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务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建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抵债资产管理环节在财务核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抵债资产实地盘点制度落实不力问题。各AMC内部管理制度均对抵债资产日常管理中要求定期(半年或一年)进行实地盘点,以了解抵债资产保管状况,及时调整账务,确保账实相符,但现实情况是,实地盘点制度落实过程中很少有财务人员参与,项目经办人员也并非都通过实地对抵债资产现状进行勘查,账存抵债资产存在毁损、被盗或灭失的风险。二是少量抵债资产存在未经批准擅自留用的情况。特别是AMC成立初期,由于管理不规范,存在房产、机动车辆等抵债资产未经批准擅自留用的违规行为。三是对抵债资产贬值或可能发生的损失,在会计期末未按谨慎性原则提取抵债资产减值准备,致使会计信息不对称,不能真实反映抵债资产贬值和损耗程度。根据《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第45条规定:金融企业应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度终了时对各项资产进行检查,根据谨慎性原则,合理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其计提项目包括抵债资产。四是AMC财务部门大多未建立完整的“抵债资产管理台账”,以全面地反映抵债资产的取得、管理和处置的全过程,通过执行定期检查、账实核对制度,对抵债资产进行必要的监督管理。
(二)抵债资产取得环节在财务核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抵债资产入账不及时问题。从AMC抵债资产来源看,既有从剥离银行划转接收的,也有在资产处置过程中由法院依法裁定、协议抵债或资产置换取得的。后一种情况,基本不存在入账不及时的问题,但对由剥离银行直接接收的抵债资产,由于情况复杂,有的银行已部分处置,有的因移交过程中没有办理严格的交接手续,而AMC的项目管理人员未及时清理档案,就存在因不知情或管理不到位而导致未及时入账,出现抵债资产滞留账外的问题。二是抵债资产无法入账的问题。无论是剥离过程中接收的抵债资产还是在处置过程中取得的抵债资产,都存在因欠缺合法的手续或法律依据而取得的情况,对这部分抵债资产就很难正常入账。三是抵债资产入账价值确定问题。AMC取得抵债资产后,主要按照实际抵债部分的贷款本金和已确认的利息作为抵债资产的入账价值,即按法院裁定或协议抵偿的贷款本金和表内利息之和入账。抵债资产取得时发生的税费,按实际发生金额记入“营业费用---业务费用”,不计入抵债资产入账价值。但现实中会出现法院裁定或抵债协议未明确抵债金额的情况,按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财务制度(试行)》(财金[2000]17号)第31条规定:“待处置资产应按取得时的公允价值计价”。而公允价值通常指市场交易价格,由于抵债资产种类繁多,并是非标准产品,要寻求抵债资产的公允价值是非常困难的,缺乏可操作性,这给抵债资产入账价值的确定带来困难。四是对AMC依法提起代位权诉讼胜诉后取得债务人(含连带责任担保人)对次债务人的应收债权在财务上没有任何体现和反映。根据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20条规定:“债权人向次债务人提起的代位权诉讼经人民法院审理后认定代位权成立的,由次债务人向债权人履行清偿义务,债权人与债务人、债务人与次债务人之间相应的债权债务关系即予消灭。”据此,AMC在会计核算中应进行相应的账务调整,即应以取得对次债务人的应收账款冲减原“待处置贷款”或“购入贷款”科目相应的债权。
(三)抵债资产处置环节财务核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对抵债资产“以租代售”的融资租赁、经营性租赁和分期收款出售的核算问题。按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财务制度(试行)》规定,上述租赁业务,应按资产账面价值将其转入“融资租赁资产”和“经营租赁资产”。对办理租赁业务中取得的收入,按规定计入当期租赁收入。而实际操作中,AMC采用收付实现制原则直接将当期租赁收入冲减了“待处置(抵债)资产”科目,不符合现行财务制度规定。对承租人违约延期付款的情况,未按权责发生制原则通过“应收账款(债权)”科目进行核算。对抵债资产处置中以分期收款方式出售的核算,也存在类似的问题。二是抵债资产超期限处置问题。按目前AMC内部的抵债资产管理办法,为加快抵债资产的处置,规定抵债资产(股权除外)应自取得之日起一年内处置完毕。但实际情况是,大多数抵债资产都存在超期限处置问题,这固然有市场方面的原因,但财务部门缺乏必要的监督也是重要原因之一。三是对一时无法入账的抵债资产的处置,AMC通常的做法是,将处置收入作为正常本息回收直接冲减“待处置贷款”或“购入贷款”。这种做法违背了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原则,不能真实地反映AMC不良资产的处置过程。
二、AMC抵债资产核算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从财务会计制度上看,由于财政部一直未出台《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会计制度》,只制定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财务制度(试行)》,仅靠单一的财务制度远远不能规范AMC不良资产处置的财务行为和会计核算要求。况且,2000年出台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财务制度(试行)》主要是规范对政策性剥离的不良资产处置的财务行为,而目前AMC的业务已不局限于政策性不良资产处置业务,还包括了大量商业化不良资产的处置业务,情况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财务制度已不能完全适应现有业务需要。这是造成目前四家AMC抵债资产核算管理不统一且存在诸多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从抵债资产管理制度看,财政部也未针对AMC的实际情况,出台类似《银行抵债资产管理办法》(财金[2005]53号)的AMC抵债资产管理制度,AMC缺乏统一的抵债资产接收、管理、处置和核算的制度规范和监管标准。
(三)从AMC内部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看,前述抵债资产核算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既有执行内部管理制度不力和管理不到位方面的原因,如抵债资产实地盘点制度不落实、未经审批擅自自用等。也有制度不健全不完善方面的原因,如租赁和代位权确立后的会计核算处理问题等。
(四)从AMC的财务体制上看,由于AMC不存在利润(损益)核算的问题,财政部对AMC的政策性不良资产处置的考核,主要以“两率”(现金回收率和处置费用率)承包考核为核心。这种财务体制的安排,决定了某些财务核算失去了意义。比如抵债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等。
三、完善AMC抵债资产核算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建议财政部及时出台《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会计制度》,以规范AMC商业化转型后不良资产处置活动会计核算的需要。同时,应在AMC六年来不良资产处置财务会计核算实践的基础上,适时修订《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财务制度(试行)》,进一步规范AMC的财务行为。在具体业务的核算管理上,一是对抵债资产的入账价值问题,应按合理定价原则,经过严格的资产评估程序来确定抵债资产的价值,以市场价格为基础的合理定价来确定入账的“公允价值”。二是对因欠缺合法的手续或法律依据而无法入账的抵债资产,应设立“待转抵债资产”科目进行核算,以杜绝抵债资产滞留账外现象发生。三是对经诉讼由法院审理后认定代位权成立而取得对次债务人应收账款的情形,应设立“待处置应收账款”科目进行核算,以冲减原“待处置贷款”或“购入贷款”相应的债权。四是对抵债资产贬值或可能发生的损失,在会计期末应按重新评估认定的市场公允价值,计提“抵债资产减值准备”。五是对抵债资产分期付款出售或租赁经营中出现的违约延期支付的情形,应按权责发生制原则通过“待处置应收账款”科目进行核算和反映。
(二)建议财政部出台相应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抵债资产管理办法》,明确AMC抵债资产的管理原则、财务处理、监督检查、违法违规处罚等,以规范AMC抵债资产收取、保管和处置行为,防止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切实减少抵债资产的人为流失。通过制定统一的抵债资产管理制度,既可解决目前各AMC内部管理制度不同而导致的监管乏据、标准不一的问题,同时也有利于解决前述抵债资产核算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如建立定期检查、账实核对制度等。在抵债资产处置期限问题上,根据AMC六年来的处置实践,建议财政部参照《银行抵债资产管理办法》的规定,即不动产和股权应自取得日起二年内予以处置;除股权外的其他权利应在其有效期内尽快处置,最长不得超过自取得日起的二年;动产应自取得日起一年内予以处置。
(三)加强对AMC抵债资产的监督检查,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一方面,AMC要在抵债资产的接收、管理、处置和财务处理等方面要严格执行有关规定,特别是财务部门要建立完整的抵债资产管理台账,切实落实抵债资产的实地盘点制度,坚决杜绝抵债资产账外管理与处置、以非合法方式取得抵债资产、未经批准擅自留用抵债资产等违规行为。另一方面,财政、审计和银监等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对AMC抵债资产的监督检查,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对目前各AMC抵债资产核管理中普遍存在的不合规问题,要在完善相关制度的基础上责令其尽快自查自纠
抵债资产是指借款人(担保人)无力以现金资产偿还金融企业债权时,金融企业依法行使债权和担保物权而向债务人、担保人或第三人收取的用于抵偿债权的非现金资产。广义的抵债资产既包括金融企业依法取得的拥有所有权、收益权、使用权、处置权的抵债实物资产,如房产、土地使用权、机器设备、交通工具、商品物资等;也包括抵债的股权、应收账款、版权、专利权、商标权等权利资产。本文所称的AMC抵债资产,是指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以下简称AMC)在不良资产收购接收、处置过程中资产置换、法院裁定或协议抵债取得的抵债资产。本文就当前AMC抵债资产财务会计核算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一、AMC抵债资产核算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抵债资产取得环节在财务核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抵债资产入账不及时问题。从AMC抵债资产来源看,既有从剥离银行划转接收的,也有在资产处置过程中由法院依法裁定、协议抵债或资产置换取得的。后一种情况,基本不存在入账不及时的问题,但对由剥离银行直接接收的抵债资产,由于情况复杂,有的银行已部分处置,有的因移交过程中没有办理严格的交接手续,而AMC的项目管理人员未及时清理档案,就存在因不知情或管理不到位而导致未及时入账,出现抵债资产滞留账外的问题。二是抵债资产无法入账的问题。无论是剥离过程中接收的抵债资产还是在处置过程中取得的抵债资产,都存在因欠缺合法的手续或法律依据而取得的情况,对这部分抵债资产就很难正常入账。三是抵债资产入账价值确定问题。AMC取得抵债资产后,主要按照实际抵债部分的贷款本金和已确认的利息作为抵债资产的入账价值,即按法院裁定或协议抵偿的贷款本金和表内利息之和入账。抵债资产取得时发生的税费,按实际发生金额记入“营业费用---业务费用”,不计入抵债资产入账价值。但现实中会出现法院裁定或抵债协议未明确抵债金额的情况,按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财务制度(试行)》(财金[2000]17号)第31条规定:“待处置资产应按取得时的公允价值计价”。而公允价值通常指市场交易价格,由于抵债资产种类繁多,并是非标准产品,要寻求抵债资产的公允价值是非常困难的,缺乏可操作性,这给抵债资产入账价值的确定带来困难。四是对AMC依法提起代位权诉讼胜诉后取得债务人(含连带责任担保人)对次债务人的应收债权在财务上没有任何体现和反映。根据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20条规定:“债权人向次债务人提起的代位权诉讼经人民法院审理后认定代位权成立的,由次债务人向债权人履行清偿义务,债权人与债务人、债务人与次债务人之间相应的债权债务关系即予消灭。”据此,AMC在会计核算中应进行相应的账务调整,即应以取得对次债务人的应收账款冲减原“待处置贷款”或“购入贷款”科目相应的债权。
(二)抵债资产管理环节在财务核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抵债资产实地盘点制度落实不力问题。各AMC内部管理制度均对抵债资产日常管理中要求定期(半年或一年)进行实地盘点,以了解抵债资产保管状况,及时调整账务,确保账实相符,但现实情况是,实地盘点制度落实过程中很少有财务人员参与,项目经办人员也并非都通过实地对抵债资产现状进行勘查,账存抵债资产存在毁损、被盗或灭失的风险。二是少量抵债资产存在未经批准擅自留用的情况。特别是AMC成立初期,由于管理不规范,存在房产、机动车辆等抵债资产未经批准擅自留用的违规行为。三是对抵债资产贬值或可能发生的损失,在会计期末未按谨慎性原则提取抵债资产减值准备,致使会计信息不对称,不能真实反映抵债资产贬值和损耗程度。根据《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第45条规定:金融企业应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度终了时对各项资产进行检查,根据谨慎性原则,合理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其计提项目包括抵债资产。四是AMC财务部门大多未建立完整的“抵债资产管理台账”,以全面地反映抵债资产的取得、管理和处置的全过程,通过执行定期检查、账实核对制度,对抵债资产进行必要的监督管理。
(三)抵债资产处置环节财务核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对抵债资产“以租代售”的融资租赁、经营性租赁和分期收款出售的核算问题。按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财务制度(试行)》规定,上述租赁业务,应按资产账面价值将其转入“融资租赁资产”和“经营租赁资产”。对办理租赁业务中取得的收入,按规定计入当期租赁收入。而实际操作中,AMC采用收付实现制原则直接将当期租赁收入冲减了“待处置(抵债)资产”科目,不符合现行财务制度规定。对承租人违约延期付款的情况,未按权责发生制原则通过“应收账款(债权)”科目进行核算。对抵债资产处置中以分期收款方式出售的核算,也存在类似的问题。二是抵债资产超期限处置问题。按目前AMC内部的抵债资产管理办法,为加快抵债资产的处置,规定抵债资产(股权除外)应自取得之日起一年内处置完毕。但实际情况是,大多数抵债资产都存在超期限处置问题,这固然有市场方面的原因,但财务部门缺乏必要的监督也是重要原因之一。三是对一时无法入账的抵债资产的处置,AMC通常的做法是,将处置收入作为正常本息回收直接冲减“待处置贷款”或“购入贷款”。这种做法违背了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原则,不能真实地反映AMC不良资产的处置过程。
二、AMC抵债资产核算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从财务会计制度上看,由于财政部一直未出台《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会计制度》,只制定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财务制度(试行)》,仅靠单一的财务制度远远不能规范AMC不良资产处置的财务行为和会计核算要求。况且,2000年出台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财务制度(试行)》主要是规范对政策性剥离的不良资产处置的财务行为,而目前AMC的业务已不局限于政策性不良资产处置业务,还包括了大量商业化不良资产的处置业务,情况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财务制度已不能完全适应现有业务需要。这是造成目前四家AMC抵债资产核算管理不统一且存在诸多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从抵债资产管理制度看,财政部也未针对AMC的实际情况,出台类似《银行抵债资产管理办法》(财金[2005]53号)的AMC抵债资产管理制度,AMC缺乏统一的抵债资产接收、管理、处置和核算的制度规范和监管标准。
(三)从AMC内部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看,前述抵债资产核算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既有执行内部管理制度不力和管理不到位方面的原因,如抵债资产实地盘点制度不落实、未经审批擅自自用等。也有制度不健全不完善方面的原因,如租赁和代位权确立后的会计核算处理问题等。
(四)从AMC的财务体制上看,由于AMC不存在利润(损益)核算的问题,财政部对AMC的政策性不良资产处置的考核,主要以“两率”(现金回收率和处置费用率)承包考核为核心。这种财务体制的安排,决定了某些财务核算失去了意义。比如抵债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等。
三、完善AMC抵债资产核算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建议财政部及时出台《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会计制度》,以规范AMC商业化转型后不良资产处置活动会计核算的需要。同时,应在AMC六年来不良资产处置财务会计核算实践的基础上,适时修订《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财务制度(试行)》,进一步规范AMC的财务行为。在具体业务的核算管理上,一是对抵债资产的入账价值问题,应按合理定价原则,经过严格的资产评估程序来确定抵债资产的价值,以市场价格为基础的合理定价来确定入账的“公允价值”。二是对因欠缺合法的手续或法律依据而无法入账的抵债资产,应设立“待转抵债资产”科目进行核算,以杜绝抵债资产滞留账外现象发生。三是对经诉讼由法院审理后认定代位权成立而取得对次债务人应收账款的情形,应设立“待处置应收账款”科目进行核算,以冲减原“待处置贷款”或“购入贷款”相应的债权。四是对抵债资产贬值或可能发生的损失,在会计期末应按重新评估认定的市场公允价值,计提“抵债资产减值准备”。五是对抵债资产分期付款出售或租赁经营中出现的违约延期支付的情形,应按权责发生制原则通过“待处置应收账款”科目进行核算和反映。
关键词:财务;管理;问题;建议
通过每年对财务工作的抽查,发现基层工会财务工作某些方面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共性以及个性问题。为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工会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工会经费的管理和使用,下面结合本企业工会财务实际,浅谈一下基层工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工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工作方面。主要表现在:有的单位未建立经费拨交台账或经费台账登记不完整,不能准确地、清楚地反映当年应拨经费、欠拨经费以及经费上解等情况;有些单位不能及时与银行对账,不按月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会计资料缺乏连续性,极个别单位还造成单位银行账数额与实际银行存款数额不一致的严重情况;有的单位报销票据具体业务内容欠详,经费使用不明确;部分单位支票签发支领登记不规范,有签发“空头”支票的个别行为;有的单位往来账目(“暂存款”、“暂付款”“借出款”等)明细内容不清楚,不能按往来项目内容设立明细账,也有清欠不及时情况;有的单位不能正确使用会计科目,账务处理具有随意性;个别单位进行调账不注明调账原因和理由,甚至随意调账;还有个别单位对以前年度会计资料不能封订,存档账簿扉页缺少“经管人员一览表”,资料存档保管不规范、不及时、不完整;抽查单位大多数基础工作存在的共性问题是填制记账凭证内容不是很完整,凭证装订不加盖封启章等。
(二)资产管理方面。主要表现在:部分单位在资产的购置审批、验收、保管、使用、盘盈、盘亏、报废、财产清查等内控制度不够健全;有的单位购置增加固定资产不能及时建账、建卡,造成当年固定资产购置增加数额与资产账卡数据不符,非常容易造成资产流失;有的单位资产清查工作不够彻底,不能保证资产账、卡、物完全相符以及对资产状况的真实反映等。
(三)经费管理、使用方面。个别单位不能严格执行年度预算,年度决算大比例超出年度预算;极个别单位经费使用随意,招待费列支数额较大,奖励政策依据不足,严重超出经费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个别单位大额借出款项不能及时归还;极个别单位有借用经费账户问题。
(四)资金管理方面。有的单位有现金超库存情况;个别单位现金使用超出其使用范围,奖品、物品采购有大额支付现金问题;极个别单位现金支出白条入账;还有个别单位银行存款有多头开户问题。
二、加强工会财务管理的建议
为进一步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加强财务管理,针对上述存在的各方面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一)夯实会计基础工作,提高工作水平。会计工作是一项重要的管理工作,而会计基础工作又是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就一个单位而言,生成并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资料是会计工作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最重要的会计行为。在实际工作中,会计行为的规范的会计资料的质量完全取决于会计基础工作,如果没有健全的会计基础工作,收集、处理、利用和提供会计信息就会失去其可靠性,会计工作水平也就无法提高,会计工作也就不能很好的发挥其作用。
1、各单位工会应从基础工作入手,在经费的收、管、用以及资金、资产等管理方面,不定期进行自查、互查,并针对性的对基础工作存在问题的方面重点关注,找出本单位还存在的问题和差距,按照《工会财务制度》和政策文件规定进行全面改进,并在今后的工作中规范、杜绝不合理财务问题的发生。
2、兑现现金奖励必须有明确的奖励政策(依据)和资金列支渠道,下级工会制定奖励政策要以上级工会的奖励政策为依据。由于工会主席是本单位工会财务的第一责任者,对本单位工会财务工作负有全面责任,更要高度引起重视。
3、出纳会计应定期做好银行存款对账工作,做好“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使用支票付款时,出纳人员应将支票日期、收款单位、结算金额等填写齐全。填写支票收款单位名称与取得有效票据盖有的单位财务专用章必须完全相符,否则拒付该款。不得签发空头支票或远期支票;不得填写与经济用途不符的支票;严格控制填开空白支票。总账会计对未达账项应及时查询、及时清理,并督促有关人员及时处理。
(二)推进固定资产清查,摸清家底。基层工会财务应建立资产清查制度,工会财务人员和资产保管人员对工会所有财产物资至少每年度盘点清查一次,及时核对账、卡、物是否相符,以保证工会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工会财产调拨、变卖、报废等应严格执行资产管理程序,并办理财务手续。调拨、变卖、报废工会财产须经本级工会委员会(常委会)集体研究、本级经审委员会审核同意后,填制“固定资产调拨单”、“固定资产变卖、报废申请表”,逐级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方可进行财务处理。
(三)上级公司工会应针对目前财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措施逐步建立完备的工会财务工作考评机制,在加强基层财务工作检查、指导的同时,不断强化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同时重视、培养会计人员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让每个会计有员做到用一颗异乎寻常心去看待每天经手的金钱,要有虚怀若谷的胸襟,提高职业品行修养。
关键词:财政部门 财务报告分析
一、撰写原则
公立医院遵循《医院财务制度》《医院会计制度》,其财会制度较之其他行政事业单位有着明显的差别,也同时必须符合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初衷。为此,公立医院应立足于《政府财务报告编制办法(试行)》的要求,结合自身特点,正确、全面、直观地进行分析,为主管部门以及最终财政部门汇总财务报告分析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撰写内容
(一)公立医院基本情况
1.公立t院总体概况
包括公立医院全称、明确为当地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下属的事业单位、具体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法定代表人姓名、公立医院地址、开办资金等信息;办院宗旨和业务范围;医院等级、业务特点、业务专长、占地面积、建筑面积、核定床位数、实际开放床位数、医院内部管理模式、在编职工人数、高级职称卫技人员数、上年度年门诊量、出院病人人次等基本信息。
2.年度预算执行情况
通过计算预算收入执行率、预算支出执行率,对比分析预算执行率情况,寻找并记录原因,提出改进意见及建议,促使及时采取措施。
3.绩效考核执行情况
根据上年度年初公布的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绩效考核指标通知要求,分别核算门(急)诊患者平均费用增长率、住院患者平均费用增长率、药占比、抗菌药物占比、基本药物使用比、规范收费达标率、医保可报比例、先诊疗后付费使用率、床边结账服务覆盖率、百元医疗收入消耗卫生材料、百元固定资产医疗收入、管理费用占业务支出比例、净资产增长率、人均收支结余等指标,对照年初预定标准,分析存在差异的原因,并提出合理的意见建议。
(二)公立医院财务状况
(1)撰写出截至上年12月底,该公立医院资产、负债和净资产余额,比年初增长额度及百分比。具体描述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流动负债、非流动负债、事业基金、专用基金、待冲基金等项目的情况。
(2)分析该公立医院上一年度资产、负债和净资产增减的主要集中项目。
(3)资产提供的公共服务能力状况及原因分析,这应是财务报告分析重点撰写的内容,主要是分析提供的社会服务能力的变化及原因。
(4)资产运营情况分析,通过对比分析总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存货周转率等指标的值,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意见与建议,提高国有资产利用效率。
(5)风险管理指标分析,通过对比分析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等指标的值,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意见与建议,以便于采取积极措施化解债务。
(6)发展能力情况分析,分别核算对比总资产增长率、净资产增长率、固定资产净值率的余额以及比年初增长额度及百分比。
(三)公立医院运行情况
1.收入情况
撰写出报告年度该院医疗收入总额、同比增减额度及百分比;分别解析门诊收入、住院收入总额、同比增减额度及百分比;剖析医疗收入结构,分类对比分析药品性收入、检查性收入、劳务性收入和其他性收入增减情况、特殊增减项目原因分析及建议;重点剖析财政基本补助收入、财政项目补助收入、科教项目收入的总额、同比增减额度及百分比、构成项目等,提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重点关注公立医院出租房出租申报、招标、租金上缴及返回的执行情况。
2.成本情况
撰写出报告年度该院医疗成本总额、同比增减额度及百分比;剖析医疗业务成本、管理费用七大医疗成本总额、构成、增减原因,特殊增减项目原因分析及建议,重点剖析“三公经费”控制过程及结果,归纳公立医院该年度成本增长的主要因素,提出控制的意见与建议;重点剖析财政项目补助支出、科教项目支出的总额、同比增减额度及百分比、资金使用去向等,提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3.计算并对比分析反映公立医院收支管理情况的指标
包括每门诊人次收入、每住院人次收入、每门诊人次支出、每住院人次支出、门诊收入成本率、住院收入成本率、百元收入药品卫生材料消耗、人员经费支出比率、公用经费支出比率、管理费用率、药品卫生材料支出率、药品收入占医疗收入比重等,全面反映公立医院该年度收支情况及原因,以便于进一步挖掘公立医院内部管理的漏洞与潜力,提升管理效益。
4.结余情况
撰写出报告年度该院结余及剔除财政补助收入后的结余总额、同比增减额度及百分比;计算业务收支结余率,以总体把握公立医院当年结余情况。
(四)公立医院财务管理
(1)全面反映该院报告年度预算数、预算执行情况,执行差异率超过10%的项目原因分析,提出下一步改进措施。
(2)真实描述当前该院内控管理情况,主要有组织架构搭建情况、内控手册编制情况、基础性评价自评得分及扣分原因、组织职工学习情况、风险自评简要结果、改进措施及建议等。
(3)相对全面地描述资产管理情况,包括报告年度资产清查、申请报废、目前待报废资产等情况,对于政府投资项目在建工程,详细描述工程形象进度、已投资金额、计划结决算进度、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及问题、改进措施及建议等。
(4)详细阐述采购计划可行性绩效评价结果及采购计划执行后绩效评价结果。
(5)阐述公立医院现有财务人员结构情况,包括年龄结构情况、职称学历情况、培养继续教育情况、人才引进情况等,提出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改进建议。
(五)政府部门分析指标
运用固定公式计算、对比分析资产负债率、收入费用率、现金比例、流动比率、固定资产成新率、公共基础设施成新率等共性指标,为横向对比分析提供依据。
三、撰写体会
(一)服务共性
政府财务报告涉及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统一归集是重中之重,也是财务报告制度改革的最基本要求。为此,公立医院应切实遵循相关编制要求,服从主流单位要求,服务于共性需求,尤其是在科目归属、往来应收应付冲销等细节上注重衔接、披露与剖析。
(二)体现个性
由于公立医院财会制度的独特性,在财务分析的过程中,既应满足于总体分析需要,更要进一步分析公立医院的特性情况,以便于各级主管部门全面、深入地了解数据差异的原因。
(三)内容全面
公立医院在撰写政府部门财务报告分析时,应按照一定的顺序,逐步梳理财务报告的所有数据信息,并结合其内外部环境,全面反映公立医院的财务状况、运行情况等信息。
(四)剖析深入
关键词:石油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存在问题;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F239.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7-0-01
一、引言
内部控制审计是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和相关措施安排的审计,通过对内部控制制度、方案和措施的全面审查、分析、测试和评价以确定其可信度,从而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做出诊断的审计方法。内部控制审计是在企业内部控制基础之上的再控制,它能显著地改善企业管理经营效益水平和状况。
石油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属于资本技术高度密集性产业,其产业链运作周期较长、投资较大、运营成本较高,加强石油企业内部控制的审计工作是保证企业各项业务正常运行、遵守国家相关财政税收制度的重要保证,可以有效地保证石油企业的财务会计、组织运行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可以对石油企业的经济利益和资产的安全性起到一个重要的监督作用。因此加强和改善石油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水平和质量意义重大。
二、石油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石油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特点
石油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基本思想和重点不在于对已经发生的业务和相关财务单证数据报表的审查,而在于采取手段验证内部控制会计制度的有效性和健全性。由于内部控制审计中这个关键问题的认识没有统一和得到应有的关注,使得内部控制制度审计演变成了单纯的财务收支状况审计,单纯地从账簿、财务报表、会计凭证入手,起不到内部控制制度审计应有的作用。实际上作为内部控制审计,对财务数据的审核和检查只应该是一种手段和方法,而关键的目的是对暴露出来的问题提出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议和方法。
2.石油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存在的问题
(1)内部控制审计人员队伍知识结构单一使得审计意见不全面
石油企业的行业传统和内外部经营环境造成了其对内部控制审计的作用和意义缺乏正确完整认识,使得在内部控制审计队伍机构组建和人员配置上忽视了知识结构的层次性和丰富性。造成了目前审计队伍人员构成中大部分是财务专业或财务岗位出身,对公司生产、储运、营销等业务环节和制度是否符合企业特点、是否运转有效等缺乏相应的评价知识,其所提出的审计意见也就不能做到概括全面。
(2)审计程序不规范使得审计结果和评价不客观
对于石油企业这样的大型公司来说,应该规范严格的审计程序和严密的内部控制审计制度来降低生产经营风险。目前我国石油企业普遍缺乏规范的内部控制审计程序和可以遵守的操作性规程,按照内部审计程序单个项目的审计一般要经过审计系统设计、符合性测试、实质性测试和审计评价控制几个步骤,一般要经过数天才能完成,而目前石油企业内部控制的审计一把2-3天就可完成,这种不规范的审计程序使得审计结果缺乏客观性。
(3)后续审计程序缺乏使得审计意见不能落实
目前石油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中经常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就是在找出制度缺陷和存在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出具审计报告之后就算完成任务,待下一次审计时依然发现同样的问题。这种审计意见不能得到贯彻和整改的情况使得内部控制审计工作失去了意义,也使得审计部门在石油企业组织机构中的地位受到了削弱。
三、加强和提高石油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水平和质量的建议和对策
根据以上分析结合相关理论知识,从下面几个方面提出加强和改善石油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水平和质量的建议和对策。
1.保持审计工作的独立性
石油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工作是属于控制基础上的再控制,其本身具有更高的层次和地位,作为石油企业的经营高级管理者应该确保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减少其他组织、部门或个人对于审计工作的影响和干预,为内部控制审计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环境。作为内部控制审计工作人员应该就审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相关的建议对策和审计报告及时向公司高层领导如实汇报和反映,从而增强高层领导管理人员对于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度。
2.规范审计工作的程序
石油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本身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内部控制审计工作必须有一个规范的可以操作的程序可供遵守,这样才能保证内部控制审计工作可以分层次、分阶段地有条不紊地进行,做到每个审计对象根据其权重不同分配不同的审计时间和差异化的审计程序,既避免审计过程中的项目遗漏又可以有重点有选择地加强关键内部控制领域上的审计力度,这样使得内部控制审计的工作进展更能与组织发展的目标相吻合相匹配。
3.加强后续审计工作督促审计意见的落实
审计是过程不是目的,其旨在通过审计发现内部控制中的制度缺陷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和建议并通过相关程序保证内部控制的相关工作得到整改。对于那些存在重大缺陷的内部控制制度的落实整改工作必须落实到部门和责任人,并将其整改结果与其年度绩效考核和工资福利等进行挂钩,增强其对审计结果的重视程度和整改力度。
4.提高审计队伍人员的素质
鉴于目前石油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人员的队伍结构构成,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直接影响了内部控制审计的水平和质量,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可以通过调整审计队伍人员结构组成的方式来解决,另一方面可以加强对财务人员关于审计知识和理论的定期或不定期培训来改善和重塑其知识结构,从而保证审计人员高水准、高质量、高效率的工作,同时要加强对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的稽核制度,对于相关审计工作和程序的责任应该落实到个人以便后续责任的追踪。
四、总结
加强和改善石油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水平和质量,有利于相关生产要素和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提高生产经营效益,有利于石油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从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有利于保护企业所有者的财产安全和合法利益,有利于衔接外部审计体系从而健全我国的审计监督体系。
参考文献:
[1]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创审计工作新局面[J].中国内部审计,2009(10).
[2]刘安.国有石油企业资产减值会计研究[J].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02).
关键词:监理行业 财务管理 问题 对策建议
目前,建设监理制度是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最常规的制度,是随着我国工程建筑发展起来的事物。随着我国建设领域全方位的实行工程监理,在这样的环境下,很多工程监理公司蓬勃发展了起来,因此本文就建筑工程监理行业的财务管理进行简单的探讨。
一、建筑工程监理行业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建筑工程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是其监理行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却在存在着很多问题:
(一)制度不完善
目前,建筑工程监理行业的财务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通过调查发现,很多建筑工程监理行业目前并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同时有的建筑工程虽然建立起了财务管理制度,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常常因为工作人员的疏忽而导致制度空而不实,这就导致建筑工程监理行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一直无法提高。不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常常会给建筑工程企业带来较大的损失,如:资金流失、成本消耗较大、工程质量等问题。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建筑工程企业内部也很容易出现工程资金出问题的现象。总之,不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会严重制约建筑工程企业的稳定发展,同时也很容易阻碍整个建筑工程企业快速向前发展。
(二)重视程度低,管理权责不明确
因为建筑工程监理行业的财务管理发展尚浅,各级管理人员对其的重视程度也较低。没有真正认识到财务管理对建筑工程监理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常常出现忽视建筑工程监理财务管理的现象。这样导致监理行业财务管理方法不规范,从而严重阻碍了整个建筑工程监理行业的发展。
目前,很多建筑工程监理企业在平时的实际工作过程中,只注重建筑工程的质量和速度,缺乏对建筑工程财务管理的认识。同时,又因为建筑工程在建设的过程中,内部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意识不强,与其他各个单位之间的协调程度较低。在不断发展的社会环境中,建筑工程监理企业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如果企业管理人员不了解具体情况,、过度干涉建筑工程施工过程,这样便会导致监理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出现混乱的现象。因此,通过建立科学的管理权责能够有效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三)管理人员素质低,监管力度不够
监理行业管理人员不仅需要专业的知识技能,而且还需要敏锐的市场观察能力,能够根据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的财务计划。但是目前,建筑监理行业发展尚处在初级阶段,会计人员对这项工作还比较陌生,专业素质较低,文化素养不高,便导致会计财务管理人员无法适应现在建筑工程发展环境的需要。其中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其一是国家政府对建筑工程监理行业的重视力度不够;其次是建筑工程监理企业内部的管理力度不够,一些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常常违反制度和规范,无法对企业的财务进行有效的管理。因此,建筑工程监管企业的监管力度不够,最终严重阻碍了整个监管行业的长远发展。
二、促进建筑工程监理行业财务管理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建筑工程监理行业财务管理制度
为了促进整个建筑工程监理行业更好的发展,首先就必须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行业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财务管理工作,不断加强内部的监管力度。在完善这项规章制度的时候必须严格根据国家相关政策进行制定,同时还需要根据建筑工程监理行业财务管理的环境变化不断进行修改;加大建筑工程监理行业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企业对建筑工程监理行业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如:严格按照建筑工程监理项目的特点及发展情况,准确的反映出建筑工程项目的财务收支情况,并且在建筑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按照相关规定设置各种费用。这些费用可以包括:人工费、福利费、差旅费、办公费等。
严格规范建筑工程的成本控制程序:建筑工程经营管理应该通过市场实际调查,以此为建筑公司的发展制定科学合理的财务计划,其中建筑工程监理的目标,主要是以节约建筑工程监理的成本为核心;在建筑工程企业的项目部成立时便应该编制整个公司经营过程中的所需要花费的成本,并且用来作为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前提;在建筑工程项目上能够根据公司的实际需要来约束自己的行动;建筑公司财务管理人员对建筑公司项目部的日常开支进行有效监督,便能够有效保证各部门之间的财务管理情况,当出现问题时便能够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断完善的控制制度才能够促使建筑监理企业更好的发展。
(二)提高监理企业对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
要不断向优秀的建筑工程监理行业的企业学习财务管理办法,加强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努力将财务管理工作逐步渗透到建筑工程监理行业的各个层面和角度,将监理企业的重要性充分发挥出来。
(三)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
因为财务管理人员刚解除建筑监理这个行业,专业素质还不高,便需要通过员工培训来实现。切实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有效提高建筑工程监理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效率。让他们能够掌握更高的专业能力,从而能够更好的适应建筑工程发展的新形势。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伴随着建筑行业发展起来的建筑工程监理行业也快速起来。在这样的背景下才充分认识到了建筑工程监理行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因此,只有不断提高建筑工程监理企业的管理水平,才能够发展得更好。
参考文献:
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都离不开财务会计人员,随着各行业的不断发展,其对财务会计人员的需求不断提升,而当前我国财务会计人员的培养模式还存在诸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培养模式过于单一化、缺乏专业化的培养人才、理论与实践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等,这在很大程度上直接降低了我国财务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难以满足各行业不断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要采取相应的对策建议,完善当前我国财务会计专业人员的培养模式,提升培养质量,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
1.新时期我国财务会计人员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培养模式过于单一化
目前,我国财务会计人员的培养主要依赖于学校,而学校主要从事的是理论教学,学生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难以进行相应的实践,并且很多学校目前还缺乏先进的教学设备,使得学校对财务会计人员的培养质量难以提升。同时,在企业中,财务会计人员的工作较为繁忙,其很少能够接收到专业化的培养和训练,很多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难以提升。目前我国各行业的发展对财务会计人员的需求不断提升,但是当前单一化的培养模式难以满足这一需求。
1.2 缺乏专业化的培养人才
财务会计人员的教育教学和培养工作需要专业化的培养人才。目前学校的专职教师还缺乏相应的实践能力,其只能进行有限的理论教育教学工作,对高素质教学人才的引进还存在诸多的不足之处,使得学校的师资力量难以提升,其对财务会计人员的培养质量也难以提升。而在企业中,很少有企业会从学校和科研院所邀请专门的讲师对其财务会计工作人员进行培养和教育,因此其财务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有待于提升。另外,虽然我国财务会计专业人员的数量不断增多,但是其综合素质却处于较低水平,这不仅是由于财务会计人员自身原因导致的,还由于目前我国缺乏专业化的教育教学人才导致的。
1.3 理论与实践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
对财务会计人员的理论教育教学必须要深入到社会实践中,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才能有效提升我国目前财务会计专业人员培养的质量。目前,我国财务会计人员的培养模式并没有将理论和实践进行充分有效的衔接。就学校而言,其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理论教育教学,很少能够进行实践教育,甚至大部分学生直到毕业也未曾深入到企业进行相应的实践;就企业对财务会计人员的培养而言,很多财务会计人员的资历较老,其专业化的理论知识相对欠缺,难以接收到先进的理论知识的教育,使其在实际工作中难以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2.新时期我国财务会计人员培养模式改进的对策建议
2.1 采取多元化的培养模式
目前,我国财务会计人员的培养模式相对单一化,使其培养的效果难以得到有效的提升。因此,必须要采取多元化的培养模式,一方面,要对当前财务会计人员的各自特点进行分析,学校要根据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对其进行专门的教育教学,使其能够接受到不同程度的理论教学,同时要更新其现有的教育教学设备,使其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可以进行全方位的实践演练,提升其综合素质;另一方面,企业应该鼓励其财务会计人员到其他企业或者科研机构和学校中进行参观和学习,并对其进行不断的培养和教育,使其能够得到全方位的理论教育,更新其理论体系。
2.2 引进和培养专业化的培养人才
如前所述,新时期我国财务会计专业人员的培养还缺乏专业化的培养人才,因此必须要加大对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方面的投入。学校要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出资引进高质量的专业化人才,使其能够活跃目前的教师队伍,并对其财务会计的教育教学质量进行综合评估,不断优化教师团队,使其培养出大量的高素质财务会计人员。同时,企业要定期从学校和科研院所中引进专业化的教育教学人才,对其财务会计工作人员进行培养和教育,丰富其知识体系,传输最先进的工作方法和技能,减小其工作的失误,提高工作的效率。对企业和学校而言,引进专业化的培养人才是其提升财务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必备前提。
2.3 加强理论与实践的有效衔接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目前我国财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必经之路。因此,学校要与企业之间进行深入的校企合作,共同培养高素质的财务会计专业人员。企业为学校提供专业的资金支持和设备支持,而学校则为企业提供高素质的教师团队,同时提升学校在校生和企业财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真正形成产学研用一体化的人才培养和引进模式。同时,学校要以企业的需求为导向,不断调整其教育教学目标,使其财务会计教学能够充分满足目前企业的发展需要,进而有助于提升新时期我国财务会计专业人员的培养质量。
总结
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背景下,我国财务会计专业人员的培养显得越来越重要。鉴于目前我国财务会计人员培养模式存在的诸多问题,本文认为应该从采取多元化的培养模式、引进和培养专业化的人才、加强理论与实践的有效衔接等方面完善我国财务会计专业人员的培养模式,提高其培养质量,为我国经济社会及各行业的发展输送更多的专业化财务会计专业人才。
作者简介:
关键词 农村集体经济 农村会计委托 经验总结 效能发挥
近年来,按照中央和云南省关于推进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会计委托的相关要求,云南省全省大力推行农村会计委托工作,并通过实践,不断健全这一制度,促进了农村集体资产增值保值。本文通过分析学习我国实施农村会计地区的经验、实施效果、相关对策,分析探讨云南省在当前的环境状况下,如何加快推进会计制度,更广更深地发挥其效果,保障村集体与村民的利益。
一、云南省目前的现状和环境
自2005-2007年,云南省农业厅安排专项经费,在全省确定132个示范推广单位,全面推行村级会计委托服务。截至2009年,全省129个县全面开展了村级会计委托工作,1329个乡镇实施了会计委托,占乡镇总数的96.72%;13091个村级实行了会计委托,占村级总数的96.4%。全省共代管村集体资金总额达113.3亿元。但是,在全省34万会计人员中,高级会计师仅有858人,只占0.26%;会计师有1.9万人,只占5.9%;注册会计师有1957人,只占0.59%。全省已实行电算化管理的乡镇级会计委托机构901个,而配备的电脑数量仅1741台,大约50个村民小组才拥有一台电脑。
二、我国其他地区目前的现状
1、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比较
农村经济研究部经过对全国东、中、西部几个地区的2749个行政村的调查,分析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
(1)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基本现状。其一,农村集体经济总体上收入微薄。从调研可见,东部苏州等少数发达地区59%的村集体收入为100万元-500万元,西部、中部各有91.4%、75.9%村庄收入在10万元以下,绝大多数中西部及东部农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微薄。其二,村级组织债务负担沉重。调查村集体平均负债水平为176.25万元,东部村平均负债305.61万元,中部平均负债52.48万元,西部平均负债22.77万元。
(2)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村集体组织的收入来源总体上比较单一,主要靠土地等资源的出租或开发收入,特别是高度依赖土地出租收益。
(3)村级集体可用资金的来源。调查表明,农村集体经济收入的来源中,村农业承包收入占到总收入的38.1%,即使在集体经济收人比较高的苏南、浙江、广东、北京等地,其收入来源也主要是靠集体土地的出租、开发,以及少量集体资产或物业的出租。
(4)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途径。东部地区村干部更多认为要靠招商引资、出租集体资产或集体土地的途径来壮大集体经济实力,中部和西部地区村干部则更倾向于争取上级下拨或补贴。集体经济的发展不平衡,资产的组织形式与结构的差别,也会使得农村会级制度在实施中存在差异性。在环境变迁,制度改革中,应把握当地的经济特点及环境条件,因地置宜地实施农村会计制度,发挥其作用。
2、浙江省上虞市村级会计委托现状
浙江省上虞市是我国最先实行农村会计制的地区,市政府从1998年就在全市推行在村账乡镇代管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会计委托制。
(1)初始阶段效果明显。上虞市实行会计委托制起初三年的时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增强了干部廉洁自律的自觉性;提高了村级资产管理的有效性;调动了群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并取得了两个主要经验:实行会计委托制,一是当地经济比较发达,因为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委托制的配套工作手段,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二是村级经济业务量要适中。
(2)发展过程中暴露的问题。村级会计委托从2003年在浙江各地推广至2006年,三年多的实践表现出,预期效果并不佳:中心运转很不正常,村级会计委托制度在有些村一开始就没能有效推行,实际的实行率最多在40%一60%之间,而且每年还以10%的降幅下降;农村财务管理混乱情况依旧,民主理财和财务公开流于形式;乡镇政府负担加重。
(3)问题存在的原因。自2002年以来,浙江省在推行村级会计委托方面创造和积累了不少宝贵经验,其机制也在不断自我发展和完善,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村级会计人员从业资格管理有待统一;村级会计人员培训制度有待完善;会计人员队伍建设有待加强;村级会计信息化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实行村集体会计委托,对于规范村级财务收支行为,提高村级财务管理水平,加强对村级组织经济活动的外部监督,预防村干部经济腐败等具有重要作用,但其存在的问题也需引起重视。
3、农业大省――山东农村财务管理与现状
山东省既有地处东部沿海的发达地区,也有中西部发展相对较慢的地区,存在着明显的东中西部差异,而且是一个农业大省,以山东省为样本进行农村财务管理和的状况调查研究,具有较好的代表性。本次调查发现的主要问题有:第一,农村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农村财务管理上有待规范和制度化,农村债务问题依然严重,新会计制度实施情况不乐观,内控制度不健全等。第二,农村财务管理问题的原因初步分析:领导重视不够,认识上有的误区,管理上缺乏规范性;财务管理队伍不稳定、素质低、法律意识不强,缺乏有效监督,审计力薄弱。第三,农村财务管理问题的本质分析:从村民自治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虽然村民自治一开始是村民自发形成的,然而它的普遍推行则要归功于上级政府的推动,是一种政府主导行为。
4、实施制后取得的成效
村级会计委托的实施,增加村级财务的透明度和可信度,维护了村民对农村集体经济的参与权。主要表现在:规范了村级账务;实现了村务的及时公开,促使农村更加和谐;减轻了农民负担,保持了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5、过程中突现出的问题
几年来,村级会计委托服务试行工作进展顺利,创造和积累了不少宝贵经验,但也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认识不到位。一是部分村干部认识不到位;二是部分村民认识不到位;三是管理监督意识不强;四是一些有企业或业务发生频繁的村,不愿意委托;五是部分乡镇干部对农村审计认识不到位。第二,制度执行不够规范。一些村干部实行“家长式”管理,“以支抵收”;还存在挥霍浪费,“寅吃卯粮”,挪用村级经费转移支付资金现象,集体资产流失严重。第三,监管不力。一是部分村级财务核算所管的账大多只是上级转移支付资金和按规定向村民收取的费用,村办企业的资金大多游离于监管之
外;二是民主理财小组形同虚设,对财务的监督乏力;三是存在把关不严的问题;四是部分村财务不够公开。第四,会计人员业务素质比较低。许多乡镇村级会计委托服务机构人员,持证上岗人员只占42.42%,有专业技术职称人员仅占6.23%。第五,大部分机构办公经费得不到保障。村级财务核算中心存在着主管部门、单位性质不明确的问题,导致业务经费没有保障,办公经费短缺。
三、目前农村会计的研究成果
村级会计委托制是在农村“政务财务两公开”工作中产生的一个新事物。目前,村级会计委托制的相关文献资料基本上属于工作报道或者内部参阅资料,侧重于描述村级会计委托制度的产生背景、主要做法和成效。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刘知林与金华市农经站孔祥卫的文章(2008)《环境变迁,制度演进:村级会计制的若干政策建议――基于浙江金华的调查》和东北财经大学经济研究所的李怀文章(1999)《制度生命周期与制度效率递减》为本文研究的主题提供了目标:什么是村级制的效能发挥的影响因素;如何更好地发挥目前制度的效能。
四、云南省在农村会计方面存在的问题
从云南省目前的现状的数据可以看出,村级会计委托制度的建设,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许多地区不管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存在不少问题。具体如下:内部控制环境较差;民主理财监督小组的监督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财会人员培训的形式主义严重;会计电算化实行力度不够;风险意识薄弱。
下面以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为例,说明这一现象。
麒麟区农村集体财务会计委托工作主要经验:领导重视。区、乡两级把村集体财务管理工作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为做好农村集体经济管理工作提供了经费保障;创新管理方式,全面推行农村集体财务会计委托制;打牢基础,大力推进农村集体财务电算化管理;扎实工作,全面推进农村集体财务规范化建设。为进一步巩固、完善和提高农村集体财务会计委托成果和效率,该区向上级部门提出如下建议:建议上级财政继续加大对农村集体财务委托工作的经费投入;建议上级部门增加本区经营管理部门人员编制;恳请上级部门尽早理顺农经机构体制建设,尽快将农经人员纳入公务员管理,理顺管理体制。
五、云南省目前如何发挥农村会计制的效能
对我比国实施农村会计地区的经验、对策,说明云南省在当前在农村会计方面依然存在与其他地区相同的问题。农村会计制度的效果还需从以下几个方面更深入地加强。
1、从理论上认识村级会计制度
制度是一个含义广泛的概念。制度是在一个特定群体内部得以建立并实施的行为规则;制度本身也有一个产生、发展和完善以及不断面临被替代的过程。村级会计委托制是一项制度安排,其创新要受到我国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体制大环境的制约。我国集体资产制度的特点是一个集体范围内的资产为该集体全体成员共同所有,但任何个人都不能单独占有或声称拥有某部分资产的所有权,权利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是这种制度安排的基本特点。
2、因地时置宜把握实行方式
经济发展程度的不同,人口素质的差别,认识的不同,地理环境的差异,以及社会制度的变迁,人口的流动,国家新制度的影响等等,都从各方面对农村会计制度和效果产生着影响。
3、通过反馈不断完善
把不同地区的经验及存在的问题,在执行时就给以完善,预防,不能让已经存在的现象重演。同时,及时总结制度实施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问题,查原因,找方法,及时贯彻落实,而且地区之间要经常讨论交流工作经验。
关键词: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管理;风险控制;对策建议
1.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强化,全球金融市场的联系更加紧密。财务风险管理作为商业银行重要的发展目标之一,对其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目前,强化商业银行的财务风险管理能力有助于提升商业行业银行整体的风险管理能力、提升其整体竞争力并促进我国商业的顺利改革。从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财务风险管理现状来看,其存在的问题依旧较多,主要是财务风险管理措施有待于改进、缺乏专业化的财务风险管理人才、相关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不足等,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引发了商业银行的风险隐患,对其发展造成了诸多不利影响。因此,必须要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有效的分析,并制定和实施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全面提升商业银行的财务风险管理能力,进而促进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
2.商业银行实施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2.1 有助于强化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能力
风险管理能力是目前大多数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都十分重视的内容,是保证商业银行健康发展的必要措施,强化财务风险管理可以全面提升商业银行对各项风险隐患的辨别和预防能力,使其在现有的基础上通过全面的风险控制来提升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对商业银行而言,其各项业务的拓展都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尤其是在全球经济金融不断融合的当前,风险因素一旦形成就可能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而通过提升财务风险管理能力可以对各项风险因素进行有效的分析和研究,进而可以在此基础上制定和实施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保证商业银行在发展的过程中避免风险带来的损失,提升其整体的发展质量。
2.2 能够提升商业银行的整体竞争力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总数超过2500多家,各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很多商业银行为了拓展自身的规模而忽视了财务风险管理,使其整体的发展及竞争力受到了较大的影响。而强化财务风险管理能力可以使得商业银行在发展的过程中能够时刻保持风险防范意识,在市场竞争中实现稳扎稳打,不断优化和提升其自身的发展规模,使其可以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实现对各项金融业务的严格管理,在市场拓展的过程中能够保持高度竞争力。因此使得我国商业银行在全球金融市场的发展过程中能够强化风险管理能力,提升其整体竞争力。
3.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重要问题
3.1 财务风险管理措施有待于改进
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管理牵扯到其各项业务的发展,具有较强的复杂性,且其影响因素较多,因此对风险管理方法和措施的要求较高。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进行财务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其各项方法和措施还停留在较低级的层面。一方面,很多银行的管理者将财务风险管理视为财务部门的专项工作,没有给予其充分的重视,在日常的工作中没有在管理方法和理念方面进行必要的创新,传统的财务管理方法已经难以满足当前商业银行业务不断拓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我国大部分商业银行在财务风险管理的过程中还不注重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大型商业银行的经验,在管理方法和模式上与跨国商业银行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使其财务风险管理能力难以得到有效的提升,对其发展造成了很大的不利影响。
3.2 缺乏专业化的财务风险管理人才
财务风险管理具有较强的专业性,需要具有专业人才的推动,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财务风险管理的过程中还缺乏专业化的财务风险管理人才,虽然商业银行从业人员的整体学历水平不断提升,但是其专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技能仍然有待于改进。其一,很多商业银行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注重对其内部的财务风险管理人员进行全方位的培训,其所掌握的财务风险管理方法和技能相对落后,难以通过提升内部人员的综合素质来强化财务风险管理能力,未能有效发挥专业人才的推动作用。其二,由于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整体盈利能力具有不断下降的趋势,大部分商业银行没有从外部引进专业化的财务风险管理人才,外部的先进理念和方法没有有效流入到银行中,使其财务风险管理的效果难以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的提升。
3.3 缺乏相关政策的支持和引导
商业银行构成了我国金融市场的主体,其对经济社会的影响作用较大,我国不断出台相关政策措施来规范和引导商业银行的发展。但是目前很少有政策能够对商业银行的财务风险管理问题进行必要的支持和引导,使得我国商业银行在实施财务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具有较强的局限性,其只能从自身内部管理的角度出发,没有充分考虑到整个金融市场发展的相关需求,其所采取的财务风险管理办法和相关机制一旦出现问题不仅危及自身的发展,甚至会威胁我国整个金融市场的发展。政府相关部门对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不足是其中的重要原因,同时由于我国商业银行数量众多,其发展的情况不一,对财务风险管理的需求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我国政府在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方面存在较大的困难。
4.强化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
4.1 改M和优化财务风险管理措施
对商业银行而言,要想提升财务风险管理能力,必须要首先改进和优化财务风险管理措施。一方面,要提升管理者对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将其作为商业银行实施全面风险管理的重要基础,在实际的工作中不断强化财务风险管理方法和技能的应用,并投入必要的资源进行各方面的创新,根据商业银行乃至金融市场的发展需求对其财务风险管理措施进行创新,降低财务风险管理的成本,提升风险管理的效益。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在实施财务风险管理的过程中不仅要从自身发展的角度出发,还要树立全球化发展的战略眼光,要不断学习和借鉴其他大型商业银行的先进经验和措施,并对其进行有效的改进和完善,使其能够充分满足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管理的需要,以此促进商业银行的发展。
4.2 培养和引进专业化的财务风险管理人才
其一,商业银行要充分重视到专业化人才对提升其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并在实际的管理和发展过程中对其现有的财务风险管理人员进行全方位的培训,使其掌握先进的财务风险管理理念和方法,通过专业化人才的推动实现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管理模式的创新,为商业银行的财务风险管理及各方面发展奠定强大的人才储备,以此提升其风险管理能力,实现其健康长期发展。其二,商业银行要通过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等从外部引进一批专业化的财务风险管理人才,使其能够为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财务风险管理团队注入新鲜的血液,不断优化人才结构,始终保持优秀的人才团队建设,促使商业银行在财务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具有专业化人才的保障。
4.3 完善相关政策的支持和引导
政府相关部门一方面要从商业银行及目前的金融市场发展角度出发,对其各项风险管理进行有效的分析,制定和实施有效的财务风险管理办法,并为商业银行的实际财务风险管理提供必要的指导,以相关法律法规的形式对其各项管理办法进行规定,避免商业银行在财务风险管理过程中出现较大的偏差,进而保证当前我国整个金融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另一方面,要根据不同类型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对其进行有效的细分,根据不同的情况制定相关的引导机制,并通过严格的监督管理措施保证政府的各项管理办法能够在商业银行的财务风险管理中得到有效的应用。强化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和引导是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管理的必要措施,要给予其充分的重视。
总结
财务风险管理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商业银行提升自身风险管理能力重要内容之一,从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管理来看,其存在的各项问题都会危及其发展,因此要想实现商业银行的发展必须要从强化风险管理能力出发。应该从改进和优化财辗缦展芾泶胧、培养和引进专业化的财务风险管理人才、完善相关政策的支持和引导等方面出发,全面提升商业银行的财务风险管理能力,以此强化其风险控制能力,为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姜宁,部莉 .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管理研究[J].质量探索,2016(02)
[2]郭申友,徐金玉.我国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管理问题分析[J].中国林业经济,2013(06)