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养老社区建设方案范文

养老社区建设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养老社区建设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养老社区建设方案

第1篇:养老社区建设方案范文

一、加强社区建设,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发挥好平台支撑作用

城乡社区是各项社会管理与服务的基础平台,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基础支撑作用,也是民政全面参与社会管理与创新,提升民政影响力的重要抓手。下半年,全省各级民政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第三次省社区建设领导小组会议精神,努力开创全省社区建设的新局面。

一要高度重视社区建设工作,按照省第三次社区建设领导小组会议的有关部署,把其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考核体系,加大组织领导和推进力度;

二要全面落实“双百示范工程”指标任务,不断加大投入,在抓好城市社区建设的同时,全力推进 “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全覆盖示范创建”工作,确保年底前全省城市社区达标率达到56%,农村社区建设启动率达到60%。在这里我要强调的是,建设3000平方米、5000平方米的社区只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硬件基础,更重要的要发挥好社区的服务作用,社区建设一定不能只搞参观项目,一定要增加群众的参与度,让群众真正受益。

三要大力推进社区专业化社工服务“百千万工程”落实,进一步提高社区服务专业化水平。要结合抓好《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室)管理办法》的实施,加强社区养老服务问题研究,全面提升社区为老服务水平;力争落实1000名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专职服务岗位设置,建立“小红帽”老年服务者队伍,打造具有我省特色的社区养老服务品牌;启动全省中心乡镇社区养老服务示范点建设,强化社区为老服务功能。

四要深入开展和谐社区示范创建和街道社区创先争优活动,引导驻区单位积极参与和支持社区建设与管理,着力打造我省“特色型”和谐社区建设品牌,探索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机制,并适时召开全省和谐社区建设工作推进会议。

五要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全面加强以“民主自治”为核心的社区居委会建设,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会议在我省召开做好充分准备;

六要确保第九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圆满顺利,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提高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质量和水平,确保年内100%完成“难点村”治理转化任务,并研究修订我省《村委会组织法实施办法》和《选举办法》,形成推进农村民主自治的长效机制。

二、加强社会服务,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发挥好直接推动作用

民政专项社会事务管理工作是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具有协调社会关系、理顺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的基本功能。下半年,在社会组织管理上,要坚持“培育发展”与“监督管理”并重的原则,制定出台“黑龙江省行业协会内部建设指引”,加强对行业协会建设的指导与规范;力争会同省委组织部制定出台“黑龙江省社会组织切实开展党的工作的意见”,以加强党建工作确保社会组织正确的发展方向;引进上海“恩派”组织,以购买服务、争取项目支持等方式,对省属社会组织开展能力建设培训,对全省登记管理机关开展业务培训;加大社会组织创先争优活动指导力度,以培养、发掘先进典型为抓手,深化开展“社会组织服务社会”主题实践活动,引导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灾害救援、社区服务等社会公益事务,促进社会组织功能作用的发挥。在区划地名管理上,着眼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推动我省城镇化建设,充分挖掘政策空间,稳妥实施行政区划调整;着眼方便群众生产生活,加大推进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力度,完善地名管理政策,编制完成13个地市和部分县(市)地名规划,并按期完成第二次全省地名普查试点工作任务;着眼促进边界地区和谐稳定,加快《黑龙江省界线管理办法》的立法进程,深化开展平安边界创建活动。在婚姻殡葬管理和流浪乞讨人员救助上,着眼维护社会秩序、落实基本国策,进一步推进婚姻登记的规范化建设,加大争创国家3A、4A及5A级婚姻登记机关工作力度,力争建成省级婚姻登记信息平台,提高全省婚姻登记机关信息化建设水平。着眼优化公共服务、促进精神文明,修订出台黑龙江省殡葬管理规定,研究制定公墓分类等级评定办法和公墓收费政府定价机制,继续大力推动各地出台殡葬惠民政策,力争年底前实现市(地)全覆盖。同时,深化开展殡葬行风建设,加大公墓清理整顿力度,加强行业监管和社会监督,探索实行殡葬服务单位“星级评定”或创先争优表彰,努力打造“惠民、阳光、绿色、文明”殡葬。着眼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秩序,进一步加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基础设施建设,探索建立跨省(区)救助机制,提高救助效能;建立健全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制,为实现明年底城市街面基本无流浪儿童的目标奠定基础。

三、加强社会保障,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发挥好基础保证作用

保障好贫困群众、特殊群体、优抚对象的基本生活,是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的基础性、根本性工作。下半年,在推进社会救助工作上,要开展专项督导,确保新的低保补助标准及时足额兑现;要制定出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联动的政策性文件,并抓好实施;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推进临时救助工作的通知》,推动临时救助工作的规范化开展,使黑龙江省社会救助网络真正实现全覆盖、无遗漏。制定出台《黑龙江省城乡医疗救助工作指导意见》,召开全省医疗救助工作会议,进一步扩大救助范围、规范工作运行、强化资金管理,确保年底前所有市(地)本级和50%的县(市)实行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服务;抓好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把“乡镇社区+敬老院、村级五保家园+社区”两种样式和建制村开展“农村互助养老”形式相结合,总结经验,形成模式,为在全省推开提出指导性意见,并确保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60%;抓好社会救助绩效考评工作实施,落实奖惩措施,切实提高全省的社会救助工作整体水平。在发展社会福利事业上,以省政府名义出台《黑龙江省“十二五”期间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全面部署推进“十二五”时期我省社会养老服务事业;下半年,召开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绥化现场会,加强工作督导,确保实现“全省机构养老床位达到老年人总数2%、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的城市社区达到60%”的工作目标。同时,在抓好农村养老服务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实施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单位创建工程”、“龙江爱心助残工程”和“慈善超市进社区工程”等“三项工程”,使更多的困难群体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要打造10个公办福利机构向社会开展服务示范点,按计划完成“神华.爱心行动”孤困儿童助医项目;要加大福利彩票发行的宣传力度,增加“玩法”、严打“黑彩”,力争福利彩票发行额在恢复性增长中实现新高。在落实优抚安置政策上,针对下半年国家集中出台一系列重大优抚政策的情况,在进一步提高重点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的基础上,着力抓好部分农村籍退役士兵、部分烈士子女和直接参与铀矿开采军队退役人员等有关优抚政策和《烈士褒扬条例》的落实;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大力推行优抚保障金社会化发放;召开全省重点优抚对象住房解困工程和“安烈保护工程”推进会议,力争实现年内重点优抚对象住房解困率达到80%,按计划完成“安烈保护工程”建设任务。同时,会同有关部门对已经出台的《黑龙江省退役士兵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实施办法》和《资金管理办法》抓好实施,召开全省退役士兵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工作推进会议,力争通过强化退役士兵教育培训来带动就业安置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全面完成年度军休干部、退役士兵安置和军供保障任务,落实好涉军服务对象的生活权益和政治待遇,确保复退军人群体的稳定。认真做好全国双拥模范城(县)考评推荐工作,进一步提高双拥创建活动的实效。在防灾救灾工作上,各级民政部门要在及时高效做好应急救灾工作的基础上,着力在提高灾害防御能力上下功夫。要以贯彻《自然灾害救助条件》为主线,力争《黑龙江省防灾减灾“十二五”规划》、《黑龙江省救灾物资储备库标准》等文件尽快出台,并研究制定省级自然灾害救助资金管理办法,推动“救助资金分级负担”等要求落到实处;加快推进哈尔滨国家救灾物资储备库搬迁新建项目建设,并争取7个省级救灾物资储备库尽早批准立项,动工建设;努力打造一批“规范化、社会化、特色化”减灾示范社区,适时召开全省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现场会,进一步提高创建水平;及时总结农村灾害保险试点经验,为在全省普及推行摸索路子;指导各地制定乡(镇、街道)和村级灾害救助预案,力争年内实现普及。全面完成村级信息员培训和资格认定的年度任务,大力推进城乡避难场所建设,在提高基层应急防范能力上取得新的实效。

四、加强社工队伍建设,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发挥好人才支持作用

第2篇:养老社区建设方案范文

一、我区社区建设工作成果

(一)基础设施投入加大,服务环境明显改良。

按照锡发[20**]22号、锡发[20**]39号、锡办发[20**]22号、锡办发[20**]78号和锡办发[20**]79号等文件的要求,区、镇、社区(村)各级都相继加大了对社区为改善基础设施的多元化专项投入,通过“四个一批”(即规划布置新建一批、资源共享整合一批、加层扩建解决一批、房产置换落实一批)的办法,分别按村(1000-1500平方米)和社区(800-1000平方米)的标准,对集办公、服务和活动用房为一体的社区服务中心用房进行了新建和改扩建,至**年底,建成总面积达13.5万平方米,总投资1.15亿元(其中区财政已拨出740万元专款,用于对达标单位给予一次性以奖代拨补贴)。社区基础设施的改良,使社区工作环境日益完备,社区服务和活动条件明显改善。

(二)政策体系基本构成,服务机制逐步建立。

**年按锡办发[20**]93号推进的服务进社区活动,实现了区级部门、镇(街)和社区(村)服务工作的对接、联动和双向考核。部门社区服务工作指引的制定实施、岗位责任制度的建立、操作指南的上墙公示、工作流程的编划明晰,服务卡片的广告化发放,均为社区实行优化便捷服务、实现长效管理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平台作用初步发挥,服务功能有效拓展。

按区内业已形成的区、镇、社区(村)三级联动服务机制,建成的社区服务中心总体上已利用各自设立的“厅、站、室、校、场、栏”等,因地制宜地开展了相应的社区管理、服务和相关活动,基本展示了服务进社区活动确定的公共服务的信息采集、项目受理、咨询代办等社区服务的规定动作,并在便民利民服务项目上,套路多样,各施拳脚。同时在社区活动中通过整合和利用人才、场地、器材、项目等资源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文体活动、彰显各自特色,营造了氛围,凝聚了人心。

(四)工作指引贯穿主线,服务项目形式多元。

以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单位构成的十四个主要业务指导部门,都针对各自服务重心前移下靠的操略,制订出台和汇编了服务进社区实施方案与工作指引,基本为社区服务提供了政策依据、业务运作渠道和操作方式。各社区(村)亦以服务进社区服务活动为抓手,结合自身优势设立多种类型的服务项目,为民提供相应的社区服务。其中以黄土塘村、廊下村为代表的村民论坛,张泾社区的“相约星期四”活动,东湖塘社区的少儿书画沙龙,青虹路社区的乒乓球协会,人民路社区的器、乐、演、唱,桑达园社区的花卉制作,宛山村的电子触屏服务指南,春江花园社区的电信“1890”便民利民服务声讯热线,寨门村、锡通社区等居家养老服务站所等,均在服务项目和型式上引成了特色品牌,展示了亮丽的风景。

(五)考核举措双向落实,服务效能得以体现。

按区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印发的《20**年度服务进社区活动考核办法》规定的基本原则、考核对象、考核办法和考核结果运用的要求,实行了区直政府部门、镇(街)、社区(村)三个层面的分级考核,落实了对各自推进服务进社区活动中的工作措施、推进力度、目标任务等进行相互监督、考核评估的工作举措,确立了定量和定性两个方面务实的考核标准,实现了上下结合、横向互动的双向考核,并把考核结果纳入到最终作为评定区直政府部门、镇(街)机关工作绩效、社会建设等工作的重要指标和社区(村)和谐社区建设考评体系之中。措施的得力,使社区服务工作效能得以有效地体现。

二、我区社区建设工作主要做法

1、加强领导,为社区服务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我区专门建立了区镇(街)相应的协调指导部门,并调整成立了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任主任,成员单位也扩大到28个,同时建立完善了区社区建设联席会议制度。

2、完善政策文件,深化服务管理机制。

我区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建设的意见》(锡发[20**]39号)、《关于开展社区服务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锡办发[20**]79号)和《关于在全区开展“和谐社区”创建活动的通知》(锡办发[20**]78号)、《关于开展服务进社区活动的意见(试行)的通知》(锡办发[20**]93号)、《20**年度服务进社区活动考核办法》(锡社指发[20**]3号)等一系列社区建设的综合性文件,为推进社区服务建设提供实施依据。

3、加强部门协调和配合,加大社区服务建设推进力度。

今年,我区先后多次召开了“服务进社区活动”的专题推进会议,由28个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单位共同参与商榷,制定了我区“服务进社区”活动的主要内容和目标任务,并明确了各职能部门各自的工作职责及具体实施工作的阶段部署,加强了部门与部门、部门与社区之间的横向沟通与上下联动,进一步加大了社区服务建设的整体协调与推进力度。

4、以社区工作指引为抓手,理顺政府部门和社区的工作关系,明确职责。

将目前已进入社区的工作进行调查梳理,界定政府部门与社区的职能,理顺社区与政府部门的关系。进一步完善了工作指引,明确工作职责与标准,扩大了工作指引的制订范围,目前已有劳动保障局、综治办、民政局、卫生局、计生局等14个部门制订了社区工作指引和实施方案,同时,我局还率先开展了“民政干部服务进社区”的系列活动,并将民政服务的各项工作条例、文件政策、办事须知、工作流程编印成《社区民政服务操作指南》和《社区建设工作手册》印发给每个社区,规范了社区服务形式和程序。

5、以政府花钱购买服务的方式,完善社区公共服务。

根据锡办发[20**]93号、锡社指发[20**]3号文件精神,大力拓展服务项目和内容,通过经费安排引导社区承接部门管理服务工作,对于达到工作指引起要求,并通过考核的,按照每人10元的标准给给予工作经费补助,既推进了公共财政向农村覆盖,贯彻了城乡统筹发展的原则,又有力地调动了社区的工作积极性,推动了文体、教育、卫生、综治等社区公开服务的深入开展。

6、整合市场优质资源,开展便民利民服务。

我区在春江花园社区开展了打造了数字化服务平台的试点建设,通过设置“1890”社区服务热线,与辖区内各服务网点进行联结,为居民群众提供高效、优质、快捷的服务。这种做法,既整合了社区的优质服务资源,又大大方便了社区居民,还充分发挥了社区服务中心平台的服务功能和整合功能。对于暂时其它社区,通过在各社区服务窗口办理登记联系或发送便民利民联系卡等形式为辖区群众提供优质价廉、快捷便利的中介、家政、水气换送、电器维修、法律咨询、管道疏竣、锁匙启修、机船票订购等便民代办服务。

7、激发居民群众的参与热情,开展自助互助服务。

通过开展党员“五双”活动、村(居)民论坛、积极培育发展社区民间组织、志愿者队伍,激发居民群众互帮互助的参与热情。

8、建立健全政府部门和社区双向考核互动机制。

按锡社指发[20**]3号规定的考核内容,年终将对相关部门对社区工作的指导和支持情况进行评议,为各部门加强和完善社区工作提供参考,建立起政府部门和基层社区之间的双向互动机制。

三、我区社区建设工作经验

推进社区建设,是篇大文章。它关系着在新世纪我们将以什么样的方式和方法,来管理社区这个复杂的社会肌体;关系着如何进一步发挥社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关系着在社区管理中如何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因此,必须高度重视社区建设的地位和作用,并在实践中探寻出一条适应中国国情的社区建设之路。

(一)从社区组织的性质和特点看,社区建设是联系广大居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其根本性质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随着基层社会事务的增多,应鼓励和支持这种基层社区自治组织的发展。它对于行政组织的职能具有转替性和辅,在党和政府与广大

居民群众之间起着不可替代的联结和沟通作用。

(二)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要求看,社区建设是建立和完善社会管理新体制的重要条件。

在新的形势下,社会成员固定地从属于一定社会组织的管理体制已被打破,大量“单位人”转为“社会人”。建立一个独立于企业事业单位之外的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化服务网络,也需要社区发挥作用。还有,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住房、医疗、养老、就业等各项制度改革的深入,城市居民与所在社区的关系愈来愈密切。他们不仅关注社区的发展,参与社区的活动,而且对社区的服务和管理、居住环境、文化娱乐、医疗卫生等多个方面提出多层次、多样化的要求。推动社区建设,拓展社区服务,提高生活质量,已成为广大城市和农村居民的迫切要求。由此可见,社区建设是应运而生,是建立和完善社会管理新体制的重要条件。

第3篇:养老社区建设方案范文

关键词:全面深化改革;城市管治;养老社区;运行机制

1.全面深化改革时期的养老问题

1.1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

35年前,开启的改革开放为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动力。而在多年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一些社会矛盾也在激化。特别是2008年以来,中国依赖于出口与外国市场消费的经济发展模式,在金融海啸的冲击下逐渐解体。而原本通过投资拉动的快速经济增长逐渐带来了环境、社会等诸多问题,老的发展模式已不可持续。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通过了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要求:围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围绕依法治国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到2020年,我国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和定型。新一轮改革的力度、深度和广度可谓是空前的。

1.2当前的养老问题

养老制度是我国民生工程的核心内容之一。我国养老制度已建立了20多年,虽然形成了覆盖全社会的养老保障体系,但是仍然存在着难以改革的制度性问题。

首先是中国社会在老龄化加剧、未富先老问题日益严重的情况下,还要面对养老金“空账”扩大的问题。根据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的数据,2011年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账”已超2.25万亿元。这种现象的产生,最初是由于老一辈的人群在刚刚设立社保时并没有缴纳、却能领取到养老金。这部分资金本应由过去的财政部门予以补充,但实际却未及时补充。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国从2000年开始了多省“做实”个人账户的试点,但至2009年底差额仍要达到2.23万亿元,更糟糕的是空账的扩大正在加速。中国银行给出的报告甚至指出:按照GDP增长率为6%的水平,到2033年养老金的缺口将达到68.2万亿。

其次是养老法律体系不健全。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正式出台,成为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的重要里程碑。之后,《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民政部关于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等政策相继出台。2011年2月,民政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可谓养老法律法规建设力度越来越大。然而,目前的养老法律体系仍是不健全的。养老法规缺乏实施细则,老年人的权益保障没有与各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老年人权益保护的法律可操作性差,在赡养、财产保护、老年婚姻等方面,老人权益受到侵害的现象时有发生,社会化养老成为了一项“喊得多、做得少”的事业。

最后还存在养老服务公平和不完善的问题。中国养老存在严重的双轨制的问题。其实从2008年起,中国就在山西、上海、广东、浙江以及重庆展开并轨试点,但至今无实质性进展。2013年初,社科院的《社会保障绿皮书》和《中国社会保障收入再分配情况调查》显示:受调查的人群中,有75.4%的职工养老金不高于2000元,92.3%的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高于4000元。

中国养老事业的问题,客观上来源于我国人口基数大、老龄化快速爆发的现实,主观上来源于社会保障机制的之后发展。而新一轮改革的启动正是从根源上改善养老问题的有效契机。2013年10月总理在中国工会十六大报告中表示:为什么现在老百姓不消费却把四五十万亿存在银行里,原因在于老百姓有后顾之忧,“最大的后顾之忧是什么?还是社会保障。社会保障主要是养老。”

2.养老社区现状分析

今天养老形式多种多样,总体上归纳为三类:旅游度假式、异地休闲式、居家式。前两类主要面向具有一定资金且身体状况良好的老人,而居家养老不仅是大多数城市居民年老后采取的切实养老形式,也是社会养老保障最能落实到的养老形式。居家养老一般分为家庭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社区养老是三者中最基础的社会养老模式,其物质载体就是养老社区。中国《九大城市老年人状况抽样调查》表明,老人在家门动的比例占65.8%,“社区所具有的各种互助功能是除家庭成员之外的能满足老年人特殊需求的重要保证[1]。”根据老人的健康状况可将其分为自理期和护理期。北京的一项调查显示,60岁男性老人平均自理期为15.56年,占余寿94.5%;60岁女性平均自理期为17.95年,占余寿94.7%。一般在75岁以后的老人对于全面护理的要求才会迅速提高,只有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老人才会选择去老年公寓和护理院。只要条件允许,首先选择亲属照料和上门服务[2]。因此,相比较于养老院和护理医院这些社会机构养老部门,养老社区逐渐成为了社会养老的主要单元。然而通过调查研究我们意识到:养老社区这一变得越来越重要的社会养老单元,由于制度、资金等多方面的限制,其运行在目前情况下无法满足老年人群的需求。养老社区运行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养老社区发展规模有限,高端养老偏斜明显。我国养老社区的发展目前尚处于初级阶段,主要的特征就是发展的规模有限。当前的养老社区主要由社区本身承担建设、管理和运营,由具备一定财力的家庭支持,面向的人群有限。我国东中西部都存在着服务规模门槛,服务供不应求。西部以昆明为例,城市老龄化比例在全国31个省会中排第九,约80万人。空巢老人占26%,失能老人占21.7%。而目前全市共有各类养老机构一共只有登记床位9430张,与老人实际需求差距大。2010年王宁等研究者对昆明市五华区的6个社区调查显示 [3],大多数老年人在需要照顾时都是以家庭养老的形式进行的。中部以武汉为例,虽然兴办了很多高端养老中心,但总体的养老服务设施却不能满足大多数老人的需求,入住成本高、社区地处偏远等问题凸显。东部以北京和上海为例,相较于西部,东部和中部的养老社区发展较为成形,但多也集中服务高端养老。正因为建设和运营成本高,开发商多面向具有更高消费能力家庭的老人开发服务项目,养老社区向高端养老偏斜明显。这并不能够解决大众养老的根本问题。

其次是养老金有限,高龄老人无法支付的护理的高额费用。据媒体的报道分析,我国养老金投入仅占GDP6.62%。然而在如此低的投入比例下,又存在资金缺口问题,说明养老金确实太少了。对比中国和美国的社保数据:美国参保比率是中国的3.69倍,美国覆盖面更广;中国社保费率是美国的2.26倍,中国缴费负担更重;若比较中国近年来的物价水平,中国大宗商品价格又要高于美国,这又加重了老年人生活的负担,更不用说将这些养老金投入社区养老服务了。2009年我国老龄医疗救助一项的投入为财政支出0.03%,而美国则为2.3%,缺少了政府的补助老人无法支付高额的护理费用。

再者是政府对于养老产业推动的效用有限。养老社区的建设存在前期投入大的特征,武汉民政部门做过一个测算:新建一张养老床位的综合成本在3万元,而加上购置土地成本后,新建一张床位成本约在5万元。加上物价上涨因素,成本将会升至十几万至几十万元不等。而目前的配套金融服务完全无法满足这类开发的贷款需求,开发商除了向银行贷款外再无其他融资手段,而近年来的金融危机有给此类信贷造成了负面影响[4]。其实,完全靠市场的作用是无法提供像养老社区这类公共产品的充足供给的。然而,目前的政府对于养老产业推动的效用是非常有限的,政府不仅投入少,而且在税费、配套、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支撑保障也是缺位的。民政部一般提供的城市养老建设经费连养老社区建设所需用地都购买不起,更无法提供像专业医疗、看护等高成本服务了。开发商的开发成本基本都转嫁给了老人的家庭。

最后是养老社区综合服务系统不健全。养老社区综合服务系统不健全首先表现在专业服务人员的短缺。大部分老人首要关心的问题是健康问题,家庭病床、心理辅导、陪同看病和健康护理等服务是老人日常需要的,但一般老年社区的服务都无法达到如此;同时,养老机构的护理人员收入低,也是导致人员短缺、影响养老社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还有服务品质问题。以昆明为例,我们在调研中只走访到了像“滇池度假区金河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这样的社区服务中心能够提供全方位的心理生理护理服务。金河社区的医护团队都是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组成,通过团队倒班的方式提供24小时细心护理服务,然而像这样的服务对于医疗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非常之高,社会化推广的可能性较小。另外还有服务的效用差问题,以嵌入式老年超市为例,其建设的初衷是为了方便老人生活,但能够提供的老人日常特殊用品常被价格昂贵的医疗器械代替,没有真正解决老人日常生活需求的问题。反倒是通过网购更能方便老年用品的购买,但在子女不在身边时老人又不懂得使用网购。

3.城市管治视角下的养老社区运行研究

3.1城市管治与养老社区运行

城市管治是城市中“各种公共的或私人的个人和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总和,它是使相互冲突的或不同的利益得以调和并且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过程。它既包括有权迫使人们服从正式的制度和规则,也包括各种人们同意或以为符合其利益的正式制度安排[5]。”在养老社区运行这一公共事务方面,城市管治的思想用以指导城市政府和各市场主体单元为了各自的组织目标协同推进养老社区各个环节的发展,从系统整体上突破目前养老社区运行的瓶颈,使养老社区运行真正获得全社会各方面的共同支持。而城市管治下的养老社区运行首先要建立一套科学的运行机制,然后需遵循机制的规律构建两个系统:资金与管理系统和市场服务系统,在这两个系统的共同作用下养老社区方能切实地步入良性运行的轨道。

3.2城市管治视角下的养老社区运行机制

目前我国养老社区运行面临着从资金到设施再到管理服务的一系列问题,而它们之间存在着深层次的关联。养老社区运行矛盾主要表现在运行机制体系不完善,因此必须构建科学有效的运行机制体系(如表1所示)。首先,政府职能中缺少对养老资金筹集的保障机制。多个不同的养老保险系统各自为政,养老金水平受限于各系统自身获益能力,大多数人群所在的系统不能保障其获得足够的养老金,进而又影响了市场化运作下的养老服务供给。

在养老金保障问题解决的前提下,其次要考虑的是养老社区建设的机制。目前养老社区规模偏小、且有严重的向高端养老偏斜的问题。究其原因是建设成本高,特别是土地成本占有非常大的比重;虽然少数城市有过免征土地出让金并将其作为生产要素投资入股的做法,但实施规模小,不能解决实际建设的规模问题。普通养老社区建设的利润成长微小甚至呈负数,是造成养老社区建设规模无法提升的问题关键。因此必须形成一套投资收益机制,使得投入大众养老社区建设的收益和投入一般房地产项目的收益相近,说到底是要有养老社区建设的免税金制度。

再者,是养老社区的运营服务机制。运营的关键在于服务人员与服务网络构建。服务人员是养老社区运营服务的核心,他们决定了服务提供的水平。服务人员的薪金主要来源于老人家庭所支付的资金,在收益充足的情况下,系统科学的服务培训成为了提升服务水平重点,这又需要在政府的协调下进行。服务网络意味着社会服务对养老的扶持,养老服务网络只有嫁接在全社会的服务网中,才能在减少成本的同时大大提高服务的效用。

最后,政府协调管理机制是确保资金、设施、服务有效运行的管理保障机制。养老社区发展的现状显示:社区的规模越小,消费、服务、管理等问题越明显。这是因为养老社区所需人力、物力的要求较高,且服务内容丰富。单由某个社会部门运营都无法承担养老社区的服务压力,必须有全社会在一个统一的行动大框架下共同推动,这就需要制度。养老社区运行的协调必须通过制度体系的建设,协调个人与社区、社会与政府以及政府各部门间的关系,才能最终形成推动养老社区健康发展的合力。

3.3养老社区管理与资金体系

构建养老社区管理与资金体系的主体是政府部门,其核心在于落实提升老资金效用水平、降低养老成本,确保养老社区运行机制切实发生作用。该体系具体由以下四个部分构成。

(1)养老社区建设与官员绩效考核。只有转向以提供公共服务品为主要职能的服务型政府,才能推动像养老这一类公共产品供给水平的提升。这一方面需要通过顶层设计带动地方政府的职能转变——这一点已通过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基本具备;另一方面需要地方政府在组织管理层面保证公共服务切实有效的供给,实现它的核心方法是官员绩效考核。近年最重要的关于政绩改革的举措是2006年中央下发的《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它要求把履行职能职责与解决社会突出问题作为考核的两个基本依据,实行审批减半凭绩效取舍和第三方评估。若将养老社区建设运营的绩效变为考核重要依据之一,将对官员积极推动社会养老事业的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

(2)养老社区运行制度基础的建立。只有将养老社区运营纳入制度轨道,才能协调社会的各方面要素共同推动养老社区服务的发展。制度需要从地方一级的养老标准开始建立起,然后是省一级的权属统一管理系统的建立和监督审查机制的确立,最后到中央的统筹。近期的主要任务在于地方规范的确立,实际由国家与省一级养老管理部门发起。在经验总结的基础上,进行基础条款的统一和细则的实施工作。

(3)养老资金保障。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对于养老金支付问题形成的较为统一的解决方案是延迟退休年龄,该举措在效果的考量上能够部分解决养老金问题。而三中全会对财税体制改革的强调提醒我们:其实通过财税的调整补缺原来国家少支付的一部分养老资金,也是缓解养老金缺口的重要方面,该财税手段甚至可以在养老金现金流出现断裂的情况下用以根本性地解决这一问题。同时可将部分可以减免的税金,转换成为社区养老经费补贴、老年用品消费税补贴、企业年金增值的部分,也能变相增加养老金。另外,一些长效机制一旦形成将更能强化养老金保障效用。比如,在完善房产评估体制及相关立法的条件下,实施养老社区“倒按揭”,将大大提升养老资金的水平以及老年群体的消费能力,那时的“以房养老”才能真正实现其作用。而像养老债券这类金融产品,在形成代际养老融资相关法律以及操作规范的条件下也将大大增加养老资金保障的水平。

(4)养老社区专项税费管理与使用。由于养老社区发展的阻力因素还未移除,政府专项税费管理和使用是当前情况下必不可少的手段。首先,由于养老金收入偏低导致的老人消费能力的不足,要通过政府财政收入的功能转换、变相增加养老金效用等手段提升。其次,因建设单位承担高额成本推升的入住成本,要通过政府的税费调整手段降低。最后,由于运营服务的工资、设备、管理等成本过高压缩了的老年服务团队收益问题,要通过提升老人消费能力、降低建设成本,以市场化的手段帮助其增值。部门可将养老社区资产权属归省一级所有,形成统一的管理税费标准,并设立审查机构实施严格的审查,这将有助于未来实现国家层面的统筹管理。而具体实施过程由市级养老管理部门负责,并与住房建设、税务、工商等部门水平协调,形成部门间的委托协调机制,落实养老社区专项税费的管理与使用。

3.4养老社区的市场服务体系

构建养老社区市场服务体系的主体是市场各主体,其核心任务为在一定利润水平的条件下新建养老社区、提供丰富的养老服务、培训标准化的养老服务人员。

(1)养老社区建设单位利润均衡系统。养老社区新建设实施的基本动力来源于建设单位的利润均衡。利润均衡是指企业投资建设养老社区的利润成长率,要与投资建设其他房地产项目的成长率相接近。其举措可包括土地供给政策的调整,将养老设施用地单列出来,按照公益性原则进行项目开发;而配套市政设施可由省一级政府提供专项建设资金进行配套。另外,出租式养老社区更有利于政府补贴的落实,同时加强监管。

(2)养老社区服务的市场路径。在城市管治框架下逐步培养市场支撑养老的能力。对于自理期的老人,主要由家庭提供消费资金,市场提供服务;而护理期的老人,主要由政府、家庭共同提供消费资金,再由社区、政府和市场多方面提供较高水平的医疗护理服务。市场要能够逐步供给更多其实有用的老年服务(如在社区周边更大范围内的超市中嫁接老年特惠品的供应业务),还要提供特殊服务(如特殊医疗护理的供给)。这将有效解决养老社区服务广度及有效性的问题。

(3)老年服务团队的发展。老年社区中医疗团队发展的前提条件,是医疗经验和工作待遇问题的解决。借鉴美国、日本等国的经验,建设中心性老年设施与服务齐全的,是启动老年服务团队建设的第一步。近期可将基础规模较大的养老社区作为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增长极”,以点带面进行规划布局。培养开发中心性养老社区,将其服务半径在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环节落实,在大型养老综合体的构建中总结社区养老经验、形成养老服务标准、建立养老服务团队。

参考文献

[1] 陈德君、王玥.社区在养老保障体系中的作用[A].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湖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社会保障问题研2001[C].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湖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2001:13.

[2] 赵丽宏.完善社区养老服务 支持居家养老[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5.03:112-115.

[3] 王宁.城市社区养老需求与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77-79.

第4篇:养老社区建设方案范文

1、社会救助体系建设进一步深化。

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困难群众社会救助体系的指导意见》,以健全覆盖城乡、科学规范、运转协调、保障有效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充分发挥社会救助的整体效益。

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按照自然增长机制规范运作。认真做好动态管理下应保尽保、应补尽补、应退尽退。全县有低保对象3074户、4497人,全年发放低保救助金799.6万元。扎实开展了低保工作规范化建设活动,2013年我县被民政部命名为全国基层低保规范化建设典型县,并获得民政部社会救助工作探索创新奖,陈加元副省长专门批示,将我县的做法印发全省参阅。与此同时,我县在全省率先创新出台了《低保边缘家庭认定办法(试行)》,进一步规范低保边缘家庭认定工作,再次得到陈加元副省长的充分肯定。

进一步完善了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制度。修订了《城乡困难人员医疗救助办法》,全县医疗救助金的财政拨款由去年按全县户籍人数人均5元提高到8元;救助对象每年最高救助额由3万元提高至5万元;将医疗救助对象由过去的三类细化为四类,扩大了对低保边缘群体的医疗救助范围,还将重点优抚对象列入医疗救助范围。全县先后为814人次城乡困难群众实施大病医疗救助,发放医疗救助金243.72万元。

全面实施新一轮农村困难群众危旧房改造工程。修订了《农村困难群众危旧房改造救助办法》,2013年全县共完成危旧房改造183户。

出台了《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办法》,进一步规范了临时救助工作,提高和细化了救助标准,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全年临时救助1951人次,发放救助金67.05万元。

多举措加大了节日期间困难群众救助力度。2013年元旦春节期间,县四副班子领导、县级机关各部门及各镇(街道),对全县五保户、低保户、困病致贫等困难户,进行走访慰问,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扶贫济困送温暖活动,全县共慰问10418人,慰问经费达297万元。

2、社会福利事业建设进一步提升。

2013年先后制定了《县镇级社会福利养老服务中心考核验收标准》等三个文件,为养老服务规范化建设提供了政策依据。全县社会化养老服务水平明显提高,民政部窦玉沛副部长、省政协王永昌副主席、省民政厅吴桂英厅长等领导先后来我县考察,认为:县社会化养老服务整体工作已经走在了全省前列,发挥了较好的示范引领作用。我县还被命名为全省首批“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县”。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机构养老能力提升。全县拥有养老机构12家,“三无”、五保人员集中供养467人,集中供养率达100%;全县养老床位数达2111张,其中机构床位达1825张。二是养老机构管理服务队伍素质提升。全县养老机构从业人员达166人,从业人员平均年龄由57岁降到52岁,年内还为32名护理员进行上岗培训。三是敬老院提升改造为养老中心的速度加快。继2008年魏塘、干窑转型后,2013年又有天凝、陶庄2个敬老院转型为养老服务中心。四是居家养老服务扩大覆盖面,已建居家养老服务站76个,覆盖了36100多老人。

老龄工作有序开展,老龄工作先进县创建基础更加扎实,已被推荐申报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县。召开了全县老龄工作暨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会议,按照“党政领导重视、工作机制健全”等六条标准展开创建活动。出台了《县2013年至2010年为老年人办实事意见》。深入开展“农村社区老龄工作规范化”、“二星级老年活动室”、“农村老年福利服务星光计划”创建活动。举办了全县第三届老年人文化艺术周活动,县领导走访慰问了全县百岁老人,还组织基层开展各种形式的庆祝活动,慰问高龄老年人,慰问钱物达73万元。维护老年人的合法利益,全年为老年人办理老年证2459张,目前累计为老年人办理老年证70274张。全县老年电大招收学员10337人,入学率占老年人口的13%。

不断健全慈善事业发展机制。在2013年度“爱心献慈善”活动中,募集善款803.6万元,全县冠名企业累计达到48家,冠名总基金共计2441万元,全年收到冠名基金204.66万元。2013年已发放各类慈善救助款492.5万元,惠及1070人次。春节期间认真组织开展慈善救助活动,共救助561户,发放慈善救助金158.88万元。创新推出了“关爱尿毒症患者”血透项目救助活动,首批受惠对象达47名,这项工作获得了市政府颁发的2013年度“慈善项目奖”。深入开展慈善助学活动,2013年我县结对助学困难家庭大学生372名,发放助学款86.3万元。组织开展“八·八”水灾捐款活动,共捐出118.14万元,用于台湾受灾地区同胞赈灾救援。

福利企业保稳定、促民生成效明显。2013年,全县福利企业安置残疾职工1367人,比去年增加64人;残疾职工劳动报酬总额达2193万元,比2008年增加90万元;残疾职工参保额628万元,比2008年增加32万元;各福利企业回报社会、资助社会福利事业支出达120万元。

福利彩票发行工作正常运转,全年销售福利彩票4400万元。积极做好“中福在线”营业厅搬迁工作,配合开展福利彩票进社区活动,共组织了10场,每个社区均给予5000元福利公益金,资助社区建设。

3、双拥优抚安置工作进一步推进。

开展新一轮双拥模范县、镇创建活动。召开了省级双拥模范县创建工作动员大会,按照省考核标准,扎实推进创建工作。2013年2月,顺利通过了市双拥领导小组的考核验收,已被申报为省级爱国拥军模范县。同时西塘、姚庄、天凝、魏塘四个镇(街道)被命名为市级双拥模范镇。

扎实开展春节期间双拥慰问活动。组织召开了全县双拥工作座谈会,县领导走访慰问了三支驻军,送去了慰问品;县双拥办慰问重点优抚对象、烈军属、军休干部;各镇、村、社区分别组织慰问优抚对象,送去党和政府的关怀。

顺利完成09年城乡退役

士兵和转业士官安置任务,同时,高度重视军队退役群体稳定工作。认真做好“八一”期间双拥工作,营造浓厚的拥军爱民氛围,举办了大型文艺晚会“军民鱼水情”。保障优抚对象合法权益,切实做好抚恤优待工作。按自然增长机制提高优抚金和优待金标准,切实做好重点优抚对象医疗费“一站式”结报和定期疗养工作,继续深入开展“关爱功臣行动”,军队离退休干部“两个待遇”得到有效落实。

4、社会组织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积极做好社会组织管理工作:

(1)在村级民主管理方面:继续深入开展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规范化建设活动。制定了《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要点》、《村务公开目录》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实施方案》,明确公开党务、政务、事务、财务有关内容。通过了市对我县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规范化建设专项检查,目前,全县104个村全部达到省、市规定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规范化建设标准。

(2)在城乡社区建设方面:制定并下发《2013年全县城乡社区建设工作要点》和《城乡社区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明确全年工作目标和工作要求,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在完成天凝镇洪南村、姚庄镇展幸村两个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试点的基础上,出台了《县关于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召开了全县农村社区建设工作会议,以“一站式”办事大厅为切入点,加大对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的指导力度,印发了《县农村社区建设标准》和《县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考核验收细则》,全面展开农村社区建设,惠民街道已经实现了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全覆盖,全县已有57个村完成农村社区服务中心的建设,占总村数的54.8%,超额完成了市里下达的工作任务。深入开展“万家社区图书援建和万家社区读书活动”,实现了全县城乡社区图书援建全覆盖,被中央文明办、民政部评为“万家社区图书室援建和万家社区读书活动”先进单位。进一步提高社区服务质量,社区服务信息中心(96345)服务范围由县城向农村延伸,加盟单位达80多个,服务队伍人数达300多人。西塘镇被评为市和谐社区建设示范镇,西园社区创作的《百合花》评为市十佳社区之歌。

(3)在社工建设方面:组织40多名社区工作人员参加市社区干部业务培训班,同时我县自行举办了二期培训班,受训97人。积极鼓励参加社工资格考试,共有36人报名参考,其中17人报考助理社工师,19人报考社会工作师,目前全县已有21人取得社工师或助理社工师资格。

(4)在社会组织建设方面:切实抓好社团年检和登记工作。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年检96家,合格率达100%,社团新成立登记8家、变更登记8家;新成立登记民办非6家,变更登记4家。认真执行市《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民间组织培育发展与登记备案管理工作的意见》,全县有45个社区民间组织进行登记,有461个社区民间组织备案。

5、民政事务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认真做好移民后期扶持和稳定工作。各移民安置镇、村,合力帮扶移民务工、务农和经商。继续做好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的调整、发放工作,重视移民思想稳定和工作。

规范地名管理,强化行政区划管理工作。认真做好地名命名和更名工作,全年受理地名命名更名申报42件,审核各类新地名57条,核准确认建筑物业主门牌4015件,发放《门牌证》5402本。编制了《县域地名规划》。

加强殡葬管理。全年火化遗体2951具,火化率达到100%,并做到文明服务。积极推行骨灰盒壁葬、塔葬或存放安息堂等节地葬法。率先推出海葬服务,借用上海海葬服务平台实现市民的海葬需求,首批为4位逝者实施了海葬,并在陵园建起了全省第一个海葬纪念苑,设立海葬纪念碑,免费为骨灰撒海者镌名,供亲属及社会人士祭祀,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得到了省、市民政部门的充分肯定。积极推进公墓建设生态化、园林化、艺术化、规范化。

严格依法办理婚姻和收养登记。全年办理结婚登记2889对、离婚登记786对,补发婚姻登记证书494份,出具无婚姻登记记录证明2344份,办理收养登记55件,婚姻和收养登记合格率达到100%。

第5篇:养老社区建设方案范文

2012年,我县民政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民政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宗旨,紧紧围绕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中心任务,以提高“三个群体”(困难群体、优抚群体、孤老孤残孤儿等特殊群体)生活保障水平、加速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发挥民政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基础作用为着力点,促进“保发展、保民生、保稳定”各项要求贯彻落实,在服务大局中实现民政事业新的发展。

一、进一步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切实保障和改善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继续完善以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以灾民救助、五保供养、医疗救助、低收入家庭认定、流浪乞讨人员救助为主要内容,以临时救助为补充,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保障和改善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2、完善农村五保供养制度。继续加强敬老院建设力度,计划建嵩县中心敬老院一所,改扩建2所。切实提高敬老院管理和服务水平,组织五保对象足额入住敬老院,对全县五保对象进行全面普查,把符合五保条件的对象全部纳入五保范围,不断提高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确保我市集中供养标准不低于1800元,分散供养标准不低于1100元的要求,保障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切实保障五保对象的生活水平。

3、巩固和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加大争取上级医疗救助资金力度。提高医疗救助的覆盖率、资金使用率和救助水平。继续实施城乡困难群众补充医疗保险和大病医前救助制度,搞好与新农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衔接,缓解我县3.2万名困难群众看病难问题。

4、建立城市低收入家庭认定制度。配合我县廉租住房、经济适用房等工作,做好城市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保障工作,确保符合廉租住房保障条件的申请家庭实现应保尽保。

二、加强灾害应急体系建设,提高灾害救助能力

1、全面贯彻落实《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嵩县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完善救灾应急机制,提高减灾救灾工作水平,确保受灾群众基本生活。

2、加强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扩大救灾物资储备和品种。规范救灾款物管理使用制度,确保救灾款物安全、合理。

3、切实抓好农村困难群众草房、危土窑洞和危土坯房改造工作,缓解农村困难群众住房难问题。早筹划、早安排、早动手,完成全县117户351间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任务。

三、积极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改善和提高孤老、孤儿、孤残人员的供养水平

加快发展“扶老、助残、救孤、济困、赈灾”为重点的社会福利事业,推动补缺型社会福利向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发展。要进一步完善孤儿救助制度,今年要将全县农村孤儿全部纳入五保供养、对所有城市孤儿实行全额低保救助。依法做好儿童收养工作,规范收养行为。要努力改善“三孤”人员居住条件,将孤儿、孤老、孤残人员住房优先纳入危房改造规划。规范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加强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切实解决流浪精神病人、智障人员、危重病人的救助、返乡和安置难问题。

加强福利彩票发行管理工作。强化政策指导和工作协调,为福利彩票发行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夯实福彩工作基础。扩大发行规模,增加发行数量,年内力争突破1500万元,为社会福利事业筹集更多的资金。

加快推进慈善事业发展。认真贯彻落实xx和回良玉副总理在中华慈善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健全“政府推动、民间运作、社会参与、各方协作”的工作机制,以宣传推动和政策激励为主要方式,充分发挥慈善组织作用,更广泛地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慈善事业。

四、全面落实和完善双拥优抚安置政策,保障和维护优抚安置对象的合法权益

1、要以创建双拥模范县活动为载体,推动双拥工作深入开展。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的国防意识,不断加大军地相互支持力度,深入开展关爱功臣和军民共建、科技拥军等活动,推进双拥政策法规落实。组织开展好庆祝建国60周年期间的拥军优属活动和军休活动,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的大好局面。

2、落实各类优抚对象抚恤补助、军休人员生活待遇、退役士兵扶持就业补助经费和分散安置的一至四级残疾退役士兵建房补助经费,确保按标准发放到位。对全县优抚对象进行全面普查,建立优抚对象数据库,实现网上业务办理和报批。落实一至六级残疾医疗保障制度和重点优抚对象医疗减免政策。推行优抚对象抚恤补助资金社会化发放、残疾军人抚恤金“一卡通”工程。 [1]

3、继续深化自谋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服务“三位一体”的退役士兵安置改革,落实自谋职业补助金、技能培训费、待分配期间生活补助费。加大退役士兵的培训力度,尤其是加强对城镇自谋职业退役士兵的培训,力争年度内使城镇自谋职业退役士兵都能得到一次免费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为其有效就业创造条件。为退役士兵就业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下大力度推进我县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工作,完成市局下达我县的自谋职业40%的任务。依法做好指令性安置就业工作,重点做好在部队荣立二等功以上人员和转业士官的安置,7月底前做好安置的前期准备工作,10月底前安置率要达到95%以上。要认真做好军休人员服务管理工作,落实军休人员政治和生活待遇。继续做好复退军人稳定工作,及时化解矛盾和隐患,有效处置突发事件,防止复退军人大规模赴市、省进京上访。

五、积极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和社区建设,探索农村社区建设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

1、加强农村社区建设。建立健全农村社区服务、社区文化、社区卫生和治安设施,推动农村社区服务体系建设,使广大农村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筑牢社会稳定基础。要统筹推进农村基层群众自治活动,坚持完善民主管理制度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实现扩大群众民利与增强党和政府有效管理能力有机统一,把农村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发挥农村社区在基层社会稳定中的基础作用。

2、完善村民自治制度。认真做好第六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后“两委”班子培训和稳定工作,积极开展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创建活动。推进以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议事为主要形式的民主决策,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为主要目的的民主管理,以村务公开、财务监督、群众评议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监督,努力提高村民自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落实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六、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事业

要把养老服务事业,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民政工作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摆上重要工作日程,坚持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参与的方针,加快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要把养老服务事业列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争取纳入政府为民办实事的“民生工程”。加大对养老服务设施的投入,逐步建立养老服务补贴制度,推行政府购买服务,积极争取财政对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的投入,争取政府面向城乡孤寡老人、低收入老人及其他有特殊困难老人的收养型、护理型养老机构建设。着手制定嵩县老年公寓建设规划,力争一两年内建成1个规模较大、功能齐全、服务完善的养老院。完善和落实社会办养老机构扶持优惠政策,有序推进民办公助和公建民营。逐步形成党政主导、民政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促进老龄事业全面发展,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七、加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和监督管理,充分发挥服务社会功能

继续坚持培育发展与监督管理并重的方针,切实增强社会组织服务社会功能,发挥社会组织在促进社会和谐中的积极作用。着力发展和培育公益慈善类和城乡基层社会组织,大力发展教育培训、医疗卫生、社会福利等类型的民办非企业单位。进一步完善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机制,加强行业协会管理,规范行业协会行为,优化我县经济发展环境。

八、加强和改进社会行政事务管理,不断提升民政公共服务水平

1、加强行政区划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管理,完善行政区划调整审核论证制度,加大区划调整力度,完成德亭乡撤乡建镇工作任务。适度开展其他乡撤乡建镇工作,加快我县城镇化进程。

2、继续推进地名公共服务工程,规范地名标志设置和管理,完成县城二、三期开发街道命名和地名标志设置工作;大力推进乡镇政府驻地地名设标工作,年底前,要有70%的乡镇政府驻地完成地名设标工作。推进地名数据库建设,逐步实现地名信息的网上查询,拓展地名信息化服务方式和领域。

3、加强行政区域界线管理工作。认真组织行政区域界线联合检查,完成区划调整后的勘界任务。强化行政区域界线管理,加强界桩管护,依法调处边界纠纷,开展平安边界建设,维护边界地区社会稳定。

4、加强和改进殡葬改革工作。加大殡葬改革宣传力度,积极稳妥推进殡葬改革,巩固和提高火化率,确保完成市下达100%火化率目标任务。防止和化解殡葬改革过程中引发的矛盾和问题。继续开展平坟扩耕活动,加快农村公益性墓地(骨灰堂)建设,提高农村公益性墓地(骨灰堂)入墓率。积极探索拓展殡

民政局工作计划要点的延伸阅读:如何写好你的工作计划

第6篇:养老社区建设方案范文

一、以村级班子建设为核心,全面抓好基层基础工作

以“村级规范化管理提升年”活动为载体,不断提升基层组织建设规范化水平,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一要加强后进村整治。按照8%-10%的比例倒排出年度内需要整治的后进村,成立专门的党建工作队,开展综合整治。因村制宜,确定整治目标、整治方案和时间任务,群策群力,重抓落实,确保存在的问题逐步减少,为2014年的村居“两委”顺利换届打好良好基础。

二要抓好农村财务规范化管理工作。全面落实村级重大事项“双流程一记实”同步操作法,按要求将村级重大事项、合同、低保、待遇发放等议题全部纳入“双流程”。严格执行按时记账和财务公开制度;加快推进清产核资信息平台建设工作,建立完善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加强经济合同管理,做好新签订合同的程序履行、层层把关和上报备案工作,切实促进村级工作步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三要发挥好多元社区党委作用。动员多元联合党委副书记积极参与到片上的工作当中去,充分发挥他们的干事能力、社会地位和人脉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在做好本村工作的同时,把自身的先进经验进行广泛交流,帮扶本片的弱村、穷村,在班子建设方面给后进村出点子,在经济发展方面帮薄弱村找门路,在维护稳定方面积极为工作片出谋划策。要让他们的能力从一个村辐射到整个工作片,真正的实现以强村带弱村。

四要规范做好农村党员发展工作。要坚持标准,保证质量,加强培训,规范操作,严把程序关和质量关。重点解决三年以上不发展党员的村,力争比例数降低到10%左右。年内重点关注桥上、庄子、官道丁、马刘、河南孙、梁家6个村的党员发展,坚决杜绝发生因党员发展引发的隐患。

五要加快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升级改造工作。严格对照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标准,多方筹集资金,对庄子、圆璧宋等8个村活动场所不达标的村抓紧实施改造升级,力争2013年10月底前完成整体升级改造要求,完全达标。

二、以为民办实事为着力点,全面提升群众满意度

按照《激励农村干部干事创业实施方案》的具体要求,以增加农村集体经济收入为突破口,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为着力点,努力提高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指数。

一要抓好村容村貌综合整治。对筛选上报的16个整治村庄,按照整村改造、整治示范、梯次推进三个类型,围绕硬化亮化、景观点建设和公共服务等重点,分类分片滚动推进,确保走在全市前面。同时,要继续全面推进垃圾一体化处置工作,逐步建立健全农村垃圾清扫保洁、收集、运输、处置管理的长效机制。

二要加快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要扎实做好困难救助、弱势群体帮扶等工作。强化措施,力争全区农村养老保险投保人数占适龄人员的比重达95%;城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做到应保尽保;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80%以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100%,防止因病致贫、无钱养老等问题的发生。

三要全力壮大村级经济。以增加农村集体经济收入为突破口,以资金扶持、考核奖惩为杠杆,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鼓励村居发展投入少、风险低、拉动就业力强的项目,促进集体增收、群众致富。要深入开展“村企共建”活动,引导有实力的企业与村居“联姻”,采取“帮就业、帮项目、帮公益事业”等模式,确保“村企共建”取得实效。年内重点抓好邢家与道恩集团、河抱与兴民钢圈等村企共建工作。争取街道集体经营可支配性收入低于3万元的村居减少至3个以内。

四要落实办实事公开承诺制度。指导各村居围绕群众关注、反响强烈的道路出行、排水饮水、绿化亮化、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活动场所改善等民生项目,确定3件以上民生实事,进行统计备案。年内重点抓好圆璧张、海岱仲、北皂前村、官道丁等村1.8万平米的村路硬化;和平、兴隆庄、泊张等村的自来水改造;大牟家、甲王等村的文化活动场所建设改造;河南孙、后徐等村健身广场建设工作,促进民生福祉不断提升。

三、以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步伐为突破口,全面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围绕新农村建设工作目标,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做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突破口,重点加以推进。

一要坚持示范带动,重点突破。对市级备案的北皂前村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千方百计争进度、抢时间,加紧推进土地复垦工作。对龙海社区逄家回迁区建设,要按照规划要求,抓好拆迁协议签订、回迁安置等具体事项的落实,确保将2个新型农村社区建成样板工程、示范工程,带动全区面上工作整体开花。

二要坚持分类指导,规划先行。使集中规划改造或建设的村先行启动,让经济条件好、建房积极性高的农户率先启动,分期分批、有序开展。年内,重点督促引导土城子等有集中建设意向的村居,抓紧形成具体方案,列出时间表,以利于适时启动。

三要坚持统筹兼顾,扎实推进。切实处理好社区建设与农民群众、社区建设与综合配套服务、建设进度与工程质量的关系,全力解决社区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将好事办好,实事办事,促进我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取得新成效。

四、以创新社会管理为手段,全面筑牢发展保障体系

在街村干部中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通过建章立制、完善网络、综合整治等措施,努力构建平安和谐的社会环境。

在稳定上,要做好矛盾日常纠纷日常排查和不稳定因素稳控工作。要实行稳定工作的关口前移,坚持对辖区的稳定情况进行定期排查,建立不稳定因素台帐,坚持每周调度,实行销号管理。确保矛盾纠纷能够提前介入化解,不稳定因素及时得到稳控,防止矛盾的扩大和激化。

在社会治安综合整治上,坚持群防群治,加强技防村建设,逐步推行社会治安“网格化”管理,力争实现技防、人防、物防全覆盖。加大违法犯罪行为打击力度,确保发案率明显下降,推动全区稳定形势持续好转。

在计划生育管理上,要以稳定低生育水平为主线,充分发挥计生队伍的能动性,强化内部分工,加强教育培训,找准制约因素,对症下药,切实做好人口出生统计上报、流动人口管理、计生服务等基础性工作,力争不发生计划外生育。

在社区建设管理上,针对城区人口多,人员素质不同,认真分析,大胆探索社区工作新路子,积极推行网格化管理模式,确保新增的鑫龙、樱花苑、西海岸等6个社区步入规范化管理轨道。要创新服务模式,通过日常管理、日常服务,让居民信赖,感到温暖。

五、以作风建设为切入点,全面激发干事创业的热情

要坚持不懈地抓作风建设和效能建设,教育引导各级干部想干事、会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

一要提升境界,争创一流。要全面强化“争创一流”的意识,保持高境界、高目标、高追求,开展好“三查三比”活动,通过查思想境界、查精神状态、查用心程度,比工作干劲、比工作成效、比工作位次,引导全区上下昂扬争一流的斗志。

二要强化素质、提高能力。要强化学习意识,提升广大干部的工作能力、基本业务素养和技能,做到业务精通、服务高效、基层认可、群众满意。要强化纪律意识。严格遵守工作纪律、会议纪律、生活纪律,坚决守住“思想、道德、法律”三条底线,旗帜鲜明、一把不松地抓好党风廉政建设,确保不出问题。

第7篇:养老社区建设方案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市委关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工作部署,以事关我市民政事业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为主要内容,按照联系实际出题目、深入基层搞调研、求真务实出成果的要求,进行专题调研,使这次学习实践活动真正成为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过程,为促进我市民政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真实可靠的决策参考依据。

二、调研时间

2009年4月8日---5月20日。

三、调研课题与安排

开展“问计求智大调研”活动。由局领导班子成员定题,分别带领有关科室人员组成6个专题调研组,围绕加强社会养老机构建设、关注老年群体需求、行政区划体制改革、推进城乡社区建设、加快行业协会发展、建立退役军人维稳机制等专题,结合2009年度民政工作,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并对以上几个方面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经验教训、解决思路等进行分析,结合贯彻科学发展观,形成专题调研报告。召开专门会议,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研讨交流,以进一步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和实践探索,搞好调研成果的交流与运用。

1、调研课题:关注老年群体,构建和谐社会

调研内容:通过调查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现状,提出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政策措施,努力使全市老年群体老有所学、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共建和谐义乌。

2、调研课题:健全制度规范程序全面提升社会救助水平

*

调研内容:通过调查了解我市救助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城乡一体化、内容系列化、组织网络化、管理社会化、保障法制化的多层次、广覆盖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

3、调研课题:稳步推进我市行政区划体制改革

*

调研内容:围绕城乡规划、建设、发展和管理一体化,科学合理调整镇、街道的行政区划,稳步推进镇改街道的体制改革,减少管理层阶,逐步实现镇村体制向街道社区体制转变;推进行政村撤并的体制改革,整合农村资源,实现城乡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4、调研课题:加强农村社区建设的探讨

*

调研内容:通过调查了解我市农村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加强开展农村社区建设方法及途径。

5、调研课题:新形势下我市退役军人维稳工作的特点,成因和对策

*

调研内容:着眼新形势下退役军人维稳工作的特点,成因,提出建立退伍军人维稳工作的新机制。

6、调研课题: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行业协会发展

*

调研内容:调查分析当前我市行业协会在市场经济中所扮演的角色,提出对策要进一步提高认识行业协会的地位和作用,要加大政府职能向行业协会转移力度,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型关系,要加快行业协会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健全行业协会发展的管理服务机构。

四、几点要求

这次专题调研活动是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实在在成效的关键环节,是提高党员干部综合素质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强我市民政工作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局领导班子和参加调研的科室负责同志要高度重视,积极参与,确保专题调研活动顺利进行,取得实效。

(一)领导带头,率先垂范。课题责任领导要亲自拟定调研提纲,听取汇报和群众意见,亲自分析解剖问题,亲自撰写调研报告。

(二)作风扎实,深入基层。参加调研的人员要根据调研课题的需要,深入基层,通过听取汇报、座谈讨论、实地察看等多种形式,尽可能多地掌握第一手资料。

第8篇:养老社区建设方案范文

关键词:RFID;智慧社区;物联网

引言

越来越多的城市正在投入到智慧城市建设的浪潮之中,而智慧社区建设又是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一部分,并且已经逐渐形成规模。针对提升社区智能化管理的问题,射频识别(RFID)技术作为物联网应用中的重要技术可以被广泛地应用到智慧社区建设之中。文章具体给出了基于RFID技术的智慧社区设计方案,提出了社区智慧化管理的新思路。

1 射频识别(RFID)概述

射频识别(RFID)系统通常由三部分组成:电子标签、天线、阅读器。电子标签用于保存约定的电子数据信息,一般由芯片及耦合元件组成。天线于电子标签与读卡器之间传递射频信息。读卡器是用来读写电子标签的设备。

对于射频识别(RFID)在智慧社区中的应用,因此电子标签数据是根据社区管理需要来设置。设置基本信息区与各种应用区,同时还具有拓展功能。基本信息区用于存储持有人或物的基本信息、社区居住信息及其它信息。应用区用于社区各种应用场景中应用标志、权限等信息。

2 智慧社区RFID应用系统

基于物联网的社区管理系统中,射频识别(RFID)的主要应用在四个大的方面:安全、物业、健康与文化。智慧社区RFID应用系统架构如图1所示。

2.1 社区门禁系统

社区门禁是社区安全的第一道屏障,射频识别(RFID)的“一卡通”在智能门禁系统具有较大的优势。运用RFID技术整合社区“一卡通”,每位社区居民人手一张,然后在社区门禁处部署RFID读卡器设备,读卡器内集成人员识别系统、电子门锁系统。当社区人员出入门口时,读卡器自动读取“一卡通”信息,判断是否具有准入资格,然后操作门禁装置。

同时,社区门禁系统可以记录社区人员出入信息,特别是对有小孩或学生的家长通过系统可以直观了解小孩出入社区的时间。

2.2 社区车辆管理及停车场管理

社区车辆与停车位的管理是社区目前比较关注的问题。关于社区出入的车辆,制定两种车辆的电子标签,临时电子标签和长期性的电子标签。对于拥有固定车位的车辆发放长期性的电子标签,这个电子临时进入的车辆发放临时电子标签,并在车辆出入口布置射频识别(RFID)感应读卡器。当车辆到达入口时,感应器识别车辆电子标签,如果是社区固定车辆就自动抬杆放行,如果是社会车辆,则人工干预,发放临时电子标签并开始计费,待到出去作为收费依据。在社区内道路上适当布置射频识别(RFID)感应读卡器,可实现车辆跟踪与定位的功能。

进入社区的车辆全部带有电子标签,在停车场停车位上安装感应读卡器。一方面可以实现专有车位的管理,另一方面还可以统计车辆车位停放情况,从而实现整个社区停车场智能停车管理,实现停车诱导功能。

2.3 基于RFID的社区居民健康管理

社区居民个人都拥有唯一ID号的射频识别(RFID)“一卡通”,根据这个ID号建立社区居民健康电子档案,居民在进行养老、医疗、健康活动的同时,同步做到健康信息的上传与更新。用户在进行身份权限认证和标签识别认证后,可在线查看和进行医疗、健康的咨询。

2.4 社区图书馆与社区活动室的管理

射频识别(RFID)在社区图书馆的管理中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图书管理,另外一种是借阅的管理。图书采用RFID标签,直接将电子标签粘贴在图书中即可,使用方便又可以减少对图书的损坏,在出口外安装感应读卡器及防盗系统,保障图书的安全。借阅的管理借助于社区居民的射频识别(RFID)“一卡通”进行登记,方便快捷,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一卡多用。

社区活动室一般只针对社区居民开放,居民可以凭借社区居民的射频识别(RFID)“一卡通”进入活动室活动,同时还可以统计活动室的使用情况。

3 RFID技术在智慧社区应用中要解决的问题

目前,智慧社区建设还处在探索与建设阶段,标准体系与制度还不够完善,射频识别(RFID)技术在智慧社区应用中还需要解决以下问题:

3.1 数据格式标准化

一个城市的社区要实现互联互通,要考虑射频识别(RFID)“一卡通”数据的标准化,为数据共享与统一管理打下基础。

3.2 信息安全

社区居民射频识别(RFID)“一卡通”中存储的信息都是居民的个人信息数据,必须要有一个的安全保障措施来保证信息在传输与处理中的安全。

3.3 成本控制

射频识别(RFID)在智慧社区应用十分广泛,用途也多样,在制定RFID标签卡片的同时要注重成本控制,实现社区建设投入的节约。

4 结束语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射频识别(RFID)技术在智慧社区建设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文章从社区建设中的安全、物业、健康与文化管理四个方面中的几个应用进行了探索与研究,讲述了一种可以实现的智能化管理场景,对智慧社区建设与规划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彭伟民.RFID技术在社区安防管理中的应用[J].信息与电脑,2012(11).

[2]郑勇.关于射频识别技术推广应用的探讨[J].科技致富向导,2010(24).

[3]王海燕.智能公交系统网络设计研究[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第9篇:养老社区建设方案范文

2014年,全县民政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省、市民政工作会议以及县委十五届三次全会精神,以建设人民群众满意民政为主题,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主线,着力健全社会救助体系、灾害应急救援体系和社会福利体系,打造基层社会管理服务平台,落实各项拥军优抚安置政策,全面提升民政服务管理科学化水平,开创民政事业新局面,切实发挥民政在社会建设中的骨干作用。

一、社会救助工作

1. 实现城乡低保规范化管理。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即将颁布的《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规范管理程序。结合“三进五解决”活动走访摸排情况,重新审核全县城乡低保家庭情况,制定出台可行性方案,全力构建应报尽保、应退尽退、阳光规范的低保工作新格局,实现“标准科学、对象准确、待遇公正、进出有序”的目标,确保低保制度的公平性、公正性和公信性。

2.增强医疗救助保障服务能力。全面贯彻即将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意见》精神,全面开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着力减轻重特大疾病患者医疗负担。进一步规范大病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服务。配合县卫生局推进慢性病和常见门诊救助工作,不断扩大医疗救助覆盖面。规范救助流程,简化救助程序,提高救助效率,真正达到为民、利民、便民的目的。

3. 提升五保供养管理服务水平。认真做好五保供养服务机构的人员招聘工作,落实聘用人员的薪酬待遇和运转维护经费。同时,深入开展“优秀护理员”评选活动,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狠抓院内院外环境卫生管理,不断提高整体管理服务水平。

二、救灾救济和慈善工作

4. 完善减灾救灾管理机制。完善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完善灾情报送、信息、及时公开及救助评估等制度。切实做好受灾群众紧急救助、过渡性生活救助、灾后恢复重建和冬令、春荒救助工作。

5. 加快“阳光安居”惠民工程项目建设。结合全县“三进五解决”活动摸排情况,2014年解决140户困难群众住房问题。结合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求,统筹安排,整合各部门资源,提供建房资金保障,集中建设。搬迁规划要与乡村旅游、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使“阳光安居”工程成为__旅游发展的一道风景线。

6. 积极推进慈善事业发展。切实履行民政部门指导、服务、协调和监管的职责,培育发展各类社会慈善组织和志愿者队伍,广泛开展经常性捐赠活动,提高公众参与面,推动社会捐助活动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三、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

7. 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按照“城乡同步、均衡发展、各具特色”的思路,在农村大力推进以“村级主办、互助服务、群众参与、政府支持”为主要模式的互助幸福院建设,力争年内建成8个。以提升机构养老服务水平为着力点,全面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鼓励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的若干意见》,积极探索公建民营新路子,推进市场化改革,大力开展公办与民办养老机构“帮扶结对”共建共促活动,加快十字山休闲养老综合开发项目建设。

8. 加大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力度。积极做好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和城乡社区服务类四类社会组织直接登记工作,切实加强城乡社区社会组织备案管理工作,促进各类社会组织健康、规范、有序发展。

9. 积极稳妥推进殡葬改革。倡导移风易俗、厚养薄葬、文明节俭的殡葬社会新风尚。抓好魏家堡公益性公墓建设工作,指导相关镇村做好县内主干道两侧墓葬区域绿化工作。

10. 做好撤县设市申报工作。对照标准,认真统计撤县设市需要的硬指标,尽快摸清各项指标的达标情况。做好资料收集、数据统计、宣传协调等工作,草拟文本,以备申报。同时,做好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的准备工作。

四、拥军优抚安置工作

11. 启动全省双拥模范县“四连冠”创建活动。落实退役士兵安置、就业培训。继续加大退役士兵自谋职业改革力度,大力推进退役士兵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和就业推荐工作。充分利用重大“节日”走访慰问驻军官兵,开展各类拥军爱民活动,加强军民联系,促进军民共驻共建,做好“全省双拥模范县”申报准备工作,力争一举成功。

12. 认真落实国家优抚政策。完善优抚对象补助金发放“一卡通”制度和医疗补助“一站式”结算平台,实行全县重点优抚对象补助金社会化发放。年内举办老复员军人休疗班不少于4期,下拨45万定点限额医疗救助款,分两次下拨“三难”资金40万元。

13. 加快烈士陵园建设工作。搞好扶眉战役纪念馆红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维修改造陵园设施,实施美化、绿化工程。

五、基层政权和城乡社区建设

14. 深化基层群众自治,做好第五次城镇社区居委会和第九次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组织指导工作。开展民主评议和村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强化监督组织的作用,不断深化基层民主建设。

15. 加快城乡社区建设步伐。持续推进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年底实现农村社区全覆盖,做好全国农村社区全覆盖试验县申请验收工作。加快建设汤峪旅游开发区社区服务站、 滨河社区服务站和景贤社区室外示范广场。同时,科学规划,抓紧设计覆盖民生保障、化解矛盾、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领域的县镇村(社区)三级信息化网络平台,力争在上半年投入运行,打造独具__特色的社会治理体系。

16. 提高婚姻登记服务管理水平。加大婚姻登记“三化”(程序化、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力度,加强婚姻登记员培训,确保婚姻登记合格率和规范率达到100%。

六、民政综合能力建设

17. 加强民政系统干部职工学习教育力度。教育引导广大民政干部牢固树立“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理念,以作风建设为核心,以法制建设为要求、以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为目标,着力解决机关作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转变工作作风,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优良传统,努力提升民政工作服务水平。

18.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创新活动载体,丰富活动内容,围绕社会关注的民政领域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加强调查研究,解决实际困难,密切干群关系,不断提高群众对民政工作的满意率。

19. 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市委“十个不准”、市局“十项要求”和上级关于公务接待、办公用房、公务用车等相关规定,切实加强民政部门的作风建设和行风建设,深化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抓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