心与分站及急救网络医院通过天翼对讲终端发起通信、单呼、组呼。利用中国电信"天翼对讲可视化调度平台"降低了紧急救援指挥中心建设成本。
3.3大屏幕显示系统 大屏幕显示系统采用高亮度、高分辨率的大型投影仪显示接警情况及救护车运行情况[4]。
4急救网络医院建设
4.1急救站、急救网络医院 急救站、急救网络医院对急救资源统一规划、配置,将医疗、护理、感染控制、医技、后勤保障和保卫等部门信息通过医院信息平台与指挥中心连接,实时掌握急救资源,有利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反应。
4.2急救网络医院院前急救建设 配备急救通讯设备(电话、对讲机);建立信息网络(三网合一),实时传输急救信息,有利于统计、分析。
5分析讨论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各种意外事故、重大灾害事故频繁发生,使得人民对急救医疗的需求增加,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信息传递滞后,预警系统不健全、信息平台建设不规范,通讯不畅。现代信息化及通信技术的发展,给紧急救援提供了更加科学化、现代化、快速化、准确化的发展空间,在紧急救援跨区域合作和指挥、协调、救护的统一、快速、高效中起到了整体运行作用,为紧急救援指挥中心的建设提供了可靠保障。同时,在紧急救援指挥中心的建设中本着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相关资源如电信资源,降低投入,达到更加实用的目的;在建设中急救站、急救网络医院资源共享也需要纳入规范中。
参考文献:
[1]赵兴吉.重庆市紧急医疗救援体系现状及发展展望[J].重庆医学,2004,33(9):1284.
[2]张京卫.紧急医疗救援体系建设模式的建议[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7.10:672.
一、推行电子政务应用
1、建设统一的电子政务外网。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建设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外网,与国家电子政务外网相连接。逐步推进各级政府部门在电子政务外网开展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业务应用,并将已建的部门公共服务业务专网逐步整合到电子政务外网(市数字办负责,相关单位配合)。
2、实施政府网站整合提升工程。依托“龙岩”政府门户网站平台,继续推进政府网站群建设,实现统一托管的政府部门网站数量达到40个以上。深入推进政府信息公开、网上办事资源的梳理,形成统一的网上信息公开和办事服务平台。进一步完善政府网站功能,深化政府门户网站应用。继续开展政府网站绩效评估工作,推动各县(市、区)和市政府各部门网站建设(市政府办牵头,市数字办、行政服务中心、市政府信息公开办配合)。
3、推进市应急指挥中心应急平台建设。加快推进市应急指挥中心应急平台(一期)技术方案的制订、论证、招标和实施,实现与省应急平台、专业应急平台的相互衔接与资源共享,使政府应急指挥与决策过程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完善市应急视频会商指挥系统,整合相关职能部门的视频系统资源,进一步完善传输网络及应用系统,扩大应急视频会商指挥系统应用,发挥系统的综合效益(市政府办牵头,市数字办、水利局、广电局、公安局、气象局等相关部门配合)。
4、全面推进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依托政务信息网络,全面推进市级党政机关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启动建设市直部门电子公文交换平台,推进业务协同,早日实现“无纸化”办公(市政府办牵头,市数字办负责)。
5、推进网上审批系统建设和深化应用。加快推进县级网上审批系统建设进程,实现省、市、县(市、区)三级联网,逐步实现所有行政许可事项和非行政许可事项网上办理(龙岩行政服务中心负责,市数字办配合)。
二、推进便民系统建设
1、推进全市社会保障卡系统建设。在全省的统一部署下,加快推进社保卡系统建设,开展社保卡在城镇医疗等社会保险系统和就业、新农合系统中的应用;推进社保卡作为医疗就诊卡,实现医疗就诊一卡通(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局、卫生局、各县〈市、区〉政府负责)。
2、加快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大力推进有线电视整体转换,完善市级有线数字电视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力争年内完成县(市)城区和主要乡镇的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市广电局负责)。
3、加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平台建设。加快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平台和应用系统,推进社保卡在新农合系统中的应用(市卫生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
4、完善远程医疗会诊系统。推进远程医疗会诊系统向基层医疗机构扩展,今年完成省定乡镇中心卫生院远程医疗会诊系统接入,提高乡镇卫生院诊疗水平,满足农村群众共享优质医疗资源的需求(市卫生局负责)。
三、加快城乡信息化进程
1、建设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依托市政府门户网站,加快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整合各级涉农信息资源,推进科技、教育、文化、市场、就业等信息进村入户(市数字办牵头,市农办等其他部门配合)。
2、加快推进无线城市建设。以第三代通信技术为主,分阶段、分步骤推进龙岩“无线城市”建设进程,进一步拓展网络覆盖的广度和深度,加强无线宽带网络应用,重点支持和鼓励TD—SCDMA无线网络技术推广应用。年底前完成全市城区无线宽带网络覆盖(市数字办牵头,龙岩电信公司、移动公司、联通公司负责)。
3、全面建成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体系。依托电信龙岩分公司网络资源,整合各单位农村综合信息服务资源,加快推进全市1916个终端站点的建设,形成功能完备、标准较高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市远程办负责,电信公司等单位配合)。
四、推进企业信息化应用
1、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着力推进信息技术在“10+3”产业的应用,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开展节能减排信息化服务,重点研究电力、煤炭、冶金、化工、建材、轻纺等重点耗能行业的节能减排信息化工作方案。利用信息技术助力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培育工业品牌(市经贸委、科技局、环保局负责)。
2、促进电子商务发展。构建信息咨询服务平台,建立和完善龙岩中小企业在线服务系统,为全市企业提供及时、便利的政策咨询等方面的信息服务(市经贸委负责)。
3、启动“千企万店”上网工程。启动建设龙岩企业信息化门户网站,并以此为平台分批次免费为龙岩市内的企业商户建立WEB、WAP网站以及企业信息化应用界面,促进企业信息化水平提升,加强营销宣传与品牌建设(市数字办、经贸委等单位负责)。
五、创新信息化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
开展电子政务总体设计调研,做好与省电子政务总体框架的衔接。在年开展电子政务绩效考核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考核办法和实施方案,根据年度工作计划确定绩效考核指标。探索推进统建共用的集约化建设模式,推进集中式机房、集成式OA、政府网站群建设。试行应用系统建设及运行维护外包服务(市数字办、效能办负责)。
六、加强基础信息资源开发
1、积极推进政务信息目录体系和交换体系建设,逐步实现市本级应用系统的集成和数据库的共享。建设证照信息服务系统,开展证照电子化申报审核,建立证照验证和服务机制(市数字办、行政服务中心负责,相关单位配合)。
2、推进基础地理信息应用平台建设。整合国土、城建、交通、地质等相关单位数据资源,建设基础地理信息应用平台(市数字办,市国土资源局、城乡规划局、建设局、交通局、勘测设计院等相关单位负责)。
七、加强信息网络安全体系建设
1、进一步完善政务信息网和政府网站的安全保障措施。建设市政务信息网防病毒中心,为政务信息网络应用提供安全的环境。完善政府网站群信息身份认证系统,确保信息安全(市数字办负责)。
2、积极推进信息系统安全等级分级保护工作,提高重要信息系统安全测评和安全风险评估工作覆盖面(市网安办,市公安局、保密局负责)。
3、建设政务信息内网防护监控系统,及时发现和处置内网违规外联等信息安全事件。组织开展信息安全保密宣传教育,推动落实安全保密工作(市保密局负责)。
4、扩展CA证书的应用领域,开发个人数字证书的使用功能,为我市电子商务、电子政务提供安全保障(市机要局负责)。
【关键词】移动应急指挥 公共安全行业市场前景市场细分
Abstract: mobile emergency command system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public safety industr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ublic safety industry has been rapid development. The face of the huge market prospects for enterprises to enter the field more and more, competition is becoming hotter. In this paper, the analysis of the mobile emergency command system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industry market prospects for public safety within the industry enterprises and the enterprises about to enter the industry, market segmentation analysis of the reference, and to develop appropriate marketing strategies for its initial foundation.
Keywords: mobile emergency command, the public safety industry, market outlook, market segmentation.
中图分类号:P624.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移动应急指挥系统所处行业政策
新世纪以来,移动应急指挥系统所处行业颁布了大量政策法规,国家及地方对该行业的重视和投入力度逐步增加。
1.《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
2006年6月15日,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要求“加快国务院应急平台建设,完善有关专业应急平台功能,推进地方人民政府综合应急平台建设,形成连接各地区和各专业应急指挥机构、统一高效的应急平台体系。”
《意见》同时要求“对公共安全、应急处置重大项目和技术开发、产业化示范项目,政府给予直接投资或资金补助、贷款贴息等支持。采取政府采购等办法,推动国家公共安全应急成套设备及防护用品的研发和生产。”
2. 《国家应急平台体系介绍》
2007年的《国家应急平台体系介绍》中明确提到省级应急平台应首先满足本地区应急管理工作需要,实现与国务院应急平台、国务院有关部门应急平台以及省级有关部门应急平台、地市级和县级应急平台互联互通,重点实现监测监控、信息报告、综合研判、指挥调度、移动应急指挥平台和异地会商等主要功能。尤其通过移动应急指挥系统向国务院应急平台提供所需的相关数据、图像、语音和资料等。
3.《公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009年5月12日,交通运输部印发《公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通知(交公路发[2009]第226号),要求“在充分整合现有交通通信信息资源的基础上,加快建立和完善“统一管理、多网联动、快速响应、处理有效”的公路交通应急平台体系。”同时,该《预案》还指出“公路交通应急平台的基本构成包括:应急指挥场所、移动应急平台、基础支撑系统、数据库系统、综合应用系统、信息接报与系统、安全保障体系和标准规范体系” 。
另外,交通运输部道路运输司在《“十二五”道路运输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征求意见稿)》 提出“加大投入,提高应急能力坚持“政府主导,企业实施”的建设原则”,同时要求“各基础企业作为应急能力建设主体,要加大投入,每年在投资成本预算中安排应急专项资金,用于建设应急网络、购置应急设备、处置应急事件的支出,资金投入应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逐年增加,到2010年计划为每个市州至少配置一辆应急通信车”。
4.《关于加强领导、完善机制全面推进卫生应急工作的通知》
2006年9月20日,卫生部下发《关于加强领导、完善机制全面推进卫生应急工作的通知》(卫应急发[2006]第390号),要求各级卫生部门“依据现场应急处置的需求和标准,重点分级装备省级、各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地市级现场应急指挥必备装备。完善国家级和省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物资储备、调运体系和相关管理制度建设,实现社会储备与专业储备的有机结合,确保卫生应急工作顺利开展” 。
5. 《安全生产应急管理规划(2011—2015)(征求意见稿)》
重庆市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2010年11月印发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规划(2011—2015)(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在各区县“配置移动指挥车、车载及单兵图像信息采集、传输装备。移动应急平台主要包括移动基础支撑系统、移动应用系统、移动数据库系统以及业务承载系统等。2011年,完成市本级和8个区域分中心的应急指挥车配备;2013年,80%的区县具备现场移动指挥系统;2015年,全市所有区县的基地平台与移动平台全部建成。”
6.其他部门和行业
除了上述部门外,环保、地震、监狱等部门的应急指挥体系建设对移动应急指挥系统的需求也在不断快速增长,相关主管部门以“规划”或“意见”的形式出台了一批扶持政策。
二、移动应急指挥系统所处行业发展现状
中国的公共安全产业是从80年代开始起步的,比西方经济发达国家大约晚20年。80年代初,公共安全作为一个行业在上海、北京、广州等经济发达城市和地区悄然兴起,尤其是处在改革开放前沿的深圳,依托本地先进的电子科技优势和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逐渐发展成为全国公共安全产业的重要基地。和其它经济发达国家一样,中国的公共安全行业发展初期,主要是依靠政府的特殊行业行为,应用领域主要包括政府部门、金融、交通、海关、公安等。随着经济的发展,电信、教育行业以及大型企业也逐渐成为公共安全产品应用的重要领域。
一、基本情况
经过多年的努力,特别是近些年来,我区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不断加强,并且取得了长足发展,正逐步走向完善,一些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传染病得到了有效控制,广大群众的医疗卫生健康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加强对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领导。各级领导干部对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重大意义的认识,应该说经历了一个由浅到深的转变过程,特别是在经历了“非典”之后,这种转变就更为明显,由此也带来了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快速发展。调研情况表明,近年来,区乡镇两级政府对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工作的重视程度确实有了一个比较大的提高,并随着认识的逐步深化,不断加强了对这项工作的领导。主要表现为:一是自觉把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工作列入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制定规划目标和具体措施,并将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列入了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统筹组织,依法管理,定期督导,抓好落实;二是不断加大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投入,兴建了一批基础设施,更新改造了必要的仪器设备,增加了防保人员经费,有效提高了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和医疗卫生保健水平;三是加强对《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和卫生保健知识的宣传教育,广大人民群众的防病保健意识不断增强;四是加强协调、密切配合,较好地发挥了相关部门在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中的作用。
(二)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一是健全了疾病防控网络。按照“预防为主”的方针,全区进一步健全了区、乡镇、村街三级疾病防控网络,其中区级3家,包括防病站、结防所、妇幼保健院;第二级为各乡镇医院、卫生院共计29家;防保组,共计41家;第三级为村级,全区目前有社区卫生服务站近500家,具体服务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每个自然村分别由乡村医生兼管。在疾病防控网络建设中,我区重点抓了区防病站建设。几年来,区财政先后投入280余万元,对区防病站的基础设施和议器设备进行了更新改造,有力提升了防病站的技术装备水平,进一步满足了卫生防病工作的需求。二是加强了公共卫生队伍建设。通过严把人员准入关和加大专业培训工作力度等措施,有效提高了公共卫生队伍的业务素质。对进入区卫生防病站的人员,要求必须具备大学本科以上相关学历,基层防病业务人员也必须具备相应学历。凡从事防病工作的人员,必须经过200学时以上的专业培训,并经过严格考核,持证上岗。三是不断加强疾病防控工作。全区年均完成计划免疫和预防接种40万人次以上,切实加强各类传染病的日常监督检测, hiv初筛年均15000人次人次以上,一些高发传染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三)加强医疗救治体系建设。我区医疗救治体系分为区、乡镇、村街三级。近年来,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和18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启动实施,区政府及有关部门不断加大卫生事业投入,全区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城区医疗机构有了很大发展,充实了多种先进的医疗设备,改善了基础设施条件,壮大了人才队伍,医疗救治水平不断提高,并已经成为全区的医疗救治中心,不仅满足了日常医疗的需要,而且能够保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抢救与治疗的急需。乡镇医院和卫生院作为基层医疗机构,分别负责辖区内的医疗卫生和预防保健工作。多数乡镇医院和卫生院都进行了更新改造,更新了一批诊疗设备,改扩建了部分房屋,使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就医环境得到了改善。
(四)加强卫生监督体系建设。一是加强卫生监督机构和队伍建设。我区于20__年成立了“__区卫生监督所”,加强了卫生执法监督力量;二是不断加大卫生监督执法力度。集中力量开展了食品卫生专项治理工作,加强对学校食堂、餐饮业、超市、集贸市场等一些重点行业的经常性卫生督查。同时,对美容美发、宾馆旅店、娱乐场所的环境质量、用具卫生指标等加强了监督检测;对全区医疗单位的隔离消毒制度和防止院内感染等相关制度的落实情况加强了监督检查,有效增强了医疗单位防范医源性感染的责任意识。
(五)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体系建设。一是成立了__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建立了统一的指挥系统,各乡镇街道也建立相应组织,确保政令畅通、领导到位。二是制定了__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预案、防治非典和禽流感预案以及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等,初步形成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工作机制。三是建立了疫情信息报告和监测制度,形成了区、乡镇、村街疫情报告网络,坚持直报制度,确保疫情信息的及时准确。
二、存在问题
(一)经费投入不足,设施设备滞后。主要是防病机构办公用房面积不足,部分乡镇医院和卫生院基本设施设备还有缺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疗和预防保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二)公共卫生队伍的高水平专业人才不足,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特别是从事疾病预防控制与卫生监督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偏低,基层卫生防保人员
的学历、职称和专业技能还不能满足工作需要。(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村街一级的疫情信息上报速度和质量还不高,公共卫生信息网络平台建设还不够完善,应急救治队伍的现场处置设备和防治物资储备缺乏更换补充的资金保障渠道。
(四)全社会的公共卫生意识需要进一步增强。广大群众对疾病预防与卫生保健的重视程度和自我防范意识还不够,缺乏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知识和能力,重治疗轻预防以及不良的卫生和生活习惯还较为普遍地存在。
三、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要从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来认识和重视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进一步强化政府责任。要把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并抓好督查落实工作。要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进一步增加经费投入,大力加强公共卫生的硬件和软件建设,努力提高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要充分发挥政府对公共卫生建设的协调和管理职能,进一步加强对各有关部门和各方面力量的协调,形成全社会协调一致、有关部门分工合作的良性工作机制。
(二)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大力提高全社会的公共卫生意识。要利用各种宣传工具,通过多种方式,进一步宣传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宣传卫生科普知识,广泛开展爱国卫生和健康教育,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公共卫生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要教育广大群众养成良好的公共卫生道德和卫生习惯,增强科学的卫生保健意识,积极倡导健康文明、安全卫生的生活方式,提高人民群众的自我防护意识和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努力在全社会营造有利于公共卫生建设的良好氛围。
关键词:中心城市;应急道路运输体系;建设问题
中图分类号:F540.8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9-0059-02
近年来,我国地震、冰雪灾害、水灾和泥石流等突发性自然灾害事件频发,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在应对各类重大突发性公共事件实践中,我国已经逐渐具备了较高应急保障能力,但如何在第一时间把应急救灾物资运送到事件突发地,最大限度地抢救人民生命财产、降低各类损失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因此,应急物流体系建设刻不容缓,尤其是中心城市应急物流道路运输体系建设由于其特点和地位更需要重点加强建设。
一、应急物流和应急物流体系的概念
应急物流是指以提供重大自然灾害、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及公共安全事件等突发性事件所需应急物资为目的,以追求时间效益最大化和灾害损失最小化为目标的特种物流活动。应急物流体系,就是围绕着应急物流目标,由相关人员、技术装备、应急物资、信息管理、软硬件基础设施、相关主体以及法律、法规、政策等因素共同构成的特殊物流系统。
二、中心城市应急物流道路运输体系建设的作用、地位和特点
中心城市应急物流道路运输系统是应急物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负责突发事件时中心城市的应急物流道路运输保障或跨区域应急物流道路运输保障任务。从经济安全、社会安定的角度来看,中心城市应急物流道路运输系统平时必须要保证城市经济与社会生活的物流供给,在发生自然灾害等紧急状态下,也必须在确保应急物流道路运输的前提下,保证城市经济与社会生活的正常进行和普通物流功能的发挥。由于目前我国应急体系的实际布局重心集中在中心城市,这里各种应急专业人才、物流企业、物资、设备资源集聚,所以其应急物流道路运输系统往往还担负跨地区支援性应急道路运输的任务。因此,安全、高效的中心城市应急物流道路运输系统在我国应急物流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核心运作地位。
与普通道路运输相比,应急道路运输具有政府主导性、突发性、不确定性、强时效性、流量不均衡性、弱经济性、社会公益性等不同的特点。正确认识应急物流道路运输的特性,才能保证在突发事件发生时,以最短的时间安全、准确地把应急物资运送到应急目的地。
三、中心城市应急物流道路运输体系建设的现状和难点
应急物流道路运输体系的完善和发达程度,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应急物流道路运输的保障能力。目前,中心城市应急物流道路运输已基本形成在当地人民政府的领导和指挥下,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作为道路运输应急保障工作的责任主体,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将道路运输应急保障体系与国防交通应急运输体系相结合,体系同一、资源共享、管理联动的应急物流道路运输体系。形成平战结合、快速反应、有序运转的道路运输应急保障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在近期的抗灾应急运输中取得较明显的效果。但是,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我们的应急能力还处于初级阶段,同应急物流道路运输体系建设要求相比严重滞后。其难点问题突出表现为:
1.指挥协调机制不健全,应急指挥机构协调难度大
应急物流道路运输涉及到多个部门,往往属于不同的管辖部门,跨部门、跨区域的协调,实际问题多,协调反应时间长,彼此陌生、沟通不畅,效率难以提高。应急物流中的应急物资需求量大、种类多,对运力的要求很高,单凭一个部门或企业无法独立承担,需要调动全社会的运力来确保应急物流的运输要求。军地一体,需要在制度上明确军地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真正保证快速响应。为了提高应急物流运输指挥系统的协调决策能力,建议整合相关部门机构,建立常设的专业应急物流道路运输指挥机构,专门负责应急物流道路运输协调工作,保障应急物流道路运输的高效运行和实施。
2.信息情报系统亟待完善
应急物流道路运输信息网络不够完善,信息传递不及时,缺乏共享平台。应急物流运输信息系统是支撑应急物流道路运输指挥组织的神经中枢。要实现应急物流运输实时控制和应急物资精确运送,不同主体要协同合作,全面提升应急物流信息化水平。建议加强军地一体化应急物流道路运输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包括应急物资信息、后备役车辆信息、应急专业人员信息、物流基础设施信息等子系统的建设,确保应急物流运输准确、完整、迅速、标准,信息手段较之常态下更为先进、稳定和抗干扰。
3.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装备应用程度低
运输工具不先进、运输技术落后、许多流程仍停留在笨重的体力操作形式中,极不适应应急运输强时效性和流量不均衡性的要求。建议在应急道路运输中,充分应用及时运输技术和供应链管理技术,侧重提高快速装卸设备、托盘和集装箱运输比例,推广应用条形码、RFID、GIS、GPS等技术,提高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装备应用水平
4.社会动员参与组织水平亟待提高
应急运输实践中应急物流道路运输体系的社会动员参与组织水平较差,参与应急运输的企业应急业务能力和车辆设备水平参差不齐,实际操作效果较低,支出的应急物流运输成本巨大。据统计,低效的应急物流运输损失占灾害总损失的15%―20%。尽管应急物流运输中可以利用纪律性强、组织严密、反应迅速的特点,发挥其主力军的作用,但是应急物流运输时间紧、需求大,仅仅依靠军队的力量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建议充分利用地方大型物流基地、设施,充分发挥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业务优势,实现军地一体化的应急物资和运输资源共享,降低应急运输成本,提高社会动员参与组织的效率。
中心城市应急物流道路运输体系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建设中要用系统的观点综合考量、全面整合;用系统和发展的眼光去发现问题,抓住关键环节解决问题,有效地促进中心城市应急物流道路运输体系的建设。
The research of some difficult problems about central cities emergency
logistics roads transportation system
WU An-ji,MENG Qing-fang
(Xi'an Ya Ou transportation serve limited liability company, Xi'an, 710077, China)
[Abstract]there are obvious difference between Emergency logistics center city road transport and routine road transport due to its own characteristic, logistics conditions and time limit . Studying the construction of road transportation system in emergency logistics center city can ensure the efficiency of the emergency logistics. Combin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enter city road transport and center task of emergency command, we analyze coordination mechanism, the information from the support system, advanced logistic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 mobilize social forces to explore how to improve and promote construction of emergency logistics transportation system in downtown city in order to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safety and accuracy of transport.
[key words] central cities; emergency logistics transportation system ;problem of construction
参考文献:
[1] 谢如鹤,邱祝强.论应急物流体系的构建及其运作管理[J].物流技术,2005,(10):78-80.
[2] 王宗喜.加强应急物流研究与军事物流研究刻不容缓[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3,(23):20-22.
[3] 姜开兴.城市抗震减灾策略[J].中国减灾,2007,(11):26-27.
[4] 王坚红,王京.国外救灾物质的运作方式及启示[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6,(6):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